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一信息技术基础复习提纲

高一信息技术基础复习提纲

高一信息技术基础复习提纲
高一信息技术基础复习提纲

高一信息技术基础

第一章序言

一.信息与信息的特征

1.三种典型观点:

1)信息学奠基人香农认为: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的东西”。

2)控制论奠基人维纳指出:信息是区别于物质和能量的第三类资源。

3)我国信息论专家钟信义提出,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与方式”。

2.信息的主要特征

1)普遍性

2)依附性所有的信息都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但是载体本身并不是信息。3)共享性指同一信息同时或异时,同地或异地被多个人共享。在共享的过程中,信息本身不会有损失。

4)价值性信息的价值取决于信息接收者的信息需求以及对信息的理解,认识和应用能力。

5)时效性

二.信息技术及其发展

1.信息技术:是指在信息的获取、整理、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过程中所采

用的技术和方法。

2.现代信息技术:是指以电子技术,尤其是微电子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

(信息处理技术)为核心,以通信技术(信息传递技术)为支柱,以信息技术应用为目的的科学技术群。

3.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

1)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语言的产生

2)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文字的发明

3)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

4)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

5)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电子计算机的普及使用和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结合。

4.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向人性化和大众化的方向进一步发展。大众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人性化。

①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技术支持:虚拟现实技术、语音技术、智能代理技术

②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

③越来越高的性能价格比

第二章信息获取

一.信息需求的确定

信息需求就其含义而言,包括两层意思,

1.确定信息内容

2.确定信息类型(根据载体可以分为图像(图形)、文本、声音、动画、视

频。)

二.信息来源的确定

信息的来源可以分为四大类:纸质媒介、电子媒介、人和事物。

三.获取信息的方法

1.网络信息检索

1)目录检索(分类检索)

2)关键词查询(全文检索)

2.网络信息的下载

1)直接下载:直接利用浏览器的功能,将正在浏览的网页或网页中的各类文件保存在本地电脑中。

2)利用软件下载如网际快车(FlashgGet)、迅雷、影音传送带、网络蚂蚁、电驴、比特彗星等。

四.信息价值的判断

1.信息的准确性

2.信息的客观性

3.信息的权威性

4.信息的时效性

5.信息的适用性

第三章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一.信息的加工

信息加工:人们将获取的原始信息按照信息应用的需要,根据信息的内容与类型,对信息进行的分类整理、修改以及格式转换和存储等加工过程。

二.文本信息的加工

1.日常的工作中常用的文本信息加工工具即文字处理软件有microsoft公司的

Word、金山公司的WPS、方正公司的飞腾排版系统以及Adobe公司的PageMaker 等。

2.利用文字处理软件加工信息(注意:所有操作都要先选择被操作对象)

能熟练用WORD进行文字的输入、编辑、排版,制作表格,插入图片,插入艺术字等操作。

①新建、打开、关闭、保存WORD文档

②用一种输入法输入中文

③设置文档字体:字体、字号、颜色、字形等

④首行缩进、行间距、段间距

⑤文字的剪切、复制和粘贴

⑥撤销或重复操作功能的使用

⑦制作表格,在表格中输入文字,会修改

⑧会插入图片、剪贴画并能调整

⑨会插入艺术字并能修改

3.文本信息的结构化和形象化

1)文本信息的结构化表达(项目式、表格、结构图、流程图等)

2)文本信息的形象化表达(利用图形、图像表达信息,强化表意效果)

4.文本

1)TXT格式的文件(*.txt):是一种纯文本文件,可以被大多数程序识别。2)DOC格式的文件(*.doc):是字处理软件Word生成的文档文件。

3)RTF格式的文件(*.rtf):这种格式的全称是rich text format,即多文本格式,就是通常所说的写字板文档。它能被许多软件识别,Word、WPS、Excel等都可以打开RTF格式的文件。

三.数据信息加工

1.表格的数据处理

1)数据的计算(用电子表格EXCEL处理)

①利用公式计算:excel提供的一些函数,如求和、求平均值等。

②自动计算:选定单元格——右键点击状态栏,在出现的菜单中快速查看某些数据的统计值,如均值average、最大值max、最小值min、求和sum、计数count 等。

2)数据筛选:使用“数据”菜单中的筛选命令。

3)数据的排序

①一般排序:使用“数据”菜单中的排序命令

②自定义排序;“工具”菜单下“选项”中的“自定义排序。

4)数据分类汇总:使用“数据”菜单中的分类汇总命令

5)数据透视表:一种对大量数据进行汇总和建立交叉列表的交互式表格。使用“数据”菜单中的数据透视表命令

2.表格数据的图形化

使用“插入“菜单”下的图表命令使数据图形化。

①柱形图体现不同项目数据之间的比较。

②饼图表示各部分在总体所占的百分比。

③折线图反映事物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和发展趋势。

3.数据加工的多元性

站在不同的角度,可以绘制出不同的图形,表达出不同的意思(不同的结论)4.常见的电子表格软件有Excel、金山表格、CCED和 Lotus1-2-3等。

四.图片信息加工

1.图像的类型

图像分为点阵图(也称为位图)和向量图(也称为矢量图),二者比较:

①点阵图像变大后不清晰,而矢量图像变大后仍很清晰

②相对来说,点阵图像文件一般比较大,而矢量图像文件一般比较小

③点阵图像记录的是像素信息,而矢量图像记录的是描述图像的数学信息

2.图像加工(用photoshop软件加工)

①效果处理:旋转、缩放、裁剪、色彩调校(色彩模式、亮度/对比度、色相/饱和度、色彩平衡等)、滤镜(锐化、模糊化、渲染、艺术化、扭曲变形等)②数字化图像的简单合成

把原来的多幅图像合成一幅图,突出表达某个主题。

3.图

1)BMP格式的文件(*.bmp):Windows中使用的标准图像格式。其结构简单,一般图像文件会比较大。它最大的好处就是能被大多数软件“接受”,可称为通用格式。常应用于Windows壁纸等方面。

2)JPEG格式的文件(*.jpg,*.jpeg):应用最广泛的图片格式之一,它采用的一中特殊的有损压缩算法,将不易被人眼察觉的图像颜色删掉,从而达到较大的压缩比(可达到2:1甚至40:1),但压缩后受损的图像无法还原。常应用于网页中,现也是数码相机保存图像的首选格式。

3)GIF格式的文件(*.gif):能处理的色数最大为256色,支持透明背景。适用于存储使用色数少的插图图像等,主要用于网页中,网上的很多小动画都是GIF格式。

4)PNG格式的文件(*.png):压缩比高于GIF格式,支持图像透明,是为了网络上的图像显示而制定的格式。虽然与GIF格式相似,但能够处理的色数远远多于GIF格式,最大可达280兆色。

5)PSD格式的文件(*.psd):PSD格式是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所特有的图像文件格式,它支持所有的色彩模式和Alpha通道,而且保留了PhotoShop图层信息,主要用于存储可修改的PhotoShop图像。

6)CDR格式的文件(*.cdr):著名图形设计软件CorelDRAW的专用格式,属于矢量图像,最大的优点是文件小,便于再处理。

五.声音信息的加工

1.对声音的加工主要有:

1)声音信息的数字化,将语音或磁带上的声音录制成音频文件

2)对已有的数字化音频信息进行编辑,如截取音频文件片段,格式转化等。2.录音

常用的录制声音的软件有“录音大师”、Goldwave等。Windows系统中自带的“录音机”程序可方便地用来录制声音。录音后,文件可保存为WAV和MP3等格式,这些文件人们一般称为音频文件。

3.声音

1)WAV格式的文件(*.wav):该格式记录的是声音的波形,所以只要采样率高、采样字节长、机器速度快,利用该格式记录的声音文件能够和原声基本一致,质量非常高,缺点是文件太大。

2)MIDI格式的文件(*.mid):是指存放“乐器数字接口”(MIDI)信息的标准文件格式。MIDI文件中包含音符、定时和多达16个通道的演奏定义。文件包括每个通道的演奏音符信息:键通道号、音长、音量和力度(击键时,键达到最低位置的速度)。由于MIDI文件是一系列指令,而不是波形,它需要的磁盘空间非常少。

3)MP3格式的文件(*.mp3):现在最流行的声音格式文件,压缩率大,在网络

可视电话通信方面应用广泛,但和CD唱片相比,音质不太令人满意。

4)RA格式的文件(*.ra):这种格式的全称是real audio,特点是具有强大的压缩率,缺点是失真较大,广泛应用于网络。

5)WMA格式的文件(*.wma):这种格式的全称是Windows media audio,是微软公司推出的与MP3格式起名的一种新的音频格式。WMA在压缩比和音质方面都超过了MP3,更是远胜于RA,即使在较低的采样频率下也能产生较好的音质。

六.视频信息的加工

1.对视频信息进行加工,主要有三个方面:

1)视频信息的采集

2)视频信息的编辑

3)视频信息的合成。

2.比较常用的视频信息加工软件有Moviemaker、Premiere、会声会影等。

3.视频信息的采集

1)现场摄录

2)视频采集

3)屏幕捕获

4)视频截取

4.利用moviemaker软件制作MTV操作流程

1)导入素材:单击“文件/导入到收藏夹”项,导入需要的素材。

2)拖放素材:从收藏中把素材拖放到视频编辑区的相应位置。

3)视频编辑:调整素材位置,裁切素材,添加效果,添加字幕。

4)预览视频:在“时间线”中预览。

5)保存MTV:在“完成电影”中选择保存方式。

5.视频

1)AVI格式的文件(*.avi)是audio video interleave的缩写。他兼容好、调用方便、图像质量好,缺点是文件大。

2)MPEG格式的文件(*.mpeg,*.mpg,*.dat):是motion picture experts group 的缩写、它包括了MPEG-1、MPEG-2和MPEG-4。MPEG-1被广泛地应用在VCD 的制作和一些视频片段下载的网络应用上面,可以说绝大多数的VCD都是用MPEG-1格式压缩的。使用MPEG-1的压缩算法,可以把一部120分钟长的电影压缩到1.2G左右大小。MPEG-2则是应用在DVD的制作(压缩)方面,同时在一些HDTV(高清晰电视广播)和一些要求较高的视频编辑、处理上面也有较多的应用。使用MPEG-2的压缩算法,可以把一部120分钟长的电影压缩到4~8G的大小。MPEG-4是一种新的压缩算法,使用这种算法的ASF(advanced streaming format的缩写)格式可以把一部120分钟长的电影压缩到300MB 左右的视频流,可供在网上观看。

3)WMV格式的文件(*.wmv):主要采用Windows media player播放器播放,特点是体积小、画质好、播放方便,对系统的占用率极低,并且可以一边传输一边播放,是一种主要的流媒体文件格式。

4)RM格式的文件(*.rm):通常使用Real公司的RealPlayer播放器播放,主要用于在低速率的网上实时传输视频的压缩格式,具有体积小、比较清晰的

特点,是一种主要的流媒体文件格式。

七.动画信息的加工

1.从视觉空间方面来看,动画可以分为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

2.动画制作软件很多,常见的有Adobe ImageReady、Flash、3D Studio等。

3.计算机中最常见的动画有两种格式:GIF格式(*.gif)和SWF格式(*.swf)。

八.信息的交流与集成

1. 信息集成的一般过程:

确定作品主题-----规划设计作品-----采集处理素材----制作加工作品----测试发布作品

2.信息的发布与交流

1)通过会议演示发布与交流信息

2)通过电子邮件表达信息

3)通过在线交流工具发布于交流信息(在线交流,多方会谈,传送文件)

4)通过网站发布与交流信息(博客(BOLG)空间、BBS论坛、主题网站等。)3.编程解决问题和智能信息处理

1)程序是控制计算机动作的指令的记录集合。不同的程序是针对不同的任务和问题而编写的。

2)人们要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有两种基本方法:一是利用现成的软件(已经编好的程序)让计算机工作,二是自己编制计算机程序,让计算机为自己服务。

3)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类。

4)编程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包括: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调试运行等。

5)程序中的错误通常有两种:语法错误和逻辑错误。

6)人工智能:是相对人的自然智能而言的,是指用人工的方法和技术,研制智能机器或智能系统来模仿、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实现智能行为和“机器思维”,解决需要人类专家才能解决的问题。

7)智能行为包括:感知、推理、学习、通信和复杂环境下的动作行为。

8)人工智能的主要研究领域有问题求解、自然语言处理、模式识别、智能数据库、智能机器人、博弈、自动程序设计、自动定理证明、智能代理等。

9)日常生活学习中,模式识别(如光学字符识别OCR、语音输入、手写输入)和机器翻译是两种常见的智能信息处理技术。

第四章信息资源管理

一.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

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确保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

二.信息资源管理的方式

1.手工管理方式

2.计算机管理方式:分为文件管理方式和数据库管理方式。

3.数据库:是存储在计算机中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的集合,

用户通常利用数据库应用系统从数据库中检索信息,统计数据。

4.数据库的管理

1)记录的增加与删除

2)数据的查询

第五章信息技术与社会

一.信息技术与社会生活

1.信息技术对个人的影响

1)给个人带来了便利和实惠

2)深刻改变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

3)对个人就业产生影响

4)促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

2.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1)促进科技进步

2)加速产业的变革

3)创造新的人类文明

3.信息技术引发的矛盾与问题

1)开放与安全

网络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计算机病毒(具有潜伏性、传染性、复制性和攻击性等特点。)、黑客、网络陷阱。

2)共享与尊重

3)“自由”与“规则”

4)“虚拟”与“现实”

二.信息技术与青少年

1.充分、合理利用信息技术

2.自觉遵守信息社会的法律、规范和道德

3.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操作题要点:

一、W ord

1. 格式:

字体:常规字体设置,字间距,文字效果,着重号,阴文阳文,上下标等

段落:首行缩进(特殊格式),行间距(包括段前段后),对齐方式

底纹与边框:特意指定指纹颜色一定在此设置

分栏

背景

2. 插入

图片,艺术,自选图形,文本框,包含其相应格式的设置(鼠标右键)

3. 视图

页眉页脚

4. 编辑

替换

5. 表格

插入表格,插入行、列

二、E xcel

1. 格式

合并居中标记(一般用在标题的设置上)

单元格:数字的显示方式(数值型,百分比,日期型,字符型),

行,列的设置

条件格式

2. 函数及公式

标记(常用函数都在此)

函数点击此

自定义公式步骤:单击要填的单元格——输入:=——输入:计算公式

如:=(A2+B2)/2

3. 图表

插入图表的标记

4. 数据

排序,自动筛选

三、F ontpage

1. 超链接:鼠标右键

2. 网页属性(鼠标右键):背景音乐、网页标题、网页背景(格式选项)

3. 插入图片

4. 字幕(插入——web组件)

5. 单选复选按钮(插入——表单)

6. 表格(右键选表格属性)

高中信息技术复习资料powerpoint练习及操作题

云南省西盟佤族自治县第一中学高中信息技术复习资料 powerpoint练习及操作题 2012.11 利用PowerPoint 制作课件,要求如下: 1、包含有两张幻灯片。 2、在第一张幻灯片中插入一张剪粘画,将剪粘画移到页面的左上角。 3、在第二张幻灯片中插入一张“来自于文件”的图片,将图片移到页面的右侧。 4、在第一张幻灯片中输入一段横排文字。 5、将文字设成:字体为楷体,字号为3 号,字型为加粗,颜色为红色。 6、在第二张幻灯片中输入一列竖排文字。 7、将文字进行个性化的修饰。 8、将第一张幻灯片的切换效果设置为“水平百叶窗”。 9、将第二张幻灯片的切换效果设置为“盒状收缩”。 10、将第一张幻灯片的图片设置成“向内溶解”,将文字设置成“颜色打字机”。 11、将第二张幻灯片的图片设置成中速“自左侧飞入”。 12、将第二张幻灯片的文字设置成中速“自顶部擦除”。 13、将两张幻灯中图片和文字的出示顺序调整为: (1)第一张幻灯片的图片。 (2)第一张幻灯片的文字。 (3)第二张幻灯片的文字。 (4)第二张幻灯片的图片。 14、以练习一.ppt 为文件名保存,并打包成CD。 15、打开练习一.ppt,进行播放。 Powerpoint 练习题 1、PowerPoint 文件默认扩展名为()。 A.doc B. txt C.xls D. ppt 2、PowerPoint 提供了()中自动版式。 A. 30 B. 29 C. 28 D. 27 3、在制作PowerPoint 演示文稿时可以使用设计模版,方法是单击()菜单,选中“应用设计模版”命令。 A. 编辑 B. 格式 C. 视图 D. 工具 4、PowerPoint 可存为多种文件格式,下列哪种文件格式不是属于此类()。 A. ppt B. pot C. psd D. html 5、在制作过程中如果对页面版式不满意,可以通过()菜单中的“幻灯片版式”来调整。 A. 格式 B. 工具 C. 文件 D. 视图 6、如果想在幻灯片中插入一张图片,可以选择()菜单。 A. 图片 B. 插入 C. 视图 D. 工具 7、插入到幻灯片的图片可以进行简单的编辑,方法是选择()菜单,在“工具栏”中单击()选项。 A. 视图、颜色 B. 视图、图片 C. 编辑、对象 D. 格式、背景 8、12. 在幻灯片放映时,每一张幻灯片切换时都可以设置切换效果,方法是单击()菜

高一经济常识上册综合练习

高一经济常识上册综合练习 一.选择题(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0分) 《市场报》报道,清明谷雨正是农民购农药、买化肥之时,而令人心忧的是,浙江市场上销售的农药及化肥合格率仅为52%。全省各级工商机关对不合格的农资的总经销、总代理从重从严进行了处罚。回答1—2题1.农民购买的农药、化肥 A 是假冒伪劣产品 B 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C 是不耗费劳动的自然物 D 是供生产者使用的2.浙江省工商部门对不合格农资经营者从重处罚,是因为这些不合格农资 ①质量不合格②干扰正常市场秩序③数量太多④损害消费者利益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据测算,使用1平方米太阳能热水器,相当于每年节约120公斤煤。因此,许多专家建议,我国应当大力倡导发展太阳能这样的可再生能源。但是,推广太阳能首先面临成本高的障碍。回答3—4题 3.上述材料中的“成本高”意味着该商品的 A 价值量大 B 使用价值大 C 价值量小 D 生产者的收益低 4.从使用经济性讲,太阳能发电的转化率偏低,每千瓦时电的成本要高出煤电许多倍。因此,要推广太阳能这样的可再生能源,必须 A 增加商品生产的劳动时间 B 增加商品的价值量 C 降低该种商品生产的劳动生产率 D 改进技术,缩短商品生产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5.金银充当货币后,可以与一切商品交换,这表明 A 金银作为货币就不再是商品了 B 金银作为货币代表着一种生产关系 C 金银天然具有作为货币的社会属性 D 金银作为货币,其购买力大小是不变的 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金银纪念币一套。该套纪念币共2枚,其中金币1枚,银币1枚,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回答6—7题 6.金银纪念币作为法定货币,其本质是 A 一般等价物 B 纸币 C 铸币 D 商品 7.上述纪念币的价值 A 是有国家规定的,因为它是由国家发行的 B 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因为它对人们有用 C 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因为它也是商品 D 是由其职能决定的,因为它有收藏价值 8.下列属于货币的流通手段的职能是 A 一件衣服标价200元 B 把200元存起来 C 工厂给工人200元工资 D 200元买一部电话9.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有时会出现通货紧缩现象。一般来说在通货紧缩期间 A 收入上升 B 市场扩张 C 失业增加 D 生产投资增加 10.通货紧缩一般表现为 ①货币流通速度加快②社会总需求持续小于社会总供给③物价总水平持续下降④货币不断升值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建议》指出,要加快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回答11—12题 11.国有企业改革仍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坚持这一点是为了①提高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和控制力②更好地发挥国有经济的主体作用 ③让国有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④保证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的优势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2.加快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改革,从根本上看 A 它符合社会化生产的规律 B 它能壮大其规模 C 它能其发展速度 D 它能确保其公有制性质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加大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力度,增强国有经济控制力、发挥主导作用。继续深化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回答13—14题 13.加大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力度 ①能进一步增强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②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③能决定其他所有制经济快速发展④有利于增强我国经济实力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4.从根本上说,大力发展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是因为非公有制经济 A 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B 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C 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 D 适应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回答15—16题 15.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①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②会冲击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③就是根据各个生产要素在生产和流通中的投入比例及贡献大小参与分配 ④会使人民生活快速达到总体小康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16.中等收入者的存在,减轻了低收入者的压力,还让低收入者看到了希望。可见,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意义在于 ①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②有利于保证我国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 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④有利于防范收入差距过分扩大,实现同步富裕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新华社发布了《物权法(草案)》规定:国家维护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回答17—18题 17.国家维护上述制度,从根本上说是由 A 价值规律决定的 B 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决定的 C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决定的 D 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决定的 18.根据上述《草案》,国家保护私人的合法的所有权。这表明 A 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B 国家保护一切公民的私有财产 C 国家、集体和私人对自己设立的独资企业享有财产权 D 拆迁、征收私人的不动产应按照市场价给予补偿19.市场作为各种经济活动的枢纽,连接着从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这种配置主要是通过

信息技术基础复习提纲

《信息技术基础》复习提纲 第一章 1.信息概念代表性人物:(P3)香农、维纳、钟义信 2.信息的载体形式和传播途径(P4表1-1) 3.信息的传播过程(P4图1-4) 4.信息的基本特征(P6): 5.信息技术主要包括哪4种技术(P8) 6.信息技术的主要应用及影响(P12) 7.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哪5次(P10) 8.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P10):多元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媒体化、虚拟化 第二章 1.获取信息的基本过程(P18图2-1) 2.采集信息的方法(P20表2-2):亲自探究事物本身、与他人交流、检索媒体 3.采集信息的工具及其作用(P20表2-3) 4.计算机中常见的信息存储格式(P22表2-5): 5. 网络信息检索的方法(P25 表2-7) 6. 常见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P26表2-8)::目录类搜索引擎和全文搜索引擎的区别 7.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P27 表2-10): 8.常用下载工具(P29表2-13) 9.可以从哪些方面对信息进行鉴别与评价:从信息的来源、信息的价值取向、信息的时效性进行判断 第三章 1.报刊制作的一般过程:(P43 表3-3) 2.表格信息的加工和表达过程:(P49 表3-11) 3.表格地址表示:列(大写字母)行(数字)如:B5 4.表格数值计算:函数(sum、average、max等) 书写格式:=sum(A2:D2)(连续的用“:”连接)或者=sum(a2,d2,f2)(不连续的用“,”连接),注意符号是英文状态下的冒号和逗号。其它常用函数基本书写方法类似,公式的书写也类似。 5.柱形图、条形图、线形图和饼形图的特点和用途:表P54,表3-4(P54) 6.EXCEL表格中的数据改变,则与它有关的函数、公式计算结果以及图表都会发生相应改变,无需重新计算和绘制。 7.选中不连续的行或者列可以先按下“Ctrl”再来选择行或者列。 8.填充柄的作用、对单元格地址的绝对引用$ 9. 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基本过程:(P57)

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

信息技术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1.1 信息及其特征 信息无处不在 1.物质、能源和信息(information)是人类社会的三大要素。P2 2.相同的信息,可以用多种不同的载体来表示和传播。不存在没有载体的信息。P3 信息的五个特征 1.信息的表示、传播、储存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载体就是承载信息的事物。P3 2.信息是可以加工和处理的。信息也可以从一种形态转换成另一种形态。P3 3.信息可以脱离它所反映的事物被存储和保留和传播。 P3 4.信息是可以传递和共享的。信息可以被重复使用而不会像物质和能源那样产生损耗。P3 5.信息具有时效性。P3 1.2 信息的编码 1.信息的代码:把用来表示信息的符号组合叫做信息的代码。 2.计算机只能识别和处理由“0”、“1”两个符号组成的数字代码。或称计算机只能识别机器语言。 3.?诺依曼经典性建议:数据和程序都应采用二进制代码表示。 4.基本单位:字节,Byte简写“B”;最小单位:位,bit简写“b”。 5.1B=8b;1KB=1024Be;1MB=1024KB;1GB=1024MB。 6..进位制标识:二进制(B),十进制(D),十六进制(H) 7.二进制转换为十进制:按权展开。如(110101)2=1*25+1*24+1*22+1*20=53 8.十进制转换为二进制:除2取余法。如26=(1101)2 1.2.2字符编码: 1.计算机的英文字符编码采用ASCII码,即美国国家信息交换标准码(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该编码使用一个字节(byte)中的后7位二进制数,最左用“0填充”,可以表示27=128种编码。2.具体请见书本P6页。其中控制字符有34个,编码0-32和127;图形字符包括26个大写英文字母65-90、26个小写字母97-122、10个数字符号、32个标点及其他常用符号。 3.如(1)已知“A”的ASCII值为65,问“C”的ASCII值为多少? 答:“C”的ASCII值为65+2=67。 1.2.3汉字编码 1.汉字编码:汉字与西文字符一样,也是一种字符,在计算机也是以二进制代码形式表示的,这些代码称为汉字编码。2.汉字输入码:将汉字输入计算机的编码称为输入码,又称外码。 3.常用的输入码:音码、形码、音形码、形音码。 4.1个汉字占2字节,2字节=2*8位=16位;能提供216=65536个代码。1个字符(包括英文字符)占1字节。 5.汉字的编码按照GB2312-80标准,使用2字节编码。 6.会观察码:如用16进制显示了“PC个人电脑”这几个字的码:50 43 B8 F6 C8 CB B5 E7 C4 D4,问“个”字码是什么? 答:因为英文占1字节,中文占2字节,所以“PC个人电脑”占10字节,1字节=8位,所以总共80位,每4位二进制转换成1位十六进制,所以对应的“个”字码是:B8F6 1.2.4多媒体信息编码 1.声音信号是通过采样和量化实现模拟量的数字化。这个过程称“模数转换(A/D转换)”,承担转换任务的电路或芯片称为“模数转换器”简称ADC。 2.数模转换(D/A转换):即将数字化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 3.采样:就是按一定的频率,即每隔一小段时间,测得模拟信号的模拟量值。如CD采用的采样频率为44.1KHZ,即每秒钟要采样44100次。 4.采样频率越高,量化的分辨率越高,所得数字化声音的保真程度也越好,数据量也越大。 5.像素(pixel):图像数字化的基本思想是把一幅图像看成由许多彩色或各种级别灰度的点组成的,这些点按纵横排

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大纲

目录 Ⅰ、考试性质 (1) Ⅱ、考试说明 (1) Ⅲ、测试内容与要求 (5) Ⅳ、模拟试卷与答案 (11) 试卷一(信息技术基础) (11) 试卷二(信息技术基础) (18) 试卷三(多媒体技术应用) (25) 试卷四(多媒体技术应用) (29) 试卷五(网络技术应用) (33) 试卷六(网络技术应用) (37) 参考答案 (41)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在教育部指导下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的国家考试,是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行的终结性考试,旨在全面反映高中学生在各学科所达到的学业水平。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进行普通高中课程管理,督促学校认真执行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规范教育教学行为的重要手段。 Ⅱ、考试说明 1.指导思想。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遵循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致力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进一步提升,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要求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要考试内容,适度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反映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和新的科学思想,关注信息技术与社会进步的协调发展,增强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与责任感,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2.命题依据。2012年贵州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学业水平考试,以教育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信息技术)(实验)》和《贵州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为命题依据。 2.考试范围。依据《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信息技术)(实验)》,我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范围为必修学分规定的学习内容,即必修模块内容和一个选修模块的内容。根据我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现状和实际情况,考生可从“选修2:多媒体技术应用”和“选修3:网络技术应用”中任意选择一个模块进行考试。 3.考试标准。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次考试将学业水平要求定为三级标准,在不同内容上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 A级:对应于了解水平与模仿水平——再认或回忆事实性知识;识别、辨别事实或证据;列举属于某一概念的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在原型示范和他人指导下完成操作。 B级:对应于理解水平与独立操作水平——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独立完成操作;在评价和鉴别基础上的调整与改进;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等。 C级:对应于迁移应用水平与熟练操作水平——归纳、总结规律和原理;将学到的概念、原理与方法应用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建立不同情境之间的合理联系等。根据需要评价、选择并熟练操作技术和工具。 4.考试形式。考试采用局域网环境下的无纸化上机考试,实行闭卷方式。考生使用考试软件、通过上机实际操作进行答卷。考生的试卷由计算机从题库中随机抽取试题智能生成,考生答题的所有过程全部在计算机上进行。

《信息技术基础》复习提纲.doc

>保存信息 《信息技术基础》复习提纲 第一章 信息及其基本特征 1、 信息概念代表性人物:(P3)香农、维纳、钟义信 2、 信息的基本特征(P6): 传递性(信息的传递性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共享性(如实物交流,一方所得,另一方必有所失;信息交流,两人交换所掌握的一份信息, 每 人便拥有了两份信息) 依附性和可处理性(各种信息必须依附一定的媒体介质才能够表现出来) 价值相对性(信息具有相应的使用价值,使用价值的大小是相对的) 时效性(信息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会随着客观事务的变化而变化) 真伪性(如:空城计) 信息的传播过程(P4) 信息技术主要包括(P8):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传感技术 信息技术的主要应用(P12):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办公、教育、科学研究、医疗保健、企业、军事 等 方面都有应用 信息技术的影响(P13):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信息泛滥、信息污染、信息犯罪、对人们身心健康可 能 带来不良影响)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P10): 1) 语言的产生和应用 2) 文字的发明和使用 3) 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 4) 电话、电报、电视及其他通讯技术的发明和应用 5) 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P10):多元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媒体化、虚拟化 第二章 获取信息的基本过程(P18) 确定信息需求—7确定信息来源 采集信息的方法(P20):亲自探 究事物本身、与他人交流、检索媒体 采集信息的工具(P20):扫描仪、照相机、摄像 机、录音设备、计 算机 计算机小常见的信息存储格式(P22): 文字(.txt . doc . html . pdf )信息的发岀方 接收效果及作用

2020年整理高中信息技术会考复习提纲.pdf

信息技术基础(必修)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1、信息:利用文字、符号、声音、图形、图象等形式作为载体,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渠道传播的信号、消息、情报或报道等内容,都可以称之为信息。(p2)信息的发出方(信源)-----信息的接收方(信宿) 对信息认识三种典型观点 ?信息学奠基人香农: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的东西”,也就是说,人们是通过信息,来加深对事物本质属性的了解和认识。 ?控制论奠基人维纳:信息是区别于物质与能量的第三类资源。 ?我国信息论专家钟义信: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与方式 2、信息的基本特征:包括共享性、价值性、时效性、依附性、传递性、可处理性、真伪性(空城计)(p2) 3、信息技术(简称IT):包括计算机技术(核心)、微电子技术(基础)、通信技术和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是信息处理的核心。(p4) 4、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人类社会共经历了五次信息技术革命),依次为(1)语言的产生与应用(2)文字的创造和使用(3)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4)电话、电报、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5)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p5) 容量单位换算 1TB= 1024 GB 1GB=1024 MB 1MB=1024KB 1KB=1024 B 字节 1B=8bit 位 1个字节由8个二进制位组成 IP v4由32位4组二进制数组成,如http://218.5.5.242:9013 第二章信息的获取 1、获取信息的基本过程(p8) (1)确定信息需求(2)确定信息来源(3)采集信息(4)保存信息 2、常见的信息存储格式(p82) (1)文本:.doc; .wps ; .txt ; .pdf

信息技术基础复习要点

《信息技术基础》复习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1.1信息及其特征 一、信息的概念 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的方式。 信息与载体密不可分,没有无载体的信息 ..............。 ........,信息必须通过载体才能显示出来 1、下列属于信息的是______B___ A、报纸 B、电视节目中的体育新闻 C、收音机 D、课本 2、下列不属于信息的是( D ) A、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 B、过马路看到了红灯 C、菊花的形状和颜色 D、地球仪 二、信息的一般特征 1、载体依附性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B、信息可以转换成不同的载体形式而被存储和传播 C、信息可以被多个信息接受者接受并且多次使用 D、同一个信息不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6、关于信息的说法,错误的是() A.信息是声音、语言、文字、图像、动画等所表示的实际内容 B.信息必须通过人脑才能处理C.信息可以无损使用、公平共享 D.信息技术革命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的进程 7、现代社会中,人们把()视为人类不可或缺的资源。 A、物质 B、能量 C、知识 D、信息 8、全球定位系统反映了信息的什么特性? A、共享性 B、真伪性 C、价值性 D、时效性 9、关于信息,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需要依附于载体而存在 B、两个人进行交谈或讨论也是在互相传递信息

C、传递和获得信息的途径可以有很多种 D、信息必须通过载体传播,载体所传达的信息与载体种类也存在必然联系。 10、时效性与信息的联系在一起 A、独立存在性 B、价值性 C、共享性 D、时效性 11、对于信息,下列说话错误的是______ A、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一定的载体,说明信息是客观存在的 B、信息往往反映的是事物某一特定时刻的状态,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的 C、信息的时效性与价值性是联系在一起的,若信息失去了价值,也无所谓时效了 D、信息往往能直接满足人们物质生活方面的需要,而不能直接满足人们精神方面的需要 12、下列叙述你认为正确的是() A、广播、电视、因特网给我们带来了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都是可信的,可以直接使用。 B、在因特网上,可以利用搜索引擎查找到我们所需要的一切信息。 C D 13 ☆ 2 GPS 1、 9、 1 2 (1 (2 常用的有URL、UNC、本机路径和FTP等。 URL: UNC: FTP: (3)内容 3、文件的类型 从最终使用目的来看,文件分为①和②。 ①的内容主要是一条一条可以被计算机理解和执行的指令,它可以指挥计算机完成各种复杂的任务,这种文件主要是一些,通常以作为文件的扩展名。 ②包含的则是可以被计算机加工处理展示的各种数字化信息,如文本、图形、声音等,常见的有,其中被称为“流媒体”。 比较典型的压缩文件类型有和。 4、常见的文件扩展名: 可执行文件(操作时只要双击具有这些扩展名的文件即可)exe(可执行文件)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教案全集

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教案全集(必修) 1.1信息及其特征 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 1、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 信息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 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3: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

高一信息技术必修模块考试复习提纲

A高一信息技术必修模块考试复习提纲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考点】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涉及教材章节】《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二节 1.利用文字、符号、声音、图形、图像等形式作为载体,通过各种渠道传播的内容称之为信息。(例 如:教科书的内容为信息,而教科书是信息的载体)人类不可缺少的三大资源:物质、能量、信息。 例1.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资源是( B ) A.知识、经济、能源B.信息、能量、物质 C.工业、农业、轻工业D.物质、材料、通信 例2.下列不能称为信息的是( B ) A.报上刊登的广告B.高一的《信息技术》教科书 C.电视中播放的刘翔打破世界纪录的新闻D.半期考的各科成绩 例3.收听电台广播,其主要的信息载体形式是( C ) A.文字B.视频C.声音D.图像 2.信息的一般特征:①载体依附性②价值相对性③时效性④共享性⑤真伪性⑥可处理性。⑦传 递性: ①依附性:信息必须依附一定的媒体介质表现出来,如:看到蚂蚁搬家可以知道快下雨了 ②价值性:信息能够满足人们某些方面的需要,如:信息会考时间为6月13日对高一的学生具有价值。 ③时效性:信息会随着客观事物的变化而变化,如:天气预报、市场信息都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④共享性:一个信息可以由多分进行分享;如:网络上的信息被人下载和利用 ⑤真伪性:“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诸葛亮“空城计” ⑥可处理性:玉不琢,不成器。孟浩然的诗词直白易懂,多为反复修改、推敲而成 ⑦传递性: 例4.下列关于信息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C ) A.“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故事说明了信息具有真伪性的特征 B.天气预报、情报等日常生活事件说明了信息具有时效性的特征 C.信息是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的 D.“盲人摸象”的故事说明了信息具有依附性的特征 3.信息技术的定义及范围 信息技术(IT,Information Technology)是指有关信息的收集、识别、提取、变换、存储、处理、检索、分析和利用等技术。 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的核心与支柱)、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石)、传感技术。 1)计算机技术具有扩展人的思维器官处理信息和决策的功能; 2)通信技术具有扩展人的神经系统传递信息的功能; 3)传感技术具有扩展人的感觉器官收集信息的功能; 4)微电子技术扩展了人们对信息的控制与使用能力。 例5.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与支柱是( A ) A.计算机技术 B.液压技术C.通信技术D.微电子技术 例6.通信技术主要是用于扩展人的( B )功能 A.处理信息B.传递信息C.收集信息 D.信息的控制与使用例7.现在我们常常听人家说到IT行业各种各样的消息。那么这里所提到的“IT”指的是( B )。 A.信息B.信息技术C.通信技术D.感测技术例8.下列不属于传感器的是( D ) A.听诊器B.摄像头C.麦克风D.计算器例9.下列属于现代通信技术应用的是( B ) A.飞鸽传书B.移动电话 C.烽火狼烟 D.动画制作 4.信息技术的历史。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发生过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①语言的使用,是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 ②文字的创造,信息的存储和传递首次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 ③印刷术的发明,为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提供了更为可靠的保证 ④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进一步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⑤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将人类社会推进到了数字化的信息时代。 例10. 下列选项中,体现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是 D A.印刷术的发明B.文字的使用 C.造纸术的发明D.语言的使用例11. 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的主要标志是( B ) A.语言的使用 B.印刷术的发明 C.文字的创造D.电报、电话、广播的发明和普及 5.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向人性化和大众化的方向进一步发展。大众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人性化。 ①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技术支持:虚拟现实技术、语音技术、智能代理技术 ②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 ③越来越高的性能价格比 例12. 信息技术在不同领域、不同学科的深入应用,将引领信息技术朝着( B )A.网络化方向发展B.多元化方向发展 C.多媒体化方向发展 D.虚拟化方向发展例13. 下列不属于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是:( D ) A.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B.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 C.越来越高的性能价格比D.越来越高昂贵的价格 6.合理使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影响既有积极面也有消极面,主流是积极面。 7.信息的传递:时间上(我们可以通过书本了解发生在几百年前的事)与空间上(我们可以通过电 视知道发生在美国发生的事情)传递 例14. 人们可以通过电视了解到发生在远方的事件,这主要体现了信息可以通过( D )A.时间传送 B.电缆传送 C.信道传送 D.空间传送 第二章信息的获取 【考点】了解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掌握从因特网上获取信息的策略与技巧。 1 / 8

高一《经济常识》全册复习试题

高一《经济常识》全册复习试题 《经济常识》上册复习试题 第Ⅰ卷(48分) 一、选择题(共24题,48分) 1、2004年底,印度洋发生地震,引发海啸,给东南亚有关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灾难。我国人民纷纷捐钱、捐物支援灾区人民。这些捐献的衣、物、药品等() A、是商品,因为它是劳动产品; B、不是商品,因为它的使用价值没有得到社会的承认; C、是商品,因为它是供别人消费的; D、不是商品,因为它没有用于交换。 2、如果一个国家钢铁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那么() A、该部门劳动者在一定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减少; B、该部门劳动者在一定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增加; C、该部门劳动者在一定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不变; D、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但其价值总量多少无法确定。 2003年5月份以来,我国棉花价格不断上涨,从长江中下游到新疆天山南北,全国各地植棉的积极性普遍高涨。据此,回答:3-4题: 3、上述材料主要说明() A、价值规律能够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 B、价值规律能刺激商品生产者加强管理; C、价值规律能促使商品生产者优胜劣汰; D、商品价格与价值相符合是不可能实现的。 4、针对我国棉花生产大幅度增长的形势,专家指出要警惕新一轮“棉多伤农”的现象。“棉多伤农”说明:() A、商品的供求状况决定商品的价格; B、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C、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高于价值; D、商品供过于求时,价格低于价值。 5、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以________为基础和根本经济特征。() A、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 B、生产资料公有制; C、共同富裕; D、市场配置资源。 北京同仁堂药店内有一幅对联:“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正是靠着这份承诺,同仁堂经历了300年风雨不倒,从一家普通的家族药铺发展为国药第一品牌。据此回答:7-8题: 6、同仁堂药店做出的承诺是:() A、针对商品的价格而言; B、针对商品的价值而言; C、针对商品的交换价值而言; D、针对商品的使用价值而言。

信息技术基础复习资料

信息技术基础(必修)复习资料 主题一信息技术与社会 相关知识点 (一)信息及其特征 1、信息、物质和能量是构成人类社会资源的三大支柱。 2、信息的一般特征:载体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共享性、可转换性、可增值性 3、信息的基本容量单位是字节( Byte ) (二)信息技术与社会 1、信息技术的定义: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 为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又称为“IT(Information Technology)”。 2、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发生过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第一次语言的使用 第二次文字的创造 第三次印刷术的发明 第四次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 第五次计算机技术及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与应用 3、神奇的计算机技术:虚拟现实(VR)、语音技术、智能代理技术、中国的超级计算机 例:虚拟现实:虚拟现实技术融合了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技术、三维动画技术等多个信息技术分支。如,电子宠物等(没有三维技术时可以选传感器技术) 语音技术:包括语音识别(语音到文字的转换)和语音合成(文字到语音的转换) 智能代理技术:Office小助手、搜索引擎中的“蜘蛛”程序 4、丰富多彩的因特网:建立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目标是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因特网是基于TCP/IP (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Transport Control Protocal/Internet Protocal)) 5、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 ●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 ●越来越高的性能价格比 6、几个常用技术名词:“地球村”、E-mail、移动电话、PDA(个人数字助理)、3G无线通信 7、良莠并存的信息世界 莠:垃圾邮件、网络病毒、电脑黑客、网络诈骗等 病毒是一段人为编写的程序,其基本特征:传染性、潜伏性、隐蔽性、破坏性、可触发性 计算机黑客:指利用不正当手段窃取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口令和密码的人 8、SONY C21CH 配置单为: 酷睿2双核T5500 1.6G / 512M / 80G / 13.3WXGA / 52×/ 10-100M CPU主频内存硬盘显示屏光驱网卡 小知识: 一、如何为自己的计算机系统设置了安全防范措施? ●定期访问Windows Update网站,下载并安装操作系统补丁程序 ●购买正版杀毒软件,安装并定时升级 ●安装软件防火墙

高中信息技术会考复习提纲及习题

高中信息技术会考复习提纲及习题 信息技术复习提纲(一) 专题一:信息技术基础 一、信息、信息的载体及信息的特征 1、信息:信息是指数据(Data)、信号、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要会判断什么是信息) 2、信息的载体:语言、文字、声音、图像和视频等可以承载信息,这些是信息的载体,也是信息的常见表现形态。而纸张可以承载文字和图像,光盘可以承载声音、图像、视频等信息,所以,纸张和光盘也称为信息的载体。 3、信息的特征:(根据已知信息判断相应的信息特征) ①信息的表示、传播、储存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载体就是承载信息的事物。 ②信息可以脱离它所反映的事物被存储、保存和传播。 ③信息是可以传递和共享的。 ④信息具有时效性。 二、二进制、十六进制与十进制的相互转换 1、二进制 ①计算机内部的信息包括数据和程序都采用二进制代码表示的。在平时书写时,用下标2或在代码的最后位加B来标识该代码为二进制代码。 例如:(10011)2、10011B。 ②二进制数由“0”与“1”两个数字组成,每个数码在不同的数位上,对应不同的权值。 ③二进制数的运算(加、减) n ④n位二进制编码的个数为2 2、十六进制 ①由于不便于书写,在实际表示中,常常采用十六进制的形式。在平时书写时,用下标16或在代码的最后位加H来标识该代码为十六进制代码。例如:(10A11)16、10A11H。 ②十六进制数由0~9、A、B、C、D、E、F这16个符号组成,分别对应十进制的 十进制:10个数码0、1、2、3、4、5、6、7、8、9 二进制:2个数码0、1 十六进制:16个数码 0、1、2、3、4、5、6、7、8、9、A 、B、C、D、E、F ①十进制转换为二进制:“除二取余”法。 ②二进制转换为十进制:“按权展开相加”法。 ( 1 0 0 1 1 )2 24 23 22 21 20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要点

必修信息技术基础 主题1 信息的获取 一、信息及其特征 1、信息的基本概念 “信息”一词通常是指数据、信号、消息所包含的内容和意义。 2、信息的基本特征 a)载体依附性:信息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信息的表现载体:图片、声音、动作、表情、文字等 信息的实物载体:CD、U盘、硬盘、纸张等 b)信息是可加工处理的 c)信息可以脱离它所反映的事物被存储、保存和传播 d)价值性:信息是有价值的,而且可以增值 e)时效性:信息反映事物某一特定时刻的状态 f)共享性:信息可被多个信息接受者接收且多次使用 1.下列情形可能引起信息丢失的………………………………………() (A)载体的损坏(B)共享范围扩大(C)获知人数增加(D)有效期限延长 2.李斌发现按照车上的GPS导航仪规划的路线驾驶经常出错,他更新了导航软件的地图文件后, 出现错误的概率大大降低,该事例反映出信息具有……………() (A)载体依附性(B)时效性(C)共享性(D)传递性 二、信息技术及其发展简史 1、信息技术:简称IT 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称之为信息技术。 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是信息技术的四大基本技术,其中现代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是信息技术的两大支柱 2、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量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机器人、数字地球、虚拟现实、云技术、物联网等。 (1)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 虚拟现实技术 语音技术 ?关键技术有自动语音识别技术(ASR)和语音合成技术(TTS) 智能代理技术 (2)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 信息技术产品走向了个性化和集成化的发展方向 (3)越来越高的性能价格比 成本的降低和性能的提高 知道电脑的主要性能参数:cpu(频率越大运算速度越快)、硬盘(存储空间)、内存、显示器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重要考点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重要考点 注:以下所有考点,要求理解+背诵。 第一章信息技术基础 一、信息 人类生活离不开信息。中国古代信息传播方式有:信鸽传书、烽火告急、结绳记事等。 二、信息定义的不同观点: 1、香农:认为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指的是有新内容或新知识的消息。 2、维纳:提出“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 3、钟义信:认为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也就是事物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的状态和方式”。 三、信息的传播过程: 信息发出方用何载体以何途径信息接收方接收效果及作用 (信源)(信息传递)(信宿) 四、信息的基本特征: 1、传递性 2、共享性 3、依附性和可处理性 4、价值相对性 5、时效性 6、真伪性 五、什么是信息技术? 1、信息技术是指有关信息的收集、识别、提取、变换、存储、处理、检索、检测、分析和利用等的技术。 2、信息技术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手段获取、传递、存储、处理、显示信息和分配信息的技术。 3、我国有些专家学者认为,信息技术是指研究信息如何产生、获取、传输、变换、识别和应用的科学技术。 六、信息技术包括的四大技术: 目前,信息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和传感技术等。 七、信息技术发展历程中的五次革命 第一次:语言的产生和应用。 第二次:文字的发明和使用。 第三次: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 第四次:电报、电话、电视及其他通讯技术的发明和应用 第五次: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技术的应用。 八、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多元化、网络化、多媒体化、智能化、虚拟化。 九、信息技术对以下几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

1、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对科技进步的影响。 3、对人们生活与学习的影响。 十、信息技术可能带来的一些消极影响: 1、信息泛滥 2、信息犯罪 3、信息污染 4、对身心健康带来的不良影响 十一、迎接信息社会的挑战 (1)培养良好的信息意识。 (2)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3)养成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 (4)遵守信息法规。 第二章信息的获取 一、获取信息需要经历的过程: 确定信息需求确定信息来源采集信息保存信息 二、采集信息的工具:扫描仪、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录音笔等 三、网络信息检索的方法 四、目录类搜索引擎和全文类搜索引擎的应用(观看提供的Flash动画) 五、搜索时怎样用好关键词? 1、提炼关键词:提炼最具有代表性和指示性的关键词 2、细化搜索条件:添加关键词 3、用好逻辑符号:“AND” 、“OR”、“NOT”、“+”、“-”、“&” 、“^” 4、强制搜索:添加英文双引号“” 五、常见下载文件的类型: 1、音频(.mp3) 2、视频(.avi)

高中合格考信息技术 高一信息技术复习资料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第一节信息极其特征 一、信息的概念: 1. 信息论的奠基人之一香农认为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指的是有新的内容或新知识的消息。 2.控制论的奠基人提出“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它是区别于物质和能量的第三类资源。 3. 我国信息论学者钟义信教授认为信息是对事物的运动的状态及其状态的变化方式。 4. 我国有些专家学者认为信息是对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的表征,能够消除认识上的不确定性。 5.信息是利用文字、符号、声音、图形、图像等形式作为载体,通过各种途径传播的内容。 没有无载体的信息,没有载体就没有信息,信息必须通过载体才能显示出来。 二、信息的基本特征 ①传递性:信息通过不同的载体进行传递 ②共享性:信息可被多个接受者接收且多次使用 ③依附性和可处理性:信息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具有可存储、可 传递、可转换的特点。 ④价值相对性:信息是有价价值的,并且是可以增值的。信息只有并利用了才有价值, 有些信息的价值则可能尚未被我们发现。 ⑤时效性:信息反映的是事物某一特定时刻的状态,信息会随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 时效性与价值性紧密相连。 ⑥真伪性:信息并非都是事物的真实反映,信息有真也有假。在信息社会中应养成鉴 别信息真伪的习惯。 ⑦普遍性:信息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⑧可存储性:可以文字、符号、声音、图形、图像等多种形式存在。 第二节信息技术极其发展 一、信息技术的概念: 信息技术(IT:Information Technology)是指在信息的获取、整理、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等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和方法。 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称之为信息技术。 二、信息技术包括哪些技术: 四大基本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传感技术。、 其中微电子技术是基础、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为核心,通信技术(信息传递技术)为支柱。 三、信息技术的发展: 1.发展历程: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 第一次:语言的产生和应用,是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 第二次:文字的发明和应用,使信息的存储和传递首次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 第三次:造纸和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为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提供了更何靠的保证。 第四次: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等通讯工具的发明和应用,进一步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第五次:电子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应用,将人类社会推进到了数字化信息时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