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青少年网络语言使用的社会心理学探析

青少年网络语言使用的社会心理学探析

青少年网络语言使用的社会心理学探析
青少年网络语言使用的社会心理学探析

总234期第6期2009年6月

贵州社会科学

GuizhouSocialSciences

V01.234.No.6

June.2009

青少年网络语言使用的社会心理学探析

刘郁

(贵州大学,贵州贵阳550025)

摘要:网络语言的使用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青少年群体是创造并使用网络语言的主体.现代青少年网络语言使用有三个特点,即网络语言中混杂地方方言、高调使用“火星文”和手机短信成为网络语言的传播平台.进一步分析显示,青少年使用网络语言的社会心理基础主要有张扬个性、从众心理、娱乐心理、减压心理和抗争心理。针对青少年群体的社会角色状态,对其使用网络语言的行为宜疏不宜堵,同时应采用开设心理咨询室、减压课等方式,引导其正确使用网络资源。

关键词:青少年;网络语言;社会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C91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6924(2009)06--047--050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媒体受到了人们的关注。新媒体是指有别于传统媒体(报刊、杂志、收音机、电视)与网络相关(网络、移动电话、无线传播等与信息处理技术相关的)的媒体形态。新媒体最重要的部分就是网络,网络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人们的信息接收方式,同时也影响着人们沟通交流的语言环境。在新媒体技术的充分融合和网络文化的感染下,新词汇应运而生。新词汇根据来源的不同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网络语言,是新词汇最主要的部分,主要由聊天工具交流、BBS、网络游戏等区域中产生;第二类是通过手机为传播源所产生;第三类是包括流行音乐、电影等为传播源所产生的。社会学上把这几类新媒体媒介下的语言统称为网络语言。从2000年起,网络语言的研究迅速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目前虽然学者们的具体表达有所不同,但是他们都是从词汇、语法等几个层面概括了网络语言的特点,比较一致地认为网络语言具有简略性、创新性、形象性、欠规范性、模糊性、双语现象、解构性、相似性、后现代性等特点。对于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

学者们则往往从网络语言的语境、网络语言的主要使用者、网络时代三个角度进行分析,也就是说从语言本体人手是绝大多数研究者的研究视野,视野相对狭窄。目前来看,研究的视野有转换的趋势,即从语言的本体视角走向广阔的研究视角。[1]研究者认识到了网络语言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虽然在数量上语言本体研究视野的文章还是占绝对优势,但是运用相关学科的理论进行分析的文章的数量也是在逐渐增多。在对网络语言的研究方法上,正在从定性研究走向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作为面临巨大心理压力的青少年群体纷纷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上寻找着自己的网络地址,确定自己的网络位置,他们创造并使用着属于网络个体的语言体系,吸引着社会大众的关注。本研究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出发,通过自编《关于网络语言使用》问卷,对贵州省贵阳市清华中学、贵阳一中、贵阳民族中学、贵阳九中和贵阳致远中学在校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发放问卷1500份,回收有效问卷1471份,回收率为98%。根据回收的问卷对部分愿意接受访

作者简介:刘郁,贵州大学法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社会心理学。万方数据

48贵州社会科学总第234期

谈的学生进行个案访谈,并运用SPSSIO.0数据统计软件对青少年使用网络语言的现状、特点、动机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入调查、整理和研究。

一、青少年网络语言使用概况

(一)网络语言的使用渠道。笔者的调查结果显示:有九成以上青少年接触网络,是一个非常高的比例,每周有1—2天触网时间的青少年占绝大部分。其中以学习为主和获取相关信息的只分别约占到29.6%和47.1%,娱乐(听音乐、看电影、玩网络游戏等)占据绝对优势,约占79.6%,可以看出青少年触网主要是休闲娱乐;网上信息交流(新闻、搜索、博客、论坛等)比例较高,论坛和博客成为青少年交流的重要场所,是网络语言使用的重要渠道。

(二)网络语言的认同情况。调查结果显示:选择无所谓的学生占到65.5%,也就是说大部分青少年都持中立观点,他们对网络语言并不排斥。比较认同的青少年中对网络语言的看法多带有辩证的观点,并非有的学者描述的达到盲崇的状态。对于网络语言不被认同的部分,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一些网络语言比较粗俗,部分青少年对此比较反感;另一方面是由于有部分网络语言夹杂着不规范字,不容易理解,会影响书面写作。从调查来看,网络语言经过几年的发展,流行趋于稳定,绝大部分青少年能够正确认识,对网络语言大部分青少年都是随性的态度,没有特别极端的喜恶且对于粗俗的、格调不高的网络语言多数能够自觉抵制。

(--)网络语言传播的媒介。除网络外,手机短信也成为网络语言交流的又一新宠。在短信中使用的通常是符号式的网络语言,例如“:)”表示微笑,“55555”表示哭,“晕”表示无奈、受不了等。手机短信里的网络语言通常直观形象而且简约生动,从某种程度上说比汉字更具表现力,所以非常受思维活跃的青少年喜爱。网络语言的使用多是在一些约束比较少的范围内,部分青少年表示写日记有时候会用上网络语言,但是作文中网络语言使用率很低,主要由于老师再三强调写作文的时候要用书面语言。

二、青少年网络语言使用的特点

(一)网络语言中混杂地方方言。调查中发现不少青少年学生使用网络语言很喜欢夹杂地方方言。“毛交火辣勒(形容很急相当于热锅上的蚂蚁)”、“鬼火绰(很生气)"、“遭不住你喔(受不了)”等,如果你不是长期生活在贵阳或者经常接触贵阳人,那么一定会有一种丈二和尚摸不到头的感觉,而这正是时下青少年喜欢在网络上使用的语言之一。把方言日音以文字表达出来,在同类群体也仅限于同类群体中流传,对他们来说是很有趣的事。方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只能是相同地域背景的学生才能够以此交流,在论坛上使用夹杂方言的网络语言,似乎告诉网络上的其他人,这片是我们混的,我的地盘我做主,这是我们的态度。

(二)高调使用“火星文”。“[(‘,6]荟蘸馀遇嗝快桀一”、“—懂了一醒了嘴吓苛苡吓再痛90≮?”这是调查中两名青少年QQ(网络聊天工具)的个性签名,正是这种让大部分人难以理解的网络语言在部分青少年,尤其初、高中学生中甚为流行,他们给这一类型的文字命名为“火星文”。使用“火星文”的主要是90后,年纪稍大的对于火星文多难以理解、看不懂或者是不接受。小涵(女,高二,17岁)的QQ个性签名使用就是火星文,她表示“我没想过用这个会有什么影响不影响的,就是觉得这些字体平时不常见,一般人看不懂,多有意思啊,最主要的是不会跟别人的一样。”调查显示,九成以上触网的青少年都知道“火星文”,喜欢运用的只占到四成且以高中生居多。火星文实质上是非规范使用符号、外文、异体字、繁体字等,容易造成阅读困难。关于火星文的使用年龄范围,借用网络上的一句话来形容是:70后拜拜,80后慎入,这里是90后的语言时态。“火星文”产生的原因,有专家认为可能是青少年出于保护隐私的需要,也可能是出于青少年获得自我认同与个性认同的需要,也可能只是由于游戏的需要等等。调查中证实,“火星文”的使用者年龄呈低龄但并未成为主流。。

(三)手机短信成为网络语言的传播平台。手

万方数据

第6期青少年网络语言使用的社会心理学探析49

机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体也具有文化传播的功能。目前我国的手机普及率以及用户总量均居世界第一,手机短信为人们相互交流信息、传递情感提供了快捷、简洁的现代手段,也为网络语言提供了又一个传播平台。调查显示,拥有手机的青少年九成以上都在发短信时使用过网络语言。

三、青少年使用网络语言的社会心理基础

(一)个性化。关于使用网络语言的原因,调查中有36.2%的学生选择的是“有个性”。网络给了每个人张扬个性、充分发挥想象力的独特空间。青少年群体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喜欢追求时尚、标新立异,大众的文化通常不为他们所认可,或者说他们常常会对大众文化表现出蔑视与不屑,这从新奇古怪的网络语言中可见一斑。网络语言表现为与语言习惯和造词规律的不符,或是符号大行其道,或是新词语的不断生成,都体现了他们不断地从大众文化中抽离出来的愿望。

(二)从众心理。“群体”是社会学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群体的心理由其社会性所决定,主要表现在群体成员对群体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等。网络语言的出现是新媒体时代的产物,也是当代青少年的标志,使用网络语言就表示着他成为了群体的一员,不管事实上是不是这样的,每个个体都是以这样的标准来评判的。关于使用网络语言原因的调查中近四成学生选择了“同学朋友都用,不用就落伍了”,在他们看来如果不用些网络语言或者听不懂同学说的网络语言就是与群体文化有差距。同辈群体是成长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环境因素,尤其是在青少年时期,同辈群体的影响日趋重要,甚至有可能超过父母和教师的影响。跚他们渴望创造属于本群体的亚文化,群体成员通常是以周围的人为参照物来扮演自己的角色,由于认知有限,世界观和价值观没有完全树立,他们往往只看到别人在做什么,而不是为什么去做,自己是否适合去做。所以青少年同辈群体的心理遵从性原则在网络语言的广泛使用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减压心理。网络语言的诙谐有趣、能产生调侃的效果也是青少年放松减压的方式之一。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他们常常用网络语言来宣泄某种平日里不能或不敢表达的情感。770(亲亲你),“东西”称为“东东”,把“屁股”称为“p,的“童语现象”,表现了在现今这个高压力的社会里,青少年甚至包括成年人都对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充满向往,上网、网上交流成了他们释放心理压力、松弛身心的一种方式,也通过创造和使用网络语言体验到生存快感。

(四)娱乐心理。部分网络语言自身的形象传神、诙谐幽默,一直以来都是吸引青少年乃至成年网民主动使用并进行传播的重要原因,也是调查中青少年使用网络语言原因中最重要因素。调查显示,有73.8%的学生都是冲着这一原因的,幽默诙谐的网络语言迎合了他们的胃口,如:-骨灰级”(绝顶高手),轻松又略带调侃;“腐败”,通常是指花大的价钱去吃喝一顿好的,结合当前社会一直敏感的权力腐败现象,多了几分自嘲的效果;“抓狂”指受不了刺激而行为失常。也具有很强的反讽效果,充分体现了网络语言的诙谐性的特点。许多生动有趣且反主流的、叛逆的网络语言更能在交流中营造出轻松幽默的氛围,如:“我为什么要上网:因为上帝给了我大脑,所以我思考;上帝给了我双脚,所以我奔跑;上帝给了我手指,所以我上网;于是经过思考,我奔跑着来上网”。

(五)抗争心理。宗锦莲在《浅析网络语言与青年文化的建构》一文中提到网络语言在青年中泛滥,同时也成为青年身份识别的符号资本。虽然这种态势看来凶猛,渗透面也极广,但网络语言对青年文化的建构并不是全面、直接的,它是以某种方式影响或者作用于青年文化的某个部分或是相互关联的几个部分的。网络语言从其表层来看不过是青年群体为了追求新奇、乐趣而不断追捧的产物,但是从深层的意义上来讲,它却是青年群体不断地向社会索要自我尊严与权利的手段。网络语言为青年群体提供了强有力的抗争方式,是青年群体在无意识下的自主意识与主体精神的追寻。[3]调查显示,90%的青少年“反感老师和家长不理解自己的社会和心理压力,不允许有自己的秘密,网络语言可以躲过他们的视线”,“我和同学用

万方数据

50贵州社会科学总第234期

网络语言联系,父母根本看不懂,开心透顶”。从某种意义上讲,网络语言为青少年的心理自由打开了一扇窗户。

四、对青少年使用网络语言的几点建议

当代青少年作为成长在经济发展新局面背景下的一代人,他们处于社会期望值大、最受父母和社会瞩目的社会角色状态。他们不但面临社会环境带来的发展困惑、生活方式的选择困惑,还面临网络给他们增加的新困惑。他们除了生活现实中外还生活在“理想世界”和“虚拟世界”里。在中国一贯接受的教育中,社会、学校和家长都给他们灌输一个“理想世界”,社会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升学率高的学校总是不留余力的褒奖;学校对于学生也有快慢班之分,优秀的学生得到的总是善意的微笑;家长希望自己最理想的愿望能在孩子的身上实现:考取重点大学,得到好的工作等等。青少年的理想世界被完全的成人化,无法从自身条件出发去营造适合于自己的理想世界。当青少年接触到网络这个“虚拟世界”时,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激发,能够张扬自己的个性,以最舒服的方式存在,他们创造属于他们这个群体的网络语言去反抗成人社会。值得注意的是,虚拟世界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能给中学生生活、学习提供有效帮助,另一方面网络游戏、网络迷信、虚拟交友等也正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所以要充分认识到现代化进程中青少年教育问题的复杂性,正确看待互联网与青少年发展的关系,正确使用互联网。

(一)心理减压有良方。在前面分析中提到,网络语言诙谐有趣、能产生调侃的效果是吸引青少年的重要因素,他们为什么如此看重网络语言给他们带来的乐趣?进一步访谈中显示,青少年学习的压力越来越大,现实社会中,文化传统、社会竞争、家庭期望、教育理念等都是形成压力的因素。过于紧张的学习生活让他们渴望在轻松的网络环境中释放压力,一些学生甚至沉迷网络,对生活学习造成不利影响。现行的应试教育是短时期内不会改变的社会现实,但是学校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帮助,例如设立心理咨询室,给有需要的同学提供帮助;还可以开减压课,教授如何面对压力,引导其正确利用网络资源等。

(二)潮起必有潮落。在网络语言开始流传时,许多社会学者曾大呼“狼来了”,但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这显然是过虑。语言文化在历史传承中一向遵循优胜劣汰的原则,人类每一种新文化的兴起都会带来一些新的词汇,新词汇能否被人们一直记住就取决于它的生命力,能够被社会记住的、认可的才能传承。前几年被各媒体和研究文献中常引用的网语“大虾、菜鸟、菌男霉女”现在就已经被新的网络语言取代,可见,只有那些充满活力的网络语言才能够在约定俗成后被社会接受,而那些没有生命力的网络语言,在时间的长河里会逐渐被淡忘。

(三)真正建立绿色网络环境。为青少年学生营造绿色网络环境一直是社会各界努力的目标,包括推出实名制、社会各方责任界定、出台相关的若干意见等。在网络语言方面则一直在提倡净化网络语言、提升网络语言品位。但只是仅仅净化网络语言是远远不够的。从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触网率非常高,部分青少年几乎每天都上网,作为每周有5—6天课的学生来说,这是值得注意的,家长和学校应该明确监管的责任。青少年是未成年人,自制力有限,所以各方面均有责任构建无论是“网上的”还是“网下的”、“语言”的还是“非语言”的绿色网络环境。

[本文为贵州省教育厅2008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专项项目(编号082x004)]

参考文献:

l-z]孙宏吉、路金辉.中国大陆网络语言研究述评[EB/OL].http://wwW.jnj互oolxl,2008--12.

I-z]步德胜、马兵.同辈群体: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想平台[J].现代中小学生教育,2006(6).

[3]谷晶敏.你离“网络语言”有多远[J].青年教师,2006(8).

[责任编辑:李桃]

万方数据

青少年网络语言使用的社会心理学探析

作者:刘郁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贵州,贵阳,550025

刊名:

贵州社会科学

英文刊名:GUIZHOU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2009,234(6)

引用次数:0次

参考文献(3条)

1.孙宏吉.路金辉中国大陆网络语言研究述评 2008

2.步德胜.马兵同辈群体: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想平台[期刊论文]-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6(6)

3.谷晶敏你离"网络语言"有多远 2006(8)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陈鹤松.李晶网络语言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传承(学术理论版)2009(2)

网络语言就是语言世界里伴随着网络的诞生而出现的新的成分.本文通过对网络语言的内涵、特征及其对青少年的影响进行研究,就如何规范网络语言的使用本文作出详细的研究,并期待着网络语言更好更快地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2.期刊论文郭俊锋浅谈网络语言对青少年语言应用的影响-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1)

网络语言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而流行,并对青少年的语言应用产生了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对青少年加以引导.

3.期刊论文李宏萍虚拟世界与网络语言——对网络语言的语用环境分析-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7)

本文从语用环境角度出发,综合网络信息技术、青少年认知心理、语言符号学等方面的知识对网络语言进行深入的剖析.首先,网络语言不是面对面说出来的,也不是用笔写出来的,而是用手指敲出来的;其次,青少年的"与时俱进"心理早已突破了传统文化基因的禁锢;第三,象形汉字必须通过26个英文字母才能为机器认知.中国网络语言的汉英杂糅也就不可避免.

4.学位论文齐金花网络语言及其对青少年的影响2008

因特网自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在中国兴起以来,迅速地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它在为人们工作、生活提供便捷服务的同时,也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日常语言。网络引起的语言变化首先出现在网络上,后来频繁地出现在青少年日常用语里,逐渐形成了网络语言。网络语言的产生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支持,网络引起的语言变化以人-机-人交流交往而区别于传统人-人交往的模式为动因,这种人-机-人交流模式导致网络语言的产生,网络语言因为网络的普及而迅速发展,因网络交往的流行而迅速传播,同时因为网络语言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对传统语言造成全方位的冲击而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近年来,研究网络语言的文章很多,研究网络和网络交往对青少年影响的文章也层出不穷,但是很少有文章研究网络语言对青少年的影响。传统的观点认为语言是沟通交流的工具,承载的内容和文化才值得人们关注。 本文认为网络文化因网络语言而兴起并形成,语言和文化不可分割

,语言的形式会反过来影响文化的内容和使用这种语言的人们。由于网络语言主要受到青少年网民的钟爱,在青少年中发展传播,网络文化对青少年产生极大的吸引力和引导力,这已成为当下青少年文化的重要符号代表。本文关注青少年,因为青少年是面向未来的群体,某种程度上,青少年在思想、道德、信仰、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等方面预示着未来社会主体文化的发展方向。所以关注网络语言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即是对于这种速成文化进行深入的思考,分析它如何影响青少年,进而倡导社会要重视网络语言文化建设。只有规范青少年使用好网络语言,才能正确引导青少年网络文化的发展方向,使网络文化成为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积极文化。

5.期刊论文徐峻蔚.Xu Junwei青少年创造和使用网络语言现象-当代青年研究2005(9)

网络语言的流行、蔓延、渗透和推广与青少年群体息息相关.从实践观点出发,审视网络语言的功能,即网络语言作为一种塑造力渗透于青少年群体行为之中的作用,可以探究和理解网络语言作为青少年群体与世界关系的普遍中介的某些本质和特征,更可以了解和掌握青少年群体某些认知、表达及交往特点.

6.期刊论文徐小琴.刘芳试析网络语言及其对青少年的影响-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15(3)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网络的发展并进入我们的生活促进了网络交往的发展.网络交往的发展又使网络语言成为一种必然趋势.网络语言具有更新速度快、种类齐全、影响范围广等特点,是由人们的效率意识、追求创新、引起别人的注意和尊重等因素造成的.要正确认识网络语言发展的必然性及有其有利因素,又要分析网络语言中存在的不足,从而进行合理疏导并加以规范,消除其对青少年的不利影响.

7.期刊论文刘建兰网络语言对传统语文的颠覆及体现出来的生活态度-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7)

随着网络的普及,新的网络用语不断地产生并迅速流行.新颖独特的网络语言被越来越多的、以青少年为主力军的广大网民所喜爱,甚至成为一些人的口头交际语言.它代替文字的众多符号、信手借用的谐音字、有意曲解的词义、不合规范的语法,都极大地颠覆了传统语文,一时带来了众多的困惑.但网络语言的流行,也从某种程度,折射出青年网友的心理变化和对外部世界的反映.

8.期刊论文段玲.蒋玲网络语言在青少年中流行原因的多维透视-企业导报2009(6)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语言已经成为当代社会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从网络语言自身、社会和青少年的自我表现和自我认同的心理动机等维度,对网络语言在青少年群体中流行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9.期刊论文张红镝谈网络语言的特征及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内蒙古电大学刊2004(2)

网络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目前,它的使用群体呈现年轻化的社会文化特征.简洁口语化、生动形象化、娱乐游戏化、创造随机化是其固有的特征.受这些特征的影响,语言形式的不规范和个别语言欠文明对青少年的汉语学习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10.期刊论文詹锐.张越瑞.苏小林.胡雪梅.黎泽贵.刘丹浅谈网络语言的规范问题-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9,24(z1)

面对网络语言对青少年学生学习汉语带来的冲击,我们应该积极应对,要公正、客观、发展地看待网络语言,改革语文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觉规范意识,树立传统汉语和网络语言对比教学的意识,从而使汉语和网络语言都能健康发展.

本文链接:https://www.sodocs.net/doc/0616026338.html,/Periodical_gzshkx200906009.aspx

下载时间:2009年12月29日

简述网络语言研究现状与展望

论文关键词:网络语言??语言研究??互联网??现状展望 论文摘要:综述网络语言的研究现状,分别论述网络语言的定义、性质、特点、词汇、语法、修辞、收集整理、规范等问题的研究现状,并提出对未来网络语言研究的展望。 互联网是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出现的“第四媒体”。自1994年互联网正式进入我国,迄今已有20余年。作为网民上网交际的重要媒介,网络语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语言研究者对它的定义、性质、特点、词汇分类、语法特征、修辞手段以及网络语言的收集整理、规范化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一、网络语言研究的现状 1.网络语言的定义 要研究网络语言,就必须先给它“正名”。只有解决了“何谓网络语言”的问题,研究者才能有的放矢、目标明确地展开研究。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网络语言”的界定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笔者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几种观点加以介绍。 英国语言学家David Crystal在其着作《语言与互联网》(Language and the Internet)中将网络语言定义为:出现在所有网络环境中的、能体现网络独特面貌的媒介,它具有电子性、全球性、交互性的特征。[1]显然,Crystal对网络语言的界定是非常宽泛的,他所研究的网络语言属于广义的网络语言。我国学者于根元认为,网络语言起初多指网络的计算机语言,也指网络上使用的有自己特点的自然语言。 现在一般指后者。[2]2郑远汉提出网络语言包括两种:一种是与电子计算机联网或上网活动相关的名词术语;另一种主要是指网友们上网聊天时临时“创造”的一些特殊的信息符号或特别用法。[3]刘海燕所研究的网络语言包括3类:技术专用语;网络文化词语;聊天室用语。[4]37-38秦秀白将网络语言界定为网络交流中使用的一种新兴的媒体语言。它由3种语言成分构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专业术语;与网络文化现象相关的术语;网络交际(BBS、网络聊天等)使用的特殊用语。[5]其观点与刘海燕的相似。张云辉将网络语言概括为4种情形:与互联网有关的专业术语;网络新闻使用的语言;网络文学使用的语言;网络聊天室以及论坛中使用的语言。[6] 国内学者所给出的网络语言的概念虽然措辞不同,细化程度不一,但其整体倾向是一致的, 即将网络语言的涵盖面作了广狭之分。广义的网络语言包括所有出现在网络环境中的语言成分,而狭义的网络语言则多指其中的某一种或几种成分。从笔者目前所收集的资料来看,刘海燕、秦秀白所给出的网络语言的定义接受度最高。很多学者在自己的研究中采用了这一定义,并把计算机术语、网络文化用语、网络交际(BBS、网络聊天等)用语统称为广义的网络语言,而将网络交际(BBS、网络聊天等)用语称为狭义的网络语言。国内学者大多以后者作为研究的重点。 2.网络语言的性质 关于网络语言的性质,国内外学者主要从两个角度来展开论述:一是网络语言的语体特征;二是网络语言的社会属性。 美国语言学家Davis和Brewer在其着作中指出,在键盘上写、屏幕上读的网络交际用语具有口语和书面语的很多特征。[7]我国学者刘海燕认为,网络语言是一种特定的社会方言[4]55,是一种特定的功能语体[4]95,是介于口语和书面语之间的特殊表达方式[4]98。刘乃仲、马连鹏同样将网络语言的性质界定为新兴的网络社会方言,认为在网络社会,网络文化的诸多特点都可以在网络语言的运用中得到映射。[8]吕明臣指出,网络语言是以电子媒介为其物质形式的,由于媒介的特殊性,使得网络语言形成了不同于口语和书面语的交际特征。网络语言是一种既非口语也非书面语的特殊存在状态,是一种特殊语体——网络语体。[9]孙鲁痕则认为,虽然网络语言是以书面形式表现出来的,但无论是从交际领域还是从语体风格来看,都更接近于口语语体而迥异于书面语体,因此网络语言应该属于口语语体。[10]从以上有代表性的论述中不难看出,关于网络

浅析俄罗斯的网络语言

浅析俄罗斯的网络语言 作者:路阳 来源:《现代交际》2010年第11期 [摘要]интернет是20世纪对人类进步影响最大的科学贡献之一,它带来了信息传播的革命,使人类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变革。根据语言和社会共变的原理,互联网在渗透俄罗斯人民生活各个角落的同时,也深刻地影响了俄语的变化和发展。网络语言(интернет язык)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引起了俄罗斯社会学者们的高度关注。对俄罗斯网络语言的研究有利于我们全面地了解俄罗斯文化,最大限度地避免交流障碍。 [关键词]互联网网络语言特点 [中图分类号]H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11-0074-02 随着网民数量的激增,网络语言(интернет язык)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受到了俄罗斯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俄罗斯网络语言最早出现在名为ЖЖ的互联网博客网站(блог платформа)上。ЖЖ—Живой Журнал, сайт https://www.sodocs.net/doc/0616026338.html, ,система дневников пользователей。起初人们在撰写网络日志(онлайновые дневники)。互联网这个自由、开放、包罗万象的虚拟世界,给了每个人张扬个性、充分释放自我的独立空间。网民年龄大都偏低,他们具有极强的反传统意识,不愿接受传统语言语法、语义的束缚,他们急需一种符合时代潮流的语言,属于他们自己的语言,网络语言应运而生。在这里我们有必要提到一个人:Дмитрий Соколовский。这位绰号Удав的普通电气技师因对网络语言发展的突出贡献为广大网民所熟知。2000年开始,他先后建立了www.fuck.ru、www.udaff.ru等网站。Дмитрий Соколовский和所有热爱网络的网民们称自己为падонки(网虫,本意为―蛀虫‖),他们在这个属于自己的世界中随心所欲——搜集各种另类的文章和图片,改编改造俄语词汇,彻底颠覆了传统俄语的表达和书写方式。他们的语言随性潇洒,快速便捷,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因而很快被广大网民所接受和推崇。 俄罗斯的网络语言具有术语化、口语化、俚语话、自由化、简约化、字符化等一系列特点,下面举例加以说明。 一、术语化 网络语言传播的手段是独特的,它依赖计算机网络技术,因而离不开技术专用语。 计算机组件的:如диск磁盘,материнскаяплата主板;звуковая карта声卡;видео карта и ускоритель显卡和图形加速卡,мышь鼠标,Графика显卡。 计算机外围产品的:如принтер打印机,мультимедиа多媒体,Видеоигры电子游戏, Цифровые фотоаппараты数码相机。

网络流行语现象解析

网络流行语现象解析 发稿:中国新闻研究中心 作者:王英 【摘要】伴随着网络对社会事件的关注,“欺实马”、“躲猫猫”、“俯卧撑”、“打酱油”、“很黄很暴力”、“范跑跑”、“正龙拍虎”等热词雷词一波一波不断涌现出来,被网友反复套用、化用,夺人耳目,甚至延伸到现实语境中。本文认为相关新闻事件本身的重大和语言形式内容的新异性是其流行的直接原因,网络宽松的语言环境、技术条件、年轻化的网民构成为流行语提供了土壤,并且塑造了流行语的形态;网络流行语是网友在现实舆论压抑情况下转而在虚拟空间发起的一场语言“狂欢”,客观上起到了“民主助推器”和“社会泄压阀”的作用;流行语的含义约定俗成,甚至成为集体认同的标识。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雷词后现代主义公共领域 近年来,网络民意崛起,伴随网友对众多社会事件的关注,网络流行语层出不穷。有人惊呼“雷词爆发,2008年公众语文生活太强了” ,2009年延续了造词运动的势头:“欺实马”、“躲猫猫”、“做噩梦”等网络新名词层出不穷。在此之前,2008年网络众多热点事件制造的“做俯卧撑”、“打酱油”、“正龙拍虎”、“范跑跑”、“朱坚强”等流行词仍富有生命力。 本文所称的网络流行语,是指伴随着现实社会事件的发生在网络上几乎同步发生、迅速流行、风靡于网络内外的热门词语,有时还被称为“网络雷词”或者“网络热词”,从属于网络语言。网络流行语是语言系统对社会现实最敏感的反映,它不仅是一个独特的语言现象,还是一个深刻的文化现象。流行语有何共同的语言学特征?流行语为何流行?怎样流行?折射出怎样的受众心态?有何效应和影响?是否有规范的必要和可能?本文试图从语言学、传播学和社会文化等多角度,基于文本来观照这一愈来愈热的语言景观和文化景观,以期抛砖引玉。 一、网络流行语的外在特点 新闻事件伴生的网络流行词多是汉字新词,包括旧词新意和原创新词等形式,如“躲猫猫”,本是旧有的儿童游戏,现在因为“躲猫猫事件” 而被赋予了“解释牵强附会,真相扑朔迷离”、“公权力任意妄为”等讽刺性新义,而“欺实马”、“范跑跑”、“正龙拍虎”等属于网友归结新闻事件、新闻人物的神韵而创造的全新词汇。与“3Q”、“886”、“斑竹”、“GGMM”、“:-)或o(∩_∩)o…” 等数字、外文、符号等镶嵌混用的普通网络语言不同,网络流行语更像是网络谚语,呈现出简洁明了、标新立异、意味深长、类推性强等语言特点。 1、简洁明了,易记易传 一般讲,网络流行语都是由重大事件和风云人物引发,传播速度极快,这与流行

网络语言的构成及形成原因分析

网络语言的构成及形成原因分析 摘要本文从网络语言产生的时代背景、网络语言的构成及形成原因等方面对网络语言进行分析,通过对各种网络语言现象的梳理和语言学分析,提出笔者对待网络语言的态度。 关键词网络语言构成及形成原因态度 一、网络语言产生的时代背景 计算机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远远超出了以往任何时代的任何一种发明,它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和娱乐当中。同时,网络还催生了语言的新语体——网络语言。而正是由于网络特殊的载体和它的现实虚拟性,使得网络语言从一开始就呈现出一般语言所少有的特殊性和多元性。人们在这个虚拟世界中,除了使用那些规范的词语以外,还创造了许多只有经常上网的人才能理解的词语。许多人第一次进聊天室时,对网上流行的一些词语和对话,似懂非懂,搞不清楚什么意思。网络语言正在“异化”中国语言文字,对现行语文教学和研究都提出了挑战。 二、网络语言的构成及其形成的原因 网络语言是利用电子计算机在网络交际领域中使用的语言形式。它与一般日常生活的交际活动有密切联系,又有明显区别。从网络语言的构成方式看似

乎与“物竞天择”相对应,网络语言也有“语竞网择,适者生存”之道,存在便是合理。“网络语言”的产生,自有它的合理背景。它的构成方式更是多样化。从不太严格的意义上划分,现在流行的“网语”(Net-Speak)广义上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如鼠标、硬件、软件、病毒、宽带、登陆、在线、聊天室、局域网、防火墙、浏览器等。二是与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如网民、网吧、触网、黑客、基准网民、电子商务、虚拟空间、信息高速公路等。三是网民在聊天室和BBS上的常用词语和符号,早年的如恐龙、菜鸟、公鸡、东东、酱紫、瘟都死等,近年的如:潜水、踩地盘、躲猫猫、打酱油、叉腰肌、雷、人肉搜索、FB、HC、GJM等。 狭义的网络语言仅指第三类,尽管这类词语和符号在整个网络语言中所占的比例很小,但争议较大,其中有的是对一些汉语和英语词汇进行改造,由英文字母组成,例如:IC(我明白了。全文是Igsee);IDK(我不知道。全文是I?don’t?know.);TKS(谢谢。Thanks),再例如BT意“变态”、GG意“哥哥”、KL意“恐龙”、NB意“牛逼”即奉承你在网上很酷、RMB意“人民币”、PFPF意“佩服佩服”、PMP意“拍马屁”、诸如GG/MM/DD/JJ这样利用汉语拼音头字母的简写来表示哥哥、妹妹、弟弟、姐姐这些亲昵的称谓;有的是谐音词语,如“美眉”,只是将原有词语“妹妹”的读音稍加改变而已;有的是数字的组合,例如:886是拜拜了、7456是气死我了、9494即就是就是、246是饿死了、520是我爱你等;有的是外来词语,如“调制解调器”俗称“猫”,而“猫”又是英文Modem 的音译。简约、随意、现代,缩略的语言,这也是网络的“专利”;还有的是出于对视觉感官的刺激而制作出来的对文字、图片、符号等随意链接和镶嵌所形成的符号词语,如用键盘上的不同键可以组合出许多表情符号;心情不好时,

浅谈网络流行语

浅谈网络流行语 摘要: 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社会方言, 深受社会的影响。本文根据形式结构和表义形式对网络流行语进行简单分类, 对其时尚简洁、幽默诙谐、联想丰富的特征进行社会学角度的探讨。网络流行语的流行对语言产生了重大影响, 需要我们以正确的态度去面对。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社会心理、发展趋势 语言作为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它真实地反映了在一定时期内的社会文化、群众心理和民俗风尚。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发展, 网络上的流行语日益丰富, 由于上网的多为20—30 岁的年轻人, 他们的网络语言体现出一种新奇、鲜活的特征。“网络流行语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口语, 是人们在网上交际时使用的别致、活泼而新鲜的词语。”[1]作为语言的载体之一, 网络使得语言的表达方式更加自由随意, 方言、谐音词、转义词、生造词大量进入网络语言, 拼音简缩、英文简写、汉字拆分等方法也时常运用。网络流行语的使用, 不但丰富了我们的网络生活, 也使得我们的语言更加生动有趣。也许你有天打开电脑, 会在论坛上发现这样一个帖子: “7456, 儿子又被抓去断背了, 事物所真BT, 亲们一起BS 它, 就酱紫, 泪奔”这绝对不是胡言乱语, 而是一名“粉丝”(fans) 用网络流行语所表达的愤慨之情。这些鲜活生动的词汇通过网络, 丰富着我们的语言, 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一、网络流行语的分类 “新产品、新事物的出现常常使新词语大量涌现, 也诱发一些词语生出新义。”[2]计算机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发展使得新词大量进入网络语言,并随着应用的广泛而成为流行语, 词义发展的例子也举不胜举。从网络流行语的形式结构来看,有汉语拼音简略、英语缩写、汉语短语简略等类型的网络流行语。从网络流行语的语义表现来看, 有谐音型流行语、旧词新义型流行语、隐喻型流行语等类型的流行语, 拟声、象形等手法也大量运用。上述流行语在划分上还存在一定的重合。 从形式结构上来看, 网络流行语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1.汉语拼音简略型 “MM”( 妹妹)、“GG”( 哥哥)、“PL”( 漂亮)、“BT”( 变态) 想必已为大家所熟知。网络文学的流行又让“TJ”( 太监, 指没有完结却又停止更新的文章)、“YY”(意淫)、“RPWT”(人品问题) 等词广为传播。在论坛里, 语言更是丰富多彩。“ZT”是转帖的意思, 表示帖子并非自己原创, 发帖人叫“LZ”( 楼主), 相对来说也就有了“LS”( 楼上)和“LX”(楼下)的关系。对于论坛上的帖子, 各路英雄更是有自己的看法。“SF”是“撒花”的意思,表示对某观点的赞同。“PP”是“批评”的意思,“BS”( 鄙视) 表示的是轻蔑, “PF”却有着“佩服”和“喷饭”两个相去甚远的意思, 看到这个词的时候不免要根据情境猜测下它的褒贬。“MS”( 貌似) 是一个比较谦逊的词语, 表示发帖人对自己观点的不确定的态度。网络上的称呼也多种多名段也随着作品的普及而广为传播, 而这些台词片段通常无法直接理解, 仔细品味才能体会个中含义。“ZT4”意为“猪头4”, 来源台湾偶像剧《流星花园》, 电影《手机》的热映也让“做人要厚道”传遍了大江南北。“XX 很生气, 后果很严重”出自《天下无贼》, “出来混, 迟早都是要还的”来自《无间道》, 意为报应。“农妇山泉有点田”改编自农夫山泉的广告, 被喻为是一个大学生的最低奋斗目标。“黑旺财”出自晋江文学网, 旺财是《唐

尔雅通识课社会心理学答案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一) 1.你生理上是男性或者女性长大以后就应该符合男性的社会规范或者女性的社 会规范。这属于()C ?A、民族社会化 ?B、个体社会化 ?C、性别角色社会化 ?D、角色扮演 2.个体的社会心理和社行为包括()个人在社会当中社会认知的过程,人的社 会态度三个方面D ?A、个体与群体的关系 ?B、群体的社会化 ?C、个体的成长 ?D、个体的社会化 3.从宏观角度看,影响一个人社会化的因素是()。D ?A、社会组织结构 ?B、社会政治制度 ?C、社会教育理念 ?D、社会文化环境 4.社会心理学是对人的心理和社会行为规律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这里的人既 包括个体也包括()C ?A、组织 ?B、社会 ?C、群体 ?D、他人 5.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和个体行为、社会交往心理和行为、群体心理 和()A ?A、应用社会心理学 ?B、特定群体的心理行为 ?C、社会组织的心理行为 ?D、社会心理认知 6.()将角色的概念引入社会心理学说社会就是一个大舞台B ?A、吴江霖 ?B、乔治米德 ?C、潘菽 ?D、迪尔凯姆

7.从新生儿、幼儿、儿童、青年、中年、老年的过程是人随着年龄()变化的 过程A ?A、生理 ?B、角色 ?C、心理 ?D、身体 8.传统认为,社会心理学源于希腊。()× 9.性别角色社会化就是个体成人之后的行为要符合其性别的社会规范。()√ 10社会化的过程是一个一生的过程√ 11社会化完全是一个自动化的过程×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二) 1.一个歌星一首歌唱得好,我们就认为他所有歌唱的好,进而认为他满腹经 纶,这是()D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光环效应 2.人在社会中,()怎样去认识别人,怎样去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个就 是社会认知C ?A、怎样去认识自然 ?B、怎样去认识社会 ?C、怎样去认识自己 ?D、怎样去认识动物 3.人际交往心理和行为不包括()D ?A、人际关系 ?B、人际沟通 ?C、利他与侵犯行为 ?D、角色扮演 4.应用心理学研究环境社会心理学、法律社会心理学、军事社会心理学和()A ?A、消费社会心理学 ?B、学习社会心理学 ?C、政治社会心理学 ?D、群体社会心理学 5.以下哪个不是在研究社会态度()B

网络词语的特点和成因探析

网络词语的特点和成因探析 网络是无国界的,中外文化可以打破时空在这里碰撞交流,各种语言都可以在这里接触,网络词汇可以说就是这种大碰撞大接触的产物,因此一产生就以其独特性展示在世人面前。由于网络环境的自由性,因此网络词语创造者的想象力、创造力、个性张力都在最大程度上得到了体现。从上面网络词语的构成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其特点: 第一,构成材料的多样性。网络词语的构成材料,除了传统的汉字,还有英文字母、汉语拼音字母、标点符号、键盘符号甚至图片,开创了语言表达的新天地,只要能体现我的意图、思想,网民们就把这些材料顺手拈来,为我所用,所以网络词语的构造多语码夹杂现象十分突出。这些材料经创造者标新立异地自由发挥、随意组合拼接镶嵌,就构成了丰富多样的网络词语。例如“:-×”由标点符号、数学符号、键盘符号构成,其中数学符号×表示口部贴了封条,引申为表示“抱歉,这是秘密”的意思。 第二,构成形式的创新性。由于网络词语材料使用的多样性,因此我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网络词语形式和现实语言词汇的差别,例如“f2f”(面对面)、“BT”(变态)、“88”(再见)、“:-D”(哈哈大笑)。网络词语的内部结构关系已经超越了现实语言,创造者根本就没有去想有关语言规则、规范问题。网民们要的是创造、宣泄,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出语总是精心设计,巧妙构思,突破了常规语文,常常是夸张见义,“语不惊人死不休”。虽然有些词语的构成令人瞠目结舌,但是很多网络词语充满了活力,体现了创造者的睿智,使得你领悟后产生一种妙不可言的感觉,不能不佩服其想象力的大胆、惊人与丰富。 第三,意义表达的形象性。网络词语的一大特点是追求生动、新奇,以引人注目,因此网民在创造网络词语时特别注意词语表达意义的形象性。一方面,通过比喻的方式给旧词增添新义,如不同级别的网民,就有“网虫、爬虫、小虫、大虫、飞虫”之分,又如用“菌男、霉女”指称丑男丑女,具有强烈的反讽效果;另一方面,通过谐音方式以另一具有形象色彩的事物指称相关事物,例如用“猫”代指调制解调器,用“板猪”指代论坛版主,以“赛羊”指代赛扬(一种CPU品牌),以“温酒吧”指代windows98;再一方面,直接以键盘符号组合创造表情语,生动形象地表示发话人的体态、表情、态度、动作。 第四,追求结构的简洁性。由于上网是按时计费的,为节省费用,同时也为满足即时交互的需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发送最多的信息,因此网民在交际过程中尽量使用简短的词形,很少长句、复句,不但把词组省改节缩成词的形式,甚至把句子也省改节缩成词的形式,例如英文hand原义是手,但是网络词语表示have a nice day。网络语言中的“数字化”词语大行其道,与其说是一种创新,不如说是为了节约时间,使得信息交换更加快捷简便,比如用5203344587表示“我爱你生生世世不变心”,比起输入汉字,速度要快得多。 网络词语既是社会发展变化促进语言变化的自然反映,也与网络环境的特殊性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的任何发展变化,都是与其环境分不开的。和社会现实环境相比较,网络交际环境有着特殊性。 第一,交际时间的紧迫性。网络交际是要付出代价的:登录网络按时计费,时间非常紧迫。为了节省费用,求得高效率,在最短的时间传递最大的信息,于是网民就采用了种种超乎常规语言的手段,例如“687”表示对不起,“TY”表示thank you(谢谢你)。这些语言现象,已是司空见惯,十分正常,谁也不以为怪。因

网络流行语开题报告

网络流行语开题报告 网络语言是指产生并运用于网络的语言,具有高效、便捷、准确的特征。网络语言是从网络中产生或应用于网络交流的一种语言,包括中英文字母、标点、符号、拼音、图标(图片)和文字等多种组合。这种组合,往往在特定的网络媒介传播中表达特殊的意义。 网络流行语开题报告范文一: 一、选题依据 1.设计(论文)题目 OntheEnglishTranslationofChineseInterCatchwordinInter-Cultu ralVision 2.研究领域 本论文属翻译理论与实践类研究,主要探讨在跨文化视角下汉语网络流行语的英译理论及翻译方法 3.设计(论文)工作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网络流行语逐渐成为网络传播中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语言是时代的反映,网络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当前“网络时代”的反映,与现代人的生存方式和思维状态密切相关。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的语言现象出现并迅速发展,对现实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与此同时,网络流行语反映了社会的形态和发展趋势。因而,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网络流行语的影响范围必将越来越大。在对外交往中,如何把这些网络流行语准确翻译成地道的英语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汉

语网络流行语的英译研究不仅有助于国内网络流行文化的输出,而且能扩大这些用语在全球的影响范围。 4.目前研究的概况和发展趋势 目前,一随着汉语网络流行语的发展,翻译学家对于这一文化现象更加注重。北京大学教授王逢鑫曾做过相似的研究课题。近年来,很多翻译学家学者对如何把汉语网络流行语准确翻译成地道的英语 的研究加以重视。这一研究领域的课题分为很多角度,主要有跨文化视角、模因视角、动态对等理论、功能对等理论等。本人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重点研究跨文化视角下汉语网络流行语的英译理论及英译方法。从目前发展趋势来看,为了使汉语网络流行语准确翻译成地道的英语,今后翻译界将从跨文化视角、动态对等理论等角度重点研究汉语网络流行语的英译。 二、设计(论文)研究的内容 1.重点解决的问题 本文主要分析汉语网络流行语英译理论及英译方法以及文化因素对其翻译的影响 2.拟开展研究的几个主要方面 本论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研究在跨文化视角下汉语网络流行语的英译: (1)分析汉语网络流行语的定义、形成方式、特点及应用 (2)研究跨文化的定义与应用

2020年网络流行语特征分析阅读题答案.doc

2020年网络流行语特征分析阅读题答 案 网络流行语反映社会生态变化。下面是我网络整理的《20xx年网络流行语特征分析》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以供大家学习。 《20xx年网络流行语特征分析》阅读原文: 网络流行语,是指一定时段内,主要在网络场域被网民自发使用、高频出现、具有发酵功能并往往对现实社会产生影响的语言符号。 20xx年网络流行语与往年同比数量增多,网络自造词比重加大,与时政的关系减弱。 20xx—20xx年网络流行语数量年均在10个左右,20xx年数量激增为33个。20xx年以来网络流行语中的网络自造词(指这一流行语发源于网络,包括网络热点事件、自媒体等)比重呈现增加趋势,如20xx年 "囧""雷人",20xx年"杯具",20xx年"屌丝"等,但多数年份所占比重不大。20xx年网络自造词占当年网络流行语比重达69.7%之高,其中贴吧、豆瓣、微博等自媒体生成类型占比最多,"女汉子""也是醉了"等均在此列;除此之外,网络自造词来源还有:网游型("不作死就不会死"等)、影视剧型("也是蛮拼的"等)、社会热点事件型("什么仇什么怨"等)。与此

相对应的,则是网络流行语中来自社会尤其是时政事件的数量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如20xx年时政类网络流行语有"打酱油" "做俯卧撑"等,20xx年"躲猫猫""被下岗"等,占比都较高,20xx年时政类网络流行语比重已下降到14.3%,20xx年统计到的时政类网络流行语为零。这说明20xx年至20xx年,政治和民生是网络流行语中的重要议题,可见网民心态从调侃到针砭时弊的演变历程。 网络流行语由网民自传播进入"网民—媒体"复合传播阶段,显示出网民影响社会的力量增大。往年,网络流行语被传统媒体和官方接受的频率较低。20xx年,网络流行语"给力"一词登上人民日报《江苏给力"文化强省"》,一度引发舆论热议;20xx 年《人民日报》特刊上出现网络流行语"屌丝"一词,但对此词持批判态度。20xx年开始,传统媒体尤其是新闻门户网站大量吸收网络流行语。网络流行语被社会接纳的程度从这一词汇的网络热度与媒体热度的对比可见,20xx年月"也是醉了"的网页数(网络热度)与网上新闻篇数(媒体热度)的比例为10:1;"有钱,任性"这一比例达到2:1;而"萌萌哒"比例甚至达到1:1,说明网络流行语的网民传播和媒体传播进入"同频共振"阶段,网络流行语开始越来越多地进入一般词汇序列。 网络流行语反映社会生态变化。体现青少年群体卖萌心态的"萌"系流行语是我国近年来网络流行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萌"系网络流行语盛行显示中国社会群体不断分化,年轻群体呈

浅谈对网络语言的看法

浅谈对网络语言的看法‘ 在如今的信息化时代,网络文化日益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年轻人是网络使用的最大群体和网络文化的创造主力,身为一个大学生,浏览智能手机中微信和腾讯的动态也是我每天的生活必要内容之一,其中就充斥着大量的网络用语。以我看来,语言的发展就是一个不断翻新的过程,自汉字被创造之后的几千年以来,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语言一直在完成着自我的超越。而如今网络语言的出现,我认为也是语言自我更新的一个必要阶段。很多人认为网络语言的出现对汉语的神圣性是一种亵渎,我认为其实不然,从宏观上看,汉语的发展一直是一个从繁到简的趋势走向。事物发展的本身就是带有包容性的,因此网络语言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使用,这就说明网络语言其实具有着独特的魅力。社会发展充斥着矛盾和无奈,快节奏的生活让人们充满压力,因此网络文化成了人们宣泄压力的一个渠道,这就不难说明为什么网络语言存在着一些不文明的词汇等等。同时网络语言本身也是有价值的,它对于研究当今人们的价值观、社会心态都具有参考意义。网络语言无法被禁止,会一直存在。有学者呼吁回归纯净汉语,这种对文化的忧虑有着积极的方面,但同时我们看到,这种呼吁也是适应不了大潮的,并且,正式汉语也没有在生活中消失,在重要场合和一些领域,正式汉语始终存在着,它的地位稳居不倒。可以这么说,网络语言逐渐入驻正式汉语,社会是具有先见性的,它如同一个筛子,会自动过滤出不符合社会前进滚滚浪潮的内容,而留下的,就是经过时间考验的长寿语汇。而语言的发展和保留,不正是这样一个过程吗?综上所述,我认为人们应该用开放的心态去面对新背景下的新变化,用包容的态度看待新事物的发展。网络语言,人们何不笑对于此,且看未来几十年它将带给我们什么精彩,而我也相信,正式语言的地位不会因网络语言的冲击而岌岌可危。关于网络语言,我们敬请期待吧。

网络语言的研究现状

网络语言的研究现状 一、引言 人们常说的网络,实际上是指互联网(Internet, 又译英特网,网际网路)。互联网本义指“网络的网络”,也就是“网际网”而不是有些人认为的“国际网”。媒体学认为,技术造就了传播和沟通,而传播和沟通的改变促使了我们生活方式的质变。互联网这一继报纸、收音机、电视之后兴起的以高效迅捷著称的第四媒体,它的发展如同报纸、收音机、电视的发展一样必然会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革命性的转变。一方面,网络改变了人类社会由传者到受者的线性的信息传播方式,改而用四通八达的网状结构的传播方式,强化了参与者的互动;另一方面“网络传播将人类的文字、口语以及所有的视听语言整合到一个沟通系统中,打破了因媒介材料不同、传播手段不同而在不同媒介之间形成的传播壁垒,同时打破了人类感觉的界限。将人类知觉的不同向度结合起来,这样,互联网以现实生活为摹本,塑造了一个与之对应的虚拟空间。这个空间彻底打破了现实生活中地域的限制,把全体网民①整合到一起,大家按照同一种网络逻辑行事,遵守同一种网络运行规则。”(孟建,祁林,2002) 在这个强调互动的虚拟空间里,人们交流的工具——语言,得到了延伸,人们的语言行为和能力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用于网上交流的、所谓网络语言到底该怎么定义?网络语言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存在的合理性又在哪?这些问题的解答有助于加深我们对这种语言的认识。但是,“我们并非如其所然地观察现实,而是见到现实在我们语言里的样态。我们的语言便是我们的媒介。我们的媒介是我们的隐喻,我们的隐喻创造了我们的文化内容”。(曼纽尔.卡斯特,2001)一方面,我们通过观察语言的状态来获得对现实的感知;另一方面,语言作为我们认识现实的媒介,构成了文化的内容。从这种意义上说,网络语言的研究将为我们构建起认识网络虚拟世界与其体现的网络文化的桥梁,对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加深认识,这也正是社会语言学的研究任务。 二、网络语言研究的背景 网络语言的定义 网络语言(netspeak)是一个有着多种理解的概念,既可以指称网络特有的言语表达方式,也可以指网络中使用的自然语言,还可以把网络中使用的所有符号全部包括在内。“…网络语言?起初多指网络的计算机语言,又指网络上使用的有自己特点的自然语言。”(于根元,2001)网络语言(netspeak)

关于网络语言产生及流行的原因分析报告

关于网络语言产生及流行的原因分析 网络语言是网民们广泛使用于论坛和聊天室的一种基于规的语言变异形式。网络语言的产生及流行是发展与网民群体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从社会外部原因、群体部原因、语言心理三个方面对网络语言的产生及流行原因进行深入分析,以期更全面的看待网络语言的形成,为如何对待网络语言提供更深层次的认知角度。 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发展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事物、新概念层出不穷,人们的思维愈来愈细致复杂,这些都会向交际提出新的要求;不同社会的联系、交往、接触也必然会推进语言的发展。[1]网络语言作为一种言语现象,其形成及被广泛使用与时代、社会、均有着密切的联系。简言之,网络语言无论其“语言”的身份是否得以承认,但作为一定社会群体的一种言语现象,依然是语言和社会共变的结果。本文拟从社会外部原因、群体部原因、语言心理三个方面对网络语言的产生及流行做简要分析。 一、社会外部原因 对社会外部原因的分析,网络语言研究者们达成了比较一致的看法,依据大学吕明臣教授在《网络语言研究》一书中的概括,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中国网络时代的到来提供了产生网络语言的物质载体 网络语言是产生于网络并广泛使用于网络交际与网络表达的一种语言变异 形式,因此,网络的出现是网络语言产生的首要前提和物质基础。互联网最早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繁荣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互联网(Internet)被誉为是20世纪末最激动人心的事情。互联网1989年开始进入我国,从而揭开了中国网络时代到来的序幕。1994年4月中国正式加入国际互联网,从此,中国网络用户经常坐在屏幕前进行沟通。起初,由于对这种“无声”的即时交流方式的不适应,加之“说话”的速度要求与文字输入较慢的矛盾,“词不达意”或“言者无心听者有意”的情景常常发生;为了消除这些矛盾,维护交际的顺利进行,经过网络用户的不断实践,网络上就渐渐形成了自己的语言形式,这就是网络语言。网络为网络语言的形成提供了物质载体。 2.网络提供了产生网络语言的最佳 “网络这种工具本身提供给人们很多创造语言的灵感。网络语言的创造是充分利用、又只是利用键盘提供的符号系统和拼音输入法的结果。”[2]当人们用汉字、数字、符号、字母来尽情组合、改造词语,甚至用谐音、怪词、错字、别字来玩语言游戏的时候,享受到的是一种创造的快乐和一种打破传统语言规的犯禁的快感。网络世界没有现实世界的复杂规则,人们可以而且也试图在网络中忘记自己的真实身份,忽视交际双方的年龄、性别、职业,不必担心自己因为说错话而导致人身伤害或遭致种种麻烦。在网上,人们很容易将本性表露出来,少了伪装,多了轻松和自然,这也正是网络语言使用的最佳环境“。可以这样说,除了现实性,网络给了网民最大限度的交际自由,使他们在网络世界里可以任意创造富有鲜明个性特点的语言形式。”[3] 3.中国改革开放提供了产生网络语言的社会背景

网络流行语和流行词精选范文

2012网络流行语和流行词(1)给力:一般理解为有帮助、有作用、给面子。 (2)囧:被形容为“21世纪最风行的一个汉字”,它的本义为“光明”,从2008年开始在网络社群成为一种流行的表情符号,成为网络聊天、论坛、博客中使用最频繁的字之一,被赋予“尴尬、郁闷、悲伤、无奈”等意义。 (3)神马都是浮云:“神马”并非一匹马,而是“什么”的谐音。网友打字飞快,常在用拼音打“什么”时,打出“神马”来。“浮云”的意思即虚无缥缈,转瞬即逝,意为“都不值得一提”。它的流行源于红遍网络的“小月月”事件。 (4)你out了:其意思等于你落伍了,跟不上潮流了!out是简写,原为“out of time”(时间之外),即不合时宜。 (5)织围脖:微博是2009年的产物,但在2010年因为明星喜爱微博而大火特火,织围脖就是写微博。 (6)杯具:因与“悲剧”一词谐音,成为网络流行语,词性多变,可作形容词、名词等等。 (7)雷人:这是个非常有名的网络词,在现代网络语言中,“雷”可以说成是惊吓、被吓到了或被震撼的意思。

(8)PK:即Player Killing的缩写,原指在游戏中高等级玩家随意杀害低等级玩家的行为,后引申发展为“对决”等含义,并且用法更加广泛。(9)我勒个去:“呜呼哀哉”。 (10)鸭梨:压力。 (11)织毛衣:源自一首网络歌曲《织毛衣》。后来就是指在微博上提出建设性和批评性意见。 (12)羡慕嫉妒恨:恨源于嫉妒,嫉妒源于羡慕。 (13)非常艰难的决定:续2010年11月3日晚间腾讯发表了“致广大QQ用户的一封信”称“将在装有360软件的电脑上停止运行QQ软件”,随后网民开始模仿腾讯公开信改写“QQ体”,其中最经典台词为“我们作出了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令人啼笑皆非。艰难的决定原文:当您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们刚刚作出了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在360公司停止对QQ进行外挂侵犯和恶意诋毁之前,我们决定将在装有360软件的电脑上停止运行QQ软件。我们深知这样会给您造成一定的不便,我们诚恳地向您致歉。同时也把作出这一决定的原因写在下面,盼望得到您的理解和支持。 (14)有关部门:有关部门就是什么都管、什么也都不管的部门。有了成绩和好处的时候,这些部门就会明确地站出来,这些成绩与其有关,所以好处也应当有份;当出现问题和需要处罚时,这些部门就马上不见了踪

网络语言的发展现状

网络语言的发展现状、影响分析以及规范发展的对策建议 网络语言是利用电子计算机在网络交际领域中使用的语言形式。广义上的网络语言指在网络环境中网络用户群体所使用的语言,主要在电脑屏幕上借助文字显现出来,包括网络新闻、网络文学、网络聊天室和电子公告牌系统等中的语言。首先,因以文字书写形式为主要表现方式,网络语言的核心仍是书面语体,遵从书面语体的一般规范,基本词汇、语法、表达手法与一般日常生活和平面媒体中的语言基本相同,现实语言的特色在网上都有反映。第二,网络作为一种新兴媒体,其传播途径和所依赖的技术手段是全新的,随之而来的是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和特别用语大量产生,其中外语词语及字母代码形式、术语多,外来词语比例达到18%,如鼠标、硬件、软件、病毒、宽带、登陆、在线、聊天室、局域网、防火墙、浏览器、网民、网吧、触网、黑客、第四媒体、电子商务、政府上网、虚拟空间、信息高速公路等。第三,网络作为一个虚拟空间,为交流交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自由空间和便捷的手段,具有开放性、自主性、即时性和互动性,在这种环境下网络原创语言应用也呈现出一些特色——总体上看受口语影响痕 迹重,语句简约、零散、直观;符号与语言交叉使用;语言较为时尚、个性鲜明。 狭义的网络语言专指网民在聊天室和BBS上所使用的语言,实时聊天要求及时互动,需要快速简明通过键盘输入文字或其他符号表达自己的意思,因此形成了一些特殊的语言使用方式:(一)利用汉语原有词汇赋予新义。恐龙:指长得丑的女生;蛋白质:指笨蛋+白痴+神经质;大虾:指网络高手。(二)谐音替代。用汉字谐音音译英文词语:猫(modem),瘟都死(WINDOWS),伊妹儿(email);用汉字谐音字改变常用词语写法:偶—我,稀饭—喜欢,美眉—妹妹,版主-斑竹,酱紫—这样子;数字谐音:886—拜拜喽,7456—气死我了。(三)缩写形式。汉语自造缩写:电邮—电子邮件,电玩—玩电子游戏;英文缩写: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电脑),BF(boyfriend,男朋友),DIY(do it yourself,自己动手);汉语拼音缩写:MM—妹妹,DD—弟弟,PMP—拍马屁。(四)数字符号。286(本来是落伍的、运转慢的电脑型号)指“傻子”;7×24(7天乘以24小时)指全天候。(五)比拟符号。S指拐弯抹角。(六)讹变形式。监介—尴尬,弓虽—表示“强”的意思。除上述特色外,正如人说话时可以大段省略、可以有表情、眼神等辅助传递手段一样,为了辅助交际,网民还用键盘上的不同键组合出许多表情符号,例如:Zzzz表示在睡觉,-P表示吐舌头,:-D表示高兴地张嘴大笑。上述方式多数在其他交际领域中也有运用,但如此集中大量运用、特别是使用符号把有声语言中的体态语创造性地运用到书面语言中辅助表意,却是网络聊天和公告栏的最具代表性的语言特色,具有生动风趣、简洁省事、人情味浓、个性化色彩强等客观效果,体现了网络交际的便捷性、实时性和视觉显著性等种种新特点。尽管这类词语和符号在整个网络语言中所占的比例很小(据《中国网络语言词典》编撰者统计,专门的网络词汇中,名词及名词性短语占到89%,动词及动词性短语占3%,减缩式的谐音词语或短句子占6%,其他符号占2%),但特色鲜明,社会上谈起网络语言往往专指这部分语言。 网络语言是语言生活多样化的体现,是一种特殊的群体用语,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和网络的快速普及(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年初统计,我国现有上网计算机4160万台,网民9400万),网络语言作为一种领域用语日益受到关注并影响到社会语言应用。首先,基于网络的术语和新词扩展到社会生活领域,丰富了汉

缩略型网络流行语探析

缩略型网络流行语探析

————————————————————————————————作者:————————————————————————————————日期:

缩略型网络流行语探析-汉语言文学 缩略型网络流行语探析 罗然刘爱军 摘要:随着网络平台的不断拓展,各类网络流行语层出不穷。最近两三年来,网络语言中出现了一种新的构词模式——缩略。该文将以其中的典型词汇为例,从社会语言学微观角度,结合调查问卷,探索这种新类型的网络流行语的特征、成因及影响,并指出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社会语言学缩略网络流行语特征成因 一、引言 在21世纪的今天,网络已成为人们的生活必需品,它不仅在物质上为人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更拓展了人们的精神世界。作为网络衍生品之一的网络流行语,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从早期的“吐槽”“草根”,到后来的“不差钱”“躲猫猫”,再到近年来的“给力”“屌丝”,网络流行语展现出了强大的创造力,各种形式层出不穷。在最近的两三年中,网络流行语又出现了一种新的构词模式——缩略。 学术界针对此类型的网络流行语已有一些研究,比如盛楠的《新词新语——“喜大普奔”研究》以及张律、黄亚萍的《三言式新词“高富帅”的认知研究》都是针对典型缩略型网络流行语的具体考察;此外,肖世敏的《论当下缩略形式的网络流行语》等也对缩略型网络流行语做过比较全面性的研究。但以上研究以理论叙述为主,因此,本文将以典型的缩略型网络流行语为例,结合调查问卷和具体数据,从微观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再次对其进行深入探析。 二、缩略型网络流行语的特征及分类

缩略型网络流行语以三言式和四言式居多,也包含着一些两言式词汇,缩略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从一组流行语的每一个词中提取一个字组合形成。如“高大上”,原来是“高端、大气、上档次”,之后网友将每个词语的首字母提取组合形成了现在的词。类似的还有“高富帅(高大、富有、帅气)”“白富美(肤白、富有、貌美)”“冷无缺(冷漠,无理想,信仰缺失)”“喜大普奔(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等。 另一种则是对句子的缩略。如针对流行歌词“人生已经如此的艰难,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网友将其中的关键字进行提取组合,形成了“人艰不拆”。类似的还有“躺枪(躺着也中枪)”“何弃疗(为何放弃治疗)”“请允悲(请允许我做一个悲伤的表情)”“说闹觉余(其他人有说有笑、有打有闹,感觉自己很多余)”“累觉不爱(很累,感觉自己不会再爱了)”“男默女泪(男生看了会沉默,女生看了会流泪)”“不明觉厉(虽不明白,但觉得很厉害)”等。 对于缩略语的构造依据,蒋向勇(2014)认为可以分成三个原则:取首原则、语义显豁原则、避歧原则。以上的缩略型网络流行语也基本上遵守了这些原则。如“高大上”就是讲首字提取组合而成,而“人艰不拆”则主要是依据语义显豁原则,就是选取其中最能表现原语句含义的部分进行节选缩略。 三、缩略型网络流行语的成因探析 构词新模式,以下就是对其出现原因的探析。首先看一下这种缩略型流行语的来源——以“高大上”和“人艰不拆”为例。 “高大上”一词原为“高端、大气、上档次”,最早来源于电视剧《武林外传》,钱掌柜要求大嘴做月饼,中秋节送给客户,对他提的三个要求就是“高

最新尔雅通识课《社会心理学》第五章自我意识答案资料

2018年10月28日星期日整理 自我意识的一般内涵(一)1【单选题】威廉·詹姆斯认为,人具有把自己视为()看待的能力。 A、整体 B、主体 C、客体 D、个体 我的答案:C 2【单选题】当一个人因为身体不好而感到焦虑时,这就是()。 ?A、自我概念 ?B、自我认知 ?C、自我意向 ?D、自我情感 我的答案:D 3【单选题】自我意识有()种成分。 ?A、三 ?B、四 ?C、五 ?D、六 我的答案:A 4【判断题】自我意识也可以叫自我。() 我的答案:√ 5【判断题】1790年,威廉·詹姆斯提出了自我意识的概念。() 我的答案:× 自我意识的一般内涵(二)1【单选题】自己不知道,别人也不知道的自我部分被称为()。 A、公我 B、私我 C、盲点 D、无意识的自我

我的答案:D 2【单选题】根据贝克的观点,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抑郁症患者的自我概念的关键词?() ?A、无辜 ?B、没有价值 ?C、有罪过 ?D、被剥夺 我的答案:A 3【单选题】罗杰斯认为自我可以分为现实自我和()。 ?A、虚拟自我 ?B、完美自我 ?C、理想自我 ?D、生理自我 我的答案:C 4【判断题】在对社会化的研究中,父母养育孩子是无条件的。() 我的答案:× 5【判断题】詹姆斯认为自我意识包括生理(物质)的自我、社会的自我和心理(精神)的自我。() 我的答案:√ 自我意识的产生与发展 1【单选题】重要他人是指,与自己有密切联系和()的人。 A、血缘关系 B、法律关系 C、从属关系 D、利益关系 我的答案:D 2【单选题】在()阶段,孩子开始把自己视为一种社会客体。 ?A、萌芽 ?B、准备 ?C、游戏 ?D、竞赛 我的答案:C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