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

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

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
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

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模型,不但要重视其结果,更要关注学生自主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让学生在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科学地、合理地、有效地建立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的概念:

数学模型是对某种事物系统的特征或数量依存关系概括或近似

表述的数学结构。数学中的各种概念、公式和理论都是由现实世界的

原型抽象出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所有的数学知识都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模型。狭义地理解,数学模型指那些反映了特定问题或特定具体事物系统的数学关系结构,是相应系统中各变量及其相互关系的数学表

达。数学建模就是建立数学模型来解决问题的方法。《数学课程标准》

安排了“数与代数”“ 空间与图形”“ 统计与概率”“ 实践与综合应用”四块

学习领域,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

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的能力。这些内容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数学模

型。在小学阶段,数学模型的表现形式为一系列的概念系统,算法系统,

关系、定律、公理系统等。

小学数学教学渗透数学建模思想的可行性:

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数学模型不仅为数学表达和交流提供有效途径,也为解决现实问

题提供重要工具,可以帮助学生准确、清晰地认识、理解数学的意义。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数学建模思想的渗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用数学意识以及分析和解决实

程中发展和丰富起来的。数学学习只有深入到“模型”、“建模”的意义

上,才是一种真正的数学学习。这种“深入”,就小学数学教学而言,

更多地是指用数学建模的思想和精神来指导着数学教学,“从学生已

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

行解释与运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理解的同时,在思维

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入和发展。”

对数学建模这个概念来讲也许是新的,但回想我们的日常教学不

难发现我们的学生已经有数学建模的思想或意识,只不过没有从理论

的角度把它概括出来而已。例如,在以往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

题时,经常碰到这样一个例题“小明家养了6 只公鸡,养的母鸡只数

比公鸡多3 只,母鸡有几只?”在教学此例时老师们都是采用让学生

摆、说等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理解“同样多的部分

”,

但教学效果并没有我们老师想象的那么好,一般同学们在解释数量关

系式6+3=9 时,母鸡和公鸡是不分的,极大部分学生都会说 6 只公鸡

加3 只母鸡等于9只母鸡。为什么学生不会用“同样多的部分”去描述

母鸡的只数,其原因是十分明显的,那就是学生在操作时头脑中已经

对现实问题进行简化,并建立了一个有关母鸡只数求法的数学模型,

这个模型显然是一种叠加模型,即6+3=9(只),而6 表示什么在模

型中已经是无关紧要,因为实际问题最终要解决的是数量问题。从以

上这个教学实例至少可以说明两点;其一,小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

有他自己的数学模型,有他自圆其说的解读数学模型的方法,因此,

小学生也有数学建模能力。其二,当学生的数学模型一旦建立了以

后,即使他的模型是不合理或不规范的,但外人很难改变他的模型结

构。

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桐木小学曾春华

数学家华罗庚通过多年的学习、研究经历总结出:对书本中的某

些原理、定律、公式,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不仅应该记住它的结论、懂

得它的道理,而且还应该设想一下人家是怎样想出来的,怎样一步一

步提炼出来的。只有经历这样的探索过程,数学的思想、方法才能沉积、凝聚,从而使知识具有更大的智慧价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

个主动、活泼的、生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在教学时我们要善

于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对学习过程、学习材料、学习发现

主动归纳、提升,力求建构出人人都能理解的数学模型。

如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

1、回顾、猜想:

师:请同学们回忆我们在学习圆柱的体积推导过程中,应用了哪

些数学思想方法?

生:运用了转化的方法。

师:猜一猜圆锥的体积能否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的体积?它会

与学过的哪种立体图形有关?

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学生大胆进行猜想,有的猜能转化成圆柱、有的猜能转化成长、

正方体。

2、动手验证

师: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学具进行操作,研究圆锥体积的计算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