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新农村供电模式研究及综合示范工程建设-项目成果介绍-20090224

新农村供电模式研究及综合示范工程建设-项目成果介绍-20090224

新农村供电模式研究及综合示范工程建设-项目成果介绍-20090224
新农村供电模式研究及综合示范工程建设-项目成果介绍-20090224

社会主义新农村供电模式研究及综合示范工程建设

成果介绍

一、农网规划设计

1 A、B、C三类典型供电模式

技术原理

新农村典型供电模式是符合我国农村特色的电网典型规划设计方案,从典型区域经济水平、供电需求出发,在电压等级匹配、供电半径优化、电网布局优化等优化设计的基础上,对电网结构、供电单元和电网装备等供电系统主要组成要素、要点进行优化配置,形成与该区域实际相适应的代表性供电方案。

A、B、C三类区域划分标准:A类区域代表了经济发达、负荷密集、供电质量要求高及具有特殊供电需求的区域,如县城中心区、商业区、开发区、工业园区及经济发达乡(镇)、村等。B类区域代表了经济较发达、负荷相对密集、供电质量要求相对高的区域,如一般县城区、周边郊区及经济相对发达乡(镇)、村等。C类区域代表了除A、B类区域外的其它区域,其经济水平一般或欠发达、负荷密度低、对供电质量要求不高,如一般性乡(镇)、村等。

新农村典型供电模式有A、B、C三类,每类又按电压等级分为典型区域低压、中压和高压供电模式,及按行政区分为县、乡、村供电模式,共计有64种。A类典型供电模式23种,其中低压(村)供电模式6种、中压供电模式8种、高压供电模式3种,县、乡供电模式6种;B类典型供电模式21种,其中低压(村)和中压供电模式各6种,高压供电模式3种,县、乡供电模式6种;C类典型供电模式20种,其中低压供电模式5种、中压供电模式6种、高压供电模式3种,县、乡供电模式6种。每种典型供电模式由适用条件和模式配置两部分组成。适用条件给定了主导产业、区域概况、负荷等;模式配置则界定了供电系统的电网接线、无功补偿、导线选择、自动化配置模式、供用电安全措施等各主要组成要素。

特点及适用范围

符合我国农村电网实际特点,实现供电方案模式化、标准化,满足东、中、西部不同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地区的建设需求,适用于指导新农村电网规划设

计。

查新

国电信息通信有限公司,报告编号:2008-0427,2008-08-12

应用

示范及推广应用,如表1所示。

表1 电气化示范村建设模式示范及推广应用统计表

“新农村电气化村典型供电模式”在5省8县542个供用电示范村建设中应用,居民端电压合格率平均提高了3.63个百分点,低压线损率平均降低了3.41个百分点,人均年生活用电量平均增长率为14.75%。

“新农村电气化村典型供电模式”已在国家电网公司发布实施,在26个网省公司10296个电气化村推广应用,服务地方新农村建设效果显著。

2新农村变电站典型建设模式

技术原理

遵循“两型一化”原则,综合考虑各地区经济水平及负荷水平的差异性,提供县城规划区、工业园区、其它城乡地区三类功能区块的22种变电站/开闭所典型建设模式及技术选择原则。

特点及适用条件

满足农网差异化供电需求,具有结构紧凑、维护方便、节约占地、建设周期短等特点。

应用

陕西户县35kV太平变电站、人民路开闭所、安徽肥西110kV烟墩变电站3 35kV小型集成式变电站

技术原理

农村紧凑型集成化变电站是指具有模块化、工厂化、标准化、节能型、智能化、免维护特点的农村终端变电站。变电站根据小容量、密布点、短半径的建设原则进行设计,为线路变压器组接线方式,单台主变压器容量在6300kV A及以下的35、66kV县及县级市以下地区变电站,主要采用户外敞开式布置。接线简单,保护简化,设备自动化程度高,建设速度快,占地面积小。

传统的农村35kV变电站一般按照双线双变、10kV线路呈放射式的传统模式建设,供电可靠性不高、灵活性差;还存在占用地面积大、资金投入多、设备的日常维护量大、施工周期长等缺欠。

农村紧凑型集成化变电站的建设方案,是在总结国内外变电站设计运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与过去建设的常规变电站和简陋变电站有明显区别。无论是主接线方式、设备配置及选型、总体布置还是保护方式,都形成了一种新的格局。主要有两种方式:

(1)全户外式变电站。即变电站一次、二次设备全户外式布置;采用模块化钢构架或箱式结构。

(2)半户外式变电站。即变电站一次设备户外布置,采用模块化钢构架或箱式结构;二次设备布置在户内,变电站保留一定面积的建筑物。

特点及适用范围

可有效完成电压调整、潮流(电力系统中各节点和支路中的电压、电流和功率的流向及分布)控制以及输配电线路和主要电工设备的保护。强化了配电网的环网联络,有利于自动化水平的发挥和提高设备的利用率的提高。

适用于各类35kV变电所建设,能够推动新农村变电站向小型化、智能化发展。

应用

陕西省户县35kV太平变电站静态投资约405万元,占地691平方米,投资及占地分别占35kV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典型设计(2005年版)A-2方案的79.7%和40%。设备全部采用工厂化生产方式,10kV设备集成于SF6成套装置中,现场直接安装,工作量小,安装工期仅为8天。

4 集成化封闭式开闭所

技术原理

集成化封闭式开闭所采用小型化SF

绝缘成套供电单元设备,将所有的一次

6

气室中,具有可靠的机械联锁,配备电带电部分(断路器、母线等)封闭在SF

6

动操作,可实现遥信、遥控等功能。10kV双电源通过地下电缆进线方式引入;母线连接采用电缆方式;真空开关采用双稳态永磁操作机构;微机综合自动化系统采用集中组屏方式;箱壳采用新型隔热阻燃环保材料和不锈钢密封焊接技术。采用紧凑型充气开关柜技术、绝缘电缆技术、低压模块化技术、综合自动化技术等,实现无人值班和达到“四遥”的功能。

特点及适用范围

可实现10kV配电线路分段、各分支线路控制等功能,解决高压变电所中配电出线开关柜数量不足、出线走廊受限,相同路径的电缆条数过多等问题。

适用于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活住宅小区、城市绿化带等10kV接线集中的用电区域。

应用

陕西省户县人民路开闭所采用户外箱式环网柜结构,单列布置,静态投资281万元,占地42.2平方米,投资及占地分别约占10kV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典型设计配电工程分册同类型KB-4方案的74%和78%。全所设备全部采用工厂预装式生产,建设周期92天,现场安装周期仅为4天。

二、农网装备技术

1 10kV永磁柱上真空断路器

技术原理

ZW32-12/D1250-20型户外永磁机构真空断路器是一种新型复合绝缘的真空断路器,可有效承载分、合系统负荷电流和短路电流。断路器采用永磁操动机构及电子控制系统,可动部件少、动作稳定可靠;采用自主创新技术提高线圈磁场对动铁芯动态反应能力,显著提高了永磁机构的分闸速度和开断性能;采用整体布局,模块化设计,结构紧凑、单元尺寸小、重量轻、便于柱上安装。

特点及适用范围

主要用于电力系统中开断与关合负荷电流、过载电流及短路电流,配置电流互感器和配智能控制单元可实现智能控制功能;适用于城乡电网线路或配电系统

户外变电站中。

专利

发明专利:一种提高线圈磁场对动铁芯动态反应能力的方法和装置(200810106052.1)

实用新型专利:一种提高线圈磁场对动铁芯动态反应能力的永磁机构(200820080435.1)

实用新型专利一种永磁机构手动分闸装置(200820080146.1)

测试

高压开关及直流电源质检站,(K)2005-297

鉴定

北京电器电材行业协会京电鉴字[2007]第005号

应用

安徽阜阳、河北唐县

2 10kV气箱式环网柜

技术原理

绝缘环网开关设备,由断路器单元、HXGN□-12系列气箱式环网柜是一种SF

6

断路器加隔离开关、负荷开关单元、负荷开关加熔断器组合电器单元四大类组成,可实现各种功能单元之间的可任意组合扩展;断路器单元采用具有自主创新技术、且可直接测量和快速调整的弹簧超行程装置,设备性能更加稳定可靠。

特点及适用范围

主要用于环网配电,多回路配电柜可扩大供电对象及保护范围;适用于城乡配电网及工矿企业、油田、城市建筑、生活小区等区域的预装式变电站或开闭所。专利

发明专利:一种弹簧超行程装置(编号:200810105713.9)

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弹簧超行程装置(编号: 200820080337.8)

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多面开启的设备箱(编号:200820108310.5)

测试

高压开关及直流电源质检站,(K)2005-282

鉴定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京)科鉴字(2007)第006号

应用

河北、安徽、河南、宁夏

三、农网节能技术

1 农网综合节能技术

技术原理

农村电网综合节能技术从管理和技术两个角度,有机结合线损分析与管理、优化电网结构、经济运行、无功优化补偿、节能设备应用、需求侧管理等多种节能技术,构成综合节能降损成套系统,达到整体节能的目的。

在管理节能方面,线损在线分析与管理技术实现了在线模拟定量分析线损构成、各级线损统计分析、面向各管理层的双向线损指标管理、预测综合降损效果等功能,为确定有效降损措施、改善线损管理脱节现象提供了技术手段。

在优化电网结构方面,强化配电网环网联络,发挥电源点相互支援的能力,合理采用单相配电方式,实现高压分散配电,可有效缩短中低压供电半径,降低电网损耗。

在运行节能方面,采用电网经济运行技术,确定变压器经济运行方式及配电网经济运行方式;采用农网全网无功优化与控制技术、合理选用无功优化补偿模式,实现无功补偿运行优化,可有效降低线损、改善电压质量。

在设备节能方面,采用S11及以上、非晶合金铁心配电变压器、调容变压器等节能变压器,可直接降低变压器损耗;其中,非晶合金铁心配电变压器、调容变压器的应用可有效解决农网季节性负荷变化明显或轻载造成空载损耗高的问题。

在需求侧节能方面,应用负荷管理等需求侧管理技术,基于负荷预测,通过移峰填谷协调电力供需平衡,挖掘需求侧潜力,优化配置供需资源,以提高电网运行的经济性和安全性。电力负荷管理技术包括负荷预测和负荷监控与管理、分时电价机制、蓄冷蓄热技术等。

电网损耗与设备、技术、管理等很多环节相关,综合应用降损技术,较单项降损技术应用,可更全面地解决降损问题,使降损效果更加显著。目前在农村电

网中综合节能技术研究应用已逐步开展,以线损分析与管理为主线,以优化电网结构、经济运行技术、无功优化补偿技术、变压器节能技术为支撑的综合节能技术应用已取得了显著的节能效果。

特点及适用范围

有效提高农网节能降损水平,可广泛应用于县级以下农村电网的综合节能改造工程。

应用

山东临朐综合示范工程、陕西户县综合示范工程、陕西凤县综合示范工程建设了综合节能降损示范专项工程。在示范工程中,还分别应用了集束导线、单相变压器、调压器等新技术、新设备,取得了明显的降损效果,如表2所示。

表2 综合节能示范工程建设效果

2 农网一体化线损在线分析与管理系统

技术原理

提出了省市县乡一体化线损管理体系,提供一体化线损在线分析与管理系统平台,提出并实现了网络模拟定量分析线损构成的技术方法。以包含高、中、低压的全网、全电压等级的理论线损计算、统计线损计算和分压、分线、分所、分台区、分元件式线损为计算模式,实现农网各级线损的科学化计算;以对网络结构变化、线路经济运行、无功优化等因素对线损的影响程度判定为分析模式,发现线损异常的关键点,提供降损节能的解决方案。

特点及适用范围

集线损理论计算、统计分析、指标管理、网络模拟、报表管理、数据管理、电网可视化建模等功能于一体,适用于各级供电企业管辖范围内的农网线损计算、分析与管理。

软件著作权

登记号:2008SRBJ1429,2008-05-22

查新

国电信息中心,报告编号:2008-0205,2008-04-17

测试

中国软件评测中心,报告编号:RJ290804058,2008-04-21

鉴定

中电联,证书编号:中电联鉴字【2008】第70号,2008-06-29

应用

该成果已应用于山东临朐、陕西凤县示范工程,并已推广应用26县。

3 农网全网无功优化及管理系统

技术原理

采用全网无功优化思想,通过分层、分区的技术处理方法,全面考虑电网、负荷、经济条件等综合因素,将已有无功补偿设备配置作为初始条件纳入优化过程,综合考虑变电站集中补偿、线路集中补偿、随器补偿、随机补偿各种补偿方式,提出了适用于高、中、低压配电网和低压用户端的11种农网110kV及以下全网无功优化补偿模式;提供集成规划、运行、控制与管理等功能一体化的软件系统,实现了规划阶段无功补偿容量及布点的优化分析和运行阶段基于现有无功补偿设备的优化配置分析,为无功优化规划方案和无功在线优化方案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特点及适用范围

具有规划优化、运行优化、电压无功控制与管理等功能,适用于县供电企业管辖范围内的农网110kV及以下电网电压无功优化管理。

软件著作权

登记号:2008SRBJ1446,2008-05-22

查新

国电信息中心,报告编号2008-0098,2008-03-12

测试

中国软件评测中心,报告编号RJ290804059,2008-04-21

鉴定

中电联,证书编号:中电联鉴字【2008】第71号,2008-06-29

应用

该成果已应用于山东临朐、陕西户县、陕西凤县示范工程,并已在福建、山东、陕西、华北等地推广应用,通过实际应用效果分析总结如下:1)10kV线路集中补偿平均可降低中压线损率0.3个百分点;

2)10kV线路分散补偿平均可降低中压线损率2个百分点;

3)变电站集中补偿平均可降低高压线损率0.3个百分点。

以山东临朐县全网无功优化示范专项工程为例:2006年4月至2007年11月,山东临朐供电公司在分析电网电压无功运行现状的基础上,以净收益最大为目标,利用“农网全网无功优化及管理系统”优化计算,分别给出了变电站集中补偿、10kV线路补偿、配变低压侧集中补偿、低压侧用户分散补偿的补偿方案,并采用了8种无功优化补偿模式进行实际工程实施。项目共投资了79.12万元,每年可回收14.0688万元,5.623年即可收回投资。

4有载调容配电变压器

技术原理

有载调容配电变压器是一种具有大小两种额定容量、可自动转换运行方式的自动、节能型配电变压器,有载调容智能控制器可自动检测用户负荷大小,并通过调容开关,在变压器不断电的状态下,实现变压器容量的自动切换,为解决农村电网季节性负荷大而带来的配电变压器空载损耗高的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手段。

特点及适用范围

采用有载调容配电变压器可有效降低年运行成本,降损节能效果显著,而且比安装使用同容量的“母子变压器”工程造价低,节约投资成本,节省占地面积。适合于季节性负荷或其它周期性负荷变化显著的配电台区。

专利

有载调容配电变压器的控制器(编号:200820108305.4)

一种可进行配电监测的有载调容变综合控制器(编号:200820108805.8)一种有载调容配电变压器的复合开关及其配电变压器

(编号:200820078490.7)

查新

国电信息中心,报告编号:2008-0400

测试

电力工业电气设备质量检验测试中心,(2008)变字第069号

应用

山东、浙江挂网运行情况表明,S9、S11型有载调容变压器较普通变压器每年可节约电量22.9%、21.5%;在季节性负荷明显的地区,有载调容变节电量约50%。

四、通信与自动化

1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通信系统

技术原理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Wireless Sensor Networks)技术属于一门综合性技术,它综合了传感器技术、嵌入式系统技术、网络无线通信技术、分布式信息处理技术等,能够通过各类集成化的微型传感器节点实时监测、感知和采集各种环境或监测对象的信息,而每个传感器节点都具有无线通信功能,并组成一个无线网络,将测量数据通过自组多跳的无线网络方式传送到监控中心。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技术克服了传统的数据点对点无线传输模式的局限性,具有拓扑结构动态性强、自组织性以及网络分布式特性,同时具有低成本、低功耗、超强通讯能力、通讯距离远和抗干扰能力强等诸多优点。该技术在低功耗、低成本的前提下,创新性地解决了通信中“最后500米”的通信难题,适合于测量点多、范围分散场合的通信领域。WSN无线传输频段可使用ISM频段(433MHz、868MHz、915MHz),也可采用国家民用无线电计量仪表使用频段470~510MHz,无线空中通信速度4.8~38.4Kbps,发射功率≤50mW,通信距离空旷地150~600米。WSN 技术在用电信息采集中的应用,单个WSN采集器抄收4户以上的电表时,相对于载波表可节约30%~50%的成本。

美国电科院EPRI在2004~2007期间先后立项开展无线传感器网络WSN在电力系统输配电线路、地埋电缆、国家能源基础设施安全保障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并于2008立项开展“无线传感器网络用于输配电线路监测”研究课题。我国自

2006年起,已研究并应用WSN技术于低压配电台区电能量采集与漏电监测等系统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时也在积极展开WSN技术在输配电线路等方面的拓展研究及应用。

特点及适用范围

为解决分散、广泛的低压电网最后500米的通信问题,破解中低压网供用电故障查找困难、漏电安全隐患大的难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提升了中低压电网安全运行和服务水平。

应用

示范应用:浙江海宁、安徽肥西、山东临朐、陕西户县

推广应用:天津、浙江温州、河北廊坊。

2综合配调自动化系统

技术原理

具有统一的支撑平台、统一的数据总线,遵循IEC61970标准,采用面向对象技术设计。整个系统由基础系统支撑软件、通信网络管理层、数据采集层、应用软件层四个层次构成,各个层次之间保持相对独立,互相之间的耦合性小,便于系统的扩展、升级,而且整个系统的规模可以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灵活的增减。功能及应用领域

(1)SCADA功能: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存储、计算服务、事件处理、信息处理、电网控制、图形管理、报表管理、曲线显示、事故追忆、系统时钟同步;

(2)PAS功能:网络拓卜与建模、潮流分析、状态估计、负荷预测、短路电流计算;

(3)调度管理;

(4)调度操作票生成;

(5)配电自动化:FA功能;

(6)基于GIS的配电管理;

(7)WEB服务;

(8)数据交换服务。

该系统主要面向地区(市)级、县级等中小型调度、配网以及配调一体的电

力自动化控制系统。

软件著作权

登记号:2008SRBJ1447

测试情况

电力工业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质量检验测试中心,YD07636

应用

黑龙江、山东、山西、河南、内蒙、安徽、福建

五、农电管理与信息化技术

1 县供电企业信息资源整合技术

技术原理

信息资源整合技术是针对农网信息资源分散、信息孤岛林立等突出问题,将分散的数据进行有机整合,实现信息的有效共享;强化电网对象、统一数据平台、建立数据标准与业务功能规范,实现对各种异构管理子系统及应用功能模块的集成与信息资源优化的技术。

信息资源整合技术的应用可以消除信息孤岛,提高信息的重复利用率,提高数据的准确度和唯一性,直接减少信息系统间接口的维护工作量与开发费用,提高企业的信息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信息资源整合技术的特点如下:(1)建立企业信息系统总体通用架构。包括统一门户展现框架、应用集成框架和数据整合框架等技术,为企业信息资源的持续优化提供支撑。

(2)实现企业服务总线和业务流程管理。各信息系统业务服务组件注册到企业服务总线上,业务人员根据业务建立工作流程,指定服务规则,进行服务的装配,达到系统的实用性。

(3)建立行业规则库。将电网中设备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整理分析后形成规则,并以规则库的形式存放在数据库中,建立一套真实描述电网及其实际运行情况的数字模型,从而为电网业务管理功能和其它高级应用功能的开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具备分布式事务处理和数据同步机制。将异构系统的处理信息长时间保存在某个工作状态,其所有的工作变更都不会影响他人的正常使用,该处理工

作提交后则可以在相关系统中得到同步的反映。

特点及适用范围

消除信息孤岛,提高信息的重复利用空间,提高数据的准确度和唯一性,减轻信息系统间接口的维护和开发人工费用,降低数据的维护成本,提高信息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适用于县供电企业信息资源整合。

软件著作权

登记号:2007SRBJ15622,2007-10-11

查新

国电信息中心,报告编号:2008-0345

测试

中国软件评测中心,报告编号RJ400805179,2008-05-27

鉴定

中电联,证书编号:中电联鉴字【2008】第72号,2008-06-29

应用

示范应用:山东临朐、陕西户县、陕西凤县、安徽肥西、浙江海宁、华北滦平、华北宽城;

推广应用:山东微山、山东安丘、黑龙江安达

2 分布式配电管理地理信息系统

技术原理

分布式地理信息系统是针对农网分散、分布特点而建立的一种具有分布式信息处理能力、提供配电网地理信息分区管理模式的新型、高性能软件平台技术。它具有分布式复合架构,支持多点同步编辑、同步备份及并发访问;采用独立分区管理模式,解决多点编辑、数据一致性等难题;采用微内核小平台,提高系统稳定性、可靠性、降低成本;支持多种远程通信方式。

系统根据行业规范建立的基础设施图形信息,完成工程设计图纸、施工图纸、竣工图纸的精确绘制以及与工程、基础设施相关信息的入库和存档;完成电网设施管理,包含从设计、施工到废弃的设施生命周期管理;把地理位置和相关属性有机结合起来,准确真实、图文并茂地把电网数据呈现给用户,通过统一作业规范,保证作业信息的“现势更新”与协同工作环境,达到电网信息的企业级共享。

系统具有以下技术特点:

(1)分布式管理。采用分布式复合架构,实现对电网地理信息资源的区域化管理,满足企业分区管理及同步管理的需求,工作人员可以全面快速掌握配电设备的工况,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2)支持多点同步编辑,保证数据一致。有效解决多点同步编辑、海量数据带来的网络传输压力造成的系统反应慢、数据独占、死锁等问题,保证数据一致性,增强了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实用性。

(3)支持电网专业管理功能。采用“图形管理+资源管理+运营管理+指标管理+WEB浏览+离线浏览”的系统管理模式,以电力设备管理为中心,为电力分析运算提供基础数据支持,为电力标准化及专业化管理提供信息流程服务。

(4)具备开放性,易于集成。采用开放的标准进行系统设计与数据存储,提供访问服务与集成服务,有效降低系统维护工作量,可以根据企业实际进行配置实施。

(5)支持采用标准接口、专用网、拨号网、GPRS等多种远程数据通信方式,以解决各区域终端与服务器的呼叫连接问题,实现数据的点对点定时或随时传送传输,保证数据上传、下载的可靠性。

(6)组网方式灵活。主站与子站都支持单机或多机组网工作模式。

功能及应用领域

提供了对高、中、低压配电网线路、设备等空间资源、设备运行管理、网络分析、指标管理等功能。

软件著作权

登记号:2008SRBJ1445

应用

示范应用:山东临朐、陕西户县、安徽肥西

推广应用:河北、山西、内蒙、山东、安徽、江苏、陕西、黑龙江

电力市场建设有关建议

电力市场建设有关建议 发表时间:2019-05-31T09:50:51.167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第4期作者:杨钊 [导读] 全国统筹可再生能源消纳义务,建立普遍服务基金,打破省份边界,建立区域性电力市场。 广西能建宏湖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从研习建立优先发电、优先购电制度,实现“两个确保”政策的内容出发,探讨了该政策的实施对于各省电力市场建设的影响。研究表明,“两个确保”政策将挤出省内电力市场化交易的规模,并且可能增加部分省份电网企业的财务责任,给当地财政带来一定的压力,从而影响省级电力市场建设。基于此,本文提出:缩小优先购电价格的确保范围,全国统筹可再生能源消纳义务,建立普遍服务基金,打破省份边界,建立区域性电力市场。 关键词:优先发电;优先购电;电力市场;交易规模;财务责任 引言 一个国家的经济转型定位目标是由当期需要解决的社会发展主要矛盾所决定的。回顾我国社会发展与改革进程,历次时代转型均符合这个规律,使今日的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多领域科学技术领先世界。新中国成立之初,经济社会的主要矛盾是物质严重短缺,生产力严重低下,国家与人民的生存与脱贫是主要发展目标。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主要矛盾是经济基础和技术严重落后,主要发展目标是实现基本小康社会,当时经济发展需要的三要素资本、技术和人力资源严重不足,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是突破瓶颈的唯一路径。今天,绿色能源发展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总体要求是从高速增长转为高质量发展,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是主要矛盾,环境约束成为社会发展的瓶颈,质量提高、效益提升和发展动能转换是促进绿色发展,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由上述可见,我国经济社会转型过程就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不断调整与适应的过程,是体制机制与市场关系的相互促进与完善的过程,也是加大国内外开放力度、不断融入更大经济发展空间的过程。 1把握三个基本原则 1.1坚持电改9号文及配套文件明确的改革方向。要充分体现市场主体自主意愿,逐步减少行政干预,让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1.2坚持积极稳妥、统筹推进的原则。要充分考虑体制现状,尊重历史实际,在市场化改革过程中,统筹兼顾市场化目标与非市场化目标,合理选择市场化手段与非市场化手段使用边界。 1.3以坚持社会福利最大化为目标。进一步建立清洁高效的能源保障体系,在努力增加社会总体福利的基础上,通过市场化机制实现各方利益合理分配。 2处理好三个关键关系 2.1正确认识电力中长期市场与现货市场的关系 中长期市场和现货市场都是电力市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中长期市场是现货市场运作的基础,现货市场是中长期市场的有力补充,二者功能互补,紧密耦合,不可分割。 中长期交易定位于促进和引导能源规划建设、稳定市场供需、帮助市场主体规避价格波动风险。现货交易定位于平衡中长期交易与实际负荷之间的偏差,提高电力市场竞争效率。 根据国家电改政策要求,结合实践经验,南方电力市场建设应坚持中长期交易为主、现货交易为补充的原则。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应在电力市场体系的整体框架下统筹考虑,与中长期市场建设充分协同,相应设计和开发现货市场功能。 2.2妥善处理跨省市场与省内市场的关系 跨省市场定位于资源配置型市场,主要任务是落实国家能源战略,促进清洁能源消纳和能源资源大范围优化配置。跨省中长期市场通过“协议+市场”机制,保障执行国家指令性计划、政府间协议,落实国家大气污染防治、电力扶贫、清洁能源发展等重点任务,保障电力供应和跨省优先发电计划足额执行。跨省现货市场则进一步挖掘输电能力,以增量交易方式促进省间余缺调剂、促进清洁能源在更大范围有效消纳,同时发现市场价格信号,引导和促进市场化交易。 省内市场定位于电力平衡型市场,主要任务是优化省内资源配置,确保电力供需平衡和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省内中长期市场有助于规避风险,中长期交易合约有助于统筹指导燃料采购和水库运行计划,强化约束发用电行为,保障供需平衡,服务实体经济有序发展,为现货市场准备基础条件。省内现货市场定位于解决运行偏差,适应清洁能源波动,促进系统安全优化运行。 在市场衔接过程中,跨省交易优先安排并优先结算,省内市场以跨省市场形成的电量、电价等交易结果作为交易组织的边界条件。 2.3规范明确交易机构与调度机构的关系 交易机构与调度机构按照职责界面做好衔接,共同组织开展中长期市场与现货市场。 交易机构负责与市场交易密切相关的环节,交易平台作为公司对市场主体服务的窗口,在市场注册、交易申报、交易组织、交易结算、信息发布等环节为市场主体提供相关服务,并与电网的调度、营销、财务等系统实现对接;调度机构负责现货交易与电网运行密切相关的环节,负责安全校核、现货交易组织、辅助服务等工作。 3能源转型是经济转型的关键 人类文明从原始文明到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再到如今的生态文明,生产形态从刀耕火种到小手工业形态,到大工业时代,再到如今的信息与智能互联时代,促进人类社会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是技术突变带来的能源利用方式的不断转变。当前,可利用的能量载体趋于多样化,将一次能源形式转换成二次能源形式,以及二次能源各种形式的互相转换均出现了大跨越式发展,智能互联网与储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更是改变了人类对能源转换利用方式的根本性变化,能源集中供应基地将与分布式、移动式能源站(点)相结合。人类经济、生活活动以及生产方式因此而产生相适应的新业态。显然,这一切本质上就是人类技术创新的结果,从某种角度上说,也是能源转型创新发展演化的结果。通过技术创新实现能源转型是实现现代经济产业系统的必要条件。当前,能源转型发展的首要任务是加快环境约束条件下的

提升农村电力服务水平,推进新农村建设发展

提升农村电力服务水平,推进新农村建设发展 发表时间:2019-01-25T15:29:20.187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25期作者:江真张彬 [导读] 摘要: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三大产业结构的基础产业,要搞好农村建设,必须首先发展农业经济。 (国网沙雅县供电公司新疆 842200;国网乌什县供电公司新疆 843400) 摘要: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三大产业结构的基础产业,要搞好农村建设,必须首先发展农业经济。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城市,电力服务水平落后于城市。近年来,国民经济迅速增长,国家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其中电力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但是,农村电力服务水平的提升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不断探索与创新,本文针对农村电力服务问题展开探讨,以提高农村电力服务的满意度,切实改善农民生活水平。 关键词:新农村;电力服务;措施 前言:农电建设是经济发展体系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任何细节处理不当,都会直接限制农民基础性生活、生产需求,令社会主义事业可持续发展进程衍生滞后危机。尤其最近阶段,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形式的农电发展战略得以大力覆盖落实,农村供电可靠效率同步提升至90%以上,为当地各项产业拓展提供坚实的支撑动力。 1、提升农村电力服务水平的必要性 随着新农村建设及一系列的惠农政策的实施,我国农村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新农村经济不断发生改变,由原来单一的粮食生产转向多元化的农产品、农业产业化,高效农业的兴起使农业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与之相配合的农电服务却在规模上、技术上难以适应,应农民、农村对电力服务的需求,提高电力服务水平,推进新农村建设发展势在必行。目前,电力企业实施了“两改一同价、户户通电”等惠民措施,供电能力和供电范围大幅度提高,但如果服务水平跟不上,付出的努力将很可能付之东流。为此,实施新服务也是让农民早用电、用好电,发展农村电力事业、增加企业效益的需要。提升农村电力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1满足农民生活要求 电力行业发展关系到人们日常生活,尤其对农村影响巨大。在夏季到来以后,城市用电量急剧增长,国家电网为了保证城市正常供电,会对农村实施限电措施,这样严重影响了农民的正常生活。如果电力企业适时调整服务项目或增加新的服务内容,就有可能在不影响城市供电的前提下,保证农民的日常用电质量。 1.2满足行业改革要求 供电企业的主要任务是保持供电的可靠性,能够维持正常的供电。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企业数目与日俱增,而且许多企业由城市转移至农村,这就带来了农村电力的巨大需求。所以电力企业必须进行内部改革创新,适应电力市场发展的需要。 1.3满足国家建设需要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提高电力服务水平是电力现代化、国家现代化的具体要求。电力服务水平提升,有助于农民生活正常用电、有助于农业产业发展、有助于农田灌溉。 1.4满足社会发展要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各个产业已经趋于饱和,各类企业或个人将目光瞄向农村,农村凭借其地域位置优势开始成为了各行业重点投资的对象。投资可以加快农村发展,是农民致富的捷径,但任何建设都离不开电能的可靠供应,所以提升农村电力服务水平是维持农村建设的前提要求。 2、提升农电服务水平的具体措施 2.1 加强领导,夯实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基础 为了推进新农村电气化这一惠民工程,必须与政府相关部门进行有效沟通与协调,把新农村电气化纳入到经济建设规划中来,在相关部门配合下,各部门组织专门的工作小组,并在每个电气化乡、每个电气化村成立了由乡、村主要领导参加的乡、村级用电协调组,形成了三级联动、协调一致的工作网络,为新农村电网规划、用电管理、安全管理、电力设施保护等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形成了建设合力。在这个前提下,农村电力服务本着“总体布局、示范先行”的原则,坚持农电改革,保证家电服务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明确远景目标与规划,制定工作方案,为推进项目整体建设提供保障。 2.2 改变观念,强化管理 电力企业要不断改变思想观念,树立全新的服务形象。电力企业工作人员必须改变以往的对农村电力漠不关心的态度,首先,要把阳光服务送到农村,要懂得换位思考,想农民之所想,帮农民解决用电问题,始终以“人民电业为人民”的服务理念为宗旨,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其次,要加强农村用电管理。供电效率不高的最大原因是电力线路老化、电力设备陈旧不堪,所以应尽快完成农村电力设备的改造工作,为农村电力服务水平提升奠定物质基础。同时,还要向农村派遣专业高效的服务团队,对已有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实行岗位绩效制度,改变旧的懒散作风。实行岗位竞聘制,让有技术、道德素质良好的人才进入到基层,在出现电力事故时,能够快速组织调查服务小组,快速排除故障隐患,给农民以最好的用电质量。根据时间段和用电量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建立用电应急预案,确保广大村民正常的用电需求。最后,对于电力项目建设,要做好前期的考察工作,掌握适度原则。我国农村众多,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发电方式,而电力项目建设一定要慎重考虑,确保是在保护当地人文生态的基础上进行。对占用村民土地的,一定要做好拆迁和善后工作,让农民感受到的是服务而不是强迫。 2.3 做好宣传工作,争取广大村民的积极配合 广大的农村群众是农村优质电力的受益者,为了更好地提升农村电力服务质量,电力企业要做好宣传工作,认真贯彻国家的方针政策,把与电力相关的一些信息传递给村民,让他们对相关政策有更多了解,进而促进电力服务工作,提高农民的服务满意度。宣传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安排工作人员定期对每个农村进行电力知识的讲解,也可以与村委会协商,建立电力信息宣传栏,定期更新栏目内容。另外,多与村民进行面对面沟通,争取村民的配合与支持,给予充分理解和体谅,形成互惠双赢的局面。 2.4 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系统 电力服务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更新电力设备,提升工作人员素质,还要建立起以农民需求为中心的服务系统。为农民提供专门的

新农村建设的政治路径:完善乡村治理机制

新农村建设的政治路径:完善乡村治理机制 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宏大目标,需要构建相应的乡村治理机制。这一机制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培育和强化农民公民意识和主体意识,调动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着重建设服务型政府,以农民需求为主导提供公共产品,建立政府引导机制;以程序民主促进实体民主,推进村民自治机制。 标签:新农村建设;治理机制;村民自治 对于后发达国家来说,在面对现代化沉重压力的征途中、在“浓缩发展”的道路上都纷纷出现了“发展综合症”。在中国,最明显地表现为城乡发展的巨大差距和相互隔绝:现代化的城市发展体系和传统的农业社会和农村。为解决日益突出的“三农”问题,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实施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由城乡分割到城乡统筹是发展理念的重大转折。正如亨廷顿所说:“城乡区别就是社会最现代部分和最传统部分的区别。处于现代化之中的社会政治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找到填补这一差距的方式。通过政治手段重新创造被现代化摧毁了的那种社会统一性。”…即寻求通过政治路径重新创造“社会统一性”: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完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乡村治理机制”。目前我国的乡村治理结构是由党在乡镇和村的基层组织、乡镇政府和村民自治组织、农民的新型经济社会服务组织共同构成的。所以,“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完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乡村治理机制”,就要求我们既要完善以上组织构成,又要着力以上组织功能的协调发挥,使乡村治理机制良好运行。 一、培育和强化农民公民意识和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意识,调动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在中国传统社会,农民对于皇帝只有一个关系,就是纳粮,除了纳粮之外,便和政府没有别的关系,因为这个缘故,中国农民的公民思想就很薄弱。在传统中国,农民的耕地同时是国家的国土,皇帝是国家的代表,农民自然是皇帝一官僚体系的臣民或子民,依附于国家。国家(皇帝)对土地有终极意义上的所有权,决定了“皇粮国税”天经地义的合理性和合法性。换言之,农民向国家提交税赋是单向强制而不是双边同意的义务,是天经地义,无可置疑的。传统社会中的“子民”、“臣民”思想具有很强的忍让性。重义务,轻权利。“子民”、“臣民”思想的充斥以及对国家认知上的单一性,相比较是公民精神的缺乏。农民思想中的这些传统意识直到今天也有深刻的影响。中国改革之前在城市是一系列“块块”上的单位,在农村也是一系列“块块”上的单位——公社。单位的政治介入,切断了公民与政府的直接联系,代之以公民通过单位与政府发生间接的联系,缩小了“公民社会”或“经济社会”的范围,将整个社会都扩展为“政治社会”,减少了政府活动和公民活动两个方面以及两个方面必要的弹性,是公民的正式生活不得不受单位领导政治行为的制约。单位制的历史遗留下的对单位的依赖心理,相比较则缺乏了独立的公民意识。 21世纪伊始,面对“发展综合症”,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

美丽乡村梦——彭墩新农村建设路径探析

美丽乡村梦 ——彭墩新农村建设路径探析 湖北日报讯记者周芳杨富春吴文娟倪娜 编者按 在历届省委、省政府及当地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钟祥市彭墩村从一穷二白、遍地棚屋、泥泞难行的贫困村,蜕变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人均年收入2.5万元,成为我省精准扶贫、转型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农村样板。 2012年9月,全省新农村建设暨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会在彭墩村召开。省委书记李鸿忠鼓励彭墩:“坚定信心不动摇,咬住发展不放松,齐心协力不懈怠,不断开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新局面。” 几年过去了,彭墩村又发生了哪些新的变化?这些变化是怎样发生的,能给我省新农村建设带来哪些启示?请看本报报道。 两条长桌上,码满一捆捆百元大钞,足有1米多高。 领到钱的村民,乐得合不拢嘴。 两个月前,当这张“任性发钱”的图片在网上传开时,钟祥市的彭墩村又火了一把。 当天,彭墩科技集团给村民现场派发503万元参与土地流转、入合作社、集体外出务工的工资、奖金。 去年,该集团分三次共派发村民5300多万元。小小彭墩,何来如此底气? 以企带村,同走致富路 ——七成农户买私家车,人均年收入2.5万元 “只有泥巴路,小车开不进来,嫁进来是用拖拉机拉的。”回想当年的滑稽场景,彭墩村媳妇王敏心酸流露。 9年前,彭墩和多数乡村一样,要路没路,要钱没钱。几亩薄田,靠天收成,人均年收入不到3000元。 “德华,能回来看看吗?”困境之中,村老支书找到彭墩4组走出去的企业家、荆门“苏州府”餐饮大王张德华。 回报桑梓,也看准农村潜力,张德华决定回彭墩发展。 2006年5月,他被选为村委会主任;2008年11月,又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张德华来了,带来了资金,带来了现代化管理团队,更带来了市场观念。 第一件事,为农民建新房,迁村腾地,以便将来集约经营。 一套成本12万的小别墅,乡亲们只需付4.5万元,他贴7.5万元。 “德华,你疯了?”长辈担心。 “天上会掉馅饼?”村民不信。 顶着巨大压力,张德华挨个上门做工作,4组26户分3批才建成。 两层楼,大庭院,带车库,水电路样样齐全,农机房、沼气池、太阳能应有尽有。 农民尝到甜头,迁村腾地顺利推进。“村里和企业将土地复垦,腾出耕地3200亩。农民可根据原宅基地面积参与流转或分红。”彭墩村党支部副书记丁昌银介绍,张德华的青龙湖农业公司将土地流转,每亩每年给村民租金1100元。仅此一项,村民年增收300多万元。 此外,彭墩科技集团旗下的青龙湖公司、富硒米业公司、彭墩旅游公司、彭老哥食品公

农村基层党员领导干部如何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几点体会

农村基层党员领导干部如何服务新农村 建设的几点体会 农村基层党员领导干部如何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几点体会 内容提要: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要求,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富民产业,全力攻坚农村基础设施,强化农民综合素质培育,不断完善农村基层组织的工作方式方法,取得了新农村建设的新成效。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经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但最为关键的是要有强有力的产业支撑,确立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大力提升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充分利用好党和政府的惠农政策,进一步完善发展农村经济、政治、文化事业的方式和方法。 镇新农村建设首先是做到了规划先行。为使全镇新农村建设有一个硬性的约束和规范,我们专门邀请了山西省规划设计院设计和晋城市城建规划服务中心,进行了《镇总体规划》设计,并通过市县有关部门专家评审。其次是按照镇八次党代会和镇人大二届一次会议确定的“工业强镇”思路,着力推进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初步形成了以轻质碳酸钙、石油膨体砂支撑剂、铝矾土、铸件等系列产品为支柱的新型化

工业发展格局。三是立足镇情大力发展富民产业,初步形成草食畜牧业,干果经济林,中药材种植和蚕桑养殖四大特色富民产业园区。四是注重农民素质提升,多方联系富士康集团,引进成立了晋城葛万技校附城分校,为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搭建起了良好的平台。积极开展和谐家庭、和谐院落、和谐村组、和谐村镇、和谐单位创建活动,农民综合素质都有了很大提高。今年以来,镇又根据省、市、县的统一安排部署,大力开展了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目前全镇已建成户用沼气700余户,通过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不仅改善了全镇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而且极大地促进了全镇生态经济的快速发展。 综合近年来新农村建设推进情况,现就农村基层党员领导干部如何服务新农村建设,如何保持新农村的巩固和发展,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必须始终不渝地把培植农民稳定增收的渠道作为新农村建设的落脚点。 一个没有产业支撑的新农村,是没有生命力的,也是不会长久的。镇始终坚持把生产发展放在第一位,结合农村实际,发展畜牧养殖、中药材开发、干果经济林种植和蚕桑养殖等特色产业,以畜牧养殖带动“一池三改”,以“一池三改”实现村容整洁。农民收入增加了,人居环境改善了,生活质量提高了,精神状态也就相应变好,社会风气也就变得

新农村建设:目标、路径与政策的三种选择

新农村建设:目标、路径与政策的三种选择 焦建国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按照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的设想,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是非常宏观和原则的要求。诸多具体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最根本、最首要的问题是目标和路径问题。究竟什么是新农村,新农村什么样,新农村的目标是什么,通过什么路径走向目标?搞不清目标,就搞不清路径,政策选择就会进退失据,其他问题就更不好说清楚了。 一、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与路径 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来理解,一个基本的出发点是“减少农村,减少农民”。那么,应该如何减少农民?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从资源基础和产业选择的角度分析,这个系统的经济逻辑及循环机理可以概括为“三化”:一个是“异化”,即城市化,农村变成城市;一个是“进化”,即农业现代化,传统的小农业变成现代化大农业;一个是“退化”,即生态与环保化,“什么也干不成”就归于环境保护,搞生态环保产业。 ——传统农业的“进化”。资源条件好的地方改造、提升为现代化的大农业生产,现代化农业首先是规模化农业,规模化农业首先是特色农业。“宜瓜种瓜,宜豆种豆”,如山东

寿光的蔬菜、北京郊区的西瓜水果、东北的粮食等等,各地有各地的特色。农业现代化过程是一个“技术排挤农民”的过程,置换出来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要进入城市。 ——传统农业的“退化”。很多地方资源条件不好,甚至没有任何资源,不适宜继续进行农业生产,不适宜人居;有一些地方虽然有资源,但出于生态环境保护等考虑,也不适宜继续农业生产,如青海西藏的“三江源”地区。这些地方的原有农业人口要逐渐大部分退出或全部退出,退耕还林、还草等等。这个过程可称为“资源排挤农民”的过程。这些人口当然也要进入城市。 ——农业产业的“异化”。城市要接纳“技术排挤”和“资源排挤”出来的剩余人口,为现有农业的“进化”和“退化”提供转移空间。这就“逼迫”我们必须同时考虑城市的接纳能力。城市哪里来?哪里有那么多的城市接纳这么多的剩余人口?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城市扩容比新建成本要低得多,但扩容也有它的经济限度。所以“扩容”和“新建”都是需要的,要“两条腿走路”。“新建”要通过非农产业带动,农业变成工业、服务业。当然依据也是区域的资源条件和比较优势。 二、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与政策选择 有了这样的一个系统框架,“旧农村”→“新农村”的目标、路径就清晰凸现出来,战略与政策选择就有了明确的针对性。那就是,针对不同的资源状况和产业前途,要么搞城市

结合自己专业的特点谈谈你对新农村建设以及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认识

结合自己专业的特点谈谈你对新农村建设以及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认识。答: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好比修建一幢大厦,经济就是这幢大厦的基础。如果基础不牢固,大厦就无从建起。如果经济不发展,再美好的蓝图也无法变成现实。 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也是衡量我们工作的基本尺度。只有农民收入上去了,衣食住行改善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新农村建设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 乡风文明,是农民素质的反映,体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只有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崇尚文明、崇尚科学,形成家庭和睦、民风淳朴、互助合作、稳定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新农村建设才是全面的、完整的。 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显示了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护。只有进一步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真正让农民群众当家做主,才能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真正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主要指在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体现农村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社会建设,主要指在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公共事业投入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农村的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以期实现农村幼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愿望。[1] 新世纪以来,新农村建设有了新的社会内容。其中“三农问题”反复被党中央列为工作重点。2007年之后又先后出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免除农业税”等社会热点话题,在新的历史时期不断寻求新的问题切入点、新的解决方案是党给我们交出的新的答卷。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城乡协调发展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保证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参与发展进程、共享发展成果。如果我们忽视农民群众的愿望和切身利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长期滞后,我们的发展就不可能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就无法落实。我们应当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联系,更加自觉、主动地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尽快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必然要求。国际经验表明,工农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是现代化建设成功的重要前提。一些国家较好地处理了工农城乡关系,经济社会得到了迅速发展,较快地

供电所如何用新理念服务新农村初探

供电所如何用新理念服务新农村初探 发表时间:2018-12-25T16:15:00.820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23期作者:吴娟胡静 [导读] 摘要:目前,供电所面临着以下几方面迫切的问题:第一、如何探索新农村电力服务的新思路;第二、如何在新农村电力服务中创新服务理念;第三、如何在新农村电力服务中拓宽服务领域。 (德阳市三新供电服务有限公司广汉分公司四川省德阳市 618300) 摘要:目前,供电所面临着以下几方面迫切的问题:第一、如何探索新农村电力服务的新思路;第二、如何在新农村电力服务中创新服务理念;第三、如何在新农村电力服务中拓宽服务领域。基于此,本文从转变传统思想观念,推行责任制,满足客户需求等几方面出发进行了分析。以此来供相关人士交流参考。 关键词:供电所;新理念;新农村 引言 在当今电力体制改革的背景下,许多事物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例如,经营环境就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而在这些变化发生的同时,一些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在电力营销工作中出现。对于用电客户来说,他们不仅是供电所产品和服务行为的消费者,也是供电所开展经营工作的中心,对于供电所来说,他们所有的经营行为都必须要以客户的需求为出发点。目前,在供电所工作的员工大都为曾经在村上工作过的电工,所以这也就造成了人员素质并不高的情况。可是如今,电力体制的改革在逐步的展开,人们对服务的要求也变得更加的高。所以,要想使服务的水平得到提高,就要遵循以下几方面的服务方针:第一、更加优质;第二、更加规范;第三、更加方便;第四、更加真诚。对供电所的员工来说,遵循这些服务方针应当成为他们的责任和义务。 一、供电所需要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 对于供电所来说,它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第一、它作为电力营销员在售前,售中,售后的服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第二、供电所是基层供电企业效益的前沿;第三、供电所是基层供电企业服务的窗口。所以,为了使供电所发挥更好的作用,我们急需要对一些传统的思想观念进行转变。对于供电所来说,他们需要对服务意识进行强化,并使企业的形象得到全新的树立,供电所可以在员工中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并将人民电业为人民作为教育的核心内容[2]。在每一项具体的工作中,员工要有服务意识的具体行为,并摆正自己的服务态度,同时还要以以下几方面作为指导:第一、科学发展观;第二、知道人民的需求,使人们更放心,更省心的服务理念等。供电所的每一个员工还要严格遵守人民电业为人民的服务宗旨,提高自己的责任心,并使自身充分认识到优质服务的重要性,然后从被动的服务向主动的服务进行转变[1]。每一个员工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牢记以下几方面的相关知识:第一、文明用语;第二、岗位规范;第三、营业管理。并且在面对客户时,要学会保持微笑,要从客户的角度进行思考,主动为客户解决问题,尽量和客户成为朋友,从而达到化解供电所和客户之间矛盾,使员工与客户之间情感上距离缩短的目的。每一位员工在面对客户的询问时,要有换位思维,不能对客户产生厌烦的情绪,要学会耐心的解答[3]。 二、要建立首问责任制 对于每一位农电员工而言,应当对自己接受的工作有一个负责任的态度,同时还要对自己接受的工作进行全程跟踪,以便于改变从前那种相互推脱的不好现象。而对于那些需要进行不同工序,并且需要多个员工才能完成的工作,供电所可以建立一种流水卡填写的制度,举例来说,当一个员工完成了自己的任务时,就需要在流水卡片上签上自己的名字,当下一个员工工作时就需要对上一个员工的工作进行验收,如果合格则进行下一道工序,如果验收不合格则让上一位员工进行修改,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一旦下一个员工在流水卡上签字,那么责任就由他承担。这样则就形成了一个互相监督的管理机制,并且也使得工作的效率得到提高。供电所自身要加强全体员工电力法律法规的培训,要组织员工对规章制度进行了解,从而达到让员工能够对客户提出的问题迅速解决的目的,同时也可以让客户体会到供电企业所具有的三高服务,比如:高质量、高品味、高效率。供电所还要对自己的目标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并努力朝着目标奋斗,同时也要加大岗位督察和考核力度,使员工对客户有一个认真负责的态度。企业还可以建立轮班制度,使每一天都有工作人员值班,从而达到企业高效运转的目的。 三、对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要尽可能的满足 由于供电所面对的客户是来自不同层次的人,所以他们也就会有不同的需求,因此,供电所要从客户的需求出发,尽可能的提供个性化服务。对于供电所来说,为了达到这一要求,就需要同具有以下几方面技术的营销业务服务平台进行合作:第一、计算机网络技术;第二、自动呼叫分配技术;第三、交换式语言应答技术;第四、数据库。为了能够及时解决客户的问题,供电所最好能够配备一辆能够进行快速抢修作业的车辆,同时也要配备一个无线车载台,以便于能够随时统一调度,真正的为客户解决他们所面对的问题。农电员工要主动的去了解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并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客户信息,从而建立一个专用的客户需求档案。同时,供电所也要未雨绸缪,在用电方面做到尽早规划,尽早安排,举例来说,在家电下乡工作的不断展开下,供电所就要对其提供保障,并为其建立配套的用电设施,同时也要下乡展开考察,提高村民安全用电意识,切实保证家电下乡工作的不断展开[4]。 四、结束语 总之,对于供电所来说,为客户提供一个优质的服务是非常重要的,同时提供优质的服务也是供电所要一直执行下去的工作。对于每一位农电员工来说,都需要对服务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并自觉的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树立客户至上的思想意识,并以客户为中心,切实解决客户的问题,从而达到不断提高收益,使企业不断发展,使政府真正放心,使群众真正满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斌,闫鹏飞,杨锐.浅谈农村供电所管理中如何有效降低线损[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18):00041-00041. [2]刘玉东.如何控制农村供电所电费抄核收工作[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16):0184-0185. [3]方丽华.基于新形势下优化农村供电所管理模式的研究[J].华东科技:学术版,2016(14):00226-00226. [4]罗婷.探讨农村供电所管理中如何有效降低线损[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6(18):00223-00223.

国内外新农村建设模式对比

国内外新农村建设模式对比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提出的时间不长,目前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模式,因此,借鉴发达国家的农村建设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外新农村建设回顾 (一)韩国新农村运动的历史回顾 韩国的新农村建设运动正式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这段时期一方面韩国城乡差距、工农差距日益扩大,使得农村问题成为韩国政府必须解决的迫切问题,另一方面,由于政府采取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取得成功,政府能够有财力支援农业和农村。韩国政府自1970年开始发起了“新乡村运动”,大力倡导“勤勉、自助、合作”理念来振奋农民精神,以项目开发为纽带,以政府支援和农民自主为基本动力,带动农民开展家乡建设活动。在交通方面,通过改善农村公路,全国都实现了村村通车。居住方面,通过改善住房条件,使得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在农村生活条件的改善方面,通过实施农村电气化工程,20世纪90年代农村家电普及,全国已实现了电气化;通过改善农民饮水条件、兴建村民会馆、增加农民收入等措施,使农民得到极大的实惠。

总结韩国新农村运动的运作机制,可概括为如下几点:一是规划先行、分步实施。政府从战略高度认识新村建设的重要性,进行全面科学的规划设计,围绕总体设计分阶段、分步骤推进,由自上而下的领导机构和组织机构统一推动和实施;二是准确定位。韩国政府将农民定位为农村建设的主角,而政府在农村建设中只是充当引导、援助作用的配角;三是援助方式上,做到重点突出。资金以扶强助优的集中方式,向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领域投入;四是采取科学的激励机制。采取分类激励村庄、民选产生村领导、强化村民会议、资金用于民众相关领域的方式,调动农村社区的积极性。 (二)日本农村建设的历史回顾 日本农村建设的历史从总体上来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1.以农业现代化带动农村发展阶段。这一阶段从1961年到1998年。二战后,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农业人口急剧减少,工农和城乡差距日益扩大。面对这种情况,日本政府从1961年开始,颁布了《农业基本法》、《农业现代化资金筹措法》等一系列法律,并修订了《农地法》和《农振法》等法律。基本思路就是从产业振兴的角度切入,以促进农业发展为主线,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发展。主要内容都是围绕如何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率,扩大农户经营规模,增加农民收入,以缩小工农产业和城乡收入

开展新农村建设主要途径和方法

开展新农村建设主要途径与方式 一、前言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好比修建一幢大厦,经济就是这幢大厦的基础。如果基础不牢固,大厦就无从建起。如果经济不发展,再美好的蓝图也无法变成现实。 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也是衡量我们工作的基本尺度。只有农民收入上去了,衣食住行改善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新农村建设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 乡风文明,是农民素质的反映,体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只有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崇尚文明、崇尚科学,形成家庭和睦、民风淳朴、互助合作、稳定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新农村建设才是全面的、完整的。 村容整洁,是展现农村新貌的窗口,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应该是脏乱差状况从根本上得到治理、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民安居乐业的景象。这是新农村建设最直观的体现。 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显示了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护。只有进一步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真正让农民群众当家做主,才能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真正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意义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城乡协调发展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保证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参与发展进程、共享发展成果。如果我们忽视农民群众的愿望和切身利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长期滞后,我们的发展就不可能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就无法落实。我们

基于城乡统筹的新农村建设路径探讨_以陕西咸阳为例

第9卷第1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9No.1 2009年1月Journal of Northwest A&F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Jan.2009 基于城乡统筹的新农村建设路径探讨 ———以陕西咸阳为例 赵强社,陈遇春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杨凌 712100) 摘 要:本文以咸阳为例,阐述了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实施统筹城乡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在现阶段新农村建设应从规划、产业、就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农村三个文明等六个方面的路径抓起,并要抓住树立城乡一体化理念、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创新体制机制三个关键。 关键词:统筹城乡;新农村建设;路径;对策;陕西咸阳 中图分类号:F30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07(2009)01-0015-04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如何按照城乡统筹的要求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本文结合陕西咸阳实际作一初浅探讨。 一、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 实施统筹城乡战略的必要性 1.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是建设全面小康咸阳的内在要求。咸阳目前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其低水平主要是农村小康的低水平;不全面主要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全面;不平衡主要是城乡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咸阳有391万农村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79%,仍有51万农民处于贫困状态。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实现全面的小康。可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只有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加大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力度,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才能实现。 2.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是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必要过程。长期以来,我国在城乡战略和发展模式上实行的是城乡二元结构,二元经济结构是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性障碍。但是,城乡差距的缩小对于咸阳这样一个城乡差距较大的西部地区来说不可能急于求成。因此,就需要有一个逐渐改变城乡二元结构、逐步缩小城乡差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提上了议事日程,成为首选之策,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质上就体现了城乡之间的统筹发展和共同进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在目前城乡二元结构不能迅速改变的前提下,立足于农村,找到农村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道路的现实途径。 3.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是增加农民收人、促进富民强市的根本举措。当前咸阳农村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仍然是农民增收困难。从1997年开始,农民收人增长进入一个低谷期,1997-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平均增长3.97%,从2004年起中央连续下发了五个一号文件,农民收入才出现恢复性增长。如果农民的收入总是处于低水平状态,不仅影响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而且影 ①收稿日期:2008210224 作者简介:赵强社(1968-),男,陕西兴平人,高级经济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农村职业技术教育。3通讯作者

提升农村电力服务水平,推进新农村建设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0917795239.html, 提升农村电力服务水平,推进新农村建设发展 作者:秦跃杰 来源:《科技资讯》2014年第20期 摘要:为促进新农村建设,满足农村用电需求,必须对新农村建设中的电力服务进行研究,提高服务水平。本文就农村电力服务进行了探讨,以期对我国农村电力服务水平的提高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新农村电力服务措施 中图分类号:TM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7(b)-0111-01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三大产业结构的基础产业,搞好新农村建设要先把农业经济搞上去。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城市,电力服务水平也和城市有一定差距。近年来,国民经济迅速增长,国家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其中电力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但是,农村电力服务水平的提升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不断探索与创新,本文针对农村电力服务问题展开探讨,以提高农村电力服务的满意度,切实改善农民生活水平。 1 提升农村电力服务水平的必要性 随着新农村建设及一系列的惠农政策的实施,我国农村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新农村经济不断发生改变,由原来单一的粮食生产转向多元化的农产品、农业产业化,高效农业的兴起使农业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与之相配合的农电服务却在规模上、技术上难以适应,应农民、农村对电力服务的需求,提高电力服务水平,推进新农村建设发展势在必行。目前,电力企业实施了“两改一同价、户户通电”等惠民措施,供电能力和供电范围大幅度提高,但如果服务水平跟不上,付出的努力将很可能付之东流。为此,实施新服务也是让农民早用电、用好电,发展农村电力事业、增加企业效益的需要。提升农村电力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1 满足国家建设需要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提高电力服务水平是电力现代化、国家现代化的具体要求。电力服务水平提升,有助于农民生活正常用电、有助于农业产业发展、有助于农田灌溉。 1.2 满足社会发展要求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种模式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种模式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种模式 南街村模式 南街村位于河南省临颍县城南隅,紧靠107国道,西临京广铁路,东临京珠高速公路。全村有回、汉两个民族,共848户,3180口人,1000亩耕地,总面积1.78平方公里。村里有26家村营企业,诸如拉面工厂等。1984年,村办企业的总产值只有70万元,到1995年已经达到12亿,实现了飞跃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南街村遵循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集体经济,走集体共同富裕道路,实现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飞速发展。 围绕农业办工业,发展壮大集体实力 南街村依靠当地粮食资源,围绕农业办工业,围绕龙头企业上配套项目。发展粮食深加工,形成了农工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格局。从而实现了层层增值和良性循环,壮大了集体经济实力。此外组建的国家大型一档企业——河南省南街村(集团)有限公司,在1991年率先摘取河南省“亿元

村”桂冠,1993产值突破16亿元。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南街村也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为了增强集体经济的实力,南街村提出“二次创业”,本着“巩固老产业、丰富新产品、开发新产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指导思想,着力兴建食品、农业生态旅游、医药、电器、钢铁五大工业园区,并聘请高级人才管理企业。 由于集体实力的发展壮大,职工村民的福利待遇日益改善,人们在生活、住房、上学、就医福利等方面无后顾之忧,人人安居乐业。南街村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在搞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南街村大办公益事业,相继建起了诸多公益设施。成立了艺术团、军乐队、盘鼓队、门球队,建起了文化园、图书室、卫生所、康寿乐园等。同时,大办教育事业,投巨资新建了现代化、高标准的幼儿园、中小学和高中。还办起了报社、广播站和电视台,更好地村民服务。 信奉毛泽东,高唱东方红 南街村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先进文化教育人,以雷锋精神鼓舞人,以革命歌曲激励人,提出了建设共产主义小社区的奋斗目标,强化了职工村民的集体主义精神,营造了浓厚的昂扬向上的集体主义氛围。南街村投资100万,在村中心建起了东方红广场,占地近万平方米,广场上树立着毛泽东的汉白玉雕像,

城乡统筹规划的原则、方法和途径

建设部仇保兴:城乡统筹规划的原则、方法和途径 选择湖州作为本次论坛的举办地非常恰当。因为湖州在城乡统筹规划和建设方面的工作已经先行一步而且富有成效。在中央提出要在“十一五”期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时刻,我们汇聚在这里,来讨论城乡统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规划等问题自然十分重要。我们应该怎么样地规划,并通过规划统筹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这次研讨会邀请的也不局限于规划方面的专家,还有地方、省和中央农村、民政、土地管理等部门的专家,大家平心静气地来讨论这个问题。 对于城乡统筹这一课题,我做的研究也是不够的。但是我在农村工作时间较长,当过县委书记、地市委书记,也当过市长,湖州还是我的出生地,对湖州的情况我也有些了解。今天,我就城乡统筹规划问题讲几点意见: 一、从规划史的角度来看城乡统筹规划 从城市规划史上来看,在城市规划学科的自身发展历程中,始终贯穿着三大学术派别:一是理想主义。许多社会学家、规划学家,或者其有志于改造社会的人士,不断抛出许多理想主义的方案,希望引导整个社会和城市以及城乡的发展。就像著名规划学家刘易斯〃芒福德所说的那样:人类五千年文明史可以用人们对乌托邦不断追求的思想史来进行剖析;二是理性主义。尤其是文艺复兴以后,按照德国社会学家韦伯的说法,西方的资本主义对人类的贡献就在于用理性主义取代“上帝创造一切”的神学思想。实际上理性主义直接发源于文艺复兴之后的自然科学的蓬勃发展。也正是理性主义的兴起,为现代城市规划奠定了第一块里程碑——《雅典宪章》

(1933);三是实用主义,即崇尚解决实际问题,不纠缠于形而上学的学术体系。我们把城乡统筹规划放在这三大主义的历程中分析,任何历史实际上就是思想史,历史的沉淀可以为我们提供营养。 那么,我们的城乡统筹规划可以从这一思想发展历程中获得什么东西? 从理想主义来看,我们每一次针对城乡关系的调整,或者说对农村的一些改造,实际上也就是为了实现城里人的梦想,怎样使农民的生活更加美好。没有理想,当然也就可能没有前进的方向,理想代表着方向。有人说,我们的城乡规划像一只船,理想主义始终是掌舵的,掌握前进的方向,而理性和实用主义呢,是两把桨,缺一不可。既有方向,又有均衡的动力,这样船就可以平稳地行驶。 理想主义会给城乡发展带来什么?现在,一些理想主义者提出,城乡居民收入应该均等;农业作为弱势产业应该得到根本的改变;城乡之间的社会服务水平应该趋同。这都是理想主义者为之奋斗的目标。解放初期,我们也曾提出农村的发展前景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大办按需分配性质的公社食堂,这些都是理想主义的表现。我国每一次农村运动都充满着理想。当然其中也有一些反面的教训,就是说我们经常会超越现实,空想的乌托邦的成分多于实践要解决的问题,有些运动超越了农村实际的承受能力和农民的真正需要。这些运动的设计方——城市中的文人的思想取代了农民的实际需求,这些超现实的苦果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教训。 从理性主义来看,就我国的工业化发展阶段而言,现在我国发达的省份已经到了工业支撑和带动农业并促进农业产业化的时期。以前我们讲农业产业化,但是由于没有成熟的工业来支撑,农业产业化、服务社会化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