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雅鲁藏布江源头区居民点分布的影响因素

雅鲁藏布江源头区居民点分布的影响因素

雅鲁藏布江源头区居民点分布的影响因素
雅鲁藏布江源头区居民点分布的影响因素

30卷第6期728 736页

2012年11月

山地学报

JO U RN AL O F M O U N T AIN SCIEN CE Vol.30,No.6pp728 736

Nov.,

2012收稿日期(Received date ):2011-11-30;改回日期(Accepted ):2012-07-10。

基金项目(Foundation item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2008BAC34B01)、国家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0709045,201209032)、中央级公

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助。[

Jointly supported by the State Key project of China (2008BAC34B ),Special fund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0709045,201209032),the central level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s for basic R&D special fund business.]

作者简介(Biography ):赵卫(1981-),男,山东枣庄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区域生态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研究。[Zhao Wei (1981-),male ,

born in Zaozhuang of Shandong ,majoring on regional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文章编号:1008-2786-(2012)6-728-09

雅鲁藏布江源头区居民点分布的影响因素

赵卫,沈渭寿,邹长新,李海东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42)

摘要:针对雅鲁藏布江源区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不断加剧的生态退化问题、以畜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及其对

生态状况的依赖性,分析了源区居民点分布与地貌、生态状况、水文条件、交通条件的空间关系,评价了地貌等因素对该区居民点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2008年雅江源区居民点分布呈显著的地形聚集特征,大部分居民点聚集在4600 5000m 高程带、0? 5?缓坡区和没有坡向的平坦地带。雅鲁藏布江源区居民点分布与生态状况具有较强的空间趋同性。小嵩草草甸、紫花针茅草原和固沙草草原是居民点分布的主要植被类型;与1990年相比,2008年源区及其居民点分布区的NDVI 较低,草地盖度及其生产能力有所降低,风沙化土地渐趋扩张,极少数居民点分布于风沙化土地,以固定沙地为主。源区居民点分布还具有明显的河流指向性和交通指向性。超过83%的居民点分布在距离雅鲁藏布江水系1.5km 范围内和道路两侧2.0km 范围内,特别是500m 范围内;距离雅鲁藏布江水系和交通线路越远,居民点分布越稀疏。究其原因,以草原放养为主畜牧业生产及其对牧草和水分的依赖性是影响居民点分布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区域生态;居民点;生态状况;GIS 空间分析;雅鲁藏布江源头区中图分类号:K901.8,

X821文献标识码:A

居民点是特定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背景下,

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居民点空间布局对区域发展起着宏观上的控制作用,直接影响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生产力分布模式以及经济发展

规模、方向等

[1-2]

。探讨居民点分布及其与周围自然环境、经济社会等因素的相互关系,一直是聚落地

理学、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重建等领域的重要研究

内容[3-5]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从居民点用地、规模、

数量、形态、离散度等方面,对山区河谷、荒漠绿洲、黄土高原等地居民点分布及其空间格局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采用GIS 空间分析、抽样调查、定性分析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分析了居民点分布的影响因素,主要涉及海拔、坡度、坡向、河流(水源)等自然环境因素以及人口、城镇、生产总值、产业发展、投资、风俗习惯、社会制度、政策导向等经济社会因

[6-11]

。除上述因素外,植被类型、植被盖度、土地

退化等生态状况也是影响居民点分布及其经济、社

会发展的重要因素,特别是以畜牧业为主的生态脆弱区。目前,基于土地退化、植被类型、植被盖度等生态因素的居民点分布研究鲜见报道。

雅鲁藏布江源头区(简称“雅江源区”

)具有重要的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生态服务功能,其生态环境质量关系到中游经济发达地区、下游生物多样性丰富地区和孟加拉湾三角洲洪涝灾害严重地区的生态安全,是西藏高原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雅江源区属藏族聚居区,是西藏高寒草原

居民点分布的典型区域;该区农业生产以畜牧业为

主,植被类型、植被盖度、生态退化等生态状况是影响其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服务功能发挥以及雅江流域生态安全的关键因素。然而,受过度放牧、采矿、

工程建设等人类活动影响,近年来雅江源区草地盖度下降、风沙化土地扩张严重,对当地畜牧业生产、居民生活等产生不利影响[13]。鉴于此,结合居民点对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聚集作用,开展雅江源区居民点分布与地貌、生态状况、水文条件、交通线路的空间相关研究,分析评价地貌等因素对该区居民点分布的影响,识别该区居民点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可以为西藏自治区牧民安居工程实施、西藏高原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等提供科学依据。

1研究区概况

雅江源区地处西藏自治区西南部、日喀则地区西部,喜马拉雅山西段和冈底斯山之间,包括仲巴县帕羊区全部、扎东区大部、隆嘎尔区小部分以及革吉县、普兰县、萨嘎县小部分;地理范围为29?08'30? 30?58'12?N,81?05'07? 84?30'20?E,平均海拔4600m以上[13]。雅江源区属高原亚寒带半干旱气候区,具有光照充足、辐射强、干湿季节明显、暖季凉爽、冬季严寒等特点。土壤类型包括草甸土、高山草原土、高山草甸土、寒漠土等,植被类型以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小嵩草(Kobresia pygmaea)、青藏苔草(Carex moorcroftii)、固沙草(Orinus thoroldii)等为主。雅江源区地势高亢,植物群落结构简单,生态系统抗干扰和自我恢复能力差,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就经济、社会发展而言,雅江源区是纯牧业区,区内仲巴县、萨嘎县和革吉县均属牧业县,普兰县也属半农半牧县。2008年仲巴县、萨嘎县、革吉县和普兰县的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分别为94.04%、83.74%、96.22%和53.01%[14]。可以说,畜牧业既是雅江源区的基础产业,也是该区居民收入和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使得雅江源区人类生产、生活对自然环境和草地资源呈强烈的依赖性。加之人口数量和牲畜存栏量的不断增加,近年来雅江源区人畜压力加剧,草地生态系统承受的放牧干扰显著增强,草地盖度随之下降、风沙化土地渐趋扩张,对雅江源区生态环境质量、生态服务功能和雅江流域生态安全构成威胁。

2研究方法

2.1数据来源

本文的数据来源主要包括:①1990年、2008年雅江源区TM影像,②1990年雅江源区Pathfinder AVHRRNDVI和2008年SPOT VEGETATION NDVI 指数数据集,③雅江源区地形图、植被图、土地利用图、基础地理信息等。辅助资料有日喀则地区统计年鉴、西藏自治区统计年鉴、中国畜牧业年鉴和各类调查数据等。

2.2研究方法

针对雅江源区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特点,结合国内外居民点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选择海拔、坡度、坡向、植被类型、NDVI、风沙化土地、集水流域、河流和道路等因素,分析雅江源区居民点分布与地形地貌、生态状况、水文条件、交通条件的空间关系,明确该区居民点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2.2.1地貌以雅江源区1?25万地形图为基础,运用Arc GIS空间分析模块,提取雅江源区高程、坡度和坡向因子;将高程和坡度分为10个等级,将坡向分为8个坡向9个类型(图1)。坡向包括阳坡、阴坡和半阴半阳坡。阴坡分北向、东北向和西北向;阳坡分南向、西南向和东南向;东向和西向属半阴半阳坡;平坦地区没有坡向,单独划为一类。

2.2.2生态状况雅江源区植被类型包括无植被地段、小嵩草草甸、变色锦鸡儿灌丛、藏北藏西嵩草草甸、紫花针茅草原、苔草发草沼泽、青藏苔草草原、苔草华扁穗草甸、固沙草草原、三指雪莲花稀疏植被10类;风沙化土地分为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固定沙地、半裸露砂砾地和裸露砂砾地5类(图2、图3)。根据1990年、2008年雅江源区NDVI数据,将该区NDVI分为10个等级(表1)。

2.2.3水文条件在雅江源区DEM数据基础上,运用Arc GIS水文分析工具,生成集水区数据;根据汇流累积量,采用等分法将集水区划分为10个等级(图4)。以500m为间隔缓冲距,对雅江源区河流水系作缓冲区分析,分为11个等级,生成河流缓冲区分级数据(图5)。

2.2.4交通条件运用Arc GIS缓冲区分析功能,以500m为间隔缓冲距,对雅江源区道路作缓冲区分析,分为11个等级,生成道路缓冲区分级数据(图6)。

2.2.5叠置分析利用Arc GIS叠置分析工具,将雅江源区居民点分布与高程、坡度、坡向、植被类型、NDVI、风沙化土地、集水流域、河流缓冲区、道路缓冲区等分级数据进行叠置分析,确定不同地貌、生态状况、水文条件、交通条件下居民点分布情况。

927

第6期赵卫,等:雅鲁藏布江源头区居民点分布的影响因素

3

结果与分析

3.1

地貌

居民点是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形成的。作为自然环境的主导因素,地貌不仅对居民生产、

生活、出行等活动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还与气候、水文、植被等相互影响、相互渗透[15]

。因此,地貌是居民点分布的宏观地理背景,海拔、坡度和坡向直接关系到居民点分布的空间格局。3.1.1

海拔在雅江源区239个居民点中,

2008年有151个居民点分布在海拔4600 4800m 高程

带,

4800 5000m 、5000 5200m 、5200 5400m 和5400 5600m 高程带分别有50个、17个、16个和5个居民点分布,5600m 以上高程带未见居民点分布(图1-A )。因此,多数居民点分布在4600 5000m 高程带,占该区居民点的84.01%;随着海拔的升高,各高程带的居民点数量显著递减;海拔5600m 以上地区基本无居民点分布。3.1.2

坡度

结合国际地理学联合会地貌调查与地貌制图委员会关于地貌详图应用的坡地分类,

2008年雅江源区192个居民点分布在坡度0? 5?的缓坡区,在坡度5? 10?和10? 15?的斜坡区分别有24个和18个居民点分布,在坡度15? 20?和20? 25?的陡坡区分别有3个和1个居民点分布,1个居民点分布在35?以上的峭坡区(图1-B )。因

此,雅江源区多数居民点分布在0? 5?缓坡区,占

该区居民点的80.33%;随着坡度的增加,

各坡度带的居民点数量呈递减趋势;在坡度超过25?的陡坡、

峭坡区,居民点分布稀少。3.1.3

坡向2008年雅江源区170个居民点分布在没有坡向的平坦地带;38个居民点分布在阳坡,

南向、东南向和西南向分别有11个、

10个和17个;13个居民点分布在阴坡,北向、东北向和西北向分别有3个、

4个和6个;6个和12个居民点分别位于东向和西向(图1-C )。除平坦地带外,雅江源区8个坡向的居民点数量依次为为西南向>西向>南向>东南向>东向、西北向>东北向>北向。因此,多数居民点分布在没有坡向的平坦地带,占居民点的71.13%;其他居民点多数分布在阳坡,其次是半阴半阳坡,阴坡的居民点最少。

综上,不同地貌条件下雅江源区居民点分布表现出较强的规律性。随着海拔升高、坡度增加,居民

点分布渐趋稀疏;4600 5000m 高程带、0? 5?缓坡区和没有坡向的平坦地带是居民点聚集区,分布

着70%以上的居民点;5600m 以上高程带和25?以上陡坡区是居民点稀疏区,居民点稀少。其中,居民点聚集区多属河谷平原区,地势平坦、交通方便,便于牧民定居、出行等日常活动;水热条件优越,植被生长状况良好、牧草资源丰富,为畜牧业生产提供了相对丰裕的物质基础。居民点稀疏区多属海拔高、坡度大的山区,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恶劣,

植被盖

图1

2008年雅江源区居民点分布与地貌的关系

Fig.1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istribution of residential points and topography in the source region of the Yarlung Tsangpo River in 2008

37山地学报30卷

图22008年雅江源区居民点分布与植被类型的关系Fig.2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istribution of residential points and getation types in the source region of the Yarlung TsangpoRiver in2008

度、生产力低下,生态环境脆弱,对畜牧业发展、牧民生活的支撑能力较弱;道路、供水、供电等工程建设难度大、成本高,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牧民生活便利性较差;建议规避定居、放牧等人类活动,避免破坏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和诱发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生态问题。除没有坡向的平坦地带外,南向、西南向和西向是居民点分布的主要坡向,分布的居民点较多;北向、东北向、西北向和东向的居民点较少。这是因为雅江源区光照充足、日照时间长,南向、西南向和西向可以接受强度较大、温度较高的光照,为植被生长、畜牧业生产和牧民生活等提供相对优越的气候条件。

3.2生态状况

作为雅江源区的基础产业,畜牧业是该区经济发展、财政收入和居民生活等的根本保障;但是畜牧业以草原放养为主,逐水草而居、靠天放牧,对生态状况、特别是植被条件具有强烈的依赖性。受草地类型及其生产能力影响,雅江源区可利用草场面积、产草量及其载畜量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对其居民点分布产生重要影响。同时,以草地盖度降低、风沙化土地扩张等为代表的生态状况变化对居民生存环境构成强烈威胁,甚至迫使居民点迁移。鉴于此,选择植被类型、NDVI、风沙化土地等指标,分析雅江源区居民点分布与生态状况及其动态变化的相互关系。3.2.1植被类型在雅江源区10种植被类型中,小嵩草草甸、紫花针茅草原和固沙草草原分别有82个、72个和37个居民点分布;藏北藏西嵩草草甸、三指雪莲花稀疏植被、变色锦鸡儿灌丛和无植被地段分布的居民点较少,分别有18个、13个、10个和

7

图31990年、2008年雅江源区居民点分布与风沙化土地的相互关系

Fig.3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istribution of residential points and aeolian sandy land

in the source region of the Yarlung TsangpoRiver in1990and2008

137

第6期赵卫,等:雅鲁藏布江源头区居民点分布的影响因素

个(见图2)。因此,小嵩草草甸、紫花针茅草原和固沙草草原是居民点分布的主要植被类型,占该民点的79.92%;青藏苔草草原、苔草发草沼泽和苔草华扁穗草甸并未发现居民点分布,其他植被类型分布的居民点也较少。

就雅江源区居民点集中分布的植被类型而言,小嵩草热值含量较高,草质较软,适口性好;紫花针茅产草量高,牲畜喜食,可收贮青干草;小嵩草草甸和紫花针茅草原都具有较强的耐牧性,是理想的放牧型草地。同时,小嵩草草甸和紫花针茅草原也是雅江源区分布最广的植被类型,占该区土地面积的35.33%和25.47%。因此,小嵩草草甸和紫花针茅草原是分布的居民点最多,占居民点的64.44%。固沙草是西藏特有的根茎禾草草原类型;雅江源区是固沙草草原分布相对集中的地区,固沙草广泛分布于马泉河的宽阔谷盆底部冲积、风积沙地和两侧山地的山麓覆沙地。因此,固沙草草原分布的居民点仅次于小嵩草草甸和紫花针茅草原,占居民点的15.48%。

由于牧草的饲养价值高、适口性好、耐牧性强、分布广等优势,小嵩草草甸、紫花针茅草原和固沙草草原成为雅江源区居民点选址、布局的主要植被类型,其他植被类型分布的居民点相对较少。因此,鉴于雅江源区畜牧业生产的基础性及其对牧草资源的需求,该区居民点分布与植被类型具有较强的空间趋同性。

3.2.2NDVI通过雅江源区居民点分布与NDVI 分级数据的叠置分析,识别近20a居民点分布区对应的NDVI等级(以“居民点NDVI”表示)及其动态变化,分析评价植被状况及其生产能力对该区居民点分布的影响。

区域尺度上,1990年、2008年雅江源区NDVI 的平均值分别为0.102和0.049。与1990年相比,2008年雅江源区植被盖度较低、植被状况较差,草地生产能力有所下降。

就居民点NDVI而言,1990年雅江源区207个居民点NDVI超过0.15,植被状况相对较好;23个居民点NDVI介于0.05 0.15;9个居民点NDVI低于0.05,主要分布于仲巴县城东南侧,以紫花针茅、固沙草和小嵩草为主,植被盖度较低、植被状况相对较差。2008年雅江源区239个居民点NDVI介于0.05 0.2,其中223个居民点NDVI介于0.05 0.15,占该区居民点的93.31%(表1)。表11990年、2008年雅江源区居民点分布与NDVI的关系Table1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istribution of residential points and NDVI in the source region of the Yarlung TsangpoRiver in1990and2008

NDVI NDVI等级

居民点数量/个

1990年2008年<-0.1100-0.1 -0.05200

-0.05 0300

0 0.05490

0.05 0.15150

0.1 0.15622173

0.15 0.276516

0.2 0.258690

0.25 0.39370

≥0.310360

合计239239

从居民点NDVI等级来看,1990年雅江源区居民点NDVI分属7个等级,超过86%的居民点NDVI 属于7级、8级、9级和10级;2008年该区居民点NDVI分属3个等级,超过93%的居民点NDVI属于5级和6级。因此,与1990年相比,2008年雅江源区居民点NDVI的聚集等级相对较低。

就居民点NDVI的动态变化而言,1990—2008年雅江源区NDVI超过0.2的居民点由142个降至0个,NDVI介于0.15 0.2的居民点由65个降至16个。与1990年相比,191个居民点NDVI显著下降,占该区居民点的79.92%,使得NDVI介于0.05 0.15的居民点由23个增至223个(见表1)。

综上,与1990年相比,2008年雅江源区NDVI 平均值、居民点NDVI的聚集等级和NDVI超过0.15的居民点数量均较低。1990—2008年雅江源区及其居民点NDVI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对应的植被盖度、植被状况明显下降,草地生产能力有所降低,对畜牧业生产、牧民生活和生态服务功能构成潜在威胁。

3.2.3风沙化土地1990年、2008年雅江源区风沙化土地分别为1281.78km2和1376.22km2。其中,固定沙地分布最广,分别占风沙化土地的35.07%和36.03%。与1990年相比,2008年五类风沙化土地均有增加,新增的风沙化土地多属原有风沙化土地的继续扩张,裸露砂砾地和固定沙地的

237山地学报30卷

扩张较显著(图3)。

1990年、2008年雅江源区居民点在风沙化土地的分布情况并未发生明显变化。1990年和2008年风沙化土地内均有6个居民点分布,占该区居民点的2.5%;居民点分布的风沙化土地主要位于雅江水系的河流阶地、干河床、冲洪积扇及219国道附近。其中,半固定沙地、半裸露砂砾地和裸露砂砾地各有1个居民点分布,固定沙地有3个居民点分布,流动沙地无居民点分布(见图3)。

源于畜牧业生产对生态状况、牧草资源的强烈依赖以及牧民居民点迁移的灵活性,雅江源区只有极少数居民点分布于风沙化土地,以固定沙地、半固定沙地、半裸露砂砾地和裸露砂砾地为主,主要位于河流阶地、干河床、冲洪积扇和219国道附近。其中,固定沙地是雅江源区居民点分布相对较多的风沙化土地类型,主要受固定沙地分布相对较广、危害相对较轻等特征的影响。

3.3水文条件

作为雅江源区重要的水源地和水文廊道,雅江水系为该区畜牧业生产、居民生活等提供了必需的淡水、食物甚至便利的运输载体。可以说,水文条件也是影响雅江源区居民点分布的重要因素。考虑到陆地生态系统与雅江水系的水文联系,以居民点为中心的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也会对雅江源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生态系统服务产生影响。鉴于此,从集水流域和河流缓冲区两个方面,分析居民点分布与水文条件的空间关系。

3.3.1集水流域基于DEM数据的雅江源区水文分析表明,雅江源区汇流累积量由西北向东南显著增加,集水流域等级随之上升;以西北-东南向为中心线,该区东北向与西南向的集水流域呈显著的对称分布(图4)。实际上,雅江干流也由西北向东南穿越,支流主要分布在干流的东北侧与西南侧。因此,雅江源区水力联系表现为中心线由西北向东南延伸,东北侧和西南侧向中心线倾斜。

如图4所示,2008年雅江源区173个居民点分布在6 10级集水区,占该区居民点的72.38%。其中,9级集水区分布的居民点最多,达57个;3级集水区分布的居民点最少,仅5个。究其原因,6 10级集水区地处雅江源区东南部,地势较平坦、交通较便利,自然条件相对较好;植被类型以小嵩草草甸和紫花针茅草原为主,草地盖度及其生产能力较高,对以畜牧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居民点选址具有较强的适宜性。1 5级集水区位于雅江源区西北部,海拔较高、坡度较大,自然环境相对恶劣,对居民点选址和布局的制约性较强;植被类型也以小嵩草草甸和紫花针茅草原为主,但是草地生物量和载畜量较低,对当地畜牧业生产、牧民生活的支撑能力相对较弱。因此,雅江源区1-5级集水区分布的居民点相对较少,占该区居民点的27.62%

图42008年雅江源区居民点分布与集水区的关系Fig.4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istribution of residential points and catchments in the source region of the Yarlung TsangpoRiver in2008

3.3.2河流缓冲区研究表明,河流也是影响居民点分布的重要因素。一般地,河流两岸较平坦,适合人类居住,居民点分布相对密集;距离河流越远,居民点分布越稀疏。结合陆地生态系统与雅江水系的水文联系,雅江源区河流两岸不仅地势平坦,水分条件和植被状况也较好,成为优良的放牧草场和居民点聚居的重点地区。

2008年雅江源区超过89%的居民点分布在距离雅江干流、支流以及季节性、小规模水域1.5km 范围内,便于满足其畜牧业生产、牧民生活的用水需求。其中,距离雅江水系500m范围内分布的居民点最多,占该区居民点的61.78%。随着与雅江水

337

第6期赵卫,等:雅鲁藏布江源头区居民点分布的影响因素

系距离的增加,各河流缓冲区分布的居民点数量大致呈下降趋势。仅6个居民点与雅江水系的距离超过5km ,这类居民点主要分布在雅江源区的中部山区(图5)。然而,雅江源区居民点分布所依赖的水文条件也存在差异。雅江源区Ⅰ级缓冲区(距离雅

江水系500m 范围)分布的162个居民点中,62个居民点分布于季节性、

小规模的河流、沼泽等水域周围;其他100个居民点则依赖于雅江干流及其支流。受自然环境恶劣、经济条件落后等因素制约,雅江源区引水、提水、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难度大、成本高;同时,雅江源区生产活动以基于草原放养的畜牧业为主,生产、生活用水的空间动态性较强。因此,生产、生活用水主要依赖于河流、湖泊等地表水源,居民点分布表现出显著的河流指向性

图5

2008年雅江源区居民点分布与河流的关系

Fig.5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istribution of residential points and

rivers in the source region of the Yarlung Tsangpo River in 2008

3.4交通条件

居民点沿公路、铁路等交通线路呈带状分布,是

当前我国居民点布局的四种主要形式之一[16]

。交

通条件对居民点形成和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其影响几乎体现在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直接关系到居民点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

[8-9]

。因此,交通

条件是居民点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通过改变居民点的交通区位对其空间分布产生影响。

2008年雅江源区199个居民点分布在道路两侧2.0km 范围内。其中,道路两侧500m 范围内分

布的居民点最多,

占居民点的60.67%;随着与道路距离的增加,

各缓冲区内分布的居民点数量大致呈递减趋势(图6)。14

个居民点与道路的距离超过

图6

2008年雅江源区居民点分布与道路的关系

Fig.6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istribution of residential points and

traffic line in the source region of the Yarlung Tsangpo River in 2008

5.0km ,该类居民点多位于海拔较高、坡度较大的山

区,主要受以畜牧业为主导的产业类型、畜牧业生产对优良牧场的强烈需求、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对滞后等因素的影响。

结果表明,雅江源区居民点分布表现出显著的交通指向性。源于当地居民对外交流的日益增强及其对交通条件的强度依赖,大部分居民点分布在道路两侧2.0km 范围内;随着与道路距离的增加,居民点分布渐趋稀疏;少数居民点与道路的距离超过5.0km ,主要受畜牧业生产及其牧草需求的驱动。

4结论与讨论

1.雅江源区居民点分布呈显著的地形聚集特征。超过70%的居民点分布在4600 5000m 高程带、0? 5?缓坡区和没有坡向的平坦地带,该类分区多属海拔较低、坡度较缓的河谷平原区,气候、土壤和植被条件相对优越,对畜牧业生产、牧民生活的支撑能力相对较强;而且地势平坦,便于进行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随着海拔升高、坡度增加,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愈加恶劣,植被盖度及其生产能力等急剧下降,

草地生态系统的抗干扰和自我恢复能力显著下降,对畜牧业生产、牧民生活的制约作用愈来愈明显。5600m 以上高程带和25?以上陡坡区,居民点分布稀少;阴坡分布的居民点也相对较少。

2.畜牧业是雅江源区的基础产业,是该区经济发展、居民生活的根本保障;草地资源是雅江源区最

4

37山地学报30卷

重要的生产资料之一,也是牧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因此,雅江源区居民点分布与生态状况及其动态变化具有较强的空间趋同性。小嵩草草甸、紫花针茅草原和固沙草草原是居民点分布的主要植被类型;与1990年相比,2008年居民点分布区的NDVI明显降低,草地盖度及其生产能力有所下降;期间,仅6个居民点分布于风沙化土地,以固定沙地为主。

3.水文条件和交通条件也是影响居民点分布的重要因素。源于水文条件对植被生长、牲畜饮水、生活用水等的影响,雅江源区居民点分布呈“逐水而居”特征。超过72%的居民点分布于6 10级集水区;距离雅江水系越远,居民点分布渐趋稀疏;大部分居民点分布在距离雅江水系1.5km范围内,特别是500m范围内。由于日常出行、对外交流等对交通条件的需求,居民点分布呈显著的交通指向性,超过83%的居民点聚集在道路两侧2.0km范围内,特别是500m范围内;距离道路越远,居民点分布越稀疏。

上述分析表明,畜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基础地位、以草原放养为主的畜牧业生产模式、畜牧业生产对牧草和水分的依赖性,是影响雅江源区居民点分布的根本原因,使得该区居民点分布表现出显著的“逐水草而居”特征。由于对水、热条件的再分配,地貌导致植被类型、植被盖度和草地资源效用的空间差异性,对雅江源区居民点分布产生影响。通过植被演替、草地盖度下降、风沙化土地扩张等,生态退化会削弱生态系统对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支持能力,影响居民点形成、发展和迁移。随着与外界交流的愈加频繁,交通条件对雅江源区居民点分布的影响也渐趋增强。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Yu Miao,Bian Zhenxing,Li Jiandong.Analysis of landscape pat-tern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feature in Huanren County by remote sensing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J].Journal of Southwe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09,34(4):

106-114[于淼,边振兴,李建东.RS与GIS支持下的桓仁县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与空间分布特征分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4(4):106-114]

[2]HanRongqing.The study o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rural residen-tial land in Zhaoyuan County using GIS[J].Journal of Liaocheng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08,21(1):81-84[韩荣青.基于GIS的招远市农村居民点布局适宜性研究[J].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1(1):81-84][3]Li Jun,Li Xiaojian.A review on location of the rural settlement [J].Human Geography,2008,23(4):23-27[李君,李小建.国内外农村居民点区位研究评述[J].人文地理,2008,23(4):23-27]

[4]Liu Shaoquan,Chen Guojie,Chen Zhijian.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warning on rural habitat ecosystem———a case study of group 5of Cizhu Village in Wanxian City[J].Acta Ecologica Sinica,2001,21(2):295-301[刘邵权,陈国阶,陈治谏.农村聚落生态环境预警———以万州区茨竹乡茨竹村五组为例[J].生态学报,2001,21(2):295-301]

[5]Feng Wenlan,Zhou Wancun,Li Ainong,et al.GIS-based spatial analysis on rural settlement centralization in the upper MinjiangRiv-er basin-a case study of Maoxian County[J].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the Yangtze Basin,2008,17(1):57-61[冯文兰,周万村,李爱农,等.基于GIS的岷江上游乡村聚落空间聚集特征分析———以茂县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8,17(1):57-61]

[6]Tian Guangjin,Liu Jiyuan,Zhang Zengxiang,et al.The scal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rural settlements byRemote Sens-ing and GIS[J].Journal ofRemote Sensing,2002,6(4):307-312[田光进,刘纪远,张增祥,等.基于遥感与GIS的中国农村居民点规模分布特征[J].遥感学报,2002,6(4):307-312][7]Wang Ting,Zhou Guohua,YangYan.Study on the rational distribu-tion of the rural residential land in Nanyue District of Hengyang [J].Progress in Geography,2008,27(6):25-31[王婷,周国华,杨延.衡阳南岳区农村居民点用地合理布局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08,27(6):25-31]

[8]Li Jun,Li Xiaojian.Study on the effect factors and distribution changes of rural residential under the multiple regional environment:

a case study of Gongyi city in Henan province[J].Resource sci-

ence,2009,31(7):1195-1204[李君,李小建.综合区域环境影响下的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河南巩义市为例[J].资源科学,2009,31(7):1195-1204][9]Pan Jinghu,Jin Xuetao,Han Wenchao.Landscape patterns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rural residential areas in Gangu County[J].Journal of Northwest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11,41(1):127-133[潘竟虎,靳学涛,韩文超.甘谷县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与空间分布特征[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1(1):127-133]

[10]Wang Cheng,Wu Hong,Xu Huacheng,et al.Analysis on charac-teristics and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settlement in river valley[J].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2001,21(2):170-176[王成,武

红,徐化成,等.太行山区河谷内居民点的特征及其分布格局

的研究[J].地理科学,2001,21(2):170-176]

[11]Cai Weimin,Tang Huajun,Chen Youqi,et al.Landscape pattern of rural residential areas in yellow river delta in recent20years [J].Resources Science,2004,26(5):89-97[蔡为民,唐华

俊,陈佑启,等.近20年黄河三角洲典型地区农村居民点景观

格局[J].资源科学,2004,26(5):89-97]

[12]He Ping,Guo Ke,Gao Jixi,et al.Vegetation types and their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in the source area of the Yarlung Zangbo[J].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2005,23(3):267-273[何萍,

537

第6期赵卫,等:雅鲁藏布江源头区居民点分布的影响因素

郭柯,高吉喜,等.雅鲁藏布江源头区的植被及其地理分布特

征[J].山地学报,2005,23(3):267-273]

[13]Sun Ming,Shen Weishou,Li Haidong,et al.Traits and dynamic changes of the aeolian sandy land in the source region of the

Yarlung ZangboRiver in Tibet[J].Journal of NaturalResources,2010,25(7):1163-1171[孙明,沈渭寿,李海东,等.雅鲁

藏布江区风沙化土地演变趋势[J].自然资源学报,2010,25

(7):1163-1171]

[14]Tibet autonomous region bureau of statistics,Tibet general team of investigation under the NBS.Tibet statistical yearbook2009[M].

Beijing:China Statistics Press,2010.[西藏自治区统计局,国

家统计局西藏调查总队.西藏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

出版社,2010]

[15]Liu Minghao,Dai Zhizhong,Qiu Daochi,et al.Influencing factors analysis and rational distribution on rural settlements in mountains

region[J].Economic Geography,2011,31(3):476-482[刘

明皓,戴志中,邱道持,等.山区农村居民点分布的影响因素

分析与布局优化———以彭水县保家镇为例[J].经济地理,2011,31(3):476-482]

[16]Wang Ting,Zhou Guohua,YangYan.Study on the rational distri-bution of the rural residential land in Nanyue District of Hengyang [J].Progress in Geography,2008,27(6):25-31[王婷,周

国华,杨延.衡阳南岳区农村居民点用地合理布局分析[J].

地理科学进展,2008,27(6):25-31]

Affect on the Distribution ofResidential Points in the SourceRegion

of the Yarlung TsangpoRiver

ZHAO Wei,SHEN Weishou,ZOU Changxin,LI Haidong

(Nanjing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Ministry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Nanjing210042,China)

Abstract:In view of its important ecological service functions,growing ecological degradation,industrial structure based on animal husbandry and a strong dependence on ecological status,affect on the distribution of residential points in the source region of the Yarlung TsangpoRiver(called‘the source region’for short)was studied,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istribution of residential points and four environmental elements,including topography,ecological status,hydrological condition and traffic lines were analyzed.Results showed that most residential points in the source region located in the elevation zone from4600to5000,gentle slope from0?to5?and flat area with-out aspect,which was characterized by topographic centralization.There was spatial convergence between the dis-tribution of residential points and ecological status in the source region.In terms of vegetation types,most residen-tial points were distributed in Kobresia parva Meadow,Stipapurpurea steppe and Orinus steppe.From1990to2008,the vegetation coverage and status of the zone that residential points located decreased significantly.Fewest residen-tial points were distributed in aeolian sandy land;residential points located in fixed sandy land were more than that in other aeolian sandy lands.The distribution of residential points in the source region presents obvious character of river direction and transportation direction;most residential points had favorable status of water resource and traffic,which located along to the river in a distance of1.5km and traffic line in a distance of2.0km,500m especially.And the residential points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ing of distance to rivers and traffic lines.Therefore,animal husbandry and its demand for water and forage were the primary factors which affect the distribution of residential points in the source region.

Key words:regional ecology;residential points;ecological status;spatial analysis of GIS;source region of the Yarlung TsangpoRiver

637山地学报30卷

2020届高考地理-区域地理专题训练--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区域地理专题训练 ——雅鲁藏布大峡谷 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据国家测绘局公布的数据:这个大峡谷北起米林县派镇大渡卡村(海拔3000米),经排龙乡的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南到墨脱县巴昔卡村(海拔115米,在藏南地区靠近印度阿萨姆邦的地方),主体在墨脱县。从墨脱县甘登乡多卡村往上,一直到米林县派镇加拉村,是雅鲁藏布大峡谷无人区。 全长504.6千米,最深处6009米,平均深度2268米,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峡谷具有从高山冰雪带到低河谷热带雨林等9个垂直自然带,汇集了多种生物资源,包括青藏高原已知高等植物种类的2/3,已知哺乳动物的1/2,已知昆虫的4/5,以及中国已知大型真菌的3/5。 【地质地貌】 大峡谷地区是青藏高原最具神秘色彩的地区,因其独特的大地构造位置,被科学家看作“打开地球历史之门的锁孔”。因此,大峡谷地区的地质调查是青藏高原地质大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峡谷处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俯冲的东北挤角,地质现象多种多样,堪称罕见的“地质博物馆”。 【气候】 1、水汽通道的作用 这条天然水气通道使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在青藏高原东南地区形成世界第一大降水带,年降水量达4500-11060毫米;就是这条水气通道使大峡谷积蓄了巨大的水能资源;就是这条天然水气通道使热带气候带在青藏高原东南地区向北推移了五个纬度;就是这条天然水汽通道发育了巨大的海洋性冰川;就是这条天然水汽通道缩小了南北自然带之间的明显差异,就是这条天然水汽通道推动许多热带动、植物分布向北推移;就是这条天然水汽通道促进了喜马拉雅山脉南北生物的混合与交流这就是这条天然水汽通道为许多古生物物种提供了安全庇护,不至灭绝。雅鲁藏布江水汽通道作用造成了大峡谷地区齐全完整的垂直自然带分布,由高向低,从高山冰雪带到低河谷亚热带季风雨林带,宛如从极地到东南亚半岛或从我国东北来到海南岛一样。 2、山地垂直变化 高山雪线之下是高山灌丛草甸带,再向下便是高山、亚高山常绿针叶林带,继续向下便是山地常绿、半常绿阔叶林带和常绿阔叶林带,进入低山、河谷是季风雨林带。

西藏墨脱县城简介

《西藏墨脱县城简介》 西藏;https://www.sodocs.net/doc/0917803843.html,/ 墨脱县是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下辖的一个县,位于西藏东南部,地处雅鲁藏布江下游,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东端南麓。面积3.4万平方千米,耕地面积2万亩,森林面积3200万亩。辖8个乡(含1个民族乡),59个村民委员会。境内的居民主要为门巴族和珞巴族。著名的雅鲁藏布大峡谷主体段都在该县境内。这里是西藏高原海拔最低,环境最好的地方,也是西藏最温和,在祖国西南边陲,西藏高原的东南部,镶嵌着一颗耀眼的绿色明珠――墨脱。在这约一万平方公里的地域里发育、繁衍了丰富多彩、千姿百态、气象万千的自然资源。进入墨脱县,在几小时内便可领略到从高山寒带到热带雨林那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真是“一山显四季,十里不同天”。墨脱县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雅鲁藏布江下游。总面积31394.67平方千米。总人口1万人(2003年)。县人民政府驻墨脱镇,邮编:860700。代码:542621。区号:0894。拼音:MotuoXian。墨脱县辖1个镇、7个乡:墨脱镇、甘登乡、加拉萨乡、达木珞巴族乡、帮辛乡、格当乡、德兴乡、背崩乡。共有60个行政村。 墨脱,在喜马拉雅山脉南麓,与印度毗邻,意为“隐秘的莲花”,“墨脱”一词在藏文中是花的意思。可见,很早以前就有人把墨脱比作“花”了。的确,墨脱不仅资源丰富,而且景色秀丽,四季如春,气候宜人。这里到处是莽莽林海,山花怒放,高山湖泊,飞流急瀑,被誉为西藏的“西双版纳”。过去墨脱也称“白玛岗”,是莲花圣地之意。由于处在喜马拉雅断裂带和墨脱断裂带上,地质活动频繁,地震、塌方、泥石流不断,加之气候潮湿多雨,使得这里成为全国惟一不通汽车的县。 墨脱又名白马岗,是西藏最具神秘性的地方之一。西藏着名的宗教经典称:“佛之净土白马岗,圣地之中最殊胜。”这些受到信徒顶礼膜拜的圣地,给众多西藏人的心灵播下无限的诱惑,墨脱的门巴人、珞巴人说他们居住的地方叫“白隅欠布白马岗”,意思是“隐藏着的像莲花那样的圣地”。在佛教的观念里,莲花是吉祥的象征。 墨脱的这种宗教神秘色彩,直接渗透到门巴人的心灵里。记得一个名叫曲尼的墨脱门巴族宗教画师曾绘声绘色地讲到:墨脱的地形像女神多吉帕姆仰天平卧的圣体――耸立在雅鲁藏布江大拐弯的那座白云缭绕、难以一睹风采的南迦巴瓦雪峰,就是这位女神俊俏的容颜;东部一带密布的森林和地势平缓的沃土,是她柔软的腹部;修竹遍野、江水碧蓝的仰桑河流域是她的下身,总之,墨脱的山山水水,都是这位女神躯体的组成部份。 朵尼拉绘声绘色的述说,使我们这些外来人深切地感到,墨脱是个神秘的地方,难怪在这里有着许多可供信徒朝拜的圣地,其中着名的就有仰桑河、布达切波雪峰和宫堆颇章。清澈味甜的仰桑河。 西藏:https://www.sodocs.net/doc/0917803843.html,/

青海省高一上学期地理10月月考试卷(II)卷(模拟)

青海省高一上学期地理10月月考试卷(I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31题;共102分) 1. (4分)下列能源,按形成和来源,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 A . 水能 B . 风能 C . 潮汐能 D . 煤炭 2. (4分)有关地球内部结构的错误叙述是() A . 岩石圈在软流层以上 B . 海洋地壳较薄,大陆地壳较厚 C . 横波可以通过地球的外核 D . 莫霍面和古登堡面是划分地球三个主要圈层的界面 3. (4分) (2016高一上·北京期末) 2016年11月22日日本福岛县附近海域发生7.4级地震,这是11月以来日本东北部发生的第2次震级超过6级地震。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 日本地震频发,主要是因为其位于() A . 板块内部 B . 海洋内部 C . 板块交界处 D . 海陆交界处 (2) 关于亚洲东部海沟与岛弧,说法正确的是() A . 位于板块消亡边界,由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挤压俯冲形成 B . 位于板块生长边界,由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俯冲形成 C . 位于板块生长边界,由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张裂形成 D . 位于板块消亡边界,由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张裂形成 (3) 在南美洲西岸向北行驶的渔船,遇到的情况可能有()

A . 大气污染 B . 狂风暴雨 C . 海面封冻 D . 顺水航行 4. (2分) (2014高一上·嘉兴期中) 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嫦娥三号”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2013年12月14日21时11分,“嫦娥三号”在月球成功着陆.据此回答下题. (1) “嫦娥三号”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时,纽约(西五区)的时间是() A . 2日14时30分 B . 1日14时30分 C . 2日12时30分 D . 1日12时30分 (2) 与地球相比,月球上没有生命物质存在的主要原因之一是() A . 与太阳距离太远 B . 宇宙环境不安全 C . 没有昼夜更替现象 D . 没有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

[大国战略]雅鲁藏布江——中印合作的纽带与桥梁

中国早就在雅鲁藏布江靠近“麦克马洪线”3公里的地方建了西藏墨脱电站。 该水电站海拔600m,落差2315m,流量1900m3/s,这是在Google地球上找到的,中国官方并没有对外公布该水电站的详细,就连该水电站何时建造的都不知道。 虽然我不知道水电站的原理,但在地图上可见是一个浩大工程,管道长40公里,覆盖一个40公里宽的山脉。 印度正是基于此,说中国掐断了印度的水源(中国已部分控制了下游水源,上游一放水,下游必泛滥),所以印度自己也要造水电站。 墨脱是一个绿树森林,鸟语花香的地方,与青藏高原完全不同。通往藏南的必经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雅鲁藏布江——中印合作的纽带与桥梁 雅鲁藏布江是我国西南的一条巨川,至今养在深闺人未识。雅鲁藏布江在我国境内河长2057公里,居全国第6位,流域面积240480平方公里,居全国第7位,但年径流量达1654亿立方米,仅次于长江和珠江,排在第3位。雅鲁藏布江从墨脱县巴昔卡附近流入印度的阿萨姆。进入印度后称为布拉马普特拉河,又由东向西流入孟加拉国,称贾木那河,在达卡附近先后与恒河、梅克纳河汇合,向南注入孟加拉湾。 由于巨大的落差和高原面上汇集的水量,雅鲁藏布江流域水能蕴藏量高达11348万千瓦,其中干流为7912万千瓦,只小于长江,居全国第2位。单位流域面积和单位河长的水能蕴藏量都居全国甚至世界各大江河之首,仅雅鲁藏布大峡谷处就可以建装机超过3000万千万的超级水电站,发电量是三峡的两倍以上。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的水力资源已经超出了印度目前发电能力的总合。 雅鲁藏布江源头称马泉河,发源于西藏西南部喜马拉雅山北麓的杰马央宗冰川。河流大体由西向东流,经西藏米林县转向东北之后,又急向南流,形成马蹄形大拐弯和举世闻名的雅鲁藏布大峡谷。雅鲁藏布江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河。雅鲁藏布江上游地区海拔在3900米以上多高寒草原,为牧区。雅江中游即著名的一江两河(年楚河、拉萨河)地区,是西藏文明的发源地,也是目前西藏最重要的农业区,集中了西藏一半以上的人口和经济,也是目前雅鲁藏布江

介绍西藏的导游词5篇大全

介绍西藏的导游词5篇大全 西藏地广人稀,空气清新,非常适宜和几个好友一起去游玩。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介绍西藏的导游词,欢迎阅读。 介绍西藏的导游词1 拉萨是中国西藏自治区的首府,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也是全区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拉萨市、郊面积近3万平方公里,40万人口。其中市区面积51平方公里,城市人口14 万多,有藏、汉、回等民族,藏族人口占87%。 公元7世纪中叶,吐蕃部族首领松赞干布在此创基立业。公元641年,松赞干布完成统一大业后,迎娶唐朝文成公主,公主进藏后建议用白山羊背土填湖建庙。于是,人们把最初的寺庙,即现在的大昭寺,命名为“惹萨”,藏语的意思是“山羊背上”。最后,“惹萨”被译成了“逻些”,逐步又变成为“拉萨”了。而上千年来,这里曾几度成为西藏政教活动中心,于是,拉萨成为名副其实的“神圣之地”。 拉萨城风景优美,被称为“蓝色欢乐之波”的吉曲河(拉萨河),从白雪皑皑的念青唐古拉山的冰峰雪谷中奔涌而下,喷珠吐玉,雪浪飞翻,穿过无数森林峡谷,田园牧野,全长315公里,在曲水地方象鼻湾汇入雅鲁藏布江,形成了蓝白二水相互交融的雪

域奇观。拉萨古城就伫立在这条蔚蓝色的吉祥河畔。城中布达拉宫高耸云天,街道纵横,高楼群集,车水马龙,色彩缤纷。古老与现代,传统与创新,宗教与世俗,转经筒与电脑,昨天、今天和明天,都在这里碰撞、凝聚和交融。 拉萨位于西藏高原的中部,海拔3650米,座标东经91°06,北纬29°36。在群山环绕的小盆地的盆底,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平均气温摄氏8度(华氏43°)左右。全年日照时间约3000小时,比邻省四川省省会成都市多1800小时,比中国最大的东部城市上海市多1100小时,在全国各城市中名列前茅,故有"日光城"的美誉。 其他景点西藏萨迦寺导游词·西藏纳木错导游词·西藏拉萨导游词 拉萨年降雨量约500毫升,集中在7、8、9三个月,夏秋雨季是拉萨最美好舒适的季节,雨水多在夜间降落,形成了"拉萨夜雨"的独特气象。往往白天烈日高照,晴光炫目,夜幕降临,好雨淅淅沥沥从天而降,一洗白日的暑热尘埃,使林园街市一片光洁。 介绍西藏的导游词2 尊敬的游客朋友们: 你们好。今天的行程由我陪伴大家一起度过。

雅鲁藏布江大拐弯自然地理要素分析

雅鲁藏布江大拐弯自然地理要素分析 一、结合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对“山水以水为血液,以草为毛发,以烟为神采,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的理解。 郭熙的这句词,从旅游地理学的角度即是某一旅游点地形、水文、植被、气候的组合。现结合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提出我对这句话的理解。 地形地貌: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隶属于印度大陆与亚欧大陆碰撞最前缘的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地区,是冈底斯、雅鲁藏布和喜马拉雅三大地质单元交汇的地区,各大单元为断层接触关系[1]断层线为雅鲁藏布江所在,地垒隆起为山。位于藏东南南迦巴瓦峰下的大渡卡乡是雅鲁藏布江的大拐弯入口……是藏东南冰川泥石流的主要发育地之一,其中的则隆弄冰川在近60年就发生过3次跃动,并两度阻江形成短暂的堰塞湖。[2]在地质运动和冰川活动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秀丽的山峰——南迦巴瓦峰,给游客带来磅礴之感。 水文:雅鲁藏布江河床的平均海拔在3000千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大河.它的下游围绕喜马拉雅山东端的最高峰,形成一个奇特的马蹄形大转弯,在青藏高原上切割出一条长504千米的巨大峡谷.峡谷平均深度2268米,最深处达6009米,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江水在帕隆藏布汇入后,骤然急转南流进入连续高山峡谷段,形成一派宏伟气势。在这里,大拐弯峡谷以它的雄伟峻险和奇

特的转折而闻名于世,就像深嵌在巨斧辟开的狭缝里一样,谷底是呼啸奔腾的急流,河床滩礁棋布、乱石嵯峨。河水奔腾,发出巨大的声响,更添蓬勃之感.河流的形、影、声、色在此处得到充分体现。江水在拐弯处斗转所形成的的气势,使整个画面鲜活起来,使驻足观看的游客感觉自身的血液都沸腾起来。是云“山得水而活”。 植被:据徐凤翔(1995)的研究,墨脱在海拔(500)600~(1000)1100m 为山地热带雨林、季雨林,(1000)1100~1800(1900)m为山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松林,2000(2200)~2800(3200)m为以Tsuga dumosa 为主的山地暖温带、温带针阔混交林,2800(3200)~3800(4000)m为山地温带、亚高山寒温带暗针叶林,3800(4000)~4300(4400)m为高山寒带疏林、灌丛。[3]在山的同一坡面上,从高到低形成了九个垂直自然带,不同高度的自然带呈现出不同的自然景观,犹如凌空展开的一幅神奇美丽的画卷。在这里可以见到从寒冷的北极到炎热的赤道分布的动植物,许多珍贵的的林木和花卉生长在人迹罕至的地方,各种野生动物攀援穿梭其间,有“植物类博物馆”和“动物王国”的美誉,显示出一派生机勃勃之感,是云“得草木而华”。 气候:热带季风向北推移受阻于喜马拉雅山脉,一部分季风沿着大峡谷深入谷地,带来大量水分和热量,形成天然的水热通道。导致山地类型的雅鲁藏布峡谷地区温度降水均高于类似地区,有明显的热带季风气候类型特征和相应的植被特征。在这种气候之下,峡谷映衬着雪山冰川和郁郁苍苍的原始林海,云遮雾涌,

[雅鲁藏布江谷地]为什么雅鲁藏布江谷地有地热资源

[雅鲁藏布江谷地]为什么雅鲁藏布江谷地有 地热资源 为什么雅鲁藏布江谷地有地热资源 按板块构造学说,雅鲁藏布江谷地正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板块相碰撞的缝合线位置,这里又由于处在地球上最年轻的剧烈隆起区,所以构造活动强烈,岩浆活动频繁。此外,谷地除了东西向的断裂外,还有南北向的断裂,为岩浆和地热流体的对流提供了通道。融熔的岩浆把高温水和高温蒸汽通过大量的裂缝送到地表。 据对西藏部分地区考察发现,地热田及水热区达420个以上,总热流量为230×107焦耳/秒,相当于一年燃烧240万吨标准煤释放的热量。丰富的地热资源不仅为西藏的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了能源,供土地灌溉、居民采暖,还能医治各种高原常见病和多发病,并可作为旅游资源观赏。雅鲁藏布江谷地蕴含着丰富的资源。 雅鲁藏布江河流介绍 雅鲁藏布江雅鲁藏布江,发源于中国的西藏自治区,在藏语中意为“高山流下的雪水”,被藏族视为“摇篮”和“母亲河”。全长2840公里(包含支流全长3848公里),流域面积约93.5万平方公里,其中在中国境内长度2057公里,流域面积24.6万平方公里。以中国境内长度来说为中国第6大河(仅次于长江、黄河、黑龙江、松花江和珠江)、西藏地区第一大河,以水量来说是印度

和孟加拉国的第二大河(仅次于恒河)。 它的上游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大河,也是中国坡降最陡的大河。雅鲁藏布江源头是中国西藏喜马拉雅山脉北麓的杰马央宗冰川(rje ma g.yang vdzoms),上游称马泉河(rta mchog kha vbab),自西向东横贯西藏南部;流经米林后,于墨脱以北切穿喜马拉雅山,绕过喜马拉雅山脉最东端的南迦巴瓦峰转向南流,形成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之后在巴昔卡出中国实际控制线(即麦克马洪线),经过印度侵占我中国的藏南地区之后进入印度阿萨姆邦,改称布拉马普特拉河;进入孟加拉国以后称为贾木纳河,在孟加拉国境内与恒河相汇,最后注入孟加拉湾,形成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 雅鲁藏布江在中国南段地区形成巨大的谷地,是我国重要的青稞产地,进入印度后,称其为布拉马普特拉河,是印度重要的茶叶产地。 每到夏季时是雅鲁藏布江的汛期,其主要补给来源是青藏高原冰雪融水和来自西南方向的夏季风带来的丰沛降水。 雅鲁藏布江名称由来 雅鲁藏布江雅鲁藏布江,在古代藏文中称央恰布藏布,意为从最高顶峰上流下来的水。 它的源流有三支:北支发源于冈底斯山脉,叫马容藏布;中支叫切马容冬,因常年水量较大,被认为是雅鲁藏布江的主要河源;南一支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叫库比藏布,该支流每年夏季水量较大。三条支流汇合后至里孜一段统称马泉河,但在扎东地区也有称该江为达布拉藏布,藏语马河之意;或叫马藏藏布,藏语为母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

4.1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1.以下不属于内力作用表现形式的是( ) A.变质作用B.岩浆活动 C.侵蚀作用D.地壳运动 2.雅鲁藏布江中游江边高于江面120米的山头表面散布着许多淡水螺壳,据放射性同位素衰变分析,它们生存于约3万年前,这说明该地区( ) A.气候显著变暖B.地壳抬升剧烈 C.河流下切强烈D.岩层发生褶皱 读地貌景观图,回答3-4题。 3. 主要受内力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景观是() A.甲和乙 B.乙和丙 C.丙和丁 D.甲和丙 4. 地貌景观乙和丁成因的差异是() A.前者为流水堆积作用而成,后者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 B.前者为风力堆积作用而成,后者为风力侵蚀作用而成 C.二者均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前者以化学作用为主,后者以机械作用为主 D.二者均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前者以机械作用为主,后者以化学作用为主 下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简略示意图”,分析回答5-7题。 5.①代表的地壳物质是( ) A.岩浆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D.岩浆 6.②代表的地壳物质是( ) A.岩浆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D.岩浆 7.如果③代表的是沉积岩,则指向③的箭头b代表的是( ) A.上升冷却凝固 B.外力作用 C.变质作用 D.重熔再生 8.在下列地貌的形成过程中,以外力作用为主的是( ) A.岛弧海沟 B.峡湾海岸 C.台湾海峡 D.吐鲁番盆地

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9-10题。 9.喀斯特地貌区岩石类型属于上图中的( ) A.甲 B.乙 C.变质岩 D.岩浆 10.形成沙丘的地质作用为( ) A.① B.② C.③ D.④ 不同的岩石具有不同的成因,可能贮藏有不同的矿产资源。据此完成11~12题。11.贮煤地层的岩石类型,一般是( ) A.侵入岩 B.喷出岩 C.沉积岩D.变质岩 12.花岗岩、砂岩和石英岩分别属于( ) A.变质岩、岩浆岩和沉积岩 B.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 C.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 D.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13.下列选项与图中①、②最符合的是( ) A.风化作用、外力搬运 B.风化作用、内力塑造 C.侵蚀作用、人类活动D.侵蚀作用、外力搬运 安徽黄山山体主要由垂直节理发育的花岗岩构成。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被称为黄山四绝。黄山先后被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根据图文回答14~15题。14.构成黄山山体的花岗岩的成因类型是( ) A.喷出型岩浆岩B.沉积岩 C.侵入型岩浆岩D.变质岩 15.形成“猴子观海”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形式是( ) A.风化、侵蚀作用B.搬运作用 C.沉积作用D.岩浆活动 16.台湾东北的“野柳地质公园”有一块形似“金 钱豹”的岩石,每年只能在农历大潮的退潮期间见 到,不过在2011年4月勘察时,发现“豹头”掉 在地上,金钱豹已“一命呜呼”(见下图)。导致其

中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

中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最大的湖泊(咸)——青海湖 3、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4、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 5、最热的地方——吐鲁番盆地 6、最大的岛屿——台湾岛 7、最低点是新疆吐鲁番盆地中的艾丁湖 8、最长的河流——长江 9、最长最早的运河——京杭大运河 10、最大的广场——天安门广场 11、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 12、海拔最高的大河——雅鲁藏布江 13、最长的地下河——坎儿井 14、最大的瀑布——黄果树瀑布 15、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 16、最大的草原——内蒙古大草原(我的家哦~) 17、最大的城市——上海 18、最大的山城——重庆 19、最北的村庄——漠河 20、最大的自然保护区——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1、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22、最大的海峡——台湾海峡 23、最大的岛群——舟山群岛 24、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珞巴族 25、鄱阳湖是最大的淡水湖。 26、最深的湖-长白山天池 27、最大的冲积岛-崇明岛 28、中国最大的盐水湖是青海湖 29、我国最大的冰川是新疆帕米尔高原乔戈里峰北坡的音苏盖提冰川,长约40公里。 30、降雨量最大的地方——台湾火烧寮 31、我国最低的冰川是云南梅里雪山的卡瓦格博的明永冰川,海拔为2650m 32、最大的狭谷——雅鲁藏布大峡谷 33、还有一个地球上最北的热带雨林——位于中国西藏的墨脱 34、中国最大的平原——东北平原 35、中国最高的盆地——柴达木盆地 36、最南端——曾母暗沙 37、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壮族,约有1600万人。 38、中国最早的运河——秦朝的灵渠 39、中国最长也是世界最长的运河——京杭大运河 40、世界上最早的船闸——灵渠的船闸 41、最西的地方——泊米尔高原

中国地理小专题——雅鲁藏布大峡谷(原卷版)

中国地理小区域——雅鲁藏布大峡谷 典型例题一: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雅鲁藏布大峡谷(图中EF间)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和横断山脉之间,全长504.6千米,平均深度268米,最深处609米,是世界第一大峡谷,大峡谷核心无人区河段的峡谷河床上有罕见的四大瀑布群,一些主体瀑布的落差均在30-50米间。大峡谷单位面积水能的蕴藏量居世界之冠。下图为青藏高原局部地区示意图。 (1)简析雅鲁藏布江河水的补给来源。 (2)分析雅鲁藏布大峡谷成为青藏高原湿润区的原因。 (3)写出雅鲁藏布大峡谷段水能资源蕴藏量大的原因。 (4)关于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水能的开发,一直存在支持和反对的观点。请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典型例题二: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雅鲁藏布大峡谷位于雅鲁藏布江下游拐弯处(图1甲附近),全长504.6千米,平均深度2268米,年降水量4500-10070mm。 材料二雅鲁藏布大峡谷中的丹娘沙丘(见图2)位于高原半湿润季风区。它背倚葱茏青山,面临蓝绿色的雅鲁藏布江,连绵的沙丘构成了波涛起伏的沙海。河谷中冬春季风力强劲,河谷阶地和沙洲上植被稀少。 (1)分析形成幽深的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地质作用过程。 (2)推测每年3月在丹娘沙丘所在河谷沿线公路行驶的汽车易遇到的危险并分析原因。 典型例题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局部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全长504.6千米,最深处6009千米,平均深度2268千米,是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青藏高原上最大的水汽通道,对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材料三;西藏的物资主要靠区外输入,其生产资料和绝大部分生活资料价格都普遍高出内地一倍左右,随着交通布局日益完善,西藏物价偏高的现象将逐步得到缓解。 (1)说明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形成过程。 (2)分析西藏物价普遍较高的原因。 (3)从自然灾害多发角度简析川藏铁路修建难度大的主要原因。 (4)简述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水汽通道对大峡谷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典型例题四: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2分) 材料一西藏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大峡谷地区是青藏高原最具神秘色彩的地区,因其独特的大地构造位置,被科学家看作是“打开地球历史之门的锁孔”。另外,青藏高原上的羊八井盆地蕴藏着丰富的地热资源,该盆地西北缘为念青唐古拉山南缘断裂,东南缘为唐古拉山山前断裂。两者交汇处成为热流向上聚集的良好通道。下图为青藏高原地区简图。 材料二青藏高原隆起带来的环境变化有许多,详情见下图。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雅鲁藏布大峡谷》课文解读附练习和答案

第一单元第2课雅鲁藏布大峡谷 (一)教材解读 《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一片情趣盎然的说明文,文章非常有条理、有层次地介绍了神奇而美丽的雅鲁藏布大峡谷,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惊叹和心中无比自豪与喜悦的感情。 在介绍时,作者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如:对比、列数字、举例等,细致地展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罕见奇观。 (二)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边读边想象,体会课文描写的壮丽景观,并能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 3.在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背景资料 作者简介 1.杨逸畴1935年4月7日出生,江苏省武进县人,地理地貌学家、科学探险家。195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理系,现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荣获中国科学院野外先进工作者、竺可桢野外先进工作者和国家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的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杨逸畴先后二十余次上青藏高原,八次深入雅鲁藏布大峡谷、五次深人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进行科学考察探险,是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主要论证和发现者。他先后出版科学论著二十余部,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科普文章百余篇,在青藏高原地貌科学研究、高原与大峡谷地貌的形成和沙漠环境演变的研充等方面,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2.作品他的关于青藏高原的科研成果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陈嘉庚地球科学奖和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特等奖。其科普著作《神奇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沙漠寻踪》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四)重点词语、句子解析 (1)对词语的理解。 屋脊:屋顶中间高起的部分。 峡谷:两坡陡峭,中间狭而深的谷地,指河流流经的狭而深的山谷。 咫尺:比喻距离虽近,但很难相见,象是远在天边一样。 反差:指人或事物优劣、美丑、高低等方面对比的差异。 壮丽:宏壮美丽。多指山川﹑建筑﹑图景﹑场面等。 不容置疑:不允许有什么怀疑。表示论证严密,无可怀疑。 映衬:映托;衬托。 神秘莫测:不可理解的。 皑皑:洁白(多形容霜、雪)。 神来之笔:由神灵帮助而写出的作品。形容作品文句精彩。 呈现:显露;表现。 凌空:高升到天空或耸立空中。 人迹罕至:人的足迹很少到达。指荒凉偏僻的地方。 穿梭:织布机上梭子往来穿越。比喻快速或往来频繁。 无愧:没有什么惭愧之处,比较起来并不逊色。 预料:事前推测。 (2)对句子的理解。 ①高峰与深谷咫尺为邻,近万米的强烈地形反差,构成了堪称世界第一的壮丽景观。 “咫尺”,古代称八寸为咫,“咫尺”比喻距离很近。这句话形象地点明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与珠穆朗玛峰紧紧相邻,因此,高耸的山峰和低陷的峡谷形成的反差才显得格外突出。“堪称”,“堪”是“可以、能”的意思,“堪称”是指“可以称作、可以称为”,这样的壮丽景观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 ②峡谷平均深度2268米,最深处达6009米,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和秘鲁的科尔卡大峡谷,曾被列为世界之最,但它们都不能与雅鲁藏布大峡谷一争高下。” 课文列举确切的数字,与世界上其他的著名大峡谷进行比较,说明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这一无可争辩的事实。 ③“大峡谷的水,从固态的万年冰雪到沸腾的温泉,从涓涓细流、帘帘飞瀑到滔滔江水,真是千姿百态。大峡谷的山,从遍布热带雨林的山脉到直入云天的皑皑雪山,让人感觉如神来之笔。” 通过生动鲜明的景色对比突出山与水的奇绝。运用“从……到……”的句式,从性质对比中描写山河特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惊叹和心中无比自豪与喜悦的感情。(五)课文点拨

西藏南部埋藏峡谷揭示出构造对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控制作用

西藏南部埋藏峡谷揭示出构造对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控制作用 Ping Wang 1, Dirk Scherler *2, Jing Liu-Zeng 1, Jürgen Mey 3, Jean-Philippe Avouac 2, Yunda Zhang 4 and Dingguo Shi 4. 1State Key Laboratory of Earthquake Dynamics, Institute of Geology, 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Beijing 100029, P. R. China. 2Division of Geological and Planetary Sciences,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asadena, CA 91125, USA. 3Institute of Earth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University Potsdam, 14476 Potsdam, Germany. 4 Chengdu Engineering Corporation, Chengdu 610072, P. R. China. 摘要: 喜马拉雅山被数条地球上最深、最显著的峡谷所切割。探讨河流下切和岩石隆起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对理解该地区构造变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报道关于目前在喜马拉雅东端埋藏在>500米沉积层之下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发现。对原来河谷充填底部沉积的重建表明,雅鲁藏布江峡谷从2-2.5Ma 前开始变陡是由于岩石加速隆升的结果。因此,在峡谷内的高侵蚀速率是岩石快速抬升的直接结果。 一句话总结:埋藏的峡谷揭示雅鲁藏布江峡谷坡度变陡是由于东喜马拉雅构造结自~ 2.5 Myr 岩石加速隆 升的结果。 山脉的地貌演化是构造和侵蚀的共同作用的结果(1-3),控制了河流和大气环流系统(4-6)。虽然构造与侵蚀有着相反的作用效果,但可能存在相互耦合的反馈作用(7,8)。喜马拉雅的两端构造结地区是典型例子,两条流经西藏最大的河流——印度河和雅鲁藏布江,在年轻的变质地块中切出深峡谷(图1A ;11-17)。有学者提出构造动脉瘤模型,认为在这些峡谷中快速下切使地壳受到热弱化,现在抬升和侵蚀之间的仍然有正反馈(9,10);但它如何以及何时发生,仍然不清楚。 在整个喜马拉雅存在深切的峡谷,总是与快速岩石隆起和下切区的陡峭河流坡度相一致(18-20)。在喜马拉雅,或可能在地球上,最壮观和最具代表性的峡谷是雅鲁藏布江大峡谷,那里的雅鲁藏布江海拔高度下降2公里,在穿过宽~50公里的东喜马拉雅构造结,侵蚀率异常地高(图2B )。雅鲁藏布江从西藏高原流出越过其东边缘时,河道陡峭、扭曲,被认为是在最近地质时期被向上游溯源侵蚀的布拉马普特拉河所袭夺的证据,袭夺位置是藏布江过去与帕隆藏布、易贡藏布汇合的地方,这2条江可能曾与更东部的河流相连(5,6,9,18)。然而,喜马拉雅前陆盆地沉积物源研究认为,中新世中期之前雅鲁藏布江与布拉马普特拉河就已经是连接在一起了(21-23),有力地表明了峡谷的稳定性。最近有人发现在堵塞河流的冰坝后方的峡谷上游存在大量湖泊沉积,因而提出第四纪冰川坝作用曾阻碍了布拉马普特拉河侵蚀向上游西藏高原内部的扩展(24),可能有助于引发岩石快速隆起(25)。 在进入峡谷之前,藏布江有300 Km 长度流过宽阔的冲积平原,然后与来自北部的尼洋曲汇合,汇合前藏布江逐渐变宽(图2 A )。在坝的上游有河流汇入中国地震局 地质研究所 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陕西省延安市2019-2020年度高二下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B卷

陕西省延安市2019-2020年度高二下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B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8题;共62分) 1. (2分) (2016高三下·开封模拟) 图甲示意我国东南某区域地形分布,读图,完成问题。 (1) 河流段的两个断面水面的高程差称为落差。a溪流的图示河段落差可能为() A . 20m B . 40m C . 60m D . 80m (2) 水圳是人工修建的用来灌溉农田的水利体系(图乙),下列四条水路中表示水圳的是() A . b B . c C . d D . e

2. (2分) (2015高二上·重庆期中) 读图“某地等高线图”(等高距50m),为了促进旅游活动,加快经济发展,拟在甲、乙之间修建游览索道方便游人,其索道长度大约为() A . 400m B . 600 m C . 900 m D . 1200 m 3. (2分) (2015高一上·扬州期末) 仪征捺山有扬州新打造的地质公园,这里有国内罕见的火山地质遗迹.图1为“仪征捺山玄武岩石柱林景观图”,图2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序号代表内外力作用.读图完成下题. (1)玄武岩属于() A . 侵入岩 B . 变质岩 C . 沉积岩 D . 喷出岩 (2)在图中,能反映玄武岩石柱林景观形成过程的作用形式是()

A . ① B . ② C . ③ D . ④ 4. (3分) (2017高一上·葫芦岛月考) 经过地球球心的一条直线与地表相交的两点互为对跖点。已知甲地(30°S,45°E)和乙地互为对跖点。读图,完成下面下面小题。 (1)与乙地经纬度相同的是() A . ① B . ② C . ③ D . ④ (2)下列关于①、②、③、④四地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①位于西半球 B . ②位于低纬度 C . ③位于大西洋 D . ④位于南温带 5. (2分) (2017高一上·湖北期中) 下列有关天体和天体系统的说法正确是() A . 宇宙间的一切物质如飞机、轮船、地球、太阳等都被称为天体 B . 晴朗夜晚我们可以看到一闪即逝的恒星和拖着长尾的行星

四年级语文:《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反思(实用文本)

( 语文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四年级语文:《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反思(实用文本) 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 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

四年级语文:《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反思 (实用文本) 《雅鲁藏布大峡谷》这篇课文为我们描绘的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雅鲁藏布大峡谷。 课文首先介绍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所处的地理位置──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与珠穆朗玛峰为邻。高耸入云的山峰与低陷的峡谷形成了近万米的地形反差,因而产生了这样壮丽的景观。接着,课文列举确切的数字,与世界上其他几个著名大峡谷进行比较,说明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这一无可争辩的事实。然后,课文从大峡谷的雪山冰川、原始林海以及生物的多样性等方面描绘了峡谷的奇异景观。在这一部分,作者运用了“从……到……”的排比句式,气势非凡,让人感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自然景观真如神来之笔。读罢此文,犹如走进了神奇美丽的画卷之中,拥抱大自然

的情感油然而生。学习这篇课文,一是要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有哪些壮丽景观;二是要边读书边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激发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雅鲁藏布大峡谷》这课时,我紧紧抓住“神奇”这条主线教学时,我始终坚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的读文、谈感受。由于本篇文章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学生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整体印象比较明确,并且在我的引导下,从文中找到重点词语来概括自己的感受。在细品课文体会时,我让学生充分的与文本对话,在读文中感受,在感受中读文,就像在品一杯香茶,反复的体会、回味,从中真正感受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壮丽,使学生内心中达到真正的惊叹。了解作者用具体、准确的数字,用比较的方法来证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这节课能以学生为主,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充分自学、交流,谈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这与课标的精神是相符合的。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训练学生归纳语言,积累语言,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能力。拓展实践学生补充介绍各自了解的有关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其他情况。

福建省泉州市2019届高三高考考前适应性模拟卷(三) 文综地理【含答案及解析】

福建省泉州市2019届高三高考考前适应性模拟卷(三)文综地理【含答案及解析】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 下图示意我国北方夏季某时刻风向,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降水强度最大的是 A. 甲________ B. 乙________ C. 丙________ D. 丁 2. 图中甲处风力较小的影响因素是 A. 地形________ B. 植被________ C. 气压梯度________ D. 降水 2. 丙地天气系统形成后东北移动,24小时后消失,则丙地天气在此24小时内的变化规 律为 A. B.

C. D. 3. 2016年11月30日,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 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回答下列问题。 1. 我国各地冬小麦种植时机多有不同,黄河中下游地区有农谚:“秋分早,霜降迟,寒 露种麦最当时”,而“霜降种麦最当时”则出现在 A. 闽浙丘陵________ B. 辽河平原________ C. 宁夏平原________ D. 江淮地区 2. 北魏《齐民要术》“凡田(耕作),欲早晚相杂(不同播种期),防岁道有所不宜”,其原因是我国 A. 气候的年际变化大________ B. 降水的季节变化大 C. 南北气温差异较大________ D. 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4. 我国某企业在泰国建设的泰中罗勇工业园区,已经成为中国传统优势产业在泰国的产 业集群中心与制造出口基地。下图示意该工业园区地理位置。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 影响泰中罗勇工业园区选址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 工业基础________ B. 技术________ C. 市场________ D. 交通 2. 工业园建设初具规模之后,园区着力引导国内企业来投资泰国独特的行业。以下行业 属于泰国的独特行业的是 A. 毛纺织业________ B. 运输行业________ C. 轮胎产业________ D. 光伏产业 3. 园区对引进的企业进行考察,以期形成上下游协同的产业链,其目的是 A. 减少劳动成本________ B. 避免过度竞争________ C. 扩大市场范围________ D. 共享基础设施

西藏的生态环境保护

西藏的生态环境保护 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局 西藏日报20030326第2版 西藏自治区位于中国西南边陲,土地总面积120多方平方公里,约占中国国土总面积的l/8为中国第二次省区。西藏是青藏高原的主体,拥有独特的地理和自然环境,有着极为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和矿产资源,是世界上环境质量最好的地区之一。西藏不仅是我国、南亚、东南亚地区的“江河源”和“生态源”,还是我国乃至东半球气候的“启动器”和“调节区”,全球生态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一、西藏的生态环境特征 西藏的生态环境具有鲜明、突出的地方特色,其原始性、多样性、特殊性、地域差异性、自然与人文的融合性在我国乃至世界具有独特的优势。同时,由于地处高原,我区的生态环境也存在脆弱性、干燥性和不稳定性等劣势。 (一)西藏生态环境的优势 l、西藏生态环境的高原性与特殊性西藏作为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地质历史最年轻和海拔高度最大的特点,是世界上特殊的地理环境单元。由此而形成的特殊的生态与环境的组合体,使得生态环境具有较强的高原性,产生世界上所没有的许多特殊的优势环境资源和生态资源,为西藏高原特色经济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许多有利的条件。 2、西藏生态环境的原始性 西藏幅员辽阔,人口密度低,是我国地广人稀,面积最大的一个地区,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许多地方迄今仍是人迹罕至的处女地,生态环境处于原始状态;还有不少地方,虽有人类活动,但活动强度小,基本上处于自然状态。生态环境的原始性有利于建设国家级和世界级水平的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功能保护区。 3、西藏生态环境的多样性 西藏地势变化明显,地貌类型多样,自然条件地域差异很大,由此形成了各种各样和形形色色的生态环境类型,既有从热带到寒带的生态环境类型,又有从低山谷地到高原高山的生态环境类型,同时还有多样性的人工生态环境类型和原始状态下的自然生态环境类型。多样性的生态环境类型为多样性的生态系统类型和多样性生物物种资源的形成与发育提供了非常良好的条件,为西藏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有力的基础。 4、西藏特殊自然生态环境与特殊人文环境的融合性。 西藏的高山自然神奇风光与藏传佛教文化艺术和文化胜迹的有机融合,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天人合璧的壮丽而又神秘的旅游瑰宝,为建立具有世界水平的旅游圣地提供了十分优越的条件,也为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力。 5、西藏生态环境资源的地域差异性 复杂的地形和强烈的地理分异,使西藏生态环境资源(主要为农、林、牧)的地区差异明显。耕地集中在藏中南部地区的河谷地带,而广大北部和西北部地区形成了几乎清一色的牧业;东部和东南部山地区是林地集中分布区。这种强烈的生态环境资源的地区反差有利于地区专业化的发展,有利于在自然分异基础上形成完善的劳动地域分工。这种生态环境资源地域差异性是西藏生产力布局调整和资源合理配置的基础。 此外,作为生态环境资源的高原强光照和强太阳辐射形成有利于植物和作物生长的“热岛效应”,表现为西藏高原温度、积温有效性和太阳有效辐射等比同纬度东部地区相同高度高,其结果有利于生态系统生物生产力的提高,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高达1.5万kg/hm2,森林平均生长量达4.46m3/hm2·a,这些现象均为其它地区所少见。 上述生态环境上的优势,可以形成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经济优势,进而促进全区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雅鲁藏布江主要水文站数据

雅鲁藏布江主要水文站数据 1.引言 1.1.数据名称 雅鲁藏布江主要水文站数据 1.2.编写目的 本文档为“雅鲁藏布江主要水文站数据”的帮助文档,分别从数据内容、数据字段、数据源、加工方法、质量描述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描述说明,并介绍了该种数据的物理存储介质与软件环境以及访问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与基本解决方法。 本文档的预期读者为该数据集的管理者以及从事青藏高原研究的使用者。 1.3.定义 2.数据集内容说明 2.1.数据集内容一般描述 本数据集包括有关雅鲁藏布江主要水文站数据的内容。 2.2.数据源描述 主要采集于青藏高原科学考察丛书-西藏河流于湖泊,由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编著,科学出版社出版。统计雅鲁藏布江流域、干流、各个水文站的数据。 2.3.数据内容描述 内容包括雅鲁藏布江干流各水文站洪峰流量特征表;雅鲁藏布江各主要支流的河长、流域面积特征值表;雅鲁藏布江主要水文站多年逐月平均悬移质输沙率统计表;雅鲁藏布江主要水文站多年逐月平均水温统计表;雅鲁藏布江与我国一些主要河流历年最大与最小流量对比表;雅鲁藏布江与我国一些主要河流的悬移质含沙量、输沙率对比表;雅鲁藏布江中游不同地点的矿化度及总硬度表等数据。

2.5数据质量描述 快视数据 3.数据库运行环境 3.1.运行环境 操作系统:WinXP 数据库系统:FoxPro,Excel 3.2.运行注意事项 如有问题请联系数据管理者。 联系人:周才平王群力 Email: zhoucp@https://www.sodocs.net/doc/0917803843.html, wangql@https://www.sodocs.net/doc/0917803843.html, 4.数据库应用范围 4.1.数据库应用对象 主要用于对青藏高原的学术研究、教学、为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4.2.数据密级 密级公开,数据无偿共享 4.3.知识产权 数据使用者必须进行数据引用著名,格式如下:气象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