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文言文阅读复习():文言词类活用(1)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习方法

经典范例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

○(秦王)卒[廷]见相如。

○(项伯)[常][以身]翼蔽沛公。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朝济而夕设版焉。

○于是项伯复夜去。

○左右欲刃相如。

○沛公军霸上。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范增数目项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唐浮图慧褒始舍(shè)于其址

○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纵江东父兄怜(我)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侣/鱼虾而友麋鹿。

○粪土当年万户侯。

○吾从而师.之。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六王毕,四海一。

○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二三其德。

规律归纳

当堂训练(解释加点字)

A.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

B.遂王.天下。

C.面.山而居。

D驴不胜怒,蹄.之。

E.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F.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

G.故明君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

H.子谓公冶长:“可妻.也。”

I.左右欲兵.之。

J.寡人欲相.甘茂(人名),可乎?

N.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

..而之市。

真题范例(学有余力)

[句子翻译]:尝试翻译下面语段中的句子。

[语段1]:时徽宗已崩,上遇朔望犹率群臣遥拜洲圣.(廖刚)言 “礼有隆杀。兄为君则君之,己为君则兄之可也。望勉抑圣心,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内庭。”从之。——《宋史〃廖刚传》翻译:兄为君则君之,已为君则兄之。(2008全国卷1)

[语段2]:余(我)赋五言古体一章,书之。立恭不作,但酌酒饮道士不已。道士不能胜,降跽谢.过,众皆大笑。李出琵琶弹数曲。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隐溪歌费无隐《苏武慢》。道士起舞蹁跹,两童子拍手跳跃随其后。

翻译: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2009年安徽卷)

[语段3]:桓公曰:“仲父胡为然?盍不当言,寡人其有乡乎?寡人之有仲父也,犹飞鸿之有羽翼也,若济大水有舟楫也。仲父不一言教寡人,寡人之有耳,将安闻道而得度哉。”管子对曰:“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桓公变躬迁席,拱手而问曰:“敢问何谓其本?”管子对曰:“齐国百姓,公之本也。

翻译: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2011年山东)

例1:兄为君则君之,已为君则兄之

(2008全国卷1)

简析:“君”“兄”本来均是名词,它们的后面带宾语“之”,用作动词。“君之”就是用国君礼节对待他,“兄之”就是用兄长礼节对待他。

例2: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2009年安徽卷)

简析:“窍”,名词用作动词,凿孔。

例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010年福建卷)

A.未及属稿属:写

B.为余言周维城事甚具具:完备

C.遂大困,寻死富阳寻:不久

D.挟三百金之富阳贾贾:商人

简析:D。“贾”,本是名词,商人,在D项中它的语境义是“做商人或做买卖”,属于名词动用。

例4: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

(2011年山东卷)

简析:“霸王”本是名词,用在能愿动词“欲”的后面,这里是名词动用,意为“称霸”。.

①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名]+动/不是陈述与被陈述的关系)(主+[名、代]+谓语)

②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

③(秦王)卒[廷]见相如。(在……时/上,当……时候)

○(项伯)[常][以身]翼蔽沛公。(像……一样)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朝济而夕设版焉。

○于是项伯复夜去。

([方位名词/时间名词]+动词)

○左右欲刃相如。(“刃”即“以刃杀”,用刀杀)

○沛公军霸上。(“军”,驻扎)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范增数目项王。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唐浮图慧褒始舍(shè)于其址1.名词的使动用法。

①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肉骨”即“使骨肉”,使白骨生肉)(名+名/代)

②纵江东父兄怜(我)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王”,使……称王)/因便乘利

1.名词的意动用法。

①侣/鱼虾而友麋鹿。(把……看作/当作……/以……为……)(名+名)

②粪土当年万户侯。

A.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 (有一位老人,穿着麻布的短衣,来到张良所住的地方)

B.遂王.天下。 (就称王于天下)

C.面.山而居。 (愚公面朝山而居)

D驴不胜怒,蹄.之。(驴子很恼怒,用蹄子踢他)

E.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先打垮秦王朝进入咸阳的人,就尊他为王)

F.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跟着十来个女徒弟,都穿着绸子单衣)

G.故明君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所以英明的君主,不给没有功劳的臣子封官,不让不勇敢战斗的士兵受赏)

H.子谓公冶长:“可妻.也。”(孔子对公冶长说:“可以娶妻子。”)

I.左右欲兵.之。 (武王的近侍要杀他俩)

J.寡人欲相.甘茂,可乎? (我要甘茂做相,可以吗?)

K.晋师军.庐柳。(晋国的军队驻扎在庐柳)

L.秦伐韩,军.于阏与。[秦国攻打韩国,(军队)驻扎在阏与]

齐女徐吾者,与邻妇合烛①夜②织,吾贫而烛不继,邻妇请先无与夜③。徐吾曰:“妾日④起常早,去常后,扫尘以待,为贫故也。今一室之中,益一人烛不为益明,去一人烛不为暗,何爱东壁馀光?幸分之!”邻妇遂复与织。 ——节选自刘向《列女传》 ①活用为动词,买蜡烛;②活用为状语;③活用为动词,夜织;④活用为状语,每天。 (翻译:齐国有一个叫徐吾的女子,跟邻家的妇女合伙出钱买蜡烛晚上织布。徐吾家贫,不能继续出钱买蜡烛,邻家的妇人就叫她晚上不要来了。徐吾说:“我每天常常是很早就来,常常是最后回去,把房子打扫得干干净净来等待织布,就是因为贫穷啊。现在整个房子里边,增加一个人蜡烛不会更加明亮,减少一个人蜡烛不会因此变暗,何必吝惜照在东边墙壁上剩余的烛光呢?请把它分给我吧!”邻家的妇人于是跟她一起织布)

⑴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⑵上.食埃土,下.饮黄泉。⑶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 ⑷五亩之宅,树.之以桑。⑸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韩信拜将》) ⑹左右欲刃.相如。⑺人皆得以隶.使之。⑻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⑼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⑽范增数目.项王。⑾吾师.道也…… ⑿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⒀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⒁吾从而师.之。⒂常以身翼.

蔽沛公。 ⒃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⒄余自临安舟.行适临汝。 ⒅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⒆无乃尔是过.与? ⒇邑人奇之,稍稍宾客..

其父。 教法:学生讨论归类,教师根据学生做题情况引导归类: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⑴、⑷、⑹、⑻、⑽、⑾、⒃、⒅、⒆ 名词活用为状语:⑵、⑶、⑺、⑼、⑿、⒀、⒂、⒄ 名词活用为使动词:⑸ 名词活用为意动词:⒁、⒇

2 同学们,大家能总结出一些方法规律吗? 教师明确规律方法

⑴ 水:游泳 ⑹ 刃:用刀杀 ⒃ 下:咽下

规律一:名词放在“能”“可”“足”“欲”等能愿动词后面,便活用为动词。 因为能愿动词与及物动词组成合成谓语,名词前面放上能愿动词,等于名词处在动词的位置上,所以它便活用为动词。 ⑷ 树:种植 ⒆ 过:责备

规律二:名词后面紧跟代词,该名词便活用为动词。 ⑻ 帝王:称帝称王 ⑾ 师:学习

M.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三代的礼制各不相同,却都成就了王业,五霸的法度并不一样,也都成就了霸业)

N.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从前齐国有一个很想得到金子的人,一天早晨,穿好衣服,戴好帽子,到市上去)

规律三:名词与名词连用,如果二者不是并列、偏正、判断等关系,而是主谓关系、动宾关系或动补关系,那么其中必有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⑽目:使眼色⒅王:称王

规律四:名词放在副词后面,便活用为动词。

⑵上:向上,下:向下⑿天:一天天地,月:一月月地⒀南:向南,西:向西规律五:表示时间、方位的名词常常活用为状语。

⑶目:亲眼,耳:亲耳⑺隶:像对奴隶一样⑼船:用船

⒂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⒄船:乘船

规律六:就一般情况说,凡动词前面的名词在意思上不能认为是用作主语的,就应该认为是用作状语。

⑸臣:使……为臣⒁师:以……为老师⒇宾客:以……为宾客

规律七:不能带宾语的名词带有宾语,活用为使动或意动词。

3、牛刀小试:找出下面句子中活用的词并翻译。

A.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 (有一位老人,穿着麻布的短衣,来到张良所住的地方)

B.遂王.天下。 (就称王于天下)

C.面.山而居。 (愚公面朝山而居)

D驴不胜怒,蹄.之。(驴子很恼怒,用蹄子踢他)

E.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先打垮秦王朝进入咸阳的人,就尊他为王)

F.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跟着十来个女徒弟,都穿着绸子单衣)

G.故明君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所以英明的君主,不给没有功劳的臣子封官,不让不勇敢战斗的士兵受赏)

H.子谓公冶长:“可妻.也。”(孔子对公冶长说:“可以娶妻子。”)

I.左右欲兵.之。 (武王的近侍要杀他俩)

J.寡人欲相.甘茂,可乎? (我要甘茂做相,可以吗?)

K.晋师军.庐柳。(晋国的军队驻扎在庐柳)

L.秦伐韩,军.于阏与。[秦国攻打韩国,(军队)驻扎在阏与]

M.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三代的礼制各不相同,却都成就了王业,五霸的法度并不一样,也都成就了霸业)

N.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

..而之市。(从前齐国有一个很想得到金子的人,一天早晨,穿好衣服,戴好帽子,到市上去)

O.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馆.。(因此,派官吏修缮宾客所居住的馆舍)

P.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于是用丹砂在绸子上写“陈胜称王”,放在别人捕得的鱼的肚子里)

Q. 嫂蛇.行匍伏。(“像蛇一样地爬行”,“蛇”是名词作状语)

R.群臣吏民能面刺

..寡人之过者,受上赏。(“面刺”可译为当面指责)

S.刘备、周瑜水陆

..并进。(从水路和陆路一齐进军)

文言文阅读复习():文言词类活用(2)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习方法

经典范例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追亡逐北,流血漂橹。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项伯杀人,臣活之。

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外连横而斗诸侯。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谨庠序之教。

[素]善/留侯张良。

春风又绿江南岸。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渔人甚异之。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大将军邓骘(zhì)奇其才。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吾被坚执锐,赴强敌而死。

险以远,则至者少。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规律归纳

当堂训练

1、兄为君则君之,己为君则兄之可也。(2008年全国卷)

指出词类活用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兄曰:“无论弟不能樵,纵或能之,且犹不可。”于是速归之。(2008年山东卷)指出词类活用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动词活用为名词。

①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到达的人)

②国无盗贼,道不拾遗。(丢失的东西)

○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所见到的景象)2.动词使动用法。

①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降”,使……投降)

施动者 + [使……动词] + 受动者

()使(受动者)降武

②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存活)

①外连横而斗诸侯斗:使……争斗

②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使……消减)

③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灭亡)

④虽大风浪不能鸣也鸣:使……发出声音

⑤却匈奴七百余里却:使……退却

⑥中军置酒饮归客饮:使……饮酒

六、为动用法

为动用法表示“主语为宾语怎么样”。谓语可以由动词、形容词或活用的名词充当。

①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陶渊明《咏荆轲》)

死,为……而死

②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 (《史记·滑稽列传》)

丧,为……治丧

③等死,死国可乎? (《陈涉世家》)

死,为……而死

①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丧:为动用法,为……办丧事

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死国:为国事而死.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①工师得大木,则王喜。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

(“小”,使……变小)

②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值。(“昂”,高,

即“使其值昂”)/(形容词+宾语/名、代)

①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弱:使……削弱

②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高:使……高,抬高

③昂其直,居为奇货昂:使……高昂

④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弱:使……削弱

⑤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愚:使……愚笨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①渔人甚异之。(形容词+之)

异: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意动词。“异之”,即“以之为异”认为这件事奇怪

②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小,认为……小)

○大将军邓骘(zhì)奇其才,累召,不应。2.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的地方)

②吾被坚执锐,赴强敌而死。(……的铠甲,……

的兵器)

①秦孝公据殽函之固固:坚固的地势

②晓看红湿处红:红花

③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红:绿叶、红花。

④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夷”“近”:平坦、距离近的地方

⑤险以远,则至者少“险”“远”:险峻、距离远的地方

⑥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愚”: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教学案 教学要点: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之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具体而言,它包括: 1. 名词作状语。 2. 名词作动词。 3. 名词意动用法。 4. 名词使动用法。 5. 动词作名词。 6. 动词使动用法。 7. 动词为动用法。 8. 形容词作名词。 9. 形容词作动词。 10. 形容词使动用法。 11. 形容词意动用法。 12. 数词活用。 教学内容:

一. 名词作状语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做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一天天、一月月,合起来引申为慢慢、逐渐。 [小练习]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名词用作状语的词语,并加以解释。

①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云、.响、景:像云彩、回声、影子一样 ②人皆得以隶使之 隶:当奴隶 ③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舟:用船

④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东、北:在东边、在北边 ⑤而相如廷叱之 廷:在朝廷

⑥士大夫终不肯夜泊绝壁之下 夜:在夜晚 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日:每天

规律总结:规律一:表示时间、方位的名词常常活用为状语。 规律二:就一般情况说,凡动词前面的名词在意思上不能认为是用作主语的,

③ 秦不哀吾之丧而伐吾同姓 哀:为……哀悼

④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哀:为……哀叹

圣人,愚人

⑦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高:高处

规律: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多数是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

就应该认为是用作状语。

主语+【名词】+谓语

活用为状语

下列句子中不属于名词作状语的两项是()。

A.人皆得以隶使之

B.沛公欲王关中

C.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D、俊才星驰

E、籍吏民,封府库

二. 名词用作动词

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如:“王无罪岁”中的“罪”,就是“怪罪”的意思。

[小练习]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动词的名词,并解释之。

①籍吏民,封府库籍:登记

②沛公欲王关中王:统治

③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④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⑤填然鼓之

⑥大楚兴,陈胜王王:称王

⑦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⑧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游泳

规律总结:规律一:能愿动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规律二: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语,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

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

规律三:名词与名词连用,前面没有动词,那么其中第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规律四: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规律五:所字结构,所字后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注:名词活用作动词或状语的区别:一般情况下,看名词后是否+动词,有动词就作状语,没有就作动词

三. 名词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如:“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中的“臣”,就是名词作使动,使……臣服的意思。

①生死而肉骨肉:使……长肉

②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让……称王

③序八州而朝同列

④既来之,则安之。(来:动词使动用法, 使……来,安:动词使动用法, 使……安定)

四. 名词意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是什么。如:“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中的“师”,就是“以……为老师”的意思。

①稍稍宾客其父宾客:把……当作宾客。

②鱼肉缙绅鱼肉:以……为鱼肉

③孟尝君客我客:把……当作门客

④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以……为疆界)

⑤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以……为边界)

五. 动词用作名词

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修饰限制,这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如:“追亡逐北,流血漂橹”中的“亡”“北”均为动词用作名词,意思是败逃的人。

①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出、入:产品、收入

②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收获、心得

③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恩惠)

④今寡人不能。

⑤其继有在者乎。

⑥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收藏、经营:动词作名词,金玉珍珠

⑦司马子反渴而求饮饮:饮料、汤食

⑧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至:到达的人。)

规律总结:规律二:一般是不及物动词,多数后面直接出现宾语,如果没有,便是省略了。有时也可能是及物动词。

规律一:一般处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前边有“其”或“之”等词。

六. 动词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其发出者是后面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这就是动词的使动用法。如:“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就是使……活命的意思。

①外连横而斗诸侯斗:使……争斗

②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使……消减)

③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灭亡)

④虽大风浪不能鸣也鸣:使……发出声音

⑤却匈奴七百余里却:使……退却

⑥中军置酒饮归客饮:使……饮酒

七. 动词为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主语表示的人为了(因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而怎么样。如:“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中的“哀”,就是“为……哀怜”之意。

①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丧:为动用法,为……办丧事

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死国:为国事而死

③秦不哀吾之丧而伐吾同姓哀:为……哀悼

④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哀:为……哀叹

八. 形容词用作名词

文言文中,当形容词担任主语或宾语时,它已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如:“将军身披坚执锐”中的“坚”“锐”,指的是坚固的铠甲和锐利的兵器。

①秦孝公据殽函之固固:坚固的地势

②晓看红湿处红:红花

③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红:绿叶、红花。

④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夷”“近”:平坦、距离近的地方

⑤险以远,则至者少“险”“远”:险峻、距离远的地方

⑥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愚”:圣人,愚人

⑦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高:高处

规律: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多数是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

九. 形容词用作动词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直接带宾语时,它不再表示事物性质,而是表示相应的动作行为或变化发展。如:“其好游者不能穷也”中的“穷”,是走到尽头的意思。

①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穷:看尽

②邻之厚,君之薄也。

③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④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高:升高

⑤此诚雕虫之戏,不足为多也多:推崇,赞许

规律:形容词+宾语,形容词位于谓语位置,且带了宾语,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十. 形容词使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宾语时,它表示附加某种特征于宾语所表示的事物上,这种活用方式,就是形容词使动用法。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就是“使……变绿”的意思。

①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弱:使……削弱

②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高:使……高,抬高

③昂其直,居为奇货昂:使……高昂

④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弱:使……削弱

⑤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愚:使……愚笨

十一. 形容词意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上宾语时,它表示主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认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如:“登泰山而小天下”中的“小”,就是认为……小的意思。

①孔子登东山而小鲁小:认为……小

②予怪而问之怪:认为……怪

③渔人甚异之异:认为……奇怪

④患志之不立患:以……为忧患

十二. 数词用作动词(或形容词、名词)

在文言文中,数词往往用来担当谓语,陈说事情的状况,或表示具有某个数量的事物。如:“六王毕,四海一”中的“一”,就是统一的意思。

①余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一:全、满

②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一:专一

③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贰:背离

④二三其德二三:不专一,不忠诚

规律:处于谓语位置,前后无其他动词充当谓语时作动词。

名词活用作动词,在现代汉语里很少见,但在古汉语里却非常常见。在文言文中,名词用作动词有以下七种情况。

1.代词前面的名词常活用为动词。

这是因为,代词不受名词修饰。

例如:

(1)驴不胜怒,蹄之。蹄,用蹄子踢。

(2)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函,用木匣子装。

(3)填然鼓之,兵刃既接。鼓,敲起鼓;之,词义被弱化,只起协调音节的作用。

2.否定副词、能愿动词、特指代词“所”后面的名词用作动词。

例如:

(1)范增数目项王。

数,屡次;目,名词受副词“数”修饰,用作动词,意思是“以眼睛示意”或“使眼色”。

(2)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

王,名词受副词“不”修饰,用作动词,意思是“为王”。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水,位于能愿动词“能”后面,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游泳”。

(4)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特指代词“所”+动词构成所字结构,指人或事物,“所”后面的名词要活用为动词。“罾”本是名词,意思是“鱼网”,例句中在“所”后面活用为动词,意思是“用网捕”。

3.名词后面还有名词或者名词性短语,如果不是并列关系或修饰关系,前面的名词常活用为动词,构成支配关系、陈述关系或补充关系。

例如:

(1)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烛是名词,天南是名词,两名词相连,烛用作动词,意思是“照”。

(2)沛公军霸上。

军是名词,霸上是名词,两名词相连,军用作动词,意思是“驻军,驻扎”。

(3)刑人如恐不胜。

刑是名词,人是名词,两名词相连,刑用作动词,意思是“施加刑罚”。

(4)极视听之娱。

极是名词,“视听之娱”是偏正短语,极用作动词,意思是“穷尽”。

4.名词后面用介词结构作补语,该名词一般用作动词。

例如: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舍后带补语“于其址”,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筑舍定居”。

5.名词和动词之间有连词“而”,名词常活用为动词。

例如:

(1)去今之墓而葬焉。

墓,活用为动词,意思是“建墓”。

(2)顺流而东。

东,活用为动词,意思是“向东行”。

(3)士大夫之去位而巷处者。

巷,活用为动词,意思是“住在街巷”。

6.特指代词“者”只能加在动词、形容词后,故其前面的名词常活用为动词。

例如:

赵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

侯,本是名词,在这里活用为动词,意思是“封侯”。

7.状语一般修饰动词和形容词谓语,故用作状语的名词或介词结构后面的名词常活用为动词。

例如:

(1)瓮牖绳枢之子。

“瓮牖绳枢”四个词都是名词,其中“瓮”“绳”是名词作状语,可译为“用瓮”“用绳”;“牖”“枢”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可译为“做窗户”“系门轴”。

(2)而独以钟名。

名,在介词结构“以钟”后面,活用为动词,可译为“命名”。

名词活用为动词的翻译方式一般有三种。

1.表示工具或器物的名词活用为动词,可按“用+工具(器物)+工具(器物)的功用”的格式翻译,或者直接用表工具(器物)功用的动词翻译。

例如:

(1)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爪,可译为“用指甲划破”,或者直接译成“划破”。

(2)或棹孤舟。

棹,可译为“用桨划”,或者直接译成“划”。

2.表示趋向、处所、方位的名词活用为动词,可按“于(向)+名词”的格式翻译。

例如:

狼不敢前。

前,可译为“向前”。

3.表示事物称谓的名词活用为动词,可按“支配名词的动词+名词”的格式翻译。

例如:

(1)去今之墓而葬焉。

墓,可译为“建墓”。

(2)刑人如恐不胜。

刑,可译为“施加刑法”。

名词活用为动词还有一些特殊情况,如名词的使动用法和名词的意动用法。

1.名词的使动用法。

名词的使动用法,通常是让名词指代的人或事物发生与该名词有关系的动作或行为。

例如:

宦士三百人于吴。

宦,名词的使动用法,可译为“让……做帝王的仆人”。

2.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的意动用法,通常是把名词的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看成是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

例如:

(1)襟三江而带五湖。

襟,名词的意动用法,可译为“以……为衣襟”;带,名词的意动用法,可译为“以……为衣带”。

(2)越国以鄙远。

鄙,名词的意动用法,可译为“把……当做边邑”。

文言实词词类活用例解

1. 名词活用为动词

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以下情况:

(1)名词+宾语

例如:籍吏民,封府库。(《鸿上宴》)

——登记官吏、百姓,封闭财物仓库。

(2)副词作状语+名词

例如:汉水又东。(《水经注·江水》)

——江水又向东流。

(3)能愿动词+名词

例如: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凭借船桨的人,并不会游水,却能横渡江河。

(4)名词+补语

例如:沛公军霸上。(《鸿门宴》)

——沛公在霸上驻扎军队。

(5)名词充当连动式谓语组成部分。

例如: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赤壁之战》)

——孙权聪明仁德,尊敬贤者,礼遇士人。

(6)叙述句的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或其他词语作谓语中心词,事物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例如: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采草药》)

——如平原三月开花的,到深山中就得在四月开花。

(7)两个名词连用,不存在并列、同位和修饰关系,不带计量意义时,第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答司马谏议书》)

——如果说现在什么都不做,只是恪守前人的旧法,那么我不能接受。(8)在复句中充当一个叙述性独词分句,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例如:权,然后知轻重。(《孟子·梁惠王上》)

——权衡,而后才能知道轻重。

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形容词不带宾语的,但是如果带了宾语,就是用作一般动词,例如:

(1)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屈原列传》)

——后来让上官司大夫在顷襄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

(2)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

(3)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

——(项伯)平日善待留侯张良。

(4)峨大冠,拖长绅。(《卖柑者言》)

——戴着高大的帽子,拖着长长的腰带。

(5)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论贵粟疏》)

——因此贤明的君主重视粮食而轻视金玉。

(6)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尊重大国的威望而表示敬意啊。

3.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动词活用为名词,即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的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它一般位于句子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有时它前面有“其”字或“之”字。例如:(1))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游褒禅山记》)

——大概这个洞越往里去,能来到这里的人就越少。

(2)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

——拿尽了他们土地上的全部出产品,用光了他们家里的全部收入。

(3)惧有伏焉。(《曹刿论战》)

——担心在他们那里有伏兵。

(4)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捕蛇者说》)

——献蛇回来便能享用那田地上出产的东西,以度过我的一生。

和动词活用为名词一样,活用为名词的形容词一般位于主语和宾语的位置上,有时它前面有“其”字、“之”字或数词。活用的词在句中不是表示某一性质状态而是表示具有这一性质状态的人或物。翻译时,一般要补出中心词(名词),而以这个形容词作定语。

(1)将军被坚执锐,伐无道。(《陈涉世家》)

——将军身披坚固的铠甲,拿着锐利的兵器,讨伐无道的昏君。

(2)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公输》)

——你的理论是不杀少数人,却杀众多的人,这不能叫作了解事类。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齐醒晋文之事》)

——尊敬我的老人,从而推及别人的老人。

(4)乘坚策肥,履丝缟。(《论贵粟疏》)

——驾着坚固的车子,骑着肥壮的骏马,穿着丝鞋,拖着丝绸的长衣。

4.名词作状语

现代汉语里,普通名词是不能作状语直接修饰谓语动词的,而古代汉语里普通名词直接作状语却是相当普遍的现象。表时间、处所以外的其他名词,也能作状语。名词作状语,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1)比喻性的,可译为“像……一样”。

①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小石潭记》)

—像北斗七星那样地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地弯曲,或隐或现,隐约或见。

②(项伯)常以身翼蔽沛公。(《鸿门宴》)

—(项伯)常常用身子像鸟的翅膀那样遮蔽沛公。

②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天下的人像云彩那样地汇集,像回声那样地应和,扛着粮食,像影子紧随形体那样跟从着。

(2)表对人的态度,可译为“把……当作……来怎么样”,“像对待……那样如何”。

①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您替我把他叫进来,我要像对待兄长那样对待他。

② 人皆得以隶使之。(《五人墓碑记》)

—人们都可以像对待奴仆那样使唤他们。

③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齐国大将田忌很赞赏孙膑,像对待客人一样对待他。

(3)表动作使用的工具、处所、方式等。翻译时可补出适当的介词或动词。

① 箕畚运于渤之尾。(《愚公移山》)

—用箕畚将泥土运到渤海边上。

② 狼速去,不然,将杖杀汝。(《中山狼传》)

—狼快快走开,如果不走,就用手杖打死你。

③ 两峰秀色,俱可手揽。(《游黄山记》)

—两座山峰秀丽的景色,都可以用手接过来。

以上例句都是表示动作为所使用的工具,翻译时可在作状语名词前加上一个介词“用”或“拿”,使之变成一个介词结构。

④ 草行露宿。(《〈指南录〉后序》)

—在草丛中赶路,在露天里住宿。

⑤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鸿门宴》)

—沛公已经离去,从小路回到军营中。

⑥ 座廷见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

—终于在朝堂上召见相如。

以上例句都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翻译时在作状语的名词前加介词“在”、“到”、“由”等,使之变成介词结构。

⑦ 失期法皆斩。(《陈涉世家》)

—耽误了时间,按照法律都要砍头。

⑧ 予分当引决。(《〈指南录〉后序》)

—按照情理,我本应该自杀。

⑨ 吾义固不杀人。(《公输》)

—按照道义,我本不应杀人。

以上例句都表示动作行为所依据的道理,翻译时可在作状语的名词前加上介词“按”、“依据”等,使之成为介词结构。

(4)方位名词作状语

①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记》)

—从小丘往西走一百二十步。

②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劝学》)

—向上吃到尘土,向下喝到泉水。

③ 内立法度,……;外连横而斗诸侯。(《过秦论》)

—在国内建立法令制度,……在国外采用连横的策略使诸侯互相争斗。

(5)时间名词作状语

①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鸿门宴》)

—项伯就在夜里骑马飞跑到沛公的军营。

②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六国论》)

—天天削减,月月割让,以致走向灭亡。

③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木兰诗》)

—早晨辞别父母走了,晚上住在黄河边上。

5.使动用法

在文言中,动宾结构有一种特殊的语义关系,即动词不是支配宾语,而是含有“致使”的意思,使宾语成为动作行为的发出者,这种用法叫使动用法。例如:(1)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2)夫治国之道,必先富民。(《富民》)

例(1),“负秦”是“使秦负(承担)”的意思;

例(2)“富民”是“使民富”的意思。

常见的使动用法可以分为如下几类:

(1)动词的使动用法

在古代汉语里,动词的使动用法一般只限于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有宾语。

① 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

—您要同情我并且让我活下去吗?

② 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

—项伯曾经杀了人,(按罪当死),我使他活下来。

③ 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秦王)终于在朝堂上召见了蔺相如,;礼节完毕后让他回了赵国。

④ 今以钟罄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石钟山记》)

—现在把钟罄放到水中,即使是刮大风,起大浪,也不能叫它发出声响。(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古汉语里,形容词也常常活用为使动,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性态。

① 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州》)

—春风又吹绿了长江南岸。

② 会盟而谋弱秦。(《过秦论》)

—诸侯会聚订立盟约,从而图谋使秦国的力量弱下来。

③ 君子正其衣冠。(《论语·尧曰》)

—君子应该使他的衣服和帽子端正。

④ 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促织》)

—(他)想保存这只蟋蟀来发财,使它的价钱升高。

(3)名词的使动用法

从语义上看,名词活用为动词带宾语,与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略有不同,它是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物。

① 齐威王欲将孙膑。(《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齐威王想让孙膑做将。

②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

—先攻破秦国进入咸阳的,就让他在那里做王。

③ 不官无功之臣。(曹操《论吏士行能令》)

—不让无功的人做官。

6.意动用法

所谓意动用法,就是主观上认为(觉得)宾语如何,或把宾语看成什么。例如:(1)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智子疑邻》)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例(1)“智其子”意思是“认为他的儿子聪明”;

例(2)“美我”意思是“认为我美”。

常见的意动用法可分为以下两类:

(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用作意动词,是表示主语主观上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它后面的宾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

① 且庸人尚羞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就是平常人都觉得这样是羞耻的。

② 成以其小,劣之。(《促织》)

—成名因为它小,认为它不好。

③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说》)

——巫师、乐师和各种工匠,不认为互相学习是可耻的。

(2)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用作意动词,把后面的词语当作宾语,表示主语把宾语看成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物。

①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县里的人觉得他(仲永)很奇特,渐渐地把他父亲当作宾客。

② 吾从而师之。(《师说》)

—我跟从(他),以他为老师。

③ 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苏轼《前赤壁赋》)

—我和您在江上打鱼,在沙洲上砍柴,把鱼虾当作伴侣,把麋鹿当作朋友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它词类或基本功能未改变而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文言文的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类词的活用,下面分别举例说明。 1.名词的活用 (1)名词活用为动词 规律一:能愿动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游泳)(《劝学》) 规律二: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语,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 例:五亩之宅,树之以桑。(树:种植)(《寡人之于国也》) 规律三:名词与名词相连用,前面没有动词,那么其中第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籍吏民,封府库。(籍:登记)(《鸿门宴》) 规律四: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范增数目项王。(目:使眼色)(《鸿门宴》) 规律五:所字结构,所字后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罾:用网捕捉) (2)名词活用为状语 规律一:表示时间、方位的名词常常活用为状语。 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每天)(《劝学》) 规律二:就一般情况说,凡动词前面的名词在意思上不能认为是用作主语的,就应该认为是用作状语。 例: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鸿门宴》) 规律三:不能带宾语的名词带有宾语,活用为使动或意动词。 例: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臣:使......为臣)(《韩信拜将》) 2.动词的活用 规律一:一般处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前边有:“其”或“之”等词。 例: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至:到达的人) 规律二:一般是不及物动词,多数后面直接出现宾语,如果没有,便是省略了。有时也可能是及物动词。 例:序八州而朝同列(朝:使.....朝) 3.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规律: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多数是出现在主语或者宾语的位置。 例:小学而大遗。(小:形容词活用用作名词,小的方面) (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规律:形容词+宾语,形容词位于谓语位置,且带了宾语,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例:楚左尹项伯者,项羽继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善:交好) 4.数词的活用 数次活用为动词 规律:处于谓语位置,前后无其他动词充当谓语。 例:六王毕,四海一。(一:统一) 5.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就是动词对于它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含有“使他(它)怎么样”的意思。

试论词的兼类与词类活用

试论词的兼类与词类活用 (王苗 2011134103 文学院对外汉语) [摘要] 文章对古汉语词类活用与词的兼类现象进行了分析,阐述了这二种不同类型的语言现象的本质,分析了它们的联系、区别及辨识的方法。并强调指出,词类活用既是语法问题,又与词义、语用等因素密不可分,必须从多方面考虑这一语言现象。 [关键词]古代汉语; 词类活用; 兼类; 语用; 语法; 词义 一、兼类词的界定与判断 黄伯荣、廖序东指出:“词的兼类是某个词同时具备两类或几类词的主要语法功能”。[1]邵敬敏认为:“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A类和B类这两类词的语法功能。”[2]胡裕树概括为:“从归类的角度看,有些词具备两类或两类以上的语法功能,这就是词的兼类。”[3] 博采各家之长,我认为汉语词的兼类标准可以简单的归结为以下六条:在形体方面:必须是一个词,即字形相同;在词性方面:归属两类或两类以上的词,具有两类或两类以上词的特点;在词义方面:基本意义又有某种联系;在字音方面:读音(身母、韵母、身调)完全相同;具备经常性的特点。 二、词类活用的界定与判断 词的活用的含义:(1)词的活用是一类词活用为另一类词,语法功能发生改变,其功能在动态的言语环境中体现。(2)这种改变是临时的、不固定的、受现实语句的制约。其稳定性弱。使用频率低。适用范围有局限性。(3)活用往往有修辞的性质。(4)词的活用是指某一类词的意义和语法特点的语言现象。 胡裕树认为:“甲类词在特定条件下,为了修辞的需要,偶尔用作乙类词,是活用。”活用是暂时的,具有不稳定性,要靠依句辨析来认识。要注意三个点:明确本义,不要把本义当活用;考查词义的演变过程;不要以古律今。 词类活用,早在清代俞樾的《古书疑义举例》中就已谈到。1922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陈承泽所著《国文法草创》一书中首次提出了“词类活用”说,这在汉语词类分析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近数十年的研究者一般认为,某类词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灵活运用,可以使某类词临时具有另一类词的语法功能,词的这种

词类活用初级中学例子(适合高一新生)高等考试语文知识点

词类活用 ★考试时,往往要求“加点词的用法”或“词性”“词类活用”,是同一个意思。 ★翻译时一定不要生硬地套用词类活用,在直译的前提下,结合语境,看看前后文,确定是否是词类活用。秘诀: ①总的记住5 1、XX词活用为XX词: 2、名词用作状语 3、使动用法 4、意动用法 5、为动用法

②后面的3种记住3---321: 后面的3个项依次又是321(名词的、动词的、形容词的) 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 1、XX词活用为XX词 两个“XX词”,“XX词”是指的词性,前一个指的是翻译前的古文,后一个指的是翻译后的现代文。这里的词性指的是他们分别在现代文中的词性(最常用的词性)是什么。①名词活用为动词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鼓:击鼓。 应该是:(公)一鼓,(士兵)作气,

再(鼓)而衰,三(鼓)而竭。原句和名词后面没有谓语就是名词活用为动词不矛盾。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种植,培育) 会天大雨,道不通。大雨:下大雨 江水又东。东:向东流 驴不胜怒,蹄之。蹄:用蹄子踢②动词活用为名词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出:出产的东西;入:收入的东西。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谗、讥:诬陷、嘲讽的话

③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穷:看尽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高:升高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亲:亲近;远:疏远。 ④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红:绿叶、红花。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故,旧的知识;新,新的知识,新学的东西。 ⑤数词活用为动词

六王毕,四海一。一:统一 ⑥数词活用为形容词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一:专一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地下水,这 ) 流至此回。中:在中间;东:向东 犬:像狗一样(其,《狼》中的狼)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

古文中词类活用

古文中词性变化 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甲类词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点,并临时作乙类词用,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 文言文中比较常见的词类活用的类型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用作状语,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一、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一判断方法 在汉语中,名词不能带宾语,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语,如果名词带宾语了,说明它临时具有动词的性质,就是词类活用。 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果两个名词连用,二者之间既非并列关系,也非修饰关系,其中必有一个活用成了动词;又因为能愿动词只能修饰动词,所以,如果名词前紧接能愿动词时,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 二活用形式 1.名词十名词(组成主谓结构、动宾结构或动补结构,其中一个名词用作动词。前一个名词用作动词,属于动宾结构、动补结构;后一个名词作动词的,属于主谓结构) 例1 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2 晋军函陵(军,驻扎.驻军)(《烛之武退秦师》) 分析例1中“舍”本是名词,用在宾语“相如”前,活用为动词,是“安置(相如)住宿”的意思,“舍相如”是动宾结构;例2中“军”本是名词,用“函陵”前,活用为动词,是“驻扎”的意思,“军函陵”是动补结构。 2.副词作状语十名词(组成状谓结构,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3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祖,效法.模仿)(《屈原列传》) 例4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称王,此处指统一天下)(《寡人之于国也》) 分析例3中“祖”本是名词,这里用在副词“皆”后,活用为动词,是“效法.模仿”的意思。例4中“王”本是名词,这里用在副词“不”后,活用为动词,是“称王,此处指统一天下”的意思。3.能愿动词+名词(组成状谓结构,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5 左右欲刃相如(忍,用刀杀)(《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6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水.游泳)(《劝学》) 分析例5中“刃”本是名词,这里用在能愿动词“欲”之后,宾语“相如”之前,活用为动词,含有“杀”的意思,“欲刃相如”就是“想用刀杀掉相如”的意思。例6中“水”本是名词,这里用在能愿动词“能”之后,宾语“水”之前,活用为动词,是“游水.游泳”的意思。 4.从前后相同结构的比较中确定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7 泥而不滓(泥,生活在污泥里)(《屈原列传》) 分析例7中“泥”本是名词,这里用在前后相同结构的比较中,活用为动词,整句的意思“屈原是出于污泥而不染”。 5.叙述句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或其它词语作调话中心词,事物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例8 时秦昭王与楚婚(婚,结为婚姻)(《屈原列传》) 分析例8中“婚”本是动词,这里用在叙述句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这时“婚”变为动词,意思为“结为婚姻”。 6所+名词(组成所字结构) 例9置人所罾鱼腹中(《史记·陈涉世家》) 分析因为“所”字通常与动词结合组成名词性词组,所以所字后的名词用作动词。例9的“罾”字是名词用做动词,作“捕”、“捞”讲。

词类活用(一)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一类词临时用作另一类词并且改变了原来的语法语义的语言现象。 特点:一是要有具体语境。二是语义语法的临时性。三是“以今律古”,就是现代人以现在的语法习惯去看待文言文的语法,比如“雨”字,在造字之初就身兼名词和动词两类,如“天雨雪”(《苏武传》)中的“雨”本身就是动词,但是现在的“雨”却只具有名词的词性,人们就把这句中的“雨”字看作活用了。 如何判别词类何用?最好的方法是句法分析。简而言之,就是划分句子 成份,即把句子的成分先划出来,然后去分辨各个成分上的词类是否和正常的词类位置一致,不一致的就可能是活用。 一、名词活用 (一) 名词作一般动词 1、两个名词相连,必有一个活用。“襟三江而带五湖”的襟和带。(《滕王阁序》) 2、结构助词“所”字之后的名词活用。 “置人所罾z ēng 鱼腹中”。(《陈涉世家》) 罾z ēng 本义是渔网,活用作动词“网起”。 3、名词后直接粘附一个语气词,活用。 “赵王之子孙侯者”的侯。(《触龙说赵太后》) 4、连词“而”(以、且)前后的名词活用。 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称王)。(《荀子?天论》) 遵海而南(向南)。(《孟子?梁惠王章句下》) 败楚汉,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向西)。(《史记?项羽本纪》) 5、代词前面的名词活用。代词不受名词修饰,所以代词(通常为“之”、“者”)前面的名词往往活用为动词。 “辱而逐之,折而族之”的族。(侮辱他,扭逐他,打倒他,消灭他的家族)(《原谤》) 以故其后名(命名)之曰“褒禅”。(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6、状语(不)后面的名词活用。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的白衣冠。(《荆轲刺秦王》)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的齿。(《师说》) 7、 能愿动词“能、欲、可、当”等后面的名词活用。“公子怒,欲鞭之”的鞭。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李将军列传》 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 广令诸骑曰:“前!” 即有急 用坚其意 胡兵亦终怪之∕见其上常有龙,怪之∕及见怪 得李广必生致之 汉下广吏 尝夜从一骑出∕沛公从百余骑 呵止广∕止广宿亭下 南绝幕 《管仲列传》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 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则耻师焉∕而耻学于师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 贵轻重,慎权衡 管仲因而信之 然孔子小之 齐桓公以霸 桓公北征山戎 将顺其美,匡救其恶 管仲既任政相齐 《屈原列传》 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蝉蜕与浊秽 莫不求忠以自为 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 其后楚日以削 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词类活用答案 《李将军列传》 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名作动诱饵 广令诸骑曰:“前!”名作动前进 即有急形容词作名词紧急的情况 用坚其意使动使坚定 胡兵亦终怪之∕见其上常有龙,怪之∕及见怪 意动用法,意动用法认为。。。奇怪;形容词作名词,奇怪的现象 得李广必生致之使动,使。。。来 汉下广吏名作动,交付 尝夜从一骑出∕沛公从百余骑使动,使。。。跟从 呵止广∕止广宿亭下使动,使。。。停下 南绝幕名词作状语向南 《管仲列传》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使动使。。。穷困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为动为。。。而死 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则耻师焉∕而耻学于师意动用法 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使动,使。。。富强 贵轻重,慎权衡贵,意动用法,以。。。为贵,看重;慎,形容词作动词,谨慎地对待管仲因而信之使动,使。。。守信用 然孔子小之意动用法以。。。为小,看轻 齐桓公以霸名作动称霸 桓公北征山戎名词作状语向北 将顺其美,匡救其恶美,恶形容词作名词美好的东西,不好的东西 管仲既任政相齐名词作动词做丞相 《屈原列传》 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谗谄动词作名词说坏话的人;明,形容词作动词,阐明;邪曲和方正,形容词作名词,邪恶的小人和端方正直的人 明道德之广崇形容词作动词阐明 蝉蜕与浊秽名词作状语像蝉脱壳一样 莫不求忠以自为忠,形容词作名词,忠诚的人 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内,外,名词作状语,在内,在外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形容词作动词说坏话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反覆,使动,使。。。翻转过来 其后楚日以削名词作状语,每天 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名词作动词,效法 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同,轻,意动用法,认为。。。一样;以。。。为轻,看轻

必修三词类活用1

词类活用 《指南录后序》 A.名词作状语 1、北虽貌敬貌:表面上 2、予分当引决分:按本份 3、草行露宿草:在荒野里。露:在露天下。 4、日与北骑相出没日:在白天 5、夜趋高邮夜:在晚上 B.名词作动词 1、道海安、如皋道:取道 2、则直前诟(gòu)虏帅失信前:走上前 3、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序,为……作序 4、道中手自抄录手:亲手 5、名曰《指南录》名:命名 C动词作名词 1、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巡徼:巡徼的人 D形容词作动词 1、北亦未敢遽轻吾国轻:轻视 《五人墓碑记》 A名词活用 1、去今之墓而葬焉墓,名词活用为动词,修墓 2、其疾病而死,疾病,名词活用为动词,生病 3、为之声义声,名词用如动词,伸张 4、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抚,名词动用,出任……巡抚 5、缇骑按剑而前前,方位名词作动词,上前 6、显荣于身后荣,名词的使动用法,使……荣耀 7、人皆得以隶使之隶,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奴仆那样 8、而为之记记,名词动用,作记 9、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函,名词动用,用盒子装 B形容词/副词活用 1、激昂大义激昂,形容词用如动词,激动振奋 2、亦以明死生之大明,形容词用作动词,表明 3、不能容于远近远近,形容词用如名词,远近的百姓 4、则尽其天年尽,副词用如动词,享尽 5、吾社之行为士先者先,形容词用为名词,先导、表率 C动词活用 1、不敢复有株治株治,动词用如名词,株连治罪的事情

2、安能屈豪杰之流屈,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屈身 3、众不能堪,抶而仆之。仆,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倒下 《离骚》 A名词作动词 1、名余曰正则兮名,名作动,取名 2、字余曰灵均字,名作动,取字 B形容词作名词 1、纷吾既有此内美兮美,形容词作名词,美质 C动词作名词 1、纫秋兰以为佩佩,动词作名词,佩戴在身上的饰物 D名词作状语 1、朝搴阰之木兰兮朝,名词作状语,在早晨 2、夕揽洲之宿莽; 夕,名词作状语,在晚上 《烛之武退秦师》 A名词作状语 1、夜缒而出夜,表时间,在晚上 2、朝济而夕设版焉朝,夕,表时间,在早上,在晚上 3既东封郑东,表处所,在东边 B名词作动词 1、晋军函陵 / 秦军汜南军,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2、与郑人盟盟,名词作动词,结盟、订立同盟 C名词的使动与意动 1、既东封郑封:名作使动,使……成为疆界 2、阙秦以利晋利:名词作使动,使……得利 3、越国以鄙远鄙:名词作意动,把……当作边邑 D动词作名词 1、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动词作名词,恩惠 E动词的使动 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使动,使……灭亡 2、烛之武退秦师使动,退,使……退却 F形容词作名词 1、越国以鄙远远,远地

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重点词精编版

古今异义: 1.陈太丘与友期.:(古义:约定。今义:日期,期限。) 2.相委.而去:(古义:丢下,舍弃。今义:委屈,曲折,确实) 3.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到······去。) 4.下车引.之:(古义:来。今义:引导。) 5.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今义:引导。) 6.与儿女 ..讲论文义:(古义:指家中的侄子辈。今义:子女。) 7.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古义:家庭。今义:内心。) 8.未若柳絮因.风起:(古义:顺。今义:因果。) 9.撒盐空中差.可拟:(古义:大概。今义:差别。) 10.不亦君子 ..乎:(古义: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今义: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11.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能够凭借。今义:可能、许可。) 12.饭疏.食饮水:(古义:粗劣。今义:疏通、疏散。) 13.匹夫 ..不可夺志也:(古义:普通人。今义: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14.吾日三.省吾身:(古义:多次。今义:数词,三。) 15.学而不思则罔.:(古义: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今义:蒙蔽,没有。) 16.思而不学则殆.:(古义:有害。今义:危险,几乎。) 17.有朋.自远方来:(古义:志同道合的人。今义:朋友。) 18.虽.有至道:(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19.不知其旨.也:(古义:甘美。今义:意义。) 20.教然后知困.:(古义:不通,理解不了。今义:困难。) 21.教学相长.也:(古义:促进。今义:增长。) 22.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古义:岸。今义:与湿相对。) 23.并.沉焉:(古义:一起。今义:并列。) 24.阅.十余岁:古义:经过,过了。今义:看。 25.尔辈不能究物理 ..:(古义:事物的道理、规律。今义:一门学科,物理学。) 26.盖.石性坚重:(古义:句首发语词,原来是。今义:有遮蔽作用的器物。) 27.是.非木柿:(古义:这。今义:表判断的动词。) 28.转转不已.:(古义:停止。今义:已经。) 29.但.知其一:(古义:只。今义:表转折,当时,却。) 30.求之下流,固.颠:(古义:副词,本来。今义:坚固。) 31.不筑.:(古义:修补。今义:建筑。) 32.居.数月:(古义:停留,这里是“经过”的意思。今义:居住。) 33.人皆吊.之:(古义:指对遭遇不幸的人表示慰问。今义:指祭奠死者或对遭到丧事的人家、团体给予慰问。) 34.胡人大.入塞:(古义:指大规模。今义:指在面积体积容积等方面超过通常情况或特定的比较对象。)

文言文词类活用

文言文词类活用 导读:词类活用在古汉语中是很普遍的语法现象,尤其是名词活用作动词的情况更是比比皆是。想要正确地理解以及正确地翻译古文,掌握规律是十分重要的。本文要解决的就是名词动用的七个规律。 一、名词前有助动词、副词修饰限制,名词活用作动词。大家都知道,名词一般是不受副词、助动词的修饰与限制的;因此,在名词的前面如果有了副词,或者助动词,那么, 这个名词一定是活用成动词了。请看下面的例子: 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句中划线处“非能水也”中的“水”,就属于这种情况,在它的前面因为有“非”这个副词,又有“能”这个助动词的修饰与限制,所以,它活用作动词了,意思也变成了“游水”。 ②但二月草已芽,八月苗已枯。(《采草药》)句中加线处“草已芽”中的“芽”,因为它的前面有副词“已”的限制,所以也活用作动词,意思变成了“发芽”。 ③未花时采,则根色鲜泽。(《采草药》)句中的划线处“未花时采”中的“花”,也因为在它的前面有“未”这个副词的限制,所以也活用作动词了。译为“没有开花的时候采集”。 ④则粪概者先芽。(《采草药》)句中的划线处“先芽”中的“芽”,也是名词活用作动词的例子,因为在它的前面有“先”这个带有副词性的词语的限制;所以应该翻译成“先发芽”。

⑤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水。(《察今》)句中加线的句子中的“表”,原本也是名词,意思是“标记”,因为在它的前面有一个“先”字,所以也属于名词动用,翻译后的意思是“设立标记”。 二、名词的后面带有宾语,名词动用。一般的说名词是不能带宾语的,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一个名词的后面如果带有一个名词,那么,这个名词肯定活用作动词了。 ①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伶官传序》)句中划线处的“函”,原本是名词,意思是“木匣子”,可是在句中因为带了宾语“首”,所以,名词活用作动词;应该译为“用木匣子装”。 ②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豆而函之。(《五人墓碑记》)句中划线处的“函”,也是因为带了宾语,所以名词活用作动词的,意思也是“用木匣子装”。 ③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句中划线处的“目”之所以活用,也是因为它带了宾语“项王”,因而,应译为“给项王使眼色”。 ④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者。(《察今》)句子里划线处的“法”字,原也是一个名词,因为它也带了宾语“其所以为法者”,所以名词动用,应译为“效法”。 ⑤左右欲刃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句中的“刃”活用了,因为它带了宾语“相如”,所以得按照动词来翻译,译为“用刀杀”。 三、名词的后面带了补语,名词活用作动词。按照常理,名词也是不能带补语的,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确有名词的后面带了补语的情况在。此时,那名词自然也就活用成动词了。如下面的例子: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卖油翁》 1.但微颔之“颔”转化为动词“点头”。 《三峡》 2.每至晴初霜旦“霜”转化为动词“下霜”。 《黔之驴》 3.驴不胜怒,蹄之“蹄”转化为动词“用蹄子踢”。 《口技》 4.妇抚儿乳“乳”转化为动词“喂乳”。 5.不能名其一处也“名”转化为动词“说出”。 6.其夫呓语“呓语”转化为动词“说梦话”。 7.会宾客大宴“宴”由名词“宴席”转化为动词“宴请”。 《满井游记》 8.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 “泉”“茗”“罍”“歌”“红装”“蹇”等分别转化为动词“汲泉”“喝茶”“端酒杯”“唱歌”“穿着艳装”“骑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9.人恒过“过”转化为动词“犯过失”。 《曹刿论战》 10.神弗福也“福”转化为动词“保佑”。 11.公将鼓之“鼓”转化为动词“击鼓”。 《狼》 1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转化为动词“打洞”。 《公输》 13.在宋城上而待楚寇也“寇”转化为动词“入侵”。 《捕蛇者说》 14.然得而腊之以为饵“腊”转化为动词“风干”,这里译为“把……晾干”。 15.又安敢毒耶“毒”转化为动词“怨恨”。 《约客》 16.黄梅时节家家雨“雨”转化为动词“下雨”。 《送东阳马生序》 17.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缊袍敝衣”是“穿缊袍敝衣”的意思。 18.腰白玉之环“腰”转化为动词“腰佩”。 (二)名词作状语 现代汉语只有时间名词才能作状语,普通名词很少作状语。古代汉语不但时间名词可以作状语,普通名词也可以作状语。由于名词的这种作用和副词相似,所以有的人称之为名词用如副词。普通名词作状语,有的表示处所或工具,有的表示对待人的态度,有的表示比喻。 1.表示方位或处所。例如: 《山海经·夸父逐日》河渭不足,北.饮大泽。(表示方位) 《荀子·劝学》上.食埃土,下.饮黄泉。(表示方位)

古代汉语通论笔记(一)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通论(一)——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的定义: 汉语词类的划分古今基本一致,可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包括名、动词、形容词;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语气词。词类的基本功能古今也基本一致。但是,在古代汉语尤其是上古汉语中,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表达习惯灵活运用,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基本功能,这类语法现象叫做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与兼类不同,兼类是一个词兼有不同词类的句法功能,这些功能是经常的而不是临时的。而活用则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表现出来的某种功能。离开了这种语境该功能不复存在。 词类活用的类型: 词类活用主要是实词的活用,即动词、名词、形容词的活用。具体而言包括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用做一般动词,使动和意动用法;名词用做一般动词,使动和意动用法以及做状语。 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使宾语具有什么样的特点意思,它用一种动宾式来表达兼语结构的内容,使结构显得简练。在上古兼语结构很罕见。 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具有认为宾语怎么样或者把宾语看作什么的意思。凡是由意动词构成的句式都是以主谓词组做宾语的句式。可变换为“以……为……”或“把……看作……”。二者的区别在于使动用法是宾语客观上发生了变化,意动用法是宾语客观上没有发生变化而主语主观上认为它发生了变化或者对待的方式有所改变。 第一节词类活用的鉴别 鉴别一个词是不是活用成另一类词,可以从语义和句法两个方面来考察。通常词类活用会伴随词汇意义的改变。如果一个词语按照平常的意义解释不通时就要考虑是否为词类活用。另外,语法特征尤其重要:比如词语在句子中所处的地位,跟那些词语组合,构成什么样的句法结构等。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以及名词用如动词,都是活用为动词。 1、两个名词连用。如果两个名词连用,既不是并列关系,也不是偏正关系,则其中必有一个名词或用为动词,一般是前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如: 遂王天下。(《韩非子·五蠹》)(王天下:统治天下。) 擅爵人,赦死罪。(贾谊《治安策》)(爵人:拿爵位给人。) 面山而居。(《列子·汤问》) 有时后一名词活用为动词: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史记·陈涉世家》) 子房前。(《史记·留侯世家》) 2、名词、形容词在“所”字后。“所”是个辅助性代词,经常放在动词前面,构成“所”字词组,指代一定的对象,故“所”后的名词、形容词要活用为动词。如:置人所罾鱼腹中。(《史记·陈涉世家》) 所罾:网到的(鱼)。 世之所高,莫若黄帝。(《庄子·盗跖》) 所高:推崇的(人)。 非博士所职。《史记·秦始皇本纪》(所职,所负责的。) 3、名词、形容词在能愿动词后。能愿动词修饰的是动词,所以当名词、形容词放在“能”、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状语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做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一天天、一月月,合起来引申为慢慢、逐渐。 ①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云、响、景:像云彩、回声、影子一样 ②人皆得以隶使之隶:像对待奴隶一样 ③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舟:用船 ④东歌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东、北:在东边、在北边 ⑤而相如廷叱之廷:在朝廷 ⑥士大夫终不肯夜泊绝壁之下夜:在夜晚 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每天 二、名词用作动词 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如:“始见中原气象,泰然不肉而肥矣”中的“肉”,就是吃肉的意思。 ①籍吏民,封府库籍:登记 ②沛公欲王关中王:统治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敌:攻击 ④买五人之头而函之。(《五人墓碑记》)函:用匣子装 ⑤流血五步,天下缟素。缟素:穿孝服 ⑥大楚兴,陈胜王王:称王 ⑦范增数目项王。目:示眼色 ⑧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游泳 ⑨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究 ⑩质于秦。质:做人质 三、名词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如:“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中的“臣”,就是名词作动词,臣服的意思。

①生死而肉骨肉:使……长肉 ②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让……称王 ③汗牛充栋汗:使……出汗 ④汗马功劳 ⑤齐威王欲将孙膑任命……为将 四、名词意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是什么。如:“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中的“师”,就是“以……为老师”的意思。 ①稍稍宾客其父宾客:把……当作宾客。 ②鱼肉百姓鱼肉:以……为鱼肉 ③孟尝君客我客:把……当作门客 ④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⑤友风而子雨 ⑥幕天席地 ⑦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意动用法,以……为鉴 五、动词用作名词 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修饰限制,这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如:“追亡逐北,流血漂橹”中的“亡”“北”均为动词用作名词,意思是败逃的人。 ①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出、入:产品、收入 ②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收获、心得 ③作有利于时,制有便于物者,可为也作、制:措施、制度 ④去国怀乡,忧谗畏讥谗、讥:诬陷、嘲讽的话 ⑤钩党之捕遍于天下捕:搜捕活动 ⑥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收藏、经营:动词作名词,金玉珍珠 ⑦司马子反渴而求饮饮:饮料、汤食 ⑧少仲尼之闻问:见识 六、动词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其发出者是后面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

词类和词类活用

词类与词类活用 一、古代汉语得词类划分 词类就是根据词得语法意义与语法功能划分出来得类别。 古代汉语得词类,跟现代汉语得词类大致相同:总共可以分成十一类,即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下边分别叙述。 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得名称得词。例如: 阿爷无大男,木兰无长兄。(《木兰诗》)?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 2、动词,表示人或事物得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得词。例如: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狼》) 谍报敌骑至。(《冯婉贞》) 3、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得形状、性质或者动作、行为得状态得词。例如:。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4、数词,表示数目得词。例如: 一桌、一椅、扇、一抚尺而已.(《口技》)?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 5、量词:表示人或事物得单位或动作行为得词.例如: 距圆明园十里,有村曰谢庄。(《冯婉贞》)?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6、代词,代替名词、动词、形容词或数量词得词,叫做代词。例如: 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西门豹治邺》) 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捕蛇者说》) 7、副词,经常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得前面,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例如: 太后之色少解。(《触旮说赵太后》) 村中闻此入,咸来问讯。(《桃花源记》) 8、介词,同它后面得名词、代词等组合起,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得前面或后面,表示处所、方向、时间、对象等等。例如: 何不试之以足(《郑人买履》)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卖油翁》) 9、连词,把两个词或两个比词大得单位连接起来得词,例如: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西人长火器而短技击。(《冯婉贞》) 10、助词,附着在一个词、一个词组或一个句子上,起辅助作用。例如: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 诸将请所之(《李恕雪夜入蔡州》) 11、语气词,也叫语气助词。语气词不能充当句子成分, 但它可以表示提顿、陈述、祈使、疑问、感叹等不同语气。例如: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蛇者说》) 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12、叹词,表示感叹或呼唤应答得词。例如: 嘻,技亦灵怪矣哉!(《核舟记》)?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词类活用例子

文言实词词类活用 活用为一般动词 (一)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1.两个名词连用,既不是并列关系,又不是修饰关系,便是动宾或主谓,其中一个必然活用为动词。 a .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 b.籍吏民,封府库。 c.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d.冬雷震震夏雨雪。 2.名词后紧跟代词,该名词活用为动词。 a.驴不胜怒,蹄之。 b.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 c.名余曰正则兮。 3.名词放在副词后,便活用为动词。 a.日将暮,取儿槁葬。 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c.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立大巫后。 4.名词放在“能”“可”“足”“欲”等呢过愿动词后,便活用为动词。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b.云青青兮欲雨。 c.其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 d.子谓公冶长:“可妻也。” 5.名词带介宾结构做补语,这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 b.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6.名词用“而”同动词或动宾词组连接时,活用为动词。 a.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 7.名词在“所”“者”结构中便活用为动词。 a.置人所罾鱼腹中。

a.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馆。 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1.形容词用在“所”字之后,便活用为动词。 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 (认为宝贵、认为低贱、认为卑下、认为高贵) 2.形容词在能愿动词后,活用为动词。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走到尽头) 3.形容词在“之”“我”能代词前,活用为动词。 稍出近之。(靠近) 4.形容词后带介宾结构做补语,它活用为动词。 令尹子兰……率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诋毁) 数词活用做一般动词 六王毕,四海一。(统一) 名词做状语 一、普通名词作状语 1.表比喻 a.嫂蛇行匍匐。 b.狐鸣呼曰。 c .赢粮而景从。 d .天下云集响应。 e.常以身翼蔽沛公。 f.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表对人的态度 a.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b.人人皆得以隶使之。 3.表动作行为的处所 a.夫以秦王之威,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廷:在朝廷上 b.童子隅坐而执烛. 隅:在墙角 4.表动作行为的工具、凭借、方式

第五章 词类活用

第五章古代汉语常识——语法之一:词法 第一节实词的活用第二节虚词 1、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1、副词 2、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2、代词 3、形容词、名词的用作一般动词3、介词、连词 4、名词用作状语4、语气词、词头和词尾 汉语词类的划分 现代汉语中,根据词的意义和造句功能可以把汉语词分为两大类,即实词和虚词。古代汉语也如此。 实词:有实际意义的词。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和量词四类 (现代汉语代词、副词都是实词)。 虚词:只起语法作用的词。分为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和语气词等类。本教材没有助词。 第一节实词的活用 1、词类活用: 定义:词类活用是指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词可按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中临时改变其基本功能。 所谓词类活用,通常是指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实词按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中临时改变其基本功能。 注意:词类活用与词的兼类不同。 词类活用最显著的特点是临时性,它只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活用为另一类词。如果离开了特定的上下文,它就没有这种用法了,原来是什么词类还是什么词类。 词的兼类是指一个词同时兼有几类词的特点。也就是说,一个词,可以用作名词,也可以用作动词等,这是词本身所固有的,不随具体环境而改变。如: (1)入朝见威王。《战国策·齐策》(2)相如每朝时。《史记》 两个“朝”字,一个用作名词,一个用作动词,这是词的兼类问题,不是活用。因为即使离开了上述语言环境,人们也知道“朝”字有两个词类,可以作动词,(朝见),也可以作名词(朝廷)。这是“朝”本身所固定的。、 可见,词的兼类是词义引申发展的结果,它在任何时候都具有不同的意义和类别。这是 词自身所固有的,也是人们都知道的。它的各种用法是稳定的、经常的。其特点就是稳定性。词类活用与词的兼类的区分标准:是临时性的,还是稳定性的。 一、使动用法: 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 ①孟子将朝王②武丁朝诸侯 1、动词的使动用法 (一)及物动词使动用法。 (1)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士将攻之。《左传》使……饮 (2)阳货欲见孔子。《论语·阳货》使……见(xian),出现 (3)欲辟土地,朝秦楚。(《孟子·梁惠王上》使……来朝见 (4)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 《战国策》使……食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1、形容词用作动词: 辱:辱没。例句: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尽:吃尽。例句:一食或尽粟一石。 2、名词用作动词: 策:名词,马鞭子。这里用作动词,用鞭子打的意思。鞭策,驱使。例句:策之不以其道 3、数量词用作动词: 千里:行千里。例句: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尽:使……尽,竭尽。例句:食之不能尽 一词多义 虽有千里之能:的 马之千里者:结构助词,不译 策之不以其道:代词,它,在本文中代指千里马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助词,不译 虽有千里之能:才能,能力 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 策之不以其道:用鞭子打 执策而临之:马鞭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连词,表转折,但是 执策而临之:连词,连接状语和谓语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吃,动词 食之不能尽其材:通“饲” 喂养,动词 故虽有名马:即便 虽有千里之能:虽然 其真无马邪:难道【反问,加强语气】 其真不知马也:可译为“恐怕”【表示判断、猜测】其材 通假字 (1)食马者:“食”通“饲”,喂. (2)才美不外见:“见”通现,显现. (3)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 (4)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三、古今异义

是古义:这样的.例: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今义:判断词. 安古义:怎么.例:安能求其千里也? 今义:安全;安定;安装. 等古义:同样.例:且欲常马等不可得. 今义:等候;用在人称代词名词后表示复数或列举.或古义:有时,有的人.例:一食或尽粟一石今义:或者 三、回答下面问题 1、为什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其作用? 2、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 3、描写“食马者”形象的是哪一句?

高考语文词性和词类活用14

高考语文词性和词类活用14 导读:高考语文词性和词类活用14 与 ①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师说》)——老师与弟子年纪相差不多,懂得的道理也相似。 ②夸父与日同走。(《夸父逐日》)——夸父跟太阳赛跑。 ③屈完与诸侯盟。(《齐桓公伐楚》)——屈完跟诸侯订立盟约。 ④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谋攻》)——知道什么仗可以打和什么仗不可以打的,就能取得胜利。 ⑤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鸿门宴》)——项王说:“壮士,赐给他一斗酒”。〔手下的人〕就给他一斗酒。 例①、例②、例③的“与”前后连接的都是名词,但例①的“与”是连词,例②、例③的是介词。原因是前后两个名词的地位不同,或主动发出动作与被动附和动作不同。如果“与”前后的名词颠倒过来,意义也不变,则是连词,否则就是介词。例④的前后接动词词组,且可以换位置,是连词。例⑤上接副词,后边接的只有名词,是动词。“与”前接名词,后接动词的多是介词,文意上省略了介词宾语。例如《孙膑》:“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邹忌讽齐王纳谏》:“客从外来,与坐谈”。因此,“与”主要注意辨别例①、②、③时的情况。 二.如何分析词类活用 要分析词类活用,首先明确词类活用的概念。

词类是根据词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而划分的类别。虽然古代汉语各类词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基本一致,比如名词经常作主语、宾语、定语,动词经常作谓语,形容词经常作定语、状语、谓语等等,但在古代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他类别的词,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词类活用例子

词类活用例子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文言实词词类活用 活用为一般动词 (一)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1.两个名词连用,既不是并列关系,又不是修饰关系,便是动宾或主谓,其中一个必然活用为动词。 a .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 b.籍吏民,封府库。 c.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d.冬雷震震夏雨雪。 2.名词后紧跟代词,该名词活用为动词。 a.驴不胜怒,蹄之。 b.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 c.名余曰正则兮。 3.名词放在副词后,便活用为动词。 a.日将暮,取儿槁葬。 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c.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立大巫后。 4.名词放在“能”“可”“足”“欲”等呢过愿动词后,便活用为动词。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b.云青青兮欲雨。 c.其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 d.子谓公冶长:“可妻也。”

5.名词带介宾结构做补语,这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泛南。 b.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6.名词用“而”同动词或动宾词组连接时,活用为动词。 a.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 7.名词在“所”“者”结构中便活用为动词。 a.置人所罾鱼腹中。 a.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馆。 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1.形容词用在“所”字之后,便活用为动词。 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认为宝贵、认为低贱、认为卑下、认为高贵)2.形容词在能愿动词后,活用为动词。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走到尽头) 3.形容词在“之”“我”能代词前,活用为动词。 稍出近之。(靠近) 4.形容词后带介宾结构做补语,它活用为动词。 令尹子兰……率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诋毁) 数词活用做一般动词 六王毕,四海一。(统一) 名词做状语

名词词类活用

名词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学好文言文的四大要素之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什么是实词的一词多义,什么是词类活用,如何判断,是学习文言文语言规律的关键。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我总结出一套判断方法,可以说是万无一失。今天小编就来跟大家分享名词词类活用,一起来看看吧! 名词此类活用 (1)名词活用为动词 1、晋军函陵 (课文《烛之武退秦师》出自《左传?僖公三十年》) 2、朝服衣冠 (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 3、范增数目项王 (课文《鸿门宴》出自《史记?项羽本记》) 4、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课文唐?杜牧《阿房宫赋》) 5、今予家是溪 (课文唐?柳宗元《愚溪诗序》) 从以上下划线的词可以看出,划线的词都是名词,且必须改变词性才能解通,变为动词解才符合全句的意思。进而观之,这些下划线的词之所以改变词性是它处在它(名词)不该处的“位置”,原来是“名词”处在了不该处的“谓语”的“位置”(名词所处位置应该是“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概言之,名词处在谓语的位置,名词必须要活用。活用一:名词活用为动词。 (2)名词的使动用法 1、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课文《鸿门宴》出自《史记?项羽本记》) 2、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课文清?龚自珍《病梅馆记》) 3、尝人,人死;食狗,狗死 (《吕氏春秋?上德》) 4、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明?马中锡《中山狼传》) 5、舍相如广成传舍 (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出自《史记?卷八十一》) 从以上下划线的词可以看出,划线的词都是名词,且必须改变词性才能解通,变为“使宾语怎样”即使动用法才能符合全句的意思。进而观之,这些下划线的词之所以改变词性是它处在它(名词)不该处的“位置”,原来是“名词”处在了不该处的“谓语”的“位置”。概言之,名词处在谓语的位置,名词必须要活用。活用二:名词的使动用法。 (3)名词的意动用法 1、侣鱼虾而友麋鹿 (课文宋?苏轼《赤壁赋》) 2、粪土当年万户侯 (课文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3、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宋?王安石《伤仲永》) 4、吾从师之 (课文唐?韩愈《师说》) 5、孟尝君过赵,赵平原君客之 (《史记?孟尝君列传》) 从以上下划线的词可以看出,划线的词都是名词,且必须改变词性才能解通,变为“认为宾语怎样”或“把宾语当作什么”,但与以上不同的是,是“主观上认为怎样或主观上当作怎样”即意动用法才能符合全句的意思。进而观之,这些下划线的词之所以改变词性是它处在它(名词)不该处的“位置”,原来是“名词”处在了不该处的“谓语”的“位置”。概言之,名词处在谓语的位置,名词必须要活用。活用三:名词的意动用法。 (4)名词作状语 1、吾得兄事之 (课文《鸿门宴》出自《史记?项羽本记》) 2、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宋?苏轼《石钟山记》) 3、天下云集响应 (课文西汉?贾谊《过秦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