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鲁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2第2章第3节自感现象的应用

鲁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2第2章第3节自感现象的应用

鲁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2第2章第3节自感现象的应用
鲁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2第2章第3节自感现象的应用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金戈铁骑整理制作

1.下列装置中没有利用感应圈的是()

A.煤气灶电子点火装置

B.汽车发动机点火装置

C.物理、化学实验中的小功率高压电源

D.自动设备中的延时继电器

解析:煤气灶电子点火装置,汽车发电机点火装置都是利用感应圈产生的高压电火花来完成点火工作的,物理、化学实验中的小功率电源是利用感应圈通过低压直流电源获得高电压,A、B、C正确;延时继电器利用线圈的电磁感应来正常工作的,没有用到感应圈,D错误。

答案:D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日光灯在开始工作时,需要启动器

B.日光灯在开始工作时,需要镇流器

C.日光灯在正常工作时,不需要启动器

D.日光灯在正常工作时,不需要镇流器

解析:启动器在日光灯启动时起一个自动开关的作用,日光灯正常工作时就不需要启动器了,所以A、C正确;日光灯在启动时需要一个高出电源电压很多的瞬时电压,正常发光时,灯管电阻变得很小,只允许通过不大的电流,这时要使加在灯管上的电压大大低于电源电压,这两个方面都是利用镇流器来完成的,所以日光灯开始工作和正常工作时都需要镇流器,故B正确,D错误。

答案:D

3.关于日光灯的发光实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是由于灯管两端的灯丝在炽热状态下发光,后经灯管壁多次反射和透射传到周围空间

B.是在镇流器的高电压作用下,灯管内气体被电离成为导体,形成大电流,使气体处

于炽热状态而发光

C.日光灯发出的其实就是紫外线

D.日光灯发出的光,实质上是紫外线激发荧光物质发光

解析:日光灯发光的本质,是灯丝发射的电子与汞原子碰撞而放出紫外线,紫外线照射灯管内壁的荧光物质而发光。故D项正确。

答案:D

4.日光灯中镇流器的作用有()

A.启动器触片接触时,产生瞬时高压

B.日光灯工作时,降压、限流,保证日光灯正常工作

C.日光灯工作时,使日光灯管的电压稳定在220 V

D.日光灯工作时,不准电流通过日光灯管

解析:镇流器的工作原理实质上是自感现象的应用。启动器接通后再断开时,镇流器产生断电自感电动势,方向与原来电压的方向相同,两者加在一起形成瞬时高压,故A错误;日光灯正常工作时,因交流电通过镇流器产生自感电动势,故镇流器起降压限流的作用,故B正确。日光灯管正常工作时有电流通过日光灯管,灯管的电阻很小,且只允许通过很小的电流,这时加在灯管上的电压要小于220 V,故C、D错误。

答案:B

5.启动器是由电容和氖泡两大部分组成,其中氖泡中充有氖气,内部有静触片和U形动触片。通常动、静触片不接触,有一个小缝隙。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当电源的电压加在启动器两极时,氖气放电并产生热量,导致双金属片受热膨胀B.当电源的电压加在启动器两极后,启动器的两个触片才接触,使电路有电流通过C.电源的电压加在启动器两极前,启动器的两个触片就接触着,电路就已经有电流通过

D.当电路通电后,两个触片冷却,两个触片重新分离

解析:依据日光灯的工作原理可知,电源把电压加在启动器的两极之间,使氖气放电而发出辉光。辉光产生热量使U形动触片膨胀伸展,跟静触片接触把电路接通。电路接通后,启动器的氖气停止放电,U形动触片冷却收缩,两个触片分开,电路自动断开。

答案:C

6.在如图1所示的四个日光灯的接线图中,S1为启动器,S2为开关,L为镇流器,能使日光灯正常发光的是()

图1

A.①③B.②③

C.①④D.②④

解析:日光灯启动时,电流通过镇流器、灯丝和启动器构成回路,使启动器发出辉光,相当于启动器短路接通,同时电流加热灯丝,灯丝发射电子,之后启动器断开瞬间,镇流器产生很大的自感电动势,出现一个高电压加在灯管两端,灯管中的气体被击穿而导电,于是日光灯管成为电流的通路开始发光,此时启动器已无作用。所以启动器可用手动的开关来代替(实际操作时,因启动器丢失或损坏时,可手持带绝缘皮的导线短接后再断开来启动灯管)。

答案:A

7. 日光灯是最常用的节能照明工具,它的主要构成有灯管、镇流器、

启动器。启动器的构造如图2所示,为了便于日光灯工作,常在启动器两

端并上一个纸质电容器C,现有一盏日光灯总是出现灯管两端亮而中间不

亮,经检查,灯管是好的,电源电压正常,镇流器无故障,其原因可能是

() 图2 A.启动器两脚A、B与启动器座接触不良

B.电容器C断路

C.电容器C击穿而短路

D.镇流器自感系数L太大

解析:题目说镇流器无故障,故D项错误。日光灯管两端亮而中间不亮,说明灯管两端的灯丝处于通电状态,即启动器接通,但不能自动断开,说明电容器C短路了,选C。

答案:C

8. 如图3所示,一个处于自由状态的螺线管,沿x轴方向为轴向,线

圈圆面(如y)方向为径向,在通电的瞬间发生的现象是()

A.沿轴向将伸长,径向将变大

B.沿轴向将收缩,径向将变大图3

C.沿轴向将收缩,径向将变小

D.沿轴向将伸长,径向将变小

解析:通电的瞬间,线圈中的磁通量增加,产生自感现象,将阻碍磁通量的增加,线圈在径向将采取收缩的措施来阻碍磁通量的变化;对线圈的每一匝来说,都是同向电流,同向电流相互吸引,所以在轴向上有收缩的现象。选项C正确。

答案:C

9. (2012·江苏高考改编)某同学设计的家庭电路保护装置

如图4所示,铁芯左侧线圈L1由火线和零线并行绕成。当右

侧线圈L2中产生电流时,电流经放大器放大后,使电磁铁吸

起铁质开关K,从而切断家庭电路。仅考虑L1在铁芯中产生

的磁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家庭电路正常工作时,L2中的磁通量为零图4

B.家庭电路中使用的电器增多时,L2中的磁通量不变

C.家庭电路发生短路时,开关K将被电磁铁吸起

D.地面上的人接触火线发生触电时,开关K将被电磁铁吸起

解析:当家庭电路正常工作时,火线和零线中的电流大小始终相等,方向始终相反,由于采用双线绕成,当电路

正常工作时,火线和零线在铁芯内部产生的磁场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内部的磁通量为零,A正确;当电路中的电器增多时,火线和零线中的电流都增大了,但大小始终相等,方向始终相反,铁芯内部的磁通量还是零,即L2中的磁通量不变,B正确;当电路发生短路时,电流不经用电器,火线和零线中电流很大,但大小始终相等,方向始终相反,铁芯内部的磁通量还是零,L2不产生感应电流,开关K不会被电磁铁吸起,C错误;当地面上的人接触火线发生触电时,电流经人体流向地面,不经过零线,所以火线和零线中的电流大小不等,在铁芯内产生的磁通量不为零,L2中产生感应电流,开关K被电磁铁吸起,D正确。

答案:C

10.日光灯管的寿命和开关次数有密切关系,频繁开关,会使灯管的寿命大大缩短。据统计,同样的日光灯,连续点燃不关,点亮的时间要比每昼夜开关八次的日光灯点亮的时间长两倍半。为什么频繁开关会影响灯管的寿命?

解析:日光灯在通电启动的一瞬间,气体电离导电,日光灯灯丝不但要发射热电子,还要受到带电粒子强有力的轰击。每启动一次,就要受到电压冲击一次,启动的次数越多,灯管的寿命就越短。

答案:见解析

(完整版)高中物理《互感与自感》经典例题

《互感与自感》 【典例精讲】 1.在空间某处存在一变化的磁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磁场中放一闭合线圈,线圈中一定会产生感应电流 B.在磁场中放一闭合线圈,线圈中不一定产生感应电流 C.磁场中不放闭合线圈,在变化的磁场周围一定不会产生电场 D.磁场中不放闭合线圈,在变化的磁场周围一定会产生电场 解析:由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可知,只有穿过闭合线圈的磁通量发生改变,线圈内才能产生感应电流,如果闭合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平行,则线圈中无感应电流产生,故A错误,B 正确;由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可知,感生电场的产生与变化的磁场周围有无闭合线圈无关,故C错误,D正确。 答案:BD 2.某线圈通有如图1所示的电流,则线圈中自感电动势改变方向 的时刻有() A.第1 s末B.第2 s末 C.第3 s末D.第4 s末图1 解析:在自感现象中当原电流减小时,自感电动势与原电流的方向相同,当原电流增加时,自感电动势与原电流方向相反。在图像中0~1 s时间内原电流正方向减小,所以自感电动势的方向是正方向,在1~2 s时间内原电流为负方向且增加,所以自感电动势与其负方向相反,即沿正方向;同理分析2~3 s、3~4 s时间内可得正确答案为B、D。 答案:BD 3.在如图2所示的电路中,L为电阻很小的线圈,G1和G2为零刻度 在表盘中央的两相同的电流表。当开关S闭合时,电流表G1、G2的指针 都偏向右方,那么当断开开关S时,将出现的现象是() A.G1和G2指针都立即回到零点 B.G1指针立即回到零点,而G2指针缓慢地回到零点图2 C.G1指针缓慢地回到零点,而G2指针先立即偏向左方,然后缓慢地回到零点 D.G2指针缓慢地回到零点,而G1指针先立即偏向左方,然后缓慢地回到零点 解析:根据题意,电流方向自右向左时,电流表指针向右偏。那么,电流方向自左向右

自感现象及其应用

§1.7 自感现象及其应用 【教材分析】 自感现象是一种特殊的电磁感应现象,教材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明白自感现象的规律都符合电磁感应现象的一般规律,导体本身的电流变化,引起磁通量变化,这是产生自感现象的原因;而根据楞次定律,自感电动势的作用是阻碍电流变化。 然后教材通过讨论与交流,利用类比,电磁感应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与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那么自感电动势于什么有关?能启迪学生思考,然后通过实验探究,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并把实验现象观察结果填写在表格中,从而引出自感系数。 日光灯是常用的设备,课本先介绍了日光灯的结构和发光特点,然后通过“观察与思考”栏目,让学生搞清楚日光灯的工作原理,并总结镇流器所起的作用。并在书末简单提出了电子镇流器及新型灯具,引导学生进一步收集资料、自行探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自感现象和自感电动势。 (2)知道自感系数是表示线圈本身特征的物理量。 (3)知道影响自感系数的因素。 (4)知道日光灯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2.过程与方法 (1)观察自感现象,认识实验在物理学研究中的作用。 (2)通过自感电动势大小的探究,加深对控制变量法的认识。 (3)经过日光灯工作原理的探究过程,尝试用科学探究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自感现象与决定自感电动势大小的因素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热情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了解自感现象的实际应用,体会物理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由现象入手,分析产生现象的原因,找出基本规律,将所学的知识、规律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2. 教学难点:分析自感现象产生的原因及日光灯原理。 【教具】 启动器、镇流器、自感现象演示仪

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必修一期末复习提纲(一)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第一部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一、基本概念辨析 1.质点的概念---------实际物体抽象为质点的条件: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对于我们的研究而言属于无关的或者次要的因素时。 例题1:做下列运动的物体,能当做质点处理的是: A.自转中的地球 B.旋转中的风力发电机叶片 C.匀速直线运动的火车 D.在冰面上旋转的花样滑冰运动员 2.参照物---------为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不动的物体;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参照物可以任意选取,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形式可能不同。 例题2:某校高一部分学生分别乘甲、乙两辆汽车去参加社区劳动实践,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甲车内的同学看见乙车没有运动,而乙车内同学看见路旁的树木向西移动,如果以地面问参考系,上述观察说明: A.甲车不动,乙车向东运动 B.乙车不动,甲车向东运动 C.甲车、乙车以相同的速度向东行驶 D.甲车、乙车以相同的速度向西行驶 3.位移与路程-------位移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从出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路程是物体实际走过的路径长度,是标量。 例题3从5m高处落下一个小球,它与地面相碰后弹起,上升到2m高处被接住,则在全段过程中: A.小球的位移为3m,方向竖直向下,路程为7m B.小球的位移为2m,方向竖直向上,路程为7m C.小球的位移为3m,方向竖直向下,路程为3m D.小球的位移为4m,方向竖直向上,路程为3m 4.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平均速度等于物体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对应一段时间;瞬时速度对应的是一个时刻。 例题4: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牙买加选手博尔特是一位公认的“飞人”,在男子100m决赛和男子200m决赛中分别以9.69s和19.30s的成绩打破两项世界记录,获得两枚金牌,关于他在这两次决赛中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00m决赛中的平均速度约为10.32m/s

鲁科版高一物理必修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解析全套

鲁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解析全套 含模块综合测试题,共6套 阶段验收评估(一)运动的描述 (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第1~5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第6~8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得6分,选不全得3分,选错不得分) 1.2015年11月18日,俄罗斯历史上首次在实战中使用了最新的X-101巡航导弹对叙利亚进行了轰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析该导弹的形状时,可以把它看成质点 B.研究该导弹的飞行时间时,不可以把它看成质点 C.研究该导弹滑行过程中经过某标示物的时间时,不能把它看成质点 D.分析该导弹在空中的飞行轨迹时,不能把它看成质点 解析:选C分析该导弹的形状时,其大小和形状不能被忽略,A错误;研究该导弹的飞行时间时,导弹的大小远小于飞行距离,可以把它看成质点,B错误;研究该导弹滑行过程中经过某标示物的时间时,导弹的长度即为位移的大小,不能忽略,故不能把它看成质点,C正确;分析该导弹在空中的轨迹时,导弹的大小可以忽略,可以把它看成质点,D错误。 2.一个人从北京到重庆,可以乘火车,也可以乘飞机,还可以先乘火车到武汉,然后乘轮船沿长江到重庆,如图1所示,则在这几种情况下,该人的() 图1 A.运动轨迹一样B.路程相同 C.位置变化不同D.位移相同 解析:选D在题中所述的三种情况中,人的运动轨迹不同,路程也不同,但人的始末位臵相同,故位移相同,即位臵变化相同,选项D正确。 3.由加速度的定义式a=Δv Δt可知() A.加速度a与速度的变化Δv成正比B.加速度a与时间Δt成反比

C .加速度a 的方向与速度v 的方向相同 D.Δv Δt 叫速度的变化率,它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解析:选D 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a =Δv Δt 知,加速度a 等于Δv 与Δt 的比值,当Δv 一定时,加速度 a 与时间的变化量Δt 成反比,当Δt 一定时,加速度a 与速度的变化量Δv 成正比,故选项A 、B 均错;加速度a 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Δv 的方向相同,与速度的方向无关,选项C 错误;Δv Δt 是速度变化量与时间变 化量的比值,反映了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快慢,选项D 正确。 4.如图2所示,F1赛车是世界上速度最快、科技含量最高的运动。F1赛车不仅加速快,而且有很强的制动特性,可以在1.9 s 内从200 km/h 减速到0,则其制动加速度大小约为( ) 图2 A .10 m/s 2 B .20 m/s 2 C .30 m/s 2 D .40 m/s 2 解析:选C 其制动加速度a =Δv t =0-200× 1 3.61.9 m/s 2≈-29.2 m/s 2,即制动加速度的大小约为30 m/s 2, C 正确。 5.某人爬山,从山脚爬上山顶,然后又沿原路返回到山脚,上山的平均速度为v 1,下山的平均速度为v 2,则往返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和平均速率是( ) A.v 1+v 22 v 1+v 22 B.v 1-v 22 v 1-v 22 C .0 v 1-v 2 v 1+v 2 D .0 2v 1v 2 v 1+v 2 解析:选D 由于此人爬山往返一次,位移s =0,平均速度v -=s t =0,由于此人往返一次的路程为山脚到山顶距离的2倍,设单程为s ,则平均速率v - ′=s +s t 1+t 2=2s s v 1+s v 2 =2v 1v 2v 1+v 2 ,所以D 项正确。 6.甲、乙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匀速运动,取向右为正方向,甲质点的速度为2 m/s ,乙质点的速度为-4 m/s ,可知( ) A .乙质点的速率大于甲质点的速率 B .因为+2>-4,所以甲质点的速度大于乙质点的速度 C .这里正负号的物理意义是表示运动的方向 D .若甲、乙两质点同时由同一点出发,则10 s 后甲、乙两质点相距60 m 解析:选ACD 速度是矢量,其正负号表示物体的运动方向,速率是标量,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

自感现象及其应用全面版

《自感现象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广州市花都区实验中学物理科陈丽华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自感现象。 2.知道自感系数是表示线圈本身特征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单位及其大小的决定因素。 3.知道自感现象的利与弊及对它们的利用和防止。 4.能够通过电磁感应部分知识分析通电、断电自感现象的原因及磁场的能量转化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两个自感实验的观察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2.通过自感现象的利弊学习,培养学生客观全面认识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自感是电磁感应现象的特例,使学生初步形成特殊现象中有它的普遍规律,而普遍规律中包含了特殊现象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1.自感现象。 2.自感系数。 ★教学难点 分析自感现象。 ★教学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分析实验 ★教学用具: 自感现象示教板,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在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什么? 学生:只要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回路中就有感应电流产生. 教师:引起回路磁通量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磁场的变化;回路面积的变化;电流的变化引起磁场的变化等。 教师: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 (1)在法拉第的实验中两个线圈并没有用导线连接,当一个线圈中的电流变化时,在另一个线圈中为什么会产生感应电动势呢? (2)当电路自身的电流发生变化时,会不会产生感应电动势呢? 本节课我们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二)进行新课 1、自感现象 教师:当电路自身的电流发生变化时,会不会产生感应电动势呢?下面我们首先来观察演示实验。 [实验1]演示通电自感现象。 教师:出示示教板,画出电路图(如图所示),A 、A2是规 格完全一样的灯泡。闭合电键S,调节变阻器R,使A1、A2亮 度相同,再调节R1,使两灯正常发光,然后断开开关S。重新 闭合S,观察到什么现象?(实验反复几次) 学生:跟变阻器串联的灯泡A2立刻正常发光,跟线圈L串 联的灯泡A1逐渐亮起来。 教师:为什么A1比A2亮得晚一些?试用所学知识(楞次定 律)加以分析说明。 学生:分组讨论(可以提醒学生这时出现了新电源,电源在哪里?电动势方向又如何?)师生共同活动:电路接通时,电流由零开始增加,穿过线圈L的磁通量逐渐增加,L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方向与原来的电流方向相反,阻碍L中电流增加,即推迟了电流达到正常值的时间。 [实验2]演示断电自感。 教师:出示示教板,画出电路图(如图所示)接通电路,待灯泡A 正常发光。然后断开电路,观察到什么现象? 学生:S断开时,A灯突然闪亮一下才熄灭。 教师:为什么A灯不立刻熄灭? 学生:分组讨论(可以提醒学生这时出现了新电源,电源在哪里? 电动势方向又如何?) 师生共同活动:当S断开时,L中的电流突然减弱,穿过L的磁通量逐渐减少,L中产生感应电动势,方向与原电流方向相同,阻碍原电流减小。L相当于一个电源,此时L与A构成闭合回路,故A中还有一段持续电流。灯A闪亮一下,说明流过A的电流比原电流大。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在屏幕上打出i—t变化图,如下图所示. (师生共同活动:总结上述两个实验得出结论) 导体本身电流发生变化而产生的电磁感应现象叫自感现

高中物理课时跟踪检测六自感现象的应用鲁科版选修3_

课时跟踪检测(六)自感现象的应用 1.关于日光灯电路的连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启动器与灯管并联 B.镇流器与灯管串联 C.启动器与镇流器并联 D.启动器相当于开关 解析:选C 根据日光灯工作原理可知,启动器与灯管并联、镇流器与灯管串联,启动器的动触片和静触片短暂接通后断开,镇流器向灯管提供瞬时高压,所以,启动器仅起到了开关作用。 2.镇流器是由一个线圈和铁芯构成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镇流器中加入铁芯变成了电磁铁,在日光灯电路中起开关的作用 B.镇流器在日光灯正常发光后,只消耗电能,为了节能可以把它短路 C.日光灯电路中的镇流器可以用白炽灯泡来替代 D.镇流器中的铁芯是为了增大自感系数 解析:选D 镇流器中加入铁芯是为了增大线圈整体的自感系数,进而产生更大的自感电动势,以击穿灯管内气体而导通;灯管导通后镇流器又起降压限流作用,故不可将其短路,且在启动时不可用白炽灯泡来代替。 3.关于日光灯启动器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日光灯正常发光时,启动器的静触片和动触片是接触的 B.工作时,启动器起降压、限流作用,保证日光灯正常工作 C.日光灯正常发光时,启动器两端的电压小于220 V D.日光灯正常发光时,电流流过启动器 解析:选C 日光灯正常发光时,启动器的静触片和动触片是断开的,此时启动器是不导电的,选项A、D错误;工作时,镇流器起降压、限流作用,保证日光灯正常工作,选项B错误;日光灯正常发光时,由于镇流器的作用,加在灯管两端的电压小于220 V,故选项C正确。 4.关于日光灯工作过程中的电磁感应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灯丝预热阶段,镇流器利用自感控制加热电流 B.在灯管点燃阶段,镇流器利用断电自感提供瞬时高压 C.灯管正常发光阶段,镇流器利用反抗电流变化的自感作用降压限流,保证日光灯正常发光 D.灯管正常发光后,镇流器已失去作用

高中物理-静电现象及其微观解释教案

高中物理-静电现象及其微观解释教案 【教学目的】 (1)掌握两种电荷,了解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定性了解自然界仅有的两种电荷间的作用特点 (2)了解静电现象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 (3)了解电荷守恒规律。能用原子结构和电荷守恒规律解释静电现象 【教学重点】 感应起电的方法和原理/电荷守恒定律 【教学难点】 感应起电的原理——运用电场有关知识,分析、推理出实验现象的成因【教学媒体】 1. 实验器材:有机玻璃棒、丝绸、碎纸片、毛皮、橡胶棒、验电器、AB筒,摩擦起电机 2. 课件:视频——静电使长发飘起来;文档——人身静电高达七八千伏【来源:《新民晚报》】 【教学安排】 【新课导入】 演示摩擦起电机的人造闪电(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分析原因。这是一种静电现象,我们不少同学觉得电既神秘又危险,对电存在很多错误的认识,甚至觉得带电就不能碰。其实不然,播放视频——静电使长发飘起来。反之在某节目中主持人说电流电死人大约要1A左右,其实只要几个mA就能电死人了。所以作为现代生活在电器时代的我们更要好好学习电学。因为这不仅是常识,还是生存的能力。 人类从很早就认识了磁现象和电现象,例如我国在战国末期就发现了磁铁矿有吸引铁的现象。在东汉初年就有带电的琥珀吸引轻小物体的文字记载,但是人类对电磁现象的系统研究却是在欧洲文艺复兴之后才逐渐开展起来的,到十九世纪才建立了完整的电磁理论。 电磁学及其应用对人类的影响十分巨大,在电磁学研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电能生产和利用,是历史上的一次技术革命,是人类改造世界能力的飞跃,打开了电气

化时代的大门。 工农业生产、交通、通讯、国防、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都离不开电。在当前出现的新技术中,起带头作用的是在电磁学研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微电子技术和电子计算机。它们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新技术领域,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为了正确地利用电,就必须懂得电的知识。在初中我们学过一些电的知识,现在再进一步较深入地学习。 【新课内容】 (二) 研究两种电荷及摩擦起电的成因(主要是回顾初中的知识) 1. 实验一:用橡胶棒与毛皮摩擦后,放于碎纸片附近观察橡胶棒吸引碎纸片情况。 提问一:为什么橡胶棒会吸引碎纸片? 答:橡胶棒与丝绸摩擦后就带电了,带电物体会吸引轻小物体。 若将橡胶棒摩擦过的毛皮靠近碎纸片,会出现什么现象? 答:毛皮带上正电,也会吸引轻小物体。 教师用实验验证学生的判断。 提问二:注意观察带电橡胶棒吸引碎纸片情况,会发现被橡胶棒吸起的纸片中,较大的纸片先落下来,这是为什么? 答:带电体在空气中不断放电,使它带电量不断减少,因而吸引轻小物体的力也相应减小,所以较大纸片先落下来。 师:在初中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叫做正电荷与负电荷。用毛皮摩擦橡胶棒,用丝绸摩擦有机玻璃棒后,橡胶棒带负电,毛皮带正电,有机玻璃棒带正电,丝绸带负电。物体带电后,能吸引轻小物体,而且带电越多,吸引力就越大,这种摩擦起电是怎么形成的呢? 答:物体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摩擦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不带电物体,正负电荷等量)失去一些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一些电子的物体带负电。 师:对,我们可以看到这又是一个守恒的过程。即:电荷守恒:电荷不能创造,不能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反之,如果正电荷和负电荷相接触呢?

2019-2020学年高中物理 第一章 电磁感应 第6节 自感现象及其应用教案 粤教版选修3-2.doc

2019-2020学年高中物理第一章电磁感应第6节自感现象及其应 用教案粤教版选修3-2 本节教材分析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自感现象和自感电动势。 (2)知道自感系数是表示线圈本身特征的物理量。 (3)知道影响自感系数的因素。 (4)知道日光灯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2.过程与方法 (1)观察自感现象,认识实验在物理学研究中的作用。 (2)通过自感电动势大小的探究,加深对控制变量法的认识。 (3)经过日光灯工作原理的探究过程,尝试用科学探究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自感现象与决定自感电动势大小的因素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热情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了解自感现象的实际应用,体会物理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教学重点 由现象入手,分析产生现象的原因,找出基本规律,将所学的知识、规律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教学难点 分析自感现象产生的原因及日光灯原理。 教学建议 自感现象是一种特殊的电磁感应现象,教材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明白自感现象的规律都符合电磁感应现象的一般规律,导体本身的电流变化,引起磁通量变化,这是产生自感现象的原因;而根据楞次定律,自感电动势的作用是阻碍电流变化。 然后教材通过讨论与交流,利用类比,电磁感应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与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那么自感电动势于什么有关?能启迪学生思考,然后通过实验探究,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并把实验现象观察结果填写在表格中,从而引出自感系数。 日光灯是常用的设备,课本先介绍了日光灯的结构和发光特点,然后通过“观察与思考”栏目,让学生搞清楚日光灯的工作原理,并总结镇流器所起的作用。并在书末简单提出了电子

高中物理教案 互感和自感

中小学课堂教学教案年月日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一)引入新课 提问:在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什么? 引起回路磁通量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1)在法拉第的实验中两个线圈并没有用导线连接,当一个线圈中的电流变化 时,在另一个线圈中为什么会产生感应电动势呢? (2)当电路自身的电流发生变化时,会不会产生感应电动势呢? 本节课我们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二)进行新课 1、互感现象 在法拉第的实验中两个线圈并没有用导线连接,当一个线圈中的电流变化时,在 另一个线圈中为什么会产生感应电动势呢?请同学们用学过的知识加以分析说明。 当一个线圈中的电流变化时,它产生的磁场就发生变化,变化的磁场在周围空间 产生感生电场,在感生电场的作用下,另一个线圈中的自由电荷定向运动,于是产生 感应电动势。 当一个线圈中电流变化,在另一个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的现象,称为互感。互 感现象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称为互感电动势。 利用互感现象,可以把能量从一个线圈传递到另一个线圈。因此,互感现象在电 工技术和电子技术中有广泛的应用。请大家举例说明。 变压器,收音机里的磁性天线。 2、自感现象 教师:我们现在来思考第二个问题:当电路自身的电流发生变化时,会不会产生 感应电动势呢?下面我们首先来观察演示实验。 [实验1]演示通电自感现象。 画出电路图(如图所示),A1、A2是规格完全一样 的灯泡。闭合电键S,调节变阻器R,使A1、A2亮度相 同,再调节R1,使两灯正常发光,然后断开开关S。重 新闭合S,观察到什么现象?(实验反复几次) 现象:跟变阻器串联的灯泡A2立刻正常发光,跟线 圈L串联的灯泡A1逐渐亮起来。 提问:为什么A1比A2亮得晚一些?试用所学知识(楞次定律)加以分析说明。 电路接通时,电流由零开始增加,穿过线圈L的磁通量逐渐增加,L中产生的 感应电动势的方向与原来的电流方向相反,阻碍L中电流增加,即推迟了电流达到正 常值的时间。

高一必修一鲁科版物理知识点复习

1、质点(1)没有形状、大小,而具有质量的点。 (2)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并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大小,而是看在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上各部分运动情况的差异是否为可以忽略的次要因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参考系(1)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即假定为不动的)另外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对参考系应明确以下几点: ①对同一运动物体,选取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时,对物体的观察结果往往不同的。 ②在研究实际问题时,选取参考系的基本原则是能对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得到尽量的简化,能够使解题显得简捷。 ③因为今后我们主要讨论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所以通常取地面作为参照系 3、路程和位移 (1)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2)位移是矢量,可以用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因此,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因此其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 (3)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大小是不同的。只有当质点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时,路程与位移的大小才相等。图1-1中质点轨迹ACB的长度是路程,AB是位移S。 (4)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位移才是能用来描述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不能用来表达物体的确切位置。比如说某人从O点起走了50m路,我们就说不出终了位置在何处。 4、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1)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即v=s/t。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其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米/秒。 (2)平均速度是描述作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一个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如果在一段时间t内的位移为s, 则我们定义v=s/t为物体在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也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的方向。 (3)瞬时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从物理含义上看,瞬时速度指某一时刻附近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速率 5、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等,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质点的运动方向相同,质点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大小和路程相等。 (2)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和v-t图象 1)位移图象(x-t图象)就是以纵轴表示位移,以横轴表示时间而作出的反映物体运动规律的数学图象,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线是通过坐标原点的一条直线。

高中物理“自感”的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自感”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自感现象和产生自感现象的原因。 2、能利用电磁感应规律分析出自感电动势的方向,说出自感电动势的定义,理解自感电动势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说出自感系数的含义,写出它的单位,说出决定自感系数的因素。 4、知道自感现象的利、弊极其利用和防止。 【教具】自感现象演示仪、线圈、电源、导线等。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1、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什么?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什么有关? 2、如图1所示,L中有无感应电流?为什么?图1 图2 3、如图2所示,K断开或闭合时,L1中有无感应电流?L2中呢? (L2中有无感应电流?这类问题就是本课研究的电磁感应中的特殊情况--"自感现象",板书本节标题。) 二、学习新课 出示尝试题后,先让学生自学课本;然后边做尝试题边做实验,引导学生分析、观察、讨论、总结。把"做尝试题、学生讨论、教师讲解"融合在一起。 (尝试练习一)(学习新课) 1、图3所示的电路,合上K后,通过调节,使两个规格相同的灯泡都图3 正常发光,然后断开K,再接通电路时, (1)A1、A2将会出现什么现象?试说明原因。 (说明:首先请同学们分析、回答,然后做演示实验验证结论是否正确;并得出正确结论:A2立即正常发光,A1却逐渐亮起来。说明原因。) (2)接通电路和瞬间线圈L上的自感电动势的方向如何?(说明:要求学生用法拉弟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做出分析、判断。)图4 2、如图4所示、已知线圈L的直流电阻RL远小于灯A的电阻RA,且线圈的自感很强,接通K灯A正常发光后,请分析: (1)K断开后,灯A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 (说明:首先请同学们分析、回答,然后做演示实验验证结论是否正确;并得出正确结论:K断开后,A并不立即熄灭,而是突然亮一下才熄灭。并说明原因。)(2)K断开的瞬间线圈L上的自感电动势的方向如何?由此判断K断开后流过灯A的电流的方向怎样? 3、由上面的两个实例,请同学们总结: (1)当导体中的电流发生变化时,导体本身能否产生感应电动势?说明:学生回答后得到正确结论,然后给出自感现象和自感电动势的概念。 (2)自感电动势的效果怎样? (要求回答:它总是阻碍导体中原来电流的变化。可据此判断自感电动势[或电流]的方向;需要引导学生认清的是:产生自感电动势的"线圈部分"相当于电源,其电流方向由负极流向正极。) (3)自感电动势的大小跟什么有关呢? (要求回答:跟线圈中I变化的快慢有关,还与线圈本身的因素有关。由此引出

高中物理 1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教学内容:1.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过程与方法: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静电现象,知道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难点: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教学准备: 学生:塑料梳子、碎纸屑、气球、细线、挂气球的支架。 教师:静电现象的相关图片、多媒体设备。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触及学生前概念引入探究 谈话:在干燥而寒冷的天气里,用手触及门的金属把,经常会有被点击的感觉;晚上睡觉时,经常会发出啪啪的响声,这是为什么呢? 交流:学生初步交流自己的认识,了解这种自然现象属于静电现象。 [过程性目标] 触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促使学生进入科学探究活动。 二、教师引导开展主动探究活动 活动一:体验静电现象 活动:学生利用身边的物体来找一找身边的静电现象。 材料:塑料梳子、塑料格尺、碎纸屑等。 交流:学生交流自己发现的静电现象。

点拨:“你是怎么知道这种方法的?”“你怎样知道物体带静电了?”“你能对你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解释吗?” 引导:有些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主要是摩擦)时,会产生静电。 媒体: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更多的静电现象。 感受: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中,包括人体在内的生命体和非生命体。 [过程性目标] 带静电的物体可以吸引轻巧物体,两个带不同种类电荷的物体会互相吸引。这些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能让学生感受到静电的存在。对这样的现象能解释为是由于静电的作用,或者能进一步解释到梳子和头发摩擦产生了静电。 活动二:不同的电荷及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资料:介绍静电现象产生的原因。 阅读:学生阅读资料P3中的不一样的电荷! 探究:通过分组观察两个实验,探究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活动:用充气的气球摩擦羊毛制品后,再用这个气球的摩擦面靠近头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分析:出示气球和羊毛制品图,结合学生实验现象的观察,帮助学生进行整理和分析,如果气球和羊毛制品摩擦后,气球带负电荷,头发应该带什么电荷?当气球再去接触头发时,你观察到什么现象?同时完成示意图。 活动:让两个都用羊毛制品摩擦过的充气气球相互靠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分析:两个都和羊毛制品摩擦后的气球带什么电荷?当它们相互靠近后,观察到什么现象?学生独立完成示意图,并结合示意图对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解释。 解释:两个摩擦后的物体,有时相互吸引,有时相互排斥,对这一现象进行完整的解释。 点拨:引导学生把这一现象和以前学习到的磁铁进行类比,加深学生对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解。

鲁科版高一物理必修一教案-全册

2.1《运动、空间和时间》教案 教材分析 由于本部分内容初中有所涉及但不够深入,所以在这部分内容处理上,时间分配少一些,但侧重知识的应用。通过运动形式的对比引入,剖析大量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的生活实例来展开,扩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物理的兴趣,通过大量的生活和社会实例,在原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再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运动有多种类型,机械运动是一种简单的运动形式 (2)、知道参考系的概念,知道对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时,观察的结果可能不同,通常选择参考系时,要考虑研究问题的方便;在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选择同一参考系才有意义. (3)、知道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的区别.知道时间的法定计量单位及其符号.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用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空间位置 (2)、学会用时间数轴来描述物体运动过程的时间和时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关注物理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培养爱国注意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参考系的概念,及学会合理选择参考系判断物理的运动情况 2、学会用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空间位置 3、学会用时间数轴来描述物体运动过程的时间和时刻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程的引入: 结合课本内容,在学生自行阅读的基础,教师引入本章内容并简要讲解本章的学习要求 (二)教学内容 1、机械运动和参考系: (1)、各种运动:(2)、机械运动的定义:(3)、参考系的概念:教学过程:(4)、参考系的确定方法 2、空间位置的描述

3、时间的描述 (三)本节小结: 1、学会合理选择参考系判断物理的运动情况 2、学会用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空间位置 3、学会用时间数轴来描述物体运动过程的时间和时刻 (四)课堂练习(可相互讨论): 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不仅关注知识的习得,更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正确理解知识的同时,体会如何进行问题的探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的态度,关注学科间的渗透,辨证思想的渗透。特别是重视培养学生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思维和处理抽象物理问题的能力。大部分同学都能理解其中的知识。 2、2 质点和位移 学习目标: 1. 知道位移的概念。知道它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动的物理量,知道它是矢量,可以 用有向线段来表示。 2. 知道路程和位移的区别。 学习重点: 质点的概念 位移的矢量性、概念。 学习难点: 1.对质点的理解。 2.位移和路程的区别. 主要内容: 一、质点: 二、路程和位移 三、矢量和标量 四、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 课堂训练 课后作业: 2、3速度和加速度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 2、知道加速度是矢量,知道加速度的方向始终跟速度的改变量的方向一致,知道加速度跟速度改变量的区别。

高中物理-自感现象练习

高中物理-自感现象练习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的电路中,三个灯泡L 1,L 2 ,L 3 的电阻关系为 R 1

3.如图所示,三个相同的灯泡a、b、c和电阻不计的线圈L与内阻不计的电源连接,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K闭合的瞬间,b、c两灯亮度不同 B.K闭合足够长时间以后,b、c两灯亮度相同 C.K断开的瞬间,a、c两灯立即熄灭 D.K断开之后,b灯突然闪亮以后再逐渐变暗 【参考答案】D 【名师解析】K闭合的瞬间,由于线圈的自感作用,可以看做bc灯串联后与a并联,a灯最亮,b、c两灯亮度相同,选项A错误。K闭合足够长时间以后,b灯被线圈短路,b灯熄灭,a、c 两灯亮度相同,选项B错误。K断开的瞬间,a、c两灯串联与b灯并联与线圈组成闭合回路, a、c两灯变暗逐渐熄灭,b灯突然闪亮以后再逐渐变暗,选项D正确。 4.如图所示电路中,A、B是两个完全相同的灯泡,L为自感系数很大的线圈,其直流电阻小于灯泡电阻.C是电容器,闭合开关,电路稳定时,B灯恰能正常发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开关闭合的瞬间,A,B同时发光,亮度也相同 B.开关闭合的瞬间,B立即亮,A逐渐变亮 C.开关闭合足够长时间后再断开,A灯灯丝不可能被烧断 D.开关闭合足够长时间后再断开,B立即熄灭,而A逐渐熄灭

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高一

B A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高一年段物理科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5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力是物体产生形变和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B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C 、两个力的大小相同,它们产生的效果不一定相同 D 、只有互相接触的物体才存在相互作用力 2.关于重力,下列说法中哪个正确:( ) A .地球上的物体只有静止时才受重力作用 B .物体只有在落向地面时才受重力 C .重心是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所以重心总是在物体上,不可能在物体外 D. 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离地面的高度有关 3. 下列关于弹力产生条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只要两个物体接触就一定有弹力产生 B .轻杆一端所受弹力的作用线一定与轻杆方向垂直 C .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 D .形变大的物体产生的弹力一定比形变小的物体产生的弹力大 4.把一个已知力分解为两个分力,在下列情况下一定具有唯一解的是 ( ) A .已知两个分力的方向,且两分力不在同一直线上 B .已知一个分力的方向 C .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另一个分力的方向 D .已知两个分力的大小 5.关于摩擦力与弹力的关系,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有弹力一定有摩擦力 B .有弹力不一定有摩擦力 C .有摩擦力一定有弹力 D .同一接触面上的弹力和摩擦力的方向一定垂直 6、重力为100 N 的木箱放在水平地面上,至少要用40N 的水平推力才能使它从原地开始运动,当把它从原地开始推动后,用38牛的水平推力就可以使它继续作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木箱与水平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40N B.木箱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8 C.若用30N 的水平推力推木箱,它与水平地面间的摩擦力为30N D.若用80N 的水平推力推木箱,它与水平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为80N 7.如图所示,a 、b 间一定有弹力的是( ) 8.如图所示,两根直木棍AB 和CD 相互平行,斜靠在竖直墙壁上固定不动,水泥圆筒从木棍的上部匀速滑下.若保持两木棍倾角不变,将两者间的距离稍增大后 固定不动,仍将水泥圆筒由静止释放,则( ) A .每根木棍对圆筒的支持力变大,摩擦力不变 B .每根木棍对圆筒的支持力变大,摩擦力变大 C .圆筒将沿木棍加速下滑 D .圆筒将沿木棍减速下滑 9.如图所示,将质量为m 的滑块放在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上。滑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若滑块与斜面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大 小相等,重力加速度为g ,则 ( ) A .将滑块由静止释放,如果μ>tan θ,滑块将下滑 B .给滑块沿斜面向下的初速度,如果μ<tan θ,滑块将减速下滑 C .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力拉滑块向上匀速滑动,如果μ=tan θ,拉力大小应是2mgsin θ D .用平行于斜面向下的力拉滑块向下匀速滑动,如果μ=tan θ,拉力大小应是mgsin θ 10.一个木箱放在一个斜坡上,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 的是( ) A 、木箱受到重力、下滑力及斜坡对它的支持力作用 B 、木箱受到重力、下滑力、斜坡对它的支持力及静摩擦力作用 C 、木箱受到的重力可以分解为使木箱沿斜坡下滑的分力和使木箱紧压 斜 坡的分力 D 、木箱的重力垂直于斜坡的分力就是木箱对斜坡的压力 11.放在粗糙水平面上的物体A 上叠放着物体B 。A 和B 之间有一根 处 于压缩状态的弹簧。A 、B 均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B 受到向左的摩擦力。 B.B 对A 的摩擦力向右。 C.地面对A 的摩擦力向右。 D.地面对A 没有摩擦力。 A a a a a b b b b B C 水平面光滑 两绳都竖直 斜面光滑 D

高中物理:自感现象的理解与计算

自感现象的理解与计算 一、对自感现象的理解 对自感现象的理解,要抓住关键:楞次定律——E 自阻碍电路中电流I 的变化。 对于这句话,有如下两点理解:其一,增反减同——电路中电流增加,则自感电动势与原电流方向相反,阻碍电流增加;电路中的电流减小,则自感电动势与原电流方向相同,阻碍电流减小。 其二,线圈中的电流只能从原来的值逐渐变化——原来电流是零,则接通电路时,线圈中的电流只能从零逐渐增加;原来线圈中的电流为I L ,则电路断开时,线圈中的电流只能从I L 逐渐减小,感应电流的方向也维持原来线圈中电流的方向。 【例1】如图电路中,自感线圈的直流电阻R L 很小(可忽略不计),自感系数L 很大。A 、B 、C 是三只完全相同的灯泡,则S 闭合后() A .S 闭合瞬间, B 、 C 灯先亮,A 灯后亮 B .S 闭合瞬间,A 灯最亮,B 灯和 C 灯亮度相同 C .S 闭合后,过一会儿,A 灯逐渐变暗,最后完全熄灭 D .S 闭合后,过一会儿,B 、C 灯逐渐变亮,最后亮度相同 [解析]S 闭合前,L 中的电流为0,当S 闭合时,L 中的电流只能从原来的值0逐渐增加,因此,S 闭合瞬间,L 相当于断路,电流从A 流向B 、C ,C B A I I I +=、C B I I =,故B 正确。S 闭合后,过一会儿,电路中电流达到稳定,L 中电流不变,不再有自感电动势,因此相当于导线,由题意,L 的直流电阻R L 很小(可忽略不计),故A 被短路,A 灯最终熄灭,而B 、C 灯亮度相对原来增加,故C 、D 正确。 本题选BCD 。 【例2】(多选)如图甲、乙所示的电路中,电阻R 和自感线圈L 的电阻值都很小,且小于灯泡A 的电阻,接通S ,使电路达到稳定,灯泡A 发光, 则() A.在电路甲中,断开S 后,A 将逐渐变暗 B.在电路甲中,断开S 后,A 将先变得更亮,然后才逐渐变暗 C.在电路乙中,断开S 后,A 将逐渐变暗 D.在电路乙中,断开S 后,A 将先变得更亮,然后才逐渐 变暗 [解析]题图甲所示电路中,灯A 和线圈L 串联,原来电流I A =I L ,断开S 时,线圈中的电流只能从原电流I L 逐渐减小,L 作为电源,通过R 、A 形成串联回路,灯A 中的电流也就只能从I L 逐渐减小,故A 灯逐渐变暗,选项A 正确,B 错误;题图乙所示电路中,R 和灯A 串联支路的电阻大于线圈L 的电阻,原来电流I A <I L ,,断开S 时,线圈中的电流只能从原电流I L 逐渐减小,L 作为电源,通过R 、A 形成串联回路,灯A 中的电流也就只能从I L 逐渐减小,灯A 中最开始的电流I L 比原来I A 大,然后随着线圈中电流一起逐渐减小,故A 将先变得更亮,然后逐渐变暗。 本题选AD 。 【例3】(江苏卷-8)如图所示的电路中,三个相同的灯泡a 、b 、c 和电感L 1、L 2与直流电源连接,电感的电阻忽略不计.电键K 从闭合状态突然断开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A.a 先变亮,然后逐渐变暗 B.b 先变亮,然后逐渐变暗 C.c 先变亮,然后逐渐变暗 D.b 、c 都逐渐变暗[解析]电键K 闭合电路稳定时,L 1、L 2相当于导线,a 、b 、 c 并联,通过每个灯泡的电流都相同,设为I ,则通过L 1的电 E K a b c L 1L 2

2019第2章第3节自感现象的应用语文

第3节自感现象的应用 1.日光灯的构造及电路图 完整的日光灯电路包括日光灯管、镇流器、启动器、开关等主要部件.其电路如图2-3-1所示. 图2-3-1 2.日光灯的主要元件的构造及作用 启动器、灯管、镇流器的比较 1.日光灯使用的是稳恒电流.(×) 2.日光灯正常发光后,启动器就不起什么作用了.(√) 3.镇流器只起升压作用.(×) [后思考]

日光灯灯管两端的电极是相通的吗? 【提示】不是.灯管两端有电极,中间有水银蒸气. [合作探讨] 在如图2-3-2所示的日光灯原理图中: 图2-3-2 探讨1:开关刚合上时,220 V电压加在什么元件上? 【提示】启动器 探讨2:镇流器在日光灯点燃瞬间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提供瞬间高压 [核心点击] 日光灯工作的三个阶段 1.开关闭合后,启动器动触片与静触片接触,使灯丝和镇流器线圈中有电流流过,使灯丝预热. 2.电路接通后,启动器中的氖气停止放电,U形动触片冷却收缩,两个触片分离,电路自动断开.在电路突然断开的瞬间,由于通过镇流器的电流急剧减小,会产生很大的自感电动势,方向与原来的电压方向相同,自感电动势与电源电压一起加在灯管两端,形成一个瞬时高电压,使灯管中的气体击穿,于是日光灯开始发光. 3.日光灯正常发光后,由于交变电流通过镇流器线圈,线圈中会产生自感电动势,它总是阻碍电流变化,镇流器起降压限流的作用,保证日光灯正常发光.1.如图所示,S为启动器,L为镇流器,其中日光灯的接线图正确的是() 【解析】根据日光灯的工作原理,要想使日光灯发光,灯丝需要预热发出电子,灯管两端应有瞬时高压,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当动、静触片分离后,选项B中灯管和电源断开,选项B错误;选项C中镇流器与灯管断开,无法将瞬时高压加在灯管两端,选项C错误;选项D中灯丝左、右两端分别被短接,无法预热放出电子,不能使灯管气体导电,选项D错误.只有A项满足发光条件.【答案】 A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