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河南省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芦花荡》(第2课时)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河南省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芦花荡》(第2课时)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河南省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芦花荡》(第2课时)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河南省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芦花荡》(第2课时)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2课芦花荡

第二课时

知识回顾

1、小说的三要素。

2、景物描写的作用。

合作探究

细读课文,分析人物,展示交流下列问题。

1、老头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你从课文中哪些内容看出?

2、课文中哪些内

容表现了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3、人物描写艺术探究:这篇小说怎样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

4、品味赏析:

(1)“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呆望”能不能改成“远望”,为什么?

(2)“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

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作者抓住“水鸟飞动和唱歌”有什么深沉的含义?“才”字有什么表现力?

(3)“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狠狠”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鲜敕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散。”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能力提升

运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来刻画一个人物形象,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1 00字左右)

当堂检测

1、选择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语句:()

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在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奔向东南去了。

A. 像一朵荷花

B. 像一条鱼

C.像一片苇叶

D. 像一只鸟

2、判断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老头子浑身没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

(2)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3)老头子狠狠地说:“为什么不能?……”

(4)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A. 夸张夸张引用比喻

B. 比喻拟人反问比喻

C. 比喻拟人反问没有用修辞手法

D. 比喻夸张设问比喻

3、“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这老脸呀!……你们不信我的话,我也不和你们说。……可是,等到天明,你们看吧!”

此段表现了老头子什么心理状态?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知识点汇总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知识点汇总 第二单元 第5课《藤野先生》 1.文学常识 《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18年5月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础。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作。代表作小说集《狂人日记》、《呐喊》、《彷徨》,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散文集《朝花夕拾》。文体:回忆性散文。 2.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通过回忆作者在日本留学期间同藤野先生交往的生活片段,赞扬了藤野先生正直热忱、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真挚和深沉的怀念,同时追忆了作者弃医从文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同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和崇高的爱国主义净胜。本文线索明线: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暗线:爱国情 3.重点字词 畸形(jī)不逊(xùn)绯红(fēi)发髻(jì)芦荟(lúhuì)驿站(yì)教诲(huì)芋梗汤(yùgěng)杳无消息(yǎo)油光可鉴(jiàn)抑扬顿挫(yìyáng)

第6课《回忆我的母亲》 1.文学常识 文题中的“回忆”是“回顾”的意思,“我的母亲”即指作者朱德的母亲——钟太夫人。本文是朱德在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后写的一篇感情真挚、文笔朴实的回忆录。题目点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常见的线索:1.以时间推移或空间转换为线索;2.以具体的事物或事物特征为线索;3.以人物或人物特征为线索;4.以中心事件为线索;5.以思想感情为线索。(每一部叙事性文学作品都有一条或一条以上的线索,但主要线索一般只有一条,副线都要围绕主线展开。) 回忆录是追记本人或他人过去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一种传记文体。其主要特点有:内容真实可靠,不能虚构;一般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可以写一件事的全过程,也可以记录某些生活片段;以叙述为主,可以兼有描写、抒情和议论;语言表达上追求朴素自然,不求华丽。 2.文章思想内容 作者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歌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叙述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抒发了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和务必崇尚的感情,表达了自己要以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的决心。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背影》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背影》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背影》是一篇带有很强抒情性的写人记事散文。文章记述了作者回家奔丧,与父亲在浦口车站分别的事,突出表现了父亲的“背影”。无忧考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 考! 课文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

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甚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两三回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直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望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力支持,做了许多大事。那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2《短文两篇》(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十二课短文两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托物言志”和言简意丰、文笔多变的写法。 2.掌握“蕃”“染”“植”“鲜”等词的意义,辨识“之”“焉”的不同用法。 3.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兴趣,创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进入新课学习。】 同学们知道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徽吗?它是以哪种花来构成的?生答:莲花。澳门同胞为什么要以莲的形象作为自己的区徽呢?不仅因为澳门莲多、莲美,更是因为莲花象征了澳门人渴望回归祖国大家庭的纯洁、高尚的心。宋代哲学家周敦颐也特别喜爱莲花,也写了《爱莲说》。为什么周敦颐独爱莲花?他是怎样描写莲花,抒发自己的心志的呢?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爱莲说》。 一、了解作者以及文章体裁。 【设计意图:通过补充有关作者,以及“说”的文体知识的情况,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⒈指名朗读。 (用课件打出周敦颐的介绍)周敦颐(1017-1073) ,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 周敦颐任职南康郡(今江西星子县)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一四十余丈宽的莲池(后被称为“爱莲池”),池中建“赏莲池”,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 ⒉了解本文的体裁。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的范畴,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那么课文标题“爱莲说”可以怎么解释? 明确: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其他理解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解说:作者究竟为什么爱莲花?作者想通过爱莲表达自己怎样的情怀呢?这都是我们等一会将要讨论的问题。 二、朗读课文,根据课下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言文的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017部编版)语文第21课《庄子二则》导学案(无答案)

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导学案 21、《庄子》二则 第一课时北冥有鱼 一、回顾复习 相关资料1、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人,著名的哲学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道家的主要精神是崇尚自然,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其自然,“安时而处顺”、“ 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清静无为”。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庄子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 2、作品介绍:《庄子》,道家经典之一。今存三十三篇,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庄子》的文章,想像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它不仅有很高的哲学成就,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人们评价这本书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鲁迅先生更评价说: “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3、解题:《逍遥游》是《庄子》中的第一篇,在全书中占有特殊地位。“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 二、学习目标 1、巩固文中重点实词和虚词,熟练朗读并翻译课文。 3、理解庄子“万物皆有所待”的思想,让学生明白“绝对的自由”是不存在的 重难点1、熟练朗读并翻译课文。2、理解庄子“万物皆有所待”的思想。 三、合作探究 一、庄子名,人。他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哲学思想,是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人并称“老庄”。代表作品有,名篇、。 二、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北冥()鲲鹏()抟()迁徙()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1.翻译重点词语。①冥:②鲲:③鹏:④怒: ⑤垂:⑥海运:⑦天池: 2.翻译重点句子。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四、学习课文第二段: 1.翻译重点词语。齐谐:志:击:抟: 去:尘埃:息:极: 2.翻译重点句子。 ①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②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③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④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⑤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四、精讲点拨 1.文章标题为北冥有鱼,后来怎么又写鸟了? 2.鸟为什么要迁徙到南冥? 3.鲲鹏由北海飞到南海,需要借助什么条件? 4.句子赏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5.奔腾的雾气、空中的尘埃,需要借助什么才能飘扬? 6.在庄子的作品中,往往借用寓言故事说理。把思想、道理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中,使文章生动活泼,颇具诗意,寓意隽永,感染力强。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什么道理? 7.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那么人对事物的认识有没有局限呢? 五、学生小结 鲲鹏凭借海运和强大的风力飞到南海这一理想的境地。老师希望大家能凭借知识的力量、人格的魅力达到你人生的理想境界。愿你们插上知识的翅膀,怀着积极乐观的心态,去乘长风,破万里浪。 六、达标测试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怒:愤怒, B.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名:命名 C.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是:表判断 D. 齐谐》者,志怪者也志:记载 2.比较下列句子中“其”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②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③天之苍苍,其正色邪④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A.①②句相同,③④句相同 B.①②句不同,③④句相同 C.①②句相同,③④句不同 D.①②句不同,③④句不同 3.下列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是庄子和他的门人及后学所著,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 篇。是道家的一部主要著作。 B.逍遥游是庄子的人生理想与价值追求,庄子以追求个人的精神自由作为人生的最高境界, 因此,庄子的逍遥游不是简单的行动自如,无拘无束,而是精神的绝对自由。 C.庄子不仅是一位哲学家,也是一位文学家,其文汪洋恣肆,仪态万方,富有浓厚的浪漫主 义色彩,其文学特色在历史上影响并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学艺术家。 1 / 4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下列词语字形、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诘责(jié) 畸形(qí) 绯红(fēi) 查无消息(yǎo) B.慰勉(miǎn) 锃亮(zèng) 不辍(chuò) 抑扬顿挫(cuò) C.盎然(àng) 刀鞘(qiāo) 侏孺(rú)藏污纳垢(gòu) D.吹虚(xū) 简陋(lòu) 荧光(yín) 油光可鉴(jiàn) 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1)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正人君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亲没有灰心,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 为富不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即将亲眼见到大活人之前,他们对自己所想象的这位文坛泰斗形象颔首低眉,敬重有加,内心的期望扩大到诚惶诚恐的地步。 诚惶诚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每逢骤雨猝至,这两位物理学家就匆忙把设备搬进棚屋,大开着门窗让空气流通,以便继续工作,而不至于被烟窒息。 窒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美丽的颜色》——玛丽·居里——《居里夫人传》 B.《回忆我的母亲》——朱德——《朱德选集》 C.《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三作家》 D.《藤野先生》——鲁迅——《朝花夕拾》 4.把下面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①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 ②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③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 ④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A.③②④① B.④①②③ C.④①③② D.③②①④ 5.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将走的前几天,他叫我到他家里去,交给我一张照相,后面写着两个字道:“惜别”,还说希望将我的也送他。 B.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 C.直到生命的最后十年,他脸上笼罩的厚厚一层阴云才消除了;直到人生的晚秋,俊秀之光才使这块悲凉之地解冻。 D.有一天,玛丽像期盼别人已经答应给的玩具的小孩一样,怀着热切的好奇心说,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附答案 (本卷100分,完卷120分钟) 学校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选出音形义全对的一项()(2分) A.触(cù)目伤怀:看到(家庭败落的样子)心里感到悲伤。凑(c?u)合:将就。 B.低眉顺(shùn)眼:形容心情惆怅的样子。取缔(dì):明令取消或禁止。

C.从(cōng)容不迫:不慌不忙,沉着镇定。猝(cù)然:突然,出乎意外。 D.情有可圆(yuán):在情理上说得过去。尴尬(gāngà):神色、态度不自 然 2.根据语境在括号中写出恰当的词语。(4分) ①哪知老境却如此tuí()唐!他触目丧怀,自然情不得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suǒ()屑便往往触他之怒。 ②信客沉稳地点点头,他看得太多, 对这一切全能理解。都市里的升沉荣辱,震颤着长期迟dùn()的农村神经系统,他是最mǐn()感的神经 末梢。 3.下列词语中有4个错别字,请找出来改正在后面的横线上。(4分) 风靡一时脍炙人口陈词 烂调司空见惯娴熟深暗 莫名其妙自明得意因地制宜可见一斑别出新裁

4.你知道吗?鲁迅先生惜时如金,请举出他的两句相关的名言。(4分) (1) (2) 5.根据课外阅读的名著,补全下面的对联。(2分) 《朝花夕拾》忆亲人师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默写。(8分) (1)默写孟浩然的《早寒江上有怀》一诗中的后四句。(4分) , , (2)默写崔颢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的前四句。(4分) ,。,。 7.下面一段话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课时教案

6阿长与《山海经》 第二课时 一、重点研读:买《山海经》(第18~28段),思考并讨论下列问题: 1.在这部分中,作者详细叙述了长妈妈为“我”买《山海经》经过。请学生复述买书原因、经过、结果。 明确:事情起因:“我”曾在远方叔祖那里看到过,后来一直渴慕着绘图《山海经》。可远方叔祖那儿已无处可寻,买吧,有没有好机会。因此,“我”对《山海经》一直念念不忘。 经过:阿长向“我”问《山海经》事,他告假回家以后四五天,他将《山海经》给“我”买来了。 结果:“我”深受感动,从而不由得对长妈妈产生了新敬意。 2.文中写了哪些人对待这件事态度?用了什么样表现手法?作用是什么? 明确:文中写道那位远房叔祖疏懒,别人又不肯真实回答“我”,而长妈妈主动来问,“我”知道他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他说了,就连“我”也不抱什么希望,没有料到长妈妈会帮助“我”。这里用了对比写法,突出了长妈妈善良和对“我”细致入微关爱之情。 3.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明确:“我”想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之所以这样想,是因为阿长不识字,没文化,不知道《山海经》是怎样的一部书,何况她一向似乎并不善于关心“我”,因此她不会理解“我”渴望得到《山海经》的心情。这表明“我”对阿长心存隔膜乃至轻视。 4.当阿长买来《山海经》时,“我”有什么反应?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明确:“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失了。表现了“我”得到绘图《山海经》的欣喜之态。可谓又惊又喜,感激不尽。 5.你怎样理解文中说的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 明确:因为这件事,“别人不肯做”,谁也没有阿长那样知“我”心,谁也没有阿长那样热心;别人也“不能做”,有画的《山海经》很难找,要跑多少路,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庄子二则》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庄子二则》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庄子二则》课文原文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庄子二则》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人,战国时期哲学家。他继承并发扬了老子的思想,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庄子的思想主要保存在《庄子》一书中。《庄子》中的文章以独特的艺

术造诣绝响于先秦诸子作品之中,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二、课文翻译 北冥有鱼 原文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注释 冥:同“溟”,海。下文的“南冥”指南海。 鲲:大鱼名。 鹏:大鸟名。 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垂:悬挂。 译文 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作鲲。鲲的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叫作鹏。鹏的脊背,不知道几千里;当它振翅而飞时,它的翅膀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原文: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注释 海运:海水运动。 天池:天然形成的水池。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回延安》知识点+课后探究.doc

【若缺失公式、图片现象属于系统读取不成功,文档内容齐全完整,请放心下载。】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回延安》知识点+课后探究 知识点 1.《梅岭三章》从三个侧面有层次地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回延安》的五个部分分别写了些什么?用简短的话进行概括,并说一说这几个部分是按什么线索组织起来的。 分析:从以下两个方面回答: (1)诗歌分五个部分,各有侧重; ①写踏上延安土地时的激动情景。(“母亲延安就在这里”,“一头扑在亲人怀”) ②回忆十年前在延安的革命生活。(“亲山亲水有亲人”,“手把手儿教会了我,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③写和延安亲人欢聚的热烈场面。(“亲人见了亲人面,欢喜的眼泪眶眶里转”,“一口口的水酒干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 ④写今天在延安城看到的崭新面貌。(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 ⑤歌颂延安城的光辉业绩。(“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 (2)这首诗,紧扣一个“回”字,写出了回延安的过程;并以此作为线索,抒发了对延安的热爱和歌颂。第一部分,集中写出了内心的激动。为什么如此激动?第二部分交代了原因,使诗歌的思想朝深处发展;第三部分,又回到眼前,写出了延安亲人的精神面貌;接着,由人及物,写出了延安城的发展变化,而这发展变化,正是党领导下的延安人民英勇奋斗的结果;最后集中歌颂延安在革命史上的功勋,歌颂了党,并与开头呼应,说明延安永远留在他心中,他希望“再回延安看母亲”。 2.诗歌第一部分,作者是怎样表达他回到延安时的激动心情的?分析:(1)用表示大幅度动作,富有力度的动词,来反映其内心的激动,如 “抓”“贴”“搂”“扑”等。“情动于中而形于外”,外在的动作,传神地揭示了他的内心,如果抽象地写一些“激动”“兴奋”等词语,势必无此效果。(2)省略号的运用,能启发读者想象,使人觉得诗歌除了形诸文字的内容之外,还有不尽之意,无法-一陈说,让读者去体味、联想。(3)拟人化的环境描写,反映出的恰恰是作者内心的自我感受;与其说是“杜甫)!唱来柳林铺笑”,还不如说,这是作者的心儿在歌唱,在欢笑。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课文原文及教案 路透社斯德哥尔摩1901年12月10日电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 基金会今天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每 年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 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作出贡献的人。” 1901年的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有: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他发 现了X射线;荷兰的范托夫(化学奖),他发现了化学动力学定律和 渗透压定律;德国的贝林(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在血清法的研究方 面卓有成就;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有:瑞士的迪南,他于1864年建立了红十 字会;经济学家帕西,他建立了促动国际仲裁的各国议会联盟。 从即日起,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由4个机构(瑞典3个、挪威1个)颁发,从按诺贝尔遗嘱建立的基金中拨款。授奖仪式每年 于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和挪威的 奥斯陆举行。 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黄色炸药,以后又发明了多种 炸药,这使他获得了巨额收入。1896年诺贝尔逝世时,这笔巨款用来 设立诺贝尔奖金。他留下来的资金每年的利息将支付这5种诺贝尔奖金。诺贝尔基金会是这笔资金的合法拥有者,并管理这笔资金的投资,但与诺贝尔奖的评定无关。诺贝尔的评议权属于瑞典和挪威的诺贝尔 奖评委会。 【篇二】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 案 教学目标:

1.能利用已学的新闻知识分析课文,并从文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了解作者通过新闻传达的事实及新闻立场。 2.学习消息的语言特点。 3.学习消息的“倒金字塔结构”。 教学重点: 1.学习消息语言的特点。 2.学习倒金字塔结构的新闻写作方式。 教学难点: 学习消息语言的特点。 教学创意: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延伸拓展、比较阅读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一)ppt展示莫言和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照片,问:图片上的这两个人同学们理解吗?他们获得了什么荣誉? 学生回答。明确:莫言和屠呦呦,他们都获得了诺贝尔奖。 (二)追问激趣:莫言和屠呦呦因为诺贝尔奖可谓是家喻户晓, 诺贝尔奖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呢?同学们了解诺贝尔奖吗? 教师补充:诺贝尔奖是世界各类奖项中地位的奖项,截止2021年,诺贝尔奖共授予了892个人和24个团体,通常被认为是颁奖领域内最 重要的奖项,有着公认的性。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人教版 【第6课阿长与《山海经》】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憎恶zēng wù书斋zhāi震悚sǒng 诘jié问 (点拨:“憎”不要误读成zèng,“恶”、“诘”是多音字。) 2.解释下列词语。 (1) 絮说:絮絮叨叨地说。 (2) 震悚: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 3.用恰当词语填空。 (1) 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 (2)《山海经》也另买了一部石印的,每卷都有图赞,绿色的画,字是红的,比那木刻的精致得多了。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阿长与<山海经>》的作者是鲁迅,选自《朝花夕拾》,你还能写出两篇出自这部散文集的文章题目吗?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 【第7课背影】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奔丧sāng差chāi使簌sù 蹒跚pán shān 颓tuí唐箸zhù 点拨:注意多音字“丧”、“差”的读音。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满院狼(jí) 藉晶(yíng) 莹妥(tiē) 帖 琐(xiè) 屑 点拨:不要把“藉”误写为“籍”,“莹”误写为“萤”。 3.解释下列词语。 (1) 典质:(把财产、衣物)典当、抵押出去。 (2) 惨淡:凄惨暗淡,不景气。 (3) 赋闲:失业在家。 (4) 勾留:短时间停留。 (5) 蹒跚: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6) 触目伤怀:看到(眼前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 (7) 情郁于中:感情积聚在心里。 (8) 颓唐:衰颓败落。 4.用恰当的动词填空。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八年级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 吕新立

第六单元 第21课《庄子》二则 1、知识点汇总 1.议论性散文知识 2.字词积累 3.庄子生平及主要作品 4.夸张的修辞手法 5.想象的手法 6.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语言风格 二、知识点解读与训练 1.议论性散文知识 概念:所谓议论性散文,就是用“散文”的笔法“发议论”,或者说是以阐述某个观点为中心的“散文”。从“议论”角度看,它是“议论文”,是要阐明一个论点;从“笔法”角度看,它是“散文”,它不像一般议论文注重理性和逻辑,它侧重的是形象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它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从而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空间。 语言特色:议论类文体的语言规范是指阐释说理、分析议论的语言应准确、概括、鲜明、连贯,严密透彻,富有逻辑;议论类文体的语言生动是指在规范的基础上尽可能做到说理通俗易懂,能化抽象为具体。 常用的论证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字词积累 字音、字形:熟练掌握重点字词、易错字词的读音和字形,能准确诵读和默写。词义:理解文中重点字词义,做到准确翻译灵活运用。 (1)请整理并积累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词语。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②齐谐者,志.怪者也 ③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④请循.其本 3.庄子生平及主要作品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战国时哲学家,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庄子的主要主张是绝对自由的人生观,就是要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 (1)请补充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庄子及其思想。 (2)请简介一下《庄子》这部书。 (3)填空 庄子,名___,_____时期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庄子主张“________”和“________”,与道家始祖____并称为“____”。代表作《庄子》。《庄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存33篇,包括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 4.夸张的修辞手法 夸张概念: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夸张可分为"普通"类和"超前"类。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也叫夸饰或铺张。 请结合文章内容说一下夸张修辞在文中的运用及其作用。 5.想象的手法 概念:想象是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及形象的思维过程。 作用:是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生动,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增添艺术感染力。 联想和想象的区别: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内容比较单薄,一般不出现具体的形象化的情景描写,有的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想法。联想是想象的基础,是想象的初级阶段,是想象的开端;想象是在联想基础上的再创造,创造出新形象,是一种更高层的认识活动。 庄子的文章意境开阔,想象奇特,能够运用大量幻想的、传说的和现实的事例,阐明自己的观点,使文章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请谈谈你对本文中的想象的理解。 6.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语言风格 请结合课文具体语句,分析本文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语言风格。 三、能力提升

部编版2019-2020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课回延安同步测试D卷

部编版2019-2020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课回延安同步测试D卷 一、知识点基础练 (共7题;共29分) 1. (5分)《回延安》作者________,________代诗人剧作家,创作过剧本________。诗歌紧紧扣住延安,按照________的内容抒发诗人对延安的特殊感情,诗歌格式上借鉴了________爬山调的格式,两行一节,一节一韵,诗行错落有致,读起来,悠扬高亢。 2. (2分)对下列句子使用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 . 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进”!(比喻) B . 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夸张) C .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借代) D .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拟人) 3. (2分)下列句子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 . 结庐/在/人境 B . 烽火/连三/月 C . 黑云/压城/城欲摧 D . 东风/不与/周郎便 4. (4分)判断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①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________ ②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大自然一定会窃笑。________ ③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________ ④这个宇宙到处都隐藏着生命,到处都有生命的萌芽,到处都有沉默的声音。________ 5. (2分)下列各句对比兴手法的作用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借树梢、树枝、树根的密不可分,来比喻这里的革命战士团结。)

B .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诗人如同羊羔一样吮吸着乳汁,眼望着妈妈,是母亲乳汁养育了诗人,是延安的小米饭使诗人成长,写出了延安对自己的养育之恩。) C .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糜子和谷借指当时的延安大生产运动,红旗指正确的政治方向,书指学习的“马列”、毛泽东著作。) D .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革命万里起浪潮!(歌颂了党的领导。) 6. (9分)文学常识填空。 ①文学作品四大体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雨说》的体裁是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台湾诗人。 ②“君不见,柳条儿见了我笑弯了腰啊/石狮子见了我笑出了泪啊/小燕子见了我笑斜了翅膀啊”几句诗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 7. (5分)下面是《做人》这首小诗的前两节,请顺着文意续写一节。 做花一样的人/不一定艳丽娇媚/但必须芬芳四溢 做树一样的人/不一定枝繁叶茂/但务必秀颀挺拔 二、课内品读练 (共1题;共16分) 8. (16分)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我的中国心 河山只在我梦萦, 祖国已多年未亲近, 可是不管怎样 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洋装虽然穿在身, 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课 陋室铭 教案

义务教育教科书(新疆专用) 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捕捉诗人的情怀 第二课陋室铭第一课时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以声入情,因声求义,以此感受作品思想内容和韵味情调 2、过程与方法:注意语言的音律节奏,反复朗读,直至能够背诵,努力做到传情达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作者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品味富有韵律的语言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难点:用现代汉语来翻译课文并理解课文的内容。 三、教法和手段: 教法:讲授法、讨论法、阅读法 学法:自主思考、分组合作 手段:教科书、词典、多媒体平台 四、教学准备:教案、教师手册、教师自己做的词汇卡片。 五、课型与课时:普通续课,上一个课时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老师讲故事:在大唐的历史上,有一位性格倔强的诗人,三十四岁那年,因为参加政治革新活动,正感到春风得意的他,一觉醒来却被赶出了朝廷。十年后,召回长安后,因到玄都观去赏桃花,写了一首惹祸的诗,这个人求异心理很强干什么都想与众不同,不肯人亦云。悲秋,从来就是诗人的职业病,他却偏要反

其道而行之,认为天高气爽的秋天使人心胸开阔,更有诗意。我们一起来背诵这位老先生的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另一篇美文《陋室铭》。 (二)示范读课文,并提醒学生注意读音和停顿 (三)学生朗读课文 (四)简介作者及背景。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诗人,哲学家。他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关心社会现实,忧国忧民。(多媒体显示)曾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这篇《陋室铭》是他被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 有句俗话叫做“金屋,银屋,不如自己的草屋。”自己的草屋尽管再破也是最好的。唐朝诗人刘禹锡也自称他的屋子是陋室,那我们今天就来参观一下。 (五)同桌间借助工具书以及课后注释翻译课文,请同学说说课文意思,老师应进行必要的指导 在(在乎)名(著名) 灵(灵气,神气)斯(这) 惟(只)德(品德)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鸿(大) 儒(有学问的人) 白丁(原意平民,这里指没有学问的人) 调(调弄) 之(取消句子独立性,无意义) 劳(使… 劳累) 行(形体,身体)云(说) 何(什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赏析

【野望唐王绩】 (1)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1)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1分)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1分)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2分) (2)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2)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1分)又没有真正的知己,(1分)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2分) 1、“东皋薄暮望,”点明时间、地点、事件。 2、“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表现了孤独抑郁的心情。 3、“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举目四望,树林和山峦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整个画面萧瑟恬静。 4、本诗写景有特色? 颔联写的是秋野静景,颈联写的是秋野动景,以动衬静,意境更显静谧。 5、“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孤独抑郁的心情和避世退隐的愿望。 ⑴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4分) ⑵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4分)3)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4分) 5.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分) 7.颔联和颈联运用何种手法,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4分) 8.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2分) 【参考答案】 ⑴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②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⑵颔联写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3)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1分)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1分)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2分) 5.描绘了一幅满天秋色(江天寥阔、山清水秀,水波清冷)、峰峦叠嶂的富有诗意的山水画。 (2分,符全诗意即可) 7.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山川笼罩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驱犊归家,猎人满载而回,似乎兴致盎然。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8.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借景抒情,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和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人的落寞心绪。 黄鹤楼 16、诗歌的一、二两联和尾联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4分) 17、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开头四句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气势雄浑,感情真挚。 B.后四句想象天晴时登楼眺望,由渺不可知的感受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 C.尾联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作者的思绪,与开头意境相应,情融景中。 D.此诗起、承、转、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富于变化,历来被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 16、一、二两联表达的是寂寞、惆怅,尾联表达的是思乡之情。各2分。 17、B.后四句为实写之景。2分。 2.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Ⅴ”,错误的打“Ⅹ”A.诗的前两句从传说入笔,写由黄鹤楼生发的联想。()B.诗的五六句写昔人乘着黄鹤见到的汉阳晴川和鹦鹉洲的景致。() C.诗的七八句写出了诗人悲苦凄凉,日暮思归的哀怨愁绪。() D.传说崔颢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此诗而作罢,感慨道:“眼前有景道不得,李白题诗在上头。” 3.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4.这首诗的前四句中,“黄鹤”三见,“突”字重出,是否有重复之嫌,为什么? 5.五、六句写登楼所见的实景,请用自己的语言将画面描述出来。 1.1指(汉阳林木)清晰可数(或“分明的样子”)2故乡2.A.Ⅴ B。Ⅹ C。Ⅹ D。Ⅹ 3.“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4.不重复。由于气势贯通,自然天成,读来并不感到重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春酒》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春酒》课文 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春酒》课文原文 农村的新年,是非常长的。过了元宵灯节,年景尚未完全落幕。还有个家家邀饮春洒的节目,再度引起高潮。在我的感觉里,其气氛之热闹,有时还超过初一至初五那五天新年呢。原因是:新年时,注重迎神拜佛,小孩子们玩儿不许在大厅上、厨房里,生怕撞来撞去,碰碎碗盏。尤其我是女孩子,蒸糕时,脚都不许搁住灶孔边,吃东西不许随便抓.因为许多都是要先供佛与祖先的。说活尤其要小心,要多讨吉利,因此觉得很受拘束。过了元宵,大人们觉得我们都乖乖的,没闯什么祸,佛堂与神位前的供品换下来的堆得满满一大缸,都分给我们撒开地吃了。尤其是家家户户轮流的邀喝春酒,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罩还捧一大包回家。 可是说实在的,我家吃的东西多,连北平寄来的金丝蜜枣、巧克力糖都吃过,对于花生、桂圆、松糖等等,已经不稀罕了。那么我最喜欢的是什么呢?乃是母亲在冬至那天就泡的八宝酒,到了喝春酒时,就开出来请大家尝尝。“补气、健脾、明目的哟!”母亲总是得意地说。她又转向我说:“但是你呀,就只能舔一指甲缝,小孩子喝多了会流鼻血,太补了。”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于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 八宝酒,顺名思义,是八样东西泡的酒,那就是黑枣(不

知是南枣还是北枣)、荔枝、桂圆、杏仁、陈皮、枸杞子、薏仁米,再加两粒橄榄。要泡一个月,打开来,酒香加药香,恨不得一口气喝它三大杯。母亲给我在小酒杯底里只倒一点点,我端着、闻着,走来走去,有一次一不小心,跨门槛时跌了一跤,杯子捏存手里,酒却伞洒在衣襟上了。抱着小花猫时,它直舔,舔完了就呼呼地睡觉。原来我的小花猫也是个酒仙呢! 我喝完春酒回来,母亲总要闻闻我的嘴巴,问我喝了几杯酒。我总是说:“只喝一杯,因为里面没有八宝,不甜呀。”母亲听了很高兴。她自己请邻居来吃春酒,一定给他们每人斟一杯八宝酒。我呢,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才过瘾。 春酒以外,我家还有一项特别节目,就是喝会酒。凡是村子里有人急需钱用,要起个会,凑齐十二个人,正月里,会首总要请那十一位喝春酒表示酬谢,地点一定借我家的大花厅。酒席是从城里叫来的,和乡下所谓的八衙五、八盘八(就是八个冷盘,五道或八道大碗的热菜)不同,城里酒席称之为“十二碟”(大概是四冷盘、四热炒、四大碗煨炖大菜),是最最讲究的酒席了。所以乡下人如果对人表示感谢,口头话就是“我请你吃十二碟”。因此,我每年正月里,喝完左邻右舍的春酒,就眼巴巴地盼着大花厅里那桌十二碟的大酒席了。 母亲是从不上会的,但总是很乐意把花厅给大家请客,可以添点新春喜气。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