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孙敬宣:南京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探索与思考

孙敬宣:南京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探索与思考

孙敬宣:南京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探索与思考
孙敬宣:南京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探索与思考

孙敬宣:南京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探索与思考

工业遗产作为一种特殊系列的历史文化资源,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保护和利用,既传承了东方的文化内涵,也使城市的记忆进一步完整化。

广义的工业遗产可以追述到史前冶炼、加工等遗址,也包括水利等大型工程遗址,我国建于公元前227年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就在2000年被作为工业遗产类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

从19世界末始于英国的保护工业遗产活动,则强调工业革命与工业大发展时期的工业遗迹和遗物,如建于18世纪初施罗普郡铁桥峡谷工业旧址,作为英国工业革命的象征,已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利用。

20 世纪70年代,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加速,国际学术届召开了第一届国际工业纪念物大会,推动了世界各国对工业遗产的关注,成立了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TICCIH),经过二、三十年的探索,于2003年7月在俄罗斯下塔吉尔通过了保护工业遗产的国际准则一《下塔吉尔宪章》(下简称《宪章》)。该宪章阐述的工业遗产定义为:“包括具有历史、技术、社会、建筑或科学价值的工业文化遗迹;包括建筑和机械、厂房,生产、转换和使用的场所,交通运输及其基础设施以及用于住所、宗教崇拜或教育等工业相关的社会活动。”

我国工业遗产保护,正是在此大背景下,于2006年4月18日,借“国际古迹遗址日”的主题是“保护工业遗产”,在无锡召开了首届中国工业遗产保护论坛,通过了《无锡建议》,希望在城市化加速进程中,善待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工业遗产。国家文物局2010年在上海召开了工业遗产保护现场会,进一步推动全国工业遗产保护活动的开展。

1. 南京探索

南京作为五口通商和洋务运动重点实施城市之一,和中华民国首都,又具有得天独厚的长江水资源和南北交通要道的区位。一百多年的工业化进程中,十二门类工业均有发展,并逐步形成了电子、机械、化工、建材四大支柱产业,留下了不少工业遗存,也较早引起了业界关注,在评定文物保护单位和近代优秀建筑时,已有少量工业建筑被纳入保护名录。但对照《宪章》定义,它们只是工业遗产的内涵之一,且数量极少,难以形成南京在工业化进程中的城市记忆。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城市“退二进三”,“工业进园”等土地调整以来,对一百多年来近现代工矿企业的命运产生了极大影响。搬迁、拆除,用地性质转

换和建立各种创意文化园区等等,其结果令人喜忧参半,甚至是忧大于喜。喜的是截至2008年底,已有22个企业被市经委认定授牌为“都市产业园”,宏观上起到了一定保护作用,也得到了相应的利用。忧的是在搬迁、拆除、置换的工矿企业中,在市场化运作下,不乏本应予以保护的工、矿被拆除,抹去了应该留下的记忆。

在上述双重力量的推动下,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作为研究保护历史文化的学术团体,重点投入了探索南京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活动,在规划局的支持组织下,一方面赶在省人大批准《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出台前,争取到将工业遗产的内容纳入条例,虽不成熟,先使之有法可依(详见《条例》第五章第41条)。另一方面开展其保护利用的课题研究,研究的基本原则是:

1)力争做到留存城市工业文化的记忆,传承城市历史文脉,彰显城市特色, 增强城市竞争力;

2)尊重工业历史文化遗存,尽可能保存其原真性;

3)将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与城市建设的更新紧密结合,做到完善城市功能, 填补社会配套的缺失和配置均衡,提升城市品质。

2. 课题简介

本课题是以《宪章》所定义,以完整的工矿企业用地单元为对象进行研究。共分三步进行:首先普查经筛选提出保护名录;其次选择案例研究保护要求和利用方向;最后复查名录,保护分级并输入规划局历史文化资源库备查。

2-1提出保护名录

提出保护名录的前提是先行普查,做到心中有数。

初选以五个代表性为前提:(1)时代代表性(2)工业门类代表性(3)行业地位代表性(4)用地规模代表性(5)所在区位代表性。继而按工矿整体用地为单元整合各种信息资源。再与建设管理部门核实企业当前所处建设状态。经过三次筛选,从上千处工矿企业中确定了125处需进行实地调查的名单。

在对125处工矿逐个进行实地调查,记录有关现状分布及相关数据,提出准入门槛条件,从中确认58处工矿,作为南京工业遗产的保护名录,其中工厂52 处,矿山6处。准入门槛条件为:

(1)1840-1978 年建成的;

(2)有与工业生产相关的物质遗存,且内涵较丰富的;

(3)有建厂以来形成的格局并有一定规模的;

(4)建构筑物遗存较多,质量较好并由一定风貌的;

(5)尚无明确改造计划的。

58处工矿中有三分之二集中在以老城为主的主城内,具体分布情况见表:

南京四大支柱产业中,电子、机械类主要分布在城中5区,化工、建材以栖霞、六合为主,栖霞区在已经搬迁几十处化工企业后,仍属数量最多,这和原“铁北工业区”

的实情有关。矿山则主要位于江宁和六合。

1840年以以上分布情况,反映了南京市原工业布局的历史情况,为南京自来近现

代化工业发展进程留下了真实的记忆。

2-2案例研究

58处列入保护名录的工矿企业,情况千差万别,很难用同一种保护要求和同一种利用方向来概括,而且将出于何时、何种需要对它们进行利用、改造或置换都很难预料,有必要选择几处有代表性的工矿进行个案研究,提供今后参考。

2-2-1 内涵完整,整体利用价值高

此类企业,拟全面保护、重点利用,除继续生产者外,可利用需保护的建构筑物,生产设施等置换功能。如冶山铁矿,已被列为国家矿山公园,也被评委南京新48景之一,课题研究在全面保护前提下,重点保护利用“三片一线”,其中利用井下(-400米)采掘设施建立遗址博物馆,矿山也有计划一旦矿藏枯竭停产后,利用井下采掘窄轨铁路运输设施,适当延伸至六合金牛湖风景区,共同组合成六合旅游重要内容。

2-2-2 内涵尚丰富,格局脉络清晰

拟保护其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发展脉络和格局风貌,凡值得保护的工业建构筑物群,应尽可能发挥其原有生产功能,或结合其所在区位,为城市留下重要工业的历史记忆。如和记洋行,地处金川河长江入口处,是洋务运动后期引进外资兴建的,其冷库建筑的结构设计当时领先,因1968年兴建长江大桥,其东北侧

用地(含英商住宅)已辟为南堡公园。案例研究保护英商办公、住宅及冷库原建筑,一旦需要可适当置换功能,融入大江风貌区。

2-2-3 遗存虽不多,但又价值较高的单体建筑物此类企业,已无整体保护可能,可将有价值的建构筑物纳入近代优秀建筑系列予以保护,结合地区需要,可在控详调整时予以恰当的功能置换。如第一机床厂,案例研究拟保护其中由前苏联专家协建的大型厂房结合控详将其与周边城墙、城河融为一体,置换为社区活动中心等功能。可惜复查时已于

2012拆除,此类案例只能提供相似类型工业遗产参考。

2-3复查入库

南京规划局已于2008年建立了历史文化资源库,凡普查或新发现需要保护的历史文化资源均须入库,为规划设计和建设管理提供根据,因此是否入库,成为保护利用能否生效、转为管理根据的关键。

入库内容主要有:基本属性、位置、现况、主要资源、单体资源点统计、资源评价、综述、保护利用建议及现状照片,主要资源分布图等10个部分。

为保证入库的资源与当时现况相一致,入库时必须边复查边入库,经过复核,原58处保护名录中须剔除7处,最后将51处名录,分三级保护要求同时入库,其中按历史文化区保护的1处;按历史风貌保护区保护的14处,其它36处按一般历史地段进行保护。

3. 几个问题的思考

3-1关于“工业遗产”中的“遗”字

对于尚在生产中的厂矿,是否列入“工业遗产”曾经存疑,最后认为应列入, 一方面这类遗产的“遗”字,作“死”后所遗,乃历史所遗,都江堰是典型,只要遗存有价值,即可列入遗产;另一方面,不论目前生产与否,该保护的旭及早认定,以防不测。故本课

题入库的51处工业遗产中,继续生产的有28处。

3-2关于建筑质量如何认定

工业遗产的内涵,不只是就建筑论建筑,不能简单套用文物保护单位或优秀建筑的评定标准。中国工业遗产具有厂矿办社会的特点,为了留下这种曾经拥有的城市记忆,在单幢建构筑物质量不够的情况下,作为一群(片)可能能代表一定历史阶段的记忆,给予保留、修缮,即使进行功能置换,也会给人以亲切感,或增加后人对历史的认知。

3-3关于“历史年代”的认识

课题研究之初,曾受“历史”概念的束缚,认为至少有30年以上,才算得

上是历史遗存,因此在普查中将工业遗产的始建年代定在1840-1978年间。学习杭州对工业遗产的“历史”界定为“不计年代均为历史”,得到启发,事实上南京确有1978年以后建设的颇有价值的厂矿,由于认识的局限而排除在外了。因此建议今后能滚动式的补充调研,做到不留遗憾。

3-4如何体现“抢救第一”的理念

在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的情况下,城市要建设和历史文化要保护客观上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矛盾,但对确有保留价值、却又面临可能丧失的工业遗产,如何体现“抢救第一”的理念呢?课题在确立准入门槛的条件中,有“尚无明确改造计划” 的一条,现在看来,这就将“虽有改造计划尚未实施的”重要遗存排除在外了,虽然这样比较现实,但可能会丧失本可抢救的有利时机,从而失去本可留下的“遗产”。

3-5关于“风貌协调”

传统历史地段出于保护原风貌需要,对新建筑要求与历史建筑风貌相协调。而工业遗产有其特殊性,工厂矿山是创造物质财富的生产单位,随着科技进步,不同时代有不同生产方式和技术要求,不仅原有建筑会存在不同年代不同风格的情况,即使还需新建,也无须要求“协调”,完全可以与时俱进。如首都电厂中的烟囱和皮带运输机等,已经经过多次更新,不论留下的是什么年代的这种标志,都是民国初期在长江边建设了现代化的发电厂的记忆,即使已经停产,作为一种

独特景观,完全可以融入大江风貌区中。

3-6关于内涵权重

中国工业化长期以来形成企业办社会的特点,企业地位愈高,规模愈大,则《宪章》定义中的各种内涵就愈丰富、愈齐全。六合铁矿就涵盖了定义中所有内容,其与生产相关的居住、社会配套等,可以使政府为其“因矿设镇”,与生产

相关的交通设施,有铁路、有码头甚至远在滁河上架铁路桥。因此,工业遗产“价值”很重要的一条在于其内涵的多少和完整与否,如果仅有单体建构筑物,即使

价值很高,也只能列入文保单位或优秀建筑保护系列,这是工业遗产与传统历史地段差别很大的一条。

3-7关于评价体系

课题研究在确定保护名录时,曾试图拟定一个评价标准,但由于“工业遗产” 是一个较新认识的历史文化资源,国内尚缺统一标准。作为一种“面”状资源,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只能列入中间“历史地段”层面,但毕竟工业遗产与已研究的二十度年的传统历史地段内涵差别甚大,保护要求不尽相同,为此,课题暂用设立“准入门槛”的办法予以遴选。在入库时,为能区别保护级别的不同,暂参照“历史地段”评价体系,变通处理。因此下一步有必要研究针对性强的《工业遗产评价体系》,其组成因素及各因子的权重,能体现上述1-6的特点。

3-8关于创新工业遗产审批管理体制

目前,国内各地对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行动,不尽相同,中国城科院历史文化名城

委员会和杭州市政府主办的“工业遗产保护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赞赏杭州规划局即抓规划编制也抓建设管理法规的制定,使杭州工业遗产保护走在全国前列,这些关键性作用,是学术团体仅开展些学术研究所办不到的,会议还以此为重点形成了《杭州共识》。为此建议加大政府相关部门在工业遗产保护方面的主导作用和支持力度,尽早研究创新审批管理机制,使《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中的有关条例具体化,为工业遗产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保驾护航。

作者简介:

孙敬宣:女,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副会长

武汉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规划

武汉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规划 一、工业历史资源的现状 基于武汉市志工业志、以及各区区志记载,从1860年代至1990年代选取具有重大影响力的371家企业(解放前132家、解放后239家)作为本次规划的调研对象。通过对371处企业的全面调查,目前全市还存有实物的工业企业为95处。 二、工业遗产的评判标准 一是在相应时期内具有稀缺性、唯一性,在全国或武汉具有较高影响力的工业企业;二是在全国同行业内具有代表性或先进性,同一时期内开办最早,产量最多,质量最高,品牌影响最大,工艺先进,商标、商号全国著名的工业企业;三是建筑格局完整或建筑技术先进,并具有时代特征和工业风貌特色的工业企业;四是其他有较高价值的工业遗存。 三、工业遗产推荐名单 在95处工业遗存中确定29处作为武汉市推荐工业遗产名单。该29处工业遗产从发展阶段上涵盖了6个时期、13个行业。其中,具有稀缺性、在全国有较高影响力等具有“最”字特点的遗产13处,已被列为国家、湖北省、武汉市文保单位的遗产15处(其中第五批市级文保单位6处);从建筑形式上则包含了建筑群11处,单体建筑16处,附属建构筑物2处。(详见附表1) 四、工业遗产的分级保护 《规划》分为三个保护级别进行保护,其中一级工业遗产15处(其中国家级文保单位3处,省级文保单位3处,市级文保单位9处),二级工业遗产6处,三级工业遗产8处:一级工业遗产:已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工业遗产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规定的文物保护单位管理办法实施管理。此类工业遗产以保护为主,充分尊重历史特征,对建筑原状、结构、式样进行整体保留,不得随意拆除,应在

工业遗产保护

中国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是近几年逐渐被人们关注的课题。较之几千年的中国农业文明和丰厚的古代遗产来说,工业遗产只有近百年或几十年的历史。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大规模的城镇建设,使大量具有重要历史、社会和文化价值的近现代工业文化遗产逐渐消失,留下千古遗憾。 青岛是中国近现代工业发展最早的城市之一,在中国工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在当前城市建设和工业结构调整及企业“退二进三”的过程中,大量工业企业搬迁,房地产开发随之跟进,许多有价值的工业遗产正面临拆毁,大量珍贵实物档案消失,所以,尽快开展工业遗产的认定和抢救性整理非常重要。 工业遗产的基本内涵及保护的意义 目前我国尚无工业遗产的认定标准和保护条例,世界各国现基本依据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2003年发表的《工业遗产的下塔吉尔宪章》所制定的相关定义,工业遗产是指具有历史价值、技术价值、社会意义、建筑或科研价值、审美启智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 根据这个定义,青岛工业遗产的基本类型应包括工厂车间、磨房、仓库、店铺等工业建筑物,矿山及相关加工冶炼场地、能源生产和传输及使用场所、交通基础设施、工业生产相关的社会活动场所,相关工业机械设备、工艺流程、数据记录、企业档案等物质和非物质遗产。 人们习惯于把久远的物件当作文物和遗产,对它们悉心保护,而把眼前刚被淘汰、被废弃的当作废旧物、垃圾和障碍物,急于将它们毁弃。青岛的工业遗产虽只有近百年的历史,但它们同样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证,其所承载的关于青岛社会发展的信息甚至比其他历史时期的文化遗产还要大。所以,工业遗产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该像重视古代文物那样重视工业遗产。 国内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经验 土地资源的稀缺、大众审美情趣的转变,都给重新利用工业遗产带来了契机。重新引入的功能大致有城市开放空间、旅游度假地、博览馆、会展中心和创意产业园几类,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有交叉和融合。 (一)城市开放空间模式。中山市岐江公园是国内将工业用地改造成城市开放空间的经典案例之一。原为粤中造船厂,属地方性中小规模造船厂,始建于1953年,1999年破产,2001年改造为综合性城市开放空间,供市民开展休闲游憩活动。改造过程中利用厂区遗存,例如烟囱、龙门吊等,同时掺插以现代景观环境小品,运用景观设计学的处理手法,展现了产业美学特征。设计保留了场地原有的榕树,驳岸处理、植物栽植等方面也体现自然、生态的原则。 (二)旅游度假地。对中国工业遗产旅游的研究, 较具代表性的有李小波、祁黄雄的对古盐业遗产的个案研究,他们具体分析了古盐业遗址的旅游价值,论述了工业遗产旅游的特点与开发,对我国工业遗产旅游进行了十分有意义的探索。还有李林和肖洪根以湖北十堰工业遗产资源为对象的研究。上述两个案例一个是古代手工业生产时期的遗迹,另一个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期的产物,而在两者之间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有丰富的工业遗产资源可以发掘。 (三)博览馆与会展中心。福州马尾船厂部分保留旧有的厂房和设备形态,展示造船工业的历史与文化价值。船政绘事院(即船舶设计所,1867 年建成)目前已作为厂史陈列馆。厂史陈列分为近代部分(船政)与现代部分(造船厂),陈列沙盘、舰模、图片、实物等,展现中国造船发展史、海军建设史、近代史上重大事件以及改革开放后百年老厂发生的巨大变化。东南大学编制的《南京城外秦淮河规划》中,把晚清的工业厂房建筑辟作中国军事历史博物馆,而民国时期的厂房建筑则继续其现在的功能,用于民用工业生产,便于开放参观。 (四)创意产业园。北京798工厂是上个世纪50 年代苏联援助中国建设的一家大型国

工业遗产保护与规划

工业遗产保护方法初探

摘要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产业结构的调整,大量的工业生产逐渐衰退,大多数工厂 作为计划经济的产物,不再适应市场的需要,许多有历史文化价值和纪念意义的工业遗产而又并未作为指定文物的工业建筑正急速地从城市中消失。如何在巨大的城市空间发展需求和土地供给日益短缺的压力之下,合理地利用工业遗产;如何既妥善地保护工业遗产又有利于城市更新;应当尤其重视并加以重点研究。 本文以工业遗产保护为重点研究内容,研究工业遗产保护理论以及对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的措施、开发模式、改造手法等方面进行具有可操作性和推广性的探讨, 为解决工业遗产如何在现代化中实现有机的延续和保护提供参考。 【关键词】:工业遗产改造利用 一、概述 近几十年来,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大量的工业生产逐渐衰退,这些工厂作为计划经济的产物,不再适应市场的需要。伴随着生产空间的废弃化,留下了大批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工业遗产。这些旧工业区一般具有良好的土地区位,城市的不断发展与扩张,使原来位于城市边缘的工业区逐渐演变成为城市中心区不可多得的黄金地段,由于土地价值的潜力巨大,土地开发的投资回报率较高,往往成为房地产开发的首要选择。许多有价值的工业遗产而又并未作为指定文物的工业建筑、工业旧址正急速地从城市空间中消失,面临不可逆的拆毁。然而,正是这些古老厚重的厂房、高大的烟囱、锈迹斑斑的机器设备见证了一段城市历史,承载着工业文明。 二、研究的原因和目的 我国从 19 世纪末民族工业的兴衰,到建国后辉煌的工业史,都留下了丰富的工业遗产。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使得许多有价值的工业建筑在城市开发建设中被拆毁。随着城市产业结构和使用功能的巨大变化,城市的发展建筑,城区内的旧工业区日渐废置。如何对待这些废弃的工业遗产;如何在巨大的城市空间发展需求和土地供给日益短缺的压力之下,合理地安排工业遗产的存废,既妥善地保护遗产又有利于城市更新,正确解决新区域的开发与工业遗产利用之间的矛盾等问题,应当尤其重视并加以重点研究。 三、工业遗产的价值构成 3.1历史价值 早期的或者是开创性的遗产资源拥有特殊的历史价值。每一项工业遗产资源都记录着特定历史时期的工业活动信息,这些信息对于人类了解工业文明的发展、工业文化等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对认识普遍的、或某类工业活动和过程具有典型的、重要的意义;它们是历史的遗存物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给历史以质感,并成为历史的载体。通过工业遗产的保留和保护实现解释和印证历史事件,传递历史信息的目的。 3.2社会价值 工业遗产记载了普通大众的生产和生活,是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基础;人们在生产活动中既体现自我价值获得其应有的收入,又对社会作了贡献。工业生产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发挥的作用,以及政治和社会对生产的影响,这正是工业遗产社会价值的体现。 3.3 科学价值 工业遗产与其他的文化遗产不同,工业遗产见证了科学技术对工业发展所做出的突出贡

苏州河沿线工业遗产(普陀区)

苏州河沿线工业遗产(普陀段) 普陀区工业遗产 参考网址 普陀区文化局 https://www.sodocs.net/doc/0715827043.html,/whyc/pic/73_3.html 名称地址简介备注 工业厂房 信和纱厂旧址莫干山路 50号 占地面积35.45亩,原为近代徽商代表人物之一周氏的 家族产业。信和纱厂前身是青岛华新纱厂,创建于1917 年,1937年“七七事变”后迁现址,以英商注册,为“英 商信和纱厂”,解放初更名为“信和棉纺织厂”。厂区内 保留了1930年代至1990年代各个历史时期的工业建筑 41000平方米,包括厂房、仓库、锅炉房、食堂、烟囱 等各种类型,部分生产设备亦被保留下来。2005年4 月这里被上海市经委挂牌为上海创意产业聚集区之一, 命名为M50创意园,吸引了十多个国家一百多家艺术 机构入驻,现已发展成国际知名的上海时尚文化新地 标。 重点 阜丰机器面粉厂旧址位于莫干 山路120 号的苏州 河叉袋角 区域 原有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现存原厂房和办公楼等 历史建筑。其中,厂房建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 占地面积227.1平方米,建筑面积1045.92平方米, 砖木结构四层,南北向,清水青砖、红砖相间外墙,底 层拱券门;办公楼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占地 面积641.6平方米,建筑面积1241.39平方米,坐北 朝南,砖木结构二层,巴洛克装饰。阜丰面粉厂(合称 福新面粉厂旧址)1999年公布为上海市级优秀历史建 筑,阜丰福新面粉厂2009年6月公布为第二批普陀区 登记不可移动文物。 福新面粉厂旧址位于莫干 山路120 号的苏州 河叉袋角 区域, 包括福新第四面粉厂、福新第八面粉厂、福新第二面粉 厂的多栋历史建筑。福新面粉公司二、四、八厂旧址位 于阜丰面粉厂西侧沿苏州河南岸排列,东西长390米, 是当时中国面粉工业中最大的联合工厂。福新面粉厂现 存历史建筑有小包装面粉仓库及两侧耳房:小包装面粉 仓库建于1913年,砖木结构三层楼,南北向,清水红 砖外墙,占地面积346.2平方米,建筑面积1112.38 平方米。福新面粉厂旧址(包括阜丰面粉厂旧址)1999 重点

德国鲁尔区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

德国鲁尔区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 对策考察研究 一、背景解读——德国鲁尔区的衰退与复兴 鲁尔区位于德国的北莱因—威斯特法伦州,处于莱茵河、鲁尔河、利伯河之间,具有发达的内河港口、铁路和公路运输条件。鲁尔区工业历史悠久,在德国的近代工业发展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素有“德国工业的引擎”之称。鲁尔以煤炭开采和钢铁生产为基础,逐渐发展成包括煤炭、钢铁、机械制造、化工、电力等重工业的在德国乃至欧洲最大的工业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鲁尔区作为重要的资源生产和加工制造工业区为德国战争机器的运转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但在战争后期遭到了严重破坏。战后经过重建该地区仍为德国西部最重要的工业基地。进入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受到世界能源结构的转变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冲击,鲁尔区传统的采煤和钢铁工业走向衰落,面临着严重的结构性危机。针对这种状况,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鲁尔区经济结构的转变和地区复兴。在鲁尔区复兴的各项对策中,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在物化地区历史发展进程、彰显工业文化特质以及塑造独特的地区形象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鲁尔区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内容与模式 鲁尔区的煤钢生产企业在地区结构性危机影响下逐渐走向衰退,相继停产关闭,其中遗留下来的工业设施最初都面临着被拆除的命运。当时保护工业遗产的观念尚未形成,能将这些废弃的工业设施和场景作为文化遗产保留下来是多方共同努力的结果。德国最早的工业遗产保护案例是对多特蒙德市的“卓伦”Ⅱ号、Ⅳ号煤矿“发动机房”的保护。此后的30年间,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鲁尔区有更多的煤钢及其相关企业陆续衰

退、关闭,其中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科学技术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的工业场地和设施很多都被作为工业遗产得以保护。例如,哈姆市的马克西米连煤矿在1979年受到保护并建设成公园(图1);米尔海姆的“宝瓶”水博物馆是由废弃的旧水塔在1982年得到保护后改建而成的(图2);埃森市的“关税同盟”煤矿Ⅻ号矿井1986年12月停产后得到保护;北杜伊斯堡蒂森钢铁厂1985年关闭,1989年在工业遗产保护前提下开始计划建设景观公园;波鸿市的世纪大厅在1990年被保护更新;瓦尔特罗普的老赫恩雷兴堡升船闸在1992年得到保护并整修为博物馆(图3);奥伯豪森市的“煤气储罐”在九十年代被保护;“关税同盟”炼焦厂1995年被纳入保护框架等等。 图1 图2 图3 1.哈姆市马克西米连公园 2.米尔海姆的“宝瓶”水博物馆 3.瓦尔特罗普老赫恩雷兴堡升船闸 2001年,继矿业城镇格斯拉尔(Goslar)和弗尔克林根炼铁厂(V oelklingen Iron Works)分别在1992年和1994年被收录进世界遗产名录(World Heritage Site)之后,鲁尔区的“关税同盟”煤矿Ⅻ号矿井及炼焦厂成为德国第三个(鲁尔区第一个)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的工业遗产。 1.工业遗产保护的内容

城市规划要高度重视城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_城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研讨会发言摘登

66 专题报道 S p e c i a l R e p o r t 石楠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 长兼秘书长, 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非常欢迎各位专家参加这 个会议。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是 一个重大课题,又是一个现实话题,也是很具有学术价值的理论问题。在我国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挑战,工业遗产的价值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不少具有很高价值的工业遗产被拆掉,需要抢救性的保护措施。另一方面,在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怎么解决传统工业,特别是传统制造业的更新改造问题,不仅仅是遗产的物质空间环境问题,更是经济结构调整问题,并且因此会牵涉到社会结构的调整,比如说工业企业搬迁,带来的产业工人重新就业、新的职住分离问题等,需要大家研究和探讨。全国各地已经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现在的主要问题是体制机制问题,相对而言,技术、资金问题已经不像过去那么尖锐,现在更突出的是立法、理念、管理体制、管理手段跟不上。我觉得归纳起来有几个问题值得探讨,一是如何看待工业遗产的价值,到底是文化价值、遗产价值、建筑价值、土地价值,还是其他的?要从规划、从系统的角度看问题,把工业遗产放到城镇化、产业结构调整、社会转型的大背景里看,要把特定的工业建筑放到土地利用、环境质量、就业平衡的环境里考察。二是政府、企业、市民在这个问题上扮演什么角色,特别是城市规划应该做什么,能起到什么作用。三是具体操作问题,如何对待保护和利用两方面的要求,保护和利用的矛盾最核心的问题在哪里,保护和利用有哪些具体的技术,采取什么样的开发模式,等等。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涉及社会、经济、文化诸多方面,我们希望各位专家能够贡献自己的宝贵经验,引起规划行业和社会人士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对于全国规划行业的工作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伍江(同济大学副校长,教授):过去十多年,国外在谈工业遗产保护,我们在埋头搞建设。真正的文物早被列入保护对象,也还面临着破坏,更不用说没有列入文物的东西,我觉得现在来谈工业 遗产保护和利用正是时候,再晚就来不及了。 讲到价值问题,大家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可 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我认为首先要找出工业文 化遗产和其他遗产不同的地方,要强调的是产业 本身的历史价值,包括文化的、技术的。工业遗产 的价值在于工业生产特殊的工艺,以及工艺所反 映的时代工业文明,这是工业遗产的第一价值。我 们不能带着过去固有的审美标准,也不能带着现 在审美选择去看待工业遗产,工业遗产是一个时 代的标志。第二,工业建筑往往占地大,空间很 大,抗震能力和结构强度比一般的民用建筑强,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讲,不能轻易认为工业时 代过去了,所以工业时代依赖的文化载体也没有 那么重要了。即便只从物质空间角度来看,也不 要轻易把工业厂房成片拆掉,加以利用会得到很 大价值。简单地把它们列入文物也未必好,不是说 它们没有文物价值,而是在我国目前的法制情况 下,列入文物就意味着死掉了。第三,工业遗产意 味着土地资源,意味着更小的拆迁成本。如果没有 看清楚,如果这片土地不是直接改用于公共活动设 施的话,宁愿暂时保留为工业用地,把这些资源暂 时放一放。假如现在很仓促地把它变成商业用地, 很快下一轮中国建设高潮就会把它拆掉。 在搞清楚保护的对象、保护的目的、保护的 思想的前提下,一定要把保护的内容纳入同一个 规划,不能让保护规划游离在规划体系外面,这 一点非常重要。我们做了一个历史风貌区保护规 城市规划要高度重视城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城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研讨会发言摘登

工业遗产保护意义

今天,国际社会正在不断地鼓励多样化地理解文化遗产的概念和评价文化遗产价值的重要性。任何一种类型的文化遗产从被理解到积极保护,都经历过渐进的和不断推动的过程,“在很长时间里,人类对于文化遗存的发现与认知就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偶然性、主观性和功利性,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的昌明、社会的进步,文化遗产的认知理念日臻成熟,正在逐渐成为一种充满智慧的理性行为”。于是人们开始认识到,应将工业遗产视作普遍意义上的文化遗产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工业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它们见证了工业活动对历史和今天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工业革命使科学技术、城市经济和社会文化等方面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而工业遗产就是工业文明的历史体现,忽视或者丢弃这一宝贵遗产就抹去了城市最重要的记忆,使城市出现一段历史的空白。更好地保护工业遗产,发掘其丰厚的文化底蕴,将使绚丽多彩的历史画卷更加充实。同时,这些深刻变革的物质证据对人们认识工业活动的产生和发展,研究某类工业活动的起步和过程具有普遍的价值。 工业遗产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保护这些反映时代特征,承载历史信息的工业遗产,能够振奋民族精神,传承产业工人的优秀品德。工业遗产不仅承载着真实和相对完整的工业化时代的历史信息,帮助人们追述以工业为标志的近现代社会历史,帮助未来世代更好地理解这一时期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而且,保护工业遗产是对民族历史完整性和人类社会创造力的尊重,是对传统产业工人历史贡献的纪念和其崇高精神的传承。同时,工业遗产对于长期工作于此的众多技术人员和产业工人及其家庭来说更具有特殊的情感价值,对它们加以妥善保护将给予工业社区的居民们以心理上的稳定感。 工业遗产具有重要的科技价值。它们见证了科学技术对于工业发展所做出的突出贡献。保护好不同发展阶段具有突出价值的工业遗产,才能给后人留下相对完整的工业领域科学技术的发展轨迹,提高对科技发展史的研究水平。而保护某种特定的制作工艺或具有开创意义的范例,则更具有特别的意义。如荆江分洪闸,是我国20世纪50年代初期兴建的第一项大型水利工程的主体工程。1954年长江发生大水,通过3次开闸分洪,大大减轻了洞庭湖的负担,缓解了洪水对荆江大坝的威胁,为确保江汉平原和武汉镇的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人们也从中体会到科技的先进力量。又如建于1959年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导弹卫星发射场遗址,作为我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导弹和卫星试验基地,在过去的40多年间,建立了比较完备的试验体系,成功地完成了多种型号导弹、远程运载火箭、人造地球卫星以及载人航天飞船的试验。这两处工业遗产因具有开创意义而展示出重要的科技价值,也因此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工业遗产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它们见证了工业发展对经济社会的带动作用。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可以避免资源浪费,防止城市改造中因大拆大建而把具有多重价值的工业遗产变为建筑垃圾,有助于减少环境的负担和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同时,保护工业遗产能够在城市衰退地区的经济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保持地区活力的延续性,给社区居民提供长期持续稳定的就业机会。据相关资料显示,“到2004年底,上海已为市中心的400万平方米的老厂房招来5000个新‘房客’,加上100万平方米配套用地,使老厂房每年可创造税收租金15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0余万个,盘活国有资产80多亿元,投入放大效应超过10倍”。通过对城市中的工业遗产重新进行梳理、归类,在合理利用中为城市积淀丰富的历史底蕴,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保护工业遗产,也能为城市经济未来发展带来许多思考和启迪,更能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源泉。如英国伦敦著名的泰德现代艺术馆是由原本可能被拆除的火力发电厂改

北京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工作导则

《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工作导则》 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人文、科技、绿色”的发展理念,彰显城市文化特色和底蕴;进一步将工业促进局、市规划委员会和市文物局联合发布的《市保护利用工业资源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指导意见》落到实处,实现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工作的规化推进,特制定《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工作导则》(见附件)。 二〇〇九年二月二十六日 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工作导则 第一章概念与对象 第一条工业遗产是与工业发展密切相联的,具有历史价值、社会文化价值、艺术美学价值、科学技术价值和经济再利用价值的遗存,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业遗产是极具风貌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历史文化资源,对工业遗产进行保护和再利用,可以避免资源和能源的浪费,同时有助于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条工业遗产分为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

物质遗产包括与工业发展有关的厂房、仓库、码头、桥梁、办公建筑、附属生活服务设施及其他构筑物等不可移动的物质遗存;还包括机器设备、生产工具、办公用具、生活用具、历史档案、商标徽章及文献、手稿、影像录音、图书资料等可移动的物质遗存。 非物质遗产包括生产工艺流程、手工技能、原料配方、商号、经营管理、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等相关的容。 第三条市工业遗产的重点为: (1)解放前的民族工业企业、官商合营、中外合办企业等遗存; (2)解放后五、六十年代“一五”及“二五”期间建设的重要工业企业; (3)文革期间建设的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企业; (4)改革开放以后建设的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企业。 第二章调查与登录 第四条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第一步工作就是详实的调查,制作登记表格,绘制现状图。同时要将调查的工业资源

国内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改造实例

国内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改造实例 文章来源:百度文库更新时间:2011-10-17 10:53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此,我们搜集了国内一些大城市尝试将工业遗址保护结合城市开放空间、旅游度假、会展中心和创意产业,改造建设成功的典型范例,如上海的苏州河艺术仓库区、杭州城北的杭印路49号、北京798艺术工场等,以期为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提供借鉴。 上海 上海是我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也是我国民族工业的诞生地,在20世纪30年代,上海的工厂占全国工厂总数的一半以上,留存有大量的产业遗存。近年来,上海市政府和各界加大了城市遗产的保护力度,对这些近现代产业建筑进行保护、管理和再利用。 例如苏州河沿岸,这里历史上曾经是上海金融、仓储重镇,汇集了一批如四行仓库、光二仓库以及工业品市场等颇具代表性的欧式仓库建筑群,见证了上海金融仓储业发展的早期阶段。现在苏州河沿岸有十多处由老工厂、旧仓库改建成的艺术家工作、画廊和创意园区。其中,苏州河南岸半岛地带的M50创意园(莫干山路50号),原为近代徽商代表周氏的家族企业——信和纱厂,解放后更名为信和棉纺厂、上海第十二毛纺织厂、上海春明粗纺厂,占地35.45亩,拥有近现代工业建筑41000平方米。原先面临拆除命运的这些产

业建筑,在艺术家和媒体的呼吁下,避免了大规模的改造,有17个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家、设计师入住,形成苏州河边独特的人文景观,营造了苏州河沿岸浓郁的文化气息,也成为上海时尚文化的新地标。 杭州 杭州市十分重视优秀近现代产业建筑的保护与利用。 杭州拱墅区杭印路49号,前身是一处丝绸印染厂,周围云集了杭一棉、杭州毛纺厂等大型厂区,真实地记录了杭州轻纺工业发展的历史。在杭州市政府的支持下,loft文化在经过改造的个性厂房中悄然扎根,引发了杭州创意产业的新一轮发展。杭州市政府根据《杭州LOFT基地规划设计(初步)方案》,在全面保护并充分利用运河周边老厂房、旧仓库的基础上,提出了规划布局“一点一线”创意产业基地的设想。“一点”指杭印路49号,根据设计构思,这里将被建设成为LOFT文化公园。除已改建为LOFT和少量可利用的厂房外,其他建筑将被拆除,并新增绿化林地和休闲设施。建成后的LOFT文化公园将由LOFT创作区、运动展演区、休闲餐饮区组成,LOFT用房将达到1万平方米,并保持现有LOFT 低租金的优势。“一线”指运河西岸。这里的许多老厂房、旧仓库已有近50年历史,特色非常鲜明,体现了运河文化的特色。运河西岸的LOFT文化公园将呈带状分布,临河分布在运河西岸从拱宸桥至客运码头的沿河空间,错落有致,

多元主体参与上海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对策分析_0

多元主体参与上海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对策分析 上海素有“海乃百川”之精神,其工业遗产也是兼容并蓄,有着无可比拟的历史、社会、审美、经济价值。在延续城市文脉与城市更新两者之间,上海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益发重要起来。本文从多元主体参与的角度提出上海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相关对策,最后形成认定先行、有法可依、价值保留、模式创新,宣传与监督并存的工业遗产保护链,以期在保护好上海城市文脉的同时,实现工业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助力上海城市更新。 标签: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城市更新 一、上海工业遗产的价值 在人类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系统中,价值是体现人类生命本质或有利于人类个体生存发展的功能、属性的总和。上海工业遗产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历史价值:延续历史文脉,见证城市变迁 上海的工业遗产覆盖了清朝、民国、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后各个阶段,历史延续性强。并且伴随着两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两次世界大战、内战的此起彼伏,上海工业遗产既经历了西方列强压迫的屈辱时期,也走过了夹缝中的艰难阶段。上海工业遗产不仅反映了上海近现代工业发展过程,也昭示着这段历史背后的酸甜苦辣,无论是表象还是内涵都寄存着不应忘怀的意义。 (二)社会价值:传承民族精神,维系社会情感 工业遗产的社会价值在于它记载了芸芸众生的生活,是认同感的基础。民族工业是上海近现代工业史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当时的那些民族企业家或已不再,但他们不屈不挠、锐意进取、励精图治的精神仍存,上海现存的工业遗产就是最好的证明。不仅如此,上海工业遗产是上海几代劳动人民共同的回忆,是不可替代的情感寄托,见证了上海丰富多彩的市井生活和民俗文化的变迁。 (三)美学价值:彰显城市差异,给予创作灵感 正如雅各布斯提出“城市多样性”,工业布局影响着城市的城市肌理,不同的城市肌理使城市具有各具特色的视觉特征和性格。上海近现代工业种类、数量繁多,琳琅满目,无论建筑还是设备,兼具恢宏的气势和精密的品质,在视觉上极具冲击力与观赏性,其“技术美”体现着上海城市的差异性与独特性。历史发展赋予上海工业遗产海纳百川之美,予后人创造性思维以启智。 (四)经济价值:重塑经济类型,孕育新兴产业

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

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 工业建筑遗产在保护再利用应参考本地城市建设模式和肌理,考虑对城市设计、城市空间发展产生的影响,使改造后的建筑回归到城市环境,形成一个协调的整体,防止孤立性的保护。融入城市整体规划可通过建筑单体和厂区,产业园区与城市整体规划结合,使历史建筑和现代城市规划相互结合起来,而不是让两者互相被动的适应。同时整体改造再利用也复兴了老工业区域,带动城市第三产业,也是转变城市经济增长方式的手段之一。 一个城市的空间环境和社会模式密不可分,城市的区域特点是由经济、社会、政治、历史积累体现。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在利用首先要满足生活在周围空间环境的居民的需要,否则所谓的保护再利用就是没有意义的空想、空谈。国外的很多旧工业建筑改造从长远来说都将复兴经济和实现社会目标作为项目的重要任务,济南工业建筑遗产再利用也需亟待解决旧工业区域衰败、失业率激增、生活水平落后等问题,因此对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再利用需考虑到城市各方面的综合效益。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部顾问理查德·恩格哈迪所说的:“建筑保护的精髓不在于对建筑结构的保护,而是要凸现建筑的社会功能和内涵”。 如何发挥政府、市场、传媒和建筑师的作用至关重要。利益的平衡指的是如何协调不同利益集团看问题的不同方式。政府决策于如何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有助于获得更高的税收,增加更多的就业岗位,提高城市的整体形象;公众的目光则投向于能否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是否能享受到成果;对于开放商来说,项目是否盈利决定了投资与否,还有社会的反响获得长期业务的广告优势。这三者地位有所偏差,应对处于被动、劣势的居民有所倾斜,适当增加居民对项目表达决策的意见。 在维持原有的工业区环境氛围,基本保留厂房设施原貌,充分发掘老工业建筑的市场潜力,增添、整合各种服务产业资源,满足新增的工业遗产旅游服务的功能,建设城市公共休憩空间或各种主题公园,营造一个有利于人们舒展身心,休闲娱乐的场所。例如萨尔布吕肯市港口岛公园等。港口岛公园面积约9公顷,接近市中心。二战时期这里的煤炭运输码头遭到了破坏,除了一些装载设备保留了下来,码头几乎变成一片废墟瓦砾。直到一座高速公路桥计划在附近穿过,港口岛做为桥北端桥墩的落脚点,人们才将注意力转到了这块野草蔓生的地区。拉茨采取了对场地最小干预的设计方法,他考虑了码头废墟城市结

关于上海杨浦区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思考

332相关专业城市道桥与防洪2019年7月第7期D01:10.16799/https://www.sodocs.net/doc/0715827043.html,ki.csdqyfh.2019.07.090 关于上海杨浦区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思考 王海英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上海市200092) 摘要:通过介绍上海杨浦区工业发展历程,分析杨浦区工业遗产的现状。在对杨树浦路工业建筑的具体调查研究基础上,分析杨浦区工业遗产保护的问题,再通过研究国外成熟的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案例和理论方法,归纳总结适合杨浦区的工业遗产保护措施,为杨浦区大规模的工业区更新建设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工业建筑;工业遗产保护问题;工业遗产保护模式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9-7716(2019)07-0332-03 1工业遗产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英国19世纪末的“工业考古学”,推 了的“工业遗产”意,工业遗产的保护推了业了展。1978年在国工业纪大上成立了国工业遗产保护合会(TICCH),保护对“纪”展工业“遗产”,的研究著作、保护程、研究体,国的遗产保护在的工业遗产保护研究成 研究的意在,国工业,对于工业遗产保护的 过程,程,对工业遗 在的,在工业遗产的,工业遗产的研究遗产的查和保护规的,对小的工业遗产的保护I 很好的推动作用次,工业遗产的保护研究在中国体不明、管理缺位,的被“冰冻保”的人任艺术家或锋建筑『'改造”了的:府一句话厂房变商圈了,针对工业遗产保护中国需要研究岀合适的管理办法和政策。另外,国民对工业遗产的弱,在地产暴利的今天,数为保些烂厂房没什好,可以用些地建更好的房子,些淘汰了的机器也只不过堆破铜烂铁已在全球背景趋同性强,些工业遗产 收稿日期:2019-04-22 作者简介:王海英(仞,—),女,学士,工程师,从事建筑 设工作。形成独形态、空间、风貌和民生活的一部分,历史的、工业展的见证,随着全民总体文素质的提高会有更多的人会看破败厂房背后真正的.O 2杨浦区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概况 1840年鸦片以上海的工业展,今已年的历史杨浦区在上海工业展着要的,黄浦江水上交通便利,杨浦区形成了一条沿江15.5km的江工业走区工业全,机学;、 业很工厂在国工业史上作,例:建1881年的大 次水的国第现 的水厂;1913年英商建设的国家,杨树浦厂;国第铁结厂房的杨树浦厂;国大的正和水厂;上海机器造国第家机 厂;第家机器厂上海机器;外商在上海办的家工厂和厂些工业建筑不了国工业的展同国的现建筑 的工业杨浦的生产总上海的国民生产总值的六分,随着年的产业结构和,工厂产产保大 的的工业建筑第次全国文 查,杨浦区保的工业遗产建筑30,体建筑在30的建筑,杨树浦水厂已为“上海文保护位”,

(完整版)北京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工作导则2

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发展理念,彰显城市文化特色和底蕴;进一步将北京工业促进局、市规划委员会和市文物局联合发布的《北京市保护利用工业资源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指导意见》落到实处,实现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工作的规范化推进,特制定 《北京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工作导则》(见附件)。 二00九年二月二十六日 北京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工作导则 第一章概念与对象 第一条工业遗产是与工业发展密切相联的,具有历史价值、社会文化价值、艺术美学价值、科学技术价值和经济再利用价值的遗存,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业遗产是极具风貌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历史文化资源,对工业遗产进行保护和再利用,可以避免资源和能源的浪费,同时有助于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条工业遗产分为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

物质遗产包括与工业发展有关的厂房、仓库、码头、桥梁、办公建筑、附属生活服务设施及其他构筑物等不可移动的物质遗存;还包括机器设备、生产工具、办公用具、生活用具、历史档案、商标徽章及文献、手稿、影像录音、图书资料等可移动的物质遗存。 非物质遗产包括生产工艺流程、手工技能、原料配方、商号、经营管理、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等相关的内容。 第三条北京市工业遗产的重点为: (1)解放前的民族工业企业、官商合营、中外合办企业等遗存;(2)解放后五、六十年代“一五”及“二五”期间建设的重要工业企业; (3)文革期间建设的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企业; (4)改革开放以后建设的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企业。 第二章调查与登录 第四条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第一步工作就是详实的调查,制作登记表格,绘制现状图。同时要将调查的工业资源 完备的外观特征和场址情况进行梳理并登记、建档。记录应包括对物质、非物质遗产的描述、绘图、照片、影像等资料。

工业遗产保护

工业遗产保护 薛璐 (郑州大学 11级建筑学二班 20110910230) 摘要:自20世纪末以来,工业遗产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记载工业文明历史的特殊类型的文化遗产,工业遗产具有历史、科技、美学、经济、教育和精神等价值。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产业结构的调整,大量的工业生产逐渐衰退,大多数工厂作为计划经济的产物,不再适应市场的需要,已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许多有历史文化价值和纪念意义的工业遗产而又并未作为指定文物的工业建筑正急速地从城市中消失。直到近年来,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才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如何对待这些废弃的工业遗产;如何在巨大的城市空间发展需求和土地供给日益短缺的压力之下,合理地利用工业遗产;如何既妥善地保护工业遗产又有利于城市更新;应当尤其重视并加以重点研究。 关键词:工业遗产;模式;方法;保护 一、研究的原因和目的 自 20世纪80年代以来,工业的遗产保护在许多老牌工业化国家和国际社会得到了极大的重视。然而,由于对工业遗产的认识不足,更多地区的人们至今尚未充分认识到其价值,这致使全球范围内的工业遗产在过去的两个世纪里遭受了大量毁坏。深刻理解工业遗产的价值,提高人类的工业遗产保护意识,在更多地区推进工业遗产保护已是刻不容缓。 我国从19世纪末民族工业的兴衰,到建国后辉煌的工业史,都留下了丰富的工业遗产。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使得许多有价值的工业建筑在城市开发建设中被拆毁。直到近年来,中国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才逐渐被人们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随着城市产业结构和使用功能的巨大变化,城市的发展建筑,城区内的旧工业区日渐废置。如何对待这些废弃的工业遗产;如何在巨大的城市空间发展需求和土地供给日益短缺的压力之下,合理地安排工业遗产的存废,既妥善地保护遗产又有利于城市更新,正确解决新区域的开发与工业遗产利用之间的 矛盾等问题,应当尤其重视并加以重点研究。 目前,我国尚未形成对工业遗产进行系统筛选、认定和 重新利用的体系[1]。虽然关于工业建筑重新利用或工业景 观改造的研究虽没有上升到遗产保护的高度,却积累不少宝 贵的经验。少数一些艺术家及设计师改造工厂及仓库的个人 行为,如北京的798工厂,上海的苏州河老仓库和杭州杭印 路49号,发展到现如今自上而下的政府宏观控制而形成较 为规范的创意产业聚集区,如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的设 计。些行为使工厂的原有功能彻底发生改变,以历史展览、 艺术区、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等多种方式呈现在市民眼中。使 旧工业区的产业形象与发展中的城市达成了某种和解,对城图1 北京798

北京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工作导则 2

《北京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工作导则》 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发展理念,彰显城市文化特色和底蕴;进一步将北京工业促进局、市规划委员会和市文物局联合发布的《北京市保护利用工业资源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指导意见》落到实处,实现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工作的规范化推进,特制定《北京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工作导则》(见附件)。 二〇〇九年二月二十六日 北京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工作导则 第一章概念与对象 第一条工业遗产是与工业发展密切相联的,具有历史价值、社会文化价值、艺术美学价值、科学技术价值和经济再利用价值的遗存,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业遗产是极具风貌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历史文化资源,对工业遗产进行保护和再利用,可以避免资源和能源的浪费,同时有助于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条工业遗产分为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

物质遗产包括与工业发展有关的厂房、仓库、码头、桥梁、办公建筑、附属生活服务设施及其他构筑物等不可移动的物质遗存;还包括机器设备、生产工具、办公用具、生活用具、历史档案、商标徽章及文献、手稿、影像录音、图书资料等可移动的物质遗存。 非物质遗产包括生产工艺流程、手工技能、原料配方、商号、经营管理、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等相关的内容。 第三条北京市工业遗产的重点为: (1)解放前的民族工业企业、官商合营、中外合办企业等遗存; (2)解放后五、六十年代“一五”及“二五”期间建设的重要工业企业; (3)文革期间建设的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企业; (4)改革开放以后建设的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企业。 第二章调查与登录 第四条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第一步工作就是详实的调查,制作登记表格,绘制现状图。同时要将调查的工业资源

工业遗产保护——以德国鲁尔工业区为例

XX大学 工业遗产保护——以德国鲁尔工业区为例 年级: 学号: 姓名: 专业: 指导教师:

工业遗产保护 ——以德国鲁尔工业区为例 内容摘要:德国鲁尔工业区曾走过“彻底清除与毁灭”、“毁灭之后再重建”、“回收再利用”到“综合性开发战略”的曲折过程,最后达到了区域复兴的效果,是工业遗产保护的典型案例。文章综述了工业遗产的概念和价值, 分析了国外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模式,最后针对鲁尔工业区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模式进行了分析,探索总结出了一些成熟有效的操作模式,以期对我国工业遗产的保护与更新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工业遗产保护;保护与再生;鲁尔工业区;蜕变 工业遗产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记载着工业文明的历 史进程, 具有其独特的价值。近年来随着经济的繁荣昌盛,我国城市建设的步伐日益加快,城市产业结构也随之发生了一定的调整,产业结构的升级促使城市原有功能结构发生了拆解和重组,许多曾经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业遗存如今也因丧失实用功能面临着闲置、废弃、甚至消亡的窘境,“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生”作为一个崭新的课题渐渐凸显于人们的视野中。 一、工业遗产的概念及价值 1. 工业遗产的概念 2003 年7 月, 在俄国下塔吉尔大会上通过了专用于保护工业遗

产的国际准则,即《下塔吉尔宪章》,其中阐述的工业遗产定义反映了国际社会关于工业遗产的基本概念:“凡为工业活动所造建筑与结构、此类建筑与结构中所含工艺和工具及这类建筑与结构所处城镇与景观,以及其所有其他物质和非物质表现,均具备至关重要的意义”;“工业遗产包括具有历史、技术、社会、建筑或科学价值的工业文化遗迹,包括建筑和机械,厂房,生产作坊和工厂,矿场以及加工提炼遗址,仓库货栈,生产、转移和使用的场所,交通运输及其基础设施,以及用于居住、宗教崇拜或教育等和工业相关的社会活动场所。由此可见,工业遗产无论在时间、范围还是内容方面都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 2. 工业遗产的价值 工业遗产的主要价值主要包括历史价值、科技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审美价值这五个方面, 只有具备了这些价值的工业文化遗产才能成为工业遗产。因此, 价值的认定是对工业遗产进行保护的基础。 (1) 历史价值 工业遗产是研究近现代工业史的珍贵实物资料,凝结了不可磨灭的历史价值。历史价值的核心要素是时间性和真实性。时间性是指遗产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存在过。时间越长, 相对越珍稀,历史性就越长。真实性是指现存工业遗产的历史信息必须是可信真实的。 (2) 科技价值 工业遗产见证了科学技术对工业发展所做的突出贡献, 科技价

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共生”论文

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共生”策略初探 【摘要】工业遗产的保护问题已日益受到关注,我国对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而西方发达国家已在此领域研究了五十余年。针对我国当前工业遗产保护研究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我们急需对西方发达国家成功的经验进行总结研究,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总结出适合我国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一般性策略,避免更多的工业遗产遭到破坏。本文的研究基于生物学“共生”的理论,试图从生物学“共生”的角度出发,从宏观、中观以及微观三个层次进行探讨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一般性改造策略,并初步探讨工业遗产的价值评价体系。论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分析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工业遗产保护国内外已有的文献综述,以及“共生”概念的研究。第二部分是工业遗产的评价体系研究,包括工业遗产的价值构成分析和工业遗产的价值评价体系研究两个方面。第三部分主要是“共生”策略的探讨。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分析阐述工业遗产改造再利用的“共生”策略。宏观层面主要分析工业遗产更新与城市发展建设之间相容并存的“共生”策略;中观层面主要分析工业遗产类历史地段用地性质调整的“共生”策略和工业遗产类历史地段用地功能转换的“共生”策略;... 更多还原【Abstract】 The research of industrial heritage protection has become an increasing concern of the study. In China, the work on the industrial heritage protection is just about to

关于加强工业遗产保护的通知

国家文物局 关于加强工业遗产保护的通知 文物保发[2006]1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局、文化厅(局)、文管会: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时期,随着城市产业结构和社会生活方式发生变化,传统工业或迁离城市,或面临"关、停、并、转"的局面,各地留下了很多工厂旧址、附属设施、机器设备等工业遗存。这些工业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工业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利用,对于传承人类先进文化,保持和彰显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和特色,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各地对工业遗产的保护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重视不够,工业遗产列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比例较低;二是家底不清,对工业遗产的数量、分布和保存状况心中无数;界定不明,对工业遗产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保护理念和经验严重匮乏;三是认识不足,认为近代工业污染严重、技术落后,应退出历史舞台;四是措施不力,"详远而略近"的观念偏差,使不少工业遗产首当其冲成为城市建设的牺牲品。鉴于工业遗产保护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中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的新课题,国家文物局就加强工业遗产保护的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各地文物行政部门应结合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的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充分认识工业遗产的价值及其保护意义,清醒认识开展工业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注重研究解决工业遗产保护面临的问题和矛盾,处理好工业遗产保护和经济建设的关系。 二、各地文物行政部门应努力争取得到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支持,密切配合各相关部门,将工业遗产保护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认真借鉴国内外有关方面开展工业遗产保护的经验,结合当地情况,加强科学研究,在编制文物保护规划时注重增加工业遗产保护内容,并将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密切关注当地经济发展中的工业遗产保护,主动与有关部门研究提出改进和完善城市建设工程中工业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和措施,逐步形成完善、科学、有效的保护管理体系。 三、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业遗产保护工作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业遗产的调查、评估、认定、保护与利用等各项工作。首先要摸清工业遗产底数,认定遗产价值,了解保存状况,在此基础上,有重点的开展抢救性维护工作,依据《文物保护法》加以有效保护,坚决制止乱拆损毁工业遗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