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海峡西岸旅游产业结构布局现状评析与调整对策_袁书琪

海峡西岸旅游产业结构布局现状评析与调整对策_袁书琪

海峡西岸旅游产业结构布局现状评析与调整对策_袁书琪
海峡西岸旅游产业结构布局现状评析与调整对策_袁书琪

收稿日期:2007-06-01

基金项目: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03DGQ3D112);福建省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2003E093,203T 086)。作者简介:袁书琪(1949- )男,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博导。研究方向:文化与旅游地理学。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75(2007)-04-0008-04

海峡西岸旅游产业结构布局现状评析与调整对策

袁书琪 刘 丽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摘 要 海峡西岸旅游产业在全国和亚太地区占有重要地位,旅游产业结构布局的调整有重大意义。当前海峡西岸旅游产业偏重观光游览,旅游投入偏少;偏重自然景观,旅游文化发掘不够;偏重旅行消费,旅游六要素不完备;偏重旅游旺季,时间上经营不平衡;偏重低级竞争,市场无序现象还比较严重。旅游产业布局存在旅游集散地与目的地错位、星散布局缺乏整合、重复布局分散客流、单体布局缺乏联系等问题。海峡西岸旅游产业结构布局调整应集中精力抓准重点,延长产业链,设计旅游精品,调整布局构建多级布局体系。

关键词 海峡西岸;旅游产业结构布局;评析与调整

An Analysis of Structural Layout of Tourism Industry on the West Side of

Taiwan Strait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Adjustment

YUAN Shuqi,LIU Li

(Colle ge of Geogra p hical Science ;Fu jian N ormal University ;Fuzhou ,Fu j ian 350007,China )

Abstract :Tourism industry on the west side of Taiwan Strait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both the whole coun -try and the Asia Pacific region.Therefore it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adjusting the industrial layout.At present,howev -er,it is confronted with:over -emphasizing sightseeing tour,too little investment in tourism;stressing natural sceneries but neglecting tourism cultural extraction;stressing travel consumption with an unbalanced development of the six main factors in travel;over -emphasizing peak seasons which lead to seasonal unbalance;and over -emphasizing the low class competition whic h results in the serious unfair competitions in tourism market.The layout of tourism industry shows the following defects:a ma-l match between sightseeing bus centers and destinations;the scattered sightseeing bus centers features little integration and the repeated ones divert tourist flows;the individual and separated centers witness poor con -nections.The authors suggest that the adjustment of tourism industrial struc tural layout on the west side of the strait should focus on key points,extend industry chain,design exquisite tour products,and establish a mult-i lay system.

Key words :the west side of the Strait;tourism industrial structure layout;analysis and adjustment

随着联合国教科文世界旅游组织(UNESC W TO)所预测的我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国家的时间(2020年)逼近,在全国旅游发展中名列前茅的海峡西岸,其主体福建省从旅游大省发展转变成为旅游强省的紧迫感越来越强[1]。除了在旅游企业、旅游景区的层面上做微观扩张和提升之外,在宏观上实现旅游产业结构布局的优化显得格外重要。这种调整有时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先要对海峡西岸旅游产业结构布局的现状作客观评析,在此基础上,再提出旅游产业结构布局调整的对策。

2007年8月

第21卷第4期旅游科学Tou rism Science Aug.,2007Vol.21No.4

Tourism Science旅游科学9

一、海峡西岸旅游产业结构布局现状评析

分析海峡西岸旅游产业发展态势,不能只分析旅游产业的规模和发展速度等产业发展的数量方面,而应当更加注重旅游产业结构布局和旅游产业发展的质量方面。旅游产业结构布局存在问题,会直接影响到旅游产业的效益和效率。本文所谓的海峡西岸旅游产业结构评析,只是对旅游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空间分布进行评析,而不是对每一种旅游产业要素、每个旅游企业或景区作具体评析。

1.海峡西岸旅游产业结构评析

经综合分析,海峡西岸旅游产业结构当前表现出以下缺陷:

(1)偏重观光游览。狭义的观光游览业,即提供游客边走边看景观的旅游产业,包括自然观光和人文观光。海峡西岸旅游景观丰富多样,品位高的不在少数,观光游览不失为重要的旅游方式,典型的如武夷山、湄洲岛,是当年国家宣布的12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中的两个。但武夷山最精华的登山与乘竹筏观光,一天时间就够。湄洲岛最精华的部分即岛北的妈祖庙建筑群及岛南的海蚀、海积景观,一天也可游览完毕。于是就造成有大量度假床位的旅馆业入住率低,淡季几无人住。单一的产品与产业结构,对旅游资源浪费极大,单一观光游览线路旅游容量小,旺季时又造成旅游环境拥挤。

(2)偏重自然景观。海峡西岸是全国重要的闽台旅游合作区,其组成部分的地级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但历史遗产在旧城改造中都已遭受重创。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也是全国独特的闽台文化区的组成部分,拥有大量国家级的文化品牌。有三分之一遗产基本上只剩下遗址地基,修复有难度。申报世界遗产的 海上丝路 最重要的地点刺桐港今非昔比,当年世界最大商港之一早已淤塞,著名的祈风文化积淀处九日山古建筑早已不复存在。所以,无论是旅游产品还是产业结构都偏重自然景观,虽然自然景观有特色优势,但缺乏了文化内涵,产品品位降价甚多。文化景观开发滞后已成为旅游产业发展的瓶颈。

(3)偏重旅行消费。海峡西岸旅游产业收入偏重旅行消费,入境游客有很大比重是探亲谒祖者、朝圣香客、公务商务客等,消费主要是旅差费。除了厦门等个别地方可兼顾游览消费外,这些客人很多并不多作游览娱乐。海峡西岸的商业、娱乐业也还没有在旅游的视角下发育成熟。所以,海峡西岸的游客流与旅游收入资金流有很大脱节。

(4)偏重旅游旺季。海峡西岸旅游产业结构时间上不平衡,偏重旅游旺季。所提供的旅游产品也主要适用于夏半年。一些高品味的海滩、溪谷、名山等,一年中利用的时间偏短,到了淡季,门可罗雀,资源浪费很大。这应归咎于产业结构不健全,提供产品单调。

(5)偏重低级竞争。旅游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重复开发较多,低级无序竞争多,这也是旅游产业发育不成熟的反映,业内产品一哄而上,一刀切等,助长了结构性重复开发和开发空白,二者都十分不利于合作式竞争,或竞争式合作。低水平的溪谷漂流、畲村风情、民间信仰朝圣等的近距离重复开发问题很多。

2.海峡西岸旅游产业布局评析

海峡西岸旅游产业发展现状,除了存在上述产业内部结构不健全的问题之外,还存在着产业布局不利于旅游发展的问题。旅游是一种空间行为,旅游产业结构相同而旅游产业布局不同,则旅游产业的发展和旅游产业的效益也不一样。海峡西岸旅游产业布局目前所存在的问题,也与旅游规划的存在问题有关。

(1)旅游集散地和旅游目的地错位。海峡西岸旅游集散地与旅游目的地在空间布局上的不一致,是旅游客源和旅游资源浪费的一大原因,对此认识不足是布局错位失误的根本原因之一。有的旅游集散地其他产业发达,忽略了旅游产业的发展。有的集散地不注意统筹城乡建设与旅游发展,不能形成高品位的旅游景观。最典型的是省会城市福州,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等品牌没有充分用于旅游产业发展,虽为海陆空旅游交通枢纽,以及有 两马直航 之便[2],但丰富的旅游资源长期未得到充分的上水平、上规模的开发。武夷山市的市区、金湖所在地泰宁县县城等城区旅游价值尚与世界双遗地、世界地质公园不相称。

(2)星散布局,缺乏整合。长期以来,海峡西岸旅游产业布局呈 满天星星,不见月亮 的状态。一些有望做大做强的旅游增长点未能形成带动一方的旅游增长极,一些交通干线通过的景点景区也没有相互联系构建大景区。闽东得天独厚地具备 山、海、岛 近距离分布的资源优势,却长期没有转化成山、海、岛组合的

10 海峡西岸旅游产业结构布局现状评析与调整对策

旅游产业优势。国家级旅游区太姥山与堪称海上仙境的福瑶列岛之间不过几十分钟的航程,但后者迟迟得不到充分利用。闽东的一些单体堪称一绝的景点,如白水洋一石万人戏水奇观,鲤鱼溪人鱼同乐奇观都分散分布,缺乏整合。正在申报世界遗产的以泉州为龙头的 海上丝路 ,文化载体分散,缺乏整体布局方案。

(3)重复布局,分散客流。海峡西岸高品位的旅游资源,在空间上重复出现的频率较高、有的甚至在近距离并存。而旅游产业又往往重复布局。同质同构开发,形成客流分散,整体效益低下。这与各地各自为政、盲目低级开发,以及开发商急功近利有关。沿海花岗岩景观遍布,各地都在海滨布局以海蚀景观、风动石景观、象形山石和坍磊石洞为主的观光游览业。沿海优质沙滩和大港湾多也是海峡西岸一大优势。但在旅游产业布局上,设置同样的沙滩活动、海滨别墅,同样的渔排观光、快艇观光。内陆多丹霞、岩溶地貌,布设的旅游项目也大同小异,少有形成互补格局。优质资源由于低水平重复利用难以形成优质旅游产品。

(4)单体布局缺乏联系。海峡西岸旅游产业布局还缺少高水平的专业视角,往往由政府或开发商决策,在缺乏充分论证甚至没有科学规划的情况下,单体布局,仓促开发,地脉、文脉等内在联系没有深究。福州的船政建筑作为单体开发尚未体现其丰富的内涵,其内涵是中国近代化发祥地,与市中心三坊七巷、朱紫坊、林则徐遗迹以及一些历史名镇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尚未形成有机联系[3]。

二、海峡西岸旅游产业结构布局调整对策

用科学的发展观来看海峡西岸旅游产业结构布局,可以看出,只要认真分析,科学规划,统筹调整,可以在少投入,甚至不投入的情况下大大提升旅游产品的品位,扩大其规模,提高其效益。

1.集中力量抓准重点

海峡西岸旅游产业发展在各个五年规划中都曾提出若干重点,但都是在开发项目的层面上提出的,不是在产业结构布局的宏观层面上提出的,带动效应不明显。对产业结构布局深入思考,可以看出以下几处有代表性的重点,应作海峡西岸旅游产业集群的高层次定位。

(1)福州: 中国近代化发祥地 。福州是中国近代化的发祥地,在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中,仅马尾就有近百项的 全国近代化第一 ,马尾港还是 五口通商 的港口之一。文化是旅游的内涵,福州最突出的旅游文化及其遗存,应是近代化文化,不只是狭隘的造船文化。将马尾船政文化提升到全市近代化发祥地文化,则有了全国,乃至世界的旅游品牌,可以带动全市,整合旅游资源,深挖文化内涵,重组旅游产业结构布局。

(2)厦门: 海岛-海湾欢乐都市 。海峡西岸能开发欢乐都市旅游的城市首推厦门,厦门是中国唯一的海岛-海湾现代化都市。长期以来,将厦门旅游产业重点定位在鼓浪屿-万石山,显然起点过低,产业结构单薄,产业布局容量小。国家已经将厦门定位为国际港口风景城市,并要求厦门市工业迁往毗邻的其他城市,旅游业理当成为厦门经济的主导产业。厦门定位为温馨小城春秋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应大胆定位为欢乐都市,从这一高起点出发重组旅游产业结构布局。

(3)武夷山: 世界双遗产双回归体验地 。世界遗产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品牌,但世界遗产首先考虑的是保护,不能全盘商品化,不可都作旅游开发。武夷山目前旅游容量偏小,游客到了武夷山,未必能体验到世界文化遗产所蕴涵的历史辉煌,也未必能体验到世界自然遗产的生物多样性。要让游客亲身体验世界遗产的品质和内涵,必须重新考虑旅游产业结构布局[4]。武夷山市域内组成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区域必须严格保护,其外围地区则可以加以开发利用,尽量体现世界遗产的某些特征,生物多样性、优质生态、古闽越文化等都可以通过某种形式在这些外围地区展现。必须让世界各地的游客在武夷山切身体验到回归自然、回归传统文化的妙趣,深受生态与文化环境教育。

2.延长产业链设计精品

海峡西岸历届规划提出的旅游精品带有明显的资源型产品的烙印,产业化程度浅,产业结构创新余地还很大,产业结构的完善也会扩大旅游空间,优化产业布局,形成产业集群。延长产业链的基本思路如下:

(1)提高科技含量。海峡西岸以生态资源见长,但旅游产业中的生态科技含量偏低,甚至产业结构布局违背科学规律[5]。海峡西岸旅游生态资源环境优质多样,但生态旅游产业的发育还很不成熟,科技含量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有很大的落差。提高生态旅游的科技含量,测量生态旅游资源环境的质量,对其进行分类,

Tourism Science旅游科学11

则可以分门别类地开发生态观光-生态健身-生态体育-生态文化-生态度假等系列旅游产品,形成产业链,做大做强生态旅游目的地,避免开发不成熟的生态旅游地的外延膨胀式产业发展模式。

(2)提高文化含量。海峡西岸独特的闽台文化还远远没有用于旅游产业[6]。文化的浅薄或文化的隔阂,严重地影响了旅游产业的纵深结构和布局空间。湄洲岛妈祖文化仍局限于进香朝圣、宗教仪式和新旧建筑,其海洋文化的内涵挖掘得很不够,闽台文化的特质难以突显。在这方面多作研究,则可以形成朝圣文化-艺术文化-海洋生态文化-海洋产业文化-海上丝路文化-开台(开发台湾)文化等为内涵的一系列旅游产品,旅游产业布局就能扩大到全岛及湄洲湾,还能为开辟台湄直航奠定文化基础。同时,其他相关的富有特色的海峡两岸民间信仰文化旅游开发也应进一步加强,以便开出旅游市场的奇葩,结出旅游产品的硕果[7,8]。

3.调整布局构建多级体系

海峡西岸旅游产业宏观布局应打破沿海与内陆 两带 的无效布局体系,突破相邻政区凑合成为 五区 的各行其事的政区壁垒,依照市场规律,重新构建有利于旅游资源整合、产业结构完善的多级布局体系。

(1)抓准增长极及其辐射范围。从点轴布局理论出发,突破片面理解区位理论的局限,抓准厦门、福州、武夷山这3个海峡西岸旅游产业一级增长极,完善其产业结构,扩大其辐射范围,沿着公路、铁路、水路及航空线路布设发展轴,分别带动闽南-闽西南,闽中-闽东、闽北-闽西北,形成三中心带动三协作圈的新格局[9],取代各自为政的5个旅游功能区和旅游产品同质同构同范围重复出现的 两带 [10]。

(2)抓住次增长点构建多级体系。在各发展轴上确定次级增长点,明确各自的次级发展轴和辐射范围,处理好上下级旅游中心之间、同级旅游地之间的关系,突显各级中心的优势特色,形成不同的产业结构和产业集群,以互补竞合代替无序竞争。经过综合分析可以看出,泉州、漳州、龙岩、上杭、东山、漳浦是接受厦门辐射的旅游产业集聚地。莆田、宁德、福鼎、罗源、平潭是接受福州辐射的旅游产业集聚地。三明、泰宁、永安、南平、邵武是接受武夷山辐射的旅游产业集聚地。这些旅游产业集聚地就是次一级旅游增长点。

海峡西岸将是中国沿海乃至亚太地区发展前景看好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海峡西岸独特的旅游区位、丰富的旅游资源、优越的旅游环境、优质的旅游文化是海峡西岸建设成为世界著名旅游地的根本保证。但必须注意的是,海峡西岸旅游的高速、高水平发展,不但要加大投入,出台优惠政策,还要加强旅游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切实做好海峡西岸旅游产业结构布局的决策和布署,争取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注释:

海峡西岸,是指北起浙江温州,南至广东汕头的台湾海峡西部的海域与陆地。海峡西岸是福建发展的新定位,凸显了福建的对台优势和作为两岸三地、两个三角洲联结点的区位优势。

参考文献:

[1] 李爽,等.以CEPA为契机,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旅游发展[M] .CEPA与区域经济合作研究.北京:中国评论艺术出版

社,2004:436-449.

[2] 袁书琪,余美珠,韩卢敏.闽台直接往来通航事件旅游开发探讨[M] .事件旅游及旅游目的地建设管理.北京:中国旅游

出版社,2005(1):66-71.

[3] Lynn C.Harrison,Winston Husbands编著,周常春、苗学玲、戴光全译.国际旅游规划案例分析[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4:439-464.

[4] 袁书琪.试论生态旅游资源特征、类型和评价体系[J].生态学杂志,2004(2):109-113.

[5] 袁书琪.福建西部旅游开发形势与对策[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2(1):23-27.

[6] 袁书琪,等.海峡西岸民间信仰文化旅游开发战略研究[J].亚太经济,2003(3):69-72.

[7] 余美珠,李爽,袁书琪.海峡两岸民间信仰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72-

75.

[8] 袁书琪,李爽.海峡两岸民间信仰文化旅游开发构想[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68-70.

[9] 李小建,等.经济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20-238.

[10] 袁书琪.福建建设海洋旅游经济带[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2(4):4-7.

(责任编辑:梁保尔)

文化旅游产业现状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最好的载体。没有文化,景区的生命力是不可能长久。只有将旅游和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大旅游中有机融入大文化,将文化思想、文化意识、文化理念、文化内涵和文化手段始终贯穿于旅游开发与建设的全过程,做到文化和旅游的全面对接、全面融合、全面整合,促进传统的文化、旅游产业升级,真正意义上实现文化和旅游产业的互利互惠,实惠文化兴盛、旅游强盛的最终目的。 一、云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现状 1.旅游发展理念不断创新。2008年年底,省委、省政府召开了“云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工作会议”。会议全方位提出了文化与旅游两个新兴产业互促的原则、目标、战略和重点工作等,必将推动云南文化与旅游两大产业的快速、协调发展。云南省旅游发展理念的提升为实现旅游业又好又快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推进文化与旅游的深度互动,对于加快建设旅游强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云南是文化、旅游资源集聚区,但同时又是自然生态和原生态民族民间文化脆弱区,一经破坏就难以恢复。发展和谐旅游凸显了旅游与文化的利益相关性、共生和谐性,要求以科学开发促进合理保护,以合理保护推动科学开发,使文化与旅游有机融合。 2.民族民间文化得到了一定的保护和传承。云南是中国民族成份

最多的省份,在全国56种民族中,云南就有52种。其中,人口超过5 000人的少数民族有25种,人口数为一千多万人,占当年全省总人口数近40%,特别是白族、哈尼族、傣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阿昌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独龙族15种少数民族世居云南,是云南特有的民族。各民族的语言、建筑、服饰、歌舞和节庆等文化精彩纷呈,堪称“民族文化大观园”。多年以来,云南省采取各种政策和措施,把全省的文化产业做得很红火。云南省在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弘扬优良民族文化传统等方面培育打造了一大批民族文化知名品牌,初步形成了以民族工艺、歌舞、节日、服饰、饮食、医药等为主的民族文化产业。如早期大理白族的《五朵金花》,近年来有著名的舞蹈家杨丽萍的《云南映象》,张艺谋导演的《印象·丽江》,还有楚雄彝族的《太阳女》,西双版纳傣族的《勐巴娜西》,大理白族的《蝴蝶之梦》和世博吉鑫园《吉鑫宴舞》等为代表的旅游演艺产品,享誉国内外。云南民族文化已走向世界,不仅向全世界人民展现了云南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也展示了云南省文化产业的发展。云南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已成为云南旅游的形象品牌。 3.文化旅游品牌初具规模。旅游业是一项经济与文化高度融合的现代产业,旅游业的竞争实际上是文化的竞争、品牌的竞争。除了大理、丽江、香格里拉文化和旅游互动的蓬勃发展外,2008年,云南省在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互动中,印象最深的是楚雄、腾冲、旅游小镇的文化和旅游互动。对于楚雄的旅游发展,楚雄先后推出恐龙谷和

株洲旅游升温实施方案解读

株洲旅游升温实施方案解读Interpretation of the implementation plan of Zhuzhou t ourism warming up

株洲旅游升温实施方案解读 小泰温馨提示:报告是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 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 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本文档根据申请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 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关于印发株洲市旅游升温战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县市区人 民政府,市政府各局委办、各直属机构: 《株洲市旅游升温战实施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 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执行。 二零xx年二月二十四日 株洲市旅游升温战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着力打好城市提质、园 区攻坚、旅游升温“三大战役”的决定》,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 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xx〕41号),按照市委“保二 争一、科学跨越”的要求,以项目建设为主体,以市场开发和

行业管理为两翼,全面实施全域规划、品牌带动、形象策划、市场培育、行业服务、人才培训和旅游目的地建设,把株洲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把株洲建设成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全方位打好旅游升温战。 通过3年左右的努力,完成“一个创建”,即把株洲市创建成为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实现“二个翻番”,即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数翻一番,达到1800万人次以上,全市旅游综合收入翻一番,达到110亿以上,跨入百亿产业群。 三、“123”战役重点 (一)完善一套规划、策划一项活动。以可操作性为原则,完善形成株洲旅游发展、品牌营销规划体系,策划开展一项有国内外影响力的活动。 (二)构建两条旅游长廊。推进旅游资源开发和项目建设,构建沿“岳汝高速”株洲段旅游长廊和“大京—仙庾—云峰湖”休闲度假旅游长廊。 (三)创建三大特色品牌。南攻炎陵神农福地,打造祭祖祈福圣地和疗养休闲基地;北取云峰湖,打造中部欢乐谷;中夺神农城,打造全球炎帝文化景观中心。

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趋势及前景展望

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趋势及前景展望 一、中国文化演艺产业有望成为继电影产业之后的下一个爆发性行业 从整体文化产业来看,根据美日等发达国家经验,在人均GDP 达到3000美元之后,文化产业消费需求有一个快速增长的过程,一直持续到人均GDP迈过3万美元之后才有所放缓。2012年中国的人均GDP已经达到6100美元以上,目前正是文化消费需求快速释放的过程。 文化行业的快速增长已经在电影产业得到了验证。与电影行业一样,演艺行业也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发达国家的情况来看,演艺产业的规模大,产业集聚化程度高。 国外演艺市场一般都集中在特定的区域,剧场密集的分布创造出相互烘托、相互宣传、相互刺激的气氛,扩大了观众的整体数量。密集的剧场分布形成一个剧场群落,对于培养戏剧观众和戏剧文化,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带动了旅游、饭店、购物、交通等周边行业的快速发展。 国外演艺市场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众所周知的纽约百老汇聚集了时代广场附近12个街区以内的39家剧院共计47962座,有100多个舞蹈团、近60个音乐团体常驻于百老汇剧院区

进行演出,年票房直接收入为12亿美元左右,间接经济效益在43亿美元左右,相比之下,整个北美的电影票房收入也只有100亿美元。 与电影相比,演艺市场呈现更加小众化、消费高端化的特点,但是中国的演艺产业也面临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1、民众尤其是二三线城市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和对户外娱乐消费升级的需求; 2、政府政策对文化演出市场和民营经济的支持; 3、演艺人才队伍的繁荣发展; 4、演艺产业的市场集中度将会快速提升。 中国的演艺市场正在进入爆发性的发展阶段,目前是最佳的抢占市场战略发展阶段。 二、旅游行业是成长型的朝阳产业,“主题公园+旅游文化演艺”的模式最有竞争优势 旅游产业是消费升级最核心的产业之一,是典型的成长型朝阳产业。2013年,尽管遭遇政务消费减少、禽流感疫情和国外游客减少的不利环境影响,我国的旅游行业依然实现高于GDP的增长水平。 在“三公”经费压缩的背景下,国内旅游仍然实现较好发展,说明大众消费是国内旅游发展的坚实基础;此外,出境旅游较快发展,境外消费大幅增长。

成都市旅游业发展状况分析

2012 届经济学二学位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江西省萍乡市房地产业金融政策探析 学生姓名:卢小亮 所在学院:地理科学学院 专业:土地资源管理 学号: 20081119094 指导教师:达古拉

2012 年 3月 目录 摘要 (2) -、古城镇旅游 (2) 二、历史街区旅游 (4) 三、旅游发展的主导思路 (5) 1、保护性的发展 (7) 2、商业与文化协调互动 (8) 3、区域品牌的塑造 (10) 结论 (11) 参考文献 (12)

成都市旅游业发展状况分析摘要:历史悠久的成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成都旅游因资源得天独厚,大熊猫、都江堰、青城山、金沙遗址、乡村旅游、古镇旅游等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以及良好的人居休闲环境,使成都旅游独具魅力,吸引着国内外广大游客的目光。近年来,成都市旅游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尤其是历史街区旅游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关键词:成都;古镇旅游;历史街区旅游;问题;对策 近年来,成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把旅游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旅游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尤其是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为成都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机遇。 一、古城镇旅游 四川素有中国“风景省”,无论是在自然、人文景观还是民俗风情,种类多、品种全、分布广泛,是中国拥有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和国家风景名胜最多的省区。特别是峨眉山、乐山大佛、九寨沟、黄龙、都江堰——青城山、大熊猫、三星堆古蜀文化遗址等,具有垄断性、不可替代性和不可模仿性。在这些品种繁多的景点里,成都地区拥有里面众多的旅游资源,是当之无愧的旅游城市。成都的旅游资源丰富,处处是景点,引得国内外大量游客前来游玩。下面以成都古城镇旅游以及历史文化街区为例,来浅讨成都市旅游业发展状况。

齐齐哈尔市产业结构现状分析与升级对策研究

齐齐哈尔市产业结构现状分析与升级对策研究 在对齐齐哈尔市产业发展现状调研基础上,从经济发展所处的工业阶段、产业结构的高度化两个方面对齐齐哈尔市产业结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现行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因素,提出促进齐齐哈尔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对策。 标签:产业结构;产业升级;高度化 “十二五”时期,是全球后金融危机时代第一个五年,是我市加速推进工业化进程的重要五年,与此同时,产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制约齐齐哈尔市经济的发展。在这种形势下,抓住国家进一步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机遇,研究齐齐哈尔市产业升级对策,有利于加快齐齐哈尔市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提升产业和产品层次,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一、齐齐哈尔市三次产业发展现状 根据2013齐齐哈尔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3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230.4亿元,比上年增长8.5%。第一产业增加值280.3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451.3亿元,增长9.3%;第三产业增加值498.8亿元,增长9.3%。三次产业结构为22.8:36.7:40.5。第一、二、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14.4%、44.5%和41.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3396元,增长9.5%。 二、齐齐哈尔市三次产业发展现状及产业结构分析 (一)所处的工业阶段分析 工业化是任何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经的重要阶段,工业化程度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达程度〔1〕〔2〕。为了分析齐齐哈尔市产业结构的现状,根据我市人均GDP相关数据,运用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等人的工业化发展阶段的三阶段模型〔3〕,判断当前齐齐哈尔市工业化所处的阶段。 根据《1996-2012齐齐哈尔市经济统计年鉴》人均GDP数据和《2013中国统计年鉴》历年汇率均价,把2000-2012年齐齐哈尔市人均GDP折算为美元,并把折算后的人均GDP与钱纳里的工业化发展阶段模型进行对比,以1996年为标准进行判断,2011年齐齐哈尔市人均GDP为3081.53美元,开始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2011年以前齐齐哈尔市工业化水平基本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齐齐哈尔市的经济发展不但落后于整体国民经济发展速度,而且落后于黑龙江省的经济发展速度,同时距实现成熟的工业经济阶段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距离。 (二)高度化分析 产业结构高度化是指一国或地区在动态的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其产业结构所

旅游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模板

旅游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模板

旅游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会展业与旅游业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会展一般都会选择旅游发展到一定程度、有一定基础设施的地方举办,而知名的成功会展又会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当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城市更加重视发展会展旅游业。今年5月下旬至6月中旬,市政协组织部分委员,会同市旅游局、市会展办和市政府研究室等部门,联合开展了会展旅游业发展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会展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会展旅游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展经济蓬勃发展,产业特色初步形成。从全国范围来看,合肥会展起步偏晚,但发展较快。自以来,展会数量年均增速达40%。全市举办各类展览40余场次(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18场次);达69场次,较上年增长70%,参展人数增长141%,当年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大型会展25个;举办各类较大的展览66场次,特别是第十六届国际美术大会的举办,标志国际性大展取得零的突破,当年参展人数总计达28万人次。,全市举办各类展览突破70场次(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32场次),营业收入、展览面积、参展人次都再创历史之最。,全市共举办各类展览102场,展种涉及科技、工业装备、文化艺术、农业、服装服饰、人才、粮油机械等领域,其中全国性展览有第十三届中国艺术博览会合肥展暨合肥文化产业博览会、中国国际徽商大会等8

场。我市举办各类展览122场,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各类展览45场,同比增长10%,总展览面积达63.9万平方米;安徽省红三环体育馆举办展会25场,总展览面积16万平方米,参展人次达60万。 会展企业快速增加,办展水平逐步提高。截止底,全市有展览业务的企业已达60多家,其中专业展览公司30多家,直接从事与展览相关的广告、装璜、物流等关联业务企业近200多家。以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为龙头,形成了体育馆、科技馆及商务中心、公园、广场等室内外大小适宜、分工自然的展场体系。会展企业呈现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在激烈市场竞争中适时进位、选项定位的发展趋势。专业展览公司的发展壮大,加速了合肥会展经济的崛起。几年来,我市成功举办了“第十六届国际美术大会”、“全国农机产品订货会”(连续四年)、“中国畜牧业交易会”、“第38届全国新特药品交易会”、“第57届全国汽车零配件交易会”、“第48届中国教学仪器设备展览会”、“第十三届中国艺术博览会”、“首届中国国际动漫交易会”、连续两届“中国坚果炒货食品节”、“第四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等国际性、全国性大型会展40多个场次。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很多全国性大型展会,即使是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也不是轻易能够申办到的,比如“全国农机产品订货会”在我市连续举办四届的基础上,和已经确定继续在合肥举行,特别是“第四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在合肥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合肥已经成为中部区

丽江旅游现状及对策分析

丽江旅游现状及对策分析 随着经济发展,物质上的消费已经不像原来那样受欢迎,而精神上的放松成为了人们的一个追求,于是旅游业作为一种放松与陶冶自我的行业开始兴起,但同时,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它所带来的一系列的问题也随之产生。 丽江旅游业现状 近年来,丽江的旅游业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在国内外产生着日益广泛和深远的影响。据旅游主管部门统计2009年1至10月,丽江接待海内外游客638.63万人次,同比增长22.47%,其中海外游客44.1万人次,同比增长15.7%,国内游客594.52万人次,同比增长23 %。旅游业总收入72.7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22%,其中旅游外汇收入14779.05万美元,同比增长17.92%,国内旅游收入62.6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11%。丽江已经从“被遗忘的角落”变成了具有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文化遗产双重身份的旅游热点城市,集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丽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珍爱。丽江也因其独特的民族传统文化而成为最有吸引力的旅游接待地。首先,旅游业带来的正面影响是不容否认的,如:旅游业促进了传统文化的复兴、旅游业对传统文化的需求,增强了人们保护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等。其次。正如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有利弊的两重性一样,旅游活动的开展,在促进传统文化复兴的同时,也给当地的传统文化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旅游给传统文化带来的影响较之对自然环境的影

响更为广泛、更加深入,进而将影响到当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应受到我们的更多关注。 丽江开发过程中问题 一.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1、旅游资源的粗放开发和盲目利用。 游人超负荷的活动以及各种有损社会公德的行为给保护区带来的破坏。如游人过量所造成的三废污染,折木损花等,都使生态环境质量下降。 2、风景区生态环境系统失调。 在保护区修建宾馆等服务设施,由于工程大,占地面积也大,必然要破坏周围一些景物。保护区内修建道路,需要大量土石方,也将破坏道路两侧的植被,而且公路一开,曲径通幽的野趣会变成车辆来往的闹市景象,失去游览观赏环境。 二.游客进入带来文化冲击 1、传统文化舞台化、商品化 在旅游市场上,因片面追求旅游效益,而不顾当地社会人文资源的特性,进行完全趋从于旅游者口味的运作,以现代艺术形式包装民族文化,将其传统的舞台艺术化、商品化是目前旅游开发的主要手段。虽然它在特定的时间和环境里,能有效刺激游客,使之产生旅游消费的作用。但它的致命弱点就是使民族传统文化失去了原有的文化内涵,日益商品化。 2、生活环境及方式的改变

湖南省旅游资源分析

湖南省旅游资源分析 旅游特色 湖南省位于长江中下游流域,全省面积21.18万平方公里,人口有6628万人。湖南山川纵横、土地肥沃,气候温暖湿润,是中国有名的“鱼米之乡”。湖南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目前,湖南省旅游资源有1处世界自然遗产,6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5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13个国家4A级旅游区,7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6个国家森林公园,3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33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山水秀美,大自然的神奇造化把湖南的山山水水点缀得绚丽多姿。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湖南旅游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为满足国内外游客的需求,湖南旅游以“名人名山”为产品核心,一手从整体上构筑旅游产品格局,一手积极推进旅游环境优化,现已具备良好的接待能力。 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是湖南旅游的主要特色。 红色旅游,就是以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吸引物,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实现学习革命精神,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旅游活动。湖南省是全国红色旅游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发源地之一,中国从近代到现代的主要事件发展和人物思想脉络,都与“湖南”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开发优势 资源优势明显。湖南人文荟萃、山川秀美、生态良好,旅游资源富集、资源禀赋高。,世界自然遗产张家界以其独特的地质地貌,集奇、幽、野、险、秀于一身,堪称国之瑰宝;南岳衡山五岳独秀,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淼,世外仙境桃花源和猛洞河、良山、壶瓶山风光更是充满诗情画意。这里历史文化底蕴厚重,炎帝陵、舜帝陵、龙山里耶秦简牍、岳阳楼、马王堆西汉古墓、千年学府岳麓书院以及凤凰古城等一大批历史人物和人文景观,闪烁着源远流长的楚湘文化的灿烂光辉。这里人杰地灵,屈原、蔡伦、朱熹等一大批历史名人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丰富的历史记载,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更是为中国历史写下了光辉的革命篇章。这里民族风情浓郁,湖南的西南部生活着众多的少数民族,吉首德夯苗寨,怀化通道侗寨目的地,永顺王村土家古镇,领人沉醉的歌舞和习俗,让人们感受不一样的生活和文化体验。湖南是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任弼时、贺龙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故乡,因此以韶山为代表的红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区位交通优势。湖南省地理位置优越,旅游客源稳中有升。湖南省地处中国中南部,长江中游,交通发达。航空、铁路、公路、水运是沟通湖南省内各旅游城市和省外各省市之间的纽带和桥梁。湖南航空以长沙为中心,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和张家界荷花机场均有多个航班飞往国内外各大城市。湖南的铁路网也较为发达,有京广、沪昆、湘桂、焦柳、洛湛等五条铁路干线贯穿全省,全省各旅游城市或地区基本有铁路通达。2009年底正式通车的武广高速铁路拉近了省内外城市间的距离。公路方面,全省通车里程达6万多公里,106、107、207、209、319、320、322等国道和京珠高速经过湖南省境内,各旅游城市和风景区之间都通班车。省内湘、资、沅、澧四水均可通航,岳阳、长沙、衡阳、株洲、湘潭、邵阳、怀化、常德、永州等城市,不仅是全省铁路和公路交通的枢纽,也是水路交通的重要中转站。 旅游资源集群效应好。湖南红色旅游资源分布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湘东、湘中和湘西地区,其它地区也有分布。这些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与自然资源、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等人文资源进行资源组合。在长株潭地区,人杰地灵,英雄辈出,这里的红色旅游资源丰富而集中,同时也有炎帝陵、岳麓书院、第一师范、浏阳大围山等高品位的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张家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国内游市场概况 2014年中国旅游市场实现平稳增长,国内旅游36.11亿人次,同比增长10.67%。一方面,旅游人次在增加,国民的旅游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攀升。2014年国内旅游总收入达到30312亿元,同比增长15.40%。从全年形势来看,我国旅游业已经进入“大众旅游”阶段,人们的出游意愿不断高涨,国内旅游市场可以继续保持相对乐观的预期。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旅游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指出,2014年国内的宏观经济稳步回升,以此带动的商务活动增多,商务旅行市场前景广阔。加上节假日的影响,交通网络、酒店服务质量等方面的改善,三大市场中,国内游市场需求仍然旺盛,保持高热度。 2014年促使国内游市场不断膨胀的因素主要有两点,首先是在线旅游的发展。随着在线旅游行业的火爆,手机无线端功能的日益完善,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出行时选择用“无线预订”来节省出行时间,享受便捷。2014年,在线旅游无线客户端已经成为旅游市场的竞争核心,各商家纷纷推出各类无线端预订活动来抢夺市场份额。《2014中国旅游百度指数报告》指出,2014年1月-10月旅游日均搜索指数为1570万,比2013年同期增长23.00%。7、8月暑假期间保持稳定上升,搜索指数相比2013年同期上涨27.00%。就目前看来,无线化在拉升旅游搜索指数方面已经显示出较大的推动力。未来,在线旅游无线化操作模式仍然是行业巨头主要的运行方式之一。 图表2014年中国旅游业相关搜索指数 数据来源:百度指数 另外一方面,区域旅游合作加深也是推动2014年国内游市场发展的一大因素。近年来,寻求区域合作和共同发展已成为旅游业的共识。2014年,区域经济联系日趋紧密,旅游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缩小了各个地区之间的旅游发展水平差距。 除了造成国内旅游市场火爆的因素之外,关于国内游客的旅游满意度也引人关注。2014年全国游客满意度指数为74.10,处于“一般”水平,与2013年水平相同但具体指数值下降0.78。但各季度指数又呈现持续回升趋势,具体数值分别为72.62、72.84、74.52以及76.39。具体来看,2014年旅客对于城市银行、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经营更稳健

我国产业结构现状

我国产业结构现状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和三次产业就业结构持续优化。第一产业增长相对缓慢第二产业增长快速,第三产业突破以商贸、餐饮为主的单一发展格局,加速了金融、保险、研发咨询等行业的发展。与此同时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增长缓慢,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增长速度高于第二产业的增长速度。总体上看来我国产业结构在保持二、三一型基础上不断的优化,但是,无论从静态还是动态的角度来分析我国现阶段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许多问题仍然存在。我国产业结构的发展已经到了瓶颈时期,急需国家政策的制约目前而言我国产业结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严重扭曲,大量劳动力滞留在农业中,我国三次产业的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严重错位。 (2)第二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下降。 (3)高增长新生行业的地位尚不突出。我国缺乏高增长性、带动力强的支柱行业,这是经济增长

乏力的一个重要原因。近年来的IT和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虽然很快,但由于相关政策的不够完善,导致其中的泡沫十几分严重,更是由于08年的全球范围的金融危机导致今年的高增长行业的不堪一击。 (4)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我国的服务业发展落后于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用三种国际上常用的指标衡量,我国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比同等收入水平的国家低10~17个百分点,而且我国服务业的发展扭曲,没有正确的政策来制约,从而使得服务行业目前而言一片混乱。 (5)可持续发展面临较大压力。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人口众多,我国工业化所面临的国土、资源、生态、环境的承载力等问题,是其它绝大多数工业化国家未曾遇到过的。我国如果模仿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消费模式,我们自己和整个世界都将难以承受。 二、WTO背景下中国产业结构政策取向

安阳市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安阳市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摘要:安阳市拥有丰富和较大发展潜力的旅游资源,但是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远不适应,安阳市旅 游文化产业运行模式也不适应当前国内旅游产业的发展要求。文章围绕安阳市三“阳”开泰旅游文化和旅游开发背景,对当前安阳 市旅游文化产业市场化运作模式进行相关分析并提出建议:通过转换政府管理职能优化旅游产业环境。组建旅游景区优秀旅游管 理企业集团,实行市场化运作,整合安阳旅游资源,形成优质旅游资源运行新模式,推动安阳市旅游产业的新发展 一、安阳市独特而丰富的旅游资源 安阳是一个古老且充满朝气的城市,她拥有3000多年的 悠久历史,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 旅游城市,甲骨文和易经的发源地,红旗渠精神的诞生地。这里 有殷墟、红旗渠、太行大峡谷、岳飞庙、菱里城等国家4A级旅 游景区;/Ix南海古人类洞穴遗址、灵泉寺、天宁寺文峰塔、宋 富寺等佛教文化遗址;二帝陵、瓦岗寨、城隍庙、袁林等历史名 人祭祀、纪念场所;马氏庄园、仓巷街明清民居等古代建筑群。 正如著名历史学家、文学家郭沫若所说“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 年前是帝都;中华文化殷创始,观此胜于读古书”。 :、安阳市旅游文化产业现状 (一)旅游文化对外宣传影响力小,品牌效应没有形成 虽然安阳市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优美的山水生态、耀眼 的历史名人,但是安阳市旅游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宣传,安 阳旅游文化宣传尚没有形成品牌效应。安阳旅游资源宣传领域 主要局限在安阳旅游资讯网、安阳旅游之声等地市级媒体,力 量薄弱、影响有限;同时文化宣传机制尚未建立,宣传分散性 大,例如安阳市对外宣传中,宣传部门和商务、旅游、文化、外事 等部门处于各自为战、零打碎敲阶段,没有形成宣传合力。 (二)安阳市旅游景点基础设施落后、旅游服务质量不高, “硬”、“软”件差 安阳市绝大多数旅游景点道路交通设施、通讯设施、污水 处理设施、周边环境治理等存在严重问题。例如一些旅游景点 道路年久失修,没有完善的公共交通旅游线路。缺乏精品旅游 专线;一些旅游景点标志不全、重要建筑物保护不当,破坏严 重;~些景点工作人员素质低下,服务质量不高,游客满意度 低,景区环境破坏严重In。 (三)安阳市旅游文化产业链过短 安阳市绝大多数的旅游景点主要依靠门票收入,旅游文化 产业链没有建立,旅游相关产品开发有限。游客在参观时可以 参与的项目少,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之间的整 效益较差。例如殷墟等遗址由于流传下来的历史记载过少、人物故事简单、模糊,一般游客很难深入了解和欣赏;菱里城里的

株洲旅游格局定位相关因素分析

株洲旅游格局定位相关因素分析 一、区位条件分析 株洲位于北纬26°03’05”~28°01’07”,东经112°57’30”~114°07’15”间,处亚热带地区,全年气候分明,风景秀丽,环境整洁。株洲地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部腹地湖南省东部、湘江下游,是湖南省副中心城市;省内第二大城市;城市综合实力第二强市;中部地区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株洲市域的总面积为11262平方千米,常住总人口为385.56万人(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其中市区的总面积为853.4平方千米,常住总人口为105.54万(为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株洲市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07.5平方千米,位居全省第2位。 株洲位于湖南省东部,是湖南经济最发达的长、株、潭“金三角”的重要节点。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同处湘江下游,呈“品”字形分布。长沙到株洲和湘潭的距离都是50公里,目前已经由省级公路、高速公路、城际快速干道和高速铁路连接,形成了一个30分钟的生活圈。株洲是我国南方最大的交通枢纽,南靠广东,北依长江,东眺上海、江浙,西连巴蜀、云贵,有联系华东、华南、西南的经济纽带城市之誉。株洲铁路交通优势明显,京广、浙赣、湘黔三大铁路主干线在此交汇,贯通中国内地的东西南北,因此株洲与北方铁路枢纽城市郑州并称“北郑南株”;株洲也是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的核心枢纽,京广高速铁路在株洲天元区设株洲火车西站,沪昆高速铁路在株洲醴陵境内设醴陵北站(引入湖南的第一站);城际铁路也将发达,在湖南“3+5”城市群城际铁路中,株洲也成为其枢纽。规划中,株洲北通长沙、岳阳,西至湘潭、娄底,东往醴陵,南达衡阳,四个方向都衔接着重要城市。其中长、株、潭城际铁路将于2014年建成营运。株洲公路四通八达,形成了中国南方重要的公路交通枢纽,106国道、320国道、211省道、京港澳高速公路(G4)、长株高速公路(S21)、沪昆高速公路(G60)、泉南高速公路(G72)、衡炎高速及规划中的京港澳高速复线、沪昆高速复线和连接闽南、赣南、湘南的“三南”公路都在境内穿过,全长41.629公里的长株高速公路使得株洲和省会长沙距离更近。株洲水运也很方便,株洲港为湖南省八大港之一,绕城而过的长江第二大支流湘江四季通航,普通船只沿湘江可上溯衡阳、广西,下通洞庭湖、长江,千吨级船舶能顺湘江、经长江、通上海并达世界各地。株洲距黄花国际机场仅37公里,经长株高速公路25分钟可以到达。计划建设的株洲通用机场已选址芦淞区五里墩乡境内。 从经济发展来看,如今位于中部的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成为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将成为中国经济新增长极,而株洲是处在其中的一个重要节点。株洲地处我国南方“十字路口”的枢纽位置,沿海向内地的过渡地带,位于“长三角”经济区和“珠三角”经济区结合部,是支撑沿海、沿江开放地区的后方基地和促进内地开发的先导城市,是我国

分析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

分析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 近年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有效地促进了我国当前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产业的壮大也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伴随着工业化经济向服务业经济的转型,在我国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创意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文化创意产业逐渐成为我国现代经济增长的新热点。在我国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旅游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行业,旅游是一项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产业,在旅游产业当中,文化是旅游产业的灵魂,人们在旅游的过程中所享受的也是旅游产业当中的文化内容。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我国旅游业要想取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对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重视文化产业,将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紧密结合,从而推出不断满足当代人们需求的服务。本文就我国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进行了相关的分析。 引言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 部分,两者在我国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现代事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迎合当代人们的需求,许多产业开始积极探索共同发展之路。近年来,伴随着创意经济的不断发展,不同产业相互

交叉发展的现象不断增加,产业融合已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在我国,旅游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两大新兴产业,要想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走的更远,发展的更好,就必须顺应产业融合的要求,不断推出新的业态和产品形式,开拓新的市场,走差异化竞争道路,从而获取更大的 收益。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概述 随着创意经济的发展,在我国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越来越多的文化企业认识到创意的重要性,纷纷发展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以创新为核心的一种新兴产业。这种产业着重文化形式、内容的创新,通过文化创意产业来不断满足当代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从而为文化创意产业赢得市场。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物质生活以及精神生活的享受也越来越高,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与我国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产业,其在我国当前社会主要囊括了应试、动漫、传媒、表演、雕刻、广告等多个行业。新经济时代的创意产业对物质资源依赖度不高。文化产业属于创意产业,文化作为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一大行业,文化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感染力,对我国人民有着很好的鼓舞作用。时代在发展,文化对创意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文化产业对文化创造力和创造型人才有更迫切的需求。而文

中国旅游业发展状况分析及政策建议

中国旅游业发展状况分析及政策建议 【摘要】21世纪旅游业的发展有着光辉的前景。作为亚太地区的大国,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更是生机勃勃。被称为朝阳产业,这说明了它的发展前途和生命力。但是,这个朝阳需要整个社会来托起来。本文主要通过对影响旅游发展的多因素分析,建立以旅游收入为被解释变量,若干影响因素为解释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应用2002年中国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截面数据回归得到的模型,对中国的旅游发展显著因素分析和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旅游产业可支配收入旅游业投资国际游人数 (一)引言部分 旅游业是由旅行社业、住宿业、交通业、商业等相关产业的集合,是一种关联带作用较大的综合性产业。旅游业的发展不但对增加就业和扩大内需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优化产业结构,而且可以增加国家外汇收入,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和加强国家、地区间的文化交流。20世纪90年代,旅游业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其增加值超过了石油、钢铁、汽车等传统产业,而我国第三产业产值只占GDP的33%左右,2002年旅游产业的产值只有5530亿,占同年GDP很小一部分,而我国的旅游资源是很丰富的,我国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 (二)研究目的 我们通过收集数据、建立模型来对影响我国旅游收入的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一方面力求为增加旅游方法的研究指出明确的方向,另一方面通过模型的分析针对重要的影响因素提出我们对增加旅游收入的一些建议。 (三)理论支持 根据对旅游收入的分类,旅游收入可分为国内旅游收入和国际旅游收入,我们的模型的设定以这一分类为基础,另外,考虑到旅游产业收入的发展除受外在因素影响以外,还很大程度上受其产业本身的发展水平影响,因此进行旅游收入分析模型设定时,我们还引入旅游的固定资产作为解释变量。 (四)模型的设定和数据的收集 1、根据理论分析和经验,我们最初选择了居民可支配收入、旅游业固定资产、国际游人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公共绿地面积、污染的直接经济损失、居民消费水平和旅客周转量等因素作为参考,但是经过反复的回归实验,我们发现有些因素或是不符合经济意义,或是显著性检验不能通过,或是不能改善拟合优度,同时对其他参数有明显影响,与我们的预计存在很大差距,所以我们就认为这些都是多余变量,不宜引入模型,最后,我们选择了影响最为显著的三个因素,建立计量经济模型:Y i=β0+β1X1+β2X2+β3X3+u i 其中:Y为旅游企业营业收入(万元),X1为居民可支配收入(元),X2为旅游业固定资产(万元),X3为国际游人(万)人次。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影响国内旅游收入的因素代表,国际游人是影响国际旅游收入的因素,而旅游固定资产则体现了旅游产业的发展规模。 2、为了避免时间序列的非平稳性,本模型使用截面数据,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分 析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摘要:近年来,山东省作为人口大省产业结构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推动我省 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并发现山东省经济发展迅猛主要归功于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本文将从纵向和横向上剖析山东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状况。 【关键词】山东省;产业结构 一、山东省简介: 山东省通过不断改善产业结构,促进多方面产业发展,使得山东省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使得山东省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率先突破万元,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始终处于我国的排 行前端。山东省采取的强而有力的措施让山东省成为了我国沿海经济大省。山东省的农业产值已经取得优异的成绩,位居全国第一。山东省非常重视林业的发展,在平稳中发展林业,保护林业的同时积极发展林业。山东畜牧业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这些产业的积极发展奠定了山东在中国的农业区域的地位。同时促进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步伐。山东工业的发展步伐非常迅速,到现在以能源、化工、冶金等为支柱产业的体系已经形成。 二、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国民经济按照产业发展的时序及劳动对象上的特点, 划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一般来说,产业结构是指生产要素在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构成和它们之 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金、人力资源和各种自然资源 与物质资料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配置状况及相互制约的方式,它包括三次产业之 间的比例关系和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内部各部门的比例关系。产业结构在整个经济结构中居于主导地位,它的变动对经济起着决定性影响。 1.产业结构现状纵向分析: 本文采用的数据来自山东统计信息网。从2002 年开始,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有关规定, 将农林牧渔服务业划归于第一产业, 但是山东省的第三产业占比并没有太大的回落,

株洲炎陵地区旅游开发分析

株洲炎陵县旅游发展现状及开发分析 摘要: 株洲炎陵县位于湖南省东南端,炎陵县境内自然与文化旅游资源极为丰富, 但目前炎陵旅游开发仍面临着诸多挑战, 存在着品牌知名度不高、资源开发深度不足以及游客滞留时间较短且消费单一等制约因素。区内不仅有闻名的炎帝陵,而且还有神农谷国家森林公园。炎帝陵闻名中外,而桃源洞则相对名气较小。故炎陵地区旅游开发本文以炎帝陵为主。关键词: 炎帝陵; 旅游开发; 炎陵县;株洲; 引言:炎帝神农氏是我国上古时代杰出的部落首领, 其时代距今5500 年~ 6000 年左右。炎帝开创了原始农耕文化, 被尊称为神农氏; 同时由于他最早教会人们把火运用到了生产生活的实践中, 改变了茹毛饮血、以渔猎和采集野果为生的状态故又被尊称为炎帝。后来, 因为民治病误尝断肠草而死。后世子孙将他与黄帝一起被尊称为中华文明的始祖。相传炎帝逝世后, 治丧者决定将其安葬到今湖南省郴州资兴市资水河边温泉附近, 因炎帝属火, 应葬于此。而在运送炎帝的灵柩逆江而上, 达到白鹿原( 即今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鹿原镇鹿原陂) 的过程中, 突然山崩石裂, 波浪滔天, 炎帝灵柩顿时沉入岸边石缝, 后人便在此立碑代墓炎帝神农氏。作为炎帝神农氏安息之地的株洲炎陵县在弘扬炎黄文化, 积极发展旅游业。 一、炎帝陵概况 1.炎帝文化特点 (1)群众性在炎帝部落里, 氏族成员和酋长都是氏族平等的一员, 酋长对群众无政治特权和经济剥削, 他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参加生产劳动、平均分配劳动产品。当时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 都是群体劳动和智慧的结晶。 (2)务实性与创造性炎帝文化的务实性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 首先表现在炎帝和其部族的发明创造。例如对火的利用。炎帝发展了燧人氏的钻燧取火修火之利, 把火广泛地运用于生产生活之中, 发明了火耕、熟食、烧制陶器等等。炎帝时代另一个与人的日常生活直接农业及其工具的创造使用。 2. 炎帝陵的建设 炎帝陵地处罗霄山脉中段和井冈山西麓, 坐北朝南, 背山面水, 南面万阳山屏位于之前, 北靠炎陵山, 东面有万阳山支脉, 西面有金花岩夹石坳, 群山环抱之中, 自唐即有奉祀, 宋初 立庙, 香火于兹不绝。1986 年4 月17 日,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亲自为炎帝墓题碑.. 炎帝神农氏之墓。1987 年经过修葺, 陵墓封土高4. 75 m, 围长87 m。1986 年起, 省市相继

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摘要:近年来,山东省作为人口大省产业结构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推动我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并发现山东省经济发展迅猛主要归功于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本文将从纵向和横向上剖析山东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状况。 【关键词】山东省;产业结构 一、山东省简介: 山东省通过不断改善产业结构,促进多方面产业发展,使得山东省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使得山东省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率先突破万元,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始终处于我国的排行前端。山东省采取的强而有力的措施让山东省成为了我国沿海经济大省。山东省的农业产值已经取得优异的成绩,位居全国第一。山东省非常重视林业的发展,在平稳中发展林业,保护林业的同时积极发展林业。山东畜牧业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这些产业的积极发展奠定了山东在中国的农业区域的地位。同时促进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步伐。山东工业的发展步伐非常迅速,到现在以能源、化工、冶金等为支柱产业的体系已经形成。 二、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国民经济按照产业发展的时序及劳动对象上的特点, 划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一般来说,产业结构是指生产要素在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构成和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金、人力资源和各种自然资源与物质资料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配置状况及相互制约的方式,它包括三次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和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内部各部门的比例关系。产业结构在整个经济结构中居于主导地位,它的变动对经济起着决定性影响。 1.产业结构现状纵向分析: 本文采用的数据来自山东统计信息网。从2002 年开始,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有关规定, 将农林牧渔服务业划归于第一产业, 但是山东省的第三产业占比并没有太大的回落, 说明山东

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旅游发展迅速,覆盖面广,但总的说来仍然处于一种低消费、大众化、低水平、中近距离旅游的状况。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很快,但仍不能适应国内旅游发展速度的要求。主要表现在: 1、从总的旅游人数和回笼货币来看,旅游人次数稳步增加,旅游消费额逐步提高。每一年人数平均增长10%以上,旅游消费总额平均年增长率亦在10%以上。 2、从旅游消费方式和旅游消费结构来看,绝大部分属于观光旅游,文化型、享受型极少。即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型旅游活动多,而修学、健身、寻根、考察、探奇、了解风土人情的专项特点旅游较少,一般游客住低档旅馆,饮食简单。据统计,在旅游消费结构中,吃住行比重高达85%,游览购物仅占15%。旅游整体消费水平低,据不完全统计1985—1992年,国内旅游人均消费额仅58元。 3、从旅游的地域性和客源分布来看,国内旅游热点多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知名度较高,旅游基础设施较完善的旅游胜地,如北京、江浙泸、广东等地,象敦煌、九寨沟、西双版纳、黄果树瀑布等风景点由于交通不便相对处于温冷点。从距离上看,一般以中近距离旅游为主,远距离旅游为辅。如桂林主要以粤湘鄂的旅游者为主。从客源分布来看,以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为主,内地县镇为辅。旅游者停留时间较短,一般在2. 5天~3. 5天“一日游”也占有很大比重。 4、旅游人员构成广泛、公费旅游占有很大比重。目前国内旅游人员的构成大体是:先富裕起来的农牧民外出旅游,离退休干部的疗养旅游,职工干部的奖励旅游,企事业单位人员以及教师学生的度假旅游以及各种公务旅游。虽然随着消费观点的改变和经济收入的提高,社会各阶层、各行业都有相当数量的人加入自费旅游队伍的行列,但是,公费旅游仍占主要地位。 我国的旅游业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才起步的新兴产业。虽然我国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名山大川和历史文化名城较多,但由于过去几十年的闭关锁国,加上国家财政困难,对旅游业长期缺乏投资,以致我国的旅游业设施落后,近十多年来,由于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经过努力追赶,有了令人瞩目的发展,但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远远不能适应国际竞争和国内经济发展的要求。 5、所谓旅游业,实际包括住、吃、行、游、娱、购六要素。改革开放十几年来,由于我国对上述旅游服务设施仅有少量直接投资,而在利用外资方面,因有的项目开放,有的不开放,以致服务设施不配套。从总体上看,外资主要局限于饭店宾馆,其他旅游配套设施项目如交通、商业购物尽管也都涉及,但比重很小,投资十分有限。对景点建设,除国家指定的度假区外,外资不能插足,因而景点内设施落后,其中突出的是卫生条件差。 旅游业的对策 由于我国国内旅游业起步基础差,水平低,远远不能适应人们的旅游消费需求,我们必须探讨以下制约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以下几个方面: 1、扩大开放范围,加快发展旅游业的龙头—旅行社为了保护我国的旅游业,特别对旅行社服务,目前我国采取的策略是“中度开放、高度保护、鼓励参与”。然而,旅游业能否高度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