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15年10月公关心理学(00643)复习要点剖析

2015年10月公关心理学(00643)复习要点剖析

2015年10月公关心理学(00643)复习要点剖析
2015年10月公关心理学(00643)复习要点剖析

绪论

简答

1、公关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2、公关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3、测验法分类

4、公关心理学研究任务

论述

1、公关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2、公关心理学的概念

知识点(判断):

1、公关关系的主体是组织,客体是公众。

2、公关心理学特征:普适性、交叉性、应用性、发展性。

3、理论研究方法:系统分析方法、动态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方法。

4、实证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测验法、实验法(实验室实验、现场实验)、案例法。

简答:

1、公关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答:(1)公共关系的主体心理—社会组织心理

(2)共关系的客体心理—公众心理

(3)公共关系的过程心理—公共关系活动中的传播和沟通心理

2、公关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答:(1)客观性原则

(2)科学会原则

(3)系统性原则

(4)创新性原则

3、测验法分类

答:(1)测验目的:智力测验、个性测验、特殊能力测验、心理倾向测验。

(2)测验性质:文字测验、非文字测验;

(3)具体方法:问卷测验、操作测验、投射测验。

4、公关心理学研究任务

答:(1)提高组织内部的管理决策水平

(2)提供公关人员的专业素质

(3)推动公共关系活动的有效开展

(4)发展和完善公共关系学的学科体系

论述

1、公关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答:公关心理学在国内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将心理学的一般原理和知识融入公共关系活动中,探讨公关活动实践中的心理现象、心理规律、心理策略等。它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综合性的应用学科,在整个心理学科体系中属于应用心理学的范畴,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公关心理学既是心理学,又是公共关系学。

(1)公关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分支。

(2)公关心理学是公共关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公关心理学的概念

答:公关心理学是研究在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及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公关实践的主客体特有的心理状态及其在交往中相互影响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科学。

(1)公关心理学产生的社会背景是商品经济社会。

(2)公关心理学研究的第一推动力是现代社会的发展;

(3)公关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公关实践中主客体相互影响的心理状态和规律。

第一章

名词解释:

1、公众

2、公众心理

3、公众心理特征

4、公众的个体心理特征

5、能力

6、气质

7、性格

8、群体

9、群体心理特征

简答

1、公众的概念

2、公众心理的特点

3、能力的分类

4、能力的个别差异

5、性格的特征

6、性格的类型

7、公众角色心理特征概念

8、群体的基本特征

9、群体心理特征表现

知识点(判断):

1、公众心理特征特点:稳定性、经常性、根本性、独特性。

2、公众心理特征结构:个性心理特征、角色心理特征、群体心理特征。

3、气质类型: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

4、群体的分类:构成原则(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规模大小(大型群体/小型群体)、是否真实存在(实际群体/假设群体)、群体发展水平和群体成员教案密切程度(松散群体/联合群体/集体)

名词解释:

1、公众指与某一个公关主体相互联系且相互作用的个体、群体和组织的总和,是公关活动中的承受着。

2、公众心理指在公共关系情景中公众受组织行为影响所形成的心理现象和心理反应。

3、公众心理特征指公众在各种心理过程中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

4、公众的个体心理特征指表现于公众个体身上最稳定、最根本的心理特征,它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5、能力指个体顺利地完成某项活动并影响该活动效率所必须具备的个体心理特征。

6、气质指某个人典型地表现在心理过程的强度、速度和稳定性以及心理活动的指向性等动力方面的特点。

7、性格是一个人表现在态度和行为方面的稳定而独特的心理特征,表现着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8、群体指具有共同利益与共同需要的公众个体在一定的社会活动中组成的共同体。

9、群体心理特征群体成员中形成的与群体活动和状况相关的、经常的、稳定地心理感觉,是群体成员对群体自身状况及其与社会环境关系的主观把握。

简答:

1、公众的概念

答:(1)公众必须是与组织有联系的人群;

(2)不同的社会组织具有不同的公众群体;

(3)公众与社会组织的联系不是一成不变的;

(4)公众的存在形式不是单一的。

2、公众心理的特点

答:(1)公众心理的一致性

(2)公众心理的关联性

(3)公众心理的利益性

3、能力的分类

答:(1)按能力的倾向性划分: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2)按能力的创造程度划分: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

(3)按能力的功能划分: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4、能力的个别差异

答:(1)能力类型的差异

(2)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3)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4)能力的性别差异

5、性格的特征

答:(1)性格的态度特征

a对社会、集体和他人的态度;

b对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态度;

c对自己的态度。

(2)性格的意志特征

(3)性格的情绪特征

(4)性格的理智特征

6、性格的类型

答:(1)按心理机能分类:理智型、情绪型和意志型

(2)按心理倾向分类:外倾型和内向型

(3)按个体独立程度分类:独立型和顺从型

7、公众角色心理特征概念

答:公众的角色心理是指公众在社会生活中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而在行为上表现出稳定地心理特点。

(1)公众的性别心理特征:女性角色心理特征、男性角色心理特征;

(2)公众的年龄心理特征:少年儿童的心理特征、青年人的心理特征、中年人心理特征、老年人心理特征。

(3)公众的职业心理特征:工人的心理特征、农民的心理特征、教师的心理特征、军人的心理特征;

(4)公众的文化心理特征

8、群体的基本特征

答:(1)群体成员间具有一定的共同目标

(2)具体共同的行为规范;

(3)群体成员间相互依赖,在心理上有依存关系和共同感;

(4)存在一定的结构;

(5)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9、群体心理特征表现

答:群体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群体成员对群体的归属感、认同感、整体感等。

(1)群体的归属感,是群体成员对群体产生凝聚力的一种特殊的情感表现。

(2)群体的认同概念是指群体成员对一些重大事件与原则问题有共同的认识与评价的心理体验

(3)群体整体感是群体成员对群体的一种总体感觉意识。

综上所述,归属感、认同感、整体感三者是相辅相成、紧密相连的。

第二章

名词解释

1、需要

2、动机

3、兴趣

4、价值观

5、价值评价体系

简答

1、公众需要的特点

2、消费者心理需要表现

3、兴趣的种类

4、公众兴趣的差异性

5、价值评价体系种类

6、价值取向类型

论述题

1、马斯洛需要层次论

2、期望理论

3、按照期望理论,公关活动对于公众动机激励应注意什么?

4、公平理论

5、双因素理论

6、根据双因素理论,组织有效激励公众的行为动机、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需注意什么?

名词解释:

1、需要人们在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感到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心理状态,它是人的机体自身或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人脑中的反映。

2、动机推动人们去从事某种活动,指引活动去满足一定需要的意图、愿望和信念等,是人的行为的直接原因。

3、兴趣人对某种事物给予优先注意并具有向往心理,渴望深入认识和积极参与的心理倾向。

4、价值观一个人对周围客观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5、价值评价体系指人们对相关事物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评价,从而在内心形成的相对稳定地决定价值取向的心理内容结构。

简答:

1、公众需要的特点

答:(1)需要的对象性(2)需要的差异性(3)需要的发展性(4)需要的周期性(5)需要的关联性(6)需要的可诱性

2、消费者心理需要表现

答:(1)求实心理需要(2)求美心理需要(3)情感心理需要(4)求名心理需要(5)求信心理需要(6)求便心理需求

3、兴趣的种类

答:(1)按照兴趣内容分类: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

(2)按照兴趣倾向性分类: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3)按照兴趣持续时间长短分类:短暂兴趣和稳定兴趣

(4)按照兴趣的主体范围分类:个人兴趣和团体兴趣

4、公众兴趣的差异性

答:(1)兴趣指向的差异性(2)兴趣范围的差异性

(3)兴趣时间的差异性(4)兴趣强度的差异性

5、价值评价体系种类

答:以不同的价值为中心来判断和评价事物,就形成了不同的价值评价体系。

(1)知识型价值评价体系(2)工作型价值评价体系

(3)生活型价值评价体系(4)政治型价值评价体系

(5)经济型价值评价体系(6)社会型价值评价体系

6、价值取向类型

答:指在一定价值评价体系的推动下,行为、活动指向主要价值目标的行为类型。

(1)功名型价值取向(2)事业型价值取向(3)安逸型价值取向

(4)享乐型价值取向(5)奉献型价值取向(6)索取型价值取向

论述题:

1、马斯洛需要层次论

答:(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归属和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

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人类的物种基本需要时相互联系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是低层次的基本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高层次的发展需要。人类的需要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阶梯,只有当低层次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才会产生并开始追求新的、高一层次的需要。

2、期望理论

答: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在1964年出版的《工作与激励》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这个理论可以简化为以下公式:

激励理论(M)=效价(V)×期望值(E)

其中效价是指行为目标对于满足个体需要的价值,即个体对行为结果的重视程度,同一个目标,在不同人的心中,其价值是不同的。它既可以是正值、零值,也可以是负值,还会有大小高低之别。

期望值是指一个人对某个目标能够实现的可能性大小(概率)的估计,如果估计有100%的把握,期望值或者期望概率为1,反之估计完全不可能实现,则期望值为0.通常情况下,期望值为0~1。

据此,上述公式可以改写为:

激励力量(M)=目标价值(V)×期望概率(E)

这个公式表明,人的行为动机的强度,是目标价值和期望概率的乘积。也就是说,目标越有意义,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那么行为的激励力量(即动机强度)也就越强大,反之则越小。如果目标价值和期望概率中有一个是零(目标对个体毫无意义或者毫无取得成功的可能),那么动机强度就等于零。

3、按照期望理论,公关活动对于公众动机激励应注意什么?

答:(1)选准公关目标(2)合理分析效价(3)合理估计期望值

4、公平理论

答:公平理论,又称报酬公平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来的。其基本内容是一个人对其所得报酬是否满意,不能只看报酬的绝对值,而应当进行社会比较或历史比较,看其相对值。

5、双因素理论

答:双因素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1959年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其全称为“激励因素—保健因素理论”。

激励因素:是值能够激发人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的因素。

保健因素:又称维持因素,这类因素没有激励人的作用,但可以起到防止不满意的作用。

激励因素:本质注重工作本身的内容,主要包括:工作表现机会、工作带来的愉快、工作上的成就感、由于良好的工作成绩而得到的奖励、对未开发展的期望、职务上的责任感。

保健因素:10种:公司的政策和行政管理、技术监督系统、与监督者个人之间的关系、与上级之间的关系、与下级之间的关系、薪金、工作安全、个人的生活、工作环境以及地位。

6、根据双因素理论,组织有效激励公众的行为动机、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需注意什么?答:(1)努力改善内部公众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尽量发挥保健因素的作用,避免引起公众的不满情绪;

(2)积极从工作内容入手,充分发挥激励因素的作用,努力调动公众的公众热情和兴趣。

第三章

名词解释:

公众心理定势

首因效应

近因效应

晕轮效应

经验效应

移情效应

群体心理定势

刻板印象

地域文化心理

民族文化心理

时尚

流言

骚乱

简答

1、公众心理定势的特点

2、公众心理定势的分类

3、刻板印象的特性

4、地域文化心理的特点

5、流言的特点

6、骚乱的特点

名词解释:

公众心理定势也就是心理上的“定向趋势”,是由一定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对以后的感知、记忆、思维、情感等心理活动和行为活动期正向或反向的推动作用。

首因效应也称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是指当人们第一次与某事物或某人接触时会留下深刻印象,这种最先给人留下的印象会成为一种难以改变的心理效应,影响人们以后的心理和行为。

近因效应即最近获得的印象,指某一对象最近的印象对人的认知的最重要影响。

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指当认知者对认知对象的某种特征形成好的或坏的印象之后,人们还倾向于据此推论其他方面的特征。

经验效应也称定型效应是指公众个体在对某一对象进行认知的时候,总是习惯凭借自己已有的经验对该对象进行认识、判断与归类的一种心理定势。

移情效应指认知者把对某种特定对象的好恶情感迁移到与该对象相关的任何物上的一种心理定势。

群体心理定势一定范围内的人群共有的、积淀深厚且作用广博的心理习惯与思维方式。刻板印象指社会成员中较为普遍存在的对某类事物或人物所持有的共同的、概括的、固定的看法。

地域文化心理指不同的区域,由于自然条件和政治、经济、历史等条件的不同而形成的

不同地域文化在人们心理活动中的反映。

民族文化心理指某一民族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主要包括民族意识、民族感情、民族习惯。

流行心理定势:时尚、留言、骚乱。

时尚又称流行,是一种群体心理现象,是指公众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共同追崇某种生活方式的社会心理现象。

流言非正式渠道传出,在社会上迅速传播的消息。

骚乱是指在某一特定场合或局部范围内发生的扰乱和冲击社会正常秩序的群体行为,是公众在非正常状态或危及状态下的一种行为方式。

简答

1、公众心理定势的特点

答:潜伏性、自发性、稳定性、动力性、感染性

2、公众心理定势的分类

答:个体心理定势、群体心理定势、流行心理定势

3、刻板印象的特性

答:(1)刻板印象的类别性(2)刻板印象的共识性(3)刻板印象的依据性(4)刻板印象的呆板性(5)刻板印象的共同性

4、地域文化心理的特点

答:(1)地域文化心理的潜在性(2)地域文化心理的稳定性

(3)地域文化心理的综合性(4)地域文化心理的可变性

5、流言的特点

答:(1)流言的基础是不确切的消息。

(2)流言背后一定有真实的原型。

(3)流言内容涉及的是公众日常关注的人和事。

(4)流言开始容易,停止难。

6、骚乱的特点

答(1)突发性(2)发泄性(3)交互感染性(4)破坏性(5)短暂性

第四章

名词解释

劝导

暗示

感染

诱引

信息沟通

简答

1、感染的特征

2、信息沟通的原则

3、意见沟通的功能

4、感染的心理作用机制

5、信息沟通方法

6、意见沟通功能

名词解释

劝导即劝说和引导,也就是劝说者通过有意识地发出一定的信息,使劝说对象理解和接受劝说信息或观念的过程,劝导方式有告知型、说服型、浸润型、逆向型四种。

暗示是指在无对抗的条件下,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向公众传递思想、观念、意见、情感的信息,对公众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使公众自然而然地接受一定的意见、观点或按一定的方式去行动的方法。包括他人暗示、自我暗示、反暗示。

感染是指通过言语、表情、动作以及其他方式引起他人相同或相似的感情共鸣,它是十分普遍的人际间情感的同化反应方式,是情感的传递和感染。包括直接感染和间接感染。诱引指外部因素诱发和引导内部异响的作用方式和作用方法。

信息沟通是公关人员通过一定的传播媒介向目标公众传递有关自己所在组织的各种信息,让公众认知和了解该组织,从而实现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双向交流。

简答:

1、感染的特征

答:(1)感染的联动性(2)感染的即时性

(3)感染的非强制性(4)感染的情境性

2、信息沟通的原则

答:(1)有用原则(2)新颖原则

(3)健康原则(4)真实原则

3、意见沟通的功能

答:(1)意见沟通是实现公关目标的基础

(2)意见沟通有利于完善公关决策

(3)意见沟通有利于公关目标的实现

4、感染的心理作用机制

答:感染是感情的传递和传染,是一方的情绪、情感收到另一方的影响,因此探究感染这一心理现象的作用机制需从感染方和被感染方两方面进行分析。

(1)感染方为什么要流露自己的情感和情绪,也就是说为什么要有感染之“源”?人的情感和情绪一般来说是自然流露的,这种自然流露与人的认知因素、生存因素和自我表现因素有关。

人具有社会性,在认知事物的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态度体验,表现为情绪和情感,或喜好,或厌恶等等,这些情感情绪必定会以一定方式有意或无意的表现出来。

人在社会中,为满足自己生存发展的需要,表明自己的各种态度,表达自己的思想意愿和观念,表现自我以确立自己的社会地位,都会直接或间接地流露出各种情绪和情感。

(2)被感染方为什么会受情绪和情感的传染,也就是说为什么会有感染之“果”,人指所以会受到感染源的影响,从心里学角度来看,主要是模仿心理和参与心理的驱使。

在社会生活中,人总要适应社会,总是会有意无意地同别人做比较,有意无意地模仿别人,使自己的行为和大众的一致。

5、信息沟通方法

答:市场广告沟通、民意调查沟通、互访联谊沟通

6、意见沟通功能

答:(1)意见沟通是实现公关目标的基础

(2)意见沟通有利于完善公关决策

(3)意见沟通有利于公关目标的实现。

第五章

名词解释

公关策划

新闻发布会

简答

1、公关策划的主要内容

2、公关策划的意义

3、公关策划心理的内涵

4、公关策划的心理原则

5、创造性思维的含义与特点

6、创造性思维的激发和培养

7、公关策划在心理策略中的运用

8、开好新闻发布会的心理策略

9、公益与赞助活动的心理策略

10、危及公关的心理策略

名词解释

公关策划指公关人员组织形象的现状和目标要求,运用智慧和科学的手段,对公共关系的总体方针,专门活动和具体操作进行谋划。

新闻发布会又称记者招待会,是一种由组织召开的集中向各新闻机构的记者发布有关本组织新闻的特殊会议。

简答

1、公关策划的主要内容

答:(1)树立企业形象的策划

(2)建立信息网络的策划

(3)处理公关关系的策划

(4)消除公众误解的策划

(5)分析预测的策划

(6)促进产品销售的策划

2、公关策划的意义

答:公关策划是公关活动的最高层次,是公关工作的核心,同时也是公关活动成败的关键。

公关策划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一个成功的策划可以树立公关工作的目标

(2)一个成功的策划可以增强组织形象管理的有效性

(3)一个成功的策划可以增强组织形象管理的计划性

(4)一个成功的策划可以增强公关人员的公关意识,增强其自身素质。

3、公关策划心理的内涵

答:(1)策划是人脑的思维活动

(2)决策的产物是经过人脑周密考虑的计划

(3)策划的目的是着眼于未来某事的效果

4、公关策划的心理原则

答:(1)公众利益优先原则(2)尊重客观事实的原则(3)目标针对性原则(4)灵活创新原则(5)目标导向原则

5、创造性思维的含义与特点

答: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创新人才的智力结构的核心,是社会乃至个人都不可或缺的要素。创造性思维是人独有的高级心理活动。具有以下特征:

(1)新颖性和独创性(2)创造想象的参与(3)灵感状态

6、创造性思维的激发和培养

答:(1)激发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2)培养发散思维和辅合思维

(3)培养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4)掌握创造性思维的技巧

(5)培养与创造相关的人格因素

7、公关策划在心理策略中的运用

答:(1)善于运势蓄势、融势、借势、造势、导势

(2)出奇制胜敢为天下先、想旁人所不敢想、反其道而行之

(3)灵活应变知变、应变、促变

(4)合理组合

8、开好新闻发布会的心理策略

答:(1)聚焦公众话题,制造适宜新闻

(2)关注事件特点,发掘新闻价值

(3)事先营造氛围,制造心理预期

(4)联合媒介活动,增加报道机会

9、公益与赞助活动的心理策略

答:(1)把握双赢原则(2)选准对象,主动赞助

(3)说到做到,恪守承诺(4)巧用媒介,注意自身宣传

10、危及公关的心理策略

答:(1)迅速展开调查,掌握情况(2)保持镇定,报道真实

(3)谨慎考虑,果断决策(4)因人制宜,分别处理

第六章

名词解释

公关传播

子弹论

简答

1、公关传播的基本要素

2、公关关系传播模式

3、受众的选择性心理

4、影响选择性注意的因素

5、影响选择性理解的因素

6、受传者的态度

7、受传者的逆反心理

8、受传者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

9、信息传播的“一面提示”、和“两面提示”

10、公关传播效果提高的心理策略

名词解释

公关传播是组织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传播媒介,辅之以人际交往的手段,向其内部与外部公众传递有关组织各方面信息的过程。

子弹论又称枪弹论皮下注射论,这一理论强调传播具有强大的威力,就像子弹射向靶子,靶子中弹会应声倒下。受传者接触传播信息,就会被信息击中,产生传播者预期的

效果。

简答

1、公关传播的基本要素

答:(1)公关关系传播者(或称组织的传播者)是公关工作的主体,是构成传播过程的主导因素。

(2)公共关系传播内容指组织的传播者发出的关于组织的所有信息,大体可分两类:告知性内容、劝导性内容。

(3)公关关系传播渠道指组织的传播者为了把有关信息传达到公众那里所借助的种种手段。

(4)目标公众是指那些与组织有着某种利益关系的特定公众。

(5)公共关系传播效果指目标公众对组织传播的反应,特别是心理反应,也是组织的传播者对传播对象的影响程度。

2、公关关系传播模式

答:(1)公关传播模式的出发点是组织,是代表组织形式传播职能的个人或机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公关传播的传播者。

(2)组织公关关系传播者的主要任务,就是把组织内部的信息经过整理、加工传递给外部公众,使之加深对组织的了解;把外界有关组织的信息传达给内部公众,使之对

组织状况及自身处境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3)在公关传播链条的第二个环节—传播媒介中,我们认为有“把关人”的存在。

(4)公关传播的下一个环节是受众。

3、受众的选择性心理

答:(1)选择性注意指心理活动有选择地指向、集中于某一对象、某一信息。

(2)选择性理解指公众对同一信息会做出不同的理解。

(3)选择性记忆是公众总是愿意记住也往往容易记住那些自己喜欢、需要、感兴趣、认为重要或比较容易记住的信息;反之,则较易忘记。

4、影响选择性注意的因素

答:(1)受传者原有的态度和立场(2)信息内容同受传者的接近程度

5、影响选择性理解的因素

答:(1)受传者的需要和动机(2)受传者原有的态度

(3)受传者的情绪状态(4)受传者的个性特点

6、受传者的态度

答:(1)顺从作为手段者群体中的个体接受信息时所采取的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心理和行

为的对策倾向,表现为外显行为上的一致,是出于一种趋利避害的动机。

(2)认同即受传者与大众传播内容保持一致。

(3)内化是把传播内容纳入自己的思想体系中,把传播的观点和情感作为自己的观点和情感的一部分。

7、受传者的逆反心理

答:指受传者由于受某种既定立场、思维定势的影响,在接触、接受传播过程中产生的与传播者意图相反的心理倾向。表现为感官逆反、广告逆反、价格逆反。

8、受传者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

答:(1)对传播的怀疑和不信任。

(2)对传播的反感。

(3)受传者的好奇心太强,有时也会产生逆反心理。

9、信息传播的“一面提示”、和“两面提示”

答:“一面提示”是指仅向说服的对象提示自己一方的观点或与已有利的判断材料。这种方法能够对己方观点做集中阐述,论题明快,简单易懂,但同时也会给人一种咄咄逼人的印象,是说服对象产生心理抵抗。

“两面提示”是指提示己方观点或有利才的同时,也以某种方式提示对立一方的观点或不利于自己的材料。这种方法给人以公平感,可以消除说服对象的心理反感,但由于同时提示对立方的观点,论旨变得复杂,理解的难度增加。

10、公关传播效果提高的心理策略

答:(1)慎重选择信息传播者(2)预热策略(3)合理安排传播方式和传播技巧(4)了解组织的消费者(5)重视情境因素的影响

第七章

名词解释

公关交往

空间距离

社会交换论

简答

1、公关交往的特征

2、公关交往的心理原则

3、非言语交往心理技巧

4、自我呈现论(戈夫曼)

5、他人在场效应

6、人际倾向理论

7、人际吸引心理学规律

名词解释

公关交往指社会组织的公关人员围绕特定的公关目标,与公众相互传递信息、交流感情、沟通意见和施加影响的过程;简而言之,就是公关活动中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人际交往。

空间距离空间距离指咋社交场合中人与人之间所保持的距离间隔。空间距离是无声的,但它对人际交往具有潜在的影响和作用,有时候甚至决定者人际交往的成败。人与人之间的亲密程度与双方的空间距离成正比。

社会交换论是由美国社会学家霍斯曼提出,人的社会交往是受经济原则支配的,是一种社

会交换过程,每个人的行为都只是想付出最小的代价而追求最大的利益,这种交换不仅是物质的,也可能是精神的。由于人们都追求最大收益,实际上造成每个人的收支平衡,即公平交换。

简答

1、公关交往的特征

答:(1)公关交往具有明确的目的性(2)公关交往的对象具有可变性

(3)公关交往双方具有主观性

2、公关交往的心理原则

答:(1)平等原则(2)尊重原则(3)宽容原则(4)互惠原则

3、非言语交往心理技巧

答:(1)目光沟通

a 了解目光的各种特点,为己所用

b了解目光会因场合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c 了解目光会因交往对象数目不同而有所不同

(2)手势沟通

a 掌握手势所蕴含的信息

b了解不同的握手方式所表达的特定含义

(3)体姿沟通坐姿、立姿

4、自我呈现论(戈夫曼)

答:指人们运用多种策略控制和把握自己外在形象的理论。自我呈现又称印象管理,在不同的人际交往和公众面前,人们总是对不同的人展现不同的自我,以便给他人留下最佳的印象。

5、他人在场效应

答:人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可能受到周围环境的压力,他人在场的情况下无形中就对自己构成一种心理压力,这种压力的大小受很多因素影响。

公关交往中,他人在成效应是难免的,此时应注意:

(1)尽可能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和活动方式,对他人的评价程度最好处于中等。

(2)某些场合必须进行某种非热情工作和脑力工作时,尽量降低对他人的意识程度。

(3)培养自己的优良个性,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独立思考习惯,从周围环境中独立出来,能够做到不受别人影响。

6、人际倾向理论

答:(1)舒茨的理论人际关系三维理论中三种人际需要:包容需要、支配需要、情感需要。

(2)霍尼的理论根据个体与他人的关系人际倾向分为三类:趋众型、避众型、离众型。

7、人际吸引心理学规律

答:(1)邻近吸引规律人与人之间由于居所相邻,或者是由于工作和活动等空间距离的邻近,彼此之间可以增加相互吸引,有助于建立与促进相互之间人际关系的发展。

(2)互补吸引规律当双方的需要以及对对方的期望正好成为互补关系时,就会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3)对等吸引规律即对他人的喜欢和尊重获得了他人对等的报酬。

(4)个人特征规律个人较为突出的能力与特长也是影响人际吸引力的因素,这种能力和特长本身就是一种吸引力,使他人对之产生敬佩感,并愿意接近。

第八章

名词解释

组织形象

印象

注意

记忆公众态度

认知失调理论

平衡理论

公众舆论

简答

1、组织形象的构成要素

2、组织形象的特点

3、公众印象累加模式

4、公众态度的含义

5、公众态度的结构

6、公众舆论作用

7、利用公众舆论塑造组织形象

名词解释

组织形象是指社会组织在公众心目中的印象和地位,是公众对社会组织总体的、概括的、抽象的认识和评价。

印象是人们通过与感知对象的接触和知觉,在头脑中形成并留在记忆的感知对象的迹象。

其特点:间接性、稳定性、综合性。

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是印象形成的前奏。有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两种形式。

记忆是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遗留的印迹,是人脑累积知识、经验功能表现。

公众态度是指公众对组织所持有的评价和行为倾向。

认知失调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利昂.费斯廷格在1957年提出,人的认知是由许许多多的认知元素构成。一般情况下,人们的态度和行为是一致的。但是如

果由于做了一种和态度不一致的行为就容易引发态度主体不舒服的感觉,

那样就会形成认知失调。

平衡理论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海德1958年提出,人类普遍地有一种平衡、和谐的需要。

一旦人们在认知上有了不平衡和不和谐,就会在心理上产生紧张和焦虑,从而促

使他们的认知结构向平衡与和谐的方向转化。

公众舆论是一个社会组织的公众在涉及共同利益的有争议问题上所持有的带评价性意见的总和,是公众对组织基本一致的评价。特征:公开性、评价性、冲突性、煽动

性、滞后性。

解答:

1、组织形象的构成要素

答:(1)软要素组织的内在精神品质

a组织的用人理念

b组织的经营管理理念

c组织的服务理念

d组织的社会价值观

e组织的创新精神

(2)硬要素组织的外显特征

a组织的标志系统

b组织的产品形象

c组织的规模与实力

d组织存在的空间环境

e组织内部员工的形象

2、组织形象的特点

答:(1)组织想象的客观性

(2)组织的想象的主观性

(3)组织形象的相对稳定性

(4)组织形象的阶段性

(5)组织形象的整体性

3、公众印象累加模式

累加模式认为组织留给公众的印象是由该组织所拥有的的中心性特征所决定的,用公式表示为:

公众印象=中心特征A+中心特征B+……+中心特征N

这是因为,中心性特征在公众印象中起着晕轮效应的作用,而非中心特征在公众印象形成中所起的作用被中心特征所起的晕轮效应掩盖了。

4、公众态度的含义

答:(1)公众态度是公众对组织的一种行为倾向。

(2)公众态度是针对特定组织而产生的

(3)公众态度具有相对持久性和稳定性

(4)公众态度具有稳定地结构性

5、公众态度的结构

答:公众态度具有较为稳定地内部结构:认知成分(根基)、情感成分(核心)、行为成分。(1)态度结构中三个组成部分是相互依赖、协调一致的。

(2)赞成或不赞成的情感成分是态度的关键。

(3)态度只能在特定条件下才与外在行为发生联系。

6、公众舆论作用

答:(1)公众舆论能有效地监督组织的行为

(2)公众舆论能够直接塑造组织的社会形象

(3)公众舆论对组织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

7、利用公众舆论塑造组织形象

答:(1)制造舆论社会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能够引起公共广泛议论的重大事件的一种活动。

(2)传播舆论社会组织借助各种传播媒介,特别是大众传播媒介,传递以组织重大事件为内容的信息的一种活动。

(3)引导舆论组织引导舆论的方式,大众传媒正面报道、权威人士的积极评价、对舆论领袖应给予充分重视。

(4)改变舆论社会组织面对不利的公众舆论而开展的一种使公众转变对组织看法的活动。

第九章

名词解释

组织心理氛围

组织的凝聚力

集体意识

主人意识

解答

1、组织心理氛围的内涵

2、组织心理氛围的构成

3、组织凝聚力的影响因素

4、组织凝聚力的培养

5、主人意识地三个特点

6、营造组织良好心理氛围的意义

7、营造组织良好心理氛围策略

组织心理氛围是指组织内部环境的心理气氛,是组织员工对组织整体状况以及个人在组织中的地位、作用和前途感受的综合反映。

组织的凝聚力也叫组织内聚力,既包括组织对成员的吸引力,也包括成员对组织的向心力以及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力。

集体意识是与归属感和认同感相联系的一种现代组织意识,指的是成员对集体的正确态度主人意识同样是归属感、认同感联系着的一种意识,它是在组织成员头脑中形成的在所处组织中当家作主的意识。

解答

1、组织心理氛围的内涵

答:(1)组织的心理氛围表现了组织的意识状态。

(2)组织的心理氛围是组织情感的反映。

(3)组织的心理氛围反映着组织中的相互关系。

(4)组织的心理氛围反映员工对组织的态度。

2、组织心理氛围的构成

答:(1)组织成员的集体意识

(2)组织成员的主人意识

(3)组织成员的公众意识

3、组织凝聚力的影响因素

答:(1)组织的目标增强凝聚力的关键因素。

(2)组织的利益最直接的因素。

(3)组织领导人

(4)组织成员心理满足程度

(5)组织内部冲突解决状况

4、组织凝聚力的培养

答:(1)确立理念

(2)树立起组织与员工是合作伙伴的理念

(3)完善合理化建议制度

(4)唤起员工竞争意识和忧患意识

(5)深挖内涵,建设特色组织文化

5、主人意识地三个特点

答:(1)相互平等的特点

(2)权利和义务统一的特点

(3)与集体意识相一致的特点

6、营造组织良好心理氛围的意义

答:营造组织良好心理氛围,不仅能够很好地满足组织成员的基本心理要求,而且对于树立组织形象,提高组织成员的工作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其意义包括:

(1)能够满足组织成员的心理需要

(2)有利提高工作效率

(3)有利于制定合理的组织规范

(4)有利于产生有效地领导者

7、营造组织良好心理氛围策略

答:(1)形成组织的价值观念(2)尊重员工的个体价值

(3)重视内部传播(4)有效使用激励手段

(5)加强情感维系(6)合理化解怨气

第十章

简答

1、公关人员角色定位

2、公关人员角色意识

3、公关人员心理素质训练法

4、公关人员心理素质自我培养

1、公关人员角色定位

答:(1)决策者(2)传播者(3)服务者

2、公关人员角色意识

答:(1)形象意识(2)服务意思(3)沟通意识(4)危机意识(5)创新意识(6)互利意识(7)长远意识

3、公关人员心理素质训练法

答:(1)角色扮演法(2)细节训练法(3)案例分析法

(4)演讲辩论法(5)头脑风暴法(6)敏感性训练法

4、公关人员心理素质自我培养

答:(1)克服自卑心理(2)克服羞怯心理(3)克服猜疑心理

(4)克服嫉妒心理(5)克服挫折心理

书是我们时代的生命——别林斯基

书籍是巨大的力量——列宁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统——莎士比亚

书籍是人类思想的宝库——乌申斯基

书籍——举世之宝——梭罗

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别林斯基

书是唯一不死的东西——丘特

书籍使人们成为宇宙的主人——巴甫连柯

书中横卧着整个过去的灵魂——卡莱尔

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人离开了书,如同离开空气一样不能生活——科洛廖夫

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去和未来文化生活的源泉——库法耶夫

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雨果

29657自考公关心理学考点归纳

第一章绪论 (一)心理学视野中的公共关系【领会】 公关四特征(心理学角度) 1、公关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人与物或人与信息之间的关系。 2、公关是公关主体为自身的根本利益或特定利益而追求沟通、理解、支持的建立人与 人之间良好关系的过程。 3、公关是主客体双方互动的活动。 4、既然公关的主体和客体都有可能是个体的人,那么就不能够完全排除个人之间的交 往包括个人之间私底下的交往。 (二)公关心理学研究原则【领会】 1、立足于公共关系实践的原则 2、着眼于影响公众态度的原则 3、环绕于公共关系心理的原则 4、勇于开拓创新的原则 (三)公关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掌握】 1、公关的客体——公众的心理 2、公关的过程——公关活动中的心理 (1)四个基本环节: 一是摸清情况,把握动态的活动环节 二是确定目标,制定计划的活动环节 三是落实任务,开展传播的活动环节 四是检查评估,总结经验的活动环节 (2)公共关系过程特点和规律 ①公共关系过程是主体主动开展公共关系活动的过程。 ②公关过程是在内外环境(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下,由环境因素 参与其中的过程,主体的作用只有在同内外环境的作用协调一致的基础 上,才能对客体产生有效的影响。 ③公关过程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沟通或相互斗争的过 程,客体在公关活动中发挥着能动的反作用,主体充分地认知客体,并 充分地被客体所认知是公关活动取得理想成果的保证。 3、公关的主体——组织团体的心理 (1)组织团体不一定是公共关系主体 (2)公共关系主体并不一定是组织团体p8 (四)公关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掌握】 1、提高组织内部的管理水平 2、提高公关人员的专业素质 3、推动公关活动的有效开展

公共关系心理学复习资料(2015年版)

公共关系心理学:(现代关系之父,艾维李1903)的学科性质:公关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又是公共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公共关系学是研究公共关系的客观现象和活动规律的学科,是对公关实践的总结、提升和理论化。主要研究社会组织与公众的各种关系状态及其规律、信息沟通的现象与规律、公关活动策划、实施的方法和规律(四步工作法:调研、策划、实施、评估)。公关心理学是研究在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及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公关实践的主客体特有的心理状态及其在交往中相互影响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科学。公共关系心理:指的是和公共关系行为以及公共关系活动相关的心理现象。公共关系三要素即公关活动的主体(社会组织心理)、客体(公众心理)、沟通传播(过程,公共关系活动中的传播和沟通心理)。客体:指的是公共关系活动中处于客体地位的人和人群。公共关系主体:组织团体是公共关系的主体或称公共关系的主体是组织团体。公共关系过程:是由一系列的活动构成的,这些活动具体表现为公共关系过程中的环节。公关心里学的特征:普适性、交叉、应用、发展。公关心理学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科学性、系统性、创新性,公关心理学研究方法:理论研究法:系统分析、动态研究、比较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法:观察法、调查法(口头调查和问卷调查)测验法、实验法、案例法。公关心里学研究任务分为理论任务和实践任务,理论任务是发展和完善公共关系学的学科理论体系,实践任务是(首要)提高组织内部的管理决策水平,提高公关人员的专业素质,推动公共关系活动的有效开展,发展和完善公共关系学的学科体系。公众:指与某一个公关体相互联系且相互作用的个体,群体和组织的总和,是公关活动中的承受者。公众必须是与组织有联系的人群,不同的社会组织有不同的公众群体,公众与社会组织的联系不是一成不变的,公众的存在形式不是单一的。公众心理具有一致性,关联性,利益性。公众心里特征:指公众在各种心理过种中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稳定性、经常、根

2015年10月公关心理学(00643)复习要点剖析

绪论 简答 1、公关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2、公关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3、测验法分类 4、公关心理学研究任务 论述 1、公关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2、公关心理学的概念 知识点(判断): 1、公关关系的主体是组织,客体是公众。 2、公关心理学特征:普适性、交叉性、应用性、发展性。 3、理论研究方法:系统分析方法、动态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方法。 4、实证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测验法、实验法(实验室实验、现场实验)、案例法。 简答: 1、公关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答:(1)公共关系的主体心理—社会组织心理 (2)共关系的客体心理—公众心理 (3)公共关系的过程心理—公共关系活动中的传播和沟通心理 2、公关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答:(1)客观性原则 (2)科学会原则 (3)系统性原则 (4)创新性原则 3、测验法分类 答:(1)测验目的:智力测验、个性测验、特殊能力测验、心理倾向测验。 (2)测验性质:文字测验、非文字测验; (3)具体方法:问卷测验、操作测验、投射测验。 4、公关心理学研究任务 答:(1)提高组织内部的管理决策水平 (2)提供公关人员的专业素质 (3)推动公共关系活动的有效开展 (4)发展和完善公共关系学的学科体系 论述 1、公关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答:公关心理学在国内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将心理学的一般原理和知识融入公共关系活动中,探讨公关活动实践中的心理现象、心理规律、心理策略等。它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综合性的应用学科,在整个心理学科体系中属于应用心理学的范畴,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公关心理学既是心理学,又是公共关系学。 (1)公关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分支。

(2)公关心理学是公共关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公关心理学的概念 答:公关心理学是研究在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及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公关实践的主客体特有的心理状态及其在交往中相互影响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科学。 (1)公关心理学产生的社会背景是商品经济社会。 (2)公关心理学研究的第一推动力是现代社会的发展; (3)公关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公关实践中主客体相互影响的心理状态和规律。 第一章 名词解释: 1、公众 2、公众心理 3、公众心理特征 4、公众的个体心理特征 5、能力 6、气质 7、性格 8、群体 9、群体心理特征 简答 1、公众的概念 2、公众心理的特点 3、能力的分类 4、能力的个别差异 5、性格的特征 6、性格的类型 7、公众角色心理特征概念 8、群体的基本特征 9、群体心理特征表现 知识点(判断): 1、公众心理特征特点:稳定性、经常性、根本性、独特性。 2、公众心理特征结构:个性心理特征、角色心理特征、群体心理特征。 3、气质类型: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 4、群体的分类:构成原则(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规模大小(大型群体/小型群体)、是否真实存在(实际群体/假设群体)、群体发展水平和群体成员教案密切程度(松散群体/联合群体/集体) 名词解释: 1、公众指与某一个公关主体相互联系且相互作用的个体、群体和组织的总和,是公关活动中的承受着。 2、公众心理指在公共关系情景中公众受组织行为影响所形成的心理现象和心理反应。

2施工管理重点和难点分析

2、施工管理重点与难点分析 第一章施工总体部署、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及相关说明 1、1总体施工安排部署 1、施工进度部署:网络计划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线路,实现建设方要求的阶段性进度目标,确保总体工期目标。以铺装、绿化种植为关键线路,加强网络计划的管理,其它工作为关键线路让路、服务。 2、时间部署:精心组织,周密计划,确保季节、特殊时期对施工项目影响因素控制在最低限度, 特别就是园路铺装施工、绿化种植施工、结构施工等安排应避开雨季。同时考虑其它不可预见的因素、环境对施工的影响。合理安排施工作业,充分考虑上述因素制定有针对性专项保证措施,保证工程质量,避开不利因素对工序的影响。 3、工艺部署:优化分部工程施工流程,采用先进、科学可行的施工工艺、充分发挥我公司核心技术方面的专项优势。 本工程中,施工安排从总体上分为施工准备阶段、主体项目施工阶段与工程收尾及竣工验收阶段三个阶段进行。 (一)、施工准备阶段: 1、现场调查 (1)水文、自然条件调查:专人负责收集工程地点水文、气象资料,了解掌握工程各施工阶段的气温、降水、风力、地下水位、湿度等情况,预测安排好最佳进度计划。 (2)施工场地土壤调查: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考察,对需用的土壤取样化验,测定PH值、N、P、K 及矿物质含量、土壤间隙度、渗水速率等,以便科学配方施肥,满足种植植物的生长要求。 (3)水源调查:对施工中可能需要使用的水源进行采样分析,其水量、水质需满足施工要求。 (4)所需材料调查:调查各种材料的品种、情况及施工技术参数等,以及施工辅助材料实验数据与季节使用参数等。 2、现场交接准备 进入施工现场,开工前,须对现场实况进行交接,如对现场的平面、竖向控制标、标高与设计要求就是否相符进行复验。 3、技术准备 (1)组织各专业人员图纸学习与集体会审,尽可能把设计图纸上的问题解决在施工之前。 (2)组织园林、市政、水电等专业人员、对现有的图纸进行深入分析。 (3)根据工程需求,加密现场的平面及高程控制点,并加以保护,为景观定位、直埋电缆、管线敷设创造条件。 4、材料的准备 严格按照公司项目管理法材料计划规定,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及施工图所提供的各材料数量,做好翻样加工工作,并编制相应的需求量计划。根据需求量计划,向有关厂家提出加工定货计划要求,并签订定货合同。组织构配件与设备按计划进场,按施工平面布置图做好存放及保管工作。根据工程特点及时掌握市场信息,采用多渠道、少环节,供需方直接洽谈的方法,按工程进度签订材料供应合同。 5、人员准备 根据施工总进度计划表,阶段分项计划表,排出各工种劳动力平衡计划。合理调配劳动力、使之进场及时,连续工作,任务饱满,无窝工、缺工,完工后及时退场。确保本工程的质量与施工工期的实现。进场前签订劳务合同及安全协议,明确双方目标与责任。进场后进行技术、质量、安全以及操作工序标准交底。 6、施工机械、设备准备 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做好设备租赁工作,同时,对自有施工机械全部进行检修,使机械设备处于完好待命状态,制订机械设备进场计划,满足工程需求。 7、施工现场准备 建造施工现场临时设施及附属配套设施,标准及规模应符合要求。 (二)、主体施工阶段: 本工程中划分为三个主要交工阶段,每个交工阶段中主体项目近按照总体施工程序具体又划分为相应的各个施工阶段来组织施工,在各施工阶段中,不同区段内的独立工作面采用平行方法,同一区

关于公关心理学的一些总结

第一章绪论 一、什么是公共关系心理?它有哪些特征与特点? 答:它指的是和公共关系行为以及公共关系活动相关的心理现象。 特征是不受年龄、性别、社会角色的制约,也不是某种心理过程或某种个性心理的专论,而以是否公共关系行为和公共关系活动相关为依据。 特点是可知性、情感性、自利性、广泛性。 二、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几个方面? 1、公共关系的客体——公众的心理 2、公共关系的过程——公共关系活动的心理 3、公共关系的主体——组织团体的心理 三、公共关系心理学担负着哪些研究任务? 任务:1、理论任务是创建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关系心理学。 2、时间任务是创造有利于开展公共关系的条件,为公共关系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心理依据和有效的方法。 3、提高组织内部的管理水平。 4、提高公共关系人员的专业素质。 四、进行公共关系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1、立足公共关系实践的原则 2、着眼于影响公众态度的原则 3、环绕于公共关系心理的原则 4、勇于开拓创新的原则

第二章公众的心理特征 一、公众心理特征的层次以及各层次之间的关系? 三个层次:个性心理特征、角色心理特征、群体心理特征 关系:这三个部分是相对独立又互相影响的。 1、公众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后两者的基础,它显示的是个体在 心理特征上与其它个体的差异,最具有稳定性与独立性。 2、公众的角色心理特征是同类公众共同心理特征的抽象,它 显示的是该类角色与他类角色在心理特征上的差异,具有 变换性与伸缩性; 3、公众的群体心理特征是公众在群体互动中产生的和个体心 理特征相对应的心理特征,它显示的是人类普遍的社会性 和群体性的特质,具有凝聚性和排他性。 4、每一个公众都具同时具备这三种心理特征,因而他们是统 一的;又必然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每一种心理特征 在不同公众身上的表现是不一样的,因而他们是相对独立 的,是不能相互取代的。 二、公众的个性心理特征? 它指的是表现欲公众个体身上的最稳定的、最根本的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与性格。 能力是保证公众个体成功的完成某项活动的潜能系统。 气质是公众个体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性格是公众个体在反映客观现实时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风格和

公共关系心理学复习资料 (1)

1 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价值:(1)提高社会组织对组织形象的认识和管理水平(2)提高公关人员的专业素质,(3)提高公共关系工作的水平与效果,(4)完善公共关系学的学科体系。 2 公共关系心理学的原则:a实践性原则,b科学性原则,c系统性原则,d创新性原则。 3 研究公共关系心理学的方法:a观察法,b调查法c案例法d实验法,e 文献法。 4 组织成员关于组织的观念:a角色观念,b形象观念,c质量观念,责任观念,团队观念,服务观念。 5 组织成员的公共观念:指组织成员应当共同具备的与公众要素相关的心理环境心理氛围或观念系统,是社会组织在形象塑造与整体发展中对公共应用的意识。 6 公共观念:是指公关人员应当具有的对那些与组织有利益联系或利害关系的群体或个人的思想认识和心理氛围。 7组织与公众关系的观念:指组织把握处理自我与公众间的关系的认识和思想,其中应包括舆论观念,双赢观念,沟通观念组织与公众关系不断发展变化的观念等。 7 作为组织及其成员,主要应该树立哪些组织与公众关系观念呢? 答:首先要树立舆论观念,要重视公众舆论,有意识引导公众舆论使组织在公众心目中形成良好的口碑和声誉;其次,要树立双赢观念现代社会组织要充分认识自身生存发展是一其他社会组织的生存发展为前提的。共荣共存是社会组织发展的必然趋势。 8 舆论:就是相对多数的公众的看法和意见;舆论观念就是志组织及其成员要充分重视舆论对组织的形象的影响,要善于克服消极的舆论倾向积极引导舆论以利于组织的形象建设和发展。 9 双赢观念:指主体在公关活动中,应当正确认识和处理主客体关系,摆正彼此的利益关系,在利他中利己,在利己中不忘利他;公关主体应该认识到,主客体之间的关系从长远来说应当是一种双赢关系,也只能是一种双赢关系。 10 上行沟通:指下级的意见向上级反映;下行沟通:指组织的上层领导把组织的目标、规章制度等向下传达;平行沟通指组织中各平行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 11 公众的角色心理特征包括:性别角色特征;年龄角色心理特征;职业角色心理特征; 12 在需要的基础上,又产生了人的动机,人的动机直接支配着人的行为。 13 动机是指推动人去从事某种活动,并指引活动,去满足一定需要的内部动力。 14 动机的形成取决于两个因素,内在因素(需要),和外在因素(刺激或诱因)。 15 需要是人的一切行为的原动力,而动机则是推动人们行为的直接原因。 16 公众心理效应: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由于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公众对某一对象共同的心理准备状态与一致的行为倾向。 17 固着性是一种特殊的心里定势,定势是指心里活动的准备状态,它影响着解决问题时的倾向性。 18功能固着:指某人见到某个物品有一个惯常的用法后,就很难看出其他新用途。心理效应的固着性又称为习惯性或相对稳定性。 19 首因效应:指当人们第一次与某物或某人接触时,会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最先给人留下的印象会成为一种难以改变的心理效应,影响人们以后的心理和行为。 20 晕轮效应:又叫光环效应,指由认识对象具有的某一特征的泛化,推及出其他一系列或全部特征的心理定势。如:漂亮的外表、得体的衣着、风趣的谈吐、动人的微笑等都会给对方造成晕轮效应,使对方爱屋及乌或为以后进一步的交往打下基础。 21 经验效应:也叫定型效应,指公众个体在对对象进行认知时总是凭借自己的经验对对象进行认识、判断、归类的一种心理活动方式。 22 移情:把公众个体对待特定对象的好恶情感迁移到与该对象相似的人和物上的心理现象。移情效应常表现为:人情效应、物情效应、事情效应。 23 论述影响公众心理效应的因素? (1)、公众的自我意识即公众自己认识到自己的一切,包括生理自我、心里自我、社会自我,简言之是自己对于所有属于自己心理状况的认识。在相互交往中每一个人都会极力维护一种与当前社会情景相吻合的形象,以确保他人对其做出使之愉快的评价。公关人员一方面要擅于控制自己的形象,另一方面也要学会识别对方的真实感情,调整自己的策略; (2)、公众的刻板印象就是对事物或人持有的呆板固定而无变通的印象,如说年轻人“嘴上无毛,办事不牢”老年人保守迂腐等。从地域上分,认为北方人豪爽粗放,南方人精明能干。另一方面公众的刻板印象还表现为对某类事物的固定看法; (3)、公众的地域文化心理,不同的地域,由于自然条件和政治经济历史等条件的不同而形成的不同地域文化,在人们心理活动中的反映。如以乡土观念为基础的亲缘心理; (4)、公众的民族心理,由于他是人们在共同的地域上从事共同的生产劳动经济生活并在其中以共同的语言交流思想感情,经过一定的时期逐步形成的表现于共同民族文化特点的及心理上的东西,因而民族心理指的就是民族文化心理; (5)、公众的时尚心理,指一定时期内在某一社会文化区域一定社会成员中普遍性的生活样式,或行为模仿。作为公共关系活动来说,应注意时尚嬗变的规律。 24、公众的分类:最常见的分类是按照公众与组织的归属关系,把公众分为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 按照公众对组织的重要性分为首要公众和次要公众,首要公众是对组织的生存、发展、信誉、成败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公众。 按照公众对组织的态度分为顺意公众,逆意公众和独立公众 按照公众与组织的关系状态分为潜在公众,知晓公众,行动公众。25、心理换位法:通过设身处地的角色换位来了解分析公众内心心理活动的方法,即在研究时把自己放在一定的环境背景之中去体验自己的心情。 26、认知心理学传播论的公共关系价值:1、能运用规范的或约定俗成的符号进行公关传播;2、创造良好的认知环境帮助公众进行认知活动;3、公关工作人员的认知水平决定了认知结果的正确与否。 27、人际传播策略:从广义上讲,人际传播可以指除一般传播外的多有传播,狭义的人际传播即在两个或两人以上之间进行的面对面的或凭借简单媒介,如电话,书信等非大众传播媒介的信息交流活动它是最古老的和应用最广泛的传播方式,这种传播,任何参与者均有充分的反馈机会,是最具有说服力的传播方式,人际传播策略是组织传播策略和大众传播策略的基础。 28、组织传播策略指组织之间,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是有组织有领导有秩序有目的而进行的有一定规模的信息传播。

现场施工管理工作总结范文

现场施工管理工作总结范文 安全生产工作事关重大。在今后的工作中,公司在不断完善制度,加强管理力度的同时,将继续把安全生产当作头等大事来抓,下面是收集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现场施工管理工作总结(一) 又到一年岁末时,项目部进场至今已有一年有余,而我也伴随着项目部的成长走过了工作的又一年。回首20年,这一年是紧张的一年,也是充实的一年。这一年我完成了从一个刚毕业的学生到一个路桥工作者的转变,通过一年的学习与实践,我在专业技术及施工管理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在经过一年的施工实践,我对施工管理有了自己的认识,结合实际情况,对施工管理做如下总结: 1、按照施工生产计划要求,对每月完成的工程量做出分解,在月初向队伍下达生产任务。组织施工队各班组负责人召开会议,分析该月生产生产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考虑工、料、机等方面的因素),及早采取有效的措施以保证施工任务的顺利完成。

2、坚持每周召开一次生产例会。总结本周工作完成情况,分析出现的问题。安排下周的工作任务。对施工计划做必要优化,保证月生产任务的完成。 3、加强对施工质量的控制。为每片梁建立施工档案,记录关于改版梁板预制及架设过程中的所有数据。格式见附表 4、规范施工程序。首先组织施工队及各班组负责人召开会议,明确每道工序的正确施工程序及报检程序,强调各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要点,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处罚条例。同时对参与一线施工的工人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从根源上杜绝施工不规范的问题。 5、加强针对队伍的经营活动分析,阶段性地对队伍在该段时间内发生的费用,其中包括人工,材料以及其他费用的统计,人工的统计将按照日常施工中施工队的实际出勤人数结合每月 监督工资发放来取得数据;材料分析将建立材料台帐,记录施工中各种材料的计划量,到场量,结合其所完成的工程量进行材料节超分析。其他费用将通过审核施工队资金借用情况来获得。对于资金借用我们将严格审查,借款前由施工队负责人提交资金使用计划以及从上次借款到本次借款期间发生费用的票据凭证。通过上述三方面的统计计算施工队发生的总费用,结合其完成工程量核算其成本,分析其盈亏。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情况介绍及分析探索(新版)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情况介绍 及分析探索(新版)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情况介绍及分析探索 (新版) 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随着集团升特以来,集团对现场安全文明管理做了大量的细致的工作,对广大职工进行了全方位的安全培训考核。制定并细化了安全文明管理制度,使安全管理制度更具人性化,更好的服务于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工作。但是,经过近两个月的实施,发展很多工地,安全隐患依然较多,并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根据本项目实际,结合集团相关安全制度规定。项目部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进一步整改和落实,加强管理,确保安全生产。 一、进一步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人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增强他们的安全生产管理的主观能动性,自觉性。 一是进一步强化项目部管理人员的“我要安全”的主观意识,通过示范,带头效应,奖惩等方法使项目部管理人员主动的,有意识的去自觉管理施工现场的安全文明施工。二是加强项目部与配属队伍的联系沟通,做好班前,班中,班后的安全文明教育培训工作,鼓励项

00643公关心理学考前背诵版

真题考点整理 (注:新教材开始是) 注:本人报考了自考本科心理健康教育,欢迎交流;以下是本人整理的2015年10月开始至2018年4月共6套主观题部分的真题内容已经经过整理编排,适于背诵,因2015年10月开始考试使用新教材,故之前的真题参考性不是很大。 本人参加了2018年10月的公关心理学考试,真题的重复率还是像往年一样的高;5个名词解释出现1个;5个简答题出现4个重复,2个论述题出现1个,案例题也有涉及在以往简答题内容上。另外:教材上的课后总结比较重要。 18年10月名词解释考了:能力;民族文化特征;劝导;创新性思维;新闻发布会; 简答题部分:公众需要的特征;流言传播的影响;影响暗示效果的因素;非言语交往中的巧妙应答内容;良好的组织心理氛围的意义。 论述题:开好新闻发布会的心理策略;受传者选择性心理;案例题:“百叶窗案例”善于运势。 1.公众是指与某一个公关主体相互联系且相互作用的个体、群体和组织的总和,是公关活动中的承受者。 2.公众心理是指在公共关系情境中公众受组织行为的影响所形成的心理现象和心理反应。 3.个体心理定势是在具体实践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反映当事人个体心理素质的心理定势。 4.群体心理定势是指在一定范围内人群中积淀深厚、作用广泛的心理定势。 : 5.群体心理特征是群体成员中形成的与群体活动和状况相关的、经常的、稳定的心理感觉,是群体成员对群体自身状况及其与社会环境关系的主观把握。

6.性格是一个人表现在态度和行为方面的稳定而独特的心理特征,表现着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7.性格的意志特征是人对自己行为的自觉调节方式或水平等方面的性格特征。 8.性格的情绪特征是指个人对情绪的控制或情绪对个人活动的影响等方面的性格特征,主要表现在情绪活动的强度、稳定性、持久性等方面。 9.经验效应也称定型效应,是指公众个体在对某一对象进行认知的时候,总是习惯凭借自己已有的经验对该对象进行认识、判断与归类的一种心理定势。 10.首因效应也称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是指当人们第一次与某事物或某人接触时会留下深刻印象,这种最先给人留下的印象会成为一种难以改变的心理效应,影响人们以后的心理和行为。 11.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是指当认知者对认知对象的某种特征形成好的或坏的印象后,人们还倾向于据此推论其他方面的特征。 12.角色扮演法是让受训公关人员扮演某个与自己工作相关但自己原来没有体验过的角色,感受所扮演角色的心态和行为,以便于更有效地做好本职工作的培训方法。 13. 暗示是指在无对抗的条件下,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向公众传递思想、观念、意见、情感的信息,对公众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使公众自然而然地接受一定的意见、观点或按一定的方式去行动的方法。 14.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通过这种思维,不仅能解释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而且能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独创的以及有社会意义的思维成果。 15.意见沟通是组织与公众相互交流看法与想法,达成一致意见的过程。 — 16.感染指通过言语、表情、动作以及其他方式引起他人相同或相似的感情共鸣,它是十分普遍的人际间情感的同化反应方式,是情感的传递和感染。

现场施工管理工作总结

现场施工管理工作总结 学会对过去进行总结反思,不仅能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不足,也能保障未来工作的有序开展。下面是由为大家整理的“现场施工管理工作总结”,欢迎大家阅读,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现场施工管理工作总结(一) 又到一年岁末时,xx项目部进场至今已有一年有余,而我也伴随着项目部的成长走过了工作的又一年。回首20xx年,这一年是紧张的一年,也是充实的一年。这一年我完成了从一个刚毕业的学生到一个路桥工作者的转变,通过一年的学习与实践,我在专业技术及施工管理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在经过一年的施工实践,我对施工管理有了自己的认识,结合实际情况,对施工管理做如下总结: 1、按照施工生产计划要求,对每月完成的工程量做出分解,在月初向队伍下达生产任务。组织施工队各班组负责人召开会议,分析该月生产生产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考虑工、料、机等方面的因素),及早采取有效的措施以保证施工任务的顺利完成。 1

2、坚持每周召开一次生产例会。总结本周工作完成情况,分析出现的问题。安排下周的工作任务。对施工计划做必要优化,保证月生产任务的完成。 3、加强对施工质量的控制。为每片梁建立施工档案,记录关于改版梁板预制及架设过程中的所有数据。格式见附表 4、规范施工程序。首先组织施工队及各班组负责人召开会议,明确每道工序的正确施工程序及报检程序,强调各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要点,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处罚条例。同时对参与一线施工的工人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从根源上杜绝施工不规范的问题。 5、加强针对队伍的经营活动分析,阶段性地对队伍在该段时间内发生的费用,其中包括人工,材料以及其他费用的统计,人工的统计将按照日常施工中施工队的实际出勤人数结合每月监督工资发放来取得数据;材料分析将建立材料台帐,记录施工中各种材料的计划量,到场量,结合其所完成的工程量进行材料节超分析。其他费用将通过审核施工队资金借用情况来获得。对于资金借用我们将严格审查,借款前由施工队负责人提交资金使用计划以及从上次借款到本次借款期间发生费用的票据凭证。通过上述三方面的统计计算施工队发生的总费用,结合其完成工程量核算其成本,分析其盈亏。 2

公关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 一、考核知识点 (一)公共关系和公共关系心理学 (二)公共关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三)公共关系心理的含义和特点 (四)公共关系心理学学习的内容 (五)学习公共关系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 二、考核要求 (一)公共关系和公共关系心理学 1、识记:(1)公共关系;公共关系心理学 2、领会:(1)公共关系的特征 (二)公共关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1、识记:(1)公共关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2、领会:(1)公共关系与心理学的联系 (三)公共关系心理的含义和特点 1、识记:(1)公共心理的概念 2、领会:(1)公共心理的特征 (四)公共关系心理学学习的内容 1、识记:(1)公共关系客体;(2)公共关系主体;(3)公共关系过程 2、领会:(1)公共关系心理学的学习内容 (五)学习公共关系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 1、领会:(1)为什么学习公共关系心理学;(2)学习公共关系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 第二章公众的心理特征 一、考核知识点 (一)公众心理特征概述 (二)公众的个性心理特征 (三)公众的角色心理特征 (四)公众的群体心理特征

二、考核要求 (一)公众心理特征概述 1、识记:(1)公众;(2)心理特征 2、领会:(1)公众心理特征的成分与结构 (二)公众的个性心理特征 1、识记:(1)个性心理特征;(2)能力;(3)气质;(4)性格 2、领会:(1)了解公众的个性心理特征对做好公共关系工作的意义 (三)公众的角色心理特征 1、识记:(1)公众在性别、年龄、职业、不同文化水平等方面的角色心理特征 2、领会:(1)了解公众的角色心理特征对做好公共关系工作的意义 (四)公众的群体心理特征 1、识记:(1)群体;(2)群体领袖; 2、领会:(1)群体心理的一般特征;(2)群体领袖的心理特征;(3)群体心理与群体领袖心理的关系;(4)了解公众的群体心理特征对于做好公共关系工作的意义 3、应用:(1)运用群体心理的原理分析所在单位的群体心理特征 第三章公众的心理倾向 一、考核知识点 (一)公众的兴趣倾向 (二)公众的需要倾向 (三)公众的价值观倾向 (四)公众的自我倾向 二、考核要求 (一)公众的兴趣倾向 1、识记:(1)什么是兴趣;(2)兴趣的个体差异 2、领会:(1)公众兴趣在公共关系工作中的作用 (二)公众的需要倾向 1、识记:(1)什么是需要;(2)需要的特点;(3)需要的类别;(4)需要的层次

(公共关系)公共关系心理学

29657 公共关系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公共关系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公共关系领域中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学科。 一、心理学视角中的公共关系具有四个特征 1、公共关系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人与物或人与信息之间的关系; 2、公共关系是公共关系主体为自身的根本利益或特定利益而追求沟通、理解、支持的建 立人与人之间良好关系的过程; 3、公共关系是主体和客体双方互动的活动; 4、公共关系的主体和客体都有可能是个体的人,不能够完全排除个人之间的交往包括个 人之间私底下的交往。 二、公共关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1、是应用于公共关系领域的心理学 2、是从心理学角度来研究的公共关系学。 三、公共关系心理的含义和特点 含义:指的是和公共关系行为以及公共关系活动相关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 特点:1、可知性:表现在公共关系是一种充满主动性的行为和活动,因此对公共关系心理的认知特别是对公众心理的认知同样带有主动性。 2、情感性:公共关系活动的情感性,决定了公共关系心理的情感性。 3、自利性:维护自身利益的心理贯穿于公共关系活动始终,渗透和作用于公共关 系心理的全过程,因而构成公共关系心理的自利的特点。 4、广泛性:公共关系心理学是以行为涉及的领域作为划分依据的,因此它和同类 分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样,具有广泛性。 四、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1、公共关系的客体——公众的心理 公众:公共关系的客体,指的是公共关系活动中处于客体地位的人和人群。 2、公共关系的过程——公共关系活动中的心理 3、公共关系的主体——组织团体的心理 第二节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实践的任务是公共关系心理学研究的第一位的任务。 一、提高组织内部的管理水平 二、提高公共关系人员的专业素质 三、推动公共关系活动的有效开展 四、创建和完善我国公共关系心理学 第三节公共关系心理学研究的原则 根本原则:理论联系实际 一、立足于公共关系实践的原则 二、着眼于影响公众态度的原则 三、环绕于公共关系心理的原则 四、勇于开拓创新的原则 第二章公众的心理特征 第一节概述 一、含义:是公众心理特点的表征。 二、公众心理特征的结构 1、个性心理特征是公众心理特征结构的第一个组成部分(底层) 2、公众的角色心理特征(中层) 3、实际群体的心理特征(高层) 三个组成部分是相对独立、又相互影响的。公众的个性心理特征是角色心理特征和群体心理特征的基础,显示的是个体在心理特征上与其他个体的差异,最具稳定性和独立性;角色心理特征是同类公众共同心理特征的抽象,显示的是该类角色和他类角色在心理特征上的差异,具有变换性和伸缩性;群体心理特征是公众在群体互动中产生的和个体心理特征相对应的心理特征,显示的是人类社会性和群体性的特质,具有凝聚性和排他性。每一个公众都同时具备这三种心理特征,因而他们是统一的,又必然是互相影响和制约的;每一种心理特征在不同公众身上的表现是不一样的,因而他们是相对独立又不能互相取代的。 第二节公众的个性心理特征 一、个体在能力上的特征 能力是使活动顺利完成并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心理特征的范畴,最鲜明的特点是与活动的效果相联系。 良好的操作能力特征:(1)针对性,针对问题的关键、对症下药入手;(2)技术性,技

公关心理学课后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公共关系心理?它有哪些特点? (1)公共关系心理是指和公共关系行为以及公共关系活动相关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 (2)公共关系心理学具有四大特点:公共关系心理的可知性,公共关系心理的情感性,公共关系心理的自利性,公共关系心理的广泛性。2.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 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三个部分: 公共关系的客体——公众的心理 公共关系的过程——公共关系活动中的心理 公共关系的主体——组织团体心理 3.公共关系心理血担负着哪些研究任务?为什么说实践方面的任务是第一位的任务? (1)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分为理论任务和实践任务。理论任务是创建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关系心理学;实践任务是创造有利于开展公共关系的条件,为公共关系活动的顺利展开提供心理依据和有效的方法。⑴提高组织内部的管理水平。⑵提高公共关系人员的素质。⑶推动公共关系活动的有效开展。⑷创建和完善我国的公共关系心理学。 (2)就我国现在的情况来说,实践的任务是公共关系心理学研究的第一位任务。既然我们承认在心理研究上比别人落后,既然我们想通过建立各种应用心理学来缩短和别人的差距,那么,就应该把应用领

域的工作目标当作自己的目标。拿公共关系心理学来说,就是要把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当作自己的目标。公共关系心理学要为公共关系的有效开展提供心理依据和科学方法。,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公共关系心理学研究的一项根本任务。 4.进行公共关系心理学研究应遵循哪些原则?为什么必须遵循这些原则? (1)公共关系心理学应遵遁以下原则:立足于公共关系实践的原则、着眼于影响公众态度的原则、环绕于公共关系心理的原则、发勇于开拓创新的原则。 (2)立足于公共关系实践的原则。立足于公共关系实践,也就是要以公共关系实践活动为基础,以指导公共关系活动为目标。只有这样来理解立足于公共关系实践的原则,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才能取得实际的意义和良好的实践。 着眼于影响公众态度的原则。着眼于影响公众态度的原则要依靠尊重人的心理要求、尊重人的心理发展规律来体现,否则,影响公众态度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成为没有实际内容的“空洞的原则”。 环绕于公共关系心理的原则。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只有紧紧环绕于提示公共关系活动中心理现象的发展规律,才能使公共关系心理学成为一门真正的、公认的学科。 发勇于开拓创新的原则。在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中坚持开拓创新的原则,不但对建设这门学科具有积极意义,而且对提高我国的民族素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也具有积极意义。

二级建造师《施工管理》知识点解析

20XX年二级建造师《施工管理》知识点解析 建设工程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特点: 产品的固定性和生产的流动性及受外部环境影响因素多决定了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复杂 性 产品的多样性和生产的单件性决定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多变性 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和分工性决定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协调性 产品的委托性决定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不符合性 产品生产的阶段性决定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持续性 产品的时代性和社会性决定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经济性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与环境管理体系的对应关系: ①两个管理体系的总体框架相同; ②两个管理体系采用的运行模式完全相同,都采用“计划-实施-检查-处置”(即PDCA)循环的运行模式和持续改进理念; ③两个管理体系的要素和要求内容相似,分别由5个一级要素和17个二级要素组成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与环境管理体系要素对照表: ①职业健康安全方针:职业健康安全方针 ②策划(规划):对危险辨别、评估和控制的策划;法规和其他要求、目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 ③实施和运行:结构和职责(组织结构和职责);培训、意识和能力;协商和沟通(信息交流);文件(环境管理体系文件);文件和资料控制(文件控制);运行控制;应急准备和 响应 ④检查和纠正措施:绩效测量和监视;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记录和记录 管理、审核。 ⑤管理评审:管理评审 不定期检查,其中在基础和结构阶段每月检查; 主要分部工程验收后,建设单位应将施工、设计、监理、建设方分别签字的质量验收证明在 验收后三天内报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备案; 对施工过程中发生的质量问题、质量事故进行查处;根据检查状况,签发“质量问题整改通 知单”和“局部暂停施工指令单”对问题严重的单位也可根据问题性质发出“临时收缴资质 证书通知书”等处理意见 质量管理八项原则: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2000版ISO9000标准是建立在过程控制的基础上);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构成: ①形成文件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②质量手册; ③质量管理标准所要求的各种生产、工作和管理的程序性文件; ④质量管理标准所要求的质量记录。 质量手册是规定企业组织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质量手册对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作系统、 完整和概要的描述。包括:质量方针、目标;组织机构及职责;体系要素或控制程序;手册 的评审、修改和控制的管理方法。作为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具有指令性、系统 性、协调性、先进性、可行性和检查性 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是质量手册的支持性文件,是各部门落实手册要求而规定的细则。 质量记录应完整地反映质量活动实施、验证和评审的情况,并记载关键活动的过程参数,具 有可追溯性的特点。质量记录以规定的形式和程序进行,并有实施、验证、审核等签署意见。

公关心理学复习材料

公关心理学复习材料 1.所谓"内外环境",外环境是社会环境,内环境是心理环境。 2. 公众心理是公共关系的客体。 3. 晕轮效应指的是从对象的某种特征推及对象的总体特征,从而产生美化或丑化对象的印象的一种心理定势。 4. 公共关系是一种人与人的关系,而非人与物或人与信息之间的关系。 5. 移情效应首先表现为"人情效应”。 6. 社会刻板印象是指社会上的一部分成员对某类事物或人物所持有的共同的、固定的、笼统的看法和印象。 7. 一般说来,骚乱具有突发性、发泄性、交互感染性、破坏性和短暂性的特点。 8. 公众的外部特征指的是公众的相貌、发型、体型、肤色、服饰等外观上的差别;它既包括总体形象,也包括局部特征。 9. 性格是对客观现实的稳固的态度及与之互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10.自然领袖没有合法的地位和权利,但他们在非正式群体乃至正式群体中具有事实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11.兴趣是人脑对特定事物的特定反映。 12.公共关系的主体是组织团体的心理。 13.公共关系活动中的心理反应在公共关系的结果之中。

14.经验效应指的是公众个体凭借以往的经验进行认识、判断、决策、行动的心理活动方式,它也属于微观心理定势的范畴。 15. 公共关系所说的人包括三种形态,即个体的人、群体的人和有组织的人。 16.移情效应还表现为"物情效应"和"事情效应"。 17.移情效应是一种心理定势,所以不能从道德上来评价它的是与非。 18.气质是指心理过程的速度、强度、稳定性和内外倾向性的心理特点的总和。它一般地是由个体的心理特点所决定的。 19.所谓排外意识,是指排斥其他群体的意识。 20.正式群体的领袖是合法的,因而他们往往对自己的领袖地位感到心安理得,他们具有管理的职责,因而他们往往认为支配别人是理所当然。 21.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所要揭示的,是公众态度产生、发展、变化的心理方面的依据;它研究公共关系主客体的心理以及公共关系活动中的心理现象,都是为了影响公众态度。 22.所谓心理特征,指的是心理特点的表征。 23.实际群体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24.群体心理特征最具有社会化的色彩,它表明个体已经开始意识到自身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只有在群体中才能生存。 25.现代心理学家认为,气质是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表现。 26.一般说来,文化程度越高,自我意识越强,需要的层次也越高。 27.群体心理的四个特征为:认同意识;归属意识;整体意识;排外

土建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分析

土建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分析 土建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分析 摘要:文章介绍土建施工管理工程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等方面的内容,对以后土建施工现场管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土建施工;现场管理;对策 1 土建施工管理工作现状 1.1 土建施工的管理工作得不到重视。土建施工的管理工作得不到重视,是土建施工管理工作现状之一。土建工程单位一直都片面的重视施工质量,把质量问题落实在土建施工的整个过程,忽视了土建施工的管理工作,并没有把土建施工的管理加入质量管理范围之内,使得土建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特别混乱,没有完善的土建施工的管理体系,它给土建工程管理中的施工进程、人员监管、工程的质量和土建工程竣工期限安排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1.2 施工现场的管理没有落实到位。土建施工管理工作现状之二是施工现场的管理没有落实到位。土建施工企业,根本就不按照企业原定的施工方案进行,而且施工工作严重缺乏组织性和纪律性,施工企业,工作效率一直不高,这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不足为奇,施工现场管理中严重存在着土建材料任意堆放,而且土建材料大量浪费等诸多方面的现象,都是施工现场的管理没有落实到位的表现。 1.3 施工人员自身的文化和技术缺欠。土建施工管理工作现状之三是施工人员自身的文化和技术缺欠。施工人员自身的文化和技术缺欠主要是施工人员文化程度低、自身素质不高、施工技术有限等等方面。在我国土建施工领域,大量的施工人员主要来自农村,由于农村的教育文化落后,农民的文化素质一直没有得到提高。在土建施工中,施工技术程度不高,特别是没有高级的技术施工人员,关键是土建施工的成本问题也没有得到合理的预算。土建施工中没有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岗前技术培训工作,这会给土建施工工作带来一些安全隐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