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我国文化产业投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基本对策

我国文化产业投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基本对策

我国文化产业投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基本对策
我国文化产业投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基本对策

我国文化产业投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基本对策

张伟周鲁柱

【内容摘要】文化产业投融资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投融资存在的问题是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一方面,文化产业具有巨大的投融资空间,比如需求空间、内容空间、规模空间;另一方面,文化产业的投入不足,投融资效率低,投融资渠道缺乏。造成这种矛盾的原因既有政府管理理念的落后、文化产业政策的不健全、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也有投融资客体(文化产品或服务)科技含量低等。为解决这种矛盾,笔者提出建立“国民结合、以国资为引导、以民资为主体”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以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关键词】文化产业;投融资;问题;对策

中共中央在“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指出,要“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精神文化生产,为社会提供更多的符合人民群众需要的文化产品或服务。但精神文化产品的发展取决于文化产业的发展,而文化产业投融资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因此,加大文化产业投融资力度应当成为今后进行精神文化生产的重要内容。

一、我国文化产业投融资的空间

我国文化产业起步晚、规模小。对文化产品或服务的供给明显不足,实现文化产品或服务的供求均衡还有较大的空间。

1、需求空间

目前,我国文化产品或服务的供给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存在巨大的缺口①。据统计,从需求角度来看,目前我国人均GDP 1,000美元,恩格尔系数应该是44%,城乡居民平均文化需求应该在个人消费中占18%,总量应该是10,900亿元; 2010年达到人均GDP1,600美元时,恩格尔系数应为33%,城乡居民平均文化需求在个人消费中应占20%,实际需求总量应为20,100亿元; 2020年达到人均GDP 3,000美元时,恩格尔系数30%,城乡居民平均文化需求在个人消费中应占23%,实际需求量为42,400亿元。从供给角度来看,目前我国文化产业的实际供给量是5,300亿元,距离以上的预测需求量10,900亿元还有5,600亿元的缺口,如果继续以目前10%的速度增长,到2020年,仅能达到29,460亿元,距离以上计算的预测需求42,400亿元的缺口将达到12,940亿元。根据以上数据,我国要满足个人文化实际需求,从当前到2020年文化产业的增长速度至少达到每年13%,即由现在的5,300亿元到2020年的42,400亿元。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吸引更多的资本投入到文化产业,壮大文化产业,在实现资本增值的同时,也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产品或服务的需求。

2、内容空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的眼界大大开阔,形成了对各种新文化内容的强大需求。但我国文化产业提供的文化产品或服务还不能完全满足居民多样化的需求。据上海市社会科学院调查,越是收入在中等以上的家庭,越是对目前休闲娱乐生活的质量表示强烈的不满意,认为家庭休闲活动的质量大大落后于物质消费、情感生活质量,观看演出和参加文化娱乐的机会也非常少,特别是消费比较前卫的都市白领群体更觉得适合他们的演出更少。因此,文化产业在实现内容空间的过程中,可以将其转化为有效的投融资空间。

3、规模空间

我国的文化企业与国外的大型跨国文化企业集团相比差距很大。比如,当今世界全球性商业传媒企业由9大传媒巨头把持,其中最大的传媒集团时代华纳1年的销售额为排名第50

位传媒公司的50倍。更重要的是, 9大传媒巨头拥有全球性的分销网络,他们的5家音乐公司占有世界音乐市场80%的份额。而我国,文化产业的集约化程度低,规模小。2002年6月,我国先后组建了国有或控股的文化企业集团45家,其中报业26家、出版6家、广电8家、电影1家、图书发行4家,而美国时代华纳拥有1,500亿美元固定资产,其与美国在线合并后,其市场价值更高达3, 500亿美元。同样,文化产业在实现其规模空间的过程中,可以将其转化为有效的投融资空间②。

二、我国文化产业投融资存在的主要问题

1、文化产业中的政府投入不足

政府投入是直接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保证,在文化产业投融资中,政府投入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非营利性文化事业尤为如此。在这方面,国外有比较成功的经验,比如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在澳大利亚, 1999-2000年,联邦政府、州政府、地方政府等三级政府共向文化产业投入3,977.7万澳元,其中对文化设施和服务的投入量最大,占总投入的51.3%;在加拿大, 2001-2002年,联邦政府、省级政府、市级政府等三级政府向文化部门投入71,801,942千加元,其中排在前三位的是图书馆、遗产资源、广播,占总投入的74.7%。这说明两国政府对文化产业或文化部门的投入量比较大,并且重点突出。与此相比,我国政府对文化产业的投入明显不足。虽然近年来我国中央及各级政府加大了文化事业发展的投入力度。但是2004年,全国人均文化事业费仅为8.74元,扣除中央财政补助收入,全国地方人均文化事业费也只有8.66元。以江苏、山东和广东为例(见表1),三个地区的文化事业费虽然2001-2004年(山东2004年缺失)逐年递增,但是它们在财政预算总支出中的比重却不高。江苏2001-2004年文化事业费占财政预算总支出的比重分别为0.77%、0.77%、0.79%、0.64%;山东2001 - 2003年分别为0.56%、0.56%、0.53%, 2003年还略有下降;广东2001-2004年分别为0.68%、0.71%、0.78%、0.78%。可以看出,三个地区对文化产业财政投入额都很低,并且每年的变化不大,我国其他地区也同样存在这种情况。

2、文化产业外资利用水平不高

随着我国加入WTO后,文化产业也进一步开放,外资投入到文化产业的数额也逐年增加。但是从我国利用外资发展文化产业的现状来看,外资的利用水平还比较低③,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与其他行业相比,文化产业的外商实际直接投资额较低

据商务部统计(见表2), 2000年我国外商实际直接投资总额为4,071,481万美元,其中,制造业、房地产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社会服务业的外商实际直接投资额排在前四位,分别占外商实际直接投资总额的63.48%、11.44%、5.51%、5.37%,四行业总和超过了外商实际直接投资总额的而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影电视业的外商实际直接投资额为5, 446万美元,仅占外商实际直接投资总额的0·13%,排在最后两位; 2002年,制造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的外商实际直接投资额排在前四位,分别占外商实际直接投资总额的69.77%、10.74%、5.58%、2.61%,四行业总和超过了外商实际直接投资总

指环王系列,它们的总收益分别是33.3亿美元、13.1亿美元、12.5亿美元、12.0亿美元。再如表5所示, 1993-2002年每年全球最卖座电影票房统计来看,每年位居第一位的都是美国电影,并且都取得很高的收益,尤其是1997年《Titanic》一部影片的收益就高达18.35亿美元。与美国相比,我国电影业起步晚,投融资效率低,导致电影市场低迷。据统计,电影票价比20年前涨了80多倍, 2004年我国电影票房总额为15.7亿元,而过去电影票价为3角时,全年的放映收入却达到了22个亿。

4、文化产业投融资渠道缺乏

2005年8月份以来,我国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与文化产业相关的政策,旨在加强对文化产业的投入,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但是,目前我国文化产业的投融资渠道依然缺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财政资金有限,我国财政收入虽然逐年递增,但是需要财政支出的项目太多,特别是基础设施的建设、国防科技等都需要财政资金的大力支持,文化产业资金缺口很大,只靠财政资金难以满足;二是银行信贷难,文化产业在相当程度上属于高风险行业,又由于我国文化产业起步晚,大多数文化企业都是中小企业,用于银行信贷的抵押资产有限,可信度不高,造成了银行对文化企业的“惧贷”;三是资本市场融资难,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体系不健全,主板市场的上市条件太高,对大多数是中小企业的文化企业来说,很难实现上市融资;四是民间资本进入不畅,与国有资本相比,民间资本的准入领域还不够宽阔,民间资本进入的可能性和数量要打一定的折扣。,

三、我国文化产业投融资存在问题的根源

我国文化产业投融资问题一直以来是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既有政府管理理念的落后、文化产业政策的不健全、法律法规的不完善等方面的原因,也有投融资客体(文化产品或服务)自身的问题。

1、政府文化产业管理理念落后

由于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关系,在政府管理理念中文化领域被纳入意识形态的管理范畴,往往忽视其商业价值及市场意识、文化产业发展的经济规律;文化产业管理的法律手段、文化产业资本及投融资主体的多样性等方面。这导致了政府对文化产业的投资理念不强,同时也存在其他民间资本难以进入文化产业领域或者是即使进入了也难以享受到“公共待遇”。

由于政府并未真正下放行业管理权力,行业主要管理者只是委派而不是选举或推举产生,或行业组织本身就是附着于政府而组建的,使得行业中介组织难以自律成长并发育成熟,不仅行业组织的公信力没有培育的基础条件,其管理与服务也缺乏可检验的公正标准,文化企业间联动协作不力,形成恶性竞争。行业利益既得不到保证,行业自律也成为空谈,无序竞争成为行业发展的障碍④,这既影响了资金流入文化产业领域,也影响了经营主体的投融资效率。

2、文化产业投融资政策不完善

文化产业投融资政策是文化产业政策的核心。文化产业投融资渠道的缺乏和民间资本投入的积极性不高或者无法进入,与文化产业投融资政策不完善是分不开的。一是准入政策不完善。虽然国家有关文件指出“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在项目审批、资质认定、融资等方面与国有文化企业享有同等待遇”,不能否认这对民营文化企业来说是个好政策。但是从开放的领域可以看出,这些领域要么是民间资本早已进入、市场已经做得比较成熟的领域,要么是无利可图或是长期需要补贴的领域,所以对于民间资本来说,其经营范围还是较小。二是财政税收政策不完善。我国文化产业规模还较小,在其发展过程中离不开财政扶持。在西方发达国家,政府非常重视财政税收对文化产业的扶持,这也是他们文化产业之所以发达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我国文化产业的财政税收政策虽然在不断向鼓励投融资主体进入文化产业领域的方向变革,但力度还不够,对投资者还没有足够的吸引力,不能有力地引导资金流入到文化产业领域。

3、文化产业投融资客体(文化产品或服务)科技含量低

近年来,高新技术已经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源,它在文化产业投融资客体(文化产品或服务)的生产领域———从内容到形式、从生产方式到传播方式———必将得以广泛应用,极大地促进文化产业投融资客体(文化产品或服务)的发展和创新。以美国为例, 20世纪90年代,图书出版公司、音像出版公司就开始把网络技术应用于销售,极大地方便了消费者的选购,从而推动了图书和音像出版业的发展。迪斯尼把高技术应用于文化娱乐业, 1993年的销售额为85亿美元,到1997年短短4年的时间就达到了225亿美元;百老汇音乐剧生产中的科技含量之高,是许多传统表演艺术无法比拟的。与美国相比,不仅我国的电影业和演出业在制作、加工、欣赏都还停留在传统技术的基础上,与发达国家存在着很大的技术水平差距,这种差距也体现在文化产业的各部门,以至于我国文化产业投融资客体(文化产品或服务)的生产工具大多是发达国家淘汰下来的。这严重影响了我国文化产品或服务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也影响了我国文化产业投融资主体的经济效益。

4、资本市场体系不健全

当前我国资本市场面临着透明度不高、资金多元化困难、股权分裂和层次性不够等方面的问题⑤,这都是资本市场不完善的重要表现。现在我国文化企业大多数是中小企业,资本市场的不完善为我国文化企业的上市融资造成了不小的障碍。一是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不健全,有限的市场容量难以容纳成千上万的拟上市公司。国内的资本市场仅有主板市场,尽管2004年5月我国在深圳设立了中小企业板,但离完善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尚有很大差距,发行体制没有变化,文化企业上市融资环境也难有实质性的变化。二是现行上市制度有利于业绩中等但规模较大的国有企业而不利于中小文化企业。我国现行上市条件中的企业规模、盈利记录与融资的额度和净资产规模挂钩等规定无疑限制了大量中小文化企业的上市融资。三是繁琐漫长的上市制度与中小文化企业文化存在冲突。中小文化企业一般比较灵活、效率较高,但漫长的上市等待期及巨大的不确定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中小文化企业上市的积极性。

5、文化产业法律法规不完善

我国文化领域的投融资主体逐渐趋向多元化,由于与文化产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影响了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一是缺乏法律法规保障,民间资本进入文化领域顾虑重重。主要因为:在市场竞争中,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与国有企业没有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创业性的文

化产业投融资与资本扩张受限,民间资本缺乏进入渠道与吸收机制,制约了非国有主体投融资的积极性;文化产业投融资具有相对的长期性、高风险性,缺少法律法规的保障,没有产业退出机制,民间资本难以有持久的投融资目标。二是中小文化企业缺乏法律法规保障的融资途径,通过基金等投资手段间接进入文化领域的金融资本,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控制风险、注重短期收益是这类资本投入的基本考虑,而需要产业政策支持的大量中小文化企业在融资渠道上仍缺乏法律法规保障的途径与地位。

四、我国文化产业投融资的基本对策

结合我国文化产业投融资存在的空间、问题,以及问题的根源,笔者认为,要促进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就要解决文化产业的投融资问题,健全文化产业投融资机制,这就需要建立一个“国民结合、以国资为引导、以民资为主体”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来支撑文化产业的发展,这里的“国资”是指国有资本,“民资”是指民间资本,民间资本包括国内民间资本和外资。为此,笔者提出了一些基本的对策建议。

1、改变政府管理理念,调整政府投资布局

按照西方经济学中“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相关理论,可以把文化产业分为三类⑥:一是公共性文化产业;二是竞争性文化产业;三是混合性文化产业。根据公共选择学派对公共产品的经济学分析的相关结论,随着社会规模的扩大,一种自愿提供的公共物品的供给不足及其相对供给不足的数量会扩大,所以对于公共性文化产业需要政府来协调每个人的贡献;竞争性文化产业和混合性文化产业则可以采取或部分采取产业化的生产,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优化。

通过以上理论分析,我国政府应该转变对文化产业的管理理念,突破长期形成的文化管理条块矛盾,根据性质相关、产业联动的特征,借鉴国际管理经验构建大文化管理模式,通过组织创新推进经营性和非经营性文化的协调发展。逐步由“办文化”转到“管文化”上来,完成政府职能的“归位”,强化行业管理,实行政企、政事分开,真正承担起法规建设、政策制定、监督管理、精品导向等主要职责⑦。另外,在改变政府管理理念的同时,为了提高文化产业投融资效率和发挥国有资本的引导作用,还应该调整政府投资布局。政府对文化产业的投资重点应该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⑧:一是公共性文化产业和混合性文化产业中的公益性部分;二是涉及国家安全的文化产业和文化服务基础设施;三是代表国家水准和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院团等。对于竞争性文化产业和混合性文化产业中公益性不强的部分,国家要逐步停止投入,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逐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2、制定扶持文化产业投融资的财政税收政策

税收的征收与否、起征点的高低、纳税环节的多少、税率的高低等,直接影响纳税主体的投融资偏好,进而影响行业、产业的发展⑨,当然文化产业也不例外。我国也出台了一些文化产业领域的财政税收优惠政策,可是这些政策只是针对试点地区和试点单位的,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一是降低税率,我国文化产业中各行业的税负比较重,比如音像产业,在我国,由于正版音像制品是著作权人、发行人的创造性劳动成果,其价值很高,成本也很高,另外,音像发行商还要交纳17%的增值税、5%的营业税、33%的所得税、7%的城建税、3%的教育附加税和10%的版权贸易进口音像制品海关关税,出版发行单位发货上税,退货却不能给予相应的退税。为此,我国政府应该给文化企业减负,以提高各投融资主体进入文化产业领域的积极性。二是完善文化产业投融资中的差别税率政策,文化产业当中的差别税率应该根据不同种类的文化事业和不同社会效益文化产品或服务,实行不同的税率。三是通过优惠的税收政策加大鼓励企业和个人赞助或捐赠行为,对于赞助或捐赠的企业,实行税前列支或相应减少纳税基数,对赞助者采取多种方式给予回报,包括广告、冠名、庆典演出以及给予捐赠者一定的精神鼓励等。

3、疏通文化产业投融资渠道

中国文化产业投融资的现状与趋势

中国文化产业投融资的现状与趋势 魏鹏举 【专题名称】文化创意产业 【专题号】G01 【复印期号】2015 年 01 期 【原文出处】《前线》(京)2014年10期第43~46页 【英文标题】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rend of Chinese Cultural Industry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作者简介】魏鹏举,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教授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化,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逐步进入了一个战 略发展期。所谓“战略发展期”有三层涵义:整体经济的高速增长托起了文化消费的大盘;高速增长过程中的经济发展结构转型使文化产业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文化体制改革使文化产业对社会资本产生了显著的吸引力。 中国文化产业投融资的现状特征 国内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对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拉动作用,中央政府提出的新经济增长观对于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强劲的推动作用。中国的金融业则面临着 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互联网金融崛起等因素导致的新竞争时代的到来,资本亟待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和新的发展空间,文化产业日益成为各类资本的目标。 各种因素都在促进中国文化产业投融资的兴盛,这一场文化资本“盛宴”的主要特征有如下 三个方面: ——政府投入力度持续加强,带动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 2012 年,全国财政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251 亿元,比上年增加358 亿元,增长18.9%。2007 年以来,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年平均增长16%,全国公共财政收入年平均增长15%,表明近年来财政文化投入力度在逐步加大。 针对文化产业的各级政府投资都在不断加强。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2 年中国文化 及相关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为16257 亿元,是2005 年的 5.6 倍,年平均增长近28%。其中,国家预算资金837 亿元,是 2005 年的 8.1 倍,年平均增长近34.9%。在地方政府层面, 文化产业是许多地方拉动经济增长、实现增长方式转型的重要新经济增长点,对于文化产业 的投入往往更积极,力度也更大。以北京为例,从2006 年开始,每年的文化创意产业专项 资金有 5 亿元人民币,从2010 年开始,每年增长到9 亿多。据不完全统计,最近几年,每 一年全国各级政府的各类文化产业专项资金支出总规模超过100 亿元,这个趋势还在继续。 财政部的国家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011 年的规模是34 亿元,2012 年增长到了48 亿元。 随着投入力度的不断增加,政府投资的绩效问题日益受关注,创新投入方式,改善投资机制,示范和带动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这将成为政府投资的重要任务,贷款贴息、后 期奖励、引导投资、组合投资等模式会成为各类政府专项资金、投资基金等改进绩效的主要 方向。 近年来,为促进文化企业与金融体系的对接,文化部积极开展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 推动文化产业信贷融资发展。据统计,仅2011 年部行合作框架内的重点信贷项目就达97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介绍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有较强的学习和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文化学、管理学方面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掌握文化产业的经营特点和运作规律,了解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同时具备现代管理、现代经济和法律知识,能够在文化产业管理机关、文化企事业部门特别是会展业和企业从事文化产业经营、文化市场运作、文化项目策划、文化经纪、贸易、咨询和国际文化交流与传播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硕士研究生教育提供优质生源。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和专业素质,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良好的表达和沟通能力,具有团队协作能力的高素质文化产业经营与管理人才。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辩证地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 2、具备较好的文化产业管理基础知识以及良好的理论素养,准确把握文化产业管理新理念,了解本学科相关的前沿信息和发展动态,接受全面系统的专业知识训练,形成逻辑上相互联系的整体性思维方法。 3、初步掌握科学合理的学科理论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社会工作能力和社会服务意识,能够进行专业的社会调查分析,具有较好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4、初步具备使用外语文献的能力,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培养扎实的文化产业经营和管理技能。 5、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宽泛的文化基础知识,健康高尚的审美能力,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意志品质和较强的应变能力,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 三、主干学科 文化学、管理学、经济学 四、主要课程简介 1、课程名称:管理学原理 课程简介:管理学原理是本专业必修的一门学科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管理学的知识体系,能综合运用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在管理工作中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绩效。 2、课程名称:中国文化概论 课程简介:中国文化概论主要阐述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意义、方法;概述关于文化的概念及结构;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态状况、发展历程和主要特质以及中西文化的基本差异;主要讲授儒、释、道、易等中国传统文化主要组成部分的来源、产生与发展过程、主要思想内容,以及它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各自的地位、影响及其固有价值和现代意义。

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增强文化软实力提高到国家战略的层面,提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目标。近些年,我国的文化产业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面对文化产业大发展、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尤其需要冷静,需要清醒。形势越好,越要科学发展;形势越好,越要注意可持续发展;形势越好,越需要理性发展。 一、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产业建设的“泛”与“滥”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既需要宏观的科学决策,也需要微观和中观层次的科学谋划。我们发现:一些地方缺乏对产业发展细致调研和理性分析,忽视所在区域的政治经济、社会基础和产业基础,对文化产业把握不精准,笼统发展,对文化产业的理解、界定也不够深入准确。这种对文化产业的“泛化”理解和“泛文化”发展,导致了文化产业蜂拥而起的“滥文化”产业现象,一哄而上、盲目建设、低层次发展、同质化竞争的现象屡屡出现。比如,各地“跟风”建主题公园,低层次的同质化竞争激烈。又如,各地跟风式的拍山水实景剧,但能挣钱的寥寥。再如,近些年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泛滥,文化产业园区、动漫基地、创意产业园区如雨后春笋。必要的园区是需要的,但这样一些基地的泛滥,到底带给产业什么?这些浮躁怪相背后是有限资源的严重浪费和只顾眼前过瘾、不考虑可持续发展的短浅目光。 (二)文化产业发展中的盲目投资 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投入的保障。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文化产业的扶持与鼓励,越来越多的资金涌入文化产业,给予文化产业发展很大的助力,但也显露出偏离理性的冲动投资与投资方式不合理的问题。以电视剧行业为例,根据国家广电总局的数据,2010年我国电视剧总投资约60多亿元,电视剧年产量为1.4万集,位居世界之首。与高额投资和巨大产量不相匹配的是,据国家广电总局同期数据,中国每年电视剧产量和播出比为5∶3,近3年,电视剧审批数目和已播出数目比为

我国文化产业投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基本对策

我国文化产业投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基本对策 张伟周鲁柱 【内容摘要】文化产业投融资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投融资存在的问题是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一方面,文化产业具有巨大的投融资空间,比如需求空间、内容空间、规模空间;另一方面,文化产业的投入不足,投融资效率低,投融资渠道缺乏。造成这种矛盾的原因既有政府管理理念的落后、文化产业政策的不健全、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也有投融资客体(文化产品或服务)科技含量低等。为解决这种矛盾,笔者提出建立“国民结合、以国资为引导、以民资为主体”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以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关键词】文化产业;投融资;问题;对策 中共中央在“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指出,要“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精神文化生产,为社会提供更多的符合人民群众需要的文化产品或服务。但精神文化产品的发展取决于文化产业的发展,而文化产业投融资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因此,加大文化产业投融资力度应当成为今后进行精神文化生产的重要内容。 一、我国文化产业投融资的空间 我国文化产业起步晚、规模小。对文化产品或服务的供给明显不足,实现文化产品或服务的供求均衡还有较大的空间。 1、需求空间 目前,我国文化产品或服务的供给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存在巨大的缺口①。据统计,从需求角度来看,目前我国人均GDP 1,000美元,恩格尔系数应该是44%,城乡居民平均文化需求应该在个人消费中占18%,总量应该是10,900亿元; 2010年达到人均GDP1,600美元时,恩格尔系数应为33%,城乡居民平均文化需求在个人消费中应占20%,实际需求总量应为20,100亿元; 2020年达到人均GDP 3,000美元时,恩格尔系数30%,城乡居民平均文化需求在个人消费中应占23%,实际需求量为42,400亿元。从供给角度来看,目前我国文化产业的实际供给量是5,300亿元,距离以上的预测需求量10,900亿元还有5,600亿元的缺口,如果继续以目前10%的速度增长,到2020年,仅能达到29,460亿元,距离以上计算的预测需求42,400亿元的缺口将达到12,940亿元。根据以上数据,我国要满足个人文化实际需求,从当前到2020年文化产业的增长速度至少达到每年13%,即由现在的5,300亿元到2020年的42,400亿元。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吸引更多的资本投入到文化产业,壮大文化产业,在实现资本增值的同时,也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产品或服务的需求。 2、内容空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的眼界大大开阔,形成了对各种新文化内容的强大需求。但我国文化产业提供的文化产品或服务还不能完全满足居民多样化的需求。据上海市社会科学院调查,越是收入在中等以上的家庭,越是对目前休闲娱乐生活的质量表示强烈的不满意,认为家庭休闲活动的质量大大落后于物质消费、情感生活质量,观看演出和参加文化娱乐的机会也非常少,特别是消费比较前卫的都市白领群体更觉得适合他们的演出更少。因此,文化产业在实现内容空间的过程中,可以将其转化为有效的投融资空间。 3、规模空间 我国的文化企业与国外的大型跨国文化企业集团相比差距很大。比如,当今世界全球性商业传媒企业由9大传媒巨头把持,其中最大的传媒集团时代华纳1年的销售额为排名第50

文化产业投融资现状及分析资料讲解

文化产业投融资现状及分析 文化产业投融资现状及分析 文化产业融资是指经营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企业为了满足自身的经营发展目标而采取各种融资方式进行资金筹集的过程。文化产业的主要融资方式有首次公开发行上市(IPO,以下简称IPO)和私募股权融资(PE,以下简称PE)。 自2010年3月中宣部、文化部、中国人民银行等九部委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来,文化产业中的各项金融扶持与创新举措明显加快。2012年,为全面发展文化产业,我国政府先后制定并实施各项利好政策,大力扶持文化产业金融体系,积极引导、鼓励投资者对文化企业的资金投入。众多投资机构纷纷涌入文化产业,使得我国文化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的方向快速发展。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实现增加值18071亿元,比上年增长16.5%,比同期GDP现价增长高6.8%,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值已经达到3.48%,按照同口径计算比上年增加0.2%,而文化产业对当年经济总量增长的贡献达5.5%。 2013年,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文化改革发展的战略部署,加快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央财政下拨2013年度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48亿元,比2012年增加41.18%。统计局数据显示,文化传媒的财政拨款为636,828.28万元,占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总额的92.74%。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各类型文化企业的融资渠道不断扩展,资金不断充裕,文化产业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其投融资体系建设也迎来新的机遇。全国各大银行加强对文化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所投资规模涵盖了互联网、文化旅游、影视制作、网络游戏等各类型文化行业领域。其中,中国工商银行2013年对其投资金额高达1442亿元,比上一年度新增约330亿元,增幅达30%,是全行业中融资增长最快的领域。而其他一些商业银行也表示出对文化企业的青睐。在第二届中国文化金融创新峰会上,民生银行分别为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欢瑞世纪影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大业传媒

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把握全球文化产业发展趋势,针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实际,积极研究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探索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有效路径,对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现实意义。 一、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文化产业管理体制和机制不顺,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尚未形成。我国文化产业的管理在不同地区存在条块分割、多头管理、政企不分等问题。目前,多数地区尚未建立统一高效的文化产业管理体制,文化、广电、出版、旅游等相关部门各自为政,管理分散,文化市场多头执法。以音像业管理为例,其进口产品的内容审查、发行和市场管理、出版和复制分别由文化、广电、出版三个部门管理。由于管理体制和机制不顺,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尚未形成,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尚没有分开,体制内的文化事业和体制外的文化产业两张皮。国有事业单位改革不到位,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尚未建立或健全,更名改制的集团保持事业性质,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干预较多,市场主体地位不明确,缺乏活力。管理的政事不分、事企不分,“缺位”“越位”“错位”并存。现行文化管理体制偏重于传统文化事业型的管理模式,“管”、“办”不分,对纯公益性文化单位和市场性文化企业基本都采取直接管的办法,重社会效益轻经济效益。文化资源的部门分割,条块分割仍然存在。新闻、文化、广电、旅游部门间,中央部门和省市间,管理相互重叠交叉,资源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矛盾突出,资源难以整合。省市间、地区间、行业间、不同所有制经济间文化资源利用与共享,不同程度地受到体制和机制的障碍和影响。许多不是国家文化体制改革试点的地方,在享受国家有关支持文化事业单位企业化转制、文化产业发展优惠的财政政策、金融政策、土地利用政策、社保政策等方面,与试点城市和地区的文化事业单位、文化产业企业处于不平等的劣势地位。市场发育不足,缺乏规范。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还没有真正形成。 2.文化生态环境不够理想,文化产业规划政策不完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缺失,对文化“软实力”的认识尚不统一。文化产业作为新的战略支柱产业的定位尚不明确,文化产业在全国的目标定位、产业定向、路径选择、制度安排、支撑体系等重大问题,需要作深入的调查研究,做出科学的判断和符合实际的决策。我国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进而形成经济竞争优势的关键在经营人才,但文化经营人才缺乏,亟需文化市场经营主体和企业家人才的培育发展。放开文化领域投资、实行文化准入,加大政府对文化产业的投入,采取类似于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财政税收政策,在鼓励民间资金投资文化产业、改革文化体制放活文化生产力等方面,目前都缺乏具体的政策。推进文化资源向文化生产力转变,推进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结合,促进文化与经济的结合,需要在政策、制度和机制上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我国尚没有发展文化产业的基本大法,文化产业领域内的基本法律也处于缺失,地方在文化立法上受到限制。文化产业政策不完善,地区特别是未进入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的地区,尚未制定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文化企业融资难问题普遍存在,部分地区非公资本进入文化产业还存在障碍。国家制定出台的文化产业政策在部分地区难以落实。 3.文化企业规模小,文化精品不多,核心竞争力不强。我国文化产业企业大多以中小企业为主,除少数央企外,还没有形成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文化企业根本来说是内容创意产业,在目前的文化企业中,在内容上具有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问题的探讨

文化创意产业的崛起是当今世界的一个趋势,随着现代化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文化创意产业显然已成为促进整个经济发展的一个新亮点,对经济发展有着前所未有的影响。文化创意产业想要发展,离不开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投融资。在我国,投融资问题仍是限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瓶颈。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 1998年英国首次提出文化创意产业这个概念,文化创意产业起源于个体创意、技巧及才能的产业,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与利用,来创造财富与就业机会。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许多专家学者都对这一概念重新进行了定义,然而却始终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世界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将文化创意产业划分为三种类型,以美国为代表的版权型、以英国为代表的创意型和以中韩为代表的文化型。我国在2006年《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纲要》中具体阐述了文化创业产业的形态和业态,指出现阶段我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任务。综合上述观点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实践,可将文化创意产业定义为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下,集文化、创新和科技于一体的,具有“一动、二低、三高”(即动态性发展;低消耗、低污染;科技含量高、渗透性高、附加值高)的新型产业集群。 二、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的主要方式 文化创意产业以其巨大的商业价值和独特的文化内涵成为21世纪的朝阳行业。其投融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政府的财政投入 政府的财政投入在文化创意产业的投融资上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觑。近年来,我国设立多项资助计划和专项基金促进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2014年,中央财政一般公共预算安排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相关资金208.07亿元,比2013年增加26.39亿元,增长率为14.53%。 (二)民间资本融资 民间资本融资有着快速、灵活的特点,但也存在着趋利性和盲目性的弊端。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家看中文化创意产业这块沃土,将民营资本投入到文化创意产业中来,通过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等方式进驻文化市场,以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 (三)国外资本投融资 外资在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市场上的地位举重若轻。外资的进入给文化市场带来了新鲜血液,充足的资本促使文化创意产业快速稳步发展。据相关数据显示,在2011年已公布投资者的202起投资事件中,外资投资机构参与其中的108起投资事件,占总投资事件54%。从投资比重来看,投融资事件涉及美元规模为488889.69万美元,占投融资总规模的76.17%。 (四)文化企业上市融资

文化产业经营与管理系统

第一章文化产业的意识形态管理 二、政府意识形态管理的功能 (一)意识形态管理的政治功能 首先是政治合法化的功能 其次是政治动员功能 第三是政治团结功能 (二)对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协调功能 (三)对大众文化和主流意识形态的协调功能 案例分析 苏联解体、东欧巨变中意识形态的作用。 加强意识形态管理对建构和谐社会的意 第二章投资 3、投资的特点 (1)投资是以让渡其他资产而换取的另一项资产 (2)投资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之外持有的资产 (3)投资是一种具有财务风险的资产 (二)投资管理 1、含义 投资管理是一项针对证券及资产的金融服务,以投资者利益出发并达致投资目标。 投资者可以是机构譬如保险公司、退休基金及公司或者是私人投资者。 (二)文化产业投资的特点

1、资本是文化产业的增值源 (1)资本市场运作是扩大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途径 (2)文化产业投资的利润回报高于其他产业 2、文化产业投资的高风险性 (1)文化产业投资具有高风险性 (2)文化产业投资属于长线投资 (3)文化产业投资需要经营智慧 (三)文化产业资本投资和运营方式 1、文化产业主要投融资模式 (1)政府投资 建造大型文化基础设施赞助公益性文化单位保护文化遗产和扶持高雅艺术扶助文化产业,鼓励对外文化交流 2)股份合作(3)国际投资 2、文化资本运营一般方式 资本运营,就是对集团公司所拥有的一切有形与无形的存量资产,通过流动、裂变、组合、优化配置等各种方式进行有效运营,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增值。 (1)兼并收购 兼并是指通过产权的有偿转让,把其他企业并入本企业或企业集团中,使被兼并的企业失去法人资格或改变法人实体的经济行为。 收购(Acquisition)是指一个公司通过产权交易取得其他公司一定程度的控制权,以实现一定经济目标的经济行为。

公共文化事业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芜湖市公共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公共文化事业方面存在的问题 1、基层文化人才欠缺、文化队伍不稳 群众文化工作的载体和阵地主要设在基层,以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村、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为主,但目前我市乡镇、街道文化站有相当一部分没有专职站长,专干不专的问题还比较普遍。一些文化站即使是有站长,也只是由乡镇、街道临时聘用,基层文化工作者待遇偏低,人心不稳明显地影响了基层文化工作的深入开展。特别是大多数村文化活动中心(室)的管理人员,一般由村干部兼职。这些兼职干部由于工作繁忙或专心不够,影响了履职能力。二是文化队伍的整体素质仍然偏低。据了解,目前我市各级文化机构中,许多是一般行政人员和工作人员,具有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的文化人才不足。在农村,公共文化队伍的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都不尽人意,文化素质不高、专业水平有限、且年龄老化。三是服务能力有待提高。文化站干部兼职其他行政工作的情况比较突出,文化站干部业务技能不强,艺术门类的辅导、文化活动的组织无法胜任的问题也较普遍。 2、基础文化设施利用率有待提高

虽然近年来,全市的公共文化设施总量在不断增大,但由于管理和相关配套措施滞后,导致公共文化设施作用发挥不充分,运行状况不甚理想。一些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管理手段落后,服务功能单一。一些图书室不但藏书量少,而且少有更新,借阅人数不多。 3、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的投入力度有待加大 尽管这些年来文化事业经费总量逐年有所增长,但与新增财力增长速度及与其他社会事业投入增长相比较,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的经费增幅明显偏低。而且各县(区)区地方财政对公共文化建设的投入也相当悬殊。与城市相比,不少乡村公共文化设施基础薄弱、设备老化、人员和活动经费缺乏保障,公共文化服务功能更是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同时,社会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的投融资体制也不够健全,民营资本进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门槛过高,政策措施不配套。公共文化管理体制上仍然存在条块分割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 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存的问题 1、文化产业总量较小、份额偏低。当前,我市文化产业发展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总体规模较小,对国民经济贡献份额不高。2008年,我市文化产业增加值仅23.17亿元,占全市GDP的3.09%。文化企业生产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竞争力不强,产业组织集约化程度低,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不

【文化产业人才需求趋势分析】中国文化产业投融资现状与趋势答案

【文化产业人才需求趋势分析】中国文化产业投融资现状与 趋势答案 本文为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题目:河南省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文化产业与人才培养创新性研究—以淮阳县为例项目编号:112400450160 一、何为文化产业和文化产品 文化产业属于新兴产业,英国学者约翰·霍金斯(John Howkins)认为,文化产业的核心在于创新,他将现代文化产业称为“文化创意产业”,在《创意经济》一书里提醒人们,人才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人类创造的无形资产的价值总有一天会超越我们所拥有的物质数据 的价值。 __开发计划署也在《人类发展报告》中强调:“创意与人才将比传统的生产要素例如劳动力和资本,更快地成为文化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 百度百科这样解释:文化产业这一术语产生于二十世纪初。最初出现在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合著的《启蒙辩证法》一书之中。 __教科文组织关于文化产业的定义如下:文化产业就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从文化产品的工业标准化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角度进行界定。 那么,文化产业到底包括哪些产业,文化产品又是指哪些产品呢?维基百科的英文解释如下: cultural industries generally

includes textual, music, television, and film production and publishing, as well as crafts and design. For some countries, architecture, the visual and performing arts, sport, advertising, and cultural tourism may be included as adding value to the content and generating values for individuals and societies。 可见文化产业大致包括:文字的、音乐和电视作品、电影、出版物、艺术和设计等等;对有些国家,建筑风格、可视的或行为艺术、体育运动、广告业、文化旅游等也可以增加文化产业的价值,为个人和社会带来创意。文化产业是以知识为基础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基于上述对文化产业和文化产品的阐述和界定,下文要对影响文化产业市场人才需求的各因素加以分析。 二、影像文化产业人才需求的因素 对人才的需求,与其他产品市场的需求不同之处在于,劳动力是生产要素,所以对其需求是一种派生的需求。正是因为对文化产品的市场需求,才导致了文化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我们可以运用最基础的经济学原理,将影响文化产业劳动力需求的主要力量辨析和归纳如下:

文化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和对策

刘朝来重写稿 实文化强省战略部署推进文化产业跨越发展 民进安徽省委 一、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省积极推进文化强省战略,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建设文化强省的指导思想、思路目标和重点任务,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文化事业发展和对外文化交流的步伐不断加快,文化产业连续5年增幅30%以上,创造了全国瞩目的“安徽现象”。但是从整体上看,我省文化的产业基础仍然十分薄弱,文化资源大省向产业强省的跨越任务十分艰巨。一是规模和经济总量不足。2009年,我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不到400亿元,占全省GDP比重约为3%, 而同期北京市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接近GDP的10%,上海约占8%、广东为6.7%、湖南为5.1%。即使在中部地区,我省也处于中后位次。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十二五”末,文化产业要实现增加值1000亿,任务艰巨;二是特色和优势产业不足。文化领域条块分割,规模普遍偏小,规模大、产业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高、具有规模效应和带动作用的市场主体数量少,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文化产品区域特色不显,品种不多,竞争力不强。文化资源、文化企业、文化品牌的培育整合、配置优化、引导管理力度不够,低层次运作、小环境发展、松散性管理导致资源优势很难转化为品牌优势和产业优势。 影响我省文化产业化进程的因素很多,与文化强省的要求比,主要表现在“四个不适应”。 一是文化产业化意识不适应。调研显示,关注文化的教化、喉舌、阵地等社会效益,轻视甚至漠视文化的商品化和产业化运作的现象仍然存在,在这种思维定式之下,文化建设在一些地方的发展战略和规划中难以摆上应有的位置。相关管理部门习惯于在从政治角度和社会效益上“定条例、设门槛”,重事业、轻产业,重评奖、轻市场,重投入、轻产出的工作模式仍未彻底改变。文化产业意识的淡薄,直接

文化产业投融资

文化产业投融资,我们走了多远? 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20年前曾经预言:“一个高技术的社会必然也是一个高文化的社会,以此来保持整体的平衡。”美国文化产业的产值占GDP的比重已由20世纪60年代的2%上升到12%;英国也由3%上升到10%;意大利则由当时的起步飞跃到25%。 中共中央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大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和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的文化市场格局。全国有17个省市提出将文化产业作为经济支柱来培养,文化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日益成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代表产业之一,云南等走在前例的一些省份,文化产业产值已经占到本省GDP的4%到6%,真正意义上成为了当地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相比,具有市场规模巨大、投资回报丰厚的特点,有学者将文化产业和高科技产业并称为世界上两大“最挣钱的产业部门”,视其为朝阳产业。 因此,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已经把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一些国家,文化产业业已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与国之间竞争的利器。在我国,从政府到民间都越来越意识到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发展文化产业逐渐成为一股潮流,“文化大省”、“文化强省”、“文化立市”、“文化兴市”已经被许多省市提到了战略的高度。 投融资为文化产业发展注入强心剂 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包括文化产品制作和销售活动、文化传播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文化用品生产和销售活动、文化设备生产和销售活动、相关文化产品制作和销售活动在内的综合文化产业体系。随着国家和地方政府相关政策的进一步放开,文化产业在利用传统政府财政拨款之外,也吸引了各方资金,同时在融资渠道、融资方式上都有所创新,一时间亮点纷呈。 政企银联手打造“油画第一村” 深圳市龙岗区大芬村占地仅4平方公里,改革开放以前,大芬村村民以种田为生,人均年收入不到200元。1989年,香港画商黄江看中大芬村房租价格便宜,交通比较便利,便找了几名画工,租用一间民房,迈开了当时内地少有的油画加工、收购、出口的第一步。一时间四面八方的绘画人员纷至沓来,大芬油画生产、采购和集中外销的“一条龙”体系雏形初现。 2000年开始,布吉镇政府邀请了东南大学规划研究所的专家,为大芬油画的发展制订了总体规划,画家、代理商和经纪人分工明确,逐步搭建起了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链条。政府的引导和帮助为油画村的迅速发展提供了条件,可融资难依然是发展中的油画村面临的主要问题。龙岗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不但区镇村三级共同出资1000多万元对油画村进行基础设施改造,也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的积极参与,鼓励海内外有经验的商人加入进来,大力培育重点民营文化企业,共同做大做强油画产业。政府主动联系银行和企业,三方共同协商,为其量身定做融资方案,解决资金障碍。 现在,大芬村已经占领了世界油画市场60%的份额。2006年,大芬村油画销售额超过了5亿人民币,人均收入逾3.4万元,成为文化部指定的“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国外资金为“华谊兄弟”起飞助跑

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专业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 专业发展项目 四川省文化产业职业学院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专业 专业建设方案

目录 一、专业建设基础 (3) (一)建设背景 (3) (二)人才需求分析 (3) (三)专业现状 (4) 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5) (一)、建设思路 (5) (二)、建设总体目标 (6) (三)、建设具体目标 (6) 三、专业建设内容 (8) (一)深化“特色办学、实践育人”人才培养模式 (8) (二)建立以文经实训中心为核心的校内实训中心和校外顶岗实习基地 (12) (三)教学组织模式改革 (13) (四)打造双师教学团队 (13) 四、改革举措 (14) (一)专业定位明确和人才培养创新 (14) (二)课程建设与教材开发 (15) (三)教学模式改革 (16) (四)师资队伍培养 (17) (五)校内外实训平台建设 (18) (六)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与监督 (18) (七) 开展社会服务 (18) (八)对外宣传与交流 (19) 五、绩效考核指标 (19) 六、经费预算 (34)

一、专业建设基础 (一)建设背景 1.文化产业已成为国家战略性产业 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2010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达到11052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75%,比上年提高0.18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逐年提高。 2009年7月,我国颁布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这标志着文化产业已经上升为国家的战略性产业。2010年10月,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提出将“推动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将“文化命题”作为中央全会的议题,全会将文化建设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提出建设“文化强国”、“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等。这一系列举措,意味着文化产业得到党和国家前所未有的重视,,正迎来一个历史性拐点,将进入一个高速增长周期。 2.文化产业将成为四川支柱产业 2008年,四川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255.1亿元,增长9.9%,占GDP的2.04%,高于GDP 增幅0.4个百分点,产业规模居西部首位,成为全国九大文化产业增加值“百亿省”之一。到2010年底,全省包括演出、娱乐、网络等在内的文化产业总收入达432.8亿元,实现了双翻番。预计在未来五年,四川文化发展综合实力可望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基本建成文化强省,文化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总收入达到1000亿元,文化消费在整个社会消费中所占比例达到8%。2011年11月《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决定》在更高的战略定位上审视和谋划四川文化改革发展,《决定》明确了奋斗目标:到2020年,建成与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相适应的文化强省。 (二)人才需求分析 我国现有文化产业从业人员为1182万人,而从事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的专门人才为46万人左右,不到总人数的4%,缺口很大。2010年我国文化消费总量在1万亿元左右,如果根据国际经验,按我国当前人均GDP4000美元测算,文化消费总量应当在5万亿元左右。国内庞大的文化产品消费量需要大量的经营管理人才组织生产更多的文化产品,但目前仅靠培养企业现有人才和引进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已不能满足迅速发展的文化产业的需要。

最新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文化产业是新兴产业,也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健康发展不仅能促进经济发展、吸纳就业,而且能为社会提供丰富的精神产品。当前,我国文化产业的管理体制不健全。因此,必须从加强规划、深化改革、优化结构、培育龙头、搭建平台等多方面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文化产业;管理体制;品牌;产业园区 目前,我国文化产业虽有一定发展,但产业化程度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潜在优势未能充分发挥。把握全球文化产业发展趋势,针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实际,积极探索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有效路径,对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现实意义。 一、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 (二)产业布局趋于合理,但区域发展不平衡。目前,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分别围绕发展创意产业、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彰显民族特色等思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初步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带。在东部,积极构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三大文化产业带。在中部,在弘扬晋商文化、中原文化、荆楚文化上做文章,促进演艺业、影视业、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西部的云南走以地域性民族文化为内涵、以文化旅游为主线、以品牌运作为核心的产业发展路径,在全国形成较大影响。综合看,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与经济发展格局基本相同,呈现东高西低的区域不平衡发展态势。从文化产业单位数量、从业人数的地区分布

看,东部地区分别占全部的66%和69%;从实现的增加值看,东部占74%,中西部占26%。同时,部分地区还存在发展思路单一、产业结构雷同的问题。如,盲目发展动漫游戏业等,缺少差异化的发展战略。 (四)产业外向度有所提升,但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近年来,我国积极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文化企业通过提升竞争力加大产品服务出口力度,培育出一批具有民族特色、自主知识产权和原创性的知名文化品牌,在扭转文化贸易方面初显成效。2007年,国产电影海外销售再创新高,78部影片销售到47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发行收入总计20.2亿元人民币。版权贸易结构逐年改善,图书版权进出口贸易逆差从2002年的9:1缩小到2007年的5:1。境外演出收入大大提高,有的节目已接近或达到国际演艺产品的价格水平。但我国文化产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的状况依然存在。文化贸易逆差严重,我国文化产品与服务进口和出口比例约是10:1,对欧美国家甚至达100:1。 二、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不强,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文化产业管理体制不健全。我国文化产业的管理在许多地区不同程度存在条块分割、多头管理、政企不分等问题。目前,多数地区尚未建立统一高效的文化产业管理体制,文化、广电、出版、旅游等相关部门各自为政,管理分散,文化市场多头执法。以音像业管理为例,其进口产品的内容审查、发行和市场管理、出版和复制分别由文化、广电、出版三个部门管理。由于国有事业单位改革不到位,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尚未建立或健全,一些更名改制的集团仍

文化投融资公司组建方案(最新)

文化投融资公司组建方案 根据《中共X市委X年工作要点》的要求,结合我市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发展现状及未来战略发展需求,为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信息、金融等产业融合发展,搭建有利于全市文化产业健康、良性、快速发展的平台,按照《X市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制定组建“X市文化投融资公司”方案如下: 一、建立文化产业投融资平台,通过灵活多样的投融资手段撬动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文投公司组建和运营目标,是通过各种金融手段和资产重组及配置,依托文化产业政策扶持、资源整合和跨区域跨行业经营等后发优势,在实现X市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并成为支柱型产业的同时,借助X 区域中心城市发展布局,辐射、涵盖、引领周边城市文化产业共同发展,最终实现多元化、集群型区域发展战略目标。 资产管理和投资是文投公司主营业务的两大板块。根据市政府X 年9月15日常务会议精神,对市属国有文化资产进行整合,注入文投公司。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一是市文广局所持有x广场商业经营部分,总面积为3471.77平方米,市值约1亿元。二是X文化艺术中心(包括杂技团负一层商业用房近4000平方米,目前为X童话餐饮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租用),面积约3平方米,市值约1.6亿元。三是现文化馆办公楼,面积约2600平方米,市值约3000万元。四是目前在建的X演艺中心,总面积约0平方米,总投资约1.8亿左右。

以上资产的注入,在方便文投公司按照市委、政府的要求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科学布局的同时,为进一步融资开展与之相关的项目运营和放大资金使用量奠定基础。 公司组建后,由政府以注入资本金形式,向文投公司增资万元,文投公司以此资本金及所属资产,获取金融机构资金或吸引社会资金,进而通过信贷、借贷、股权等形式,投资文化及相关领域的企业和项目,同时对设立的产业基金组织进行投放和管理,在确保自身赢利的基础上,扶持文化企业和项目从小到大,从弱到强。 文投公司管理的资金重点用于X市的行政区域内,且投资方向为X市确定的重点项目。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X市区域中心城市优势,跨区域进行投资和运营产业项目。 二、公司的组建 (一)公司的性质。公司为国有独资企业,由市政府授权,市国资委作为出资人。 (二)注册资本的来源。 公司注册资本计划为4.9亿元,由财政注入的资本金和建筑物及配套设施设备组成。注册计划于年内完成,具体见下表:以上资产市值为文广局预估值,准确价值以评估事务所评估为准。组建文投公司所必需法律、会计、审计、评估、工商等专业服务的各项支出,均由财政垫支或以补贴形式减免。 公司分阶段获得的4.7亿元现金资本全部用于向市政府购买以上文化设施。

文化产业投融资现状及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058790776.html, 文化产业投融资现状及分析 作者:董扬 来源:《北方经济》2014年第05期 文化产业融资是指经营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企业为了满足自身的经营发展目标而采取各种融资方式进行资金筹集的过程。文化产业的主要融资方式有首次公开发行上市(IPO,以下简称IPO)和私募股权融资(PE,以下简称PE)。 自2010年3月中宣部、文化部、中国人民银行等九部委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来,文化产业中的各项金融扶持与创新举措明显加快。2012 年,为全面发展文化产业,我国政府先后制定并实施各项利好政策,大力扶持文化产业金融体系,积极引导、鼓励投资者对文化企业的资金投入。众多投资机构纷纷涌入文化产业,使得我国文化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的方向快速发展。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文 化产业法人单位实现增加值18071亿元,比上年增长16.5%,比同期GDP现价增长高6.8%,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值已经达到3.48%,按照同口径计算比上年增加0.2%,而文化产业对当年经济总量增长的贡献达5.5%。 2013年,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文化改革发展的战略部署,加快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 济支柱性产业,中央财政下拨2013年度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48亿元,比2012年增加 41.18%。统计局数据显示,文化传媒的财政拨款为636,828.28万元,占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总额的92.74%。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各类型文化企业的融资渠道不断扩展,资金不断充裕,文化产业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其投融资体系建设也迎来新的机遇。全国各大银行加强对文化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所投资规模涵盖了互联网、文化旅游、影视制作、网络游戏等各类型文化行业领域。其中,中国工商银行2013年对其投资金额高达1442亿元,比上一年度新增约330亿元,增幅达30%,是全行业中融资增长最快的领域。而其他一些商业银行也表示出对文化企业的青睐。在第二届中国文化金融创新峰会上,民生银行分别为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欢瑞世纪影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大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华夏视听环球传媒(北京)有限公司、北京春秋永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文化创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贷款总额高达10 亿元。此外,民生银行还进一步与合作企业签订战略协议,建立专门的金融服务团队,为所合作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的资金融通需求提供专项服务。 一、文化企业IPO上市情况 IPO上市(即首次公开发行上市)是企业融资的一种重要方式,企业可以依托资本市场中强大的融资平台,持续获得资金支持,从而不仅实现价值增值,还能够提高企业知名度及公司声誉。 2013年,由于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证监会)暂时关闭IPO市场,近800多 家企业排队等待上市。清科数据统计显示,共有80家中国企业先后在境外资本市场完成

文化产业与管理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 考试科目名称:文化产业与管理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一)文化产业与管理总论占60%,60分 (二)文化产业与管理分论占40%,40分 4)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分析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一)文化产业概论部分 考试要求: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系统掌握文化产业与管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并能够运用文化产业与管理中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来分析和解决文化产业管理中的现实问题。 考试内容: 一、迅速崛起中的文化产业 (一)文化产业的概念与特征,包括文化产业的内涵和外延、文化产业的基本特征。

(二)创意经济和文化产业竞争力,掌握创意经济时代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文化产业管理的路径、原则和模式 (一)我国文化产业管理现状,要求结合实际情况来进行客观分析。 (二)文化产业管理的国际借鉴,主要掌握以美国为代表的“社会调节型”管理模式和以法国为代表的“交叉型”管理模式。 (三)重点掌握文化产业管理的路径、原则与模式。 三、文化产业资源与开发 (一)了解文化产业资源的构成情况。 (二)了解文化产业资源的特点。 (三)熟练掌握文化产业资源的开发原则。 四、文化产业的投资管理 (一)了解文化产业投资的特点、主体与客体。 (二)掌握文化产业资本投资和运营方式。 (三)掌握文化产业投资的宏观管理。 五、文化产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一)了解文化产业人力资源的特点与构成。 (二)重点掌握文化产业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 六、文化产业的知识产权管理 (一)掌握文化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 (二)掌握我国文化产业知识产权管理的现状、问题,以及加强文化产业知识产权管理的对策。 七、图书出版业管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