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CN209546461U】一种林业育苗用病虫害防治辅助设备【专利】

【CN209546461U】一种林业育苗用病虫害防治辅助设备【专利】

【CN209546461U】一种林业育苗用病虫害防治辅助设备【专利】
【CN209546461U】一种林业育苗用病虫害防治辅助设备【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920195944.7

(22)申请日 2019.02.14

(73)专利权人 张翔

地址 743000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阳光家

园滨河A2081

(72)发明人 张翔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11427

代理人 陈娟

(51)Int.Cl.

A01G 13/00(2006.01)

A01G 13/10(2006.01)

A01G 27/02(2006.01)

A01M 7/00(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一种林业育苗用病虫害防治辅助设备(57)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林业育苗用病虫害防治辅助设备,涉及病虫害防治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林业育苗用病虫害防治辅助设备,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柱,所述箱体表面靠近固定柱的一端开设有树苗孔,所述箱体的表面开设有通风孔,所述通风孔的表面设置有滤网,所述箱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的一端活动连接有雾化喷头。该林业育苗用病虫害防治辅助设备,通过固定柱的设置,使该装置可以插入土地里,保证该装置的稳定性,防止该装置因风吹产生晃动,对幼苗造成影响,通过雾化喷头的设置,使该装置可以通过喷头产生的雾化水气对幼苗进行浇水,防止浇水时

水流对幼苗造成伤害。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2页CN 209546461 U 2019.10.29

C N 209546461

U

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209546461 U

1.一种林业育苗用病虫害防治辅助设备,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柱(2),所述箱体(1)表面靠近固定柱(2)的一端开设有树苗孔(3),所述箱体(1)的表面开设有通风孔(4),所述通风孔(4)的表面设置有滤网(5),所述箱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导流管(6),所述导流管(6)的一端活动连接有雾化喷头(7),所述箱体(1)内部靠近雾化喷头(7)的一端活动连接有喷药孔(8),所述箱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9),所述固定块(9)的表面插接有松紧带(10),所述松紧带(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帆布(11),所述箱体(1)表面靠近固定块(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蓄水箱(12),所述蓄水箱(12)的一端开设有进水口(13),所述进水口(13)的表面套接有固定环(14),所述固定环(14)的表面插接有固定螺丝(15),所述固定螺丝(15)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母(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林业育苗用病虫害防治辅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柱(2)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所述固定柱(2)呈矩形阵列的形式排列在箱体(1)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林业育苗用病虫害防治辅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9)四个为一组,所述固定块(9)的数量为四组,所述松紧带(10)的材质为尼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林业育苗用病虫害防治辅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13)表面靠近固定环(14)的一端螺纹连接有进水口盖(17),所述蓄水箱(12)内部固定连接有隔板(1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林业育苗用病虫害防治辅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18)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水泵箱(19),所述水泵箱(19)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水泵滤网(20)。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林业育苗用病虫害防治辅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18)的底部设置有药液箱(21),所述药液箱(2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药液管(22),所述药液管(2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进液口(23),所述药液箱(21)内部靠近药液管(2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出水口(24)。

2

森林病虫害防治方案

森林病虫害防治方案 篇一,森林病虫害防治 森林病虫害是“不冒烟的森林火灾”,切实保护好森林资源,促进森林健康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既是当代林业发展的时代重任,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最高目标,也是打好林业“相持阶段”攻坚战的科学之举,长远之策,任务之重。 云南是一个林业大省,也是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任务繁重的一个省。20XX年是云南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最艰苦的一年,一是由于罕遇持续高温、全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首次高达600余万亩,占全省有林面积的3%,创历史新高,二是蛀干害虫小蠹虫发生面积近200万亩,在滇中、滇东、滇西北地区危害最甚,形成了全省第二个钻蛀性害虫林业有害生物危害高峰,三是重大外来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不断传入,给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带来了新的考验。 云南省森林病虫防治在国家林业局、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通过加大行政执法、强化行政管理、实行科学防控,采取强硬措施,在极其困难的情况 下,20XX年全省防治林业有害生物万亩,森林植物及林产品调运检疫率达led safe return to camp. The next evening, the SDF ... Period, a large number of "loyalty save" influx of Wujiang. "Loyalty save" or "jiuguojun", formerly known as "Action 95%、种苗产地检疫率达99%、监测覆盖率达%。在完成年初提出的目标管理指标的同时,还为今后云南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和探索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一、构建五个体系 一是构建统一组织协调体系。全省16个州市政府均成立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领导机构,负责对本地区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预防和除治工作实行统一组织、协调和指挥,授权森防部门负责日常管理,进一步完善林业系统内部各级林业主管部

林木病虫害防治验收技术标准规定

林木病虫害防治验收技术标准规定 根据公司《林木病虫害防治办法》和《林木病虫害调查规划设计技术标准规定》,结合实际林地情况,特制定林木病虫害防治验收技术标准,如下: 一、验收内容 1、防治的效果,检测防治是否到位,达到预期的防治目标。 二、验收指标 根据防治方法的技术要点,在验收之前确定具体的验收指标。 三、验收标准 根据防治方法,验收一般分为事中监督验收和事后验收。事中监督验收是指在实施防治过程中对相关环节实施监督验收;事后验收是指实施防治完毕后,对防治效果及范围实施验收。其标准具体如下: 1、事中监督验收不合格者,不予事后验收,不予结算; 2、事中监督验收由所在的林场林管员完成,事后验收由生产技术部完成。林场(林管员)要在事后验收开始之前将事中监督验收结果递交到事后验收人员手中。 3、事中监督验收只作为事后验收的依据,不作为施工结算的依据。事后验收结果是施工结算的唯一依据。 四、验收方法 1、事中监督验收方法,根据防治方法技术要点和要求,林管员必须详细记录在实施防治过程的每个细节,如物理防治方法操作是否到位、药物使用浓度、天气状况等。 2、事后验收方法,验收人员借助GPS等工具测定防治范围,采用样圆法,其半径为7m,调查验收防治效果,如虫眼、危害控制程

度、防治方法明确规定的技术要点(如涂蓝的高度)等等。 3、实施验收时,原则上必须有2个以上人员参与外业调查。 五、验收步骤 第一步:准备工作,收集事中监督验收结果。 第二步:外业调查 1、全面踏查每小班; 2、做相关调查。 第三步:内业整理 1、样点数据及图纸整理; 2、编写验收报告 第四步:递交成果 六、成果组成 1、文字性验收报告(以林场为单位),必须包括以下内容: 1)前言; 2)规划的简要说明; 3)验收情况; 4)分析评价。 2、附件 1)、规划明细 表1 林场林木病虫害调查明细表 2)、验收明细

森林病虫害防治方案

森林病虫害防治方案 篇一:森林病虫害防治方案 森林病虫害是不冒烟的森林火灾,切实爱护好森林资源,促进森林健康和人与自然的和谐进展,既是当代林业进展的时代重任,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最高目标,也是打好林业相持时期攻坚战的科学之举,长远之策,任务之重。 云南是一个林业大省,也是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任务繁重的一个省。20XX年是云南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最困难的一年:一是由于罕遇持续高温、全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首次高达600余万亩,占全省有林面积的3%,创历史新高;二是蛀干害虫小蠹虫发生面积近200万亩,在滇中、滇东、滇西北地区危害最甚,形成了全省第二个钻蛀性害虫林业有害生物危害高峰;三是重大外来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不断传入,给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带来了新的考验。云南省森林病虫防治在国家林业局、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通过加大行政执法、强化行政治理、实行科学防控,采取强硬措施,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20XX年全省防治林业有害生物448.78万亩,森林植物及林产品调运检疫率达95%、种苗产地检疫率达99%、监测覆盖率达88.97%。在完成年初提出的目标治理指标的同时,还为今后云南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总结和探究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一、构建五个体系 一是构建统一组织协调体系。全省16个州市政府均成立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领导机构,负责对本地区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预防和除治工作实行统一组织、协调和指挥,授权森防部门负责日常治理,进一步完善林业系统内部各级林业主管部预防和除治松材线虫病责任制,充分发挥各级林业部门在预防和除治松材线虫病工作中的政府参谋和助手作用,全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协调指挥体系已差不多形成。 二是构建预测预报网络体系。省森防部门对全省1935个监测网点(其中35个国家级中心测报点),从队伍、设施建设、治理手段、等方面进一步予以强化,1899个一般监测预报点、部分乡镇、林场和管护站的监测点得到了新的加强,涵盖全省要紧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区的县、乡(镇)、村的监测网络已差不多形成,全省组成了有3427名专兼职人员监测预报队伍,监测面积达1717.97万亩,监测覆盖率达88.97%,省、州(市)、县、乡、村五级林业有害生物联系报告制度得到健全,预测预报能力在全面提升。 三是构建林业有害生物突发应急反应体系。为了提高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省林业厅重视和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检疫御灾、防治减灾、应急反应和防治法规体系建设。建立了由政府牵头、各有关部门参加、各级森防站具体实施的林业外来有害生物突发及重大事件应急指挥机构,制定了预防和除治松材线虫病应急预案、物资及技术储备。20XX年在除治外来有害生物的战斗中,省林业森防部门按照顾急方案,及时进行现场调查、监测、上报、策划、组织、调运药剂,确保了除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是构建林业有害生物科学防控体系。加强对松材线虫病、小蠹虫、松毛虫、松尺蛾等病虫情调查,专门是对云南最要紧危害虫种小蠹虫为代表的钻蛀性害虫的发生和危害进行了详细的病虫情调查和监测预防,为制定防治方案实施科学防控打下了基础。省森防部门在总结前几年全省冬春虫情调查的基础上,按照其危害的特点和防治的难点,编制出全省的防治和治理总体规划,提出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重点治理区域,抓住最佳时机,集中资金投入,实施攻坚突破等防控手段,使全省小蠹虫危害面积在一定程度得到操纵。 五是构建目标治理体系。目标治理是提升政府与社会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关注度和支持力的有效途径。省森防部门加大了推行目标治理责任制力度,在各级政府的支持和关注下,以成灾率、无公害防治率、测报准确率和产地检疫率为内容的新的治理体系在全省已逐步建立,双线目标治理责任制已开始实行,无公害防治率、测报准确率和产地检疫率将纳入全省各级林业主管部门的目标考核内容,奖惩、举报和重大责任事故追究通报制度也正在制定中。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方案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 作方案 1 2020年4月19日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方案 绿化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时常遇到各种病虫害,轻者造成生长不良,失去观赏价值,重者植株死亡,损失惨重。病虫害主要以防为主,及时防治控制病虫害的发生,用药配比正确,操作安全,喷药均匀,无药害事故。 (1、应进行不定期病虫防治。对蚜虫、黄刺蛾,可采用吡虫啉进行防治;对青虫、蝼蛄等害虫的防治,可用1%辛硫磷灌杀;对蚧类的防治,可采用50%辛硫磷乳油1:1000-2500倍液防治。 (2、当有病虫害发生时,应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把病虫害消灭在幼期。 全年养护计划 根据我市的气候特点和树种、树性等实际情况,全年养护管理计划制订如下: 一月:气候寒冷,以防寒为主。 1、经常检查维护防寒设备、设施及苗木防寒包杂物,做好树干涂 白工作,避免发生冻害。 2 2020年4月19日

2、剪除病、枯、残枝,继续彻底清除越冬害虫的虫卵、及潜伏害 虫,采用石硫合剂对树干或灌木进行防治,及时做好苗木的修剪工作。 3、绿化保洁工作及其它交办事项。注意防火、安全巡视。 二月:气候仍较寒冷,气温有所回升,树木仍处于休眠,做好新的一年的准备工作。 1、继续做好一月份的工作。 2、苜蓿清除枯、落叶,维护绿地卫生。 3、绿化保洁工作及其它交办事项。注意防火、安全巡视。 4、及时做好苗木的施春肥工作,施足基肥、复合肥30g/m2。 5、开始浇返青水。 三月:气候开始好转,气温回升,万物复苏,养护进入较忙季节。三月份气温渐暖,许多病虫害即将发生,要维护修理好各种防虫防病器械并准备好药品,注意蚜虫、刺蛾、蚧虫的发生,做好预测预报工作,及时进行病虫害的防治。树穴进行中耕,清理各种枯枝杂草。 3 2020年4月19日

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0815838224.html, 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 作者:李慧颖刘微刘宏文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7年第17期 森林的主要功能是涵养水源、净化空气、保持水土、防风固沙、降低噪音、调节气候、改良土壤、减免自然灾害,保障农牧业稳产高产,维护生态平衡;另外,森林还可以为人类提供丰富的林副产品。 一、森林病虫害的概念 森林病害是指森林植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或其产品和繁殖材料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遭受其他生物的侵染或不适宜的环境条件影响,生理程序的正常功能受到干扰和破坏,从而导致植物生理上、组织上和形态上产生一系列不正常的状态,生长发育不良,甚至整株死亡,最终引起人类经济损失和其他损失的现象。 林木病害的类型有:一是侵染型病害。是由真菌、细菌、质原体、病毒、寄生性种子植物、藻类、线虫和螨虫等侵染的病害,此种病具有传染性。二是非侵染性病害。是由不适于林木正常生长的水分、温度、光照、营养物质、空气污染等因素所引起的病害,这种病不具有传染性。三是衰退病。是指按照特定顺序出现的一系列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综合作用造成林木生长势或生长潜能显着下降,最终导致林木死亡的一种病。森林病害的发生必须要有植物和引起植物发病的因素,没有这2个条件森林病害就无从发生。病害的发生可能是由一个因素或某些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直接引起病害发生的原因称病原,间接因素称诱因。病原按其性质分为生物性病原和非生物性病原。 森林虫害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自然灾害,是昆虫在繁殖生长的过程中,取食植物的营养器官或吸食植物的汁液,造成林木所生产的营养减少或者是林木的营养物质被林木害虫取食,造成林木生长不良,使得木材及林副产品的产量下降,甚至使整株林木死亡。 二、防治方法 病害防治的基本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病害防治的原则是在制定森林病害防治计划和方案时,必须考虑三方面的因素,即生物性因素、生态因素、经济因素。森林病害防治的策略:一是杜绝和铲除;二是免疫和抗病;三是保护;四是治疗。人们在对森林病害的防治过程中先后使用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起初,人们为了防治森林病害普遍采用化学防治的方法,刚开始使用化学药品的品种少,使用的剂量少,但取得的效果极好,森林病害发生的间隔期较长,防治的费用低。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多数森林病害对化学药剂产生了抗药性,森林病虫害发生的间隔期逐渐缩短,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剂量加大,且效果降低,即成本加大,呈逐次上涨的趋势。后来,人们利用微生物之间的拮抗作用对病原物进行杀灭或抑制,即采取生物技术来实现对森林病害的防治。

林木病虫害防治知识问答

林木病虫害防治知识问答 1、我国的十大森林病虫鼠害是指哪些? 我国是一个森林病虫害较为严重的国家,全国森林病虫害种类共有8000多种,经常造成危害的有200多种,其中目前危害较严重的"十大"病虫害有:松毛虫、美国白蛾、杨树蛀干害虫、松材线虫、日本松干蚧、松突园蚧、湿地松粉蚧、大袋蛾、松叶蜂、森林害鼠。 2、在野外如何诊断树木患病? 野外诊断是通过树木上有无患病症状,症状特征和周围环境的仔细观察和判断,初步确定发病原因的实践。 (1)症状观察:植物得病后的不正常表现称为症状。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在寄主患病部位表面有明显的粉状物、霉状物或子实体,由细菌、病毒、线虫和真菌等微生物引起的病害在寄主上亦有斑点、丛枝、流胶、腐烂、枯萎等症状。由土壤缺乏某种元素、气候环境条件不适合等非生物因素引起的生物性病害不出现上述症状,受害林分中的林木往往表现均匀一致的叶片边色矮小等症状。由昆虫为害的树木,其叶片上有明显的缺损,枝干有坑道、蛀孔或蛀屑,即使蚜虫、介壳虫、螨类等刺吸性口器造成的褪色、卷叶,也可籍助于手持扩大镜在树上找到虫体。 (2)病树林间分布判断:林间病株的分布暗示着相应的各种病因可为诊断提供分析的线索。由生物引起的传染性病害发病初期为点片状,零星分布,健康树和病树混杂存在。由环境条件不适引起的生理性病害在某种树上表现的症状相同,病株在林间成片发生,树木受害均匀一致。如林缘发病严重,表明邻近有病害的侵染源或虫源,因此要调查邻近的作物、树木上的病虫害。此外,必须了解林木的种源、栽培管理过程中的技术环节气候是否反常等情况,以有助于病虫害的诊断。当然,确切的诊断还必须采集标本进行室内分析,通过显微镜镜或解剖镜仔细观察,进行病原或病害名称鉴定,病原物还有进行分离培养和人工接种试验等,才能得出确切的结论。 3、常用农药可分为哪几类? 常用农药根据不同的用途一般可分为七种类型。 (1)杀虫剂是用来防治各种害虫的药剂,有的还可兼有杀螨作用,如敌敌畏、乐果、甲胺磷、杀虫脒、杀灭菊脂等农药。它们主要通过胃毒、触杀、熏蒸和内吸四种方式起到杀死害虫作用。 (2)杀螨剂是专门防治螨类(即红蜘蛛)的药剂,如三氯杀螨砜、三氯杀螨醇和克螨特农药。杀螨剂有一定的选择性,对不同发育阶段的螨防治效果不一样,有的对卵和幼虫或幼螨的触杀作用较好,但对成螨的效果较差。 (3)杀菌剂是用来防治植物病害的药剂,如波尔多液、代森锌、多菌灵、粉锈宁、克瘟灵等农药。主要起抑制病菌生长,保护农作物不受侵害和渗进作物体内消灭入侵病菌的作用。大多数杀菌剂主要是起保护作用,预防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4)除草剂是专门用来防除农田杂草的药剂,如除草醚、杀草丹、氟乐灵、绿麦隆等农药。根据它们杀草作用可分为触杀性除草剂和内吸性除草剂,前者只能用于防治由种子发芽的一年生杂草,后者可以杀死多年生杂草。有些除草剂在使用浓度过量时,草、苗都能杀死或会对作物造成药害。 (5)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专门用来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药剂,如赤霉素(九二Ο)、萘乙酸、矮壮素、乙烯剂等农药。这类农药具有与植物激素相类似的效应,可以促进或抑制植物的生长、发育,以满足生长的需要。 (6)杀线虫剂适用于防治蔬菜、草莓、烟草、果树、林木上的各种线虫。杀线虫剂由原来的有兼治作用的杀虫、杀菌剂发展成为一类药剂。目前的杀线虫剂几乎全部是土壤处理剂,多数兼有杀菌、杀土壤害虫的作用,有的还有除草作用。按化学结构分为四类,卤化烃类、二硫代氨基甲酸脂类、硫氰脂类和有机磷类。 (7)杀鼠剂杀鼠剂按作用方式分为胃毒剂和熏蒸剂。按来源分为无机杀鼠剂、有机杀鼠剂和天然植物杀鼠剂。按作用特点分为急性杀鼠剂(单剂量杀鼠剂)及慢性抗凝血剂(多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方案

县林果病虫害防治技术方案 我县分布的主要病虫害有:糖槭蚧、大球蚧、吐伦球坚蚧、堆粉蚧、春尺蠖、沙枣跳甲、鼠害等,寄主有:枣、桃、杏、酸梅、苹果、梨、沙枣、柳、杨、榆、槐、葡萄等林木及其苗木。 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总体思路: 1、森林病虫害的防治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森保方针,严格执行《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实行“谁经营、谁受益、谁防治“的责任制度。 2、加强检疫,严防病虫害的人为传播是预防森林病虫害发生危害的前提,要广泛开展森林植物的检疫工作。 3、采取实际步骤,大力推进以营林为主的治本措施。 (1)、培育良种壮苗,加强对抗病优良树种的引进工作。 (2)、根据分类经营的原则,针对不同的林种制定相应的营造混交林的标准。 (3)、加强低产林改造,有计划的将病虫害严重的纯林改造成混交林。 (4)、加强林木的栽培管理,及时灌水、施肥,增强树势,合理修剪,保持树木通风透光,为林木的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可提高树体抗病虫能力,以而减轻病虫危害。 一、蚧类害虫防治技术方案(大球蚧、糖槭蚧、吐伦球坚蚧) (一)防治对策 根据“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坚持以适地适树和选择抗性树种为主的原则,以生物制剂、仿生农

药和植物性杀虫剂为主导,协调运用人工、物理、化学的防治措施,降低虫口密度,压缩发生面积,切实控制其蔓延危害。 (二)防治措施 1、生物防治 果树落叶(11月中旬)后,用清园剂(融杀蚧螨)100倍液或石硫合剂5波美度喷雾,这是压低蚧类害虫虫口基数的关键措施。 2、人工防治 (1)结合修剪,剪除虫口密度大的枝条,带出果园集中烧毁; (2)冬季农闲时期,组织农民用毛刷刷除枝条上的蚧类害虫; (3)刮除老树皮,用涂白剂进行树干涂白。 3、化学防治 对防效差的果园,可采取春季补防和若虫期防治的办法。 (1)杏、桃、巴旦木等树在3月5日至3月20日前,红枣在4月5日至20日,核桃在3月25日至4月5日,葡萄、石榴在开墩时,用速扑杀、蚧虫毒、乐斯本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 (2)在5月中旬至6月上旬,初孵若虫期采用速扑杀、蚧虫毒、乐斯本1000-1500倍液喷雾。 二、春尺蠖防治技术方案 (一)防治对策 根据“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坚持以适地适树和选择抗性树种为主的原则,以生物制剂、仿生农药和植物性杀虫剂为主导,协调运用人工、物理、化学的防治措施,降低虫口密度,压缩发生面积,切实控制其蔓延危害。 1、轻度发生区

林业病虫害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

林业病虫害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 1林业病虫害发生的原因 1.1人工造林面积扩大。因为天然林资源越来越少,所以我国开始大面积人工造林林,目前,我国营林面积占总森林面积的35%,而且随着营人工造林面积的不断增加,这一数据也会有所提高。尽管营林的优势突出,但是却带来了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即增加了林业病虫害发生的机率。这主要是因为我国人工造林树种比较单一,通常都是单一结构的纯林,这使得森林生态系统异常的脆弱,对外界不良影响,没有过高的抵抗能力,一旦病虫害开始传播,在很多的时间内就会大肆蔓延,致使营林企业损失惨重,更重要的人工造林所带来的生态效益也付之东流。 1.2天然林砍伐程度过高。林业产业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林工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益,过量的砍伐天然林,直接导致天然林数量减少,质量下降。森林树种减少,林分结构大受影响,原有的森林生态系统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因此当病虫害来袭时,森林已没有招架之力。 1.3外来物病虫害来袭。现阶段,国内外交流越来越深入,很多病虫害随着国家间的交流逐渐的传入我国,因为我国森林生态系统并没有碰到过类似的病虫害,以此没有抵抗能力,再加之,随着国与国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不止一种病虫害进入到森林生态系统中,外来病虫害因为还没有天敌,大所以森林系统产生了非常严重的病虫害。 1.4化学农药不科学的应用。森林资源发生病虫害之后,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利用农药灭虫杀菌,这固然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很多农药在消灭病虫害的同时,也杀死了很多病虫害的天敌,另外,农药用量越大,病虫害就越容易出现抗药性,甚至发生变异,这对森林资源的侵害将更加的严重。除此之外,很多林工企业所采取的防止手段过于落后,无法满足预防病虫害的要求,不仅防治药剂没有及时的更新,防治机械也够先进,因此防治效率比较低,质量也不显著。 1.5没有主动预防。森林防治工作的重点一直以来都是火灾,因为火灾的损失程度非常大,尽管发生病虫害之后,国家也会出资进行救灾,但是相比较救灾而言,国家在森林病虫害预防方面,工作显然没有做到位。通常都是简单的进行

林木病虫害防治技术参考

苗木几种病虫害防治技术(供参考) 一、病害 1、白粉病:月季、黄杨、小叶女贞等易发生。 2、叶斑病、炭疽病:红叶石楠、大叶黄杨。 3、叶枯病:樱花、紫叶李、桂花等。 防治方法:70%托布津 600-800倍,退菌特800-1000倍,50% 多菌灵 500-600倍,15%粉锈宁 800-1000倍,三唑酮800-1000倍喷雾防治,交替使用效果较好。 二、虫害 1.蚧壳虫:常见危害有紫薇、黄杨、樱花、女贞、石榴、白蜡等。 防治药剂:可用杀扑磷、毒死蜱、啶虫脒、吡虫啉等内吸性农药,阿维菌素等800-1000倍喷药,要求在卵盛孵期,喷药要求均匀、周到。如果蜡壳已形成,喷药效果较差。 2.红蜘蛛:常见危害有紫薇、樱花、桂花、龙柏、杜鹃、海棠等。 防治药剂:可用氧化乐果与高效氯氰菊酯或吡虫啉与啶虫脒 800-1000倍液喷雾防治,这些药剂交替使用都有较好效果。 3、卷叶螟 防治方法:用1000倍液氧化乐果乳液喷雾,或用啶虫脒与高氯菊酯的混合喷雾防治。 4、美国白蛾:主要危害园林植物为白蜡、桑树、悬铃木、白榆、紫叶李、樱花、苹果、海棠、柳树、李、山楂、杏、木槿、刺槐、加拿大杨、桃树、蔷薇、连翘、丁香、菊花、大丽花等,其中白蜡、桑树、法桐等树种为其最喜食树种。 防治方法:在美国白蛾幼虫网幕始见期至高峰期,即在幼虫3龄以前,应用24%米满胶悬剂800-1000倍液,25%灭幼脲Ⅲ号胶悬剂2000倍液;在美国白蛾幼虫4龄以前应用2.5%三苦素水剂1000倍液,1.2%烟参碱乳油1000-1500倍液、绿灵800-1000倍液等植物性杀虫剂;对各龄幼虫也可以使用5%氯氰菊酯乳油1500-30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40%久效磷乳油1000-1500倍液、1.8%阿维菌素3000

林业病虫害防治.pdf

森林病虫害素有“不冒烟火灾”之称,可见其危害程度的严重性。 近半个世纪来,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化学防治以产生目标生物的抗药性、误杀天敌生物以及污染环境等问题备受批评。生物防治以能克服上述缺点而被寄予厚望,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不过仍有许多缺陷,如缺少人工释放的天敌生物种群持续存在的生态学动态证据,生物防治的研究者考虑更多的是食物链而不是食物网络的关系等等,在森林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方面,没有实质性的进展,也没有成功的事例表明在人工的或人工干预的森林生态系统中,建立了对森林病虫害控制持续有效的天敌生物种群。 由于生物防治的步履维艰,加上相关学科发展的推动,抗病抗虫选种、育种的研究形成了热点。特别是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进步,DNA(基因)重组技术突破了远缘杂交不亲和性的困难,为抗性育种开辟了新的途径。多年来的抗性育种研究结果,使各国对主要的威胁性森林病虫害基本都提出了可用于发展的抗病、抗虫树种。但基因工程育种也不是万能的,有一个新的问题可能会产生:寄主抗性的丧失速度或者说有害生物对寄主的适应速度似乎远远快于我们的育种速度。加之关于有害生物对这些抗性树种的适应性分化的研究十分贫乏,而缺少对这些抗性树种的抗性持续性的把握。这对于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又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面对病虫灾害造成的巨大损失,认清上述问题的严重性后,在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背景下,森林资源保护学者提出了“有害生物持续治理(SustainablePestManagement)”、“森林保健(ForestHealthProtection)”等思想。意义在于着重强调提高森林自身的调控能力和抵抗力。提出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IntegratedPest·Man·agement,IPM)应逐渐向有害生物的生态治理(EcologicalPestMan·agement,EPM)发展,这是一个策略转移的根本方向。 对于现有的、具有一定生态系统性的人工林,采取改造提高其自我调控病虫灾害的能力,运用对环境和其它有益物种的生存和发展影响较小的各种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生态和经济效益可接受(或允许)的低密度,并在时空上达到持续控制的效果。对于现有的、不具有生态系统性的人工林,采取以基因工程为主的技术措施,培育适应立地生态环境的抗性树种,逐渐取代现有弱抗性或抗性衰退、丧失的树种。对于将有的人工林,采取生态控制的策略,从造林开始就将病虫灾害的自我控制作为和高质高产同等重要的目标,以期得到自组织的人工林生态系统,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生态和经济效益町接受(或允许)的低密度,并在时空上达到持续控制的效果。对于将有的树木个体简单集合的人工林,采取以基因工程为主的技术措施,创造抗性树种,并根据其抗性衰退、丧失的速度,或有害生物对抗性树种适应性进化的速度和周期,持续地培育适应立地生态环境的抗性树种。 因此,森林及树木病虫灾害的生态控制技术和遗传(基因)控制技术是实现我国森林保护策略转移和扭转被动局面的关键技术。 传统观念中,森林保护是林木遗传育种学者培育出良种、造林学者进行造林之后才提到日程上的工作,林木育种学者并没有把持续抗性作为和产量、质量同等重要的目标进行育种,造林学者也没有把病虫灾害的自我调控作为和产量、质量同等重要的目标进行造林。可以说,现在进行保护的森林几乎没有任何抵抗病虫害的机制存在,一旦病虫灾害大发生、大流行,森防工作者使出浑身解数也难以使树木死里逃生。因此,在未来,森林保护学应是林木遗传育种学和造林学的指导学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病虫灾害的生态防御策略和基因防御策略贯彻到生产实践当中,从根本上防治病虫害。 生态控制的原理在于系统生态学。一个平稀的生态系统内,物种之间协同进化,不同种的有机体或亚系统协调共生、互惠互利,和谐高效利用系统的能量,系统中的所有生物都占领着一切可利用的生态位、摄取一切可利用的能量,从而形成最佳的物流与能流利用状态,使整个系统表现出高效和谐的持续发展。在这种协同进化过程中,物种常表现出抗逆性和变异性,这些抗逆性和变异性的基础来源于物种基因的调控表达和变异。因此,自然森林生态系统中各种组分形成的各级结构具有自我协调、自我组织、自我维持的稳生机制,这种机制构造了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从而起到对病虫灾害的可持续控制。 遗传控制得以实施的基础是以基因工程为主导的现代育种技术。从林木或其它动植物体内定位到抗病、抗虫基因,并将其克隆、转入到林木体内,表达出对特定或大多数病虫害的持续高抗性。目前,涉及遗传转化的树种已达9科 19属近30种。一些重要的树种如杨树、欧洲落叶松等已获得了转基因植株。在报导的林木基因工程的目的基因中,抗性基因的种类最为丰富,包括了抗虫基因、抗病基因、抗盐基因、抗寒基因以及抗除草剂基因。 对林木病害的遗传控制应该考虑两个方面,这是由于具有两种不同的林木病害类型。对于病原主导性病害,寄主一般体现为寡(或单)基因控制的垂直抗性,相应的病原致病基因也是寡(或单)基因,这样便于克隆抗性基因以抑制致病基因的表达;对于寄主主导性病害,寄主则往往体现为多基因控制的水平抗性,病原的致病性也往往是多个基因的表达,因此不利于克隆特定的抗病基因以表达抗性。寄主主导性的病害是由不良环境因素(逆境)造成树木生长势下降而诱发产生的,因此,这类病害又称作生态性病害。例如杨树溃疡病、烂皮病,它们一般是在环境胁迫引致树皮膨胀度低于80%时才能够发生。因此,如何提高树木生长势,增加抵抗逆境胁迫能力是防治树木生态性病害的根本。在抵抗这类病害的基因工程中,应转入能够提高树势、强固细胞壁的抗渗透胁迫基因。 生态性病害的病原主要是一些具腐生性弱寄生性病原真菌,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中及潜伏侵染于树木体内。生态逆

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与方法

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与方法 国民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民对于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要求越来越高,作为国民经济组成成分的林业经济也越来也体现出它的重要性。新时期发展的环境之下,林业中病虫害的防治是发展的重中之重。本文从林业病虫害入手分析,并论述防治的方法和技术。 标签: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方法 我国植被覆盖率不断上升,和植被相关的病虫害现象也成为必须解决的问题。大面积出现病虫害很难用具体的方法去解决,因此一旦出现病虫害问题不仅会造成环境恶化,也不可避免的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从而给山区人民带来一定程度的经济损失,制约当地的发展。此外由于林业病虫害会引发病虫传播,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处理,会严重影响我国环保工作的开展,因此要合理解决病虫害带来的威胁,为我国经济发展奠定相应的基础。 一、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技术分析 (一)加强无公害技术的应用 林业病虫害不仅严重影响树木的生长导致森林覆盖率降低,还会给林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为提高我国林业病蟲害的治理水平,解决历年来林业病虫害危险带来的经济损失,并保证我国林业蓬勃发展,采取对病虫无公害处理是林业发展的核心技术。 第一:提高林业局管理人员的综合水平,在育苗、抚育和植树造林方面保证管理工作正常开展,同时还要选好合适的苗圃,并结合各种气候和地质条件进行育苗,从而有效避免因低温和潮湿问题带来的育苗问题,有效的提高育苗成活率,防止病虫害从幼苗开始侵蚀树木。 第二:从生物角度引入病虫天敌来解决病虫害问题,从而通过一些绿色环保的方法降低因单一化学杀虫剂带来的虫害变异带来的恶性循环,这种方法能够最大程度的促进林业发展,不仅能够有效的降低病虫害带来的危害,而且能够大大的降低其他治理方法带来的巨额费用。生物防治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昆虫防治,通过管理人员引入病虫害的天敌昆虫,这是治理病虫害最常用的方法。第二种是微生物技术治疗方法。最后一种是引入益鸟治理方法,通过采用鸟类吃昆虫的方法,有效的解决病虫害带来的各种问题,因此可以采用空投方式将合适的鸟类放入到病虫害区域解决该问题。 (二)化学防治技术对林业病虫害的防治 通常情况下一旦爆发大面积病虫害,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通过化学防治技术,通过喷洒农药来对病虫进行根源性消灭。在我国林业病虫害治理中,化学防

树干打孔注药防治林木病虫害技术

树干打孔注药防治林木病 虫害技术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树干打孔注药防治林木病虫害技术树干注药是针对树木的一种施药技术,即用适当的方法和压力,将药物导入伤感特定部位。经输导组织传至树干的各个部位,从树内部控制病虫害。打孔注药过去多用钉、锤、刮、剥、凿等土办法,不仅工效低,劳动强度大,而且对树木产生伤害。 一、打孔方法 1创孔无压导入法 滴注式树干注药防治果树病虫害技术研究项目实施总结报告 2007-11-24 14:17:46|分类:|字号订阅 一、项目基本情况: 橄榄星室木虱属同翅目木虱科,是危害橄榄新梢的主要害虫,分布在橄榄主产区,以成虫在嫩梢、芽、叶上吸食为害。若虫固定在叶背吸食并形成凹陷的虫瘿,叶面布满“钉”状小突起。滴注农药是应用一定高度重力向树杆滴注农药,利用树杆木质部具有运输贮存水份、养分的功能,通过木质部导管运输一定浓度的农药,以达到治虫、防病等作用。 二、项目实施技术总结 1.材料与方法 (1). 供试果树为20年生的桐浦本地橄榄树,设对照区、施药区和隔离带,对照区、施药区的树势、管理水平和立地条件基本一致,周边隔离带根据立地条件不同而定,为30-50米。各区在试验前先清除

树冠范围内杂草,中耕施肥。供试药剂为4O%氧化乐果、5 %吡虫啉,工具为榔头、四寸钢钉、医用滴注式注射器(由瑞安市医药公司购入)和农用喷雾器。试验在2006年4月5日进行。分别用4O%氧化乐果15ml lO倍液、5%吡虫啉15 ml 10倍液进行滴注,用5%吡虫啉600倍液喷雾、清水喷雾为对照,共4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排列,4株为1个重复。每株选东西南北周缘固定4穗并作标记,每穗标记最靠近末级梢的一条营养枝(带叶的枝条)及末级梢所有叶片,随着调查时间的延长,末级梢长出新的嫩叶,统计若虫数时把标记的营养枝上叶片及末级梢新长出的叶片上所有若虫,分别于药后7 天、25 天、 5O 天调查各处理区叶片被害情况,统计若虫数、算出虫口减退率.计算防治效果。周边隔离带每隔半个月用5%吡虫啉600倍液喷雾一次。

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探讨

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探讨 发表时间:2019-11-01T09:43:58.527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11月49期作者:王明珠 [导读] 林业病虫害不但会破坏林区的生态环境,还会降低林业资源的开发率,所以如何有效防治林业病虫害就是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就将重点围绕病虫害发生原因、防治现状以及防治技术进行简要分析,以供参考。 (福建省安溪丰田国有林场,362415) 摘要:林业病虫害不但会破坏林区的生态环境,还会降低林业资源的开发率,所以如何有效防治林业病虫害就是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就将重点围绕病虫害发生原因、防治现状以及防治技术进行简要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林业;防治技术;病虫害 引言: 林业关系到国计民生,是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但是林木在生长的过程中经常会受到害虫或者是病菌的侵袭,进而导致林木长势受到影响、发育不良或者是直接死亡。再加上当下的人工造林树种相对比较单一,经常会发生病虫害,倘若这时候不加强管理和防治就会造成严重的林业灾害,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以及生态损害。所以强化对病虫害的防治,提升防治技术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一、发生病虫害的原因 (一)天然林木较少 现阶段我们国家在林业的利用及开发方面程度都非常大,导致当下天然林区规模受到了影响。因为天然林本身的生态系统很稳定,同时也都比较多样和复杂,所以抵御病虫害的能力比较强。但是人工林正好和其相反,整个生态系统比较脆弱,病虫天敌发展较为缓慢,较易出现病虫害,同时还会传染给天然林。 (二)农药使用不规范 有些林业工作者在养林护林的过程中存在过度使用农药的现象,认为只要多施加农药就可以有效防治病虫害,提升防治效率。实际上这种做法只会将病虫害的抗药性提升上去,并增加防治费用,长时间发展下去必将形成恶性循环,给防治工作带来巨大的难度,进而破坏林业资源的综合利用[1]。 (三)治理难度大 现阶段病虫害的发展基本表现在种类多、抗药性强以及数量大等等,所以只要爆发之后就会形成难以控制的局面,如果情况严重的话还会产生巨大的环境灾难。因为用药的不规范和过度应用,使得病虫害的抗药性得以增强,加大了治理难度,对此相关部门和防治专家们就必须要高度重视起来。 二、防治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明确的防治概念 对于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来说,它不但是技术人员的主要职责,还是管理人员的重要任务。但是实际上很多领导层都把资金和大量的精力都投入到了经营及生产之中,忽视了对病虫害的防治,使得防治工作开展困难,资金、技术以及管理等环节无法实现环环相扣,形成合力,进而影响了防治效率及治理水平。 (二)林业结构过于单一 受到经济效益的驱使,当下人们过于重视树木的生长速度,在那些大面积的人工林之中林木的品种相对比较单一,整个生态系统非常简单,所以抵抗性都比较弱,一旦发生传染性的病虫害时,就会在短时间之内使大面积的林业受到传染,进而造成严重的经济后果及生态问题。 (三)防治人员技术缺乏 防治人员的防治能力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即工作经验、专业能力以及防治理论,从当下我们国家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情况分析,虽然很多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都比较强,但是因为缺少相应的工作经验,就导致在实际治理当中不能熟练地以实际情况为准采取对应的措施,影响了防治效果,进而给林业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2]。 三、防治技术方法 (一)防治技术 通常防治技术主要包含有生物、化学及物理三种。 在生物防治当中主要是以生物链原理和生物相生相克的方式实现的,这种方式一般效果好,同时比较经济实惠。最常见的方式就是依照病虫害种类去引进天敌。比如在出现毛毛虫病害的时候就可以将胡蜂科昆虫引入进去;或者是运用益鸟促进林业的自愈能力的提升,比如喜鹊、啄木鸟等等。这种方式最注重的就是运用大自然的力量,但是它的能力有限,短期效益不明显,在具体运用中必须要结合实际选择。 在物理防治当中主要是运用人工捕杀或者是其它的辅助方式实现的,这种方式没有污染和伤害,比较适合运用在个头大、数量多和易捕捉的情况当中[3]。对于那些繁殖能力比较强以及传播速度较快的虫害就可以使用这种方式进行隔离。或者是可以直接利用虫害的弱点进行趋光性诱杀,它不但经济实惠,而且效果也非常好。 在化学防治之中主要是运用化学药物对病虫害进行防治的,比如使用杀菌剂或者是杀虫剂等等,效果非常明显。化学药物的使用能够最大限度上降低虫害的定位及交配能力,进而降低数量。但是该方式通常存在的弊端就是在选择药物的时候必须要针对植物自身的耐心以及病虫害的种类去考虑,选择那些毒低且安全的药物。对此在具体实施的时候必须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并在明确病虫害生长规律及分布特点的基础上,实现根治。除此之外,长期运用这种方式会使病虫害产生抗药性,所以为了保证效果必须要定期进行药物更换。 (二)重视防治工作 在林业保护工作当中,病虫害防治占据重要地位,所以相关部门及人员都必须要重视起来,强化防治意识,改变防治观念,增强自身的工作责任感。另外还需要重视技术培训,增加人员知识水平,进一步丰富防治经验,正确认识病虫害的类型与分布,确保可以依据当地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总结及 工作计划 20__年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总结及20__年工作计划 近年来,我县林业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森林覆盖率逐年上升,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突显,得到了省、市、县的高度评价和肯定。与此同时,县域林业资源保护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最重要的工作任务。在省、市、县各级政府和有关业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站适应新形势,以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努力创新工作思路,深入贯彻执行《植物检疫条例》和《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工作兢兢业业,脚踏实地,任劳任怨,认真负责,使全县森林病虫害防治和林业植物检疫工作逐步走向了正轨,整体抗灾减灾能力大大增强,取得了可喜成绩,起到了为我县林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的重要作用。 20__年,我们主要进行了技术培训,森防法律法规宣传,重点病虫害的调查监测及预测预报,对常发病虫害制定了有效的防治方案,深入基层督促实施,进行有效的技术指导,加强美国白蛾的防控,强化林业植物检疫,严厉打击逃避检疫非法调运行为,确保了林果生产的安全,圆满完成省、市下达给我县的任务指标。全县现有森林面积123.XXX万亩,全年预测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5.5万亩,实际发生6.1万亩,发生率4.93,防治面积5.9万亩,防治率达

到96.72,测报准确率90.16。产地检疫种苗面积20__亩,种苗产地检疫率达到95.24,检疫木材150立方米,检疫苗木XXX万株,林木种子5吨。应施调查监测面积XXX万亩,调查监测面积XXX万亩,监测覆盖率100。 一、狠抓技术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壮大技术队伍 首先搞好专职和兼职检疫员的培训工作,对一些危险性病虫害的识别及发生规律、扑灭措施进行系统讲解,掌握我县重点发生的病虫害的防治措施,有效地提高了专、兼职检疫员的整体素质。其次将培训的专、兼职检疫员分成四组由他们亲自担任培训教师奔赴我县的各个重点乡镇和重点村,对林农、果农进行现场讲解,使他们掌握常见病虫害的识别方法和防治措施,提高了林农、果农的技术水平,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作用,一年来共培训专、兼职检疫员XXX人,培训林农、果农达1XXX人次,为森防检疫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搞好病虫害的预测预报,确保森林植物的安全 病虫害的预测预报是搞好防治的基础,是确保森林植物安全的不可缺少的一环。对这项工作我们明确专人负责,分别在常宁乡、柏树乡、北水泉镇各建立了一个林果病虫测报点,对全县常发病虫害进行调查监测,对越冬前的虫口基数进行了样方调查,由技术人员负责各种数据、虫情、病情的搜集,预测预报病虫害的宏观趋势并提供准确的基础信息,分析最佳防治时期,确定防治措施,并编写印发虫情简报,发送到全县各乡镇,指导果农、林农搞好病虫害

林木病虫害防治文档2010.5

林木病虫害防治-病理部分 绪论 一、林木病害防治学教学内容 二、林木病害防治重要性及发生的特点 第一章林木病害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林木病害 一、林木病害的概念 林木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受到其它生物的侵害或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使得正常的生理活动受到干扰,细胞、组织、器官遭到破坏,林木生长发育不正常,甚至植株死亡。不仅降低了林木的产量和质量,而且造成经济、景观和生态损失。这种现象称为林木病害(原因、过程、结果) 二、林木病害发生的病原 1、侵染性病原(生物性病原): 真菌、细菌、病毒、植原体、寄生性种子植物、线虫、藻类、螨类 2、非侵染性病原(环境不良因子): 不适应林木生长的水分、温度、光照、营养物质、有毒物质等 三、林木病害发生的基本因素及相互关系 三大因素: 病原、感病林木和环境条件。 四、病害的种类及相互关系 1、侵染性病害由生物性病原引起的植物病害称为侵染性病害 2、非侵染性病害由非生物性因素引起的植物病害称为非侵染性病害 3、二者的互关系:⑴复杂⑵相互转变 病害四面体 人类活动也可能无意识地助长了某一种病害的流行,或者有效地控制了病害来的流行。如果考虑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常用“病害四面体”(或病害锥)来表示寄主植物、病原物、环境条件和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二节林木病害的症状 一、症状的概念 病状:林木发病后本身所表现出来的反常状态。如:花叶、黄化、肿瘤、丛枝等。 病症:林木发病后,病原物表现在病部的特征。如白粉、锈粉、煤污、毛状物、伞状物、点状物、煤层等。 症状:是病状和病症的综合表现,即林木发病后所表现病态特征。 二、常见林木病害症状类型 (一) 以病状为主的类型无病症或病症不明显。主要有以下几种: 1、花叶通常全株性的发病(多为系统性病害)局部表现,叶片颜色深浅不均匀,浓绿与浅绿部分相间夹杂,大多由病毒、类菌原体和生理因素引起。 2、黄化整个叶片或叶片的一部分均匀地变成黄色。多由缺素或病毒等引起。 3、肿瘤:枝干、根部和叶上形成局部性肿胀或成瘤状突起瘤多近圆形,有时呈梭状。瘤的体积可从几毫米到一米以上。一般由细菌、线虫和个别真菌引起。 4、丛枝枝条的节间缩短,叶片变小,枝叶簇生。呈扫帚状。多由类菌原体、或真菌引起。 5、萎蔫根、茎维管束组织受到破坏而发生的植物失水凋萎的现象。一般由真菌、细菌或生理原因引起。 6、小叶叶片变小。一般由缺素症真菌、病毒、螨类或引起。

森林病虫害防治报告

森林病虫害防治报告 森林是天然的制氧工厂,森林是空气的净化物,森林有自然防疫作用,森林是天然的消声器,森林具有防止风沙、减轻洪灾、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的作用,保护森林人人有责。森林病虫害素有不冒烟火灾之称,可见其危害程度的严重性。森林病虫害防治是国家减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众所周知,森林不仅是工业、建筑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原材料,而且在影响生态环境中的诸多因素中,森林也是最重要的因素,它不仅可以调节改善生态环境中大气候,起到改善、保护生态环境的决定性的作用,更可以涵养水源、减少径流、防止水土流失、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理化性能的作用,也是一个大的生物多性的资源库、对保持生态平衡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要保证实现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这一宏伟目标,发展林业生产、保护林业生产,是我们林责无旁贷的责任,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的任务。 近半个世纪来,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化学防治以产生目标生物的抗药性、误杀天敌生物以及污染环境等问题备受批评。生物防治以能克服上述缺点而被寄予厚望,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不过仍有许多缺陷,如缺少人工释放的天敌生物种群持续存在的生态学动态证据,生物防治的研究者考虑更多的是食物链而不是食物网络的关系等等,在森林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方面,没有实质性的进展,也没有成功的事例表明在人工的或人工干预的森林生态系统中,建立了对森林病虫害控制持续有效的天敌生物种群。 1、森林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1、对森林病虫害的危害认识不足 人们还没有充分认识到森林病虫害不仅具有水灾、火灾那样严重的危害性和毁灭性,还具有生物灾害的特殊性,治理上的长期性、艰巨性。长期以来,没有把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摆到应有的位置,缺乏做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致使森防工作在抓法上和工作力度上,与造林绿化和森林防火相比,都有相当差距。因而在推进森防工作方面缺乏有效的措施。 2、病虫害发生面积扩大 近些年来我国人工造林面积增加,特别是单一品种的森林造成了病虫害的增加。主要原因是第一由于近些年来的干旱和暖冬的天气原因,森林病虫害向多样化以及复杂化的方向发展,危险性病虫害潜在威胁增大,使成灾害虫的种类增多,给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带来了比较高的难度。第二,林地与耕地交叉,使农作物害虫朝着林地发展,带来比较大的治理难度。第三,害虫出现变异,造成常有发生顽固难治暴发现象,造成研制防治害虫农药上更加困难。最后,生态环境的破坏使害虫的天敌大量消失,发生造成生态治理的缺失。 3、病虫害发生的严重恶化 温室效应不仅使全球沙漠化扩大和旱涝灾害频发,也为森林病虫害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环境。由于全球气候异常,使林木生长条件发生极剧变化,暖冬现象使森林病虫害越冬基数增大,为其病虫害的大发生创造了适宜的环境。 4、部门之间缺乏协调能力 林业生产环节脱节,造林、育苗、引种、规划设计等预防机制差,使病虫害防治处于被动局面。例如,不管是当地苗木种子的流动销售或者是外调种子,都没有一签两证,检疫工作不到位,相当一些产地检疫跟不上。加上缺乏检疫检查站,调运检疫严重失控,控制危险性病虫害传播不力,致使外地病虫害随之而来,危险性病虫害潜在威胁增大。 5、病虫种类繁多 成灾病虫种类增多,危害损失严重。目前,全省发生严重能够成灾的病虫已由80年代初的35种增加到50种左右,其中有些是由外地陆续传入的,有的是我省从未发现过的。过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