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桃花扇情节概括及问题分析

桃花扇情节概括及问题分析

桃花扇情节概括及问题分析
桃花扇情节概括及问题分析

桃花扇情节概括及问题分析

《桃花扇》分析

【内容简介】

明代末年,曾经是明朝改革派的“东林党人”逃难到南京,重新组织“复社”,和曾经专权的太监魏忠贤余党,已被罢官的阮大铖斗争。其中复社中坚侯方域邂逅秦淮歌妓李香君,两人相互爱慕,侯方域送李香君一把提诗扇和其“梳栊”。阮大铖匿名托人赠送丰厚妆奁以拉拢侯方域,被李香君知晓坚决退回。阮大铖怀恨在心。弘光皇帝即位后,起用阮大铖,他趁机陷害侯方域,迫使其投奔史可法,并强将李香君许配田仰,李香君坚决不从,撞头欲自尽,未遂,血溅诗扇,侯方域的朋友杨龙友利用血点在扇中画出一树桃花。南明灭亡后,李香君入山出家。扬州陷落后侯方域逃回寻找李香君,最后也出家学道。

【章节概括】

试一出先声:副末登场,概括介绍本戏的内容梗概:“奸马阮中外伏长剑,巧柳苏往来牵密线;侯公子断除花月缘,张道士归结兴亡案”。

第一出听稗:侯方域出场,介绍自己的家世和才学之高,与陈贞慧和吴应箕相约去冶城道院“同看梅花”,奈何魏府徐公子已包了场,三人只得去听柳敬亭说书,感叹柳敬亭说书精彩。

第二出传歌:李贞丽携女李香君同老相好杨文骢说话,杨文骢为李贞丽妆楼题诗,给李香君赐号。李贞丽为李香君寻的师父苏昆生教李香君牡丹亭,欲为李香君与侯方域牵线。

第三出哄丁:诸生在国子监文庙大成殿释奠,奸人阉党阮大铖“洗净含羞面,混入几筵边”,被诸生发现并嘲讽谩骂殴打了一番,阮大铖落荒而逃,正是“当年势焰掀翻天,今日奔逃亦可怜。”

第四出侦戏:阮大铖在南京裤子裆部盖了住宅,“因昨日文庙丁祭,受了复社少年一场痛辱”,自我反思,想要“结识这般轻薄”,恰巧这时公子陈定生、方密之、冒辟疆前来借阮大铖的《燕子笺》来观赏,阮大铖大喜,殷勤相借。杨文骢也来听他燕子新词,因戏已被借,杨阮二人只好闲话,小厮前来通告阮大铖公子们的评说,先是说公子们夸奖阮大铖,后来就是谩骂阮大铖,阮大铖又气又想和解,杨文骢出计,让侯方域做和事佬,但要阮大铖给侯方域和李香

君牵线搭桥,阮大铖欣然答应。

第五出访翠:侯方域欲为李香君梳拢,去城东踏青,偶遇柳敬亭,二人结伴而行至李贞丽家,得知今日是盒子盛会,便同行到卞家的暖翠楼处。侯方域与李香君相互中意,李贞丽便携李香君与侯方域等人聚会行酒令,约定梳拢之事,“择定十五日,请下清客,邀下姊妹,奏乐迎亲罢”。

第六出眠香:侯方域和李香君成亲,杨文骢仗义送来梳拢之物,众人贺喜,喜宴上侯方域将“宫扇一柄,题赠香君,永为订盟之物”,并题诗一首。席散入洞房。

第七出却奁:杨文骢来与侯方域道喜,告诉侯方域昨日妆奁酒席皆出阮大铖之手,并告诉侯方域阮大铖想要结交才子,免除被复社诸生大肆殴辱,只有侯方域能帮他,侯方域动了恻隐之心,却被李香君抢白一顿,李香君气性刚烈,拔钗脱衣,侯方域羞愧不已。最后将阮大铖资助之物尽数退还,自己赔偿。

第八出闹榭:陈贞慧与吴应箕端阳节在丁继之水榭赏节,未免打扰,在水榭外挂起写有“复社会文,闲人免进”的字样的灯笼,正巧看到载着侯方域,李香君,柳敬亭,苏昆生等人的画舫,便邀至水榭,赏龙舟,做诗赋。三更夜间,已无其他灯船,阮大铖“只恐遇着轻薄小厮”,故夜半乘船,看到丁继之水榭上是复社文会,吓得“快歇笙歌,快灭灯火”,悄然离去,却被柳敬亭认了出来,复社少年痛骂一番,便相互散了。

第九出抚兵:将军左良玉“幸遇军门候恂,拔于走卒”,但却因“奸人忌功,才用即休”,“一腔热血,报主无期”,战守湖南湖北,但是军中饥兵讨饷,左良玉只得“择期移镇,暂慰军心”。

第十出修札:侯方域来听柳敬亭说书,恰此时杨文骢赶来,告知侯方域左良玉“要抢南京”,请求侯方域给侯父修书一封,望其父能“发一手谕”,退却左良玉。侯方域即刻修书,柳敬亭自荐送信。

第十一出投辕:柳敬亭携书投至帅府辕门,以口才说服了门卒放他进去,又直谏旁嘲左良玉退兵。左良玉表示自己不会叛变。

第十二出辞院:杨文骢将左良玉之事报与朝廷,并聚集官员议论探讨此事。阮大铖借侯方域私信给左良玉一事,污蔑侯方域暗中勾结左良玉,杨文骢为侯方域辩解,史可法认为不可能,马士英却认为可能。杨文骢只得赶去通知侯方

域,让侯方域跟随史可法到淮躲避一阵,李香君让侯方域不要因为燕尔新婚而不舍,侯方域只得别了李香君,二人分离。

第十三出哭主:左良玉被封官加爵,军饷问题也得到解决,兴奋之下,左良玉设宴款待巡按御史黄澍和九江督抚袁继咸。等待之余听柳敬亭说书。这时流贼北犯,“层层围住神京”,崇祯帝缢死煤山的消息传来,众人大惊,大哭皇帝,伤心之余,左良玉与两位客人结为兄弟,决心死守边防,为国尽忠。

第十四出阻奸:马士英修书一封与史可法商议迎立新君福王,史可法欲从之时,侯方域当即劝阻,列出福王的三大罪和五不可立,史可法觉得很有道理,便让侯方域照此意回信。阮大铖欲“潜往江浦,寻着福王,连夜回来,与马士英倡议迎立。”但怕史可法“临时掣肘”,于是深夜拜访史可法,但史可法心念与阮大铖的旧恨,不与相见。阮大铖气愤之余,想到“如今皇帝玉玺且无下落”,方才解恨。

第十五出迎驾:马士英在与阮大铖商讨迎驾之事,马士英“又托阮大铖约会四镇武臣,及勋戚内侍”,没想到其他官员一致同意。阮大铖将自己混入官员之列,奈何是废员,只得充作赍表官,起程前往江浦迎立福王。

第十六出设朝:福王被众人拥立为新皇,但是自己“暂以藩王监国”,成为实际上的皇帝。福王任命马士英为新朝丞相,史可法被调往江北督师,“其馀部员大小官员,现任者各家三级;缺员者,将迎驾人员,论功选补”。阮大铖未获官职,便借马士英升官之时混入内阁,以求赚个一官半职。

第十七出拒媒:杨文骢升任礼部尚书后,其同乡田仰希望杨文骢为自己介绍一个美妓,杨文骢便试图把李香君介绍给他。但由于当初李香君与侯方域的婚姻就是自己作媒的,所以此次牵线碍于脸面,只好请卞玉京、丁继之等人前往。但李香君一心为侯方域守住名节,虽重金相聘,又有郑妥娘撒泼逼迫,也誓死不从。卞丁等人见此表态只好作罢。

第十八出争位:史可法约四位将领前来商讨战事,结果黄得功、刘泽清、刘良佐三人却因高杰坐在他们之上而大发怒火。高杰与他们三人矛盾激化,黄得功三人因高杰所在的扬州繁华,要来夺取。四人帅府门前喊打喊杀,史可法写告示相劝,四人欲离开帅府而战。史可法让高杰归属自己的部队以期避免矛盾,但黄得功等三位将领已作出决定要杀死高杰,高杰也作出了与其他三人斗

争的准备,“明早黄金坝上,点齐人马,排下阵势”,准备迎战。

第十九出和战:高杰等四位将领领兵黄金坝上对战,黄刘二镇败走,史可法让侯朝宗传达命令让高刘(刘泽清)而已到辕门听史可法处置,史可法命令高杰“着与三镇服礼”,向其他三人赔礼道歉。高杰不服,于是带着自己的人马渡江准备另起事业。其他三人误以为高杰是去调动援兵,于是也纷纷回营调动自己手下的部队。侯朝宗见此状况只好将这一情况报告给史可法,“元帅搔头,参谋搓手”。

第二十出移防:高杰逃往苏杭一带,但苏杭巡抚“操舟架炮,堵住江口”,高杰试图返回原路,但黄得功等三人又领兵追了上来,高杰“南下不得,北上又不能”,只好前往史可法处寻求帮助。史可法让高杰领兵坐镇开、洛,“既解目前之围,又立将来之功”,高杰只好依计而从。史可法考虑到高杰“勇夺谋少,倘有疏虞,罪坐老夫”,于是请侯方域随高杰一道出征,既可帮助高杰,又可还乡。

闰二十出闲话:书客蔡益所,江湖画师蓝瑛以及一个曾经在锦衣卫当差的张薇在江边村店相遇。张薇哭主,三人聊起北京种种惨景,约定在明年七月十五日在南京水陆道场一同祭奠明朝英灵。

加第二十一出孤吟:老礼赞前往太平园看《桃花扇》演出,并夸赞《桃花扇》“演的快意,演的伤心”,引出马士英的登场。

第二十一出媚座:马士英请杨文骢、阮大铖、越其杰、田仰四人前来赴宴,“但看他趋奉之多,越显俺尊荣之至”,越田二人因事耽搁不能前来,于是马阮杨三人一起饮酒赏梅。席间杨文骢希望听歌妓弹唱,“半放红梅,只少韦娘一曲催”,马文英便差人去请杨文骢提到的李香君。杨文骢一方面将李香君拒绝田仰以三百金娶亲一事告诉了马士英,马士英大怒。另一方面,李香君拒绝了马士英的邀请。于是马士英差人替田仰迎娶李香君。阮大铖借机劝杨文骢一同前去将李香君拉下楼,以泄旧恨。

第二十二出守楼:杨文骢随同差役一起来到媚香楼迎娶李香君,李香君不肯,头撞地,鲜血染印侯方域当初给她的定情之扇。因为宰相无法得罪,杨文骢让李贞丽假扮李香君。“贞丽从良,香君守节,雪了阮兄之恨,全了马舅之威。将李代桃,一举四得。”

第二十三出寄扇:李香君孤独一人守空楼,与定情物扇子为伴,“抑郁病损,困睡妆台”。苏昆生与杨文骢一同前来看望李香君,发现扇子上的血污。杨文骢把扇子上的血渍补画成一副桃花图。李香君醒来后向两人倾诉对侯郎的相思之苦,苏昆生恰要还乡,李香君于是决定把桃花扇作家书寄给侯方域。

第二十四出骂筵:新皇帝要礼部选宫人教唱《燕子笺》,阮大铖便从旧院选拔了一些歌妓,但有些人与杨文骢有交情,阮大铖只好在赏心亭重新选拔,同时借此机会请杨文骢与马士英饮酒赏雪。卞玉京为躲避“朝廷搜拿歌妓”,只得换上道妆,丁继之因不愿入宫教曲而半道出家,李香君等人被召去参加选拔。宴会中李香君大骂阮大铖和马士英,惹怒马阮二人,但阮马二人仍以为她是李贞丽。阮大铖让她选入内庭做苦活。杨文骢让前来投寓的蓝瑛住在媚香楼。

第二十五出选优:皇帝命阮大铖为《燕子笺》选拔角色,李香君一开始被选为丑角,郑妥娘为正旦,但皇帝认为“那年小歌姬,美丽非常,派作丑脚,太屈了她”,因她不会《燕子笺》,于是让她唱了曲《牡丹亭》,“看此歌妓,声容俱佳”,于是命她为正旦。李香君不会唱《燕子笺》,但皇帝的命令难以违抗,只好在宫内练习此曲,希望“天恩怜见,放奴出宫,再会侯郎一面”。

第二十六出赚将:高杰在检阅部下许定国的部队时“昨日校场点卯,一个个老弱不堪”,认为许定国“欺君糜饷”,侯方域主和,劝高杰“收拾人心,招纳英才”。许定国被高杰吓破胆,其夫人侯氏设下一计,请高杰来自己的守城之中饮酒,假意献上牌印,借机杀掉高杰。侯方域得知这一邀请后劝高杰不要前去,但高杰不听,侯方域于是辞官,两人不欢而散。高杰来到许定国的守城后饮酒而醉,许定国部下便趁此机会杀了高杰及其随从,听从侯氏之计,将高杰的人头献给清朝。高杰的部队也被许定国剿灭。

第二十七出逢舟:为李香君骑驴送扇的苏昆生在途中遇到流兵,被夺驴,推下黄河,高举包袱,才让扇子免于水浸。李贞丽恰巧乘船在黄河之上,于是将苏昆生救起。侯方域辞官后因所乘之船遇到大风大浪而被迫停泊在李苏二人的船旁。三人因此巧遇,互相诉说各自经历。苏昆生将桃花扇交给侯方域,侯方域从李贞丽处得知李香君仍在为自己守节。李贞丽嫁给田仰之后不断受到其正妻的压迫,田仰最终将她嫁给一个漕标船的老兵。叙过之后,苏昆生与侯方域一同前往媚香楼寻找李香君。

第二十八出画题:侯方域来到媚香楼没有寻见李香君,而遇到了住在此楼的蓝瑛,蓝瑛将李香君入宫的消息告诉了侯方域,侯方域非常伤心。这时杨文骢来此看望蓝瑛,三人一同“且看田叔作画”。这幅画是“大锦衣张瑶星先生,新修起松风阁,要裱做照屏的”,蓝瑛请侯方域为画题。杨文骢告诉侯方域李香君得罪了当权者,让侯方域去往别处避难。

第二十九出逮社:蔡益所在南京开了一家书店,要“聘请几家名手,另选新篇”,于是请陈定生和吴次尾为皇帝选书纠正错误,并在店外贴上“复社文开”字样。侯方域与苏昆生来到南京寻找吴陈二人以打听香君消息,正好寻到蔡益所的书店,见店外所贴字样,便知吴陈二人在此。阮大铖恰好经过书店会见朋友,于是发现了正在被奉旨捉拿的侯吴陈三人,从书店中命人将三人带走,“昏君乱相,为别人公报私雠”。

第三十出归山:审训吴侯陈三人的人恰好是流落南京的锦衣卫张薇,张薇得知三人的身份后想私下释放他们,但圣旨要求严厉查办复社和东林党的成员,张薇只好先把三人放入牢中,“俟拿到蔡益所之日,审明拟罪可也”,然后写了一封信给镇抚冯可宗,冯可宗“虽系功名之徒,却也良心未丧”,张薇请他手下留情,但蔡益所得知官府要来抓人后逃走了。张薇想到自己的经历和明朝的衰亡,于是想卸官归隐。张薇私自释放了蔡益所,并带蔡一同归隐松风阁。

第三十一出草檄:苏昆生为了救侯方域“只得远来湖广,求救于宁南左侯”,只得在店中唱曲以期引来左良玉,又因柳敬亭作证,左良玉才信了苏昆生的话。左良玉等将领联想到现立朝廷的腐败和不堪,以及“储君”等事,于是起草檄文声讨魏党,并决定领兵讨伐魏党成员。由于阮大铖和马士英等人对左良玉等将领“久有防备之意”,所以檄文的在路途中并不安全,柳敬亭主动帮助三位将领发送檄文,令众人敬重。

第三十二出拜坛:马士英、杨文骢、阮大铖、史可法四人来到太常寺祭奠崇祯帝,史可法提前离开,阮大铖迟来大声恸哭,杨文骢也在祭奠之后拜访朋友。马阮二人来到马士英的花园赏花。二人商量决定,第一,把所谓的储君监禁起来,“不要惑乱人心”;第二,不允许旧妃童氏进宫;第三,要把抓到的东林复社抓到的文人“但搜来尽杀”。在看到左良玉的草檄之后,马阮二人商量着要把在江北防御清朝入侵的黄刘三镇调来用作抵抗左良玉的讨伐,同时不把事

情的真相告诉黄得功等人,只说“左兵东来,要立潞王监国”。而北兵如果趁此入侵,两人就逃跑或者投降。阮大铖把柳敬亭监禁了起来而没有杀害,以防黄刘三镇失败后自己“日后难以挽回”。

第三十三出会狱:侯方域、陈贞慧、吴次尾三人夜里在狱中“同去步月一回”,巧遇同来狱中的柳敬亭,柳敬亭把自己的经历以及其他被捉捕的人员全部告诉了侯方域等三人。

第三十四出截矶:“马阮闻信,调得黄得功在坂矶截杀”了左良玉的军队,谁料“黄得功领兵截杀,先锋俱已败回”,三位将领商议派人劝解黄得功,让他晓以利害。苏昆生自愿请命。结果左良玉的儿子左梦庚带领人马将南京攻破,左良玉的清白陷入囹圄,于是自刎而死。黄澍和袁继咸因“元帅已死,本镇人马霎时溃散;那左梦庚据住九江,叫俺进退无门”,为保全自身,只好转回武昌寻求何腾蛟另作一番事业。苏昆生守着左良玉的尸体恸哭。

第三十五出誓师:史可法夜巡时无意中听见士兵议论,明白军心已经涣散,想要投降,于是急忙召集军队,听候点卯,史可法心忧国家百姓,哭出血泪,众将士见了自行惭秽,发誓守住扬州城。军中士气高涨。

第三十六出逃难:因“皇帝只因左兵东犯,移镇堵截;谁知河北人马。乘虚渡淮,围住扬州”,阮大铖与马士英见状逃出南京,途中被流民认出,遭到袭击,被抢了家财。杨文骢恰好路过此地,于是借给二人一匹马,二人得以逃生。杨文骢怕二人殃及自己,于是另寻新路。新路上又遇寇白门、郑妥娘、沈公宪和张燕筑四人,遂得知皇帝也在今夜逃跑。途中又遇苏昆生和李香君,得知侯方域找不到了,于是一起出城寻找。蓝瑛因与杨文骢目的地不同而与杨分别,于是蓝李苏三人一同前往栖霞山中寻找侯方域。

第三十七出劫宝:弘光帝与太监逃出宫廷,四处逃窜,均被驱逐,来到黄得功处避难,刘良佐与刘泽清劝黄得功交出弘光以投靠清朝,黄得功认为“孝当竭力,忠则尽命”,不同意投降,三人发生争斗。田雄暗箭射伤黄得功,并随二刘一同将弘光帝带走。黄得功自刎而死。

第三十八出沉江:史可法“死守扬州,那知力尽粮绝,外援不至”,扬州被攻破,史可法“故此缒下南城”,欲为皇帝救驾,但是却从老赞礼处得知南明已经沦陷,于是投江而死。侯方域、李贞慧、吴应箕三人出狱逃跑时遇见老赞

礼,得知史可法之死,痛苦一番,为史可法设立了衣冠冢。侯方域与二位同胞分别,随后与老赞礼、柳敬亭逃往栖霞山。

第三十九出栖真:苏昆生与李香君来到栖霞山卞玉京住持的葆真庵避难,李香君拜了卞玉京为师。柳敬亭、老赞礼和侯方域也来到此山避难,但卞玉京“谨把祖师清规奉”,没有收留他们。丁继之恰下山采药,遇到了侯方域等三人,老赞礼独自去了白云庵,于是侯柳随丁一同前往采真观。

第四十出人道:张薇为前明牺牲将士和忠臣的英灵祭奠,丁继之携侯方域,卞玉京携李香君也前来拜会,侯李二人于是在道场相会,侯方域取出扇子,欲与李香君再续尘缘。张瑶星“裂扇掷地”,怒斥他们“当此地覆天翻,还恋情根欲种,岂不可笑!”,“你看国在那里,家在那里,君在那里,父在那里,偏是这点花月情根,割他不断么?”,用一番话点破侯李二人的情爱,二人随即各拜丁继之、卞玉京为师,出家修道,摆脱了红尘。

续四十出余韵:柳敬亭、老赞礼、苏昆生三人在山中各抒愁绪,以表达对亡国的怀念之情。徐青君于明亡之后成了清朝的一名皂隶,奉命抓捕山中隐士,恰逢苏柳等三人谈话,于是企图缉拿。三人各自逃跑。

【问题研究】

1.有评论认为此剧表达了作者对知识分子与读书人的失望之情,表现了作者及希望与下层民众,请分析作品通过那些人物形象与情节设置来表现的?

答:(1)对统治阶级和读书人的失望

1)君相统治阶级的腐朽

弘光帝(福王)腐败:流寇攻破北京之后,崇祯帝自缢,马士英和阮大铖勾结四镇军事头目,拥立福王为帝,无视福王的“三大罪、五不可立”:一罪母妃郑氏淫邪,谋害太子;二罪骄奢淫逸,不助兵饷,致国破身亡;三罪父死不葬,纳民妻女。福王成为弘光帝后,朝廷腐朽,君臣上下苟且偷生,他不关心国家大事,不以民生为本,只一味关心“声色之举”,为《燕子笺》的排练而奔忙,称其为“点缀太平第一要事”,“误了灯节岂不可恼”。当清兵攻入京城,他连夜携带妃嫔逃跑,国家危难之际只知一味保全自己,苟且偷生。作者对他的昏庸腐朽极尽批判,失望之情可想而知。

②马士英、阮大铖奸佞误国:阮大铖虽然是进士出身,自称“词章才子,科第名家”,可谓是儒家心目中的领导人物,但是孔尚任对他的批评是最多的。他拥立福王,依傍道貌岸然的马士英,一心只想升官发财,得到高官厚禄;同时他又十分记仇,睚眦必报,为了讨好马士英,也为了报复侯方域和李香君对他的羞辱,他逼李香君嫁给田仰,让李香君不得已一头撞地;他自私自利,为了排演好自己的《燕子笺》讨好弘光帝,他命人“广搜旧院,大罗秦淮”,逼得卞玉京、丁继之出家,将李香君推入雪中,禁锢在了宫阙;他为报私仇,污蔑侯方域与左良玉暗中勾结,是侯方域与李香君天涯两隔,把在书铺中选书的复社文人陈定生、吴次尾和侯方域捉拿下狱,一心置他们于死地;他从不为国家考虑,清兵南下之时却只顾自己调兵堵截左良玉的兵,之时黄河一带空营,让清兵有了可乘之机,他苟且偷生,大言“北兵一到,还要迎敌吗?”可见其通敌叛国之心,昭然欲揭。在朝廷大难临头之际,皇帝昏庸,马阮奸佞,作者对他们的批判溢于言表。

2)忠臣贤士的无能

①贤士史可法愚忠:在这部戏剧里面,作者将史可法的爱国忠诚之情写的最为光彩动人,他虽被弘光帝提升官职,但仍然“以不能光复中原为耻”,虽被调到江北,但仍然为能为国家效力而开心,并约定四镇,“共商复仇之事”;清兵攻入,史可法不以自己的性命为担忧,率残军誓死抵抗,扬州失守后,便直奔南京救驾,但当他听说清兵已渡过黄河,皇帝早就苟且奔逃之后,便投江殉国,悲壮感人。但是孔尚任依旧没有放过对史可法的批评之意:马士英想要立福王为皇帝,史可法自以为写下“三罪五不可立”就能劝说马士英,可见其迂腐的一面;四镇相争时,史可法只是贴一个告示调停,调停失败后便放弃了,开始依靠侯方域,可见其智拙;清兵入关后,史可法依然无法救国,只能以死明志,可以说是无能了,难掩孔尚任的失望之情。

还有两位忠臣左良玉、黄得功,但这二人都和史可法一样的迂腐智拙,有勇无谋,难以扭转王朝命运。表达了孔尚任对这三人代表的忠臣人群的失望之情。

②复社文人无能:孔尚任肯定了以侯方域为首的复社文人的才华,但是对他们的做法依然保留了批评之意。首先,复社文人做事过于急躁狠绝,在阮大铖

失势的时候,对他辱骂斥责,摧残太甚,甚至对他大打出手,在肯定阮大铖的《燕子笺》的时候,却不忘辱骂阮大铖的为人,面对端阳节时为避免争端而停止笙歌,熄灭烛火,悄然逃走的的阮大铖时,依然紧咬不放,不依不饶,大骂阮大铖,面对阮大铖的“助奁”以求缓和彼此关系的时候,依然不放过他,这些种种都使阮大铖对复社文人恨之入骨,使复社文人处于不利的地位;其次复社文人“眼高手低,志大才疏”,处理问题的能力较之他们的嘴上功夫相差太远,在《修札》一出,杨文骢想找一个人给左良玉送信,侯方域便立马借自己“轻装薄游,只带两个童子”为由推脱了,即使杨文骢说这个心很重要的时候,侯方域仍然选择推脱,“这却没法了”,当杨文骢让侯方域逃跑躲避阮大铖的时候,侯方域却舍不得燕尔新婚的李香君,可见其志向狭小,连一个青楼女子都比不过。

所以,文人的迂腐,贤士的无能,都无法拯救危难中的朝廷,孔尚任对他们的弱点都加以放大指责,表现了很重的失望之情。

(2)寄希望于下层平民

1)柳敬亭、苏昆生侠肝义胆

①柳敬亭和苏昆生本是阮大铖的门客,只因为阮大铖是逆党,就立马放弃了原本悠闲地生活,成了江湖说书的、李香君的唱曲师父,泾渭分明,当机立断。在《修札》一出,杨文骢左右为难为人送信时,柳敬亭挺身而出,不惧一路上的战火盗匪和路途遥远,废机智得见将军左良玉,并说服左良玉退兵,这也正体现了柳敬亭的随机应变能力和强健的体魄,有胆识、有谋略,远超那些读书人和贤士忠臣。

②苏昆生为李香君寄扇给侯方域,被推入黄河之后,第一件事便是把李香君的扇子高举过头,保护其免于损伤,不顾安危,侠肝义胆;当复社文人被阮大铖抓走之后,苏昆生虽然与他们是泛泛之交,但仍然侠肝义胆远赴湖广,求救与左良玉;当左良玉被黄得功打败的时候,苏昆生主动请缨,帮助左良玉去游说,不惧杀身之祸,只身前往敌营,勇敢而机智;当左良玉被其子气死之后,左良玉的部下因惧怕黄得功前来攻打都率兵离去,只有苏昆生守在左良玉的尸首边恸哭,一直等到左良玉之子前来奔丧,收殓停当之后才走。这一切都体现了苏昆生有情有义,为朋友不惜赴汤蹈火,可歌可泣。

孔尚任对这两位“江湖游士”是十分赞扬的,寄希望于他们身上。

2)巾帼英雄李香君

李香君是秦淮河中的一位风尘女子,却是巾帼不让须眉。当侯方域为阮大铖助奁一事摇摆不定时,李香君大怒数落阮大铖的罪名,并直接脱去衣服首饰,不贪财物直接“却奁”,这一点连侯方域都未必能做到;当阮大铖要捉拿侯方域,而侯方域却因为不舍得李香君而犹豫不决时,李香君劝侯方域“官人素以豪杰自命,为何学儿女姿态?”可以说李香君有超乎侯方域的远见卓识;在侯方域杳无音讯,阮大铖逼嫁的时候,李香君坚守贞洁,宁愿触地而亡也不愿改嫁。

苏昆生、柳敬亭、李香君,他们都是底层人物,但他们身上的光辉却远超读书人和统治阶级,虽然侯方域、史可法等人身上也有可取之处,但是孔尚任仍然会对他们身上的迂腐愚钝进行批评,将他所希望看到的品质放在了李香君他们身上,表达了孔尚任对知识分子和读书人的失望之情,寄希望于底层人民。

2.作为爱情信物的“扇子”在剧中分别出现在哪几出?“扇子”在此剧中具有什么意义与作用?

(1)出现在:第六出眠香(以扇定情)、第二十二出守楼(血溅情扇)、第二十三出寄扇(扇代家书)、第二十七出逢舟(侯郎收扇)、第二十八出题画(对扇思人)、第三十九出栖真(睹扇思情)、第四十出入道(撕扇断情)(2)意义作用:“桃花扇”是全剧的线索,以之贯穿全文,串联全剧。定情诗扇是侯、李爱情的信物。当阮大铖、马士英迫害她时,李香君以扇子为武器,奋力反抗,甚至以死守楼,血溅诗扇。诗扇在这时同时具有了爱情和政治斗争的意义。随后,李香君又以诗扇代作家书寄给侯方域,引出侯方域千里相会李香君,二人在栖霞道观不期而遇。最后,道士张瑶星撕毁桃花扇,象征了两人姻缘断绝,侯方域、李香君双双出家。孔尚任仅凭这一把小小的扇子,便把所有的人物和故事连在了一起,可谓是心思奇巧,令人赞叹。

3.你对此剧“国破家亡”的男女主人公悲剧结局安排有何看法?

首先,在试一出中就表明了《桃花扇》是作者“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因此,可以说全剧主要是有政治和爱情两个线索,而作者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政治一线为核心,是以爱情故事作引带出纷繁政治事件,写出南明兴亡全过程。

清代沈默曾说道:“《桃花扇》一书,全由国家兴亡大处感概结想而成,非为儿女细事作也。大凡传奇皆主意于风月而起波于军兵离乱,唯《桃花扇》乃先痛恨于山河变迁,而借波折于侯李,读者不可错会,以致目迷之于宾中之宾,主中之主。”谁主谁宾意思已经很明显了,所以悲剧的结局安排是为了迎合整个悲剧的历史,已经远远超越了爱情本身。

其次,“离合之情”不脱兴亡之事。全剧中写侯李二人的爱情分量相较于写政治斗争少得可怜,《桃花扇》共四十四出,写爱情的只有十五出,剩下全是政治。开始时侯李在明末动荡社会中走在一起,后来在宏大的社会背景下,侯方域因肩负政治使命被迫与李香君分离,又因时局变化而相会,出家。政治斗争为爱情提供动力和存在空间,国破后二人的政治使命不再,主导他们的爱情的政治力量是个悲剧,那么他们的爱情自然也是个悲剧。随着政治的悲剧,他们在剧本中使命也完成了,如此结尾发挥余热,加重明亡之悲。

论_桃花扇_中李香君的艺术形象

论 桃花扇 中李香君的艺术形象 周轶群王方玲 (浙江工业大学浙江杭州310023) !摘要?本文剖析了明清传奇剧 桃花扇 的女主人公李香君的艺术形象。作者借复社文人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来反映南明王朝覆亡的悲剧历史。剧中的人物也是个性独立的人,其中又以李香君的人物性格最为鲜明,她是以妓女的形象出现,但是,出于污泥而不染,洁身自好;既忠于爱情又有坚定的政治抱负。可以说,她是我国戏曲舞台上最光辉的女性形象之一。本文从她的美丽聪慧、坚强不屈以及凛然正气来分析她异于常态的妓女形象。 !关键词?桃花扇;李香君;美丽聪慧;坚强不屈;凛然正气;入道 李香君是 桃花扇 中的主要人物,她是个多才多艺、美丽聪慧的妓女,有清醒的政治头脑和坚定的正义立场。她和侯朝宗在反对#魏家种?的一致立场上结合了,从此,她直接卷入了政治斗争漩涡。在尖锐的斗争中,她表现了不屈的反抗精神和坚定的政治立场。这使得她显现出了与一般歌妓有别的高尚品质,让我们看到了妇女身上最为珍贵的东西。 一、出淤泥而不染%%%腼腆羞涩的美丽少女 李香君生活在秦淮岸边,长板桥头的水榭歌楼。是一个容貌艳丽、技艺高超、国色第一的秦淮歌姬,她品性高洁、举止端庄,不为旧院恶习所染,洁身自好,宛若藏于深闺的小家碧玉般清纯脱俗、羞涩腼腆。香君从一上场就极为单纯和安静,对待拜访她的文人墨客,即使是熟悉的杨龙友,言语也极为简单,只是回答提问和道谢,其他一概均由李贞丽代为应酬。香君与人交谈尚且如此,更不要说#当人学歌?了。 (唤介)孩儿,杨老爷不是外人,取出曲本快快温习。待你师傅对过,好上新腔。(且皱眉介)有客在坐,只是学歌怎的。(小旦)好傻话,我们门户人家,舞袖歌裙,吃饭庄屯。你不肯学歌,闲着做甚。(旦看曲本介)(第二出传歌) 歌妓学歌本是很平常的事情,学歌、唱歌是她们谋生的手段,所谓: #一串歌喉,是俺金钱地。?(第二出)可是,李香君对此的表情是#皱眉?,可见心中不乐,但是又无能为力;只能小声埋怨,却又于事无补。在这里,作者特意刻画#学歌?这一看似平常,却极有深义的细节,无疑是想借此来展现出香君的腼腆和羞涩的本性来。 就是这样一个本性内向的少女,她在面对爱情时就表现得更加腼腆和羞涩。当她与即将要成亲的侯方域见面时,态度也极为端庄,丝毫没有忸怩作态、卖弄风情的样子。 (丑)才子佳人,难得聚会。(拉生、旦介)你们一对儿,吃个交心酒何如。(旦羞,遮袖下) (净)香君面嫩,当面不好讲得。(第五出访翠) 众人拿香君和侯方域开玩笑,虽然香君已经羡他#风流雅望、东洛才名?并心中暗许,却仍然不愿当着众人表达感情。即使是别人谈及此事时,她的表情是#羞?,随即的行动是#遮袖下?,俨然是个温婉娴静的大家闺秀。 香君虽然成长于旧院,可是却出淤泥而不染,显示出纯真少女的腼腆与羞涩。这与普通女子如出一辙。 二、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坚强不屈的忠贞烈女 李香君虽然品性高洁,洁身自好,但她身在旧院,摆脱不了妓女的身份,因此,亦有着普通女子不曾有过的烦恼。然而,在经历爱情考验时,她处变不惊,誓死抵抗,这种贞烈在妓女身上是少有的。 李香君在侯方域走后,一心想要立志守节。她对待丁继之、卞玉京再次提亲的试探,态度坚决,#奴家已嫁侯郎,岂肯改志?。面对他们的百般劝说,言语激烈,#这题目错认,这题目错认,可知定情诗红丝拴紧,抵过他万两雪花银?。面对他们的威胁,更是义愤填膺,#尽你吓唬,奴的主意已定了?(第十七出)。然而,无论李香君的态度是多么坚决,言辞是多么义愤,她的#甘愿等待?的小小愿望也不会受到当时社会的认同,以致后来出现了抢亲。 然而,李香君并没有屈服,而是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坚持着自己的信念,与危险作斗争。 在第二十二出 守楼 中,李香君面对着#忙忙的来交聘礼,凶凶的强夺歌妓?的局面,惊恐不已,#唬杀奴也?。面对着杨龙友、李贞丽的妥协退让,义正词严,#案齐眉,他是我终身倚,盟誓怎移。宫纱扇现有诗题,万种恩情,一夜夫妻?。她坚决表示,等侯方域#便等他三年;便等他十年;便等他一百年;只不嫁田仰?,其气性,又像#却奁一时,摘翠脱衣怒斥阮大铖的光景?。然而,纵使香君的内心多么愤怒,话语多么坚决,李贞丽和杨龙友依然不肯就此罢手。此时,李贞丽早已不顾及香君的感受,杨龙友亦不见了平时温文尔雅的举止,想要强行抱香君下楼。李香君面对李贞丽、杨龙友的抢亲开始还心存幻想,将他们当作素日的亲友,只是言语上的反抗。随着他们所采取的蛮横无理的行为,李香君拿着侯方域送给她的定情诗扇前后乱打、左右招架,把一把诗扇变成了防身的利器,最后在紧要关头,为了不负誓言,李香君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倒地撞头,碰破花容,血溅诗扇,绝不辱于权奸,表现出忠贞不渝、刚强自尊的高贵品质。 李香君虽是风尘女子,却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她的行为表现了她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三、巾帼不让须眉%%%凛然正气的女中豪杰 李香君虽然身份低微,但是她气性刚烈。兼有女子的温柔贤淑和男子的英姿飒爽。对政治有着清醒的认识和坚定的立场。将个人感情和政治得失联系在一起,必要时牺牲小我,完成大我。这是香君作为妓女形象的独特性表现。 侯方域因为受到了权奸阮大铖的陷害而远走避难,当杨龙友把消息告诉李香君和侯方域等人时: (小旦)事不宜迟,趁早高飞远遁,不要连累别人。(生)说的有理。(愁介)只是燕尔新婚,如何舍得。(旦正色介)官人素以豪杰自命,为何学儿女子态。(第十二出辞院) 此时,李贞丽老于世故,应对自如。侯方域新婚燕尔,尚沉浸在幸福之中,不忍离去。而李香君面对二人的表现,显示出极其严肃的面容,直接告诫侯方域不应以儿女之情为念,而应以事业为重。此时香君的告诫是从侯方域的政治事业的前途角度出发的。因为,此时的虎口脱险,不仅是保全自己,更是保存与权奸斗争的实力。只有以#复社?的中坚力量为核心的正义之士存在,才能稳定时局,才有力挽狂澜、救国家于水火之希望。因此,香君毅然决然选择让侯方域暂时离开。但是,香君此时也承担着沉重的心理压力,酸甜苦辣,一起涌上心头:#欢娱事,欢娱事,两心自忖;生离苦,生离苦,且将恨忍,结成眉峰一寸。?(第十二出)此时,香君的心里自然想起了新婚燕尔的美好生活,可是她考虑到侯方域的前途事业、整个国家的存亡命运,她只能默默忍受离别的痛苦。由此可见,当爱情与事业相冲突时,香君是以事业为重的。 此外,在#却奁?这一场戏中,又显示出李香君注重政治名声的思想。阮大铖为了自己的政治目的,不惜重金促成李香君与侯方域的结合。侯方域在阮大铖、杨龙友的巧言利诱下,表现出了政治立场上的动摇,几乎丧失了名节。他想要为人人唾骂的阮大铖说情:#定生、次尾,皆我至交,明同相见,即为分解。?在这关键时刻,李香君不为儿女浓情 论 桃花扇 中李香君的艺术形象文史纵横

张爱玲《爱》及赏析

爱·张爱玲 这是真的。 有个村庄的小康之家的女孩子,生得美,有许多人来做媒,但都没有说成。 那年她不过十五六岁吧,是春天的晚上,她立在后门口,手扶着桃树。她记得她穿的是一件月白的衫子。对门住的年轻人同她见过面,可是从来没有打过招呼的,他走了过来,离得不远,站定了,轻轻的说了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她没有说什么,他也没有再说什么,站了一会,各自走开了。 就这样就完了。 后来这女子被亲眷拐子卖到他乡外县去作妾,又几次三番地被转卖,经过无数的惊险的风波,老了的时候她还记得从前那一回事,常常说起,在那春天的晚上,在后门口的桃树下,那年轻人。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的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凄美而无奈的爱 ——张爱玲散文《爱》赏析 “爱”这一永恒的主题,古往今来述说不尽的主题,张爱玲仅以三百四十余字的袖珍篇幅,看似轻松地淡淡道来。语言洗尽铅华,单纯干净,全然没有她惯有的华丽绚烂。然而,一种不动声色的人生苦难和沧桑已被她轻轻地触及;而一份爱的无奈和哀痛也被她暗暗地激起,让人想想就忍不住要心酸落泪。 文章以四个字起首做一段:“这是真的”,潜台词即:这不是小说,更不是传奇。“这是真的”,读完全文,回味过来,更加重了故事的悲剧性。 接下来叙述一个真的、美的、纯的,同时又是那么虚的、淡的、凄的关于“爱”的故事。春天的晚上,桃树的底下,着月白衫子的十五六岁的少女,正是青春如花,做梦怀春的豆蔻年华,对爱可以有无数的美好憧憬。正当此际,那个对门的他,从来没有打过招呼的他,走了过来,对她说了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然后,“她没有说什么,他也没有再说什么,站了一会儿,各自走开了”。 仿佛要发生点什么,却什么也没发生。结果的确什么也没有发生——“就这样就完了”,张爱玲在此另起一段,六个字里用了两个“就”,就冷酷的葬送了那个春天的桃花盛开的萌芽着爱的情感的晚上。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桃花”意象总是与美丽缠绵的爱情相联系。 《诗经》中《桃夭》云:“桃之夭夭,灼(zhuó)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花烂漫的春天,艳如桃花的女子,在大家的祝贺中出嫁,这是多么喜气、欢欣的场景。这首“娶艳女以还家”的咏桃诗,给芳龄女子的爱情找到了一个幸福的归宿。 唐代诗人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出去,桃花依旧笑春风。”那种惆怅伤怀的情感唤起了大众隐秘的梦想和物是人非的长叹,传达的既是个人的又是共同的经验。因此这首“人面桃花”诗,被后来不断地解读出一个个悱恻动人的爱情故事。 孔尚任的《桃花扇》一剧,以坚贞丽人的斑斑血迹描画出的一幅桃花扇为道具来演绎人世间的悲

桃花扇中李香君形象分析

《桃花扇》中李香君形象分析 摘要:《桃花扇》反映的是明末社会真实人物李香君与侯方城的爱情故事。剧作的核心人物李香君,在整个中国戏曲史上众多女性形象的繁花中耀眼夺目,她虽社会地位低下,却有崇高的思想,深明大义,不惧强权,对爱情的忠贞不渝、疾恶如仇、敢爱、敢恨,是一个有血有肉、饱受压迫、侮辱却忠贞爱情、立场鲜明、颠覆传统、境界脱俗的典型进步妇女形象。 关键词:进步妇女对爱情忠贞不渝崇高的民族气节 《桃花扇》是中国戏曲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1。它是作者孔尚任以侯方域所写的《李姬传》为蓝本,经过十余年的长期酝酿,于康熙三十八年写成的传奇剧本。是一部爱情戏,更是一部政治历史剧。它描写明末弘光朝廷覆亡的悲剧历史,而以复社文人侯方域和秦淮歌妓李香君的离合悲欢的爱情故事贯穿全剧。作者企图通过爱情故事所联系的明末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描写,来揭示明亡国的原因,是作者借人之离合写国之兴亡,作品中侯方域、李香君的爱情故事,反映了明末当时社会的黑暗、动荡、腐朽,暗示了明必然覆灭的历史规律,抒发所谓“兴亡之感”。 李香君是《桃花扇》剧作的核心人物,秦淮名妓,社会地位低下,却有崇高的思想,她深明大义,不惧强权,敢于当面痛斥丞相和朝中达官的腐败误国,敢于抗拒权贵的威逼,对爱情的忠贞不渝、疾恶如仇、敢爱、敢恨,是一个有血有肉、饱受压迫、侮辱却忠贞爱情、立场鲜明、颠覆传统、境界脱俗的典型进步妇女形象。 《桃花扇》女主角李香君与顾媚、马湘兰、卞玉京、柳如是、董小宛、寇白门、陈圆圆等号称“ 秦淮八艳”。她们不仅颜色如花,身姿绝世,而且具有较高文化修养,多才多艺,琴棋书画、吹弹歌舞、诗词曲赋,无所不通。若论胸中志气,政见节操,有的真能令须眉俯首,男儿气短。政治上,她们仰慕和支持当时的进步势力东林、复社,参预集会,兄弟相称,甚至有“家家夫婿是东林”之说。成为清流士子的红颜知己,风尘挚友。像柳如是,清兵攻破南京,柳如是劝钱谦益死节,后来又参与了反清复明的活动;李香君这个身材娇小,被称为“香扇坠”的女子,以其才识魄力,使侯方域避免了政治失节,也逃脱了逆党迫害,令清流士子自愧弗如。柳如是与李香君在鼎革易代之际所表现出来的英风侠概,光彩照人,令人起敬。但在写作指导思想上又存在差异:《柳如是别传》之重点在论证柳如是“天下兴亡匹‘妇’有责”观念之形成;且以史识启发人,论人论世,必求真实,恢复了钱、柳的面目。《桃花扇》之重点在摹绘南明亡于“昏君乱相”,故渲染侯方域、李香君对南明权奸的斗争,作者以情节感染人,叙事塑人,不拘泥于真实,美化了侯、李的形象。为了塑造李香君的形象,孔尚任虚构了赠扇、溅扇、画扇、寄扇、骂筵、入宫等一系列重要情节,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更能反映人民的愿望。为了反映国破家亡的悲剧,孔尚任将侯方域两朝应举,改为出家入道,虽对侯方域的行为有所掩饰,却概括了明末清初一部分士大夫的带有普遍性的人生历程。作者对史实的虚构与加工,使情节更为精练,人物更为典型,戏剧特征更为鲜明。同时作者还从社会环境和人物关系出发,去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通过典型丰富的细节描写,揭示这些人物形象的复杂性和社会意义:首先,从性格方面来看,突出了李香君正直,刚强的性格;其次,从立场观点来看,反衬了李香君明大义,识大体的高尚气节;再次,从社会角度来看,折射了作者浓厚的爱国情感和强烈的民族意识,以及南明的社会形态。可见戏剧所展现的并不只是爱情,而是南明灭亡的全过程,作者通过对人物性格的分析塑造来体现结构的重要性,意旨突出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感,通过人物性格思想的变化,反映南明历史的社会面貌。 一、才艺双全、机警聪慧、德才兼备

孔尚任《桃花扇》赏析

孔尚任《桃花扇》賞析 1699年,继洪升《长生殿》传奇之后,经过作者孔尚任十年苦心经营、三次易稿的《桃花扇》传奇脱稿了。当时在南中国各省起兵抗清的前后三藩早已平定,清朝的统治巩固下来了。在清政府利诱、威迫兼施的文化政策之下,被称为“一代正宗”的《望溪文集阮亭诗》,都因才力单薄,为有识者所不满。“南洪北孔”就成为照耀文坛的双星。 《桃花扇》传奇是孔尚任通过明末复社文人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来反映南明一代兴亡的历史戏。1644年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攻下了北京,明崇祯帝(朱由检)在煤山自杀,吴三桂勾引清兵入关,中国黄河以北各省陷入大混乱的状态。这年五月,凤阳总督马士英内结操江提督刘孔昭、南京守备徐弘基,外结靖南伯黄得功、总兵官刘泽清、刘良佐、高杰等,在南京拥立福王(朱由崧),建立了南明王朝。当时南明王朝统辖的中国南部各省都还完好,南京据长江下游形势之地,是明代二百多年的陪都所在,对南方各省还有一定程度的号召力量。清人入关之初,兵力不过十多万,占地不过关外辽东一带和河北、山东的部分州县。在这样双方形势对比之下,当时南明王朝若在政治上采取一些较开明的措施,团结内部,一致对敌,即使暂时不能出师北伐,收复失地,也还有可能像东晋、南宋初期那样,

坚守江淮,徐图恢复。可是南明王朝建立之后不久,清兵即渡河南下,列镇望风迎降,扬州失守,南京跟着陷落。这曾经一度为南中国人民所属望的南明政权,仅仅支撑了一年,就土崩瓦解,不可收拾。后来南方的人民虽先后拥立鲁王、唐王、桂王等抵抗清兵,但比之南明王朝建立初期,形势已大相悬殊,终于为清兵所各个击破。为什么南明王朝会这样快地覆灭呢?明末清初的不少文人、学者曾经企图根据当时的历史事实加以说明,而孔尚任的《桃花扇》则是要求通过舞台艺术形象揭示出南明王朝没落的必然性的。 在《桃花扇》传奇一开始的时候,作者就在我们面前展开了复社文人陈定生、吴次尾等对魏阉余孽阮大铖的斗争。这实际是明代从万历、天启以来统治阶级内部长期派系斗争的继续。代表统治阶级内部最腐朽黑暗势力的阮大铖,正在等待时机,重新起来执政。以陈定生、吴次尾为领袖的复社文人,在政治上继承东林党的主张,有他们进步的一面。然而他们在“中原无人,大事已不可问”的时候,依然流连风月,买醉征歌,这就通过舞台上的人物活动,说明他们不可能担当起挽回国家危急形势的艰巨任务。 跟着复社文人对阮大铖的斗争而来的是为了建立南明王朝而引起的统治集团内部的争论。以马士英、阮大铖为首的魏阉余孽勾结江北四镇,企图迎立福王。为复社文人所拥护的史可法、左良玉都曾表示反

《桃花扇》李香君人物形象分析

《桃花扇》李香君人物形象分析 摘要:孔尚任的《桃花扇》描写的是李香君与侯方域的爱情故事。李香君在整个中国戏曲史上众多女性形象中烁烁闪光,她美丽聪慧,德才兼备,虽社会地位低下,却有崇高的思想,忠贞爱情,敢爱敢恨;深明大义,不惧强权;脱俗入道,殉节理想。她是一个饱受压迫、侮辱却立场鲜明、颠覆传统、境界脱俗的典型进步妇女形象。 关键词:桃花扇;李香君;人物形象 《桃花扇》是清初作家孔尚任经十余年苦心创作,三易其稿写出的一部传奇剧本。是中国戏曲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①。他以复社名士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主戏描写了南明弘光王朝从建立到覆灭的动荡而短暂的历史。商丘才子侯方域和秦淮名妓李香君相恋,阉党余孽阮大诚为了拉拢复社文人,通过名士杨龙友代出资费,促成侯李结合,李香君得知后愤而退奁,因此得罪了阮大诚。后者设计逼迫侯方域远走扬州,投奔扬州督师史可法帐下,并陷害李香君,强迫嫁入田府。李香君以死明志、誓死不从,血溅定情折扇,后经杨龙友点墨而成桃花扇。李香君被选入福王之宫编演新曲,演出时当面痛骂奸佞,被赶出宫。得到香君所送之扇的侯方域返回南京,二人在栖霞山偶遇,被道士点化,在国破家亡的悲恨中毅然抛弃儿女情长,双双入道。作者旨在“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它是一部爱情戏,更是一笔政治历史剧,作品通过侯方域和李香君的爱情悲剧集中反映了明末腐朽动荡的社会现实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斗争,反映南明覆灭的历史悲剧。[1]剧中的女主人公李香君是中国古代戏曲中一个光彩照人的妇女形象,她不仅美丽聪慧,而且正直刚强,忠贞不渝;她深明大义,虽然社会地位低下,却不向权贵低头,不受金钱利诱;她虽为歌姬却有明确的生活理想和鲜明的政治是非观。在她身上体现了受压迫受侮辱的妇女身上最可贵的东西。[2] 一、忠于爱情,坚贞不渝 李香君自幼在李大娘身边长大,诗书、琴画、歌舞样样精通,她擅南曲,歌声甜润,深得四方有事追慕,有书云“香君身躯短小,肌理玉色,丰神俊婉,调笑无双。性知书,侠骨慧眼,能鉴别人物。”更难能可贵的是,香君还结交了一群品行端正、刚正不阿的复社名士,使她具有了自己的政治品格。她的老师苏昆生,原在魏府,因为恨其奸佞,宁可生活于街巷也不附从于魏党,后在烟花巷靠教授昆曲度日。李香君的假母李贞丽与复社文人陈宝生也有交往,她对权奸也恨之入骨。通过与这些人的交往,香君深感于东林党和复社文人的政治节操和忠贞的正义感,就像传唱的那样:“慧福几生修得到,家家夫婿是东林”。从《传歌》出中也可以看出,她的妆楼四壁充满着文人赞美的诗篇,连复社领袖也题赠。 男主人公侯方域正是慕名而来,才有了一场荡气回肠的侯李爱情故事。爱情本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话题,是人生价值实现的一个或不可缺的部分,无论任何人都有追求爱情,享受爱情的权力,少女春心的李香君,自然亦有她自己的遐想与情思,晓妆初罢,她唱:“香梦回,才褪红鸳被,重点檀唇胭脂腻,匆匆挽个抛家髻,这春愁怎替,那新词且记”。学就半本牡丹亭后,杜丽娘的闺中情怀许也是她春心的写照了。作者让她唱著名的《皂罗袍》二支曲,可看作是香君闲愁的注脚中,也含她对爱情的憧憬。再看苏昆生教她重唱的其中三句:“良辰美景奈何天”,“雨丝风片”,“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那意境恰正好与她日后的遭逢相若;良辰美景稍纵即逝,春风春雨之中,群芳开遍,只叹牡丹尚早。牡丹是花中之王,但开期不长,往往在春天百花盛开後才姗姗来迟,而春残之前,它已凋榭了,生命短暂。未能及早赶上满园春光的牡丹,好比栽在错误时空里的国色天香,带著丝丝无奈与伤感。侯方域和李香君的爱情因明王朝的灭亡而告终。在此经历中,李香君对爱情始终坚贞不渝。 李香君经杨龙友牵线搭桥与侯方域结成连理,她并不看重候方域的相貌俊秀、才华横溢,而是赞赏复社三公子之一的名声。这段美好的姻缘的伊始,是以侯方域仰慕香君的国

余音袅袅寄情思——桃花扇·余韵赏析

余音袅袅寄情思——《桃花扇·余韵》赏析余音袅袅寄情思——《桃花扇?余韵》赏析 1名作赏析l 余音袅袅寄情思 —— 《桃花扇?余韵》赏析 ◎俞为民 孔尚任的《桃花扇》是清代初年曲坛上与洪异的《长生殿》齐名的一部杰作,向有"南洪北孔"之称.它以侯方域与李香君的"离合之情",真实地反映了南明王朝的兴亡历史,寄寓了自己的兴亡之感和民族感情.由于它的这一现实主义的内容,在当时曲坛上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出现了"勾栏争唱孔洪词"的局面(金植《壑门吟带?题阙里孔稼部尚任东塘(桃花扇)传奇卷 柳敬亭,老赞礼的说后》).《余韵》是《桃花扇》的最后一出,它通过苏昆生, 唱,总结了全剧的内容,进一步强调了剧作的主题.整出戏按上场人物的变化与剧情的发展,可分为前后两个部分,而这两个部分分别描写了构成"余韵"的两个音符,即兴亡之感与民族感情. 第一部分是从开场到【离亭宴带歇拍煞】曲,主要是通过渔樵同话来抒发兴亡之感.南明覆亡后,苏昆生与柳敬亭坚持民族气节,隐逸山林之中,苏昆生以采樵为生,柳敬亭以捕鱼度日.一天,他们与逃人山中的老赞礼相聚在一起,三人面对南明覆亡后的残山剩水,痛定思痛,同叙兴亡之感.由于他们都是过来之人,经历了南明王朝兴亡的历史过程,"满肚南朝野史",故叙说南明兴亡历历在目,评点南明是非十分中步.三人分别唱了十支曲调,来总结南明的覆亡历史和抒发自己的兴亡之感.第一个唱的是老赞礼,他唱的是一首巫曲【问苍天】,在这支曲中,老赞礼主要着眼于在这兴亡动乱的年代里个人荣辱富贵的失常来抒发自己的愤懑与不平.老赞礼虽与

福德星君 (财神)同月同H所生,但两者一贫一富,天差地别,老赞礼"囊无钱,灶断火, 不啻乞儿".而福德星君"称玉晕,坐琼筵,尔餐我看;谁为灵,谁为蠢,贵贱失宜".对 于这一贫富不均,"贵贱失宜"的人情世态,他愤愤不平,"掀髯长 叹",为此向天地神明大声质问:"贫者贫,富者富,造命奚为?""叫九阍,开聋启聩,富命司,检禄籍,何故差池?…'神有短,圣有亏,谁能足愿?"但在"释尽 , 了胸中愁",吐出了心中不平后,他又"欣欣微笑",这一态度似乎又十分旷达,与 前面的"掀髯长叹"相矛盾了,其实仍是一致的,这一"微笑"实是出于无可奈何,因为老赞礼已认识到,"地难填,天难补,造化如斯".整个社会现实与人情世态是如此,个人的愤恨不平又有何用呢?因此,在这"欣欣微笑" 中,实隐含老赞礼无尽的感伤和难抑的愤慨. 第二个唱的是柳敬亭,他唱的是一首弹词【秣陵秋】曲,在这首曲中,主要是评 述南明覆亡的历史教训.他先从六朝最后一代的陈后主说起,"陈隋烟月恨茫茫,井 带胭脂土带香."陈朝的灭亡就是因为陈后主沉迷声色,荒淫无道.而南明王朝正是 重蹈陈朝灭亡的覆辙,福王也正是承袭了陈后主的荒淫无道."中兴朝市繁华续",作者用了解个"续"字,巧妙地把南明与陈朝, 福王与陈后主联系起来了.中兴朝市,南 明建立之初,尚据有半壁江山,如君臣上下一心,励精图治,明王朝尚可中兴,然而南明统治者却承续了陈后主亡国的传统,在大敌当前,中原未复之际,整天沉迷于声色之中,昏庸无道.那些把持南明朝政的阉党余孽,窃跨高位,势焰嚣张,他们一面为讨得福王的欢心,征歌买笑,"只劝楼台追后主";一面又大兴党狱,残杀东林党与复社 文人,"社党重钩无缝藏".而在抗清的朝臣与将领中,也因争权夺利而四分五裂,勾心斗角,虽有像"龙钟阁部喘梅岭"的史可法那样的忠臣,但也有像"跋扈将军噪武昌"的左良玉那样的骄兵悍将,致使抗清力量受到削弱,"九曲河流晴唤渡,千寻江岸夜移防."给清兵南下以可乘之机,因此,即使有史可法那样的忠臣,也是"难整乾坤". 由于南明王朝昏君乱臣的倒行逆施,最后终于导致了灭亡,福王也被清兵掳去,"临

戏剧史作业,《桃花扇》的各出大意及人物形象分析

戏剧史作业,《桃花扇》的各出大意及人物形象分析《桃花扇》剧情梗概 卷一 试一出先声: 戏中赞礼戏外细赞《桃花扇》第一出听稗: 侯方域约友赏梅偏不成 柳敬亭敲板说书尽显志 第二出传歌: 风流杨文骢妆楼题画又赠字 清客苏昆生旧院教曲避朝政第三出哄丁: 复社人诚祭酒 阮大铖痛遭揍 第四出侦戏: 阮大铖暗侦戏纵有才子情难挡千夫指 杨龙友明访友只顾相交谊出谋解其围第五出访翠: 侯方域亲访佳丽李香君掷果定情 依例行酒各展才姻缘既定待佳期第六出眠香: 李香君艳妆新梳栊侯方域题诗永定盟 金樽劝不休春宵一刻短第七出却奁: 杨文骢替阮大铖忙,朝送资财遭却奁李香君为侯方域想,不耻权势显豪志第八出闹榭: 复社水榭会友,赏花船乐起风雅情 阮贼私船夜游,见复社惧做退避行第九出抚兵: 帐中无粮,纷纷饥荒兵骤引军中喧闹 帅令不从,忠心左良玉无奈金陵觅粮卷二 第十出修札: 为保金陵,侯方域代父发手谕 正缺信使,柳敬亭自荐愿传书第十一出投辕: 投辕门遭疑递手谕得尊

巧舌辩显才左良玉听劝第十二出辞院: 阮大铖恨起,马士英前诬忠良,史可法拂袖而去 侯方域意慌,李家院里辞香君,杨龙友善做指引第十三出哭主: 左良玉听妙书,痛恨立功无期 塘报人传帝崩,哭誓国仇早报第十四出阻奸: 侯方域“三罪”“五不可”拒迎福王 阮大铖深夜扣史门连遭碰壁第十五出迎驾: 马士英列表排官往迎驾 阮大铖人骂不羞充小官 第十六出设朝: 旧福王新设朝,论功叙赏 马士英拜首相,弹冠相庆第十七出拒媒: 杨龙友受托替香君说媒,众人同往李香君拒婚为侯生守节,诱、吓无功第十八出争位: 四镇争位竟惹同室操戈侯生力劝难防暗地生波 第十九出和战: 高杰混战险胜三镇 不从军罚反叛南下 第二十出移防: 鲁莽高杰南渡不成进退维谷 忠义元帅为免涂炭定计移防 闰二十出闲话: 兵荒年,陌路结伴,各叙身世 老堂官,闲话北京,尤梦旧主卷三 加二十一出孤吟: 戏如人生,真假难辨。老赞礼观戏中《桃花扇》叹戏外残山水 第二十一出媚座: 马士英设席,亲疏齐献媚 阮大铖泄愤,鼓噪害香君 第二十二出守楼: 马士英遣人强逼佳丽李香君守楼血溅素扇

戏剧史作业,《桃花扇》的各出大意及人物形象分析

《桃花扇》剧情梗概 卷一 试一出先声:戏中赞礼戏外细赞《桃花扇》 第一出听稗:侯方域约友赏梅偏不成 柳敬亭敲板说书尽显志 第二出传歌:风流杨文骢妆楼题画又赠字 清客苏昆生旧院教曲避朝政 第三出哄丁:复社人诚祭酒 阮大铖痛遭揍 第四出侦戏:阮大铖暗侦戏纵有才子情难挡千夫指 杨龙友明访友只顾相交谊出谋解其围第五出访翠:侯方域亲访佳丽李香君掷果定情 依例行酒各展才姻缘既定待佳期第六出眠香:李香君艳妆新梳栊侯方域题诗永定盟 金樽劝不休春宵一刻短 第七出却奁:杨文骢替阮大铖忙,朝送资财遭却奁 李香君为侯方域想,不耻权势显豪志第八出闹榭:复社水榭会友,赏花船乐起风雅情 阮贼私船夜游,见复社惧做退避行第九出抚兵:帐中无粮,纷纷饥荒兵骤引军中喧闹 帅令不从,忠心左良玉无奈金陵觅粮卷二 第十出修札:为保金陵,侯方域代父发手谕 正缺信使,柳敬亭自荐愿传书 第十一出投辕:投辕门遭疑递手谕得尊 巧舌辩显才左良玉听劝 第十二出辞院:阮大铖恨起,马士英前诬忠良,史可法拂袖而去 侯方域意慌,李家院里辞香君,杨龙友善做指引第十三出哭主:左良玉听妙书,痛恨立功无期 塘报人传帝崩,哭誓国仇早报 第十四出阻奸:侯方域“三罪”“五不可”拒迎福王 阮大铖深夜扣史门连遭碰壁 第十五出迎驾:马士英列表排官往迎驾 阮大铖人骂不羞充小官 第十六出设朝:旧福王新设朝,论功叙赏 马士英拜首相,弹冠相庆 第十七出拒媒:杨龙友受托替香君说媒,众人同往 李香君拒婚为侯生守节,诱、吓无功第十八出争位:四镇争位竟惹同室操戈 侯生力劝难防暗地生波 第十九出和战:高杰混战险胜三镇 不从军罚反叛南下 第二十出移防:鲁莽高杰南渡不成进退维谷 忠义元帅为免涂炭定计移防

晏几道《鹧鸪天》“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全词赏析

晏几道《鹧鸪天》“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 风”全词赏析 鹧鸪天① 晏几道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注释] ①鹧鸪天:词牌名。又名《千叶莲》、《思佳客》《思越人》、《醉梅花》、《锦鹧鸪》、《鹧鸪引》等。 ②彩袖:借代手法,指歌女。 ③拚(pàn)却:甘愿尽最大力。 ④桃花扇底风:桃花扇背面的歌曲目录。风:歌曲。 ⑤剩:尽量,力求达到最大限度。银釭:银制烛台,指蜡烛。 【译文】 当年你卷起彩袖把玉杯捧,殷勤相劝我自痛饮双颊红。 两情相悦翩翩起舞月西斜,柳条摇曳月映明眸情意浓。

轻歌曼舞不知是醒还是梦?犹记裙裾旋舞桃花扇底风。 别后相思绵绵朝夕盼相逢,天涯海角相盼人在残梦中。 眼穿肠断时至今日终圆梦,持灯相认虚实难辨紧相拥, 两心缱绻唯恐又是一场空! 【译文二】 当年你殷勤劝酒频举玉盅,我开怀畅饮喝得酒醉脸红。翩翩起舞直到月坠楼外树梢,尽欢歌累得无力把桃扇摇动。 自从那次离别以后,我总是怀念那美好的相逢,多少回梦魂中与你相拥。今夜里我举起银灯把你细看,还怕这次相逢又是在梦中。 【评点】 本篇写词人与一位歌女的别后重逢,以相逢抒别恨,语言清新婉丽,感情细腻有致,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是晏几道脍炙人口的代表作之一。 词的上片以浓彩重笔描绘当年和女子一起狂醉歌舞的情景。歌女“彩袖殷勤捧玉钟”殷勤劝酒,而自己则是“拼却醉颜红”,拼命痛饮,喝得酒醉脸红。歌女翩翩起舞直到月坠楼外树梢,尽情欢歌累得无力把桃扇摇动。词中多绚烂之词,如“彩袖”、“玉钟”、“醉颜红”、“杨柳楼”、“桃花扇”等,极尽艳丽之能事,然都是“当年”往事,似实却虚,更增加了如梦如幻的美感。 下片以疏淡的白描表现久别重逢的悲喜交集之情。“几回魂梦与君同”

《桃花扇》李香君形象分析

《桃花扇》李香君形象分析 摘要:《桃花扇》是清初著名戏剧家孔尚任的代表作品。作者借南明王朝这一历史背景,来塑造李香君这一奇女子的形象。她虽以妓女的形象出现,但却出污泥而不染,洁身自好;既忠于爱情又有坚定的政治抱负。本文就从她的美丽聪慧、坚强不屈以及凛然正气来分析她异于常态的光辉形象。 关键词:桃花扇李香君美丽聪慧坚强不屈凛然正气入道 李香君是清初著名戏剧家孔尚任的《桃花扇》中的女主人公,秦淮名妓,与董小宛、陈圆圆、柳如是等被称为“秦淮八艳”。她出身青楼,照当时的等级贵贱观念,她属于衣冠中人所不齿的倡优、贱流,但她有着崇高的思想,与其丈夫侯方域形成鲜明对比。她对爱情的忠贞和是非分明、敢爱敢恨的态度,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形象鲜明、有血有肉的进步的下层妇女。 一、李香君的美丽 李香君生活在秦淮岸边,长板桥头的水榭歌楼。是一个容貌艳丽、技艺高超、国色第一的秦淮歌姬,她品性高洁、举止端庄,不为旧院恶习所染,洁身自好,宛若藏于深闺的小家碧玉般清纯脱俗、羞涩腼腆。香君从一上场就极为单纯和安静,对待拜访她的文人墨客,即使是熟悉的杨龙友,言语也极为简单,只是回答提问和道谢,其他一概均由李贞丽代为应酬。香君与人交谈尚且如此,更不要说“当人学歌”了。 (唤介)孩儿,杨老爷不是外人,取出曲本快快温习。待你师傅对过,好上新腔。(且皱眉介)有客在坐,只是学歌怎的。(小旦)好傻话,我们门户人家,舞袖歌裙,吃饭庄屯。你不肯学歌,闲着做甚。(旦看曲本介)(第二出传歌) 歌妓学歌本是很平常的事情,学歌、唱歌是她们谋生的手段,所谓:“一串歌喉,是俺金钱地。”(第二出)可是,李香君对此的表情是“皱眉”,可见心中不乐,但是又无能为力;只能小声埋怨,却又于事无补。在这里,作者特意刻画“学歌”这一看似平常,却极有深义的细节,无疑是想借此来展现出香君的腼腆和羞涩的本性来。 就是这样一个本性内向的少女,她在面对爱情时就表现得更加腼腆和羞涩。当她与即将要成亲的侯方域见面时,态度也极为端庄,丝毫没有忸怩作态、卖弄风情的样子。 (丑)才子佳人,难得聚会。(拉生、旦介)你们一对儿,吃个交心酒何如。(旦羞,遮袖下)(净)香君面嫩,当面不好讲得。(第五出访翠) 众人拿香君和侯方域开玩笑,虽然香君已经羡他“风流雅望、东洛才名”并心中暗许,却仍然不愿当着众人表达感情。即使是别人谈及此事时,她的表情是“羞”,随即的行动是“遮袖下”,俨然是个温婉娴静的大家闺秀。 香君虽然成长于旧院,可是却出淤泥而不染,显示出纯真少女的腼腆与羞涩。这与普通

《桃花扇》中李香君的形象分析

论《桃花扇》中李香君的形象 摘要《桃花扇》借南明王朝兴衰交替的历史大背景,塑造李香君这个深明大义的女子形象。作品中的李香君出身低微,虽为妓女,却能洁身自好,出淤泥而不染;在李香君和侯方域的爱情中,她不仅忠于爱情而且有坚定的政治抱负。从李香君自身品性高洁,对待爱情忠贞不渝,对待权贵的正义凛然,以及对于时代的进步意义几个方面深入分析这一人物形象,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剧本的内涵。 关键词《桃花扇》李香君人物形象 《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以南明王朝大背景为经,以李香君和侯方域的爱情故事为纬,通过对人物思想性格的把握和对细节丰富的呈现,谱写了一曲爱恨交织的时代悲歌。 本文试从李香君形象入手,从其人生态度和爱情追求的独特内涵,去解析这一人物形象。“商女不知为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笔下的歌女在国难当头时,依然夜夜笙歌、醉生梦死,她们对于国难当头持一副与己无关的态度。一样是国难当头,一样是卖唱歌妓,孔尚任笔下的李香君则拍案而起,愤而“骂筳”:“堂堂列公,半边王朝,望你峥嵘。出身希贵宠,创业选声容,后庭花又添几种!”一腔热血,凛然正气,令人痛快淋漓,还有《却奁》《守楼》《寄扇》等一幕幕高风亮节、动魄惊心的举动,即使授予她爱国志士、民族英雄的勋章也是不为过得。 作者以社会环境为出发点,通过对人物性格的塑造和对细节的呈现,揭示了人物形象的复杂性和对于社会的意义。首先,从性格方面来说,李香君是一个深明大义,拥有高尚气节的奇女子;其次,从对于时代的意义方面来说,李香君具有社会责任感的进步女性形象,不同于别的中国传统文学著作中的女性形象,她不仅仅只是拘泥于“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小理想,她更有热爱国家的民族意识。她也有要求感情,追求幸福这些一般女性所相同的一面,但她更关心国事,她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联系在一起,具有强烈的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 李香君是《桃花扇》剧作的核心人物,她聪慧贤德,虽是青楼女子,但深明大义,不贪富贵,不惧强权。她敢于当面痛斥丞相和朝中权臣的腐败误国,敢于抵抗权贵的威逼,并以头撞地,血洒妆楼而不屈。在社会政治斗争中她有明确的是非观,是一个在政治风云中坚持原则,在个人爱情上忠于感情,有正义感和理想性的进步女性形象。

孔尚任的《折桂令·问秦淮》赏析

孔尚任的《折桂令·问秦淮》赏析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作者简介】 孔尚任(1648~1718年),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别号岸堂,自称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孔子六十四代孙,清初诗人、戏曲作家,著有《桃花扇》,时人将他与《长生殿》作者洪升并论,称“南洪北孔”。 【注释】 ①秦淮:今南京秦淮河,作品中借杜牧《泊秦淮》之意,来表现国家风雨飘摇的情况下,众生还在歌舞升平。 ②端阳:南方重大的节日,这里指经过战乱,歌女逃散,丝竹不闻,秦淮河无有当年的遗风余韵了。 ③“白鸟”句:小鸟在白云端自由飞翔,秦淮河绿水滔滔,河岸红叶似火,黄花初绽,蝴蝶飞逐。好一派万物争自由的勃然生机。 【译文】 曾经的秦淮两岸画船窗寮,窗户上,破纸迎风瑟瑟作响,朽门外,潮水拍打空城阵阵传来,这风声,潮声反衬了人声寂寂,一片萧条冷落。过去,这里游人如织,佳丽云集,舞榭歌台,笙箫彻夜。河中,彩楫画肪闹端阳,岸上,酒旗耸立庆重九。而现在,歌女逃散,丝竹不闻,秦淮河无有当年的遗风余韵了。即使适逢节日,也是“端阳不闹”,“重九无聊”。小鸟在白云端自由飞翔,秦淮河绿水滔滔,河岸红叶似火,黄花初绽,蝴蝶飞逐。刚绽放的黄花上有几只蝴蝶在飞,刚落下的红叶如此美丽,却没有人来欣赏了。 【鉴赏】 该散曲为清朝著名戏曲作家孔尚任所作,出自《桃花扇》结尾的一套北曲《哀江南》。此曲描写苏昆生重访秦淮的所见所感,突出南京荒凉残败的景象,表达了昔盛今衰的感慨。曲中,繁茂、永恒的自然界与萧条没落的秦淮社会形成了强烈对照,在艺术的对照中,深化了主题的表达。 此曲写苏昆生重访秦淮。秦淮河横贯南京市,河两岸为景胜、繁华之地,但现在苏昆生见到的是一片残败。“破纸迎风,坏槛当潮”两句,以声音衬寂寥。窗户上,破纸迎风瑟瑟作响,朽门外,潮水拍打空城阵阵传来,这风声,潮声反衬了人声寂寂,一片萧条冷落。接着,作者将人物和节日情况作今昔对比,突出今日秦淮河无人无乐无节日佳庆的空寂。过去,这里游人如织,佳丽云集,舞榭歌台,笙箫彻夜。河中,彩楫画肪闹端阳,岸上,酒旗耸立庆重九。作者用富有特征性的“粉黛”、“笙箫”、“灯船”、“酒旗”,写尽了昔日秦淮河畔繁华竟逐的景象。而现在,歌女逃散,丝竹不闻,秦淮河无有当年的遗风余韵了。即使适逢节日,也是“端阳不闹”,“重九无聊”。“端阳”、“重九”代麦了南方的重大节日,“不闹”、“无聊”突出了一片冷落凄清。“不闹”从环境气氛说,虽是佳节,却无热烈欢悦的氛围。“无聊”从情绪说,写出人们没有兴致,无心无绪的委顿精神状态。节日尚且如此,平日就更可想而知了。作者把人民的亡国哀痛心理,挖掘得多么深,表达得多么活啊!秦淮河舞歇歌罢,亦大有与南明王朝笙歌旖旎、舞榭歌台相对照的意味,在对比中,加深人们的兴亡感触。今昔对比后,“白鸟飘飘”四句的自然景象描写,进一步开拓意境。小鸟在白云端自由飞翔,秦淮

古典名著赏析《桃花扇》

《桃花扇》是孔尚任经过十余年的长期酝酿,在掌握大量史实材料的基础上,根据“实人实事”而创作的一部反映南明王朝兴亡的历史传奇。 《桃花扇》的思想意义在于:明朝灭亡以后,孔尚任第一个以戏剧的形式,展现了明末复杂的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评价了南明的历史,艺术地总结了这一段历史教训。作品暴露了南明小朝廷的昏庸和腐败,揭露上层统治集团及其军事首领间的尖锐矛盾,刻画了马士英、阮大铖一伙迫害清议派和无辜百姓的凶残面目,鞭笞了他们在国家危急时刻的投降主义本质。在表现正面人物时,孔尚任描写了史可法抗击清兵的决心,表现了他在“江山易主”以后沉江殉国的英雄气概。作者赞扬了李香君关心国家命运、反抗邪恶势力的可贵气节,肯定了民间艺人柳敬亭、苏昆生为挽救国家危局不惜奔波以及他们和其他歌妓、艺人、书商等下层人民反对权奸、关心国事、不做顺民的正义感和民族气节。在正反人物形象的强烈对比中,人们看出了明朝“三百年之基业,隳于何人,败于何事,消于何年,歇于何地?”(《桃花扇小引》)这一幕江山沦亡、“舆图换稿”的历史悲剧,激发当代人的故国情感,唤醒了潜在的民族意识。 首先,从《桃花扇》所展现的故事情节里,我们看到了明代三百年基业覆亡的原因。当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攻下北京,清兵乘机入关的时候,马士英、阮大铖等阉党余孽勾结四镇迎立福王。他们忘记了中原未复,大敌当前,买妾的买妾,选优的选优,完全是一派腐化堕落的现象。为了私人派系的利益,他们不仅丝毫没有想到上下一心,团结对敌,反而假公济私,自相残杀,最后甚至调黄、刘三镇的兵去截防左良玉,致清兵得以乘虚南下,成立刚刚一年的南明王朝就跟着覆亡。作品中关于这方面的大量描绘,鲜明地揭示了南明王朝覆亡的历史教训,确是有它深刻的现实意义的。它使我们从一连串舞台艺术形象里清楚地看到当时南明统治集团里那些最腐朽黑暗的势力怎样由生活上的苟且偷安、腐化堕落,一步步把国家民族推向覆亡的道路;又怎样由政治上的把持权位、排挤异己,一步步走向了投降敌人的道路。 其次,作品还通过侯方域的活动表现当时统治阶级里另一部分文人的生活态度和政治面貌。侯方域是著名的复社文人领袖之一,在继承东林党人的事业,反对阉党余孽的斗争中,表现他政治上进步的一面。然而正当国家内外危机深重的时候,他却沉醉在歌楼酒馆之中,这就决定他在政治上的动摇态度,不可能担当起挽救南明危亡的历史任务中国古代爱情戏往往表达了封建社会中人们对禁欲主义的反抗以及对婚姻自由的向往与追求。例如,王实甫的《西厢记》和汤显祖的《牡丹亭》都集中反映了对封建礼教和程朱理学的控诉,强烈表达了对婚姻自由的无限向往。又如,清代洪升的《长生殿》主要是借兴亡之感来突出杨、李爱情,从而表达自己的爱情理想,具有浪漫主义思想。可见,当时的爱情戏剧都是以“情”为主的,具有缠绵婉转的爱情主题。 最后,作者还为我们描绘另外两类人的精神面貌。一类是以史可法为代表的爱国将领。老泪风吹面,孤城一片,望救目穿。使尽残兵血战,跳出重围,故国苦恋,谁知歌罢剩空筵。长江一线,吴头楚尾路三千,尽归别姓。雨翻云变,寒涛东卷,万事付空烟。精魂显,大招声逐海天远。”——〈古轮台〉然而在那样腐朽的南明王朝里,史可法是完全孤立的。他名为阁部、统帅,实际只有三千残兵,一座孤城。结果也只有留下一个悲壮的民族英雄的形象。综上所述,孔尚任的《桃花扇》把爱情与政治紧密联系在一起,李香君与侯方域的爱情负载了国家、民族的重任,最终指向政治伦理。作者借侯、李的爱情来反映南明覆灭的历史,尤其在剧情发展、人物塑造和主题思想中突出了戏剧结构的宏伟精巧,这是作者对明清传奇结构的独特见解。而且与其他戏剧相比,更突出了作者对审美意识的高度评价。因为它打破了中国传统惯常的大团圆的结局,也开创了古代爱情戏的新发展,更突破了古代历史剧的模式,

桃花扇李香君人物形象分析

桃花扇李香君人物形象 分析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桃花扇》李香君人物形象分析 摘要:孔尚任的《桃花扇》描写的是李香君与侯方域的爱情故事。李香君在整个中国戏曲史上众多女性形象中烁烁闪光,她美丽聪慧,德才兼备,虽社会地位低下,却有崇高的思想,忠贞爱情,敢爱敢恨;深明大义,不惧强权;脱俗入道,殉节理想。她是一个饱受压迫、侮辱却立场鲜明、颠覆传统、境界脱俗的典型进步妇女形象。 商丘才子侯方域和秦淮名妓李香君相恋,阉党余孽阮大诚为了拉拢复社文人,通过名士杨龙友代出资费,促成侯李结合,李香君得知后愤而退奁,因此得罪了阮大诚。后者设计逼迫侯方域远走扬州,投奔扬州督师史可法帐下,并陷害李香君,强迫嫁入田府。李香君以死明志、誓死不从,血溅定情折扇,后经杨龙友点墨而成桃花扇。李香君被选入福王之宫编演新曲,演出时当面痛骂奸佞,被赶出宫。得到香君所送之扇的侯方域返回南京,二人在栖霞山偶遇,被道士点化,在国破家亡的悲恨中毅然抛弃儿女情长,双双入道。 剧中的女主人公李香君是中国古代戏曲中一个光彩照人的妇女形象,她不仅美丽聪慧,而且正直刚强,忠贞不渝;她深明大义,虽然社会地位低下,却不向权贵低头,不受金钱利诱;她虽为歌姬却有明确的生活理想和鲜明的政治是非观。在她身上体现了受压迫受侮辱的妇女身上最可贵的东西。[2] 一、忠于爱情,坚贞不渝 李香君自幼在李大娘身边长大,诗书、琴画、歌舞样样精通,她擅南曲,歌声甜润,深得四方有事追慕,有书云“香君身躯短小,肌理玉色,丰

神俊婉,调笑无双。性知书,侠骨慧眼,能鉴别人物。”更难能可贵的是,香君还结交了一群品行端正、刚正不阿的复社名士,使她具有了自己的政治品格。她的老师苏昆生,原在魏府,因为恨其奸佞,宁可生活于街巷也不附从于魏党,后在烟花巷靠教授昆曲度日。李香君的假母李贞丽与复社文人陈宝生也有交往,她对权奸也恨之入骨。通过与这些人的交往,香君深感于东林党和复社文人的政治节操和忠贞的正义感,就像传唱的那样:“慧福几生修得到,家家夫婿是东林”。从《传歌》出中也可以看出,她的妆楼四壁充满着文人赞美的诗篇,连复社领袖也题赠。 男主人公侯方域正是慕名而来,才有了一场荡气回肠的侯李爱情故事。爱情本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话题,是人生价值实现的一个或不可缺的部分,无论任何人都有追求爱情,享受爱情的权力,少女春心的李香君,自然亦有她自己的遐想与情思,晓妆初罢,她唱:“香梦回,才褪红鸳被,重点檀唇胭脂腻,匆匆挽个抛家髻,这春愁怎替,那新词且记”。学就半本牡丹亭后,杜丽娘的闺中情怀许也是她春心的写照了。作者让她唱着名的《皂罗袍》二支曲,可看作是香君闲愁的注脚中,也含她对爱情的憧憬。再看苏昆生教她重唱的其中三句:“良辰美景奈何天”,“雨丝风片”,“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那意境恰正好与她日后的遭逢相若;良辰美景稍纵即逝,春风春雨之中,群芳开遍,只叹牡丹尚早。牡丹是花中之王,但开期不长,往往在春天百花盛开後才姗姗来迟,而春残之前,它已凋榭了,生命短暂。未能及早赶上满园春光的牡丹,好比栽在错误时空里的国色天香,带着丝丝无奈与伤感。侯方域和李香君的爱情因明王朝的灭亡而告终。在此经历中,李香君对爱情始终坚贞不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