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一册第七、八课导学精要

第一册第七、八课导学精要

第一册第七、八课导学精要
第一册第七、八课导学精要

音乐学科第一册第七课导学精要

《小小音乐家》第一课时

沙区实验一小王星岳

学习目标:

1.通过聆听《号手与鼓手》,感受分辨不同乐器的音色、节拍。初步感受分辨音乐的不同情绪。

2.初步学习用甜美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法国号》,用动作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学习重难点:对音乐节拍的分辨,及节拍感的培养。

学习准备:钢琴、书、录音机、磁带。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

1.四拍子和三拍子的律动练习。

老师用身体语言跟孩子一起随音乐做律动。第一拍用空心拳击桌面为强,第二、三拍用手指点击桌面为弱。

2.老师引导孩子找音乐的强拍。

生练听音乐律动,注意节奏的准确,用动作表现出欢快、活泼的情绪。

师导完整初听乐曲,听到喇叭声音举手表示。? 复听乐曲徒手做打鼓和吹喇叭的动作。?

二、自主探究

【学习内容】

1,孩子们,你们听到的强拍和弱拍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2,你能用啦啦把你听到的是“强弱弱”的歌曲哼唱出来吗?《法国号》

【学生活动】

用模唱法学习歌曲《法国号》。演唱时声音干净而富有弹性。“嗡巴巴”第一个字“嗡”,要唱得强,似号声,“巴”要唱得轻巧,“谁在唱歌”要唱得连贯,用连、断的对比表现这首歌。

【教师导学】

边唱边用手半握拳状在桌子上击出强弱。第一拍用空心拳击桌面为强,第二、三拍用手指点击桌面为弱。

三、合作演练

【学习内容】

1.小组孩子讨论自编表现不同拍子律动规律的身体动作。

2.由组长带领小组成员听老师伴奏学唱歌曲《法国号》。

3.边唱边表演。

【学生活动】学生自编动作表演歌曲。分组排练,个别与集体排练相结合。

【教师导学】提供排练方法,及时推广好的创新点子,表扬认真练习的小组。

四、精彩时分学生分小组或个人展示。

音乐学科第一册第七课导学精要

《小小音乐家》第二课时

沙区实验一小王星岳

学习目标:

1.通过聆听《会跳舞的洋娃娃》,感受分辨钢琴、小提琴不同乐器的音色、节拍。初步感受分辨音乐的同情绪。

2.学习用甜美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布娃娃弹琴》,用动作感受音乐的强弱规律。

学习重难点:1.认真听辨,说说对乐曲所描绘的内容及音乐情绪的感受.?

2.随着乐曲做动作,用动作感受节拍。

学习准备:钢琴、书、录音机、磁带。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

a)三拍子的强弱规律是怎样的?请你用身体动作表示出来。

b)我们来听一首乐曲,看看它是不是三拍子的?聆听小提琴曲《会跳舞的洋娃娃》:

也请你用动作表示出来。

3.什么乐器演奏的?乐曲的洋娃娃怎样跳舞,请你用动作表现出来。

生练听音乐律动,注意节奏的准确,用动作表现出欢快、活泼的情绪。聆听小提琴曲《会跳舞的洋娃娃》:

师导完整聆听乐曲,感受乐曲的情绪。乐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乐曲的洋娃娃怎样跳舞,请你用动作表现出来。

二、自主探究

【学习内容】

1.复听乐曲,一部分同学随着音乐做动作。用手半握拳敲击节拍。一部分学生可随着音乐用手指按图谱划动,感受乐曲的快慢。

2.请你用你的表情和身体语言表示对乐曲情绪的感受,再和同伴们交流。

【学生活动】

复听乐曲,一部分同学随着音乐做动作。用手半握拳敲击节拍。一部分学生可随着音乐用手指按图谱划动,感受乐曲的快慢。

【教师导学】请注意聆听音乐,找准重音,如果老师提示你有问题,请注意看老师的提示。

三、合作演练

【学习内容】

a)听老师弹《布娃娃弹琴》,感受其音乐律动。

b)跟琴哼唱歌曲旋律,小组成员合作学习,互助学习。

3. 两处一字多音怎样唱更好。“叮叮咚”要唱得轻快。

【学生活动】听录音初步感受歌曲。听教师范唱,学生跟着歌声击拍。

四小节一句跟着老师的琴声学唱歌曲。歌中两处一字多音要唱准,“叮叮咚”要唱得轻快。

【教师导学】注意学生歌唱的速度,稍慢但不要拖拉,使歌曲演唱达到优美抒情的效果。可选择碰钟敲击每小节的第一拍为歌曲伴奏。

四、精彩时分分小组表演歌曲,边唱边用自己的方法击拍或律动

音乐学科第一册第七课导学精要

《小小音乐家》第三课时

沙区实验一小王星岳

学习目标:

1.通过聆听《星光圆舞曲》、感受分辨钢琴的音色、节拍。初步感受分辨音乐的不同情绪。

2.能结合自己生活中的经验探索感知音的长短。

学习重难点:1.认真听辨,说说对乐曲所描绘的内容及音乐情绪的感受.?

2.随着乐曲做动作,用动作感受节拍。

学习准备:钢琴、书、录音机、磁带。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

音的长短、强弱。

1.音的长短是本课的知识点。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经验感受理解音的长短。

2.用比较的方法说出瀑布流水与房檐滴水哪个长,哪个短。

3.用打击乐器敲击,说出哪个声音强,个声音弱。

生练将学生分成小组,对课本上的思考题进行讨论,并且用笔在纸上画出长短线条。师导学生围成一个圆圈,教师手持鼓站在圆圈中,教师敲鼓,学生走和跳,鼓声强时跳,

鼓声弱时走。

二、自主探究

【学习内容】

聆听《星光圆舞曲》

1.初听乐曲,感受乐曲的情绪。感受钢琴的音色。

2.说出乐器的名称,边听音乐边用手指敲击节拍。

3.随着音乐用动作表示出三拍子的感受。

【学生活动】

教师击鼓速度可慢些,强弱要分明,教师可四音为一组,如:(强)×××

(弱)××××;便于学生反映在动作上。

【教师导学】还可以让学生随教师的击鼓声转方向,鼓声强时顺时针走,鼓

声弱时逆时针走。

教师可发动学生献计献策,怎样活动更有趣。

三、合作演练

【学习内容】

游戏:听声音做动作

1.学生围成一个圆圈,教师手持鼓站在圆圈中,教师敲鼓,学生走和跳,鼓声强时跳,鼓声弱时走。

2.教师击鼓速度可慢些,强弱要分明,教师可四音为一组。

【学生活动】听老师琴声,听见长音你叉腰,听见短音你踏步。

(强)××××;(弱)××××;便于学生反映在动作上。

【教师导学】让学生动脑参与到编创活动中。

四、精彩时分分组表演,教师点评

音乐学科第一册第七课导学精要

《小小音乐家》第四课时

沙区实验一小王星岳

学习目标:

1.学习歌曲《快乐的小笛子》,能用轻快而有弹性的声音表达内心的快乐。

2.能结合歌曲旋律探索音的长短。

学习重难点:1.轻声歌唱的习惯。

2.轻快而有弹性的声音。

学习准备:钢琴、书、录音机、磁带。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

a)呼吸与发声方法指导。

2/4 55 55| 5 31| 33 42 | 5- |

吹起小笛子呀,dududududu

2.听琴,跟音乐律动。师弹歌曲《快乐的小笛子》

生练:发声练习;学生律动。

师导:轻声唱歌,身子坐正,发声的时候,舌头灵活,注意看老师的手势。

二、自主探究

【学习内容】

1,这首歌曲表现的是什么内容?你有什么看法?

2,这首歌你认为是几拍子的,为什么?

3,你认为这首歌是什么情绪?

【学生活动】

分组讨论并回答以上三个问题。能说出自己的理由。

【教师导学】要学会独立思考,合作学习,当你想出答案的时候,一定要用流畅的语言说出为什么。

三、合作演练

【学习内容】

a)小组同伴共同听琴学唱个曲《快乐的小笛子》。

b)分组创编动作表演。

【学生活动】聆听音乐;随音乐进行律动;跟音乐哼唱旋律;然后轻

声跟老师琴声唱歌词。

分组进行演唱,自己加入恰当的动作进行表演。

【教师导学】谁听音乐最认真;谁的律动拍子最准确;谁的歌声美。

四.精彩时分:分组比赛,看那一组小朋友最乖,最认真。

音乐学科第一册第八课导学精要

《过新年》第一课时

沙区实验一小王星岳

学习目标:

1、通过聆听中国器乐曲《小拜年》,感受锣、鼓、镲等中国民族乐器所表现的热烈场

面。(体验、感受)

2、初步学习民族乐器简单的演奏姿势,探索演奏方法,能创造性地为歌曲伴奏。

3、学习歌曲《龙咚锵》,感受小朋友过新年的愉快心情。

学习重难点:感受锣、鼓、镲对音乐气氛的烘托作用,创造性地为歌曲配伴奏。

学习准备:钢琴、书、录音机、磁带。民族乐器锣、鼓、镲

学习过程:

五、知识链接

1.播放多媒体,唤起孩子对春节热闹场面的生活体验。

2.在热闹的音乐中引导孩子听锣、鼓、镲的声音,感受这三件打击乐在音乐中起到的

作用。

3.给孩子介绍并演示三种打击乐,让他们听辨音色。

4.复听乐器,边听边模仿打击乐的演奏动作。

生练:观看视频;听辨锣、鼓、擦的声音,感受它们的作用。

师导:演示三种打击乐的演奏方法;引导孩子模仿打击乐的演奏动作。

六、自主探究

【学习内容】

1. 播放歌曲《龙咚锵》,引导孩子体验歌曲情绪。

2.用模唱的方法学习歌曲,小组内同伴互相练习互相帮助。

3.组长带领组员参加展示。

【学生活动】

请用动作表示你对听到音乐的感受;告诉你的同伴你的想法。请跟琴声模唱歌曲。

【教师导学】注意聆听同伴的声音,如发现为题请及时纠正,如你觉得别人唱得好,请给与赞美。

七、合作演练

【学习内容】

1.你能用不同的方法表现歌曲吗?

2.请各小组同学合作创编小节目,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进行表演。

【学生活动】分组进行创编。

【教师导学】教师巡视,及时反馈信息,引导孩子进行联想,鼓励所有的人都参与。

精彩时分分组表演,教师评价。

音乐学科第一册第八课导学精要

《过新年》第二课时

沙区实验一小王星岳

学习目标:

1.学习歌曲《新年好》,引导孩子用柔和亲切的声音表达对大家和生活的祝福。

2.聆听合唱《平安夜》,感受音乐营造的安宁和谐的美好气氛,体验人们对和平祥和生活的期盼。

3.能选择打击乐和恰当的节奏为歌曲伴奏。

学习重难点:能选择打击乐和恰当的节奏为歌曲伴奏。

学习准备:钢琴、书、录音机、磁带。民族乐器若干。

学习过程:

八、知识链接

1.从西方节日圣诞节入手,让孩子谈谈对圣诞节的认识,介绍相关的宗教知识,知道

节日的前一天晚上叫做平安夜。

2.播放多媒体,给孩子感性认识。

3.播放音乐《平安夜》,引导孩子感受音乐的情绪和气氛。

生练:用U跟老师的琴声哼唱。体会集中而轻柔的声音。

师导:这是西方最隆重的节日,带有隆重的宗教气息。

九、自主探究

【学习内容】

1. 播放歌曲《新年好》,引导孩子体验歌曲情绪,了解歌曲内容。

2.用模唱的方法学习歌曲,小组内同伴互相练习互相帮助。

3.组长带领组员参加展示。

【学生活动】

请跟琴声拍手;请跟琴声哼唱;请唱歌词;同伴互相倾听。

【教师导学】你的拍子听对了吗?你的歌声美吗?

十、合作演练

【学习内容】

1.出示本学期孩子学习并演奏过的打击乐,请孩子根据打击乐器的特点选择不同的伴

奏音型。

2.请各小组同学合作创编打击乐合奏,为歌曲《新年好》伴奏。

3.分组展示。

【学生活动】听一听试一试,用那些打击乐好听,符号音乐的情绪。

用打击乐为歌曲配上伴奏。

【教师导学】小组的同伴可以分工合作,选出合适的打击乐个歌曲配上。

精彩时分:分组表演,教师点评。

音乐学科第一册第八课导学精要

《过新年》第三课时

沙区实验一小王星岳

学习目标:

1. 复习本学期所有学过的歌曲,会背唱带*的歌曲。

2. 懂得歌唱的正确姿势,并养成轻声唱歌的好习惯。

学习重难点:用正确的姿势和方法歌唱。

学习准备:钢琴、书、录音机、磁带。

学习过程:

十一、知识链接

1.师:孩子们我们歌唱的正确姿势是怎样的?

2.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唱歌?

3.先复习我们刚学会的《新年好》。

生练:用U哼唱《平安夜》的旋律,注意演唱姿势和发声方法

师导:请你说说我们该怎样唱歌,要注意些什么,用什么样的声音唱歌。十二、自主探究

【学习内容】

1. 演唱《拉钩钩》,《你的名字叫什么》《国旗国旗真美丽》《其多列》《动物说话》

2. 《洗手绢》《法国号》《快乐的小笛子》《小青蛙找家》《小蜻蜓》

【学生活动】

请跟琴声演唱歌曲,边唱边表演。

【教师导学】你的姿势真好看,你的声音真动听。

十三、合作演练

【学习内容】

1.请每个孩子自选一首最喜欢的歌曲,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演。

2.各小组孩子自选一首歌曲进行创编,共同表演一个节目。

【学生活动】每小组孩子用个人和集体的方式进行创编,表演。

【教师导学】请选择你最喜欢的歌曲进行创编;请听组长的指挥;精彩时分:分小组或个人进行表演,教师点评。

音乐学科第一册第八课导学精要

《过新年》第四课时

沙区实验一小王星岳

学习目标:

1. 能听辨本学期聆听过的乐曲的音乐主题,或片段。

2. 复习听辨各种打击乐器的音色,并能模仿老师敲击的各种节奏。

学习重难点:听辨音乐主题和打击乐器的音色。

学习准备:钢琴、书、录音机、磁带、各种打击乐器

学习过程:

十四、知识链接

1.出示多媒体图片,并编上序号,老师放音乐片段,孩子说出与音乐相对应的图片。

2.模仿你听到的正在演奏的乐器的表演。

3.按要求用身体动作表示你听到的律动规律。

生练

出示多媒体图片,并编上序号,老师放音乐片段,孩子说出与音乐相对应的图片。

师导:认真聆听,找准节拍的律动规律。听辨打击乐的音色。

十五、自主探究

【学习内容】

1. 请你闭上眼,听辨老师演奏的是哪一种打击乐器,并用动作模仿。注意节奏要正确。

2. 每组孩子发一种打击乐器若干,在组长的带领下自编节奏进行表演。

【学生活动】

每组孩子发一种打击乐器若干,在组长的带领下自编节奏进行表演。

【教师导学】知道每种打击乐的音色特点,选择恰当的节奏型。

十六、合作演练

【学习内容】

1.各组孩子轮流当小老师演奏本组创编的各种节奏,其他小组孩子用击掌的方式模

仿。

2.交换乐器进行练习。

3.用你手中的乐器选择恰当的节奏型为《星光圆舞曲》配伴奏。

【学生活动】打击乐演奏练习;用你手中的乐器选择恰当的节奏型为《星

光圆舞曲》配伴奏。

交换打击乐进行演奏。

【教师导学】抓住打击乐的特点选择恰当的节奏型,打准拍点。精彩时分:小组合作表演,老师点评。

部编版语文必修上册第八课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必修上册第八课导学案 1 2 3 4⑻惟觉时之枕席,。 ⑼世间行乐亦如此,。 事权贵,。 《登高》 霜鬓.()浊.酒() 回:①渚清沙白鸟飞回. .日之高标 .恨繁霜鬓 .其心志 而不平 .秦久矣 .在肠胃 .独登台 .矣 .矣 (并序) 悯.然()转徙.() 枫.叶()萧瑟.() 霓裳 ..()红绡.() )谪.居() )间.关()呕哑 ..()

⑴委身 ..为贾人妇 ⑵使快.弹数曲 ⑶弦弦掩抑 ..声声思 ⑷银瓶乍.破水浆迸 ⑸秋月春风等闲 ..度 ⑹去来 ..江口守空船 ⑺如听仙乐耳暂.明 ⑻却坐 ..促弦弦转急 3.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⑴明年 ..秋,送客湓浦口 古义: 今义: ⑵因为 ..长句,歌以赠之 古义: 今义: ⑶老大 ..嫁作商人妇 古义: 今义: ⑷铁骑突出 ..刀枪鸣 古义: 今义: ⑸整顿 ..衣裳起敛容 古义: 今义: ⑹凄凄不似向前 ..声 古义: 今义: ⑺暮去朝来颜色 ..故 古义: 今义:⑻曲终收拨当心 ..画 古义: 今义: 4.解释下列多义词 言:①感斯人言. ②凡六百一十六言. ③自言.本是京城女 ④静言.思之 辞:①我从去年辞.帝京 ②不辞.小官 ③入不言兮出不辞. ④辞.达而已矣 转:①却坐促弦弦转.急 ②转.徙于江湖间 ③转.轴拨弦三两声 是:①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②白言本是.京城女 5.说明下列加点词的活用情况 ⑴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⑵浔阳江头夜.送客 ⑶遂命酒. ⑷梦啼妆泪.红阑干 ⑸商人重.利轻.别离 6.指出下列文言句式的特点 ⑴感斯人言 ⑵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⑶转徙于江湖间 ⑷送客湓浦口

最新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导学案设计

文,自学生字(用时:15分钟) 课文,引导学生一 边倾听,一边思考 课文主要写了一 件什么事。 2.学生自由 朗读课文,标出自 然段序号。 3.教师引导 学生借助拼音,展 开小组合作,检测 课前预习情况,进 行自学,教师相机 指导。 (1)组织学生 利用书中识字表 自我检测。 (2)小组成员 利用生字卡片互 相检测。 (3)组长对不 认识的生字进行 归纳,再读再认。 交流:课文主要讲了狐狸 借着老虎的威风,吓跑森 林里的百兽的事。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 读文,标出课文的9个自 然段,对不熟悉的句子多 读几遍。 3.学生小组活动: (1)学生自己逐一认 读书中的15个生字和3 个多音字“转”“闷”“呀”, 圈出读不准的生字。 (2)认读生字,相互纠 正。 (3)归纳不认识的生 字,会读的同学大声范读, 认不准的同学认真倾听。 如果遇到小组同学都读不 准的字可以到书中找拼 音,拼一拼,再读一读。 4.学生按自然段朗读 课文,努力做到读准字音, 可以以填空的形式提 示学生,降低难度。 2.提醒学生自然 段的标志,以便其准确 标出。 3.重点正音: “转、扯、爪、猪、 受、神”是翘舌音; “嗓”是平舌音; “抗、趟”是后鼻 韵母; “转”在本课中读 四声zhuàn。

4.教师指导 学生按自然段读 文,读准字音,读 通句子。 不断句。 三、精读课文,随文识字(用时:10分钟) 1.指名读第 一自然段,认读并 理解生词“食物”, 想一想:老虎是在 什么情况下抓住 狐狸的? 2.引导学生 画出描写狐狸和 老虎的动作的词, 思考:老虎和狐狸 谁更厉害? 3.指导朗读。 1.通过查找工具书和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 “食物”指吃的东西, 说明老虎是在饥饿的情况 下抓住狐狸的。 2.狐狸的动作是 “蹿”,老虎的动作是“扑” 和“逮”,说明老虎更厉 害。 3.有感情地朗读。 1.提示学生自觉 使用工具书。 2.可引导学生做 动作理解这几个动词, 使学生明白狐狸的动 作虽然很快,但仍然被 老虎逮住,这说明老虎 更厉害。 3.提醒学生利用 语速的快慢来表现文 章的内容。 四、认真观察,指导书写(用时:10分钟) 1.课件出示 本课生字“食、物、 眼、爷”,再次认 读,并练习组词。 2.指导学生 观察它们在田字 1.学生认读生字并组 词,比一比谁组得多。 2.学生观察并交流生 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书 写注意点。 3.老师范写时,学生 教师要引导学生 充分观察例字的结构, 重点指导书写上下结 构的“食”字,左右结 构的“物”字,引导学 生抓住汉字书写规律。

15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导学案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导学案 编号:015

探究一:航海壮举,友好往来 材料一:[宣德六年(1431年)某人自述]自永乐三年(1405年)奉使西洋,迨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由是海道清宁,番人仰赖者,皆神之赐也。[来源:学科网] ——摘编《中国古代史资料选集》 材料二:成祖疑惠帝(建文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敕郑和)等通使西洋。 ——《明史郑和传》 (1)材料一“某人”自述的是中国历史上哪一重大事件?这一事件的突出特点有哪些? (2)用材料二中的一句原话概括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3)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某人”的历史地位和所述事件的历史意义。 探究二:抗击倭寇捍卫主权 材料一:“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材料二:“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1)从材料中可感受到戚继光是个怎样的人? (2)简述其主要事迹. 【当堂达标】 1、在今天,印度尼西亚有个港口城市叫“三宝垄”,马来西亚有座“三宝山”,这些名称的由来与下列哪些历史事件有关?() A、郑成功收复台湾 B、郑和下西洋 C、镇南关大捷 D、戚继光抗击倭寇 2. 郑和下西洋的船队,英国的李约瑟博士在全面分析“明代海军在历史上可能比任何亚洲国家都出色,甚至同时代的任何欧洲国家,以致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来,可以说都无法与明代海军匹敌.”原因是() ①人数众多,组织严密②船舶种类齐全③装备先进④指南针的帮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3、下列历史人物中,被称为民族英雄的是() A 、郑和 B、岳飞 C、文天祥 D、戚继光 4、下列人物中,曾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促进了我国和亚非各国友好往来的是() A、郑和 B、戚继光 C、李时珍 D、宋应星 5、“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荡平倭寇,实现“海波平”的英雄人物是() A、岳飞 B、郑成功 C、戚继光 D、邓世昌 6、“以和为贵”、“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古代对外开放中体现这一优良传统的是() ①丝绸之路②鉴真东渡③郑和下西洋④戚继光抗倭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习题选练 1.英国学者李约瑟曾说:“在15世纪上半叶,在地球的东方,从波涛万顷的中国海面,直到非洲东海岸的辽阔海域,呈现出一幅中国人在海上称雄的图景。”与这段话描述的史实相符的是(A)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导学案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内容标准:了解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学习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学习难点:八股取士 预习指导:通读课本,勾画并记忆以下知识点:(1)明朝建立的概况(2)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改革行政机构、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实行八股取士(3)靖难之役的背景、斗争双方、结果(4) 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迁都北京、削藩、设立东厂。 【知识梳理】(15分钟独立完成) 一、明朝的建立 1、社会背景:元朝末年,政治腐败,灾害频繁,引发大规农民起义。 2、明朝建立: 年初, 以应天为都城,改称 ,称皇帝,建立明朝,他就 是 。 3、元朝灭亡:1368年,明军攻占大都,元朝灭亡。 二、明太祖加强君权 1、改革行政机构:(1)措施:①地方:废除 ,设立直属中央的 ,分管民 政、邢狱和军政。②中央:废除 ,撤销 ,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 负责。 (2)作用:全国 ,都集中到了皇帝手中。 2、设立特务机构—— 。 (1)职责:兼管对臣民的 。(2)地位:由 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的 约束。 3、加强思想控制——实行八股取士 (1)目的:为了选拔能听命于皇帝的官吏。 (2)命题:只在 范围内命题。 (3)答题:①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 。②答卷的文体必须 使用“ ”。 三、靖难之役 1、背景:(1)明太祖分封的藩王势力日益膨胀。 (2)建文帝下令削藩。 2、概况:燕王朱棣打出“ ”旗号,起兵反对建文帝。 3、结果:燕王朱棣胜利后称帝,他就是 。 四、明成祖加强集权 (1)迁都 ,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 (2)继续执行 ,进一步强化君权。 (3)增设特务机构 ,由宦官统领,加强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 的 设置,是明朝 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 【学习探索】(深入学习,学以致用) 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图三 明成祖 材料二 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答卷的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称为“八股文”。 【探究思考】 (1)上述材料分别反映了明初采取的哪些措施?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导学案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第一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发展的普遍性。 2、把握发展的实质。 学习重点: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观点。学习难点:发展的实质。 (二)课前自主学习: 1、发展的普遍性: (1).自然界是发展的 自然界总是处在由到、由到的运动过程中,整个自然界经 历了一个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无生命物质到生命物质,从生命物质到人的漫长的和 过程。 (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纵观历的进程,人类经历了、、、, 有些国家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人类还将进入到共产主义社会,而共产主义社会仍将继续发 展。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表明,人类社会是过程。 (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人类的认识也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认识没有终点,科学没有顶峰, 都在不断发展。每个人的知识的积累都会经历一个、 过程,对事物的认识也都有一个的过程。 2、发展的实质: 唯物辩证法从事物的前进性和方向性出发理解发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 和,是和。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2005年10月9日,经国务院批准并授权,国家测绘局局长陈邦柱在国务院新 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正式宣布,2005年测得的珠穆朗玛峰顶岩石面海拔高程为8 844.43 米,测量精度为±0.21米。峰顶冰雪深度为3.50米。我国1975年公布的珠穆朗玛峰高度数 据8848.13米停止使用。这次公布的珠峰新高指的是珠峰最高岩石点的高度。与1975年我国 公布的珠峰高度8848.13米相比,珠穆朗玛峰降低了3.7米。 另外,国家测绘局于当天还首次公布了峰顶冰雪深度为3.50米,这也是我国首次获取到 的精确的雪深高度。 珠穆朗玛峰身高的变化说明了什么样的哲学道理? 一、课堂探究: 情境1: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在距今2亿年前~4000万年前曾是一片汪洋大海, 后来由于地壳运动使海水从北向南逐步退却,同时又受到印度大陆板块向北推移的巨大力量 的挤压而逐步升高,才逐渐演化为高原地带。今天,青藏高原整体上仍然处在隆升过程中。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导学案--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学习目标】 1.识记郑和下西洋的时间和到达地区等相关史实,认识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及意义。2.了解戚继光抗倭的基本史实,学习戚继光的爱国主义精神。 3.认识郑和的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4.了解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的相关史实。 【合作探究导学】 【基础梳理】 1.背景: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 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 2.目的:提高明朝在国外的________和威 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 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3.概况 (1)起止时间:从1405年到1433年。 (2)远航次数:________次。 (3)到达范围: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 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 ____________和________。 (4)装载物品:_________、瓷器、________、________、金银货币等。 (5)物品用途:有的用于慷慨送礼,展现大国风度,发展相互之间的友好关系;有的用于贸易,互通有无,互补互利。 (6)双方互动:郑和及随行人员访问当地首领,赠送物品,表达通好的意愿,同时与当地居民进行交易;船队回国时,一些国家还派出使者随行。 4.地位:________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5.意义: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________之间的________________,为人类的航海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 【合作探究】(1)上图是我国为纪念郑和下西洋而发行的纪念邮票。你知道是哪位皇帝开始派郑和下西洋的吗?其目的是什么? (2)结合教材知识,说说郑和远航了几次。郑和率船队最远到达了什么地方? (3)郑和远航在世界航海史上的地位如何?有何历史意义? 【基础梳理】

第八课 后一次演讲导学案

第八课最后一次演讲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读准、书写本课生字词 2、能简单介绍闻一多、李公朴的事迹以及文章的写作背景 3、初步感知演讲词的特点 4、通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能够划分文章层次,归纳主旨 一、导入新课 我们上学期读过一篇文章叫《谈骨气》,文中作者的第三个例子就是闻一多面对敌人的手枪拍案而起,体现了中国人威武不能屈的骨气,闻一多拍案而起痛斥国民党反动派的言词是什么,大家知道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闻一多同志在生前的最后一次讲演。 二、基础互查 (一)、学习演讲词,学生互相解说为主。★ 演讲词: (二)、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1. 闻一多先生是什么人,学生互相解说为主。★ 闻一多, 。 2.李公朴是什么人,学生互相解说为主。★ 李公朴, 。 3.写作背景,学生互相解说为主。★ (三)、检测词语,学生互查为主。★ 1.注音 卑劣()诬蔑()卑鄙() 离间()蛮横()赋予() 2.解释词语 卑劣: 诬蔑:

蛮横: 赋予: 挑拨离间: 三、整体感知,理清情节 1.请快速阅读课文,并标上段落序号。 2.思考归纳:闻一多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 3.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1---3) 第二部分:4----5) 第三部分:(6--12) 四、研读赏析 1.针对会场的特殊情况,演说一开始,闻一多先生就义正辞严地痛斥国民党反动派暗杀李公朴是“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紧接着从哪三个方面逐层深入地痛斥国民党反动派的卑劣无耻,作用是什么? (1) (2) (3) 2.文章中的“他们”、“你们”都是指特务,闻一多先生为什么用了这两种指代?3.文末表达了闻先生怎样的斗争决心? 4.归纳本文的中心。 五、归纳提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我们接触了演讲稿这种文学体裁及其特点,学会了无论是讲话还是写作都要根据特定场合和对象讲话,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六、布置作业 1.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挑拨离间()卑劣()蛮横()赋予()诬蔑()2.请你说说关于爱国的诗词佳句,进一步感受闻一多的爱国精神。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2016)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学案(无答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学案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习目标】 1.掌握郑和下西洋的条件、目的、概况及历史意义; 2.知道戚继光抗倭的史实,会评价戚继光。 教学重点: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教学难点:郑和成功实现远航的原因和影响。 【学习过程】 ●知识梳理(将学习内容在书中画线和标记) 1、郑和下西洋 (1)背景(条件):15世纪初,明朝经济,国力,成为当时世界上的。 (2)明成祖称帝后,派率领船队出使。 (3)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________和,“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4)概况:从____ __年到年,________先后七次率船队下“西洋”。船队从出发,先后到达和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________________和沿岸,访问当地的首领,赠送物品,与当地居民进行交易。 (5)地位:的远航,时间长,规模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6)意义:增进了中国同________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关系,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2、戚继光抗倭 (1)倭寇:元末明初,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的____________和奸商。 (2)倭患:明朝中期,国力减弱,海防松懈,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等相互勾结,对中国沿海的武装抢劫日益猖獗。所到之处,无恶不作,沿海各地遭到重大

破坏,时称“”。 (3)经过:________率戚家军南下浙江抗倭,在________九战九捷,后又与其他抗倭将领消灭__________、________地区的倭寇,使__________的倭患基本解除。 (4)评价: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__________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____________和爱国主义者。 ●合作探究(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携手解决下面问题吧! 1、读图题: 图一图二 (1)图一中的人物是谁?他能够实现成功远航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图二中的人物是谁?他抗倭的地点在哪里?请用一句话评价他。 2、材料题“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请回答:材料表达了戚继光的什么意愿(不得用材料中的原话作答)?他最突出的功绩是什么? ●知识建构: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第15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新人教版

古代诗歌四首 【学习目标】 1、了解一些古代诗歌常识。 2、反复诵读并熟练背诵 3、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所蕴含的意境,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重点聚焦】 1.“日月之行”四句写大海,全用虚写,却表现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大海的形象正是诗人形象的化身。诗人已经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为即将挥师南下统一中国解除了后顾之忧。在踌躇满志的时候,他借大海的形象抒发了建功立业的愿望,写出了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雄浑诗句。 ⒉“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从章法上看,有导出结尾一联的作用,也就是说它跟诗人的乡愁有关。“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跟“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相比,显得开朗一些。 ⒊《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情调虽然低沉些,却反映了当时沉闷的时代气氛,具有一定的社会意 义。前三句作者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种景物巧妙组合,向人们展示了一幅游子漂泊行旅图。四、五句“夕阳西下”进一步点明时间。“断肠人在天涯”是点晴之笔,点明了人物,道出了游子的情怀。前四句写景,极力渲染悲凉气氛,均系为此作铺垫。 【走进作者】 1.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朝代)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代表作有《步出夏门行》《蒿里行》等,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 2.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中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唐代诗人和文学家,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初一历史上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导学案范文整理

初一历史上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导学案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01 知识管理 知识点1 造纸术的发明 ________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东汉时,宦官________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纸的质量大大提高。 知识点2 张仲景和华佗 东汉末年的名医张仲景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______________》,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提出辩证分析病情对症治疗和“________”理论,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被后世称为“医圣”。 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发明了“________”,便于实施外科手术;创造出“________”,帮助人们用来强健身体。 知识点3 历史巨著《史记》 西汉伟大的史学家________编写的《史记》,是中国古代部________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________到________ 年的史事。3000时约.

知识点4 道教和佛教 道教:东汉末年,________创立了太平道,尊奉老子和黄帝,也吸收了流行在社会上的一些神仙方术。当时在汉中、巴蜀地区还有________创立的五斗米道,人们只要出五斗米,就可以入道或治病。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________。创始人是 __________,又称释迦牟尼。佛教认为人生如苦海,人只有熄灭各种欲望和烦恼,修行为善,才能得到解脱。张骞通西域后,佛教通过__________传入中国。东汉________时,西域僧人运载佛经到洛阳,得到上层统治阶级的扶持,佛教逐步在社会上传播开来,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02 基础过关 知识点1 造纸术的发明 .东汉以前,我国主要用竹简或木简作为书写材料。西汉文学家东方朔向汉武帝上奏,用了三千片竹简,由两个人抬进宫殿。竹简作为书写材料,其主要缺点是 A.笨重,不便搬运阅读 B.质劣,不能长久保存 c.稀少,不易找到原料 .昂贵,不能广泛采用D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第八单元导学案

剑门中学九年级英语课堂教学导学案 主备教师赵玉梅 课题Unit 8 I’ll help clean up the city parks? Section A 【一】课程标准: 知识目标:动副结构的学习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思考如何帮助别人,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重点、难点 动副短语:clean up ;cheer up;set up;give out;put off;put up等 【二】预习导学 从课本中找出下列的短语. 打扫___________鼓舞,使振奋___________想出,提出________________ 延迟___________张贴__________________分发,发放_______________ 给……打电话_______________ 链接类似的短语: 切碎_______打开_______关闭________写下__________ 用合适的动词和短语完成下列句子。 (1)I'd like to_______(工作)outside. (2)You could help _______(打扫干净)the city parks. (3) I'd like to________(帮助)homeless people. (4)You could ________(分发)food at the food bank. (5) I'd like to ________(鼓舞)sick kids. (6)You could ________(拜访)them in the hospital. (7)We need to ______ _______ _______(想出,提出)a plan. (8)We can't___ ___(延迟)making a plan. Clean-Up Day is only two weeks from now. (9)I'll________ ________(写下)all our ideas. (10)We could_________ _________(张贴)signs. (11)I'll _________ ________(分发,发放)advertisements after school. (12)We could each_______ _______(给……打电话)ten people and ask them to come. 【三】复习导入 What would you like to do at schoo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o you want to be a volunteer?Why?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重难点突破 1.在预习导学中出现的一系列短语属于动副结构,在句中运用的时候注意他的宾语的位置,下面的歌谣可以帮助同学们记忆。 动副放一块儿,代词放中间儿:若是接名词儿,中间儿和后边儿。 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划线部分的含义,并且注意动副短语的宾语的位置。 ①We need to come up with a pla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We can't put off making a plan. Clean-Up Day is only two weeks from now.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I'll write down all our idea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We could put up sign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河北省石家庄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观沧海》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观沧海 课题观沧海课时第一课时课型提升展示备课时间授课时间授课人 学 习目标1、记住文学常识,并能准确背诵诗歌 2、能说出诗歌表达的情感 环 节 预 设 1、导学2分钟 2、读学20分钟 3、研学10分钟 4、展学13分钟 读学一、知识链接 1、五步学诗法:即学习诗歌的几个主要步骤和方法,具体为诵诗文,解诗意,析诗境,赏佳句,悟诗情。 步骤一:能够准确的有感情的朗诵、背诵诗歌诵诗文 步骤二:能够解释诗的意思,知道每句都在写什么解诗意 步骤三:能够分析诗的意境,从大的方面把握诗的情境析诗境 步骤四:赏析佳句赏佳句 步骤五:能够结合背景,感悟诗的情感和主旨悟诗情 2、曹操 曹操,字孟德,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代表作有诗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三曹指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三人。 3、创作背景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曹操率兵东征,打破盘踞在我国东北部的乌桓族及袁绍的残余势力,取得了胜利,统一了北方。九月,在归途中经过碣石山,曹操跃马扬鞭,登山临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诗篇。 二、读学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①东:名词做状语,向东。②以:连接动词“临”和“观”,表承接关系,可不译。③何:副词,其强调作用,可译成“多么”。④丛生、丰茂:都指长势旺盛。⑤萧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⑥洪波:巨大的波涛。洪,大。⑦歌:诗歌,这里是名词用作动词,写诗歌。 诵诗文:大声、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并将重音和停顿标注在诗中。解诗意: 例: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日月运行,好像都出于大海的吞吐之中,银河辉煌灿烂,仿佛都闪耀于大海的胸怀之间。

第八单元导学案

第八单元解读 单元名称:异域风情 单元教学目的要求: 1.要抓住主要内容,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增长见识。 2.要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风情特点的,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3.引导学生积累优美的语言。 4.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各自条件,通过多种途径尽可能多的收集资料,以丰富对异域风情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1.本单元会认生字31个,会写17个。 2.积累文中的优美词句。 3.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受到启示教育。 4.领会作者抓住特点和巴人的活动同事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表达方法。 解决措施:

教学本组教材,要在阅读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尊重世界多样文化的教育,使学生受到审美情趣的陶冶。还要适当考虑本组课文作为最后一单元,对学生注重培养阅读能力──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等,要加以巩固和复习。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学习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语言。 2、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感受异域风情。 3、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学习反思 教学重难点感受异域风情。理解“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学习准备 课时安排 2课时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 前置作业 1、我能把课文读5遍,做到通顺流畅,能准确读下面的词语 天性宇宙真切脊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

我发现易出错误的生字想提醒大家 3、我知道《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篇课文主要介绍 了: 4..我读懂了季先生再次到德国后,他见到德国的景色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请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5、我知道课文背景: 我了解了作者季羡林先生的相关资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对于课文中作者提到的山阴道的资料是这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知道在课文中,作者先点明 了;然后回 了;接着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德国,并抒发

第八课正视自我 成就自我(第一框认识自我 导学案)

导学案设计 初中思品七年级上册(科教版) 第八课《正视自我成就自我》 第一课时第一框“认识自我”导学案 编写者:邓秀、陆英连、黄荣恒、黄燕、黄虹、叶燕霞 单位:贵港市覃塘区黄练一中 审稿者:陆英连黄荣恒单位:贵港市黄练一中 一、学习目标: 1、明确学习本节课“认识自我”的内容为重点。 2、掌握认识自我或自我评价的常用方法和要求。 二、先知先学:我预习我收获--------展示学生的作品 1.正确认识自我的方法常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正确认识自我的要求: ①比较平价:____ _。 ②他人平价:。 ③心理测量与平价:。 三、合作探究,我明智: 1. 我们的资料(投影): (1)学生准备:搜集中外正确认识自己、获得成功的典型人物的事例,体会正确认识自己对自身成长、对事业发展的重要性 (2)教师准备:搜集几个学生非常熟悉额的典型人物的事例,如:邓亚萍、刘翔的事例。 2、说一说,我填表格:(学生表述或投影) 四、当堂检测,巩固提升: (一)选一选 1.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说明了( ) A.旁观者即别人最了解自己 B.有不少人有自知之明,觉得不如别人

C.人无法认识自己,常常被事物所迷惑 D.要提高自我认识水平,可以从他人的态度与评价中了解自己、认识自己 2.了解自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所以要客观全面地了解自己,可以通过比较来认识自己,下面同学的做法可取的是() A.小明的父母是普通工人,他看到同学们的父母大多是干部、医生,感到很丢人 B.小俊看到自已的数学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他就经常瞧不起别人 C.小华经常观察其他同学的学习及思想表现,发现自己与他们相比,还存在许多不足, 于是在发扬自己优点的同时、积极虚心地向他人学习 D.小飞发现自己的个子比班上同学矮一截,于是怀疑自己发育不正常 3.运用比较的方法认识自我时,要注意( ) ①实事求是的认识自己和他人,不隐瞒、不缩小、不夸大②对自己和他人做出全面的评价 ③对自己和他人做出一分为二的评价④只看他人的优点和长处,加以效仿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⑤D.①②③ (二)辨析与简答 1、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我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 2.价值判断 通过他人的评价,我们总是能够全面的认识自我。 判断:() 理由: 。

三年级语文第八单元导学案

29掌声 设计人:张建华审核人:姜俊肖 温馨寄语:献出爱心,改变生活。 学习目标: 1、认识“麻、症”等10个生字。会写“愿、姿”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掌声、文静、愿意、姿势、轮流、情况、慢吞吞、注视、热烈、持久、平息、情绪、讲述、普通话、动听、鼓励”等词语。(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语言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重) 3、懂得要主动的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难)学法指导: 通过自主学习,使学生掌握本课基础知识。通过合作探究,使学生懂得要主动的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知识链接: 小儿麻痹症:简称“儿麻”,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见于婴幼儿,成年人比较少见。 课前积累 友谊使欢乐倍增,悲痛锐减。——培根 没有真挚朋友的人,是真正孤独的人。——培根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信任就是关于进言的信任。——培根 一、自主学习: 1、我会写 Zī shì pǔ tōng gǔ lì qíng xù jiǎng shù rè liè chí jiǔ ()()()()()()() lún liú píng xī zhù shì zhǎng shēng yuàn yì wén jìng ()()()()()() 2、我会组词 通()投( )列( )普()吞()原() 桶 ( ) 役( )烈( )谱()蚕( )愿( ) 3、多音字组词

落____ ( ) _____( ) 调____( ) _____( ) 4、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安静( ) 突然( ) 停息( ) 忧伤( ) 二、合作探究: 1、英子为什么犹豫? 2、从这两次掌声里,你体会到什么? 3、课文中有一些让我感动的句子,我要抄下来。 三、扩展延伸: 想一想,课文围绕掌声讲了一件什么事?英子为什么会有这样大变化?从英子的变化中,我想到了很多,让我们交流一下。四、当堂检测: 1、填上合适的词. ( )地坐着 ( )地走 ( )地站起来 ( )地鼓掌 ( )的眼圈 ( )的掌声 ( )的声音()的英子 2、精彩补白 (1)、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投降了那个角落,英子把头低了下来。(2)、大家的掌声给了我的鼓励,使我面对生活。 30、一次成功的实验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十五 三峡 第2 学时》导学案

中学语文七年级(上)导学案 学习内容十五三峡第2 学时 学习目标1、能疏通文句,口头翻译课文,在熟悉文句的基础上,复述课文内容。 2、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3、通过诵读,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把握文章内容。 学习重难点1、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导学过程自主空间 一、课前先学: 1、背诵课文。 2、读文思考:文中写了三峡的哪些景色,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3、把自己认为写得精彩的语句抄下来,同时写上鉴赏性的文字。(体 会用词简洁精当。) 4、从网上查阅有关三峡旅游及大坝资料,对长江三峡有个全面的了 解。 二、课堂探究: (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三峡之美。(分别从山和水的角度去概括) (二)学生组内交流,思考下列问题。 畅读全篇,领略美景。 想象文章所描绘的画面,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 章整体布局妙处。 1、划分课文写作层次,并概括每一自然段所描写的景色(引导学生 分析各段之间的关系) 2、作者描写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请你找出表现形、 色、声、情的关键词语,并说说你最喜欢的景物描写的语句

(从山、水、春、秋等角度考虑) (三)学生组内交流 (四)学生组际交流 (五)拓展延伸 查阅有关三峡旅游及大坝资料,对长江三峡有个全面的了解,开展“三峡”主题系列实践活动:如何科学、合理地开发三峡的丰富资源,让三峡真正成为一块风水宝地。整理成100字左右的材料。 三、达标检测: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问题。 (一)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1、解释词语含义。 ①略无②嶂③蔽④曦 2、结合有关语句,说一说三峡两岸山有什么特点。(试用两个字概括) 3、“重岩叠嶂”和“隐天蔽日”两句写景角度有什么不同? 4、“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二)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 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 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最新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导学案教学提纲

班级姓名设计人王晓慧审核人大学区五年级组_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知识链接: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于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永久割让香港岛。1860年英国迫使清政府缔结《北京条约》,永久割让九龙半岛尖端。1898年英国又逼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新界),租期99年,1997年6月30日期满。中国人民一直反对上述三 个不平等条约。1997年7月1日这一天,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归祖国。 同学们,请在阅读文章并认真思考的基础上,完成下列题目: 一、查字典,给下列生字注上正确的拼音,并分别组一个词语写下来。 叩()脊() 刹()髓() 二、我会给文中的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悄()刹() ()() 三、辨字组词: 顷()巷()逃()杀()倾()港()眺()刹() 搂()俏()随()斩()缕()硝()髓()崭() 四、香港于年月日,回归祖国的怀抱。香港特别行政区区花是 ()。 家长评价:A B C 小组评价:A B C

班级姓名设计人王晓慧审核人大学区五年级组_ 【问题一】自由读诗歌同桌交流说一说全诗共分几节,每节诗主要讲了什么? 【问题二】小组合作讨论:香港回归的最后时刻,这是怎样的一分钟啊!结合文中的语句,与大家交流一下。 【问题三】小组合作讨论,结合课外资料,从第三节中,你读懂了什么。 【问题四】读诗歌,小组合作讨论:从第四小节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与大家一起分享吧。 自我评价:A B C 小组评价:A B C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导学案复习过程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学期第八单元导学案 课题:跳水总课时:两课 时分课时:第 一课时 课型:自学 展示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八个生字,会正确认读这些生字新词。 2、我能用多种方法理解“风平浪静、哭笑不得、失足、不知所措、瞄准、呜咽”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3、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一、检查预习 列夫·托儿斯泰(1828—1910),十九世纪后半期俄国伟大的作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列尼娜》。列宁称他的作品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二、自主学习: 一、我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把课文读一读,我发现这些字词易读 错: 我发现这些字容易写错: 二、我能把田字格中的生字正确、工整地抄写一遍: 三、我会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失足瞄准呜咽甲板桅杆横木 风平浪静哭笑不得不知所措 还有那些不理解的词: 4、我再把课文读一遍,画出自己喜欢的经典佳句和重点词语,并摘 录下来。 5、通过自读课文,我知道课文主要讲了 。

三、合作交流: 1、组内交流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说说识字的方法 2、交流讨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内自由朗读课文,小组长负责,两人互读,将课文读通顺。 4、组内交流故事的主要内容? 四、展示激励 1、小组分工展示: 2、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说说自己读明白了什么。 3、对照插图我能想出多种办法把那孩子救下来。(学生会想出许多可能的或不大可能的解救办法来。) 五、达标测评: 1、读一读拼音,写词语。 Wéi gān xiàhu hǎi ōu xǐng wùcháun cāng ( ) ( ) ( ) K?ng zhìfēng píng làng jìng bùzhīsuǒcu? ( ) ( ) ( ) 2、解释词语并用加点的词造句。 失足瞄准呜咽甲板桅杆横木风平浪静哭笑不得不知所措模.仿.显.然. 3、在()里填上表示动作的词。 ()鬼脸()帽子()桅杆 ()身子()牙齿()绳子 4、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①孩子吓唬它,朝着它大声叫喊。猴子()不理,()撕得更凶了。 ②孩子()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没有命了。 ③()他走到横木头上拿到了帽子,()难以回转身来。

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 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导学案

第15课 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 学习目标 知道郑和下西洋、外国贡使制度、传教士与《大清时宪历》的基本情况,了解明清时期中国与外国经济文化交流的来往路线的大致情况。 ◆ 重难点 重点:郑和下西洋的基本路线和意义;外国贡使制度的主要内容;西方传教士对中外文化的贡献,《大清时宪历》的制定。 难点:郑和下西洋是我国航海史上的壮举;外国贡使制度的实质和利弊。 二、知识概览图 概况:从1405—1433年,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船队航行于太平洋和印度洋 的广大海域之间,到达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 和红海沿岸 基本航线:是从中国东南沿海的刘家港出发,穿越马六甲海峡,横渡印度洋 意义:郑和的远航,促进了明朝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 评价: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的航海家,他七次下西洋是世界航海 史上的伟大壮举。比欧洲航海家的远洋航行要早半个多世纪 特点:国朝贡,中国回赐 衰落:明中叶以后 评价:实质是中国古代王朝大国至上观念的切实反映 来华的时间:开始于明朝万历年间 来华的目的:在中国境内传教 代表人物: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是最早来到中国的外国传教士之一 《大清时宪历》 三、新课导引 亚非许多国家和地区,至今还保存着不少同郑和有关的遗迹。比如,印度 尼西亚有个港口城市叫三宝垄,附近的山上有个三宝洞,洞中有郑和塑像。马来 西亚有座三宝山,山下有座三宝井,井旁有三宝亭,亭内供奉着郑和神主。印度 有三宝石刻雕像。在非洲东岸的索马里,有个中国村又名郑和屯。上述都是郑和 或他的船队到过的地方。像印度尼西亚的三宝垄市,郑和远航时曾在此登陆暂住。 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郑和下西洋 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外国贡使 传教土

第15课《无言之美》导学案(含答案)

九下第15课《无言之美》导学案(含答案) 教学目标 1.阅读文章,把握作者行文思路。 2.学习举例论证的方法。 3.学会从生活中细微之处发现美的存在。 4.认识艺术中的无言之美,培养良好的审美素养。 教学重难点 1.阅读文章,把握作者行文思路。 2.学习举例论证的方法。 3.认识艺术中的无言之美,培养良好的审美素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大荒漠中一缕炊烟升起,因为没有风,所以它显得特别直;远方横着一条大河,落日好像自河面上升起,看起来格外的圆。 比较A与B两个句子,你觉得哪个句子更美,更能打动你? 学生明确:A句,虽然B句描写得十分详细,还包括了A句中的景物,但是,它却没法像A句一样呈现出悲凉雄浑的意境。 教师再问:明明B句描写得更加详细,为何反而还达不到A句的效果呢?难道是因为说得太多反而不够好?也许,今天的课文内容,能解答这个疑问。 【教学预设】 教师亦可以选择其他意境深远的诗句作为教学导入,引导学生关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在言外之句,引导学生关注文学作品中的“无言”现象,以便于深入把握课文。 二、知识梳理 1、走进作者 作者朱光潜笔名孟实籍贯安徽桐城人 评价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也是第一个在中国广泛介绍西方美学的人。 代表作《文艺心理学》《谈美》《西方美学史》 三、字词积累 1、重点字 附丽(fù) 意蕴( yùn) 寂寥(liáo) 谚语(yàn) 急促(cù) 顰( pín) 心旷神怡(yí) 易错警示 “拈”应读“nin”,不读“lian”;“颦”应读“pin”,不读“ping”。 2、形近字 笼(lòng)笼罩峨(é)峨眉 笼(lóng)葱茏峨(é)巍峨 记忆方法 用“竹”草木条编成的盛物器或罩物器是“笼”,“草木”青翠茂盛是“茏”。 3、重点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