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秋宝山药 补肝肾和益肺

秋宝山药 补肝肾和益肺

秋宝山药 补肝肾和益肺
秋宝山药 补肝肾和益肺

秋宝山药补肝肾和益肺

入秋之后也是山药丰收的时节,山药在食药两用的物质拍前列。具有美容、补肾、生津益肺等作用。所以,有具有“天然人参”的美称。

在《本草纲目》中记载山药“益肾气、健脾胃、止泻痢、化瘫涎、润毛皮。”在《神农本草经》中记载山药““主健中补虚、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那么我们在秋季吃它有什么作用了?

1.补肝肾和益肺

山药中的黏蛋白、皂苷、淀粉酶和多酚氧化酶等物质,含量丰富。居于强身健体、滋养肝肾的作用。同时,其中的皂苷、黏蛋白,具有滋润作用,可以益肺气,滋肺的作用,对于秋季出的肺热咳嗽具有治疗作用。所以,秋季想要“贴秋膘”,山药是不二选择,滋补效果强,但不会造成肥胖和燥热等。

2.助消化和预防心血管疾病

常吃的健胃消食片中就含有山药,因为其中含有的淀粉酶糖化酶是萝卜的3倍,可以促进消化,所以秋季进补不要忘吃它。

另外,山药中几乎不含脂肪,所含有的黏蛋白具有预防血管中给脂肪堆积的作用。而含有的皂苷则能够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对心血管疾病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3.延缓衰老和长寿

在上文我们提到其具有润肺的作用,而肺主皮毛,肺好则皮肤白皙弹润。所以,吃山药还可以美肤。

山药可长寿的因为其可以增加机体T淋巴细胞,可以增强免疫功能,延缓细胞衰老,延年益寿。

肝心脾肺肾功能

五脏功能和产品搭配 我们人的身体都有肝、心、脾、肺、肾这五脏的存在,而这五脏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功能和表现症状。 女性以肝为先天,肝主疏泄,主情志(在中医,疏泄指的是通畅,情志指的是情绪)肝疏泄不通,导致肝气郁结,人就会脾气暴躁,性格孤僻,月经不调,痛经,胸胀,容易生闷气,肝藏血,肝血不足,易导致手脚抽筋,麻木,头晕容易疲劳,女性月经量少色淡或闭经。肝主目,在液为泪(泪是肝精气外溢的表现)视力模糊,眼睛干涩,经常流眼泪都是肝功能减弱的症状。 (养肝气:香杞!养肝血:和中!养肝阴:仙叶!养肝阳:慧源,松茸!降肝火:珍美!调肝淤血:玫瑰,欣舒宁,慧通) 心主血脉,具有推动血液在血管里运行的功能,凡是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等都和心脏有密切的关系,心藏神(精神,意识)血不养神,人会感到心悸、失眠、多梦等症状,心火旺往往会出现心烦、失眠、口舌生疮。汗是由血液通过阳气的蒸腾气化后,从汗孔排出的液体,人的皮肤下面是血管,也就是脉,而心在体为脉,血行于脉中,所以汗是心精气的外溢。 (养心气血:灵芝!养心阴:西洋参!养心阳:慧源!降心火:珍美!调心淤血:慧清,欣舒宁,慧通(轻乐:化风湿,用灵芝调理失眠不行用轻乐。还有镇痛的作用。) 脾主运化,统血,把吸收食物中的营养转输至全身,具有统摄血液在脉内运行不使其溢出脉外的功能,脾虚运化功能下降,身体会出现腹胀,大便不正常,食欲不振,水肿,头晕目眩,便血,口淡无味等症状产生。脾气不足,肌肉消瘦,软弱无力(肌无力症)脾开窍于口,在液为涎,涎为脾气精气外溢的表现。 (养脾气:和中,香杞!养脾血:和中!养脾阴:仙叶! 1

养脾阳:慧源!降脾火:珍美!调脾淤血:慧清,欣舒宁,慧通,玫瑰) 肺主气通调水道养皮毛,当大便干燥难解的时候,人们会屏住呼吸,使腹压增加来达到解出大便的目的,这就说明,肺的呼吸功能可以对体内的气压进行调节,而体内气压的变化能改变大肠传导糟粕的功能。肺热:出现鼻塞,痰稠,流黄鼻涕,嗅觉减退等症状,肺燥:鼻腔干燥。咳嗽,体倦乏力,心烦,胸痛,头身疼痛,干咳痰少,气喘无力,头面浮肿,口鼻与皮面干燥都是肺功能紊乱或不足而导致的。(养肺气血:灵芝!养肺阴:仙叶,西洋参!养肺阳:慧源,松茸!降肺火:珍美!调肺淤血:慧清,欣舒宁) 肾主生殖,藏精纳气主骨生发,肾精气不足:骨质脆弱,易于骨折,成人早衰。肾精亏虚:生殖器官发育不良,性机能减退,男女不育症。肾阴不足:产生阴虚内热的病变。肾阳不足:产生阳虚生内寒的病变,水液代谢障碍,尿少或水肿,尿多或尿频。肾精亏损:头昏耳鸣,思维迟钝,记忆力减退。肾精亏虚:血虚。 (养肾气:慧源)养肾阴:仙叶!养肾阳:慧源,松茸!降肾虚火:仙叶(红钙D养骨养筋) 2

五脏:肝、心、脾、肺、肾的功能

五脏:肝、心、脾、肺、肾的功能 肝脏 一、储藏血液——肝病会有血虚、血滞的现象,同样的,血虚、血滞也会引起肝病的发作。 二、五脏之冠——有一个强健的肝,就不容易患疾病。反之,若是肝衰弱,就容易生病,身体衰弱、易患感冒、喉咙发炎、淋巴腺肿大等,都是肝功能异常所引起。 三、厌恶拘束——肝有喜好舒畅、厌恶拘束的性质,所以精神上受到压力,肝就会动气、焦急,造成肝功能异常。更年期的障碍以及经理级的职业病,都是属于这一类型的肝病。 -------------------------------------------------------------------------------- 心脏 一、支配意识——就是思考、记忆、判断等精神状态。心支配神气,所以心患病时,就容易健忘、失眠,造成精神上的障碍。 二、支配血脉——心能支配血脉,所以它和肝一样,与血虚及血滞都有连带关系。 -------------------------------------------------------------------------------- 脾脏 一、支配食物的吸收——脾将食物的营养吸收,并分解成容易吸收的养分,输送到全身各器官。因为脾脏异常,往往会使消化能力衰退,造成营养不良,使身体消瘦。 二、支配肌肉、手、脚——身体过胖、太瘦或手脚冰冷,不想活动都是脾功能异常的症状。 三、支配血液——脾的功能衰退,就会造成血虚的现象和容易出血的情形。 -------------------------------------------------------------------------------- 肺脏 一、支配呼吸——空气经肺的呼吸作用进入人体内,供给所需的氧气。肺部异常有气喘、咳嗽等呼吸器官的疾病。 二、支配酸津液的循环——津液循环也在肺的支配下进行。肺若染患疾病,则肺部部会浮肿,皮肤会渐渐干枯。 三、支配鼻子——自窦炎、鼻脓症的发生,表示肺已有毛病了。 -------------------------------------------------------------------------------- 肾脏 一、储藏精气——精气有三种功能,其一为成长发育;其二是吸收食物中的养分,成为血气的来源;其三即支配生殖作用。肾有储藏精气的功能,所以有人称肾是人生命力的测量器,老化现象的出现就是肾虚的表示。 二、支配体内水分——体内所有的水分都在肾的支配下。浮肿、停滞、尿崩症、排尿次数频繁等,都是由肾虚所引起的。 三、支配骨、耳、发——肾虚使人容易衰老,进而导致各种关节骨病,变弯、重听、头发脱落等现象的产生。 -------------------------------------------------------------------------------- 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 胆——胃、肠等器官何时进行消化工作,何时停止,这些都由胆来决定。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睡眠,使所有的器官进入休息状态,需要相当的“决心”,所以胆虚的人常会失眠。 胃——能将食物消化成容易吸收的养分。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恶心呕吐都是胃病的症状。 小肠——在摄取食物的养分时,便将它们分为水、气、血三种,然后输入各需要的器官。

春季健脾的方法有哪些-春季补肾去湿健脾汤

春季健脾的方法有哪些|春季补肾去湿健脾汤 健脾是春季养生的重点之一,那么春季吃什么健脾?春季健脾的方法有哪些?接下来小编为你分享一下春季健脾的相关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春季健脾的方法 1、按揉阴陵泉穴 阴陵泉是脾经的合穴,也是祛湿要穴。阴陵泉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应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取穴姿势,每次左右腿穴位各按摩60下,每日早晚各按摩一次即可,以穴位感到酸胀为适度,能起到健脾祛湿的作用。 2、背部刮痧 中医认为,背部刮痧可以使毛细血管的活性增加,增进脾的运化功能,利于体内湿邪的排出。具体操作方法是:使用刮痧板或瓷勺蘸少量精油或橄榄油以起到润滑的作用,从背部沿脊柱从上往下单向地刮,再沿着距离脊柱1.5寸宽的地方从上往下刮,然后再选择距离脊柱3寸的地方,以同样的方法由上往下刮。大概每个区域刮5到8下,不必强求出痧,同样可以起到保健效果。 3、要健脾养胃,先养心情 脾胃是有感情的,情志养生也是养脾胃。日常生活中,我们常有这样的体会:心情抑郁、情绪低落时,会茶饭不思,而放松的环境和愉快的心情则会使你胃口大开。 4、多动脚趾,增强脾胃 同时,脾主四肢,适当的体育锻炼,就是健脾胃。从中医学角度出发,经络系统分布人体四肢,

故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促进经气运行,反作用于人体脾胃,使脾胃功能增强。如果你脾胃功能不好,不妨锻炼,尤其是腿部,对小腿上的脾经起到很好的紧松刺激作用。研究显示,多动脚趾可以养脾胃。 5、巧食豆类健脾祛湿 民俗有语谷雨前后,种瓜点豆。其实谷雨时节不仅可以种豆,巧妙食用不同的豆类能达到健脾祛湿的养生目的。《本草纲目》记载:硬壳白扁豆,其性温平,得乎中和,脾之谷也。人太阴气分,通利三焦,能化清降浊,故专治中宫之病,消暑除湿而解毒也。这是说,食用白扁豆不仅可以养肝润脾,还可以祛湿。 春季健脾的食物 1.1、红枣 我国古代名医孙思邈说过: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意思是说,春季宜少吃酸的,多吃甜的。红枣正是这样一味春季养脾佳品。 1.2、薏苡仁 俗称苡仁米、六谷米。有补脾健胃的作用。明·李时珍说它能健脾益胃。《本草经疏》也有味甘能入脾补脾的记载。脾虚者宜用苡仁米同粳米煮粥服食,相得益彰。 1.3、牛肚 性平,味甘,也能补虚养脾胃。历代医家多有论说。《日用本草》就有牛肚和中,益脾胃的记载。《本草蒙筌》亦称牛肚健脾胃。《本草纲目》还说它能补中益气,养脾胃。所以,凡脾虚之人,或病后脾胃虚羸,宜煨食之。羊肚也有与牛肚同等的功用,脾虚者食之亦宜。 1.4、鲫鱼 性平,味甘,入脾胃大肠经,有健脾养胃作用,故脾胃虚弱者宜食。《唐本草》早有鲫鱼合莼作羹,主胃弱不下食的记载。《本草经疏》还说:鲫鱼,甘温能益脾生肌,调胃实肠,与病无碍,诸鱼中惟此可常食。

经络最旺的时辰胆、肝、肺、大肠、胃、脾、心、小肠、膀胱、肾、心包、三焦_十二种颜色@

经络最旺的时辰胆、肝、肺、大肠、胃、脾、心、小肠、膀胱、肾、心包、三焦_十二种颜色@ 经络最旺的时辰胆、肝、肺、大肠、胃、脾、心、小肠、膀胱、肾、心包、三焦_十二种颜色 子时(23点至1点),胆经最旺。胆汁需要新陈代谢,人在子时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胆有多清,脑有多清。”凡在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新、气色红润。反之,日久子时不入睡者面色青白,易生肝炎、胆囊炎、结石一类病症,其中一部分人还会因此“胆怯”。这个时辰养肝血(阴)最好。丑时(1点至3点),肝经最旺。“肝藏血。”人的思维和行动要靠肝血的支持,废旧的血液需要淘汰,新鲜血液需要产生,这种代谢通常在肝经最旺的丑时完成。如果丑时不入睡,肝还在输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维和行动,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黄帝内经讲:“卧则血归于肝”。所以丑时未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倦怠而躁,易生肝病。寅时(3点至5点),肺经最旺。“肺朝百脉。”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神充沛。寅时,有肺病的人反映尤为强烈,剧咳或哮喘或发烧。卯时(5点至7点),大肠经最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经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水份与营养、排出渣滓

的过程。因此,大便不正常者在此时需要辨证调理。辰时(7点至9点),胃经最旺。所以,人在7点吃早饭最容易消化。如果胃火过盛,嘴唇干,重则唇裂或生疮,可以在7点清胃火。胃寒者7点养胃健脾。已时(9点至11点),脾经最旺。“脾主运化,脾统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的质量好,所以嘴唇是红润的。否则唇白,或唇暗、唇紫。脾虚者9点健脾;湿盛者9点利湿。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最旺。“心主神明,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心推动血液运行,养神、养气、养筋。人在午时能睡片刻,对于养心大有好处,可使下午乃至晚上精力充沛。心率过缓者11点补心阳;心率过速者滋心阴。未时(13点至15点),小肠经最旺。小肠分清浊,把水液归于膀胱,糟粕送人大肠,精华输送进脾。小肠经在未时对人一天的营养进行调整。饭后两肋胀痛者在此时降肝火、疏肝理气;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最旺。膀胱贮藏水液和津液,水液排出体外,津液循环在体内。若膀胱有热可致膀胱咳,即咳而遗尿。申时人体温较热,阴虚的人尤为突出,在这个时间滋肾阴可调此证。 酉时(17点至19点),肾经最旺。“肾藏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肾为先天之根。”经过申时的人体泻火排毒,肾在酉时进入贮藏精华的时辰。肾阳虚者酉时补肾阳最为有效。

老中医经验

熟记中药配伍表,你就是中医师! 补血一号:黄耆25g当归10g大枣30g 补脾一号:党参10g炒白术10g茯苓15g甘草6g 冠心病一号:薤白10g瓜蒌皮10g川芎8g丹参25g 疏肝一号:柴胡10g白芍药15g炒枳壳10g甘草6g 定踹一号:炙麻黄10g杏仁10g甘草6g 胃炎一号:黄连6g蒲公英20g威灵仙10g 排石一号:金钱草30g炙大黄8g车前草30g 降酶一号:垂盆草30g马鞭草30g茵陈20g 降糖一号:天花粉30g黄连10g鬼箭羽10g 肠炎一号:黄连6g木香6g白芍药15g 解毒一号:金银花30g连翘20g甘草6g 滋阴一号:生地黄15g麦冬15g玄参15g 化湿开胃:炙半夏10g化橘红15g茯苓15g甘草5g 活血化瘀:当归10g川芎6g赤芍15g红花10桃仁10g 通络止痛:全虫6g蜈蚣1对僵蚕10g 温经散寒:制川乌6g草乌6g细辛6g威灵仙15g

各种疾病的必用药 一切头疼,必用川芎;一切疼痛,必用元胡,一切气虚,必用黄芪;一切虚脱,必用人参;一切血虚,必用阿胶;一切出血,必用三七;一切气郁,必用香附;一切便秘,必用大黄;一切肝郁,必用柴胡;一切热毒,必用二花;一切阳虚,必用附子;一切热病,必用犀角;一切妇科,必用当归;一切外感,必用荆芥;一切失眠,必用枣仁;一切郁证,必用合欢;一切面瘫,必用白附;一切腿病,必用牛膝;一切头病,必用天麻;一切阳痿,必用羊藿;一切阴虚,必用麦冬;一切咳嗽,必用杏仁;一切呕吐,必用半夏;一切中毒,必用绿豆;一切诸风,必用防风;一切白发,必用首乌;一切风湿,必用灵仙;一切骨病,必用川断;一切咽喉,必用桔梗;一切失音,必用大海;一切腰痛,必用杜仲;一切尿石,必用金钱;一切虚热,必用青蒿;一切牙疼,必用细辛;一切黄疸,必用茵陈;一切闭经,必用益母;一切淋症,必用车前;一切鼻塞,必用辛夷;一切乳少,必用山甲;一切目赤,必用栀子;

肺与脾肝肾之间的关系

肺与脾、肝、肾之间的关系 1、肺与脾的关系 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肺司呼吸,主一身之气。脾主运化,为胃行其津液;肺主行水,通调水道,所以,脾和肺的关系主要表现于气的生成和津液的输布两个方面。 (1)气的生成方面: 肺主气,脾益气,肺司呼吸而摄纳清气,脾主运化而化生水谷精气,上输于肺,两者结合化为宗气(后天之气);宗气是全身之气的主要物质基础。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但脾所化生的水谷之气,必赖肺气的宣降才能敷布全身。肺在生理活动中所需要的津气,又要靠脾运化的水谷精微来充养,故脾能助肺益气。因此,肺气的盛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脾气的强弱,故有“肺为主气之枢,脾为生气之源”之说。总之,肺司呼吸和脾主运化功能是否健旺与气之盛衰有密切关系。 (2)水液代谢方面: 肺主行水而通调水道,脾主运化水湿,为调节水液代谢的重要脏器。人体的津液由脾上输于肺,通过肺的宣发和肃降而布散至周身及下输膀胱。脾之运化水湿赖肺气宣降的协助,而肺之宣降靠脾之运化以资助。脾肺两脏互相配合,共同参与水液代谢过程。如果脾失健运,水湿不化,聚湿生痰而为饮、为肿,影响及肺则肺失宣降而喘咳。其病在肺,而其本在脾。故有“脾为生痰之源,

肺为贮痰之器”之说。反之,肺病日久,又可影响于脾,导致脾运化水湿功能失调。 肺脾二脏在病理上的相互影响,主要在于气的生成不足和水液代谢失常两个方面,常表现为脾肺两虚、痰湿阻肺之候等。 2、肺与肝的关系 肝主升发,肺主肃降,肝升肺降,气机调畅,气血流行,脏腑安和,所以二者关系到人体的气机升降运动。 肝和肺的关系主要体现于气机升降和气血运行方面。 (1)气机升降: “肝生于左,肺藏于右”(《素问·刺禁论》)。肺居膈上,其气肃降;肝居膈下,其气升发。肝从左而升,肺从右而降,“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肝从左升为阳道,肺从右降为阴道,肝升才能肺降,肺降才能肝升,升降得宜,出入交替,则气机舒展人体精气血津液运行以肝肺为枢转,肝升肺降,以维持人体气机的正常升降运动。 (2)血气运行: 肝肺的气机升降,实际上也是气血的升降。肝藏血,调节全身之血;肺主气,治理调节一身之气。肺调节全身之气的功能又需要得到血的濡养,肝向周身各处输送血液又必须依赖于气的推动。总之,全身气血的运行,虽赖心所主,但又须肺主治节及肝主疏泄和藏血作用的制约,故两脏对气血的运行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心、肝、脾、肺、肾五脏和谐长青穴,齐全了,值得收藏

心、肝、脾、肺、肾五脏和谐长青穴,齐全了,值得收藏 KGH健康私塾2018-07-19 15:14:46 一、三穴常保心胸宽 相信不少人都有过睡眼不好、夜里胸闷、悲观健忘、舌根发硬、焦躁不安或手脚心发热等症状,但是去医院检查又没有什么毛病,但是中医认为这些症状实际上都是“瘀血”惹的祸,我们都知道“心主血脉”,反过来,血的运行出现问题,也必然会对心造成不利影响,而这些症状是身体在敲警钟,也就是说我们的身体向我们“求救”了,如果我们能够及时预防,症状会很快改善,但如果置之不理,日后心血管不畅、心律不齐、冠心病等就要接踵而至了。所以,要注意活血祛瘀,对此我们身体有三大特效穴位一一内关、心俞、膈俞。 1、内关:内关是手厥明心包经上的要穴,它的位置比较好找,位于手腕后面两指,前臂的正中央,按下去的时候可以感觉到两条大筋,内关就在这两条大筋的中央,每晩7~9点用拇指按揉内关效果最好,两侧都要进行按揉。注意,每次按的时候要一按一放,按下去要有酸胀或痛的感觉。另外,按下去后需持续半分钟,然后再松开,再重复;每次应不少于3分钟,每天不拘次数。

2、心俞,心俞是足太阳膀胱经的穴位,是把瘀血排向膀胱经的必经之路,它可以很好地调节脏的功能,具有宁心安神、通调气血的作用,心俞位于后背上,在脊柱旁开1. 5寸的直线上,也就是管柱和肩胛骨内侧的中点,平对第5胸椎。对心俞的刺激以拔罐为好,每天晩上9点左右,两侧穴位同时进行,对于年龄稍大者拔罐的力量要适度放小,时间稍短,每次10分钟即可,拔完后在穴位上按揉2分钟以巩固效果。 3、膈俞,膈俞也位于足太阳膀胱经上,在脊柱旁开1.5寸的直线上,平对第7胸椎,其刺激方法和心俞相同,每天与心俞同时拔罐10分钟,两侧同时进行,拔完后按揉2分钟。 二、肝不老则病难扰 40岁以上的人常出现腰腿痛、落枕、抽筋、眼花、全身酸痛、莫名发火、打嗝恶心等症状,《黄帝内经》说“肝主筋”,但是如果肝血虚,筋则得不到滋养,

益肾健脾汤治疗糖尿病性腹泻48例精品

【关键字】方法、传统、机制、有效、自主、现代、研究、关键、基础、能力、作用、标准、增强、调节、改善、减轻 益肾健脾汤治疗糖尿病性腹泻48例 【摘要】目的观察益肾健脾汤治疗糖尿病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把9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8例用益肾健脾汤治疗,并设44例应用易蒙停治疗作为对照组,两组均10 d为1个疗程, 2个疗程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疗效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9%,治疗组在症状、体征的缓解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益肾健脾汤治疗糖尿病性腹泻疗效显著。 【关键词】糖尿病性腹泻; 益肾健脾汤; 健脾; 温阳 糖尿病病人约有10%~20%可出现腹泻,有的甚至出现顽固性腹泻。糖尿病性腹泻是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的重要表现,多见于糖尿病病程长,临床常见于血糖控制不满意,而且多伴有神经病变者,西医治疗效果不明显,笔者应用糖味煎加味治疗糖尿病性腹泻48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92例患者均来自门诊和住院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中,男25例,女23例;年龄40~72岁,平均54.6岁;1型糖尿病10例,2型糖尿病38例;病程4~20年,平均12.2年。对照组44例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41~70岁,平均52.8岁;1型糖尿病9例,2型糖尿病35例;病程4~18年,平均13.2年。两组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病例均符合WHO糖尿病的诊断标准[1],并伴有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顽固性腹泻,多于进食后30 min 发生,表现为肠鸣不适,水样便,不伴疼痛和出血,昼轻夜重,夜间腹泻次数较多,每日数次至二十余次不等,进食高蛋白或脂肪性食物后症状加重,有时伴里急后重或肛门失禁,腹泻可有间歇,与便秘交替出现,甚则黎明则泻、脂肪泻,大便常规和大便培养阴性,病人脘腹不适,肢倦乏力,消化道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改变。 2 治疗方法 全部病例均进行糖尿病的治疗 [控制饮食、运动疗法、口服降糖药和(或) 注射胰岛素] 基础上,治疗组:益肾健脾汤(自拟方),基本方:薏米90 g,葛根20 g,生黄芪20 g,党参20 g,茯苓15 g,白术10 g,山药15 g,炙甘草9 g,补骨脂15 g,肉桂12 g,吴茱萸10 g。 1 剂/d煎汁200 ml 分两次于早晚餐前30 min 口服。对照组:易蒙停(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口服,首剂4 mg,然后每次2 mg,3次/d,餐后30 min 口服。两组均10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观察疗效。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参照文献标准[2] :症状消失,大便成形,1~2次/d,空腹血糖、尿糖多次检查正常为显效;症状改善,大便近似成形,次数减少,空腹血糖、尿糖有改善为有效;症状、大便次数与形状及空腹血糖、尿糖均无变化为无效。 3.2 治疗结果治疗组48例中显效24例,有效21例,无效

益肾健脾汤治疗糖尿病性腹泻48例

益肾健脾汤治疗糖尿病性腹泻48例 【摘要】目的观察益肾健脾汤治疗糖尿病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把9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8例用益肾健脾汤治疗,并设44例应用易蒙停治疗作为对照组,两组均10 d为1个疗程, 2个疗程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疗效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9%,治疗组在症状、体征的缓解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益肾健脾汤治疗糖尿病性腹泻疗效显著。 【关键词】糖尿病性腹泻; 益肾健脾汤; 健脾; 温阳 糖尿病病人约有10%~20%可出现腹泻,有的甚至出现顽固性腹泻。糖尿病性腹泻是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的重要表现,多见于糖尿病病程长,临床常见于血糖控制不满意,而且多伴有神经病变者,西医治疗效果不明显,笔者应用糖味煎加味治疗糖尿病性腹泻48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92例患者均来自门诊和住院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中,男25例,女23例;年龄40~72岁,平均54.6岁;1型糖尿病10例,2型糖尿病38例;病程4~20年,平均12.2年。对照组44例

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41~70岁,平均52.8岁;1型糖尿病9例,2型糖尿病35例;病程4~18年,平均13.2年。两组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病例均符合WHO糖尿病的诊断标准[1],并伴有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顽固性腹泻,多于进食后30 min 发生,表现为肠鸣不适,水样便,不伴疼痛和出血,昼轻夜重,夜间腹泻次数较多,每日数次至二十余次不等,进食高蛋白或脂肪性食物后症状加重,有时伴里急后重或肛门失禁,腹泻可有间歇,与便秘交替出现,甚则黎明则泻、脂肪泻,大便常规和大便培养阴性,病人脘腹不适,肢倦乏力,消化道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改变。 2 治疗方法 全部病例均进行糖尿病的治疗 [控制饮食、运动疗法、口服降糖药和(或) 注射胰岛素] 基础上,治疗组:益肾健脾汤(自拟方),基本方:薏米90 g,葛根20 g,生黄芪20 g,党参20 g,茯苓15 g,白术10 g,山药15 g,炙甘草9 g,补骨脂15 g,肉桂12 g,吴茱萸10 g。 1 剂/d煎汁200 ml 分两次于早晚餐前30 min 口服。对照组:易蒙停(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10085)口服,首剂4 mg,然后每次2 mg,3次/d,餐后30 min 口服。两组均10 d为1个疗程, 2个疗程观察疗效。

病因

第六章病因与发病 一、单项选择题:1、提出“三因学说”的是:() A、内经 B、难经 C、陈无择 D、张仲景 2、具有发病迅速,传变也较快的病邪是:() A、寒邪 B、风邪 C、火邪 D、暑邪 3、寒邪引起肢体屈伸不利的病机是:() A、寒易伤阳,肢体不温 B、寒主凝滞,气血阻滞 C、寒主收引,筋脉收缩挛急 D、寒伤脾阳,肌肉失养 4、“中寒”是指:() A、内寒 B、感受外寒 C、寒伤肌表,郁遏卫阳 D、寒邪直中于里,伤及脏腑阳气 5、病程缠绵,反复发作的病邪是:() A、暑邪 B、湿邪 C、寒邪 D、燥邪 6、火邪致病易:() A、伤肺耗津 B、生风动血 C、阻遏气机 D、收引疼痛 7、其性粘滞,趋下的病邪是:() A、湿邪 B、火邪 C、寒邪 D、风邪 8、有明显季节性的病邪为:() A、风邪 B、火邪 C、湿邪 D、暑邪 9、燥邪致病特点有:() A、生风动血 B、病程缠绵 C、伤肺耗津 D、易致肿疡 10、其性炎上,燔灼的病邪是:() A、风邪 B、寒邪 C、火邪 D、燥邪 11、多挟湿邪为患的病邪是:() A、寒邪 B、风邪 C、火邪 D、暑邪 12、出现各种秽浊症状,为何邪致病特点:() A、火邪 B、暑邪 C、湿邪 D、寒邪 13、易致各种出血的病邪为:() A、风邪 B、火邪 C、暑邪 D、燥邪 14、疫疠多通过什么途径感染:() A、侵犯肌表 B、空气传染,从口鼻入 C、经络 D、脏腑 15、恐伤:() A、心 B、肝 C、脾 D、肾 16、思伤:() A、心 B、肝 C、脾 D、肾 17、忧伤:()

A、心 B、肝 C、肺 D、脾 18、喜伤:() A、心 B、肝 C、肺 D、脾 19、怒伤:() A、心 B、肝 C、肺 D、脾 20、导致“气乱”的情志因素是:() A、喜 B、怒 C、惊 D、恐 21、耗伤心神,损伤脾气的情志因素为:() A、喜 B、怒 C、忧 D、思 22、劳则:() A、气结 B、气耗 C、气乱 D、气消 23、痰饮的形成,多与何脏腑有关:() A、心肺脾肾 B、肺脾肾三焦 C、心肝脾肾 D、心肺肝脾 24、肌肤甲错,为何证的临床表现:() A、痰 B、饮 C、瘀血 D、疫疠 25、什么是发病的内在根据:() A、正气不足 B、邪气 C、阴阳失调 D、脏腑紊乱 26、什么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A、正气不足 B、邪气 C、阴阳失调 D、脏腑紊乱 27、瘰疠属何病邪的病证特点:() A、饮 B、痰 C、瘀血 D、饮食不节 28、怒则:() A、气下 B、气乱 C、气结 D、气上 29、恐则:() A、气下 B、气乱 C、气结 D、气上 30、思虑过度,劳伤:() A、心肝 B、肝脾 C、心脾 D、心肾 二、多项选择题:1、以下哪些属六淫致病的特点:() A、与居住环境有关 B、直接影响脏腑所机 C、从口鼻而入 D、与季节有关 E、多侵犯肌表 2、属阴邪的病邪有:() A、风邪 B、寒邪 C、燥邪 D、暑邪 E、湿邪 3、疫疠的致病特点有:() A、易于流行 B、传染性强 C、症状相似 D、发病急骤 E、易致肿疡 4、“内生五邪”即:() A、内风 B、内暑 C、内寒 D、内火 E、内湿 5、疫疠的发生与流行,多与何因素有关:()

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

妙法莲花的BLOG https://www.sodocs.net/doc/054734884.html,/amtf[订阅] 五脏与五液的关系 汗、涕、泪、涎、唾五种分泌物或排泄物称之为五液。五液由五脏所化生,即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五液由五脏所化生并分属于五脏,故称五脏化液,又称五脏化五液。 五液属津液范畴,皆由津液所化生,分布于五脏所属官窍之中,起着濡养、滋润以及调节津液代谢的作用。五液的化生、输布和排泄是在津液的化生、输布和排泄的气化过程中完成的,是多个脏腑,特别肺、脾、肾等综合作用的结果。但五脏是脏象学说的核心,故又将汗、涕、泪、涎、唾分属于五脏。故曰:“人之一身,有涕、泪、涎、唾、便、溺,皆属一水之化,而发于九窍之中”(《质疑录》)。“汗与小便,皆可谓之津液”(《读医随笔·气血精神论》)。五脏与五液的关系是津液代谢过程中,整体调节与局部调节的统一。 1.汗为心之液:什么是汗?“阳加于阴谓之汗”(《素问·阴阳别论》)。“阳”,是指体内的阳气;“阴”,是指体内的阴液。所谓“阳加于阴谓之汗”,是说汗液为津液通过阳气的蒸腾气化后,从玄府(汗孑L)排出的液体。汗液的分泌和排泄,还有赖于卫气对腠理的开阖作用。腠理开,则汗液排泄;腠理闭,则无汗。因为汗为津液所化,血与津液又同出一源,因此有“汗血同源”之说。血又为心所主,汗为血之液,气化而为汗,故有“汗为心之液”之称。正如李中梓所说:“心之所藏,在内者为血,发于外者为汗,汗者心之液也”(《医宗必读·汗》)。由于汗与血液,生理上有密切联系,故它们在病理上也互相影响。就汗与血液的关系而言,汗出过多,可耗血伤津。反之,津亏血少,汗源不足。故临床上出现血虚之候时,应慎用汗法。“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的道理就在于此。就汗与心的关系而言,汗出过多,耗伤心的气血,则见心悸怔仲等。由于汗出是阳气蒸发津液的结果,故大汗淋漓也会伤及人的阳气,导致大汗亡阳的危候。反之,当心的气血不足时,也会引起病理性的出汗,如心气虚,表卫不固而自汗;心阴虚,阳不敛阴而盗汗。 2.涕为肺之液:涕是由鼻内分泌的粘液,有润泽鼻窍的功能。鼻为肺之窍,五脏化液,肺为涕。在肺的生理功能正常时,鼻涕润泽鼻窍而不外流。若肺感风寒,则鼻流清涕;肺感风热,则鼻流浊涕;如肺燥,则鼻干涕少或无涕。 3.涎为脾之液:涎为口津,唾液中较清稀的称作涎:涎具有保护和清洁口腔的作用。在进食时涎分泌较多,还可湿润和溶解食物,使之易于吞咽和消化。在正常情况下,涎液上行于口但不溢于口外。若脾胃不和,则往往导致涎液分泌急剧增加,而发生口涎自出等现象,故说脾在液为涎。 4.泪为肝之液:肝开窍于目,泪从目出。泪有濡润、保护眼睛的功能。在正常情况下,泪液的分泌,是濡润而不外溢,但在异物侵入目中时,泪液即可大量分泌,起到清洁眼目和排除异物的作用。在病理情况下,则可见泪液分泌异常。如肝的阴血不足,泪液分泌减少,常现两目干涩;如风火赤眼,肝经湿

五脏之间的关系之心与肺

五脏之间的关系之心与肺 今天讲讲五脏之间的关系,在讲关系之前,一定要大家回复一下之前我们讲过的哈,强调三点,大家一定要牢牢放心底。第一,脾胃为五脏气血生化之源,这个说起来大家都能理解,但很多人就是要用的时候就想不起来了。第二,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为君主之官,养生治病首重心!第三,肾阳肾阴是一身阴阳之气的根本! 讲完了这三条我们就可以来讲接下来五脏之间的关系了。 第一对,就是心与肺的关系,就是皇帝与宰相之间的关系。对历史熟悉一点的就知道,封建制度里有一对矛盾,始终尾随着封建制度,那就是君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这关系到国家的兴衰,说到底,心主一身之血,肺主一身之气,说心与肺的关系,实际上就是说的气与血的关系。那就必须得先和你们讲一讲气与血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注意,我这里讲的是广义上的气与血,不是指的心血与肺气,等下我们再回到心与肺上来。中医有一句经典的话来形容气与血的关系,那就是'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指的是什么呢?帅,指的是统帅的意思,这句话说的就是说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气能生血,指的是血液的生成离不开气这个动力;气能行血,指的是气能推动血液的运行;气能摄血,是指的气对血有统摄的作用,血之所以能正常地

在脉道里流行,第一是脉道对血有约束作用,第二就是气对血有约束作用,要不血就会乱流。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就是我们说的'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叫血能养气,第二,叫血能载气。血能养气,是指气的充盛与功能的发挥离不开血的濡养,血能载气,是指气依附于血而不致散失,借着血的运行而运行到全身,血能养气,血能载气,这就叫“血为气之母”。 讲到这里,我们又要继续往基础里讲,那就是讲一讲气与血各自的功能。《难经》里讲“气者,人之根本也”。气的作用有以下这么几个。第一丶推动与调控。推动指的是1.激发和促进人体的生长及发育。2.激发和促进各个脏腑与经络的生理功能。3.激发和促进精血津液的生成及运行。4.激发和兴奋人的精神活动。就是从人身的从里从外从经络脏腑精血津液及人的精神活动都要在气的推动与促进下进行才行,没有了气,这一切都进行不了。气的推动作用主要指的是阳气,因为阳气主动嘛。有激发和促进,那就肯定得有减缓及抑制才行,要不人整天处于兴奋中,也是不好的。气的调控作用主要指的是阴气的减缓及抑制作用,就是刚刚讲的四点,比如,阳气具有激发和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及生殖机能,那么阴气就具有抑制和减缓这些功能的作用,其它三个也一样哈,和上面讲的相反就可以了。也就是阳气具有推动和促进这些功能的作用,而阴气具有减缓和抑制这些功能的作用,阳气可

心、肝、脾、肺、肾逐个说

心、肝、脾、肺、肾逐个说 君主之官:心 我们下棋的时候,不管是丢了车,还是丢了马,只要老帅还在,这棋就没输;但老帅被对方吃掉了,你的车马炮再多,也是输了。心在人体五脏中的地位就是棋盘中的老帅,因此《黄帝内经》称心为"君主之官",掌管一身的气血运行。 中医说心藏神,心的气血充盈,神得以涵养,那么人就头脑清楚、神思敏捷、睡眠香甜。反之,如果人记忆力下降,睡眠浅而多梦,那就表明心气、心血不够用了,要赶快补充。 中医认为,大喜伤心。这就是说,过度惊喜会使心功能受损,比如范进中举就是大喜伤心的典型例子。 心开窍于舌。中医通过观察舌的形态与色泽变化,还有语言表达的流利程度来判断心的功能状况。比如舍尖经常溃疡的人,就是心火旺;讲话时频繁出现断点,就是太疲劳了,心气虚弱不够用了;舌根下的静脉色泽紫黯而曲张,说明心血管多有动脉硬化。 心火系统功能异常,常出现以下症状:心慌心悸、心前区疼、嘴唇指甲发青、口舌生疮、失眠多梦、神经衰弱、冠心病等。那么出现这些症状,中医有哪些好的办法呢? 根据天人合一的五行养生文化,红枣、红椒、赤豆、樱桃、鸡鸭血、桂圆等红色的食品和呵(he)这个发音都与心相关,归属于心火系统,故能补心。清心火最佳的食物是莲子和苦瓜,他们都是苦味的,苦味入心经也归属于心火系统,能够清泻心火。日常生活中多发"呵(he)"这个音对心功能也有帮助。 在身体内部我们可以通过敲心包经、摩内关、撞大陵、拍极泉的简易方法来推动心气、心血的运行。 在众多的仙草中,活血化瘀治疗冠心病三七功效第一,灵芝有非常好的养心安神作用,石斛养心阴补心气效果最佳,安神助眠酸枣仁效力最强。由酸枣仁和灵芝配伍的睡宁胶囊可明显改善失眠多梦、神经衰弱;而心慌心悸、心律不齐、冠心病等人群,则适宜服用百通胶囊;作为补五脏气血的灵芝胶囊,则能明显调节心系功能异常而出现的各种症状。

心 肝 脾 肺 肾 各主什么

心肝脾肺肾各主什么? 肝藏魂、肺藏魄、脾藏意、肾藏志、心主神明 心:主血脉,主神志。在志为喜,在液为汗,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在窍为舌。心藏神。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和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在志为忧,在液为涕,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在窍为鼻。肺藏魄。 脾: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在志为思,在液为涎,在体合肌肉,主四肢,在窍为口,其华在唇。脾藏意。 肝:主疏泄,主藏血。在志为怒,在液为泪,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在窍为目。肝藏魂。肾:主藏精,主水,主纳气。在志为恐,在液为唾,在体为骨,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在窍为耳及二阴,肾主生殖。肾藏志。 1,【心主血脉、主神志】,【在志为喜】,【在液为汗】,【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在窍为舌】;2,【肺主气,司呼吸】,【肺朝百脉】,【主宣发肃降】,【在志为忧】,【在液为涕】,【在体合皮,其华在毛(主皮毛)】【在窍为鼻】 3,【脾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在志为思】【在液为涎】【在体合肌肉,主四肢】【在窍为口,其华在唇】 4,【肝主疏泄】【主藏血】【在志为怒】【在液为泪】【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在窍为目】5,【肾藏精】【主水】【主纳气】【在志为恐】【在液为唾】【主骨生髓通脑】【在窍为耳及二阴】中医学把人体内在的重要脏器分为脏和腑两大类,有关脏腑的理论称为“藏象”学说。藏,通“脏”,指藏于内的内脏;象,是征象或形象。这是说,内脏虽存于体内,但其生理、病理方面的变化,都有征象表现在外。所以中医学的脏腑学说,是通过观察人体外部征象来研究内脏活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脏和腑是根据内脏器官的功能不同而加以区分的。脏,包括心、肝、脾、肺、肾五个器官(五脏),主要指胸腹腔中内部组织充实的一些器官,它们的共同功能是贮藏精气。精气是指能充养脏腑、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腑,包括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个器官(六腑),大多是指胸腹腔内一些中空有腔的器官,它们具有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泄糟粕的功能。除此之外,还有“奇恒之腑”,指的是在五脏六腑之外,生理功能方面不同于一般腑的一类器官,包括脑、髓、骨、脉、女子胞等。应当指出的是,中医学里的脏腑,除了指解剖的实质脏器官,更重要的是对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概括。因此虽然与现代医学里的脏器名称大多相同,但其概念、功能却不完全一致,所以不能把两者等同起来。中医学认为,人的有机整体是以五脏为核心构成的一个极为复杂的统一体,它以五脏为主,配合六腑,以经络作为网络,联系躯体组织器官,形成五大系统。这是中医学系统论的一部分 1.心与肺:心主血,肺主气。人体脏器组织机能活动的维持,是有赖于气血循环来输送养料。血的正常运行虽然是心所主,但必须借助于肺气的推动,而积存于肺内的宗气,要灌注到心脉,才能畅达全身。 2.心与肝:心为血液循环的动力,肝是贮藏血液的一个重要脏器,所以心血旺盛,肝血贮藏也就充盈,既可营养筋脉,又能促进人体四肢、百骸的正常活动。如果心血亏虚,引起肝血不足,则可导致血不养筋,出现筋骨凌痛、手足拘挛、抽搐等症。又如肝郁化火,可以扰及于心,出现心烦失眠等症。 3.心与脾:脾所运化的精微,需要借助血液的运行,才能输布于全身。而心血又必须依赖于脾所吸收和转输的水谷精微所生成。另方面,心主血,脾统血,脾的功能正常,才能统摄血液。若脾气虚弱,可导致血不循经。 4.心与肾:心肾两脏,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以维持生理功能的相对平衡。在生理状态下,

关于补肾健脾汤治疗成年人认知障碍的有效性分析

关于补肾健脾汤治疗成年人认知障碍的有效 性分析 论文摘要:目的为了观察补肾健脾良方在成年人认知障碍治疗中的有效性。方法我们对发病2—6年的成年人认知障碍患者进行了双盲对照的研究,共观察82例患者。年龄从65—85岁,其中补肾健脾良方组由蛇床子、枸杞、女贞子、人参组成。制成中药饮片,治疗组40例,对照组42例,对照组使用维生素E口服。补肾健脾良方组在此基础上予补肾健脾制成中药饮片口服。每日2次,10d约一个疗程,共三个疗程,1个月后进行评价。结果经过评价发现,补肾健脾良方组患者的记忆、思维敏捷程度得到显著改善(P〈0.05)。结论提示补肾健脾良方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成年人认知障碍的药物,与对照组相比,该药方能改善记忆、思维、运动、感觉、语言等方面的功能障碍,具有提高全身免疫能力作用。 补肾健脾汤是以益肾填精、养心健脾、活血化瘀、祛痰开窍之法,对老年性痴呆有较好的疗效。老年性痴呆是老年肾精虚损,精气不能上充于脑,以致髓海空虚而痰凝血瘀,使脑窍受损、元神失用。产生各种症状,出现退行性疾病。补肾健脾汤具有提高全身免疫能力作用,能改善记忆力,对短期和长期的记忆障碍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我们采用双盲的方法对其有效性做了相关的分析。笔者报道了我科在2006年6月~2007年 12月因认知障碍而就诊的患者,对产生各种症状及记忆障碍的患者做有关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2例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经头部 CT 扫描检查,提示有脑沟增宽、脑室扩大、脑萎缩,随机分为两组,补肾健脾良方组 40例,对照组 42例,均在就诊经临床确诊后进行治疗发病年龄、性别、成年人认知障碍病种均基本相似,具有可比性(P>0.05),见表 1。 1.2 方法补肾健脾汤是南蛇床子 12g,枸杞 12g,女贞子15g,人参 15g,首乌 10g,丹皮 15g,冰片 1g,白术 20g,淮山 15g,茯苓15g,制成中药饮片,每次一片,每日二次,10d为一个疗程,共三个疗程,合并维生素 E 50mg(1粒),每日二次;对照组使用维生素 E 50mg(1粒),每日二次。 2 结果 2.1 疗效评价标准 30d后进行评价:①显效:患者症候由重度转为轻度,或症状消失;②有效:症候减轻一度左右;③无效:症候无明显改善。

肺心病的中医辨证论治

肺心病的中医辨证论治 沛县中医院主任中医师黄绍峰 肺源性心脏病是各种不同致病因素作用于肺脏,导致肺功能受损,肺动脉高压而继发引起心脏病变的一组综合征。在祖国医学中虽无相应的病名,但类似肺心病的文献记载却很多,大多散在痰饮、咳喘、伏饮、肺胀之中,根据肺心病不同时期的见症,中医也有相应的描述,如肺虚咳逆、水气凌心、肾不纳气、喘脱、喘厥等。可见祖国医学对肺心病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早已有了深刻的认识和探讨。 病因病机: 肺心病在临床上最常见的病因,大多是有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其他慢性肺部疾患逐渐演变而来,它实际上包括三个疾病病名: 1慢支(或其他慢性肺部疾患);2阻塞性肺气肿;3右心劳损或衰竭。祖国医学认为:肺主气、司开合,外合皮毛。起到主呼吸、护表卫及抵御外邪入侵的功能。当肺气虚,卫外功能失职时,六淫之邪就会侵入机体,肺脏为五脏之华盖,最为娇嫩,故易受邪,受邪后则肃降不能,气机不利,肺气不宣则引起一系列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此时若失治误治,以致咳喘不已,久则耗气伤阴,致使肺脏更虚,复加反复外感,周而复始,就逐渐形成了慢性咳喘之症----慢性支气管炎,此时的支气管内膜增生,粘液分泌增多,再加反复感染的浓痰栓子阻塞造成气体交换障碍、残留气体增加,肺泡组织不断破坏,久则就构成了典型的阻塞性肺气肿,肺气肿进一步发展导致肺动脉高压,从而加重了右心脏负担,若超过右心的负荷和其代偿能力,就会导致

心衰,而出现一系列右心功能不全的症状和体征。肺主气朝百脉,心主血灌流全身,二者密切相互协作,共同完成气血精微物质周而复始的营养全身各脏器的功能,肺虚则不能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水湿停聚、久则泛溢于肌肤,则引起水肿,上则水气凌心,出现咳吐泡沫样痰,气急心悸动则喘甚等心气虚的症状,久则水湿阻遏心阳,致使心阳不振、心血瘀阻出现肢冷端坐呼吸、口唇紫绀,肝脏大脉结代等心阳虚的症状,此时心肺同病,肺源性心脏病也就逐渐形成了。 肺为五脏之华盖,其气贯百脉通它脏,所以肺病不但可累计它脏,其他各脏的病变亦可累及肺,正如古人所言:肺不伤不咳,脾不伤咳而无痰,肾不伤咳而不喘。脾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脾的本质不仅包括消化系统的功能,而且还包括部分能量转化及水液代谢的功能,脾虚不能运化水湿,聚而为痰为饮。故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之说。肺虚不能主气而夺脾可耗伤脾气,反之脾土不旺,不能生金,肺脏不能得以充足的精微而调养,所以临床上肺脾两虚型往往多见。 肾为后天之本,主摄纳肺气,其阳温煦五脏,故有“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五脏之气生于“肾”之说。肺气下行归于肾,肾主摄纳,二者相互协调共同完成呼吸功能,肾虚不能摄纳则上逆而喘,肾主水,对水液的代谢、排泄起到主要作用。,肾虚则不能助肺通调水道、助脾运化水湿、助膀胱蒸腾气化。故可聚而为痰为饮,轻则阻肺,重则上泛凌心或外溢肌肤发为水肿,根据多年临床实践探讨其病理机制可归纳如下:

五脏养生:心主喜、肝主怒、脾主思、肺主悲、肾主恐

专家手记 记得有一次,一位老人在女儿的陪同下来找我看病。老人一进门就说:“我有高血压。”他女儿补充说:“我爸爸不仅有高血压,还有头痛、头晕、胸闷等症状。他脾气特不好,经常动不动就发怒,拍桌子瞪眼睛的,烦得不得了。” 我告诉他们一个方法,于每天早晚或发脾气的时候用大拇指点按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第二跖骨结合部之前的凹陷中),时间不用太长,3分钟左右即可。 后来,老人和他女儿又来找我。他女儿说:“效果太好了,我爸爸的血压控制住了,而且脾气也好多了,现在很少发怒。” 我告诉她:“像高血压这样的病,不能只关注血压有多高,还得留意老人的情绪,别动不动就发怒,引气血上扬,使血压再度升高。我在给你父亲治疗的同时,还注意调节他的坏情绪,即所谓‘身神同补’。你经常给他按揉太冲穴,既降低了血压,又避免了发怒。这样病情稳定了,发病的原因也消除了,降压效果当然会好。” 那么,“身神同补”是补什么?简言之,补身是指祛除身体上的毛病;补神则是改变因病而生的种种不良情绪。说到这儿,很多人会问:“五脏和我们的情绪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心主喜 性情急躁的人最易得心脏病,伤“心神” 心属火,火性人最易急躁,喜欢争论。心主喜,当一个人心情愉悦的时候,气血流畅、肌肉放松,身上的疲惫感也能很快消除。而当一个人在怨恨别人的时候,会出现心跳加速、失眠、癫狂、声音暗哑、生疔疮等症状。人过喜时会心气涣散、神不守舍,表现为精神无法集中、心神恍惚等。 如果一个人内心急躁、面色黑红发暗,就意味着心神受到了伤害,心神不稳的人最容易患上心脏病。 肝主怒 常生气的人最易得肝病,伤“肝神” 肝属木,木性人具有宁折不屈、不轻易服人的性格,这种人做起事来一般容不得别人辩驳,别人一反击,心中就不服气,这样一来,内心就在不断地来回“拉锯”,结果把怒气引上来了。 怒伤肝,爱生气的人一般肝都不是很好。人在发怒时,会感觉胸膛发闷,像有什么东西堵住了一样。有些人还会出现脸色发红、头昏眼花、两臂麻木、胸膈那一块感觉不舒服等症状,这些都是暴怒伤了“肝神”的结果。 如果一个人平时脸色青里带白,说明肝经已经受到了损伤,很可能患有肝病。 脾主思 爱操心的人最易食欲不好、消化不良、肚子胀满,伤“脾神” 平时想得多的人,即使到了饭桌上,也只是扒几口饭意思一下。其实,这是怨气伤脾所致。将怨气闷在肚子里不发泄出来,脾经最容易受到伤害,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肚子胀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