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基于历史暴雨洪涝灾情数据的城市脆弱性定量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基于历史暴雨洪涝灾情数据的城市脆弱性定量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基于历史暴雨洪涝灾情数据的城市脆弱性定量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基于历史暴雨洪涝灾情数据的城市脆弱性定量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洪涝灾害

洪涝灾害 2013级劳动与社会保障2班 201305050205 简用培 一.洪涝灾害的概念。 洪涝灾害包括洪水灾害和涝淹灾害两大类型。 所谓洪水灾害通常指气候季节性变化所引起的特大地表径流不能被河道容纳而泛滥。或因山洪爆发而使江河水位陡涨,导致河提决口、水库溃坝、道路和桥梁被毁坏、城镇和农田被淹没的现象。涝淹灾害指因长期大雨或暴雨导致洼地积水不能及时清除,因泽生灾的现象。海洋水位突然升高,海水登录而泛滥也会造成洪涝灾害。 由于洪水灾害和涝淹灾害往往同时发生,有时难以区别,所以常常把二者统称为洪涝灾害。 二、我国洪涝灾害的发生流行情况。 中国发生的主要洪灾有:1950年淮河大洪灾;1954年长江大洪灾;1963年海河大洪灾;1975年河南特大暴雨洪灾;1981年四川暴雨洪灾;1983年安康城特大洪灾;1985年辽河洪灾;1988年嫩江、柳河、洞庭湖洪灾;1991年淮河流域和太湖发生大洪水,长江下游支流滁河两次发生有资料记载以来的最大洪水;1992年全国洪涝灾害较轻,但局部受灾严重;1994年长江支流湘江、赣江、珠江流域的西江、北江发生了三次大洪水,大凌河、滦河、海河流域的蓟运河、北运河、黄河支流北洛河、松花江支流辉发河、伊通河和饮马河、辽河干流以及支流东辽河均发生大洪水;1995年我国再次发生了严重洪涝灾害,1996年全国普遍受灾,长江中下游的湖南省受灾最严重;1998年中国经历了一场长江、松花江、嫩江全流域性的特大洪涝灾害。 这些洪灾不仅主要集中于黄河、长江、淮河、海河、珠江、辽河、松花江等七大水系,而且灾害频度增加。自20世纪80年代起,尤其是到90年代以后,平均两年发生一次特大洪灾,呈愈演愈烈之势。其中,长江流域是我国洪涝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根据史料记载,长江流域在唐代平均每20年左右发生一次水灾。宋、元代又上升为10年左右一次,20世纪上半叶则增加到每6年左右一次,而20世纪下半叶发生水灾的频率又加快了一倍,平均2~3年就有一次,有时甚至连年肆虐。进入了20世纪90年代,长江流域的局部水灾年年都有。目前,我国已经面临着洪涝灾害频度增加、强度加剧,所带来的经济损失不断上升的严峻

黑龙江省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

中国农业气象(Chinese Journal of Agrometeorology)2012,33(4):623-629 doi:10.3969/j.issn.1000-6362.2012.04.022 黑龙江省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 张洪玲,宋丽华,刘赫男,徐永清 (黑龙江省气候中心,哈尔滨150030) 摘要:以黑龙江省81个气象台站1961-2008年的逐日降水数据、社会经济资料、地理信息数据以及灾情数据为基础,运用GIS技术,对黑龙江省暴雨洪涝灾害的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易损性等评价因子进行综合分析,采用加权综合分析法以及GIS中自然断点分级法,构建了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将黑龙江省划分为高、次高、中等、次低和低5个等级风险区。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呈“东西高-南北低”的分布,松嫩平原大部、三江平原北部和南部地区处于高-次高风险区,哈尔滨西北部、大庆东南部、绥化北部和西部以及鹤岗中部地区,属于高风险区;而大兴安岭地区和东南半山区处于低-次低风险区,发生暴雨洪涝灾害的几率较低。灾情验证结果表明,实际灾情的高值-次高值分布与风险区划结果基本符合,风险区划模型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和研究意义。 关键词:暴雨洪涝;GIS;风险区划;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易损性 中图分类号:S166文献标识码:A Risk Zoning of Flood and Waterlog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ZHANG Hong-ling,SONG Li-hua,LIU He-nan,XU Yong-qing (Climate Center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Haerbin150030,China) Abstract:Based on daily precipitation date,socio-economic data,GIS data and historical disaster data,the authors analyzed the fatalness of disaster-inducing factors,sensitivity of disaster-forming environments and vulnerability of disaster-bearing bodies by using GIS method.Then the model of risking valuation was built with the method of weighted synthesis evaluation and natural breakpoint classification method of GIS.Risk zoning charts of flood and waterlog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was painted and was divided into five hierarchies:high,less high,medium,less low and low.The results showed that risk of flood and waterlog presented high in the east and west areas but low in the north and south.Most area of Songnen plain,north and south of Sanjiang plain and the central of Hegang belonged to high risking zone,especially north-west of Haerbin,south-east of Daqing,north and west of Suihua,the central of Hegang.Daxinganling area and southeast semi mountainous belonged to low-less low risking zone and where the probability of occurrence also low.Actual disaster results were matched with risking zone,especially the distribution of high low high areas. Key words:Flood and waterlog;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GIS);Risk zoning;Fatalness of disaster-inducing factors;Sensitivity of disaster-forming environments;Vulnerability of disaster-bearing bodies 暴雨洪涝灾害是黑龙江省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给当地经济特别是农业生产及生态环境带来很多不利影响,尤其是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极端降水事件的发生频率增加,易灾暴雨也频繁发生,1998年松嫩流域发生特大洪水,受灾农田483万hm2,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600亿 800亿元;2004年5月,东部和北部地区发生大暴雨,土壤偏涝面积达近10a 来的最大值;2005年6月,暴雨致沙兰镇发生特大洪灾,直接经济损失2.8亿元;2006年7月,黑河发生大暴雨,导致农业直接经济损失1.61亿元;2008年7 *收稿日期:2012-02-29 基金项目:中国气象局2009年业务建设项目“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研究” 作者简介:张洪玲(1979-),女,黑龙江人,硕士生,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及GIS技术应用。 E-mail:zhanghongling0469@163.com

高考地理小专题——暴雨洪涝(有答案)

高考地理小专题——暴雨洪涝 典型例题一:(2013·全国高考真题)(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图所使区域位于我国江南丘陵区。 分析图中居民点易遭洪灾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 参考答案: 原因: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多暴雨。居民点地处谷底河边,其河流上游地区集水面积较广。暴雨时流水在谷底汇集,河水暴涨,易淹没农田和房屋。 措施:将居民点迁向合理的位置(地势较高,地形起伏和缓,既不受洪水威胁又无地质灾害隐患的地方)。或修建水库拦蓄洪水,修建沿河防洪堤。 典型例题二:(2017·河北高二月考)下图示意洪涝年份鄱阳湖与长江相连河段的水位变化。读下图,回答问题。 (1)说出滨湖地区涝灾最可能发生的时间,简析产生涝灾的自然原因。 (2)简述滨湖农业区防治涝灾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参考答案: (1)可能发生在6月~9月(夏秋季节)。地势低洼,排水不畅;6月~9月雨季,降水多且集中;河湖均处于高水位,且河流水位更高,湖水难于外泄,甚至河水倒灌入湖(2)完善抗洪排涝系统;合理退田还湖;培育、推广耐涝作物;调整耕作制度和土地利用方式,减少灾损面积;开展防灾减灾教育,提高监测预警水平。(答三点即可) 典型例题三:(2019·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 江苏省里下河地区总面积1.35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3米,其东面的通榆运河比里下河地区高1~2米,北面的黄河故道比里下河地区高5米,南面是新通扬运河和沿江高沙地,西面是高耸的京杭运河大堤,因此里下河地区易发洪涝灾害,下图示意里下河地区位置和河网分布。 提出里下河地区防治洪涝灾害的措施。 参考答案: 开挖入海新河,改造河网,分散水流;建设水利枢纽工程,洪涝期间排水;修筑蓄洪(水库),加强湖泊对洪水的调节能力;退耕还湖;加强预报监测;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典型例题四:(2016·全国高三专题练习)【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城市洪涝灾害的防治

城市洪涝灾害的防治 一到夏天,很多城市发生严重的洪涝灾害,你知道是什么原因以及如何防止吗?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城市洪涝灾害形成的原因 1:夏天雨水多。 2:城市雨水比农村多。城市的“雨岛效应”(城市温度高,上升气流多,雨水多),城区的年降雨量比农村地区高5%到10%。 3:城市地表覆盖多是隔水层,不透水。雨水多了后排不掉。 4:虽然有下水道,但是“国外的下水道可以跑汽车”(不信,去看美国大片),我们的下水道只能藏老鼠。地上21世纪,地下上世纪50年代。城市规划建设重地上,重看得到的,重面子,轻地下,轻基础,轻底子。 5:城市地势低,外来洪水容易入侵。城市往往建设在地势地平的地方,导致外来水量多,自然排水不易。 6:城市预防及应对灾害能力不足,机械排水能力不足。 城市洪涝灾害防治的方法 一、绿化造林封山植树,退耕还林,加强绿化造林,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绿化造林能促进土壤吸收较多的水分,减弱暴雨对地面的直接冲刷,防止水土流失,避免造成下游湖泊、河道淤积,确保河道的泄洪能力和湖泊的蓄洪功能。

二、加强防洪工程建设加固河堤,疏竣河道,平垸行洪,退田还湖。防洪工程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要根据江河流域的自然地理条件,开展综合治理,修筑堤防、整治河道,合理采取蓄、泄、滞、分等工程措施。沿着江河修筑堤防,保护两岸地区不受洪水淹没,同时采取河道清障、清淤,采用人工裁弯取直等措施,增加河段的泄洪能力。在重点保护对象附近,建设江河的分洪工程,设立蓄洪、滞洪区,配合江河堤防联合运用,以确保保护对象的安全。城市要重点加强防护,提高沿江沿河大中城市堤防的防洪标准,加固加高堤防应达到百年一遇标准,以适应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修建水库拦蓄洪水,减少水库下游的洪水灾害。水库还有综合效益,除防洪外,还有农田灌溉、工业和城市生活供水以及水力发电等效益。对于大江大河,根据干支流的地理位置,统一规划设计干支流水库群。采取这种综合措施,防洪效果会更加显著。在湖畔或海岸修建挡御、拦蓄洪水的防洪工程,防止洪水漫溢;在低洼地、易涝区采取“大包围”、“小包围”等形式修堤筑坝,实现涝能排,旱能灌;在城市,可根据当地暴雨强度修建相应的地下排水系统,尽可能减少或避免城市积水。 三、加强暴雨来临前的防御措施要充分重视气象台发布的天气预报,根据天气预报采取防御措施。在暴雨来临前,要认真检查防洪工程,发现隐患,要立即整改;城市地下排水系统要采取预排空措施,防止降暴雨时来不及排水而造成城市马路积水,工厂、居民家中进水;一旦房屋进水,应立即检查电源插座位置,如果电源插座有被水淹没的可能,应迅速切断电源,以防插座进水、出现积水带电而发生触电

全国暴雨洪涝灾害风险普查技术规范

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技术规范 2009 年 2 月

目录 总则 (1) 一、定义 (1) 二、数据资料 (2) 三、暴雨洪涝灾害风险的概念框架和技术流程 (3) 四、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 (5) 附录1 规范化方法 (13) 附录2 加权综合评价法 (13) 附录3 百分位数法 (13) 附录4 自然断点分级法 (13) 附录5 区划等级命名 (14) 附录6 山洪灾害孕灾环境指标及防灾减灾能力指标说明 (15) 附录7 城市暴雨内涝灾害风险评估指标说明 (15) 附录8 流域暴雨洪涝灾害致灾因子危险性分析与评估 (17)

总则 气象灾害是制约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由于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和天气气候的特殊性、复杂性,属气象灾害多发区,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所有自然灾害经济总损失的 70%以上。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一些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频率可能会增加,各种气象灾害出现频率也将会增加。因而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影响和损失是各级政府关心的问题,也是气象部门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工作是基于灾害风险理论及气象灾害风险形成机制,通过对孕灾环境敏感性、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易损性、防灾减灾能力等多因子综合分析,构建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价的框架、指标体系、方法与模型,对暴雨洪涝灾害风险程度进行评价和等级划分,借助 GIS 绘制相应的风险区划图系,并加以评述,提出相应的防御措施。本项工作是防灾减灾的一项基础工作,在减灾规划与预案制定、国土规划利用、重大工程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灾害管理、法律法规制定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也是科学决策、管理、规划的重要内容。 一、定义 气象灾害风险:指各种气象灾害发生及其给人类社会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孕灾环境:指气象危险性因子、承灾体所处的外部环境条件,如地形地貌、水系、植被分布等。 致灾因子:指导致气象灾害发生的直接因子,如暴雨、干旱、台风等。 承灾体:气象灾害作用的对象,是人类活动及其所在社会中各种资源的集合孕灾环境敏感性:指受到气象灾害威胁的所在地区外部环境对灾害或损害的敏感程度。在同等强度的灾害情况下,敏感程度越高,气象灾害所造成的破坏损失越严重,气象灾害的风险也越大。

2010年全国洪涝灾情

2011.1 中国防汛抗旱 2010年,我国天气异常,极端灾害事件多发、频发、重发,长江、黄河、淮河、西江、松花江、辽河、太湖、闽江等大江大河大湖发生了超警戒洪水,长江上游嘉陵江,汉江支流丹江和白河,鄱阳湖水系信江、抚河和赣江,海河流域滦河上游,浑江、松花江支流第二松花江等20多条主要河流发生了超历史纪录洪水。其中长江上游干流发生了1987年以来最大洪水,三峡水库发生了建库以来最大入库洪峰,汉江上游丹江口水库发生了1968年建库以来第二大入库洪峰,第二松花江白山水库以上发生超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丰满水库出现了超20年一遇的入库洪峰,福建闽江发生了超30年一遇大洪水,浑河大伙房水库发生了20年一遇大洪水,鸭绿江发生了20年一遇大洪水,海河徒骇河发生了1964年以来的最大洪水,海南南渡江发生了1954年以来第2位大洪水,青海格尔木河发生了大洪水,温泉水库出现了历史最高水位。受局部强降雨影响,全国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西部地区的甘肃、陕西、云南、贵州、广西、河南等地多次发生山洪泥石流造成的重大人员伤亡事件。 2010年,我国洪涝灾害属重灾年份。据统计,全国有2327个县(市、区)24278个乡(镇)21084万人受灾,因灾死亡3222人、失踪1003人,倒塌房屋227万间,县级以上城市受淹258个,紧急转移危险区域群众1745万人,直接经济总损失3745亿元。 全国农作物受灾面积17866khm 2,其中成灾8727khm 2,绝收2469hm 2,因灾减产粮食2457万t,经济作物损失249亿元,死亡大牲畜264万头,水产养殖损失1645万t,农林牧渔业直接经济损失1322.29亿元。 全国因洪涝停产工矿企业35260个,铁路中断83条次,公路中断58606条次,机场、港口关停108个次,供电中断23063条次,通讯中断16098条次,工业交通运输业直接经济损失867.85亿元。 全国因洪涝造成4座小(1)型水库、7座小(2)型水库垮坝,损坏大中型水库57座、小型水库3694座;损坏堤防81824处、19146km,堤防决口8780处、1599km,损坏护岸85366处,损坏水闸21154座,冲毁塘坝97679座,损坏灌溉设施321461处,损坏机电井36179眼,损坏水文测站1362个,损坏机电泵站10854座、水电站2652座,水利设施直接经济损失691.68亿元。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国家防总和地方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坚持以人为本,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充分发挥水利防洪工程的作用,科学防控,科学决策,科学调度,有效地减轻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统计,2010年累计投入抢险人数2418万人次,出动抢险舟船108767次,出动运输设备1135603班次,减淹耕地5120khm 2,减少受灾人口4103万人,避免城市进水受淹183座,避免人员伤亡2.2万起,减少粮食损失3831万t,防洪减灾经济效益2479.34亿元。 2010年,我国洪涝灾害种类多、分布范围广、受灾程度重,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洪涝灾情具有以下特点: (1)洪涝灾情重、损失大。2010年洪涝灾情主要指标与2000年以来均值相比各项指标均偏高,因洪涝农作物受灾面积高近6成,受灾人口高4成多,死亡人口多1.2倍,倒塌房屋多1倍,直接经济损失偏多2.7倍,水利设施直接经济损失多近4倍。 (2)洪涝发生时间早、受灾范围广。2010年3月我国江南部分地区以及新疆伊犁河谷等地发生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全国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遭受洪涝灾害,南北方、东中西部均遭受强降雨和大洪水袭击,受灾时间之早和范围之广历史罕见。 (3)山洪泥石流滑坡灾害频发、多发、重发,西南地区尤为突出。2010年全国共发生山洪滑坡泥石流灾害近2万起,特别是我国西南地区的甘肃舟曲、贵州关岭、陕西陇南、云南贡山保山、四川德阳阿坝等地接连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滑坡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 (4)山洪泥石流滑坡灾害造成严重人员伤亡。2010年造成人员死亡失踪的山洪滑坡泥石流灾害371起,合计造成3887人死亡失踪,约占洪涝灾害死亡失踪总人数的92%。其中死亡失踪人数超过30人的有19起,仅甘肃舟曲一次灾害就造成1765人死亡失踪。 (5)部分地区重复受灾、城市内涝严重。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吉林、辽宁、陕西、甘肃、四川等省部分地区在一段时间内反复出现多次强降雨,造成多次重复受灾,洪涝灾害损失严重。全国有258座县级以上城市受淹,广州、武汉、重庆、杭州等大城市因强降雨一度遭受严重内涝。 2010年全国洪涝灾情 1洪涝灾害基本情况 2洪涝灾情特点 1

暴雨洪涝灾害致灾临界(面)雨量确定技术指南

附件 中小河流洪水、山洪、泥石流、滑坡灾害致灾临界(面)雨量确定 技 术 指 南 (0.1版本2013) 国家气候中心 2013年7月

目录 一、中小河流洪水临界(面)雨量确定 (1) 1.1 术语与定义 (1) 1.2 资料 (2) 1.3 临界(面)雨量确定方法 (4) 1.4 个例 (7) 参考文献 (28) 二、山洪临界(面)雨量确定 (30) 2.1 定义 (30) 2.2 资料 (30) 2.3 确定致灾临界(面)雨量的方法 (31) 2.4个例 (34) 参考文献 (45) 三、泥石流、滑坡致灾临界雨量确定 (46) 3.1 定义 (46) 3.2 资料 (46) 3.3 方法 (46) 3.4个例 (47) 参考文献 (49) 附录1:流域边界提取方法 (51) 附录2:流域面雨量计算方法 (52) 附录3:水文模型 (53) 附录4:Floodarea淹没模型 (56) 附录5:临界(面)雨量汇总表 (59)

前言 我国的大江大河经过几十年的基础设施建设已具备了较强的防汛抗洪的能力,但中小河流洪水、山洪以及泥石流、滑坡等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威协日显突出。为了提高中小流域洪水、山洪及泥石流、滑坡灾害风险预警评估水平,中国气象局启动了开展针对降水诱发中小河流洪水、山洪以及泥石流、滑坡等灾害的气象预警业务系统的研发工作,这是减灾防灾的重要有效途径之一。 将传统的灾害性天气预报向气象灾害预警这一新的领域推进,其重要的核心技术之一就是致灾临界(面)雨量的确定。为了做好全国降水诱发的中小河流洪水、山洪以及泥石流、滑坡地质灾害的致灾临界(面)雨量确定这一工作,且方法科学统一,在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的领导下,国家气候中心从去年开始举办了多次全国性的学习或培训班,邀请专家系统地讲解了有关知识及方法,研究确定了临界指标及等级划分,并基于福建、湖北、安徽以及江西等省气候中心试点成果,累积经验,以利全国推广。 本技术指南是在全国暴雨洪涝灾害风险普查及风险评估试点工作基础上完成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小河流洪水、山洪以及泥石流、滑坡地质灾害临界(面)雨量的定义、所用资料、指标确定及等级划分、具体操作方法步骤以及试验案例简介,并且在附录中介绍了流域边界提取方法和几个主要的模型。本指南主要用于各省(区、市)气象部门中小河流洪水、山洪以及泥石流、滑坡等灾害临界(面)雨量确定时参考使用。目前该指南为0.1版本,我们相信随着监测手段、灾害机理、模型等技术的不断提高及致灾临界阈值研究的深入,本技术指南的内容也将不断更新、充实和完善。 本技术指南是由国家气候中心组织编写,福建、湖北、安徽以及江西等省气候中心参加,经技术专家组讨论通过。

城市洪涝灾害的不可避免性与减灾对策问答

城市洪涝灾害的不可避免性与减灾对策问答 广州市三防办、广州市水务局排水管理处、广州市排水管理中心编 2010年3月(第三稿) 摘要:本问答从暴雨、洪涝成因及其利害两重性出发,讲述洪涝灾害的不可避免性。在此基础上,再从洪涝灾害的灾难性、根治洪涝灾害的不可能性、不经济性、不合理性以及城市洪涝成灾模式和灾害特点出发,导出城市防洪涝必须实行“洪涝风险管理”,与洪涝共存的减灾策略,进而提出四点具体对策。 一、暴雨成因及其利害的两重性 1问:为什么会有暴雨? 答:暴雨是一种自然现象,产生于大气循环中必不可少的降水环节里,是降水环节中的一种自然的、重要的、非人类可以控制的表现形式。 水是生命之源。维持人类生命的淡水不能直接取用于覆盖地球表面70%的海水,而是来自于经过大气循环降落到地面的水。尽管地球水体总量达13.86亿km3,但维持人类生命的淡水,只占全球水体总量的2.5%[1],这些淡水产生于周而复始的自然大气循环:大气循环中的大汽水经过冷却以降水的方式―雨、雪、冰雹等形式降落到地面,转化为高山积雪、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海洋水,这些水经过太阳的辐射作用和生命作用蒸发到大气又成为大汽水,如此周而复始地循环[2]。因此有降水就有降雨的机会,就有暴雨甚至特大暴雨的出现。 2问:暴雨是如何产生的? 答:在大气循环中,暴雨形成的必要条件与充分条件一旦结合,暴雨便产生。 暴雨形成的必要条件是大气强烈的上升运动,低层的水汽通过诸如锋面抬升作用引起斜压性上升运动、低层辐合与高层辐散引起的大范围动力性上升运动(台风的形成)、中尺度系统引起的强烈上升运动和地形引起的上升运动等上升到空中凝结成云雨,进而发展成为降雨。暴雨形成的充分条件是充沛的水汽供应集中到较小范围的暴雨区内,需要在外围(面积至少比暴雨区大10倍)有大范围的水汽输送和累积。行星尺度天气系统如西风带中长波槽、阻塞高压、副热带高压与热带环流等决定大范围雨区出现的范围和决定暴雨区的水汽来源或水汽通道。它与天气尺度系统活动共同作用可将南海、孟加拉湾和西太平洋等海上的水汽不断向暴雨区输送。因而当它决定的大尺度环流形势促使冷空气不断在某个地区交绥,并使得引起暴雨的天气尺度系统或中间尺度系统发展,从而使得某地区出现强而持续的垂直运动和水汽输送等条件,就给暴雨甚至持续性暴雨提供了有利条件[3]。如“75·8”特大暴雨就是这样组合发生的:行星尺度的大气环流条件使得7503号台风能深入内陆,并在河南境内停滞。天气尺度系统的活动,造成有利于中尺度系统生成的环流条件并为暴雨从西太平洋海区输送大量水汽,这些为“75·8”特大暴雨创造了充分条件;此外中尺度天气系统沿着同样路径向暴雨区汇集,使得在暴雨区出现持久的强对流天气使水汽垂直运动保持,加上地形条件抬升水汽等为暴雨创造了必要的降水条件。上述充分和必要的暴雨降水的条件叠加在一起形成了历史上罕见的“75·8”特大暴雨[4]。

全国暴雨洪涝灾害风险普查技术规范标准

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技术规范 2009年2月

目录 总则 (1) 一、定义 (1) 二、数据资料 (2) 三、暴雨洪涝灾害风险的概念框架和技术流程 (2) 四、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 (4) 附录 1 规范化方法 (11) 附录2 加权综合评价法 (11) 附录3 百分位数法 (11) 附录4 自然断点分级法 (11) 附录5 区划等级命名 (12) 附录6 山洪灾害孕灾环境指标及防灾减灾能力指标说明 (12) 附录7 城市暴雨内涝灾害风险评估指标说明 (13) 附录8 流域暴雨洪涝灾害致灾因子危险性分析与评估 (15)

总则 气象灾害是制约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由于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和天气气候的特殊性、复杂性,属气象灾害多发区,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所有自然灾害经济总损失的70%以上。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一些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频率可能会增加,各种气象灾害出现频率也将会增加。因而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影响和损失是各级政府关心的问题,也是气象部门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工作是基于灾害风险理论及气象灾害风险形成机制,通过对孕灾环境敏感性、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易损性、防灾减灾能力等多因子综合分析,构建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价的框架、指标体系、方法与模型,对暴雨洪涝灾害风险程度进行评价和等级划分,借助GIS绘制相应的风险区划图系,并加以评述,提出相应的防御措施。本项工作是防灾减灾的一项基础工作,在减灾规划与预案制定、国土规划利用、重大工程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灾害管理、法律法规制定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也是科学决策、管理、规划的重要内容。 一、定义 气象灾害风险:指各种气象灾害发生及其给人类社会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孕灾环境:指气象危险性因子、承灾体所处的外部环境条件,如地形地貌、水系、植被分布等。 致灾因子:指导致气象灾害发生的直接因子,如暴雨、干旱、台风等。 承灾体:气象灾害作用的对象,是人类活动及其所在社会中各种资源的集合。孕灾环境敏感性:指受到气象灾害威胁的所在地区外部环境对灾害或损害的敏感程度。在同等强度的灾害情况下,敏感程度越高,气象灾害所造成的破坏损失越严重,气象灾害的风险也越大。 致灾因子危险性:指气象灾害异常程度,主要是由气象致灾因子活动规模(强度)和活动频次(概率)决定的。一般致灾因子强度越大,频次越高,气象灾害所造成的破坏损失越严重,气象灾害的风险也越大。 承灾体易损性:指可能受到气象灾害威胁的所有人员和财产的伤害或损失程度,

我国洪涝灾害基本特征及成因分析

我国洪涝灾害基本特征及成因分析

中文摘要: 中国人口庞大,领土面积广大,河湖众多。特别是中国处于亚欧大陆和太平洋之间,季风气候盛行,降雨时程分布不均。自古以来,洪涝灾害不断,而且往往比较严重。解放以后,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水灾的防治,先后修建了许多防洪除涝工程,大大减少了洪涝灾害的损失。但我国幅员辽阔,洪涝灾害的损失仍很大,还有不少河流需要进一步治理,全国彻底防洪涝还需要更多的工程和采取有效的运筹措施,另外,中国的持续快速发展,对防洪必然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因此,今后的防洪任务还很重。

Abstract: China, with a very large population and broad land area,has numerous lakes and rivers.Since China is between the Eurasis and the Pacific ,where monsoon pervades,the season of precipitation in China distributed unevenly.From of old the disasters caused by government paid much mention to the defense of the flood ,and loss caused by the flood had been decreased .however ,there are a great many of rivers need to be reformed. Besides,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 requires the higher standards for counteracting the flood, so the task of fighting against the flood is a long rough road to go.

关于全国部分地区洪涝灾害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全国部分地区洪涝灾害情况的调查报告 前言 今年暑假期间,我和一部分同学对今年全国遭洪涝灾害的部分区域的灾情进行了了解,我们主要通过通信工具及传媒信息,像电视、网络、手机新闻、报刊杂志等.调查表明我们从现在开始要树立强烈地保护环境意识,并且行动起来 一、调查目的: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受益匪浅,像灾难中人们对于生的渴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灾后八方支援的一派团结互助的景象及人们众志成城地要克服难关建立美好家园等.但最重要是我们作为现代人应该深刻意识到自然灾害的严重性,并且开始做好防范于未然的工作,从每个人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开始关注并保护身边的环境乃至大自然的环境,爱护好我们的唯一家园—地球. 二、调查对象: 夏季全国遭受洪涝灾害的部分区域,为了深入了解相关消息,我们搜集参考了大量资料. 三、调查的内容: 调查我国遭受洪涝灾害的部分区域的相关情况(山东,辽宁,舟曲等地),有以下: 一场特大暴雨8月9日突袭山东省聊城市,部分地区遭受严重洪涝灾害。据当地民政部门初步统计,聊城市88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达9.7万公顷.其中,11日下午至12日上午,徒骇河重要支流

赵牛新河6处发生重大险情,部分堤段河水漫溢,严重危及附近村镇安全、、、 四、调查结果分析: 中国自古就是洪涝灾害严重的国家。据不完全统计,在从公元前206年到1949年的2155年间,共发生较大水灾1092次,死亡万人以上水灾每5—6年即出现一次,这种局面到现代尚无根本的改变。 洪涝灾害的危害: 在各种自然灾害中,洪涝是最常见且又危害最大的一种。洪水出现频率高,波及范围广,来势凶猛,破坏性极大。洪水不但淹没房屋和人口,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而且还卷走人产居留地的一切物品,包括粮食,并淹没农田,毁坏作物,导致粮食大幅度减产,从而造成饥荒。洪水还会破坏工厂厂房、通讯与交通设施,从而造成对国民经济部部门的破坏。洪涝灾害不但直接引起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造成一系列其它灾害如滑坡、泥石流、疫病的出现。 为何会多次出现这些洪涝灾害及各种自然灾害呢?这难道真的只是天灾人祸吗?不能说没有天灾人祸,而是世界各地频繁地出现这些灾难不难让人们进行深思. 现在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生产,基本忽略了对我们地球母亲的关心,关心她是否还能负荷我们人类的行为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像全球变暖;臭氧层的破坏;生物多样性的减少;酸雨的蔓延;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大气污染;水体污染;海洋污染;垃圾围城、、、鉴于以上,我们应该明白对于保护环境,需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了。许多事情当然必须由国家和政府来做,比如控制二氧化碳的排

城市街道暴雨洪水的成因浅析与预警

城市街道暴雨洪水的成因浅析与预警 周国良黄昌兴周建刚 (水利部水文局、广东省水文局江门分局) 摘要:作者以近年媒体报道的几次重大的城市雨涝为线索,简要分析了形成雨涝的水文气象成因,表明人类不当活动是致灾的重要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具体减灾建议。 1 引言 近年,我国城市街道的暴雨洪水或严重积水事件频繁发生,且似乎呈日益增多的趋势,造成的灾害影响极为惊人,如2004年7月10~13日,北京、上海和广州这三个特大型城市相继发生严重城区暴雨积水,2007年7月中旬,重庆和济南两城市发生城区严重暴雨洪水或积水,其中济南仅2h的特大暴雨,就造成20余人死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 这些事件增多,既有气候变化因素,极端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增加,也有城市自身的水文气象因素,包括密集的人类生活影响和不当的城市建设因素。本文将浅要分析城市自身暴雨洪涝形成的水文气象因素,并提出可能的减灾措施建议。 2 街道积水的水文气象因素浅析 众所周知,城市是高密集的钢筋混凝土建筑集群的构建体,也是高密度人类生活区。城市形成的热岛效应,使夏季大气对流活动在城区附近得以加强,大大增加了局部大暴雨发生的机率。在我国,随着城市化的高速发展,这一效应越来越明显,比西方国家更为突出[5]。关于城市的影响,在Google网站的遥感图中,能非常直观和明显地看到城区与非城区的差异了。 城市街道暴雨积水或洪水的雨强有多大呢?由于降水空间分布的高度不均匀性,观测难度也大,收集完整的资料也很困难。作者借助新闻媒体披露的不完全信息,将近4年有较大影响的几次典型的暴雨资料,整理列于表1。 表1 我国近年城市典型暴雨降雨量(mm) 发生城市及地区发生时间主要降雨历时(h) 对应雨量折合1h雨强备注 济南市区2007.7.18 1 151 151 2h雨量168 重庆沙坪坝2007.7.17 1 56 56 日雨量262.8 北京北三环2007.8.6 1.5 91 61 北京玉渊潭2004.7.10 2 105 53 1h雨量60 上海市区2004.7.12 1 20 20 静安2h雨量26 广州五山2004.7.13 2 62 31 一般的城市暴雨,历时大多在2h以内,即足以构成重大影响。从发生时间看,绝大部分发生在7月份,表1中实例几乎都在7月中旬;最大1h雨强多在30mm以上,其中济南1h雨量竟高达151mm。实际上,昆明暴雨特性实例分析表明,24h的暴雨量,其中46~71%即集中于1h内[4]。 除了气象的热岛效应之外,城市水文因素更为重要。城市的大规模建设和快速扩展,显著改变了原有的下垫面,使得不透水层面比例增长,绝对面积增长更快[1][6]。 图1为我国一典型城市街区示意图,其中A为房屋。1980s前不仅房屋相对稀疏,且房屋周边的B区多为草地或裸地,房屋上的雨水落地后,也在B区渗入泥土,部分再经土壤流入河道,补充径流,这样仅C区为不透水面。近10余年,B区大规模改造为不透水的水泥面,即使有些细小的缝隙,对于较强的夏季暴雨,基本是全部形成城市街区径流,即产汇流面积显著扩大,不透水面包括A、B、C这3个区。假定不透水面以前约占整个城区面积

平顶山市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

农业基础科学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第2期 暴雨洪涝灾害是平顶山地区较频发的一种气象灾害,暴雨洪涝灾害已经严重地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目前,对暴雨洪涝灾害的区划有很多方法。但由于数据获取困难,对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的方法掌握水平有限。该文主要从当地的暴雨时空分布概况、地形概况、暴雨洪涝的灾情概况以及当地的行政区域土地面积、年末总人口、耕地面积、国民生产总值(GDP)、防洪除涝面积等数据,粗略地对当地的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进行区划,以为平顶山市灾害风险管理与防灾物资分配提供参考。 1研究区概况 平顶山市地处豫西山区向黄淮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呈阶梯状递降,最低海拔60m。平顶山市境内河流众多,均属淮河水系,流域面积在100km2以上的有25条。建有各类水库170座,其中大型水库5座,即白龟山、昭平台、石漫滩、田岗、孤石滩水库。较大的河流有沙河、北汝河、澧河、干江河等。沙河发源于鲁山县石人山,流经鲁山县、湛河区、叶县,进入舞阳县境,境内流长175.8 km,流域面积3910.46km2,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1.2亿m3。北汝河发源于嵩县东部跑马岭,经汝阳县入境,流经汝州市、郏县、宝丰县、叶县,汇入沙河。澧河发源于方城县,由叶县常村乡入境,于漯河市区汇入沙河,境内流长60km,境内流域面积253.30km2。澧河两岸植被较好,河水含沙量小。全市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故河川径流年际变化大,年内径流也极不均匀,其变化趋势一般与大气降水趋势一致。 平顶山市处于暖温带和亚热带气候交错的边缘地区,具有明显的过渡性气候特征。全市年平均总日照时数为1868~2378h,年平均气温在15.2~15.8℃之间,年平均降水量为612~1287mm。平顶山一带冷暖空气交汇频繁,季风气候特别明显。虽然四季分明,但也易出现旱、涝和大风、暴雨、冰雹以及霜冻等多种自然灾害。降水出现在季风控制的夏季(7、8月),汛期降水量可占全年的60%~80%,日最大降水量为337.3mm。河南省4个暴雨中心中有2个分布在平顶山市(舞钢县、鲁山县)。 平顶山市辖六县(市)六区,人口492万人,面积7882 km2,GDP近千亿元,市区高速公路环绕,人口密度较大。平顶山市也是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由于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该地区成为洪涝灾害频发区。 2数据资料 (1)灾情资料:1984—2007年暴雨洪涝的灾情普查数据(受灾人口、受灾面积、直接经济损失等)。 (2)社会经济资料:河南省统计局于2008年出版的统计年鉴,采用以县(区)为单元的行政区域土地面积、年末总人口、耕地面积、国民生产总值(GDP)、防洪除涝面积等数据。 (3)基础地理信息资料:收集高程、水系、植被等GIS (1∶50000)数据。 3资料分析 3.1平顶山地区年降水量空间分布 从图1可以看出,平顶山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均在629 mm以上,且由南向北呈递减趋势。南部的舞钢县最大,达972.0mm,北部的汝州县最小,为629.1mm,年平均降水量最多的站与最少的站之间相差342.9mm。 3.2平顶山地区年平均暴雨日数空间分布 从图2可以看出,平顶山地区年平均暴雨日数均在1.31d以上,且由南向北递减。南部的舞钢县最多,达3.59 d,北部的汝州县最少,为1.31d,年平均最多的站与最少的站之间相差2.28d。 3.3平顶山地区海拔高度空间分布 从图3可以看出,平顶山地区地形呈西北高、东南低的分布特点。其中北部的汝州县最高,海拔203.1m,南部的叶县最低,为83.4m,最高的站与最低的站之间相差119.7m。 3.41984—2007年平顶山地区暴雨洪涝灾害发生频率的空间分布 通过对1984—2007年平顶山地区暴雨洪涝灾害发生频率空间分布的调查发现,平顶山地区暴雨洪涝灾害发生频率最高的地区为鲁山县,发生暴雨洪涝灾害达到25次(图4)。 平顶山市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 李学欣李戈孟刚白家惠张彩英 (河南省平顶山市气象局,河南平顶山467001) 摘要介绍了平顶山地区概况,根据相关数据资料,对当地暴雨灾害发生风险进行区划分析,以为当地的宏观防灾减灾规划提供参考。关键词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河南平顶山 中图分类号P468.0+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1)02-0020-02 收稿日期 2010-12-16 20

19502013年我国洪涝灾情时空特征分析

第31卷第2期2016年4月 灾害学 JOURNAL OF CATASTROPHOLOGY Vol.31No.2 Apr.2016 万金红,张葆蔚,刘建刚,等.1950-2013年我国洪涝灾情时空特征分析[J].灾害学,2016,31(2):63-68.[Wan Jin-hong,Zhang Baowei,Liu Jiangang,et al.The Distribution of Flood Disaster Loss during1950-2013[J].Journal of Catastrophology,2016,31(2):63-68.] 1950-2013年我国洪涝灾情时空特征分析* 万金红1,张葆蔚2,刘建刚1,邓俊1,李云鹏1 (1.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48; 2.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北京100053) 摘要:研究洪涝灾情的时空分布特征对于有效开展防洪减灾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系统整理1950年以来我国分省区7项主要洪涝灾害统计指标(即农作物受灾面积、成灾面积,受灾人口、死亡人口、倒塌房屋、直接经济损失,水利设施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数据,发现过去60余年农作物受灾面积、经济损失呈现上升的趋势,因灾死亡人口呈现下降的趋势;在空间上各项灾情统计指标呈现出东部大于西部,南部高于北部的特征。通过对1990年以来年度洪涝灾情的评估,发现过去20余年我国年度洪涝灾害的强度呈现降低的趋势,南方省区年度洪涝灾害的强度较北方地区高,但近年来呈现出由南向北转移的趋势。 关键词:洪涝灾害;灾情;时空变化特征;洪涝灾害强度 中图分类号:X4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11X(2016)02-0063-06 doi:10.3969/j.issn.1000-811X.2016.02.013 洪涝灾害是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类型之一,经过60余年水利建设,主要江河骨干防洪工程相继建设完成,大江大河洪水得到基本控制,洪涝灾害显著降低。但是,现有工程防洪标准偏低,部分已建工程老化失修,加上社会经济发展、人口激增,原有防洪效能下降,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与水争地现象普遍存在,环境恶化,中小河流灾害频发,加之江河自然演变,使城市防洪形势严峻。又由于非工程减灾措施乏力,全民防灾意识淡薄,如遇到特大洪涝灾害年洪水,后果十分严重,给我国的社会经济、工农业生产等各方面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根据《中国水旱灾害公报(2014)》[1]的统计,年均因洪涝灾害农作物受灾面积达9774khm2,年均死亡人口为4327人。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水利防汛主管部门长期负责洪涝灾害的灾情统计评估工作。随着1992年《洪涝灾害统计报表制度》的颁布,我国的洪涝灾情统计工作进入了全新的阶段。而后《水旱灾害统计报表制度》(1999,2004,2009,2011)的制定与相继发布,使我国的洪涝灾情统计工作日臻完善,大力推进我国洪涝灾情变化趋势的研究。 近年来,众多研究者相继开展了大量的关于洪涝灾情变化规律的研究,如方修琦等分析了1644-2004年的我国洪涝灾情变化情况和受灾范围周期性变化情况[2]。刘会玉等[3]利用小波分析方法,指出我国洪涝灾害受灾面积存在3年、7 9年和17年的周期过程。邱海军等利用1950-2010年的受灾面积灾情数据分析了洪涝灾情发展的趋势性、时间尺度特征、周期性和突变性等,并指出未来一段时间洪涝灾害受灾面积会呈现逐步增加的趋势[4]。张葆蔚等分析2000年以来的主要洪涝灾情统计数据,发现除经济损失外,其他各项灾情统计指标数据均呈逐年减轻的趋势,年度洪涝灾害等级呈现逐步降低的趋势[5]。此外,张继权等利用东北地区1950—1990年洪涝灾害资料分析了东北地区洪涝灾害的成因和时空特征和分布规律[6]。桑京京等分析过去60余年陕西省洪涝灾害时空特征,以及造成的社会影响等[7]。顾静等[8]通过分析历史资料对泾河流域1644-2003年洪涝灾害的等级、洪涝灾害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成因进行研究。可见,现有的研究囿于资料限制,更多的是关注全国面上的灾情特征(更多局限在受灾面积上),或局部地区的灾情特征,鲜有多灾情指标、省区级空间分辨率的研究。 为了适应洪涝灾害研究工作的需要,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启动了“历史洪涝灾情资料整编”工作。工作系统整理了我国历年(分省区市)洪涝灾害的主要灾情指标,包括农作受灾面积、农作物成灾面积、受灾人口、死亡人口、倒塌房屋、直接经济损失、水利设施直接经济损失等,由于历史原因,部分指标存在缺失,但已有统计指标仍可较为全面地反映历年洪涝灾害的特点,也能反映出1950年以来我国洪涝灾害变化的概况。本文利用上述统计数据分析我国1950年以来洪涝灾情时空变化趋势和1990年以来我国年度洪涝灾害强度的时空变化特点,以期为防洪减灾工作提 *收稿日期:2015-08-10修回日期:2015-10-19 基金项目:科技部基础性工作专项(2014FY130500);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4ZDB151) 作者简介:万金红(1980-),男,北京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旱灾害研究.E-mail:wanjh@https://www.sodocs.net/doc/0815839790.html,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