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二数快乐园59

二数快乐园59

二数快乐园59

二数快乐园59-82页,易错题

一、填空

1、700分米=()米

2、7dm=()cm=()mm

3、500分米=()米

4、7米=()分米=()厘米

5、长方形的对边(),()都是直角。

6 、2763是()位数,最高位是()位,2在()位上,表示()个千;6在()位上,表示6个()。

7 、50个十是();()个百是1000.

8、2022中,千位上的2表示(),中间的2表示(),右边的2表示2个()。

9、一个数比最大的两位数大45,这个数是()。

10、一个1分钱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

一张床大约长2()

小明身高大约是130()

一支铅笔大约长1()

直尺上每一个小格长度是1()

一根铁钉大约长2()

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每小时不能超过120()

11、10个十是(),2000里有()个百。

12、比687小96的数是(),388比112大()。

13、3个百是()。4个百和8个一合起来是()。

14、最大的四位数和最小的四位数相差(),9899再添上1是()。

15、□里最大可以填几?

4560>□780

524>□65

16、数学课本大约长2()。教室的门大约高2()。

你的课桌大约高70()。铅笔大约长18()。

粉笔大约长8()。火车每小时大约行80()。

柜式电冰箱高约18()小明身高约1()50()

长江全长6300()。小芳身高约12()

数学书长28()。练习本的厚度大约是6()。

17、恒山主峰海拔二千零一十七米。写作(),大约是()米。

18、3分米6厘米=()厘米

7米=()分米=()厘米3dm=()cm=()mm

100分米=()米1分米=()厘米=()毫米

1分米=()毫米

19、一个四位数最高位是()位

20、跑道一圈长约300()

21、一个四位数减一个三位数,差最大是(),最小是()

《古风(其四十六)》李白唐诗鉴赏

《古风(其四十六)》李白唐诗鉴赏 【作品介绍】 《古风;一百四十年》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古风五十九首》中的第四十六首诗。此诗对唐朝当时的政治状态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对其用人制度进行批判。诗从唐王朝一百多年发展历史入手,开篇四句重点勾勒盛唐时期大唐帝国的辉煌显赫面貌;“王侯”以下六句,转入对权势者的描写;末四句巧妙地运用扬雄的故事表明诗人的鲜明态度。全诗腾跃有势,跌宕多姿,气势充沛,见出作者独具的艺术特色。 【原文】 古风 其四十六 一百四十年⑴,国容何赫然⑵。 隐隐五凤楼⑶,峨峨横三川⑷。 王侯象星月,宾客如云烟。 斗鸡金宫里⑸,蹴鞠瑶台边⑹。 举动摇白日,指挥回青天。 当涂何翕忽⑺,失路长弃捐⑻。

独有扬执戟⑼,闭关草太玄⑽。 【注释】 ⑴“一百”句:自唐代开国到李白写此诗时,约有一百四十年。“四”字疑误,或举其成数。 ⑵赫然:显赫盛大的样子。 ⑶隐隐:隐隐约约,不甚分明。五凤楼:古楼名,唐五凤楼在东都洛阳宫中。也可泛指宫殿。 ⑷千鸡:唐玄宗好斗鸡,天子从风,宫中尤甚,治鸡坊于两宫之间。 ⑸峨峨:高峻貌。三川:指洛阳附近的黄河、洛水、伊水三条河流;一说指流经长安的径水、洛水和渭水。 ⑹蹴鞠:古代类似于今日踢足球的游戏。瑶台,本指神仙居处,这里指皇帝宫殿。 ⑺当涂:当权者。翕忽:迅疾之意;一说为志得意满状。 ⑻失路:此指不得意者。弃捐:弃置不用。 ⑼扬执戟:指汉代文学家扬雄,他曾为宫中执戟之臣。《汉书;扬雄传》:丁、傅(哀帝舅丁明和哀帝皇后父傅晏)、董贤(哀帝男宠)用事(当权),诸附离(亲附)之者,或起家二千石。时扬雄方草《太玄》,有以自宁,泊如也(淡泊名利)。 ⑽闭关:即闭门之意。太玄,即《太玄经》,扬雄所著的哲学著作。

李白诗词全集(979首全)

李白诗词全集(979首全)?《将进酒》 ?《静夜思》 ?《蜀道难》 ?《梦游天姥吟留别》 ?《望庐山瀑布》 ?《赠汪伦》 ?《行路难》 ?《早发白帝城》 ?《独坐敬亭山》 ?《独坐敬亭山》 ?《望天门山》 ?《侠客行》 ?《菩萨蛮》 ?《菩萨蛮》 ?《行路难其一》 ?《送友人》 ?《峨眉山月歌》 ?《渡荆门送别》 ?《关山月》 ?《送孟浩然之广陵》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

?《古朗月行》 ?《登金陵凤凰台》 ?《清平乐》 ?《清平乐》 ?《春夜洛城闻笛》 ?《忆秦娥》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短歌行》 ?《春思》 ?《夜宿山寺》 ?《行路难其二》 ?《从军行》 ?《从军行》 ?《越中览古》 ?《秋思》 ?《秋思》 ?《把酒问月》 ?《玉阶怨》 ?《古风其十九》 ?《送别》 ?《送别》 ?《送别》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长歌行》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听蜀僧浚弹琴》 ?《金陵酒肆留别》 ?《赠孟浩然》 ?《杂诗》 ?《怨情》 ?《怨情》 ?《夜泊牛渚怀古》 ?《陌上桑》 ?《乌夜啼》 ?《梁甫吟》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山中问答》 ?《战城南》 ?《战城南》 ?《清溪行( 一..》 ?《南陵别儿童入京》 ?《古意》 ?《北风行》

?《襄阳歌》 ?《采莲曲》 ?《远别离》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客中行》 ?《白马篇》 ?《杨叛儿》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妾薄命》 ?《白头吟》 ?《劳劳亭》 ?《梁园吟》 ?《对酒》 ?《对酒》 ?《江上吟》 ?《拟古》 ?《山中与幽人对酌》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哭晁卿衡》 ?《长门怨》 ?《江夏赠韦南陵冰》

李白《古风(其四十六)》高考诗歌鉴赏

李白《古风(其四十六)》鉴赏 古诗鉴赏 0210 1016 古风(其四十六) 李白 一百四十年,国容何赫然。 隐隐五凤楼,峨峨横三川。 王侯象星月,宾客如云烟。 斗鸡金宫里,蹴鞠瑶台边。 举动摇白日,指挥回青天。 当涂何翕忽,失路长弃捐。 独有扬执戟,闭关草《太玄》。 这首诗从内容上看,当作于天宝初李白在长安时期。唐代从开国到这时共一百二十多年,与诗所言年数不合,“四十”二字可能有误,以古人诗文中常举成数而言,当为“二十”或“三十”。 开元、天宝年间,进入了历史上所称的“盛唐”。一方面唐王朝登上了繁荣昌盛的顶峰,另一方面也渐次呈露出由盛转衰的危机。诗人以特有的政治敏感,以他的诗笔,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繁盛中充斥着腐朽的真实的历史画卷。 诗从唐王朝一百多年发展历史入手。开篇四句是一节,重点在勾勒盛唐时期大唐帝国的辉煌显赫面貌。诗人只用“一百四十年”五个字,便将“贞观之治”、“开元之治”等丰富的历史内容,推入诗句的背后,而用“国容何赫然”一句赞叹,启示人们自己去体味、领会,这是虚写的方法,非常经济的笔墨。然而虚多则易空,故下文“隐隐”二句又转用实写的方法,选择一个极富有表现力的侧面──长安都城宫室建筑的雄伟壮丽,来给人们以“赫然”“国容”的具体感受。十个字,字字精实。“隐隐”,见出宫室的层叠深邃;“峨峨”,见出楼观的巍拔飞骞;“五凤楼”,见出其精工华美之巧;“横三川”,见出其龙蟠虎踞之势。诗人有意将宏丽建筑安放在一个广阔的背景上,以增其壮伟雄浑之感。短短四句诗,虚实结合,使经过百多年发展的大唐帝国,以其富丽堂皇的面貌、磅礴的气势屹立在我们面前,令人不能不佩服诗人巨大的艺术概括力量。 “王侯”以下六句,转入对权势者的描写。“王侯”二句言其众盛。以灿然罗列的星月状王侯,亦似见其华耀骄贵之相;以弥漫聚散的云烟状宾客,亦似见其趋走奔竞之态。都极善用比,有传神尽相之妙。“斗鸡”二句言其行径。“金宫”、“瑶台”都是指帝王所居,“斗鸡”、“蹴鞠”都是一种游戏

李白《古风(其三十一)》全诗翻译与赏析

李白《古风(其三十一)》全诗翻译与赏析 本文是关于李白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古风(其三十一) 李白 郑客西入关,行行未能已, 白马华山君,相逢平原里, 璧遗镐池君,明年祖龙死。 秦人相谓曰:吾属可去矣! 一往桃花源,千春隔流水。 李白《古风(其三十一)》鉴赏: 欲知李白这一首诗的妙处,且先看诗中这一故事的由来。《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六年秋,使者从关东夜过华阴平舒道,有人持璧遮使者曰:为吾遗镐池君。因言曰:今年祖龙死。使者问其故,因忽不见,置其璧去。使者奉璧,具以闻。始皇默然良久,曰:山鬼固不过知一岁事也。退言曰:祖龙者,人之先也。使御府视璧,乃二十八年行渡江所沉璧也。”另外,《汉书·五行志》引《史记》云:“郑客从关东来,至华阴,望见素车白马从华山上下,知其非人,道住,止而待之,遂至,持璧与客曰:为我遗镐池君,因言今年祖龙死。”《史记》所载的故事前后比较完整,用了一百零三个字。《汉书》抓住故事的中心,只用了五十个字,而且由于素车白马从华山而下这一点染,增强了神话色彩,但仍然只是文章,而不是诗。

李白翻文为诗,主要以《汉书》所载的故事为根据,写成了这一首诗的前六句。其中第二句是原文所没有的,实质上诗人把原文凝炼为二十五个字,字数压缩了一半,却无损于故事的完整性,并且诗意盎然,诗情醰永。这就不能不佩服诗人以古为新的手法了。一起“郑客西入关”一句,为什么不依原文写为“郑客关东来”呢?这是因为是“关东来”只表明出发地,却不能表出目的地,而“西入关”则包括了“关东来”,平平五字,一石两鸟,极尽简括之能事。第二句“行行未能已”原文没有的,诗人增添了这一句,便写出了郑客“行行重行行”的旅途生活,“未能已”三字则又点出了道远且长,言外还暗示秦法森严,行路程期有所规定,不敢超越期限的那种惶恐赶路的心情,就这一句平添了无限的情意,也就是诗之所以为诗。接下去“白马华山君,相逢平原里”,两句与文章的叙述次序恰恰相反。这并不是因为受押韵的牵制,而主要是用倒笔突接的方法,先把鲜明的形象送到读者的眼前:“唉!来了一位白马神人!”然后再补叙原委。这样写法接法,也是诗的特征,而非文章的常规。第五句“璧遗镐池君”把原文“持璧与客曰:为我遗镐池君。”十一字删成五字,凝缩得非常精致。镐池君指水神,秦以五行中的水德为王,故水神相当于秦朝的护国神,华山神预将秦的亡征,告知水神。第六句“明年祖龙死”,祖龙即指秦始皇。不必点明,即知为华山君传语,简洁了当地预报了秦始皇的死耗。 以上六句,只是李白复述故事,其长处也不过是剪裁点染得宜,而还不足以见此诗之特点。此诗精神发越之处,主要在后四句,李白

经典古风·其五十九原文翻译及赏析_李白简介

>古风·其五十九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写翻译写赏析分享评分:678910 很差相关翻译写翻译相关赏析写赏析作者介绍李白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https://www.sodocs.net/doc/0816033766.html,/view_3792.html 古诗大全古诗文网https://www.sodocs.net/doc/0816033766.html, KKD6BM 明茨伯格被称为管理学界的离经叛道者,在其《战略历程:纵览战略管理学派》中,他并没有给战略一个明确的定义,而是把战略理论归结为十个学派,并一一点评。他认为,简单从一个角度来解释战略就好比是盲人摸象:摸到鼻子的人说大象是一条蛇,摸到耳朵的人说大象是一把扇子,摸到

膝盖的人说大象是一棵树,摸到尾巴的人说大象是一根绳子,摸到大象身躯的人说大象是一堵墙营销3.0版本,令人应接不暇。那么,营销的本质是什么? 很多人觉得这是已经有定论的话题,不值得讨论,当然也有人说营销就是4P,或者4C,则是典型的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最初在美国,营销的含义是:若干市场因素的各种结合从而影响市场供给,这些因素包括促销、推销、有组织的销售活动。1967年,菲利普构建为出发点的产物非但对人们的工作无益,反而使人迷失。营销理论需要从本质上去解构。解构主义领袖人物雅克一个问题不可以一次性、终极性地解决,而只能是分步走,分时间、分空间、分不同的角度来解决。对营销的重建与深度认知,须先从各方面多视野地去看待营销,尽力地去勾勒出它的一个暂时性的全貌;然后再对这个全貌的每一侧面进行批判性的分析与吸收。 现在,就让我们解构营销本质,蒙上眼睛,一步步去摸营销这头大象。 1流通说 1922年,美国学者弗莱德促使商品所有权转移和实体分销所做的努力。1960年,美国市场营销协会把营销定义为是引导货物和劳务从生产者流向消费者或用户所进行的一切业务活动。对于生产部门来讲,专业化和劳动分工造成了不同的供应能力;对于消费者来讲,他们对满足需要的形

李白《古风(其十五)》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李白《古风(其十五)》原诗、注释、翻译、赏析、 阅读训练附答案 导读:李白《古风(其十五)》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文】: 古风(其十五) 李白 燕昭延郭隗,遂筑黄金台。 剧辛方赵至,邹衍复齐来。 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 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 方知黄鹄举,千里独徘徊。 【注释】: ①燕昭,即燕昭王;郭隗,劝说燕昭王求士。②剧辛,战国时燕将,原为赵国人。③邹衍,战国时著名的哲学家,齐国人。 【翻译】: 燕昭王立即修筑高台,置以黄金,大张旗鼓地恭敬郭隗。这样一来,果然奏效,当时著名游士如剧辛、邹衍等人纷纷从各国涌来燕国。当今君主也是只管挥霍珠玉珍宝,追求声色淫靡,而听任天下贤才过着贫贱的生活。而李白却生活在统一的大唐帝国,他不可能象田饶那样寻求君主。因此,他即使有田饶黄鹄举之意,也只能千里独徘徊。 【赏析】:

这是一首以古讽今、寄慨抒怀的五言古诗。诗的主题是感慨怀才不遇。无奈那些飞黄腾达的显贵们,早已把我们这些下层士人象尘埃一样弃置不顾。 前四句用战国时燕昭王求贤的故事。燕昭王决心洗雪被齐国袭破的耻辱,欲以重礼招纳天下贤才。他请郭隗推荐,郭隗说:王如果要招贤,那就先从尊重我开始。天下贤才见到王对我很尊重,那么比我更好的贤才也会不远千里而来了。于是燕昭王立即修筑高台,置以黄金,大张旗鼓地恭敬郭隗。这样一来,果然奏效,当时著名游士如剧辛、邹衍等人纷纷从各国涌来燕国。在这里,李白的用意是借以表明他理想的明主和贤臣对待天下贤才的态度。李白认为,燕昭王的英明在于礼贤求贤,郭隗的可贵在于为君招贤。 然而,那毕竟是历史故事。次四句,诗人便化用前人成语,感讽现实。“青云士”是指那些飞黄腾达的达官贵人。《史记?伯夷列传》说:“闾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于后世者!”意思是说,下层寒微的士人只有依靠达官贵人,才有可能扬名垂世,否则便被埋没。李白便发挥这个意思,感慨说,无奈那些飞黄腾达的显贵们,早已把我们这些下层士人象尘埃一样弃置不顾。显贵之臣如此,那么当今君主怎样呢?李白化用阮籍《咏怀》第三十一首讽刺魏王语“战士食糟糠,贤者处蒿莱”,尖锐指出当今君主也是只管挥霍珠玉珍宝,追求声色淫靡,而听任天下贤才过着贫贱的生活。这四句恰和前四句形成鲜明对比。诗人在深深的感慨中,寄寓着尖锐的揭露和讽刺。

古风 李白

古风 其一 (唐)李白 羽檄如流星①,虎符合专城②; 喧呼救边急,群鸟皆夜鸣。 白日曜紫微③,三公运权衡④; 天地皆得一⑤,澹然四海清⑥。 借问此何为?答言楚征兵⑦; 渡泸及五月⑧,将赴云南征。 怯卒非战士,炎方难远行⑨。 长号别严亲,日月惨光晶。 泣尽继以血,心摧两无声。 困兽当猛虎,穷鱼饵奔鲸; 千去不一还,投躯岂全身? 如何舞干戚⑩,一使有苗乎! 题解 唐玄宗天宝年间多次发动对外用兵。这首诗是写天宝十年征兵讨伐南昭王阖罗凤的事。这次兴兵先后出动了二十万人,结果几乎全军覆没。作者对于朝廷穷兵黩武、不顾人民痛苦的“开边”政策极端反对,认为对待外族应该采取以德服人的和平政策而不应轻易用兵。诗中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这种反战的主张。 注释 ①羽檄——古时候征调兵员的文书,或其他急要军书,上面插羽毛取迅速之意。②虎符——虎形的兵符(发兵的信符),竹制,上面写字,剖分为二,两地分执,合以取信。专城——一城之主,指州郡的主官。③紫微——星座名,主应天子,这里指君王。④三公——唐代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这里指元老大臣。⑤天地句——《老子》:“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说天下太平的意思。⑥澹然——宁静貌。⑦楚征兵——当时征募两京及河北河南兵南征,要经过楚地(今湖北湖南一带)。⑧泸——泸水。唐朝时称金沙江为泸江,在云南省。 ⑨炎方——南方炎热之地。⑩如何二句——干是盾牌,戚是大斧;舞干戚即执干戚而舞,是古代一种兵舞。相传虞舜时有苗民不服,禹请征伐,舜认为是自己德不厚的缘故,用兵非道,于是修教三年,执干戚而舞之,对有苗“敷文德”,有苗因而感化归顺。 语译

调兵的文书急如流星, 虎符发到州县,催促出兵。 都说边情紧急,到处喧呼; 惊起了树头宿鸟,黑夜飞鸣。 君王的德威象太阳照耀四境, 朝中有能臣,掌理国家大政。 真是全国享太平,四海尽清明! 什么事闹纷纷?道是朝廷大征兵; 要五月渡泸水,赴云南去远征。 胆小的老百姓,不比久历戎行的士兵, 谁也怕去炎热的远方,长途行军。 儿子们哭号着,辞别双亲, 天地愁惨,使日月也象失去了光明! 眼泪已经哭尽,快要流出血来; 悲伤摧折心肝,相对泣不成声。 象困乏的犬羊,面对着猛虎, 又象绝望的海鱼,难逃大鲸的吞并。 一千个出征军人,不见有一个回家, 已经给拉上壮丁,哪能再望活命! 为什么不修王道,敷文教,以德服人? 使夷人归心臣服,边境永保安宁! 其二 李白 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王风委蔓草,战国多荆榛。 龙虎相啖食,兵戈逮狂秦。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 扬马激颓波,开流荡无垠。废兴虽万变,宪章亦已沦。 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 群才属休明,乘运共跃鳞。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旻。 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其三 蟾蜍薄太清,蚀此瑶台月。圆光亏中天,金魄遂沦没。 螮蝀入紫微,大明夷朝晖。浮云隔两曜,万象昏阴霏。 萧萧长门宫,昔是今已非。桂蠹花不实,天霜下严威。 沈叹终永夕,感我涕沾衣。 其四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李白《古风》其三十九全诗注释翻译赏析

李白《古风》其三十九全诗注释翻译赏析 李白《古风》其三十九全诗主要描写了怎样的内容,在诗中诗人是如何寄托自己的情感的? 古风五十九首(其三十九) 李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 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白日掩徂辉,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 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释: ⑴四海:指天下。 ⑵漫漫:无涯无际。 ⑶被:披,覆盖。 ⑷大荒:广阔的原野。 ⑸“荣华”二句:荣华易逝,有如东流水一去不返,人间万事如波浪起伏,变化无常。 ⑹租晖:太阳落山时的余辉。 ⑺枳棘:有刺的灌木。“梧桐”二句意为,鸳鸾本来栖宿于梧桐,燕雀只配作巢于枳棘,现在情况正相反。喻是非颠倒。 ⑻归去来:回去吧。东晋诗人陶渊明不愿逢迎权势,弃官归乡,并作《归去来辞》。 ⑼剑歌:弹剑而歌。《战国策·齐策》记载:战国时齐人冯谖为孟尝君门客,最初不如意,曾三次弹剑而歌。《行路难》:乐府“杂曲歌”调名。 译文: 登高四望,海天茫茫,大地苍凉。 秋风劲吹,秋霜遍野,万物萧瑟。 荣华富贵,如水东流,人间万事,尽起波澜。 浮云不定,遮掩太阳,万物黯淡。 雀巢梧桐,荆棘刺丛,双栖鸳鸯。

不如归去,弹剑高歌:行路真难! 评析: 这是李白组诗《古风》五十九首中的第三十九首。这首诗作于初离朝廷之时,写诗人登高望远,看到天地广大无边,群物被霜而秋,从而想到光阴飞逝,荣华似水,人生短促,身世飘摇,贤愚颠倒,最后发出“行路难”、“归去来”的悲叹。 这是李白在长安失宠以后的思想活动,此时他已经萌发了离京回家的思想。登——望——想——叹,是全诗的脉络。诗中借景寓情,感叹光阴飘忽,世事翻复,也寓有揭露权贵当道的黑暗之意。 原诗约写于诗人在长安被“赐金还山”前后。 句解: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 ①漫漫:无涯无际。 这两句是说宇宙之广大——登上高处,观看四海,放眼望去,无边无际,天地真大啊!这广大的背后,隐喻着诗人无穷无尽的感伤,引发出使诗人极为愤慨的种种现实:“霜被群物秋”、“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辉”、“梧桐巢燕雀”,“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广大无边的宇宙中,充斥着这些无理、无情的现实,怎能不令诗人极端悲愤而予以抗争? 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这两句写深秋季节的景况——浓霜覆盖了群物,已是深秋季节;北风飘荡,带来了一片荒寒。霜重风寒,暗喻着政治黑暗,官场倾轧,有才有识之士,备受欺凌、摧残。诗句以景喻情,含蓄蕴藉,反映了诗人当时的处境和心情。 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 ①巢:筑巢栖宿。②鸾:鸾凤一类的鸟。 原诗约写于天宝三载(公元744年)。是年,诗人被“赐金放还”,他内心极度愤慨、极度悲痛。这两句是说,梧桐本来是栖鸾凤的,却被燕雀筑巢栖止;枳棘本来是栖燕雀,鸾凤却委身其中。此种比喻,指小人居上位而得志,君子在下位而失所。是非颠倒,何止于斯!比喻奇特,寄寓深沉,藉含丰富,耐人寻味。 赏析: 本诗风格“雍容和缓”,属于李白的五十九首《古风》之三

李白《古风》全诗翻译赏析

李白《古风》全诗翻译赏析 本文是关于李白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李白·《古风》五十九首之四十九美人出南国,灼灼芙蓉姿。 皓齿终不发,芳心空自持。 由来紫宫女,共妒青蛾眉。 归去潇湘沚,沉吟何足悲。 注释: ⑴灼灼:鲜明貌。 ⑵自持:自我克制,保持一定的操守、准则。 ⑶紫宫:帝王宫禁。 ⑷蛾眉:蚕蛾的触须,弯曲细长,如人的眉毛,故用以比喻女子长而美的眉毛,后常以之代指美女,这里即是。 ⑸潇湘沚:湘江里的小洲。潇湘,指湘江,潇,水清深貌。沚,水中小洲。 ①皓齿:洁白的牙齿。 ②不发:指没有开口唱歌。 ③芳心:春心。 原诗可能是李白在长安时,政治上受打击后所写。 皓齿终不发,芳心空自持。 这两句借美人无机会施展自己的才能,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悲苦

心情——美人没有机会表演歌唱的才能,始终没有开口,徒然自我坚持坚贞的品德。诗句蕴含深远,意在言外,耐人咏叹。 译文: 南国潇湘,水清沚秀,荷花艳灼,摇曳生风,高洁自爱,不染风尘。 南国美人,皓齿红唇,美艳矜持,兰心蕙质,自尊自爱。 宫女相妒,历来都是,枪打出头鸟,青青蛾眉,最遭人恨。 不如归去,香岸芳汀,独自沉吟,何悲可诉? 评析: 这是李白组诗《古风》五十九首中的第四十九首。此诗当在李白欲离开长安而未去之时,感受到翰林院文士相轻的悲哀。全诗塑造了一个貌美质洁的美女形象,诗人借以自喻。萧士赟曰:“此诗太白遭谗摈逐之诗也。去就之际,曾无留难。然自后人而观之,其志亦可悲矣。” 诗意分两层。前四句写美人姿容,首二句写其容貌之美,三四句状其自持不媚。后四句写美人入宫见妒,归去无悲。诗具《离骚》之风,含屈原之怨,“归去潇湘沚”这一细节暗示了这层意思。“空自持”——“何足悲”是全诗脉络。从中可以看出,前后所表现的情绪是矛盾的,前者是自然流露,后者是“欲说还休”。女子美而不媚,难取悦丈夫,此一层也适于君臣关系。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李白《古风·大雅久不作》赏析

李白《古风·大雅久不作》赏析 古风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⑴ 王风委蔓草,战国多荆榛⑵。 龙虎相啖食,兵戈逮狂秦⑶。 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⑷。 扬马激颓波,开流荡无垠⑸。 废兴虽万变,公约亦已沦⑹。 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⑺。 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⑻。 群才属休明,乘运共跃鳞⑼。 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旻⑽。 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⑾。 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⑿。 作品注释: ⑴大雅:《诗经》之一部分。此代指《诗经》。作:兴。吾衰:《论语·述而》:“子曰:甚矣,吾衰也。”陈:《礼记·王制》:“命太史陈诗以观民风。” ⑵王风:《诗经·王风》,此亦代指《诗经》。委蔓草:埋没无闻。此与上句“久不作”意同。多荆榛:形容形势混乱。 ⑶龙虎:指战国群雄。啖食:吞食,此指吞并。兵戈:战争。逮:直到。 ⑷正声:雅正的诗风。骚人:指屈原。 ⑸扬马:指汉代文学家扬雄、司马相如。 ⑹公约:本指典章制度,此指诗歌创作的法度、规范。沦:消亡。 ⑺建安:东汉末献帝的年号(196~219),当时文坛作家有三曹、七子等。绮丽:词采华美。 ⑻圣代:此指唐代。元古:上古,远古。垂衣:《易·系辞下》:“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意谓无为而治。清真:朴素自然,与绮丽相对。 ⑼“群才”句:文人们正逢休明盛世。属:适逢。耀鳞:比喻施展才能。 ⑽“文质”句:意谓词采与内容相得益彰。秋旻:秋天的天

空。 ⑾删述:《尚书序》:“先君孔子……删《诗》为三百篇,约史记而修《春秋》,赞《易》道以黜《八索》,述职方以除《九丘》。” ⑿希圣:希望达到圣人的境界。获麟:《春秋·哀公十四年》:“西狩获麟,孔子曰‘吾道穷矣’。”传说孔子修订《春秋》,至此搁笔不复述作。因为他认为骐麟出非其时而被猎获,不是好兆。以上四句意谓:李白欲追步孔子,有所述作,以期后垂名不朽。 作品译文: 大雅那样具有规讽意义的诗歌不见已久,如今我也已衰老,此意向谁陈说呢? 想当初,春秋战国的年代,斯文扫地,文明弃于荆榛与蔓草之中。 诸侯互相吞并,直到强秦统一六国之时,龙争虎斗,血雨腥风。 雅正之声微弱,只有屈原行吟洞庭湖边,形影憔悴,悲愤欲焚。 汉朝的扬雄与司马相如虽然文章中兴,开荡诗文的源流。 然而政治体制已然改变,政风已经沦落,难有好的诗风。 特别是汉末建安时代以来,诗歌已经走上了绮丽浮华的套路,不足为珍贵了。 如今圣上要恢复圣古时期尧舜所提倡的清净无为而治,真是天下之大幸福啊。 众多才华之士人现在遇到了清明的君主,正是风云际会,大展宏图之时。 他们正直的品格与粲然的才华交相辉映,就像天上的星星烁烁闪亮。 我的志向就是要如孔子一样,用春秋笔法,除邪扶正,让正义辉映千秋。 希望能像前代圣贤一样完成这一使命,不到获麟那样不合适的时候决不停笔。 《古风》组诗共五十九首,此篇原列第一首。该组诗并非作于一时一地,但内容大体不出“指言时事”、“感伤己遭”(胡震亨《李诗通》)两大方面。此诗重在论述自己的文学理想与诗歌创作主张,针对“大雅久不作”,明确表示以恢复“正声”为己

《古风》李白全诗鉴赏

《古风》李白全诗鉴赏 《古风·齐有倜傥生》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古体诗作品。这首诗借鲁仲连的故事,表达诗人的人生理想和政治理想,寄托自己的感慨,真实地反映出李白思想性格的丰富与复杂,激情与淡泊。古风(其十) 齐有倜傥(1)生,鲁连(2)特高妙(3)。 明月(4)出海底,一朝开光曜(5)。 却秦振英声(6),后世仰末照(7)。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8)。 吾亦澹荡(9)人,拂衣(10)可同调(11)。 【注释】 倜(tì)傥(tǎng):气宇轩昂,不受拘束的样子。 鲁连:战国时期齐人鲁仲连。 高妙:杰出,出众。 明月:指夜明珠。《淮南子·说山训》高诱注:“珠有夜光、明月,生于蚌中。” 光曜(yào):光辉。 却秦振英声:指鲁仲连义不帝秦,却秦救赵一事。 末照:犹余光也。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典故,可见于《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鲁仲连,战国齐人,好奇伟倜傥之画策,而不肯仕宦任职,好持高尚气节。游赵之时,恰遇秦军围赵都邯郸(今河北邯郸),赵国求援于魏国,魏安釐王使客将军辛垣衍令赵尊秦为帝。鲁仲连往见赵相平原君,陈以利害,义不帝秦,坚定赵王抗秦之决心。鲁仲连帮助赵国坚定信念击退秦军后,平原君赵胜以千金相赠,鲁仲连笑道:“所谓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取也。即有取者,是商贾之事也,而连不忍为也。”于是辞别平原君而去,终生不复见。 澹(dàn)荡:淡薄,不慕名利。 拂衣:超然高举的意思,表示语气坚决。 同调:谓志趣相合。 【白话译文】 齐国有个倜傥洒脱的士人名叫鲁仲连,他的才气十分高明美

妙。 他就像一颗夜明珠从海底升起,散发的光芒一下子照亮了天地。 他用雄辩游说赵、魏联合拒秦,逼退秦军建立莫大功勋。他的英名传遍天下,他的光辉照耀后世,让后人无限景仰。 他看轻那些功名富贵,回头笑着拒绝了平原君的千金馈赠。 我也是和他一样的放达之人啊,事了拂衣去、功成便身退是我们共同的志趣。 【创作背景】 《古风·齐有倜傥生》约作于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李白一生深受儒、道、侠三种思想影响,思想性格中既有兼济天下之志向,又有独善其身之情怀。他在《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中非常通透地表达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吾与尔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一身……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事军之道成,容亲之义毕。然后与陶朱、留侯浮五湖,戏沧州,不足为难矣!”正是由于九百多年前的齐国义士鲁仲连在这点上与他有着精神上的高度契合,所以他不止一次地以鲁连自比,如《在水军宴幕府诸侍卿》:“所冀旄头灭,功成追鲁连。”《留别王司马》:“愿一佐明主,功成返旧林。”《五月东鲁行》:“我以一箭书,能取聊城功。”他的《古风》“齐有倜傥生”一诗更是集中地表达了对鲁连的钦慕之情。 【赏析】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诗一开始就化用《史记》中的话。“高妙”二字,同时表现其卓异的谋略和清高的节操两个方面;一个“特”字,表达了一腔倾慕之情。“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诗人在此将鲁仲连的出仕视为明月出海,这种极度的推崇,可见诗人对鲁仲连的景仰不同一般。鲁仲连一生大节,史传只举了反对帝秦和助收聊城二事。《古风》的这首则专书前一事。当初辛垣衍劝赵帝秦以图缓颊,平原君已为之犹豫,若无鲁仲连雄辩坚拒,难免因一念之差铸成大错。在此关键时刻,鲁仲连起的作用无异挽澜于既倒。“却秦振英声”五字就是对这事的肯定和推崇。 而“后世仰末照”一句,又承“明月出海底”的比喻而来,形容其光芒能穿过若干世纪的时空而照耀后人,使之景仰。这是

李白《古风(其三)》全诗翻译与赏析

李白《古风(其三)》全诗翻译与赏析 本文是关于李白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古风(其三) 李白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聘望琅邪台。 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 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 额鼻象五岳,扬波喷云雷。 鬐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 徐市载秦女,楼船几时回? 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翻译: 秦王赢政以虎视龙卷之威势,扫荡、统一了战乱的中原六国。 天子之剑一挥舞,漫天浮云消逝,各国的富贵诸侯尽数迁徙到咸阳。 所谓大命天与,宏图大略驾御群雄。

天下兵器铸为十二金人,函谷关的大门向东面大开,国内太平。 会稽岭刻石记下丰功伟绩,驰骋琅琊台了望大海,何处是仙岛蓬莱? 用了七十万刑徒在骊山下修建陵墓,劳民伤财! 盼望着神仙赐长生不老之药来,徒然心哀! 派大海船入海,用连发的弓箭射杀山一样大的鲸鱼,是为了清除所谓的妖怪。 哦,那鲸鱼多么大啊,额头就有山丘大,呼吸时扬起的波浪势如云声如雷。 鱼刺一张开,青天看不见,有他们在海里,怎能到蓬莱? 徐芾用楼船载三千童男童女去寻仙药,至今没有回来! 看看骊山脚下的深土里,金棺盛的只是秦始皇冰冷的骨灰。 赏析: 《古风·秦王扫六合》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组诗《古风五十九首》之一。此诗主旨是借秦始皇之求仙不成,以规讽唐玄宗之迷信神仙。就思想内容而言并不算李白一人之特见卓识,但就其动荡开合的气势、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而言,实堪称独步。全诗大体可分前后两段,前段为宾,后段为主;主要手法是欲抑先扬,忽翕忽张,最后盖棺论定。 此诗主旨是借秦始皇之求仙不成,以规讽唐玄宗之迷信神仙。就思想内容而言并不算李白一人之特见卓识,但就其动荡开合的气势、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而言,实堪称独步。全诗大体可分前后两段,前

李白《古风(其十九)》古诗全诗赏析

李白《古风(其十九)》古诗全诗赏析 《古风·西上莲花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用游仙体写的一首五古,大约作于安禄山攻破洛阳以后。此诗用卫叔卿的故事暗合自己的遭遇,虚构了一个莲峰插天、明星闪烁的仙境,通过美妙洁净的仙境和血腥污秽的人间这样强烈的对照表现出诗人出世和用世的思想矛盾,表现了诗人独善兼济的思想矛盾和忧国忧民的沉痛感情。 古风 其十九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注释】 ⑴莲花山:即华山西峰,华山因山形似莲花,故名华山,其西峰名莲花峰。华山在今陕西省华阴市。《华山记》:“山顶有池,生千叶莲花,服之羽化,因曰华山。” ⑵迢迢:远貌。明星:传说中的华山仙女。《太平广记》卷五九《集仙录》:“明星玉女者,居华山,服玉浆,白日升天。” ⑶素手:女子洁白的手。芙蓉:即莲花。 ⑷虚步:凌空而行。蹑:行走,这里是登的意思。太清:天空。 ⑸霓(ní)裳(cháng):虹霓制成的衣裳。屈原《九歌·东君》:“青云衣兮白霓裳”。曳(yè)广带:衣裙上拖着宽阔的飘带。曳,摇曳的意思。广带,指宽大的、长长的飘带。 ⑹云台:云台峰,是华山东北部的高峰,四面陡绝,景色秀丽。 ⑺卫叔卿:传说中的仙人。据《神仙传》载,仙人卫叔卿曾乘云车,驾百鹿去见汉武帝,但武帝只以臣下相待,于是大失所望,飘然离去。《神仙传》卷八:“卫叔卿者,中山人也,服云母

得仙。汉元封二年……其子度世……共之华山,求寻其父……未到其岭,于绝岩之下,望见其父与数人博戏于石上,紫云郁郁于其上,白玉为床,又有数仙童执幢节立其。” ⑻恍恍:心神不定貌。 ⑼紫冥:紫色的天空。 ⑽洛阳川:洛阳伊洛河一带的平原。 ⑾茫茫:极言安史叛军之多,遍布洛阳城及其原野。胡兵:指安史叛军,以安禄山为胡人,故称其叛军为“胡兵”。 ⑿豺狼:喻指安史叛军。冠缨:官帽和系官帽的带子,此借指做官者。 【白话译文】 西上华山的莲花峰,远远地就看见了明星玉女。她手把莲花,在空中轻轻地踩着云朵走来了。身上云霓般的衣裳拖着长长的带子,在天空中飘拂着。她邀我登上云台,拜见了神仙卫叔卿。我觉得恍恍惚惚地与他们一起驾着鸿鹄,升上了天空。当我们飞至洛阳的上空时,俯首向下一看,只见在洛阳川中到处都是胡兵。洛阳附近百姓的尸体纵横,鲜血染红了野草,而豺狼们个个都戴着官帽在庆贺胜利呢! 【创作背景】 安禄山在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冬发动叛乱,攻占了东都洛阳,次年正月称帝,大封伪官。此诗当作于安史之乱后期,具体时间当在唐肃宗至德元载(756)春正月安禄山在洛阳僭号称帝以后。 李白自天宝三年(744)被“赐金放还”,离开京师长安以后,开始进入以东鲁、梁园为中心的第二次漫游时期。其间,他的生活并不得意,思想也很矛盾。他一方面憎恨当时的黑暗政治,想借漫游生涯得到精神上的解脱和慰藉;另一方面,“济苍生”、“安黎元”的政治抱负又时时萦绕在他的心间,使他不能超离现实、忘怀国家军政大事。当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爆发时,李白虽然正在宣城(今属安徽省)过着隐居生活,没有直接遭受战争灾祸,但叛军的猖獗、国家的丧乱、人民的苦难,不能不使他倍感忧虑和痛苦,甚至不能不使他发出“何日王道平,开颜覩天光”(《北上行》)的愤怒呼喊。此诗就是创作于这种心境之下。 【赏析】

古风李白五十九首完整

古风 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 王风委蔓草。战国多荆榛。 龙虎相啖食。兵戈逮狂秦。 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 扬马激颓波。开流荡无垠。 废兴虽万变。宪章亦已沦。 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 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 群才属休明。乘运共跃鳞。 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旻。 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 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 蟾蜍薄太清。蚀此瑶台月。 圆光亏中天。金魄遂沦没。 螮蝀入紫微。大明夷朝晖。 浮云隔两曜。万象昏阴霏。 萧萧长门宫。昔是今已非。 桂蠹花不实。天霜下严威。 沈叹终永夕。感我涕沾衣。 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 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 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 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 额鼻象五岳。扬波喷云雷。 鬈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 徐市载秦女。楼船几时回。 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凤飞九千仞。五章备彩珍。 衔书且虚归。空入周与秦。 横绝历四海。所居未得邻。 吾营紫河车。千载落风尘。 药物秘海岳。采铅青溪滨。 时登大楼山。举首望仙真。 羽驾灭去影。飚车绝回轮。 尚恐丹液迟。志愿不及申。 徒霜镜中发。羞彼鹤上人。 桃李何处开。此花非我春。 唯应清都境。长与韩众亲。 太白何苍苍。星辰上森列。

去天三百里。邈尔与世绝。 中有绿发翁。披云卧松雪。 不笑亦不语。冥栖在岩穴。 我来逢真人。长跪问宝诀。 粲然启玉齿。授以炼药说。 铭骨传其语。竦身已电灭。 仰望不可及。苍然五情热。 吾将营丹砂。永与世人别。 代马不思越。越禽不恋燕。 情性有所习。土风固其然。 昔别雁门关。今戍龙庭前。 惊沙乱海日。飞雪迷胡天。 虮虱生虎虮。心魂逐旌旃。 苦战功不赏。忠诚难可宣。 谁怜李飞将。白首没三边。 五鹤西北来。飞飞凌太清。 仙人绿云上。自道安期名。 两两白玉童。双吹紫鸾笙。 去影忽不见。回风送天声。 我欲一问之。飘然若流星。 愿餐金光草。寿与天齐倾。 客有鹤上仙。飞飞凌太清。扬 言碧云里。自道安期名。 两两白玉童。双吹紫鸾笙。 飘然下倒影。倏忽无留形。 遗我金光草。服之四体轻。 将随赤松去。对博坐蓬瀛。 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 绿帻谁家子。卖珠轻薄儿。 日暮醉酒归。白马骄且驰。 意气人所仰。冶游方及时。 子云不晓事。晚献长杨辞。 赋达身已老。草玄鬓若丝。 投阁良可叹。但为此辈嗤。 庄周梦胡蝶。胡蝶为庄周。 一体更变易。万事良悠悠。 乃知蓬莱水。复作清浅流。 青门种瓜人。旧日东陵侯。 富贵故如此。营营何所求。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 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古风(其一)》李白唐诗鉴赏

《古风(其一)》李白唐诗鉴赏 【作品介绍】 《古风;大雅久不作》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组诗《古风五十九首》之一。此诗表现了李白政治上的功业欲望和文学上的复古精神。 【原文】 古风 其一 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⑴? 王风委蔓草,战国多荆榛⑵。 龙虎相啖食,兵戈逮狂秦⑶。 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⑷。 扬马激颓波,开流荡无垠⑸。 废兴虽万变,宪章亦已沦⑹。 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⑺。 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⑻。 群才属休明,乘运共跃鳞⑼。

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旻⑽。 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⑾。 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⑿。 【注释】 ⑴大雅:《诗经》之一部分。此代指《诗经》。作:兴。吾衰:《论语;述而》:“子曰:甚矣,吾衰也。”陈:《礼记;王制》:“命太史陈诗以观民风。” ⑵王风:《诗经;王风》,此亦代指《诗经》。委蔓草:埋没无闻。此与上句“久不作”意同。多荆榛:形容形势混乱。 ⑶龙虎:指战国群雄。啖食:吞食,此指吞并。兵戈:战争。逮:直到。 ⑷正声:雅正的诗风。骚人:指屈原。 ⑸扬马:指汉代文学家扬雄、司马相如。 ⑹宪章:本指典章制度,此指诗歌创作的法度、规范。沦:消亡。 ⑺建安:东汉末献帝的年号(196~219),当时文坛作家有三曹、七子等。绮丽:词采华美。 ⑻圣代:此指唐代。元古:上古,远古。垂衣:《易;系辞下》:“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意谓无为而治。清真:朴素自然,与绮丽相对。 ⑼“群才”句:文人们正逢休明盛世。属:适逢。耀鳞:比喻施展才能。

⑽“文质”句:意谓词采与内容相得益彰。秋旻:秋天的天空。 ⑾删述:《尚书序》:“先君孔子……删《诗》为三百篇,约史记而修《春秋》,赞《易》道以黜《八索》,述职方以除《九丘》。” ⑿希圣:希望达到圣人的境界。获麟:《春秋;哀公十四年》:“西狩获麟,孔子曰‘吾道穷矣’。”传说孔子修订《春秋》,至此搁笔不复述作。因为他认为骐麟出非其时而被猎获,不是好兆。以上四句意谓:李白欲追步孔子,有所述作,以期后垂名不朽。 【白话译文】 大雅那样具有规讽意义的诗歌不见已久,如今我也已衰老,此意向谁陈说呢? 想当初,春秋战国的年代,斯文扫地,文明弃于荆榛与蔓草之中。 诸侯互相吞并,直到强秦统一六国之时,龙争虎斗,血雨腥风。 雅正之声微弱,只有屈原行吟洞庭湖边,形影憔悴,悲愤欲焚。 汉朝的扬雄与司马相如虽然文章中兴,开荡诗文的源流。 然而政治体制已然改变,政风已经沦落,难有好的诗风。 特别是汉末建安时代以来,诗歌已经走上了绮丽浮华的套路,不足为珍贵了。 如今圣上要恢复圣古时期尧舜所提倡的清净无为而治,真是天下之大幸福啊。 众多才华之士人现在遇到了清明的君主,正是风云际会,大展宏

李白《古风五十九首(其三十九)》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李白《古风五十九首(其三十九)》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霜被群物秋, 风飘大荒寒。 ”这两句写深秋季节的景况——浓霜覆盖了群 物,已是深秋季节;北风飘荡,带来了一片荒寒。霜重风寒,暗喻着政治黑暗, 官场倾轧,有才有识之士,备受欺凌、摧残。诗句 以景喻情,含蓄蕴藉,反映了诗人当时的处境和心情。 出自李白 《古风五十九首(其三十九)》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 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白日掩徂辉,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 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释 ①四海:指天下。 ②漫漫:无涯无际。 ③“霜被”句: 谓各种花草树木因受霜寒而呈现出一派秋色。 被: 披, 覆盖。 ④大荒:广阔的原野。 ⑤“荣华”二句:荣华易逝,有如东流水一去不返,人间万事如波浪起伏, 变化无常。 ⑥“白日”句:即夕阳西下。徂辉:太阳落山时的余辉。 参考译文 登高向四海瞭望,天地之广大何其漫漫。群物被霜而天下已秋,寒风起而大 地寒凉。荣华若东流之水,一去不返;世事亦如波澜,滔滔一去不归。白日即将 西落,浮云出没不定,遮掩着落日的光辉。如今是燕雀栖于梧桐之树,而鸳鸯却 只能栖在长着刺的枳棘之上。昔日陶潜唱过《归去来辞》辞官而去。还是回家去 吧,我也学欲学冯谖,弹剑高歌,感叹行路真难。 【译文二】

我登上高处,望向四周,但见天地间茫茫无际一片,万物被严霜覆盖着,荒 野里吹来一阵阵西风。我感慨人世间的荣华富贵,就像那一江东流水,无情的流 逝;人间的诸事都像江水波澜起伏不过在一瞬间。天上的浮云飘浮不定,掩蔽了 太阳,掩盖了它的光辉。普通的燕子和麻雀竟然在珍贵、罕见的梧桐树上筑巢, 反而高贵的鸳鸯栖息在多刺的枳棘里。我还是离开这里,回去隐逸吧!我边走边 弹剑边高歌《行路难》。 赏析 《古风·登高望四海》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古风五十九首》中的第三 十九首诗。诗约写于诗人在长安被“赐金还山”前后。写诗人登高望远,看到天 地广大无边,群物被霜而秋,从而想到光阴飞逝,荣华似水,人生短促,身世飘 摇,贤愚颠倒,最后发出“行路难”、“归去来”的悲叹。全诗感慨朝政昏暗, 贤愚颠倒,世路艰险,表现了诗人老大无成,决心归隐的愤懑之情。 开头四句“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乃登临 所见之秋景。茫茫天地间,但见严霜覆万物,西风吹荒野,道不尽景象的浩大空 洞与苍凉萧索。这景象,既是大自然深秋的画面,又是社会冰冷的写照。诗人不 仅身寒而且心寒了。 第五、第六句,说明他遭遇的不顺逐。他在 41 岁的时候,受召入长安,供 奉翰林。初始心情兴奋,想有一番作为,但值玄宗后期,政治日趋腐败黑暗,贤 能之士屡遭排斥、迫害。李白秉性耿直,对黑势力不能阿谀奉承,因而遭谗言诋 毁,在长安不满 2 年,即被迫辞官离京,故发出以上 2 句诗。此 2 句也可看出他 不艳羡荣华富贵。 第七、 第八句, 说明他不顺逐的际遇是因“白日掩徂辉, 浮云无定端”所致。 “徂辉”即落日之余辉,这里暗喻朝政不明。“浮云”,喻谗毁他的恶势力。 第九、第十句,进一步说明当时朝廷用人不当的现象。“鸳鸯”是传说中高 贵的鸟类,“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枳棘”乃两种多刺的 恶木,非“鸳鸯”所能息止。然而,“鸳鸯”竟栖身于此,与得意的“燕雀”形 成多么强烈的对比。 诗人以此上下错位的现象比喻君子失所, 小人得志的社会现 象,同时也具体说明了本身所遭遇到的正是有才而不得善待的情况。 第十一、 第十二句, 说明诗人无奈及无能为力的心情。 他无法改变这种现状, 只好归隐,同时自由地吟唱《行路难》来发泄对社会不公的抗议。“归去来”指 陶渊明 的《归去来辞》;“剑歌”,指孟尝君食客冯欢因未被重用曾弹剑而歌意欲 离去事。它们已成为封建社会失意者的精神武器。诗人李白即以此为武器,准备 拂袖而去了!《古风》(其三十九)与《行路难》是李白的同期之作,但风格迥 异。《行路难》直率激越:愤不遇,则高喊“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有信

李白《古风(其十五)》阅读答案

李白《古风(其十五)》阅读答案 篇一:李白《古风(其三十一)》高考诗歌鉴赏 李白《古风(其三十一)》鉴赏 古诗鉴赏 0210 1042 古风(其三十一) 李白郑客西入关,行行未能已,白马华山君,相逢平原里,璧遗镐池君,明年祖龙死。秦人相谓曰:吾属可去矣!一往桃花源,千春隔流水。 欲知李白这一首诗的妙处,且先看诗中这一故事的由来。《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六年秋,使者从关东夜过华阴平舒道,有人持璧遮使者曰:为吾遗镐池君。因言曰:今年祖龙死。使者问其故,因忽不见,置其璧去。使者奉璧,具以闻。始皇默然良久,曰:山鬼固不过知一岁事也。退言曰:祖龙者,人之先也。使御府视璧,乃二十八年行渡江所沉璧也。”另外,《汉书·五行志》引《史记》云:“郑客从关东来,至华阴,望见素车白马从华山上下,知其非人,道住,止而待之,遂至,持璧与客曰:为我遗镐池君,因言今年祖龙死。”《史记》所载的故事前后比较完整,用了一百零三个字。《汉书》抓住故事的中心,只用了五十个字,而且由于素车白马从华山而下这一点染,增强了神话色彩,但仍然只是文章,而不是诗。

李白翻文为诗,主要以《汉书》所载的故事为根据,写成了这一首诗的前六句。其中第二句是原文所没有的,实质上诗人把原文凝炼为二十五个字,字数压缩了一半,却无损于故事的完整性,并且诗意盎然,诗情醰永。这就不能不佩服诗人以古为新的手法了。一起“郑客西入关”一句,为什么不依原文写为“郑客关东来”呢?这是因为是“关东来”只表明出发地,却不能表出目的地,而“西入关”则包括了“关东来”,平平五字,一石两鸟,极尽简括之能事。第二句“行行未能已”原文没有的,诗人增添了这一句,便写出了郑客“行行重行行”的旅途生活,“未能已”三字则又点出了道远且长,言外还暗示秦法森严,行路程期有所规定,不敢超越期限的那种惶恐赶路的心情,就这一句平添了无限的情意,也就是诗之所以为诗。接下去“白马华山君,相逢平原里”,两句与文章的叙述次序恰恰相反。这并不是因为受押韵的牵制,而主要是用倒笔突接的方法,先把鲜明的形象送到读者的眼前:“唉!来了一位白马神人!”然后再补叙原委。这样写法接法,也是诗的特征,而非文章的常规。第五句“璧遗镐池君”把原文“持璧与客曰:为我遗镐池君。”十一字删成五字,凝缩得非常精致。镐池君指水神,秦以五行中的水德为王,故水神相当于秦朝的护国神,华山神预将秦的亡征,告知水神。第六句“明年祖龙 死”,祖龙即指秦始皇。不必点明,即知为华山君传语,简洁了当地预报了秦始皇的死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