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上天的蚂蚁》反思

《上天的蚂蚁》反思

《上天的蚂蚁》反思
《上天的蚂蚁》反思

《上天的蚂蚁》教学反思

这节课自始至终,孩子们学得兴趣盎然,发言积极,书声琅琅。之所以能取得这样好的教学效果。经过细细思量,本人姑且将授课感受概括为以下几点:

1、思路清晰,简明

时间是课堂的第一资源。经过初期试讲,本着“一课一得”的理念,将思路简化为三条线:“树高”、“巨人退”、“蚂蚁进”。

2、层层深入,多项训练

搭建了大体轮廓之后,便是环节的设计。在巨人方面,着重从3——7自然段入手,以“巨人怎么说,怎么做”为小组问,抓住巨人的“言”与“行”体会巨人的内心。而巨人“怎么说”方面,又以“巨人摇摇头,说:‘好高哟,要想爬上去是根本不可能的。’”为着力点,抓“摇摇头”、“好高哟”和“根本”三个词语感悟巨人心情,其中“摇摇头”是做动作加采访感悟巨人心情;“好高哟”是联系上下文,指导朗读来体会;“根本”则是通过句式对比来体会其表达效果。这样便做到了通过多种形式来体会词语的表达效果。而巨人“怎么做”方面,是通过挖掘情境来理解词语“连连告退”的。这期间穿插着白胡子爷爷的鼓励,对于“鼓励”一词的理解,是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来进行的。在蚂蚁方面,着重从8——13自然段入手,以蚂蚁的三句话为切入点,通过评价语的点拨来指导朗读,层层深入地理解蚂蚁的自信。这三句分别是“我能爬到天上去!”“我能行!”“只要我一步一步不停地爬,就一定能爬到天上!”以三个“能”字体会蚂蚁的坚定与自信,创设情境抓“一步一步不停地爬”体会蚂蚁的勇敢、坚定、坚持和不怕困难,最终将“自信、勇敢、坚定、不怕困难”的精神归结为单元主题“努力”。再以“努力”为话题,进行说话练习。最后是书写“常”和“信”字。在书写方面,主要遵循的是“看——练——比——练”的顺序,注重良好书写姿势的养成和书写实践时间的把握,切忌讲得多,练得少。

3、精雕细琢,设计评价

大体思路与具体环节都出来了之后,便是对具体环节的精雕细琢了。尤其是每一处的过渡,每一处朗读的有层次评价,以及学生创造性思维闪现时的及时评价等等,都需要掌握技巧和精心设计。由于全文是以对话构成情节,所以,在过渡的时候,多以情节性提问引出。而朗读的评价方面,则以形象化的语言加手势理解“充满自信”,以老爷爷相信小蚂蚁有多少来渲染学生体会“我能行”,以排比句创设情境理解“一步一步,

不停地爬”,实践证明,这样形象化、直观化、情境化的评价十分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朗读。

4、把握节奏,快慢有度

一堂课只有40分钟,然而在教学目标中综合了“识”、“读”、“悟”三个方面的理解。倘若一个环节费时过多,就会直接影响下一环节的实施,所以,在请人回答问题或指名朗读时,既要注意数量,又要注意质量,更要注意时间的把握,这是个非常高的要求。需要老师句句点拨精当,不多一字,不少一字。遇到临时情况时,需急中生智,巧妙地搭梯子、铺路子,处理生成。这也是对我挑战最大的一点,也是本人需要努力的方向。

最后,再次感谢所有为我这次课辛苦付出的领导和老师们。

蚂蚁的说课稿

蚂蚁的说课稿 蚂蚁的说课稿 蚂蚁的说课稿1 今天我给大家说课的内容是南帆的《蚂蚁》。下面我将从六个方面陈述我的教学设计和设计理念。 一、教材分析 《蚂蚁》选自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生之机趣”。这一单元的文章都是关于生命的话题。《蚂蚁》一文通过对一只蚂蚁寻找食物时的生动形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冷静的思考。引导学生学习好这一课,可以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深入思考的能力。 二、三维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的设定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作者、积累词汇;学习本文拟人化的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教师引导下,读课文,品语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文学习,加深学生对生命的思考。 教学重难点:把握文章主旨,学习本文拟人化的手法,品味文章诙谐幽默、富有哲理的语言。 之所以这样设定是一句新课标和中考要求,近几年中考命题就涉及到以上各个方面的内容。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及依据。 教法:引导。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选择依据:语文教学要以学生自读、自悟、自主探究为主。同时,本文篇幅不长,也相对简单,适合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其三,经过七年级一年的培养和训练,学生基本具备了这种能力。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教室《蚂蚁》课件汉语字典绘画纸笔彩色粉笔 五、教学过程 为了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我将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六个小的环节。 (1)导入:引出米老鼠孙悟空等经典卡通形象,要求学生设计蚂蚁的卡通形象,教师选出优秀作品展示,然后播放有关蚂蚁图片并以此引入新课。(说明:以下课件随教学进度播放,不再详细点明)这样导入,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蚂蚁和文本的兴趣。 (2)“三个”落实:落实作者、字词、文章主旨。 教师从四个方面进行引导:①读课文,整体感悟; ②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三个落实 ③全班交流,教师检查小组学习成果。 ④教师评价鼓励。 这样设计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积累词汇,从整体上把握课文,为后面探究学习做好铺垫。同时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小蚂蚁》教学反思

《小蚂蚁》教学反思 《小蚂蚁》教学反思 《小蚂蚁》是湖北版小学艺术第1册第二单元的第1课,属于造型表现板块的内容。本课主要学习用彩笔表现蚂蚁的活动,在前几课基础上,本课教材以学生熟悉的蚂蚁为题材,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自然界微小生物的美,进而产生创造美的欲望。蚂蚁是孩子们非常热衷去绘制的对象,蚂蚁有趣的生活激发学生对身边小动物的兴趣和创作热情,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创造力.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美术知识。 我的最初的教学设计是先看视频导入。观看时请学生注意观察蚂蚁的外形和活动时的样子。接着新授蚂蚁的画法:出示用几个圆片组成的蚂蚁身体。出示时引导学生观察和视频里的蚂蚁比,老师的蚂蚁缺了什么(触角和足)再请同学上来添画。之后出示另一组几个圆片组成的蚂蚁身体。蚂蚁力气虽然大,但是要抬一个更重的东西时,它们常常会和同伴合作,请小朋友上来表演小蚂蚁和抬重物。老师添画另外两只蚂蚁的足,表现合作的蚂蚁。最后欣赏蚂蚁和西瓜的故事边看边思考故事里怎么表现很多蚂蚁和西瓜的故事。 根据试教的学生反映,发现孩子虽然看了蚂蚁的视频,但观察的还不够仔细。所以用圆片拼蚂蚁的过程中可以将视频中的蚂蚁形象特写留在屏幕上,孩子可以通过静态蚂蚁的观察与比较,发现蚂蚁的表现方法。例如触角的形态,眼睛的样子,脚的生长位置。通过这样的比较学习,孩子能轻松掌握走路蚂蚁的姿态。 本课通过抬重物蚂蚁和蚂蚁故事的展示,孩子们自己能掌握蚂蚁站立等其他姿势的画法。在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没有强调构图,因为考虑到有的孩子喜欢画大大的蚂蚁,而有的孩子喜欢画小小密密的很多蚂蚁的场面。不过下次可以增加两种不同构图方式的学生作品展示,引导学生学会处理自己的画面。

中班小蚂蚁过生日教案评课说课稿

中班语言---故事《小蚂蚁的生日会》 目标:1、借助小蚂蚁开生日会的情节,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 2、培养幼儿间团结友爱、平等待人的良好情感。 准备:图片小蚂蚁、蜻蜓、蜜蜂、蝴蝶、瓢虫、蜘蛛、蜈蚣、蚕宝宝 蚕宝宝变蚕蛾。 过程:一、认识蚂蚁 1、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是谁呢?(出示图片小蚂蚁) 2、师:小蚂蚁长什么样的?(六条腿、头、胸、腹) 3、小蚂蚁今天真高兴,因为今天是他的生日了,他想邀请朋友们来参加,于是就在门口贴了张海报,海报上说了一些什么呢?陶老师来念一念。(出示海报) 二、小蚂蚁过生日 1、丁咚,门铃响了,蜜蜂拍着翅膀飞来了,(出示蜜蜂) 他会对小蚂蚁说什么呀?小蚂蚁会怎么说呢? 2、丁咚,门铃又响了,美丽的蝴蝶飞来了(出示蝴蝶) 她对小蚂蚁说什么呀?小蚂蚁又会怎么说呢? 3、丁咚,蜻蜓飞来了(出示蜻蜓) 他对小蚂蚁说什么?蚂蚁又会怎么说呢? 4、丁咚,瓢虫也来了(出示瓢虫),他对小蚂蚁说什么呀?小蚂蚁又会怎么说呢?(练习句式:你好,朋友,祝你生日快乐!谢谢,欢迎你,我的昆虫朋友) 5、师小结:现在来了几位客人,他们是不是小蚂蚁邀请的昆虫朋友,为什么?(说出昆虫有六条腿) 6、丁咚,门铃又响了,蜈蚣和蜘蛛来了,(出示蜈蚣和蜘蛛) 小蚂蚁说:“对不起,你们不是昆虫,请你们下次再来吧。”蜈蚣说:“我们是昆虫,为什么不让我们进去呢?”你们知道为什么吗?(蜈蚣和蜘蛛的腿太多了,昆虫只有六条腿。) 7、丁咚,一条蚕宝宝一扭一扭的走来了(出示蚕宝宝图片) 小蚂蚁对它说:“对不起,你不是昆虫请回去吧!”你觉得小蚂蚁说得对吗? 9、师:现在请你们来听听故事,听完了你们就知道了,故事的题目叫《小蚂蚁的生日会》 10、教师有表情的讲述故事一遍 11、师:蚕宝宝到底是不是昆虫呢?谁告诉小蚂蚁的?蚂蚁妈妈是怎么说的? 三、我们都是昆虫朋友 1、老师当小蚂蚁,你们来当昆虫朋友,你们来为我过生日吧! 2、教师与幼儿进行角色表演。并学说对话。 四、结束活动 昆虫朋友们为我唱一首《生日歌》吧! 中班语言说课稿:小蚂蚁过生日 一、说设计意图 故事充满童趣,以幼儿喜爱的过生日情节为引点展开活动,带领幼儿一同走进小蚂蚁的生日会,从而有目的的引导幼儿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是有头胸腹,

蚂蚁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反思

蚂蚁 一、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会用文字等多种方法观察记录蚂蚁。能倾听其他同学的想法和建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能对蚂蚁的形态和行为特征提出问题,并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 科学知识:知道蚂蚁的外形特征和行为习性。 德育目标:体验到探究蚂蚁秘密的乐趣,昆虫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要和谐相处。 二、教学准备 教师、学生准备:蚂蚁、放大镜、肉、苹果、米饭、奶糖、植物的 种子、死昆虫等 三、教学活动 导入新课 1、检查学生课前捉来的蚂蚁。 2、谈话:你在什么地方发现的蚂蚁窝?你用什么方法捉的?你捉了几种蚂蚁?在你捉蚂蚁时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3、讲述:在这节课里,我们将共同学习研究一些关于蚂蚁的知识。学习新课:(学生自主探究) 1、指导学生观察蚂蚁身体外形的特征。 (1)讲述:我们先来观察蚂蚁的身体是什么样的,在观察的时候要有一定的顺序。在观察细小部位时,可以使用放大镜。 (2)学生分组观察并写好观察记录。 (3)汇报观察结果。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①蚂蚁的身体可以分为几个部分?②蚂蚁的头部是什么样的?头部长有什么?它们是什么样的?③蚂蚁的胸部是什么样的?胸部长有什么?它们是什么样的?④蚂蚁的腹部是什么样的?)(学生对蚂蚁比较熟悉,所以观察蚂蚁的样子对每一个孩子来说就是件容易的事,所以在提问的时候就让那么后进生来回答) (4)小结: 蚂蚁有大有小,有黑色的、褐色的,蚂蚁的身体可以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头部比较小,长有一对眼睛和一对触角,头下有口,口里有一对大“牙”胸部比较细,长着三对足,腹部是卵形的,可以明显地看到是

分节的。 (5)学生将观察结果写在或画在活动记录上。 2、研究不同洞穴中蚂蚁的相处情况。 (1)讲述:如果把在不同地方捉到的蚂蚁放在一起,你认为它们会怎样呢?(指名回答) (2)学生分组合作。 ①先把在不同地方捉到的两只蚂蚁放在一起,观察它们的反应。 ②再多放几只试试(注意使不同窝里的蚂蚁数量不等)。 ③如果把正在咬杀争斗的蚂蚁用水洗掉身上的窝味,再把它们放在一起会怎样呢? ④如果在同一窝中的一只蚂蚁身上洒上香料,会怎样呢? (3)汇报探究结果。 (提醒学生别忘了把蚂蚁放回到捉它的地方。) 3、研究蚂蚁的食性。 (1)提问: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说说蚂蚁喜欢吃什么? (2)蚂蚁究竟喜欢吃什么呢?(出示教材P6图片) (对于蚂蚁的生活习性,有些孩子可能不一定知道,所以在提问的时候就让中上游孩子来完成。) (3)分组实验(把苹果、米饭、奶糖、死昆虫等多种物品放在一群蚂蚁的周围,观察什么食物吸引过去的蚂蚁最多),并做好记录、统计结果。 (4)汇报实验结果。 (5)小结: 像蚂蚁、蜜蜂这样身体分为头、胸、腹,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的动物属于昆虫。 在我们的生活中属于昆虫的动物很多,他们有些是益虫,为我们人类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如蜜蜂,可以传播花粉、为人类酿出香甜的蜂蜜,同时为我们绿色的家奉献了自己生命。也有些是害虫,如蚊子、苍蝇,但都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和小动物们和谐相处。

二年级语文知识点:上天的蚂蚁知识点

二年级语文知识点:上天的蚂蚁知识点 想要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超越别人,就要在别人还玩耍的时候,自己静静的学习。做好超越别人的准备了吗?我们为大家提供了上天的蚂蚁知识点,希望能帮到大家。 >>>>原文 有一棵树,很高很高,高得插入了云霄。人们都不知道这是一棵什么树,只有一位常常坐在树下的白胡子爷爷知道。 “这是一棵通天树。”白胡子爷爷告诉一个身材魁伟的巨人,“从树干往上爬,一直往上爬,就能爬到天上去。” 巨人多么想到天上去看看啊!他抬头仰望,脖子都仰酸了,也望不到树尖。 巨人摇摇头,说:“好高哟,要想爬上去是根本不可能的。” 白胡子爷爷鼓励巨人:“试一试吧!你身强力壮,也许能爬上去。” “不行,我爬不上去。” 巨人连连告退,终于跑掉了。 “我能爬到天上去!”一个充满自信的声音传来。 “你在哪儿?” “您往地上瞧,我是一只蚂蚁。” 白胡子爷爷往地上一瞧,他的脚边果然有一只很小很小的蚂蚁。老爷爷眼睛一亮,俯下身子问:“你能行吗?” “我能行!” 小蚂蚁说着,就开始爬树。他边爬边对老爷爷说:“只要我一步一步不停地爬,就一定能爬到天上!” >>>>字词 魁伟、巨人、脖子、树尖、可能、鼓励、身强力壮、充满自信、蚂蚁、爬树 >>>>句子 有一棵树,很高很高,高得插入了云霄。人们都不知道这是一棵什么树,只有一位常常坐在树下的白胡子爷爷知道。 “这是一棵通天树。”白胡子爷爷告诉一个身材魁伟的巨人,“从树干往上爬,一直往上爬,就能爬到天上去。” 白胡子爷爷往地上一瞧,他的脚边果然有一只很小很小的蚂蚁。老爷爷眼睛一亮,俯下身子问:“你能行吗?” “我能行!” 小蚂蚁说着,就开始爬树。他边爬边对老爷爷说:“只要我一步一步不停地爬,就一定能爬到天上!” >>>>练习题 一、给下面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酸(suān shuān) 终(zhōnɡ zōnɡ) 二、仿写词语。 很高很高很很很很 高得插入云霄笑得急得 三、句子练习。 1.只要我一步不停地爬,就一定能爬到天上。(用黑体词语写句子) 2.我能爬到天上去。(补全下面的句子)

蚂蚁和西瓜教案+说课

浦园路幼儿园赛课活动 教师:陈芸班级:大三班时间:2015.11.11 活动名称:美术——蚂蚁和西瓜 活动目标: 1.欣赏绘本中关键的画面,感受画面色彩简约、趣味生动之美。 2.尝试用撕贴的方式制作西瓜,用单色点画表现蚂蚁的简单动态。(重难点) 3.大胆猜想,积极尝试,乐于讲述,体验不同方式作画的愉悦感。 活动准备: 1.已有经验:吃过西瓜,认识过蚂蚁。 2.材料准备:PPT课件,白色画纸,红色手工纸若干,记号笔,绿色油画棒,胶棒。 活动过程: 一、大胆猜想,随意撕贴。 1.猜西瓜。 (1)师:(课件:一个黑色的点)这是什么?(扩大到一点红色)这是什么呢?(逐渐扩大到大块西瓜)现在猜出是什么了吗? (2)小结:对呀,是一块切开的西瓜。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呢?(西瓜籽的颜色、排列,红红的西瓜瓤,还有深浅相间的绿色西瓜皮。) 2.撕贴西瓜。 (1)师:你们喜欢吃西瓜吗?(整个西瓜)这么大一个西瓜,你准备怎么吃?切成什么形状呢?(三角形、半圆形、月牙形)你能把你喜欢的形状用纸撕出来吗? (2)师:西瓜可以“切”出这么多不一样的形状,贴到我们的画纸上也可以有不同的姿势。可以怎么贴呢?(躺着、站着、转一转,只要西瓜稍微改变一点点方向,画面就变得与众不同了。) (3)师:西瓜还缺点什么呢?(瓜籽、西瓜皮) (4)师:你们都去撕一个大大的西瓜吧,最后添画上瓜皮和瓜子,记得将废纸扔进小筐里。 二、深入刻画,表现动态。 1.猜蚂蚁。 (1)师:这么诱人的西瓜把什么吸引来了呢? (2)师:(一颗和前面相同的黑色西瓜籽)这是谁?(两粒相连的西瓜籽)猜出来了吗?(三粒相连的西瓜籽)原来是蚂蚁呀! 2.拼蚂蚁身体。

蚂蚁教学反思

蚂蚁教学反思 蚂蚁教学反思 上完《蚂蚁》一课后,我细细反思,认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一、以读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新课标给基础教育带来了一股清风,同时也给我们这些奋斗在教学一线的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老师们在语文教学中都认识到了“读”的重要性,“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见充分地读书是一个培养语言能力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读的重要性毋庸多说,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读,才能读出情,读出趣,读出乐,读出思,而不至于像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呢?在本课的教学当中,我十分注重创设读的情境,如:“一只蚂蚁畏畏缩缩地爬上了我的书桌,如同一个成功的偷渡者”(自由读)“他谨慎地左顾右盼,慢慢地朝着一个方向迈出了几步,随后又不放心地退了回来,往另一个方向试探。”(齐读)学生读时兴趣盎然。与此同时,我还注意变换形式朗读,有范读、自由读、齐读、男女生比赛读、闭着眼睛想像读等等。 二、读与思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中老师们在“读”字上苦下功夫,语文教学出现了勃勃的生机,与此同时,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语文课仅仅靠读行吗?我认为答案是否定的。孔子曰:“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

可见,语文教学中,读与思应齐头并进,二者不可偏废。在教学中我常常告诉学生:聪明的孩子提问题。在《蚂蚁》一课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到课后题去寻求问题,提出问题,并采用在黑板上贴小问号的形式激发学生质疑。通过朗读、思考、查找资料,师生共同把小问号逐一打开,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训练。我自己比较喜欢的是研究作者运用拟人手法的运用,在此点作为切入角度我出示6个问题之后,让学生思考、合作交流,对于学生五花八门的答案,我也肯定,同时指其不足。我想:即使学生回答的幼稚,肤浅,甚至片面、错误,教师也切忌“一棒子”打下去,而应当热情鼓励、引导、用心呵护熠熠生辉的思想火苗,这对学生的影响将是巨大的。让学生发展自己的思维,获得审美的体验。 三、拓展延伸,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跨越式教学最重要的是在把握教材的基础上超越教材,加大信息量,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我除了引导学生读文品析,还把写作也作为教学的重点。从《蚂蚁》一文可知,感悟式写法必须借助联想,同时联想还得有恰当的契合点。《蚂蚁》一文就以“自足于眼前幸福,无法主宰命运”为契合点。我让同学们在原作的基础上,找个契合点,由物及人进行联想,续写一段自己的感悟。 在这个环节中: 1、以四人为一小组,互阅习作,以训练中的'两个要点为标准,推荐最优秀的写作片段一则。

《蚂蚁做操》说课稿

《蚂蚁做操》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312数学1班考生梁多彬,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蚂蚁做操》。下面我对本课题进行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和说教学过 程四点。 【一、说教材】 《蚂蚁做操》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第六单元《乘法》第52页的 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表内乘法,并学会了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 的口算方法,这为过度到本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课题的理论、知识是学好以后课题的基础,也是本单元的起始课,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 启下的作用。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通过“蚂蚁做操”具体情景图,探究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借助点子图直观模型,理解乘法竖式的每一步含义,进一步体会乘法计算的多样性。 3.在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逐步养成认真倾听、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二、说教法】 我们在以学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设置情景教学法,让学

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根据本课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点子图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语境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是这样的,在进入本节课主题之前,我首先复习学生原有的旧知识,出两道表内乘法算式和几道口答题来温故旧知,也为本节课做好铺垫。接着我会在出示“蚂蚁做操”这一情景图之前对学生说:“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认识几位你们喜欢的朋友,好不好?”,这样可以引起学生们的注意,同时对本节课产生兴趣。接着通过观察情景图,让学生说出图中的数学信息以及让学生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接下来就根据这一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我首先让学生们说出解决这一问题的不同方法,体现数学算法的多样性,但是重点我会放在乘法竖式的讲解上,从而进入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学习乘法竖式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为了突破这一重点,我先让

小学二年级语文课件:《上天的蚂蚁》

小学二年级语文课件:《上天的蚂蚁》 小学二年级语文课件篇一:《上天的蚂蚁》 一、激趣引入,出示目标。 1.孩子们,你们见过蚂蚁是什么样子的?谁来说一说。板书:蚂蚁。就这只很小很小的蚂蚁却要干一件不同寻常的大事情“上天”。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童话故事《上天的蚂蚁》,补充板书:上天的,生齐读两遍。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69页。学习有方向,目标来导航。 2、出示学习目标。 二、自主读识,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 自学要求: (1)、标出出文章的段号,画出不认识的字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习。 (2)、想想课文主要讲什么。 3、检测生字、词 课文中几个调皮的词语想和大家做好朋友,看他们跳出来了(出示课件),你们还认识他们吗? 读词语:云霄、树干、一直、仰望、鼓励、连连告退 充满、自信、俯下、身材魁伟、身强力壮 (1)学生领读 (2)开火车读

课文中谁身材魁伟,身强力壮?(男孩读词语) 读句子:白胡子爷爷鼓励巨人:“试一试吧!你身强力壮,也许能爬上去。” “我能爬到天上去!”一个充满自信的声音回答。 学习生字:试、充、信、常 三、品读课文,整体感悟 1.齐读课文,思考:(出示课件) 就是这么一只很小很小的蚂蚁和这么高大的巨人却想干一件同样的事情,他们想干什么?谁做到了呢? 蚂蚁和巨人都想“上天” 他们想从哪里爬到天上去呢?板书:通天树(绿色) 这是一棵怎样的树?出示课件金钥匙 2.学生默读1-3自然段,画出描写树高的句子。 学生回答,读句子。(出示课件) A、很高很高,高得插入了云霄。 B、从树干往上爬,一直往上爬,就能爬到天上去。 C、他抬头仰望,脖子都仰酸了,也望不到树尖。 指导学生朗读,体会树的高。 3.这么高的树,巨人和蚂蚁看到后分别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说的?学生在文中找出巨人说的话,用-----画下来,蚂蚁说的话用~~画出来(出示课件)先自读,再小组交流。 <1>师生分角色朗读

《蚂蚁搬家》教学反思.doc

《蚂蚁搬家》教学反思 在《蚂蚁搬家》这一节课上,我先用录像片将孩子们带入蚂蚁的世界,让他们认识、观察各种各样生活中的蚂蚁和动画片中的蚂蚁,再让他们通过自编自演蚂蚁的姿态,然后欣赏范图,最后把自己的认识进行夸张想象之后画下来。孩子们通过观察、表演、欣赏,很快进入状态,画得很好。而且蚂蚁的花纹和造型都有了一定的夸张。看到孩子们的想象力在作品中得到了发挥,我不禁沾沾自喜,同时也问自己:是否还能引导他们再发展?有一些孩子画得很快,完成之后问我可不可以玩橡皮泥、可不可以去剪纸等等,我同意了,然后继续指导还未完成作品的孩子。没想到过了一会,一个孩子拿着一只用橡皮泥捏制的七星瓢虫跑过来对我说:"老师,你看!我做了只七星瓢虫!"看着这只用橡皮泥制作的蓝底黄点的七星瓢虫,我眼前一亮!呀,多么大胆的做法!我表扬了他。过了一会,又有孩子站起来说:"老师,你看!我也做了一只!"我一看,原来是用彩纸折成的一只蜻蜓!紧接着,又有好几个孩子纷纷举起自己用各种方法制作的蚂蚁和其它的小昆虫。于是,我采用集体合作的表现方式。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身边现有的材料进行大胆表现,进行课后延伸,在制作的过程中加一指导。鼓励孩子根据自己的能力制作平面或立体的昆虫。提高孩子的学习认识,内化情感。把制作好的小昆虫来编故事、做游戏。这一过程符合学生好动、易兴奋、好探索的心理特征。有利于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我的心为之一怔!同样是表现

昆虫,我们备课时想到的是按照教材的要求指导学生绘画,而孩子却能想到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现,而且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改变色彩、进行造型上的夸张!这不就是发展吗!同一个题材,我们可以引导孩子通过观察和想象,用平面和立体等不同手段来表现,不仅画一画,还可以做一做。在做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比绘画更多,孩子们可以自己动脑筋解决,也可以与小组里的伙伴一起讨论、交流,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锻炼了人际交往的能力。在玩中悟,在玩中学,自由表达,自由创造,能大大的挖掘大脑潜在的能量,使各种新方法、新点子蜂拥而上。这样,同样的一节课,孩子们不就能获得更多方面的发展吗?在《蚂蚁搬家》这一节课上,我先用录像片将孩子们带入蚂蚁的世界,让他们认识、观察各种各样生活中的蚂蚁和动画片中的蚂蚁,再让他们通过自编自演蚂蚁的姿态,然后欣赏范图,最后把自己的认识进行夸张想象之后画下来。孩子们通过观察、表演、欣赏,很快进入状态,画得很好。而且蚂蚁的花纹和造型都有了一定的夸张。看到孩子们的想象力在作品中得到了发挥,我不禁沾沾自喜,同时也问自己:是否还能引导他们再发展?有一些孩子画得很快,完成之后问我可不可以玩橡皮泥、可不可以去剪纸等等,我同意了,然后继续指导还未完成作品的孩子。没想到过了一会,一个孩子拿着一只用橡皮泥捏制的七星瓢虫跑过来对我说:"老师,你看!我做了只七星瓢虫!"看着这只用橡皮泥制作的蓝底黄点的七星瓢虫,我眼前一亮!呀,多么大胆的做法!我表扬了他。过了一会,又有孩子站起来说:"老师,你看!我也做了一只!"我一看,原来是用彩纸折成的一只蜻蜓!紧接着,

《蚂蚁》说课稿—获奖说课稿

---------------------------------------------------------------最新资料推荐------------------------------------------------------ 《蚂蚁》说课稿—获奖说课稿 观察蚂蚁,关心身边的科学《蚂蚁》说课稿观察蚂蚁,关心身边的科学。 各位评委、各们老师、来宾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和我一起共同分享我的《蚂蚁》。 蚂蚁是我们身边常见的小动物,我们小时候几乎都观察过蚂蚁,看到它们整天忙碌的样子,我们想到了勤奋;看到它们集体们想到了团结;看到它们用触角说话,我们又感到很神秘。 所以,进一步观察和研究蚂蚁,可以说是我们每个小朋友的愿望一、教材分析《蚂蚁》是教科版《科学》三上动物单元中的第四个教学内容。 三年级是学生学习科学课的起始年级,在植物单元学生通过大树的观察,叶的观察,已具备初步的观察能力。 教科版的教材以活动为构架,通过一个个的活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交流与表达能力,以及科学态度、科学价值观等科学素养。 《蚂蚁》一课由五个教学活动组成,活动一是观察蚂蚁,由于蚂蚁很小,又到处乱爬,由此引出活动二怎样想办法观察蚂蚁,学生在小组讨论、交流,想出各种办法来观察蚂蚁之后,引出活动三交流观察蚂蚁的情况,蚂蚁身体是什么样的,和蜗牛、蝗虫比较蚂蚁的身体有什么特点。 1 / 8

活动四是在前三个活动的基础上对蚂蚁进行进一步的观察,给蚂蚁搭迷宫,最后引出活动五送蚂蚁回家。 指导学生探究观察蚂蚁的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学情分析对小动物的喜受之情可以说是孩子们与生俱来的,当他们发现许多可爱的小动物,往往会情不自禁地、兴致勃勃地观察起来。 但对于习以为常的小蚂蚁来说,学生也许观察的兴趣不浓;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清楚的观察蚂蚁的外表特征也是有一定的难度。 《蚂蚁》一课,作为学生开始科学学习的第二单元第四课时,学生仅仅只是进行了大约十课时的科学学习时间,通过前面寻访小动物,观察研究蜗牛,比较蜗牛和蝗虫的学习,学生初步学会了运用各种感官、使用观察工具、运用比较、实验等方法进行观察。 蚂蚁的身体小,到处乱爬,是学生难以观察的主要原因。 教学内容就是随着学生观察蚂蚁需要解决的一个个问题的提出而展开的,学生带着蚂蚁的身体到底是怎样的这一观察任务,不断改进观察方法,解决观察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从而达到观察的目的。 三、设计理念 1、以科学素养的培养为根本目的。 科学课活动的目标取向很明确,就是培养发展孩子的科学素养。

小学科学《蚂蚁》教学反思

<<搭支架>>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有一点是:“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在科学探究方面对小学生提出的要求是:“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实行探究”。本节课的教学以学生的探究学习为主。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制作、实验、观察、讨论、交流等各个活动。在学生完成实验以后,接下来,教师要创造时机,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参与讨论,使得学生的注意力在交流阶段能够集中,激活他们的思维。 实际上,学生的兴趣不能自始至终,他们对活动操作本身比较感兴趣,在交流阶段注意力不够集中,思维不够活跃,这个是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这是因为在活动操作的过程中,探究的是未知的知识,所以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他们的兴趣也就放在这上面。但是,随着活动操作的逐渐完成,未知的知识逐渐显露,学生的求知欲望逐渐得到满足,这时候,他们的兴趣也就会逐渐地减退。待到活动操作结束,他们的兴趣也就跟着结束了。很少有人再对已经完成的实验提出任何的异议。所以,在接下来的交流阶段,他们就会出现注意力不够集中,思维不够活跃等现象。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应该这样做: 1.组织学生观察各小组的实验结果。因为各小组学生在认知水平、动手操作水平等各方面存有的差异,这就注定了他们的实验结果也是有差异的。学生对于与自己不相同的东西总是比较感兴趣的。这时候,组织他们对其他小组的实验结果实行观察,就能再次激发起他们的兴趣。 2.适时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在学生观察完各个小组的高塔后,他们对各小组的异同大概也了解到了一点。这时候,再提出相关的问题让他们实行讨论,最后还有一个整改建议。这就使得学生的注意力不得不集中了。因为他们要给其他组提出整改建议,他们就要了解其他组的操作结果和存有的问题,而要了解其他组的操作结果和存有的问题,他们就要对这个实验结果实行观察、讨论,才能找出存有的问题,然后才能提出整改建议。这样一环扣一环的紧跟着,不使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再加上教师适时的用一两句话或者一两个问题,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能让他们的注意力在实验结束后要分散的时候再次达到集中,思维的火花再次被燃起。

上天的蚂蚁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一.研读 1、感受大树 师:课文里描写了一棵神奇的树,(师画大树)这是一棵通天树,我真想知道通天树是个什么样?谁从课文中找出句子读给我听呢?学生自由找指名读 师:你们听出什么来了?很高很高,高得~~(引:插入云霄) (生读,感受树的高) 师:这棵通天树可有一个秘密,你知道是什么吗?(能上天) 师:怎样才能到天上去? 师:从“一直”这个词你体会到了什么?“一直”代表的是坚持与不放弃,齐读相关句 2.交流巨人的表现 引语:面对通天树,都有谁想上天呀?(巨人、蚂蚁)我们就先来看看巨人的表现 师:小手指书,轻声自读3—7自然段,想想巨人站在这棵树前,想了什么,说了什么?又是怎么做的呢? 师:站在树下的巨人他在想什么? 师:说明了什么?(很想上天)你能用你的读书让我们感受他的急切吗? 师:很想上天的巨人面对插入云霄、望不到树尖的树他说了什么,谁找到了句子出示:巨人摇摇头说:“好高哟,要想爬上去是根本不可能的。” 师:此时的巨人觉得自己爬上树能行吗?(不行,板书:我不行) 师:你从哪些词感受到他的不自信?(摇摇头)生读句子 师:谁还能读出他的没勇气 师:此时他的动作是~~摇摇头(引读)从这句我们能够知道,要准确描述人物的内在心情能够从动作和语言来表达。那此时巨人的心情是……(沮丧) 师:(引读)所以他只好~~摇摇头说~~齐读 师:面对身体魁梧,却完全没有信心的巨人老爷爷是怎么鼓励他的?生读句子师:如果你是文中的老爷爷,你会用怎样的语气鼓励他?指3名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帮老爷爷再鼓励鼓励巨人吧。生齐读 师:谁愿意来当巨人?谁愿意来当老爷爷?分角色读3—7自然段 3.交流蚂蚁的表现 师:此时,一个充满自信的声音传来,它说~(生读)“我能爬到天上去” 师:这个充满自信的声音来自哪?(蚂蚁) 师:身材这么魁伟的巨人试都没试就跑掉了,一只小小的蚂蚁却讲得如此自信,熊老师这还有两个句子,请你们读一读,感受哪个句子最能表现蚂蚁的自信。 出示:我能爬到天上去? 我能爬到天上去。 我能爬到天上去! 师:是啊,同学们,同样的一句话但因为标点和语气的不同能为我们展示完全不一样的人物形象,我们要怎样读才能表现小蚂蚁的自信呢?谁来读读,读出一个充满自信的小蚂蚁(指2名,女生,男生) 师:面对充满自信的小蚂蚁,老爷爷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 师:从老爷爷的说话中你听出了什么?(不信任)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书本里的蚂蚁》最新课堂说课稿3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书本里的蚂蚁》最新课堂说课稿3篇 《书本里的蚂蚁》是一篇童话。这篇作品从形象塑造上来说,非常简单,全篇只有一个形象“蚂蚁”,而且发生在这个形象身上的故事也非常简单:小蚂蚁爬在花蕊里睡觉,一个小姑娘把小蚂蚁睡觉其中的花采了下来,夹进了书本,这样小蚂蚁被夹得扁扁的,像书本里的一个小字了。以下是我整理的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书本里的蚂蚁说课稿3篇,希望可以分享给大家提供参考和借鉴。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书本里的蚂蚁》说课稿一 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课8个生字,认识一个字。理解“孤零零”“随手”“乐意”等词语。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进行复述。 3、学习课文,把握故事情节,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初步了解汉语语序在表达语义时的作用,做简单的语序变化练习。 学习重点: 知道宵小蚂蚁住进旧书之后,发生了那些新奇有趣的事情。 学习难点: 复述课文,使我们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神奇力量。 导学过程:(师生互动) 第一课时学法指导,知识链接 一、质疑导入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同学们,大家读完这个课题后,你特别想知道什么?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阅读第三课。 二、初读 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些什么,并边读边圈生字,读完课文后把所圈生字反复多读几遍直到熟练。 检查生字。 把生字送回课文再读课文,想想读完课文后,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可提出来。 三、精读 1、师:读了这则故事,你知道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吗?(指名自由概括) 2、学习第1、2自然段 3、指名读1、2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指名说) 4、同学们,如果你们是这只小蚂蚁,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变成扁扁的了,你们会想些什么呢? 四、独立学习 1、学习“墙、零”等9个字。 2、让学生多识记字形:随手:顺手。在文中说明小蚂蚁来到书本是偶然的,也是故事发生的原因。 乐意:心甘情愿。 花蕊:花的雄蕊和雌蕊的统称。 导学过程:(师生互动)

中班科学有趣的蚂蚁教学反思

中班科学有趣的蚂蚁教学反思 动物与人类有着极多的相似性,因而他对孩子们来说是可亲可爱的,值得信赖的朋友和玩伴。孩子们的生活中离不开动物:手里的玩具、床头的毛毛熊、墙上的皮卡丘、书本里的动物朋友、电视里的动物明星等等,动物可以这样说:他与孩子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使孩子们游戏、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 当我们的主体正在由温变得火热时,孩子们对动物的尾巴、动物的眼睛、胎生动与蛋生动物、什么是昆虫?昆虫的种类等等逐渐延伸,孩子们的兴趣也在活动中时高时弱。平日里孩子们的话题都与动物有关:昨天我看了“黑猫警长”;我奶奶家养了一只小猫;我的叔叔家有一直很大的狗。。。。。。孩子们对动物是在是太感兴趣了,一回到家就缠着妈妈江动物故事,有的小朋友还带来了动物园游玩的照片、录像,有的小朋友还讲述了自己与动物朋友的故事。。。。。。 一次的午休时间,孩子们在户外自由玩耍,忽然褚胜贵大声叫喊:“快来呀,我抓到了一只蚂蚁!”他的叫声吸引了好多的诱饵,大家一窝蜂的朝他这儿跑过来,都想一睹蚂蚁的风采,结果,等大家到时,蚂蚁却溜走了。于是,大家展开了蚂蚁搜索行动,忙活了一阵子,却不见蚂蚁的踪影。接下来的空暇时间,孩子们对蚂蚁议论不休。 大班的孩子各方面的能力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他们好问好答,勇敢果断,有了一定的表征、表达、表现能力,因而为我的这一次活动打下了伏笔。:不论何种活动,我都坚持“幼儿当前喜欢的,即时反应的活动优先。” 在本次活动中教学过程所采用的教学策略是与教育目标相吻合的注重活动过程。幼儿喜欢的内容多讲,幼儿感兴趣的活动优先。教师能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倾听幼儿的表述,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鼓励幼儿充分大胆地提问。较好地处理好预设型的活动与儿童生成型活动之间的关系。既有教师预先确定目标和计划,又能及时发现儿童的需要,善于发现幼儿喜欢的,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性事情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教育时机,及时调整活动计划和教育行为。充分估计儿童自发生成的内容,准备的材料比实际教学使用的材料多得多。 活动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进行,能使孩子们毫无约束的尽情发挥自己的所长,大胆的提问、质疑,自由自在的学习、收集资料,扩大自己的眼界、知识面,获取自己所需的内容。通过教师的开放式提问,使幼儿找到适合自己的收集资料的办法和途径。孩子们的提问意识增强了,记录表征的手段多了,获取知识的途径丰富了,能大胆的提问质疑了,敢于表现、表达。 问题与调整措施: 在关注幼儿发展的同时,我觉得应及时有效的回应幼儿的发现发展。虽然在活动中我有表扬,有回应,但还存在着一些不确定性。 针对幼儿的问题,我准备的资料还有些不足,但在第二天的活动中通过孩子们回家的收集和成人的协助,以及我在电脑中搜索得到了弥补。孩子们的你问我答活动非常热,有好多的孩子在活动中提问解答的能力有了飞跃。 从这件事中,我发现,其实孩子真是你的老师,是未来的建设者,他们的能量是不可估计的。而问题是启发幼儿探究、学习的起点,为此我在活动室中专辟了一角问题角,专门记录幼儿的提问,好让大家在提问质疑中求得发展。

上天的蚂蚁

上天的蚂蚁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体会蚂蚁个小志气大,面对困难坚定不移,为 了理想不懈努力的精神。 2.通过四人小组讨论,总结识字方法,会认“仰、酸、俯”等15 个生字;会写“试”字;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连连 告退、充满自信”等词语,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对人的鼓励。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在学习课文生字词的基础上,通过重点词句体会蚂蚁坚持不懈的精神。 教学难点: 体会蚂蚁的坚定信念,学习蚂蚁的自信、乐观。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工具:PPT,词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一)识字写字目标:会认15个生字,会写“试”字。 (二)情感目标:读懂课文内容,通过朗读,让学生初步体会蚂蚁个小志气大,面对困难坚定不移,为了理想不懈努力的精神。 课时重难点: (一)识字写字目标:会认15个生字,会写“试”字。

(二)情感目标:读懂课文内容,通过朗读,让学生初步体会蚂蚁个小志气大,面对困难坚定不移,为了理想不懈努力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揭示课题,四人小组解决生字(10分钟) 1、导入(1分钟) (1)问题引入: 师:孩子们,你们很努力地做过什么事情?(3个学生答) 师: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只和你们一样努力的蚂蚁,它就是——《上天的蚂蚁》。 (2)师:请孩子们自读课文,利用生字条解决生字,并思考,蚂蚁可以通过什么上天? (3)师:孩子们读得很认真。现在四人小组合作,在组内交流你的识字方法。稍后汇报。(5分钟) (4)现在请两个小组汇报。(2分钟) (5)读词语。 师:孩子们有很好的方法识记生字,现在我们给生字找到好朋友之后,你还能认识它们吗?请第一位小老师教读第一排。(小老师教读) 接下来,我要考一考你们是否全部认识它们了,我们来开火车。所有小火车进站,我们一起把词语读两遍。 二、初读读文,随文识字,了解大意 (一)树高:

三年级科学《观察蚂蚁》说课稿

三年级科学《观察蚂蚁》说课稿 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观察小动物第二课一课。 一。说教材 这一单元中一课是促使学生深入的思考,使学生不仅提高观察。描述动物的身体特征及其行为的技巧,而且通过观察。实验。交流等活动,解答一些他们以前的疑问。由于学生对于蚂蚁通过各种渠道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教学中可能会遇到学生以往的知识防碍新的学习,一课尽力利用学生支离破碎。不系统。一知半解的知识和学生平等地。和谐地展开讨论研究,把学习研究的活动引向深入,从而提高学生的概念水平和认知能力。 是苏教版三下动物单元中的一个教学内容。喜受小动物之情可以说是孩子们与生俱来的,当他们发现许多可爱的小动物,往往会情不自禁地、兴致勃勃地观察起来。但对于习以为常的小蚂蚁来说,学生也许观察的兴趣不浓;教学内容就是随着学生观察蚂蚁的外形和习性需要解决的一个个问题的提出而展开,学生带着“发现蚂蚁有许多有趣的事情”这一观察任务,在不断改进观察方法,解决观察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全面细致的观察,从而达到观察的目的。 教学重难点

根据上述对教材的简单分析和对学生的潜心解读,又根据“科学课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的课程改革的方向,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过程与方法 ●会用文字等多种方法观察记录蚂蚁 ●能倾听其他同学的想法和建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能对蚂蚁的形态和行为特征提出问题,并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 知识与技能 ●知道蚂蚁的外形特征和行为习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到探究蚂蚁秘密的乐趣 ●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想法 本课的教学重确定为:外形特征,难点确定为:行为习惯,对于蚂蚁的外形三年级的学生不难掌握,蚂蚁是一种常见的动物,本课的教学问题在于如何培养他们自己获得知识的能力,在认知方面没有多大意义,真正的意义在于学生通过观察探究活动,获得对小动物丰富的直接认识,这这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是不可低估的意义,所以我把观察蚂蚁的外形特征和行为习惯确定为本课的重难点。 本课教学非常重视探究活动,观察蚂蚁的行为习惯是一

《蚂蚁搬家》 教学反思2

《蚂蚁搬家》反思 本课是以《蚂蚁搬家》的故事为题材引导学生实行绘画创作的,在这个课中通过创设情境渗透德育意识,培养学生集体协作精神的典型课例。通过对昆虫外形特征的描绘激发学生对昆虫的喜爱及探究兴趣。天真的孩子会凭借自己的观察、体验和丰富的想象实行无拘无束的表达。在引导学生在掌握蚂蚁的造型表现方法的基础上,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夸张地表现蚂蚁搬家的情景。本课从课题到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以及学习活动的方式等都考虑德育的暗示作用,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树立集体意识,培养团结、友爱、协作精神。 这节课上我先用讲故事的形式将孩子们带入蚂蚁的世界,让他们理解、观察各种各样生活中的蚂蚁,再让他们通过自编自演蚂蚁的姿态,然后欣赏范图,最后把自己的理解实行夸张想象之后画下来。孩子们通过观察、表演、欣赏,很快进入状态,画得很好。而且蚂蚁的花纹和造型都有了一定的夸张。看到孩子们的想象力在作品中得到了发挥,我十分高兴,同时也在问自己:是否还能引导他们再发展?有一些孩子画得很快,完成之后问我可不能够玩橡皮泥、可不能够去剪纸等等,我同意了,然后继续指导还未完成作品的孩子。没想到过了一会,一个孩子拿着一只用橡皮泥捏制的七星瓢虫跑过来对我说:"老师,你看!我做了只七星瓢虫!"看着这只用橡皮泥制作的蓝底黄点的七星瓢虫,我眼前一亮!呀,多么大胆的做法!我表扬了他。过了一会,又有孩子站起来说:"老师,你看!我也做了一只!"我一看,原来是用彩纸折成的一只蜻蜓!紧接着,又有好几个孩子纷纷举起自己用各种方法制作的蚂蚁和其它的小昆虫。 于是,我采用集体合作的表现方式。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身边现有的材料实行大胆表现,实行课后延伸,在制作的过程中加一指导。鼓励孩子根据自己的水平制作平面或立体的昆虫。提升孩子的学习理解,内化情感。把制作好的小昆虫来编故事、做游戏。这个过程符合学生好动、易兴奋、好探索的心理特征。有利于课堂气氛,提升学习兴趣。

《上天的蚂蚁》的说课稿

《上天的蚂蚁》的说课稿 《上天的蚂蚁》的说课稿范文 篇一:上天的蚂蚁说课稿 教材分析: 《上天的蚂蚁》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十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该单元以“努力”为主题展开。《上天的蚂蚁》是篇优美的童话,故事通过巨人和小蚂蚁对上天的不同态度和做法,赞扬了蚂蚁敢于立大志,为实现远大理想而一往无前的精神。告诉孩子们只有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因此,利用关键词语分析人物特点,理解全文,是依教材特点教学的关键。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巨人与蚂蚁的不同表现,在对比中体会小蚂蚁个小志气大,学习小蚂蚁为理想不懈努力的精神。 3,学写两个生字。 教学重点: 1,掌握主要字词,在情景中理解词语,提升对课文的感悟。 2,朗读课文,体会蚂蚁个小志气大,为理想不懈努力的精神。 教学难点:通过巨人与蚂蚁的不同表现,在对比中体会小蚂蚁个头小志气大,体会小蚂蚁为理想不懈努力的精神

2,鼓励学生从努力的角度来理解蚂蚁的行为。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1,蚂蚁图片导入,随机认识“蚂蚁”二字,继续渗透形声字学习生字。 2,自由读文,初步感知。在教授新课一开始,让孩子们自由、大声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思考文中出现了几个人物。随后认识字词。 3、再读课文,指导朗读。 分三部分进行: 一、感受通天树的高;我先引导学生找到描写描写通天树高的句子,读出树的高,突出上天的难,重点指导“有一棵树,很高很高,搞得插入了云霄。”帮助孩子们体会通天树的高大。 二、感受巨人的懦弱和胆小;引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巨人表现的句子,读中感受巨人在困难面前表现出来的懦弱;抓住巨人的动作、语言、心理等重点指导学生读; 三、感受蚂蚁的自信、坚强、勇敢贺努力。抓住蚂蚁的语言重点指导学生读。最后让学生思考巨人和蚂蚁谁更容易上天。通过对比他们形体差异体会蚂蚁个小志气大,为了理想不懈努力,从中学习蚂蚁的坚强,自信,勇敢,努力的品质。最后小结,渗透教育意义。让学生懂得只有不断努力,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和战胜困难的勇气。 另外,我还注重学生的说话训练,“———鼓励———:‘试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