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子宫肥大症的诊治进展论文

子宫肥大症的诊治进展论文

子宫肥大症的诊治进展论文
子宫肥大症的诊治进展论文

子宫肥大症的诊治进展

【摘要】子宫肥大症是指子宫呈均匀性增大,子宫肌层厚度超过2.5cm以上,伴有不同程度子宫出血的一种疾病。临床上容易与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以及子宫内膜癌等疾病相混淆。由于其临床误诊率高,本文就该病的诊治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子宫肥大症;诊断;治疗;误诊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095-02

子宫肥大症(又称为弥漫性子宫肥大症,diffuse uterine myohypertrophy,dumh)是指子宫呈均匀性增大,子宫肌层厚度超过2.5cm以上,伴有不同程度子宫出血的一种疾病。此病首先在1861年为von scanzoni所研究[1]。临床上容易与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以及子宫内膜癌等疾病相混淆。100多年来人们对它尚未有统一的认识。由于其临床误诊率高,本文就该病的诊治进展作一综述。

1 发生率

子宫肥大症临床罕见,其发病率占全部子宫切除标本的

4.9%-

5.7%之间[2,3]。lewis报道全子宫切除标本中5.7%子宫重量大于120g,国内齐国华[2]报道为4.9%,张晓燕[4]报道735例子宫切除标本中子宫肥大症31例,占4%,王芳等[5]报道660例子宫切除标本中,子宫肥大症41例,占

6.2%,熊晓燕[6]报道4265

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方法

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方法 子宫内膜癌的治疗原则 早期患者的初次治疗主要是手术(经腹全子宫、双附件切除,以及受累的盆腔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并根据病理结果选择手术后辅助治疗。大多数诊断为I期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可以经手术治愈,但对于有危险因素的患者(肿瘤3级、肌层外1/2受侵、淋巴血管侵犯、宫颈受累)仍要考虑给予术后盆腔放疗或不加系统化疗,以减少远处复发,改善预后。 对于一小部分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初次治疗可用内分泌治疗代替手术治疗,但是必须向患者告知内分泌治疗的风险以及手术治疗的情况。 晚期或复发患者根据个体预后因素、肿瘤播散和初次治疗情况选择单独或联合应用手术、化疗和放疗。PR(+)或ER(+)的患者给予孕激素或抗雌激素的内分泌治疗可以提高生存率。但两种内分泌治疗联合应用的临床疗效胃壁优于单一的孕激素治疗。无论怎样,对于绝大多数的患者均应给予化疗。 子宫内膜癌的治疗策略 激素治疗 孕激素能使异常增生的子宫内膜转变为分泌期或萎缩性子宫内膜,从而可导致子宫内膜腺瘤样增生或腺瘤的萎缩、逆转。约1/3晚期或复发子宫内膜癌患者对孕激素制剂有效,尤其对肺转移者效果最好,约85%患者有显著反应,但对盆腔内复发或持续存在的病灶效果不佳。近来报道对原发肿瘤为雌激素受体阳性的复发病变有效,或当孕激素治疗失败时,应用此药有效。 化疗 子宫内膜癌的手术和(或)放疗效果令人满意,尤辅以孕激素制剂疗效更好,所以对细胞毒性抗瘤药物或免疫疗法在子宫内膜癌治疗中的作用研究不多。 子宫内膜癌晚期还能活多久-人参皂苷RH2 人参皂苷Rh2抗肿瘤四大机制 人参皂苷Rh2是存在于红参中的稀有单体皂苷,在红参中的含量极低,因此极为珍贵。人参皂苷Rh2是国内外专家学者公认的天然抗肿瘤活性成分,其抗肿瘤机制十分广泛,主要是通过以下四方面作用达到抗肿瘤功效的。 人参皂苷Rh2具有使癌细胞逆转成正常细胞的功能。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癌细胞一旦生成就永远是癌细胞,其实癌细胞是可以在分化诱导剂作用下发生逆转而演变成正常细胞的。临床实验表明,人参二醇组皂苷中的20(S)-人参皂苷Rh2针对胰腺癌、鼻咽癌、结肠癌、直肠癌、肺癌、肝癌、宫颈癌、乳腺癌、胃癌、食道癌、子宫癌、白血病等各类癌症均有显著效果。 人参皂苷Rh2就是一种外源性分化诱导剂。它通过诱导分化凋亡,使癌细胞不仅在形态上出现分化改变,而且在功能上也出现了分化改变,最终使癌细胞重新向正常细胞演变,甚至完全转变成正常细胞,这种现象称为“逆转”。实验证明,人参皂苷Rh2能够诱导肝癌细胞、黑色素瘤、畸胎瘤、白血病等癌细胞向正常细胞方向逆转。这种癌细胞的逆转不产生任何毒副作用,是肿瘤生物治疗学的一个新领域! 人参皂苷Rh2能调控肿瘤细胞增殖周期。细胞增殖周期一般分为G1、S、G2和有丝分裂M 期,其中最为关键的是DNA倍增和染色体复制的S期。Rh2主要杀伤处于增殖期的肿瘤细胞,特别是对S期和M期细胞最为敏感。能抑制癌细胞的DNA复制和转录能力,使癌细胞的蛋白质合成受阻,从而使肿瘤细胞的增殖减慢或停止。 人参皂苷Rh2还能通过影响p53基因,诱导癌细胞凋亡。p53基因能够抑制癌细胞生长,是

子宫内膜癌治疗的研究进展

子宫内膜癌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简介:张守桃,女,医学学士,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妇科肿瘤。E?mail:1358863934@https://www.sodocs.net/doc/0817791934.html, 张守桃1,施桂玲2,金明杨2,黄爱民2,归楠楠2(右江民族医学院1.研究生学院,2.附属医院妇科,百色533000)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激素治疗;介入治疗 中图分类号:R737.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8.06.028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之一。全球数据显示子宫内膜癌发病率已由2002年的19.8/10 万增至2008年的28.7/10万[1]。随着我国老龄人口增加、肥胖、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增加以及婚育 年龄的推迟、不孕不育患者的不断增多,子宫内膜癌 出现发病率增高和发病年轻化的趋向,并且死亡率 逐年增加。研究发现,在一些发达城市,子宫内膜癌 已成为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之首。宋晓[2]对北京协 和医院30例子宫内膜癌病例资料的趋势分析表明, 患者平均发病年龄较国外报道小,且呈现整体发病 年龄前移的趋势,未绝经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国外报 道,且呈现继续增高趋势。子宫内膜癌的治疗以手 术治疗为主,术后辅以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介入 治疗等。近年来学者们对子宫内膜癌的治疗进行了 大量研究和探索,现就子宫内膜癌的治疗进展加以 综述。 子宫内膜癌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标准的术式是筋膜外全子宫切除及双侧附件切 除加(或不加)盆腔和(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 手术中第一步要留取腹水或腹腔冲洗液进行细胞学 检查,以利于分期,为后续治疗做指导,再对可疑的 病变组织取样送病检。早期子宫内膜癌首选手术治 疗,对Ⅰ期、高中分化的子宫内膜样腺癌选择筋膜外 全子宫切除术及双侧附件切除术,术中常规剖检切 除的子宫。成坤[3]研究认为若病变局限于子宫内膜 或浸润深度小于1/2肌层,淋巴结切除与否并不影 响患者预后,行淋巴结切除不仅不能改善预后,还增 加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 率,延缓了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若肌层浸润大于1/2肌层、宫颈浸润,则进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对于Ⅱ期的患者,术式为广泛性全子宫切除、双侧附件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对于年纪比较大或肥胖、有内科合并症不能耐受较大手术的患者,就要适当地将子宫切除的范围缩小,并将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改为探查后淋巴结取样进行活检[4]。子宫内膜癌分为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分化程度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影响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高危因素有:年龄大于60岁、深肌层浸润、低分化、浆液性或者透明细胞癌、脉管浸润。术后根据上述高危因素将患者分为低危、中危、高危三组。低危组指中高分化、肌层浸润、小于50岁,或仅有一个高危因素,一般不用做辅助治疗;有1个以上高危因素为中危组;有2个以上高危因素,Ⅲ或Ⅳ期肿瘤为高危组。中、高危组的患者术后需要辅助治疗。中晚期子宫内膜癌(Ⅱ~Ⅳ期)患者,尤其是特殊病理类型(如浆液性腺癌、透明细胞癌)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差,手术难度 大,5年生存率仅为25%~30%。提高中晚期及特殊 病理类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长期存活率及生存质量仍是需要继续努力解决的问题 。目前对子宫内膜癌患者是否进行盆腔淋巴结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仍存在争议。子宫内膜样腺癌G1,肌层浸润小于50%,宫颈管间质无受累,可不行淋巴结切取或取样。但对于G2/G3,宫颈管间质受累,可疑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受累或者髂总淋巴结转移,明显附件受累,明显的盆腔淋巴结转移,全肌层浸润的高级别肿瘤,透明细胞癌、浆液性乳头状癌或癌肉瘤,应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有研究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与盆腔淋巴结清扫术都不是子宫内膜癌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5]。 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即在盆腔淋巴结清扫基础上进 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邵佳等人[6]研究发现系· 737·右江医学2018年第46卷第6期 Chinese Youjiang Medical Journal 2018,Vol.46No.6

子宫肌瘤治疗研究进展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2020, 10(3), 260-264 Published Online March 2020 in Hans. https://www.sodocs.net/doc/0817791934.html,/journal/acm https://https://www.sodocs.net/doc/0817791934.html,/10.12677/acm.2020.103041 Progress in the Treatment of Hysteromyoma Yilong Gao1, Yibin Liu2* 1Medical College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Henan 2The Second Hospital of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Hebei Received: Feb. 24th, 2020; accepted: Mar. 10th, 2020; published: Mar. 17th, 2020 Abstract Hysteromyoma is a common female benign tumor with high incidence. At present, surgical is the main treatment metho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the progress of endoscopic level, laparoscopic, hysteroscopic surgery and micro non-invasive treatment gradually become the main means of hysteromyoma treatment. In recent years, drug therapy, radiofrequency, focused ultra-sound and other treatment methods to retain the uterus and fertility have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Keywords Myoma, Uterine, Treatment 子宫肌瘤治疗研究进展 高逸龙1,刘义彬2* 1郑州大学医学院2018级临床6班,河南郑州 2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妇产科,河北石家庄 收稿日期:2020年2月24日;录用日期:2020年3月10日;发布日期:2020年3月17日 摘要 子宫肌瘤是常见的女性良性肿瘤,发病率高,目前治疗方法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随着社会的发展,腔镜水平的进步,腹腔镜、宫腔镜手术及微无创治疗逐渐成为子宫肌瘤治疗的主要手段。近年来药物治疗、射频、聚焦超声等保留子宫、保留生育能力的治疗方法,逐渐受到关注,现就子宫肌瘤的治疗研究进展展开论述。 *通讯作者。

子宫捆绑术

子宫捆绑术也叫B-lynch缝合术,是解决产后宫缩乏力性出血急需行开腹处理或剖宫产术中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时急需止血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可迅速控制子宫出血。其所采用的纵向子宫前后壁缝线加压止血方法较子宫动脉结扎术简单易行,可有效治疗产后出血,不仅保留了生育能力,而且改善了分娩和剖宫产结局。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首位,其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2% ~3%。到目前为止,临床上尚无一种绝对有效的方法能够预测和处理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以往遇到剖宫产术中难以控制的宫缩乏力性大出血和休克时,所采用的处理方法是: 按摩子宫;宫缩剂的应用;宫腔纱条堵塞;止血剂的应用;结扎盆腔血管止血。若上述方法无效时,则只能切除子宫挽救产妇生命。对育龄妇女来说,切除子宫意味着彻底丧失生育能力。这将给患者本人及其家庭带来巨大痛苦,严重影响产妇以后的生活质量。如今,若用上述5种传统方法处理无效时,可当机立断实施子宫捆绑术,则可有效避免切除子宫及其带来的影响。 子宫捆绑术作用机制 在子宫前后壁缝扎加压子宫,使子宫呈纵向压缩状,交织于肌纤维间的子宫壁间血管被有效挤压,血窦被动关闭而止血。

子宫捆绑术技巧 施术前,先以双手压迫子宫,观察出血情况,若子宫收缩且出血减少,则说明可行。进出针位置一定要距切口边缘3cm,避免造成组织缺血或撕裂。子宫前后壁出入针部位要对称,保持前后壁受力均匀,不易撕裂。打结拉线时,要用力均匀,循序渐进,助手配合按压子宫。结扎松紧适度。太紧影响血液循环,造成组织缺血、坏死,太松则起不到止血作用。术后需观察15~20 min,重点要看子宫颜色、子宫收缩、出血量、尿量及生命体征。子宫捆绑术是治疗剖宫产难以控制的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一种有效方法,此法简单、安全、有效、无并发症。若能把握时机早期应用,效果更佳。不仅无需特殊器械,而且避免了切除子宫,保留了生育能力,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子宫捆绑术护理 分娩是产妇心理生理强烈的应激过程,对产妇进行身心有效干预性护理可使产妇身心迅速康复,降低并发情况的出现。产后出血的主要致病因素有乏力性子宫收缩、胎盘的粘连与滞留、凝血障碍等,与孕妇过度恐惧情绪、体质弱,子宫病变等有直接关系。产后出血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为宫缩乏力,正常情况下,娩出胎儿后,子宫肌纤维不同走行收缩可压迫肌束间的血管,如子宫肌纤维无力收缩则失去压迫肌束间的血管作用力出现产后出血,如产妇过度紧张恐惧分娩、

2021妇科肿瘤学会 SGO子宫内膜癌:基于证据回顾的建议(全文)

2021妇科肿瘤学会SGO子宫内膜癌:基于证据回顾的建议(全文) 摘要 2014年妇科肿瘤学会(SGO)临床实践委员会更新了子宫内膜癌有关诊断、检查、手术和治疗方案指南。尽管如此,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及相关死亡率仍持续增加,自1987年至2014年子宫内膜癌年发病例数增加了75%,死亡病例翻了3倍,幸运的是在子宫内膜癌治疗方面有了一定进展,分子病理学研究不断深入,对遗传易感性认识更进一步,淋巴结评估更加精准,对放疗和化疗的理解更加全面,生存评估和随访方法更加完善。 制订过程 回顾了现有的证据,对相关指南内容进行了批判性审查,最后确定了推荐意见,提交SGO临床实践委员会、SGO出版物委员会和SGO董事会成员审核后出版。这些建议由SGO实践和教育委员会妇科肿瘤专家小组制订,使用的术语借鉴ASCCP管理指南,对建议的强度和证据质量进行评级。 组织病理学和分子病理学 临床问题1 对新诊断的子宫内膜癌如何进行分类?建议1.1目前指导子宫内膜癌治疗及预后的临床病理参数有:组织学类型、分级、分期、

年龄和LVSI。(AI)建议1.2 III/IV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应考虑雌激素受体。(BII)建议1.3 III/IV期子宫浆液性癌患者建议HER2Neu检测,以确定辅助化疗是否加入曲妥珠单抗。(AI)建议1.4应对所有子宫内膜癌进行错配修复状态和/或微卫星不稳定性检测,以筛选Lynch 综合征,有利于确定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embrolizumab单药或联合Lenvatanib治疗[2]。(AII)建议1.5对于子宫内膜癌患者应进行分子分型检测,尤其是晚期患者,以确定是否存在TP53突变,指导治疗决策。(BIII)建议1.6尽量进行生物标志物检测[3],参照美国病理学家学院(CAP)临床指导。(B III) 【证据文献复习】三十多年来子宫内膜癌分为两型[4]:I 型主要包括FIGO1/2级子宫内膜样癌,发病与雌激素有关,由子宫内膜增生、上皮内瘤变(EIN)发展而来,83%的肿瘤PTEN缺失,多数能够早期诊断,总体预后良好。II型包括癌肉瘤、浆液性癌、透明细胞癌、混合性癌、未分化癌、高级别子宫内膜腺癌,通常雌激素不敏感,与EIN无关,浆液性癌可能与子宫内膜上皮内癌(EIC)有关[5],90% II型子宫内膜癌存在TP53突变。尽管II型子宫内膜癌占比不足1/3,死亡占比达75%[6,7]。尽管二分类系统有重要临床价值,但相关研究异质性大,特别是高级别肿瘤[8,9]。 分子分型和基因组分类研究可提高分类和预后信息的一致性,从而成为临床决策的基础。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将子宫内膜癌分为四类:(1)POLE超突变型;(2)微卫星不稳定型(MSI-H),与MLH1

2020年子宫内膜癌治疗新进展(全文)

2020年子宫内膜癌治疗新进展(全文) 子宫内膜癌是最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每年有接近20万的新发病例,是导致死亡的第三常见妇科恶性肿瘤,仅次于卵巢癌和宫颈癌。手术是子宫内膜癌的主要治疗方法,另有放疗、化疗以及激素治疗等辅助治疗手段,预后总体较好,但仍有一些争议。 一、基础与分子研究进展 回顾2020年,子宫内膜癌的发病机制仍然是一大研究热点。除了雌激素的作用机制外,一些非雌激素因素,如代谢综合征、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高危因素,在子宫内膜癌发病分子机制中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基于这些多元化的研究结果,业内形成了新的理念,提出子宫内膜癌也是一种代谢性内科疾病,国内多个团队正在进行相关基础和临床研究。 子宫内膜癌的分子分型也是一大研究热点。2013年,肿瘤基因图谱研究网络(T CGA)公布其研究结果,将子宫内膜癌分为四种类型,即POLE突变型、M SI-H型、低拷贝型和高拷贝型,对临床决策有很好的指导意义。但由于不便实施、条件受限等原因,这一分型未能在国内得到很好的推广和应

用。 为了探索出适合国内现状、切实可行且便于推广的新型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我国多家单位和学者展开了相关研究。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为例,自2008年至今,致力于子宫内膜癌的分子分型研究,对常用的评估预后的分子指标,包括孕激素受体表达水平、肿瘤分级以及新筛选的基因表达等,进行综合分析,以期找到适合我国临床的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 二、微创治疗研究进展 微创治疗是所有疾病手术治疗追求的目标,旨在通过最小的创伤,实现最大的获益。子宫内膜癌手术治疗同样秉承微创治疗的理念,子宫内膜癌前哨淋巴结切除是这一理念指导下取得的一大进步,可以减少系统淋巴结切除带来的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等。2020年7月,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牵头制定的《子宫内膜癌前哨淋巴结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在《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发表,为推动我国子宫内膜癌前哨淋巴结切除的应用与研究提供参考。 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是子宫内膜癌手术治疗微创理念的另一体现。针对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复发患者、中分化子宫内膜癌和浅肌层浸润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探索性

子宫肌瘤的治疗新进展 程宝华

子宫肌瘤的治疗新进展程宝华 发表时间:2016-08-24T09:34:05.27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5月第9期作者:程宝华 [导读]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见于30 - 50岁女性. 南岔林业局职工医院黑龙江伊春市 153100 【摘要】目的,研究子宫肌瘤治疗的新进展。方法,选择50例子宫肌瘤的患者进行调查研究,进而找出子宫肌瘤治疗的新进展。结果,在这50例患者中,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方法,以及其他治疗方法,这些治疗方法的效果都很明显。结论,通过调查50例子宫肌瘤患者,可以了解到一些新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子宫肌瘤;治疗;进展 前言: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见于30 - 50岁女性,子宫肌瘤可分为浆膜下子宫肌瘤、肌壁间子宫肌瘤、黏膜下子宫肌瘤,其症状因肿瘤生长部位及大小不同而主要表现为不规则的阴道出血、月经量多、经期延长、周期缩短、继发贫血、腹部包块以及子宫增大所致的压迫症状等。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现代医学普遍认为与遗传、雌孕激素及其受体、生长因子、笨因突变等因素有关。目前子宫肌瘤的治疗主要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等方法,随着对子宫肌瘤病机的深入研究以及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类治疗方法都取得了新的进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50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调查,进而找出子宫肌瘤治疗的新进展。 1.2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1)腹腔镜手术,腹腔镜手术有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腹腔镜次全子宫切除术、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以及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等。腹腔镜技术是通过在腹壁上打上3 -4个直径0.5 - 2 cm的切口,采用手术器械把子宫肌瘤切除的一种手术方法。由于腹壁手术瘫痕小,术后恢复快,对盆腔环境干扰小、术后引起盆腔粘连几率相对小因此得到了患者的欢迎。由于腹腔镜手术与医生的经验和医院的条件关系大,及腹腔镜手术缺少触觉,因此目前得到较多认可的观点认为如果术前超声提示肌瘤超过5个,肌瘤太大,>10 cm以及阔韧带及宫颈部的肌瘤均不考虑首选腹腔镜手术,应考虑开腹手术较好。如果患者肌瘤>10 cm又想要坚持腹腔镜手术,术前也可考虑应用一些药物来缩小肌瘤的体积后再进行腹腔镜手术。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己经经大量研究表明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较开腹手术损伤小、出血量少、恢复快、术后引起盆腔粘连几率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并且现在临床上应用非常普遍。腹腔镜下肌瘤剔除术适合于有明显出血,疼痛或由于肌瘤所致的压迫症状;不孕症;习惯性流产;外突肌瘤毛3个。[1] 一般不适合于多发子宫肌瘤。由此可见,浆膜下肌瘤及肌壁间肌瘤,大部分可腹腔镜下手术。但对于勤膜下肌瘤的剔出手术因部位较深且有更好的微创手术方式而一般不在腹腔镜下进行。(2)宫腔镜手术。宫腔镜手术主要是适合于位于子宫腔内部的肌瘤(宫腔内和部分宫腔内肌瘤,只要直径大于5 cm,突在宫颈管或宫口外的指征适当放宽。具有不开腹,子宫无切口,术后恢复时间大大缩短以及减少了日后剖宫产率等优点,因此尤适于希望保留子宫及改善生育能力的有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对于处理勤膜下肌瘤有更好的微创方法,那就是宫腔镜下作肌瘤刮除术。手术当中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对未生育患者子宫内膜的保护及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的控制。子宫内膜保护措施就是开窗挖除肌瘤,方法为用针状电极开窗以后,再沿着肌瘤突出来的表面逐渐分离肌瘤,尽可能减少对子宫内膜的破坏。因此,行宫腔镜电切治疗子宫肌瘤,可保留患者子宫,改善其生育功能,缓解月经过多症状并纠正贫血,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进行术前预处理,术中B超严密监护,配合熟练的手术操作技巧,宫腔镜治疗子宫豁膜下肌瘤安全可靠,疗效确切。[2] 药物治疗。基于对生活质量的要求,病人要求保留子宫甚至不做手术的越来越多,故近年来关于子宫肌瘤的药物治疗的研究颇为活跃。子宫肌瘤至今病因尚不完全明确,但其很少发生于青春期前,在妊娠后或使用雌激素时增大,自然或诱发绝经后缩小退化,故而认为系雌激素依赖性肿瘤。供理论依据。一般的治疗药物有:雄激素:主要对抗雌激素作用,使宫内膜萎缩,直接作用于平滑肌,使其缩小而减少出血,并使近绝经期的患者提早绝经,临床上用于治疗子宫肌瘤由来已久;孕激素,大剂量孕激素有拮抗雌激素的作用,持续性外源孕激素可降低肌瘤内雌孕激素受体水平,从而降低雌激素的生物学效应。常用药物有黄体酮、甲孕酮、已酸孕酮、甲地孕酮等;米非司酮,有抗孕激素活性,抑制孕激素受体表达,并能抑制子宫肌瘤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式,且可减少子宫动脉血流使子宫肌瘤血供减少,使子宫肌瘤萎缩。但停药一定时间后肌瘤可反跳性增大。有报道小剂量治疗安全、有效,且反跳现象在年龄上有明显差别。有关该药治疗子宫肌瘤的作用机制、剂量及疗效口前尚在探索中。[3] 介入治疗方法。采用放射介入法经皮对股动脉进行穿刺,可直接将导管送至子宫动脉,并注入一种永久性的栓塞微粒对子宫肌瘤的血供进行阻断,从而达到使其萎缩或消失的治疗目的。此治疗适应于:肌瘤有症状,但因各种原因不宜手术者;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希望避免药物治疗所引起的不良反应者。 2.结果 调查研究的50例患者中有手术治疗,有药物治疗,有介入治疗。手术治疗包括腹腔镜治疗和宫腔镜治疗,药物治疗包括雄激素,孕激素等。这些治疗方法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3.讨论 子宫肌瘤是常见的妇科疾病,也是生殖道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严重影响育龄期妇女的健康,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伦理人文医学的影响,子宫肌瘤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子宫肌瘤发生在高雌激素环境条件下同时启动如维甲酸、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等多条通路,在多因素、多通路的作用下,可引起子宫肌瘤的发生和生长。 子宫肌瘤的各治疗方法有其适应范围,临床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自身条件、治疗要求以及医生的技术熟练程度等进行选择;各治疗方法可独立使用也可进行合理的联合应用以最大程度的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子宫肌瘤的患者对于疾病治疗的要求趋向于更安全"微创"有效的方向,因此如何选择合适的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在临床研究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对现有的治疗方法需加以完善,对不同治疗方式相关的并

子宫内膜癌晚期的最佳治疗方法

子宫内膜癌又称子宫体腺癌,原发于子宫体部,是起源于子宫内膜的恶性肿瘤,子宫内层细胞的非正常性生长。子宫内膜癌通常发生在大于50岁的妇女,引起子宫内膜癌的最常见原因是,在人体内与黄体激素相比,雌激素过多,当子宫内膜癌发展到晚期的时候可于腹股沟处触及肿大变硬或融全成块的淋巴结,或有肺、肝等处转移体征,严重的会危机患者生命,那么晚期子宫内膜癌最佳治疗方法是什么呢? 中医治疗子宫内膜癌可减轻病人的症状和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命,降低癌症的死亡率。 中医治疗子宫内膜癌具有较强的整体观念。肿瘤虽然是生长在身体的某一局部,但实际上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对多数的肿瘤病人来说,局部治疗是不能解决根治问题的,而中医由于从整体观念出发,实施辨证论治,既考虑了局部的治疗,又采取扶正培本的方法,对于改善患者的局部症状和全身状况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中医治疗子宫内膜癌可以弥补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的不足。手术固然能切除癌肿,但还有残癌、或区域淋巴结转移、或血管中癌栓存在等,运用中医中药术后长期治疗,可以防止复发和转移;放疗、化疗治疗对消化道和造血系统有相当的副作用,运用中医中药治疗既能减轻放、化疗的副作用,又能加强放疗、化疗的效果,对于晚期子宫内膜癌症患者或不能手术和放疗、化疗的可以采用中医中药治疗。 举例说明:中药成分三联平衡疗法,具有使癌细胞逆转成正常细胞的分化作用、调控肿瘤细胞的增殖周期、免疫调节作用来达到抗肿瘤功效,对于防止癌细胞复发与扩散有着控制作用。在西医治疗过程中,手术前,放化疗前,服用含有中药成分的三联平衡疗法,能提高免疫力,在治疗前使患者身体达到最佳状态,有利于提高手术成功几率,减少患者放化疗过程因化学药物或者放射物质对身体造成的损害。在手术、放化疗治疗后,三联平衡疗法能够有效的防止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复发,转移,扩散,使治疗的效果得以维持和改善,使患者尽快恢复。 中医治疗子宫内膜癌不影响劳动力。癌症患者在局部状况好转的同时,全身状况也得到改善。中医治疗子宫内膜癌副作用小,患者不会因为选择中医治疗而出现其它的问题。患者只要做好检查,适合中医治疗,就可以放心的治疗。 温馨提示:子宫内膜癌晚期患者首先要保持一个平和健康的心态,对疾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尽管是晚期,也同样是可以医治的,只要积极的正确治疗,同样可以收到好的治疗效果,了解子宫内膜癌晚期的症状表现,做到心中有数,正确对待疾病,子宫内膜癌晚期症状表现如下: 1、阴道排液 因腺癌生长于宫腔内,感染机会较宫颈癌少,故在初期可能仅有少量血性白带,但后斯发生感染、坏死,则有大量恶臭的脓血样液体排出。有时排液可夹杂

多发性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doc

多发性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 子宫肌瘤(uterus myoma of),常为多发性,并且以上不同类型肌瘤可同时发生在同一子宫上,称为多发性子宫肌瘤。整理了多发性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多发性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 1,药物:子宫肌瘤中医治疗无效。采用性激素药物以强行降低雌激素水平,缓解子宫肌瘤症状,不能根治,副作用大。 2,手术:采用肌瘤摘除术或子宫切除术,显效较快,但如果内分泌失调这一根本致病原因未能改变,子宫肌瘤还可能复发。得了子宫肌瘤,最主要的是及时发现、及早手术。 3,根据肌瘤的不同特点,患者自身情况,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治疗形式。很多无生育要求的人患子宫肌瘤后,选择了子宫切除手术,目的是显效快,不复发,但是肌瘤和子宫一起没了。殊不知,子宫是女性盆底的组成部分,切除子宫必须在盆底挖个窟窿,而且切断固定子宫的10条韧带,才能取下子宫,盆底完整性被破坏,盆底支持力度下降,内脏下垂,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特别是性生活。因肌瘤切除子宫是一个非常大的误区,其实肌瘤是良性疾病,以今天的医疗水平,根本没有必要也不应该切除子宫。微创技术已经非常普及,粘膜下肌瘤完全可以用宫腔镜经阴道切除,无切口;浆膜下肌瘤和壁间肌瘤可以用腹腔镜切除,腹壁最大切口1cm。所以,年轻或无症状的肌瘤患者,不应该等肌瘤长大或出现症状再作手术,肌瘤越小子宫创伤越小。肌瘤一旦存在,一定会越长越大,任何药物治疗都无效,栓塞和自凝刀,因为易损伤肠管,出血,复发等,更是不可取。不如尽早切除,术后辅以内分泌调节,才是万全之策。 多发性子宫肌瘤的种类 第1类:性生活失调女性易患子宫肌瘤 传统中医学讲,子宫肌瘤归属于症瘕(肚子里结块的病)范畴。而症瘕的形成多与正气虚弱、气血失调有关。中医解说

子宫肌瘤的诊断与治疗

子宫肌瘤的诊断与治疗 发表时间:2013-01-04T11:35:18.43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1期供稿作者:栾秀云张文威[导读]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多见于30~50岁妇女。栾秀云张文威(哈尔滨市道里区妇产医院 150010)【摘要】目的讨论子宫肌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病史与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子宫肌瘤的处理,根据患 者年龄、症状、肌瘤大小、有无变性、生育要求及全身情况全面考虑。【关键词】子宫肌瘤诊断治疗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多见于30~50岁妇女。以宫体部肌瘤多见,少数为宫颈肌瘤。我院自2008年6月~2012年1月收治子宫肌瘤患者32例,经过临床分析和治疗患者全部治愈出院,现将临床诊疗汇报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32例,年龄28-55岁,平均年龄42岁。其中肌壁间肌瘤28例。浆膜下肌瘤4例。 1.2临床表现 1.2.1多数患者无症状,仅于妇科检查或B超检查时偶被发现。 1.2.2阴道流血多数病例表现为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周期缩短,少数病例表现为不规则阴道流血,主要取决于肌瘤生长的部位。 1.2.3腹部包块下腹可扪及实质性肿块,不规则,特别是在膀胱充盈时腹部包块更为明显。 1.2.4白带增多肌壁间肌瘤可有白带增多,黏膜下肌瘤更为明显,当其感染坏死时可产生多量脓血性排液,伴有臭味。 1.2.5压迫症状肌瘤增大时常可压迫周围邻近器官产生压迫症状,尤多见于子宫体下段及宫颈部肌瘤。压迫膀胱则产生尿频、尿急,甚至尿潴留;压迫直肠产生排便困难。 1.2.6腰酸、下腹坠胀、腹痛一般患者无腹痛,常诉有下腹坠胀、腰背酸痛。浆膜下肌瘤蒂扭转时可出现急腹痛。肌瘤红色变性时,腹痛剧烈且伴发热。 1.2.7其他症状患者可伴不孕、继发性贫血等。 1.2.8妇科检查子宫不规则增大,质硬,表面呈多个球形或结节状隆起。若为黏膜下肌瘤,有时可见宫颈口或颈管内有球形实性包块突出,表面暗红色,有时有溃疡、坏死。 1.3诊断要点 1.3.1病史及临床表现 1.3.2辅助检查 (1)超声检查:B型超声显像显示子宫增大,失去正常形态,肌瘤区出现圆形低回声区或近似漩涡状结构的不规则较强回声。B超能较准确地显示肌瘤的数目、大小及部位。 (2)诊断性刮宫:探测宫腔大小、宫腔形态及不规则突起。并将刮取所得的子宫内膜送病理检查,以除外并存的子宫内膜病变。 (3)宫腔镜检查:直接窥视宫腔形态,可见突出在宫腔内的肌瘤,明确诊断并指导治疗方案。 2治疗方案及原则 子宫肌瘤的处理,根据患者年龄、症状、肌瘤大小、有无变性、生育要求及全身情况全面考虑。 2.1随访观察如肌瘤小于妊娠10周子宫大小、无明显症状或近绝经期患者,可3~6个月复查一次。 2.2手术治疗 2.2.1手术指征: 肌瘤大于妊娠10周子宫;月经过多,继发贫血;有压迫症状;宫颈肌瘤;生长迅速,可疑恶性; 2.2.2手术方式: 1)肌瘤切除术:年轻未婚或未生育、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可经腹行肌瘤切除。有条件者可在腹腔镜下手术切除肌瘤。 黏膜下肌瘤可在宫腔镜下行肌瘤切除术,黏膜下肌瘤突出宫颈r]或阴道内者,可经阴道切除肌瘤。 2)子宫切除术:凡肌瘤较大、症状明显、经药物治疗无效、不需保留生育功能,或疑有恶变者,可行子宫次全切除或子宫全切术。若决定行次全子宫切除术,术前应详细检查宫颈除外宫颈癌或癌前病变,术后仍需按常规定期随访。双侧卵巢正常者应考虑保留。若患者已绝经,在征得患者同意后可同时行双侧附件切除,如患者不愿切除,也可保留。 2.3药物治疗凡肌瘤小于2个半月妊娠子宫大小、症状较轻、近绝经年龄及全身情况不能手术者,可选择下列药物治疗: 2. 3.1雄激素:丙酸睾酮25mg,肌注,5~7日一次,共4次,经期每日注射一次,连用3日,每月总量不宜超过300mg。或甲基睾酮5~10mg,口服,每日2次,每月用药10~1 5日。 2.3.2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α):按说明给药,连续使用3~6个月。用药期间肌瘤明显缩小,症状改善。但停药后肌瘤又可逐渐增大。GnRH-α长期持续使用可致雌激素缺乏,导致骨质疏松症。GnRH-α更适用于拟行肌瘤的术前准备,使手术时易于剥离肌瘤,并减少术中出血。 2.3.3米非司酮:米非司酮12.5~25mg,口服,每日1次,连服3~6个月。不宜长期大量服用米非司酮,以防抗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 2.3.4孕三烯酮:孕三烯酮2.5mg,口服,每周2次,连服3~6个月,用药期间需随访肝功能。 2.3.5子宫收缩剂主要用于减少月经量,常用益母草冲剂口服,缩宫素10~20U肌注,或麦角新碱0.2mg肌注等。 2.4有条件者也可行子宫肌瘤介入治疗,但要严格掌握适应证。 2.5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处理 (1)孕期无症状者,定期产前检查,严密观察,不需特殊处理。 (2)妊娠36周后,根据肌瘤生长部位是否会发生产道梗阻及产妇和胎儿的具体情况决定分娩方式。若肌瘤位于子宫下段、易发生产道阻塞、胎头高浮不能入盆者,应行选择性剖宫产。

子宫捆绑式缝合治疗剖宫产时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的临床疗效

子宫捆绑式缝合治疗剖宫产时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的临床疗效 发表时间:2018-06-28T14:30:25.417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3月下第6期作者:杜桂兰 [导读] 对剖宫产时难治性产后出血使用子宫捆绑式缝合进行治疗,不仅可以缩短患者手术的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 (栖霞区医院;江苏南京210046) 摘要:目的:对剖宫产时难治性产后出血使用子宫捆绑式缝合进行治疗,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110例剖宫产时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考组。分别对参考组以及研究组的患者进行常规止血治疗和子宫捆绑式缝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结论:对剖宫产时难治性产后出血使用子宫捆绑式缝合进行治疗,不仅可以缩短患者手术的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还有着极佳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子宫捆绑式缝合;剖宫产时难治性妇产后出血;治疗效果 引言: 随着全国二胎政策的开放,二胎分娩人数呈现井喷式增加,各种高危产妇的出现直接导致了产后出血的发生。产后出血是现阶段导致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主要又是由于子宫收缩乏力所导致。现阶段由于医疗技术日益发达,很多有效的止血方法也被引入到了临床止血的治疗当中,我院在止血的过程中使用的是子宫捆绑式缝合的方法,通过对55例患者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做出如下的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4年4月至2017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110例剖宫产时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考组。患者平均年龄为(29.25±8.54)岁。所有患者均符合该病的诊断标准,均为自愿参与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除使用的止血治疗方法不同以外,其他各方面均无对比意义。 1.2方法 参考组患者在止血期间使用的是常规的止血方法,对宫体进行按摩以后,静脉滴注缩宫素,于宫体肌注麦角新碱、欣母佩,如果采取上述措施之后,患者仍然表现出子宫收缩乏力的情况,使用常规的关腹手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如果出血量大于100mL,就需要进行宫腔填纱处理,填满整个宫腔,于术后1-2日取出[1]。研究组患者在止血期间的使用的是子宫捆绑式缝合的方法,即在产妇分娩胎儿之后,对其子宫进行按摩,同时静脉滴注缩宫素,于宫体肌注麦角新碱、欣母佩,如果采取上述措施之后,患者仍然表现出子宫收缩乏力的情况,出现大出血且已经超出500mL,就需要立即对患者实施子宫捆绑缝合术,具体的治疗方法如下:首先手术人员通过双手对产妇宫体施加一定的压力,观察其子宫的出血量是否减少,同时对子宫下边缘处进行进针缝合,采用的是1号可吸收线,待穿进子宫前壁以后,选择子宫切缘3cm处的部位作为穿出部位,直至子宫后部,随后确定好子宫后壁切口的高度,在对应的部位进行左半侧的缝合,打结缝线,将子宫保持成压缩状,待确定子宫没有活动性出血以后,缝合切口[2]。 1.3观察指标 本次对两组患者使用不同的止血治疗方法,主要对其手术的指标以及治疗的疗效进行观察,止血指标由专人结合手术过程的实际情况统计出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的时间。治疗疗效分为显效: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基本正常,出血量大幅度减少或者停止,患者子宫宫缩明显好转。有效: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稳定,出血量得到有效控制,子宫逐渐宫缩。无效:患者各项指标均未得到控制。治疗有效率的计算方法如下所示: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55×100%。 1.4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的研究分析中,对数据进行分析时,使用的软件是SPSS14.0,采用X2对计数的资料进行检验,用t对计量进行检验,数据之间的差异使用P值来分析。 2.结果 使用不同的方法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以后,其治疗的手术指标以及治疗疗效对比如下表所示: 3.讨论 产后出血是一种极为严重的情况,如果过于严重,就需要切除患者的子宫,使用该种方法虽然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但是却无法再次

子宫内膜癌诊断与治疗指南(完整版)

子宫内膜癌诊断与治疗指南(完整版) 子宫内膜癌在发达国家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第二位,据2015年国家癌症中心统计,我国发病率为63.4/10万I死亡率21.8/10万。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局水平的雌激素(可能由肥胖、糖尿病、高脂肪饮食引起),初潮早,未育,绝经延迟,林奇综合征(LynCh SyndrOme )Z高龄(55岁以上)以及应用激素替代和他莫昔芬等。近年子宫内膜癌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 本指南更新基于临床重要规范的修正,不能解决临床所有的问题,也不能替代好的临床判断和个体化治疗。 约有70%的子宫内膜样癌患者,发现时局限于子宫体。子宫内膜癌大部分是局限性病变Z生存率相对较高,但常忽略早期不规则阴道流血和阴道排液等症状,失去早期诊断的机会。有数据显示,我国近年来子宫内膜癌的病死率增速超过了发病率的增速。增高的病死率可能与晚期病例的增加,高危型病理类型(如浆乳癌),诊断时处于高龄等相关。美国监测流行病学和结果(SEER )数据显示,年轻患者、早期病例、低级别病变的患者有更好的生存率。与生存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病理级别、浸润深度、年龄、淋巴结状态、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脉管滾润、病变累及子宫下段等。为了提高患者生存率,医师需要判断这些高危因素进行适当的个体化治疗。 目前,尚缺乏有效的子宫内膜癌筛查手段,可探索无创筛查方法。

1遗传咨询与干预 大部分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是散发性的,但有5%左右的患者是遗传性子宫内膜癌,其特点是这些患者发病年龄要比散发性子宫内膜癌患者平均年龄要小10~20岁。对于遗传性子宫内膜癌的筛查[如患有林奇综合征、遗传性非息肉性结肠癌(HNPCC)者]应该在50岁以前进行。对于小于50岁或者有家族史的子宫内膜癌或结肠癌患者建议进行基因检测和遗传咨询。林奇综合征患两种恶性肿瘤如结肠癌或者卵巢癌的可能性増加,这些患者的亲属也是林奇综合征的易感人群,因此建议根据子宫内膜癌患病年龄和家族患癌情况进行遗传咨询。 广义的DNA错配修复缺陷筛查基因包括MLHk MSH2、MSHβx MLH1、PMS2缺失,需要进一步评估甲基化启动子以判断是体系突变还是胚系突变。所有患者如果有其他DNA错配异常或者其本人无基因改变,亲属有子宫内膜癌病史和(或)结直肠癌者,建议进行DNA错配基因检测和遗传咨询,可参见结直肠癌林奇综合征/HNPCC筛查指南。 女性林奇综合征是子宫内膜癌的高危人群,发病率高达60% ,建议林奇综合征患者密切监测子宫内膜,与患者讨论危险因素,降低患子宫内膜癌风险。可根据患者选择Z在生育完成后进行预防性全子宫双附件切除,并建议行肠镜等检查Z适当干预以降低结直肠癌的风险。其亲属有林奇综合征而没有子宫内膜癌,建议每年1次进行子宫内膜活检。 子宫切除标本或内膜取样标本基因检测,所有错配修复(MMR )异常的患者均需要进行遗传性肿瘤相关的基因检测,并做遗传咨询。没有

子宫内膜癌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World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世界肿瘤研究, 2017, 7(4), 81-89 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2017 in Hans. https://www.sodocs.net/doc/0817791934.html,/journal/wjcr https://https://www.sodocs.net/doc/0817791934.html,/10.12677/wjcr.2017.74013 The Advance in the Medical Therapy of Endometrial Cancer Li Zhang1, Yang Fan2* 1School of Medicine Northwest Minzu University, Lanzhou Gansu 2The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People’s Hospital Affiliated to Northwest Minzu University, Yinchuan Ningxia Received: Aug. 15th, 2017; accepted: Aug. 30th, 2017; published: Sep. 5th, 2017 Abstract Endometrial carcinoma is one of the three big malignant tumors in female reproductive system, and sixth largest common malignant tumor in the world. The incidence increased gradually in re-cent years. Surgical treatment was chosen firstly for early endometrial carcinoma; the main treatment of recurrent and special type of endometrial carcinoma is chemotherapy. In recent years other therapies about endometrial cancer have been kept in a high profile including mole-cular targeted therapy and hormone therapy.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is a research hotspot. This review explores the literature regarding these advancements in endometrial cancer. Keywords Endometrial Cancer, Chemotherapy, Molecular Targeted Therapy, Hormone Therap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子宫内膜癌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张丽1,樊杨2* 1西北民族大学医学院,甘肃兰州 2西北民族大学附属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妇产科,宁夏银川 收稿日期:2017年8月15日;录用日期:2017年8月30日;发布日期:2017年9月5日 摘要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系统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同时也是世界范围内第六大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通讯作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