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1章 介入性诊断和治疗中的放射安全

第1章 介入性诊断和治疗中的放射安全

第1章  介入性诊断和治疗中的放射安全
第1章  介入性诊断和治疗中的放射安全

第一部分介入诊疗基础

第一章介入性诊断和治疗中的放射防护

颜红兵

【学习目的】

本章介绍介入性诊断和治疗中有关放射防护的基本知识,旨在使读者能够正确认识X 线对人体的放射线损伤,在运用放射学设备进行介入性诊断和治疗时能够有效地减少患者和介入人员的电离辐射,更好地治疗患者的疾病和维护介入人员的健康。

【学习要点】

介入性诊断和治疗中放射防护的基本知识;如何减少介入操作中的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可以对人体产生危害,尽管对这一方面的相关认识还不深入。心血管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扩大了介入性诊断和治疗的适应证,使更多的患者能够得到有效的医治,同时也使这些患者接触电离辐射,增加放射线损伤的风险,因此,减少放射线损伤也是心血管医师的职责[1,2]。放射防护的范畴还包括介入人员的放射防护。正确认识电离辐射并掌握放射防护的相关知识是介入人员的基本要求。

一、放射线损伤

(一)放射线损伤的确定效应与随机效应

放射线对人体的损伤包括皮肤损害(图1-1)、白内障、诱发肿瘤以及可遗传的基因异常等,从发病特点来讲可分为确定效应和随机效应。确定效应与所接受的辐射剂量相关,并存在阈值剂量概念。辐射剂量低于阈值剂量时,人体并不出现明显的放射线损伤,但若辐射剂量超过此阈值剂量,出现放射线损伤的概率和放射线损伤的严重程度随辐射的剂量增加而显著增加。人体不同部位和不同组织的放射线损伤的阈值剂量有较大差别。人体分次接受相当于阈值剂量的X线辐射,可不出现确定效应,因此确定效应的阈值剂量通常指单次电离辐射致放射线损伤的阈值剂量。这一阈值剂量并不适用于累积剂量,即使患者接受多次介入性诊断和治疗的累积剂量达到或超过阈值剂量,可不出现明显的放射线损伤。皮肤损害、白内障等属于确定效应[1]。

诱发肿瘤以及可遗传的基因异常属于随机效应。随机效应在自然界中呈概率分布,其严

重程度与照射剂量并不相关,不存在阈值剂量的概念。虽然目前还不清楚随机效应与辐射剂量的确切关系,但是随机效应出现的概率随辐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加。随机效应与累积剂量有关,因此,虽然分多次接受相同剂量的电离辐射可以减少确定效应,但并不能减少随机效应[1]。X线辐射引起的放射线损伤见表1-1。

(二)介入人员放射性损伤的风险

一些研究提示,X射线辐射可能会增加介入人员罹患脑部肿瘤的风险[2]。Yoshinaga等所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接受职业辐射的人群罹患白血病的额外风险与职业照射有关[3]。但目前仍未有明确证据表明,接受目前职业剂量辐射的介入人员罹患肿瘤的风险升高,这可能与随访时间较短有关。由于介入人员长期接受X线辐射,应对介入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长期监测。

图1-1 X线辐射引起的皮肤溃疡、坏死

该例患者共接受3次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coronary angioplasty,PTCA)术,其中后2次在首次PTCA术后6个月进行。患者背部在第3次PTCA术后即刻出现皮肤红斑,此后第22个月形成溃疡和坏死病变

二、放射防护的基本知识

(一)X线成像原理

X线是一种电磁辐射,其光子能量约为可见光光子的5 000~7 500倍,因此产生与可见光不同的生物学效应。X线光子具有穿透性,可不同程度地穿透人体的不同组织。X线在人体内衰减的程度不仅与X线光子的能量有关,还与人体组织的化学组成、密度和厚度有关。X线光子的能量越高,其穿透性越高,能量越低,其穿透性也就越差。医学上将X线的这一特性用于医学成像,例如冠状动脉造影中使用的含碘对比剂可比周围组织及血液吸收更多的X线,因此血管可借对比剂显影。

(二)介入性诊断和操作中X线成像过程

理想的X线影像应考虑图像质量和患者所受辐射剂量这两种因素,应在满足介入性诊断和治疗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少患者及介入人员的辐射剂量。理想的影像应满足医疗要求,而不是追求精美。

表1-1 X线辐射所致的放射线损伤

发病时间(暴露后)辐射剂量(阈值/发病风险)相关内容

确定效应

皮肤损害

暂时性脱毛(发)永久性脱毛(发)暂时性皮肤红斑早期皮肤红斑

晚期皮肤红斑

早期皮肤坏死

晚期皮肤坏死

早期皮肤萎缩

晚期皮肤萎缩约3周

约3周

数小时

约10天

约6~10周

>10周

>1年

>14周

>1年

3 Gy

7 Gy

2 Gy

6 Gy

15 Gy

18 Gy

>12 Gy ?

10 Gy

10 Gy

多位于背部,为X线进入人体的部位。糖

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硬皮病、盘状

狼疮、混合型结缔组织病等可增加患者对

放射线的敏感性

白内障约1年1~2 Gy 眼部并不是心脏介入性诊断和治疗中的照

射区域,所受照射剂量难以达到阈值水平随机效应

肿瘤

白血病实体肿瘤2~25年

5~数十年

全身接受辐射剂量10mSv,发

生致死性肿瘤的风险增加

0.04%~0.12%

可遗传的基因异常动物实验提示在暴露后2

个月内风险最高,随后降

低性腺每吸收10mGy放射线,可

有0.01%的后代出现基因异常

性腺接受>100Gy的辐射,至少应在辐射6

个月后再考虑生育

4

1. X线的产生

X线由X线管产生。X线管有阴极和阳极。在阴极和阳极间电场的作用下,阴极发射的电子加速向阳极移动并高速撞击阳极金属,电子能量的一小部分转化为X线。阴极电流(mA)决定阴极释放的电子数量;阴阳两极间的电压(kV)决定电子撞击阳极的速率。因此,阴极电流(mA)决定X线光子的数量,X线管电压(kV)决定X线光子的能量。

2. X线在人体内的衰减及影响成像的因素

(1)X线管电压:高质量成像的基础是充分利用X线在不同组织中的衰减程度。调节X线的穿透力可以改变成像的质量。增加X线管电压(kV)可增加光子的能量,增强X线的组织穿透力,从而减少组织对其的吸收;但是X线穿透力增加,不同组织对X线吸收程度的差别减少,图像的对比度会降低。

(2)X线管电量:增加X线管电量可以减少图像噪声,提高对比度,其原理是增加X 线管的阴极电流可以增加X线光子的数量。但增加X线管电量的代价是患者所受辐射剂量增加,X线管的负荷增加。

(3)X线光束滤过:由于低能量的X线光子不能穿透人体,不参与成像,但增加患者的辐射剂量,医学成像设备常采用X线蒙管将这部分低能量的X线光子滤除,减少患者所受辐射剂量,但可减弱图像的对比度。

(4)散射:X线与患者接触后可发生散射,当其射线束范围增加或强度增强时散射相应增加。散射是X线束之外患者身体和介入人员的主要辐射来源。散射的X线作用于X线接收装置后增加图像噪声,并降低图像的对比度。

(5)减少图像噪声:均质性物体的X线影像会出现明暗相间的现象,即图像噪声,后者可以降低对比度。X线辐射剂量减少时,噪声会增加;增加辐射剂量可以减少图像噪声,增加组织的分辨率,但患者所受辐射剂量增加。如透视影像的噪声大于摄影图像,是由于X 线辐射剂量较少所致。

三、如何减少X线对患者和介入人员的放射线损伤[4,5]

减少放射线损伤涉及多个层面。相关医院应当具有资质认证制度以及心导管室放射线安全培训计划。影响心血管介入性操作中放射线损伤的因素分为可控性和不可控性。介入人员应掌握并灵活运用其中的可控性因素。减少患者辐射剂量的措施同样能够减少介入人员的辐射剂量。

(一)设备参数

介入人员需要对X线设备的可控性参数有充足的了解,了解设备的放射防护特点。有些操作参数仅做轻微变动即可引起患者的辐射剂量在很大程度上发生改变,因此更应重视对这些设备参数的掌握。相关参数涉及电压、电量、记录帧数等。现阶段使用的X线接收装置有两种类型:影像增强器和平板探测器。装备有平板探测器设备的X线辐射剂量较装备影像增强器者大为减少,因此X线影像增强器趋于被平板探测器所取代。

(1)X线脉冲频率:电流可连续或呈脉冲样施加于X线管,产生连续的或脉冲样X线。持续的X线辐射在运动的物体会形成模糊的图像,并且辐射剂量增加,因此几乎现今所有的X线成像设备均采用脉冲模式。脉宽约数ms,脉冲频率可以在低于30帧/秒的范围选择。在X线影像质量满足医疗需求的条件下,可以选择降低脉冲频率以减少患者的辐射剂量。

(2)控制图像的放大倍数:为了减少因图像放大所产生的噪声,X线成像系统的辐射剂量因放大倍数增加而增加。例如,在配备有影像增强器的X线设备,23cm摄影条件下辐射剂量是100 nGy/脉冲,而17cm和13cm摄影条件下的辐射剂量是183 nGy/脉冲和313n Gy/脉冲。配备有平板探测器的X线成像系统,在图像放大倍数增加时,辐射剂量的增加虽略低,但仍存在辐射剂量增加的现象。

(二)介入人员操作时的可控性因素

1. 减少透视及影像采集时间

透视及影像采集时间增加,无疑将增加患者及介入人员的辐射剂量。操作熟练的介入人员应掌握如何减少不必要的透视和影像采集。一些X线设备具有定位记忆功能,可以储存多个体位信息,并且可以根据要求恢复选定的体位。利用定位功能可以减少因调整投照体位所需的透视时间。当介入操作时间较长时,医生应考虑改变投照角度,以改变背部皮肤X 线的入口部位,减少局部皮肤的辐射剂量[6]。

2. 使用遮光器

遮光器有重要的防护意义,可以调节X线束的大小,方便介入人员将X线束控制于感兴趣区,减少周围组织所受的直接辐射(图2)。但是,其净效应与X线设备图像亮度的自动调节功能有关。遮光器减少光束大小有利于减少暴露组织的容积,因此可以减少对患者和介入人员的散射,减少对影像增强器的散射以改善图像对比度,但并不减少或可能增加皮肤入口的剂量率。

3. 控制透视和摄影时的辐射剂量

X线成像有透视和摄影两种模式。透视主要用于实时监测,对成像的质量要求并不很高,其噪声信号相对较多。现今的透视系统有2个以上的选择模式,条件较高的模式噪声少,成像质量相对较高,但代价是患者和介入人员所受X线辐射增加。摄影模式可以产生高质量成像,主要用于诊断和贮存,可采用更高的辐射剂量以减少图像噪声。多数X线设备摄影时每帧的辐射剂量多设置为透视条件的15倍,因此单帧摄影时的X线辐射剂量与透视(15帧/秒)1分钟相当。摄影时需要考虑辐射剂量和图像的对比度、锐度及噪声等两方面的因素。控制帧数可以有效地减少辐射剂量。对成人患者通常采用的摄影帧数是15帧/秒,在儿童患者多采用更高频率的帧数摄影,而低帧数摄影主要用于周围血管。

A B

图1-2 遮光器对室内X线散射强度的影响

A. 遮光器全部打开时室内的X线散射强度(投照体位选择左前斜位60°);

B. 遮光器缩小50%视野时,室内X线散射强度减少约50%(投照体位选择左前斜位60°)。散射强度以等剂量线表示

A B C

图1-3 影像增强器和X线管的位置对患者皮肤射线入口剂量率的影响

A. 影像增强器贴近患者;

B. 影像增强器和X线管均贴近患者时,皮肤射线入口剂量率与A图相比增加40%;

C. 影像增强器远离患者,X线管贴近患者时,皮肤射线入口剂量率与A图相比增加160%。剂量率是单位时间内组织吸收的辐射剂量,单位是mGy/min

4. 调整X线接收装置和球管的位置

升高X线接收装置可使X线辐射显著增加,不仅增加皮肤入口处辐射剂量,而且增加介入人员的散射辐射。X线管距患者的距离同样可以改变电离辐射的强度。X线管距患者过近时,显著增加皮肤所受的电离辐射。介入操作中若将患者置于等量点,在改变投照角度时虽然不需要推动导管床,并可减少相应的电离辐射,但X线管与患者间的距离较短,可增加皮肤入口处的电离辐射(图3)。若患者距X线管的距离太远,则成像需要增加X线管电压(kV),同时图像质量降低。

5. 控制投照角度

X线束穿过组织时所发生的衰减不仅与组织密度有关,还与投照角度有关。采用头位、足位或斜位等较为复杂的投照角度时,因X线的穿透距离增加,X线在体内的衰减增加,X 线管的输出增加,患者的辐射剂量增加。左前斜位投照时介入人员的辐射强度最大,这时操作者离患者射线入口处最近,因此控制投照角度还包括对冠状动脉解剖投照角度的改进。例如若能以后前位+足30°代替左前斜位60°+足20°暴露左主干分叉病变,则患者所受辐射

减少62%,介入人员所受辐射减少87%[7]。

6. 增加与辐射源之间的距离

剂量率是单位时间内组织吸收的辐射剂量,单位是mGy/min。剂量率与距点状放射源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即距放射源的距离增大2倍可使剂量率降低4倍。X射线管或导管床附近区域散射强度最大。为了减少患者的辐射强度,要求患者皮肤距X线管的最小距离为38 cm。不直接参加手术的人员距离X线管的距离应≥2m,这样可显著减少散射。

7. 合理应用屏蔽

合理穿着铅裙、铅帽、铅围脖、铅眼镜以及有效利用导管床配备的铅玻璃和铅帘,可显著减少介入人员所受的电离辐射。

8. 监测患者辐射剂量

介入性诊断和治疗中,患者并非全身均匀地接受X线照射。在心血管疾病的检查和治疗中,X线照射主要集中于胸部,X线所引起的生物学效应取决于直接或间接的辐射剂量。X线成像系统中通常可以记录介入参考点(interventional reference point,IRP)剂量和剂量面积乘积(dose area product,DAP),用于放射防护的监测。在心血管疾病介入性诊断与治疗中,IRP大致相当于背部射线入口的位置,因此IRP剂量可用作估计皮肤所受的辐射剂量,记录IRP剂量有助于评价皮肤放射线损伤的风险。如果IRP剂量超过放射线损伤的阈值剂量,可能引起皮肤损伤,就应考虑简化此后的介入性操作,并就放射性损伤的风险和对策作出评价,或者改变投照的位置,改变皮肤的放射线入口。辐射监测还可以提醒患者对放射线损伤的必要警惕。DAP是X射线束的横截面积与所致平均剂量的乘积,单位是Gy·cm2。累积DAP可以代表介入性操作中患者所受的总电离辐射剂量,用于评价患者的随机效应。

IRP剂量和DAP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同样分为可控性和不可控性因素。患者体格大小和疾病的状态为不可控因素,但是X线管的位置、遮光器等均为介入操作中可控性因素。虽然IRP剂量和DAP与放射线损伤并非直接相关,但监测IRP剂量和DAP仍不失为放射防护中可行的监测方法。

(三)患者因素

患者体重增加对成像的影响有以下方面:组织的厚度增加致X线衰减增加,相应地患

者皮肤入口的辐射剂量增加;X线衰减增加会引起X线管的辐射剂量呈指数增加,这是由于现代成像系统内设有反馈环路,可以自动地根据成像的亮度调节X线管的输出强度;对于肥胖患者,增加X线管电压,可以引起图像对比度下降;图像质量降低还可导致操作时间延长和难度增加,增加辐射剂量;肥胖患者还可产生更多的散射,增加身体其余部位和介入人员的辐射[8]。

以上内容是如何减少患者和介入人员的辐射。尽管X线辐射对人体有确定的损伤风险,但通过合理的放射防护仍可有效地预防患者发生放射线损伤,减少介入人员所受的辐射。这就要求介入人员能够熟练掌握放射防护知识,并能灵活运用。对患者进行介入性诊断与治疗时,应充分评价放射线损伤的风险与介入性诊断和治疗的效益比。目前还不清楚电离辐射的安全剂量,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应遵循ALARA原则,即As Low As Reasonably Achievable。

参考文献

1.Hirshfeld JW Jr, Balter S, Brinker JA, Kern MJ, Klein LW, Lindsay BD, Tommaso CL, Tracy CM, Wagner LK, Creager MA, Elnicki M, Lorell BH, Rodgers GP, Weitz HH.

ACCF/AHA/HRS/SCAI clinical competence statement on physician knowledge to optimize patient safety and image quality in fluoroscopically guided invasive cardiovascular procedures:

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Foundation/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merican College of Physicians Task Force on Clinical Competence and Training.

Circulation. 2005; 111: 511-532.

2.Finkelstein MM. Is brain cancer an occupational disease of cardiologists? Can J Cardiol. 1998;

14:1385-1388.

3.Yoshinaga S, Mabuchi K, Sigurdson AJ, Doody MM, Ron E. Cancer risks among radiologists and radiologic technologists: review of epidemiologic studies. Radiology, 2004, 233:313-321. 4.Dendy PP. Radiation risks in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Br J Radiol. 2008; 81:1-7. 5.Stecker MS, Balter S, Towbin RB, Miller DL, Va?ó E, Bartal G, Angle JF, Chao CP, Cohen AM, Dixon RG, Gross K, Hartnell GG, Schueler B, Statler JD, de Baère T, Cardella JF; SIR Safety and Health Committee; CIRSE Standards of Practice Committee. Guidelines for patient radiation dose management. J Vasc Interv Radiol. 2009; 20(7 Suppl): S263-273. 6.Suzuki S, Furui S, Isshiki T, Kozuma K, Koyama Y, Ochiai M, Asakura Y. Methods to reduce patients' maximum skin dose dur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for chronic total

occlusion. Catheter Cardiovasc Interv. 2008; 71:792-798.

7.Kuon E, Dahm JB, Empen K, Robinson DM, Reuter G, Wucherer M. Identification of less-irradiating tube angulations in invasive cardiology. J Am Coll Cardiol. 2004; 44: 1420-1428.

8.Ector J, Dragusin O, Adriaenssens B, Huybrechts W, Willems R, Ector H, Heidbüchel H.

Obesity is a major determinant of radiation dose in patients undergoing pulmonary vein isolation for atrial fibrillation. J Am Coll Cardiol. 2007; 50: 234-242.

【问题】

1.什么是放射线损伤的确定效应和随机效应?

2.X线是怎样产生的?其特性是什么?

3.简述介入性诊断和治疗中X线的成像过程。

4.放射防护中X线设备因素包括哪些?有哪些是可控性因素,哪些是不可控性因素?5.介入人员在介入性操作的放射防护中应注意哪些方面?

6.

职业健康培训教材

目录 一.概念及名词解释 (2) 二.我国法定职业病的类别 (3) 三.粉尘的危害及防护措施 (4) 四.噪声的分类、危害及防护措施 (5) 五.职业禁忌症 (7) 六.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8) 七.怎样识别压力、如何调节压力 (17) 附:职业健康试题及答案 (18)

一、概念及名词解释 (一)什么是职业病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营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它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构成《职业病防治法》所称的职业病,必须具备四个要件: 1、患病主体必须是企事业单位或者个体经营组织的劳动者; 2、必须是在从事职业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 3、必须是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其中放射性物质是指放射性同位素或射线装置发出的α射线、β射线、γ射线、χ射线、中子射线等电离辐射; 4、必须是国家公布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所列的职业病。在上述四个要件中,缺少任何一个要件,都不属于本法所称的职业病。 (二)、什么是职业病危害 职业病危害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三)、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那些 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四)、职业病是如何发生的 劳动者接触到职业病危害因素,并不一定就会发生职业病。造成职业病发生必须具备一定的作用条件,同时受一定的个体危险因素的影响。其中作用条件包括:接触机会、接触方式、接触时间和接触的强度;个体危险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年龄和性别的差异、营养缺乏、其他疾病和精神因素、文化水平和生活方式或个人习惯。 (五)、职业有害因素的来源 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和工作环境中产生和(或)存在的,对职业人群的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一切条件或要素,统称为职业有害因素。职业有害因素是导致职业性损害的致病原,其对健康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有害因素的性质和接触强度等。职业有害因素按其来源可分为三类: 1.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1)化学性有害因素:包括生产性毒物和生产性粉尘; (2)物理性有害因素:包括异常气象条件(高温、高湿、低温、高低气压等),噪声、振动、非电离辐射(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射频辐射、激光等)、电离辐射(α射线、β射线、γ射线、χ射线、中子射线等); (3)生物性有害因素:如炭疽杆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真菌、寄生虫及某些植物性花粉等。 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不合理的劳动组织和作息制度、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职业心理紧张、体内个别器官或系统紧张、长时间处于不良体位、姿势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3.工作环境中有害因素

放射性疾病

放射性疾病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放射性疾病放射性疾病是由于放射线引起的局部或全身损害。在较短时间受照射剂量的增大,可引起急性外照射放射病;由于长期连续或断续受照射剂量累积,可引起慢性外照射病;当放射性核素摄入过量,在体内作为放射源对人体照射,可引起内照射放射病。 一、急性外照射放射病 急性外照射放射病是体内一次或短时间(数日)内分次受到大剂量体外电离辐射而引起的全身性疾病,这引起辐射有X射线、(射线或中子等。引起急性外照射疾病有从事原子反应堆,粒子加速器工作后的泄漏事故;医疗工作中X、(射线应用于肿瘤,器官移植的起剂量照射。临床以骨髓造血功能障碍损为主,表现为继发感染、出血和全血细胞下降三大特征;有些人表现为呕吐、腹泻、脱发、拒食、衰竭以至死亡。轻型病人预后一般较好,脱离接触射线两个月左右可自行恢复,重症病例可留有永久性伤残甚至死亡。 【临床诊断要点】 (一)一次或短时间(数日)内分次接受大于1GY的均匀或比较均匀的全身照射。

(二)受照射后引起的主要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是判断病情的主要依据,其严重程度与剂量大小,受照部位和范围以及个体情况有关。 (三)临床分型: 1.骨髓型 (1)轻度 表现为乏力、食欲不振,淋巴细胞绝对值降至1.2×109/L; (2)中度 除轻度症状外,还有头昏、恶心、呕吐、白细胞下降,淋巴细胞绝对值降至0.9×109/L,轻度出血、脱发; (3)重度 在中度程度上明显加重,淋巴细胞绝对值降至0.6×109/L,与中度之间有明显分期。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初期、假愈期、极期和恢复期。在

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讲义

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讲义 职业病目录10类115种: 一、尘肺13种: 如水泥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煤工尘肺等。 二、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 1、外照射急性放射病。 2、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 3、外照射慢性放射病。 4、内照射放射病。 5、放射性皮肤疾病。 6、放射性肿瘤。 7、放射性骨损伤。8、放射性甲状腺疾病。9、放射性性腺疾病。 10、放射复合伤。 三、职业中毒56种: 1、铅及其化合物中毒(不包括四乙基铅)。 2、汞及其化合物中毒。 3、锰及其化合物中毒。 4、镉及其化合物中毒。 5、硫化氢中毒。 6、铊及其化合物中毒。 7、苯中毒。 8、汽油中毒。 9、氨中毒。 10、磷及其化合物中毒等。 四、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5种 1、中暑。 2、减压病。 3、高原病。 4、航空病。 5、手臂振动病。 五、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3种 1、炭疽。 2、森林脑炎。 3、布氏杆菌病。 六、职业性皮肤病8种 1、接触性皮炎。 2、光敏性皮炎。 3、电光性皮炎。 4、黑变病。 5、痤疮。 6、溃疡。 7、化学性皮肤灼伤。 8、根据《职业性皮肤病诊断标准(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职业性皮肤病 七、职业性眼病3种 1、化学性眼部灼伤。 2、电光性眼炎。 3、职业性白内障(含放射性白内障、三硝基甲苯白内障)。 八、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3种 1、噪声聋。 2、铬鼻病。 3、牙酸蚀病。 九、职业性肿瘤8种 1、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 2、联苯胺所致膀胱癌。 3、苯所致白血病。 4、氯甲醚所致肺癌。 5、砷所致肺癌、皮肤癌。 6、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 7、焦炉工人肺癌。8、铬酸盐制造业工人肺癌。 十、其他职业病5种 1、金属烟热。 2、职业性哮喘。 3、职业性变态反应性肺泡炎。 4、棉尘病。 5、煤矿井下工人滑囊炎

武汉大学核医学整理(放射性核素治疗)

核医学 放射性核素治疗 利用放射性核素及其所释放出来的射线治疗疾病的学科,又称为治疗核医学 原理 ●放射性药物的靶向:以不同方式引入体内后,利用核素与器官或组织的亲和关系,被机 体所吸收、分布,参与细胞的代谢过程。病变细胞代谢旺盛、血流丰富,摄取放射性药物更高。 ●放射性药物的辐射效应:发射γ或β射线直接照射病变组织,从而抑制或破坏病变组织 细胞,达到治疗疾病目的;而正常组织或细胞摄取少,故不会产生破坏作用。 特点 ●原理:利用核射线治疗疾病,电离与激发引起一系列的辐射损伤,出现细胞代谢、功能 与结构变化。尤其是增殖旺盛的异常细胞对辐射比较敏感,因此其损伤作用更加明显。 ●对病变组织具有选择性:病变组织功能、代谢活性高于正常组织,故比正常组织能更多 选择性摄取某些放射性药物,其副作用小。 ●治疗作用持久,方法安全、简便。多数治疗仅需一次口服或注射给药,无创伤,且可 重复治疗。 类型 ●外照射与敷贴治疗:90Y或32P敷贴器治疗某些皮肤病、术后瘢痕、眼科疾病等,90Y 前列腺治疗仪治疗前列腺肥大等。 ●内照射治疗 ①普通治疗:口服131I、32P内照射治疗、转移性骨肿瘤及嗜铬细胞瘤治疗等。 ②介入治疗:腔内、动脉血管介入、组织间植入治疗等 ③放射性核素导向治疗:抗体介导的放射免疫治疗、受体介导的核素治疗、放射性核素肿瘤基因治疗等。 核素治疗基本原理 利用核素发射出的α、β射线、俄歇电子、或内转换电子在病变组织中产生一系列的电离辐射生物效应,射线作用于组织细胞,将其能量部分或全部移交给组织,通过辐射能的直接和间接作用,使机体生物活性大分子的结构和性质遭到损害,导致细胞繁殖功能丧失、代谢紊乱失调、细胞衰老或凋亡。达到治疗的目的。 常用的治疗用放射性核素 1、α粒子发射体: ●射程50~90 m,约为10个细胞直径的距离。短距离释放巨大能量,内放射治疗中有 巨大潜力。LET(传能线密度)约为 粒子的400倍。 ●研究显示:被 射线照射后的细胞无氧耗量增加和无任何辐射损伤的修复反应。 ●211At(砹)和212Bi(铋)作为 射线发射体用于治疗受到极大关注。 2、发射β射线的放射性核素:如131I、32P、89Sr、90Y等 碘是用于标记有机物和生物大分子首选核素,可通过体外显像测定药代动力学和在病灶内的滞留时间。 3、电子俘获或内转换发射俄歇电子和内转换电子的核素: ●射程多为10nm,只有当衰变位置靠近DNA时,才产生治疗作用。 ●放射性药物在细胞内的定位,是决定治疗效果的决定因素。 ●125I用于治疗甲状腺毒症,125I-IUdR(碘脱氧尿苷)可通过俄歇电子打断DNA链, 当125I在胞浆内衰变时,作用于DNA的能量很低,限制治疗作用发挥。用123I标记

全放射工作人员培训考核试题

全省放射工作人员培训考核试题 姓名:单位:成绩: 一、填空题 1.《放射诊疗管理规定》于年月日以部长令第46号发布,于年月日起正式施行。 2.某医院开展普通X射线机影像诊断、X射线CT影像诊断和DSA介入放射诊疗工作,其放射诊疗许可应当由负责办理。3.放射诊疗工作按照诊疗风险和技术难易程度分为和 四类管理。 4.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和标准,对放射诊疗工作人员进行的健康检查,定期进行,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应当按照有关规定配戴。并分别建立个人剂量、职业健康管理和教育培训档案。 5.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对患者和受检者进行医疗照射时,应当遵守和 的原则,有明确的医疗目的,严格控制。6.剂量计应佩带在,一般在左胸前;当辐射主要来自人体背面时,剂量计应佩带在。 7.放射诊疗工作,是指的活动。8.个人剂量监测周期一般为月,最长不超过月。 9.X线受检者在X线诊断中所受的医疗照射,必须遵循和 原则,以使受检者确有正当理由需要接受的照射,保持在可以合理达到的最低水平。 10.《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于年月日经卫生部部务会议论通过,自年月日起施行。 二、选择题 1.最大的人工电离辐射照射来源是。 A、核能发电 B、医疗照射 C、核武器试验 2.放射工作人员所受职业照射的年剂量限值是。

A、50mSv B、20mSv C、连续5年平均20mSv 3.在放射防护领域常见的以下单位中,不属于法定计量单位的是。 A、Bq(贝可); B、rem(雷姆); C、C/kg(库伦/千克) 4.下列属于放射性疾病。 A、外照射急性放射病 B、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 C、内照射放射病 5.电离辐射诱发的恶性肿瘤有。 A、白血病 B、甲状腺癌 C、鼻咽癌 6.放射工作人员主要接触下列射线。 A、α、β射线 B、γ、X射线 C、中子 7.接触了放射性物质。 A、不一定患放射病 B、就患放射病 8.医用X射线属于何种辐射。 A、人工辐射 B、天然辐射 9.在岗期间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白细胞数低于下列值者,应减少射线接触。 A、3.5×109 /L B、4.0×109 /L C、4.5×109 /L 10.效应的发生机率(并非严重程度)与剂量大小有关,并认为不存在阈剂量的效应属。 A、随机性效应 B、确定性效应 三、判断题(正确者填√,错误者填×) 1.辐射源和放射源的含义相同。() 2.未满18岁的人员可在甲种工作条件下工作。() 3.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档案由本人建立。() 4.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和微核率测定为就业前体检必检项目。() 5.妊娠6个月内的孕妇可以接触射线。() 6.透视是每次放射工作人员体检的必检项目。() 7.时间防护不属于外照射防护措施之一。() 8.开展放射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向为其发放《放射诊疗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办理《放射工作人员证》。() 9.放射防护及有关法律知识培训由符合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条件的单位承担。()10.不允许放射工作人员查阅、复印本人的个人剂量监测档案。() 四、简答题 1.什么叫随机性效应和确定性效应? 2.试述医疗机构开展放射诊疗工作,应当具备什么基本条件?

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

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 GBZ235-2011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卫生部发布《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卫通〔2011〕2号)GBZT 234-2010核事故场内医学应急响应程序 GBZ100-2010外照射放射性骨损伤诊断 GBT 16148-2009 放射性核素摄入量及内照射剂量估算规范 GBZT217-2009:急性放射病护理规范 GBZT216-2009:人体体表放射性核素污染处理规范 GBZ219-2009:放射性皮肤癌诊断标准 GBZ215-2009:过量照射人员医学检查与处理原则 GBZ97-2009:放射性肿瘤病因判断标准 GBZT191-2007:放射性疾病诊断名词术语 GBZ190-2007:放射性食管疾病诊断标准 GBZ103-2007:放烧复合伤诊断标准 GBZ102-2007:放冲复合伤诊断标准 GBZT172-2006:牙釉质电子顺磁共振剂量重建方法 GBZT171-2006:核事故场内医学应急计划与准备 GBZT170-2006:核事故场外医学应急计划与准备 GBZ169-2006: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程序和要求 GBZT164-2004:核电厂操纵员的健康标准和医学监督规定 GBZT163-2004: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的远期效应医学随访规范 辐射损伤医学处理规范 GBZT156-2002:职业性放射性疾病报告格式及内容 GBZ112-2002: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总则) GBZ111-2002:放射性直肠炎诊断标准 GBZ110-2002:急性放射性肺炎诊断标准 GBZ109-2002:放射性膀胱疾病诊断标准 GBZ108-2002:急性铀中毒诊断标准

放射科X线辐射防护管理制度

X线辐射防护管理制度 为加强放射科诊疗工作的管理,保证放射科诊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保障放射科诊疗工作人员、患者和公众的健康权益,依据卫生部《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特制定放射科X线辐射防护管理规定,适用于全省各级各类医院放射科。 1、放射科X线辐射防护工作由科主任负责,科室制定兼职人 员协助主任做好X线辐射防护工作。 2、放射科工作人员要增强放射防护意识和责任性,在放射诊 疗工作中应当遵守医疗照射正当化和放射防护最优化的原则。科室定期组织对放射科诊疗场所、设备和人员进行放射防护检查。 3、X线检查设备必须有《射线装置工作许可证》;开展介入 放射学工作,放射技术和放射诊断工作人员必须按要求具备相应的资质;各级各类人员应熟悉放射设备的主要结构和安全性能,确保设备安全,防止意外放射事件的发生。 4、放射科各X线检查室、控制室的辐射防护必须达到国家要 求;放射科诊疗场所必须设有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和工作指示灯; 放射科诊疗场所必须配备工作人员和受检者防护用品。 5、在放射检查前应事先告知受检者辐射对健康的影响,在登 记室、X线检查室设置告示牌。对育龄妇女腹部或骨盆进行X 线检查前,应问明是否怀孕;非特殊需要,对受孕后5周至15周的育龄妇女,不得进行下腹部放射影像检查;在放射检查

中对邻近照射野的敏感器官和组织进行屏蔽防护;在不影响诊断的前提下,摄片、透视、介入治疗等尽可能采用高电压、低电流和小光圈。 6、操作人员在放射检查前应关闭检查室门窗,无关人员不得 进入检查室;确实因病情需要,必须陪同检查者,应给予必要防护用品,陪同人员应尽量远离X线球管。 7、技术人员要严格执行各种放射设备操作规程,确保影像质 量,减少废片,避免重复照射。有条件的单位尽可能采用数字化X线检查,减少辐射。 8、放射科工作人员工作期间应佩戴个人计量仪,接受专业及 放射防护培训;定期健康检查,医院建立个人剂量、职业健康管理和教育培训档案。 操作规程 1.定期检查X线机和防护设备的性能,及时处理所发现的问题。 2.工作中尽量使用各种防护设施和辅助防护用品,最大限度的 减少投照剂量。 3.在不影响诊断的原则下,应尽可能采用高电压、低电流、厚 滤过和小照射野进行工作。 4.在进行X线检查时,除检查人员外,其他人员一般不应留在机房 内。如果确实需要在机房内携扶病人也应有相应的防护措施。 5.移动或携带式X线摄影时,X现工作者必须X线管2米以上, 并注意周围人员和自身的防护。

放射科工作场所辐射防护安全管理规定

放射科工作场所辐射防护安全管理规定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放射科工作场所辐射防护安全管理制度 一、医用诊断X射线机属于射线装置,使用不当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操作人员首先要从思想上强化安全意识,避免放射事故发生。 二、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各项安全操作规程,经常检查防护设施的性能,确保其安全正常运转。射线装置变更时及时办理申报变更手续,机房定期进行辐射水平检测。 三、为使医用诊断X射线机拍摄准确清晰,操作人员应学习并掌握人体相关部位解剖结构,从而采取有效的投射角度,采用放射诊断应遵循医疗照射正当化和放射防护最优化原则,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并事先告知受检者辐射对健康的潜在影响。放射工作人员上岗前必须经过放射防护知识和相关法规的专门培训,并通过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从业期间须接受定期培训,确保正确合理操作射线装置。 四、放射诊疗工作人员上岗前须进行健康检查,合格后方可从事放射诊疗工作。对已经从事放射诊疗工作人员要进行在岗期间的定期健康检查,建立个人剂量、职业健康管理和教育培训档案。 五、医用诊断X射线机须由专业放射影像医师操作,其他无关人员不得擅自动用设备。 六、操作人员进机房前须佩戴个人剂量计,每三个月熊淮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业部门进行检测,并建立个人剂量档案。开机前检查安全装置,记录机器运行状况,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切断电源并报告科主任和维修人员。 七、医用诊断X射线机出现故障时应立即切断电源,撤离受检者并保护现场,及时报告原则和维修人员进行检查。

八、对患者拍摄前应认真核对诊疗方案,准确对位,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重复照射。 九、机房内除受检者外,陪同人员及其他无关人员不得进入。 十、机房内必须配备一套受检者防护服装,并按规定使用。 十一、机房门必须设置门灯连锁装置并保持正常运行,张贴电离辐射警示标志。照射前必须关闭机房大门后方可开机照射,机房工作时大门上方应有红灯指示。 十二、操作完毕后让机器及个附件复位,关闭电源开关,复查无误后方可离开。

内照射放射病诊断标准 - 职业病

前言 本标准的第2章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特制定本标准。原标准GB8284-1987与本标准不一致的,以本标准为准。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核工业部417医院、北京蓝道尔辐射监测技术公司、核工业部七所、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白光、姜恩海(执笔)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负责解释。 内照射放射病诊断标准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radiation sickness from internal exposure GBZ96-2002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放射性核素过量摄入的放射性工作人员诊断和治疗。 本标准适用于放射性核素过量摄入的放射工作人员,非职业性过量摄入放射性核素的人员也可参照本标准进行诊断和治疗。 2 诊断标准 2.1 经物理、化学等手段证实,有过量放射性核素进入人体,致其受照情况符合下述条件之一: 2.1.1 一次或较短时间(数日)内进入人体的放射性核素,使全身在较短的时间(几个月)内,均匀或比较均匀地受到照射,使其有效累积剂量当量可能大于1.0Sv,并有个人剂量档案和健康档案。 2.1.2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放射性核素多次进入体内;或者较长有效半减期的放射性核素一次或多次进入体内,致使机体放射性核素摄入量超过相应的年摄入量限值几十倍以上。 2.2 内照射放射病的临床表现,或以与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相似的全身性表现为主;或以该放射性核素靶器官的损害为主,并往往伴有放射性核素初始进入体内途径的损伤表现。 前述临床表现可能发生在放射性核素初始进入人体内的早期(几周内)和/或晚期(数月至数年)。 2.2.1 均匀或比较均匀地分布于全身的放射性核素引起的内照射放射病,其临床表现和实验

放射安全防护工作情况汇报

放射安全防护工作情况汇报 文章导读:健全管理组织。医院高度重视辐射安全防护工作,成立了以医院法人代表×××同志为组长、分管放射安全工作的副院长×××同志为副组长、放射科主任×××和工作人员×××、×××同志为成员的“放射性安全防护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医院内部放射性安全防护管理工作,组织对含射线装置设备、使用、贮存、应急处理、废弃物回收,培训教育放射工作人员,宣传放射防护知识,监督执行放射诊疗管理规定,检查放射机器设备及其场所环境,及时排除放射故障和安全隐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和《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环保、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辐射安全防护管理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从做好放射源安全管理着手,建立和完善辐射防护管理制度,落实辐射防护措施,加强辐射监测,辐射防护管理工作不断得到改进。现向各位领导简要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医院,是一所于XX年9月建立的由个人筹资48万元合伙经营的综合性非营利性民营医院,位于×城××××大道××号,现有业务用房×××平方米,职工××人,设置病床××张。放射科设置于医院综合业务楼二楼右侧,从事放射工作用房三

间,共计70平方米,分别设有照射诊断室、工作人员操作室和值班室。现有专业技术人员4人,其中:医师1人,主管技师1,技士2人;主要设备和设施有:北京万东frk302-1·200ma·x光诊断机1台(属于ⅲ类射线装置),cr1台,阅片灯箱1个,微机1台、打印机1台。二、防护设施环境安全防护:照射室墙壁屏蔽厚度为30厘米钡沙砖混墙。辐射监测点三个,分别是放射操作人员观察窗、病人出入门和操作人员出入门。放射操作人员操作观察窗为1200×800×20的铅玻璃,病人出入门为50毫米不锈钢铅门,放射操作人员出入门为木铅门。辐射防护设备:大号铅衣1件、大号铅围脖1条、大号铅手套1双、中号铅眼镜1架。辐射监测设备:个人胸章剂量计5个、辐射监测仪1台。三、管理措施健全管理组织。医院高度重视辐射安全防护工作,成立了以医院法人代表×××同志为组长、分管放射安全工作的副院长×××同志为副组长、放射科主任×××和工作人员×××、×××同志为成员的“放射性安全防护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医院内部放射性安全防护管理工作,组织对含射线装置设备、使用、贮存、应急处理、废弃物回收,培训教育放射工作人员,宣传放射防护知识,监督执行放射诊疗管理规定,检查放射机器设备及其场所环境,及时排除放射故障和安全隐患。

放射科X线辐射防护管理制度

放射科X线辐射防护管理制度 为加强放射科诊疗工作的管理,保证放射科诊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保障放射科诊疗工作人员、患者和公众的健康权益,依据卫生部《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特制定放射科X线辐射防护管理规定,适用于全省各级各类医院放射科。 1、放射科X线辐射防护工作由科主任负责,科室制定兼职人 员协助主任做好X线辐射防护工作。 2、放射科工作人员要增强放射防护意识和责任性,在放射诊 疗工作中应当遵守医疗照射正当化和放射防护最优化的原则。科室定期组织对放射科诊疗场所、设备和人员进行放射防护检查。 3、X线检查设备必须有《射线装置工作许可证》;开展介入放 射学工作,放射技术和放射诊断工作人员必须按要求具备相应的资质;各级各类人员应熟悉放射设备的主要结构和安全性能,确保设备安全,防止意外放射事件的发生。 4、放射科各X线检查室、控制室的辐射防护必须达到国家要 求;放射科诊疗场所必须设有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和工作指示灯;放射科诊疗场所必须配备工作人员和受检者防护用品。 5、在放射检查前应事先告知受检者辐射对健康的影响,在登 记室、X线检查室设置告示牌。对育龄妇女腹部或骨盆进行X 线检查前,应问明是否怀孕;非特殊需要,对受孕后5周至15周的育龄妇女,不得进行下腹部放射影像检查;在放射检

查中对邻近照射野的敏感器官和组织进行屏蔽防护;在不影响诊断的前提下,摄片、透视、介入治疗等尽可能采用高电压、低电流和小光圈。 6、操作人员在放射检查前应关闭检查室门窗,无关人员不得 进入检查室;确实因病情需要,必须陪同检查者,应给予必要防护用品,陪同人员应尽量远离X线球管。 7、技术人员要严格执行各种放射设备操作规程,确保影像质 量,减少废片,避免重复照射。有条件的单位尽可能采用数字化X线检查,减少辐射。 8、放射科工作人员工作期间应佩戴个人计量仪,接受专业及 放射防护培训;定期健康检查,医院建立个人剂量、职业健康管理和教育培训档案。 操作规程 1.定期检查X线机和防护设备的性能,及时处理所发现的问题。 2.工作中尽量使用各种防护设施和辅助防护用品,最大限度的 减少投照剂量。 3.在不影响诊断的原则下,应尽可能采用高电压、低电流、厚 滤过和小照射野进行工作。 4.在进行X线检查时,除检查人员外,其他人员一般不应留在 机房内。如果确实需要在机房内携扶病人也应有相应的防护措施。 5.移动或携带式X线摄影时,X现工作者必须X线管2米以上,

放射防护考试

(1) 源是指可以发射电离辐射或释放放射性物质而引起辐射照射的一切物质。2分 错误正确 (2) 对于可能从受照中受益的人员而言,需要针对特定实践过程进行防护。2分 错误正确 (3) 促进进入人体的放射性物质尽快分解及加速排出体外是内照射防护的基本原则。2分 错误正确 (4) 核医学工作场所中,在非限制区和监督区之间应设置卫生通过间。2分 错误正确 (5) 1013-1016Bq的放射源物质必需在屏蔽工作箱中操作。2分 错误正确 (6) 国家对放射源、射线装置进行分类管理,放射源可以分为5类,射线装置可以分为3类。2分 错误正确 (7) 重金属核素进入人体后对人体的内照射危害比较大。2分 错误正确 (8) 外照射防护主要防的是X射线和β射线2分 错误正确 (9) 确定性效应有剂量阈值,随机效应无剂量阈值。2分 错误正确 (10) 在医疗照射中,其正当性意味着一次比较准确的诊断,或者从治疗中使患者获得了健康。2分 错误正确 (11) 辐射致癌的危险度与受检者所受X线剂量成线性无阈关系。2分 错误正确 (12) 应避免对孕妇进行任何部位的检查。2分 错误正确 (13) 胸部X射线摄影应尽量以后前位摄影替代前后位摄影。2分 错误正确 (14) 放射防护应做到放射剂量降低到当地本地水平。2分 错误正确 (15) 个人剂量限值的剂量数值指的是有效剂量。2分 错误正确 (16) 用人单位有责任改善怀孕女性工作人员的工作条件,以保证为胚胎和胎儿提供与公众成员相同的防护水平。2分 错误正确 (17) 放射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主要受到的放射性危害因素来源于放射性核素吸入导致的内照射。(2分 错误正确 (18) 实施X射线诊断影像质量保证计划的目的就是为了降低废片,减少医疗费用。2分 错误正确 (19) 介入放射学中床上管的向上的散射线比床下管的散射线强度高。2分 错误正确 (20) 中度和重度急性骨髓型放射病病程有明显的分期。2分

放射安全防护管理规章制度

放射安全防护管理规章制度 为避免辐射事故的发生,确保辐射安全及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有关规定,特制定如下制度: 1、放射科X线辐射防护工作由放射科主任负责,科室指定兼职人员协助科主任做好X线辐射防护工作。 2、放射科工作人员要增强放射防护意识和责任性,在放射诊疗工作中应当遵守医疗照射正当化和放射防护最优化的原则,科室定期组织对放射科诊疗场所、设备和人员进行放射防护检查。 3、放射诊断人员必须按要求具备相应的资质;各级各类人员应熟悉放射设备的主要结构和安全性能,确保设备安全,防止意外放射事件的发生。 4、放射科X线检查室、CT室、控制室的辐射防护必须达到国家要求,放射科诊疗场所必须设有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和工作指示灯,放射科诊疗场所必须配备工作人员和受检查防护用品。 5、在放射检查前应事先告知受检者辐射对健康的影响,在登记室、X线检查室设置告示牌,做放射检查时,应问明是否怀孕,非特殊需要对受孕后8周至15周的育龄妇女,不得进行下放射影像检查,在放射检查中对邻近照射野的敏感器官和组织进行屏蔽防护。

6、操作人员在放射检查前应关闭检查室门、窗、无关人员不得进入检查室,确实因病情需要必须陪同检查者,应给予必要的防护用品,陪同人员应尽量远离设备。 7、技术人员要严格执行各种放射设备的操作规程,确保影像质量、减少废片、避免重复照射。 8、放射科工作人员工作期间应佩带个人计量仪、接受专业及放射防护培训,定期健康查体,医院应建立个人计量、职业健康管理和教育培训档案。 9、X线等机器应当指定专人保养,定期进行检修,注意用电安全,严防差错事故。

放射性核素治疗的管理

放射性核素管理 在进行放射性核素治疗时,必须考虑患者的用药安全、医务人员的防护以及对周围环境和公众的影响。因而,加强放射性核素治疗的管理是涉及到医德医风、公共安全和环境保护的问题,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门诊治疗的管理 【治疗原则】 (1)一次门诊放射性核素治疗允许使用的内照射放射性活度为≤1.11GBq(30mCi)的131I 或相当辐射剂量的其他放射性药物。 (2)病情及全身状况允许进行门诊治疗。 (3)接受内照射治疗的患者,在一定的时期内具备有单独病室和与婴幼儿隔离的条件。 (4)接受内照射治疗的患者大小便能经排废系统流入下水道。 【要求】 (1)应建立完整的病历,包括病史、症状和体征、各种检查结果、使用放射性药物种类、放射性活度、给药方式和随访记录等。病历应专人负责管理。 (2)开展放射性核素治疗的核医学科应成立由具有5年以上核医学临床工作经验的主治医师或以上职称医师负责的核素治疗小组或设专职医师(主治医师或以上职称)负责门诊放射性核素治疗工作。 (3)门诊放射性核素治疗应建立初诊、复诊、随访、会诊和重复治疗等制度。 (4)门诊放射性核素治疗的患者实用的放射性药物的种类、剂量、给药方法和重复治疗,必须经负责治疗工作的具有5年以上核医学临床工作经验的主治医师或其上级医师(副主任医师或以上职称)审定。 (5)负责门诊核素治疗的医务人员应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应实事求是地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放射性核素治疗的特殊性、优点、缺点、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毒副作用和并发症等,由病员或期委托人签署进行放射性核素治疗的知情同意书。 (6)开展放射性核素治疗的医院应具有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放射性核素工作许可证,应在医院内符合放射防护和环境保护规定的固定场所开展放射性核素治疗。 【注意事项】 (1)掌握患者家庭地址、联系方式、居住条件和周围环境情况。 (2)按医嘱积极配合治疗,遵守核素治疗的规章制度。 (3)服用放射性药物后尽快返家休息,尽量减少交叉照射和对核医学诊断工作的影响。 (4)用药后1周内不应和婴幼儿密切接触。 (5)排泄物必须经排废系统流入下水道排出,或者单独处理。 (6)服用放射性药物后反应重,或者症状明显加重应立即到医院就诊处理。 (7)应按规定时间到医院复诊、随访和进行各种检查。

096-2002 内照射放射病诊断标准

GBZ ICS 13.100 C6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GBZ 96-2002 内照射放射病诊断标准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radiation sickness from internal exposure 2002-04-08发布 2002-06-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

GBZ 96-2002 前言 本标准的第2章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特制定本标准。原标准GB8284-1987与本标准不一致的,以本标准为准。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核工业部417医院、北京蓝道尔辐射检测技术公司、核工业部七所、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白光、姜恩海(执笔)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负责解释。

GBZ 96-2002 内照射放射病诊断标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放射性核素过量摄入的放射性工作人员诊断和治疗 本标准适用于放射性核素过量摄入的放射工作人员,非职业性过量摄入放射性核素的人员也可参照本标准进行诊断和治疗。 2 诊断标准 2.1 经物理、化学等手段证实,有过量放射性核素进入人体,致其受照情况符合下述条件之一: 2.1.1一次或较短时间(数日)内进入人体的放射性核素,使全身在较短的时间(几个月)内,均匀或比较均匀地受到照射,使其有效累积剂量当量可能大于 1.0Sv,并有个人剂量档案和健康档案。 2.1.2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放射性核素多次进入体内;或者较长有效半减期的放射性核素一次或多次进入体内,致使机体放射性核素摄入量超过相应的年摄入量限值几十倍以上。 2.2内照射放射病的临床表现,或以与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相似的全身性表现为主;或以该放射性核素靶器官的损害为主,并往往伴有放射性核素初始进入体内途径的损伤表现。 前述临床表现可能发生在放射性核素初始进入人体内的早期(几周内)和/或晚期(数月至数年)。 2.2.1 均匀或比较均匀地分布于全身的放射性核素引起的内照射放射病,其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所见与外照射放射病相似,可有不典型的初期反应、造血障碍和神经衰弱症候群。 2.2.2选择性分布的放射性核素则以靶器官的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同时伴有神经衰弱症候群和造血功能障碍等全身表现。 靶器官的损害因放射性核素种类而异: A.放射性碘引起的甲状腺功能低下、甲状腺结节形成等。 B.镭、钚等亲骨放射性核素引起的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等。 C.稀土元素和以胶体形式进入体内的放射性核素引起的网状内皮系统的损

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国卫疾控发2013)48号

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国卫疾控发〔2013〕48号 ) 一、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一)尘肺病 1.矽肺 2.煤工尘肺 3.石墨尘肺 4.碳黑尘肺 5.石棉肺 6.滑石尘肺 7.水泥尘肺 8.云母尘肺 9.陶工尘肺 10.铝尘肺 11.电焊工尘肺 12.铸工尘肺 13.根据《尘肺病诊断标准》和《尘肺病理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其他尘肺病 (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1.过敏性肺炎 2.棉尘病 3.哮喘

4.金属及其化合物粉尘肺沉着病(锡、铁、锑、钡及其化合物等) 5.刺激性化学物所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6.硬金属肺病 二、职业性皮肤病 1.接触性皮炎 2.光接触性皮炎 3.电光性皮炎 4.黑变病 5.痤疮 6.溃疡 7.化学性皮肤灼伤 8.白斑 9.根据《职业性皮肤病的诊断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职业性皮肤病 三、职业性眼病 1.化学性眼部灼伤 2.电光性眼炎 3.白内障(含放射性白内障、三硝基甲苯白内障) 四、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 1.噪声聋 2.铬鼻病

3.牙酸蚀病 4.爆震聋 五、职业性化学中毒 1.铅及其化合物中毒(不包括四乙基铅) 2.汞及其化合物中毒 3.锰及其化合物中毒 4.镉及其化合物中毒 5.铍病 6.铊及其化合物中毒 7.钡及其化合物中毒 8.钒及其化合物中毒 9.磷及其化合物中毒 10.砷及其化合物中毒 11.铀及其化合物中毒 12.砷化氢中毒 13.氯气中毒 14.二氧化硫中毒 15.光气中毒 16.氨中毒 17.偏二甲基肼中毒 18.氮氧化合物中毒 19.一氧化碳中毒

20.二硫化碳中毒 21.硫化氢中毒 22.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铝中毒 23.氟及其无机化合物中毒 24.氰及腈类化合物中毒 25.四乙基铅中毒 26.有机锡中毒 27.羰基镍中毒 28.苯中毒 29.甲苯中毒 30.二甲苯中毒 31.正己烷中毒 32.汽油中毒 33.一甲胺中毒 34.有机氟聚合物单体及其热裂解物中毒 35.二氯乙烷中毒 36.四氯化碳中毒 37.氯乙烯中毒 38.三氯乙烯中毒 39.氯丙烯中毒 40.氯丁二烯中毒 41.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不包括三硝基甲苯)中毒

放射科X线辐射防护管理规定

放射科X线辐射防护管理规定 为加强放射科诊疗工作的管理,保证放射科诊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保障放射科诊疗工作人员、患者和公众的健康权益,依据卫生部《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特制定放射科X线辐射防护管理规定。 1、放射科X线辐射防护工作由科主任负责,科室指定兼职人员协助科主任做好X线辐射防护工作。 2、放射科工作人员要增强放射防护意识和责任性,在放射诊疗工作中应当遵守医疗照射正当化和放射防护最优化的原则。科室定期组织对放射科诊疗场所、设备和人员进行放射防护检查。 3、X线检查设备必须有《宁夏回族自治区射线装置工作许可证》;开展介人放射学工作,放射技术和放射诊断工作人员必须按要求具备相应的资质;各级各类人员应熟悉放射设备的主要结构和安全性能,确保设备安全,防止意外放射事件的发生。 4、放射科各X线检查室、控制室的辐射防护必须达到国家要求;放射科诊疗场所必须设有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和工作指示灯;放射科诊疗场所必须配备工作人员和受检者防护用品。 5、在放射检查前应事先告知受检者辐射对健康的影响,在登记室、X线检查室设置告示牌。对育龄妇女腹部或骨盆进行。X线检查前,应问明是否怀孕;非特殊需要,对受孕后8周至15周的育龄妇女,不得进行下腹部放射影像检查;在放射检查中对邻近照射野的敏感器官和组织进行屏蔽防护;在不影响诊断的前提下,摄片、透视、介入治疗等尽可能采用高电压、低电流和小光圈。 6、操作人员在放射检查前应关闭检查室门窗,无关人员不得进入检查室;确实因病情需要,必须陪同检查者,应给予必要的防护用品,陪同人员应尽量远离X 线球管。 7、技术人员要严格执行各种放射设备操作规程,确保影像质量,减少废片,避免重复照射。尽可能采用数字化X线检查,减少辐射。 8、放射科工作人员工作期间应佩带个人计量仪,接受专业及放射防护培训;定期健康检查,医院建立个人计量、职业健康管理和教育培训档。

放射性核素治疗

放射性核素治疗 1、131Ⅰ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原理:甲状腺选择性摄取131I,甲亢患者甲状腺摄取131I超过正常。131I发射β射线既能破坏甲状腺组织,而对甲状腺周围组织影响小。甲状腺组织可以受到131Iβ射线的交叉火力照射而遭破坏,使甲状腺激素生成减少,甲亢缓解或治愈。因此,只要131I剂量适当,则可破坏一部分而又保留一部分甲状腺组织,达到治疗目的。 适应症:1、Graves甲亢患者2、抗甲状腺药物疗效差,或对抗甲状腺药物过敏者,或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多次复发,或术后复发的青少年Graves甲亢患者3、Graves甲亢伴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的患者4.、Graves甲亢伴房颤的患者5、Graves甲亢合并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摄131I率增高的患者6、甲亢合并肝、肾功能损害者7、浸润型突眼 禁忌症:(1)妊娠或哺乳期甲亢患者; (2)甲亢伴近期心肌梗死患者; (3)甲亢合并严重肾功能不全者; (4)甲状腺极度肿大有明显压迫症状者。 注意事项:1、注意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和精神刺,预防感染。2、病情严重者,服131I2 3天后可考虑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3、勿揉压甲状腺。4、1月内禁含碘食物和药物。5、服治疗量131I后,女病人半年内避孕。 2、131I治疗功能自主性甲状腺腺瘤: 原理:功能自主性甲状腺结节有较高的摄取131I的功能,故用131I治疗可破坏结节达到治疗目的,其治疗机制与131I治疗甲亢相同 适应症:1、功能自主性甲状腺结节有手术禁忌症或拒绝手术治疗者2、甲状腺显像结节为“热”结节,结节外周围甲状腺组织完全或基本被抑制者。3、伴有甲亢合并心血管病变如心律不齐、心房纤颤者。 相对适应症:1、“热”结节外周围甲状腺未能完全抑制者2、结节重量超过100g,但患者不能手术治疗者 禁忌症:妊娠和哺乳患者;临床上不适用于采用甲状腺激素作为131I治疗前后辅助用药的患者;怀疑甲状腺有恶性病变的患者;自主功能性结节摄131I率过低患者 补充:功能自主性甲状腺结节通常首选手术治疗,当患者有手术禁忌或拒绝手术治疗时,应采用131I治疗 3、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灶:

医用放射防护学考试题库及答案(三)

医用放射防护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1、核衰变的类型主要有α,β,γ三种,其中α粒子的电离能力最强;而γ粒子的穿透能力最强。 2、1Ci = 3.7 ×1010 Bq 3、放射性核素的半衰期是指放射性核素的核数或活度因衰变减少到原来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4、放射性活度指单位时间内放射性核素发生自发核衰变的次数;其衰变规律可表示为:。 5、氢的同位素有3种。 6、放射性核素经2个半衰期后,其活度将减至原来的四分之一。 7、1Bq表示每秒一次核衰变。 8、α、β、γ射线的理化特性为_______bd_____。(多选) A. 穿透能力α> β> γ B.穿透能力α< β< γ C.电离能力α< β< γ D.电离能力α> β> γ 9、对于一原子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多选)abd A. A代表该原子核质量数 B.Z代表原子核质子数 C.这个核子处于稳定态 D.N = A –Z 10、以下关于钴的同位素,说法正确的是?(多选)bcd

A. 60Co是钴的天然同位素之一 B.钴的同位素可由反应堆或加速器生成 C.天然界中存在的59Co是一种金属 D.60Co在工业上常应用于食品等的杀菌、消毒,医疗上常应用于放射治疗 11、正常本底地区,天然辐射源对成年人造成的平均年有效剂量约为___b_____。 A. 20 mSv/年; B. 2.4 mSv/年; C. 5 mSv/年 12、在人工辐射源中,对人类照射剂量贡献最大的是__b______。 A. 核电; B. 医疗照射; C. 氡子体 13、天然辐射源对成年人造成的平均年有效剂量当量a A. 其中2/3来自内照射 B. 其中2/3来自外照射 C. 其中2/3来自宇宙照射 14、γ光子能量大于1.02MeV时,与物质相互作用可发生电子对生成效应。

判断题

是非题 (判断对错,正确者在()内打√,错误者在()内打×) 1、对于可能发生的体表污染应及时去污染,但是不必进行放射性污染测量。(X ) 答案:X 2、放射工作单位应当组织上岗后的放射工作人员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 查,两次检查的时间间隔不应超过3年,必要时可以增加临时性检查。(X ) 答案:X 3、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的判断与鉴定、医 疗救治和医学随访观察的费用由其本人承担。(X ) 答案:X 4、皮肤吸收剂量的单位为希沃特(Sv)。(X ) 答案:X 5、生物剂量计是用以估算受照射剂量的生物体系,该生物体系受照射 后的反应与受照射剂量之间存在着某种定量关系,从而可以用来推定受照剂量。(√) 答案:√ 6、受照人员的眼晶体吸收剂量应尽可能通过实际剂量监测或模拟剂量 测量获得。(√) 答案:√

7、一般用有效剂量(Sv)作为眼晶体剂量的评价量。(X ) 答案:X 8、医用诊断X线工作人员如果无剂量监测数据,可以用归一化工作量 法估算其剂量。(√) 答案:√ 9、在外照射慢性放射病的剂量评价中,用全身剂量来评价电离辐射对 人员产生的肯定效应。(X ) 答案:X 10、染色体畸变是指:正常染色体在物理(如电离辐射)或化学等因素 作用下发生的结构和数量上的异常。(√) 答案:√ 11、职业病诊断争议由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当事人的申请,组织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进行鉴定。(√) 答案:√ 12、当事人可以选择与自己熟悉的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成员参加职业病的鉴定。(×) 答案:× 13、需要对职业病争议做出诊断鉴定时,由当事人或者当事人委托有关卫生行政部门从专家库中确定参加诊断鉴定委员会的专家。() 答案:√ 14、放射性甲状腺疾病是电离辐射内照射和(或)外照射方式作用于甲状腺和(或)机体其他组织所引起的继发性甲状腺功能和(或)器质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