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章末总结学案 湘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章末总结学案 湘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章末总结学案 湘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章末总结学案 湘教版必修1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章末总结学案(湘教版必修1)

专题一我国的能源问题

1.我国能源问题的现状

浪费严重,能源短缺;采煤引起地面塌陷、农业减产和地面植被破坏;煤、石油燃料利用率不高,造成大气污染(烟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产生酸雨,汽车尾气产生光化学烟雾);农村使用植物燃料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生态问题,秸秆不能还田,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农作物减产等。

2.能源问题产生的原因

我国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75%左右),能源消费结构单一,水能、核能所占比重较小。人均能源、资源不足,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能源消费量年年攀升,2005年已居世界第二位,其中石油的需求量迅速增加,已经取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原油消费国。最近中国的油、电、煤、气普遍紧张,加上国际石油价格大幅上涨,能源紧张已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1.我国主要能源资源的特点及分布状况

特点分布地区

水能可再生能源,不污染环境,为清洁能源

主要分布在西南、中南(长江三峡、珠江

上游)和西北(黄河上游)地区

核能

能量集中、巨大,地区适应性强,运转

费用低,收益大;但投资大、建设周期

我国已建成的核电站有秦山、大亚湾、

岭澳、秦山二期、秦山三期

太阳能

能量比较分散,投资大、效率低、占地

广、储能难;但有广阔的前景

西藏西部和青海西部、宁夏北部及甘肃

北部等地区

煤炭

不可再生能源,分布广、储量大,开发

和利用难度不大,发热量和燃烧效率不

高,输送和使用不方便,灰渣、粉尘多,

易污染环境

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山西、内蒙古、

陕西、河南等省区分布较丰富

石油不可再生能源,发热量高,运输、使用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

解决我国能源紧张问题应立足国内,把节约能源放在第一位,逐步建立一个节能的社会,实行“节能优先、结构多元、环境友好”的可持续能源发展战略,具体措施:①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调整提高能源开发利用的效率,降低能源需求;②积极开发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③加强国内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与调配工作,采取措施保护煤炭的安全生产;④开发清洁煤技术,支持煤化学工业发展,发挥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的优势;⑤通过与其他国家的积极对话和合作,保证境外稳定可靠的油气供应。

[例1]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问题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据此回答(1)~(3)题。

(1)中国在“十一五”规划及同步编制的《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提出了“煤为基础、多元发展”的战略。目前中国的能源结构仍以煤为基础,主要是因为( )

A.中国的煤炭资源非常丰富

B.煤炭的开发利用比石油更方便

C.煤炭的热值比石油高

D.燃煤不会污染大气环境

(2)“加快发展核电、可再生能源和大力发展水电”是“十一五”规划“多元战略”的主要内容。关于下列地区应重点发展的能源,叙述正确的是( )

A.新疆、内蒙古西北地区应大力发展水能

B.青藏高原地区和甘、新地区应大力发展生物能

C.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应大力发展太阳能

D.东南沿海工业发达地区应重点发展核能

(3)目前对生物质能源的研发,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如利用玉米、高粱等为原料研制乙醇汽油;用油菜籽为原料转化成生物柴油等。适宜发展这两种生物质能的地区是( ) A.东南沿海西北地区

B.东北地区青藏地区

C.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

D.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专题二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1.我国主要的气象灾害

[例2] 阅读材料,完成(1)~(4)题。

材料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在四川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震中位于北纬31.0度,东经103.4度,重庆、湖南、湖北、山西、陕西、河北、北京等地都有震感。

(1)这次地震造成人员伤亡较多的原因是由于( )

①震级大,属于强震②震源较浅,危害较小③人口集中分布在城区④地震预报不及时⑤房屋抗震能力差

A.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⑤

(2)影响自然灾害危害程度地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②灾情大小③致灾因子强弱④地质构造类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此次地震最有可能诱发的周边地区灾害是( )

①台风②火山③滑坡④泥石流⑤海啸⑥瘟疫⑦火灾⑧洪涝

A.①③⑤⑧ B.④⑤⑦⑧

C.③④⑥⑦⑧ D.②③⑥⑦

(4)我国是多地震的国家,下列措施可以减轻地震灾害的是( )

①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②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③恢复地表植被,改善生态环境④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活动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专题三全球气候变暖

1.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全球气候变暖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而目前全球变暖如此迅速,则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导致的。

(1)自然原因:太阳活动、火山活动、地球正处于温暖的间冰期等。

(2)人为原因:燃烧矿物燃料释放大量二氧化碳;滥伐森林导致其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减弱;制冷剂(泡沫剂、工业喷淋剂等)的大量使用导致氟氯烃化合物增多,人类活动中产生大量的甲烷气体等。

2.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

(1)极地、高山冰川融化和海水受热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国家和地区。

(2)引起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变化,致使各国为改变经济结构付出巨大代价。

(3)使大量病毒变异滋生,导致更多疾病产生,危害人类生存和健康。

(4)危害生态系统,破坏生态平衡,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5)导致洪涝、干旱、高温等灾害性天气频繁发生。

3.全球气候变暖的防治措施

(1)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2)保护植被,植树种草;(3)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促进二氧化碳交易市场的发展;(4)将二氧化碳气体液化后埋藏到地下或海底;将二氧化碳变成碳氢燃料;减少动物的胀气,从而减少甲烷气体的释放等。[例3] 据专家预测,因全球气候变暖世界海平面到2100年将升高40~50厘米。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海陆过渡地带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海平面上升对该地带的影响有(双选)( )

A.加剧农田土壤盐碱化

B.滩涂面积减少

C.淹没部分耕地

D.有利于港口基础设施建设

(2)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有(双选)( )

A.臭氧层破坏 B.森林被大量砍伐

C.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 D.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

(3)针对气候变暖的人为原因,应采取哪些有效的治理措施?

在未来14年里,中国将增建30座核电厂。目前浙江三门核电站、辽宁红沿河核电站、广东阳江核电站和山东乳山红石顶核电站等工程正在全面展开(见右图)。据此回答1~2题。1.我国在图示区域建核电站的主要目的是( )

A.改善当地环境状况

B.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的状况

C.改善当地投资环境

D.推动当地GDP增长

2.下列关于在我国大力发展核电意义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加速发展多元化能源供应体系,提高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

B.应对我国国内能源紧缺的状况在短期将难以改变的局面,填补能源需求缺口

C.建核电站是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所必需的

D.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下图表示几种自然灾害的持续时间,读图回答3~4 题。

3.图中①②③④四种灾害分别是( )

A.火山、地震、干旱、洪涝

B.地震、火山、洪涝、干旱

C.干旱、洪涝、地震、火山

D.火山、地震、洪涝、干旱

4.蝗虫是危害最严重的生物灾害,与其发生密切相关的灾害是( )

A.②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近年来,喜马拉雅地区冰川后退的速度在逐渐加快,其中长近5千米的巴尔纳克冰川,自1999年以来,已后退了近800米。国际冰雪研究委员会指出:如果按目前的融化速度继续下去,这些冰川在2035年之前消失的可能性非常大。据此完成5~6题。

5.造成该地区冰川快速融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科学考察,人类活动

B.探险旅游,乱扔垃圾

C.厄尔尼诺,降水增多

D.温室效应,气候变暖

6.为了抵制冰川消退,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A.大力植树造林

B.禁止使用化石能源

C.控制人口数量

D.推广煤炭的气化、液化技术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材料一我国首次发布的《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预测:未来百年我国气候将继续变暖。为此,我国计划到本世纪中叶争取实现碳排放量的零增长乃至负增长。

材料二我国北方15个省(市、区)2005年1月气温距平及采暖耗能变率图

(1)从图中看,北方大部分省区1月平均气温________(偏高或偏低);其中1月气温距平最高且采暖耗能减少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是________。

(2)近年来,我国北方许多城市逐步把由单位和住户的分散采暖改为市政集中统一供暖,主要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抑制我国气候变暖的趋势,实现本世纪中叶碳排放的目标,请你从能源开发和利用的角度献计献策。

参考答案

专题探究区

[例1] (1)A (2)D (3)C [(1)中国能源消费构成煤炭占70%以上,主要是由于我国其他能源较少,而煤炭资源非常丰富。(2)新疆、内蒙古西北地区资源缺乏,但风能、太阳能较丰富,应大力发展风能;青藏高原地区和甘、新地区应大力发展太阳能;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由于地势及阴雨天气多而光照较差,但水能资源丰富,应大力发展水能;东南沿海工业发达地区缺乏常规能源又大量需要能源,应重点发展核能。(3)东北地区玉米、高粱种植较多,有较多的原料来发展生物质能;油菜主要在长江流域种植,则在长江中下游有较多的原料来发展生物质能。]

[例2] (1)D (2)B (3)C (4) [第(1)题,这次地震造成人员伤亡较多,主要是震级大,属于强震;震源较浅,危害较大;人口集中分布在城区;地震预报不及时;西部地区房屋抗震能力差。第(2)题,影响自然灾害危害程度地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致灾因子强弱、地质构造类型。第(3)题,自然灾害具有关联性,汶川地震最有可能诱发的周边地区灾害是滑坡、泥石流、瘟疫、火灾及因滑坡和泥石流形成的堰塞湖水位上涨,诱发洪涝灾害等。第(4)题,恢复地表植被,改善生态环境并不能减轻地震灾害,其他几项措施比较可行。]

[例3] (1)AB (2)BC

(3)改进能源利用技术,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采用清洁能源和新能源,保护和扩大森林、草地面积,以增强其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加强国际合作,推进二氧化碳交易市场的发展。

解析第(1)题,到2100年海平面将上升40~50厘米,而农田(耕地)的最低海拔约在2米左右,滩涂海拔最低,所以会导致滩涂面积减少,耕地不会被淹没,但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造成土壤盐碱化。港口位置地势低,海水上升会导致部分设施被淹没,不利于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第(2)题,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燃烧矿物燃料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森林被大量砍伐,使其吸收的二氧化碳量减少。第(3)题,防治措施要针对第(2)题中的全球气候变

暖的主要原因进行思考。

课后练习区

1.B 2.C [第1题,图示区域的核电站都位于我国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这里能源供应紧张,建核电站是为了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的状况。第2题,建核电站属于开发利用新能源,而节约能源,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才是节约型社会所必需的。]

3.B [选项中的四种自然灾害相比,一般情况来说,地震持续时间最短,一般持续数秒钟;干旱持续时间最长,能持续几个月以上。]

4.D [干旱的环境能提高蝗虫卵的成活率,而湿润的环境又为蝗虫提供了较好的生长发育环境,因此,旱涝灾害与蝗虫灾害密切相关]

5.D 6.A [冰川的下缘与0 ℃等温线一致,当全球气候变暖时,0 ℃等温线上升,冰川下部融化导致萎缩;在目前技术条件下,禁止化石燃料的使用不现实。]

7.(1)偏高青海

(2)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3)①发展并推广先进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②优化能源结构,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使用新能源。

解析第(1)题,根据2005年1月北方15个省(市、区)气温距平和采暖耗能变率图读出北方各省区的气温状况,进而读出1月平均气温偏高明显且采暖耗能减少最多的省(市、区)。第(2)题,集中统一供暖的主要目的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第(3)题,从能源开发和利用方面采取措施抑制全球变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