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上海实习报告

上海实习报告

上海实习报告
上海实习报告

南京林业大学

实习报告(论文)

题目:上海实习报告—关于红坊与1933的对比

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专业:环境艺术设计

学号:101301122

学生姓名:朱心怡

指导教师:叶洁楠

二O一三年5月28日

摘要:

环境艺术设计方向的学生主要通过参观博物馆藏品、古代建筑室内外装饰因素,了解一些反映古代艺术设计思想的设计成分的具体运用。学会以视觉为方式、以平面为元素分析古代设计作品的功能与形式,了解现代设计的创意步骤、策划原理、及作品的时尚风格,通过这些认识使学生把已经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巩固与加深,同进补充新的知识点,为以后的专业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字:老厂房厂房群创意建筑特色

正文:

红坊位于淮海西路570号,又名上海新十钢创意产业集聚区,是改

建后的园区成为工业遗产再利用的示范区,也是中国文化产业的示范区

及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它的前身是原上钢十厂冷

轧带钢厂厂房群。主体建筑长180米,宽18-35米,建筑结构高大、空

间开阔。后因工厂转型,该厂房从此闲置,成为上海市中心城市现代工业遗产。

当大巴停在淮海路的西端,置身于密密层层的楼房界限之中,你

很难想象会有如此大的空间隐藏于此。拐个小弯,你的眼前突然出现

那么一大片的低矮旧屋,以及无限奢侈的大片中央绿地,有一些些的

不适应,但习惯了之后又会觉得这样的搭配是最和谐最恰当的。走在,

中央绿化当中看这四周低矮的屋子,却不知里面钢筋铁骨,拥有高大

的空间;泛着时代印记的红色砖墙立面;简单整洁的水泥平屋顶。原

来简单的美,就是把多余的都去掉。

红坊中央的创意广场当中铺设着或青或黄的草地,以及在阳光的照

射下姿态各异的种种雕塑,有爱因斯坦的严峻头像;有一辆由红砖砌就

的奔驰小车;还有一段被扭曲得不成模样的类似空调风管的东西;看到

了一头机器牛,它向着天空奋发着双蹄,而锋利的双角则指向红坊的核

心区域,那片高大的老厂房中;最后,我的眼球停在了12条人的大腿,大腿上的图案让你眼花

缭乱,它们被放在广场左方,因了草地的缓缓下降,使

你产生了它们正向你走来的感觉。后来我查阅了资料,

原来全部雕塑都是红坊老板个人收藏,这个12条大腿的系列雕塑,是中央美术学院学生的毕业作品,大腿表面的图案是各国国旗。当时,每条大腿的收购价为人民币3万元。尽管红坊经营已有数年,大草坪上的雕塑作品前前后后换了许多,但只有12条大腿始终没动,这足可以看出红坊老板对它情有独钟。

红坊一共分为A、B、C、H四个区域,A、B区为包括城市雕塑中心在内的艺术品展示区,C、H区为城市雕塑中心的毗邻建筑,即以物业租赁为运营

模式的文化艺术产业商务及商业空间。在这里汇集了来自

国内外极具声名的各类文化艺术企业,它们来自不同文化

艺术领域,以不同的创意精神激活了这个曾经的工业空间。

这些代表着国外行业最高水准的优秀租户的进驻,不仅使

红坊真正成为了一个文化艺术产业集聚地,也为国内的文

化艺术产业引入了一股国际化精英势力。

与红坊一样,同样是作为老厂房,1933见证废旧的工业老厂房如何脱胎换骨的建筑正在这个艺术觉醒的时代重获生机。就设计性而言,1933依他独特的室内建筑风格更加吸引我的眼球。

这幢建于年1933的大楼空间布局奇特,外方内园,东南西北4栋建筑围成的四方形厂区与中间一座24边形的主楼通过楼梯相连。整个建筑高低错落,廊道盘旋,设计精密宛如迷宫,却又次序分明,加工车间采用“无梁楼盖”,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技术。

从正门进入整个场房,你会看到整个场房的精髓——中心圆,中心圆1-3层,是当初进行屠宰工艺的车间。中心园三层之间靠X形的物流楼梯和旋转弧度很大的法式旋梯相通。现在这三层

是创意项目活动区,致力于把中国甚至全球最具创意的活动带到上海

来,各种的艺术类活动、公益活动会在这里

举行,为公众提供一个零距离接触艺术和享

受时尚生活的目的地。

牛道是1933老场坊的建筑特色之一,当时生产流程和工艺已经跟国

际接轨,实行了人畜分离的制度。便于动物行走的牛道经过特别的防滑设

计,道面粗糙不平,配合有分流作用的廊桥,使整个生产工艺井然有序。

如今的1933老场坊依然保留了这一原先的建筑特色,当我拾步而上是,

依稀间仍可感受到七十多年前的风貌。

红坊和1933的比较

相同点:它们同时呈现了时代变迁的痕迹,是对历史的翻新,

在某一程度上来说老厂房的改造为人们去了解历史和感受艺术提供

了便利。两个地方都是从大设计入手,使整个建筑整体风格相一致,

在风格一致的前提之下,又有独到巧妙的小设计,使得整个建筑不

管是在大范围还是在小范围上都有着强烈的艺术气息,有着独到的

设计技巧和理念。

不同点:就二者相比较而言,虽然都是老厂房的改造,但

是红坊更加具有艺术性,而1933凭借它独具吸引力的内部构

造,在吸引了大批慕名而来的游客以外也吸引了大量的商业机

构,和演出单位,甚至是影视传媒。如果用世俗点的比喻来说,

红坊就像是一个博物馆的聚集地,里面充斥了各种各样的展

示,给人们视觉上的享受;1933更像一个商业聚集地,里面聚集着大大小小的各种商圈,往高处走是一些私人的办公机构。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

2、《老上海—已逝的时光》作者:吴亮著王明杰译出版社:外文出版社

3、《老上海:洋场时光——老城市系列》作者:吴亮著出版社:江苏美术出版社

4、《老上海城记——河与桥的故事》作者:张姚俊著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5、《上海玩全指南(最新版)》作者:曹忆雯、赵如玺出版社:中国旅游出版社

6、《上海老味道》作者:沈嘉禄出版社:上海文化

7、《上海格调》作者:伟立、淳子出版社:海辞书出版社

8、《上海百年建筑史》作者:伍江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

9、《上海》作者:熊月之、周武、尔冬强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

10、《当我们混在上海》作者:叶阐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