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19-2020学年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有趣的变化17 让瘪的乒乓球鼓起来冀教版知识点练习三十一

2019-2020学年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有趣的变化17 让瘪的乒乓球鼓起来冀教版知识点练习三十一

2019-2020学年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有趣的变化17 让瘪的乒乓球鼓起来冀教版知识点练习三十一
2019-2020学年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有趣的变化17 让瘪的乒乓球鼓起来冀教版知识点练习三十一

2019-2020学年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有趣的变化17 让瘪的乒乓球鼓起

来冀教版知识点练习三十一

第1题【单选题】

在瓶子里装满热水,等水冷了以后,液面会( )。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无法判断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用水泥浇注路面时,用薄木板隔成小块,目的是为了( )。

A、施工方便

B、防止往下渗水

C、避免路面因热胀冷缩而损坏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在瓶子里装满醋,不盖瓶盖,在火炉旁使醋受热,可能发生的情况是醋( )。

A、溢出来

B、液面下降

C、液面不变

D、无法判断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把一个塑料瓶敞开盖放在开水里烫一烫,拧紧瓶盖,然后把塑料瓶从热水里拿出来,放在冷水里。塑料瓶会( )。

A、膨胀

B、变瘪

C、不变

D、无法判断

【答案】:

【解析】:

第5题【判断题】

夏季架电线,一般要松一点。(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6题【填空题】

液体、气体、固体在受冷或受热时______会发生变化,这是它们的______性质。

【答案】:

【解析】:

第7题【填空题】

液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课题】液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器材】烧瓶、橡胶塞、玻璃管、红墨水、小皮圈、烧杯(2个)、冷水、热水。

【实验过程】1、组装实验装置:(将烧瓶装满红色的水并塞上橡胶塞,在玻璃管上用小皮圈做记号。)2、将实验装置放入热水中,观察实验现象。3、将实验装置放入冷水中,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______

【实验结论】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A在热水中,水面比小皮圈的高度高,在冷水中,水面比小皮圈的高度低。

【答案】:

【解析】:

第8题【填空题】

一壶水放在火炉上,水还没有开,壶里的水就往外溢,这是因为水受热______的原因。

【答案】:

【解析】:

第9题【填空题】

冬天两根电线杆之间的电线绷得比较______,夏天比较______。【答案】:

【解析】:

第10题【填空题】

空气的热胀冷缩

【实验课题】空气的热胀冷缩

【实验器材】气球、烧瓶、烧杯(2个)、冷水、热水。

【实验过程】

1 组装实验装置:(将气球套在烧瓶口上。)

2 将实验装置放入热水中,观察实验现象。

3 将实验装置放入冷水中,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______

【实验结论】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A在热水中,气球膨胀;在冷水中,气球是瘪的。

【答案】:

【解析】:

第11题【填空题】

水在温度升高时体积______,在温度降低时体积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2题【填空题】

瘪乒乓球放入到热水中会______起来,向瘪乒乓球上扎一个小孔再放进热水中______鼓起来。

【答案】:

【解析】:

第13题【填空题】

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______的性质制成的。

【答案】:

【解析】:

第14题【解答题】

水烧开了,铝壶发出哨声,解释其中的道理??

A水烧开后,铝壶内的空气受热膨胀,有大量气体向壶外跑,就吹响了壶盖上的哨子,发出哨声。【答案】:

【解析】:

第15题【解答题】

为什么夏天自行车的的轮胎在充气时不能冲的太鼓?

A夏天温度高,轮胎打的太足,气体膨胀会使轮胎爆破。【答案】:

【解析】:

小学四年级科学教案《声音的变化》

小学四年级科学教案《声音的变化》 【理论指导】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知识的获得不是个体“旁观”的过程,而是“探究”的过程。最早提出在科学教育中要运用探究方法进行教与学的是杜威。杜威认为,“探究”是主体在与某种不确定的情境相联系时所产生的解决问题的行动。在行动中,知识不是存在于旁观者的被动的理解中,而是表现为主体对不确定情境的积极反应,知识是个体主动探究的结果。在教学方法上,应该“从做中学”,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动手做实验,并放开束缚,自主、积极、愉快地参与到科学实验活动中去亲历探索自然界奥秘。他们运用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记录、表达、交流等方式构建知识,提高素养。 【教学内容】 《声音的变化》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的内容。声音的强弱和高低两个概念,不仅仅是学生,就是成人也很容易搞混。四年级的学生很难用普通的观察方法来分辨出声音的高低,他们更难理解声音的高低与频率的关系。 本课从学生熟知的、非常感兴趣的音乐喷泉切入,引导学生分析声音是有区别的、有变化的。再借助教具、信息技术手段以及APP 软件等手段,让学生通过大量的体验活动,理解声音的强弱和高低两

个概念,并知道他们与振动的关系,继而为声音如何传播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处于一个初步概念建成时期,也是为以后“大概念”模式的建成打下基础的时期。在这个关键时期,有目的地引导孩子们建构概念是非常重要的,不仅有助于他们有形成正确的概念,也有益于锻炼他们形成一个高效的思维模式。 经过本单元前2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振动产生声音,振动停止声音消失。他们还知道了音叉是什么,并学会了怎样利用音叉等物体发出强和弱的声音。但由于年龄小、表达能力弱、缺乏系统的认知等原因,他们对声音的认知还很懵懂。本节课“声音的高低,声音的强弱”变化的,以及振动幅度、振动频率的含义对现阶段学生来说还是有困难的。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慢,声音就越低。 2.过程与方法: 能使物体发出强弱和高低不同的声音,对听到声音的不同进行描述,对物体在发出不同声音时的振动状态进行描述,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学设计有趣的膨胀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学设计有趣的膨 胀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的膨胀现象,初步了解物体膨胀的条件。 2、会用比较的方法观察事物。 3、萌发对物体膨胀现象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活动准备: 1、海带每组一份。 2、紫菜、木耳、压缩海绵、银耳每组分别一份。 3、瘪的乒乓球每人一个。 4、录像资料。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教师出示海带,引导幼儿初步感知膨胀的现象。 二、感知物体遇水膨胀的现象。 1、幼儿操作并观察海带遇水膨胀的现象。 2、请幼儿交流操作结果。 3、教师小结:干海带放进水里有,体积慢慢变大了,这种现象叫吸水膨胀。那么你在生活中还看到哪些物体吸水后体积变大,产生了吸水膨胀的现

象。 4、请幼儿讲述生活中的吸水膨胀的现象。 5、幼儿分组操作,观察所提供的物体吸水膨胀的现象。 6、分组派一名幼儿来介绍实验结果 7、教师小结:海带、紫菜、木耳、压缩海绵、黄豆、红枣、茶叶等这些物体放到水里后,体积就慢慢大了,它们都产生了吸水膨胀的现象。 三、感知物体遇热膨胀的现象。 1、教师出示一个瘪的乒乓球,请幼儿想想怎样才能让它恢复原样? 2、幼儿操作并观察、比较。 3、小结:瘪的乒乓球,受热发生了膨胀。物体随着温度升高,体积慢慢变大了,这种现象叫做遇热膨胀。你们还知道哪些物品遇热膨胀? 四、幼儿观看录像资料,了解生活中的吸水和遇热膨胀的现象。 五、结束活动。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发现了生活中有许多吸水膨胀和遇热膨胀的现象,下次活动我们再来一起找找生活中哪些地方出现了遇冷膨胀的现象。 活动延伸:

幼儿回家后,继续寻找哪些物体遇水、遇热会产生膨胀的现象,并请幼儿将寻找到的物体投放到班级的科学角中,从而产生资源共享。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的膨胀现象,初步了解物体膨胀的条件。 2、会用比较的方法观察事物。 3、萌发对物体膨胀现象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活动准备: 1、海带每组一份。 2、紫菜、木耳、压缩海绵、银耳每组分别一份。 3、瘪的乒乓球每人一个。 4、录像资料。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教师出示海带,引导幼儿初步感知膨胀的现象。 二、感知物体遇水膨胀的现象。 1、幼儿操作并观察海带遇水膨胀的现象。 2、请幼儿交流操作结果。 3、教师小结:干海带放进水里有,体积慢慢变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检测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检测 平阴龙山小学 田永福 (共100分,卷面分5分) 一、填空(每个2分,共40分) 1.酒精灯的灯焰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 三部分。 2.热可以沿着物体传递,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做_______。 3. 冷水和热水相对流动,这样就使水产生了__________。热在水中主要是以________ 的方式传递的。 4.热在空气中是以__________方式传递的。 5.穿棉衣盖棉被感到暖和,是因为这些物体具有__________性能。 6.夏天穿浅颜色衣服的人多,是因为浅颜色衣服_____________。 冬天穿深颜色衣服的人多,是因为深颜色衣服_________。 7.冬天往雪上撒些煤渣,可以让雪更快地融化,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 8.不同物体的传热_______不一样,因而__________也不一样。 9.金属都是热的_____________,在金属中,最容易传热的是__________ ,其次是 铝和_________ 等。 10.热可以不依靠__________ ,直接向周围发散,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做_________。 11.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器选择_________色、__________材料制作更科学。 二、判断(每个1分,共20分) 1.棉衣、毛皮都不会生热。( ) 2.在物体中,热总是由温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低的部分。( ) 3.除了水银,液体都不容易传热。( ) 4.材料不一样,保温性能也不相同。( ) 5.容易传热的物体,叫做热的良导体。( ) 6.一般说,金属都是热的不良导体。( ) 7.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对流是它传递热的主要方式。 ( ) 8.物体在吸热的同时也在散热。. ( ) 9.制作锅时应选用热的良导体作为材料。( ) 10.气体比液体更不容易传热。( ) 11.暖气是通过空气对流使房间变暖的。( ) 12.制作太阳伞和雨伞,都可以用深色伞衣。( ) 13.人们之所以在不同季节穿不同颜色的衣服,只是为了美观。( ) 14.材料不一样,吸热的本领有大有小。( ) 15.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器,要选择吸热本领大的材料。( ) 16.太阳能热水器涂成黑色只是为了美观。 17.我们平时烧水用的“热得快”就是利用太阳能把水烧开的。( ) 18.在夜晚或阴雨天看不见太阳,所以这时我们就不能利用太阳能。( ) 19.物体在吸热的同时也在散热。( ) 20.物体吸热的快慢只与其本身材料有( ) 三、选择(每个2分,共30分) 1.酒精灯的( )温度最高。 A .焰心 B .内焰 C. 外焰 2.下列使用酒精灯的方法正确的是( )。 A .用嘴吹灭滔精灯 B .用灯帽盖灭酒精灯 C .用一个酒精灯去引燃另一个酒精灯 3.下列属于热的不良导体的是( )。 A .玻璃 B .铜 C .铝 4.我们冬天坐在炉火旁烤火时的主要传热方式是( ) A .传导 B .辐射 C .对流 5.冬天,人们的手冷了,搓搓手,手会感觉热乎一点,这是因为( )。 A .两只手有温度,热可以传递,所以手会热乎一点 B .两只手挤在一起,把中间的冷空气挤走了,所以会热乎一点 C .摩擦可以生热,所以手会感觉热一点 6.小悦说:“我们之所以穿棉衣,是因为棉衣可以生热,让我们保持不冷。”你认为小悦的说法是( )。, A .不正确的 B .正确的 7.太阳的热是通过( )方式传递到地面上来的。 A. A.辐射 B. B.对流 C. C.传导 8..加热容器中的水,水会( ) A.左右对流 B.不动 C.上下对流 9..取暖用的暖气片,要安装在房间的( ) A.地面

四年级科学声音

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在周围的生活环境里,我们总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大自然的风声、雨声、雷声,乡间的蛙声、鸟鸣声,城市里的汽车声……我们生活在一个声音的世界里。儿童怎么能学习声音呢?他们看不到它,也摸不到它,但他们能感受到它并能提出很多关于声音的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又是怎样传播的?声音为什么有的高、有的低、有的弱、有的强?声音的高与低、强与弱是怎么变化的?我们能控制声音吗?“声音”这一单元共7课时,是为四年级学生设计的,里面的一系列活动可以帮助他们找到上述问题以及他们可能还会问到的一些声音问题的答案。 在本单元的前半部分,学生将探索一些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振动的频率与音高、声音的振幅与音量的关系的基本规律。在第1课,学生将用不同型号的音叉制造出声音,并讨论他们听到的声音的异同;在第2课,当学生们探索了由不同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这一概念会得到初步的理解;第3课和第4课,集中探讨声音的两个基本属性音量、音高的产生与变化。通过改变尺子振动部分的长度,使振动的频率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用肉眼是可以识别的。学生在仔细观察尺子振动快慢变化的同时,可以倾听到音高的相应变化。讨论尺子振动部分的长度、观察到的振动和相应音高的关系,可以建立较高的音高是由较高的振动频率产生的这一概念;第5课,学生将认识到物体振动产生声音,这个振动同样会使它接触到的物体(包括气体)产生振动,这样声音就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在第6课,学生通过一个耳鼓模型可以观察到人耳是怎样接受声音的。这种经历会加深学生对声音是怎样通过不同的物质传播的理解;第7课,突出了听力安全的重要性。 在这一单元,学生不仅能找到他们关于声音问题的答案,而且会对他们的不断发现感到骄傲。随着学生用不同的装置做实验并发现他们听到的声音和他们能观察到的现象之间的关系,他们的理解会得到持续加强。用语言来描述他们的发现,同时配上简单的图表,进行归纳和分析,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科学解释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音高和音量是描述声音的两个基本指标。 改变物体振动的方式可以改变它产生的音高和音量。 音高是由振动的额率决定的;音量是由振动的振幅决定的。 人的耳朵有一个膜,当声音碰到它时它会振动;耳朵和大脑会把这些振动转换成声音的感觉。

新苏教版科学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知识点总结

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 15.生物与非生物 1.有生命的物体又称为生物。所有的生物都会生长变化,会繁殖,会对环境变化做出反应,几乎都需要水、空气、温度、阳光…… 2.植物的共同特点:能够长大,会繁殖,不能运动,需要水、阳光、空气等等。 动物的共同特点:能够长大,会繁殖,能运动,需要食物、空气、温度、阳光等等。 生物的共同特点: 有生命的物体的共同特点:①几乎都需要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②需要营养; ③会生长变化;④会繁殖;⑤会对环境变化作出反应。 3.判断石笋、青苔是不是生物? 石笋不是生物。石笋会“长高”,但不是靠自身吸收营养长高;会长出小石笋,但不是大石笋生出来的,也不是种子长成的;对环境变化作出的“反应”,是石笋反射不同颜色的光形成的,并不是它自身发生了变化。 青苔是生物。青苔需要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营养,会生长、繁殖,会对环境变化作出反应,具备生物的特征。

这三种物体都是生物。 第一幅图,地衣是真菌和藻类共生的植物,形状有枝状、叶状、壳状,需要阳光、空气、水、营养才能生长,会繁殖,具备生物的特征。 第二幅图,松萝生于深山的老树枝干或高山岩石上,呈悬垂条丝状,适合阴暗潮湿的环境,需要阳光、空气、水、营养才能生长,会繁殖,具备生物的特征。 第三幅图,水绵分布于池塘、沟渠、河流等地方,需要阳光、空气、水、营养才能生长,会繁殖,具备生物的特征。 4.在大自然中,生物和非生物种类多样,数量繁多,它们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5.根据植物、动物的特点,归纳出生物的共同特点。 生物的共同特点: 1.几乎都需要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 2.需要营养; 3.会生长变化;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详案:有趣的膨胀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详案:有趣的膨 胀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 膨胀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每位幼儿在生活中都会遇见的,但是 幼儿一直不会用一个合适的词语来说明这个现象。例如:在班级的植 物角中,我用水泡了一些黄豆、绿豆,让幼儿观察这些植物生长需要 哪些条件。这些豆子用水泡过后,就变大了,幼儿看见后就说它们都 鼓起来了,而不知道黄豆、绿豆是因为遇水产生了膨胀。另外在新 《纲要》中也明确指出了,科学的教育内容因从身边取材,这样就有 益于孩子们真正地理解科学、热爱科学。孩子们会感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针对幼儿这方面知识比较贫乏,以及新《纲要》的精神,选择了此次活动。本次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引 导幼儿通过小组操作和小组讨论的方式,感知物体的膨胀现象,初步 了解物体膨胀的条件。从而激发幼儿学会用比较观察的方法。萌发对 物体膨胀现象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的膨胀现象,初步了解物体膨胀的条件。 2、会用比较的方法观察事物。 3、萌发对物体膨胀现象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活动准备: 1、海带每组一份。 2、紫菜、木耳、压缩海绵、银耳每组分别一份。 3、瘪的乒乓球每人一个。

4、录像资料。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教师出示海带,引导幼儿初步感知膨胀的现象。 二、感知物体遇水膨胀的现象。 1、幼儿操作并观察海带遇水膨胀的现象。 2、请幼儿交流操作结果。 3、教师小结:干海带放进水里有,体积慢慢变大了,这种现象叫吸水膨胀。那么你在生活中还看到哪些物体吸水后体积变大,产生了 吸水膨胀的现象。 4、请幼儿讲述生活中的吸水膨胀的现象。 5、幼儿分组操作,观察所提供的物体吸水膨胀的现象。 6、分组派一名幼儿来介绍实验结果 7、教师小结:海带、紫菜、木耳、压缩海绵、黄豆、红枣、茶叶等这些物体放到水里后,体积就慢慢大了,它们都产生了吸水膨胀的 现象。 三、感知物体遇热膨胀的现象。 1、教师出示一个瘪的乒乓球,请幼儿想想怎样才能让它恢复原样? 2、幼儿操作并观察、比较。 3、小结:瘪的乒乓球,受热发生了膨胀。物体随着温度升高,体积慢慢变大了,这种现象叫做遇热膨胀。你们还知道哪些物品遇热膨胀? 四、幼儿观看录像资料,了解生活中的吸水和遇热膨胀的现象。 五、结束活动。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声音》教案大全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声音》教案大全 1、听听声音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我们周围充满着不同的声音,我们也可以利用物体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 2、过程与方法:运用语言来描述和记录听到的声音,并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观察和描述各种声音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并乐于与同伴交流。 教学重点: 细心倾听周围的声音。 教学难点: 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 教学准备: 大小不同的音叉、大小不同的3枚钉子、收集一些关于声音的各种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这个单元我们要开始进行声音研究的活动,说说你所知道的关于声音的事情。你对声音的哪些问题比较感兴趣?你想研究关于声音的哪些问题? 二、探究内容:

(一)倾听周围的声音 1、打开教室门,仔细听听,你周围有哪些声音?有什么不同吗?这些声音是由什么物体发出的? 2、你还听到过哪些声音? 3、小组讨论:这些声音有什么不同呢?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反馈交流: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我们总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当你们听到这些声音的时候,经常思考哪些问题呢? 小结: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逐一的研究这些问题。 (二)听听音叉发出的声音 1、介绍音叉:一种发音乐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的。 2、教师演示实验1:出示两种大小不同的音叉,用同样的力量敲击音叉,听听他们发出的声音。 比较:这两种音叉发出的声音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能描述一下它们的声音吗? 3、教师演示实验2:选择其中一种音叉,先轻轻击打,再重一点击打,两个声音有什么不同吗? 4、小组交流讨论:刚才听到的这些声音,能进行描述和分类吗(尝试着用高、低、强、弱等词语对声音进行归类)? 5、教师演示实验3:根据准备的不同材料按课本图中所示,进行轻轻击打和重一点击打,听到了怎样的声音,把它描述出来。 三、课后总结。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试卷

开发区小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 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科学试题 姓名————等级———— 一.填空、 1.各种物体都能够(),但是不同的物体()不同。容易传热的物体叫做(),不容易传热的物体叫做()。 2.液体中除()之外,都不容易传热。 3.酒精灯的灯焰可以分为()、()和()三部分。 4.冷水和热水相对流动,这样就使水产生了()。热在水中主要是以()的方式传递的。’ 5.()物体比()物体吸收的辐射热多 6、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管是()的。 7.冬天往雪上撒些煤渣,可以让雪更快地(),这是因为( )物体吸热的本领强。 8.太阳能热水器主要由()和()等组成。 9.热可以沿着物体,从()的部分传到()的部分,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做()。 10.金属都是(),在金属中,最容易传热的是(),其次是()铝和()等。 11.热可以不依靠(.)直接向周围发批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做()。 12.造成对流的原因是空气受热后()变小,质量()而上升,周围较冷的气体密度大而(),这样就形成了气体上升、下降的相互()。 13.太阳能集热器是接受()并()的装置,它是太阳能能热水系统的(),相当于汽车()。 二、选择、 1.酒精灯的( )温度最高。 A.焰心、B.内焰c.外焰 2.下列使用酒精灯的方法正确的是( )。 A.用嘴吹灭滔精灯.B.用灯帽盖灭酒精灯 C.用一个酒精灯去引燃另一个酒精灯 3.下列属于热的不良导体的是( )。 A.玻璃B.铜C.铝 4.我们冬天坐在炉火旁烤火时的主要传热方式是( )

A.传导B.辐射C.对流 5.冬天,人们的手冷了,搓搓手,手会感觉热乎一点,这是因为( )。 A.两只手有温度,热可以传递,所以手会热乎一点 B.两只手挤在一起,把中间的冷空气挤走了,所以会热乎一点 C.摩擦可以生热,所以手会感觉热一点 6.小悦说:“我们之所以穿棉衣,是因为棉衣可以生热,让我们保持不冷。” 你认为小悦的说法是( )。, A.不正确的B.正确的C.不知道 7.冬天,我们应该穿颜色( )的衣服。 A.较浅B.较深C.无所谓 8.对于简易太阳能热水器,如果其他条件相同,吸收太阳能最好的是( )。 A.斜放式、红色塑料箱 B.直放式、黑色玻璃箱 C.平放式、黑色金属箱 D.斜放式、黑色金属箱 9.太阳的热是通过( )的方式传到地球上来的。 A.对流B.传导c.辐射 10.液体的主要传热方式是( )。 A.传导B.对流C.辐射 11.太阳伞常采用的颜色是( )。 A.黑色B.灰色C.银色 12.工作效率最高的太阳能热水器是( )。 A.竖着放的B.横着放的 C.斜着放的 三、判断、 1.制作锅时应选用热的良导体作为材料。( ) 2.气体比液体更不容易传热。() 3.暖气是通过空气对流使房间变暖的。() 4.太阳伞大部分都是深颜色的。() 5.人们之所以在不同季节穿不同颜色的衣服,只是为了美观。( ) 6.太阳能热水器涂成黑色只是为了美观。( ) 7.制作太阳能热水器表面最好要光滑。() 8.制作太阳能热水器最好用透明玻璃材料做容器。( ) 9.我们平时烧水用的“热得快”就是利用太阳能把水烧开的。( ) 10.在夜晚或阴雨天看不见太阳,所以这时我们就不能利用太阳能。()

2021幼儿园大班科学课教案《有趣的膨胀》

幼儿园大班科学课教案《有趣的膨胀》 1、初步让幼儿了解物体膨胀的条件。 2、激发幼儿学会用比较观察的方法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 3、萌发幼儿对物体膨胀现象产生兴趣和探索欲望。 一、引导幼儿认识遇水膨胀 1、小朋友,今天有这么多老师陪我们一起上课你们高兴吗?老师还请来了一位客人(出示泡过的和没泡过的两种黄豆) 师:小朋友,你们认识这位小客人吗? 幼:黄豆 师:咦,这两种黄豆怎么不一样呢? 幼:有一种用水泡过了。 师:对,这是老师昨天晚上用水泡过的,你们看看有什么不一样呢?

幼:泡过的大,没泡过的小。 幼:泡过的是软的,没泡过的是硬的。 2、豆宝宝还带来了它的好朋友,你们想知道是谁吗?出示木耳 师:小朋友,木耳是什么颜色的? 幼:黑色 师:因此,有人叫它黑木耳。你们再用手摸摸,什么感觉的? 幼:硬的 师:既然木耳又黑又硬,我们给它洗个澡怎么样?你们想想,(.教案.出自:教案网.)洗澡后它会变成什么样子的呢?幼儿分组操作 师:通过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 幼:木耳泡过后变大了

小结:像黄豆、木耳这样经过用水泡之后,体积慢慢变大,这种现象就叫做遇水膨胀。我们生活中有没有这种遇水膨胀现象呢? 幼:菊花 出示紫菜、菊花茶、茶叶、银耳的图片让幼儿再次观察膨胀前后的变化。 二、引导幼儿认识遇热膨胀 出示玉米 师:小朋友,你们摸摸什么感觉? 幼:硬梆梆的 师:你们猜猜如果我们把玉米放在炒锅里经过高温不断加热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幼:变大了,变成爆米花了 师:我们来看一段视频,看看你想的对不对,好不好?(放视频)

师:小朋友,玉米经过高温变成什么了?(爆米花)爆米花好吃吗?请问你们吃过爆米花吗?吃过的是什么感觉呀? 幼:甜甜的、脆脆的 师:爆米花好吃可不能贪吃,像爆米花、虾条、薯片这些都是膨化食品,吃多了对小朋友身体可没好处,所以我们平时要少吃。那像玉米这样经过高温加热变大的现象是膨胀现象吗?这种现象叫做遇热膨胀。我们生活中有没有遇热膨胀现象呢? 幼:面包、馒头、豆腐、油条、蛋糕等等。 3、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难题 出示瘪了的乒乓球 师:你们能不能帮助老师把瘪了的乒乓球恢复成原来的样子呢?想想办法 幼:用手捏捏、扎个眼儿吹吹、用热水泡泡(让幼儿逐一操作)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试题及答案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试题 班级姓名等级 一、查漏补缺。 1.热传递的方式有三种:、、。 2. 按照物体传导热能力的不同,将物体分为、两大类。 3. 热在水中可以通过的方式传递,在空气中也可以通过的方式 传递。 4. 太阳能热水器是由、和三大部分组成。其中 是太阳能热水系统的核心元件,是接受并传递热量的装置。 5. 冬天,教室里的暖气片是通过的方式使教室里暖和起来的。 6. 冬天往雪上撒些煤渣,可以让雪更快地。 7. 太阳能热水器应用的就是把转化为人们需要的能。 二、海滩拾贝。 1. 把两支同样的温度计的液泡分别用黑布和白布包起来,放在阳光下,过一段时间,会出现()现象。 A、包黑布的比包白布的温度计的读数高 B、包白布的比包黑布的温度计的读数高 C、包黑布和包白布的温度计的读数一样高。 2.冬天在雪上撒些煤渣是让雪化的()。 A、快些 B、慢些 C、一样 3. 下面几种放置太阳能热水器的方法效果最好的是()。 A、平放 B、竖放 C、与太阳光相对 4. 性急的小明想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开水的温度降到能喝,他应用() A、陶瓷杯 B、塑料杯 C、不锈钢杯 5. 冬天,在有暖气片的房间内点燃卫生香,烟会飘向()。 A、门外 B、暖气片的方向 C、窗外 6.给稀饭加热时用勺子搅动是为了加快()。 A、热的对流 B、热的传导 C、热的辐射 三、明辨是非。 1.保温材料都是些导热性能很好的材料。() 2.给放有小米粒的水加热时,小米粒在水中的对流方向是从下到上,再从上到下, 循环往复。()

3.将空调口朝上可让室内温度降得快。() 4.热稀饭时,用勺子搅几下会热的更快,这是因为搅动加快了热的对流。()5.热的良导体对人类有用,热的不良导体对人类没有什么用。() 四、我的科学实验。 1.如图,将塑料勺、铝勺、铜勺、铁勺、木筷同时放进热水 里,过一会发现不热,而 热,说明不同的物体传热的能力 。 2.如图,将木屑放在水里,加热后, 我们看到的现象是: 。 请你在图上标出木屑的运动路线。 五、简答题。 1. 为什么夏天穿浅衣服的人多而冬天穿深衣服的人多? 2.夏天,冷饮摊点为什么用棉被盖着冰糕、雪糕? 六、实验探究 利用学过的知识,设计一个不烫手的杯子,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设计?热在物体中是怎样传递的?写出你的猜想与实验方案。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膨胀教案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膨胀教案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膨胀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内容,感知物体的膨胀现象,初步了解物体膨胀的条件,观察膨胀现象,激发对物体膨胀现象的兴趣和探索欲望,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科学活动课,快来看看有趣的膨胀教案吧。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的膨胀现象,初步了解物体膨胀的条件。 2、观察膨胀现象,激发对物体膨胀现象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实物:木耳,银耳,海底,粉条,玉米等若干。 2、瘪的乒乓球一个。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对膨胀的兴趣。 1、出示爆米花 教师:你们喜欢吃爆米花吗?知道爆米花是由什么变成的吗? 2、引导幼儿初步感知膨胀的现象。 二、感知物体遇水膨胀的现象。 1、幼儿观察:木耳遇到水膨胀的现象。 引导幼儿交流观察到的现象。

2、幼儿操作:银耳遇到水膨胀的现象。 请幼儿交流操作结果。 小结:木耳、银耳放进水里侵泡后,体积慢慢变大了,这种现象叫吸水膨胀。 小朋友想一想,你还看到哪些物体吸水后体积变大,产生了吸水膨胀的现象。 3、引导幼儿讲述生活中的吸水膨胀的现象。 三、幼儿操作,感知膨胀现象。 1.提供海带,粉条,紫菜,茶叶,干香菇等。 2.幼儿操作后介绍实验结果。 教师小结:海带、紫菜、粉条,茶叶等这些物体放到水里后,体积就慢慢大了, 它们都产生了吸水膨胀的现象。 四、感知物体遇热膨胀的现象。 1、出示玉米: 请幼儿观察玉米放进微波炉里遇热发生的变化。 观察结果,玉米遇热后变成了玉米花。 请幼儿品尝玉米花。 2、出示一个瘪的乒乓球 (1)教师:哎哟,这个乒乓球瘪了,还能让它变成圆的吗? 请幼儿想出各种办法。 (2)教师操作:把乒乓球放入杯中,倒入开水。

四年级上册科学声音是怎样传播的知识总结

1-1声音有高、低、强、弱之分。 1-1有的声音听上去悦耳,有的听上去刺耳。 1-1我们周围的声音丰富多彩,有来自动物的叫声,有来自自然界的声音,还有来自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 1-2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1-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发出声音,只有让它振动才行。如果停止振动,发声就会马上停止。) 1-2拨动钢尺、击鼓、敲击音叉、吹竖笛都会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1-2我们的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一一声带。 1-2发声时,声带变紧,快速振动,声带越紧,发出的声音越高。 1-2吹奏竖笛发出声音,是竖笛里的空气在振动。 1-3声音可以向四面八方传播。 1-3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产生波纹,这说明音叉振动了。1-3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 1-3物体在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物质的振动,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 1-3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情况是不一样的。传播速度:铝箔尺>木尺>尼龙线>棉线 1-3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 1-3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即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听不到到声音、不能互相通话,必须要使用无线电设备。 1-3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的传播速度固体> 液体> 气体。 1-3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 1-3我们制作的土电话,声音主要是通过棉线传播的。 1-3慢慢抽出玻璃罩中的空气,我们听到的闹铃声会越来越轻直至听不见。 1-5用不同力度敲打音叉,轻轻敲击发出的声音弱,大力一点敲击发出的声音强。 1-5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音量是由物体的振动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四年级科学第五单元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 1.热传递的方式有三种:()、()、()。 2.热沿着物体,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的传递方式叫做() 3.热不依靠任何物质而直接向周围发射的传递方式叫做()。 4.按照物体传导热能力的不同,容易传热的物体叫做热的()导体,不容易传热的物体叫做热的()导体。 5.热在水中可以通过()的方式传递,在空气中也可以通过()的方式传递。 6.太阳能热水器是由()、()和()三大部分组成。其中()是太阳能热水系统的核心元件,是接受并传递热量的装置,相当于汽车的()。 7.冬天,教室里的暖气片是通过()的方式使教室里暖和起来的;太阳的热是通过()的方式传递到大气层的。 8.太阳能热水器的应用就是把()转化为人们需要的()能。 二、探究选择 1.热在固体中的传递方式是(),传递方向是()。 A由温度高的部分传递到温度低的部分 B传导 C 辐射D对流 2.热在()的物体中更容易传递。 A 密度大 B 密度小 3.烤制食品主要用的是()。

A 传导热 B 辐射热 4.热在真空中是以()方式传递的。 A辐射 B对流 C 传导 5. 把两支同样的温度计的液泡分别用黑布和白布包起来,放在阳光下,过一段时间,会出现()现象。 A、包黑布的比包白布的温度计的读数高 B、包白布的比包黑布的温度计的读数高 C、包黑布和包白布的温度计的读数一样高。 6.冬天在雪上撒些煤渣是让雪化的()。 A、快些 B、慢些 C、一样 7.下面几种放置太阳能热水器的方法效果最好的是()。 A、平放 B、竖放 C、与太阳光相对 8. 性急的小明想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开水的温度降到能喝,他应用() A、陶瓷杯 B、塑料杯 C、不锈钢杯 9. 给稀饭加热时用勺子搅动是为了加快()。 A、热的对流 B、热的传导 C、热的辐射 三、探究判断 1.“各种物体都能传热,热可以不依任何物质向周围发射。”据此,可以说,热在任何环境中都能传递。() 2.水与水银相比,水银是热的良导体。() 3.冬天,用铁制的火炉取暖,人可以获得三种方式的传递热,通过炉体获得传导热;通过空气获得对流热;通过炉火得到辐射热。 4.保温材料都是些导热性能很好的材料。()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膨胀 (含课件)

活动目标: 1、初步让幼儿了解物体膨胀的条件。 2、激发幼儿学会用比较观察的方法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 3、萌发幼儿对物体膨胀现象产生兴趣和探索欲望。 教具准备:膨胀的食物图片ppt、 实物准备:菊花、木耳、乒乓球、黄豆(干、湿) 活动设计过程: 一、引导幼儿认识遇水膨胀 1、小朋友,今天有这么多老师陪我们一起上课你们高兴吗?老师还请来了一位客人(出示泡过的和没泡过的两种黄豆)师:小朋友,你们认识这位小客人吗? 幼:黄豆 师:咦,这两种黄豆怎么不一样呢? 幼:有一种用水泡过了。 师:对,这是老师昨天晚上用水泡过的,你们看看有什么不一样呢? 幼:泡过的大,没泡过的小。 幼:泡过的是软的,没泡过的是硬的。 2、豆宝宝还带来了它的好朋友,你们想知道是谁吗?出示木耳 师:小朋友,木耳是什么颜色的? 幼:黑色 师:因此,有人叫它黑木耳。你们再用手摸摸,什么感觉的? 幼:硬的 师:既然木耳又黑又硬,我们给它洗个澡怎么样?你们想想,洗澡后它会变成什么样子的呢?幼儿分组操作 师:通过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 幼:木耳泡过后变大了 小结:像黄豆、木耳这样经过用水泡之后,体积慢慢变大,这种现象就叫做遇水膨胀。我们生活中有没有这种遇水膨胀现象呢? 幼:菊花 出示紫菜、菊花茶、茶叶、银耳的图片让幼儿再次观察膨胀前后的变化。 二、引导幼儿认识遇热膨胀 出示玉米 师:小朋友,你们摸摸什么感觉? 幼:硬梆梆的 师:你们猜猜如果我们把玉米放在炒锅里经过高温不断加热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幼:变大了,变成爆米花了 师:我们来看一段视频,看看你想的对不对,好不好?(放视频) 师:小朋友,玉米经过高温变成什么了?(爆米花)爆米花好吃吗?请问你们吃过爆米花吗?吃过的是什么感觉呀?幼:甜甜的、脆脆的 师:爆米花好吃可不能贪吃,像爆米花、虾条、薯片这些都是膨化食品,吃多了对小朋友身体可没好处,所以我们平时要少吃。那像玉米这样经过高温加热变大的现象是膨胀现象吗?这种现象叫做遇热膨胀。我们生活中有没有遇热膨胀现象呢? 幼:面包、馒头、豆腐、油条、蛋糕等等。 3、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难题 出示瘪了的乒乓球

四年级科学知识点第五单元声音的秘密

第五单元声音的秘密 1.音叉发声时会产生(振动),倒水时水会发生(振动),钢尺弹拨发声时产生(振动),说话声带发声时产生(振动)。 2.根据音叉、水、空气等发声时都在振动的现象,得出(物体)发声时会(振动)的结论,就是在(归纳)。 3.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发声物体振动停止,声音停止。 4.物体振动发声时,会引起周围的(空气)也跟着(振动),形成声音的“波浪”像水波可以向远处传播一样,(声波)也可以向远处传播。 5.我发现说明声音具有能量的现象:把蜡烛放在振动的鼓旁,火焰会摇摆;声音会振动鼓膜,声音太大会使耳朵发痛;超声波可以打碎体内的结石。 6.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 7.实验一 实验目的:声音传播的方向是不是向着各个方向? 实验过程:用钢笔敲击桌面中心,不论站在桌子的哪个方向,都能听到笔敲桌子的声音。 实验结论:声音的传播的方向是向着各个方向的。 8.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9.声音下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液体的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固体),空气的传播速度(最慢)。

10.关于“土电话”在制作时,要用类似纸杯这样的物体,否则传播效果不好。 利用“土电话”也能研究声音传播的方向。 用不同的制作材料“土电话”传播声音的效果也会不同,我们通过实验发现铜丝、铁丝、比棉线、毛线传播声音的效果更好。 11.声音有(高低)、(强弱)之分。用手拨动伸出桌面长短不同的钢尺,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是属于声音(高低)的不同。较长的钢尺(振动)的(较慢)声音就低;较短的钢尺振动的(较快)声音就高。 12.不同的力敲击鼓面,鼓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属于声音的(强弱)不同。用(较大的)力量敲击鼓面,鼓面发出的(音量大、声音强);用(较小的)力量敲击鼓面,鼓面发出的(音量小、声音弱)。13.制作“水杯琴”:取多只规格相同的玻璃杯,通过调整各杯水的量,敲击杯子来调整杯子发出的声音不同,使学生认识到:通过改变杯内液体的多少,可改变水杯“琴”各“琴键”发出的声音的高低。杯内的水越多,音调越高;杯内的水越少,音调越低。 14.生活中的噪音有:飞机场飞机起飞声、街道上的汽车鸣笛声、建筑各地的设备声、迪厅的音响声等 15.噪声的危害:噪声会影响人的睡眠,如果噪声长期干扰人的睡眠,会造成失眠、疲劳无力、记忆力衰退等病症;噪声还会影响听力甚至损伤人们的语言听力等。 16.减少噪音的方法:①在声源处防止噪声产生,如:汽车上按汽车消音器;②阻挡噪声的传播;如:在城市道路旁安装隔音屏障;③防

有趣的膨胀说课稿

有趣的膨胀说课稿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有趣的膨胀》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是西河幼儿园崔丽芳,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有趣的膨胀》,我将要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法、说教学重点难点、以及说教学过程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有趣的膨胀》选自幼儿园大班下册科学领域的内容。膨胀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过的一种现象,但是幼儿不能用合适的词语来形容。看到投放在科学区用水泡过的黄豆、绿豆总是说变大了或是变鼓了,而不能用吸水膨胀这一词语来描述这一现象。在新纲要中也明确指出了科学的教育内容应从身边取材,这样有利于孩子们真正地理解科学、运用科学以及热爱科学,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教育活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指南》要求,结合大班孩子的认知结构及年龄特点,我制定了三个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物体膨胀的现象和物体膨胀的条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教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幼儿探索周围科学奥秘的兴趣。 三、重点、难点 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本次教育活动的重点是掌握物体吸水膨胀和遇热膨胀的条件。难点是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

四、教学方法 对于教学方法的选择,我始终坚持以幼儿为主体,教师采用启发、引导的方法,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我运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自主探索法 2.分组讨论法 3.对比试验法 4.直观演示法 五、说教学过程: 以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入手,围绕教学目标,使幼儿始终处于自主探索状态,我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师:老师带来了一位小客人(黄豆),让幼儿摸一摸,看一看,初步感知一下它的形态。出示幼儿泡好的黄豆,通过对比实验,看它发生了哪些神奇变化,通过比较得出:吸水使积变大了,变软了。 2.探究操作 师:老师还把小黄豆的朋友也请来了,让它们跟小黄豆一样到水里去做游戏吧!出示木耳、银耳、茶叶,让幼儿亲自把它们放到水中并观察它们的膨胀现象。在试验过程中让幼儿认真观察,亲自体验。孩子们会发现膨胀最快的银耳,然后是木耳,最后是茶叶。通过对比试验得出结论:像这种吸水后使体积变大的现象叫吸水膨胀。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吸水膨胀现象。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试题及答案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试题 第五单元《热的传递》 班级姓名等级 一、填空。 1.热传递的方式有三种:、、。 2. 热在水中可以通过的方式传递,在空气中也可以通过的方 式传递。 3. 冬天,教室里的暖气片是通过的方式使教室里暖和起来的。 4. 太阳能热水器应用的就是把转化为人们需要的能。 5. 冬天往雪上撒些煤渣,可以让雪更快地。 6. 按照物体传导热能力的不同,将物体分为、两大类。 二、选择。 1. 把两支同样的温度计的液泡分别用黑布和白布包起来,放在阳光下,过一 段时间,会出现()现象。 A、包黑布的比包白布的温度计的读数高 B、包白布的比包黑布的温度计的读数高 C、包黑布和包白布的温度计的读数一样高。 2. 下面几种放置太阳能热水器的方法效果最好的是()。 A、平放 B、竖放 C、与太阳光相对 3. 性急的小明想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开水的温度降到能喝,他应用() A、陶瓷杯 B、塑料杯 C、不锈钢杯 4.给稀饭加热时用勺子搅动是为了加快()。 A、热的对流 B、热的传导 C、热的辐射 5. 冬天,在有暖气片的房间内点燃卫生香,烟会飘向()。 A、门外 B、暖气片的方向 C、窗外 6.冬天在雪上撒些煤渣是让雪化的()。 A、快些 B、慢些 C、一样 三、判断。 1.保温材料都是些导热性能很好的材料。()2.将空调口朝上可让室内温度降得快。()3.热的良导体对人类有用,热的不良导体对人类没有什么用。()4.热稀饭时,用勺子搅几下会热的更快,这是因为搅动加快了热的对流。()5.给放有小米粒的水加热时,小米粒在水中的对流方向是从下到上,再从上到 下,循环往复。()

四、我的科学实验。 1.如图,将塑料勺、铝勺、铜勺、铁勺、木筷同时放进热水 里,过一会发现不热,而 热,说明不同的物体传热的能力 。 2.如图,将木屑放在水里,加热后, 我们看到的现象是: 。 请你在图上标出木屑的运动路线。 五、简答题。 1. 酒精灯的火焰分几层?怎样使用酒精灯? 2.夏天,冷饮摊点为什么用棉被盖着冰糕、雪糕? 六、实验探究 利用学过的知识,设计一个不烫手的杯子,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设计?热在物体中是怎样传递的?写出你的猜想与实验方案。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膨胀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膨胀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膨胀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的膨胀现象,初步了解物体膨胀的条件。 2、观察膨胀现象,激发对物体膨胀现象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活动准备 1、实物:木耳,银耳,海底,粉条,玉米等若干。 2、瘪的乒乓球一个。 活动过程 》 一、激发幼儿对膨胀的兴趣。 1、出示爆米花 教师:你们喜欢吃爆米花吗知道爆米花是由什么变成的吗 2、引导幼儿初步感知膨胀的现象。 二、感知物体遇水膨胀的现象。 1、幼儿观察:木耳遇到水膨胀的现象。 引导幼儿交流观察到的现象。 2、幼儿操作:银耳遇到水膨胀的现象。 请幼儿交流操作结果。 小结:木耳、银耳放进水里侵泡后,体积慢慢变大了,这种现象叫吸水膨胀。 、

小朋友想一想,你还看到哪些物体吸水后体积变大,产生了吸水膨胀的现象。 3、引导幼儿讲述生活中的吸水膨胀的现象。 三、幼儿操作,感知膨胀现象。 1.提供海带,粉条,紫菜,茶叶,干香菇等。 2.幼儿操作后介绍实验结果。 教师小结:海带、紫菜、粉条,茶叶等这些物体放到水里后,体积就慢慢大了, 它们都产生了吸水膨胀的现象。 四、感知物体遇热膨胀的现象。 1、出示玉米: 请幼儿观察玉米放进微波炉里遇热发生的变化。 \ 观察结果,玉米遇热后变成了玉米花。 请幼儿品尝玉米花。 2、出示一个瘪的乒乓球 (1)教师:哎哟,这个乒乓球瘪了,还能让它变成圆的吗请幼儿想出各种办法。 (2)教师操作:把乒乓球放入杯中,倒入开水。 幼儿观察并讲述观察结果。 小结:瘪的乒乓球,受热发生了膨胀。物体随着温度升高,体积慢慢变大了,

这种现象叫做遇热膨胀。 3、你们还知道哪些物品遇热膨胀 】 五、活动结束 教师:今天,我们知道了生活中有许多吸水膨胀和遇热膨胀的现象, 请小朋友回家后把这些现象讲给爸爸妈妈听,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找找 生活中还有什么遇冷、遇热膨胀的现象。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 一、填空 1.各种物体都能够传热,但是不同物体传热的()。 2.容易传热的物体叫做热的()。如()():不容易传热的 物体叫做热的()。如()()。 3.在金属中,最容易传热的是(),其次是()()和()等。 4.热在水中主要是以()的方式传递的。 5.空气是热的(),()是它传递热的主要方式。 6.太阳的热就是通过()的方式传到地球上来的。 7.黑(深)色物体比白(浅)色物体吸收的辐射热()。 8.太阳能热水器主要由()、()和()等组成。 9.物质的密度越大,热在其中传递的速度越(),反之传递的速度越()。 10.夏天,穿浅色衣服的人多,这是因为浅色衣服(); 冬天,穿深色衣服的人多,这是因为深色衣服()。 二、判断(用“√”或“×”表示) 1.“各种物体都能传热”,“热可以不依靠任何物体向周围发射”。据此可以说,热是在任何环境中都能够传递的。() 2.在生活中,我们不但需要保温材料,也需要散热材料。() 3.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器吸收的主要是辐射热。() 4. 在一定条件下,物体既会吸热,也会释放热。() 5.水与水银相比,水银是热得良导体。() 6.冬天,用铁制的火炉取暖,人可以获得三种方式传递的热:通过炉体获得传导热,通过空气获得对流热,通过炉火获得辐射热。() 三、选择 1. 热在固体中传递方式是(),传递方向()。 1由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得部分。2 传导3 辐射 4 对流 2. 冬天,人们喜欢穿毛皮衣服,这是因为它们()。 1 保温性能好 2 能产生热量 3. 制作太阳能集热器,应选择()材料。 1 深色 2 浅色 4. 太阳能集热器,应朝向()。 1 与地面垂直放置 2 与太阳光垂直放置 5. 制作散热器应选择()的材料。 1 密度较大 2 密度较小 6. 烤制食品主要用的是()。 1 传导热 2 辐射热 四、名次解释 1. 传导: 2. 辐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