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借鉴国际经验缩小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思考

借鉴国际经验缩小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思考

借鉴国际经验缩小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思考
借鉴国际经验缩小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思考

借鉴国际经验缩小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思考

Some Thinkings about Reducing the I ncome Gap in Our Country thr ough

D rawing on I nternati onal Experience

王秀云

 WANG Xiu2yun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经济系 北京 100089)

[摘 要]财政税收政策作为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重要手段,能够在社会各阶层利益关系的调整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总结了发达国家在税收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转移支付制度等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经验,提出了加快完善我国收入分配体系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国际经验 收入分配 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214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549(2010)08-0018-04

为实现公平分配的社会目标,西方国家十分注重选择税收制度、社会保障制度、转移支付和公共服务政策作为调节社会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实践证明,这些手段及方法的运用对调节居民的收入分配差距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此,借鉴这些国家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调节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和促进社会公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西方国家调节收入分配的手段和经验

(一)税收手段调节

利用税收手段调节收入差距是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且其调节效果比较明显。比如美国建立起以个人所得税为主体,辅之以遗产税、赠与税、个人财产税、个人消费税、社会保障税的税收调节体系。其中,个人所得税和遗产税实行累进税率,个人应税收入或财产越多,征税比例就越大,对个人收入差距调节力度最大。个人所得税的最高边际税率曾经高达50%,遗产税的最高边际税率曾经高达70%。个人财产税、个人消费税、社会保障税实行比例税率,其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效果尽管不如个人所得税和遗产税,但同样对收入分配差距具有调节功能。

英国则主要是通过个人所得税、遗产税、社会保障税等税种来调节收入差距。以个人所得税为例, 2005~2006年,10%最低收入组户均缴税264英镑,占其收入的3%;10%最高收入组户均缴税17553英镑,占其收入的20%。可以看出,高收入者纳税较多,低收入者纳税较少。在遗产税和赠与税方面,英国税法规定,遗产税和赠与税合并征收。为防止富人通过提前转移财产逃避遗产税,税法还规定,继承人除了要对死者遗留的财产缴纳遗产税外,还要对死者7年内赠与的财产按不同的税率缴纳赠与税。

不仅如此,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均对购置豪华住宅、名牌轿车、奢侈品、化妆品,享用高档宴会、高档休闲娱乐以及饲养宠物等都视作高消费,要征收高额的特别消费税。此外,诸如对足球明星、影视明星、私人企业家等高收入人群还要征收“巨富税”,以限制贫富差距过大。

(二)社会保障措施调节

发达国家收入分配的另一手段,是通过社会保障机制进行调节。日本的社会保障体系中包括医疗保险、社会福利、公众卫生、养老金等多种形式。社会保障缴纳的金额视不同的收入阶层而有所差别,高收入阶层缴纳的金额相对要高一些,低收入阶层则相对缴纳得较少。在支付时,由于社会保障属于公有保障

收稿日期:2010-5-20

作者简介:王秀云,女,山西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经济系博士,研究方向:城市经济,经济理论。

的一部分,只支付给处于一定生活水平之下的阶层,从而起到收入再分配的作用。据日本厚生省的调查,经过社会保障调节后的基尼系数大体上比最初所得的基尼系数低0102个百分点,再分配率在4%以上。从年龄差别来看,70岁以上的人加上社会保障所得后的收入与原始收入相比要大得多。从收入阶层的不同来看,社会保障的再分配状况,最初所得的年收入在40万日元以下的收入阶层接受养老金、医疗费、生活保障费等之后,再分配所得收入达到65万日元,而最初所得达到200万日元的阶层经过社会保障再分配之后收入则不会提高。由此,社会保障制度的收入再分配功能缓解了不同收入阶层之间过大的差距。

德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主要由社会保险和社会救济以及其他一些社会福利项目构成,其中社会保险是最主要的部分。德国的社会保险主要包括失业保险、养老保险、事故保险和医疗保险四大部分。失业保险的领取金额大体相当于失业者最后工作净收入的60%,领取失业金的时间一般为一年,最长的领取时间不超过两年。如果超过了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仍找不到工作,失业者可申请失业救济。失业救济是低于失业金的。德国社会救济的形式有许多种,比如提供咨询和照顾,给予物质或金钱上的帮助等。德国的社会救济不但强调要帮助贫困者能维持一种符合人尊严的生活,更要求通过社会救济使贫困者能借此得到一种生存的本领,或提供一个让其能自食其力并过上正常生活的机会。

(三)财政转移支付调节

区域发展不平衡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普遍现象。但在解决这类问题的时候,发达国家的一个共同经验就是十分注重利用财政支持的方式来缓解差距。德国为了促进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实施了包括政策倾斜、资金转移等一系列援助措施。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德国还运用平衡财政来进行反贫困。德国的财政平衡包括纵向平衡与横向平衡两个方面。所谓纵向平衡即上下级政府间的财政转移支付,包括联邦对州和州对地方这两个层次。所谓横向平衡是指各州之间实行的财政转移支付,即财力强的州拿出部分税收收入“捐给”财力弱的州。联邦对州的转移支付主要包括:(1)返还性转移支付。主要是对某些规模小或拥有重要港口的州实行返还性转移支付,使之有能力每年保养和改造港口;(2)补助金。联邦政府每年从销售税中提取20%用作相对贫困州的补助金。(3)帮助贫困州和有经济发展需要的州进行投资。两德统一后,从1995年至2004年,联邦政府每年向东部地区投资66亿马克,用于改善东部的基础设施及经济结构;(4)建立“德国统一基金”。1990年5月,联邦政府为扶植新州发展设立了为期5年、数额1150亿马克的“德国统一基金”。横向转移支付资金有二种,一种是扣除了划归各州销售税的25%后,把余下的75%按各州居民人数直接分配给各州,另一种是财力强的州按横向平衡机制将部分税金直接划给财力弱的州。

英国确定财政扶持的标准是失业率,把失业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地区确定为需要援助的地区,然后采取各种措施促进这些地区的开发和发展。英国政府解决地区收入差别的办法是鼓励工人从失业多的地区转移到发达地区。1928年,英国政府为此专门成立了“工业迁移委员会”,资助失业工人到其他地区工作。到1938年,20多万工人得到资助。但这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总数超过300万的失业人口问题。为此,英国政府制定了特别地区法(又称特区法案),开始按照“把工作带给工人”的原则解决区域问题,规定对失业率高的特区进行财政援助,援助资金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厂商到特区投资,并通过建立商业区来援助企业。

由此开始,政府的区域开发政策由向外迁移,向加快高失业地区内部发展转变,即把失业者迁移到发达地区转变为在高失业率地区创造就业机会。此后,英国又通过多个法律来增加就业机会,扶持落后地区经济发展。1984年,英国政府把区域开发政策调整为:一是将援助分为两类,即发展补助和选择性援助;二是资金补贴,按就业成本和就业规模为企业提供补贴,鼓励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发展;三是迁入企业可得到资金补贴;四是给服务业以地区性补贴。英国的区域经济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英国的区域开发政策不仅改善了不发达地区的经济环境,还增强了对资本和熟练劳动力的吸引力以及边缘地区制造业的优势,并且对英国经济活动的均衡布局和区域失业差异的缩小,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二、我国收入分配调节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税收调节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我国的税制结构仍是以间接税为主体,直接税比重相对较小,这与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直接税超过60%有较大差距。而税制结构中直接税比重过小,不利于利用税收调节机制来调控收入分配差距。其次,我国现行税制结构中与税收调节有关的税种还很不健全,除开征了个人所得税、消费税和财产税之外,遗产税、赠予税和社会保障税都没有开征。而西方许多国家普遍建立了以个人所得税为主体,以遗产税、赠与税、个人财产税、个人消费税、社会保障税等为辅助的税收调节体系。再次,税收监控的法律和技术手段滞后,致使高收人群体的“逃税”、“避税”现象严重。据统计,我国的个人所得税的完税率只有50%左右,即我国有一半的个人所得税流失。而在欧美国家,个人所得税的完税率在85%以上,挪威、瑞典等国近100%。总之,我国当前税收调节机制没有很好起到调节高收入者的作用。

(二)社会保障调节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已初步建立,社会保障事业也得到较快发展,但是,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调节机制还极不完善,主要表现在:(1)社会保障支出在财政总支出中的比重过低。从国际上看,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障支出一般占到财政总支出的30%以上,北欧一些福利国家更是达到45%以上。而我国目前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大致在10%~12%。虽然社会保障支出规模不能简单地与发达国家攀比,但差距本身也表明了今后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发展方向。(2)社会保障覆盖面过窄。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普遍较广。公共养老金制度已经覆盖了绝大多数劳动者,社会医疗保障制度在绝大多数发达国家也已经覆盖全体公民。而在我国相当数量的私营企业从业人员、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和失地农民都还没有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范围。这种情况造成了严重的社会不公平,并且已经成为社会长期稳定发展的隐患。(3)社会保障资金缺口较大。近几年来,参加社会统筹的企业离退休人员每年新增200多万人,养老金支出数额越来越大。同时,由于养老保险覆盖面窄,因企业的经营状况不好而导致养老保险费收缴率低,没有实行全国统筹,地方之间的基金不能调剂使用,因此部分省份的养老保险基金有了支付缺口。

(三)转移支付调节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运用转移支付手段解决贫困人口的生存状况、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首先是制度和法制建设滞后,导致扶贫行为短期化、扶贫资金利用效率不高。而在美国、日本、德国与英国等发达国家的转移支付都是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依照法律来进行的。其次是转移支付模式单一。我国目前实行的转移支付制度是一种单一的纵向转移支付制度,还没有建立地区之间的横向转移支付制度。而此方面德国的横向转移支付模式值得参考和借鉴。再次是财政转移支付规模偏小,难以担当均衡地区间财力的重任。相对于地方对均衡财力的实际需要而言,中央对省级政府转移支付的力度还不够。从国际看,各国转移支付的规模都比较大,且资金来源稳定。如澳大利亚联邦政府财政总收入2/3左右通过转移支付分配到州和地方政府。

三、缩小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政策建议

通过对西方国家调节收入分配措施的考察及对我国收入分配调节机制存在问题的分析,笔者认为,发达国家所构建的调节收入分配体系和政策思路值得借鉴。我国应在科学吸收国外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加快推进我国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不断完善我国调节收入分配体系的相关政策。为此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税收体系,充分发挥其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

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税收调节收入差距方面还不能达到理想效果,而要发挥税收杠杆的作用,强化税收调节贫富差距的功能,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继续推进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要根据居民收入增长水平适时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改变一般工薪阶层成为纳税主力的情况。强化个人所得税的征管能力,将现行的分项税制改为分项与综合相结合的混合性所得税制,以堵塞个人所得税方面的漏洞。第二,逐步扩大对收入征税的范围,并逐步通过开征

遗产税、赠予税及社会保障税,对过高的收入进行调节。第三,继续推进消费税改革,适度提高部分高档奢侈消费品税率,及时将一些高档消费品或高消费行为纳入消费税调节范围。第四,健全税收法律法规,改进征税技术,严格税收征管。一方面,通过制定健全的税收法律,使征税人与纳税人的行为得到制约和规范,从而促进依法征纳税。另一方面,加快改进征税技术,提高对收入的监控和数据的处理。同时,还应加大对偷税、漏税和抗税行为的处罚力度,做到严管重罚,以真正体现税法的严肃性和公平性。

(二)健全社会福利和救助制度,切实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

在调节收入分配过程中,发达国家的经验是:注重建立全民社会保障系统,构建弱势群体社会安全网,以确保社会保障支出在国家总支出中比重不断增大。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还有较大差距,因此,建立健全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社会保障制度已刻不容缓。

首先,在城市中要继续推进和完善以养老、失业、医疗保险为重点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其次,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将更多的社会成员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应尽快把农民工、失地农民、灵活就业人员纳入到社会保障体系中来。再次,加大再就业工程实施力度,广开就业门路,帮助失业人员进行转岗培训,采取多种方式安置下岗职工,政府尽可能地为他们“二次创业”提供方便和优惠政策。第四,不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探索建立农民工养老保险和多种形式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研究建立农村老龄人口生活补助制度。

(三)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贫困落后地区的扶持力度

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结合我国具体情况,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转移支付制度十分必要。

首先,应加快转移支付的立法进程。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纷纷用法律来约束财政转移支付行为。在德国,财政转移支付的系数要由立法机构讨论确定,财政转移支付的目标、范围等也被写入法律,据以计算均等化拨款的税收能力和标准税收需求。其他一些技术性的比例,也用法律的形式加以明确规定。在日本,各级政府之间的财政收支划分以及财政转移支付的三种形式都有相应的立法。因此,建议有关部门借鉴发达国家财政转移支付经验,对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内容、具体用途、监督形式、处罚规则等,以立法的形式明确下来。其次,应调整转移支付方式。从单一的纵向逐级转移方式向纵向全面覆盖式转移与横向转移并用方式转换。建立规范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第三,要科学地帮助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要根据他们的特点,制定相应规划和计划,采取有针对性的配套措施或重点扶持政策,如加大中央和地方政府对贫困县及城镇的转移支付。第四,对贫困、落后地区的扶贫开发要以财政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政府通过投资补贴、就业补贴等财政刺激措施,引导发达地区企业向贫困地区迁移。同时,要加大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生态保护、基础教育、卫生医疗、生产项目等的财政扶持力度,出台鼓励发达地区对贫困地区的结对帮扶政策等。第五,要根据贫困落后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人口迁移,或产业结构调整,或扶贫开发等。

参考文献:

[1]曾令华1个人收入分配比较研究[M]1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

[2]燕洪国1税收调控收入分配研究[M]1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3]刘乐山,覃曼1英国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财政措施及启示[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2006(2):84-86.

[4]卫兴华1缩小收入差距的五大途径[N]1北京日报12008-01-08.

[5]李爽1日本收入分配制度对我国的启示[J]1中国社会导刊,2007(3):33-34.

[6]邓远军1德国税制概况与借鉴[J].扬州大学税务学院学报,2002(4):29-35.

[7]张术茂1调节收入差距国外的经验借鉴[J].发展研究,2005(2):73-74.

[8]Anwar Shah.1997:The Refor m of intergovernmental Fiscal relati ons in devel op ing and EmergingMarket Econom ies,Policy and Research se2 ries(S1*******)No123,The World Bank,W ashingt on,D1C.

[9]JamesM1Buchanan.1980:The Public Finances,An intr oduct ory textbook,R ichard D1Ir win,I nc.

(责任编辑:孙亦军)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摘要:伴随整体经济水平的显著提高,吕梁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开始扩大,成为收入分配领域最突出的变化,也是影响和制约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增长和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结合数据分析目前我市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以及阐述引起这种差距的原因,对于采取对策缩小差距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城乡差距问题在解放前就存在,但是由于城乡收入差距近几年不断呈扩大趋势,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首先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接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的改革发展要求中将“统筹城乡发展”位于首要位置。党的十七大又明确提出了“要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意义更加重大。2004年和2005年的两个中央一号文件,其最终目标也就是想要通过农民收入的提高,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的研究是从根本上解决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问题和新阶段三农问题、推进农村小康建设的客观要求,对于促进城乡关系的协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城乡收入差距在我国整体的现状数据分析 (一)城乡居民总体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社会整体经济水平显著提高,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 645.2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249 529.9亿元,200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300 670亿元,增长了81.5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大幅提升,1978年为381

元,2007年为18 934元。① 经济整体水平提高的同时,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和改善,具体参见下页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自1978年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持续攀升,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43.4元,到1985年为739.1元,1994年为3 496.2元,到2008年城镇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绝对值增加到15781元,相比较1978年增长了45倍,这是与经济发展同步的。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从1978年的57.5%下降到2008年的37.9%;与此同时,我国农村人均纯收入也由1978的133.6元增加到2008年的4 761.0元,增长了近35倍。恩格尔系数也由1978年的67.7%下降到2008年的43.7%。这表明城乡居民的总体收入增加,家庭消费总支出中食品消费支出的比重下降,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社会保障如何 缩小收入差距

社会保障如何缩小收入差距 作者:韩玉玲《光明日报》(2015年02月25日15版) 在当前我国收入分配结构的调整转型中,作为社会“安全阀”和收入分配“调节器”的社会保障应发挥独特作用。图片来源:新华网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但收入分配差距却不断拉大并引起社会高度关注。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3年我国的基尼系数已达0.473,明显超过联合国设定的0.4的国际警戒线。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主要是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企业收入所占比重较高,劳动者报酬所占比重较低且持续下降以及收入分配秩序不规范等。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社会保障作为调节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手段之一,其灵魂在于“抽肥补瘦”和“扶弱济贫”,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将其作为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有效工具之一。在当前我国收入分配结构的调整转型中,作为社会“安全阀”和收入分配“调节器”的社会保障,理应发挥独特作用。 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大致包括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险三部分。社会救助基金和社会福利基金主要来源于国家的财政资金、社会集团和个人的捐赠等。此类社会保障的给付是向低收入者或最困难群体倾斜,受助者不需承担任何缴费义务,只要是陷入贫困或困境就可以获得救助。所以,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的收入再分配效应最为直接。社会保险基金由国家、单位和个人三方共同承担。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和工伤等保险金的给付虽然要以缴费为前提,但与劳动贡献并没有严格的对等关系,以至于可能会出现多交费少受益,或少交费多受益,甚至不交费也受益的情况。所以,公平合理的社会保险制度有着明显的调节收入分配与缩小收入差距的作用。但该制度由于是按人群设计,类型众多,如果一些项目之间的待遇差距和基金积累型制度比重都过大,就会对收入分配产生“劫贫济富”的逆调节。 经过新中国成立后60多年的建设,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不断探索和努力,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以社会救助、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为基础的现代社会保障体系基本框架。但该体系还不完善,其收入再分配功能的发挥还有待提高。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要建立更加公平与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所以,我国应根据现阶段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水平,综合运用多种政策措施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以促进收入的合理分配。 首先,政府作为社会保障的重要责任主体应努力改进其管理和服务。在当代中国,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是促使社会保障制度健康、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这表现为政府的立法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研究分析(统计学角度)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分析(统计学角度)

————————————————————————————————作者:————————————————————————————————日期: 2

我国区域间居民收入差距分析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区域间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逐步扩大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区域间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可能危及社会和政治稳定,阻碍国民经济健康顺利发展;过大的区域间居民收入差距可能会加剧落后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之间的利益冲突和矛盾,特别是我国少数民族主要生活在经济较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如果持续扩大的收入差距不能得到妥善解决,将有可能激化民族矛盾,危及国家的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本文分析了我国区域间居民收入差距现状和原因,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测度方法和指标选取 (一)绝对差距 1.极差(R):反映总体中指标值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离差,用以说明指标值的变动范围和幅度,其值越大,说明收入的绝对差距越大。 2.标准差(S):反映指标值与其算术平均值的偏离程度,其值越大,说明收入的绝对差距越大。 计算公式为:nS i x/)(2 (二)相对差距 1.变异系数 将标准差计算公式中的收入水平进行标准化处理,就得到变异系数。分组和不分组的情况下计算公式分别为: 1

2()/uwi Vxn 2()/wii Vpx V是变异系数或加权变异系数,V越大,表示收入差别越大。V UW表示不加权变异系数,V W表示加权变异系数。 2.泰尔指数 1967年泰尔(Theil)根据统计信息理论提出一种新的测度指标,用收入的对数值与等值分配的对数测度它们之间的差别,并用收入比重加权。一般主要使用下列分解公式: Nii yLOGNI11)0( GggggGggg vpLOGpIpI11)0()0( 其中,p g是第g组的人口比重,v g是第g组的收入比重。 二、现状分析 (一)东中西部城镇居民收入差距 1、绝对差距逐步扩大 197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国是348元,东部372元,中部317元,西部346元;东部比全国高24元,是1.07倍,比中部高55元,是1.17倍,比西部高26元,是1.07倍。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国是13786元,东部16974元,中部11634元,西部11309元;东部比全国高3188元,是1.23倍,比中部高5340元,是1.46倍,比西部高5665元,是1.50倍。无论是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绝对值还是相对倍数都是呈逐步扩大趋势。 2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现状分析及解决对策

造成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始走上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条件下,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在综合考虑了当时具体国情与国际复杂环境之后,确立了沿海地区先发展,内陆地区后发展,先富带后富的发展策略。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中国的经济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硕果,人民的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局面。然而,繁华背后,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摆在咱们面前:收入分配差距严重扩大化。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最终目标(即实现共同富裕)是背道而驰的,所以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过大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任务,分析探讨引起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化的原因及解决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1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现状 1.1 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现状 据王亚娟[1]报道,截至2010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高达3.23倍,如果将各种社会福利补贴因素考虑在内的话,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有可能超过6倍。而来自世界银行的资料显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1.5倍,由此可见,目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形势极其严峻。 1.2 地区收入分配差距现状 目前,国内不同地区的收入分配差距水平也较大(见表1),东南沿海到中部地区再到西部地区,呈显著的阶梯式分布。 表1 2009年不同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 地区上 海北 京 浙 江 广 东 天 津 江 苏 福 建 山 东 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元)28 83 7.7 8 26 73 8.4 8 24 61 0.8 1 21 57 4.7 2 21 40 2.0 1 20 55 1.7 2 19 57 6.8 3 17 81 1.0 4 地区内 蒙 古辽 宁 重 庆 广 西 湖 南 河 北 云 南 河 南 湖 北 陕 西 安 徽 宁 夏 江 西 吉 林 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5 84 9.1 9 15 76 1.3 8 15 74 8.6 7 15 45 1.4 8 15 08 4.3 1 14 71 8.2 5 14 42 3.9 3 14 37 1.5 6 143 67. 48 14 12 8.7 6 14 08 5.7 4 14 02 4.7 14 02 1.5 4 14 00 6.2 7 地区山 西四 川 海 南 西 藏 贵 州 青 海 黑 龙 江 新 疆 甘 肃 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3 99 6.5 5 13 83 9.4 13 75 0.8 5 13 54 4.4 1 12 86 2.5 3 12 69 1.8 5 12 56 5.9 8 12 25 7.5 2 119 29. 78

《目前我国收入分配的基本状况是》

国内收入分配状况分析 (一)以劳动者报酬为代表的居民收入在GDP中的比重持续下降 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阶段的功能性分配方面看,劳动者报酬所占比重经历了先上升再下降的过程。特别是近几年劳动者报酬所占比重经历了一个较为迅速的下降过程,由此导致在让劳动者分享更多的经济发展成果方面,我们又或多或少向改革初期的原点回归。 在近期的相关研究中,住户部门收入占比持续下降的趋势比较明显。在以收入法核算的GDP中,劳动报酬所占比重持续下降,其所占比重在1995-2006年期间下降了将近10个百分点,②即便是进行了某种调整的计算,也有5个百分点的下降(张车伟,2009)。而从再分配收入的分配格局出发,居民部门的可支配收入也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达到9个百分点(常兴华等)。由于2004年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将自我雇佣者营业收入的分类由原来的劳动者报酬转变为营业盈余,造成了一定程度上数据的不可比性,使劳动者报酬占比的估计变化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我们对1996-2007年的劳动者报酬进行了一个较为简单初步的估算,总体判断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下降了大约9.3个百分点,其中3.3个百分点是由于就业非正规化造成原属于劳动者报酬的自雇者营业盈余被纳入企业营业盈余之中,而其他6个百分点则来自于实实在在的劳动者报酬下降。③ 从收入法GDP出发,在劳动者报酬下降的同时,政府的生产税收入上升了2.2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折旧占比上升了1.4个百分点,营业盈余上升了5.7个百分点。其中,2.4个百分点的上升来自正规企业的营业盈余,而其余3.3个百分点的上升则来自于自雇者营业盈

余的变动。 受其影响,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的多数年份中,居民收入增长率低于GDP增长率。这一现象也间接证实了劳动者报酬占GDP份额下降的趋势。 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劳动者报酬所占比重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在将自我雇佣者的营业盈余扣除之后,OECD国家的劳动者报酬占比大约为45%,而拉丁美洲国家占比大约为35%。2007年,我国劳动者报酬占比约为40%,但考虑到我国劳动者报酬中已经包括了企业社会保障缴款,因而与对方可比的我国劳动者净报酬所占比重应与拉美国家的情况相对更为接近。 从历史的视角看,英美两国在1860-1940年间,包括了自我雇佣者营业收入和资本家的劳动收入的劳动者报酬所占比重分别为77.5%和66.5%。而我国当前按可比口径计算的水平估计大体在46%左右,则我国的劳动者报酬占比同样也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 (二)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 我国居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演变中,最突出的特征是收入差距的扩大。其中,在改革前期,由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效应,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曾出现缩小的趋势,而且行业之间、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也都曾出现过缩小的趋势。但这种趋势持续的时间相对较为短暂,而随后的差距扩大过程则持续时间更长。总体而言,城乡内部以及全国的居民收入差距则几乎一直处于扩大的过程中。

我国贫富差距现状及对策分析

从我国收入差距现状分析我国贫富差距大的主要原因,谈谈如何缩小贫富差距 [论文关键词]贫富差距现象影响原因对策 [论文摘要]贫富差距问题是全球许多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会出现的问题,我国自改革开放后贫富差距逐渐拉大并日趋严重的现象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我们应该针对贫富差距的现状提出相关对策来缩小我国的贫富差距。 中国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年,社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社会结构也在发生急剧的变化。平均主义的局面逐渐被打破,居民收人分配差距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中国已由一个平均主义盛行的国家变成一个贫富差距过大的国家。 一、贫富差距的概念界定 了解我国贫富差距现状分析的前提是需正确认识贫富差距的概念。贫富差距是指由于各个社会成员所处的具体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地位和环境不同,而形成的实际占有社会财富的差距。它表现为一定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贫富差距包括收入差距和财富差距两部分。[1]前者主要属于经济问题;后者用个人受教育的程度、科技水平和能力、思想文化修养、知识产权、社会知名度等来表示,通过一定时期各种社会关系诸如个人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健康状况等的综合反映,主要属于社会问题。 二、我国贫富差距的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30 年来, 我国居民生活的总体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人民生活日益改善。但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相关研究表明,中国目前的基尼系数为0.45(占总人口20%的最贫困人口所占收入和消费的份额只有4.7%,而占人口20%的最富裕人口占收人和消费的份额高达50%),我国已经是世界上40个收入分配基尼系数超过国际警戒线的国家之一。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基于1922年提出。它反映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数量界限,可以有效地预警两极分化的质变临界值,所以是衡量贫富差距的最可行方法。一般来说,基尼系数在0.2以下,表示居民之间收入分配高度平均,0.2-0.3之间表示相对平均,在0.3-0.4之间为比较合理,同时,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贫富差距的警戒线,认为0.4-0.6为差距偏大,0.6以上为高度不平均。据此,中国的贫富差距已经超过了国际警戒线。今年来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的基尼系数还在攀升。贫富差距在我国的表现如下: (一)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呈扩大化趋势。最近,中国社科院在发布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2008)》其中指出,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出现全方位扩大。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绝对额差距增加了近12倍。数据显示,1978年至2007年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增加了7.5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了7.3倍。但1990年以来农民收入的增幅明显低于城镇居民,二者之间绝对额的差距逐年扩大。2007年是改革开放以来差距最大的一年,城乡居民收入比却扩大到3.33∶1,绝对差距达到9646元。 (二)除了城乡之间,我国各行业之间收入差距也在明显加大。由于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如法制不够健全、市场竞争机制不够完善等弊端,另外,又由于国家

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对策研究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结 课 论 文 机自12-1 王辉22121244 2014年6月30日

收入分配差距分析与对策研究 姓名:王辉学号:22121244 班级:机械12-1班得分 摘要:“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语出自《论语》孔子,其现代语意思是:不担心分的少,而是担心分配的不均匀,不担心人民生活贫穷,而担心生活不安定也是代表中国传统关于“有国有家者”关于治国基本的思想。中华民族一直是温良的民族,得顺且安的民族。这句话通俗的来讲,就是大家都穷,没有攀比性,就今天而言,这种思想有消极的一面,但是其仍有适应现代社会的一面,现代社会的稳定实际上也是要靠一定的平均,如果贫富差距过于悬殊,社会便有可能分崩离析。且“不患寡而患不均”也符合社会主义的公平和正义的思想笔者以我国当前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为切入点,层层划拨,究其造成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种种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缩小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一系列措施和对策。 关键词:收入分配;居民收入差距;基尼系数;消费需求;改革 一、成因 国家在经济发展中坚持以提高国民经济效益为优先目标,鼓励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在这一政策下,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在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居民收入和贫富差距也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个人之间、行业之间、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不同所有制之间、不同阶层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和利益差距都在不断扩大。贫富和收入差距逐渐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1.城乡居民的不平等机遇和政策不公平 第一,我国农村人口量大,人均占有耕地量决定了难于采用高度机械化和现代化的技术,否则会造成大量的失业,从而制约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第二,农村现行财税体制强化了城乡收入差距。第三,工农业产品价格存在剪刀差。由于农村知识水平低下,农民没有代表自己利益的农会之类的组织,国内价格形成惯例中,农民在价格制定中缺乏知情、监督和参与的权利和能力,一般是被动接受着已经制定的不利于自己的价格,而不是在市场经济的公平原则下讨价还价,造成农村收入低。此外农产品在销售流通环节中,各级的经销商也获得非常高的利润,使农民应当得到的利益被不合理分割。第四,在我们这样一个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农业大国,政府对农业科研的投入也相对不足,而农民显然缺乏自己科研的能 力。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是有目共睹的,但是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等原因,导致城乡的发展很不平衡,居民的收入差距持续扩大,我国已成为城乡收入差距最悬殊的国家之一,这一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本文将研究上述问题,通过模型分析以期得出解决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有效途径。 关键字:城乡收入差距现状分析模型途径 RESEARCH ON THE INE DIFFERENCE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IN CHINA Abstract:Since reform and opening-up,the ine level of the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of our country has been improved notably.But there is a big problem, that is,the development among cities and rural areas are not the same, there are so many differences.Nowadays,our country has been one of countries which have the largest differences in development among urban and rural. It has influenced the progress ofsociety with socialism in our country. This model is hoped to find an effective solution to solve out this problem through the analytic model. Keywords: ine inequality; model; way

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建设和谐社会

2012年第3期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国家的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的生活有了明显改善。但同时社会利益关系越来越复杂化,一些新问题不断出现,收入差距加大,收入分配明显不合理。经济快速增长并不一定能带来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而制定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确保社会和谐的基础,缩小贫富差距是建设和谐社会必须解决的问题。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存在的问题 1.初次分配不合理 居民收入增长速度与国民收入增长速度不同步。 目前,我国经济总体水平虽然在不断提高,但是居民收入却未同步提高。在我国GDP 比重中,政府的财政收入比例过高,而居民的收入比例却在下降。原因是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国家将国民收入用于扩大再生产部分增大,使居民收入相对下降,进而限制了社会消费,最终影响经济的发展。 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收入的比例 偏低。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允许根据生产要素实现个人收入分配,并且接受资本和技术等要素参与分配。目前, 资本和技术较匮乏,而劳动力资源却较丰富,从而形成劳动力收入低,而资本和技术要素所得多的差距。如果劳动力收入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偏低,就会产生贫富差距加大的现象。 城乡、地区、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加大。一是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加大,成为差距增量的主要因素。 据统计,1990年城乡居民的收入比为 2.2:1,2006年为 3.28:1,2010年达到3.33:1。若考虑可比性因素,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在4~6倍左右。而许多国家的城乡居民收入之比,通常在1.5:1,最高不超过2:1。二是地区收入的差距不断加大,形成了明显的收入分配不合理现象。 据统计,我国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地区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在不断提高,2010年高达0.47,超过了警戒线0.4。从省区范围看, 2006年上海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最高,而新疆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低,两者的差距高达2.33倍。2008年,上海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最高,而甘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低,两者的差距高达2.43倍。从这些数据可看出,地区之间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正在进一步扩大。三是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拉大。垄断行业的收入明显高于其他行业。一些国有垄断行业的收入畸高,如电力、电信、金融、地质、房产等行业,其中金融业是国有程度最高的行业,其收入水平增长最快,处于行业收入水平的最高位置。 相关统计数据表明,电力、电信、金融等从业人员的工资收入是其他行业从业人员工资收入的2~3倍,如果计入福利待遇,实际收入的差距则高达6~10倍。另外,一些服务业从业人员的工资收入也在大幅度增加,如社会服务、社 会福利、电影和电视等行业的工资水平与原来相比,有了较大的提高。 2.再分配领域的收入调节不完善公共财政建设水平较低,劳动者的实际收入水平降低。我国一直以来对社会公共服务的投入重视不够,造成公共福利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未发挥出较好的社会保障功能。 同时,教育、社保和医疗等公共服务费用不断提高,明显超过了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迫使居民将个人收入都用于储蓄以防不测,降低了消费需求,制约了经济发展。 收入分配的法律体系不完善。我国收入分配的法律法规缺乏硬性规定,对居民收入监控不力,合法收入缺乏法律保障,灰色收入屡禁不止。 而有些人则钻法律的空子,采取贪污受贿、权钱交易等手段获取非法收入。这就使劳动者的积极性受到打击,导致民众的不满,对构建和谐社会极为不利。 3.第三次分配力度不足富裕群体缺乏公益心。一些富裕群体为了防止“树大招风”,隐瞒 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建设和谐社会,只有从建立健全收入分配体系、全面改革户籍制度、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增加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培养中产阶级、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作出合理的制度安排,才能实现。 ■广西柳州/卢忠文 聚焦J U J IAO 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建设和谐社会 16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SPSS预测分析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S P S S预测分析 课程:经济预测 学时:2学时 实验目的和意义: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我国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象意义。在分析1978-2005年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变化的基础上,用SPSS统计软件模拟曲线预测未来收入差距变化趋势,使学生熟练掌握各种预测模型的适用范围,能够熟练使用SPSS 软件中的各种模型进行分析预测,并针对各种不同的模型进行合理的选择。力争通过此次上机授课,使学生具备较强的SPSS软件分析预测能力。 分析方法: 回归分析方法。回归分析是指具有相关关系的变量,依据其关系的形态,选择一个合适的数字模型(回归方程),用来近似地表示变量间数量平均变化关系的一种统计方法。按分析变量的多少可以分为一元回归与多元回归分析;按分析变量间的表现形态不同,可分为线性回归分析与非线性回归分析。 根据1978-2005年我国城乡收入比值数据,采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中的回归分析功能(线性回归和非线性回归),建立回归方程,并根据此方程预测下几年的城乡收入差距值。

实验目标与结果: 能够运用多种线性和非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分析预测,并根据预测结果选择拟合效果好的回归模型,并根据模型得出的回归方程预测下几年的城乡收入差距比值。 程序与步骤: 一、向SPSS系统中输入原始数据 (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具体操作程序是: 1、打开SPSS系统,进入Data Editor。 2、点击Variable View,定义变量性质。

3、点击Data View,输入原始数据。 二、应用SPSS实现回归分析的步骤: 1、点击Analyze菜单Regression中选择Curve Estimation命令。

浅谈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浅谈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但居民收入在提高的同时,收入分配差距却越来越大,尤其是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阶层之间的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在不断的扩大。某种程度上说,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已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领域越来越突出的问题。在中国,造成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十分复杂,有收入分配制度的因素,有腐败、市场失序等非正常因素,也有社保和税收方面的因素。发展经济学先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瑟·刘易斯认为:“收入分配的变化是发展进程中最具有政治意义的方面,也是最容易诱发妒忌心理和混乱动荡的方面。没有很好地理解为什么这些变化会发生,以及它会起到怎样的作用,就不可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政策。”①因此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现阶段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影响和原因这几个方面,从而提出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政策建议,进而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 二、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呈现加速扩大的趋势,其差距不仅反映在基尼系数这个总量指标上,而且也体现在城乡、地区、行业、阶层等各个方面。在一定意义上说,收入分配差距拉大不可避免,这是改革和发展必经的阶段。 (一)我国基尼系数总的来说呈现一种上升的趋势 国际公认的社会收入分配差距衡量指标为基尼系数。一般认为,基尼系数在0.2~0.3之间时,收入分配差距较为合理;0.4是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0.5以上说明收入分配差距悬殊过大;0.6被认为是两极分化的标志。据世界银行的①林秋玲:“关于缩小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若干思考”,《泉州学林》,2004年第5期。

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现状分析

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现状分析 发表时间:2012-03-12T09:19:10.047Z 来源:《时代报告(学术版)》2011年12月(上)供稿作者:闫新娟 [导读] 居民收入差距和财产差距中的核心问题是城乡差距问题。 闫新娟 (滑县统计局河南安阳 456400) 中图分类号:F0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41-1413(2011)12-0000-01 摘要:收入差距、贫富差距过大不只是民生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更是政治问题,因为漠视差距扩大,与共产党的性质、宗旨格格不入,隐藏着巨大的社会风险,这会动摇共产党的执政根基,动摇社会主义的制度根基。邓小平同志在上个世纪80年代讲过:“共同富裕,我们从改革一开始就讲,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如果搞两极分化,就可能出乱子。”现在,贫富悬殊引发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多,是该高度警惕的时候了。所以,我们必须正视贫富差距过大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 关键词: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现状分析 收入差距、贫富差距过大不只是民生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更是政治问题,因为漠视差距扩大,与共产党的性质、宗旨格格不入,隐藏着巨大的社会风险,这会动摇共产党的执政根基,动摇社会主义的制度根基。所以,我们必须正视贫富差距过大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 一、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 城乡发展失衡、差距日趋扩大,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之一。最近,中国社科院发布了2011年《城乡一体化蓝皮书》。蓝皮书指出,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已达到国际公认的结构失衡程度。1980年以来的30年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间的比值,从1980年的2.5倍上升到2010年的3.23倍,只有少数几年反复,绝大多数年份城乡收入差距在不断拉大。 城乡收入差距是我国历史遗留下来的老问题,根源在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二元经济结构。但是,该差距并没有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有所缩小,反而有所扩大,则是我们必须正视的问题。一般情况下城镇居民的个人收入主要用于消费和储蓄,而农民的纯收入除此以外,还有一部分用于扩大再生产的支出。如果扣除农民扩大再生产的支出,再加上城乡居民所实际享受到的公共产品的不同,城乡收入差距将会更大。从某个角度看,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矛盾,与长期以来城乡发展不协调有很大关联。 分配现状主要表现在:地区收入差距在逐步加大,总体来说是东部明显高于西部;城乡及城乡内部差距十分显著;不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也比较严重,如垄断行业、科技含量高的行业和新兴产业等收入高,而一些传统行业、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收入在相对下降。 二、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原因 居民收入差距和财产差距中的核心问题是城乡差距问题。收入差距过大不能从发展上找原因,而应该从体制和政策上找原因:一是农民作为土地承包经营者没有从土地的流转和升值中得到相应的利益;二是城乡分割的户口制度沿用了计划经济时代的制度;三是城乡之间的逆向再分配政策也是沿用了原有政策。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是众多因素影响的结果,但大体上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体制改革本身带来了收入差距的扩大。就改革后20多年来收入差别的扩大趋势而言,也主要来源于对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的重大改革。体制改革给经济注入了活力,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存在,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等等,使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但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农村居民内部和城镇居民内部的个人收入增长都是不平衡的,这在客观上推动了收入差别的逐渐拉大,并逐渐形成高、中、低各种层次的收入阶层,这不能不归结为体制因素作用的结果。从城乡整体角度讲,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拉大与农村和农业改革的相对滞后是有关系的。 2、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所以显著,这与政府长期的认识和采用的政策有较大的关系。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为了支撑工业的发展,国家采用人为的方式使资源从农业向工业转移。同时政府不允许农民“进城”,认为如果允许农民“进城”的话,可能导致现有城市规模急剧膨胀,引发许多社会问题,而且,政府要给城市居民各种补贴,大量农民“进城”,政府将不堪负担。事实上,这种政策将城乡割裂开来,导致大量的劳力挤在土地上谋生,使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其它国家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现代化的过程也是城市化的过程,政府如果限制城市化,经济将永远停留在二元结构上。 3、市场机制及管理缺陷拉大了收入差距。市场机制及管理方面存在的缺陷所引起的分配秩序混乱也是造成收入差距的原因。具体表现在:垄断现象严重,有些部门和单位凭借行业垄断及某些特殊条件而获得垄断利润,为其职工发放额外收入,基本分配失去控制;有些部门和单位的分配失去控制,有人侵吞公有财产和用偷税漏税、权钱交易等非法手段牟取个人私利,造成部分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过大等。有的行政机关把属于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商品化”,强行向服务对象收费或摊派。 4、制度转型中的不合理收入扩大了收入差距。政府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是对的,也极大的激励了生产力的发展,问题在于许多人似乎忘了先富的前提条件是“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1984年,我国开始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但同时伴生的竟是国有资产流失,损了国家而肥了一小撮“内部人”,特别是股份制改造,在一些地方竟成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最后一次“免费午餐”。这些年,因为监督机制缺位,甚至是权力的介入,产生大量黑色收入,导致一部分人暴富,为广大人民深恶痛绝。另外,还有一些介于合法与非法之间的“灰色收入”。西方把这种因享有特权而获得的额外利益的现象称为寻租行为。寻租泛滥,很多人产生严重的不平等。这些不合理收入,使一些人站在较高的起点上,在新一轮的角逐中,进一步扩大了贫富差距。 三、改革居民收入分配制度及缓解收入差距的对策建议 我国目前居民收入差距的日益扩大是不合理的,因为有的收入是遵循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原则,而有的收入并非基于市场公平竞争原则,而是由于我国发展不平衡,改革不到位和政策措施滞后、手段不足等原因造成的,对于这些原因造成的差距应该采取措施加以制止,否则改革发展带来的利益会落到少数人手中,由于我国实现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的根本原则,如果收入差距过分扩大,必然导致两极分化,就会不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所以应采取“适度差距”原则,在坚持市场经济

调节收入分配解决贫富差距过大的办法

调节收入分配解决贫富差距过大的办法 1.调节再分配政策是缩小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政府还要充分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各项经济调控手段,改革分配制度,协调好收入分配中效率与公平的矛盾,理顺收入分配秩序。财政税收是收入再分配的重要渠道之一,而财政税收政策是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之一。因此,充分运用财政税收政策,用活财政税收政策,是应对基尼系数上升、缩小贫富差距、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在征收所得税方面,我国的税收不像西方国家那样以直接税(如:所得税)为主,而是以间接税(如:生产税)为主。税务部门在征管方面还有许多地方需要加以完善和改进。政府应加大对个人收入申报的监管执法力度,特别是加大对高收入阶层的税收监控。但是,也应该看到单纯依靠所得税的征收调节收入分配差距是不够的。为了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税率的设置应当采用少级距、高边际税率的超率累进税率,增加高额个人累进所得税、遗产税,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在财政税收政策中,可取消居民储蓄存款利息税;并实施对拥有第二套及以上住房的人征收高额不动产(房屋)税的财税政策,实现“兼顾公平”,缓解社会收入分配不均带来的矛盾,进而推动提高效率,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

2.建立健全相关法规,营造公平竞争环境。针对当前行政权力对资源配置干预过度的现实状况,应加紧清理各种乱收费、乱摊派,堵住权力市场化和货币化的“灰色通道”,重点清理社会反应强烈、导致垄断等不公平竞争的政策,积极营造公平、规范的竞争环境,最大限度地体现收入与贡献的对等。要以更加有效的手段整治非法收入,对滥用职权谋取个人或小团体利益的腐败行为严惩不贷。同时,要加快政治体制改革,推进决策民主化与公开化,强化对公务员和各级行政机构行为的监督与制约,形成对权力行使过程全面约束的合理机制。 3.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大对低收入阶层的扶持。社会保障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稳定的保护器,也是相对提高社会公平程度的重要方面。它作为对社会收入分配进行再调节的有效经济杠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分配不公,贫富过分悬殊问题。政府应扩大对社会保障的支出,适当扶持低收入阶层,提高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使其生活有基本保障。另外,要健全失业保障金制度,通过发放失业保障金的办法,保证失业者在待业期间的生活费用,并通过待业培训和职业介绍,帮助失业者重新就业,对贫困线以下的贫困者实行社会救济;对老工业基地和贫困地区,可通过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来解决。 4.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缩小地区差距。国务院已颁布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摘要]当前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呈不断扩大的趋势,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滞后,既有制度上的如国家政府资金投入的不足,也有非制度上的比如人力资本的差异等各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收入差距农村制度 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 1、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明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总体上经历了一个“由缩小到扩大”的变化过程。城乡收入差距在1978年至1984年呈逐步缩小趋势,1978年城乡收入差距倍数是2. 39,1984年为1. 76,六年间收入差距倍数缩小了26. 37,平均每年缩小4. 4个百分点。这主要是由于中国的改革开放最早是从农村开始的,特别是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使得农村长期以来被抑制的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释放,农村经济获得巨大发展。1985年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在城镇的逐步展开,城镇经济迅速发展,城乡差距逐步扩大。1985城乡收入差距倍数是1. 72,1995年扩大至2. 47倍,2001年进一步扩大到2. 9倍。如果考虑城镇居民的各种补贴、福利以及兼职收入、灰色收入等隐形收入,城乡居民收入的实际差距会更大。 按国际劳工组织公布的1995年36个国家的资料,绝大多数国家的城乡人均收入比都小于1. 6,只有二个国家超过2,中国是其中之一。我国的城乡之间收入差距如此之大,在世界上很难找到第二个类似的国家(李实,2004)。即使按照货币收入比较,城乡收入差距比中国更大的国家只有南非和津巴布韦两个国家(Knight and Song,1999)。但是,如果把实物性收入和补贴都算入个人收入部分,那么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也许可居世界第一。 2、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动的新特点 ①城乡居民的显性收入差距低于实际收入差距 从前面图表我们可以看出,在计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时都是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人均纯收入作比较,这样得到的是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并不能客观反映城乡居民收入的实际差距。其原因在于,两者在统计口径、城乡体制以及统计范围等各方面存在差异,实际是上低估了城乡差距。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对策分析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对策分析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逐年在扩大,适度的收入差距有益于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稳定,但是,超过一定的界限就会引起负面的影响,因而需要进一步完善制度设计,加走市场调节力度, 标签:收入分配;差距;基尼系数;原因;对策 1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 1.1基尼系数不断上升 在经济学家看来,衡量居民收入差距有多个指标,而基尼系数是国际上公认的判断收入平均程度的最基本标准。基尼系数是意大利统计学家基尼,根据美国统计学家洛伦兹发明的洛伦兹曲线而提出的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距程度的指标。根据基尼的测算,基尼系数的取值范围为0~1间,其数值越小,表明收入分配状态越趋于平均。按国际标准,基尼系数处于0.2以下为收入高度均等;0.2~0.3之间为收入相对均等;0.3~0.4之间为比较合理;基尼系数超过0.4时,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不平均分配的比例超过40%时,收入差距偏大;基尼系数超过0.5时,表明收入分配出现两极分化,它会引起众多的社会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由基尼系数反映出来的收入差距,总的来说呈现一种上升的趋势。据国家统计局测算,1978年我国人均收入的基尼系数为0.16,这说明当时我国属于个人收入差距比较小的国家。而1990年基尼系数已达0.343,2000年为0.417,2002年为0.458,2004年达0.465,2005年逼近0.47,可见从2000年起,我国的基尼系数已超过了国际上公认的警戒线。不但高于所有的发达国家,而且高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这表明虽然经济有了发展,但社会居民收入差距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 1.2城乡差距是中国贫富差距的重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中,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经历了由迅速缩小到逐渐扩大,然后逐渐缩小,再到加速扩大的过程。二元的经济结构是我国特有的国情。中国有13亿人口,其中80%以上是农民。城乡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和城市劳动力市场的封闭制约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农村劳动力流动,特别是流向城镇就业无疑会有助于缩小城乡之间的居民收入差距。但是由于城乡二元的行政管理制度对于农村劳动力的歧视性和排斥性,农村劳动力流动和就业面临着艰难和风险。这也是中国城乡差距没有出现一种下降趋势的重要原因所在。除显性的收入差距外,城乡居民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隐性收入差距,城镇居民享有各种各样的实物性补贴,比如医疗、教育、养老金保障、失业保险、最低生活费救济等等,而农民除少量救济优抚外,基本不享受国家补贴,却还要承受各种额外负担。 1.3我国的开放策略

如何看待目前我国收入分配差距

如何看待目前我国收入分配差距 一、收入分配差距度量指标 1912 年,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洛伦兹曲线(图1.1)找出了判断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即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可以比较客观、直观地反映和监测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预报、预警居民之间出现贫富两极分化。因此,国际上普遍采用基尼系数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 从理论上说,基尼系数为“1”表示社会最极端的不公平状态,即100%的收入被一个单位的人全部占有了;基尼系数为“0”,则代表完美的公平状态,即人与人之间收入完全平等,没有任何差异。现实中基尼系数在0.3 以下为社会公平状态,在0.3—0.4 之间为社会公平基本合理状态,而0.4 以上则属于收入差距过大,超过0.5 就是差距悬殊。 二、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 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基尼系数在改革开放前为0.16,从2000年开始, 我国基尼系数越过0.4的国际警戒线。截至2013 年,我国基尼系数的官方数据为0.473,而民间统计的数据则已达到0.61。这表明我国的总体收入分配差距扩大问题已十分严峻,在向着贫富两极分化的趋势发展。长此以往下去,将会对社会稳定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 下图为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我国2003年至2013年基尼系数的走势图。由该图可以看出,我国基尼系数曾在2008 年达到峰值0.491,而后虽逐年回落,但数十年来,我国的基尼系数一直在0.47 以上,远远超过了国际警戒线的标准。

目前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较大且仍有扩大趋势,主要表现在城乡、地区、行业之间。 三、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 1.经济上,挫伤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 经济学理论也表明,收入越高的群体,他们的消费需求是递减的,所以我们不能全指望洋葱型阶层结构中的那个小尖尖上的人拉动中国的内需。他们是有钱,但是却没有拉动内需。我们要靠中低收入者的消费需求拉动。当贫富差距较小时,而且财富分配比较合理时,社会成员久会把大部分的时间、精力和智慧集中在如何创造财富上。相反,当贫富差距日益扩大且得不到有效控制时,财富分配变得不那么合理,社会成员也开始把注意力转移到如何使既有财富的分配对自己有利上,从而对财富的创造失去兴趣,使人们产生不满情绪。 2.社会上,收入差距拉大趋势不利于共同富裕。 我们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是共产党领导的国家,我们提出的目标就是要让全国人民共同富裕。 改革开放以后我们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实现共同富裕。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不是要让先富起来的遥遥领先,让贫穷的人继续贫穷。最终的目标是共同富裕,而不是说通过各种不法的手段富起来,甚至通过贪污、受贿富起来。在实行这个大政策的过程中,我们要采取各种法律的、政策的、制度的手段进行有效的调控。到一定时候要把共同富裕的问题作为中心课题提到突出地位加以解决。 3.政治上,这种收入趋势影响社会稳定。 差距要是再继续扩大对社会结构产生不良影响,引发仇富仇官心理。中国有个传统叫“不患寡,而患不均”,那么,现在这个时代我认为不仅仅是“患寡”,也“患不均”,更“患不公”。随着贫富差距的扩大,社会不公平现象未有效解决,使部分底层群体产生心理失衡和被剥夺感,这种问题不及时解决就会激化社会矛盾,影响社会稳定与和谐。 收入分配的公平问题关系到人们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如果在公平上出了问题,人们心里就会产生恐慌,产生对政府的不信任,这个不平可能成为社会危险的火种。 我国2003—2013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