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十八大报告知识重点

十八大报告知识重点

十八大报告知识重点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3、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4、全党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

5、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到二〇二〇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6、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这一战略抉择,是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首先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

7、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8、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9、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10、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是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11、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城乡发展一体化。

12、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13、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党的基本路线。

14、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15、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必须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

16、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

17、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18、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简政放权,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

19、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2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21、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

22、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必须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机制、能力、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

23、要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强化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的职责,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

24、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25、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26、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积极运筹和平时期军事力量运用,不断拓展和深化军事斗争准备,提高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

27、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军,持续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28、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加强国防建设的目的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保障国家和平发展。

29 、党的基层组织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

30、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严肃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形成全党上下步调一致、奋发进取的强大力量。

30、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3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

32、十八大报告提出,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这些要求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3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一定要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34、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

体布局。

35、胡锦涛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

36、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37、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

38、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39、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40、要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41、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

42、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43、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44、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作用,依法行使立法、监督、决定、任免等职权。

45、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提高基层人大代表特别是一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代表比例,降低党政领导干部代表比例。

46、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

47、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是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方式。

48、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

制,以扩大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加强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为重点,拓宽范围和途径,丰富内容和形式,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49、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50、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51、要按照建立中国特色行政体制目标,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52、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53、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是权力正确运行的重要保证。

54、要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55、要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

56、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57、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58、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9、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

60、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

361、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62、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

63、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要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要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要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要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64、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要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要严格土地用途管制;要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要发展循环经济。

65、我国在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过程中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的原则。

66、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67、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

68、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必须以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党关于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

69、我们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70、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71、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主张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问题,反对动辄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反对颠覆别国合法政权,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72、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

73、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

74、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需要做到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坚持实干富民、实干兴邦,敢于开拓,勇于担当;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75、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健全党员民主权利保障制度,要落实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

76、关于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需要加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力度;健全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长效机制;改进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重视从青年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

77、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

7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长期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

79、全党同志要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党历经艰辛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奋力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80、面对人民的信任和重托,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考验,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创新意识、宗旨意识和使命意识。

81、在新的征程上,我们的责任更大、担子更重,必须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顽强的努力,继续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

82、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83、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到二0二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国民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

84、全党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8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86、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87、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88、十八大报告提出,要采取对口支援等多种形式,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

89、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90、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

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

91、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

92、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93、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94、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95、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

96、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文化产品质量,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粮。

97、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98、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

99、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

100、行政体制改革是推动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

101、要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健全部门职责体系。

102、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减少领导职数,降低行政成本。

103、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104、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105、发展循环经济就是要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106、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

107、加紧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双重历史任务,力争到二0二0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108、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

109、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加强国防建设的目的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保障国家和平发展。

110、中央政府对香港、澳门实行的各项方针政策,根本宗旨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111、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是党巩固执政地位、实现执政使命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

112、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

113、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执政骨干队伍。

114、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要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115、党的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所在,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

116、要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新党章知识要点

1、凡是成立党的新组织,或是撤销党的原有组织,必须由上级党组织决定。

2、预备党员的预备期为一年。党组织对预备党员应当认真教育和考察。预备党员的预备期,从支部大会通过他为预备党员之日算起。党员的党龄,从预备期满转为正式党员之日算起。

3、党的各级代表大会的代表和委员会的产生,要体现选举人的意志。选举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

4、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人民解放军连队和其他基层单位,凡是有正式党员三人以上的,都应当成立党的基层组织。

5、党员如果没有正当理由,连续六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或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就被认为是自行脱党。

6、党组织讨论决定问题,必须执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7、定所依据的事实材料和处分决定必须同本人见面,听取本人说明情况和申辩。

8、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9、1935年12月,中央政治局讨论通过的瓦窑堡会议决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中国共产党又是全民族的先锋队。

10、党员在留党察看期间没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11、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是对现行党章的第 6 次修改。

12、党员必须履行下列义务:

(一)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法律和业务知识,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二)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带头参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动群众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艰苦奋斗,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

(三)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

(四)自觉遵守党的纪律,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严格保守党和国家的秘密,执行党的决定,服从组织分配,积极完成党的任务。

(五)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对党忠诚老实,言行一致,坚决反对一切派别组织和小集团活动,反对阳奉阴违的两面派行为和一切阴谋诡计。

(六)切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揭露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坚决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

(七)密切联系群众,向群众宣传党的主张,遇事同群众商量,及时向党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维护群众的正当利益。

(八)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带头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倡共产主义道德,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在一切困难和危险的时刻挺身而出,英勇斗争,不怕牺牲。

13、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党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选拔干部,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努力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党重视教育、培训、选拔、考核和监督干部,特别是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积极推进干部制度改革。党重视培养、选拔女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

14、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模范地履行本章程第三条所规定的党员的各项义务,并且必须具备以下的基本条件:

(一)具有履行职责所需要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水平,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带头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经得起各种风浪的考验。

(二)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坚决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立志改革开放,献身现代化事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艰苦创业,树立正确政绩观,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认真调查研究,能够把党的方针、政策同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相结合,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讲

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反对形式主义。

(四)有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有实践经验,有胜任领导工作的组织能力、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

(五)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坚持原则,依法办事,清正廉洁,勤政为民,以身作则,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自觉地接受党和群众的批评和监督,加强道德修养,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反对官僚主义,反对任何滥用职权、谋求私利的不正之风。

(六)坚持和维护党的民主集中制,有民主作风,有全局观念,善于团结同志,包括团结同自己有不同意见的同志一道工作。

15、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它的基本任务是:

(一)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和执行党中央、上级组织和本组织的决议,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创先争优,团结、组织党内外的干部和群众,努力完成本单位所担负的任务。

(二)组织党员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法律和业务知识。

(三)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党性,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维护和执行党的纪律,监督党员切实履行义务,保障党员的权利不受侵犯。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

(四)密切联系群众,经常了解群众对党员、党的工作的批评和意见,维护群众的正当权利和利益,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

(五)充分发挥党员和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发现、培养和推荐他们中间的优秀人才,鼓励和支持他们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六)对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进行教育和培养,做好经常性的发展党员工作,重视在生产、工作第一线和青年中发展党员。

(七)监督党员干部和其他任何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国法政纪,严格遵守国家的财政经济法规和人事制度,不得侵占国家、集体和群众的利益。

(八)教育党员和群众自觉抵制不良倾向,坚决同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16、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1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主要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18、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19、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20、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21、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22、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指导思想。

23、中国共产党的三大历史任务是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24、必须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在新世纪新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巩固和发展已经初步达到的小康水平,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建国一百年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25、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社会主义事业中,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其他各项工作都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要抓紧时机,加快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6、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

27、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

28、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

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29、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30、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积极发展对外关系,努力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我国同世界各国的关系。

31、中国共产党按照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原则,发展我党同各国共产党和其他政党的关系。

32、党的建设必须坚决实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民主集中制”四项基本要求。

33、年满十八岁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愿意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党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党费的,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

34、党的全国代表会议的职权是:讨论和决定重大问题;调整和增选中央委员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部分成员。调整和增选中央委员及候补中央委员的数额,不得超过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选出的中央委员及候补中央委员各自总数的五分之一。

35、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是:

(一)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

(二)党的各级领导机关,除它们派出的代表机关和在非党组织中的党组外,都由选举产生。

(三)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党的地方各级领导机关,是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和它们所产生的委员会。党的各级委员会向同级的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四)党的上级组织要经常听取下级组织和党员群众的意见,及时解决他们

提出的问题。党的下级组织既要向上级组织请示和报告工作,又要独立负责地解决自己职责范围内的问题。上下级组织之间要互通情报、互相支持和互相监督。党的各级组织要按规定实行党务公开,使党员对党内事务有更多的了解和参与。 (五)党的各级委员会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凡属重大问题都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由党的委员会集体讨论,作出决定;委员会成员要根据集体的决定和分工,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

(六)党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要保证党的领导人的活动处于党和人民的监督之下,同时维护一切代表党和人民利益的领导人的威信。

36、在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37、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每五年举行一次,由中央委员会召集。中央委员会认为有必要,或者有三分之一以上的省一级组织提出要求,全国代表大会可以提前举行

38、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全体会议,每年至少召开两次。

39、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40、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

41、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风问题、党同人民群众联系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归纳

一、简答题:(3X10) 1.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2.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 3.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4.教育研究的基本步骤 5.简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的关系 6.简述全面发展的内容 7.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 8.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9.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10.简述四种不同气质类型的特征,并针对不同气质类型如何指导 11.影响课程开发的主要因素 12.简述新课改下教师教学观的改变 13.简述新课改结构的主要内容 14.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15.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16.简述学生学习的特点 17.建构主义学习观 18.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9.说服教育法的含义和要求 20.简述美育的任务 21.班集体的基本特征 22.班主任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23.小学班主任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24.先进生、中等生和后进生各有什么样的心理特点班主任应该如何进行个别教育 25.小学教学的基本任务 26.简述教学课程的基本规律 27.讲授法的基本要求 28.教学实施的环节 29.简述上好一堂课的标准

30.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历年来考察过的简答题: 【2014年下半年】: 1.简述皮亚杰7-12岁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征 2.简述学校联系的基本方式 3.简述教学研究中文检索的基本要求 【2014年上半年】 1.简述我国教肓目的的基本特征 2.简述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 3.简述建立良好班风的基本措施。 【2013年上半年】 1.简述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 2.简述教育报告的-般结构 3.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简述你对这三种学习方法的理解。 【2013年下半年】 1.简述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生观 2.简述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 3.中学生在安全用电方面犯了哪些常识性错误你认为小学教师应从哪些方面进行安全教育 二、材料分析题(2X20) (一)材料分析题答题结构 1..总起:①这位老师(材料中)遵循了(违背了)体现了、指出……,这种做法有利于、不利于、促使、可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②或者直接用知识原理进行阐释。 2..分析:结合材料分点解析(知识点+材料解析,如材料体现几个知识点则分点作答) 3.(总结)对于整个分析进行一两句话的总结。(不做硬性要求) (二)材料分析题知识点积累 1.新课改内容 师生: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 学生观:学生是发展、独特、独立意义的人; 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

教育知识与能力 知识点总结

1人身心发展的规律 1.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性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2.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关键期】 4.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5.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2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1.遗传及其作用 2.环境及作用 3.学校教育及作用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3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要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4考试焦虑的形成原因

1.家长或教师期望值过高 2.学生自身期望值过高 3.有过失败的考试经理 4.有容易引发焦虑的品质 5教师的职业素养 1.思想道德素养 2.知识素养 3.能力素养 4.心理素养 5.身体素养 6操作技能的训练要求 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 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7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一般认为模象直观的教学效果优于实物直观) 2.加强词(言语直观)与形象(实物和模象直观)的配合 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5.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8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2.正确运用变式 3.科学地进行比较 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9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备课 2.上课 3.作业检查与批改 4.课外辅导 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0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特点)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11常用的教学原则 1.直观性原则 2.启发性原则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教育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劳动节,是传承社会文化节、传递生产经验收报告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教育主要批学校教育工作者,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 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需要。 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3、] 4、 5、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6、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教育的社会属性: 1、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2、教育具有历史性。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每个时期的教育具有自己的特点。 3、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但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又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的独立性主要表现在:第一,教育具有继承性;第二,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第三,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 20世纪以后的教育的新特点: 第一,教育终身化;第二,教育的全民化;第三,教育的民主化;第四,教育的多元化;第五,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第一,关于教学原则:他提出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 ? 第二,关于教学制度:他最早提出并系统论述班级授课制以及教学的原则、方法; 第三,关于教学思想:他提出要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经普通人的“泛智教育” 第四,关于教学内容:他规定了百科全书式的课程 第五,关于教学原则:他首次提出并论证了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和自觉性等一系列教学原则。

2016年中药综合知识与技能重点总结

中药综合知识及技能重点总结 第一章中医基础理论 1/ 基本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指导思想:整体观念 基本思路:辨证论治症:疾病的外在表现,即症状。病:具有特定的症状和体征。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同病异治: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及患者机体的反应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表现的证不同,因而治法就各异。 异病同治: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因而也可以采用同一种方法来治疗。 “证同治亦同,证异治亦异",即是"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的依据。 2/阴阳的相互关系:1.阴阳的对立制约 2.阴阳的互根互用 3.阴阳的消长平衡4.阴阳的相互转化 推动、温煦、兴奋统属于阳;凝聚、滋润、抑制统属于阴。 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属阳,体内属阴。背属阳,腹属阴;四肢外侧为阳,四肢内侧为阴。 以脏腑来分,五脏属里,藏精气而不泄,故为阴;六腑属表,传化物而不藏,故为阳。五脏之中,又各有阴阳所属,即心、肺居于上部(胸腔)属阳;肝、脾、肾位于下部(腹腔)属阴。 阴阳偏胜治疗原则:阴阳偏胜,即阴或阳的过盛有余,为邪气有余之实证。治疗时采用“损其有余”、实则泻之。如:阳胜则热--“热者寒之”、阴胜则寒--“寒者热之”。 阴阳偏衰治疗原则:阴阳偏衰,即阴或阳的虚损不足,或为阴虚,或为阳虚。治疗时采用泄其有余、补其不足。阴虚不能制阳而致阳亢者,属虚热证,须用“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即用滋阴壮水之法,以抑制阳亢火盛。这种治疗原则亦称为“阳病治阴”。 若阳虚不能制阴而造成阴盛者,属虚寒证,须用“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即扶阳益火之法,以消退阴盛。这种治疗原则也称为“阴病治阳”。 阴阳互根理论:阳中求阴能使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阴中求阳能使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 3/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火-→土-→金-→水-→木。 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土-→水-→火-→金-→木。 青风春胆目泪爪酸东肝怒木曰曲直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赤暑夏小肠舌汗面苦南心喜火曰炎上温热、向上(升腾)、光明、茂盛 黄湿长夏胃口涎唇甘中脾思土爰稼穑生化、承载、受纳等 白燥秋大肠鼻涕毛辛西肺悲金曰从革沉降、肃杀、收敛等 黑寒冬膀胱耳唾发咸北肾恐水曰润下滋润、下行、寒凉、闭藏 五行相生治法:滋水涵木法(滋肾养肝法)滋肾阴以养肝阴 益火补土法(温肾健脾法)火指命门之火而非心火,指肾阳

2020年最新版执业药师考试中药综合知识与技能考点知识点复习归纳

2020年执业药师考试中药综合知识与技能考点知识点复习归纳

第一章中医基础理论 基本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指导思想:整体观念基本思路:辨证论治症:疾病的外在表现,即症状。病:具有特定的症状和体征。 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同病异治: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及患者机体的反应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表现的证不同,因而治法就各异。 异病同治: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因而也可以采用同一种方法来治疗。 “证同治亦同,证异治亦异",即是"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的依据。 阴阳的相互关系:1.阴阳的对立制约 2.阴阳的互根互用 3.阴阳的消长平衡 4.阴阳的相互转化 推动、温煦、兴奋统属于阳;凝聚、滋润、抑制统属于阴。 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属阳,体内属阴。背属阳,腹属阴;四肢外侧为阳,四肢内侧为阴。 以脏腑来分,五脏属里,藏精气而不泄,故为阴;六腑属表,传化物而不藏,故为阳。五脏之中,又各有阴阳所属,即心、肺居于上部(胸腔)属阳;肝、脾、肾位于下部(腹腔)属阴。

阴阳偏胜治疗原则:阴阳偏胜,即阴或阳的过盛有余,为邪气有余之实证。治疗时采用“损其有余”、实则泻之。如:阳胜则热--“热者寒之”、阴胜则寒--“寒者热之”。阴阳偏衰治疗原则:阴阳偏衰,即阴或阳的虚损不足,或为阴虚,或为阳虚。治疗时采用泄其有余、补其不足。阴虚不能制阳而致阳亢者,属虚热证,须用“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即用滋阴壮水之法,以抑制阳亢火盛。这种治疗原则亦称为“阳病治阴”。若阳虚不能制阴而造成阴盛者,属虚寒证,须用“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即扶阳益火之法,以消退阴盛。这种治疗原则也称为“阴病治阳”。 阴阳互根理论:阳中求阴能使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阴中求阳能使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火-→土-→金-→水-→木。 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土-→水-→火-→金-→木。 青风春胆目泪爪酸东肝怒木曰曲直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 赤暑夏小肠舌汗面苦南心喜火曰炎上温热、向上(升腾)、光明、茂盛

《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必背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1、 由来:《孟子·尽心上》 2、 含义: 广义—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狭义—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活动,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本质——有目的 培养人 社会属性段)、相对独立性 相对独立性:继承性—从以往教育发展而来;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影响;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落后阻碍、超前催生) 4、教育起源 4、 发展历程 4-1原始社会的教育 有吗? 有 意识、有目的性,无严密计划性 内容? 与生活适应,以生活经验为内容 对谁? 没有阶级性、目的一致、权利平等 怎样? 言传身教 在哪? 生活教育、在生产生活中进行 有意识有目的自觉传递社会经验 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

民主化纵深发展、 普及制度化、形式多样化、教育现代化共同追求人文教育与科学教 育并进、终身教育 理念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走 向实践、 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我国《学记》 孔子 国外 一个学派马克思主义 凯洛夫、马卡连 柯、杨贤江 两种思想 启发思想苏格拉底 自然主义 亚里士多德、卢 梭、斐斯泰洛奇) 三组对比 四个句子 4-2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夏朝:教育雏形春秋:私学 西周: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宋朝:四书五经(大学论语中庸 孟子、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斯巴达:尚武,培养军人清末:1905废科举 希腊:从文,政治家和商人骑士学校、教会学校 道统性服从统治之道 专制性管制与被管制、灌输与被动接受 刻板性方法刻板、死记硬背 象征性受什么教育象征社会地位 4-近现代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 目的:维护资产阶级统治和利益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课程内容:增加新学科与生产劳动结合 方法:引进实验法等新方法,启发教学法 扩受教育权,普及教育口号教育权为劳动人民掌握 班级授课制 4- 特点:全民多现身 全民化保罗·朗格朗最早。影响最大的思潮 民主化受同样的教育(起点、资源、结果);教育的自由化多元化培养目标、办学形式、教学内容、评价标准 技术的现代化科学技术应用引起教育思想变化 终身化面向所有人 发展趋势:四化二教二其他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重点总结

教育基本知识 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性教学、学习和行动相结合,因材施教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孟子:行善论;先验主义人性论 墨子:躬行实践;量力所能至 唱而不和是不教也,智多而不教,功适息;浅者求浅,深者求深 中国第一部教育文献《学记》,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王充《论衡》,人性有善恶,教育可改变。 朱熹:重视家庭教育和启蒙教育 黄宗羲:经世致用 陶行知:生活及教育,社会即学校 陈鹤琴:幼儿教育事业开拓者 德国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是规范教育建立的标志。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代表人物。 美国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现代教育代表,主张在做中学,儿童教育中心地位 苏联凯洛夫:《教育学》,主张马克思主义教育 洛克:《教育漫话》,白板说 昆体良:《演说术原理》古代西方第一部教育方法论著 布鲁纳:《教育过程》解构主义课程论的创始人 古代西方教育思想萌芽 1,苏格拉底:产婆术,启发式教学 2,柏拉图:“寓学习于游戏”最早倡导者 3,亚里士多德: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原则 4,昆体良:提出“理论、模仿、练习”三阶段 创立阶段的教育思想 5,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提出教育要遵循人自然发展的原则,最早提出并系统论述班级授课制,提出普及教育的“泛智教育”,规定了百科全书式的课程,把教师赞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6,卢梭:倡导自然教育和儿童本位的教育观 7,康德: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讲授,始于他。在1776年在德国柯尼斯堡大学讲座教育学。 认为教育能使自我完善。 8,菲斯泰洛奇:教育史上小学各科教学法的奠基人,提倡情感教育,主张教育心理学化,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9,洛克:提出白板说,主张绅士教育 10,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出版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被看做传统教育学的代表,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强调传统教育中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提出教育性教学原则:“我想不到任何无教学的教育”这强调知情意统一的过程,主张教育应该永远具有教育性 11,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实用主义教育学代表作品,提出新三中心论(儿童、活动和经验),主张教育既生活和教育既经验的改造,主张在做中学,在问题中学习 教育学的发展阶段 12,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 13,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最早以马克思主义探讨教育问题 14,凯洛夫:《教育学》,对我国建国初期的教育影响很深,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 15,马卡连柯:《教育诗》和《论共产主义教育》,核心是集体主义思想 16,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指导的教育学著作 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

教育知识与能力笔记(重点归纳)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第一节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本节重点教育的概念及构成要素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构成。 教育学的发展 苏格拉底——“产婆术” 亚里士多德——历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 昆体良——著古代西方最早的教育理论《雄辩术原理》 夸美纽斯—— 裴斯泰洛奇——第一次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荀子——性恶论代表,认为人性本恶,需要外界力量加以调教 孟子、格赛尔、威尔逊——内发论代表,认为人的发展需要靠人的本性和内在力量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形成与发展 1.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探讨教育问题; 2.卡洛夫——《教育学》,世界公认第一步马克思主义教学著作; 3.马卡连柯——《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功在流浪儿与违法者改造,核心集体主义 教育 4.杨贤江(李浩吾)——《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步马克思主义教学著作; 5.赞可夫——《教学与发展》,发展性教学的五条教学原则; 6.布鲁纳——《教学过程》,提出结构主义教学,倡导发现教学法; 错题 教育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第三节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重点:教育与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 Ⅰ.教育与生产力的相互关系 一、生产力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 1.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教育目的确定; 2.制约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 3.决定 教育的规模和速度;4.生产力的发展制约学校结构;5.生产力的发展制约教学方 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二、教育对生产的促进作用 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经济功能); 2.再生产科学知识 Ⅱ.教育与社会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 一、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决定教育性质) 1.决定教育目的; 2.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3.决定受教育的权力; 4.影响部分教育内 容 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 教育培养合格的公民、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可以对教育者进行选 拔 教育与文化的相互关系(非识记) 教育与文化相互依存相互、相互制约 文化对教育的制约:1.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确立;2.影响教育内容选择;3.影响教育方法使用教育对文化的促进: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2.传播和交流文化;3.选择和提升文化。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知识点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01教育基础 一、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小学教育的发展历程 古代小学教育 我国小学产生于殷周时代。 古代的小学教育的特点: 1、具有鲜明的等级性 2、教育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服务 3、教育过程是通过对儿童的管制、灌输来进行,具有一定的刻板性和专制性。 近现代的小学教育 1、1878年,张焕纶所创办的上海正蒙书院内附设的小班,是我国近代小学的开端。(南洋公学外院是中国近代意义上最早正式成立的公立小学堂)

2、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设立初等小学堂,学制五年,人学对象为7岁儿童,同时规定初等小学教育为义务教育,这是我国历史上首次实行义务教育的开始。 3、191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改小学堂为小学校。 当代小学教育 1、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开始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标志着我国的义务教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2、1992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小学开始了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改革 3、20xx年开始了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小学教育的现状 1. 小学教育普及率稳步上升

2.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3. 教师队伍建设日趋完善 4. 办学体制走向多元化 5. 课程改革不断深化 二、小学教育的特点 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小学生的发展可能性;学生的能动性和主动性 小学教育的基础性 (1)社会发展层面的基础性 ①小学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基础②小学教育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起着奠基作用 (2)个体发展层面的基础性 (3)课程内容层面的基础性

小学教育的义务性(义务教育的显著特征: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 小学教育的全面性小学教育是向儿童实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 三、小学的组织与运行 学校管理的基本要素:管理者、管理手段、管理对象 学校管理的基本内容:思想品德教育管理、教务行政管理、教学工作管理、总务工作管理 学校管理过程的基本环节:计划-实施-检查-总结 学校管理的基本原则:方向性原则、有效性原则、民主性原则、科学规范性原则、系统整体性原则、责任制原则 学校管理的常用方法:行政管理方法、法律法规管理方法、经济管理方法、思想教育方法、数理统计方法

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重点总结

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重点总结 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重点总结 第一章药学服务 药学发展历程的三个阶段:以药品供应为中心的传统阶段;参与临床实践,促进合理用药的临床药学阶段;以患者为中心,改善患者生命质量的药学服务阶段 药学服务含义: 是药师应用药学专业知识,向公众(包括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提供直接的、负责任的、与药物应用有关的服务,以期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有效、经济和适宜性,改善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 药学服务是一种更高层次的临床实践。 药学服务主要组成部分药学监护药学干预药学咨询 药学服务的基本要素: 以患者为中心,提供“与药物使用有关”的“服务”。主要用信息和知识的形式,满足患者在药物治疗上的特殊需要。 药学服务的主要实施内容:与患者用药相关的全部需求。 从事药学服务应具备的素质 (一)药学专业知识 (二)沟通能力 (三)药历书写能力 (四)投诉应对能力 (五)处方审核能力 沟通能力:技巧:认真聆听、注意语言的表达(开放式提问)、注意非语言的应用、注意掌握时间关注特殊人群:婴幼儿、老年人、少数民族、境外患者等。 药历书写能力 美国药历模式:SOAP模式、TITRS模式 我国药历推荐模式,包括(基本情况、病历摘要、用药记录、用药评价) 药历的作用:药师为参与药物治疗和实施药学服务而为某一患者建立的用药档案;它源于病历,又有别于病历。 投诉应对能力:类型:服务态度及质量、药品数量、药品质量、退药、用药后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价格异议。 处理:合适的地点、合适的时间、接待时行为举止、接待方式与语言、保存有形证据。 药学服务的对象:用药周期长或需要终生服药的患者需要同时应用多种药品的患者 特殊人群(特殊体质者;肝肾功能不全者;过敏体质者;小儿、老年人、妊娠及哺乳期妇女;血液透析者) 药学服务的效果:治疗学效果安全性效果经济学效果

保教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学前儿童发展 一,婴幼儿发展的含义,过程,影响因素★★ 含义: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心理有规律量变的过程, 生理质变 特点:方向性和顺序性影响因素:外部客观因素遗传 连续性和阶段性环境和教育 不平衡性主体部因素 个别差异性 二,儿童发展理论流派,观点,代表人物★ 华生——行为主义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美国心理学家 刺激与反应(S—R)“冷处理”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成熟势力说美国心理学家 观察学习“双生子爬梯实验”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瑞士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心理发展观前联心理学家 感知运动,前运算,最近发展区 具体运算,形式运算 精神分析流派弗洛伊德奥地利精神病学家(4个阶段) 埃里克森美国心理学家(8个矛盾) 三,婴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阶段特征,发展趋势★ 年龄阶段特征 0到3岁0到1个月身心高速发展 1到6个月认生 6到1 2个月抬头,翻身,坐,爬,站,走手眼协调依恋关系 1到3岁2岁形成言语和思维 3到6岁 3到4岁小班情绪,模仿,直觉 4到5岁中班游戏,具体形象思维,规则 5到6岁大班好学好问,抽象逻辑思维, 心理发展趋势简单到复杂 具体到抽象 被动到主动 零乱到成体系

四,身体发育,动作发育,基本规律和特点★★★ 身体的发育体重与身高动作的发展头尾大小、无有 肌肉的发展近远整体到局部 骨骼的发展 五,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感觉视觉知觉形状注意无意记忆形象记忆艾宾浩斯 听觉大小有意情绪记忆遗忘曲线 触觉方位运动记忆“先快后慢” 痛觉时间逻辑记忆 观察力 想象无意、有意思维直觉行动言语口语不完整句(1到2岁)再造,创造具体形象完整句(2岁以后) 想象,现实抽象逻辑书面语言 六,情绪,情感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情绪特点易冲动情绪情感的特点社会化基本情绪哭高级情感道德感 不稳定丰富和深刻化笑美感 外露性自我调节化恐惧理智感 七,个性,社会性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个性一个人全部心理活动的总和气质胆汁质神经系统强度 个性倾向性多血质(巴甫洛夫)平衡性 个性心理特征粘液质灵活性 自我意识抑郁质 性格活泼好动影响性格因素遗传自我意识 3岁掌握“我” 喜欢交往家庭自我认识 好奇好问幼儿园教育自我评价 模仿性强社会环境自我体验 易冲动,自制力差社会实践活动自我控制 社会性发展人际关系依恋无差别(出生到3个月)亲子关系型 性别行为有差别(3到6个月)专制型 亲社会行为特殊的情感联结(6个月到2岁)放任型 攻击性行为 八,个体差异形成的原因★★

执业药师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高频考点总结(二)

2015执业药师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高频考点总结(二) 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一直是药师考试的难啃科目,知识点多,且杂,涉及的科目也是很多,不过我们也不能退缩,只有我们拿下这块硬骨头,那药师考试肯定不在话下,那我们继续回忆总结我们的高频考点吧! 五、处方的审核(★★★★★) A.处方书写的基本要求中谨记几点:①年龄必须写实足年龄,新生儿、婴幼儿写日、月龄,必要时注明体重。西药、中成药可以分别开具处方,也可以开具一张处方。中药饮片应单独开具处方。②化学药、中成药处方,每一种药品须另起一行。每张处方不得超过5种药品。③药品剂量与数量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④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3日用量;对于某些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处方用量可适当延长,但医师必须注明理由。(重点①②④,多在A型题中出现)(★★★) B.处方缩写词重点记忆几个:①餐前(服)(a.c.)②每日2次(b.i.d.)③剂量(d.o.s.) ④肌内注射(i.m.)⑤静脉注射(i.v.)⑥静脉滴注(i.v.gtt.)⑦餐后(p.c)⑧每小时(q.h.) ⑨每日4次(q.i.d.)⑩每晚(q.n)?适量(q.s.)?标记(s.i.g.)?立即(s.t.)?每日3次(t.i.d.)(A型题是考察重点)(★★) C.用药适宜性审核(★★★★)(重点是例子) ①无适应证用药:患者咳嗽,但无感染诊断(白细胞计数不高,C反应蛋白正常),给予阿奇霉素口服;Ⅰ类手术切口应用第三代头孢菌素。②无正当理由超适应证用药:口服坦洛新用于降压;阿托伐他汀钙用于补钙;患者诊断为输尿管结石,给予黄体酮,一日2次,一次20mg,肌内注射。③联合用药:患者诊断为肠炎细菌感染性腹泻,给予小檗碱片、盐酸地芬酯片、八面体蒙脱石散剂治疗。④过度治疗用药:滥用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人血白蛋白、二磷酸果糖及肿瘤辅助治疗药等;无治疗指征盲目补钙;患者诊断为食管癌,给予顺铂、氟尿嘧啶、表柔比星、依托泊苷治疗。⑤有禁忌证用药:抗胆碱药和抗过敏药用于伴有青光眼、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导致尿失禁;治疗感冒的减轻鼻充血药伪麻黄碱用于伴有严重高血压患者,易致高血压危象;脂肪乳用于急性肝损伤、急性胰腺炎、脂质肾病、脑卒中、高脂血症患者,容易出现脂质紊乱。 D.剂量正确性:老年人用药剂量应比成年人有所减少,60-80岁老人用药剂量可为成人的3/4以下;80岁以上的老人用药剂量可为成人的1/2。 E.是否有重复用药现象: 一药多名记住几个:阿司咪唑(抗过敏药)与阿苯达唑(驱虫药);氟尿嘧啶(抗肿瘤药)与氟胞嘧啶(抗真菌药);阿糖腺苷(抗病毒药)与阿糖胞苷(抗肿瘤药);安定(地西泮,抗焦虑药)与安坦(盐酸苯海索,抗帕金森病药) F.对规定必须做皮试的药品,处方医师是否注明过敏试验及结果判定(★★) ①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抗生素中β-内酰胺类的青霉素等,氨基糖苷类的链霉素,以及含碘对比剂、局麻药、生物制品(酶、抗毒素、类毒素、血清、菌苗、疫苗) ②常用药物皮肤敏感试验的药液浓度:细胞色素C注射剂(0.03mg(皮内),5mg(滴眼));青霉素钾注射剂(500U);青霉素钠注射剂(500U);青霉素V钾片(500U) ③在一些权威性较高的二次文献中,对部分常用药品也记载应做皮肤敏感试验:链霉素注射剂、头孢菌素类注射剂、氨氯西林钠注射剂、磷酸组胺注射剂、右旋糖酐注射剂、维生素B1注射剂、普鲁卡因注射剂、绒促性素注射剂、胰蛋白酶、甘露聚糖肽、鲑降钙素注射剂、天花粉蛋白、有机碘对比剂。 G.药物相互作用对药效学的影响(★★★)(例子重点记忆) ①作用相加或增加疗效作用不同的靶位,产生协同作用:磺胺甲噁唑(SMZ)与甲氧苄啶(TMP)有协同抑菌或杀菌作用;硫酸阿托品与胆碱酯酶复活剂(解磷定、氯磷定)联用,产生

知识与技能重点总结

知识与技能是在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工作的执业药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的职业道德,集中了执业药师在工作中理论联系实际,独立解决与处理有关药品方面实际问题的综合知识、技术与能力,以保证执业药师为病人提供优质的药品和药学服务。 【基本要求】 1.掌握处方调配工作的整个流程,能熟练、正确地调配处方。 2.掌握指导用药的基本知识和特殊人群用药基本内容,能把处方用药从药物治疗学的角度进行解释与说明。 3.掌握合理用药的基本概念。 4.掌握药品生产、经营中质量管理的综合知识,具备解决一般药品质量问题的能力。 5.掌握药品储运和养护的基本技能。 6.掌握常用药学工具书的使用方法。 7.熟悉常见中毒物质的中毒表现和药物治疗的基本原则与知识。 8.掌握非处方药的品种和使用注意事项。 熟悉非处方药的基本概念。 了解非处方药的遴选原则。 9.熟悉为医务人员、病人和药品消费者提供药学信息服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10.熟悉社会药房和定点药房的任务、执业药师的特点和素质要求。 熟悉医院药学部(药剂科)的性质和任务。 【考试内容】 1.药学基本知识 熟悉医院药学部(药剂科)的性质、任务和在医院的地位。 熟悉社会药房的性质、定位、特点、经营原则、技术管理和基本的管理制度。 熟悉定点药房与非定点社会药房区别。 熟悉各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职责。 熟悉执业药师的含义、特点、职责和素质要求。 了解医院药学的基本概念、性质、发展概况和组织机构设置。 了解医院药学和社会药房的发展趋势以及药学保健的基本含义与意义。 2.处方调配B 掌握处方权限、处方书写要求、处方限量和处方保管的具体规定。 掌握处方审核与调配的基本程序、注意事项和有关管理制度。 掌握药房药品请领、验收、保存的原则与要求。 熟悉药房的任务和处方的定义、意义、组成。 3.用药指导 掌握用药指导的基本内容,包括用法用量、老年人用药、儿童用药、围产期和哺乳期用药、肝肾功能损害病人用药、特殊疾病用药和药物相互作用的基本内容。 掌握基本的用药指导方法。 熟悉用药指导的意义、目的和病人用药依从性的基本概念。 4.合理用药 掌握合理用药的基本概念、意义和目的。 掌握药物治疗有效性的有关知认 掌握药物治疗安全性的有关知识。 掌握促进合理用药的措施。 掌握影响合理用药的因素。 掌握不合理用药的后果。

2018年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归纳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2018版 第一章教育基础 第一节小学教育的发展及其特点 一、小学教育概述 (一)小学教育的概念 现代教育学定义“小学”为学龄儿童(6-12岁)接受初等教育所设的学校,属于基础教育的一部分,现分为初级小学、高级小学、完全小学、中心小学以及实验小学五种类型。 我国传统教育阶段的划分只有小学和大学两级,小学也称蒙学。蒙学以学习儒家经典为主,着重儿童认知和行为处事的训练。 (二)小学教育的任务 根本任务:打好基础 二、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与发展 据记载,我国小学产生于殷周时代。 (一)古代的小学教育(先秦至鸦片战争) 特点: 1、具有鲜明的等级性 2、教育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服务 3、教育过程是通过对儿童的管制、灌输来进行,具有一定的刻板性和专制性。 (二)近现代的小学教育(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 四个标志性事件 1、1878年,张焕纶所创办的上海正蒙书院内附设的小班,是我国近代小学的开端。 2、南洋公学外院是中国近代意义上最早正式成立的公立小学堂 (1897年,盛宣怀创办的南洋公学分为四院,其中的外院即为小学,是我国最早的公立小学堂。) 3、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癸卯学制》,该学制第一次系统构建了以小学堂、中学堂、大学堂为主干的学校教育体系。将小学正式纳入义务教育的范畴。(清政府1904年颁布了《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设立了初等小学堂,学制五年,人学对象为7岁儿童,同时规定初等小学教育为义务教育,这是我国历史上首次实行义务教育的开始。) 4、到了191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改小学堂为小学校。 四个学制 1、壬寅学制,中国首次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2、癸卯学制,中国开始实施的第一个近代学制(实行新学制的开端)。 3、壬子癸丑学制,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并改学堂为学校,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 4、壬戌学制,以美国学制为蓝本的六三三学制。它是我国小学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其影响一直持续到1949年。 (三)当代的小学教育 1、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开始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标志着我国的义务教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2、1992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小学开始了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改革 3、2001年开始了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完整word)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高中),推荐文档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 教育: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4个特点 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需要。 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4.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 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具有继承性、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1. 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增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自觉性。 2.有助于掌握教育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有助于了解教育历史,传承思想遗产。 4.有助于了解教师职业及其工作环境。 《学记》是中国古代、世界上最早一篇专门著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苏格拉底“产婆术”/柏拉图“寓学习于游戏”/亚里士多德“教育遵循自然”昆体良西方最早教育理论著作《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培养),模仿-理论-练习三阶段。 培根首次把教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来 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大教学论》标志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称教师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最早提出并系统论述班级授课制,遵循人的自然发展,“泛智教育”,教学原则: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自觉性。卢梭《爱弥儿》倡导儿童本位和自然教育。康德教育学作为课程在大学教授。裴斯泰洛齐“教育史上小学各科教学法奠基人”“教育心理学化”自然主义教育,情感教育,爱的教育,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付诸实践。 洛克“白板说”和绅士教育。 赫尔巴特“现代教育之父”《普通教育学》出版标志规范教育学建立。提出“四阶段教学”明了-联想-系统-方法。他的学生齐勒五段教学预备-提示-比较-总括-应用。 提出教育性教学原则,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知情意统一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实用主义教育学,新三中心论“儿童(学生)、活动、经验”,主张在做中学,教育即生活,成长,经验的改造。学校即社会。提出五步教学法。 陶行知人民教育家,师从杜威,主张生活教育理论。 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探讨教育问题。凯洛夫《教育学》世界上第一部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 马卡连柯《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从事流浪儿和违法者,集体主义教育思想。 杨贤江(李浩吾)《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教育学著作。赞可夫《教学与发展》发展性教学理论和五条教学原则 布鲁纳《教学过程》提出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倡导发现教学法 瓦根舍因《范例教学原理》/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智力

2018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归纳

2018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归纳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 《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 (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选择题、辨析题) 1教育的涵义(掌握) 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以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朝着社会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2教育的构成要素(掌握)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发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在教育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特点目的性和专业性。

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以一定方式接受教育影响的人。特点有发展性和不成熟性、可塑性和可教性、能动性和主动性。 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并把他们联系起来的纽带,主要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三要素的关系:在三要素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主要 的关系和矛盾 3教育的属性 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 社会属性: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存在,就存在教育);历史性(在不同的社会或者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4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教育的起源说有三种观点

最新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

1人身心发展的规律 1. 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性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2. 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 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关键期】 4. 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5. 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2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1. 遗传及其作用 2. 环境及作用 3. 学校教育及作用 4.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3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 要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 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 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4考试焦虑的形成原因 1. 家长或教师期望值过高 2. 学生自身期望值过高 3. 有过失败的考试经理 4. 有容易引发焦虑的品质 5 教师的职业素养 1. 思想道德素养 2. 知识素养 3. 能力素养 4. 心理素养 5. 身体素养 6 操作技能的训练要求 1. 准确的示范与讲解 2. 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3. 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4. 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7 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1. 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一般认为模象直观的

教学效果优于实物直观) 2. 加强词(言语直观)与形象(实物和模象直观)的配合 3. 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5. 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8 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1. 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2. 正确运用变式 3. 科学地进行比较 4. 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9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 备课 2. 上课 3. 作业检查与批改 4. 课外辅导 5. 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0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特点) 1.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 2.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3. 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 4.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 11 常用的教学原则 1. 直观性原则 2. 启发性原则 3. 巩固性原则 4. 循序渐进原则(系统性原则) 5. 因材施教原则 6.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2 一堂好课的标准 1. 目标明确 2. 重点突出 3. 内容正确 4. 方法得当 5. 表达清晰 6. 组织严密 7. 课堂气氛热烈 13 班级授课制的评价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点:(1 )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2) 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不

初中教育知识与能力选择题知识点汇总

教育基础知识 1. 《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 2. 《学记》教育原则:教学相长、及时而教、不陵节而施、长善救失、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不躐(liè)等、藏息相辅等。 3. 苏格拉底在教育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产婆术”。 4. 柏拉图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 5.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 6. 昆体良是西方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代表作《雄辩术原理》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班级授课制的萌芽。 7. 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来。康德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 8.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被称为“教育学之父”,其著作《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最主要的教育观点是:提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提出“泛智”教育,提出教育应适应自然的思想首次从理论上论述班级授课制。 9. 卢梭是法国教育家,代表作《爱弥儿》提出自然主义教育,儿童本位思想。 10. 裴斯泰洛奇是瑞士教育家,教育史上小学各科奠基人,在其代表作《林哈德与葛笃德》中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倡导自然主义教育,提倡情感教育、爱的教育。 11. 洛克是英国教育家,代表作《教育漫话》,提出“绅士教育”和“白板说”。

12. 第斯多惠是德国教育家,被称为“德国教师的教师”,代表作《德国教师教育指南》。 13. 斯宾塞是英国教育家,最早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代表作《教学论》,提出“教育是为幸福生活做准备”。 14. 乌申斯基是苏联教育家,代表作《人是教育的对象》,将教育学称作艺术。 15.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其代表作《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提出了教育性原则(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和四段教学法(明了、联想、系统、方法),提倡传统教育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16. 美国教育家杜威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主张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主张教育无目的论,倡导“新三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和“在做中学”。 17. 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被公认为世界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 18. 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则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19. 当代教育学理论新发展,主要包括布鲁姆的教学目标理论,布鲁纳的“结构教学论”,赞可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论”,苏霍姆林斯基的“和谐教育思想”。 20. 我国著名教育家包括主张“五育并举”、“以美育代宗教”的蔡元培,“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平民教育之父”晏阳初,职业教育先驱黄炎培,乡村教育运动先驱梁漱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