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七年级数学思维探究(24)认识三角形(含答案)

七年级数学思维探究(24)认识三角形(含答案)

七年级数学思维探究(24)认识三角形(含答案)
七年级数学思维探究(24)认识三角形(含答案)

1893年,在喀山大学树立起世界上第一个数学家的塑像,这位数学家就是俄国的伟大学者、非欧几何的创始人之一罗巴切夫斯基(17921856-),他发现了一个逻辑完整性和严密性可以和欧几里得几何相媲美的新的几何世界——非欧几何.他为非欧几何的存在和发展奋斗了30多年,被誉为“几何学中的哥白尼”. 24.认识三角形 解读课标

从房屋的顶梁到自行车的三脚架,从起重机的三角形吊臂再到爱因妥芬(心电图的发明者)三角形,生活中处处可看到三角形,三角形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几何图形,它不仅是研究其他图形的基础,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认识三角形,就是认识三角形的概念及基本要素——边与角,与边与角相关的知识有: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推论,它们在线段、角度的计算,图形的计数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代数化及分类讨论法是解与三角形基本要素相关问题的重要方法.代数化即用方程、不等式解边与角的计算及简单推理题,分类讨论即按边或角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问题解决

例1 在ABC △中,高BD 和CE 所在直线想交于O 点,若ABC △不是直角三角形,且60A ∠=?,则BOC ∠=_________度.

试一试 因三角形的高不一定在三角形内部,这样ABC △形状应分两种情况讨论. 例2 如图,将纸片ABC △沿着DE 折叠压平,则( ).

A .12A ∠=∠+∠

B .()122A ∠=∠1+∠

C .()113A ∠=∠+∠2

D .()1

124

A ∠=∠+∠

试一试 在折叠动态变化中,不变关系是B C AED ADE ∠+∠=∠+∠,这是解本例的关键.

例3 (1)如图①,AD BC ⊥于D ,AE 平分BAC ∠,试探寻DAE ∠与C ∠、B ∠的关系.

(2)如图②,若将点A 在AE 上移动到F ,FD BC ⊥于D ,其他条件不变,那么EFD ∠与C ∠、D ∠是否还有(1)中的关系?说明理由. (3)请你提出一个类似的问题.

试一试 对于(2),通过作辅助线,将问题转化为(1).

例4 如图①,已知A 为x 轴负半轴上一点,B 为x 轴正半轴上一点,()0,2C -,()3,2D --. (1)求BCD △的面积;

(2)如图②,若AC BC ⊥,作CBA ∠的平分线交CO 于P ,交CA 于Q ,判断CPQ ∠与CQP ∠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3)如图③,若ADC DAC ∠=∠,点B 在x 轴正半轴上运动,ACB ∠的平分线CE 交DA 的延长线于点E ,

在B 点的运动过程中,E

ABC

∠∠的值是否变化?若不变,求出其值;若变化,请说明理由.

2

1

D

A

B C

E

A

B

C

图①

D

A

B

C

F 图②

试一试 对于(3),ABC ∠能否用E ∠的式子表示?由数到形,分解出基本图形是解题的关键.

例5 在三角形纸片内有2008个点,连同三角形纸片的3个顶点,共有2011个点,在这些点中,没有三点在一条直线上.问:以这2011个点为顶点能把三角形纸片分割成多少个没有重叠部分的小三角形?

两个点、三个点…的简单情形,有下表所示的关系: 3个小三角形,以后每增加一个点,这个点必落在已连好的某一个小三角形内,它与该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可得到三个小三角形,从而增加了两个小三角形,于是可以推出,当三角形内有2008个点时,连接可得到小三角形的个数为:()32200814017+?-=(个).

解法二 整体核算法.设连线后把原三角形分割成n 个小三角形,则它们的内角和为180n ??,又因为原三角形内每一个点为小三角形顶点时,能为小三角形提供360?的内角,2008个点共提供内角2008360??,于是得方程1803602008180n =?+,解得4017n =,即这2008个点能将原三角形纸片分割成4017个小三角形. 角平分线

角平分线是联系角与角之间关系的纽带,当角平分线与三角形相遇可生成内涵上有关联性、解法上有共通性的组图.

例6 (1)如图①,已知ABC △中的两内角平分线交于P 点,两外角平分线交于M 点,一内角平分线与一外角平分线交于N 点.试分别探究BPC ∠、M ∠、N ∠与A ∠关系;

(2)如图②,在凹四边形ABCD 中,已知ABD ∠与ACD ∠的平分线交于点E ,求证:2

A D

E ∠+∠∠=.

分析与解 (1)1902BPC A ∠=?+∠,1902M A ∠=?-∠,1

2

N A ∠=∠.

(2)凹四边形

ABCD 形似“规形”,易证BDC A B C ∠=∠+∠+∠. 图②可分解为两个“规形”,

BE ∵、CE 分别平分ABD

∠、ACD ∠,

∴可设ABE DBE x ∠=∠=,ACE DCE y ∠=∠=. 由(

1)得E A x y ∠=∠++,① D E x y ∠=∠++,②

图①

图②

图③

N

P

A

B

C

图①

x y y

x

D A B

C

E 图②

②-①得D E E A ∠-∠=∠-∠,

2

A D

E ∠+∠∠=∴.

数学冲浪 知识技能广场

1.一副三角板叠在一起如图放置,最小锐角的顶点D 恰好放在等腰直角三角板的斜边AB 上,BC 与DE 交于点M .若100ADF ∠=?,则BM D ∠=_________度.

2.一副三角板,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则图中1∠的度数为_______.

3.如图,ABC △中,80A ∠=?,剪去A ∠后,得到四边形BCED ,则12∠+∠=_______.

4.如图,在ABC △中,A α∠=,ABC ∠的平分线与ACD ∠的平分线交于点1A ,得1A ∠;1A BC ∠的平分线与1

ACD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2A ,得2A ∠;…,2008A BC ∠的平分线与2008A CD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2009A ,得2009A ∠,则2009A ∠=________.

5.如图,ABC △中,A ∠、B ∠、C ∠的外角分别记为α、β、γ.若::3:4:5αβγ=,则::A B C ∠∠∠=( ).

A .3:2:1

B .1:2:3

C .3:4:5

D .5:4:3

6.如图,BP 是ABC △中ABC ∠的平分线,CP 是ACB ∠的邻补角的平分线.若20ABP ∠=?,50ACP ∠=?,则A P ∠+∠=( ).

A .70?

B .80?

C .90?

D .100?

D

M

A

B

C

E

F 1

E

C

B

A D

D

A

B

C A 1

A 2

C

B

A γα

β

7.在等腰ABC △中,AB AC =,一边上的中线BD 将这个三角形的周长分为15和12两部分,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 ).

A .7

B .11

C .7或11

D .7或10

8.如图,ABC △中,ABD DBE EBC ∠=∠=∠,ACD DCE ECB ∠=∠=∠,若145BEC ∠=?,则BDC ∠等于( ).

A .100?

B .105?

C .110?

D .115?

9.如图,已知射线OM 与射线ON 互相垂直,B 、A 分别为OM 、ON 上一动点,ABM ∠、BAN ∠的平分线交于C .问:B 、A 在OM 、ON 上运动过程中,C ∠的度数是否改变?若不改变,求出其值;若改变,说明理由.

10.如图①,已知ABC △中,ABC ACB ∠=∠,D 为BC 边上一点,E 为直线AC 上一点,且ADE AED ∠=∠. (1)求证:2BAD CDE ∠=∠,

(2)如图②,若D 在BC 的反向延长线上,其他条件不变,(1)中的结论是否仍成立?证明你的结论.

思维方法天地

11.在ABC △中,50A ∠=?,高BE 、CF 交于O ,且O 不与B 、C 重合,则BOC ∠的度数为_______. 12.如图,已知C ∠=45?,452B α∠=?+,453BAC α∠=?+,AE 平分BAD ∠,则CAE ∠=_______.

13.如图,BP 平分ABC ∠交CD 于F ,DP 平分ADC ∠交AB 于E ,AB 与CD 相交于G ,如果42A ∠=?,

M

P

A

B

E

C

B

A D O

M

N

A C

图①

A

B

C

E

图②

E

C B

A

D

D

A

B

C

E

38C ∠=?,那么P ∠的度数为________.

14.如图,已知ABC △中,A ACB ∠=∠,CP 平分ACB ∠,BD 、CD 分别为ABC △的两外角的平分线,

给出下列结论:①CP CD ⊥;②1

902

D A ∠=?-∠;③PD AC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

A .0

B .1

C .2

D .3

15.如图,31ABC ∠=?,又BAC ∠的平分线AE 与FCB ∠的平分线CE 相交于E 点,则AEC ∠为( ). A .14.5? B .15.5? C .16.5? D .20?

16.如图,ABC △中,90BAC ∠=?,AD BC ⊥,ABC ∠的平分线BE 交AD 于点F ,AG 平分DAC ∠.给

出下列结论:①BAD C ∠=∠;②AEF AFE ∠=∠;③EBC C ∠=∠;④AG EF ∠⊥.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17.平面内的四条线段AB 、BC 、CD 、DA 首尾顺次连接,已知24ABC ∠=?,42ADC ∠=?. (1)如图①,若BAD ∠与BCD ∠的平分线交于点M ,求AMC ∠的值;

(2)如图②,点E 在BA 的延长线上,DAE ∠的平分线和BCD ∠的平分线交于点N ,求ANC ∠的值.

D

G

P

A

B

C

E

F P

A

B C E

F

D

A

B

C

F

D

G

A

B

C

E

F

18.如图,在BCD △中,BE 平分DBC ∠交CD 于F ,延长BC 至G ,CE 平分DCG ∠,且EC 、DB 的延长线交于A 点,若30A ∠=?,75DFE ∠=?. (1)求证:DFE A D E ∠=∠+∠+∠; (2)求E ∠的度数;

(3)若在图中作CBE ∠与GCE ∠的平分线交于1E ,作1CBE ∠与1GCE ∠的平分线交于2E ,作2CBE ∠与2GCE ∠的平分线交于3E ,依此类推,n CBE ∠与n GCE ∠的平分线交于1n E +,请用含有n 的式子表示1n E +∠的度数.

应用探究乐园

19.把一副学生用三角板(30?、60?、90?和45?、45?、90?)如图①放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在y 轴正半轴上,直角边AC 与y 轴重合,斜边AD 与y 轴重合,直角边AE 交x 轴于F ,斜边AB 交x 轴于G ,O 是AC 中点,8AC =. (1)把图①中的Rt AED △绕A 点顺时针旋转α度得图②,此时AGH △的面积是10,AHF △的面积是8,分别求F 、H 、B 三点的坐标;

(2)如图③,设AHF ∠的平分线和AGH ∠的平分线交于点M ,EFH ∠的平分线和FOC ∠的平分线交于点N ,当AED △绕A 点转动时,N M ∠+∠的值是否会改变,若改变,请说明理由,若不改变,请求出其值.

C

B

A

D

图①

D

N

A

B

C

E

图②

D

G

A

B

C

F

图①

图②

20.问题提出 以n 边形的他个顶点和它内部的m 个点,共()m n +个点作为顶点,可把原n 边形分割成多少个互不重叠的小三角形?

问题探究 为了解决上面的问题,我们将采取一般问题特殊化的策略,先从简单和具体的情形入手: 探究一:以ABC △的三个顶点和它内部的1个点P ,共4个点为顶点,可把ABC △分割成多少个互不重叠的小三角形?

如图①,显然,此时可把ABC △分割成3个互不重叠的小三角形.

探究二:以ABC △的三个顶点和它内部的2个点P ,Q ,共5个点为顶点,可把ABC △分割成多少个互不重叠的小三角形?

在探究一的基础上,我们可看作在图①ABC △的内部,再添加1个点Q ,那么点Q 的位置会有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点Q 在图①分割成的某个小三角形内部,不妨假设点Q 在PAC △内部,如图②; 另一种情况,点Q 在图①分割成的小三角形的某条公共边上,不妨假设点Q 在PA 上,如图③. 显然,不管哪种情况,都可把ABC △分割成5个互不重叠的小三角形.

探究三:以ABC △的三个顶点和它内部的3个点P ,Q ,R 共6个点为顶点,可把ABC △分割成______个互不重叠的小三角形,并在图④中画出一种分割示意图.

探究四:以ABC △的三个顶点和它内部的m 个点,共()3m +个顶点,可把ABC △分割成______个互不重叠的小三角形.

探究拓展:以四边形的4个顶点和它内部的m 个点,共()4m +个顶点,可把四边形分割成_____个互不重叠的小三角形,

问题解决 以n 边形的挖个顶点和它内部的m 个点,共()m n +个顶点,可把ABC △分割成____个互不重叠的小三角形.

实际应用 以八边形的8个顶点和它内部的2012个点,共2020个顶点,可把八边形分割成多少个互不重叠的小三角形?(要求列式计算)

图③

图①

图②

图③

A

B

C

图④

24.认识三角形 问题解决

例l 当ABC △为锐角三角形时,120BOC ∠=?;当ABC △为钝角三角形时,60BOC ∠=?.

例2 B 180B C AED ADE A ∠+∠=∠+∠=?-∠,又12360B C AED ADE ∠+∠+∠+∠+∠+∠=?,得

()218012360A ?-∠+∠+∠=?,化简得()1

122

A ∠=∠+∠.

例3 (1)()1

2

DAE C B ∠=∠-∠;

(2)过A 作AG BC ⊥于G ,则()1

2

EFD EAG C B ∠=∠=∠-∠;

(3)略

例4 (1)3BCD S =△

(2)可证明CPQ CQP ∠=∠.

(3)CD AB ∥,可证明1

122

ABC

E ABC ABC ∠∠==∠∠为定值.

数学冲浪

1.85 2.75? 3.260? 4.

2009

5.A 6.C 7.C 8.C

9.1

90452

C AOB ∠=?-∠=?,为一定值.

10.(1)证明略;(2)(1)中的结论仍然成立 11.50?或130? 12.126?

13.40? 如图,由对顶三角形性质得12

2122A P A C ∠+∠=∠+∠??∠+∠=∠+∠?

,解得40P ∠=?.

14. D 15. B 16.C

17.(1)可证明()1

332AMC ABC ADC ∠=∠+∠=?.

(2)可证明()1

1801232

ANC B D ∠=?+∠+∠=?.

18.(1)略;

(2)2D E ∠=∠,代入(1)得15E ∠=?;

(3)12211

3022

n n n E D +++∠=∠=??.

19.(1)()5,0F -,()1,0H -,()8,4B -. (2)22.52

M α

∠=?+

,752

N α

∠=?-

,97.5M N ∠+∠=?,故M N ∠+∠的值不会改变.

20.探究三:7 分割示意图:(答案不唯一). 探究四:()321m +-或21m + 探究拓展:()421m +-或22m + 问题解决:()21n m +-或22m n +-

2

1

P

G

F

E

D

C

B

A

实际应用:把8n =,2012m =代入上述代数式,得2222012824024824030m n +-=?+-=+-=.

C

B

A

七年级数学下册思维导图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思维导图 ?????????????????? ??????????????????????????????????????????????????????????????????????????????作图基本性质定义平移错误的命题假命题—公理,定理—正确的命题真命题—命题—命题与定理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同旁内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性质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判定,则,推论:若已知直线平行,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平行公理”表示的两条直线平行,用“—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定义平行线同旁内角内错角同位角三线八角所截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垂直对顶角邻补角两条直线相交相交线线行平与线交相)()(321321//////a //)(c a c b b

第六章 实数 思维导图 ???????????????????? ???????????????????????????????????????????????????????????????????????????????????????????????????????????????????????????相同法则、运算律与有理数实数的运算性质、运算、倒数与有理数相同实数的相反数、绝对值性质及运算负无理数正无理数 无理数负有理数正有理数有理数分类实数—用定义和计算器求—求法的立方根是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正数的立方根是负数性质定义立方根(开立方)—用定义和计算器求—求法的平方根是负数没有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性质定义平方根双重非负性负数没有算术平方根的算术平方根是的算术平方根是正数性质定义算术平方根平方根(开平方)实数0000000a a

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认识三角形(基础)知识讲解

认识三角形(基础)知识讲解 【学习目标】 1. 理解三角形及与三角形有关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文字、符号语言及图形表述方法; 2. 理解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方法; 3. 掌握并会把三角形按边和角分类; 4. 掌握并会应用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5. 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的概念,学会它们的画法. 【要点梳理】 要点一、三角形的定义 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要点诠释: (1)三角形的基本元素: ①三角形的边:即组成三角形的线段. ②三角形的角:即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 ③三角形的顶点:即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 (2)三角形的定义中的三个要求:“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 (3)三角形的表示:三角形用符号“△”表示,顶点为A、B、C的三角形记作“△ABC”,读作“三角形ABC”,注意单独的△没有意义;△ABC的三边可以用大写字母AB、BC、AC 来表示,也可以用小写字母a、b、c来表示,边BC用a表示,边AC、AB分别用b、c表示.要点二、三角形的内角和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要点诠释:应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以解决以下三类问题: ①在三角形中已知任意两个角的度数可以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②已知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关系,可以求出其内角的度数. ③求一个三角形中各角之间的关系. 要点三、三角形的分类 1.按角分类: ? ? ? ? ? ? ? ? 直角三角形 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 斜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要点诠释: ①锐角三角形:三个内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 ②钝角三角形:有一个内角为钝角的三角形.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教案

第十一章三角形全章教案 教材内容 本章主要内容有三角形的有关线段、角,多边形及内角和,镶嵌等。 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是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与三角形有关的角有内角、外角。 教材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0的基础上,进 行推理论证,从而得出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接着由推广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介绍了多边形的 有关概念,利用三角形的有关性质研究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公式。这些知识加深了学 生对三角形的认识,既是学习特殊三角形的基础,也是研究其它图形的基础。最后结合实例 研究了镶嵌的有关问题,体现了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三角形及有关概念,会画任意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 2、了解三角形的 稳定性,理解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会根据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它们能否构成三角形;3、 会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 1800,了解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4、了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会 运用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解决问题。 5、理解平面镶嵌,知道任意一个三角形、四边形 或正六边形可以镶嵌平面,并能运用它们进行简单的平面镶嵌设计。 〔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养成数 学推理的习惯; 2、在灵活运用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并掌握探索、归纳图形性 质的推理方法,进一步培说理和进行简单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2、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 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3、使学生进一步形成数学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服务 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难点 三角形三边关系、内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与内角和公式,镶嵌是重点;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的证明,根据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它们能否构成三角形及简单的平面镶嵌设计是 难点。 课时分配 7.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2课时 7.2与三角形有关的角????????????????2课时 7.3多边形及其内角和????????????????2课时 7.4课题学习镶嵌?????????????????1课时 本章小结?????????????????????? 2 课时 11. 1. 1 三角形的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三角形的表示法,分类法以及三边存在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 ⑴经历探索三角形中三边关系的过程,认识三角形这个最简单,最基本的几何图形, 提高推理能力。 ⑵ 培养学生数学分类讨论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运用几何语言有条理的表达能力,体会三角形知识的应用价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思维导图及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思维导图及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主要包含了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图形的认识初步四个章节的内容. 第一章 有理数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0p q ,p (p q ≠为整数且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π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① ??? ??????????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零正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有理数 ② ???????????????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相反数的和为0 ? a+b=0 ? a 、b 互为相反数 .

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 绝对值可表示为:?????<-=>=) 0a (a )0a (0)0a (a a 或???<-≥=)0a (a )0a (a a ;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 5.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6)大数-小数 > 0,小数-大数 < 0. 6.互为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若 a ≠0,那么a 的倒数是a 1;若ab=1? a 、b 互为倒数;若ab=-1? a 、b 互为负倒数. 7.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8.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加法的交换律:a+b=b+a ;(2)加法的结合律:(a+b )+c=a+(b+c ). 9.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 10 有理数乘法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 (3)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式为零,积为零;各个因式都不为零,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数决定. 11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1)乘法的交换律:ab=ba ;(2)乘法的结合律:(ab )c=a (bc ); (3)乘法的分配律:a (b+c )=ab+ac . 12.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零不能做除数,无意义即0 a . 13.有理数乘方的法则: (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2)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注意:当n 为正奇数时: (-a)n =-a n 或(a -b)n =-(b-a)n , 当n 为正偶数时: (-a)n =a n 或 (a-b)n =(b-a)n . 14.乘方的定义: (1)求相同因式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2)乘方中,相同的因式叫做底数,相同因式的个数叫做指数,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15.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a ×10n 的形式,其中a 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这种记数法 叫科学记数法. 16.近似数的精确位: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那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的精确到那一位. 17.有效数字:从左边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起,到精确的位数止,所有数字,都叫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 18.混合运算法则: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 本章内容要求学生正确认识有理数的概念,在实际生活和学习数轴的基础上,理解正负数、相反数、绝对值的意义所在。重点利用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体验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与概括的能力,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数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讲授本章内容时,应该多创设情境,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 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 一.知识框架

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上册认识三角形知识点

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上册认识三角形知识点梳理 一、学习目标 1. 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与三角形内角和性质; 2. 理解三角形、三角形的中线、三角形的高、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概念; 3. 了解图形的全等,能利用全等图形进行简单的图形设计; 4. 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能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知识归纳 1.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1)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二、 2.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3. 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高 连结三角形的顶点和它所对的边的中点所得到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画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 4. 形状、大小相同的图形放在一起完全重合,像这样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5. 全等三角形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到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6.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一、全等图形、全等三角形: 1.全等图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就是全等图形。2.全等图形的性质:全等多边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分别相等。3.全等三角形:三角形是特殊的多边形,因此,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分别相等。同样,如果两个三角形的边、角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说明: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中线相等,对应角的平分线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周长,面积也都相等。注意:(1)周长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2)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也不一定全等。 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1.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边边边公理: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边边边”或“SSS”)。(2)边角边公理: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边角边”或“SAS”)。(3)角边角公理:两个角和它们的夹边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角边角”或“ASA”)。(4)角角边定理: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角角边”或“AAS”)。 2.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斜边、直角边”或“HL”).注意:两边一对角(SSA)和三角(AAA)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三、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 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该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判定定理: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该角的角平分线上。 四、证明两三角形全等或利用它证明线段或角的相等的基本方法步骤: 1.确定已知条件(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隐含的边角关系); 2.回顾三角形判定公理,搞清还需要什么; 3.正确地书写证明格式(顺序和对应关系从已知推导出要证明的问题)。 1.1轴对称现象 1.轴对称图形:(1)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叫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对称轴。(注意:对称轴是一条直线,不是线段,也不是射线)。 (2)轴对称图形至少有一条对称轴,最多可达无数条。 例:①圆的对称轴是它的直径( ×) 直径是线段,而对称轴是直线(应说圆的对称轴是过圆心的直线或直径所在的直线); ②角的对称轴是它的角平分线( ×) 角平分线是射线而不是直线(应说角的对称轴是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

八年级数学上册认识三角形单元测试题

1.如图所示,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玻璃打碎成了三块,现在要到玻店去配一块完 全一样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办法是( ) A.带①去 B. 带②去 C. 带③去 D. 带①和②去 2. 三角形三条高的交点一定在 ( ) A. 三角形的内部 B. 三角形的外部 C. 三角形的内部或外部 D. 三角形的内部、外部或顶点 3.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中,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 A 、3cm ,5cm ,8cm B 、8cm ,8cm ,18cm C 、0.1cm ,0.1cm ,0.1cm D 、3cm ,40cm ,8cm 4、已知∠A :∠B :∠C=1:2:2,则△ABC 三个角度数分别是( ) A .40o、 80o、 80o B .35o 、70o 、70o C .30o、 60o、 60o D .36o、 72o、 72o 5、三角形中,有一个外角是79o,则这个三角形的形状是(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无法确定形状 6. 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中( ) A. 至少有一个等于90° B. 至少有一个大于90° C. 不可能有两个大于89° D. 不可能都小于60° 7.如图,点O 是△ABC 内一点,∠A=80°,∠1=15°,∠2=40°, 则∠BOC 等于( ) A. 95° B. 120° C. 135° D. 无法确定 8.能把一个任意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是( ) A.角平分线 B.中线 C.高 D. A 、B 、C 都可以 9.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为2:3:7,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 A .直角三角形 B .等腰三角形 C .锐角三角形 D .钝角三角形 10.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比它的外角的和的2倍还大180°,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 ) A.5 B.6 C.7 D.8 11.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等于4,一边长等于9,则它的周长是( ) A .17 B .13 C .17或22 D .22 12、适合条件C B A ∠=∠=∠2 1的三角形是( ) A 、锐角三角形 B 、等边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直角三角形 13.在下列条件中:①∠A+∠B=∠C;②∠A:∠B:∠C=1:2:3; ③∠A=90°-∠B; ④∠A=∠B=1 2 ∠C,能确定△ABC 是直角三角形的条件有( )个. A. 1 B. 2 C. 3 D. 4 14.在△ABC 中,∠A=60°,∠C=2∠B ,则∠C=_____. 15.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比它的外角的和的2倍还大180°,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 _____________ 16.四条线段的长分别为5cm 、6cm 、8cm 、13cm ,?以其中任意三条线段为边可以构成________个三角形. 17.若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为2:3:4,则相应的外角比是 . 18.多边形每一个内角都等于150°,则该多边形是_____边形。 19.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等于5,一边长等于9,则它的周长是__________ , 若一边长等于5,一边长等于10,它的周长是_______________ 20.在△ABC 中,已知∠A=3∠C=54°,则∠B 的度数是___________ 21.已知不等边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2cm 和9cm ,如果第三边的长为整数, 那么第三边的长为_____________ 22、如图所示: (1)在△ABC 中,BC 边上的高是 ; (2)在△AEC 中,AE 边上的高是 ; 23. 如图所示,在△ABC 中,已知点D ,E ,F 分别是BC ,AD ,CE 的中点, 且ABC S △=4平方厘米,则BEF S △的值为 _______________ 图1

2020-2021汕头市聿怀中学数学七年级上册思维训练试题

2020-2021汕头市聿怀中学数学七年级上册思维训练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1.有理数6的相反数是( ) A.-6 B.6 C.1/6 D.-1/6 2. 如果表示有理数, 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和一定不相等 B.一定是负数 C.和一定相等 D.一定是正数 3、下列算式正确的是() A. (-14)-5=-9 B. 0-(-3)=3 C. (-3)-(-3)=-6 D. |5-3|=-(5-3) 4、在数轴上,把表示-4的点移动2个单位长度后,所得到的对应点表示的数是() A.-1 B.-6 C.-2或-6 D.无法确定 5.给出四个数:-1,1/3,0.5, 1/7,其中为无理数的是() A.-1 B.1/3 C.0.5 D.1/7 6.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字是x,个位上的数字比十位上的数字的2倍少3,这个两位数可以表示为…………………………………………………………………………()A.x(2x-3) B.x(2x+3) C.12x+3 D.12x-3 7.已知2是关于x的方程3x+a=0的解.那么a的值是 ( ) A.-6 B.-3 C.-4 D.-5 8.在快速计算法中,法国的“小九九”从“一一得一”到“五五二十五”和我国的“小九九” 算法是完全一样的,而后面“六到九”的运算就改用手势了.如计算时,左手伸出根手指,右手伸出根手指,两只手伸出手指数的和为,未伸出手指数的积为,则 .那么在计算时,左、右手伸出的手指数应该分别为 () A.2 、3 B.2、1 C.3、2D. 1 、2

(完整)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认识三角形练习题

三角形的认识练习题 一、填空(每空3分,共60分) 1.三角形的三边关系:①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 第三边;②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 第三边. 2.下列每组分别是三根小木棒的长度,用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填“能”或“不能”): (1)3㎝,4㎝,5㎝( ) (2)8㎝,7㎝,15㎝ ( ) (3)13㎝,12㎝,20㎝( ) (4)5㎝,5㎝,11㎝ ( ) (5)6cm, 8cm, 10cm ( ) (6)7cm, 7cm, 14cm ( ) 3.在△ABC 中,∠A =10°,∠B =30°,则∠C =_________. (2)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边是5cm ,另一边是7cm ,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 _____________cm. 4.如果∠B +∠C =∠A ,那么△ABC 是 三角形. 5.在△ABC 中,AB =6 cm ,AC =8 cm 那么BC 长的取值范围是 . 6.ABC ?中,AD 是ABC ?的中线,且cm BC 10=,则BD= cm. 7.在ABC ?中,?=∠80A ,AD 为A ∠的平分线,则BAD ∠= 8.如果一个三角形两边上的高的交点,恰好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则此三角形是 _____________三角形. 9.判断具备下面条件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还是钝角三角形: (1)如果4:3:1::=∠∠∠C B A ,那么ABC ?是 三角形;(2)如果B A ∠=∠, ?=∠30C ,那么ABC ?是 三角形;(3)如果C B A ∠=∠=∠5 1,那么ABC ?是 三角形. 二、选择(每题3分,共27 分) 1.在△ABC 中,∠A 是锐角,那么△ABC 是( )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不能确定 2.△ABC 中,若∠A ∶∠B ∶∠C =1∶2∶3,则△ABC 的形状是( )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不确定 3.以下是由四位同学描述三角形的三种不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三个角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B 、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C 、由三条直线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D 、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 形叫三角形 4.△AB C 中,已知a =8, b =5,则c 为( ) A 、c =3 B 、c =13 C 、c 可以是任意正整数 D 、c 可以是大于3小于13的任意数值 5. 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都在三角形内 B 、直角三角形的高只有一条 C 、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三角形外 D 、三角形至少有一条高在三角形内 6.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线的交点恰好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

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三角形1认识三角形第3课时同步测试(解析版)

知能提升作业(三) 第3课时 (30分钟 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1.不一定在三角形内部的线段是( ) (A)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B)三角形的中线 (C)三角形的高 (D)以上三种线段均有可能在三角形外部 2.如图,AD是△ABC的中线,已知△ABD的周长比△ACD的周 长大6cm,则AB与AC的差为( ) (A)2 cm (B)3 cm (C)6 cm (D)12 cm 3.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且与BC相交于点D,∠B=40°,∠BAD= 30°,则∠C的度数是( ) (A)70°(B)80°(C)100°(D)110°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4.如图,在△ABC中,BD是∠ABC的角平分线,已知∠ABC= 80°,则∠DBC=________°.

5.如图,已知在三角形ABC中,∠C=∠ABC=2∠A,BD是AC边上的高,则∠DBC 的度数是________. 6.如图,AD是△ABC的中线,△ABC的面积为100cm2,则△ABD的面积是________. 三、解答题(共26分) 7.(8分)在△ABC中,AB=AC,AC上的中线BD把△ABC的周长分为24和18两部分,求三角形三边的长. 8.(8分)如图,已知△ABC的高AD,角平分线AE,∠B=26°,∠ACD=56°,求∠AED的度数. 【拓展延伸】

9.(10分)已知:如图,BD ,CD 分别为∠EBC 和∠FCB 的平分 线. (1)若∠A=80°,求∠D 的度数. (2)试探究∠D 和∠A 的关系. 答案解析 1.【解析】选C.①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三角形的内部,垂足在相应顶点的对边上;②直角三角形直角边上的高与另一直角边重合,还有一条高在三角形内部,垂足在直角的顶点或斜边上;③钝角三角形中,夹钝角两边上的高在三角形的外部,另一条高在三角形的内部,垂足在相应顶点对边的延长线上或在钝角的对边上.三角形的中线和角平分线一定在三角形内部. 2.【解析】选C.因为AD 是△ABC 的中线,所以BD=DC ,所以△ABD 的周长比△ACD 的周长大6cm ,即AB 与AC 的差为6cm. 3.【解析】选B.AD 平分∠BAC ,∠BAD=30°, 所以∠BAC=60°, 所以∠C=180°-60°-40°=80°. 4.【解析】因为BD 是∠ABC 的角平分线,∠ABC=80°, 所以∠DBC=∠ABD=12∠ABC=12 ×80°=40°. 答案:40 5.【解析】因为∠C=∠ABC=2∠A , 则∠C+∠ABC+∠A=5∠A=180°, 所以∠A=36°, 则∠C=∠ABC=2∠A=72°. 又BD 是AC 边上的高,则∠DBC=90°-∠C=18°.

初中数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章 三角形的初步知识1.1 认识三角形-章节测试习题(5)

章节测试题 1.【答题】下列各组中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 3,4,8 B. 5,6,11 C. 5,6,10 D. 4,4,8 【答案】C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进行判断,若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则能组成三角形. 【解答】选项A,3+4<8,不能构成三角形. 选项B,5+6=11,不能构成三角形. 选项C,5+6>10,6-5<10,可以构成三角形. 选项D,4+4=8,不能构成三角形. 所以选C. 2.【答题】在下列长度的四根木棒中,能与4cm、9cm长的两根木棒钉成一个三角形的是() A. 13cm B. 6cm C. 5cm D. 4cm 【答案】B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进行判断,若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则能组成三角形. 【解答】∵9-4=5,9+4=13,而5<6<13, ∴6cm长度的木棒,能与4cm、9cm长的两根木棒钉成一个三角形. 选B. 3.【答题】在下列长度的四组线段中,不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 3cm,4cm,5cm B. 5cm,7cm,8cm C. 3cm,5cm,9cm D. 7cm,7cm,9cm 【答案】C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进行判断,若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则能组成三角形. 【解答】解:A、3+4>5,能够组成三角形,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B、5+7>8,能够组成三角形,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C、3+5<9,不能够组成三角形,故此选项符合题意; D、7+7>9,能够组成三角形,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选C.

4.【答题】一位同学用三根木棒两两相交拼成如下图形,其中符合三角形概念的是() A. B. C. D. 【答案】D 【分析】 【解答】 5.【答题】如图,顶点是A,B,C的三角形,记作______,读作______,其中,顶点A所对的边______还可用______表示;顶点B所对的边______还可用______表示;顶点C 所对的边______还可用______表示. 【答案】△ABC,三角形ABC,BC,a,AC,b,AB,c 【分析】 【解答】 6.【答题】△ABC中,若∠A=70°,∠C=50°,则∠B=______.

初一数学思维训练题总

初一数学思维训练题(第一周) 班级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a 为任意自然数,包括a 在内的三个连续的自然数,可以表示为 ( ) A .a -2,a -1,a B .a -3,a -2,a -1 C .a ,a +1,a +2 D .不同于A 、B 、C 的形式 2.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零不是自然数 B .最小的自然数就是自然数的单位 C .任意写出一个自然数,总能找到一个比它大的自然数 D .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二、计算题:(动动脑筋,可能会有简便的解题方法!) 1.____________________56875=? 2.____________2006200420022000...12108642=+-+-+-+-+- 3.__________________8567785667855678=+++ 4.()()__________888...6428002...888488868888=++++-++++ 5.______________125.017 12 517125625.05.0171251753=?-?+?+ 6.______________12346 12345 1234512345=÷ 7. _________________3 1313131 =-+ - 8._______________99 163135115131=++++ 9. _____________2004 2004 ...200432004220041=++++ 10._____________90 1 9721856174216301520141213612 1=++++++++ 三、应用与创新: 1.有一高楼,每上一层需要3分钟,每下一层需要1分30秒。小贤于下午6时15分开始从最底层不断地向上走,到了最顶层后便立即往下走,中途没有停留,他在7时36分返回最底层。这座高楼共有多少层?

七年级数学思维导图A

1 有理数 知识导航 1. 正数与负数。 正数:像3、1、+0.33、27%等数叫做正数。正数都大于0。 负数:正数前面加上“-”(读做负)的数,叫负数。负数都小于0。 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如果正数表示某种意义,那么负数表示它相反意义,反之亦然。相反意义的量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相反意义;一是相反意义基础上要有量。 2. 有理数。 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1. 正数与负数。 2. 有理数。 3. 数轴。 4. 相反数。 5. 绝对值。 6. 倒数,负倒数。

注:(1)正数和零统称非负数(2)负数和零统称非正数(3)正整数和零统称非负数(4)负整数和零统称非正整数 3. 数轴。 数轴:规定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 有理数与数轴上点的关系:一切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在数轴上,右边的点所对应的数总比在左边的点对应的数大。 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注意数轴上的点不都代表有理数,如: 4. 相反数。 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称相反数。特别的,0的相反数为0。 5. 绝对值。 数轴上表示与原点的距离叫数的绝对值,记作 6. 倒数,负倒数。 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互为倒数,则,反之则亦然。 倒数是成对出现的,单独一个数不能称为倒数,互为倒数的两个数乘积一定是1,0没有倒数。 负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负倒数,,互为倒数,则,,反之则亦然。

2 有理数的运算 知识导航 1. 有理数的加法。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步骤:1、确定符号 2、求和的绝对值 运算技巧: 1、分数与小数均有时,应化为统一形式; 2、带分数可分为整数与分数两部分参与运算; 3、多个数相加时,若有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可先结合相加得零; 4、若有可以凑整的数,即相加得整数,可先结合相合相加; 1. 有理数的加法。 2. 有理数乘法。 3. 有理数除法。 4. 有理数的乘方。 5. 有理数混合运算。

七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三角形教案

《认识三角形》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其验证方法,能够运用其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掌握三角形按边分类方法,能够判定三角形是否为特殊的三角形; 3.掌握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高的定义;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2.经历探索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和高线,并能够对其进行简单的应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认识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和高线; 2.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探索、交流的数学活动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直角三角形的相关性质并能够运用其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启发猜想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课件、多媒体 学生准备 练习本;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生活中,三角形是非常普通的图形之一. 你能在下面的图中找出三角形吗? 二、新课

观察下面的屋顶框架图: (1)你能从图 4-1 中找出 4 个不同的三角形吗? (2)这些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内角和三个顶点.“三角形”可以用符号“△”表示,如图 4-2 中顶点是A,B,C的三角形,记作“△ABC” . 下面哪一幅图是三角形? △ABC的三边,有时也用a,b,c 来表示. 如图 3-3 中,顶点A 所对的边BC用a表示,边AC、边AB 分别用b,c来表示. 做一做 我们知道,将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撕下来,拼在一起,可以得到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小明只撕下三角形的一个角,也得到了上面的结论,他是这样做的: (1)如图 4-4所示,剪一个三角形纸片,它的三个内角分别为∠ 1,∠ 2 和∠ 3. (2)将∠ 1 撕下,按图 4-5 所示进行摆放,其中∠1 的顶点与∠2 的顶点重合,它的一条边与∠2的一条边重合. 此时∠1 的另一条边b与∠3 的一条边a 平行吗?为什么? (3)如图 4-6 所示,将∠3 与∠2 的公共边延长,它与b所夹的角为∠4.∠3 与∠4 的大小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现在,你能够确定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了吗? 归纳: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必要的提示指明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向,在学生提出验证三角形内角和的不同方法时,教师注意让学生上台演示自己的操作过程和说明自己的想法,这样有助于学生接受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结论 议一议 (1)图4-7中小明所拿三角形被遮住的两个内角是什么角?小颖的呢?试着说明理由. (2)图4-8中三角形被遮住的两个内角可能是什么角?将所得结果与(1)的结果进行比较. 通常,我们用符号“Rt△ABC”表示“直角三角形ABC” .把直角所对的边称为直角三角形 的斜边,夹直角的两条边称为直角边.(图4-9) 那么,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呢?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七年级上册数学思维训练题1汇总

b a 第1题图 七年级上册数学思维训练题1 (林志鸿编 一、基础题 1.实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A .0a > B .0b < C .a b < D .a b > 2.湛江是个美丽的海滨城市,三面环海,海岸线长达1556000米,数据1556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 .515.5610? B 、61.55610? C .80.155610? D . 7 1.55610? 3.下列各题中合并同类项,结果正确的是( A 、222532a a a =+

B 、222632a a a =+ C 、134=-xy xy D 、02222=-mn n m 4、解方程1- ,去分母,得( A 、x x 331=-- B 、x x 336=-- C 、x x 336=+- D 、x x 331=+-. 5. 已知(2 2-x +1+y =0,则y x +的值是( A 、1 B 、-1 C 、-3 D 、3 6.已知整式622+-x x 的值为9,则6422 +-x x 的值为( A .18 B .12 C .9

D .7 7、假期张老师带学生乘车外出参加创新素质实践活动,甲车主说“每人8折”,乙车主说:“学生9折,老师免费”,张老师计算了一下,不论坐谁的车,费用都一样,则张老师带的学生数为( A .8名 B .9名 C .10名 D .17名 8. 如图所示, ∠AOB 是平角, ∠AOC=300 , ∠BOD=600 , 射线OM 、ON 分别是∠AOC、∠BOD 的平分线, ∠MON 等于 _________________。 9.2.40万精确到位,有效数字有 个 . 10.单项式22 3 xy π-的系数是__________,次数是___________. 11.计算(m n m n +--的结果为 . 12.在数轴上,若A 点表示数x ,点B 表示数-5,A 、B 两点之间的距离为7, 则x = _______.

[全]八年级数学:认识三角形

八年级数学:认识三角形 从古埃及的金字塔到现代的飞机,从宏伟的建筑物到微小的分子结构,都有三角形的存在。所以三角形不仅仅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社会发展、人类进步也具有重要意义。 人教版的第一章就是认识三角形,要想把它学好,最基本要求:(1)了解三角形的意义,认识三角形的边、内角、顶点,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2)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会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并能运用它解决有关的问题。

01 三角形及有关概念 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注意:三条线段必须①不在一条直线上,②首尾顺次相接。组成三角形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相邻两条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角,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是三角形的顶点。三角形ABC用符号表示为△ABC.三角形ABC的顶点C所对的边AB可用c表示,顶点B所对的边AC可用b表示,顶点A所对的边BC可用a 表示。

02 三角形的分类 那么三角形按边的关系如何进行分类呢?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显然,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在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两边都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边,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做底角。按边分类:角形分为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其中等腰三角形又可分为底和腰不等的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03 三角形三边的不等关系 任意画一个三角形ABC,假设有一只小虫要从B点出发,沿三角形的边爬到C,它有几种路线可以选择?各条路线的长一样吗?为什么?有两条路线:(1)从B→C,(2)从B→A→C;不一样,AB+AC>BC;因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同样地有AC+BC>AB.AB+BC>AC。所以我们可得: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广东信宜市信宜中学数学七年级上思维训练试题

级上思维训练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1.-3的倒数是 A.3 B.-3 C.1/3D.-1/3 2.某市一天的最高气温为2℃,最低气温为﹣8℃,那么这天的最高气温比最低气温高 () A.﹣10℃B.﹣6℃C.10℃D.6℃ 3.下面画的数轴正确的是( ) A.B.C.D. 4.冬季的一天,室内温度是8℃,室外温度是﹣2℃,则室内外温度相差() A.4℃B.6℃C.10℃D.16℃ 5.钟表上2时25分时,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是 ( ) A. 77.5 ° B. 77 °5′ C. 75° D. 76° 6.-2+5的值等于() A.3 B.2 C.-2 D.4 7.如图,数轴上每相邻两点之间相距1个单位长度,点A对应的数为a,B对应的数为b,且b-2a=7,那么数轴上原点的位置在…………………………………………() A.点A B .点B C.点C D.点D 8.中学生骑电动车上学给交通安全带来隐患,为了解某中学2500 个学生家长对“中学生 骑电动车上 学”的态度,从中随机调查400 个家长,结果有360 个家长持反对态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调查方式是普查 B.该校只有360 个家长持反对态度

C.样本是360 个家长 D.该校约有90%的家长持反对态度 9.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 ) A.﹣2(a+b)=﹣2a+b B.﹣2(a+b)=﹣2a﹣b2C.﹣2(a+b)=﹣2a﹣2b D.﹣2(a+b)=﹣2a+2b 10.如图所示的数码叫“莱布尼茨调和三角形”,它们是由整数的倒数组成的,第n行有n 个数,且两端的数均为,每个数是它下一行左右相邻两数的和,则第8行第3个数(从左往右数)为( ) A.B.C.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1.绝对值小于2.5的整数有个,它们的积为. 12. 与原点的距离为8个单位的点所表示的有理数是_ ___。 13.比较大小:3_______-4 (用“>”、“=”或“<”表示) . 14.现定义某种运算“*”,对任意两个有理数a,b,有a*b=a b,则(﹣3)*2=.15.大于1的正整数的三次方都可以分解为若干个连续奇数的和.如23=3+5,33=7+9+11, 43=13+15+17+19.按此规律,若m3分解后,最后一个奇数为109,则m的值为.三、解答题(本大题共7个小题,共75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9.计算: (1)﹣×(0.5﹣)÷(﹣) (2)﹣22﹣[(﹣3)×(﹣)﹣(﹣2)3]

七年级数学上册思维导图

七年级数学上册思维导图

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 ??????????????? ??????? ? ? ???? ?? ? ?? 棱柱:n 棱柱有__个顶点,__条棱,__个面柱体圆柱几何体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棱锥:n 棱锥有__个顶点,__条棱,__个面锥体圆锥: 构成:点动成__,线动成__,面动成__平面展开图 正方体展开与折叠丰对立面 富的图 形正方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世界圆柱___________________截一个几何体????????????????????? ?? ??? ?? ???? ?? ???? ?? ?? ???????? ?? ????? ?? ???? ??? ?____________ 圆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视图 左视图 从三个方向看俯视图

第三章 整式的加减 ??????????????????????用字母表示数定义——由_______________组成的式子 单项式系数——单项式中的_____________次数——单项式中____________的和定义——几个单项式的和项——组成多项式的每个单项式多项式常数项——不含字母的项整式次数——多项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加减同类项——____________相同并整式的加减???????????????????????????????????????????????????????????????????? 且____________________也相同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的结果合并同类项——作为合并后项的系数括号外因数为正: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____去括号括号外因数为负: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______去括号步骤合并同类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