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护理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护理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护理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护理

颈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是最具有破坏性的损伤之一,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为首选术式[1]。充分的术前准备和严密的术后护理,可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确保病人的生命安全和取得最佳的疗效。我科自2004年1月至2006年6月间共进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13 例,住院期间未发生并发症,术后随访均恢复良好,现将其护理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13 例,其中男9 例,女4 例;年龄20~59 岁,平均40.5 岁。c5~6椎体骨折6 例,c7椎体骨折2 例,c5~6椎体脱位2 例,c4~5椎间盘突出2 例,c5~6椎间盘突出

1 例。

2 术前护理

2.1 术前心理准备由于大多数患者是因意外创伤导致生活不能自理,对疾病缺乏认识,再加上颈椎手术部位危险,手术难度大,病人往往容易产生恐惧和疑虑心理[2],护理人员从病人入院就应关心病人的心理状态。手术方案确定后,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手术的必要性,介绍手术过程,讲解术前、术后需要注意的事项,术前、术后功能锻炼的方法,实施手术医生技术情况,说明情绪与疾病的关系。良好的心理状态会促进机体康复,否则会有相反效果。可以请恢复期患者现身说教,使病人心中有数,产生安全感。

2.2 术前气管准备向病人及家属讲解术前气管推移训练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并示范方法。方法有两种:a)要求病人取仰卧位,操作者站立于患者左侧,以左手四指(大拇指除外)并拢,以指腹置颈中线或稍右并轻轻将皮肤向右后推开,然后抵住气管、食管向左侧牵拉;b)操作者站立于患者右侧,以左拇指或双拇指的指腹置颈中线或稍右并轻轻将皮肤向右后推开,然后抵住气管、食管向左侧推移。两种方法均须将气管牵过或推过颈中线。牵拉或推移时间由短到长,最终达到持续时间超过每次30 min。牵拉的力量由小到大,逐渐增加,以不引起呛咳为准。

3 术后护理

床旁备好气管切开包、吸痰器、呼吸机、拆线包、心电监护仪、中心供氧设备等。a)体位:术毕回病房,搬运病人时体位要求保持中立位,由专人保护头部,用手同时托住头颈肩,使头颈与躯干在同一水平,避免颈部扭曲或过伸,防止植骨块脱落。术后卧床并于颈两旁放置沙袋或冰袋,这样既能固定颈椎,有利于观察伤口渗血情况,冰袋还有止血功能(要注意及时调整位置以防冻伤并避免颈围压迫伤口敷料而影响呼吸);b)由于手术过程中刺激脊髓而产生脊髓和脊神经根水肿,均可造成呼吸肌麻痹,引起中枢性呼吸困难,故术后遵医嘱应用甲基强的松龙或使用甘露醇加地塞米松,以减轻水肿;c)严密观察引流液、伤口出血等情况,若出血较多敷料浸湿需及时更换。仔细观察引流液的量、色、性状并记录,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处理。24 h内拔除引流;d)颈部血肿:一般血肿多发生于术后24 h以内,多为凝血功能不良,术中止血不彻底所致,注意倾听病人主诉,经常询问患者有无憋气、呼吸困难症状。一旦发生血肿压迫,立即拆开颈部缝线清除血肿,必要时气管切开;e)四肢感觉及运动的观察:麻药过后,及时触摸患者的四肢,观察四肢感觉及运动功能,多数患者术后脊髓压迫症状有不同程度的缓解,但也有个别患者术后与术前比较,肢体感觉、运动有所减退,这多是术后脊髓水肿所致。遵医嘱应用激素以减轻脊髓水肿。若症状逐渐加重,要考虑为术后硬膜外血肿压迫脊髓,应立即报告医生处理,以免脊髓受压时间过长引起不可逆损害。

4 康复训练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提供颈椎的即刻稳定性,因此,护理时要鼓励患者克服心理障碍,尽早进行主动锻炼,减少术后并发症。术后当日指导患者行未瘫痪肢体主动锻炼,主动活动量以病人不疲劳为宜。每天同时加强瘫痪肢体被动运动:进行瘫痪平面以下肢体的向心性按摩及四肢被动运动,4~5次/d,30 min/次,并保持肢体功能位。随着病情好转,在护士指导下进行主动握拳,伸屈腕、肘关节或使用吊环,下肢做股四头肌收缩、舒张,踝关节

跖屈、背伸、足趾伸屈,腿上抬、内旋、外展等活动。后期主要训练日常生活动作,训练应遵循个性化、人性化、循序渐进的原则。可先半卧位1~2 d,再坐位2~3 d,然后扶床站立,逐渐过渡到行走。首先教会病人下床活动的正确方法及技巧以减轻不适,同时观察病人的需求与感受,帮助病人消除恐惧心理和不必要的顾虑。截瘫病人在康复科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行康复训练。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护理

颈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是最具有破坏性的损伤之一,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为首选术式[1]。充分的术前准备和严密的术后护理,可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确保病人的生命安全和取得最佳的疗效。我科自2004年1月至2006年6月间共进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13 例,住院期间未发生并发症,术后随访均恢复良好,现将其护理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13 例,其中男9 例,女4 例;年龄20~59 岁,平均40.5 岁。c5~6椎体骨折6 例,c7椎体骨折2 例,c5~6椎体脱位2 例,c4~5椎间盘突出2 例,c5~6椎间盘突出 1 例。 2 术前护理 2.1 术前心理准备由于大多数患者是因意外创伤导致生活不能自理,对疾病缺乏认识,再加上颈椎手术部位危险,手术难度大,病人往往容易产生恐惧和疑虑心理[2],护理人员从病人入院就应关心病人的心理状态。手术方案确定后,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手术的必要性,介绍手术过程,讲解术前、术后需要注意的事项,术前、术后功能锻炼的方法,实施手术医生技术情况,说明情绪与疾病的关系。良好的心理状态会促进机体康复,否则会有相反效果。可以请恢复期患者现身说教,使病人心中有数,产生安全感。 2.2 术前气管准备向病人及家属讲解术前气管推移训练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并示范方法。方法有两种:a)要求病人取仰卧位,操作者站立于患者左侧,以左手四指(大拇指除外)并拢,以指腹置颈中线或稍右并轻轻将皮肤向右后推开,然后抵住气管、食管向左侧牵拉;b)操作者站立于患者右侧,以左拇指或双拇指的指腹置颈中线或稍右并轻轻将皮肤向右后推开,然后抵住气管、食管向左侧推移。两种方法均须将气管牵过或推过颈中线。牵拉或推移时间由短到长,最终达到持续时间超过每次30 min。牵拉的力量由小到大,逐渐增加,以不引起呛咳为准。 3 术后护理 床旁备好气管切开包、吸痰器、呼吸机、拆线包、心电监护仪、中心供氧设备等。a)体位:术毕回病房,搬运病人时体位要求保持中立位,由专人保护头部,用手同时托住头颈肩,使头颈与躯干在同一水平,避免颈部扭曲或过伸,防止植骨块脱落。术后卧床并于颈两旁放置沙袋或冰袋,这样既能固定颈椎,有利于观察伤口渗血情况,冰袋还有止血功能(要注意及时调整位置以防冻伤并避免颈围压迫伤口敷料而影响呼吸);b)由于手术过程中刺激脊髓而产生脊髓和脊神经根水肿,均可造成呼吸肌麻痹,引起中枢性呼吸困难,故术后遵医嘱应用甲基强的松龙或使用甘露醇加地塞米松,以减轻水肿;c)严密观察引流液、伤口出血等情况,若出血较多敷料浸湿需及时更换。仔细观察引流液的量、色、性状并记录,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处理。24 h内拔除引流;d)颈部血肿:一般血肿多发生于术后24 h以内,多为凝血功能不良,术中止血不彻底所致,注意倾听病人主诉,经常询问患者有无憋气、呼吸困难症状。一旦发生血肿压迫,立即拆开颈部缝线清除血肿,必要时气管切开;e)四肢感觉及运动的观察:麻药过后,及时触摸患者的四肢,观察四肢感觉及运动功能,多数患者术后脊髓压迫症状有不同程度的缓解,但也有个别患者术后与术前比较,肢体感觉、运动有所减退,这多是术后脊髓水肿所致。遵医嘱应用激素以减轻脊髓水肿。若症状逐渐加重,要考虑为术后硬膜外血肿压迫脊髓,应立即报告医生处理,以免脊髓受压时间过长引起不可逆损害。 4 康复训练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提供颈椎的即刻稳定性,因此,护理时要鼓励患者克服心理障碍,尽早进行主动锻炼,减少术后并发症。术后当日指导患者行未瘫痪肢体主动锻炼,主动活动量以病人不疲劳为宜。每天同时加强瘫痪肢体被动运动:进行瘫痪平面以下肢体的向心性按摩及四肢被动运动,4~5次/d,30 min/次,并保持肢体功能位。随着病情好转,在护士指导下进行主动握拳,伸屈腕、肘关节或使用吊环,下肢做股四头肌收缩、舒张,踝关节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护理(一)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护理(一) 颈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是最具有破坏性的损伤之一,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为首选术式〔1〕。充分的术前准备和严密的术后护理,可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确保病人的生命安全和取得最佳的疗效。我科自2004年1月至2006年6月间共进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13例,住院期间未发生并发症,术后随访均恢复良好,现将其护理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13例,其中男9例,女4例;年龄20~59岁,平均40.5岁。C5~6椎体骨折6例,C7椎体骨折2例,C5~6椎体脱位2例,C4~5椎间盘突出2例,C5~6椎间盘突出1例。 2术前护理 2.1术前心理准备由于大多数患者是因意外创伤导致生活不能自理,对疾病缺乏认识,再加上颈椎手术部位危险,手术难度大,病人往往容易产生恐惧和疑虑心理〔2〕,护理人员从病人入院就应关心病人的心理状态。手术方案确定后,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手术的必要性,介绍手术过程,讲解术前、术后需要注意的事项,术前、术后功能锻炼的方法,实施手术医生技术情况,说明情绪与疾病的关系。良好的心理状态会促进机体康复,否则会有相反效果。可以请恢复期患者现身说教,使病人心中有数,产生安全感。 2.2术前气管准备向病人及家属讲解术前气管推移训练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并示范方法。方法有两种:a)要求病人取仰卧位,操作者站立于患者左侧,以左手四指(大拇指除外)并拢,以指腹置颈中线或稍右并轻轻将皮肤向右后推开,然后抵住气管、食管向左侧牵拉;b)操作者站立于患者右侧,以左拇指或双拇指的指腹置颈中线或稍右并轻轻将皮肤向右后推开,然后抵住气管、食管向左侧推移。两种方法均须将气管牵过或推过颈中线。牵拉或推移时间由短到长,最终达到持续时间超过每次30min。牵拉的力量由小到大,逐渐增加,以不引起呛咳为准。 3术后护理 床旁备好气管切开包、吸痰器、呼吸机、拆线包、心电监护仪、中心供氧设备等。a)体位:术毕回病房,搬运病人时体位要求保持中立位,由专人保护头部,用手同时托住头颈肩,使头颈与躯干在同一水平,避免颈部扭曲或过伸,防止植骨块脱落。术后卧床并于颈两旁放置沙袋或冰袋,这样既能固定颈椎,有利于观察伤口渗血情况,冰袋还有止血功能(要注意及时调整位置以防冻伤并避免颈围压迫伤口敷料而影响呼吸);b)由于手术过程中刺激脊髓而产生脊髓和脊神经根水肿,均可造成呼吸肌麻痹,引起中枢性呼吸困难,故术后遵医嘱应用甲基强的松龙或使用甘露醇加地塞米松,以减轻水肿;c)严密观察引流液、伤口出血等情况,若出血较多敷料浸湿需及时更换。仔细观察引流液的量、色、性状并记录,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处理。24h内拔除引流;d)颈部血肿:一般血肿多发生于术后24h以内,多为凝血功能不良,术中止血不彻底所致,注意倾听病人主诉,经常询问患者有无憋气、呼吸困难症状。一旦发生血肿压迫,立即拆开颈部缝线清除血肿,必要时气管切开;e)四肢感觉及运动的观察:麻药过后,及时触摸患者的四肢,观察四肢感觉及运动功能,多数患者术后脊髓压迫症状有不同程度的缓解,但也有个别患者术后与术前比较,肢体感觉、运动有所减退,这多是术后脊髓水肿所致。遵医嘱应用激素以减轻脊髓水肿。若症状逐渐加重,要考虑为术后硬膜外血肿压迫脊髓,应立即报告医生处理,以免脊髓受压时间过长引起不可逆损害。 4康复训练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提供颈椎的即刻稳定性,因此,护理时要鼓励患者克服心理障碍,尽早进行主动锻炼,减少术后并发症。术后当日指导患者行未瘫痪肢体主动锻炼,主动活动量以病人不疲劳为宜。每天同时加强瘫痪肢体被动运动:进行瘫痪平面以下肢体的向心性按摩及四肢被动运动,4~5次/d,30min/次,并保持肢体功能位。随着病情好转,在护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手术配合体会

180 [5]荣慧,薛夫营.主动脉夹层的急救与护理[J].泰山医学院学【7] 报,2005,26(1):70-71. [6]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1593一1596.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手术配合体会王瑞瑜,金素琴,杭国珍 【关键词】颈椎前路;植骨融合术;配合体会 【中国图书分类号】R473.6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是治疗颈椎病的经典术式之 一。颈椎前路手术与其他部位手术相比,具有解剖复杂、血 管神经变异多、邻近重要器官组织密集、手术操作范围有限、 手术难度大等特点…。因此,手术医师需谨慎操作,同时高 质量的手术护理配合亦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我院2004 一O l至2009—01共开展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123例, 效果满意。 1临床资料 123例中,男73例,女50例,年龄34—75岁,平均52 岁;其中单节段椎间盘摘除98例,2个节段椎间盘摘除25 例;临床表现均有脊髓压迫征象;M R]显示脊髓前方明显受 压;生化指标基本正常。 2护理 2.1术前准备 2.1.1器械物品准备术前1d检查高速电磨钻、c形臂x 线机(简称C形臂)、双极电凝等仪器设备的性能,保证其处于 良好备用状态,准备颈椎手术常用器械及植入材料、精细枪状 咬骨钳及髓核钳等特殊颈椎手术器械一套,升降器械台2个。 2.1.2环境准备选择空间较大的层流净化装置手术间, 有可透视x线的电动手术床及铅衣等防辐射物品。 2.2术中配合 2.2.1巡回护士的配合(1)建立通畅的双通道静脉输 液,并根据医嘱于术前30m i n使用抗生索。(2)协助气管插 管全身麻醉,麻醉医师行气管插管时协助保持患者的颈椎于 中立位,避免颈部扭曲或过度后仰,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如有 意外积极配合医师进行处理。(3)取仰卧位,头部垫硅胶软 头圈,肩部垫高,颈后用圆柱形海绵枕支撑维持颈部于后伸 位,头稍偏向左侧,用宽胶布从患者的颏下向下牵拉,同时取 骨侧髂嵴垫高,显露髂前上棘便于取骨,骨隆突处垫软枕后 作者简介:王瑞瑜。女,1977年出生。大专学历,护师。主要从事手术 室护理T作。 作者单位:314000嘉兴,武警浙江总队医院手术室K h an I A,N a ir C k Cl i ni cal,di a gnos t i c,and m anag em e n t pe rs pec-l i ve sd aor dc di ssect i on[J].Cheest,2002,122(1):211-228. (2009—09—2D收稿2009—12一仿修回) (责任编辑郭青) 用约束带固定。(4)正确连接各仪器设备,检查各仪表工作是否正常,保证手术物品的充分供给。 2.2.2器械护士的配合(1)将常规器械与特殊器械分开放置,根据使用顺序摆放有序,备用手术器械用无菌巾覆盖。术中备好结扎线及缝合线,配合默契,快递快收,保持手术台面整洁无菌。(2)熟悉手术各步骤流程:取颈前斜切口,平针头插入所需手术节段的椎间隙,c形臂透视证实后,常规探查、减压,植入相应长度钛笼或椎间融合器,前路钢板固定,C形臂确定钛板及螺钉等位置佳,冲洗止血,放置引流,逐层缝合,无菌敷贴覆盖创面后放置颈托以稳定颈椎。 3讨论 3.1严格无茵操作监督整台手术的无菌技术,术中使用C形臂时用无菌套包裹,手术野用无菌巾覆盖后透视,避免在透视过程中污染手术野;术中禁止非手术人员参观流动,以减少感染机会嵋J。 3.2严格执行清点查对制度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在手术前后须共同清点缝针和纱布等物品,仔细核对器械的完整性,将各个关节的螺丝拧紧,并认真做好记录。颈部切口与取骨处消毒铺巾一次完成,分别清点缝针、纱布等,避免取骨处遗留异物,确保清点准确无误。取下的髂骨不能放生理盐水浸泡,以免影响其成骨活性¨】。 3.3保证患者安全颈椎患者手术体位摆放及其重要,既要利于手术,又要避免颈部过度后伸或扭曲,后伸程度在术前清醒状态下试验确定,术中避免过伸【4】。协助搬运时保护患者头颈部置于中立位,限制颈部活动。切忌扭转、过伸或过屈,保持颈椎在正常位置。特别是在麻醉复苏早期,患者因麻醉药物作用残留、气管导管在气管内不适,及术后切口疼痛、颈部固定等因素造成躁动,加强颈部保护是重中之重。3.4保持良好的手术环境手术间适宜的温湿度环境既能有效地减少患者机体能量消耗,又可保证手术医师良好的精神状态”J。颈前路手术术野小而深,巡回护士应调节好无影灯角度,使灯光对准手术区,保证手术部位清晰,中心吸引保持通畅。

颈椎前路手术

第一节颈椎前路手术 一、前路手术适应症 颈椎前路手术作为脊柱前柱原发性疾病常用的治疗手段,因其暴露容易、操作方便、疗效好、并发症少,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经历数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治疗脊髓压迫和脊髓型颈椎病的最重要方法之一。对有前方结构的病变,尤其是局限性病变,如椎间盘突出、椎体后缘骨赘或后纵韧带骨化等导致的脊髓前方压迫病例,进行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可直接切除脊髓前方的致压物,去除主要致病因素,疗效明显。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的神经功能恢复率或改善率为 80 %~90 %,在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中,65%可完全恢复,30%可获得部分恢复。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的同时进行了有效的脊柱融合,可用于治疗颈椎不稳并可预防迟发性后凸畸形,此外还可纠正术前的后凸畸形。另一优点是术后疼痛缓解明显,在减压和融合术后,疼痛可得到有效缓解。但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术手术技巧要求较高,尤其是治疗严重的多节段椎体后缘骨赘和后纵韧带骨化患者时。虽然压迫脊髓的异常骨赘或椎间盘组织可采用“漂浮法”和“无接触技术”从硬膜囊表面解除其压迫,但仍应避免操作中轻微的对已经受压的脊髓的手术损伤,对脊髓呈束带状严重受压的患者更应注意。严重的后纵韧带骨化患者可伴有硬膜囊骨化,术中容易引起脑脊液漏,这种情况需要采用硬膜修补术和腰椎蛛网膜下腔引流术来处理。训练有素、操作熟练的医师,术中遇到这种情况并不多见,当然,在术式选择时应将其考虑在内。 二、颈椎前路手术入路 颈椎前路手术入路周围的解剖结构特殊、毗邻关系复杂,伴行有重要的神经、血管,手术难度大、风险高,被一些手术医生视为手术的高危区域。1955 年 Robinson RA 等在对颈筋膜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最先应用其行颈椎前方横切口入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但该术式仅适用于单阶段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1957 年,Sowthwich WO 等详细地阐述了该入路,将其发展到了 C3-T1 并沿用至今。此后许多学者在其基础上进行了大量进一步的研究并进行了相关报道。 1.颈前皮肤、肌肉等解剖结构及临床意义 颈前部皮肤较薄,有横行的皮纹,所以颈部手术多做横切口,横切口有利于美容缝合,减少瘢痕组织形成,但该术式仅适用于单节段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Bailey RW 等在 1960年描述了经胸锁乳突肌前缘斜切口入路行颈椎骨折融合术斜切口,李舰等在颈椎前外侧改良 L 形切口治疗上颈椎病变,但其皮肤缝合时瘢痕较多,较适用于多节段的颈椎疾患的手术治疗。颈阔肌为宽而薄的肌片,其下为胸锁乳突肌,胸锁乳突肌为颈前区、颈外侧区的分界,颈外侧区许多重要结构由其后缘穿出,其浅层为颈筋膜及颈阔肌覆盖,可用于手术中定位及保护周边结构免受损伤。浅层之下是第 2 纤维层,也就是颈中筋膜,包绕舌骨下肌群。舌骨下肌群为位于中线两侧的扁条肌,浅层为并列的胸骨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深层为上下相续的胸骨甲状肌和甲状舌骨肌。喉下部,在胸锁乳突肌和舌骨下各肌之间,有舌骨下神经襻越过,贴于颈动脉鞘上,颈前路手术中,可用舌骨下肌群作为解剖标志来定位手术入路及术中减少牵拉损伤。 2.颈前筋膜的解剖特点及临床意义 Robinson RA 等在对颈筋膜及其间隔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开展了从内脏鞘与颈动脉鞘之间到达颈椎的手术入路。颈部筋膜分为深浅两层,在浅筋膜内有颈阔肌,其深面的颈深筋膜,称颈筋膜。颈筋膜又可分为浅、中、深三层,颈筋膜浅层又称为封套筋膜,包绕颈部并包裹前方的胸锁乳突肌和后方的斜方肌;许多学者认为颈筋膜中层分

手术_3.26.4.1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及融合术

【编号】3.26.4.1 【手术名称】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及融合术 【英文名称】anterior cervical disc excision and fusion 【别名】颈椎前路椎间盘摘除及融合术;前路颈椎间盘切除及椎间融合术;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术;经前路颈椎椎间盘切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术【ICD编码】80.5101 【概述】 颈椎病的手术可分为颈前路、侧前路减压和后路椎板切除、半椎板切除及椎板成形术。 手术相关解剖见下图(图3.26.4.1-1~3.26.4.1-3)。

【适应证】 1.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或神经根型颈椎病,非手术治疗不能缓解者,且症状和体征逐渐加重。 2.脊髓型颈椎病,在短期内急剧加重,应尽早手术。 3.突发性颈椎病或因外伤诱发,造成四肢瘫痪。 4.颈椎椎间盘突出症起病重或进行性加重,非手术治疗不能缓解者。 【禁忌证】 1.全身情况差,或合并有重要脏器疾患,不能承受手术创伤者。 2.合并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等其他疾患。 3.诊断不明确,虽有类似颈椎病症状,但影像学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均有疑问者。 4.高龄病人,丧失正常自理能力,不能配合术前准备和术后处理者不宜手术。 5.颈椎病病程长,合并四肢瘫痪,肌肉萎缩、关节僵硬,表明脊髓损伤严重,

即使减压,脊髓功能也难以恢复。 【术前准备】 1.推移气管和食管训练 特别对于术中采用颈神经浅丛阻滞麻醉者,术前必须训练推移气管和食管。颈前路手术入路系经颈内脏鞘与血管神经鞘间隙而抵达椎体前方,故术中需将内脏鞘牵向对侧,方可显露椎体前方或侧前方。如果术前牵拉不合要求,术中可因无法牵开气管而被迫中止手术。如果勉强进行,则可能损伤气管或食管,甚至引起术后喉头痉挛、水肿(图3.26.4.1-4)。 训练方法是患者或他人用2~4指在皮外插入切口一侧的颈内脏鞘与血管鞘间隙处,持续性向对侧推移。开始时每次持续10~20分钟,此后渐增加到30~40分钟,而且必须将气管牵拉过中线,训练3~5天,即能适应。这种牵拉易刺激气管引起反射性干咳等症状,必须反复向患者交待其重要性。 2.卧床排尿、排便训练 术后将有数日卧床,为减少因术后排尿、排便困难,以及插导尿管后引起的尿路感染,在术前必须进行床上排尿、排便练习。 【麻醉与体位】 因需施行术中复位,牵拉较剧烈,以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为宜。如单纯行颈椎前路减压术,亦可采用颈丛麻醉。患者仰卧于手术床上,双肩垫以软枕,头颈自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 一、适应症:颈椎病 二、物品:电刀、双极电凝、20*30含碘薄膜贴、吸引器皮管、1# 丝线4#丝线各一个、10#刀片两个、11#刀片一个;特殊物品:灯罩两个、棉片一包、16#导尿管一个、骨蜡、明胶海绵、负压 引流球一个(或600ml负压瓶一个)、C臂机 无菌包:大台子、特殊碗、颈前路包、新颈前路特殊、中单一 包 三、手术体位:平卧位(肩下颈后垫包布、头下垫头圈、头后伸位) 四、麻醉方式:全麻 五、手术配合 1.核对,用物准备,洗手穿手术衣整理台子,清点纱布和针头2.递持棉钳弯盘棉球消毒,铺巾:四块小方巾,四到六块中单,薄膜、洞单。(李主任小组常在贴薄膜之前拿一块纱布擦干 切口附近,注意提醒巡回护士纱布) 3.递电刀,电凝,吸引器皮管,灯罩,两把艾里斯;放好插桌,10#刀片和一块纱布放于弯盘内,提醒手术医生timeout。 手术步骤:切片,分离组织,并定位 4.医生切皮,递镊子、止血钳、直角拉钩,准备好血管钳4#丝线带线(颈前路小血管多,随时配合结扎止血);随着手 术进行,递颈椎拉钩或小S拉钩(可用骨蜡涂擦表面防止反 光刺眼)、骨剥,在显露颈椎椎体后,递中弯和平针头(也

可用剪短的普通针头代替)中单定位。 手术步骤:牵开椎体并行椎间盘切除和椎体次全切除减压 5.递起子椎体撑开钉、颈椎自动拉钩和颈椎体撑开器, 6.递尖刀片、髓核钳处理椎间盘——用纱布收取妥善放置 递咬骨钳、髓核钳、刮匙处理椎体——用纱布收集碎骨备用(一般都交予同台的器械人员) 递椎板咬钳、神剥处理靠近椎体后壁的部分——根据医生需 要给吸引器头加橡皮头保护神经 此时要准备好骨蜡放于神剥上,随时注意止血需要。 手术步骤:放置融合器,并用钢板固定 7.在医生处理好需放置融合器的位置后,递卡尺测量,并根 据测量数据将融合器(常用钛网)做成合适形状,将碎骨 装入钛网,水节冲洗切口后,用中弯夹住钛网递于医生放 置,中单定位; 8.医生取下撑开器和撑开钉,及时递骨蜡止血;递骨剥电刀 等处理上下椎体前壁,递钢板选择合适的钢板;递开口器, 并递起子螺钉固定,中单定位; 手术步骤:置引流管,缝合 9.水节冲洗,电刀处理小出血点,递尖刀片血管钳引流管放 置,(清点针头,纱布)1#线三角针固定;1#线圆针缝合皮 下,pvp消毒,1#线三角针缝皮,清点针头纱布,pvp消毒, 敷贴,引流瓶。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或颈后路减压内固定术护理常规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或颈后路减压内固定术 护理常规 一、专科评估 1、术前评估 ①心理状况:评估病人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有无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 ②一般评估:意识、生命体征、皮肤完整性、肢体活动、饮食、排泄睡眠情况。 ③专科评估:评估疼痛、感觉异常、颈部活动受限、肌力下降、行走 不稳、排便功能障碍等情况。 颈托或枕颌带、颅骨牵引情况。 ③营养状况:有无贫血、低蛋白血症及进食情况。 ④既往史、近期手术史、目前用药情况(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 呼吸系统疾病等)。 ⑤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有无焦虑、恐惧。 ⑥用药情况,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 2、术后评估: ①手术情况:手术方式、术中出血、输血、麻醉等 ②一般评估:神志、生命体征、氧饱和度、尿量 ③特殊评估:a患者的活动能力,观察四肢活动感觉情况,并与术前 作比较; b两肺呼吸音、咳嗽咳痰能力及痰的性质、量、颜色; c观察切口疼痛、咽喉疼痛、后枕部疼痛情况。观察止痛药的作用及副作用; d观察说话语调有无改变,有无嘶哑、喝水有无呛咳; e颈托固定情况。 ④重点评估:a切口敷料、引流管通畅及引流液的量、颜色、性状,切口愈合情况; b留置导尿,尿液的量、颜色、性状;拔除尿管后排尿的情况; ⑤营养状况:患者的进食情况及有无贫血、低蛋白血症;

⑥患者心理状态:有无焦虑、失眠,对活动的注意事项了解程度及配 合情况; ⑦用药情况,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 ⑧安全管理:评估跌倒、坠床、压疮、导管等高危因素。 二、术前护理: 1、体位与活动:颈椎病患者适当行走,注意安全,防跌倒坠床。 颈椎骨折或脱位必须绝对卧床,颈部制动,颈托固定或 枕颌带牵引,轻微轴线翻身,确保头颈肩一直线;搬运 时颈部固定制动,保持患者身体轴线平直不扭曲。 2、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为主,多吃新鲜蔬菜 和水果,糖尿病者控制饮食及水果,多饮水。 3、心理支持:保持良好的心态,正确对待疾病,从心理上认清并接 受手术治疗的必要性,积极配合治疗。 4、呼吸道护理:劝导戒烟,有肺部疾病尽早治疗。指导作深呼吸及 有效咳嗽,预防感冒。 5、疼痛护理:评估疼痛,密切观察,针对引起疼痛的原因,协助取 舒适体位,正确翻身,指导使用放松疗法、转移注意 力等减轻疼痛的方法,颈椎骨折患者可采用枕颌带牵 引或颅骨牵引,减轻疼痛。必要时尽早给药,观察止 痛效果。有效控制疼痛,保证足够的睡眠。 6、安全护理:如患者有感觉异常,肌力下降,行走不稳等须注意安 全,防跌倒坠床,避免热敷,防烫伤。 7、排便护理:截瘫患者排尿障碍给予留置导尿,注意预防尿路感染。如有便秘,可使用开塞露纳肛。大便失禁,注意保护肛周皮肤清洁、干燥。 8、颈托护理: ①检查颈托合体、放置位置及松紧情况。 ②保持颈部皮肤清洁、干燥。颈托内垫棉垫(或棉布),每天更换。 ③侧卧时,垫高头部,高度与肩膀同宽,使头、颈和躯干保持一直线。 ④平卧时,垫高头部2-3cm,使头、颈、躯干保持一直线。意识清醒

对颈椎前路融合与非融合手术混合应用的初步认识

仿对象的,没有考虑到放在一个周围不动、应力集中的特殊环境条件下。我们不应该将其置身险地。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在面对ASD需要再次手术的时候,在面对先天融合椎相邻节段椎间盘病变的时候,也不应该选择CADR,而是选择ACDF更有道理。 总之,笔者认为Hybrid术式除了创造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术式,并没有必要性。 对颈椎前路融合与非融合手术混合应用的初步认识Initial understanding of anterior cervical fusion and non-fusion hybrid surgery 孙宇(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100191北京市) 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ACDR)的设计理念是保留手术节段的活动,减少以往融合术带来的相邻节段退变加速问题。颈椎融合与非融合混合应用即Hybrid术式,在某些临床情况下可能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国内外有多篇文献报告了颈椎Hybrid术式的经验。不仅临床疗效很好,融合节段均得到骨性融合,ACDR节段均得到了较好的运动功能保留,而且对相邻节段椎间盘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刘海鹰等[1]对比了手术节段的上、下位相邻节段在术后6个月的活动度,Hybrid术式组均为11°,明显小于ACDF组(均为15°),但是文中没有给出Hybrid术式组中ACDR与ACDF的相对位置关系。Cho等[2]通过生物力学研究发现,相邻节段的活动度在Hybrid术式组几乎与完整标本相同,但是在融合组却明显增大。Zhao 等[3]通过有限元对比分析Hybrid术式(C4/5ACDF+C5/6TDR)与融合术(C4~C6ACDF)邻近节段的活动度,发现相比于正常标本,Hybrid术式组的上、下位相邻节段的活动度在C3/4和C6/7节段分别减少了8.1%和2.1%,而融合术组分别增加了0.1%和8.3%;Hybrid术式组的上、下位相邻椎间盘内压力在C3/4和C6/7节段分别增加了5.4%和9.5%,而融合术组分别增加了44.4%和40.6%;相邻节段活动度增加伴随椎间盘内压力增高,对于椎间盘的退变具有加速作用。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在2005年4月~2011年5月期间共有20例患者接受了Hybrid术式,其中16例获得了3~71个月(平均23个月)的随访,男10例,女6例;年龄39~59岁,平均48岁;脊髓型颈椎病(CSM)11例,神经根型颈椎病(CSR)1例,混合型颈椎病(CSM+CSR)4例;手术方案包括:前路融合术后发生相邻节段疾病行ACDR3例,一期融合术联合ACDF13例(单节段ACDR+单节段ACDF10例,单节段ACDR+单节段ACCF3例);7例应用ProDisc-C假体,9例应用Bryan Disc假体。术前JOA评分平均为13.6分,末次随访为15.3分,平均改善率53%。ACDR节段ROM术前为8.2°,末次随访时为6.3°;16个节段中5个节段出现异位骨化(HO),4个节段为Ⅲ级,1个节段为Ⅱ级;12个无HO的病例术前ROM平均为8.41°,术后随访时为6.75°。 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由于目前市场上的假体均是针对初次手术设计的,因此当把这些假体应用于Hybrid术式时,对假体耐受负荷的能力、使用寿命等可能需要提出更高的要求。不论是应用于下位节段或者上位节段、无论是用于颈椎上段还是颈椎下段,假体的旋转轴、运动幅度与生理状态下椎间盘的旋转轴、运动幅度将会有很大差别,现有的假体可能并不太适合Hybrid术式。Martin等[4]指出,相比于普通单节段ACDR,位于双节段融合术相邻节段的人工椎间盘假体将面临更大的生物力学挑战。 关于手术适应证的说法很多,多数学者认为如果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节段病变,只要其中一个椎间隙退变较轻,符合单节段ACDR的适应证,就可以实施Hybrid术式[5、6]。也有学者认为可以用于融合术后发生相邻节段疾病的治疗[7、8]。根据本组病例资料分析,共有以下几种情况可以考虑应用Hybrid术式:第一,多节段病变,其中上位节段退变较轻;第二,多节段病变,其中下位节段退变较轻;第三,双节段病变,其中一个节段退变较轻,但是中间间隔至少一个正常椎间隙;第四,发生融合术后相邻节段疾病。以上临床情况中,前二种情况在临床可能更为多见。 参考文献 1.刘海鹰,许晓诺,王波,等.双节段Hybrid手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外科杂志,2012,50(3):238-24 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