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教育理论每日一练汇编4

教育理论每日一练汇编4

教育理论每日一练汇编4
教育理论每日一练汇编4

1.研究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从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到实施,以及结论的得出,完全由学生自己来做,重研究____甚于注重结论。

2.教科书是根据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其编排形式应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美学和____的要求。

3.教学任务的制定主要受教育目的、学生年龄特征、学科的特性以及____等因素的制约。

4.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认为,教学过程是学生____的不断改造和增大意义的过程。是“从做中学”的过程。

5.一个完整的课时计划,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项目:班级、学科名称、授课时间、题目、教学目的、____、教学方法、教具、教学过程、备注等。

6.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京师同文馆,____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学堂章程》后,班级授课制在全国广泛流行。

7.德育目标制定的主要依据是: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____;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

8.运用奖励与处分的德育方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要求:一是公平正确,合情合理;二是发扬民主,获得群众支持;三是____。

9.建立一支核心队伍是培养班集体的一项重要工作,它要求班主任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通过善于发现、使用和培养____来完成。

10.青年期是个体内在力量充实的时期,但高中学生在认识方面可能出现两类极端问题,一是过分欣赏自我和____;二是心理失衡。

答案:

1.过程

2.卫生学

3.教学的条件

4.直接经验

5.课的类型

6.1902

7.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 8.注重宣传与教育 9.积极分子 10.苛求社会

1.科学技术对教育主要产生哪些影响?

2.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3.就教师的职业特点而言,教师一般应扮演哪些角色?

4.德育过程运用说服法应注意哪些基本要求?

5.简述班级管理的功能。

答案:

1.【答案要点】①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②科学技术能够影响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

③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2.【答案要点】①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②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③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④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⑤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3.【答案要点】①传道者角色;

②授业、解惑者角色;

③示范者角色;

④管理者角色;

⑥朋友角色;

⑤研究者角色。

4.【答案要点】①明确目的性;

②富有知识性、趣味性;

③注意时机;

④以诚待人。

5.【答案要点】①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②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

③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类需要的最高层次是( )。

A.归属

B.自我实现

C.尊重

D.生理

2.一般在教学开始前使用,用来摸清学生的现有水平及个别差异,以便安排教学的评定属于( )。

A.诊断性评定

B.形成性评定

C.总结性评定

D.非正式评定

3.一般来讲,容易、简单、枯燥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比复杂、思维卷入过多需要一定的创造性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 )。

A.高

B.低

C.一样

D.因个体的差异而不同

4.成就动机可以区分为力求成功与避免失败两种倾向,力求成功者的成就动机( )。

A.高

B.低

C.与避免失败者一样

D.与学习无关

5.人们在保持知识时采用各种记忆术,实际是应用了记忆的( )。

A.精细加工策略

B.多重编码

C.过度学习

D.人为增加线索

6.技能学习的最基本的条件是( )。

A.讲解

B.示范

C.练习

D.反馈

7.以学生所在团体的平均成绩为参照标准,根据其在团体中的位置来做出判断和报告评价结果的评价是( )。

A.常模参照评价

B.标准参照评价

C.配置性评价

D.正式评价

8.某学生在英语测验中取得了高分,他将成功归因于运气好,这种归因具有的特性是( )。

A.内部一稳定一可控的

B.内部一不稳定一不可控的

C.外部一稳定一可控的

D.外部一不稳定一不可控的

9.有的学生平时易受暗示,屈从于权威,按照他人的意见办事,不善于适应紧急情况.这类学生的性格类型属于( )。

A.场依存型占优势

B.场独立型占优势

C.情感型

D.内倾型

10.某人对某种制品的用途总是有一种惯常的固定模式,很难想到它的其他用途.这在心理学上称之为( )。

A.定势

B.功能固着

C.认知风格

D.顿悟

答案:1.B 2.A 3.B 4.B 5.A 6.C 7.A 8.D 9.A 10.B

1.归因即对自我行为的原因分析,包括三个成分:内外源、_____和_____。

2.班杜拉将强化分为三种类型:直接强化、_____、_____。

3.广义的知识包括两大类,一类为_____,它回答“世界是什么”的问题;另一类为_____,它回答“怎么办”的问题。

4.发散性思维常被用作衡量创造性的指标,它的三个基本特征是:_____、变通性和_____

5.从迁移产生的方向看,迁移可分为_____和_____,前者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后者指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

6.教学目标有以下三个层次_____、_____和_____。

7.元认知是于l976年由_____提出来的,它由三个部分组成,即_____、元认知体验和_____。

8.成就动机指人们在完成任务中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它由两种成分构成:_____和_____。

9.儿童多动综合征是一种以_____、_____和好冲动为主要特征的综合性障碍。

答案:

1.稳定性控制性

2.替代强化自我强化

3.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

4.流畅性独特性

5.顺向迁移逆向迁移

6.课程目标学科目标课堂教学目标

7.弗拉维尔元认知知识元认知策略 8.追求成功的动机避免失败的动机

9.注意缺陷活动过度

1.奥苏贝尔认为,学生学习的实质是( )。

A.有意义接受学习

B.有意义发现学习

C.发现学习

D.探究学习

2.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规范和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具有评价意义的特性叫做( )。

A.品德

B.道德

C.个性

D.人格

3.现代认知心理学的陈述性知识相当于加涅学习结果分类体系中的( )。

A.智慧技能

B.认知策略

C.言语信息

D.动作技能

4.品德心理结构中最具有动力色彩的成份是(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5.迁移的概括原理理论认为实现迁移的原因是两种学习之间有共同的概括化的原理.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

A.桑代克

B.苛勒

C.奥苏贝尔

D.贾德

6.在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中,认知领域的最高级目标是( )。

A.运用

B.分析

C.综合

D.评价

7.“这次考试失败是因为我的运气不好”,这是把失败归因于( )。

A.内部的可控因素

B.内部的不可控因素

C.外部的可控因素

D.外部的不可控因素

8.解决问题的最高表现形式是( )。

A.获得规则

B.理解概念

C.创造性

D.知识迁移

9.形象联想的学习策略属于( )。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问题解决策略

10.在许多人“起哄”的时候,平时文雅的学生也会表现得粗鲁无礼,这种行为是( )。

A.服从

B.从众

C.去个性化

D.模仿

答案:1.A 2.A 3.C 4.B 5.D 6.D 7.D 8.C 9.B 10.B

1.阐述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

2.影响迁移的因素有哪些?

3.简述如何促进学习的迁移。

1.答:(1)内部因素:学习动机既然是学习的内部动因,是客观的学习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那么,首先要看到,内部条件在学习动机形成中是最初要注意到的。内部因素主要包括:学生的自身需要与目标结构;成熟与年龄特点;学生的性格特征和个别差异;学生的志向水平和价值观;学生的焦虑程度。

(2)外部因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具体而言,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家庭环境与社会舆论;教师的榜样作用。

2.答:(1)相似性。相似性的大小主要是由两种任务中含有的共同成分决定的,较多的共同成分将产生较大的相似性,并导致迁移的产生。

(2)原有认知结构。原有的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迁移方式,原有认知结构的特征直接决定了迁移的可能性及迁移的程度。原有认知结构对迁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背景知识,这是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第二,原有的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对迁移起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三。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认知技能或策略以及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元认知策略.也影响着迁移的产生。

(3)学习者的心向与定势。心向与定势常常是指同一种现象.即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定势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两种:促进和阻碍。此外,诸如年龄、

智力、学习者的态度、教学指导、外界的提示与帮助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迁移的产生。

3.答:促进学习迁移的方法:

(1)精选教材。教师应选择那些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科学成果作为教材的基本内容,而每一门学科中的基本知识(如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技能和行为规范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其迁移价值较大。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注意学科之间的联系。精选的教材只有通过合理的编排才能充分发挥其迁移的效能,从迁移的角度来看,合理编排的标准就是使教材达到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合理编排的教学内容是通过合理的教学程序得以体现、实施的,教学程序是使有效的教材发挥功效的最直接的环节。

(4)注意教学的启发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要使学生学得的知识、技能、思维方法、学习态度等能够得至迁移,并且能够因迁移而产生积极的结果,还需要克服思维品质中的消极因素。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5)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研究证明.学习策略及元认知策略具有广泛的迁移性,同时又能提高学习者的迁移的意识性。

1.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提高教师的素质

2.举例说明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

1.答:提高教师的素质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从心理学的角度,提高教师素质的心理学途径主要包括:

(1)大力培育优良的校风。校风的好坏对教师心态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良好的校风具有感染、行为导向和内聚功能,大力培育良好的校风是提高教师素质的一条重要的心理学途径。

(2)注重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培养。教学监控能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自己的教学目标事先进行计划和安排;二是对自己的实际教学过程进行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和反馈:三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自我调控或校正。

(3)将自我教育作为提高教师素质的重点。自我教育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内在动力,因而应当作为提高教师素质的重点以对待。教师的自我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①自我认识与自我接纳。正确的自我认识是自我教育的基础。②自我筹划与自我设计。③自我监督与自我反省。自我监督是一个自我审视、自我督促的过程。自我反省是一个自我反思、自我检讨的过程,自我激励是一种自动加压、自我鼓动的方式。

(4)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学研究。教师参与教育科学研究能够明显地提高自身素质。参与教育科学研究可以使教师更好地认识教育规律;有利于教师形成新的教育观念;有助于教师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可以激发教师取得创造性成果,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2.答: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包括:

(1)问题的特征。个体解决有关问题时,常常受到问题的类型、呈现的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2)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有经验的质与量都影响着问题解决。与问题解决有关的经验越多,解决该问题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3)定势与功能固着。定势影响问题解决,功能固着也呵以看作是一种定势,即从物体的正常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当在某种情形下需要利用物体的某一潜在功能来解决问题时.功能固着可能起到阻碍的作用。

(4)原型启发与联想。原型启发是指从其他事物中看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原型是指对解决问题起启发作用的事物。

(5)情感与动机状态。一般说来。积极的情绪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而消极的情绪会干扰问题的解决。动机是促使人解决问题的动力.没有解决问题的动机,不可能有解决问题的行为,问题当然不可能解决。

(6)个性因素。个性因素对解决问题也有重要影响。

1.根据品德形成的过程与影响因素,讨论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2.结合小学生在实际学习,谈谈促进学习策略教学在有效措施。

1.答:可以综合应用一些方法来帮助学生形成或改变态度和品德。常用而有效的方法有说服、榜样示范、群体约定、价值辨析、奖励与惩罚等。

(1)有效的说服。教师经常应用言语来说服学生改变态度,在说服的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提供某些证据或信息,以支持或改变学生的态度。教师的说服不仅要以理服人,还要以情动人。教师进行说服时,还应考虑学生原有的态度,应以学生原有的态度为基础,逐步提高要求。

(2)树立良好的榜样。榜样在观察学习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榜样的特点、示范的形式及榜样所示范行为的性质和后果都会影响到观察学习的效果。

(3)利用群体约定。由于群体约定的约束力和群体压力的存在,教师可以利用集体讨论后作出集体约定的方法,来改变学生的态度。

(4)价值辨析。即引导个体利用理性思维和情绪体验来检查自己的行为模式,努力去发现自身的价值观并指导自己的道德行动。价值辨析有多种策略,不论应用什么策略,一种观念要真正成为个人的道德价值观,须经历三个阶段,即选择阶段、赞赏阶段、行动阶段。个体只有从头至尾地完成这一过程,才能说他真正具有了某个稳定的价值观念,也才能较持久地指导行动。

(5)给予适当的奖励与惩罚。奖励和惩罚作为外部的调控手段,不仅影响着认知、技能或策略的学习,而且对个体的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也起到一定的作用。除上述所介绍的各种方法外,角色扮演、小组道德讨论等方法对于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和改变都是非常有效的。

2.答:(1)指导教学模式。指导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讲授法十分类似,由激发、讲演、练习、反馈和迁移等环节构成。

(2)程序化训练模式。程序化训练就是将活动的基本技能。分解成若干有条理的小步骤,在其适宜的范围内,作为固定程序,要求活动主体按此进行活动,并经过反复练习使之达到自动化程度。

(3)完形训练模式。完形训练就是在直接讲解策略之后,提供不同程度的完整性材料,促使学生练习学习策略中的某一个成分或步骤,然后.逐步降低完整性程度,直至完全由学生自己完成所有成分或步骤。

(4)交互式教学模式。交互式教学主要是用来帮助成绩差的学生阅读领会材料的内容,它是由教师和一小组学生(大约6人)一起进行的。

(5)合作学习模式。在这种学习活动中,两个学生一组,当一个学生主讲时,另一个学生倾听,纠正错误和遗漏。然后,两个学生彼此变换角色,直到学完所学材料为止。研究证明,以这种方式学习的学生比独自总结的学生或简单阅读材料的学生。其学习和保持都有效得多。

1.提出公民教育和劳作学校主张,具有社会本质倾向的教育家是()

A、柏拉图

B、涂尔干

C、凯兴斯坦纳

D、赫钦斯

2.决定教育事业领导权的是()。

A、经济发展水平

B、政治制度

C、文化

D、科技

3.“因材施教”是人的发展的()对教育的要求。

A、顺序性

B、不平衡行

C、互补性

D、个别差异性

4、人的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应该做到()

A、相互衔接

B、循序渐进

C、长善救失

D、教学相长

5、卢梭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由的人。这种观点属于()

A、社会本位论

B、个人本位论

C、宗教本位论

D、文化本位论

6、《教师法》规定的教师考核内容为“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成绩”几个方面。

A、工作态度

B、工作热情

C、工作效率

D、工作质量

7、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体现在______

A、认识的直接性

B、学生的主体性

C、教学的教育性

D、活动的开放性

8、提出“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的观点的前苏联教育家是_____

A、克鲁普斯卡娅

B、马卡连柯

C、加里宁

D、凯洛夫

9、某班在“每月一星”的活动中,将表现好,进步大的学生照片贴在“明星墙”上以示奖励,这样的方法是_____

A、说服教育

B、品德评价

C、指导实践

D、陶冶政治

答案:1.C 2.B 3.D 4.C 5.B 6.A 7.C 8.B 9.B

1. 非制度化教育思潮是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美国的一种较为激进的教育理论流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是( )

A.帕森斯

B.伊里奇

C.杜威

D.布鲁纳

2.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出自于中国古代的( )

A.《论语》

B.《礼记》

C.《学记》

D.《孟子》

3. 在现代社会,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领导权是由什么来决定的( )

A.政治经济制度

B.生产力

C.科学技术的控制人

D.文化权威者

4. 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共同制约着教育的( )

A.性质

B.结构的变化

C.内容和手段

D.教育者的观念

5. 关于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动力存在不同观点。在以下罗列的研究者中属于外铄论者的是( )

A.弗洛伊德

B.格塞尔

C.华生

D.威尔逊

6.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个体的认知是按照从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发展的,这说明了人的身心发展的哪一规律( )

A.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B.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C.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D.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7.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 )

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C.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D.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8. 卢梭认为理想中的人是一个自然天性获得了自由发展的人,在教育目的观上属于 ( )

A.社会本位论

B.社会需要与人的发展统一论

C.伦理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

9. 使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 )

A.自然成长

B.训练

C.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D.教师的严格要求

10.“教师中心论”与“儿童中心论”是教育发展史上影响较大的关于师生关系的两种主张,“儿童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 )

A.赫尔巴特

B.布鲁纳

C.杜威

D.凯洛夫

【答案】 1.B 2.C 3.A 4.C 5.C 6.B 7.C 8.D 9.C 10.C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