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腹腔镜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27例临床分析

腹腔镜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27例临床分析

腹腔镜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27例临床分析
腹腔镜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27例临床分析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2年6月第19卷第6期 Chin J Bases Clin General Surg , V ol . 19, No . 6, Jun . 2012? 673 ?

腹腔镜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27例临床分析

Clinical Analysis of 27 Cases of Laparoscopic Enterodialysis to

Treat Adhesive Ileus

陈生*

冯仲信*, 黎淑君*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2005年7月至2011年9月期间采用腹腔镜进行肠粘连松解术的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7例患者中除2例因术中探查发现小肠坏死而中转开腹行肠切除外,其余25例均手术成功,手术时间(65±15) min (40~115 min )。2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6)个月(8个月~2年),1例患者于术后1个月时有阵发性腹痛,经保守治疗缓解,其余病例均无腹胀、腹痛等症状发生。结论 腹腔镜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是较理想的治疗术后肠粘连的手段。

【关键词】 肠梗阻; 腹腔镜; 肠粘连松解术 【中图分类号】 R574.2; R656 【文献标志码】

B 【作者单位】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勒流医院普外科(广东佛山528322)

【通讯作者】 陈生,

E-mail :chensheng99@163. com 【作者简介】 陈生(1973年-),男,广东省汕头市人,本科,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普外科临床工作。

短篇论著

粘连性肠梗阻占肠梗阻的40%~60%[1],手术治疗的目的是松解粘连、恢复肠道通畅、防止复发。近年来,随着腔镜技术的发展,腹腔镜粘连松解术已逐渐成为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主要手段。我院

普外科2005年7月至2011年9月期间采用腹腔镜进行肠粘连松解术27例,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7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中男16例,女11例;年龄(35.82±4.37)岁(23~61岁)。均有腹腔手术史,包括阑尾切除手术史14例,腹部外伤手术史7例(小肠穿孔修补4例、脾破裂修补3例),宫外孕手术史5例,胃大部切除手术史1例,卵巢肿瘤手术史1例,其中1例患者有二次手术史。27例患

者中有23例表现为手术后反复腹痛,

4例为腹痛初次发作,均诊断为粘连性肠梗阻,病程(14.23±3.75)

个月(3个月~6年)。1.2 手术方法

1.2.1 腹腔探查 采取气管插管全麻,选择远离原

切口的脐缘做长约1 cm 的小切口,开放式建立气腹;腹腔镜进入腹腔后,首先探查腹腔粘连情况,设计好第1个操作孔;找到肠管扩张和正常分界处,确认粘连部位,再设计好第2个操作孔,两操作孔间的距离以8~10 cm 为佳,以免器械间相互干扰。1.2.2 粘连松解 本组17例属粘连索带致梗阻,

用超声刀或电凝剪刀电凝切断索带;

4例属腹壁粘连扭折,用超声刀或剪刀电凝、分离较易分离的粘连,用无损伤钳牵开粘连组织,在带有张力的情况

下进行松解;4例肠襻粘连成团,对肠管间粘连用钝性与锐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离,其中2例肠襻粘连致密,

1例肠穿孔予边吸除穿孔处溢出物边用3-0 Dexon 线缝闭,再细致修补,冲洗腹腔并行引流,另1例肠管浆膜损伤行修补术;本组另2例中

1例形成粘连内疝、1例粘连成角扭转,探查时发现小肠缺血,经松解后确认肠坏死,遂在病变上方腹壁做一小切口开腹行肠切除术。1.3 结果

本组27例患者中除2例因术中探查发现小肠坏死而中转开腹行肠切除外,其余25例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为(65±15) min (40~115 min )。术后2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4±6)个月(8个月~2年),仅1例患者于术后1个月时有阵发性腹痛,经保守治疗缓解,其余病例均无腹胀、腹痛等症状发生。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2年6月第19卷第6期Chin J Bases Clin General Surg,V ol. 19, No. 6, Jun. 2012? 674 ?

2讨论

手术后粘连形成是机体的一种纤维增生的炎性反应,粘连引起梗阻有以下6种类型,包括肠襻粘连成团、腹壁粘连扭折、系膜粘连扭折、粘连索带压迫、粘连内疝和粘连成角扭转[1]。粘连索带压迫或缠绕肠管形成梗阻是腹部手术后肠粘连梗阻的常见原因[2]。本组27例中有17例(63%)属索带粘连压迫或缠绕肠管形成梗阻,直接予电刀或超声刀切断索带即可。对腹壁粘连扭折和系膜粘连扭折引起的梗阻,应紧贴腹壁分离,尽量减少肠管的损伤,分离时用无损伤钳牵开粘连组织,在带有张力的情况下进行松解,先分离较易分离的粘连[3]。肠襻粘连成团往往形成较大面积的肠管之间的粘连,分离时易出现肠管损伤,应在带有张力的情况下沿粘连间隙分离[3],本组有2例术中发现肠管损伤均属肠襻粘连成团型。对术中发现的肠管通畅的广泛粘连,建议不做松解,以免分离的创面大、术后不可避免地再次粘连。粘连内疝及粘连成角扭转易发生肠缺血甚至坏死,本组2例肠坏死病例均是在保守观察过程中,症状加重行腹腔镜探查发现,提示对反复发作的肠粘连病例在病程的初期尽早选择腹腔镜探查,对梗阻严重的应先予保守治疗待症状缓解再行探查,在保守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腹部情况,若出现腹痛加重、血象升高、发热等症状应立即探查。

腹腔镜治疗肠粘连梗阻的病例选择与手术时机把握至关重要,一般认为反复发作的肠粘连有手术指征,手术适应证包括[3-7]:①腹部手术史少于3次,估计腹腔粘连不十分严重;②虽无严重梗阻表现,但经常有肠粘连引起腹痛症状;③有多次肠梗阻发作经保守治疗症状缓解。对病史较长的、有多次开腹手术史的、有较严重的弥漫性腹膜炎病史的可能存在较严重的粘连,列为相对禁忌证。随着腹腔镜治疗肠粘连经验的积累和技术的提高,特别是对一些术前估计粘连较严重的病例,早期使用腹腔镜探查可减少肠坏死的发生。近期有报道[8]用人工气腹加胃肠造影对比诊断肠粘连的尝试,为肠粘连术前评估起到一定的作用。而该手术的禁忌证有:①怀疑恶性肿瘤引起的肠梗阻;②腹腔有感染的梗阻伴有高度腹胀;③放射治疗所致的肠梗阻;④多次大手术后考虑腹腔广泛粘连的梗阻;⑤基础病不耐受手术如心肺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碍等。

通过对本组病例的分析,笔者认为腹腔镜对术后粘连松解是安全可行的[3-7],且具有微创的优

点[9,10],适宜应用在反复发作的术后肠粘连患者。与传统开腹粘连松解相比,对反复发作的肠粘连患者进行腹腔镜下粘连松解手术治疗具有一定的优势[9-15],如可减少再次粘连发生的机会、缩短住院时间、加快肠道功能恢复、降低术后伤口感染概率等。

3参考文献

[1] 吴阶平, 裘法祖, 黄家驷. 外科学[M]. 第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492-1495.

[2]李国新, 赵保玉. 腹腔镜胃肠手术与肠粘连形成[J]. 腹腔镜外科杂志,2010,15(6):404-410.

[3]吴柏华. 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手术技巧探讨[J]. 南昌大学学报 (医学版),2010,50(2):104-105.

[4]赵兵, 孟塬, 龚国杰. 腹腔镜下粘连性肠梗阻松解术28例报告[J].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1,11(7):663-664.

[5]杨齐, 骆成玉, 周永桥, 等. 腹腔镜粘连松解术加防粘连膜治疗粘连性肠梗阻45例[J].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9,223(6):473-474.

[6]刘青, 龙赘, 孙念绪. 腹腔镜在肠粘连松解术中的应用(附33例报告) [J].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7,14(5):534-

535.

[7]刘庆文, 周宾径, 秦宏兴. 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19例体会[J]. 微创医学,2011,6(2):134-135.

[8]严培虎, 周会平, 陈治川, 等. 人工气腹加胃肠对比造影诊断术后腹壁肠粘连的临床应用[J].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11,18(1):76-80.

[9]Burton E,Mckeating J,Stahlfeld K. Laparoscopic management of a small bowel obstruction of unknown cause [J]. JSLS,

2008,12(3):299-302.

[10]Augestad KM,Delaney CP. Postoperative ileus:impact of 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laparoscopic surgery and enhanced recov-

ery pathways [J]. World J Gastroenterol,2010,16(17):2067-

2074.

[11]陈小勋, 周永醇, 张兆明, 等.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J].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0,25(11):924-925. [12]顾爱东, 郭克逊, 周斌.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对比研究[J]. 腹腔镜外科杂志,2008,13(1):35-37. [13]李前, 王存川, 吴东波, 等. 超声刀在腹腔镜粘连松解术中的应用[J].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5,12(1):71-73. [14]Saribeyo?lu K,Pekmezci S,Korman U,et al. Selective laparo-scopic adhesiolysis in the management of acute and chronic recur-

rent adhesive bowel obstruction [J]. Ulus Travma Acil Cerrahi

Derg,2008,14(1):28-33.

[15]Vetere PF,Lazarou G,Mondesir C,et al. Strategies to minimize adhesion formation after surgery [J]. JSLS,2011,15(3):350-

354.

(2011-11-06收稿,2012-04-09修回)

(本文编辑赵珍/李缨来)

粘连性肠梗阻

粘连性肠梗阻 粘连性肠梗阻是肠梗阻中最常见地疾病。约占44%。粘连性肠梗阻多表现为单纯性肠梗阻,少数也转化成绞窄性肠梗阻,甚至以后者为首要表现。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粘连性肠梗阻除少数为腹腔内先天性因素,如先天发育异常或胎粪性腹膜炎所致外,大多为获得性。常见原因为腹腔炎症、损伤、出血、腹腔异物,如腹部手术、腹膜炎、腹腔内滑石粉或遗留纱布等。腹腔放疗和腹腔化疗也可导致粘性肠梗阻。 腹腔内粘连的发生机制尚未明确,但已公认粘连是腹膜自身生理功能的正常反应。腹膜除有润滑、吸收和渗出作用外,其防御和修复功能是形成粘连的内在因素。腹膜在受到上述原因刺激时,发生急性炎症反应而渗出大量含有纤维蛋白原的液体,在几小时内即可凝固成纤维素性疏松的粘连,这种纤维素性粘连如未被吸收,24小时侯就有血管和成纤维细胞长入,最后形成牢固的纤维性粘连。 肠粘连大部分不出现临床症状,因粘连不一定形成梗阻,少部分可有轻度阵发性腹痛。只有当肠曲粘连成团影响蠕动波通过,或当粘连牵拉肠曲折叠成锐角、扭转,或粘连带压迫肠曲,或形成内疝,才产生肠梗阻。 (二)诊断 ⑴机械性肠梗阻

⑵有既往腹部手术、创伤、腹膜炎病史 ㈢治疗 年连性肠梗阻多数为单纯性梗阻,并且术后必然会形成新粘连。故首先应用非手术治疗。 对于粘连较重、反复梗阻、多次行粘连松解术,分离粘连后为防再次粘连梗阻,有必要附加一种小肠排列固定术。 (四)预防 预防粘连是解决粘连性肠梗阻的关键。但至今仍无公认的有效可靠方法。 肠扭转 是指一段肠曲以其系膜的纵向为轴旋转1800以上造成的肠梗阻。腹腔内各游离的肠段均有扭转的可能;但以小肠和乙状结肠为多。肠段扭转时造成系膜血管受压,是为绞窄性肠梗阻,同时导致肠段两端受压,形成闭袢性肠梗阻;因而肠扭转容易造成肠坏死穿孔。 肠扭转的发生首先具有解剖因素,如系膜过长、过窄,肠内容物积聚 诊断 小肠扭转发病急聚,表现为中上腹或脐周持续性腹痛伴阵发性加剧。恶心呕吐。腹透可见扩张的小肠肠袢成小跨度并有位置和排列的紊乱。 乙状结肠扭转的腹痛多见于左下腹,恶心呕吐轻而腹胀明显,

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体会

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体会 目的:观察医用透明质酸钠与保守治疗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选取66例诊断为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采取再次手术并配合使用医用透明质酸钠进行治疗,对照组采取保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一般疗效情况(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恢复时间、症状消失时间)以及症状缓解情况相关指标(排水样便的时间、胃液变清亮时间)等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97.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13%,且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恢复时间、症状消失时间、排水样便的时间和胃液变清亮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使用医用透明质酸钠,可以提高治疗有效率,迅速改善患者临床表现,加速临床恢复。 标签: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医用透明质酸钠;保守治疗 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是腹部手术患者中较多遇到的一类手术并发症,以往对于此类患者的治疗,往往采用再次手术或保守治疗[1]。但再次手术的风险较高,而且手术后患者的恢复时间明显延长。此外,在一些高龄患者中,再次手术容易引发一些的并发症,严重时甚至能够造成患者死亡[2-3]。而保守治疗虽然无创伤性,但是其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有效率较低[4]。透明质酸钠(HA)在创伤患者的临床使用较为多见。研究表明,其能够有效加快创口的愈合[5-6]。本院采用医用透明质酸钠对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普外科收治入院的66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2例。其中观察组34例患者中,男22例,女12例,年龄29~73岁,平均(44.2±16.2)岁,患者发病前均行开放腹腔手术,其中阑尾切除术13例、小肠破裂修补术3例、肝破裂修补术2例、卵巢囊肿切除术5例、胆囊切除术10例、胃切除术1例。对照组32例患者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31~72岁,平均(44.1±15.9)岁,患者发病前均行开放腹腔手术,其中阑尾切除术11例、小肠破裂修补术4例、肝破裂修补术5例、卵巢囊肿切除术5例、胆囊切除术6例、胃切除术1例。所有患者入院时均有反复发作的慢性腹痛。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观察组观察组术前禁食6 h以上,手术取仰卧位,手术部位常规碘伏消毒,麻醉气管插管下全身麻醉。在手术、病灶以及相应腹膜区域涂抹1 mL左右的医用透明质酸钠。术后常规缝合,并给予患者抗生素静滴3 d,预防感染。

肠梗阻护理常规

肠梗阻护理常规 一、定义 肠梗阻,指肠内容物通过障碍,通俗地讲就是肠道不通畅。这里肠道通常是指小肠(空肠、回肠)和结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 二、症状和体征: 1症状: (1)腹痛:机械性肠梗阻因肠蠕动增强,常有阵发性腹绞痛。腹痛发作时病人常自感腹内有气体窜行,可见到或扪到肠型,听到高亢肠鸣音;如果是不完全肠梗阻,当气体通过梗阻后,疼痛骤然减轻或消失;肠扭转和肠套叠时,因肠系膜过度受牵拉,疼痛为持续性并阵发性加重;到病程晚期由于梗阻以上肠管过度扩张、收缩乏力,疼痛的程度和频率都减轻;当出现肠麻痹后,腹痛转变为持续性胀痛。 (2)呕吐:呕吐的频度、呕吐量及呕吐物性状随梗阻部位的高低而有所不同。高位梗阻(主要指十二指肠和空肠近侧)呕吐出现较早、较频繁,呕吐量较多;低位梗阻呕吐出现较晚,次数也较少,呕吐量较少,低位梗阻由于细菌繁殖的作用,呕吐物还具有粪臭 味。 (3)腹胀:梗阻时因肠管扩张而引起腹胀。腹胀程度因梗阻是否完全及梗阻部位而异。梗阻越完全,部位越低,腹胀越明显;有时梗阻虽完全,但由于肠管贮存功能丧失,呕叶早而频繁,亦可不出现腹胀;若不注意这一情况,可导致漏诊、误诊。闭拌型肠梗阻常表现出不对称性腹部膨胀,有时可在该处扪到扩张的肠管。 (4)停止排气排便:肠梗阻因为肠内容物运送受阻,不能排出体外,故肛门停止排气排便。但必须注意,梗阻部位远端的肠内容物仍可由蠕动下送。因此,即使完全梗阻, 在这些内容物排净之前,患者可继续有排气排便,只是在排净之后才不再有排气排便。当然,在不完全性梗阻,排气排便现象不会完全消失。 2、体征: (1)局部

视诊:机械性肠梗阻常可见腹部彭隆、肠型和异常蠕动波;肠扭转时可见不对称性 腹胀;麻痹性肠梗阻则腹胀均匀。 触诊:单纯性肠梗阻时腹壁较软,轻度压痛;绞窄性肠梗阻时有腹膜刺激征、压痛 性包块;蛔虫性肠梗阻时常在腹中扪及条索状团块。 叩诊:麻痹性肠梗阻全腹呈鼓音;绞窄性肠梗阻时有渗液时,可出现移动性浊音。 听诊:机械性肠梗阻肠鸣音亢进,有气过水音或金属音;麻痹性肠梗阻肠鸣音减弱 或消失。 (2)全身:肠梗阻病人由于体液丢失可出现相应的脱水体征,如皮肤弹性差、眼窝凹陷、脉细速、血压下降和心率失常等。 三、常见护理诊断 1体液不足:与频繁呕吐、肠腔内大量积液及胃肠减压有关。 2、疼痛:与肠蠕动增强或肠壁缺血有关。 3、体温升高:与肠腔内细菌繁殖有关。 4、潜在并发症:吸入性肺炎、腹腔感染、肠痿、肠粘连等。 四、护理措施: 1非手术治疗 (1)禁食、胃肠减压:胃肠减压抽出积聚在梗阻上端的气体和液体,降低肠内张 力,有利于改善肠壁血循环,减轻全身中毒症状,改善呼吸、循环功能。有效的胃肠减压对单纯性肠梗阻和麻痹性肠梗阻可达到解除梗阻的目的,对于需要手术者也是一种良好的术前准备; (2)维持体液平衡:重点在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肠绞窄时因丢失大量 血浆和血液,故在适当补液后应输全血或血浆; (3)营养支持:肠梗阻时手术或非手术治疗都有相当一段时间不能进食,所以营养 支持很重要。一般的外周静脉输液通常达不到营养支持的要求,可采用全胃肠外营养,也就是通过静脉途径输注身体所必需的营养液。肠梗阻时采用全胃肠外营养,既可作为术前的准备,也可作为非手术治疗或术后不能及早进食的支持治疗。若肠梗阻解除和肠功能恢复,最好尽早口服。不能进正常饮食的病人,可进要素膳食; (4)抗生素治疗:肠梗阻时,在梗阻上端肠腔内细菌可迅速繁殖。肠梗阻病人应使 用针对需氧和厌氧的抗生素。

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观察及护理

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方法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86例。所有患者首先采用非手术治疗,如患者非手术治疗效果不明显,患者出现肠狭窄的情况时,则应立即进行手术治疗。同时给予患者特殊的护理。结果86例患者中,有60例患者在给予非手术治疗后痊愈出院,占69.77%;其余26例患者均采用再次的手术治疗,再次手术后,24例患者痊愈出院,占27.91%,2例患者发生死亡,占2.33%。结论对于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应密切的观察患者的病情,同时给予患者综合性的护理,可以有效的降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并可以确定非手术治疗及再次手术的时机。 标签:粘连性肠梗阻;腹部术后;护理 腹部术后最为常见的并发症是粘连性肠梗阻,腹部术后约有90%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粘连,而其中有超过40%的患者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粘连性肠梗阻约占所有类型的肠梗阻的30%。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86例进行特殊的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86例病例均为笔者所在医院于2009年11月~2011年11月收治的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其中男53例,女33例;年龄8~71岁,平均(47.8±7.6)岁;腹部手术类型:41例患者为肠切除吻合术后,占47.67%,15例患者为阑尾切除术后,占17.44%,13例患者为胃大部切除术后,占15.12%,9例患者为妇科手术术后,占10.47%,5例患者为外伤脾切除术后,占5.81%,3例患者为胆道手术,占3.49%。梗阻发生时间为:37例患者为4天后,占43.02%,23例患者为1个月后,占26.74%,11例患者为1年后,占12.79%,8例患者为5年后,占9.30%,5例患者为10年后,5.81%,2例患者为20年后。 1.2?梗阻的原因 患者的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急性炎症渗出、局部的水肿、腹腔内黏膜组织的创伤、组织细胞的缺血、局部的炎症刺激、腹腔内化疗药物刺激等因素引起,当患者术前伴有肠梗阻、肠穿孔以及肠破裂时,手术治疗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更高。 1.3?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首先采用非手術治疗,给予患者持续胃肠减压,常规禁食水、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联合应用抗生素及胃肠外营养。如患者非手术治疗效果不明显,患者出现肠狭窄的情况时,则应立即进行手术治疗。如果选择手术时机需要在护理过程中严密的观察患者症状的变化。 1.4?护理 1.4.1?心理护理?腹部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因为担心再次进行手术而产生恐惧及焦虑等负面的心理情绪。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在术后的护理过程中向患者耐心的讲解治疗的各种相关知识,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进行治疗[1]。 1.4.2?一般护理?禁食水并给予持续的胃肠减压,同时观察胃管内的液体性质,如发现液体呈血性,则应立即进行手术治疗。 1.4.3?综合性护理?积极纠正患者的水电解质紊乱、纠正酸碱失衡,同时给予

粘连性肠梗阻护理体会

粘连性肠梗阻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5-11-12T10:44:31.607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9期供稿作者:杨桃邴俊林 [导读] 甘肃省武威市中医医院粘连性肠梗阻(Adhesive Intestinal Obstruction)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腹腔内肠粘连导致肠内容物在肠道中不能顺利通过和运行。 杨桃邴俊林 甘肃省武威市中医医院 733000 摘要: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1 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与研究。结果51例患者中,非手术保守治疗26 例,手术治疗25 例,其中行粘连松解术16例,肠切除术6例,肠短路吻合术3例。所有患者经治疗后恢复良好。结论对腹部手术后并发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要采取综合的治疗护理措施,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粘连性;肠梗阻;护理;体会 粘连性肠梗阻(Adhesive Intestinal Obstruction)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腹腔内肠粘连导致肠内容物在肠道中不能顺利通过和运行。当肠内容物通过受阻时,则可产生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及排便障碍等一系列症状。是腹部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也是比较常见外科急腹症之一。部分患者需要再次手术,手术次数越多,粘连越严重。粘连性肠梗阻占各类肠梗阻的40%,具有病情严重、病因复杂、病情多变、发展迅速的特点,如处理不及时,可造成严重后果。 1 临床资料与治疗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11 年3 月- 2012 年2月共收治手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患者51例,男32例,女19 例,年龄16~73岁,平均年龄50.3岁。既往均有腹部手术史,其中阑尾手术16例,上消化道穿孔手术12 例,腹部外伤手术2 例,盆腔手术3例,肠道手术13例,腹部其它手术5例。 1.2治疗方法本组患者均首先采用保守治疗:包括持续有效地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紊乱,抗菌消炎,低位低压灌肠,胃肠道肠外营养以及中西医结合,经胃管灌注通里攻下中药(复方大承气汤、肠粘连缓解汤加减)或中药保留灌肠,配合针刺疗法等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包括粘连松解术,肠切除术,短路吻合术。本组非手术保守治疗26 例,手术治疗25 例,其中行粘连松解术16例,肠切除术6例,肠短路吻合术3例。51 例患者均痊愈出院。 2 护理措施 2.1 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多由于害怕手术治疗而产生紧张、焦虑及恐惧感,护理人员应了解患者的病情,针对患者心理特点,予以心理护理。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使患者初步了解此病的治疗、护理知识,减轻其恐惧及悲观情绪,调动主观积极因素,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1.2 胃肠减压的护理胃肠减压可吸出胃肠内积液积气,降低胃肠内压力,减轻腹胀,改善血液循环,有利于改善局部和全身情况。护理人员应做好胃管护理,随时观察并记录胃管吸引出物的量、颜色、气味及性状,及时了解病情的演变及减压效果。若抽出咖啡色胃液,提示有肠绞窄的趋势,应及时报告医师尽早处理,无明显肠绞窄征兆者,可采取保守治疗。根据病情可从胃肠减压管缓缓中药(复方大承气汤、肠粘连缓解汤加减)200 ml,温度在35℃左右。 2.1.3 灌肠的护理患者行右侧卧位用肥皂水反复进行保留灌肠,或用10% 盐水200 ~ 300 ml 反复进行灌肠,速度不宜过快,润滑肠壁,促进蠕动,灌肠后应注意观察排便情况,如排便的次数、颜色、量、性质、气味等,并做好出入量的记录。 2.1.4 静脉输液的护理(1)输液的护理:主要是根据患者呕吐量,脱水体征,血液浓缩度,尿量及比重和血生化监测结果决定输液量,原则是缺多少补多少。输液时一定要严密观察患者心律,沿血管走行有无红肿,胀痛,外渗等情况,一旦发生输液外渗立即拔出输液管,另建静脉通路。(2)记录24h出入量,包括呕吐,胃肠减压抽出物,排尿(导尿)量,日呼吸潮气量,皮肤蒸发量,以利于评估患者体内水分的均衡状况。(3)矫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由于患者已不能进食、加上呕吐物、胃肠减压抽出液、灌肠排便等水份的丢失,而引发严重的水电解质紊乱的发生。 2.1.5 生命体征的护理根据病情定时测血压、脉博、体温的变化,如有体温升高,脉搏增快,呕吐频繁,腹痛症状加重,可能发生绞窄性肠梗阻,应及时报告医生,做好术前准备,密切观察有无休克的发生,注意用药后的反应。 2.2 术后护理 2.2.1 体位患者术后去枕平卧6h,麻醉清醒后取半卧位,以减少炎症扩散并减轻术口张力。 2.2.2 密切观察病情术后24h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每小时测血压、呼吸、脉搏1次,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低流量吸氧,及时纠正低氧血症,观察患者精神状态及腹部体征,注意观察术口有无渗血,红、肿、热、痛,组织液渗出等情况。对年老体弱,肥胖患者,术后常规腹带包扎。如出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师进行处理。 2.2.3 胃肠减压及腹腔引流管管道的护理确保持续胃肠减压的有效和通畅,告知患者不可随意拔管,记录胃管吸引出物的量、颜色、气味及性状;使用腹腔引流管者,保持引流管通畅,密切观察引流物的性状,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引流管扭曲、脱落,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密切观察患者的腹部症状,有无腹胀、呕吐、腹肌紧张现象和发生时间;若患者术后3~4d 仍不能自行排气,且腹痛、腹胀,或术后排气后又出现阵发性腹痛、腹胀、呕吐,应及时报告医师。 2.2.4 预防术后并发症在留置胃管期间要保持口腔清洁,2~3 h 作1次口腔护理。指导帮助患者翻身、皮肤护理,防止压疮发生;术后1 周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腹部症状及切口愈合状况,预防肠瘘的发生;术后可适当应用止痛剂,并鼓励患者咳嗽,对痰液黏稠者,可给予雾化吸入,预防肺部感染;术后2~3d 仍未排便、排气并有腹胀者,护理人员应协助其更换体位,在床上活动。 2.2.5 早期活动术后早期活动对肠蠕动恢复有促进作用,有利于机体和胃肠功能的恢复,术后第2 天可协助患者经常变换体位,翻身、拍背,做各种床上适应性运动,视病情状况鼓励早日下床活动,对于不能下床活动者,可酌情增加床上活动时间,帮助患者多翻身、坐起等。 2.2.6 饮食护理术后3~4d 胃肠蠕动功能恢复,可拔除胃管,嘱患者先口服温白开水50~100ml,观察2h 后无胃肠道不良反应后,如

粘连性肠梗阻的术前术后护理心得

粘连性肠梗阻的术前术后护理心得 【摘要】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术前术后的护理。方法分析粘连性肠梗阻 26例的术前术后护理对策。结果 26例患者中15例术后 1周内治愈, 8例 2周内治愈,3例 20 d内治愈出院。结论通过术前术后严密的护理,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止肠梗阻复发,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期治愈。 【关键词】粘连性肠梗阻;术前;术后;护理;腹部外科 粘连性肠梗阻是腹部外科常见病 ,占各类肠梗阻 40%左右[ 1 ]。资料显示,我实习的医院自 2003~2005年收治粘连性肠梗阻 40例 ,其中手术治疗 26例 ,占粘连性肠梗阻的 65% ,均收到良好的疗效。现将术前术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 26例 ,男性 16例 ,女性 10例 ,年龄在 20~98岁 , 60岁以上 10例 ,平均 43岁 ,有手术史 20例 , 2例伴有高血压病。手术方式均采用腹腔镜下行肠粘连松解术。 2 护理对策 2.1 术前护理 2.1.1 禁饮食补液及时准确执行医嘱 ,静脉输液以纠正脱水及电解质酸碱平衡 ,详细记录出入量、体温及腹痛的变化及呕吐物、大便情况。 2.1.2 留置胃管遵医嘱给予留置胃管 ,维持有效的胃肠减压 ,保持胃管通畅 ,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及性质 ,如果引流液的颜色由褐色转为黄色 ,表明梗阻解除。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和病人的一般情况 , 2~4 h测生命体征 1次。 2 .1. 3 心理护理病人多有紧张、焦虑及恐惧感 ,有的病人猜测病情 ,因为病情难治而产生自卑感 ,有的不配合治疗。针对病人的这些心理特点 ,予以心理护理。 2.1.4 作好术前准备做血、尿、大便常规、出凝血时间检查 ,进行心电图、 B超、胸腹透视及肝功能、肾功能和血糖检测等。 2.1.5 防止并发症本组病人多伴有高血压病 ,应及时观察病情 ,叮嘱病人按时服药 ,以防伴随病症复发。 2.2 术后护理 2.2.1 一般护理术后应保持呼吸道通畅 ,给予低流量吸氧 ,氧流量 2 L /min,及时纠正低

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特征介绍

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特征介绍 *导读:粘连性肠梗阻是腹部手术、炎症、创伤后所形成的广泛性肠粘连,粘连带引起的肠管急性梗阻,是肠梗阻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大多数患者有腹部手术、炎症,创伤或结核病史,发作前有暴饮暴食或剧烈运动诱因;以往常有腹痛或曾有因肠粘连就诊病史。…… 粘连性肠梗阻是腹部手术、炎症、创伤后所形成的广泛性肠粘连,粘连带引起的肠管急性梗阻,是肠梗阻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大多数患者有腹部手术、炎症,创伤或结核病史,发作前有暴饮暴食或剧烈运动诱因;以往常有腹痛或曾有因肠粘连就诊病史。少数为腹内先天性索带者多见于儿童。症状主要有阵发性腹绞痛与反复呕吐、吐物为黄绿色液体,甚至为粪汁样,摸到肠型及听到高亢肠鸣音。治疗粘连性肠梗阻重要的是要区别是单纯性还是绞窄性,是完全性还是不完全性。粘连性肠梗阻如经非手术治疗不见好转甚至病情加重,或怀疑为较窄性肠梗阻,特别是闭袢性梗阻,手术须及早进行,以免发生肠坏死。对反复频繁发作的粘连性肠梗阻也应考虑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是肠粘连或腹腔内粘连带压迫所致的肠梗阻,较常见。占各类梗阻的19~20%。 (1)腹痛 一般为阵发性剧烈绞痛。开始疼痛较轻,随后病情加重,绞痛达到高峰后,疼痛又逐渐减轻,直至消失。过片刻后上述症候又再

次发作。绞窄性肠梗阻,腹痛往往为持续性疼痛伴阵发性加剧。 (2)呕吐 梗阻早期为反射性呕吐,呕吐物为食物或胃液。高位小肠梗阻,呕吐较频繁,呕吐大量胃液、十二指肠液和胆汁。低位小肠梗阻,可出现1-2天呕吐静止期,之后再发呕吐,呕吐物为带粪臭的粪样物。如为绞窄性梗阻,呕吐物可呈血性或咖啡色。 (3)腹胀 一般在肠梗阻发生后的一段时间出现。腹胀程度与梗阻部位有关。高位肠梗阻时腹胀较轻,但有时可见胃型。低位梗阻则表现为全腹膨胀,常伴有肠型。 (4)肛门停止排气排便 发生急性完全性肠梗阻,肛门则无排便排气。在早期由于肠蠕动增加,梗阻以下部位残留的气体和粪便仍可排出。所以早期少量的排气排便不能排除肠梗阻的诊断。绞窄性肠梗阻则可能排出血性液体或果酱样便。

肠梗阻的临床表现和护理措施

肠梗阻的临床表现和护理措施 一、定义 肠梗阻(intestinal obstruction,ileus)指肠内容物在肠道中通过受阻。为常见急腹症。 二、病因 1、机械性肠梗阻 肠外原因 (1)粘连与粘连带压迫粘连可引起肠折叠扭转而造成梗阻。先天性粘连带较多见于小儿;腹部手术或腹内炎症产生的粘连是成人肠梗阻最常见的原因,但少数病例可无腹部手术及炎症史 (2)嵌顿性外疝或内疝 (3)肠扭转常由于粘连所致 (4)肠外肿瘤或腹块压迫 肠管本身的原因 (1)先天性狭窄和闭孔畸形 (2)炎症肿瘤吻合手术及其他因素所致的狭窄。例如炎症性肠病肠结核放射性损伤肠肿瘤(尤其是结肠瘤)肠吻合等 (3)肠套叠在成人较少见,多因息肉或其他肠管病变引起 肠腔内原因 由于成团蛔虫异物或粪块等引起肠梗阻已不常见。巨大胆石通过胆囊或胆总管-指肠瘘管进入肠腔,产生胆石性肠梗阻的病例时有报道 2、动力性肠梗阻 .麻痹性腹部大手术后腹膜炎、腹部外伤、腹膜后出血、某些药物肺炎、脓胸脓毒血症、低钾血症、或其他全身性代谢紊乱均可并发麻痹性肠梗阻 .痉挛性肠道炎症及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均可引起肠管暂时性痉挛 3、血管性肠梗阻 肠系膜动脉栓塞或血栓形成和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为主要病因。

各种病因引起肠梗阻的频率随年代地区、民族医疗卫生条件等不同而有所不同。例如:年前嵌顿疝所致的机械性肠梗阻的发生率最高,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预防性疝修补术得到普及,现已明显减少。而粘连所致的肠梗阻的发生率明显上升。 4、麻痹性肠梗阻的病因 腹膜炎的肠麻痹并非由于肠壁本身肌肉的瘫痪,而是因外来的运动神经发生瘫痪所致。肠道的运动神经大部来自迷走神经,而交感神经则对肠壁平滑肌起抑制作用,对括约肌则起收缩作用。由此可以推测,这种肠麻痹是由于支配肠壁的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而使肠壁的运动表现出暂时性的抑制状态。 腹膜炎的肠麻痹并非毒素的作用,而是肠管胀气所造成结果。而且肠管一旦扩张,肠壁的吸收作用可随之减弱,分泌反而增强,气体和液体的积聚又将进一步使肠管扩张和肠蠕动消失。如此形成恶性循环是造成肠梗阻的真正原因。 三、肠梗阻的临床表现 1.腹部膨胀 多见于低位小肠梗阻的后期。闭袢性肠梗阻常有不对称的局部膨胀,而麻痹性肠梗阻则有明显的全腹膨胀。在腹部触诊之前,最好先作腹部听诊数分钟。 2.肠鸣音(或肠蠕动音)亢进或消失 在机械性肠梗阻的早期,当绞痛发作时,在梗阻部位经常可听到肠鸣音亢进,如一阵密集气过水声。肠腔明显扩张时,蠕动音可呈高调金属音性质。在麻痹性肠梗阻或机械性肠梗阻并发腹膜炎时,肠蠕动音极度减少或完全消失。 3.肠型和蠕动波 在慢性肠梗阻和腹壁较薄的病例,肠型和蠕动波特别明显。 4.腹部压痛 常见于机械性肠梗阻,压痛伴肌紧张和反跳痛主要见于绞窄性肠梗阻,尤其是并发腹膜炎时。 5.腹块 在成团蛔虫、胆结石、肠套叠或结肠癌所致的肠梗阻,往往可触到相应的腹块;在闭袢性肠梗阻,有时可能触到有压痛的扩张肠段。 体征

2017WSES粘连性小肠梗阻诊断与治疗指南(更1)

2017WSES粘连性小肠梗阻诊断与治疗指南(更新版) 背景:粘连性小肠梗阻(ASBO)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急症,可引起高发病率甚至部分死亡.导致这种肠梗阻的粘连通常由以前的腹部外科手术引起。本文提出了《博洛尼亚指南》修订本,以证据为基础诊断和治疗ASBO,此外,专家组还增加了部分关于防止ASBO和特殊患者群体的内容。 背景 粘连性小肠梗阻(ASBO)是导致外科急症,尤其是需要急诊手术的外科急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英国,51%的急诊剖腹手术起因于小肠梗阻。Scott等人报告了七项急诊外科手术,这些手术占美国所有普通外科急诊住院、发病率、死亡和医疗保健支出的80%。粘连性小肠梗阻是前2(小肠切除)和前5(粘连松解)手术最常见的诊断。术后粘连是导致小肠梗阻的主要原因,占60%。 ASBO造成相当大的伤害,平均住院时间为8天,每次住院死亡率为3%。20 -30%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需要手术治疗。住院时间和发病率取决于手术干预的需要。ASBO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6天,而非手术治疗后住院时间为5天。2016年荷兰的一项研究估计手术治疗患者的相关费用大约为€1630,非手术治疗还的费用为€2227. 虽然粘连性小肠梗阻是常见病,但预防和治疗通常以外科医生的个人经验为特征,而不是标准化的循证策略。在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的文献中存在着大量相互矛盾且低质量的证据。 因此,世界急诊外科学会(WSES)的专家小组在ASBO制定了循证指南,以支持ASBO诊断和管理的临床决策。在指南的当前版本中,所有建议都根据医学文献中的最新证据进行了更新。此外,我们引入了两个新的部分:ASBO的预防和特殊患者群体。 证据评价 使用牛津大学循证医学中心发布的证据水平对所选择的用于支持推荐的文章进行评估(表1).文章根据文章类型进行分类,并使用GRADE工作组提出的GRADE方法对方法学质量进行单独评估。该工作组制定了一种共同的、明智的和透明的方法来评估证据的质量和推荐的强度。每个相关主题的结论所依据的主要文献都附有结论,并附有证据水平(表2)。 表1每篇文章的证据等级

肠梗阻手术前、后护理常规

肠梗阻手术前、后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 1、禁食,按医嘱补液。 2、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尿量,如有休克即作抗休克处理。 3、注意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化验血常规、生化等,结果立即通知医生。 4、停留胃管,持续胃肠减压,如病人是餐后急性梗阻,应选择较粗的胃管,略剪大胃管侧孔,插至胃窦部,使胃内容物能顺利吸出,达到有效的胃肠减压。 5、观察呕吐、腹胀、腹痛和排便情况、呕吐物的量、颜色、性质、气味,并作记录。 腹痛:注意疼痛性质、程度、部位,如疼痛加重、间歇时间短,肠鸣音亢进,疼痛范围扩大,有发生绞窄性肠梗阻的可能,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腹胀:低位肠梗阻,肠腔内有大量的液体和气体,因此,腹 胀明显,由于腹部膨胀,使隔肌升高,影响肺部气体交换,病人可出现缺氧,必要时可给氧气吸入。 呕吐:高位肠梗阻呕吐出现早但频繁,呕吐物为胃液及胆汁,量较多;低位性肠梗阻呕吐出现晚,呕吐物为粪便样液体,镀少而臭。当病情好转及梗阻缓解时,呕吐可停止。 排便排气情况,多数病人停止排便,高位肠梗阻者,早期仍有少量粪便排出,注意观察大便性质,如排出血性大便,可晚为肠套叠或

发生绞窄。如排出鲜血可能为下消化道肿瘤。 6、注意输液量、速度及次序,严重脱水者输液速度要加快 (二)术后护理 1、按外科一般手术后护理常规。 2、平卧6小时,血压平稳后改半卧位,以利引流和改善呼吸。 3、保持胃肠减压通畅,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和记录引流量,一般术后48—72小时肠蠕动恢复,可拔除胃管。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4、拔除胃管后开始进流质,每次进食不要过饱,进食后观察有无腹胀、腹痛、呕吐等。 5、术后24小时,鼓励病人在床上活动,防止术后肠粘连和肺部并发症。 6、术后放置引流者,注意保持引流通畅,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量,渗液多时要及时更换敷料。 7、施行肠吻合者,术后两周内禁服泻药及灌肠,以免肠蠕动过快,影响吻合口愈合

肠梗阻病人的护理(一类特选)

肠梗阻病人护理 概念:任何原因引起的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即顺利通过肠道,称肠梗阻。诊断困难,发展快、病情重,常需急症处置。仅次于急性阑尾炎,胆道疾病,占第三位。病情严重的绞窄性肠梗阻的死亡率仍达10%左右。 1 分类 按肠梗阻发生的基本原因分类: 1)机械性:最常见。 ①肠壁病变:,如先天性肠道闭锁、狭窄、肿瘤、套叠、炎症等。 ②肠管受压、如粘连带、肠管扭转、嵌顿疝、肿瘤压迫等。 ③肠腔堵塞,如蛔虫团、粪块、胆石、异物等。 2)动力性:由于神经抑制或毒素刺激导致肠壁肌肉运动紊乱,致使肠内容物不能运行。 麻痹性肠梗阻多见,常见于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腹部大手术、腹膜后血肿或感染。 痉挛性如急性肠炎、慢性铅中毒。 3)血运性:肠系膜血管发生血栓或栓塞,引起肠管血运障碍,致肠麻痹,失去蠕动,肠内容物不能运行。随着人口老龄化,动脉硬化等疾病增多,已不少见。 按有无血运障碍分类 1.单纯性肠梗阻:仅有内容物通过受阻,而肠管并无血运障碍。 2.绞窄性肠梗阻:可因肠系膜血管血栓形成、栓塞或受压而使相应肠段发生急性缺血;或单纯性梗阻时因肠管高度膨胀,肠管小血管受压,而导致肠壁发生血运障碍。 按梗阻部位:高位肠梗阻、低位肠梗阻。按梗阻程度:完全性与不完全性肠梗阻。 按发病缓急:急性与慢性肠梗阻。 2 病理生理: 三方面:肠膨胀、积气积液和肠坏死;体液丧失和电解质紊乱;感染和毒素吸收 ①肠管局部变化 单纯性机械性肠梗阻 梗阻以上肠管蠕动频率和强度增加,梗阻以上肠管膨胀、肠腔积气积液 梗阻肠壁充血水肿、血运障碍,梗阻以下肠管瘪陷,膨胀和瘪陷交界处为梗阻所在 急性完全性肠梗阻:肠腔压力↑→静脉回流受阻→肠壁水肿、增厚、呈暗红色→动脉血运受阻→肠管变成紫黑色→坏死、穿孔 慢性不完全性肠梗阻:梗阻以上肠腔扩张、肠壁代偿性肥厚腹壁视诊常可见扩大的肠型和肠蠕动坡。 ②全身改变: (一)肠腔膨胀、积气积液 (二)体液丧失、水电解质紊乱,进而酸碱失衡。 (三)感染和毒素吸收 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 (二)身体状况:痛、吐、胀、闭。 1 腹痛: 机械性肠梗阻表现为腹部阵发性绞痛,这是由于要克服梗阻,肠管蠕动加剧所引起的,腹痛发作时可伴有肠鸣。如果腹痛的间歇期不断缩短,甚至成为持续性腹痛,可能是绞窄性肠梗

粘连性肠梗阻的诊断及治疗分析

粘连性肠梗阻的诊断及治疗分析 发表时间:2019-08-06T14:03:19.627Z 来源:《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19年第05期作者:黄冬海 [导读] 及时诊断粘连性肠梗阻十分重要,在粘连性肠梗阻中采用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方案具有更显著的疗效,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症状,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广西玉林 537000 [摘要] 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的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间收治的12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手术治疗,研究组则采取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较对照组均缩短,研究组患者术后腹腔囊肿、切口感染、再梗阻以及肠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可比性(P<0.01)。结论:及时诊断粘连性肠梗阻十分重要,在粘连性肠梗阻中采用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方案具有更显著的疗效,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症状,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 粘连性肠梗阻,诊断,治疗分析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dhesive intestinal obstruction. Methods: 120 patients with adhesive intestinal obstruction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3 to June 2015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60 cases each.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surgical treatment, while the research group received intrapulmonary intestinal alignment.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Results: 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and anal exhaust time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incidence of abdominal cyst, incision infection, reobstruction and intestinal fistula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ata differences were comparable (P<0.01). Conclusion: timely diagnosis of adhesive intestinal obstruction is very important, in adhesive intestinal obstruction, the use of small intestinal inset intestinal alignment treatment scheme has a more significant effect, is conducive to improving the symptoms of patients, fewer complications,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adhesive intestinal obstruction, diagnosis, treatment analysis 粘连性肠梗阻通常是因腹腔内小肠发生粘连,进而影响肠道内容物正常通过[1]。一般多发生在腹部手术,炎症创伤和放疗后,在腹部手术中为常见并发症。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为各种梗阻的20%-50%。反复粘连性肠梗阻在临床中较为常见[2]。因此对粘连性肠梗阻和术后再发粘连性肠梗阻的及时诊断与治疗一直都是胃肠外科的难题,为了预防和治疗该病,选取我院在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实施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具体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120例粘连性肠梗阻病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男性43例,女性37例,年龄26-65岁,平均年龄(43.6±2.8)岁。对照组患者60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21例,年龄27-65岁,平均年龄(44.7±3.5)岁,其中6例腹腔结核患者,6例腹茧症患者,22例患者均做过1-3次腹部大手术,其中肠扭转术后患者7例,消化道穿孔术后患者8例,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4例,妇科术后患者5例,直、结肠患者2例;研究组患者40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26-64岁,平均年龄(42.4±2.2)岁,其中5例腹腔结核患者,7例腹茧症患者,21例患者均做过1-3次腹部大手术,其中肠扭转术后患者6例,消化道穿孔术后患者7例,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5例,妇科术后患者6例,直、结肠患者3例。经入院诊疗之后,全部患者均确诊为粘连性肠梗阻[3],在年龄、性别、病症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诊断标准:X线检查:腹部立位片发现大小不均的液气平面。腹部存在压痛、膨隆,听诊肠鸣音亢进。 1.2方法 常规术前处理,具体措施如下:①禁食与胃肠减压:被怀疑为粘连性肠梗阻时,应立即禁食;一旦被确诊是粘连性肠梗阻,应实施胃肠减压。②纠正酸碱平衡、电解质和水紊乱。③防治毒血症与细菌感染:肠梗阻时间如果过长会引发细菌感染、产生细菌毒素,应给予适量的抗生素防治。④营养护理:若病患禁食超过48小时应立即进行营养治疗。⑤对症处理:适时采用麻醉性止痛剂、解痉剂及镇静剂。手术方法,对照组采取探查切口或者原切口进行常规性的肠粘连松解术[5];研究组患者在手术入腹后开始全面探查,先将全部肠管游离,进行锐性或钝性分离粘连,肠管扩张严重的患者先采取减压处理;取一根乳胶管直径在0.5cm左右,由术中肠管长度决定乳胶管的具体长度,大约3-4米长,常规消毒,实施小肠内置管固定空肠造口术操作。在乳胶管中间部位剪几个侧孔,侧孔间距在5-10cm之间,其范围通常在乳胶管道的三分之一左右比较合适。在距离空肠上部Treitz韧带13-16cm处选择入口,按空肠回肠到回盲部再到阑尾的顺序放置提前准备好的肠内置管,最终从阑尾根部穿出,在阑尾根部进行双层荷包的缝合固定,若已切除回盲部,便在结肠任意处的肠壁造口。在空肠肠排列管处引出8cm隧道式包埋,再从壁层腹膜引出。于腹壁引出处固定肠管与腹壁,缓慢把肠道送回腹腔中,最好与生理性排列相似,但无需强求以免过度操作,在放置引流之后关腹。通常内置管保留10-15天,待病患开始肛门排气且恢复肠蠕动时便可拔管。术后处理,具体措施如下:①术后患者不可以过早进行活动,防止发生由缝线撕脱、肠管窜动及系膜损伤引发的越位性粘连;②其余处理措施与术前相同。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病患住院时间以及肛门排气时间,详细观察并记录术后腹腔囊肿、切口感染、再梗阻以及肠瘘等并发症的情况。1.4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通过SPSS19.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当P<0.05时表示数据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病患住院天数及肛门排气时间比较 研究组患者较对照组住院天数及肛门排气时间显著减少,两组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粘连性肠梗阻预防和护理办法

粘连性肠梗阻预防和护理办法 *导读:粘连性肠梗阻在儿科中常有发生,因此我们自己在注意预防该种疾病发生的同时,也要多多关注儿童粘连性肠梗阻的预防措施和发病后采取了治疗之后的护理办法。下面我们一起简单来了解一下。…… 粘连性肠梗阻在儿科中常有发生,因此我们自己在注意预防该种疾病发生的同时,也要多多关注儿童粘连性肠梗阻的预防措施和发病后采取了治疗之后的护理办法。下面我们一起简单来了解一下。 *粘连性肠梗阻预防办法 儿童粘连性肠梗阻的病因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前者多由于发育异常或胎粪性腹膜炎所致;后者常在有腹膜炎症或腹腔手术后形成,绝大多数均有腹部手术史。因此,腹腔手术的术后护理是十分重要的,做好开腹手术的术后护理对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有积极的预防作用。此外,临床上研究使用—些药物以防止或减轻术后腹腔粘连的产生,如全身使用成纤维细胞和免疫活性细胞调节剂、术后根据术中情况酌情早期应用新斯的明和中草药、腹腔内应用纤维蛋白溶解剂、局部应用屏障物质均有一定的疗效。 *粘连性肠梗阻护理办法 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进行手术之后的预后护理注意事项包括

以下: (1)体位:常规给氧,保暖,防止误吸,麻醉清醒后四到六小时(生命体征平稳)后给予半卧位。 (2)腹带包扎:小儿腹腔容量相对较小,且腹壁薄弱,术后常规行腹带包扎,以防伤口裂开,应注意腹带的松紧度,以免影响小儿的呼吸。 ( 3)活动:开腹术后的早期活动十分重要,有利于机体和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如病情平稳,术后二十四小时即可开始床上活动,十二到二十四小时后下床活动。 (4)饮食:术后禁食、胃肠减压;肠功能恢复后,停止胃肠减压,改为半量流质饮食,进食后无呕吐及其它不适,三天后可进半流质饮食,十天后进软食。肠切除吻合术后,进食时间应适当推迟。 (5)术后治疗:禁食期间应给予补液,保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行单纯粘连松解术者,术后一到两天可给予新斯的明肌内注射,协助肠蠕动恢复。若术后三到四天肠功能尚未恢复时,可行温盐水灌肠或甘油保留灌肠。 (6)病情观察:术后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腹部有无胀痛及呕吐,白细胞计数有无增高及持续发热,腹壁切口有无红肿及流出粪臭味液体,若有病情变化应及时处理,以防腹腔内感染或肠瘘等并发症的发生。 以上为大家介绍的就是关于粘连性肠梗阻预防和护理的办

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观察及护理

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观察及护理 发表时间:2014-08-25T15:17:50.700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10期供稿作者:伍瑛 [导读] 所有患者首先采用非手术治疗,给予患者持续胃肠减压,常规禁食水、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联合应用抗生素及胃肠外营养。伍瑛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普外二科 637000) 【摘要】目的总结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观察及护理经验。方法总结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观察及护理要点,重点及原则,及治疗的各项护理经验。结果 56例患者中,有50例患者在给予非手术治疗后痊愈出院,其余6例患者均采用再次的手术治疗,再次手术后,患者痊愈出院。结论腹部术后肠梗阻患者经过密切的观察及综合性的护理,可以有效的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粘连性肠梗阻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0-0315-01 肠梗阻(ileus)系指肠内容物在肠道中不能顺利通过和运行。当肠内容物通过受阻时,则可产生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及排便障碍等一系列症状,严重者可导致肠壁血供障碍,继而发生肠坏死,如不积极治疗,可导致死亡。肠梗阻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腹部术后最为常见的并发症是粘连性肠梗阻,腹部术后约有90%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粘连,而其中有超过40%的患者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粘连性肠梗阻约占所有类型的肠梗阻的30%。现对我科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56例进行特殊的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科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56例。其中男33例,女23例;年龄8~71岁。 1.2梗阻的原因 患者的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急性炎症渗出、局部的水肿、腹腔内黏膜组织的创伤、组织细胞的缺血、局部的炎症刺激、腹腔内化疗药物刺激等因素引起,当患者术前伴有肠梗阻、肠穿孔以及肠破裂时,手术治疗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更高。 1.3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首先采用非手术治疗,给予患者持续胃肠减压,常规禁食水、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联合应用抗生素及胃肠外营养。如患者非手术治疗效果不明显,患者出现肠狭窄的情况时,则应立即进行手术治疗。如果选择手术时机需要在护理过程中严密的观察患者症状的变化。 1.4护理 1.4.1心理护理腹部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因为担心再次进行手术而产生恐惧及焦虑等负面的心理情绪。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在术后的护理过程中向患者耐心的讲解治疗的各种相关知识,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进行治疗。 1.4.2一般护理禁食水并给予持续的胃肠减压,同时观察胃管内的液体性质,如发现液体呈血性,则应立即进行手术治疗,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伤口敷料及引流情况,及时发现术后并发症。 1.4.3综合性护理积极纠正患者的水电解质紊乱、纠正酸碱失衡,同时给予患者全身抗感染治疗。当患者突然体温升高时伴有腹壁肌紧张时,应考虑肠梗阻的发生。 1.4.4针灸与按摩采用针刺足三里、天枢等穴,同时按摩患者的大杼穴及白环俞等穴,可以促进患者的肠道蠕动。减少患者术后肠梗阻的发生。 1.4.5中药治疗术后可以给予患者大承气汤灌肠,以促进肠管的收缩和肠道蠕动,从而减少肠梗阻的发生。 2.讨论 粘连性肠梗阻是腹部术后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严重时需要进行再次手术治疗。对于首先采用非手术治疗的患者需要密切的观察患者的病情,以确定最佳的手术时机。(1)腹部术后3~4d肠蠕动会逐渐恢复正常,在此之前,患者会出现腹胀的情况。如果术后4~5d,患者仍未出现肛门排气的情况,并伴有腹痛腹胀等症状,则应考虑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2)如果患者经过持续胃肠减压及全身抗感染治疗之后,患者的病情仍未好转,并且患者出现持续性的腹痛、压痛、血压下降、心律加快、腹穿抽出血性液体等急腹症的症状,应做好急诊开腹手术治疗的准备。因此,对腹部术后患者进行密切的病情观察,可以及时的对粘连性肠梗阻做出诊断,以决定患者是持续的非手术治疗,还是进行再次的开腹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措施主要有:术后尽早开始各种适应性的运动,包括主被动的变换体位,并让患者尽早的下床活动;术后每日用温水泡脚,通过刺激足底反射区,可以有效的促进肠道的血液循环,从而增强肠道的蠕动力,促进肛门尽早的排气;术后可以采用药物刺激患者的肛门,以促进肛门排气的发生,达到减少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通过密切的观察患者的病情和给予特殊的护理,可以减少肠梗阻的发生,减少患者再次手术的痛苦。 综上所述,对于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应密切的观察患者的病情,同时给予患者综合性的护理,可以有效的降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并可以确定非手术治疗及再次手术的时机。 ?参考文献 [1]范小华,任东林,梁学敏,等.结直肠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与治疗[J].?辽宁中医杂志. [2]朱维铭,李宁.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治[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