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混凝土质量通病总结

混凝土质量通病总结

混凝土质量通病总结
混凝土质量通病总结

大中修改建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总结

为适应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促进大中修改建工程建设的安全、优质。根据交通运输委《关于开展公路工程质量通病集中治理活动的通知》要求,结合公路大中修工程的实际情况,市公路局对在建的大中修改建工程项目积极开展公路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全面提高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耐久性、安全性,保证其在设计使用年限安全、可靠。活动实施的主要做法和成效总结如下:

一、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的主要容

(一)治理围

2011年度至2012年度大中修改建项目桥涵构水泥混凝土造物工程。

(二)主要容

1、施工工艺通病

(1)钢筋加工、制作和安装不规,焊接不标准,间距控制不。

(2)混凝土浇筑、养护不规,浇筑过程中混凝土分层厚度过大,钢筋密集区振捣不到位,养护未覆盖或覆盖不到位,养护时间不足。特殊气候条件施工时混凝土生产、浇筑、养护质量控制措施不力。

(3)预应力构件施工不精细,拉机具未及时标定,工序安排不合理,拉龄期控制不规,道压浆不及时、不密实。

(4)新旧混凝土接触面凿毛处理不到位,接茬效果不好。

(5)支模工艺简单粗糙,模板接缝处理不当,模板支撑数量不够、强度不足。

(6)梁板预制底模处理简单,浇注混凝土前清理不干净,预拱度设置不够,脱模后底板平整度和光洁度不够。预应力芯模上浮,造成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和混凝土结构断面不足、。

(7)梁板预制拉后放置时间太长,梁板起拱度增大,造成桥面铺装厚度不足。

(8)保护层垫块强度不足、间距太大或绑扎不紧;钢筋绑扎不紧或焊接不好,造成保护层厚度不足。

(9)板底沟缝不饱满、不密实,易脱落。

3、实体质量通病

(1)质量技术指标合格率低,混凝土强度离散性大,钢筋间距偏差大;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满足要求,预埋件偏差大,小型预制构件外形尺寸控制不等。

(2)混凝土外观质量存在缺陷,裂缝超限,蜂窝、麻面、露筋、色差较大。

(3)原材料质量得不到保证,砂、材料混堆,钢筋、钢绞线、水泥等的存放保管措施不到位,造成钢材锈蚀、水泥变质。

二、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的主要法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建立奖惩制度

为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市公路局大中修建设办成立了大中修改建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领导小组,负责制定路网在建工程的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案,明确工作目标、容和职责,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加强监督检查,督促各项制定的落实,及时总结经验和成熟功法,并组织对成功经验进行总结交流和推广,对质量通病治理效果好的单位进行表彰。

(二)强化体系、执行到位

1、统一协调,形成质量通病治理工作联动机制。与设计、监理、试验检测等单位应密切配合,团结协作,及时组织完成工程项目混凝土质量通病调查、分析研究等各项工作,科学制定和部署专项治理措施。实施过程中与各单位加强信息沟通,整合管理、技术资源,群策群力,保证质量通病治理工作有序、有效进行。

2、建设管理要科学。根据工程特点及施工管理水平,明确治理目标和环节,细化治理措施,认真组织制定治理质量通病实施要点,落实质量责任制,制定有效的激励制度,对治理质量通病行之有效的个人及队伍予以奖励,对治理不当、措施不力的个人或队伍要予以处罚。在质量通病治理活动中进一步创新建设各项质量管理制度,制定格的检查制度,加强检查和督促落实,定期组织质检部人员对混凝土施工质量开展专项检查,及时总结交流经验和指出存在的问题。对检查出的问题督促限期整改,对抽检合格率低、质量问题突出的单位或个人列入重点督查对象,

加大检查频率。

3、施工管理要精细。细化施工组织设计,层层落实责任人,认真落实质量保证体系。加强对原材料、模板制作安装及混凝土拌合、运输、振捣、养护等环节的精细化管理。施工技术人员要熟悉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规,在施工组织设计中采取针对性措施治理质量通病,并层层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提高具体实施人员治理质量通病的意识和技能。重视混凝土施工动态控制,加强试验检测数据分析,对发生变异的数据应重点分析,查找原因,及时整改。开展文明工地建设达标活动,重点加强混凝土拌合场地和混凝土浇筑现场的规化管理。开展工地试验室管理达标活动,规开展各项混凝土质量技术指标检测。

格控制商品混凝土的使用部位,对盖梁及所有上部构造必须采用自己的拌合站集中拌合,梁板全部工厂化预制,按标准化流程进行施工;商品混凝土只允用于部分桩柱下部工程,并且必须格按照总监办批准的配合比和原材料生产混凝土,生产时驻地监理处和项目经理部全过程进行监督和控制。

4、试验检测工作要规,组织好试验检测人员的培训和试验检测技术交底,全面提高试验检测队伍整体素质,提高试验检测技术水平。确保现场试验人员数量和资质、试验环境和设备满足要求。总监办中心试验室定期或不定期地加强对工地试验室的管理和指导,确保现场试验检测工作规有序,保证检测工作及时、客观、科学、准确,通过数据动态分析掌握混凝土

质量状况,及时有效地对混凝土质量进行评价,指导下一阶段的施工。

(三)精细管理,保证效果

1、确保原材料质量。原材料质量是工程实体质量的基础,各在建桥梁结构物工程切实加强了对钢材、水泥、集料、锚夹具、连接器、外加剂、波纹管等进场检验,预应力筋、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在产品进场验收面,除外观检查和硬度检验外,还委托省外权威检测机构进行全面检验,并进行静载锚固性能试验,以保证材料质量。碎集料在招标专用本中明确要求采用水洗料,材料进场前由建设办、总监办、驻地监理处和项目部联合到料场进行考察,施工过程中格控制。

所有材料检验合格后可使用,坚决杜绝边检验边使用以及未检验就使用的违规现象,检验合格的材料格按照有关规定存放、保管和使用。禁使用锈蚀重的钢材,发现不合格的原材料立即清退出场并做好记录。

2、慎重选用外加剂。选用混凝土外加剂要熟悉其产品性能,所用外加剂必须是附有检验合格证明的产品,试验室应组织对每批产品进行检验,经检验确认符合施工要求后可使用,禁使用对工程质量和耐久性有不利影响的外加剂,并且格、准确地控制掺加剂量。

3、格控制配合比。各类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均要求提高保证率系数,桩柱采用商品混凝土的,一律提高一个标号(5MPa)

设计和施工控制。灌注桩混凝土添加I级粉煤灰,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易性和耐久性。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根据施工工艺、施工条件、材料、混凝土质量波动的变化情况,及时进行配合比调整、报批。加强混凝土拌合管理,确保计量准确、搅拌均匀,防止离析。

4、确保施工工艺规。

(1)模板制作质量符合要求,安装必须牢固,对于支架支撑浇筑混凝土期间,设专人按时检查支架、模板有无变形和位移,并认真填写检查记录。

(2)钢筋加工与安装要求规,格控制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加强过程检查控制,结构成型后采用钢筋保护层仪加大检测频率进行验证。

(3)混凝土振捣要规,合理控制浇筑厚度,避免过振松顶和漏振。

(4)加强混凝土保湿养护,全部要求绑扎土工织物类喷水保湿养护,养护时间必须达到规要求。

(5)加强钢筋保护层质量控制,垫块的材料和形状应科学合理,易于施工控制,视结构部位特点合理布置保护层垫块,变截面部位和主筋布置部位应适当加密,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在砼浇筑、振捣过程中不发生较大变位。

(6)加强对拉、道压浆等施工环节的质量控制,拉机具应按有关规定定期标定,使用超过规定次数应重新校验,由专

人管理,必须仔细记录使用台帐,拉机具应与锚具配套使用。穿束前应认真检查垫板和道,道应通畅、无水分和杂物。预应力筋拉应坚持"双控"工艺和龄期控制,拉及放松时填写施工记录备查,必要时应对锚具和道摩阻损失进行测定,对在拉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应暂停拉,查明原因及时处理后可继续。道压浆工作要及时进行,对压浆采用的水泥浆重要技术指标(强度、水灰比、泌水率、膨胀率、稠度等)应进行检验,道压浆应缓慢,均匀进行,不得中断,压浆后应从检查中抽检压浆密实情况,压浆过程填写施工记录。

(7)梁板侧面和顶面凿毛,在招标专用本中明确要求,并单独验收计量,以此制约施工单位达到彻底凿毛的要求。对新旧混凝土接触面凿毛处理要到位,松散混凝土和旧混凝土面必须全部凿除。

(8)模板制作要精细,接缝处要进行特殊处理以保证不漏浆;底模铺设材料要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光洁度,保证不会在浇注和振捣过程中打折变形。预应力混凝土芯模进行加固,一是加密固定钢筋,二是在芯模顶设立拉的钢丝绳,确保芯模不上浮,保证钢筋保护层和混凝土结构的厚度。

(9)板底沟缝在招标专用本中也明确要求,单独验收计量,控制沟缝饱满、密实、牢固。道压浆按照设计要求预留排气并及时凿通,达到饱满、密实。

5、加强现场作业人员培训和施工技术交底。要深入落实

层层设计交底和施工技术交底制度,把质量通病治理的责任明确落实到施工一线。同时,切实加强一线参建人员的针对性岗位业务培训,让一线工程人员了解质量通病的名称、危害、产生原因和表现形式,掌握施工工艺的关键环节,进一步提高一线工作人员的技术素质和管理能力,夯实通病治理基础工作。

6、及时开展实体工程质量检测。加强混凝土强度指标的无损检测,在每一混凝土构件到达龄期后进行回弹法强度简易普查,尤其要重加强对现浇混凝土构件的强度检测,发现异常认真核查处理到位,并做好相应检测记录,使整体混凝土构件强度得到保证。

三、治理结果和取得的成效

通过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全面提高我市大中修改建工程的混凝土结构物的耐久性、安全性和可靠性,可保证其在设计使用年限的有效使用。

(一)杜绝强度不达标混凝土,有效控制混凝土强度离散性,有效控制施工配合比保持与设计配合比的一致性,混凝土强度全部大于设计强度且格控制在设计强度的1.5倍以。如危桥改造中灌注桩混凝土设计强度25MPa,提高标号到30MPa,28天实际强度达到38~40 MPa;预应力板混凝土设计强度50MPa,28天实际强度达到58~60 MPa。

(二)杜绝使用不合格材料,钢筋、水泥、外加剂抽检合格率达到100%。

(三)钢筋保护层厚度在模板安装过程中抽检合格率达到100%以上,工后抽检合格率达到95%以上。

(四)混凝土外观质量综合评分有明显提高。

(五)预应力道压浆、超限裂缝等施工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六)形成较为成熟的混凝土质量有效控制的工艺和工法,建成在质量可靠、外观精美的混凝土工程,培养出优秀的混凝土工程建设队伍。

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一、 1)、名称及现象: 蜂窝(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 2)、产生的原因: 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子、水泥材料加水量不准,造成沙浆少、石子多 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和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3、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筒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 4、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 5、模板分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 6、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 7、基础、柱、墙根部末梢加间歇就继续灌上层混凝土 3)、防治措施: 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和均匀,坍落度适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2m应设串筒和溜槽;浇灌引应分层下料,分层捣固,防止漏振;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基础、柱、墙根部应在下部浇完间歇1~1.5h,沉实后再浇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 小蜂窝: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干净,支模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沙浆或灌注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二、 1)、名称及现象: 麻面(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粗糙面,但无钢筋外漏现象) 2)、产生原因: 1、模板表面粗糙或沾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干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沾坏

2、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3、模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 4、模板隔离剂涂刷不均,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沾接造成麻面 5、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除,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面 3)、防治措施: 模板表面清理干净,不得沾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油毡纸、腻子等堵严;模板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排除气泡为止 表面作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无粉刷的,应在麻面部位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 三、 1)、孔洞(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部裸露或全部裸露) 1、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埋设件处,混凝土下料被搁住,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2、混凝土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有未进行振捣 3、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过高,振捣器振动不到,形成松散孔洞 4、混凝土内掉入工具、木块、泥块等杂物,混凝土被卡住 2)、预防措施: 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细石子混凝土浇灌,在模板内充满,认真分层振捣密实或配人工捣固;预留孔洞,应两侧同时下料,侧面加开浇灌口,严防漏振;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模板工具等杂物掉入混凝土内,应及时清除干净 将孔洞周围的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膜凿除,用压力水冲洗,支设带托盒的模板,撒水充分湿润后用高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仔细浇灌捣实 四、

混凝土质量通病总结

大中修改建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总结 为适应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促进大中修改建工程建设的安全、优质。根据交通运输委《关于开展公路工程质量通病集中治理活动的通知》要求,结合公路大中修工程的实际情况,市公路局对在建的大中修改建工程项目积极开展公路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全面提高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耐久性、安全性,保证其在设计使用年限内安全、可靠。活动实施的主要做法和成效总结如下: 一、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的主要内容 (一)治理范围 2011年度至2012年度大中修改建项目桥涵构水泥混凝土造物工程。 (二)主要内容 1、施工工艺通病 (1)钢筋加工、制作和安装不规范,焊接不标准,间距控制不严。 (2)混凝土浇筑、养护不规范,浇筑过程中混凝土分层厚度过大,钢筋密集区振捣不到位,养护未覆盖或覆盖不到位,养护时间不足。特殊气候条件施工时混凝土生产、浇筑、养护质量控制措施不力。 (3)预应力构件施工不精细,张拉机具未及时标定,工序安排不合理,张拉龄期控制不规范,孔道压浆不及时、不密

实。 (4)新旧混凝土接触面凿毛处理不到位,接茬效果不好。 (5)支模工艺简单粗糙,模板接缝处理不当,模板支撑数量不够、强度不足。 (6)梁板预制底模处理简单,浇注混凝土前清理不干净,预拱度设置不够,脱模后底板平整度和光洁度不够。预应力芯模上浮,造成孔内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和混凝土结构断面不足、。 (7)梁板预制张拉后放置时间太长,梁板起拱度增大,造成桥面铺装厚度不足。 (8)保护层垫块强度不足、间距太大或绑扎不紧;钢筋绑扎不紧或焊接不好,造成保护层厚度不足。 (9)板底沟缝不饱满、不密实,易脱落。 3、实体质量通病 (1)质量技术指标合格率低,混凝土强度离散性大,钢筋间距偏差大;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满足要求,预埋件偏差大,小型预制构件外形尺寸控制不严等。 (2)混凝土外观质量存在缺陷,裂缝超限,蜂窝、麻面、露筋、色差较大。 (3)原材料质量得不到保证,砂、石材料混堆,钢筋、钢绞线、水泥等的存放保管措施不到位,造成钢材锈蚀、水泥变质。 二、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的主要方法

混凝土墙体质量通病的预防措施

预防剪力墙混凝土实体质量通病的措施 混凝土剪力墙的施工过程中一般存在以下质量通病:麻面、露筋、涨模等现象。针对以上质量通病,应该在混凝土剪力墙施工过程中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控制,从而保证混凝土剪力墙的实体质量。 剪力墙的施工工序主要有:钢筋绑扎、模板支设、混凝土浇筑等工序。剪力墙的实体质量的控制应该按工序进行逐步采取措施进行控制。 一、剪力墙钢筋制作与安装 1、绑扎时先立2~4根竖筋,与下层伸出的搭接筋绑扎,画好水平筋的分档标志,然后于下部及齐胸处绑两根横筋定位,并在横筋上画好标志,接着绑其它余下的横筋,横竖筋的相互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2、剪力墙钢筋应逐点绑扎,双排钢筋之间设置“S”字墙拉筋,其纵横间距按设计要求:400mm。钢筋外皮(双面)绑扎垫块。 3、墙水平钢筋在两端头、转角、十字节点、联梁等部位的锚固长度及洞口周围加固筋等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4、合模后,对伸出的钢筋应进行修整,宜在搭接处绑一道临时横筋定位。浇筑砼时设专人看管,浇筑后对外露预留的钢筋做再次调整以保证钢筋位置准确。 5、浇筑混凝土前应检查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是否准确,发现问题应及时修整。为保证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要注意固定好垫块及钢筋保护卡。

二、模板支设 剪力墙模板以7×7cm木方为边框,中间竖向7×7cm木方为次龙骨,横向为7×7cm木方主龙骨。次龙骨与竹胶板之间、主次龙骨间用钉子连接,次龙骨间距为200mm(净间距),主龙骨的间距与拉螺栓的设置相对应。对拉螺栓应采用Φ14的钢筋,竖向间距为0.45m,横向间距为0.6m,即每一张竹胶板(1220mm×2440mm)上均匀分布6根对拉螺栓,模板上墙之前应按规定打好对拉螺栓孔。 墙体阴角处模板要用7cm×7cm 木方背棱,两块竹胶板中间塞紧海绵条。每次作为一个整体安装、拆除,阳角两竹胶板间要用海绵条塞实,并用木方封住接缝。 支模前要先延墙方向搭设脚手架,用以固定模板,另一侧脚手架,应根据场地实际情况进行搭设,脚手架搭设完毕后开始安装已加工好的竹胶板拼接大模板。按顺序将大模调到指定位置,粗略定位。吊装模板时先安装靠近护壁一侧大模,将大模与绑扎好的钢筋网片临时绑住固定。在吊装另一侧模板时应将对拉螺栓穿上,待模板到位后,再将其拧紧,并通过两侧的架子进行加固。 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用清水充分湿润,清洗干净不留积水,使模板缝隙拼接严密。如有缝隙,应用不干胶粘贴,防止漏浆。

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治理实施方案

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治理实施方案 为适应交通运输事业大发展的新形势,全面提高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耐久性、安全性,落实交通运输科学发展、快速发展、安全发展、协调发展的要求,根据云南大丽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文件,大丽指发〔2010〕162号文件“关于印发云南省公路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公路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的具体要求,大丽高速公路第二十六合同段积极响应号召,并结合本标段实际情况,决定在我标段全线开展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为加强活动的组织和指导,确保取得实效,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治理目标 通过质量通病治理,全面提高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物的耐久性、安全性和可靠性,保证其在设计使用年限内的有效使用。 ㈠杜绝强度不达标混凝土,有效控制混凝土强度离散性,混凝土强度必须大于设计强度且严格控制在设计强度的1.5倍以内。 ㈡杜绝使用不合格原材料,集料、钢筋、水泥抽检合格率达到100%。 ㈢公路工程保护层厚度在钢筋安装过程中抽检合格率达90%以上,工后抽检合格率达85%以上。 ㈣蜂窝、麻面、裂缝等现象显著减少,消除漏筋现象,混凝土外观质量综合评分有明显提高。 ㈤预应力孔道压浆、超限裂缝等施工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㈥形成一批混凝土质量控制有效、较为先进的工艺和工法。建成一批内在可靠、外观精美的混凝土工程,培养一批优秀的混凝土工程 建设队伍。 二、主要措施

㈠、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1、明确工作目标、内容和责任,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完善质量管理制度。项目部成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名单如下: 组长:贾允波(项目总工) 副组长:孙春刚(质检工程师) 周庆刚(试验室主任) 成员:王丽(试验室副主任),赵光辉(测量工程师), 徐永利(道路工程师),齐鲁杰(结构工程师), 张淑智(计划工程师),王连广(机料科科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工程技术处,由孙春刚兼任办公室主任。 领导小组主要对混凝土通病治理工作进行检查、监督和指导,督促各项制度的落实,及时总结经验和成熟工法,并加以推广应用,形成长效机制。 ㈡、强化体系,执行到位 1、施工管理要精细。 项目部细化施工组织设计,层层落实责任人。水泥混凝土拌和站、预制场要按标准化流程进行施工。加强对原材料及混凝土拌和、运输、振捣、养护等环节的精细管理。重视混凝土施工动态控制,加强试验检测及数据分析,对发生变异的数据应重点分析,查找原因,及时整改。开展文明工地建设达标活动,重点加强混凝土拌和站和混凝土浇注现场的规范化管理。开展工地试验室管理达标活动,规范开展各项混凝土质量技术指标检测。 2、认真落实质量保证体系,确保施工过程控制。 一、是严格“自检、互检、交接检”三检制度,上道工序未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坚决不得进入下道工序施工,确保不留质量隐患。 二、是推行集中拌和、工厂化预制,按标准化流程进行施工。 三、是施工技术人员要熟悉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规范,细化施工组织设计,在施工组织设计中采取有针对性措施治理质量通病并层层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提高具体实施人员治理质量通病的意识和技能。 四、是要加强对原材料、模板制作安装及混凝土拌和、运输、振捣、养护

现浇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现浇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摘要: 本文作者通过自己的施工实践和总结,较为全面的阐述了现在混凝土施工中常见的一些质量通病和缺陷,分析、列举了这些质量通病产生的主要原因,并相应的提出了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预防措施和施工中应着重注控制的环节,另外,本文还简要介绍了一些缺陷的弥补方法,可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 施工质量事故处理 -------------------------------------------------------------------------------- 一、前言 随着建筑施工工艺改革和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框架结构、大模板、滑升模板等建筑体系得到普遍应用,建筑工程中现浇混凝土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因此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防治现浇混凝土质量通病,成为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一环。以下就笔者在施工管理过程中所发现的几个典型事例进行分析,并就此提出笔者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二、常见的质量通病和防治措施 (一)混凝土蜂窝、麻面、xx 1、产生原因: (1)模板表面粗糙并粘有干混凝土,浇灌混凝土前浇水湿润不够,或模板缝没有堵严,浇捣时,与模板接触部分的混凝土失水过多或滑浆,混凝土呈干硬状态,使混凝土表面形成许多小凹点。 (2)混凝土搅拌时间短,加水量不准,混凝土和易性差,混凝土浇筑后有的地方砂浆少石子多,形成蜂窝。 (3)混凝土浇灌没有分层浇灌,下料不当,造成混凝土离析,因而出现蜂窝麻面。

(4)混凝土浇入后振捣质量差或漏振,造成蜂窝麻面。 2、预防措施: (1)浇灌混凝土前认真检查模板的牢固性及缝隙是否堵好,模板应清洗干净并用清水湿润,不留积水,并使模板缝隙膨胀严密。 (2)混凝土搅拌时间要适宜,一般应为1-2分钟。 (3)混凝土浇筑高度超过2米时,要采取措施,如用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进行下料。 (4)混凝土入模后,必须掌握振捣时间,一般每点振捣时间约20-30秒。合适的振捣时间可由下列现象来判断: 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混凝土表面出浆且呈水平状态,混凝土将模板边角部分填满充实。 3、处理方法: 麻面主要影响美观,应加以修补,即将麻面部分湿润后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抹平。如果是小蜂窝,可先用水洗刷干净后,用1:2或2:5水泥砂浆修补;如果是大蜂窝则先将松动石子剔掉,用水冲刷干净湿透,再用提高一级标号的细石混凝土捣实,加强养护。 如果是孔洞,要经过有关人员研究,制定补强方案,方可处理。 (二)露筋 1、产生原因: (1)混凝土振捣时钢筋垫块移位,或垫块太少,钢筋紧贴模板,致使拆模后露筋。 (2)钢筋混凝土构件断面小,钢筋过密,如遇大石子卡在钢筋上水泥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使钢筋密集处产生露筋。

钢筋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施工方案

================================================================ 南宁市XX设计中心 钢筋混凝土结构质量通病防止与处理 施工方案 编制单位:广西建工集团建筑工程总承包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年月 目录 目录 (2) 1.编制依据 (3) 1.1 编制依据 (3) 1.2 编制原则 (3) 2.工程概况 (3) 2.1工程简介 (3) 2.2本工程结构砼设计强度等级 (4) 3. 钢筋砼结构工程质量要求及检查方法 (7) 3.1质量要求 (7) 3.2结构尺寸偏差控制与检验方法 (8) 4.砼结构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及处理方法 (10) 4.1 蜂窝 (10) 4.2麻面 (11) 4.3孔洞 (12) 4.4露筋 (13) 4.5缝隙、夹层 (14) 4.6缺棱掉角 (15) 4.7表面不平整 (16) 4.8强度不够,均质性差 (16) 4.9砼浇筑胀模 (17) 5.钢筋工程质量通病防治与处理措施 (19) 5.1 钢筋错位 (19) 5.2 焊接接头质量不符合要求 (20) 5.3同截面接头过多 (21) 5.4绑扎不符合要求 (21) 5.5不符合图纸或规范构造规定 (22) 5.6基础钢筋倒钩 (23) 5.7骨架歪斜 (23) 5.8钢筋曲线形状不准 (24) 5.9剪力墙钢筋移位 (24)

1.编制依据 1.1 编制依据 1.1.1本工程施工图纸。 1.1.2国家和行业现行相关规范、本标段涉及主要的相关国家标准、市相应地方标准和规定: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统一标准》(GB50300-2011)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1.1.3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1.1.4企业质量、安全、环境管理体系文件,企业建筑工程施工工艺标准、统一专项方案及规章制度。 1.2 编制原则 通过合理的施工组织、高效的资源管理、先进的施工技术、科学的施工方案、严格的过程监控、持续的改进措施的编制原则 2.工程概况 2.1工程简介 工程名称:南宁市建筑设计院科研设计中心 建设单位:南宁市建筑设计院

混凝土质量通病的防治及处理

混凝土质量通病的防治及处理 商品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一些质量通病,影响结构的安全,如何最大限度地消除质量通病,保证工程结构安全。本文结合传统的施工工艺及笔者多年的实践经验,对商品混凝土工程的施工中经常出现的一些质量通病,提出相应的防治及处理措施。 一、商品混凝土表面蜂窝现象 指商品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 1、产生的原因 1.1商品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子、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1.2商品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和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把安全工 程师站点加入收藏夹 1.3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通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 1.4商品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 1.5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 1.6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 1.7基础、柱、墙根部未稍加间歇就继续灌上层商品混凝土。 2、防治的措施 2.1认真设计、严格控制商品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商品混 凝土拌和均匀,坍落度适合;商品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过2m应设串筒或溜槽: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 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基础、柱、墙体根部应在下部浇完间歇1-1.5h,沉实后再浇上部商品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 2.2小蜂窝: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净后,支模用高一级细石商品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灌筑商品混凝

地铁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地铁砼施工 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混凝土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一些质量通病,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结构物的稳定和安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结构物的外观质量;如何最大限度的消除其施工质量通病,保证工程结构稳定和安全,是砼施工过程中必须认真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水平有限,在这里,本人结合自己地铁施工方面的一些经验和工作实践,仅就主体工程砼施工中常见的一些质量通病和防治措施浅谈一些个人的观点。 地铁砼施工质量通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蜂窝;麻面;孔洞;露筋;夹层;裂纹;表面不平顺;强度不够,均质性差等。这些质量通病,不仅严重影响了整个隧道工程的总体施工质量,也严重影响了整个隧道衬砌的外观。接下来,分别就它们的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作几点浅析;或许会对后续的地铁主体工程砼施工提供些许可借鉴的东西。 一、蜂窝 蜂窝通常表现为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 1.1产生的原因 (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子、石子、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3)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造成混凝土离析;

(4)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 (5)主体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过度流失; (6)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 1.2防治的措施。 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2m应设串筒或溜槽,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及固接情况防止漏浆。 二、麻面 麻面表现为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粗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 2.1产生的原因 (1)主体工程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于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或碰坏; (2)主体工程表面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3)摸板缝堵塞不严,局部漏浆; (4)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停在衬砌模板表面形成麻面。 2.3防治的措施 确保主体工程模板表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海绵条、油毡纸等堵严,模板脱模剂应选用长效、洁净无污染的,并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表面基本无气泡排除为止;

室内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措施

室内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措施 为了保证地面混凝土质量,要求严格执行公司下发的《关于厂房(车间)混凝土地面质量控制方案的通知》文件(见附件),同时要求混凝土浇筑前,进行技术交底,使施工操作人员和现场管理人员了解、掌握地面混凝土浇筑操作工艺流程和质量保证措施、方案。浇筑混凝土时要求施工单位技术人员24小时跟踪管理,同时要求监理单位跟踪检查施工质量,且技改部派专人跟踪检查工程质量及督查监理单位跟踪检查,并对监理单位检查的结果进行抽查核实。 1、混凝土浇筑工艺流程: 技术交底----清理干净地面垫层垃圾、浮土、残留混凝土----绑扎、调整钢筋(检查钢筋保护层、钢筋加固支撑设置、钢筋锈蚀)----提前一天浇水湿润地面垫层---浇筑前洒水湿润-----垫层的清理、钢筋、模板报验-----对铺设在钢筋上管道及设备阳角处做加强钢板网处理-----混凝土浇筑----振捣-----混凝土找平-----收光(机械收光,局部人工收口)----切缝(地面施工完成24~36小时内完成切缝,每块面积不大于25mm2)----覆盖掩护(草帘或者棉毡或者覆膜浇水养护不少于14天)----成品保护(没有达到设计强度时禁止任何车辆行驶)。 2、试验段: 在进行大面积混凝土浇筑前,首先完成符合《建设工程施工质量统一验收规范》规定的质量标准试验段准(工程质量首先要满足企业验收标准),本工程标准试验段面积约为200m2(其中含外加剂的商混面积浇筑约为100M2、不含任何外加剂的商混浇筑面积约为100M2,外加剂的名称是微膨胀剂),通过试验段确定后期混凝土地面各项指标的验收标准。当试验段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大面积混凝土地面浇筑。 3、分仓浇筑: 针对厂房大面积混凝土,按照一定的模数分仓支模,地面混凝土施工采用“按柱网纵向分块,横向分格,明暗缝相结合”的原则,分仓跳格施工,分仓距离不大于6m。同时要求模板采用没有变形的型钢模板支设,模板标高依据室内±0.000抄测,确保模板标高误差控制在1mm内,按照每20-24米设置通长后浇带,后浇带宽度为800mm—1000mm,后浇带要求在28天后施工。

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

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一、 1)、名称及现象: 蜂窝(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 2)、产生的原因: 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子、水泥材料加水量不准,造成 沙浆少、石子多 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和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3、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筒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 离析 4、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 5、模板分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 6、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 7、基础、柱、墙根部末梢加间歇就继续灌上层混凝土 3)、防治措施: 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和均匀,坍落度适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2m应设串筒和溜槽;浇灌引应分层下料,分层捣固,防止漏振;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基础、柱、墙根部应在下部浇完间歇1~1.5h,沉实后再浇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 小蜂窝: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干净,支模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沙浆或灌注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二、 1)、名称及现象: 麻面(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粗糙面,但无钢筋外漏现象) 2)、产生原因: 1、模板表面粗糙或沾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干净,拆模时混凝 土表面被沾坏 2、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

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3、模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 4、模板隔离剂涂刷不均,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 沾接造成麻面 5、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除,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面 3)、防治措施: 模板表面清理干净,不得沾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油毡纸、腻子等堵严;模板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排除气泡为止 表面作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无粉刷的,应在麻面部位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 三、 1)、孔洞(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部裸露或全部裸露) 1、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埋设件处,混凝土下料被搁 住,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2、混凝土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有未进行振捣 3、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过高,振捣器振动不到,形 成松散孔洞 4、混凝土内掉入工具、木块、泥块等杂物,混凝土被卡住 2)、预防措施: 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细石子混凝土浇灌,在模板内充满,认真分层振捣密实或配人工捣固;预留孔洞,应两侧同时下料,侧面加开浇灌口,严防漏振;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模板工具等杂物掉入混凝土内,应及时清除干净 将孔洞周围的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膜凿除,用压力水冲洗,支设带托盒的模板,撒水充分湿润后用高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仔细浇灌捣实 四、 1)、名称及现象: 漏筋(混凝土内部主筋、副筋或箍筋局部裸露在结构构件表面)2)、产生原因: 1、灌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或漏放,致 使钢筋紧贴模板外漏 2、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水泥砂浆不

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措施范本

整体解决方案系列 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防治 措施 (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92001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Common quality prevention measures for concrete construction 说明:为明确各负责人职责,充分调用工作积极性,使人员队伍与目标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特此制定 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见下表) 序号名称、现象产生原因防治措施及处理方法 1蜂窝: 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疏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子、 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和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3)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筒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 (4)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

(5)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 (6)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 (7)基础、柱、墙根部未稍加间歇就继续灌上层混凝土,造成水泥浆流失防治措施: 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2m时设串筒或溜槽;浇灌分层下料,分层捣固,防止漏振;模板缝堵塞严密,浇灌中,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基础、柱、墙根部在下部浇完间歇1-1.5h,沉实后再浇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 处理方法: 小蜂窝: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 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洗刷干净后,支模,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浇灌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序号名称、现象产生原因防治措施及处理方法 2麻面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保证措施(20200420190312)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保证篇 1 浇筑前准备阶段质量控制措施 1.1 材料 在保证混凝土强度及耐久性的前提下,采用低水化热的水泥,在混凝土中掺加10~15℅粉煤灰减少水泥用量,根据实验每减少10Kg水泥,其水化热使混凝土的温度相应的降低1℃,每增加20Kg粉煤灰又能减少10Kg水泥。 采用骨料堆场加遮阳棚,以降低骨料温度。严格控制骨料的针片状含量,优化骨料级配,以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同时要尽量降低砂、石的含水率, 严格控制含泥量。 在混凝土中适当的掺入缓凝型高效减水剂来降低水泥用量和减少水灰比,来降低混凝土温升和减小收缩变形。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前的施工机具、养护材料、应急备用设备需提前准备到位。 1.2 人员 统筹安排人员,合理细化工作。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前需编制施工值班表,将各项工作进行分解细化,责任到人。 1.3 机械 ——混凝土搅拌系统:2~3套搅拌机组,额定单机产量为60m3/h; ——混凝土运输车:额定运输量为8m3/车; ——布料机:HG28G; ——泵车:SY5385THD-37/46/50; ——振捣棒:ZN-25/50; ——其他:冲毛机、空压机、洒水车、柴油发电机等 1.4 技术及现场准备 (1) 进场原材料(钢筋、水泥、砂子、石子)必须符合设计图纸及施工验收规 范规定。检查要点: (a) 首先应检查进场水泥的品种、级别、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出厂

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并按规定进行见证取样复检,其强度、安定性、初凝终 凝时间等性能指标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等规定,另外应注意根据混凝土工程的特点、所处环境条件和混凝土设计性能要求合理选用水泥品种。比如:为了降低大体积混凝土的水化热,配制C40以上的高强混凝土或快硬混凝土时,宜优先选用质量稳定、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级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水泥等。其次是砂子、石子、外加剂、掺合料、钢筋等原材料的质量, 必须经过取样试验符合标准,对未经专业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材 料禁止使用。钢筋的进场质量必须符合《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等的规定取样作力学性能检验。 (b) 施工图纸上面备注原材料产地的必须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c)进场原材料经现场检验合格后,现场见证取样送到有资质的试验室试 验合格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2) 模板验收合格。检验的要点是 (a) 模板及支架的选用是否按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执行,模板的轴线、标高、 几何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模板拼缝是否严密、表面隔离剂涂刷是否均匀, 无油污,模板内清理是否干净并充分湿润。 (b) 模板支撑系统是否稳定、牢固。模板制作必须保证工程结构和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的正确性,支撑系统须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 稳定性。 (3) 钢筋工程验收合格。检查要点 (a) 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位置、保护层、间距和加工形状是否符合 设计要求。钢筋的连接形式和连接工艺、钢筋的接头位置和间距是否符合设计 和施工验收规范要求。 (b) 钢筋的锚固长度、绑扎搭接长度、焊接长度和焊接质量是否符合设计 和规范要求。钢筋的弯钩和弯折角度、弯弧、弯后的平直长度部分、受力钢筋 骨架定位,以及箍间距和箍筋加密区是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d) 钢筋的焊接接头和机械连接接头见证取样试验是否符合相关规程、规 范要求。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的措施通用范本

内部编号:AN-QP-HT646 版本/ 修改状态:01 / 00 The Production Process Includes Determining The Object Of The Problem And The Scope Of Influence, Analyzing The Problem, Proposing Solutions And Suggestions, Cost Planning And Feasibility Analysis, Implementation, Follow-Up And Interactive Correction, Summary, Etc.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的措施通用范本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的措施通用范本 使用指引:本解决方案文件可用于对工作想法的进一步提升,对工作的正常进行起指导性作用,产生流程包括确定问题对象和影响范围,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成本规划和可行性分析,执行,后期跟进和交互修正,总结等。资料下载后可以进行自定义修改,可按照所需进行删减和使用。 1、蜂窝 1.1现象。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 1.2产生的原因 (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予、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于多; (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3)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通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 (4)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

混凝土质量通病

4、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及处理 4.1麻面 4.1.1现象 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租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 4.1.2产生的原因 (1)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于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 (2)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3)摸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 (4)模扳隔离剂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 (5)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4.1.3处理方法 ①、将该处脱模剂油点或污点用洗刷干净,于修补前用水湿透。 ②、修补用的水泥品种必须与原混凝土一致,砂子为细纱,粒径最大不宜超过0.5mm。 ③、水泥砂浆的配比为1:2或1:2.5,由于数量不多,可用人工在小桶中拌匀,随拌随用。必要时掺拌白水泥调色。 ④、按照漆工刮腻子的方法,将砂浆用刮刀大力压入麻点,随即刮平。 ⑤、修补完成后,用毛毡进行保湿养护。 起砂和掉皮的处理方法同上。 4.1.4预防措施 ①、振捣遵循紧插慢拔原则,振动棒插入到拔出时间控制在20S为佳,插入下层5-10CM,振捣至混凝土表面平坦泛浆、不冒气泡、不显著下沉为止;插振捣棒确有困难时,采用附着式振捣器或人工插捣的方法振实。 ②、新拌混凝土必须按水泥或外加剂的性质,在初凝前振捣,混凝土结块比较严重时,严禁使用。 ③、浇注混凝土时,无论那种模型,均需撒水湿润。但不得积水;浇注前检查模板拼缝,对可能漏浆的缝设法封堵。 ④、模板表面清理干净,隔离剂涂刷均匀。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拆模时间,未经允许不得拆模。 4.2蜂窝 4.2.1现象 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的窟窿。

现浇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现浇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3380>字节集美组2006-1-9 4:48:19 发表于房地产门户-搜房网>业主论坛> 南湖山庄业主论坛https://www.sodocs.net/doc/0912019865.html, 摘要:本文作者通过自己的施工实践和总结,较为全面的阐述了现在混凝土施工中常见的一些质量通病和缺陷,分析、列举了这些质量通病产生的主要原因,并相应的提出了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预防措施和施工中应着重注控制的环节,另外,本文还简要介绍了一些缺陷的弥补方法,可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施工质量事故处理 -------------------------------------------------------------------------------- 一、前言 随着建筑施工工艺改革和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框架结构、大模板、滑升模板等建筑体系得到普遍应用,建筑工程中现浇混凝土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因此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防治现浇混凝土质量通病,成为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一环。以下就笔者在施工管理过程中所发现的几个典型事例进行分析,并就此提出笔者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二、常见的质量通病和防治措施 (一)混凝土蜂窝、麻面、孔洞 1、产生原因:(1)模板表面粗糙并粘有干混凝土,浇灌混凝土前浇水湿润不够,或模板缝没有堵严,浇捣时,与模板接触部分的混凝土失水过多或滑浆,混凝土呈干硬状态,使混凝土表面形成许多小凹点。(2)混凝土搅拌时间短,加水量不准,混凝土和易性差,混凝土浇筑后有的地方砂浆少石子多,形成蜂窝。(3)混凝土浇灌没有分层浇灌,下料不当,造成混凝土离析,因而出现蜂窝麻面。(4)混凝土浇入后振捣质量差或漏振,造成蜂窝麻面。 2、预防措施:(1)浇灌混凝土前认真检查模板的牢固性及缝隙是否堵好,模板应清洗干净并用清水湿润,不留积水,并使模板缝隙膨胀严密。(2)混凝土搅拌时间要适宜,一般应为1-2分钟。(3)混凝土浇筑高度超过2米时,要采取措施,如用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进行下料。 (4)混凝土入模后,必须掌握振捣时间,一般每点振捣时间约20-30秒。合适的振捣时间可由下列现象来判断: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混凝土表面出浆且呈水平状态,混凝土将模板边角部分填满充实。 3、处理方法:麻面主要影响美观,应加以修补,即将麻面部分湿润后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抹平。如果是小蜂窝,可先用水洗刷干净后,用1:2或2:5水泥砂浆修补;如果是大蜂窝则先将松动石子剔掉,用水冲刷干净湿透,再用提高一级标号的细石混凝土捣实,加强养护。如果是孔洞,要经过有关人员研究,制定补强方案,方可处理。 (二)露筋

混凝土施工质量及注意事项

混凝土施工质量及注意事项

第一篇混凝土施工质量检验、评定 混凝土质量检验包括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验和养护后的质量检验。施工过程的质量检验,即在制备和浇筑过程中对原材料的质量、配合比、坍落度等的检验,每一工作班至少检查一次,遇有特殊情况还应及时进行检验。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应随时检查。 一、混凝土强度的检验 混凝土强度的检验,主要指抗压强度的检查。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应以边长为150mm 的立方体试件,在温度为20℃±3℃和相对湿度为90%以上的潮湿环境或水中的标准条件下,经28d 养护后试验确定。 结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用于检查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 3 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2)每工作班拌制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3)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m 3 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m 3 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4)每一现浇楼层、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对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结构,其混凝土试件应在浇筑地点随机取样。同一工程、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应少于一次。留置组数可根据实际需要而确定。 每组3个试件应在同盘混凝土中取样制作,并按下列规定确定该组试件的混凝土强度代表值: 1)取3个试件强度的平均值。 2)当3个试件强度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之一与中间值之差超过中间值的15%时,取中间值。 3)当3个试件强度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与中间值之差均超过15%时,该组试件不应作为强度评定的依据。 混凝土结构强度的评定应按下列要求进行: 混凝土强度应分批进行验收。同一验收批的混凝土应由强度等级相同、龄期相同、生产工艺和配合比基本相同且不超过三个月的混凝土组成,并按单位工程的验收项目划分验收批,每个验收项目应按《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确定。对同一验收批的混凝土强度,应以同批内标准试件的全部强度代表值来评定。评定方法有如下两种: a.统计方法评定 1)当混凝土的生产条件在较长时间内能保持一致,且同一品种混凝土的强度变异性能保持稳定时,应由连续的三组试件代表一个验收批,其强度应同时符合下列要求: 0,7.0σ+≥k cu cu f mf (1-1) 0,min ,7.0σ-≥k cu cu f f (1-2)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C20时,强度的最小值尚应满足下式要求: k cu cu f f ,min ,85.0≥ (1-3)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C20时,强度的最小值尚应满足下式要求: k cu cu f f ,min ,9.0≥ (1-4) 式中:cu mf —同一验收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平均值,N/mm 2 ; k cu f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N/mm 2 ; 0σ—验收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标准差,N/mm 2;

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以及预防措施

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以及预防措施 1、蜂窝 1.1 现象。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 1.2 产生的原因 (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予、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于多;(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3)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通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4)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5)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 (6)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7)基础、柱、墙根部未稍加间歇就继续灌上层混凝土。 1.3 防治的措施。 (1)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过2m应设串筒或溜槽: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基础、柱、墙根部应在下部浇完间歇1~1.5h,沉实后再浇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

(2)小蜂窝: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净后,支模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灌筑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2麻面 2.1现象。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租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 2.2 产生的原因 (1)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于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2)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3)摸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 (4)模扳隔离刑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5)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悱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2.3 防治的措施 (1)模板去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油毡纸、腻子等堵严,模扳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排除气泡为止; (2)表面作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无粉刷的,应在麻面部位

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1.1.1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1.1.1.1材料进场与浇筑 1、检查混凝土主要组成材料的合格证及复试报告、配合比、搅拌质量、坍落度、冬施浇筑时入模温度、现场混凝土试块(包括:制作、数量、养护及其强度试验等)、现场混凝土浇筑工艺及方法(包括:预铺砂浆的质量、浇筑的顺序和方向、分层浇筑的高度、施工缝的留置、浇筑时的振捣方法及对模板、支撑的观察等)、养护方法及时间、后浇带的留置和处理等是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混凝土的实体检测:检测混凝土的强度、钢筋保护层厚度等,检测方法主要有破损法检测和非破损法检测(仪器检测)两类。 2、掌握天气季节变化情况,对气象加强预测预报的联系工作。在每一施工段浇混凝土时,掌握天气的变化情况,尽量避开风雨天气,以确保混凝土的浇筑质量。 3、检查模板、支架、钢筋和预埋件:在混凝土浇筑之前,应检查和控制模板、钢筋、保护层和预埋件等的尺寸、规格、数量和位置,其偏差应符合施工规范要求。在检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模板的标高、位置和构件的截面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所安装的支架是否稳定;支撑和模板的固定是否可靠。 (3)混凝土浇筑前,模板内的垃圾、木片等应清除干净。 4、为了保证搅拌的混凝土质量,防止泵管堵塞,喂料斗处必须设专人将大石块及杂物及时检出。 5、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振捣时,应做到快插慢拔。振动器插点要均匀排列,距离应不大于振动棒作用半径的倍。 6、振动器使用时应尽量避开钢筋,预埋件等。 7、为保证混凝土的密实度,利用机具进行二次振捣。 8、混凝土养护时间为7d。在混凝土建筑完毕后的12h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并对混凝土表面浇水以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 9、柱子采用密封塑料薄膜,进行保湿养护,对楼板采用覆盖麻袋片加水润湿进行养护,保持湿润。 10、夏季混凝土终凝时,覆盖麻袋片,设专人负责洒水养护,保持混凝土表面经常湿润,夜间也坚持洒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