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

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

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
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

福州屏东中学教学笔记

年月日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二册

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一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

第一部分:教案内容

【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的历史学习,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历史的起点,也是关键。能否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一定的历史思维,决定了学生历史学习的好坏。

由于我市初中历史采取开卷考的形式,导致学生对历史往往存在这样一些印象:历史是“副科”;是死记硬背,与现实联系不大;是无用之学……由于初中的基础不扎实,对于高中历史学习产生了不利影响。高中历史教材的编写采用了专题的形式,打破了时空的界限,但这一体例对教学有以下几点不利:⑴知识系统不完整,同一阶段不同历史现象的联系不紧密;⑵专题之间的跳跃性大,新知识的学习缺少旧知识的铺垫;⑶专题性的历史内容理论性强,难度加大;⑷各模块教材之间历史知识的重复。

针对这些挑战,在备课和上课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⑴注意专题内知识的完整性问题,同时还要考虑本专题知识与其他专题的联系。在有限的时间里,深入浅出地把历史知识向学生讲述清楚,并引导他们通过学习活动有所收获。⑵反复推敲上课怎样开头,怎样结束。开头要激发兴趣,结束要让人回味。开头结束都力求短小精干,切忌拖泥带水。板书演示要清楚明了,重点关键要突出鲜明。⑶上课要关心每位学生,要使绝大多数都能真懂。在让学生思考、操作、讨论时,优秀生和后进生应有所区别,体现出“因材施教”。要使优秀生感到一定困难,要使后进生感到在进步。⑷要善于提出恰当的问题,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和独立操作的时间。一堂课要有动有静,有张有弛,有严肃有笑声。每一节课的最精华之处,一定要放慢速度,让学生能铭刻在心。⑸教学过程的关键是“交流—互动”。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活动。学生的听、说、读、写、议、辩、练、评要交替进行。⑹每次上课后,要及时记下自己成功之处和不足的地方。要作“教学日记”,随时总结经验,自觉进行反思。要及时将教学经验上升到模式建构,从个别上升到一般。

教学思路:

历史课程标准: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2013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历史学科考试大纲(试行)》: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了解世界各地区各民族间的联系日益紧密。

学习要求: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从地区交往、商路和贸易中心的转移、殖民扩张和掠夺等方面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作用。

重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难点:新航路开辟使人类从分散的历史开始向相互联系的历史过渡,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的标志。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古代各文明的概况。

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原因及最初的生产组织方式。

了解资本主义发展与新航路开辟之间的联系。

结合世界地图了解各航海家的航线和所到达的地区。

记忆并理解新航路开辟对世界的影响。培养从历史资料中搜集有效材料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学会全方位地分析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注意探索世界开始联成一体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如一些农作物在世界范围的传播。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从生活中找一些现实的证据,来证明世界市场形成对我们生活的巨大影响。

学习过程中注意培养自己合理想象的能力,并力图寻找史实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学习中加强同学间的交流,针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进行讨论,学会搜集历史证据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通过地图和其他史料,描述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古代世界经济文化发展中各地区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培养自己对美的鉴赏能力。

努力汲取新航路开辟过程中的重要历史人物的精神财富,培养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奋斗精神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正确认识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的影响,不可忽视其中的罪恶活动及其给人类带来的灾难,认识到追逐利益与理性地、人道地处理世界重大问题,对历史发展会有不同的影响。

【教学流程】

今天,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已经有超过70亿居民,生活在世界的不同角落。对我们而言,绝大多数人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同学们,你们知道通过多少个人,你就可以认识地球人任何一个陌生人?

答:……

答案揭晓,是——六个。

投影:

有一个数学领域的猜想,名为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中文翻译包括以下几种:六度分隔理论、六度空间理论以及小世界理论等。

六度空间理论指出: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

看到“6”这个数字,你有何感想?很多同学会惊叹:原来世界如此之小!没错,今天,我们已经生活在“地球村”里,世界早已连接成一个整体,天涯海角发生的事情,都逃不过我们的耳目。可是你们知道吗,在人类历史上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世界各地却是处于分散、孤立、隔绝的状态,就像课本P.80“分散的世界文明图”告诉我们的。人类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打破分散、孤立的历史,日益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呢?

播放:《大国崛起》片段

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在此之前,人类生活在相互隔绝而又各自独立的几块陆地上,没有哪一块大陆上的人能确切地知道,地球究竟是方的还是圆的,而几乎每一块陆地上的人都认为自己生活在世界的中心。

但就在公元1400年以后的两百年间,欧洲绘图人笔下的几大块陆地宛如正在成长的胚胎,逐渐由模糊的团状,演变成我们今天所熟悉的清晰可见的模样。

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经由地理大发现而引发的国家竞争,拉开了不同的文明间相互联系、相互注视,同时也相互对抗和争斗的历史大幕。

不可思议的是,开启人类这一历史大幕的,并不是当时欧洲的经济和文化中心,而是偏居在欧洲大陆西南角上两个面积不大的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

整体的世界真正开始于环球航行的实现,这就是我们通常说所的“新航路的开辟”。

本专题的标题“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讲的就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这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板书)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一)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

——世界市场开始形成(15世纪末16世纪初)(二)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

——世界市场得到拓展(16世纪初——19世纪)(三)“蒸汽”的力量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9世纪中后期)(四)走向整体的世界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新航路的开辟是世界历史上最为重大的事件之一。勇于探索的欧洲航海家,踩着汹涌的波浪,开启了人类一个新时代,把隔绝分散的人类社会联系到一起,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直接的商业联系,初步形成了一个广阔的世界市场。

但在开辟新航路的时代,开辟新航路就是一种极大的冒险行为。为什么说是一种极大的冒险呢?我们

还是通过地图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新航路,请同学们结合课本P.83“新航路开辟图”,指出新航路的路线。

答:……

投影:

15世纪到16世纪开辟的新航路,又称“地理大发现”,它指从西欧沿非洲西海岸南下绕过好望角,到达东方的路线和从西欧穿过大西洋到美洲,进而横渡太平洋完成环球航行。

新航路有三大突出特点,也可以说是三大目标:一是要建立大陆之间的海路交通;二是要开通环球航线;三是新航路的目的地是要到达东方的印度和中国。那么,当时欧洲人为什么要冒着巨大的风险开辟新航路呢?既然有“新”航路,那历史上有没有所谓的“旧”航路呢?

答:有!丝绸之路。

既然已经有丝绸之路,为什么欧洲人还要舍近求远开辟新航路呢?请同学们从课本P.82第二段找出原因。

答:(P.82第二段第四行)15世纪,土耳其的扩张阻断了这条商路。

投影:

1453年,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攻占君士坦丁堡,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通商要道。不但帝国军队肆意抢夺商旅,而且帝国当局还规定对过往商品课以重税。实际上等于堵死了这一条重要的商路,结果,欧洲市场上东方商品的价格猛涨。

面对奥斯曼土耳其截断东西方之间商路导致的商业危机,如果你是当时的欧洲人,你会怎么做呢?

答:……

在军事上的突围失败的情况下,欧洲人希望开辟一条不经过地中海,而是绕过非洲南端或是直接向西航行通往东方(亚洲)的航路,这就是新航路。

(板书)一、新航路开辟原因

直接原因:传统商路受阻

还有哪些原因?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84“材料阅读与思考”的第一段(哥伦布出生于……),提炼出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答:深信“地圆说”;向往富庶的东方,实现其“黄金梦”;向伊莎贝拉一世女王求助,被西班牙国王接受。

新航路开辟前,欧洲人认为东方的亚洲无比富庶,拥有难以臵信的财富、宝石、贵金属和香料。当时,有一本书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你们知道是哪一本书吗?

答:《马可〃波罗游记》。

马可〃波罗于13世纪末到蒙古皇帝忽必烈的宫廷,他的离奇经历后来写成了《马可〃波罗游记》。在书中,马可〃波罗把东方的中国和日本描绘成了遍地黄金的天堂,激发了欧洲人去东方寻找黄金的热潮。

正因为哥伦布深信“地圆说”,所以他认为一直向西航行,就一定能抵达梦寐以求的东方。另外,指南针传入欧洲后广泛运用于航海,提高了远洋航行的安全系数,从此西欧船只敢于、也有条件驶向大洋深处。

(板书)一、新航路开辟原因

社会根源:欧洲人对黄金和香料的渴求

直接原因:传统商路受阻

技术条件:“地圆说”出现,造船、航海技术进步

准备远洋航行,不管是买船、招募水手还是储备物资都要大量资金,这笔钱是由谁提供的?

投影:

材料西班牙、葡萄牙这两个国家都在15世纪末……完成了政治上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化过程。这样一来,过去那些以战争为专业的贵族们……纷纷转向海上寻求出路,寻求新的发财之道。同时,这两国的城市商人……希望发展自己的贸易事业,因而支持海上探险。而且,这两国的专制政府为了开拓更宽阔的疆土,为了增加财政收入来源,也支持海上探险,并且特别热心。再加上西班牙、葡萄牙在同阿拉伯人斗争的过程中建立了强大的海军,有足够的力量来装备航船和保护海上探险活动的进行。

——陈梧桐、魏恤民:《普通高中新课程历史教学研究与资源丛书——历史(必修Ⅱ)》答:贵族;城市商人;西班牙、葡萄牙政府。

为什么当时城市商人有能力也有意愿提供资金呢?当时的欧洲在经济领域发生了什么变化?

答: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关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状况,同学们可以阅读课本P.81~82“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一目。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板书)一、新航路开辟原因

⒈经济根源:资本主义发展

⒉社会根源:欧洲人对黄金和香料的渴求

⒊直接原因:传统商路受阻

⒋技术条件:“地圆说”出现,航海技术进步

⒌西、葡王室等广泛社会力量支持

此时,可以说万事俱备,只等待勇敢的航海家去完成开辟新航路的重任。下面我们一起来追寻航海家们探寻通往东方新航路的足迹。

投影:

(板书)一、新航路开辟原因

二、新航路开辟过程

三、开辟新航路的历史影响——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82~83,课文中强调了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各地的不同影响,在这些不同影响的基

础上,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在促进资本主义发展上,具体表现为两个革命——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82~83,理解什么是“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投影:

材料一:随着西方殖民时代的到来,美洲的农作物,如烟草、玉米、马铃薯、甜菊、花生、西红柿传到欧洲、亚洲和非洲,……欧洲的家畜,如马、牛、山羊则影响和改变北美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美洲的烟草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欧洲人和土耳其人的生活习惯。

——出自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这则材料说明了什么?

答:商品种类增多。

投影:

材料二:所谓的商业革命,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亚非美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初步形成了一个广阔的世界市场;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随之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商业垄断地位逐渐被葡萄牙西班牙尼德兰英国所取代。

——孔祥民主编《世界中古史》“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亚非美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反映了什么?

答:贸易范围扩大。

这则材料还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后出现的一个变化,是什么?

答:贸易中心转移。

(板书)

商品种类——增多

商业革命贸易范围——扩大

↓贸易中心——转移

促进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的餐桌上多了许多新的食物,后来这些食物又传到世界其它地区包括中国。这其中,有一种食物与我们福建人密切相关,你知道是什么吗?

投影:先薯亭位于福建省福州市乌石山灵石峰上,是纪念明朝万历年间引种和推广番薯的华侨陈振龙和福建巡抚金学曾而建的。郭沫若曾颂扬陈振龙“此功勋当得比神农”。

你还知道有哪些作物是从美洲传入的吗?

投影:可可、南瓜、咖啡、番茄、花生、玉米、马铃薯、橡胶、甘薯、烟草

品种传入中国的时间

辣椒17世纪初

玉米16世纪中叶

马铃薯16世纪末

烟草17世纪初

橡胶20世纪初

可可1922年

花生16世纪30年代

向日葵16、17世纪之交

投影:

材料一据统计,从1502年到1660年,西班牙从美洲得到18600吨注册白银和200吨注册黄金,到16世纪末,世界金银总产量中有83%被西班牙占有。

——《大国崛起》第一集解说词材料二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贵金属增加了3倍多,自16世纪30年代至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上涨4倍多,英、法等国上涨2倍至2倍半。

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目的之一就是寻找黄金,新航路开辟后,大量贵金属流入欧洲,导致了什么后果呢?同学们可以运用政治学的常识,试着回答这个问题。

货币贬值

(板书)价格革命

物价上涨

↓普通劳动者日益贫困

加速社会分化封建地主衰落

商人和新兴资产阶级获利

促进西欧封建制度衰落和

资本主义发展

第二部分:反思与点评

【课后反思】

本课教学设计参考了徐赐成老师的《新航路的开辟》(岳麓版必修Ⅱ第7课,《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8年第9期)和庄艺扬老师的《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人民版必修Ⅱ专题五第1课,《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设计与评析》)。

“资本主义经济的萌生”一目,由于知识的欠缺,学生不好理解,所以在授课时把这一目放在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原因)中讲述,突出资本主义发展需要资本积累和海外市场,对其他内容淡化处理。

讲授新航路开辟的过程时,利用动画的形式将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展示在同一屏幕中,显得生动、直观。

《大国崛起》这部纪录片中有不少内容与本课的知识有关,不管是备课参考还是上课放映片断,都是有益于教学的。

第三部分:相关资料

【练习与测验】

课本第82页“学习思考”

答:这两种精神面貌和心理状态都是各自不同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特点、文化心理特征的产物;在不同时期其作用也不尽相同,要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认识;近代欧洲人的冒险精神和扩张性导致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活动,推动了整体世界的到来;而中国人的观念导致闭关锁国、故步自封,在世界市场形成的浪潮中日益被动,最终落后于世界潮流。

课本第82页“学习思考”

答:如果承认测算符合事实,可以联系前面学习过的知识,从中国的经济形态、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严格限制工商业的政策、禁止海外贸易、人口激增等方面,分析中国不可能实现工业化的原因。对比欧洲,则要分析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完成、科学革命及工业革命、对外开放和采用市场经济作为基础等方面,说明欧洲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必然性。重点是要培养学生的分析论证能力。

如果不承认这一测算符合事实,那么这个问题就是个假问题。这样就要列出至少两到三个经典的证据来说明自己的观点,例如可以论证GDP是否适用于古代社会等问题。这时,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论从史出的史学思维。

课本第83页“学习思考”

答:丰富了人类的粮食作物种类;给人以美味的饮料享受;烟草有一定药用价值,更重要的是容易使人上瘾,严重影响人类的身心健康。

课本第84页“自我测评”

答:新航路的开辟使地域文明隔绝状态被打破,各地区之间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交流;新航路开辟使西方列强的殖民活动开始并且不断扩张,世界殖民体系由此开始逐渐建立起来,导致东方国家的日益贫困与落后;新航路开辟还导致商业领域的重大革命,开拓了人们的眼界,刺激了人类的欲望,促进了商品流通和人员交往日益频繁,世界市场初露端倪。

课本第84~85页“材料阅读与思考”1

答:语言不通;相貌相异;生活习惯差异(如印第安人吸烟);观念不同(如对待黄金的态度)。

课本第84~85页“材料阅读与思考”2

答:投入与收益差异很大。哥伦布没有实现其梦想,在贫病中死去。

课本第84~85页“材料阅读与思考”3

答:印第安人质朴的本性;认为哥伦布一行是天神派来的使者。

哥伦布一行为了寻找黄金,掠夺财富;资本主义的扩张性;欧洲生产方式领先,为发展本国经济,对印第安人进行奴役。

全球化背景下伊斯兰文明与中华文明的交往_马明良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民族学类核心期刊2005年第5期J.NOR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 NALITIES(Phi losophy a nd Social Science)No.5.2005全球化背景下伊斯兰文明与中华文明的交往 马明良 (西北民族大学伊斯兰文化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30) [摘要]伊斯兰文明与中华文明都是博大精深、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和持久生命力的文明,在全球化浪潮中日益显现出各自独特的魅力,也面临着相似的挑战。两者应该而且能够在生态环境、世界和平、全球伦理等领域,进行对话,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存共荣,为全球化形势下构建/美美与共,和而不同0的人类文明新秩序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伊斯兰文明;中华文明;交往;互补 [中图分类号]G1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140(2005)05-0141-06 /文明冲突论0和/文明对话论0代表了当今世界有关文明问题上的两种不同声音。其实,用/文明交往论0来阐释和研究文明问题更具有穿透力。/冲突0也好,/对话0也罢,都是/交往0。/冲突0是消极的/文明交往0,/对话0是积极的/文明交往0。/文明交往论0的意义/在于它重视人类各个文明之间的相互联系,在于它关注这种相互联系和影响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区和不同国家中所达到的程度与发挥的作用0[1]。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用/文明交往论0研究伊斯兰文明和中华文明的交往历程和交往前景,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一 人类文明的发展,犹如奔腾不息的河流,有源头的涓涓细流,也有百川汇聚的浩浩荡荡;有蜿蜒曲折的开阔河湾,也有喷珠溅玉的陡峭河床;有从容不迫的缓缓而下,也有湍急奔流的一泻千里。人类文明首先呈现的是多样性、丰富性[2]。从时间上来看,从古到今有不同时代各具特色的文明,不同特色的文明此起彼伏,交错发展,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固定的模式上;从空间上来看,五洲四海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各自创造了不同的文明,永远不会呈现出单一的完全相同的状态。人类文明的这种生生不息和多姿多彩,正是文明不断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 其次,人类文明内在的向善性决定了不同文明之间的和谐性与总体趋向的一致性。不同文明具有不同的性格和不同的特色。由于各个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性,相互发生矛盾、摩擦和碰撞是很自然的,但并不一定必然发展成为不可调和的冲突;即便偶然有冲突,那也是局部的、暂时的、支流的,文明之间的和谐性才是主流的、本质的、持久的。不同民族以自己的文明丰富了全人类的文明,人类文明的/多0和/一0,是通过/交往0的互动作用逐渐形成的,/不同文明之间和相同文明之内,也在互动交往。古希腊文明中科学基础便有东方来源,古希腊文明和希伯来文明虽相互独立产生,但却形成互补关系。东西方文明既各自扮演独立角色,又在相互影响0[3]。不同的文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学习、相互借鉴, [收稿日期]2005-08-14 [作者简介]马明良(1961-),男(撒拉族),青海循化人,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民族宗教学、伊斯兰文化、中东问题与国际政治。 ) ) 141

生活中的交际礼仪

生活中的交际礼仪 【篇一:生活中的社交与礼仪】 生活中的社交与礼仪 摘要:一直知道,中国是一个礼仪之国。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社交礼仪在我们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也越来越被重视。现在社 交礼仪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我们每个人的举 止行为、谈吐、对人待物上都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形象和个人的 素质修养,因此,在当今社会中我们更应该注意社交礼仪的重要性。关键词:礼仪、地位、不可缺少、形象、重要性。 通过学习和理解,我觉得礼仪是指一定社会结构中人与人交往时的 某种方式、程序以及交往行为中体现于语言、仪表、仪态等外在的 表象方面的规范。使用恰当的方式向别人表达尊重。是人类社会为 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共同遵循的最简单、最起码的道德行为准则。 是一个人思想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社会来讲 礼仪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今世界已成为一个开放的世界,国际合作与贸易交流日趋频繁, 一个企业只有在国内外贸易往来中才能够求得生存和发展。在市场 经济的大潮中,交际是一种参与竞争的手段,也是人们适应对外开放、开拓局面的一种本领。现代化的社会、现代化的生产方式、频 繁的对外交往要求我们不仅要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还要具有丰富 的社交礼仪的常识。 礼仪是传承文明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在交往与合作的过 程中,人的礼仪是否周全,不仅显示其修养、素质的形象,而且直 接影响到事业、业务的成功。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精神要求日 益发展,人人都在寻求一种充满友爱、真诚、理解、互助的温馨和 谐的生存环境,寻求充满文明与友善,真诚与安宁的空间。前进的 社会呼唤文明,科学的未来呼唤文明。文明礼仪是精神文明的一个 重要内容,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也是衡量一个人受到教 育程度的标尺,文明礼仪的养成是个体道德品质和个性形成的基础。通过学习,我了解了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必须遵守的一种惯例,是 一种习惯形式,即在人与人的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一种习惯做法。礼仪,对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协调人际关系,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 具有积极的作用。一般而言与礼仪相关的词最常见的有三个,即礼貌、礼节、礼仪。礼貌指人在交往过程中,通过语言、动作向交往

文明交往教案

3.3《文明交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交往是人的基本需要,尊重是交往的前提,以及礼貌在交往中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学会使用礼貌用语,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巧,学会与人沟通,提高交往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和体验,知道哪些是我们应该提倡和学习的文明礼貌行为,感受文明交往的重要意义,树立文明交往的意识,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学习交往的礼节与技巧,学会与人,特别是与陌生人打交道,在交往中成为受欢迎的人,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人际空间。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为什么要文明交往?(以学生的交往经历作为突破点) 2、难点:如何进行文明交往?(以情景剧“艳艳与玲玲”的故事,引发朋友间如何相处作为突破点,进而引出如何与人交往) 三、教学方法 依据新课程理念,本节课采用的是情感体验法和活动探究法,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如:“你说我说”、“视频”观看、自述经历等探究、体验和感悟文明交往的好处,学会交往的礼节和技巧。

四、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和自制课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单元第三课《文明交往》,首先我们一起看几张图片【放课件】请同学们仔细看看这六张图片,然后找出图片中的一些特征。 学生:答 教师:同学们找的都不错,这六张图片呢其实就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缩影,说明了我们从出生到现在都是处在不断的交往中的。而且这种交往范围是在不断的扩大的。 2、活动——你说我说【放课件】 教师:好,我们清楚了我们是在这样的交往圈中生活和学习的,那么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人们没有了交往,世界将会怎样呢?" "在交往中我们获得了什么?" 可以结合下面几个方面:【放课件】 学生:答 教师:【放课件】好,同学们刚刚从不同方面说了没有与父母、老师、同学的交往会怎样,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其实这些都说明了交往是人的基本需要,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中的一员,社会交往是人类必不可少的活动,而在与别人交往中,我们获得了关爱、知识、友谊、信任等等,我们找到了自己

七年级政治上册 2_2 文明交往我能行教案 粤教版(道德与法治)1

第二课时文明交往我能行 (一)导入新课:情景导入 情景展示:小花的苦恼:“我真希望总结能有较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可是见了人常常不知道说什么,后来就很少与人交谈。我希望能使别人更快乐,但是我却觉得在这一点上自己的成就不大,真不知道如何改变这种状况?” 提问:遇到类似情况你是怎样解决的? 教师:生活中,人们随时都在与他人交往,但文明交往却不一定是每个人都具有的能力。文明交往是一门艺术,要掌握这门艺术,需要学习、思考和实践。 怎样做到文明交往呢? (二)讲授新课: 活动一:展示图片或照片: 1、文明场景:《温馨家庭》、《井然有条的车厢内》、《师生活动的场景》、《校长给学生颁奖》。 2、不文明场景: 3、通过两组图片的比较,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怎样做到文明交往? (1)尊重他人。平等待人,不以自己的某些长处自傲,才能在交往中得到别人的尊重、信任和友情。只要懂得尊重他人,与人为善,就会表现出发自内心的诚意,良好的态度和言行也就自然地显示出来了。 (2)注重细节。我们对人有礼貌,主要表现在态度、仪表、语言、举止等方面。 (3)态度亲和。待人真诚、和气,会拉近彼此的距离,使彼此感到温暖、愉快。面带微笑能给我们增添交往的魅力。 (4)仪表大方。仪表大方就是要讲究个人卫生,面容干净,头发整齐,服装整洁得体、美观大方,

这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 (5)语言文明。说话和气文雅,不强词夺理,不恶语伤人,不说脏话粗话,不乱叫别人不雅外号。多用商量的口吻说话,耐心倾听。 (6)举止端庄。我们举手投足、站立行走、与人交谈等,都要保持合乎礼仪的姿态,展示我们的自信与朝气。 活动二:学生表演在家里、在学校、在公共场合,与父母、与老师、与同学、与周围的人打交道的方法与技巧。 教师小结:1、不同的场合对我们的举止有不同的礼仪要求。正规的交往场合需要一些比较正式的礼仪,在公共场所需要遵守一些公认的文明规则,而日常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则要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习惯。 2、文明交往的艺术归根结底是学会做人。文明交往,还需要一把识别善恶的标尺。对于某些虚伪、欺诈、不怀好意的人,要学会拒绝和远离。保护自己,不受诱惑,也是文明交往的重要方面。(三)课堂小结: 知识归纳: 二、文明交往我能行 1、交往是一门艺术,要掌握好这门艺术,需要学习、思考和实践 2、怎样做到文明交往? (1)尊重他人 (2)注重细节 (3)态度亲和 (4)仪表大方 (5)语言文明

F11114059 储倩文 东西方文明之比较

东西方文明之比较 摘要: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逐步形成了两大文明体系,即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东方文明即亚洲和北非文明,西方文明即欧洲和美洲文明。在地理环境、政治经济等因素的 影响下,两大文明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随着世界联系的日益密切,两 种文明在交流与碰撞中不断融合,共同发展,为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贡献。 关键词:东方文明;西方文明;特性;交流 人类历史归根结底是一部文明史,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两大文明体系,即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汉语中,“文明”一词最早出自于《易经》的“见龙在田,天下文明”,它是指一种进步的社会状态,与野蛮相对。而英文中的“文明”(Civilization)一词源于拉丁文“Civis”,意思是城市的居民,其本质含义为人民生活于城市和社会集团中的能力。引申后意为一种先进的社会和文化发展状态,以及到达这一状态的过程。其涉及的领域广泛,包括民族意识、技术水准、礼仪规范、宗教思想、风俗习惯以及科学知识的发展等等。东方文明即亚洲和北非文明,西方文明即欧洲和美洲文明。由于地域环境,政治经济,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响,两种文明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但随着世界联系的日益密切,两种文明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并在融合与碰撞中不断发展前进。本文将从历史社会学的角度对东西方文明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比较分析。 一、东西方文明的特性 中国有句老话,“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指的就是在不同的地域环境,风俗习惯的影响下所呈现的文化也有所不同。东西方文明亦是如此,在不同的地理环境,社会历史等因素的影响下,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 1、东方文明是陆地文明,西方文明是海洋文明。在分析东西方文化的不同本质时,李大钊提出了静动文化论。认为东方文化主静,西方文化主动。由此而形成的一系列的不同是:东西方文化“一为自然的,一为人为的;一为安息的,一为战争的;一为消极的,一为积极的;一为依赖的,一为独立的;一为苟安的,一为突进的;一为因袭的,一为创造的;一为保守的,一为进步的;一为直觉的,一为理智的;一为空想的,一为体验的;一为艺术的,一为科学的;一为精神的,一为物质的;一为灵的,一为肉的;一为向天的,一为立地的;一为自然支配人间的,一为人间征服自然的”。东西方文明风格相异,各有所长。这种风格的形成与他们的起源密不可分。东方文明起源于农耕文明,依托土地和水源。在农耕文明的影响下,安于现状,自给自足,循规蹈矩,缺乏冒险精神。而西方文明起源于地中海旁的希腊罗马文明,以大海为依托,具有大海无畏,冒险,征服,勇敢的性格特征。一静一动,相互映照。 2、东方文明重义轻利,西方文明重利轻义。东西方关于义和利的不同见解与他们的思维方式密不可分。东方文明具有一种包容性以及海纳百川的博爱,尤其是在儒家文化的影响下,讲究和谐,重视道德文化的教育,因此将道德中的义

文明交往高二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文明交往”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宿豫区实验高级中学 活动主题:文明交往 活动背景: 1.青春期出现对异性的爱慕,喜爱之情是普遍,正常的现象,如不进行正确及 时地预防性引导,会导致不良后果。而此时部分老师家长对这一类现象有的 采取回避的态度,有的进行强硬干涉,致使结果不容乐观。 2.“学习人际沟通的原则与方法,学会与异性健康交往”高中二年级阶段心理 健康教育的内容及要点。 3.本人所带班级处于高二年级,个别学生处于男女生交往的困惑状态,不能明 辨哪些是健康交往,哪些是不健康交往,同时引起了班级一些同学的议论, 有的相互取笑,在某种程度上转移了一些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影响了 班级舆论和风气。 4.社会的一些学生在处理男女生交往上有不妥行为,同时在思想上也存在误 区,直接或间接影响班级学生的思想现状。 活动目的: 1.通过本次主题活动,使学生感受到哪些行为是男女生之间的健康交往,哪些行为是不文明,不健康的交往行为;同时明确中学阶段是人生中十分关键的时 期,教育学生珍惜中学时代,自尊,自爱,迈好青春的步伐。 2.在活动准备过程中,学生通过作问卷调查等形式扩大影响面,促使全校学生进行思考,学会与异性健康交往。 3.学生全员参与,通过调查,分析,参与体验,在提高处理问题,分析问题能力的同时树立或明确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 活动形式:小合唱,观看视频,讨论发言,问卷调查结果公布和分析,点评。 活动指导教师:班主任 活动主持人:班长,团宣传委员,文艺委员 参加对象:全体学生,班主任, 活动地点:教室 活动思路及准备: 1.观看ppt了解有关青春期问题,特点及解决方法。 2.班委会召开会议,讨论班会主题,方案等,班主任指导制定主题,班会设计思路, 成立主题班会创意筹备小组。 (1)在班级范围和全校范围做“我心目中的好男生/女生的标准”调查,进行归类,并对调查结果作分析评价 (2)调查中学生异性交往总体现状以及学生对待异性交往的态度、看法,并对 中学生在异性交往方面遇到的困惑进行总结、分析 (3)经小组讨论总结出解决交往问题的途径,并通过情景剧表现这些方法的实施效果,指导大家如何解决问题。 (4)调查家长对中学生异性交往问题的态度、看法,班主任向大家赠送青春寄语。

文明礼仪发言稿(完整版)

文明礼仪发言稿 文明礼仪发言稿 今天我来说一说校园礼仪! 当灿烂的阳光绽放你的笑脸,当丝丝微风拂过你的脸颊,同学们你们是否感觉到春天来到了,关于文明礼仪的发言稿。春天是美好的,我们在这美好春天的校园里做什么呢? 当你踏着轻快的步伐走进学校的时候,你是否会想起那些经常手拿扫帚,埋头辛苦扫地的同学;当你在干净、整洁的校园里漫步徜徉的时候,你是否感觉到那些拖拉机车的老爷爷老奶奶的艰辛?我们知道,春天是美好的,可你更应该知道春天的校园是纯洁、文明的! 在这么美丽的校园里,同学们,你们怎么可以漠视那尽情飞舞的果皮纸屑,而不伸出双手?你怎么忍心让干净的墙壁,留下各种笔迹和串串脚印,还发出幸灾乐祸的笑声呢?你怎么能在你同窗好友的面前演刀光剑影、插队哄抢呢?你怎么可以背着师长私自出校门、出家门,全然不顾他们的感受呢?难道你没有察觉到师长眼神中那一丝担心、那一屡疲惫。同学们,美丽的校园不仅仅需要每个人的付出,更需要你我的文明举止呀! 文明是风,它可以吹拂每一位同学的心;文明是花,它能将校园装扮得更加美丽。同学们,让我们在春天宁静的早晨里,在三月明媚的阳光下宣誓: 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引领文明风气、创建文明校园、争做文明学生!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会使我们的大家庭像春天一样充满希望、充满活力!

陋习,时时刻刻都在危害着我们的环境,侵害着我们的身体。随地吐痰,随手扔果皮纸屑,饭前便后不洗手,不勤剪指甲,随便在荡着灰尘的小摊上买小吃,这些不好的行为习惯会使许多人得上可怕的甲肝 ,乙肝,非典等传染性疾病.非典未来的时候,我们大家对陋习并不重视.非典来以后,我们才认识到陋习的危害.陋习对我们的危害无处不在,非典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许多人对个人卫生不注意,没有养成很好的卫生习惯,更没有爱护环境卫生的意识.还有些不讲卫生的人,有垃圾台他不去,随手把垃圾丢在墙角,路旁,使得满街是苍蝇,老鼠,臭虫.这样的陋习不但破坏了我们生活的环境,还对我们身体有害为了我们的生活环境,更为了我们自身的健康,请大家向陋习告别吧.向陋习告别与文明同行倡议书各位同学: 当我们经过艰辛的努力,激烈的竞争,终于坐在省前中宽敞明亮的教室读书的时候,你是否为自己身为前中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呢省前中是一座美丽的知识殿堂,这里有一流的教学设施,优美的校园环境.在美丽的校园中,我们努力地学习,充实地生活,陶醉于书海,活跃在操场,尽情挥洒着青春的美丽与激情.可是当我们徜徉于美丽的校园时,却发现校园中跳动着许多不和谐的音符,校园陋习随处可见.仔细盘点我们校园的不文明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公共卫生意识差.一些同学缺乏公德心,不注意公共卫生.操场上,大道边,花丛中,小河里,随处可见同学们扔下的餐巾纸,胶带纸,饮料瓶;有少数同学,如厕后便纸不入篓,不随手冲厕所,甚至有同学把方便面等倒入厕所,以致于下水道经常堵塞. 二是爱吃零食.部分同学喜欢边走边吃零食,有些同学把零食带进教室,把教室当作茶吧,餐厅. 三是浪费现象严重.有的教室大白天光线很足的时候,还把所有的灯都开着;有的宿舍人走后水龙头水流不断;有

二战后英国南亚移民的居住、语言与信仰风俗研究

二战后英国南亚移民的居住、语言与信仰风俗研究 大部分第一代南亚移民都是经济移民,主要是填补战后英国工业重建和扩张的劳动力空白,大部分都在非技术性部门和低报酬行业工作,经济地位的低下使得南亚第一代移民一直处于英国社会的底层。因为就业的原因,他们多集中在大工业区,亲属和朋友的关系网也是他们生活区较为集中的原因之一,他们不像本土白人那样呈分散的分布状态。英国的第一代南亚移民不是一个同质的群体,因此区分他们的异同点就十分重要,这样才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们在社会中的位置以及他们宗教文化的态度和实践。南亚第二代移民情况与第一代不大相同,他们与英国有着更为广泛和密切的联系,操着流利的英语并且与英国人交友,自主经营的比例增高,宗教在生活中所占比例略有下降,但是仍然把宗教视为生活中最为重要的部分,生活中的自主权和主动性增加。第二代亚裔移民生活在两种文化之间,承受着两种不同文化的撞击,徘徊在学校和家庭两种文化的影响之下。 居住模式及人口?羁? 1991年的人口普查表明英国有超过54.9百万的人口,少数族裔超过3百万(5.5%)。这个普查表明大部分的少数族裔在东南(54.6%)尤其是在伦敦附近(44.8%),中部

(20.4%),北部和西北(9.4%),约克郡和亨伯赛德郡(72%),剩下的(7%)在东英格兰,西南,威尔士和苏格兰,主要的格拉斯哥,和爱丁堡。(穆罕麦德?安沃:《在文化之间:亚裔年轻人的承袭和改变》,第17页。)这次的人口普查显示少数族裔人口超过3百万,接近一半(49.1%)的人是南亚裔,大约有0.89百万(29.5%)百万是黑人,剩下的21.4%是华人和来自新联邦其他部分的人。 1991年的人口普查表明,印度人是最大的少数族裔群体(15%),接着是黑人加勒比人(0.96%)和巴基斯坦人(0.91%)。黑人非洲人和其他黑人占0.7%,孟加拉国人(0.3%),华人(0.3%),其他亚洲人(0.5%)和其他少数族裔组成了英国剩下的少数族裔。从1991年的人口普查可以看出,南亚裔是英国少数族裔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里表明南亚群体之中也有定居的差异。例如,印度人是扩展最广泛的,但是相对集中的东南和中部地区。另一方面,孟加拉国入主要集中的伦敦周围,西部大城市和曼彻斯特。巴基斯坦人很少集中在东南,并且在西部有很多人口,约克郡和亨伯赛德邵以及在西北聚集,苏格兰也有大量巴基斯坦移民。居住模式与他们的移民过程相联系的。 南亚裔的三支群体有不同的定居地:印度裔分布较为广泛,相对集中在东南部和米德兰地区;孟加拉裔主要集中在大伦敦,西米德兰兹郡和大曼彻斯特郡;巴基斯坦裔主要集

文明中的神圣与神圣中的交往

文明中的神圣与神圣中的交往 ——彭树智先生论宗教在人类文明交往中的作用 李利安 我作为彭树智先生本科和博士求学阶段的学生,一直对彭先生在历史研究中的思辨情趣和理论创新非常仰慕和赞佩,尤其是先生的文明交往论,更令我陶醉,并对我的宗教研究产生了直接的指导和理论启发作用。记得彭先生曾经多次要求我在研究中把“沉潜的考索”与“高明的独断”结合起来,鼓励我“在保持独立原创力强劲不减的同时,让思想锋芒的智慧之光更加闪亮”①。作为学生,我将老师的这种希冀永藏于心。当老师八十华诞之际,我想以宗教在人类文明交往中的作用为题,简要回顾一下先生在这个问题上的学术探索与基本观点,以作为对先生的感恩与纪念。先生在这方面的探讨和观点散见于他的很多著述之中,本文仅以《文明交往论》和《书录鸿踪录》为资料来源,对笔者比较感兴趣的部分进行学习性综述。我的理解和把握可能很不到位,甚至有偏颇之处,还望读者明鉴,并请先生指教。 一、小引 在我看来,彭先生的文明交往论,是从对全人类古今历史综合考察的高度,审视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机制,从而总结出文明交往在各民族、各国家、各地域及同一地域内各地区、各领域、各阶层、各文化体系之间的广泛存在,以及这种存在对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社会众多历史现象和总体进程的重要意义,由此得出如下结论:文明交往既是人类历史的核心,也是人类历史发展基本体系的支撑;既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永恒动力,也是人类历史变革和社会进步的标尺;既是历史发展走向的主导因素,也是人类未来的希望所在。文明交往作为人类从古到今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成为研究人类历史进程、理解人类历史规律、把握人类历史趋势的一把金钥匙。 彭先生说:“文明交往是基于生产力发展的世界各民族、各国家之间的历史联系。文明交往是以生产力发展为基础,并且作为生产实践的前提而在世界历史进程中发挥作用的。”②而“文明交往史观是一种哲学、历史学、文化形态学、社会学的综合历史观。它的研究单位不是国家,不是一般的文明,而是不同文明之间的交往,是不同文明之间的互动发展”③,并从这种互动发展中考察人类历史的进程,而其现实意义则突出表现在“为建立健全国际新秩序,提供历史和理论上的参照”④。 在《论人类的文明交往》一文中,彭先生对人类文明交往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同时他强调,研究文明交往论的基本课题,不能从理论到理论,作纯抽象的探讨。所以他对文明交往的研究总是要落到具体的问题中去。在对文明交往诸要素的考察中,彭先生提出宗教与文化的问题,认为“宗教是文化基因的价值核心和内在精神,所有民族文化的各门类,都体现了该民族文化的宗教精神。同时,宗教的具体表现形式又与文化的各种表现形式并列,从而 ①彭树智:《〈观音信仰的渊源与传播〉序》,载于李利安著《观音信仰的渊源于传播》,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年6月,第10页。 ②彭树智:《用文明交往论的观点叙说第三世界》,《文明交往论》,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8月,第573页。 ③彭树智:《〈伊斯兰教与中东现代化进程〉一书中的文明交往线索》,《文明交往论》,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8月,第461页

世界史文献与名著教学大纲

西北师范大学历史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世界史文献与名著》教学大纲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为历史专业本科高年级学生开设的专业限选课。 (二)教学目的:为了使学生在世界是学习过程中能更好地了解、掌握主要的世界史文献、名著、了解国内外相关世界史研究领域的主要成果、学者观点,以提高学生学习和研究世界史的能力,为学生世界论文的撰写提供资料和文献的指导。 (三)教学內容:本课程主要介绍世界古代史、世界中世纪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当代史相关的历史文献、国内外重要的名著、有代表性的理论和观点。 (四)教学时数:36课时。 (五)教学方法:本课程主要采用讲述和导读的方法,并适当布置参考书目。可以根据授课情况或授课对象灵活掌握或作适当调整,以期获取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本课内容 第一讲世界上古史文献 教学要点:古希腊历史文献、古罗马历史文献、古印度及两河流域文献。 教学时数:5学时 教学内容: 1、1希罗多德《历史》、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赫西俄德《工作与时日》《神谱》(1) 1、2色诺芬《苏格拉底的辩词》、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1) 1、3凯撒《高卢战记》、李维《罗马建成以来历史》(1) 1、4塔西陀著《日耳曼尼亚志》《编年史》(1) 1、5《古印度吠陀时代和列国时代史料选辑》、《汉莫拉比法典》(1) 第二讲世界上古史名著 教学要点:古代希腊历史名著、古代罗马历史名著。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2、1摩尔根《古代社会》、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罗马帝国衰落记》(1) 2、4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1-3卷)(2) 第三讲世界中古史文献 教学要点:中古英国历史文献、中古法国历史文献、中古意大利历史文献。 教学时数:3学时 教学内容: 5、1《法兰克人史》、彼德《英吉利教会史》、《盎格鲁萨克逊编年史》、奥古斯丁《上帝之城》(1) 5、2马基雅维利《君主论》、马丁路德《五十九条论纲》、《英国大宪章》(1) 5、3阿贝拉尔《亲吻神学——中世纪修道院情书选》、克里斯蒂娜?皮桑《妇女城》(1) 第四讲世界中古史名著 教学要点:中世纪早期历史名著、中世纪中后期历史名著、文艺复兴历史名著。 教学时数:6学时 教学内容: 4、1、马克?布洛赫《封建社会》、佩里?安德森《从古代到封建主义的过渡》、《绝对主义国家的谱系》、约翰?赫伊津哈《中世纪的衰落》、艾因哈德《查理大帝传》、(1) 4、2马克垚《中西封建社会比较研究》、沃尔克《基督教会史》、(1) 4、3雅各布?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布罗代尔《菲利普二世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哈斯金斯《12世纪文艺复兴》(1) 4、4埃文斯《中世纪的信仰》、勒戈夫《中世纪的知识分子》、约阿希姆?布姆克《宫廷文化:中世纪盛期的文学与社会》(1) 4、5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4—6卷)(2) 第五讲世界近代史文献 教学要点:世界近代史各时期文献汇编、法国大革命文献选编、美国南北战争资料选辑。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5、1梅雪芹主编《世界近代史资料汇编》、蒋相泽《世界通史资料选辑》、刘文涛等《高校世界历史配套教材?近代史卷》、辜燮高《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大陆诸国》(1)

文明礼仪_百度文库汇总

《文明礼仪教育》课程教学讲义 第1课时:礼貌用语 礼仪小使者 常用礼貌用语:您、您好、请、对不起、没关系、谢谢、再见。 生活中,每个人都需要他人的帮助,得到帮助时我们应该充满感激之情,真诚地说声:“谢谢!” 致谢时我们通常会说:谢谢、非常感谢、谢谢您的关照…… 还有哪些时候要说“谢谢”,试着画在空白图中。 交流讨论 我和妈妈来到商场里观察,听到很多礼貌用语,看到很多礼貌现象,请把这些写下来(画下来。 信息链接 礼貌用语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交往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恰当使用礼貌用语,能更好地体现对别人的尊重。 礼仪实践 亲爱的同学,在生活中你能够做到恰当地使用礼貌用语吗? 第2课时:礼貌称呼(一 礼仪小使者 礼貌称呼是人与人交往中不可缺少的,能够得体大方地称呼别人,会给人留下懂礼貌的好印象。

尊敬语 尊敬语:您、先生、老人家、您老人家…… 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创编一个故事,故事中的人物要尽可能多地使用尊敬语,然后把故事表演出来。 地点: 人物: 故事梗概: 使用的尊敬语: 交流讨论 当你到同学家去做客时,应该怎样称呼同学的家长? 阅读与拓展 小朋友,认真读读下面的儿歌,它会帮助你学会恰当使用礼貌称呼的! 年纪长的走过来。我喊爷爷或奶奶;年纪轻的面前过,叔叔阿姨莫喊错;年纪和我差不多,一起玩耍称呼多;小喊弟弟或妹妹,大喊姐姐或哥哥。 礼仪实践 说一说如果你到了妈妈的单位,看见妈妈的同事该怎么称呼他们。向妈妈请教这样呼是否合适。 第3课时:礼貌称呼(二 信息链接 我国的称呼习惯

在我国,行政干部、公共员、共产党员正在式场合一般称呼“同志”,表示平等,志同道合之意。 在学术办是、教育界、艺术部门常称呼“老师”“先生”。 对比较熟悉的同学、同事、朋友、战友、邻居等一般可直呼姓名或不加姓而直呼其名。 “先生”含义引申 我们通常对德高望重的女性也尊称先生,如冰心先生、宋庆龄先生。 礼仪实践 收集与尊敬语有关的经典小故事,把其中的精彩情节写下来或是画下来,在课堂上讲给同学听。 第4课:问侯与迎送(一 礼仪小使者 向别人问候致意,对象、时间、场合、节庆不同,要采用不同的问候语及问候方式。有客人来访时,我们要热情迎送。迎送客人时,应该使用恰当的迎送语。 交流讨论 请你说说在下列场合该如何问候,把序号填入合适的括号中。 1、问声:“您好!” 2、点头微笑。 3、招招手。 4、面带微笑静静地看着。

世界史参考书

1.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六卷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 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四卷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 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三卷本,山东大学出版社,2004。 4. 王绳祖编:《国际关系史》十卷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6。 5. 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6.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等译:《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第7版修订版,上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7. (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著:《新全球史:(第五版)文明的传承与交流》,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8. (美)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著,钱乘旦审读:《世界:一部历史》第2版(全二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9. [美]伊曼纽尔·沃勒斯坦著:《现代世界体系(四卷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10. (美)基辛格著,顾淑馨,林添贵译:《大外交》,海南出版社,2010。 11. (美)彭慕兰著,史建去译:《大分流》,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 12. (德)弗兰克著,刘北成译:《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

13. (德)韦伯著,马奇炎,陈婧译:《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14. (美)亨廷顿著,周琪等译:《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修订版)》,新华出版社,2010。 15. (英)鲍威尔等著,杨凯译:《全球化》,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1。 16. 彭树智:《文明交往论》,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2。 17.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18. (英)霍布斯鲍姆著,李金梅译:《民族与民族主义》,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19. (美)安德森著,吴叡人译:《想象的共同体》,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20. 钱乘旦等著:《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

文明礼仪电影

文明礼仪电影 篇一:文明礼仪片观后感 文明礼仪片观后感 十三小五四班杨彦博 今天我们看了文明礼仪教育片,我非常高兴,因为文明礼仪教育片可以让我们有很好礼仪习惯,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小学生。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有很多校长都发表了自己对文明礼仪的看法。这让我们感觉到了文明礼仪的重要性。 这片电影使我反思我自己:我是否真的做到了,是否真的做到了一个小学生应该具有的道德观念。在以前随地吐谈、见了老师不说“老师好”……都是我的不好表现之一,看了这片电影后我决定要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小学生。前天我们看了有关文明礼仪的电影。 第一张碟片是讲学校礼仪的。刚开始是名校校长谈礼仪。各个名校的校长都谈论了自己对文明礼仪的看法。随后,一句名人名言出现在了屏幕上。学校礼仪片正式开始了,学校礼仪可以分为以下五种:(1)进出校门礼仪。(2)课堂礼仪。(3)仪容仪表礼仪。(4)学校生活礼仪。 (5)校园交往礼仪。我们进入校园时要向老师敬礼,进入校门后不要追逐。出校门时要排队,要和老师说再见。上课前要准备好书本,上课铃响后要马上回教室,在课堂上时要多做笔记,多举手,发言时要挺胸抬头。在上课时不能吃东西。使用专业教室时要保持清洁未经老

师的允许不能上特殊教室。我们小学生的穿着也要讲究。我们要穿整齐、清洁的衣服, 挽袖卷裤、在衣服上乱涂乱画是不合乎礼仪的。站的时候要端正,不要靠在东西上,不能乱动;坐的时候不能翘起二郎腿;行走的时候左顾右盼,不能一边走路一边吃东西。与人说话时要直着眼睛看对方。在我们吃饭时要安静,不要争先恐后。进入图书馆时要衣装整洁、动作要轻,借图书要及时归还。进入老师办公室要喊报告…… 第二张碟片是讲少先队礼仪的。刚开始也是一样的。少先队礼仪主要分为下面三种:(1)加入少先队礼仪。(2)少先队仪式礼仪。(3)少先队集会礼仪。我们加入少先队就要爱护红领巾,不能把红领巾放入口袋里。不要用红领巾擦汗。想要加入少先队要提出申请,不能私底下交谈。少先队集会时,不能在会场上走来走去,不能交头接耳,不可以乱丢垃圾。在活动时不能提前退出…… 第三张碟片是有关家庭礼仪的。俗话说“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谓“齐家”就是指使家族成员能齐心协力、和睦相处。“齐”就是指管理、治理的意思。家庭礼仪主要分为以下三种(1)居家礼仪。(2)邻里交往礼仪。(3)拜访接待礼仪。我们要尊重长辈,听从家长教诲。家中吃饭请长辈先就坐,帮长辈盛饭。遥控器的正确优先使用顺序应该是:祖父母辈、父母辈、孙子辈。因为父母对孩子的爱比高速公路还长,而孩子对父母的付出比筷子还短。和家人下象棋不要计较输赢,胜败乃兵家常事。邻里之间要 互帮互助,碰见邻居要打招呼。不能边打电话边吃东西,通话时不要

(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政治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 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 第一课中学时代 一、中学序曲 1、新的起点 如何正确认识中学时代这一新阶段? (1)中学生活把我们带进一个别样的天地,我们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 (2)成长中的每个阶段都有独特的价值与意义。中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可以为我们的一生奠定重要基础。 (3)中学时代见证着一个人从少年到青年的生命进阶。 2、生命给了我们哪些成长的礼物?(中学生活对个人成长有什么意义?) ①中学生活,对我们来说意味着新的机会和可能,也意味着新的目标和挑战。 ②中学生活提供了发展自我的多种机会。 ③进入中学,新的目标和要求激发着我们的潜能,激励着我们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④在新的环境中,我们有机会改变在父母、老师和同学心目中那些不够完美的形象,重新塑造一个“我”。 二、少年有梦 1、为什么少年要有梦想? ①编织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生命主题。 ②人类需要少年的梦想,因为有了这样的梦想,才能不断地进步和发展。 ③少年的梦想,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 ④少年的梦想,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与中国梦密不可分。 2、我们怎样才能实现梦想? ①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 ②努力,是一种生活态度。 ③努力,需要立志, ④努力,需要坚持,也需要方法。 3、努力的方法。 ①分清轻重缓急,合理规划和管理时间。②劳逸结合,学会科学用脑。 ③每天进步一点点。④学思并进。⑤珍视团队合作。 第二课学习新天地 一、学习伴成长 1、如何正确认识学习? (1)中学阶段,学习是我们的重要任务。初中阶段的学习,包括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以及如何做人。 (2)学习不仅仅局限在学校,学习不仅表现为接受和掌握,而且表现为探究、发现、体验和感悟。(3)学习需要自觉、主动的态度。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学习。 (4)学习伴随着我们的成长。 (5)学习没有终点。只有善于抓住和利用各种机会去学习,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 2、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学习的重要性) ①学习,不仅让我们能够生存,而且可以让我们有更充实的生活。 ②学习点亮我们内心不熄的明灯,激发前进的持续动力。

浅谈社交中文明礼仪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在社交中人们都需要知道文明礼仪。那么大家知道浅谈社交中文明礼仪吗?以下是辑为您整理的“浅谈社交中文明礼仪”,供您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https://www.sodocs.net/doc/074070589.html,)查看。 推荐礼仪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做人的基本要求。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精神要求日益发展,人人都在寻求一种充满友爱、真诚、理解、互助的温馨和谐的生存环境,寻求充满文明与友善,真诚与安宁的空间。文明礼仪是精神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是衡量一个人教育程度的标尺,因此,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不仅是个体道德、品质和个性形成的基础教育,也是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质、振兴民族精神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教育。 然而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在教育观上存在“重智轻德”的现象,使孩子养成任性、霸道、不礼貌等不良行为习惯。当今的许多青少年学生,对应有的礼仪不重视,礼仪观念淡薄,导致思想品德滑坡。一些人在学校里不会尊重他人、不会礼让,在社会上随心所欲、不讲礼貌,在家里不懂孝敬长辈、唯我独尊等形象屡见不鲜,这些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学校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和学生养成文明行为的重要场所,文明礼仪教育不容忽视。学校是以班级为单位的,因此,在班级中积极开展文明礼仪教育便成为班主任的重要工作之一。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在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中间,有一条小小的鸿沟,需要用实践把这条沟填满。”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才能逐渐形成。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我们不应该只是说教,而应该与日常的学习、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帮学生架设一条道德认识转化的桥梁。 一、上好第一堂礼仪教育课 新学期开始,利用一周的午会课时间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上好第一次礼仪课,打好基础、形成氛围。首先对学生提出要求明确、具体、详细的文明礼仪常规,使每个学生心中有数。然后进行文明礼仪训练。既要使学生明白“理”,又要训练“仪”,学练结合,以练为主。做示范、教表演,使学生知道怎样去做,这样学生容易形成清晰的概念,起到明理导行的作用,有助于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学科教学渗透礼仪教育 为了使学生能懂文明讲礼仪守规范,作为品德教师的我从课程中安排出一定的课时专门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组织学生和我一起编写“文明礼仪细则”,并通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对礼仪、礼节、礼貌“三礼”要求的认识,不断修整学生的行为,完善学生的人格。 教学中教师把自己的主导作用寓于学生主体活动之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活跃、充满激情的课堂中接受文明礼仪教育。其他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也可结合课堂常规进行礼仪行为训练,使学生得到持久的、多方面的、 三、在活动中进行养成教育

[远古,中南,半岛]论远古中南半岛与中国西南的整体性格局

论远古中南半岛与中国西南的整体性格局 [关键词]文明交往论;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中南半岛;中国西南;整体性格局 [摘要]以考古材料为主,结合民族史和历史地理学已有的研究成果,以文明交往论为理 论指导,探讨远古时代(从新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中国西南地区内部及其同中南半岛之间的整体性格局,这很有意义。地缘、文化传播和民族迁徙流动等因素在古代综合促成的这一格局,影响了近代乃至现代该大区域的总体形势。文明交往使中南半岛与中国西南地区之间不同文化和文明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不断加强,这在该大区域整体性格局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了决定性作用。 The Unity of the Southwestern China and Indo-China in Ancient Time Key Words : civilization exchange; Neolithic Age; Bronze Age; Indo-China; Sout hwestern China; unity Abstract:In many cases historians only focus their attention on the unity in m odern world history and ignore the study of the pre-modern, especially ancient, world history as a whole. On the other hand, scholars’views are so confined t hat al-though they believe that there are some relations and communications in remote ages, they can not exert an influence on the world history. In view of the above-mentioned facts, based on some new achievements, especially archaeol ogical data at home and abroad and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idea of civilizat ion exchange, this paper proves the distant unity in the Southwestern China an d Indo-China sinc e the Neolithic Age. The interrelations and interactions amon g different cultures and civilizations in the Southwestern China and Indo-Chin a are strengthened by civilization exchange. It also has a decisive effect on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 unity in this region. 历史地理学所提供的成果,以文明交往论①为指导,讨论远古时代(从新石器时代到青铜 时代)中国西南地区内部以及它和中南半岛之间形成的整体性格局,并描述这一格局影响 了近代乃至现代该大区域的总体形势。文明交往使得西南地区之间和它同中南半岛之间不同文化和文明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不断加强,这在该大区域整体性格局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了决定性作用。 文明交往论是一种解释“全球化”的全新理念,它从不同的角度阐明了人类正是连续不断的文明交往,才从分散走向整体,进入“人类历史上空前伪、规模宏大的文明交往”的全球化时代,即“人类的现代文明,正在走向普遍的全球化”。它认为,文明交往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实践活动之一,它是伴随着生产力同步发展的历史过程,因而也是历史交往的过程。文明交往就是不同文明之间和相同文明内部人与人的社会联系,这种联系又涉及到人与自然的关系。文明交往就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文明化问题。世界史和文明史就是通过交往由分散逐步走向统一的,文明交往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是人类历史变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