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一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

高一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

高一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
高一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

高一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

温州二高陈丽华林初照童宝珠江海丰郑琼

一、开展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的步骤

我们在10月12日开办了高一段语文研究学习活动班,挑选学生50名(每班5名),定期组织活动,在3月中共活动八次,分三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明确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内涵、特点、作用、目标、一般程序与评价方法、注意事项,使学生对此项活动的全过程做到心中有数。与此同时,组织教师做好摸底工作,以便发挥参与者和指导者的作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华东师大二附中研究型课程资料细析其中二十来个题目,便于学生学有榜样,还向学生分发《复旦附中课题研究习作》目录,以便学生选题申报,要求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开展社会调查、观察事物、广泛收集信息、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答案。

第二阶段,试报课题、交流启发、提高思维能力和鉴赏能力。学生以研讨交流的方式确定研究课题。具体做法是:各班由一名同学负责组织讨论,确定课题,并在50人参加的交流会上发言,互相启发、互相质疑,经过交流讨论,提出了许多题目,如:①《哈利彼特》为何风靡全球?②怎样的电视广告最受成人欢迎?③李白诗的感情艺术,④中外漫画比较⑤青少年早恋的心理剖析,⑥中国人取名艺术,⑦从三毛的生活轨迹看他的人生观,⑧20世纪初中国流行风之内在驱动性。这些题目完全是由学生自己选择、确定的。不难看出,它们既是课堂教学内容的拓展延伸,又是对课堂外的各种社会现象的探究,具有纯思辨性。

那么,怎样使学生能够明确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这就有待于有意识地组织他们学习课外的知识帮助和引导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涉及到多种知识的选择、积累和运用完全能以课题为中心,呈现横向的、相互交叉的状态,一改过去纵向的、线形的、相互之间完全依靠逻辑关系加以联系的局面。于是,我们组织学生听取五场知识讲座:①小说《围城》中主要人物的赏析;②周树人、周作人的人生观分歧;③如何写影视评论;④《茜茜公主》的片段赏析;⑤“你吃了吗?”一语的魅力和交流的艺术。这些讲座的内容十分丰富,都能针对学生的选题展开阐述,对激发学生自身潜能,获得新知识、提高研究、表达能力均产生良好的影响,这将有利于学生在下学期拿出较有深度的课题研究文章。

第三阶段,小结和竞赛。本着“不断总结、不断发现、不断提高”的原则,我们于1月11日,对此项活动进行了一次小结:回顾本学期活动情况,表扬一批学习积极分子,重申了此项活动的意义和今后的目标,同时布置寒假学生自行参加社会实践,做好结题报告准备的工作。

为了掌握学生语文基础知识情况,在学期结束前又进行了一次与活动开始时相照应的竞赛,确定100个成语,找出其中的错字,对优秀者予以奖励,以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同时,也为正确撰写论文,准确表述成果打下基础。

二、开展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的体会

我们这次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以课题为载体,创设了类似科学研究的前景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感受并体验知识更新的产生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学期的研究实践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果,我们作为指导师,通过这一研究过程,提高了研究性学习的认识,获得了不少启迪:

1、我们认识到,研究性学习必须围绕课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由于是学生提出课题,而这些课题又紧密结合他们的学习实际,所以学生研究的兴趣很高解决问题也十分得体、有效。

2、我们认识到,研究性学习要由学生自己完成,在教师的指导下,我们每一次活动的内容、方式、进度、实施地点,最终成果的表述等等均由学生自主设计、安排、完成,效果较为显著。

3、我们认识到,研究性学习尽管也重视结果,但应更重视学习的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我们在这方面已有所成效,还做得不够,今后须继续努力。

四、高一语文研究性学习论文评比结果

一等奖(4篇)

《揭开图坦卡蒙之死的神秘面纱》高一(1)陈速尤瑶瑶

《金庸小说中世界观略评》高一(7)陈哿

《李白诗的离情艺术》高一(8)陈驰

《“神探”福尔摩斯》高一(8)叶啸

二等奖(12篇)(略)

三等奖(9篇)(略)

五、高一语文研究性学习论文例举

关于图坦卡蒙之死的研究

陈速尤瑶瑶指导老师:陈丽华

死亡之背景

图坦卡蒙是埃及新王国时期第十八王朝法老,他12岁时登基。图坦卡蒙生活在埃及历史上一个异常动荡的时代,由于当时阿蒙特普四世①执行宗教改革,使得国家因变革而四分五裂,宗教和政治骚乱使得国家的社会秩序遭到进一步的破坏,朝中的野心家们,由于欲望得不到满足,纷纷结党密谋……

在阿蒙霍特普四世死后,王室只剩下10岁的图坦卡蒙与他的王姐安克赫森阿蒙。由于当时埃及危机四伏,神圣王权成为了一个空壳,朝野上下到处都是野心家。于是图坦卡蒙与安克赫森阿蒙结为夫妻,来继承王位。图坦卡蒙初登王位,整个国家处于动乱飘摇之中,国家大事,复兴蓝图对于年仅十来岁的法老来说未免过于复杂。不过幸好,当时在内有宰相埃耶辅佐朝政,在外有将军霍连姆赫布统率军队,南征北战,重树古埃及军威。正当国势渐渐稳定下来时,图坦卡蒙却突然去世了。

死因的剖析

这位年轻的法老的神秘死亡引起了后来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

1922—1923年间,在发现图坦卡蒙陵墓后,专家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德利医生检测后断定,图坦卡蒙是在十八岁左右去世的。但由于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得利医生无法判断图坦卡蒙的死因,这使人们对这位法老的死因众说纷纭,甚至有人猜测他死于肺结核。

到了20世纪60年代,由于古病理学的空前繁荣,图坦卡蒙又重新

引起了专家们的注意。利物浦大学的解剖学家R·G·哈里森博士拍摄了

图坦卡木乃伊的全套X光片,进行研究。他确定了德利医生对于图坦卡蒙

死亡年龄的推断,但也同时提出了新的见解:①他否定了图坦卡蒙死于肺

结核的说法。因为结核病一般会对脊椎、间盘造成一定的损伤。但根据X

光片的显示,图坦卡蒙的脊椎完好无损。②他提出图坦卡蒙的死亡,很有

可能是由于后脑受到重击。图坦卡蒙脑颅骨的X光片(如图)显示颅骨底

部有一团阴影。R·G·哈里森认为,这团阴影边缘并不异常,但事实上可

能是由该部位的一次脑膜内出血造成的,而这次出血大概就是后脑勺遭到

重击的结果,反过来说,这一击很有可能是导致死亡的原因。

死于谋杀的佐证

根据种种迹象表明,我们认为图坦卡蒙很有可能是死于谋杀。

杰尔拉德·欧文博士曾指出,被认为受重击的头部区域,通常会发生脑损伤,因为它位于头部和颈部相联的地方,一般来说,这是个保护很好的地方。只有当图坦卡蒙侧身或俯身睡觉时,这个部位才可能受到袭击并留下疤痕。

在当时埃耶大权在握,他还是侍奉在法老身旁的为数不多的几个对埃赫那吞之前传统政体有所了解的人。埃耶还具有极大的政治野心,种种情况表示,埃耶就是最可能潜入图坦卡蒙寝宫,侵袭他的人。

然而随着翻阅史料的增多。疑团也随之扩大,我们惊讶地发现当时发生的不只是一起谋杀,而且很可能是三起连环谋杀案。

寡妇的哀告

在图坦卡蒙死后,安克赫森阿蒙写了一封信给埃及的宿敌—赫梯国国王,请求一位王子来埃及与之成婚,王后在信中说自己感到很害怕,“我决不从我的仆人中挑选丈夫!”王后的信显得是如此不安,表示她当时正在被迫嫁给某个人,赫梯国王终于派出一位王子前往埃及。此时,不幸发生了。

第二起谋杀

赫梯王子一到埃及边界就被杀了,凶手是谁呢?王子一定是带着大批仆人由士兵护驾而来,这么多人不可能被劫匪所杀,当然也不可能是赫梯人所为,因为他们暗杀本国王子根本就得不到任何好处。看来疑犯只能是某位身居要职的埃及人,他应该是在王子与安克赫森阿蒙结合后会丧失最多利益的人,当然也就是那个仆人,到底是谁呢?

回答这个问题的第一条线索是在图坦卡蒙陵墓的墓室墙壁上发现的。

“仆人”之谜

北墙上画着一位大祭司头戴法老的王冠,这表明他是作为图坦卡蒙的

王位继承人进行启口仪式。大祭司头顶的题字揭示了他的身份,他就是图

坦卡蒙的老臣,维西尔②埃耶(图2)

如果将图坦卡蒙死后发生的事件串联起来分析,就会清楚地看到,正

是埃耶将自己的肖像绘入图坦卡蒙的墓室壁画中的,他应该就是那个“仆

人”:

1、图坦卡蒙葬礼的准备和陵墓装饰是在他死后而不是他死前开始的,

作为维西尔的埃耶显然要亲自打理这些工作。于是,他自作主张地下令

将自己以法老的形象绘在墓室的墙上。

2、正在埃耶以法老的身份出现的壁画加紧赶绘的同时,安克赫森阿蒙致函赫梯国王请求赐子成婚,以避免被迫下嫁给一位“仆人”。

3、前来埃及成婚的赫梯王子在埃及边界被杀,这一定是在王子与王后成婚后将遭受惨重损失的人指使的。

4、埃耶最终如愿地当上了埃及的国王。

第三起谋杀案

埃耶确实与安克赫森阿蒙结婚并登上王位,但随后安克赫森阿蒙却又神秘地失踪了,不留一点痕迹。

面纱被撩起

图坦卡蒙死后,另外一起谋杀安(赫梯王子之死)接踵而至,其后不久还可能发生第三起(安克赫森阿蒙之死),在分析完所有的线索后,所有的人的目光都指向了两位嫌疑犯—埃耶和霍连姆赫布。

他们两人都有很强的杀人动机。作为职业军人的霍连姆赫布终身与赫梯人为敌;如今却要等着赫梯王子来做国王,只有除去赫梯王子才能够迫使当权者另立国王,并且对于霍连姆赫布来说,指使一队骑兵拦截并干掉赫梯王子及其随从真是易如反掌。与霍连姆赫布相比,埃耶杀人则完全出于个人目的,即他想夺权做法老。

若图坦卡蒙确系死于谋杀,那么埃耶的嫌疑要比霍连姆赫布大,惟有埃耶有机可乘。

埃耶在朝中的职位恰好是维西尔,所以他有充分的便利条件,可以派人潜入寝宫中乘图坦卡蒙熟睡之后时生击其脑部而放其死之,他完全可以安排一起天衣无缝的谋杀案并做到神不知鬼不觉。

对埃耶的指控是建立在一系列实物依据之上的——显示图坦上卡蒙脑后普遭重击的X光片:新寡的王后在对被迫嫁给“仆人”的恐惧中写给赫梯王的那封信证明:赶赴埃及途中的赫梯王子被杀的史料……

也许单个事实说明不了什么问题,但如果将它们一一串联起来进行分析,我们所看到的就可能不再只是一起谋杀案的问题,随之而起的还有第二起,甚至第三起,而贯穿整个事件的最

大疑犯始终有埃耶,他从图坦卡蒙的死亡中获得了最大的利益,而他的职位也为他提供了有利的“作案”时机,由此看来,最合理的解释就是埃耶杀害了法老图坦卡蒙埃耶就是凶手!

这就是一起发生在3000年前的神秘谋杀案,这是一桩几乎已经被历史遗亡掉的罪行。

注释:

①阿蒙霍特普四世:即埃赫那吞,是图坦卡蒙的父亲

②维西尔:Vizien,是古埃及官职名,相当于宰相。

参考文献:

《永远的斯芬克斯》《众神的宫殿》

《埃及——法老的领地》《小法老之死》

后记:

埃及是神秘的、法老是神秘的、木乃伊是神秘的。通过《揭开图坦卡蒙之死这块神秘的面纱》,这一课题的研究,我们不敢说有很大的成果,但收获还是不小的,经过一个多学期的翻阅资料,议论分析,我们了解了许多关于图坦卡蒙的其人其事,并在研究中,逐步加深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研究热情逐渐高涨,对图坦卡蒙的了解也由表及时。通过对小法老之死展开激烈的讨论,培养了我们探求历史真相的能力。这一年多来的辛苦研究,最终使我们受益非浅。

金庸小说中世界观略评

陈哿指导师:郑琼

众所周知,金庸的作品早已越出普通武侠小说的文学研究范围,独自形成一门研究领域,从贩夫走卒到学者教授,只要读小说,就必定读过金庸的作品。

为什么会形成这一特异现象呢?其中很主要的一点,就是金庸以平易近人的笔触描写的武侠世界与现实世界有很大的共同性。其中人物的为人处世,无不透着丝丝生活的气息,这与一般武侠的单纯打打杀杀有很大不同。因此,在读金庸时,读者感到的更多的是与生活对话,而不是杀戮的快感。以下就金庸小说中的一些有关生活,有关人生的问题加以讨论。

上篇人生观——“出世”与“入世”

金庸在《金庸小说的男子》序中,对他小说里所表现的人生观有十分发人深省的总结。他说:“在武侠世界中,男子的责任与感情是‘仁义为先’。‘仁’是对大众的疾苦冤屈充分关怀,‘义’是竭尽全力做份当所为之事,引申出去便是‘为国为民,侠之大者’……”

“汉唐之后佛法和道家思想盛行,中国人的思想也为之一变,佛道的出世和儒墨的入世并行。中国一般知识分子年轻时积极关心世务和大众,以天下为己任,当在现实环境之中碰得头破血流之后,有的仍然衣带渐宽终不悔,有的不免趋于遁世与消极;当然,也有不少人向现实秩序投降屈服,以换取权势,名利。”

在上述所引述的文字中,金庸提出了四种人生态度:首先分成“出世”与“入世”两大类,然后“入世”一项下,又分成“衣带渐宽终不悔”的,转而遁世的,以及向现实低头的三种。

再金庸小说里,这四种人生态度最得不到重视的是第四种。

本来,以仁义为先,奋斗了大半生的人,最后向现实屈服,并不是不值得探讨的问题。有些人的屈服是不得已,这是值得同情的,例如祖大寿的降清便是如此;但有些人的屈服则只值得鄙视,因为他们所做的是甘为名利抛弃原则,像张召重为清廷作走狗便是。可能金庸在写武侠小说的初期还是个充满理想主义的知识分子,如袁承志那样,对屈服的人根本不屑一顾。

两种入世

差不多所有金庸小说都集中在一个人生观的两种结局:以天下为己任,在碰得头破血流之后,应飘然引退?还是杀生成仁,舍生取义?郭靖,萧峰是杀生成仁的例子,其他诸如陈家洛,袁承志,张无忌,都是飘然引退的例子。

两种选择之间,哪一种比较正确金庸不讳言自己倾向于飘然引退。他不是认为这样比较正确,只是比较接近他个人的性格。不过,他也不认为这是一个较差的选择,因为追寻个性的自由,是有它积极的一面的。

在金庸小说里,飘然引退的主角,都并没有造成什么损害。陈家洛根本除了退出斗争之外再无第二条路,袁承志和张无忌从头到尾都不是真正的领袖,他们的参与是形势造成的,退出也是出于被动。金庸自己最喜欢的模范是范蠡,因为范蠡不是“碰到头破血流”之后飘然引退,他是功成身退,越王复国,他的责任也完成了,他要隐退,又有谁能反对?我们只能赞赏他不贪恋富贵,懂得激流勇退,更羡慕他能与心爱的人遁迹湖山,在淡泊中享其余年。退隐还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许永远没有答案,只有凭各人性格选择。

三种出世

现代管理学的名言是:没有人是无可替代的。到最后杀身成仁已不是对社会的责任,而是一种极端个人的,对道德的完美追求,从个人观点看,“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也就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与社会后果一点关系也没有。

奇怪的是,从这点上看,金庸作品里最入世与最出世的英雄(也就是郭靖与令狐冲)的人生观竟非常相近,都是建立在道德完美主义之上,所不同的是,一者为道德而死,一者为道德而生。为道德而生又分为三种类型,即三种出世:儒家出世,佛道出世,浪漫主义出世儒家出世的代表人物是范蠡,也就是先前讲过的功成身退之后飘然引退。这种出世一般是建立在有一番作为的基础之上,是一种不彻底的出世。

佛道的出世就比较正宗了。这种出世是建立在与世无争的基础上,不需要去证明什么,也不在意世俗之见,甚至不在乎自我生存的价值,宁静而至远,一般是人在后天形成的一种特异价值观。但它是以精神信仰为寄托,通过精神上的满足来平衡物质上的空虚,不经过长期的修行是达不到这种要求的,因此只有少数人能以这种方式出世如小龙女和周伯通。

第三种出世,是浪漫主义思想的出世也就是《倚天屠龙记》中明教教徒的信仰:“到头这一生,难逃那一日。受用了一朝,一朝便宜。百岁光阴,七十者稀。急急流年,滔滔逝水。”这大概是比较健康的出世方式了,不消沉,不虚伪,秉性行事,豁达大方,令人眼目为之一亮。怪不得明教号称金庸笔下最出众教派,令万千读者为之倾心。这三种出世无所谓好坏,每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作出选择,事实上,金庸作品中的人物的出世方式,亦与其性格有很大关系,一切随缘,毫无强求。

下篇世界观——处世之道

信任

每一次重阅程灵素为苗人凤治眼的情节,心中都会感动。许多人欣赏胡一刀与苗人凤的肝胆相照,识英雄重英雄,殊不知程灵素与苗人凤之间,亦可说是同样的互相信赖敬重。

苗人凤与胡斐素不相识,胡斐带来的这位医生本领怎样,心肠怎样,他更不知道,只知这是他旧对头的亲传弟子,但程叫其“放松全身穴道”,任其施为,他竟然毫不犹豫的照做。他这样信任程灵素,连胡斐也感到惊讶。

程灵素对苗人凤必定十分佩服,因为其光明磊落,不愿别人不知就里而帮助了他。他知道程灵素是毒手药王的弟子,马上告诉她自己跟毒手药王的过节,以免其误医了师父的对头。然

而程灵素宽容的气度,绝对配得上苗人凤的光明磊落。她毫不动容,只告诉他毒手药王那时已是“无嗔”,过节不会放在心上。而胡斐在这件事中,反倒成了第三者:他对苗人凤的了解不及程灵素对苗人凤的了解,他对程灵素的信任不及苗人凤对程灵素的信任。

显然,不是阅世越深的人就越不易信任他人。有时处世经验深了,反而更容易分辨出什么人可以信任;本事越大,就越有资格信任别人,最后,越了解人生就越会看到,有时信任别人反而比处处提防别人更有智慧。

强求与强记

《笑傲江湖》第十回,风清扬向令狐冲传授“独孤九剑”,教训他其中要旨是一个“悟”字,而不是在于强记:“等通晓了这九剑的剑意,则无所施而不可,便是将全部变化忘记,也不相干,临敌之际,更是忘记的越干净彻底,越不受原来剑法的拘束。”

记得招式并不是不好,而是把重心放在强记招式之上,往往阻碍了领悟原来招式的精神。

《倚天屠龙记》第二十回,张三丰向张无忌传授太极剑,要他将招式尽数忘记。金庸为读者解释:“要知张三丰传给他的乃是‘剑意’,而非‘剑招’,要将他所见到的剑招忘得一点不剩,才能得其神髓……倘若有一两招剑法忘的不干净,心有拘束,剑法便不能纯。”

记得跟老师上课,老师在黑板上把一题证出后,问我们是否已明白,随即抹去,就是说不要我们记题目,而要我们记方法。张三丰的“剑意”,也是这个道理。

“招式”是否尽数忘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把握住神髓,可能起初要用心于“尽数忘记”,后来便忘记与不忘记也不相干了。在这方面,风清扬所说的道理,又要比张三丰的解释更高明一些。任何人学习都有阶段,强求与强记都不可得,特别不应勉强自己到更“高深”的阶段无论写作或是武功,最高境界都是由华丽巧妙进入平淡,但是由简入繁往往是由繁入简的必经之道,所谓“反璞归真”,这种境界不是强求可得。

勇于认错

有一种行为,在金庸小说里一直得到最高钦佩,那就是勇于认错,诚心忏悔,坚决补偿。

俗语有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倚天屠龙记》中的谢逊,一生杀人无数,后来觉悟,决意不抵抗仇家向自己报仇。虽然义子张无忌及明教教众有足够的力量救他出去,但他自废武功,甘心领受前来报复的人一个个对他加以侮辱,偿还了他的债之后,才剃度出家。

做错了事,伤害了别人,光是承认错误或道歉是不够的,必须尽力补偿,方能算是心诚。当然,有时尽力弥补也未必可以完全弥补过错。而且,最重要的是,自己尽力弥补的是做错事对他人造成的损害,不是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印象。别人敬佩也好,不原谅也好,都要尽力。

面对“认错”,即使我佩服认错者,也使我对认错需要的无比勇气感到不安。一个社会越重面子,认错的社会代价就越大;把个人的面子,名誉看得越重要,认错就需要更大的勇气。要是处于权威地位,或者自认为,被以为处于权威地位,那么认错就几乎比死还难了。

其实人谁无过?错了便承认,应该是最自然之举才是。这不是不赞成人爱惜名声,而是希望人更重实际,无须把形象看得那么重要,这才是生活的正理。

自信

金庸把韦小宝写得极够朋友,他认为这是韦小宝最大的优点。我觉得“小宝义气”渲染得太厉害了,反而更注意他另一个好处,那就是,这人决不自卑,因此也没有极度自卑感带来的诸多毛病,比如自大,狂妄,猜忌,多疑,心胸狭窄,孤僻,偏激等。

韦小宝对自己的出身的态度,真是健康之极。他不觉得身为妓女之子,在妓院中胡混长大,

有什么值得羞愧的地方。他当然明白阶级高低之别,他想也没想过什么“平等,人权”,只是他不把阶级分别当一回事,表面上对身份高贵的大人物如皇帝,太后奉承十足,心底里只当他们是跟他一样的凡人,阶级高贵,不过是威风一些罢了,但他韦小宝一样可以威风,有钱,甚至比他们更威风,更有钱,阶级根本阻挡不了他发财和抱得美人归,其他的,他毫不在乎。他一直没有接韦春芳出来,一直让她留在丽春院当妓女,并不是因为他自私,不孝,而是他不觉得丽春院是个火坑。做妓女,只不过是生活辛苦一点。

不过,韦小宝也不是笨人,世俗之见他既晓得又接受是现实,他不会到处说自己的母亲是妓女,然后迫人家鄙视他或接纳他的随便态度。有一次,他一时诚恳起来,要对方怡剖白,但刚说到母亲在妓院生活,看到方怡脸色大变,就知道她受不了,于是改口编了个大谎话。他当然恨方怡看不起妓女,但这种恨决无深度,一下子就忘了。比起既要反叛世俗,又要世俗接受自己观点的杨过,韦小宝心胸无疑要宽广得多了。

不为出身羞愧,更不隐瞒自己没学问,不识字。韦小宝随时表白自己的粗陋无知,事实上,正因为他成功,自信,懂得利用自己的短处,令对方产生优越感,因而不会对他敌视。越是成功的人(或越觉得自己成功),就越不避提自己出身卑微,他不靠出身,阶级资格去争取别人尊重,他有足够自信,就功德无量了。

后记

除以上几点之外,金庸小说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的问题值得探讨。而以上种种观点,由于阅历所限,亦未能将其剖析的尽善尽美,有些还十分稚气,贻笑大方矣。权当抛砖引玉吧。其实金庸的小说造就了一个相对完美的武侠世界,里面的主角们基本上是按照个人的原则行事的,这样在分析起他们来就比较模式化,脸谱化,也更简单化。在现实世界里,人类是矛盾的动物,心里想的,嘴上说的,手中做的可能是截然不同的。这大概就是所谓的“社会的压力”对人的影响吧。话说回来,正是因为主角们按照个人意愿生活,他们才显得如此迷人,但愿有一天,每个人都可以生活在心底最纯真的意愿之中。

参考书目:《金庸全集》,《金庸看砖》,《金庸小说中的男子》

李白诗的离情艺术

陈驰指导师:林初照

一、研究意义

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位叱咤风云的伟大诗人——李白,被人们尊称为“诗仙”、“谪仙”,“天才诗人”;被人们寓之于神圣的形象,寓之于超乎凡人的感觉,但人们却忽略了一个问题:归根到底,作为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情感问题,包括亲情、友情、爱情……虽然,人们已经注意到了李白的爱国热情与忧国忧民,但大抵也只有这些。历来,情感被视为一个诗人创作的源泉,没有情感,也就没有诗歌,而且情感还有一首诗的灵魂所在,精髓之处。尤其是友情,作为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最重视的情感,成为历史诗人写作的焦点,却被人们所遗忘。孔老夫子曾说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这些就很有代表性。而本文关注的只是李白诗的离情(友情的一部分),而且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二、李白“漫游、隐居求仕”的特殊生平经历对其离情艺术的特殊影响

李白(701——762),出生于盛唐时期,这就决定了他离情诗的时代性、历史性,固而具有盛唐时期能形成的诗歌特点但又有他独树一帜的一面,典型的浪漫主义色彩。五岁时随父迁

居四川彰明县的青莲乡,因自号青莲居士,大家都熟悉“铁杵磨成针”的故事也发生在这里,而大家不大熟悉的是李白不仅是个“十五观奇书,作赋相如”的青年作家,同时还是一个“十五游神仙”的少年游侠,这在很大一部分对他后期的仕途生涯奠定了基础。二十岁以后,他开始在蜀中漫游,因为这时他还未出名。曾登峨眉,青城诸山,大都是一些梦幻仙界般的地方。这些生活经历,对李白豪放的性格和诗风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使李白能够大胆地运用夸张、幻想等手法,给人以丰富的想象。

李白又是一个很有政治抱负的诗人,为实现其政治理想,在开元十四年,开始了一个新的“漫游”而兼求仕的道路时期。他游洞庭,历襄汉,上庐山,东至金陵扬州,复折回湖北,以安陆为中心,又先后北游洛阳,龙门,嵩山,太原,东游齐鲁,登泰山,南游安徽、江苏、浙江等地。游踪所及,几乎半个中国,但李白却主要是为了实现政治目的。有人会问,要当官去考状元吗?可是李白不屑于参加科举考试,即使大多数人都是采取科举求仕。因此,在漫游中,他有时采取类似纵横游说的方式,希望凭自己的文章才华得到知名人士的推彀,如向韩朝宗等人上书;有时则沿着当时以成风气的“终南捷径”,希望通过隐居学道来树立声誉,至上青云,如他先后和元丹丘,孔巢父,道士吴筠等隐居嵩山、徂徕山和剡中,正因为他的这些独特的生活经历,才使得他结交了四方贤友,广交隐士,与众多诗人打下了深厚的友谊基础。这也就决定了他对友情的重视,对朋友的重视,尤其是对杜甫,他写道:“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李白《鲁郡东石门送杜甫》),才会在次次离别诗中创下千古绝句,李白的离情诗也就在这一时期得到很好的发展,倾注这诗人激昂澎湃的热情。

三、李白诗的离情艺术的形成及与其他诗人离情诗做比较

1.继承前代诗歌丰富遗产

(1)屈原强烈而激荡的浪漫主义创作风格

屈原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同姓贵族,年轻时受楚怀王的高度信任,是楚国内政外交的核心人物,真可谓少年得志。后因上官大夫进谗,屈原被免去职务,后又两次被流放,最后走投无路自沉于汨罗江,正是他的这种“悲剧”生活遭遇,才造就了他感情激烈正直袒露而又非常自信的性格,才能使他在诗歌造诣上取得最大的成就,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屈原的一些经典巨作。如《离骚》《九章》等,都从各方面曲曲折折的反映了屈原的个性和思想感情,对李白产生了重要影响。

屈原的作品,以纵恣的文笔,表达了强烈而激荡的情感。尤其突出的是《九歌》中大多数诗篇都包含有神与神或人与神相恋的情节,这些恋爱,在诗中又都对生命的执着追求,和追求不得忧伤怀疑。这里面也许包含着屈原自己人生失意,孤独凄凉的心情。如《湘君》里写道:帝子降兮北渚,日渺渺兮愁子。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在这幅清秋候人的画面上,深秋的凉意和情感的寂寞不安融为一体,渲染出一派难以言说的凄迷惆怅之情。这里,屈原动用了一切感官,写到“北渚”“渺目”“秋风”“洞庭波”,细腻的刻画出了清秋的凄凉,尤其是在洞庭旁候人,更是使人蕴藏在心中的寂寞不安与无比惆怅显露出来,显示了情感的解放,赋予生气和强大感染力,从而成为千古名句。

由于这种情感表达的需要,屈原不能满足于平时的写法,而大量借用楚地神话材料,用绮丽的幻想使诗歌的境界大为扩展,显示恢弘魄力的特征。如《九歌》《招魂》、《天问》三部作品,既洋溢着古老的神话色彩,又表现出商人对人生的某种感觉,这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后代个性和情感强烈的诗人,都从中得到极大的启发。尤其是李白,他更是继承了屈原的这种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熔铸神传说大胆的幻想夸张,重视民歌遗产等方面,

都与屈原完全一致。而在离情诗中得到很好的体现,如《远别离》、《渡荆门送别》、《梦游天姥吟留别》等。

(2)汉魏六朝乐府民歌的直露感情和生动想象

“乐府”一词,在古代具有多种涵义,最初是指主管音乐的官府,而不同朝代的乐府却出现了不同的意义。这里所指的“乐府”是指汉代人把乐府配乐演唱的诗为“歌诗”,这种“歌诗”在魏晋的历史称为“乐府”,同时,魏晋六朝文人用乐府旧题写作的诗,有和乐又不和乐的也一概称为乐府。

汉代乐府民歌是作为民间的创作,是非主流的存在(主流是辞赋),这种非主流的创作,因为来自民间,所以有独特的风格与成就,其对李白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

第一.汉乐府民歌表现了激烈而直露的感情。前面已经说过,屈原的作品中,情感是相当激烈的;但作为一个失败的政治人物的抒情,又有其独特性。汉乐府民歌可以说既接受了楚文化传统的熏陶,同时又较广泛的生活方面和受更强烈的程度上表现这一特点,这是屈原作品中所没有的。无论表现战争,爱情,及表现乡愁,思旧,离别,都尽情的释放情感。尤其是离情诗,李白在很大一部分受了汉乐府影响。

第二.汉乐府民歌表现了生动活泼的想象力,如《枯鱼过河泣》中枯鱼(鱼干)竟然会哭泣懊悔。并会写信给其它的鱼类,告诫它们出入当心;《战城南》中的死者,竟会对乌鸦说话,要求乌鸦为它嚎表等等。这种生动活泼的想象力是先秦诗歌和汉代文人诗中较少出现的。陈本礼《汉诗统笺》评《铙歌十八首》说其:“奇则异想天开,巧则神工鬼斧。”其实,这也是整个汉乐府民歌的普遍特色,这一特色也使后人得到一定的启发。李白重视民歌遗产,继承和发展了其特色,在离情诗中大胆地幻想夸张,不拘泥于现实事物。

第三.汉乐府民歌使用了新的诗型:杂言体和五言体。李白便是把它的妙处发挥到极致,形成了他离情诗独特的风格。

魏晋时期,以建安诗歌,阮籍的诗歌最为著名。李白称赞的语句,屡有鲜见。他仿效、化用这些诗人的诗篇和诗句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建安诗歌一方面

继承了汉乐府的传统,另一方面加以发展和改造。以曹氏父子影响最大。尤其是

曹植,更是把文人的艺术修养、文人文学的传统与乐府名歌特点很好地结合起来。

而阮籍对于李白的诗歌的影响主要是《咏怀诗》。诗歌完全摆脱了对民歌的模仿,把深刻的哲学观念方式引入诗歌中来,同时巧妙地将它与一系列艺术形象结合,使诗歌呈现出十分广阔的视野,包含了十分深刻的内涵。《咏怀诗》的感情也极为真诚激切,具有感人的力量。所以《诗品》说它“可以陶性灵,发幽思”。这种以组诗方式来抒发心理深层情绪形成,为后人所重视。李白的《古风》就是从这发展而来。

(3)继承了陈子昂的诗歌革新主张

李白回顾了整个诗歌发展的历史,既以自豪的精神肯定了唐诗力挽颓风,恢复风雅传统的正确道路,又批评了当时残余的讲求的模拟雕琢,忽视思想内容的形式主义诗风:“一曲斐然子,雕虫表天真。”在创作实践上,他也和陈子昂有相似之处,多写古体,少写律诗,但他在学习乐府名歌以及大力开拓七言诗上,成就却远远超过陈子昂。他在理论和实践上使诗歌更新取得最后的成功。

总而言之,没有对遗产的认真学习,李白不可能成为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离情诗中不可能有如此高的造诣。

2.同一时期的典型诗人离情诗作比较

唐代是友情诗的顶峰,离情诗因为其特殊的环境,因而占有很大的比例。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也高,是任何时代无法比拟的。其中,名篇佳句美不胜收。而李白的离情诗,直接代表着唐代离情诗的最高水平,他的离情诗,既有浪漫色彩,又有现实的影子。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友人》等诗,都属于精品,故久传不衰,脍炙人口。

(1)李白离情艺术示例

被人誉为诗仙的李白,对前代诗人,最景仰谢脁,所谓“一生低首谢宣城”;对同代诗人,最尊重孟浩然,他曾在《赠孟浩然》里写道:“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石。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交山安可仰。徒此JI清芳。”唐玄宗开元十六年(公元728年)春,孟浩然由武昌去广陵(近江苏扬州市)。李白在黄鹤楼为之送行。写下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表现了诗人对孟浩然深厚友谊。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故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相信大家对此诗并不陌生,但蕴涵在诗中的深深内涵——离情艺术却没有几个人熟悉。开篇伊始“故人西辞黄鹤楼”,直扣题面,简单明了的交代了引人入胜的送别地点,一下子便抓住了读者的心。其中“故人”老朋友的意思。开句便点出了自己与孟浩然的不寻常关系,足见其友情深厚。黄鹤楼,原址在武昌蛇山西端的黄鹄矶上,三国时东吴所建,是“江南三大楼阁”之冠。它“远控岳阳,俯瞰晴川:,“拔地倚天,耸翠如屏”,素有“天下绝景”之美誉。据传说,由于某仙人乘鹤在此小憩而得名。特别是唐人崔颢的题诗,更为黄鹤楼增添了文学色彩。这次李白在黄鹤楼为之送行,又是两位极负盛名的诗人,可见送别的地点非同一般,反映了他们共同雅兴,对文学的爱好,也反映出李白对友情的重视。

如果说送别地点赋予诗情的话,那么,动别的季节充满画意。友人在“烟花三月下扬州”,去一个唐代长江中下游第一繁华的都市,而且是在春光明媚,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轻烟缭绕的三月。这里的“烟花”二字,用的极为巧妙,其用语极其形象绮丽,为送别环境中那温馨的诗境,涂上一层浓郁的画意,也体现李白善于幻想的艺术特点,而“下”字,则很有气势,显示船速迅捷,通行无阻,颇含一路顺风的祝福,也好像隐约着对孟浩然的尊敬。

“下”有一种上层去下层的意思,突出了孟浩然的才华横溢,诗歌造诣高。后面两句则在描写中寄寓深情。“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幅意境开阔,极目江天的画面,颇有一种“挥手五弦,目送飞鸿”的情致。一个“孤”字和一个“唯”字,足显出李白对友人的尊重;在浩浩长江里,只见到友人之船与滚滚长江。当小船消失在“碧空”与“长江”会和的天际,作者依旧望着东去的流水,此中境界又有谁说这是单纯的写景呢?李白对友人的一片深情,不正包含在这赋予诗情画意的目注神驰之中吗?唐汝询说:“帆影尽,则目力已极;江水长,则离思无涯。怅望之情,俱在言外”,(《唐诗解》),王维《齐洲送祖三》诗结尾二句云:“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用意虽然相同,但感觉却全然不同,不如李白离情诗的气象宏阔,意境壮美,韵律悠扬,这完全取决于他对乐府诗的学习。

纵观全诗,其最突出的特点是诗情画意,既有浪漫色彩,又有时代气息,基本上体现出了李白离情诗的艺术特点。

(2)杜甫离情诗深郁顿挫的现实主义作风

同样,杜甫与李白出生于唐代群星灿烂的时代,但杜甫的一生却一直在辛苦展转中度过,比李白晚生10年,正是唐朝由胜转衰的转折点,身经安石之乱,饱受离别流离贫病之苦。因此,他的作品以现实主义为主线,他的诗风格沉郁顿挫,深刻而又广泛的反映了安石之乱前后

的社会面貌,洋溢着对人民的同情和对祖国的热爱,固有“诗史”之称,与李白齐名,时称“李杜”。郭沫若在《李白与杜甫》中对杜甫做过“世上苍夷,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的正确评价,正因为特殊的历史环境,才造就了特殊的诗歌的特点与方向内容。当然,表达离情就很少了,大抵只有《江南逢李龟年》等诗,但不乏他对友情的重视,尤其是与李白的友谊,极为看重。赠李白的诗有10首,如《梦李白》里写下“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的好句。

(3)白居易离情诗的语言通俗,平易自然的创作风格

白居易也是唐代首屈一指的大诗人,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的倡导者,因时代不同,其诗歌与李白不径相同。白居易的离情诗体现的是一种语言通俗,平易自然,老妪能懂,其中以长诗《长恨歌》、《琵琶行》最为脍炙人口,但留下的比较著名的离情诗却没有几首,煞是遗憾。

(4)王勃离情诗意境开阔、感情真挚的创作风格

王勃为“初唐四杰”之首,其离情诗偏重于个人生活,风格较为清新;一首《杜少府之任蜀州》为历来传诵的离情诗,诗中写道: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此诗最重要的亮点是创造了离情诗中千古传诵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扫历来离情诗凄凉悲苦的情调,表现了诗人超俗的志趣和广阔的胸襟。这是李白所做不到的,也是最重要的不同点。全诗中的意境开阔,格调高昂与李白有几分相似,但诗中流露出来的真挚感情与爽朗的语言,与李白却大不相同。反映出血性方刚的青年积极乐观的精神,实在难得。

四.李白的离情艺术

李白的离情诗具有浪漫色彩,他调动了一切浪漫主义手法,使诗歌内容与形式达到完美的统一,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极富感染力。

1.善于借助外物抒情但不拘泥于情物。

2.能大胆运用夸张手法,贴切的比喻和惊人的幻想,让人感到的却是高度的真实。

3.文笔朴素生动,并倾注着诗人洋溢的热情,“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五.对后代的深远影响

李白的诗名在当代已经广泛传扬,到贞元时期,他没有定卷的诗集已“家家有之”,“人人诵之”。

中唐韩愈、孟效大力赞扬他的诗歌,并从他那里吸收经验,以创造其横放杰出诗风。李贺更是继承了李白的浪漫主义风格。他的诗想象丰富,语言浓艳,色彩奇丽,又有独特风格。

宋代诗人苏轼、陆游,明清诗人高启、龚自珍也莫不从他诗中吸收营养,广大劳动人民更是表现出对他极度的热情。

参考文献:

《中国历代诗分类集成*历代友情诗》衣殿臣编著大众文艺出版社 2000年版

《唐诗选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古代组编北京市维尼纶厂选注小组选注1987年版《历代送别忆旧诗》(踏莎行)李国强、向冬雁编著华夏出版社 2000版

《中国文学史》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编辑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2年版

《中国文学史》章培恒/骆玉明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

《中国古代史常识》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部编中国青年出版社 1980年版

《语文基础知识手册》全国三十所重点中学教师编著吉林出版社 1995年版

《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商务印书馆 2000年版中国学生网、中国文学网

教师信息化技术应用与设计能力培养研究结题报告

《教师信息化技术应用与设计能力培养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背景 进入教育信息化时代,课程改革也在逐步开展,时代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资料表明教师素质落后是影响新课程改革的重要障碍。如何使学校能适应新时期教育改革的需要,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特别是教育信息化的素质,完善教师的能力结构,适应时代发展,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科研课题。因此,我市以《教师信息化技术应用与设计能力培养研究》作为研究课题。通过课题研究,为目前我市在学科建设中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及设计能力服务,与学校开展信息化教育紧密结合,将对学校教师合理使用信息化技术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一)培养教师信息化技术应用的能力,最终提高教师设计的能力 1、在教学方面。 (1)教案电子化。每个课题实验校都建有百兆校园网络,并配备了教师电脑房。教师备课以年级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在备课中利用校园网络的资源共享,改变了传统的教学备课方式。(2)上课网络化。教师的电子教案以及制作的教学媒体通过校园网络直接传输到教室,教师上课只要带好教材就可利用网络进行教学。 2、在科研方面。 (1)网上教研。实验校开展了网上教研活动。比如数学低、中、高三个组,每小组每月开展一次集体备课,先由一位老师将教学设计上传到数字化平台数学教研活动日志区,同年级老师阅读后,在教学设计后点评,提出意见,然后该为老师进行修改。通过网上教研,我们感到教师参与率比较高,效果好,点评要跟帖在网上谁都能看到,所以教师写得比较认真,从而听课也认真了,这样的活动实在,对教师教学业务能力的提高有帮助。 (2)网上科研。教师每天要将自己的上课教案、反思或论文上传到平台中,这样建立了很大的教学资源库,全校教师在这里可相互学习,相互借鉴。 (二)教师在学科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 教师将信息技术运用于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选修课、主题教育活动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活动内容,让学生学会获取和处理信息,展示活动成果。通过学生利用网

七年级(上)历史综合实践活动课方案

七年级(上)历史综合实践活动课方案 课题:陶瓷艺术欣赏 活动目的 考察、参观、查阅资料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在自己身边的发生过的历史事件、存在的历史痕迹,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历史,感受历史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加深学生对历史文化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热爱陶瓷艺术的情感,唤起学生保护文物的意识。 通过活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学习技能,促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参与意识,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形成团结合作的精神提高与人合作及与外界交往的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特长,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活动中逐渐学会学习历史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学会学习历史,学会表述历史,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活动过程设计 (一)活动的准备实施阶段 1、明确活动目标 向学生展示活动目标,使学生明确本次活动的活动目标,了解活动主题、活动内容及活动方式。 分组: 2、根据合作的原则,全班46位同学自由组合成8个小组,每组约6

人,并选出小组长,教师根据分组情况对各小组进行合理调配。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及活动要求进行分工,确定活动工作岗位。 3、选定考察对象: 小组讨论,根据服从大多数的原则选定自己小组感兴趣的一个考察对象。确定考察日期。将考察对象名称和考察日期上报老师实际情况进行调配,尽量避免项目重复。 4、实地考察: 考察完毕由小组长向老师汇报考察情况,老师对其考察情况进行分析,资料不足者要再进行补充。 5、资料收集: 各小组针对考察对象,通过上图书馆、上网等方式收集有关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整理。 6、撰写考察报告和活动感想: 每小组根据收集情况写成一篇报告,报告内容包括:考察对象的历史、概况、对考察对象的过去和现状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对如何宣传、保护历史文物提出自己的意见。小组组员根据自己在活动中所负责的工作和所遇到的事情写一篇活动感想。 具体的活动案例 案例题目:陶瓷艺术欣赏 活动主题:收集陶瓷图片,了解陶瓷历史,欣赏陶瓷艺术。 活动目的:1、了解一些在课堂上、书本上学习不到的,但又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开拓我们的视野,从而达到增长见闻的目的。

关于信息技术的研究性学习

关于信息技术的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的研究性学习如下文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颁布,进一步明确了“加快构建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目标;同年6月,教育部制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确定了基础教育的改革目标,研制了各门课程的课程标准。《纲要》明确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而网络技术为主导的信息技术教育和研究性学习又成为其中的亮点。研究性学习,是指以学生的自主性、操作性学习为基础,从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的专题,独自自主开展研究,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和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最大的特点是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能力,改变传统教与学的方式,教与学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获取知识的层面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上,使被动地接受转向主动地探究学习。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我们享受极大的信息资源的同时,学习手段、学习过程、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大大的改变。网络技术教学就是以网络技术为物质手段,学生自主化学习,对需要

的网络信息进行查找、筛选、核实、分析、研究,用网络信息为自己的学习服务,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创新精神、研究精神,并学会解决生活中与网络技术学习有关的问题。基于网络技术的研究性学习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提出的。 一、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整合的可能性与现实性分析 马克思辨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具有可能性与现实性。研究性学习,网络技术都是教育科研领域两个崭新的课题,探究二者在特定学科教学中的关系,对于更好的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素质教育发展均具有积极意义。 1、国家教育行政强制力与政策指导为开展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提供有力保障。 xx年1月国家教育部决定,研究性学习成为《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综合实践活动板块的一项重要内容,列为必修课,教育部还专门印发了《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施行)》,要求各学校从xx年9月开始实施,对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研究性学习的目标、特点,学习内容的选择与设计,实施、评价、管理,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xx年10月,教育部决定从xx年起利用5到xx年的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

纸的历史——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纸的历史——造纸术》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 一、活动背景 “纸”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纸的发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推动着时代的进步,“造纸术”更是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由此可见纸的影响力和作用。纸的生产与树木生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学生对纸的历史认识不足,在日常生活中存在浪费纸的现象,基于此我设计了《纸的历史——造纸术》的综合实践活动,通过调查研究、小组交流探析纸的演变的过程,由此感知古人的智慧,能从自身做起,珍惜纸,爱惜纸,提升环保意识。 二、活动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纸的来源,探寻纸的历史,感知“造纸术”发明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调查走访、查阅资料、搜集资料等方式探索发现纸的历史,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归纳整理能力和实践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探究纸的兴趣,培养认真、细致的学习品质,传承纸文化,提升珍惜纸、保护纸的意识。 三、活动重难点 (一)活动重点:调研、研究纸的历史,培养实践探究能力、归纳整理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活动难点:感知纸发明的意义,传承纸文化,珍惜爱护纸。 四、活动准备 1.PPT课件、纸的工艺品、纸制作过程的视频、纸的发明历史视频

2.学生搜集 五、活动过程 (一)谈话激趣,确定探究主题 1.PPT课件出示纸的工艺品 提问交流: (1)猜一猜这些是用什么做的? (2)纸是由什么制作而成的? (3)纸的制作可以追溯到什么时期?谁发明了造纸术? (4)纸一次性就能发明成吗?经历怎么历史演变? (5)纸是如何制作而成的? 教师小结:虽然小小的一张纸,纸中却暗含着太多未解之谜,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走进纸,探究“纸的发明”。 2.生成的研究课题 探究一:探究纸的原材料来源和使用现状 探究二:探究纸的发明和演进进程 探究三:探究纸发明过程中的重要人物 探究四:探究纸的制作过程 探究五:探究“造纸术”的传承与创新 3.指导学生自由成6人小组,根据兴趣特长、自身条件选择合适的探究课题,合理分工,并制作探究计划。 (二)阶段一:小组合作、探究材料 (三)探寻纸来源

信息技术的定义与发展

信息技术的定义与发展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涉及到各个领域,在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信息技术还处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就是还有能够发展的空间,在这种情况下,了解信息技术的定义与发展,对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信息技术发展 1 信息技术的含义与发展 信息技术是目前在科学技术发展史上发展最为广泛和影响深远的技术,我们人类也在逐渐的进入到信息社会。 1.1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在信息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下的关于一切信息的产生、信息的传输、信息的发送、信息的接收等应用技术的总称。信息技术使我们人类对于了解自然世界的一种抽象或者数字化的表现形式。信息技术是一个看不见摸不到的抽象的东西,但是信息技术可以通过我们写在纸上或者在计算机上的数据信息表现出来,让我们通过这些数据来更详细的了解事物的具体信息。通过我们的的指令或者描述的概念来展现出的一种形式。信息技术包括信息的基础技术、

信息的处理技术和信息的应用技术、信息的安全技术等。 1.2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1)在我们人类最开始的时期,人类语言的产生就是信息产生的最开始时期。人类可以通过语言来进行信息的交流,来促进情感的表达,语言信息促进人类的思维能力不断的进行发展,人类通过语言信息提高了人类的认识和对自然的改造能力,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2)随着人类对生活不断的创造和自身思维能力的提高,就出现了在我们小学历史课本上所知道的象形文字和印刷术,文字和印刷术的发明使文字信息的发展加以迅速,推动了我们人类的发展和文明社会的进步; (3)人类发明的第一台电报机、发明的第一部电话、无线电将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利用,这些发明和应用让我们的生活彻底的向信息化社会发展。通过社会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的广泛传播,电视、广播、电报、传真和卫星、微波通信等技术的发明,快速的推动了我们人类趋于信息化社会的的发展; (4)电脑的发明使信息技术趋向多样化和综合化方向发展,人们的生活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也在不断的进行着变化; (5)六十年代末期美国引用电脑在军事方面取得了显著地成效,开发出了第一个军事目的的计算机网络系统,通

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成果

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成果 关于“身边的环境污染”的调查报告 学校:青岛市第53中学 班级:八年级七班 姓名:徐海云 指导老师:

关于“身边的环境污染”的调查报告 一、研究背景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然而在人们越来越奢侈的物质享受的背后,却是生态的失调、环境的恶化。到处可见的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污染、水土流失等一系列严峻的问题正在威胁着人们的正常生活,同时也严重影响着经济的发展。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为此,我深深感受到作为中学生更应关注人类共有的生存环境—─地球,并确定了本次研究性学习的主题。 二、研究方法 交流法:小组成员进行问题、意见交流 查询法:进行网络查询 问卷调查:发放问卷调查表 个别谈话法:社区街头、校园随即找人问谈 图表统计法:进行整理归纳 三、研究过程 我们本次研究性学习的主题就是“身边的环境污染”调查报告,研究调查有关环境方面的内容,并且我们还确定了美丽家园、病态家园、拯救家园、未来家园四个个调查内容。 第一步:确定主题,制定研究计划、方案 第二步:进入社区周边环境,实际调查,争取家长、学校、社区的配合 第三步:查阅相关资料进一步完成主题 第四步:调查问卷 第五步:完成统计表 第六步:完成学习报告 四、研究成果 我们身边造成污染的污染物是: 1、公共厕所排出的粪便散发出难闻的气味,让人恶心。 2、工厂排出的废水又黑又臭,还浮着一些秽物。

3、工厂排出的废气很刺鼻,会散发到小镇的各个角落。 4、化肥厂排出的气体中含有粉尘、铅、煤灰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5、公园的草坪上常有游人丢弃的垃圾,既不卫生,又影响市容。 上面介绍的污染物对动物,植物也有极大的危害. 例如:臭气对植物光合作用有很大的影响…… 污染物对环境和生物造成的近期的危害:使空气变得臭气熏天,而且使排洪水进一步的污染. 远期的危害:使人身体的免疫力不断下降,对人肺部有很大的影响,严重时还会死亡. 针对随机调查调查,以及对一部分学生的日常行为观察,日常谈话和以上的分析,提出以下建议: 1.对全校的学生分年级制定系列、系统的环境教育计划,使环境教育制度化、规范化。 2.加强环境教育的社区活动,如向社区居民宣传环保知识、派发环保宣传资料等。 3.不同学科教学都与环境教育有一定的关联,推行环境教育“科科有责”,不同学科之间应加强合作,共同推行学校环境教育。 4.加强日常行为中的环境意识。在节约用水、节约用电、不浪费纸张、不要常倒剩饭菜、不随地吐痰、不乱丢垃圾、不践踏草地等日常行为规范方面加强监管。 五、心得体会 通过本次调查,得到真实可信的数据与信息并将研究成果在学校展示,使同学们懂得保护生态环境,爱护人类资源的重要性。从小树立环保意识,提高环保实践能力,激发热爱共有家园的情感,增强环保责任感。 同时在活动中培养我们的观察、表达、调查研究等综合实践能力,学习调查资源状况,有初步调查报告的能力,并以此指导为实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标准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标准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主要表现在以下向个方面: 1、重视过程评价 本课程目标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态度和能力,而非知识和技能。所以评价时,不应该过于看重于学生所获得的知识的多少及作品的优劣,而应特别关注学生参与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关注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关注交流与合作,关注动手实践以及所获得的经验与教训。困此要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一般不采用等级评分的方法,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同时要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 2、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 本课程的评价可采用多种方式,如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的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小组的评价与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等。其中以学生的自我评价为主。由于是让学生自我评价,其压力较小,学生可以充分地畅谈自己参与活动的体验、经验和教训,自由地交换意见。同时,这种集体和个人的自我评价也可以使学生享受到健康的民主风气的熏陶和教育。 3、评价的开放性 本课程具有开放性的特点,评价也应该具有开放性,在学生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应尽可能采用集体讨论和交流的形式,将个人和小组的经验及成果展示出来,并鼓励相互之间充分发表意见和评论。这样的评论不仅可以使学生吸收他人的有益经验,而且还可以促使学生加深对问题的认识,有助于培养学生敢于和善于发现问题并发表个人见解的优良品质。 从评价的科学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出发,结合活动课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提出如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信息化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共6页

信息化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1、概述 信息化教学有着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和特点,是现代教学改革和未来教学发展的方向,在已有的教学方式上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可以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成为改善课堂环境的一个优化选择,它能创设更好的学习情境,让教学课堂生动活泼,从而将那些枯燥无味的知识变得形象有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2、信息化教学的目的和优势 信息化教学就是指在教学中全方位地运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是信息技术、资源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信息化教学的木器就是通过实现教学过程中的直观性、形象性、具体性和趣味性,从而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教师的角色也从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 信息化教学就是指在教学中全方位地运用各种信息手段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是信息技术、资源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2.1可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是按照教学大纲,单纯的说教,这样只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日益衰减,而信息技术则是利用图文并茂、声像并举的方式形象直观地为学生创设各种情景,激起学生各种感官的参与,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兴趣的力量是巨大的,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和艺术魅力,而

借助信息化技术进行教学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2.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信息化教学系统的应用为自主学习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从而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同时,教师可通过学校网站创建资源库和论坛,指导学生参加远程教学等形式,创建网络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网络平台,推动自主性学习。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或需要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和教学方式,实施自主学习,建构个性化的知识体系,得出自己的观点见解,从而使学生切切实实的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这种条件下获取和处理信息,效率明显提高,加快了学习进程,提高了学习效率。 2.3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利用信息化技术学习,学生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动手操作,其所营造的动静结合、声情融汇的教学环境,极大地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很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同时,多媒体教学还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开阔学生的眼界,给学生的视觉、听觉等都带来一种全新的感受,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4可开展交互式教学,优化教学过程 借助其信息化教学交互性强、反馈及时的优势,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与机器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方便实施观察、实验、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另外,信息化教学具有输入、输出手段多样化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图文交互界面和窗口交互操作引

最新八年级历史综合实践活动

八年级历史综合实践活动 活动内容:收集、交流、展示反映不同时期社会风貌的照片。 活动目标 1.通过收集家庭照片,培养学生对实物的收集、筛选、鉴赏的能力。2.通过学生为照片配文,培养学生历史想象和语言表达能力。3.通过展示家庭不同时期的照片,培养学生用历史发展、社会进步的眼光看待家庭生活的 变迁。 4.通过家庭生活变化,看到国家的强盛与进步,培养爱国情操。 课前指导 1.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自己家庭的照片,要求“能从一个侧面反映时代的变迁,社 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家庭的和美”。要求清晰度要好。 2.布置学生自己拍摄一些符合活动目标的照片。 3.布置学生对自己最感兴趣的照片配文字说明。 活动过程 一、导言: 一定有同学看过自己家庭的老照片!那一张张发黄的照片用历史的语言来诉说:那就是承载 着历史的遗迹,记录着历史。它给人带来无限的回忆和遐想,让人浮

想联翩。小小的家庭照 片,传递着温馨的家庭寄语,它可能饱含着辛酸与痛楚,也可能娓娓道来一个个的故事和传 说。家庭连接着你、我、他;照片诠释着昨天、今天、更昭示着明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 乘着照片这艘小船,共同驶进回忆的港湾。 二、讲授新课 师:先出三组学生最为熟悉的明星照片,分别代表三个年代,邓丽君,刘德华,李宇春,这 些照片看后,让我们激动不已,赏心悦目,那么从照片的观察中,同学们发现有什么变化? 生:穿的衣服越来越好看了, 生:头型越来越酷了, 生:衣服的款式越来越时尚了…… 生:舞台效果越来越好…… 师:从明星的成长照片中,我们又能感受到些什么呢? 生:(互相交流) 生:从明星的成长照片中,我们感受到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审美观点在不断 上升,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 师:明星的生活如此,同学们说我们身边的生活有没有变化呢? 生:有!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基于信息技术的研究性学习

基于信息技术的研究性学习 [摘要]研究性学习是倡导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为基础的一种崭新的学习模式,基于网络技术的研究性学习是以网络技术为媒介和手段,改变传统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方式,突出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作用,开展研究性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本文拟通过论述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如何在基于网络技术条件下进行研究性学习,探讨适合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新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网络技术、研究性学习、思想政治课 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颁布,进一步明确了“加快构建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目标;同年6月,教育部制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确定了基础教育的改革目标,研制了各门课程的课程标准。《纲要》明确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而网络技术为主导的信息技术教育和研究性学习又成为其中的亮点。 研究性学习,是指以学生的自主性、操作性学习为基础,从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的专题,独自自主开展研究,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和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最大的特点是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能力,改变传统教与学的方式,教与学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获取知识的层面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上,使被动地接受转向主动地探究学习。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我们享受极大的信息资源的同时,学习手段、学习过程、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大大的改变。网络技术教学就是以网络技术为物质手段,学生自主化学习,对需要的网络信息进行查找、筛选、核实、分析、研究,用网络信息为自己的学习服务,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创新精神、研究精神,并学会解决生活中与网络技术学习有关的问题。基于网络技术的研究性学习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提出的。 一、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整合的可能性与现实性分析 马克思辨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具有可能性与现实性。研究性学习,网络技术都是教育科研领域两个崭新的课题,探究二者在特定学科教学中的关系,对于更好的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素质教育发展均具有积极意义。 1、国家教育行政强制力与政策指导为开展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提供有力保障。2000年1月国家教育部决定,研究性学习成为《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综合实践活动板块的一项重要内容,列为必修课,教育部还专门印发了《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施行)》,要求各学校从2001年9月开始实施,对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研究性学习的目标、特点,学习内容的选择与设计,实施、评价、管理,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20篇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20篇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一): 搞笑的纸世界 一、教学目标。 1、查阅纸的历史,了解纸的变化,提高学生的探究潜力。 2、了解纸文化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了解纸的文化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导入: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试过在日记本上写下自己的宏大志向吗? 你们试过用彩纸折成一只只带着自己完美祝愿的纸鹤送给父母吗?你们相 信用纸做的锅能烧水吗?你们了解纸的历史吗?你们了解纸的分类和特点 吗?带着纸的种种问题,让我们一齐走进搞笑的纸世界吧! 2、板书课题:认识纸。 二、填写表格。 1、把查到的纸的历史记录下来。 2、填写自己喜欢的书的页数、厚度、重量。

三、小组讨论:我们的生活为什么离不开纸? 四、搜集各种纸的纸样,制作纸样大全。 五、研究不同用途的纸。 1、举办“纸”运动会 2、把自己的想法记下来。 六、根据采访所得,填写有关纸的文化特点。 1.油纸伞 2.春联 3.纸风筝 4.纸灯笼 三、讨论:如何设计一个有创意的纸艺术品。 四、小制作:学生动手做小帽子折纸。 五、剪纸艺术欣赏。 1、欣赏书中剪纸。 2、贴出自己的剪纸作品,大家齐欣赏。 六、朗诵诗歌:纸船_____寄母亲 七、课后延伸:让家长欣赏自己的作品。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二): 课题 如何保护生态环境 教学目标 1.透过活动使学生明白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紧迫感。 2.使学生了解保护生态环境的方法,明白保护生态环境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3.教育学生从自身做起,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 课前学情分析 透过对植物与动物的生活环境的认识,在学生心中早有了这样的概念:环境的好坏对人类来说已经成为十分重要的事情了。但多数学生还不是对环保这件事情很重视。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反馈 一、查一查 1.要求学生课前查找资料 找一找大自然为我们带给了哪些生存条件,哪些生存条件遭到了破坏 部分学生从网上下载资料 部分学生能够从课外书中抄写资料 2.引导学生汇报资料 提示学生要认真听取 引导学生反思人类自身不良行为对于自然环境的影响。 几位学生汇报收集到的资料 其他学生认真听取 学生从生存条件遭到破坏的严重后果中感受到保护环境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二、感知 看一看 1.人类生存在地球上,种种行为必然对自然界着重下面或负面的影响 2.人类还有许多的做法都会对环境产生不同的影响 3.引导学生从各个方面进行说明。给学生以鲜明的印象。 观察图片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教案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2,学科:信息技术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①课前预习了解。 ②有条件的同学,上网查找有关课程资源。 二、教学课题 通过学习本课及运用“百度搜索”查询相关资料,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和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等内容。使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体验信息技术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列举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体验信息技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让学生展示自己,体验成功,提高他们的信息展示的能力。同时通过接受他人的意见和对他人作品的评价,提高学生的欣赏和评价能力,同时逐步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的感情,以及团结、协作、相互交流的学习精神。 三、教材分析 教材选用广西教育出版社的桂教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本课内容,主要讲述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和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等内容。使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体验信息技术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列举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体验信息技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在学生学习活动过程中,需要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根据课文内容、个人经验以及利用互联网搜索有关资料,来进行知识的总结和归纳。教师需要铺设好思维阶梯,让学生主动地思考、学习。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①掌握利用搜索引擎查找有用信息;学会搜集和展示信息; ②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情况。 2、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运用互联网有目的地进行学习探究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的信息沟通能力和信息展示能力; ③培养学生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3、情感目标 ①体验信息技术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和获取信息的兴趣; ②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相互交流的学习精神; ③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的感情。

家乡历史文化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家乡历史文化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额穆中心校四年组 一、选题背景 额穆镇,古老而年轻,它位于吉林省延边州敦化市,清初名为“俄莫惠之耶”,传为清朝发祥地之一。清代曾为额穆索罗县治,1948 年为敦化县第十区,1956年建额穆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乡,1984年建镇。1996年,面积2585平方千米,人口1.2万人,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镇,,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经过漫长的历史岁月,给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宝贵文化财富。烤烟350公顷,有机大豆,水稻优质米;特色产业:养梅花鹿1500头,食用菌,草莓果系列产品;药品材类:人参系列产品;主要加工业:“富强粉条“系列产品然而,我们的不少学生却对额穆镇的历史了解得极为粗浅,甚至一无所知。如何让我们熟悉额穆镇,热爱额穆镇,编织乡土情结,珍惜民族传承,融入社会进程,弘扬额穆镇传统成为了我们教育面临的问题。因此我们设计了这一综合实践活动。 二、设计思路: (一)本次活动由多名教师参加协同合作,发挥集体的力量,各科教学在活动中体现出来,四年级学生全员参加,参与的面较广,是师生共同探讨的大型实践活动。 (二)让学生了解额穆镇历史名胜古迹,激发学生热爱额穆镇、热爱祖国的感情,树立建设家乡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立足于额穆镇,以额穆镇的历史文化为载体,就地取材。

(三)让学生通过调查、采访、收集资料、编排整理、展示交流与评价等探究活动,亲切地触摸额穆镇的历史,倾心地热爱祖先留下的传统和文化,激发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三、活动目标 (一)了解额穆镇的历史名胜古迹,认识人与历史之间的关系,知道额穆镇历史名胜古迹的概况、建筑特点和文化底蕴。 (二)在活动过程中,懂得如何搜集、整理有关资料,综合运用语文、美术、音乐、等学科的知识,通过纪实、摄影、绘画、表演等形式,宣传介绍额穆镇历史文化。 (三)让学生通过参与社会考察活动,自己收集资料、处理、分析、筛选和运用信息,经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并从实践活动中获得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 (四)培养、提高观察和比较能力,能开展实验,记录过程,并根据结果推测答案。感受名胜古迹文化对额穆镇历史的影响,懂得保护文化古迹。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和传统文化,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树立民族自豪感。 四、活动的具体实施步骤: (一)第一阶段主题生成阶段(1周) 1.活动目标: 选定主题,生成子课题,设计并完善方案,为实施研究作好设想。

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

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正以其它技术从未有过的速度向前发展,并以其它任何一种技术从未有过的深度和广度介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从20年中期到现在,信息技术的发展让人类生活发生重大的变化,电话、电报、无线电通信、广播、电视、雷达、自动化系统、计算机、数据库系统、因特网等汇成了现代技术发展的核心与主流,他们的本质都是人类信息器官的延伸,都属于现代信息技术。具体可分为: 1、现代信息处理技术 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功能相当于人脑的思维功能, 是信息技术群的核心。从公元前中国人发明的算盘,到17 世纪初欧洲人发明的计算尺,在漫长的岁月里,信息处理主要是靠人脑的筹算并辅之以简单的计算工具。这种人工信息处理方式虽然十分简便,但在速度和准确性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缺陷。 2、现代信息表述技术 计算机技术出现以后,随之出现了与之相应的信息表述技术。计算机是一个自动化的信息加工工具, 其指令与被处理的数据都是采用二进制数字系统。计算机只能识别二进制数,因此处理的所有数、字母、符号等均要用二进制编码表示。3、现代信息传输技术 有这样一种说法:如果说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处理技术是社会的“大脑”,那么通信技术就是现代社会的“中枢神经系统”。这里提到的通信技术应当广义地理解为现代信息传输技术。现代信息存贮技术 可以预见, 在本世纪中叶之前, 现代信息技术仍将保持它在全球高技术中的先导地位, 在向着它的顶峰攀登的同时, 持续不断地影响和决定着其他科学技术领域, 包括生物和材料科学与技术的进程, 同时, 也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信 息革命方兴未艾我们正处于人类科学技术的更大变革的前夜, 信息化核心科学与技术的发展, 不仅值得科学家们高度关注, 更值得所有人类高度重视。如今,西方社会信息产业的发展仍然领先中国,并且差距还比较大,国外信息化发展有着许多亮点,如电子信息材料整体稳步向前, 环保节能材料领域发展令人瞩目……展望未来,现代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主要是(1)高速、大容量。速度越来越高、容量越来越大,无论是通信还是计算机发展都是如此。(2)综合化。包括业务综合以及网络综合。(3)数字化。一是便于大规模生产。过去生产一台模拟设备需要花很多时间,模拟电路每一个单独部分都需要进行单独设计单独调测。而数字设备是单元式的,设计非常简单,便于大规模生产,可大大降低成本。二是有利于综合。每一个模拟电路其电路物理特性区别都非常大,而数字电路由二进制电路组成,非常便于综合,要达到一个复杂的性能用模拟方式往往综合不起来。现在数字化发展非常迅速,各种说法也很多,如数字化世界、数字化地球等。而搞数字化最主要的优点就是便于大规模生产和便于综合这两大方面。(4)个人化。即可移动性和全球性。一个人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拥有同样的通信手段,可以利用同样的信息资源和信息加工处理的手段。

数字与信息化时代下的计算机技术发展及运用

数字与信息化时代下的计算机技术发展及运用 摘要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21世纪已然步入数字与信息化时代,其中最为显著的特征便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计算机技术发展至今,经历了多次更新换代,特别是在信息传递与数据处理方面得到了极大加强,已逐步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人们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计算机技术发展仍面临巨大挑战,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困扰,本文阐述了数字与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背景,对当前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运用进行简要分析,并针对计算机技术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对应对的改进措施,希望能够促进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关键词数字与信息化;计算机技术;发展;应用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数字信息化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数字信息化时代来临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在数字与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计算机技术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和运用,但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也给计算机技术带来全新机遇和挑战。由此可见,要满足数字与信息化时代的需求,需要我们进一步提高计算机技术水平,实现计算机技术的创新和发展,进而推动计算机技术在社会发展的应用。 1 數字与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背景 数字与信息化时代是在计算机技术和现代数字信息技术共同运用下的必然结果,一方面,以计算机技术为依托,特别是计算机在生活中的普及应用,加深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极大地推动了数字与信息化的发展。另一方面,数字信息化的发展,信息传递和数据处理工作更加快捷,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断改变,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数字与信息化时代给人们生产生活到来了极大的便利,特别是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增强了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推动了人们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2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运用 2.1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技术发展主要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四个主要发展时期,其功能也由简单的4位和8位低档微处理发展到如今的人工智能,其最大特点便是数据处理能力的巨大提升,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当前,人们对计算机性能的要求不断提高,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方向更多的是满足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计算机技术还要不断进行机构化和空间扩展化改变。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发展需要计算机技术进行机构化的发展创新,实现兼容模式构造与升级;另一方面,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空间结构拓展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需要,其主要目的提升性价比、降低人工劳作,实现更多领域的应用。

信息技术新发展及其应用综述

信息技术新发展及其应用 陆以勤(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教授) 本专题从七个方面介绍信息技术的新发展及其应用,第一个是微电子与光电子,第二个是现代通信技术,第三个是遥感技术,第四是智能技术,第五是高性能计算机与网络,第六是消费类电子技术,第七是信息安全技术。 一、微电子与光电子 在讲这个之前,我想请教一下各位老师,到目前为止,唯一一个在同一个领域都取得诺贝尔奖的一个科学家,能不能说出来?不是爱因斯坦,爱因斯坦只拿过一次诺贝尔物理奖;也不是居里夫人,居里夫人是在化学和物理,不是同一个领域,她拿了两次诺贝尔奖。这个科学家叫巴丁,他是晶体管的发明人,因为他和肖克莱、布拉顿三个人一起发明了晶体管,1946年他们开展了这个研究,1947年观察到了晶体管,1956年获得诺贝尔奖,1972年因为他和另外两个科学家发明了超导,所以第二次拿到了诺贝尔物理奖。他曾经开玩笑说他每次都得了三分之一,得了两次才拿到三分之二,他还必须和另外两个科学家再合作一次,再拿一次,才能拿到整个诺贝尔奖。 我们言归正传,微电子学是什么?它是电子学的分支,它主要是研究半导体材料上构成的微小型化电路的技术,包括我们刚才说的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的工艺和测试等。在信息社会,我们要求高集成度、低功耗、高性能、高可靠性的电子产品,那如何研究出这种器件就是微电子学研究的内容。我们以一个它的发展线路来看一下,我刚才谈到巴丁和另外两个科学家,一个是肖克莱,他提出了著名的PN结理论,另外一个科学家叫布拉顿,他们三个于1946年1月在贝尔实验室成立了半导体研究小组,经过差不多两年,他们观察到了具有放大作用的晶体管,1956年获得诺贝尔奖。晶体管是分离电路,还不能满足我们体积小、低功耗的要求,能满足这个要求的就是集成电路。从晶体管发展到集成电路已经有50年了,1952年英国科学家G.W.A. Dummer第一次提出了集成电路的设想,1958年以德克萨斯仪器公司的科学家基尔比(Clair Kilby)为首的研究小组研究出世界上第一块集成电路,2000年获得诺贝尔奖。集成电路发展了五十年,它的集成度越来越高,我们有一个著名的摩尔定律,摩尔(Gordon Moore)是Intel公司的创始人,他提出这个定律的时候是1965年,那时候他还不是在Intel,而是在仙童半导体公司做实验室主任,他为《电子学》杂志35周年专刊写了一篇报告,题目是“让集成电路填满更多的元件”。摩尔定律说的是芯片上的晶片上的晶体管数量每隔两年,就是24个月翻一番,到现在摩尔定律还在起作用。 我们前面说的是微电子技术,下面我们就再说一下光电子技术,为什么把微电子技术和光电子技术放在一起谈?光电看起来好像不相干,是两个独立的学科,实际上他们是有密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表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表 小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自我评价表如何撰写呢?下面由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表,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表一】课题 总评 评价项目 评价标准 评价等级 A B C D 目标内容

活动过程

活动效果

【学生自评与小组互评量表二】说明:以下每项评价分A、B、C三个等级,A代表优,B代表良好,C代表较差。学生自评以及小组互评等级结论均填写在相应空格内。 1、态度 (1)我积极参加活动,努力完成活动任务。 自评____________________ 互评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能与组内同学很好合作,遇到问题能用恰当的方式解决。 自评____________________ 互评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注意关心同学,与同学合作。 自评____________________ 互评____________________ (4)每项活动我都认真对待,善始善终。 自评____________________ 互评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不怕困难,并能想方设法克服活动中的困难。 自评____________________ 互评____________________ 自评综合等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互评综合等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法技能 (1)我学会了怎样在图书室、网上查阅资料。 自评____________________ 互评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学会了用座谈、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开展活动。 自评____________________ 互评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学会了把观察、调查中搜集到的材料整理、分类。

关于信息技术的研究性学习文档

关于信息技术的研究性学习文档Research learning documents about information techno logy 编订:JinTai College

关于信息技术的研究性学习文档 前言:毕业论文是普通中等专业学校、高等专科学校、本科院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及研究生学历专业教育学业的最后一个环节,为对本专业学生集中进行科学研究训练而要求学生在毕业前总结性独立作业、撰写的论文。本文档根据毕业论文内容要求和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调整修改及打印。 信息技术的研究性学习如下文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颁布,进一步明确了“加快构建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目标;同年6月,教育部制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确定了基础教育的改革目标,研制了各门课程的课程标准。《纲要》明确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而网络技术为主导的信息技术教育和研究性学习又成为其中的亮点。研究性学习,是指以学生的自主性、操作性学习为基础,从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的专题,独自自主开展研究,以个

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和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最大的特点是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能力,改变传统教与学的方式,教与学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获取知识的层面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上,使被动地接受转向主动地探究学习。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我们享受极大的信息资源的同时,学习手段、学习过程、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大大的改变。网络技术教学就是以网络技术为物质手段,学生自主化学习,对需要的网络信息进行查找、筛选、核实、分析、研究,用网络信息为自己的学习服务,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创新精神、研究精神,并学会解决生活中与网络技术学习有关的问题。基于网络技术的研究性学习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提出的。 一、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整合的可能性与现实性分析 马克思辨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具有 可能性与现实性。研究性学习,网络技术都是教育科研领域两个崭新的课题,探究二者在特定学科教学中的关系,对于更好的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素质教育发展均具有积极意义。 1、国家教育行政强制力与政策指导为开展研究性学习与 网络技术教学提供有力保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