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08年各省市中考历史试题

2008年各省市中考历史试题

2008年各省市中考历史试题
2008年各省市中考历史试题

2008年安徽省中考历史试题 (1)

2008年广东省中考历史试题 (7)

2008年重庆市中考历史试题 (12)

2008年天津市中考历史试题考查 (17)

2008年陕西省中考历史试题 (22)

2008年山西省中考历史试题 (25)

2008年吉林省中考历史试题 (29)

2008年河南省中考历史试题 (34)

2008年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 (41)

2008年海南省中考历史试题 (46)

2008年江西省中考历史试题 (50)

2008年青海省中考历史试题 (55)

2008年宁夏中考历史试题 (59)

2008年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 (61)

2008年安徽省中考历史试题

(满分:70分时间:与思想品德共用120分钟开卷)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l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小华拟定了主题为“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的四个探究小课题,其中最切题的是( ) A.儒家思想与和谐社会 B.《资治通鉴》与“阳光体育运动"

C.五禽戏与“京剧进校园” D.北京人遗址与西部大开发

2.郑和下西洋时所携物品中深受当地欢迎的是 ( )

A.甘薯 B.瓷器 C.玉米 D.马铃薯

3.右图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

A.自然经济繁荣 B.资本主义萌芽初现

C.民族资本主义短暂发展 D.社会主义经济蓬勃发展

4.下列中国教育发展历程中的几件大事,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

①创办京师大学堂②废除科举制

③恢复高考④颁布义务教育法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④①③ D.④③②①

5.某校为“纪念孙中山逝世83周年”编排的话剧场景中,孙中山不可能出现的是' ( )

A.在兴中会发表演讲 B.筹建中国同盟会

C.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D.与中共磋商第二次合作

6.小明为井冈山市“红色旅游推介会”撰写宣传语,你认为最合适的是 ( )

A.五四运动的发源地 B.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C.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总后方 D.改革开放的窗口

7.在课本剧“马克思主义诞生"中,最能真实再现这一时刻的道具是 ( )

A.油画《列宁回到彼得格勒》 B.《义勇军进行曲》歌词

C.《共产党宣言》文本 D.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模型

8.如果你生活在19世纪60年代的美国,你会感受到美国人权的进步,这是得益于( )

A.《权利法案》的颁布 B.《人权宣言》的颁布

C.《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颁布 D.《独立宣言》的颁布

9.比较法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从下图比较中你获得的正确信息是 ( )

A.苏联工业发展慢于德国 B.苏联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一

C.苏联农业得到迅速发展 D.苏联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

10.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在经济一片繁荣的背后蕴藏着一场危机,美国作家德莱塞仿佛

已经嗅到了危机的气味,出版了一本控诉美国社会制度的著作是 ( )

A.《哈姆雷特》 B.《美国的悲剧》 C.《神曲》D.《战争与和平》

二、组合列举(本大题共4小题,每空1分,共13分)

11.“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请写出下列相关内容。

(1)最早出使西域,加强西域与内地联系的历史人物是

(2)迁都洛阳,促进民族融合的著名改革是

(3)“唐蕃和同为一家”中.的吐蕃族是今天的.

(4)元朝时期开始形成的一个新民族是

12.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请根据描述判断“他”是谁。

(1)他为解决中国的温饱问题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2)他使美国度过了危机,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河

(3)他推翻了“物种不变论”,完整确立了生物进化学说

13.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印度正以崭新的姿态崛起于21世纪的世界舞台。请写出下

列相关内容。

(1)古代印度的等级制度是

(2)世界三大宗教中起源于古印度的是。

(3)1954年中印缅三国共同倡导的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是

14.2008年5月,奥运圣火闪耀江淮大地。请将圣火传递城市的相关史实补充完整。

合肥:被百姓称为清正廉洁铁面无私的北宋“清官"是

淮南:由淮南王刘安主持编著的百科全书式著作是《》

芜湖:芜湖铁画神似国画又富有立体感,名扬天下。

绩溪:明朝中后期与戚继光齐名的抗倭名将是

黄山:西递和宏村的明清建筑群是徽州古民居的精品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l 2分,共24分)

15.2008年,电视连续剧《金婚》在全国热播。《金婚》以编年体的形式描写了一对普通

的中国夫妇(佟志和文丽)50年的婚姻生活,同时也折射出新中国半个世纪以来的社会变迁。

请从下列镜头回放中,挖掘出相关历史信息,回答问题。

镜头l:《金婚》第4集中,1958年,庄嫂生下儿子取名“跃进”。

(1)庄嫂给儿子取名“跃进”,你可以从中推断出当时全国正在掀起运动。(1分)这一运

动的主要失误之处在于。(2分)镜头2:《金婚》第l 2集中,男主角佟志和造反派小

将们有这样一段对话:佟志说:最高指示,票文斗不要武斗!造反派小将们将佟志和文丽

背靠背推向墙边站着,一边喊着:最高指示,打倒一切反动派!

(2)请问:这一场景发生在哪一历史时期?(2分)

镜头3:《金婚》第36集中,1991年,工厂要和港商合资,动员职工买股票。

(3)镜头3反映了改革开放后的社会现象,改革开放开始的标志是什么?(2分)从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中任选一例,说明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产生的影响。(2分) (4)以上三组镜头反映了新中国的历史变迁,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哪些有益启示?(3分)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坦克美国向日本投掷的原子弹

材料三

汽车世界第一座核电站

(1)读材料一后,把图中字母代号填入相应的空格中:点燃一战战火的事件发生在;最残酷的战役发生在;在战争期间,第一次成功的社会主义革命爆发在。(3分)

(2)材料二都是使用了新能源的武器,它们分别在哪次世界大战中首次使用?(2分)近代以来人类开发和利用了哪些新能源?(2分)面对当今的能源危机,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能源观?(2分)

(3)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谈谈你对科技成果利用的看法。(3分)

四、分析探究(本题l 3分)

17.“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阅读下列材料,探究相关问题。

材料一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绵延2000多年,堪称世界民族交往史上的奇迹。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日两国人民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交融,促进了各自国家发展进步,丰富了东亚文明和世界文明宝库。

——节选自《胡锦涛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的演讲》

(1)下列哪些资料能有效佐证材料一中的论点。(3分,填字母代号)

A.日本“和同开弥”钱

B.唐招提寺内鉴真塑像

C. 大化改新时.日本学习隋唐制度.并在中国文字的基础上创制了日本文字

D. 日本使团赴欧洲考察

材料二到了近代,由于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两国友好关系

受到严重破坏。这段不幸历史,给中华民族造成深重灾难,也使日本人民深受

其害。——节选自《胡锦涛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的演讲》

(2)列举近代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发动的两次大规模侵略战争。(2分)探讨近代中国落伍的主要因素。(4分)

材料三

2008年3月“中日青少年友好交流年"活动 2008年5月日本救援队赴四川震区救援

(3)从材料三中你能获得哪些最主要的信息?(2分)

(4)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中日青少年对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应持何态度?(2分)

2008年安徽省中考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1.A 本题是道分析理解性试题。解题关键是理解“传统文化"及“现实生活”的含义。而且要正确把握“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的主旋律。学生答错的主要原因把“传统文化”及“现实生活”中的一部分作主题,没有理解、分析出其中贯穿始终的内容、“传统文化"贯穿始终的是儒家思想,当今社会的主旋律是创建和谐社会。

2.B 中国古代最著名的产品是瓷器和丝绸,所以B正确,A、C、D均产自美洲,由美洲传人我国,所以郑和下西洋的所带物品应为8。

3.C 本题是道图片分析式的选择题。解题关键是能够从图片中找出有效信息。由“张謇”这一信息可确定该图的时间范围是20世纪初,由“大生纱厂”可知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回顾背景可知此图表现的是20世纪初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发展,C正确。A、B、D 可由张謇所处时代及其企业的性质进行否定。

4.A

5.D该题是道逆向选择题。解题时,关键要确定四个选项哪些是孙中山的活动,哪些不是即可。A、B、C是其活动,D项是1937年出现的,此时孙中山早已去世,故选D。

6.B 解题关键是要理解“红色旅游”的含义,必须理解到选项与中国工农革命有关。A、C、D无关不选。

7.C C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故选C。

8.C 先确定四个选项哪些与美国有关,再确定其年代是在l9世纪60年代发生的即可。9.D 主要观察图中各圉工业总产值在全部产值中的比重有何变化,而后确定四个选项哪项符合该变化即可。.

10.B 注意抓住“20世纪20年代”“美国”“危机”和“社会制度这些限定词。而后分析选项是否符合上述条件。

二、组合列举

11.答案:(1)张骞。(2)北魏孝文帝改革。(3)藏族。(4)回族。解析:本题是有关民族关系的试题。解题关键是正确分析试题所给的信息,而后回顾教材中中国古代民族关系部分

的内容,再进行判断即可。

12.答案:(1)袁隆平。

(2)富兰克林·罗斯福或罗斯福。

(3)达尔文。

解析:注意根据试题所给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如(1)中的“杂交水稻之父”;(2)中的“美国”“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先河";(3)中的“生物进化学说"等。

13.答案:(1)种姓制度。(2)佛教。(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解析:解题关键是正确把握各问的限定词语。本题主要考查古代印度的历史及现代中印关系。注意联系教材抓住有关“等级制度”“宗教”及“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14.答案:(1)包拯。(2)《淮南子》。(3)胡宗宪。

解析:本题是依据时事热点,联系地方历史,考查学生对家乡历史的了解程度,增强对家乡的感情。依据材料中所给的地点及其表述的人物、书籍的特点进行判断即可。

三、材料解析

15.答案:(1)大跃进;(1分)违背客观经济规律或急躁冒进.(符合题意,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共2分)

(2)“文化大革命”时期或l 966—1976年。(2分)

(3)十一届三中全会;(2分)所举事例能说明改革开放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的影响即可。(2分)

(4)坚持科学发展观,遵循客观经济发展规律;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坚持改革开放。(符合题意,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共3分)

解析:(1)由人名“跃进”,可知此时全国的运动是“大跃进”运动。由于“大跃进”是从主观愿望出发,脱离实际可知其违背了客观规律。

(2)由材料中“要文斗”“造反派"等信息可知答案。

(3)第一问主要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我国改革开放放是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的。第二问可随意举出人们生活方面,在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即可。如改革开放前农村的农民以种地为主,改革开放后,很多农民走向城市,过上城市生活。

(4)可从改革开放取得成效的原因上来分析。也可从历史上我国建设失败的教训中进行总结。

16.答案:(1)B;C;A。(每空l分,共3分)

(2)坦克是在一战中首次使用,原子弹是在二战中首次使用。(2分)煤炭、石油、天然气、太阳能、风能、电力、原子能或核能等。(答出其中两点即可,符合题意可酌情给分,共2

分)开发新能源、节约能源、合理利用能源、保护环境等。(答出其中两点即可,符合题意,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共2分)

(3)科技是把双刃剑;应该利用科技成果造福人类,避免给人类带来灾难;合理、合法利用科技成果。(答出其中一点给2分,答出其中两点给3分,符合题意,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共3分)

解析:本题为图片材料解析题,解题关键是从图片中取得有效信息。

(1)首先再现题中不同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然后到地图中去对号入座。解题难点是正确把握A、B、C的位置的名称。

(2)第一问再认再现两次世界大战使用的武器,而后将

将材料二中两种武器与两次大战武器对比即可。第二问首先确定“近代以来”的时间段(1840年到现在),而后再现新能源有哪些,一一列举即可。

(3)考查学生创新能力,凡能指出节约能源和开发替代的新能源即可得分。

四、分析探究

17.答案:(1)A、B、C。(每答对一项得l分,答D项扣l分,扣完为止,共3分)

(2)甲午中El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2分)没落的封建专制制度(如答清政府的腐朽,闭关锁国政策等具体表现亦可);列强的侵略等。(符合题意,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共4分)

(3)中日人民友好交往。(如答互相交流、学习;互相帮助亦可,答出图中直接信息可酌情给分,共2分)

(4)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相互尊重和理解;以开放的胸怀相互借鉴和交融;继承和发展两国世代友好关系,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答出其中两点即可,符合题意,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共2分)

解析:(1)分析材料一中“中日两国人民相互学习"“促进了各自国家发展进步”得出其主要观点是中日交流促进国家发展。观察材料图片找出中日交往的历史事件即可。

(2)第一问:回顾历史,再现日本侵华事件,如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侵略东南沿海、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及全面侵华战争等,从中选择规模较大的即可。

第二问:要从中国落伍的内因(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外交政策、思想文化等)和外因(列强侵略)分析可得正确答案。

(3)由两幅图片2008年3月“中日青少年友好交流年”活动、2008年5月日本救援队赴四川震区救援可知中日在友好往来。

(4)这是道开放性试题,只要有利于中日友好的态度即可得分。

2008年广东省中考历史试题

历史(韶关惠州江门也适用)

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为40分钟。

一、单行选择题(本大小题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史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1.商周时期,手工业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其中最大代表性的是()

A.纺织业 B.制瓷业 C.青铜制造业 D.造纸业

2.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下列哪几种人有奖励()

①书读得好的人②农业生产搞得好的人③仗打得好的人④生意做得好的人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

3.以下历史地图和图画反映的历史事实是()

A.汉通西域 B.文成公主入藏 C.北击匈奴 D.唐太宗射猎

4.下列各项不属于北魏孝文帝加快民族融合步伐,学习汉族先进文化措施的是()A.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 B.要求鲜卑人穿汉服、用汉姓、学汉语

C.提倡鲜卑人与汉人通婚 D.推行茶文化,提倡以茶会友

5.郑成功跨海收复台湾,向入侵者严正指出“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余既来索,则地当还我……。”这里的“贵国”实行上指的是()

A.葡萄牙殖民者 B.英国殖民者 C.荷兰殖民者 D.日本殖民者

6.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中国印——舞动北京”,以印章的形式设计,传达出深刻而

厚重的中国文化底蕴,这种典型的中国艺术表现形式()

A.是中国画与西洋画巧妙结合的缩影

B.是由我国少数民族创造出来的

C.起源于清代

D.体现了集中国特有的汉字、篆刻和书法于一体的特色

7.史料记载:1876年,中国宁波海关税务司李圭首次参加在美国举办

的世界博览会,他发现美国展品“约居十之八”,而中国“竞无一物于此”。

会后,他大声疾呼“机器正当讲求”。这一主张属于下列哪个派别()

A.顽固派 B.洋务派 C.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8.近代中国,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创办刊物、著书立说,宣

传进步思想,在下图所示刊物上提出的著名口号是()

A.“自强”、“求富”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民主和科学”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9.(该题限江门、惠州考生做)小明同学是惠州人,他自豪

地说:我家乡有一位名人,是率领“铁军”独立团屡建战功

的北伐名将。请指出他是谁()

A.叶挺 B.贺龙 C.廖促恺 D.彭德怀

10.(该题限韶关考生做)陈毅同志著名诗句:“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丰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是在下列哪一地区开展游击战争时所写()

A.仁化丹霞山 B.博罗罗浮山 C.南雄油山 D.南海西樵山

11.王老师在一次历史课上说:我爷爷就是928年冬天在井冈山入伍的。请你指出他爷爷当年参加的是()

A.新四军 B.中国工农红军 C.八路军 D.中国人民解放军

12.邓小平同志指出:建国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犯过“左”的或右的错误,“左”是主要的。其中,时间最长、影响最严重的“左”的错误是()A.台儿庄战役 B.孟良崮战役 C.百团大战 D.淮海战役

13.下表反映了安徽省凤阳县粮食生产三年跨了三大步的情况,这种变化直接得益于()

C.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D.人民公社制度的实行

14.历史在谱写着歌曲,歌声在凝聚着历史,好的歌曲能够唱响时代的主旋律。请你判断以下歌曲哪一首反映的不属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

A.《黄河大合唱》 B.《志愿军进行曲》

C.《翻身农奴把歌唱》 D.《春天的故事》

15.“特区是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我国建立经济特区的背景是()

A.中共八大的召开 B.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C.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

16.英国历史学家约翰·索利说“如今有个趋势,人们怀念它的民主思想,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思想的源头。”这里的它指的是()

A.斯巴达 B.雅典 C.罗马帝国 D.阿拉伯帝国

17.关于文艺复兴运动,初三(3)班的同学展开了激烈讨论,你认为谁的看法是正确的()A.小李认为是一次复古运动

B.小王认为是一次宗教改革运动

C.小江认为是维护封建专制的思想运动

D.小陈认为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18.1889年7月14日,来自欧洲各国的社会主义者云集巴黎参加一场盛会,与会者指出:只有将社会财富和经济的控制权从少数人手上交到全体人民手里,“自由、平等、博爱”

才能真正变为现实。这次大会是下列哪一重要历史事件的百年纪念()

A.攻占巴士底狱 B.《人权宣言》发表

C.巴黎公社成立 D.《共产党宣言》发表

19.东西方不少科学家认为:生物学知识将是21世纪人类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那么,近代生物进化学说的缔造者是()

A.爱迪生 B.牛顿 C.达尔文 D.哥白尼

20.“我们以这些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利宣布: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对于英国国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也应从此完全废止。”这段材料出自()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共产党宣言》

21.有人形容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把枪挑起一场战争。”“一把枪”比喻的是()A.三国同盟的形成 B.三国协约的形成

C.萨拉热窝事件 D.奥匈对塞尔维亚的宣战

22.苏俄早期的领导人布哈林说:“我们过去认为,我们可以一举消灭市场关系。而实际情况表明,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苏俄“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的政策指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赫鲁晓夫 D.戈尔巴乔夫改革

23.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性事件是()

A.德军入侵波兰 B.德军入侵苏联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诺曼底登陆

24.开声明美国负有“领导世界”,运用自己强大的实力援助“自由”国家,遏止共产主义“扩张”的这一政策被称为()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主义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章程 D.华沙条约组织章程

25.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是()A.德国 B.日本 C.英国 D.法国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小题,第26小题12分,27小题13分,共25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当今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包括生产、流通和消费等领域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整个世界已经变成一个小小的“地球村”。无数产品实行全球化生产,旅客可以乘飞机在24小时之内到达世界上任何一个大城市,人们可以通过因特网在瞬间把信息发往世界各地,大额资金可以通过国际结算,在几秒钟之内划到指定银行专用账户上。

材料二 20世纪是经济和文明飞速发展的时代,但人类社会却未能因此进入安宁太平的理想境界,战争问题、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毒品问题、艾滋病和恐怖主义等严重威协着人类社会。全人类共同面临的危机与挑战。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特点。举出体现这一特点的一个国际性组织名称。(4分)

(2)材料一中提到的“飞机”、“因特网”分别属于哪一次科技革命成果?(4分)

(3)结合材料二中人类社会所面临的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迎接这些挑战?(4分)

27.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也是历史的见证者。

请回答:

(1)北京见证了中华民族近代的屈辱与灾难,举出近代史上列强两次入侵北京城的战

争名称,特别是第二次入侵北京后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哪一平等条约,给中国社造成了什么危害?(5分)

(2)北京也见证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斗争精神,下列两图都是发生在北京的重大历史事件。请说出图一、图二所反映历史事件的名称,并分别指出其标志性的历史意义。(6分)

图一:“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图二:“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3)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举行,作为一名中学生,你将如何向外国朋友介绍北京。(2分)

2008年广东省中考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26.(1)经济全球化或世界经济一体化(2分);欧洲联盟、亚太经合组织(APEC)、世界贸易组织(WTO)(2分)(任举一个即可,举出其它符合史实的国际性组织名义,也可得分)。

(2)“飞机”属第二次科技革命。“因特网”属第三次科技革命。(4分)

(3)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环境保护,合理利用资源;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

量;远离毒品;维护世界和平,反对恐怖主义;重视科学文化教育。(4分)(答出一点给1分,总分不超过4分)

27.(1)第二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分)《辛丑条约》(1分);危害: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或西方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了“洋人的朝廷”。(2分)

(2)图一:“五四运动”(1分),意义: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2分)图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或“开国大典”。(1分)意义: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2分)

(3)介绍内容须含:北京是我国首都,是现代化国际性大都市;北京历史文化悠久。(2分)

(如答出其它内容,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总分不超过2分)

2008年重庆市中考历史试题

(开卷本卷共四个大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与思想品德学科共用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你认为正确的答案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下面表格对应题号的方框中。1.小明将参加学校组织的“话说唐太宗政绩”的知识擂台赛,他准备的下列史实中不正确的是

A.任用魏征等贤臣 B.重视人才的培养

C.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D.创立科举制度

2.“你挑着担,我牵着马……”唐僧到西天取经的故事妇孺皆知。历史上,唐僧西行取经的目的地是

A.天竺 B.新罗 C.日本 D.波斯

3.丞相是皇帝的重要辅臣,废除这一官职的朝代是

A.隋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4.右图人物(毕昇,图略)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发明家,他的重大发明是

A.指南针 B.雕版印刷术 C.活字印刷术 D.火药武器

5.2008年8月,奥运会将在北京召开。假如你作为一名小导游向外国游客介

绍北京古代的建筑奇观,在下列各项中你可以选择的是

A.赵州桥 B.大雁塔 C.大明宫 D.故宫(紫禁城)

6.清朝时期,由曹雪芹创作的我国最优秀的古典小说是

A.《三国演义》 B.《红楼梦》 C.《西游记》 D.《水浒传》

7.创办于重庆的民生公司为抗战运输立下了卓著功勋,其创办者是

A.潘文华 B.张澜 C.卢作孚 D.马寅初

8.电视连续剧《周恩来在重庆》缅怀了一代伟人周恩来在抗战时期的丰功伟绩。当时周恩来在重庆办公和住宿的主要地点是

A.曾家岩50号 B.桂园 C.红岩村 D.林园

9.1945年8月,人们的目光聚焦重庆。此时此地发生的大事是

A.国民政府迁都重庆 B.国共两党重庆谈判

C.政治协商会议开幕 D.人民解放军解放重庆

10.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颁布于

A.1949年 B.1953年 C.1954年 D.1982年

11.在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抗震救灾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

泣的英模,他们无畏无惧、争分夺秒救援群众的事迹感天动地。

追溯历史,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时期,我国也涌现出许多杰出

人物,右图人物便是其中之一,他是

A.邱少云 B.邓稼先 C.焦裕禄 D.王进喜

12.邓小平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的会议是

中共

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13.“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构想成为我国的重大国策,成功实践这一伟大构想的地区是A.台湾、深圳 B.香港、澳门 C.澳门、深圳 D.香港、台湾

14.图片是形象的史料。小刚同学在自主学习中收集到以下几幅图片,他为该图片配上的标题,恰当的是

A.中国的外交成就 B.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C.中国完成统一大业 D.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

15.相对论的创立打开了原子时代的大门,它的创立者是

A.牛顿 B.达尔文 C.爱因斯坦 D.伏尔泰

16.右图是近代世界名画《向日葵》(图略),它的作者是

A.毕加索 B.凡?高 C.贝多芬 D.列夫?托尔斯泰

17.下列历史事件,按发生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②《凡尔赛和约》的签订③《九国公约》的签订

A.①②③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②①

18.面对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通过全面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而摆脱困境的是

A.德国 B.日本 C.美国 D.英国

19.20世纪60年代,法国等西欧国家为加强经济合作和提高国际地位建立的组织是A.欧洲共同体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华沙条约组织 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20.二战后初期,亚洲民族独立运动高涨。印度冲破阴霾迎曙光,摆脱了哪个国家的殖民统治而获得独立?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二、填图题:本大题2小题,第21题2分,第22题3分,共5分。

21.观察图一,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相应的方框内(2分)。

郑成功攻破的荷军殖民据点:(地图为郑成功收复台湾,图略)

A.台湾城 B.赤嵌城

22.观察图二(图为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图略),请将下列国家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相应的圆卷内(3分)

协约国集团的主要成员国:

A.英国 B.法国 C.俄国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贞观十五年(641年),唐太宗以宗室女文成公主入藏嫁之(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营造与工技著作、医书医方、医疗器械、佛教经典,对西藏的社会、生产、生活都有很大影响。

——施建中主编《中国古代史》(下册)

材料二雍正二年,……设立驻藏大臣,监督地方政府。乾隆五十七年,清政府大力整顿西藏行政事务,规定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共同任命西藏各级地方政府的官员,噶伦以下僧俗官员,事无大小都要禀命驻藏大臣办理。

——刘泽华等编著《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2006年7月,青藏铁路全线开通,长期制约西藏发展的交通“瓶颈”得以解决。如今,西藏形成了铁路、公路、航空一体化的立体交通网络。(配图:从北京开往拉萨的T27次列车准时抵达拉萨火车站)

——据新华网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文成公主入藏的历史作用。(2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中央政府是怎样强化驻藏大臣权力的?(2分)

(3)读史明智。综合以上三则材料,你能获得哪些重要结论?(2分)

24.小张同学在探究性学习中,通过网络搜索到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十七大上作的报告,下面是其中的部分内容: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挡地展开了;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地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

阅读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改革和开放是牵引中国前进的两个车头,到今年,它们引领中国前行了多少个春秋?(2分)

(2)根据材料,说明我国的改革开放是怎样展开的?(2分)

(3)根据材料,指出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意义。(2分)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5题7分,第26题6分,共13分。

25.近年来,中央连续出台了指导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回眸历史,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农村的政策先后作出过重大调整,在历史上产生了很大影响。

回答:

(1)列举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农村开展的重要运动。(2分)

(2)1978年,在我国什么地方率先出现搞“包产到户”的典型?随后在全国农村逐步实行了什么制度?(3分)

(3)你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不断调整农村政策说明了什么?(2分)

26.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浩劫。历史证明,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只有团结一致才能战胜血与火的灾难。

回答:

(1)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政府首脑签订的什么协定把英法的绥靖政策推到顶点?(2分)

(2)“七七”事变后,重庆成为日本空袭的主要目标。1941年,因日机轰炸致使众多重庆市民惨死于隧道中。这一事件在历史上称为什么惨案?(2分)

(3)请任举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国家团结协作打击法西斯的一例史实。(2分)

2008年重庆市中考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你认为正确的答案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下面表格对应题号的方框中。

1. D

2.A

3.C

4.

5.C

6.D

7.B

8.C

9.A 10.B

11.C 12.D 13.A 14.B 15.A 16.C 17.B 18.A 19.C 20.A

二、填图题:本大题2小题,第21题2分,第22题3分,共5分。

21.左框:A;右框:B。

22.左上圈:A;左下圈: B;右圈:C。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3.(1)带去了营造与工技著作、医书医方、医疗器械、佛教经典,对西藏的社会、生产、生活都有很大影响。(2分)

(2)规定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共同任命西藏各级地方政府的官员,噶伦以下僧俗官员,事无大小都要禀命驻藏大臣办理。(2分)

(3)汉藏人民的友好交往源远流长;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扶植下,西藏地区得到快速发展等。(2分。答到2点即可得全分,其它符合题意、言之成理的答案可同等给分,但总分不超过2分)

24.

(1)30个春秋。(2分)

(2)对内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对外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以西部。(2分)

(3)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转变为全方位开放的格局。(2分)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5题7分,第26题6分,共13分。

25.(1)土地改革,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2分。答出其中一点即可得全分,但总分不超过2分)

(2)安徽凤阳小岗村(1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

(3)农业是基础,涉及国计民生;中央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农村政策等。(2分。其它符合题意、言之成理的答案同等给分,但总分不超过2分)

26.

(1)《慕尼黑协定》(2分)

(2)“六五”大隧道窒息惨案。(2分)

(3)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英美盟军诺曼底登陆;美英苏三国政府首脑召开雅尔塔会议等。(2分。其它符合题意的答案可同等给分,但总分不超过2分)

2008年天津市中考历史试题考查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杜甫在《忆昔》这首诗中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他描写的是唐朝哪个皇帝在位时期的繁荣景象

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2.右图中朝见顺治帝的是

A.班禅一世

B.达赖五世

C.班禅五世

D.达赖六世

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

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描写的传统节日是

A.春节 B.元宵节 C.端午节 D.中秋节

资本主义列强的入侵给中华民族带来严重灾难。回答4~5题:

4.法国作家雨果说:“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这种强盗行径指的是

A.英军劫掠广州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日军劫掠旅顺 D.八国联军抢劫北京

5.1937年12月,日本《东京日日新闻》以“紫金山下”为题报道说:日军少尉向井和野田进行砍杀百人的比赛,……胜负难分,重新再赌谁先杀满150名中国人。这种暴行发生在

A.南京 B.济南 C.上海 D.广州

面对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前仆后继的英勇反抗。回答6~7题:6.“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副挽联悼念的民族英雄是

A.林则徐 B.关天培 C.邓世昌 D.徐骧

7.“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最后关头已临到,牺牲到底不屈挠。”与这首战歌相关的事件是

A.西安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8.“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的标志是

A.三大战役胜利 B.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全国土地改革完成

9.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标志是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

C.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胜利完成10.2008年5月8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党校、光明日报社在北京联合召开纪念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30周年座谈会。30年前的这次大讨论否定的是

A.江青反革命集团 B.林彪反革命集团

C.以阶级斗争为纲 D.“两个凡是”的方针

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每一个中国公民的神圣职责。读图回答11~12题:

11.上左图中的儿童属于哪个少数民族

A.蒙古族 B.维吾尔族 C.壮族 D.藏族

12.上右图所示的历史事件发生于

A.1997年7月1日 B.1998年7月1日

C.1998年12月20日 D.1999年10月20日

13.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是在

A.第22届联合国大会 B.第24届联合国大会

C.第25届联合国大会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14.在第23届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首次获得金牌。当时的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称之为“这是中国体育最伟大的一天。”这位获奖运动员是

A.容国团 B.许海峰 C.李宁 D.邓亚萍

为迎接北京2008年奥运会,大英博物馆与上海博物馆在上海共同主办

了“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与艺术展”,为中国观众勾画出了一幅幅古代奥林匹

克运动会赛事的立体图卷。回答15~16题:

15.点燃北京2008年奥运会圣火的火种采自古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祥

地。这个发祥地在

A.古代埃及 B.古代印度

C.古代希腊 D.古代罗马

16.与古代希波战争相关的奥运会比赛项目是

A.铁饼 B.摔跤

C.马拉松长跑 D.射箭

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成为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回答17~18题:

17.文艺复兴运动宣扬的核心思想是

A.民主共和 B.人文主义

C.重商主义 D.文艺复古

18.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目的是

A.到东方寻求财富 B.寻找新大陆

C.实现环球航行 D.推销商品

19.欧洲殖民国家经营的“三角贸易”的罪恶行径是

A.贩卖印地安人到非洲

B.贩卖印地安人到欧洲

C.贩卖非洲黑人到美洲

D.贩卖非洲黑人到欧洲

20.为维护国家统一和解放黑人奴隶做出了重大贡献的美国总统是A.华盛顿 B.林肯

C.罗斯福 D.肯尼迪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二、图表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1题8分,第22题12分,共20分)21.(8分)根据“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

(1)依据地图所示,填写红军长征过程中重大事件的名称。(4分)遵义会议→→巧渡金沙江→

→→过雪山草地→

(2)红军长征共经过现今的哪几个省?(4分)

22.(12分)填写世界三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简表

23.(15分)近代化就是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确立和发展的历史进程。在中国近代史上,不同的阶级、阶层都进行了近代化的探索。

回答以下问题:

(1)洋务派在洋务运动中提出了什么口号?(4分)

(2)下列戊戌变法的内容中有利于思想近代化的是()(2分)

A.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训练新式军队 D.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3)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3分)

(4)写出下面新文化运动中两位历史人物的名字及其主要贡献。(6分)

图一图二

24.(15分)今年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农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今后,农业建设还将在不断破解新问题的过程中深入发展。

回答以下问题:

(1)农村实行改革以后,农民高兴地说:“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农民拥护的是什么改革?(3分)

当前世界粮价急剧上升,已引发部分国家出现了粮食紧缺和社会动荡。2008年4月21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第12届联合国贸易和发展大会上呼吁各国立即行动起来,尽快解决粮食危机。

(2)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谁?他培育出了什么新型稻种?(6分)

(3)中国以世界上7%的耕地承担着养活世界上22%人口的重任。针对当前的粮食危机并结合我们的国情,你认为应当采取哪些对策?(6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