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石海燕《经济学基础》教案:第四章第一节

石海燕《经济学基础》教案:第四章第一节

石海燕《经济学基础》教案:第四章第一节
石海燕《经济学基础》教案:第四章第一节

【课题】第四章第一节企业

【教材版本】

石海燕.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经济学基础.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7

石海燕.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经济学基础教学参考书.第一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企业的基本知识,明确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掌握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方向是公司制股份制改革。

1、认知方面:了解企业的含义、基本形式,掌握企业的重要作用,明确股份有限公司与有限责任公司的区别。

2、运用方面:学会区分企业的组织形式 ,弄清为什么必须对国有企业要进行公司制改造 ,能够举例说明公司制改造对于国有企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3、觉悟方面:使学生深刻认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重要意义;努力学习、勇于实践,自觉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为就业和择业作好准备。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企业的含义和作用

企业是市场经济最重要的主体,离开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市场就成了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企业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不真正了解企业,就不能真正了解市场经济。

2、公司制企业

最能够体现现代企业制度内涵的是公司(法人)制度,即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所以在讲企业制度时,一定要把公司制作为重点。

教学难点

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方向是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确立现代企业制度。

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内容,确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方向。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进行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还没有成功的经验可借鉴,所以我们必须敢于探索,勇于创新,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国有企业改革之路。

【教学媒体及教学方法】

制作PPT。

讲授法、问答法等。

【课时安排】

2课时(90分钟)。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5分钟)

[提问]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是什么?

[引言]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单位,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所以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状况,决定着市场经济的运行状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我们的生活、工作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与企业发生联系。我们要提高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自觉性,就必须学习和掌握企业的基本知识。那么,什么是企业,它的作用怎样?企业有哪些基本形式?现代企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这就是本节要学习的内容。

第二环节新授课(70分钟)

第一节企业

一、企业的含义和作用(15分钟)

[讲解]

过渡:大家知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每天的生活、工作都离不开企业。无论你到超市买商品、去酒店消费、还是到企业工作、去银行办理业务,等等,都是跟企业打交道。那么,究竟什么是企业呢?

(一)企业的含义

[讲解]

1、市场主体:

是指在市场上从事交易活动的组织和个人,包括企业、家庭、政府、居民和其他非盈利性机构。

2、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

因为企业既是是资本、土地、劳动力、技术等市场生产要素的提供者或购买者,又是各种消费品的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

3、什么是企业?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

分析:人类要进行生产,就必须把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结合起来,在一定的组织形式下进行。企业就是为了更有效地组织生产和配置资源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经济组织。所以,工厂、农场、商场、公司等经济组织都是企业。

[提问]

有人说,学校和医院也是企业,这种说法对吗?

(二)企业的作用

第一,企业是商品生产和流通的直接承担者。

[讲解]

企业是商品的供给者,也是商品的需求者。所以,企业既要同生产要素的提供者,即其他企业发生交易关系;同时,企业作为生产者和经营者,又要同市场各方面的消费者发生交易关系。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推动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变化。

第二,企业是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的主要力量。

[讲解]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只有在企业生产中具体运用,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同时,通过企业的生产或经营活动,促进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因此,企业是推动生产力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基本力量。

[阅读并提问]

阅读教材辅文,“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的‘自主创新’案例。”

太钢是怎样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的?科学技术又给太钢带来了什么?

结论:科技就是财富,科技就是竞争力。

第三,企业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

[讲解]

企业通过组织生产,为社会提供大量商品和劳务,使人们的生产、生活需求得以满足。企业快速发展,一方面,通过上交税金,为国家提供大量的资金积累;另一方面,也为实现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再分配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企业的主要形式(25分钟)

[引言]

如果我们用心思考就会发现, 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有的规模很大,有很完善组织机构,有的则规模很小,没有什么内部组织结构。为什么企业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这是因为企业的

资本组织形式不同。在数百年的孕育和发展中,企业逐渐形成了几种基本的组织形式,即业主制、合伙制、合作制和公司制等。其中公司制是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这就是下面要学习的内容。

(一)公司制企业的种类

[讲解]

1、什么是公司?

公司是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共同出资,并由股份形式构成的,以营利为目

的的企业法人。

公司是企业的重要形式,是从事生产、流通或服务性活动的经济组织,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大中型企业通常都采取公司形式。

2、我国法定公司形式:

有两种,依照《公司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1)有限责任公司:

是由50个以下股东出资设立,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有限责任公司不上市,不发行股票集资,股东的出资额也不能随便转让;

(2)股份有限公司:

是由2人以上200人以下为发起人设立,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票集资,股票可以自由流通、转让。

(3)什么是股东?

是指依法出资组建公司或认购公司股份的人,这些人就叫股东,股东仅以其出资额或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的债务承担有限清偿责任。

3、发展股份制的意义:

(1)公司制企业可以筹集社会闲散资金,充分利用资源。

(2)可以让更多的人成为股东,参与公司监督、关心公司生存;

(3)可以让股东在转让中获取差价收入;

(4)由于具有“有限”特征,即使公司破产,也不会涉及股东股金以外其他财产,这有利于社会稳定。

[提问]

说出你知道的股份制企业的名称?

(二)公司的组织结构

[讲解]

1、公司组织机构的构成:

由三个部分组成: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

其中,决策机构:股东大会及其选出的董事会

执行机构:总经理及下属职能部门

监督机构:监事会

评价:三者之间权责明确、互相制衡,可以有效地提高公司的运行效率和管理的科学性,使公司的发展具有充分的活力。

多媒体显示:PPT

[案例说明]

股份制企业的发展优势(案例材料见教材辅文,民生银行)

2、正确认识股份制

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资本主义可以利用,社会主义也可以利用,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是看它从属的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看它的控股权掌握在谁的手里。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如果国家和集体控股,它就具有明显的公有性,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

三、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30分钟)

[引言]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按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

(一)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

[讲解]

什么是现代企业制度:

就是现代公司制度,指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基础,以有限责任为特征,以现代公司为主要形式的企业制度。

第一,产权清晰。

[讲解]

企业拥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法人财产权表现为企业能够独立地占有、支配和依法处置法人财产,而不受出资者的干预,成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从而实现出资者和法人财产权的分离。

第二,权责明确。

[讲解]

出资者按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权益,即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并以其出资额对企业债务承担有限责任。企业依其全部法人财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照章纳税,对出资者承担财产保值增值的责任。

第三,政企分开。

[讲解]

现代企业制度是政企分开的企业制度。政府不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企业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经营,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长期亏损、资不抵债的企业应依法破产。

第四,管理科学。

[讲解]

通过建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部门相互制衡的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调节所有者、经营者和职工之间的关系,形成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经营机制。建立合理的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实现公司高效运转。

[阅读“看中国”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见教材“看中国”)

以“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为例,说明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特征?

(二)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

[讲解]

1、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意义:

搞好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可以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对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具有关键性作用。

2、股份制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实现形式:

通过实行股份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可以广泛吸收民间资本和外资参与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造,形成一个既互相制衡,又互相合作的利益共同体;可以有效的改进企业的管理,从而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可以扩大公有制支配范围,增强公有经济的主体地位。[提问]

请结合一个实例,说明实行制股份对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大意义?

第三环节课堂练习(10分钟)

阅读与思考:(阅读材料见教材“阅读与思考”)

1.公有制大型工业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处于什么地位?

2.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有什么作用?

第四环节小结(4分钟)

本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企业的含义和作用、企业的主要形式、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等三个问题,我们必须懂得企业的含义及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明确公司制企业的种类和公司制企业的组织结构;掌握建立公司制企业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要理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意义,提高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革的认识。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1分钟)

1.教材练习:P2-1、2 P5

2.社会实践:设计代表企业形象的图标。

【板书设计】

2、

产业经济学习题汇总精选

《产业经济学》习题集 一、名词解释 1. 产业2产业布局 3.产业分类 4.主导产业 5.基础产业 6.瓶颈产业7支柱产业8先导产业9.产业生命周期 10.产业发展战略11产业调整12产业结构优化 13产业结构合理化14产业结构高级化15产业结构 16区域产业结构17区位熵18高技术19高技术产业 20传统产业21技术进步22经济增长23投入产出法 24.产业关联25.产业波及26.影响力系数27感应度系数 28直接消耗系数29完全消耗系数30列昂惕夫逆矩阵 31.产业组织32有效竞争33市场结构34市场绩效 35沉没成本36马歇尔冲突37完全竞争市场 38完全垄断市场39垄断竞争市场40寡头垄断市场 41.集中度42产品差别化43市场行为44产业集群 45企业兼并46产业融合47.市场协调行为48产业结构政策 49战略产业 50产业组织政策 51产业规制 52.规模经济 53.范围经济 54.绝对集中度指数 55.赫芬达尔指数 56.勒纳指数、

二、单项选择题 1.产业经济学研究的领域是(D ) A国民经济总量 B 企业C家庭D产业 2..产业经济学就学科性质而言属于:(C ) A.宏观经济学 B.微观经济学 C. 应用经济学 D.理论经济学 3..三次产业分类法的创始人是(B ) A.霍夫曼 B.克拉克 C. 费希尔 D.库兹涅茨 4.产业的雁行发展模式的提出者是( B ) A.泰勒尔 B.赤松要 C.贝恩 D.梅森 5..根据霍夫曼定律,当霍夫曼比例小于1时,意味着:(D) A国家已实现工业化; B. 国家还远未实现工业化 C.国家处于工业化中期 D.国家处于后工业发展阶段 6.霍夫曼比例是指(A) A. 消费品工业净产值与资本品工业净产值之比 B. 消费品工业净产值C 资本品工业净产值与消费品工业净产值之比 D资本品工业净产值. 7.马克思两大部类分类法中第一部类是指(B)

石海燕《经济学基础》教案:第十章第一节

【课题】第十章第一节财政和税收 【教材版本】 石海燕.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经济学基础.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7 石海燕.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经济学基础教学参考书.第一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财政、税收等基本知识; 提高认识和分析社会分配领域一些现象的能力。具体要求是: 1.认知方面:了解财政和财政赤字的含义; 识记税收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理解税收的作用。 2 .运用方面:举例说明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意义。 3 . 觉悟方面: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培养树立“纳税人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税收的作用 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增加税收收入,对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教学难点 财政的作用既是教学难点又是重点。 财政是国家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基本形式,财政是国家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掌握财政的作用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要意义。财政的作用比较抽象,学生理解比较困难。【教学媒体及教学方法】 制作PPT。 讲授法、问答法与案例法。 【课时安排】 2课时(90分钟)。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5分钟) [提问] 国家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收入是什么?国家在国民收入再分配支出的用途是什么?[引言]

财政是国民收入分配的主要途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越来越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环节。它不仅在实现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而且同居民个人的经济生活密切相关。 第二环节新授课(70分钟) 第一节财政和税收 一、财政(40分钟) (一)财政含义和内容 [阅读、问答] 1.什么是财政? 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财政是国家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对一部分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所形成的分配关系。 国家依法管理财政,是通过国家预算来进行的。 2. 什么是财政收入?收入有哪些形式? 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就是财政收入。 我国财政收入的形式分为: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以及其它收入。其中,税收收入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3. 什么是财政支出?支出有哪些用途? 财政支出是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的过程,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各种用途。 财政支出,可以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等等。 4. 什么是财政赤字? 财政赤字是指当年财政收入小于支出,出现差额的经济现象。财政收支只要不出现较大规模的节余和赤字都是正常的。 (二)财政的作用 [讲解] 第一,优化资源配置。对于调整经济结构,保证重点建设,解决薄弱环节具有重要作用,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案例:如我国许多重点工程的建设,如三峡水利工程、青藏铁路建设等所需的资金都有很大部分是从国家财政支出的,西气东输工程国家先后投资达1400多亿元,这是市场调节所

《经济学基础》各讲习题及参考答案(简)

《西方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经济学基础》第一讲绪论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资源的稀缺性是指()。 A、资源的绝对有限性; B、资源的充足性; C、资源的稀少性; D、资源的相对有限性; 2、追求效用最大化的主体是()。 A、居民户; B、厂商; C、劳动者; D、政府; 3、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均衡价格理论; B、消费者行为理论; C、生产者行为理论; D、分配理论; 4、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B、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C、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D、宏观经济政策; 5、解决“应该是什么”问题的经济学是()。 A、理论经济学; B、应用经济学; C、实证经济学; D、规范经济学; 6、解决“是什么”问题的经济学是()。 A、理论经济学; B、应用经济学; C、实证经济学; D、规范经济学; 7、以个别居民与厂商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理论是()。 A、微观经济学; B、宏观经济学; C、实证经济学; D、规范经济学; 8、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理论是()。 A、微观经济学; B、宏观经济学; C、实证经济学; D、规范经济学; 9、()奠定了经济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的基础。 A、亚当·斯密; B、马歇尔; C、凯恩斯; D、萨缪尔森; 10、()为首的经济济学家把个量分析为主的微观经济学和以总量分析为主的宏观经济学拼和在一起形成了主流经济学派。 A、亚当·斯密; B、马歇尔; C、凯恩斯; D、萨缪尔森; 二、判断题 1、自由取用物品是零点价格时供给小于需求的物品。() 2、经济物品是零点价格时供给小于需求的物品。()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经济学基础试题及参考答案

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经济学基础》试卷( A卷) 考试形式:开(√)、闭()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统分人得分 注:学生在答题前,请将密封线内各项内容准确填写清楚,涂改及模糊不清者、试卷作废。 得分阅卷人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每题只有一 个正确答案,请将答案号填在题后的括符内) 1、1、资源的稀缺性是指:( B ) A、世界上的资源最终会由于人们生产更多的物品而消耗光 B、相对于人们无穷的欲望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C、生产某种物品所需资源的绝对数量很少 D、企业或者家庭的财富有限,不能购买所需要的商品 3、2、作为经济学的两个组成部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 C ) A、互相对立的 B、没有任何联系的 C、相互补充的 D、宏观经济学包含微观经济学 3、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B )

A、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B、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C、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D、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4、在家庭收入为年均8000元的情况下,能作为需求的是( C ) A、购买每套价格为5000元的的冲锋枪一支 B、购买价格为5万元的小汽车一辆 C、购买价格为2500元左右的彩电一台 D、以上都不是 5、当汽油的价格上升时,对小汽车的需求量将:(A ) A、减少 B、保持不变 C、增加 E、不一定 6、均衡价格随着:( C ) A、需求与供给的增加而上升 B、需求的减少和供给的增加而上升 C、需求的增加与供给的减少而上升 D、需求与供给的减少而上升 7、在市场经济中,减少汽油消费量的最好办法是:(C ) A、宣传多走路、少坐汽车有益于身体健康 B、降低人们的收入水平 C、提高汽油的价格 D、提高汽车的价格 8、政府为了扶持农业,对农产品实行支持价格。但政府为了维持这个高于均衡价格的支持价格,就必须:( B ) A、实行农产品配给制 B、收购过剩的农产品 C、增加对农产品的税收 D、给农民补贴 9、比较下列四种商品中哪一种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最大:( C ) A、面粉

经济学基础模拟试卷及答案1-5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经济学基础》模拟试卷一 注意: 1.试卷保密,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请监考老师负责监督。 2.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4.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D1、下列属于规范表述的是()。 [A] 由于收入水平低,大多数中国人还买不起小轿车 [B]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拥有小轿车的人会越来越多 [C] 鼓励私人购买小轿车有利于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 [D] 提倡汽车文明是盲目向西方学习,不适合我国国情 A2、某消费者的收入下降,而他对某商品的需求却增加了,该商品为()。[A] 低档商品[B] 互补商品[C] 替代商品[D] 一般商品 C3、政府规定最低价格,有可能导致()。 [A] 过分旺盛的需求得到遏制[B] 供给不足现象消失 [C] 供过于求现象加剧[D] 供不应求现象加剧 A4、下列哪一个不是垄断竞争的特征()。 [A] 企业数量很少[B] 进出该行业容易 [C] 存在产品差别[D] 企业忽略其竞争对手的反应 B5、随着工资水平的提高()。 [A] 劳动的供给量一直增加 [B] 劳动供给量先增加,但工资提高到一定水平后,劳动供给不仅不会增加反而会减少 [C] 劳动的供给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就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了 [D] 劳动的供给量先减少,后增加 B1、一年内在本国领土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总和被称为()。 [A] 国民生产总值[B] 国内生产总值 [C] 国内生产净值[D] 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A2、短期边际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相交点是()。 [A] 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B] 边际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产业经济学

C 1.策略性行为:指一个企业旨在通过影响竞争对手对该企业行动的预期,使竞争对手在预期的基础上做出对该企业有利的决策行为 2.产业结构政策:指政府依据本国的产业结构现状,规划产业结构逐渐演进的目标,确定重点发展的战略产业,实现资源的重点配置的政策。 3.产业集群:指特定产业中互有联系的公司或机构聚集在特定地理位置的一种现象。 4.策略性进入壁垒:是指产业内在位企业为保持在市场上的主导地位,获取,利用自身的优势通过一系列的有意识的性行为构筑起的防止潜在进入者进入的壁垒。 5.创造性毁灭: 潜在进入者创新对原有企业造成的致命性打击,迫使他们退出原有的市场。 F 1.范围经济:指利用单一经营单位内原有的生产或销售过程来生产或销售多于一种产品而产生的经济。 2.富有的窘境:在解释默契合作策略性行为方面存在均衡过多的问题。 G 1.规模经济:由于生产专业化水平的提高等原因,使企业的单位成本下降,从而形成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的经济。 2.管制:指管制者依照一定的法规,对被管制者所采取的一系列行政管理与监督。 H 1.混合并购:彼此没有相关市场或生产过程的公司之间进行的并购行为。 J 1.进入壁垒:是指潜在进入企业和新企业若与既存企业竞争可能遇到的种种不利因素。 L 1.掠夺性定价:是指一个厂商将价格定在牺牲短期利润以消除竞争对手并在长期获得高利润的行为。 S 1.市场结构:指市场中各种要素(者、需求者、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特征。 2.水平一体化:是企业在原有生产经营范围内,通过联合、兼并同类企业或投资兴建新的生产经营单位,形成多工厂企业,以扩大企业规模。 3.市场势力:也称市场权力。是指卖方或买方不适当地影响商品价格的能力。 T 梯度发展理论: 根据产业生命周期理论,不同生命阶段的产业有不同的最优区位。 W 1.网络外部性:指消费的外部性,即购买某种商品的消费者数量的增加将提高消费者的效用水平,从而增加了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 2.完全消耗系数:两个产业间的产品直接消耗关系。但一种产品对另一种产品的消耗不仅

经济学基础试题及参考答案汇总

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 《经济学基础》试卷( A卷) 考试形式:开(√)、闭()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统分人得分 注:学生在答题前,请将密封线内各项内容准确填写清楚,涂改及模糊不清者、试卷作废。 得分阅卷人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每题只有一 个正确答案,请将答案号填在题后的括符内) 1、1、资源的稀缺性是指:( B ) A、世界上的资源最终会由于人们生产更多的物品而消耗光 B、相对于人们无穷的欲望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C、生产某种物品所需资源的绝对数量很少 D、企业或者家庭的财富有限,不能购买所需要的商品 3、2、作为经济学的两个组成部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 C ) A、互相对立的 B、没有任何联系的 C、相互补充的 D、宏观经济学包含微观经济学 3、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B ) A、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B、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C、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D、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4、在家庭收入为年均8000元的情况下,能作为需求的是( C ) A、购买每套价格为5000元的的冲锋枪一支 B、购买价格为5万元的小汽车一辆

C、购买价格为2500元左右的彩电一台 D、以上都不是 5、当汽油的价格上升时,对小汽车的需求量将:(A ) A、减少 B、保持不变 C、增加 E、不一定 6、均衡价格随着:( C ) A、需求与供给的增加而上升 B、需求的减少和供给的增加而上升 C、需求的增加与供给的减少而上升 D、需求与供给的减少而上升 7、在市场经济中,减少汽油消费量的最好办法是:(C ) A、宣传多走路、少坐汽车有益于身体健康 B、降低人们的收入水平 C、提高汽油的价格 D、提高汽车的价格 8、政府为了扶持农业,对农产品实行支持价格。但政府为了维持这个高于均衡价格的支持价格,就必须:( B ) A、实行农产品配给制 B、收购过剩的农产品 C、增加对农产品的税收 D、给农民补贴 9、比较下列四种商品中哪一种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最大:( C ) A、面粉 B、大白菜 C、点心 D、大米 10、若价格从3元降到2元,需求量从8个单位增加到10个单位,这时卖方的总收益:( C ) A、增加 B、保持不变 C、减少 D、不一定

《产业经济学》试题库(完整版)

1、产业经济学研究的领域是(D ) A、国民经济总量 B 、企业C、家庭D、产业 2、把产业分为主导、先导产业的关联分类法是(B ) A、技术关联方式分类法 B、战略关联分类法 C、原料关联分类法 D、方向关联分类法 3、中国封建时期最重要的产业政策是(A ) A、农本思想 B、工商业思想 C、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思想 D、农工商思想 5、霍夫曼比例是指( A ) A.消费品工业净产值与资本品工业净产值的比例B.供给与需求的比例 C.轻工业品净产值与重工业品净产值的比例 D.以上都对。 6、(A)提出了三次产业划分 A、费歇尔 B、瓦尔拉斯 C、马歇尔 D、霍夫曼 7、SCP理论指的是(B) A、市场结构—市场主体—市场绩效 B、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 C、市场行为—市场结构—市场效果 D 、市场结构—消费主体—产品状况 8、产业组织是指(A) A、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市场关系 B、产业中同类企业的总和 C、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经济关系 D、市场主体间的市场活动的集合 9、马歇尔冲突指的是( A) A、规模经济与垄断的矛盾 B、完全竞争与市场的矛盾 C、竞争与垄断的矛盾 D、垄断与市场的矛盾 10、下列说法中对SCP的认识正确的一项(C) A、决定市场行为的主要依据是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别化和进入壁垒的高低 B、在此体系中,对于市场结构的指标的研究处于重要的核心地 C、市场绩效优劣的评价主要考虑产业资源配置效率、利润率水平、生产效 D、市场行为的主体指的是消费者的消费行为 11、可竞争理论的分析中心是(C) A、SCP理论 B、市场绩效 C、完全可竞争市场及沉没成本 D、退出壁垒 12 、HHI指数的优势在于(C) A、必须收集到该市场上所有企业的市场份额信息 B 、计算量不大 C 、HHI对规模最大的前几个企业的市场份额变化反映特别敏 D 、便于收集资料 13、勒纳指数与贝恩指数相比较,以下说法正确的有(D) A、两者都不是建立在不完全的理论假定基础上 B、两者都建立在完全的理论假定基础上 C、勒纳指数与贝恩指数相比,较易取得 D、勒纳指数与贝恩指数相比,较难取得 1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有(A)

石海燕《经济学基础》教案:第七章第一节

【课题】第七章第一节商品流通 【教材版本】 石海燕.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经济学基础.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7 石海燕.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经济学基础教学参考书.第一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商品流通的基本知识,加深对商品流通地位和作用的理解。 1、认知方面:了解商品流通的渠道、环节、方式,商业流通费用;理解商品流通的重要作用。 2、运用方面:在了解和理解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基础上,提高从事商品流通工作的能力。 3、觉悟方面:重视商品流通,重视商业工作,尊重商业劳动者。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商品流通的地位和作用 商品流通过程就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形态的转化过程,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系生产和消费,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地区与地区以及国民经济各部门、各产业之间的纽带和桥梁,并且在促进生产、实现分配、满足消费等方面都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 2、发展现代流通方式 电子商务、连销经营和物流配送等现代流过方式是商品流通发展的方向。 教学难点 商品流通费用 商品流通费用是在商品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影响商品流通费用产生的因素有很多方面,十分复杂,要准确算出商品流通所支出的费用,有一定难度,不仅要深入学习研究商品流通规律,还要多积累实践经验,所以,这部分应是一个学习的难点。 【教学媒体及教学方法】 制作PPT。 讲授法、问答法、案例说明、讨论法等。 【课时安排】 2课时(90分钟)。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5分钟) [提问] 1.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涵义和特征?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内涵和基本思路是什么? [引言] 无论企业购买生产资料、销售商品,还是消费者选择日常生活用品都离不开交换。交换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环节,是联系社会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而实现商品交换的媒介是货币,也就是说,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就是商品流通。本节课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就是商品流通的有关知识。 第二环节新授课(75分钟) 第一节商品流通 一、商品流通的形式和作用(20分钟) (一)商品流通的形式 [提问] 什么是商品流通?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分析: 商品流通过程表现为货币与商品的互换位置,让渡商品使用价值,实现商品价值,使商品最终从生产领域经过商品流通过程进入消费领域。 [讲解] 1、商品流通形式: (1)简单的商品流通:即W-G-W,商品流通的最初形式。 (2)发达的商品流通:即G-W-G,以商人为媒介的商品流通,即商业。 2、商业的产生: (1)产生的原因: 社会分工的不断发展,商品生产和交换相分离,新行业商业产生。 (2)商业的含义: 商业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从生产中独立出来的专门组织商品流通的经济部门。 (3)商业的作用:

经济学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经济学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经济学基础理论试题 简答: 1、劳动力商品价值 105 答:劳动力诗人的劳动能力,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劳动力价值包括三个方面,1、维持劳动者本人正常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2、山羊劳动者子女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以保证劳动力的补充和延续。3、劳动者的教育和训练费用,以适应生产和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需要。此外,劳动力的价值决定还包含着历史的和道德的因素。 2、货币流通规律 121 答: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规律即货币流通规律。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三个因素,1、待销售的商品总量。2、商品价格水平。3、单位货币流通速度。他们之间的关系用公式表示是: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销售的商品总量*商品价格水平/单位货币的

流通速度。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销售的商品价格总额/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 3、利润率的因素 137 答: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后,剩余价值率也就转化为利润率剩余价值和预付总资本的比率就是利润率。决定利润率的因素有:1、剩余价值率的高低。2、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 3、资本周转速度。 4、不变资本的节省。 3、平均利润率、生产价格? 答:平均利润率是按社会总资本计算的利润率,继社会的剩余价值总额与社会总资本的比率。随着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的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生产价格等与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哪些基本经济特征 61 答:1、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但仍比较落后。2、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所有制共同发展。3、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5、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240 答:在简单再生产的条件下,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条件是: 1、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要保持平衡,即

产业经济学重点知识整理·苏东水

第一篇总论 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 第一节产业 1.产业的含义:(1)社会分工和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产物; (2)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 ①需求角度,具有同类或相互密切竞争关系或替代关系的产品或服务 ②供求角度,具有类似生产技术、工艺、过程等特征的物质生产活动 或类似经济性质的服务活动 (3)介于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 2.产业的一般分类方法→目的:制定产业政策,调节产业结构 (1)关联方式分类法 ①技术关联分类法:制造业、建筑业、运输业等; ②原料关联分类法 ③用途关联分类法 ④方向关联分类法:单向、双向、环向关联;(纵向关联的前向、后向关联) ⑤战略关联分类法:主导、先导、支柱、重点、先行产业。 (2)三次产业分类法 第一阶段(初级生产阶段):农业、畜牧业; 第二阶段(18C60.英国工业革命(第一次产业革命)):机器大工业为标志,纺织、钢铁; 第三阶段(20c)大量资本和劳动力流入非物质生产部门,商业、旅游、娱乐、文化等。(3)生产要素分类法 ①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其生产过程中资本、知识的有机构成水平较低,活劳动特别是 体力劳动所占的比重较大的产业。如纺织、服装、食品、零售、餐饮等。 ②资本密集型产业:在其生产过程中活劳动、知识的有机构成水平较低,资本的有机 构成水平较高,产品物化劳动所占比重较大的产业。如交通、钢铁、机械、石油化学等基础工业和重工业。 ③知识密集型产业:在其生产过程中对知识的依赖程度大,即知识含量高、脑力劳动 所占得比重较大的产业。如航天、生物、高分子、信息、计算机等。 3.产业的其他分类方法 (1)四次产业分类 (2)产业发展阶段分类:分幼小、新型、朝阳、衰退、夕阳、淘汰产业等。 (3)霍夫曼分类法 消费资料工业(食品、服装、家具)、资本资料工业(金、机、运、化)、其他工业第二节产业经济学 学科领域: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布局、产业发展理论、产业政策研究

石海燕《经济学基础》教案:第六章第二节

【课题】第六章第二节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 【教材版本】 石海燕.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经济学基础.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7 石海燕.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经济学基础教学参考书.第一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内容,明确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要求,掌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的基本要求。 1、认知方面:了解工业、农业、服务业的含义、作用;识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主要特征;理解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途径及特点;掌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及总体要求,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 2、运用方面:会举例说明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分析判断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必要性,能结合个人体验谈发展第三产业的意义。 3、觉悟方面:深刻认识党中央做出的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战略决策的意义,立志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贯彻落实这一决策,实现经济协调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征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实现强国富民的重要途径。 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之路是振兴中国农业的必然选择。 3、现代服务业发展 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 教学难点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 因为本节的中心内容是讲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只有首先弄清什么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容,才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有关小康社会经济发展的其他问题。但是这个问题的理论性比较强,涉及的原理多,不容易理解,所以是一个难点。

经济学基础模拟试卷含答案

经济学基础模拟试卷五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 分 总分人 复核人 分 数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1.下列将计入当年GDP 的一项是( ) A. 某人花10万元购买的一辆二手汽车 B. 面包厂购买的面粉 C. 某企业当年生产没有卖掉的20万元产品 D. 家庭妇女在家从事家务劳动 2.社会保险税的增减对下列哪项统计有影响( ) A. 国内生产总值(GDP) B. 国内生产净值(NDP) C. 国民收入(NI) D. 个人收入(PI) 3.以下是流量的选项是( ) A. 现有的国民财富 B. 目前的失业人数 C. 银行向企业收取的贷款利息 D. 当前的国民债务 4.今年的名义 GDP 值大于去年的名义GDP ,说明( ) A. 今年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总量比去年增加了 B. 今年物价水平比去年提高了 C. 今年的物价水平和实物产量水平都比去年提高了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5.下列居民收入中不属于要素收入的是( ) A. 企业红利 B. 租金 C. 养老金 D. 银行存款利息 6.四部门经济与三部门经济相比,乘数效应( ) A. 变大 B. 变小 C. 不变 D. 不能确定 7.张三每月的可支配收入为1000元,每月消费820元;现在张三每月的收入增加了200元后,他每月消费960元。此时张三的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分别为( ) A. 0.8 0.9 B. 0.7 0.9 C. 0.7 0.8 D. 0.8 0.8 8.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 ) 一、 分数 评卷人 单项选择题(请在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把正确答案的标号写在表格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经济学基础》各讲习题及参考答案

西方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经济学基础》第一讲绪论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资源的稀缺性是指()。 A、资源的绝对有限性; B、资源的充足性; C、资源的稀少性; D、资源的相对有限性; 2、追求效用最大化的主体是()。 A、居民户; B、厂商; C、劳动者; D、政府; 3、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均衡价格理论; B、消费者行为理论; C、生产者行为理论; D、分配理论; 4、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B、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C、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D、宏观经济政策; 5、解决“应该是什么”问题的经济学是()。 A、理论经济学; B、应用经济学; C、实证经济学; D、规范经济学; 6、解决“是什么”问题的经济学是()。 A、理论经济学; B、应用经济学; C、实证经济学; D、规范经济学;

7、以个别居民与厂商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理论是()。 A、微观经济学; B、宏观经济学; C、实证经济学; D、规范经济学; 8、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理论是()。 A、微观经济学; B、宏观经济学; C、实证经济学; D、规范经济学; 9 、()奠定了经济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的基础。 A、亚当?斯密; B、马歇尔; C、凯恩斯; D、萨缪尔森; 10 、()为首的经济济学家把个量分析为主的微观经济学和以总量分析为主的宏观经济学拼和在一起形成了主流经济学派。 A、亚当?斯密; B、马歇尔; C、凯恩斯; D、萨缪尔森; 二、判断题 1 、自由取用物品是零点价格时供给小于需求的物品。() 2 、经济物品是零点价格时供给小于需求的物品。() 3 、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4 、假设就是对两个或更多的经济变量之间关系的阐述,也就是未经证明的理论。() 5 、通过验证证明正确的假说就是理论。() 6 、只要有人类社会,就会存在稀缺性() 7 、“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三个问题被称为资源利用问题(。) 8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宏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 9、实证经济学要解决“应该是什么”的问题,规范经济学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10、“人们的收入差距大一点好还是小一点好”的命题属于实证经济学问题。()

石海燕《经济学基础》教案:第七章第二节

【课题】第七章第二节货币流通 【教材版本】 石海燕.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经济学基础.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7 石海燕.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经济学基础教学参考书.第一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货币流通的基本知识,加深对货币流通地位和作用的理解。 1、认知方面:了解货币的供给和需求,信贷与货币流通的关系;识记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的关系;理解调节货币流通的重要作用。 2、运用方面:在了解和理解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基础上,提高从事货币流通工作的能力,增强运用信贷和利息手段进行投资和理财的能力。 3、觉悟方面:深刻认识我国正确运用货币调节,长期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及物价基本稳定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货币的调节作用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一着棋,全盘皆活。货币流通是由商品流通决定的,是为商品流通服务的,但是要服务得好,就必须严格遵循货币流通规律,避免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以保证经济秩序的稳定和健康运行。为此,一定要把货币的调节搞好,保证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的基本平衡。 教学难点 货币的供给和需求 这个问题理论性强,涉及的概念和原理多,在实践中要做到货币的供给数量跟货币的实际需求数量相一致,也是很难操作的问题。 【教学媒体及教学方法】 制作PPT。 讲授法、问答法、案例说明、讨论法等。 【课时安排】 2课时(90分钟)。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5分钟) [提问] 1.商品流通的地位作用是什么? 2.现代流通方式有哪些主要形式? [引言]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购买商品,必须按等价交换原则付出货币,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商品买卖活动是连续不断的,作为商品流通的中介货币流通也是连续不断的,否则不仅商品流通无法进行,而且社会经济活动也将无法进行。货币流通就是本节要学习的内容。 第二环节新授课(75分钟) 第二节货币流通 一、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25分钟) (一)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的关系 [讲解] 1、什么是货币流通? 商品流通引起的货币相对独立的运动,就是货币流通。 分析:商品的运动是从卖者到买者,货币的运动是从买者到卖者。 [阅读] 加深对货币流通的理解。 阅读材料见教材辅文。 [提问] 什么是货币流通规律?流通货币量都与什么因素有关系? 2、货币流通与商品流通的关系: 分析:商品流通是货币流通的基础,没有商品流通就没有货币流通;货币流通从属于商品流通,但货币流通对商品流通有反作用。 [提问] 若没有货币流通,我们的生活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二)货币流通形式 [讲解]

经济学基础模拟试卷及答案

经济学基础模拟试卷及 答案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经济学基础》模拟试卷一 注意: 1.试卷保密,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请监考老师负责监督。 2.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4.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D1、下列属于规范表述的是()。 [A] 由于收入水平低,大多数中国人还买不起小轿车 [B]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拥有小轿车的人会越来越多 [C] 鼓励私人购买小轿车有利于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 [D] 提倡汽车文明是盲目向西方学习,不适合我国国情 A2、某消费者的收入下降,而他对某商品的需求却增加了,该商品为()。[A] 低档商品[B] 互补商品[C] 替代商品[D] 一般商品 C3、政府规定最低价格,有可能导致()。 [A] 过分旺盛的需求得到遏制[B] 供给不足现象消失 [C] 供过于求现象加剧[D] 供不应求现象加剧 A4、下列哪一个不是垄断竞争的特征()。 [A] 企业数量很少[B] 进出该行业容易 [C] 存在产品差别[D] 企业忽略其竞争对手的反应 B5、随着工资水平的提高()。 [A] 劳动的供给量一直增加 [B] 劳动供给量先增加,但工资提高到一定水平后,劳动供给不仅不会增 加反而会减少

经济学基础模拟试卷一附答案

经济学基础模拟试卷一一 单项选择题(请在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把正确答案的标 号写在题干 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 某种商品的某生产者的正斜率供给曲线表明了( ) A. 生产者愿望的最大限度 B. 生产者愿望的最小限度 C. 在一种意义下是生产者愿望的最大限度,在另一种意义下是生产者愿望的最小限度 D. 以上都不对 2. 所有下列因素中除哪一种以外都会使需求曲线移动( ) A. 购买者(消费者)收入变化 B.商品价格下降 C.其它有关商品价格下降 D.消费者偏好变化 3. 在下列四种商品中,可以采用“薄利多销”的方法通过降价来增加总收益的商品是( ) 4. 若x 和y 两种商品的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是-2.3,则( ) 7. 某低档商品的价格下降,在其它情况不变时,( ) A.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相互加强导致该商品需求量增加 B.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相互加强导致该商品需求量减少 C. 替代效应倾向于增加该商品的需求量,而收入效应倾向于减少其需求量 D. 替代效应倾向于减少该商品的需求量,而收入效应倾向于增加其需求量 8. 无差异曲线的形状取决于( ) A.化妆品 B.面粉 C.药品 D.大米 A. x 和y 是替代品 B. x 和y 是正常品 5.恩格尔曲线是从下列哪条曲线中导出的( C. x 和y 是劣质品 A.价格一消费曲线 B.收入一消费曲线 C.无差异曲线 D. x 和y 是互补品 D.需求曲线 6. 下列哪种情况不属于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A. MU x /P x = MU Y /P Y = MU Z /P Z =??=入 C. MU=X P ) B. 货币在每种用途上的边际效用相等 D.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相等

产业经济学基本理论.doc

产业经济学基本理论 今天,我讲课的主要内容是:介绍什么是产业经济学、为什么要研究产业经济学、怎样研究产业经济学以及产业经济学的学科体系,让我们对产业经济学有一个全景式的了解。 第一节产业的含义与分类 研究产业经济首先要理解和把握产业的含义。产业是一种社会分工现象,它随着社会分工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而发展。产业一词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理论研究领域有不尽相同的含义。产业作为一个经济单位应该如何理解和把握,是研究产业经济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一、产业的含义 (一)产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 产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它随着社会分工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而发展。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发生在原始公社的新石器时代,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发生在原始公社末期至奴隶社会初期,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发生在奴隶社会初期,商业逐渐从农业、手工业中分离出来,这一时期,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商人阶层逐渐形成,商业开始独立出来。三次社会大分工之后,实际上已形成了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等产业部门。 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分工进一步深化。18世纪60年代,爆发于英国的第一次产业革命使英国的各主要工业部门先后出现了从手工生产过渡到机器生产的趋势。从此,机器生产的大工业逐渐取代了农业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接着在20世纪初又爆发了第二次产业革命,表现在铁路、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工业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巩固。社会分工也进一步向深度发展,表现为新兴产业部门不断出现和产业分工越来越细。 (二)产业是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 生产工具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在石器时代之前,人类使用的生产工具是直接取自自然的天然工具,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还没有社会分工。在石器时代,人类使用经过加工和制作的生产工具,生产力水平比以前有了很大的发展,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形成了独立的产业部门。在青铜器和铁器时代,人类开始使用金属制成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大大促进了生

产业经济学(1)

一、名词解释 : 1.产业:在国民经济中以社会分工为基础,在产品和劳务的生产和经营上具有某些相同特 征的企业或单位及其活动的集合 2.产业经济学:产业经济学是研究产业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 3.产业分类:产业分类是吧具有不同特点的产业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各种不同类型的产 业,以便进行产业研究和产业管理 4.单个产业状况:单个产业状况是指从经济上看的某个国家或地区的单个产业总体而言的 产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5.企业:企业是指通过投资监理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以盈利为主要目标的组织 6.企业制度:企业制度是企业各方面制度安排的总称 7.个人业主制:个人业主制是由个人投资建立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制度 合伙制:合伙制是由多个合伙人投资建立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制度 公司制:公司制是通过发行股票由众多投资者入股建立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制度 8.委托代理风险:是指代理人可能损害委托人的利益,使代理成本大于代理收益、企业经 营亏损和破产的危险性 9.规模经济:是指经济体随着规模的扩大而经营成本下降且收益递增的现象 外部规模经济:经济体随着外部经济规模的扩大而收益递增 内部规模经济:经济体随着内部经济规模的扩大而收益递增 范围经济:是指经济体随着经营范围的扩大而经营成本下降且收益递增的现象 10.产业素质:是指单个产业的性质和质量,是决定单个产业状况和发展的基本因素 11.产业竞争力:产业在生产经营的资源、资本、技术、设备等方面拥有的优势或能力 12.产业生命周期:是指产品从最初投入市场到最终退出市场的全过程 13.产业链:是指产业按特定顺序依次进行的生产经营环节而构成的具有连续性、关联性的 链条或系统 产业价值链:是从价值上看的产业链,反映的是产业各生产经营环节的价值增值即附加值的情况及其变动 14.微笑曲线:产业价值链特别是制造业价值链中各环节的附加值一定的变动趋势 对企业和产业的价值: (1)企业之产品与服务要有持续性的附加价值(盈余),才能够生存下去。 (2)高附加价值的产品方向与服务,才能有高获利的潜力,方能确保企业的永续经营。 (3)经验曲线是一种静态表示,透过微笑曲线,可以表现动态的一面,并能突破经验瓶颈,迅速化内隐知识为外显知识。 (4)如何将研发、生产、营销结合,一直是企业谈论的主题。透过微笑曲线的认知,可以很快达到需求的知识。对于企业来说,应该加快产业升级和转型,尽量让在全球产业链分工的“微笑曲线”中占据有利位置。操作方式如下: A、产品升级或产品下移,产品升级指的是产品从原来低档往中档、中档往高档走的办 法,而产品下移,追求的不是提高附加价值,而是创造不同的市场,让营销固定成本往下降,创造规模经济的概念 B、垂直整合,包括向上游的整和和向下游的整和; C、缩短销售渠道,建立直接供销关系,渠道缩得越短,附加价值就越高; D、水平延伸,一种是产品的水平延伸,一种是产品线的水平延伸; E、多元事业,一种是相关产业的多元化,一种是非相关产业的多元化,对于后者,风 险较高,在实施时要具备充足的资金和现金流量,要做好亏几年的心理准备;

经济学基础模拟试卷六附答案

经济学基础模拟试卷六 1.若某国一定时期内的GDP 大于GNP ,说明该时期该国公民从外国得到的收入与外国公民从该国获得的收入相比关系为( ) 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D. 无法判断 2. 某人收入为1000元,个人所得税200元,政府补助150元,则个人可支配收入为( ) A.1350元 B.950元 C.650元 D.1050元 3. “钢铁是中间产品”这个命题( ) A. 正确 B. 错误 C. 可能正确,也可能错误 D. 以上说法都错 4. 成本推动通货膨胀是由于以下哪种原因引起的( ) A. 通常由于某种供给因素变动引起的价格波动 B. 某种原因造成了总需求方面因素的变动引起了价格的波动 C. 人们对于政府的政策有理性预期,使得经济不稳定 D. 以上都不是 5. 边际储蓄倾向等于( ) A. 边际消费倾向 B. 1减去边际消费倾向 C. 1加上边际消费倾向 D. 边际消 、 单项选择题(请在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把的标号写在表格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费倾向的倒数 6. 在封闭的两部门经济中,如果投资增加160亿元,边际消费倾向为0.8,那么均衡国民收入将增加() A. 200亿元 B. 320亿元 C. 640亿元 D. 800亿元 7. 线性消费曲线与45度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为() A. 自主消费 B. 总消费 C . 收入 D. 储蓄 8. 根据凯恩斯的灵活偏好理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利率越高,债券价格越低,人们预期债券价格下降的可能性越大,因而不愿购买更多债券 B. 利率越高,债券价格越低,人们预期债券价格回涨的可能性越大,因而愿意购买更多债券 C. 利率越低,债券价格越高,人们预期债券价格上升的可能性越大,因而愿意购买更多债券 D. 利率越低,债券价格越高,人们购买债券时需要的货币就越多 9. 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于() A. 价格水平上升时,投资会减少 B. 价格水平上升时,消费会减少 C. 价格水平上升时,净出口会减少 D. 以上几个因素都是 10. 经济增长从正常水平扩张到谷顶称为() A. 繁荣 B. 衰退 C. 萧条 D. 复苏 11. 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右上方,LM曲线的左上方的区域中,则表示() A. 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B. 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供给小于货币需求 C. 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D. 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12. 货币供给增加使LM曲线右移,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LM曲线的移动量,则必须() A. LM曲线陡峭,IS曲线也陡峭 B. LM曲线和IS曲线一样平缓 C. LM曲线陡峭,而IS曲线平缓 D. LM曲线平缓而IS曲线陡峭 13. 货币主义坚持以下哪项作为货币政策的唯一控制指标() A. 利率 B. 货币供给量 C. 信贷流量 D. 准备金 14. 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 A. 加剧了通货膨胀但减轻了政府债务 B. 缓和了经济萧条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C. 缓和了通货膨胀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D. 缓和了萧条也减轻了政府债务 15. 在现代金融体制中的中央银行有以下几种基本的职能,下面哪项不是中央银行的职能() A. 银行的银行 B. 发行的银行 C. 居民储蓄的银行 D. 国家的银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