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学案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学案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学案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学案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影响2.说明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3.理解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4.了解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5.理解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二、学习重点与难点

1、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2、领悟文化的继承性。

三、基础梳理

(一)传统文化继承

1、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

①传统习俗对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是传统文化的 ____________ ;②传统建筑。中国古代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____________ 。

③传统文艺。____________是民族精神的火炬,中国传统文艺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 ____________ 。

④传统思想: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一个 ____________ 的组成部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有深刻影响。

2、传统文化的特点和影响

(1)特点:① ____________ :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_________,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是维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纽带。

(2)影响:具有双重性,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__________________,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则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和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3、对待传统文化

(1)正确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对于传统文化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二)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1、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继承是发展的_________________;发展是继承的_______________。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在__________上发展;在___________中继承,把握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2、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①__________________(外部因素);②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后三个是文化的内部因素)。

(注意:不要把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理解为两个先后顺序的阶段。)

四、达标测试

1.下面不属于汉族传统习俗的是

①中秋节赏月②泼水节③那达慕大会④元宵节看花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我国传统文化崇尚“浩然正气”,今天我们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正气”,同时赋予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内涵,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

A.相对稳定性

B.鲜明民族性

C.较强融合性

D.明显渗透性

3、张岱年说:“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具有民族的自信心与自尊心。而民族的自信心与自尊心有其思想基础,即对民族文化优秀传统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有①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②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③发挥民族文化的积极作用才能使民族兴旺发达④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不会因时而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④

4.温州童谣是时代背景的镜子,保存着民间文学的精华,值得我们去重视和关怀。从传统文化的继承性看,温州童谣属于

A.传统习俗的继承 B.传统文艺的继承

C.传统思想的继承 D.传统道德的继承

5.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活字印刷表演中,出现了三次醒目的“和”字。“和为贵”的思想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表明传统文化

A.源远流长,可以全盘继承

B.具有相对稳定性,其具体内涵因时而变

C.内容博大精深、一成不变

D.都是在历史长河中积淀起来的先进思想

6.“各位乡亲,各位乡党,楚瑜带着堂客回来了”一句浓浓的乡音,不仅引来阵阵热烈掌声,而且进一步拉近了宋楚瑜与乡亲们的距离.这表明()

A.我们既要提倡普通话,又要发展各地方言

B.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C.传统文化习俗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D.对传统文化中的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腐朽文化,必须“移风易俗”

7.2008年在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上新版《梁祝》惊艳全场。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用新的演剧方式重新演绎传统戏曲,充分张扬了“旧中见新,新中有根”的理念,使越剧更加贴近今天的普通老百姓。这说明

①科技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②文化发展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③创作理念是文化创新的根源④传统文化要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端午节是我国的一项传统节日,每到这一天,人们都会通过吃粽子、赛龙舟来纪念屈原,这在世代相传中基本未变。这说明传统文化()

①具有相对稳定性②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③是凝固不变的④是不会消失的

A.①②

B.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9、以海量、互动为特征的网络文化正在兴起,其影响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的迅猛发展,证明了________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A.社会制度

B.科学技术

C.思想运动

D.文化教育

10、互联网出现后,人们常常通过博客、BBS等来表达、交流思想。这表明科技进步()

A.促进了文化传播方式的变革B.优化了文化资源的内容

C.促成了新传媒代替就传媒D.促进了先进文化的发展

2.4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

2.4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巩固课) (转载)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文化的继承性;分析传统文化具有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 族性;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一、 二、 传统文化 探究活动 民俗文化,让参观者留连驻足。“看这些物件儿,听这些叫卖声,觉得很亲切,总能令我们想起过去的日子。”正在参观的一位北京市民如是说。一些外国朋友在那里看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欣喜的赞叹声。人们呼吁留下祖先的记忆,留住民族之根。 镜头二:在人们不太遥远的记忆中,浙江定海古城在一片推土机的轰隆声中,成了瓦砾与尘土;另据报载,代表北京民居特色的传统四合院的面积在逐年下降……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针对一些地方民间艺术日渐衰落,绝活绝技后继乏人的现状,近年来多次呼吁,如不抓紧抢救,“再过年,我们原生态的民间文化遗产基本上就会失去了”。文化部部长孙家正表示,精美的民族民间文化,是我们的母亲文化,是我们的根。留下祖先的记忆,非常重要。 ()在现代社会,留住“祖先的记忆”和“民族的根”有何现实意义? ()我们应当如何继承传统文化? (二)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分钟小组合作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探究活动 注意 、 三、 .报载,当中国年轻人热衷过“洋节”的时候,韩国要与中国联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文化遗产。因此有关专家强烈呼吁不要冷落中国的传统节日。传统节日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对其理解正确的有 ①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②从不同民族的节日中,能够感受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③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④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唯一表现 .①②③ .①③④ .②③④ .①②③④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优秀作文示例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优秀作文示例 继承与创新就像历史长河的两岸,有了岸,历史才源远流长,奔涌不息。无论缺了哪一边,都会使历史干涸。我们需要继承,我们 只有继承;我们呼唤创新,我们学会创新。历史的变迁与沿革中,对 于尚未形成完整的价值体系的人来说,继承是一种指导,一种启蒙。继承告知人们前人走过的路,而这是没有必要从新探索的。当路已 到尽头,眼前是一望无际的荒漠草原时,你已熟谙行路的技巧。这时,创新便是你的指南针,在人生这块未知的土地上将道路延伸。 在如今纷繁芜杂的大环境下,科技与传统文化不可偏废。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我们的魂;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促进社会进步,让人 享受舒适生活:积极发挥科技优势,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已成为我们 的必然选择。 社会转型期的今天,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激烈碰撞,逐步融合,而在这碰撞与融合中,各自焕发出新的的生机。科技赋予传统文化 科学特性和创造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也是经济发展的强大驱动力,而科技发展中形成的科技精神,包括科学思维,科学态度,科学价 值观念等,深刻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影响着传统文化。在科 技条件下,传统优秀文化经过现代科技的陶冶和兼容,具有了新的 创造活力,它既蕴含了现代科技的新成果,又指导着现代科技条件 下的民族文化不断创新和发展,永葆生机和活力。发挥科技优势, 改造传统文化,是保持传统文化生机的不二法门。 充分发挥科技优势,大力弘扬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在碰撞交融中永葆生机与活力!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这样的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国的文字也历时久远。从最初的仓颉造字,后来有了孔子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又经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教学设计

《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教学设计 福建师大附中李华 1、教学内容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第二框题《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如何使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既是一个社会热点,具有很强的思想理论性,也具有很强的探索实践性。课程标准要求列举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评估它们各自的特点;理解传媒技术的进步,以及教育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对文化传承具有深刻的影响。 本课首先要弄清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其次要了解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教材还特别强调了教育在对选择、传递和创新文化中的特定作用。通过学习我们会看到,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在与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中,经过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经过相互借鉴和融合,我们的文化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2、学生分析 九十年代初期出生的孩子,生活在一个充满活力的时代,张扬个性成为他(她)们的主旋律。面对这一时代的学生,沟通需要用心、用技巧,那也是一门艺术。高中学生的心理日趋成熟,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且比较丰富;语言逻辑性强,有较强的参与意识,求知欲望及表现欲望。学生主体参与的充分,表现在其主动性,积极性得到极大的调动。这与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分不开的。本课教学设计就是要引导学生自己先阅读书本、独立思考、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各抒己见,让学生自己得出解答问题的结论,不追求答案的唯一。充分体现了读书是一种个体行为,每个学生有不同的体验。教师应跳出教学设计的问题模式,和学生一道去创造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成功中寻找快乐、在快乐中更加成功。同时特别注重创设的情景的选择性,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参与,使他们的潜能、智慧得出充分挖掘、展示。只有当学生们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独特的、有创意的设计见解,学生主体参与和教师主导二者完美结合,才能表明该课的设计卓有成效。 3、设计思想 “学习是一种内心之旅,通过整体的感悟、修行使个人从不完善趋向完善。” “学习是对自我的体会,是需要静谧安详、澄和专注的。即使是对话,也讲究在彼此倾听基础悉心思考。”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中创造的灿烂文化,它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内容,具有强烈的历史性、民族性和继承性,影响着我们今天的生活、制约着我们当今的教育。然而,在对待我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及其传承上,当今人们却有着基本的文化判断力和理性的缺失。传统文化究竟能为当代中国带来什么,需要我们深入地反思与追问。因此,摒弃出于对现实利益的得失和民族情节的片面做法,全面理性地认识我国传统文化,对于开创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形成良好的科学发展观,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历史的镜鉴和现实的渊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保护;弘扬;传承; 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这个思想体系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科学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凝聚之学,中国传统文化是内部凝聚力的文化;二是兼容之学,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尽管在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受到限制,还是以开放的姿态实现了对外来佛学的兼容,三是经世致用之学,它以究天人之际为出发点,落脚点是修身、治国、平天下,力求在现实社会中实现其价值,经世致用是文化科学的基本精神。 二、理性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冯友兰曾说:“中国人最关切的是中国文化和文明的继续和统一。”我们的智慧或可超然于文化之外,而我们的最终命运又必然统摄于文化之中。因此,理性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不贰选择。

三、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 1保护传统文化必须有选择性 精华与糟粕并存,保护传统文化的过程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扬弃,是一个取其精华、弃其槽柏的过程. 2保护传统文化的关键是文化创新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传统文化发展的空间被压缩了.这其中有诸多因素的影响。但传统文化本身应对不灵活、缺乏创新能力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3保护传统文化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扶植 政府要极引导传统文化与市场经济制度相适应,加大财政投入,培养能够传承传统文化的人和民团体。加强立法,运用法律手段推动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复兴。 四、大力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保护中国传统文化,重构中国传统文化,最终目的就是要使中国传统文化深入民心,并且走出国门,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一部分,成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最重要的两个途径是:学校教育和媒介传播。 1学校教育活动。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个由来已久的话题,也是国家常抓不懈的一项工作。这是向中国知识阶层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而知识阶层是发展文化的生力军,是普及文化的传播者。这门课程应重在介绍中国传统思想、传统价值观和道德观、传统风俗习惯、传统文学艺术等,让学生看到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中国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产生历史认同感和归属感;看到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发展的联系而产生自信心;吸收中国传统思想而提高道德修养,学习中国传统文学艺术而获得美的教育。 2利用现代传播媒介宣传 利用现代传播媒介宣传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普适性宣传,将传统文化融入文学艺术、影视戏剧中,渗透在网络、文化交流、旅游观光中,面向社会大众,重新唤起社会大众了解传统历史和文化的热情。通过这些媒介宣传,使中国传统文化民间化、大众化、全球化。 五、结束语

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

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 [摘要]传统文化不仅是一个民族的气质所在,也是一个民族繁衍与发展的根系所在。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延续,儿童是这种文化延续的最初受用者。作为传统文化载体的民间游戏是人们在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加工而形成的,具有浓烈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能满足不同年龄、性别和不同性格的儿童的要求,深受儿童喜爱。它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扬和发展,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已成为我国优秀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游戏承载了民族传统文化,对儿童群体发展和个体成长特别是社会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学前教育:民族传统文化:民间游戏:课程资源 1997年11月1日,江泽民在美国哈佛大学的讲演中,面向全世界介绍中国传统文化。激起了世界华人对于民族文化的自信与兴奋。李岚清也强调:传统文化是我们丰富的教育资源。传统文化作为民族的根本,对我们的思维和生活方式产生了很大影响。九十年代以来,不管是高校,中小学,还是幼儿园都在教育中渗透着传统文化。幼儿园课程更多的是指儿童的学习经验、预期的学习结果以及教学过程中诸多影响层面等。其中以民间游戏为载体的民间文化的内容十分丰富。 民间游戏是人们在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加工

而形成的,具有浓烈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能满足不同年龄、性别和不同性格的儿童的要求,深受儿童喜爱。由于种种原因,许多民间游戏从它的载体到它所表达的人文精神正濒临失传与流散的境况。笔者认为,应该对民间游戏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将其作为幼儿园可资利用以及对儿童成长发展至为重要的教育文化资源,加以开发和利用,使幼儿园的教育更紧密地与儿童的实际生活状况,与儿童所处的社会共同体的文化相联系,从而更具实效。 一、儿童对民间游戏的内在需求 约翰·胡伊青加认为,“人是游戏者”。游戏是人的一种活动。游戏对人具有生物学的、心理学的、人种学的、社会学的或其他的功能,并与人类文化、文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于儿童来说,游戏是儿童的一种内在的需要。民间游戏以活生生的感性形态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它来植根于民族传统文化,与儿童的现实生存状态紧密相连,是由人们在生活中根据需要、经验而创编的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因此,其与儿童的自然生活状态、与儿童生活的实际更为贴近,更多地呈现出教育的原生态,从而更多地体现出儿童的内在需求。 二、民间游戏于儿童成长的意义 民间游戏作为儿童一种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具有多方面的发展价值整理。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设计完美版

必修3第四课第一框《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设计 北京鲁迅中学任华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传统文化的表现(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理解传统文化的继承性、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了解传统文化在现实中的作用,阐述继承传统文化的态度:“取精去糟”,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能力目标: 探究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的能力;分析传统文化中精华与糟粕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领悟传统文化价值,激发继承传统文化的热情,树立正确看待传统文化价值的态度。 教学过程(所设情景或可改成情景剧) ◆导入 情景一:近几天在广州工作的嘉妮正急着赶一份策划案,节后客户就要。她很犹豫:快到中秋节了,回北京的家还是留在广州? 问题1:讨论嘉妮回不回家? 学生发言(略) 师:中秋节──一年中最迷人的夜晚。天上明月,人间情怀。人们由天上的月圆联想到人事的团圆。中秋节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它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习惯,也就是传统习俗。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新课教学 ◆情景二:嘉妮坐飞机回到北京,中秋之夜,与家人坐在四合院的天井中,摆上月饼以及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全家一起赏月、叙聊。 外公首先发话:“中秋赏月有什么讲究?中秋节是个传统节日,谁来说说它的历史?”大家七嘴八舌说起来。 问题2:中秋赏月有什么“讲究”?说说中秋节的发展历史。 学生发言(略)。 师:“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板书:传统习俗的继承 问题3:中秋赏月反映了我国文化的什么内涵?如何理解汪曾祺先生曾经说过的“节日风俗,是一个民族集体的精神抒情诗”? 学生发言(略)。 师:中秋节是人们的情感和自然现象结合得最紧密的节日。中秋赏月反映了人们对月亮的崇敬,而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华民族五千来的思想核心与精神实质,属于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中秋节是民族文化展现最丰富的传统节日之一。中秋又称“团圆节”,中国人重团圆、以享受天伦之乐为人生之大喜。中秋团圆、家国和谐是中秋节俗的中心意义,是中华民族特有的道德观念和价值理念。 板书:传统习俗、家国和谐、团圆、天伦之乐、传统思想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纽带。 ◆情景三:一会儿,舅舅随口咏来: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教案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习 1、复习内容: 1、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1)世界文化异彩纷呈 A、民族节日各具特色 B、文化遗产呈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2)透视文化的多样性 A、文化的多样性及其表现 B、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3)尊重文化多样性 A、对待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

B、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C、坚持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1)生活中的文化传播 A、文化传播的涵义 B、文化传播的途径 (2)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A、传媒的内涵 B、大众传媒 (3)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A、古代中国文化的传播 B、文化交流的作用

C、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2、本课引入: 我们今天享有的文化,是人在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长期积累形成的,认识文化的发展过程,理解传统文化继承的意义,对我们有重要作用。那么什么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对我们有什么影响?怎样继承这些传统文化呢?我们知道传统文化对社会和人的重大影响。那么文化继承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到文化的继承呢?在当代,仅仅是文化继承还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发展文化,那么我们怎么样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呢?今天我就来学习这一块的知识。

二、知识讲解 考点1 传统文化的继承 一、传统文化面面观 1、什么是传统文化: (1)传统文化的含义:传统文化是各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2)正确理解传统文化的概念: A、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各民族”的。 B、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 C、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是“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2、传统文化的继承表现 (1)表现一:传统习俗的继承。 A、传统习俗的含义:是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

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我国传统文化,常被视为儒家文化。所谓传统,就是世代相传,一直被继承延用下去的东西。中国的古代文化博大精深,但一直被世代相传、继承延用下来的主要是儒家文化。所以,把中国的传统文化,看作儒家文化基本上是没有错的。儒家文化,有值得弘扬的东西,但糟粕太多了,特别是被历代帝王及其御用文人严重阉割装饰过以后,几乎只是一种维护独裁专制统治的忠君文化、奴婢文化了。正因为这样,人们一提到我国传统文化就反感,就有气,就要彻底否定它,就有人想用全盘西化来取代它。其实,中国的古代文化不但博大精深,而且非常优秀,完全符合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需要。可悲的是,因为多数文化都不利于独裁专制,而中国自秦始皇建立独裁政治制度以后,独裁政治就一直沿用至今,两千多年来只有强化,没有弱化。所以,一切不利于独裁统治的古代优秀都被打压了,都不能被后人很好地实际继承延用下来,更无从发扬光大了,因而被排斥在“传统文化”之外了。 因此,对于中国文化,我不赞成笼统地说弘扬传统文化,因为弘扬传统文化,就是弘扬忠君文化,就是弘扬独裁文化,就是弘扬奴婢文化!要振兴中华,要使中华民族平等地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就应该重新认识、弘扬、发展我国古代的优秀文化。 如何弘扬和发展成为优秀传统文化呢?最重要的就是坚持真理,愿意为真理献身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历史上不乏这样的故事都表现出坚持真理的重要性,如果违背了真理,那么这种文化继续传承必将对社会造成影响,也算不上优秀的文化了。坚持真理是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适应人民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才能为人民所用,才能算得上是真正优秀的传统文化,才有继续传承并且发展下去的可能性,否则必将被社会所淘汰,不为人们所接受。 所以,“坚持真理,愿意为真理献身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不属于中国传统文化,但她是中国优秀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今天必须重新认识、弘扬和发展的古代优秀文化之一!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教学设计【思想政治人教版高中必修3】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教学设计 本框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第二框题《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如何使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既是一个社会热点, 具有很强的思想理论性,也具有很强的探索实践性。课程标准要求列举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评估它们各自的特点;理解传媒技术的进步, 以及教育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对文化传承具有深刻的影响。 本课首先要弄清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其次要了解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教材还特别强调了教育在对选择、传递和创新文化中的特定作用。通过学习我们会看到,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在与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中,经过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经过相互借鉴和融合,我们的文化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知识与能力目标】 识记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理解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联系具体事例,说明应如何正确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结合自身体会,谈谈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结合分析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提高归纳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利用教材提供的情景和问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初步探究学习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教师通过启发、设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实时加以引导,关注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和思想观念的形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内容,使学生认识文化发展的历史过程,正确把握文化传承中继承和发展的辩证关系,从而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做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教学重点】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教学难点】

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作用 (1) 对自学课本知识,预习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2) 收集影响文化发展的案例,并感悟他们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视频《北京奥运开幕式》 问:(1)《北京奥运开幕式》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是如何展现在世界面前的? (2)视频中对传统文化引用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如何正确继承传统文化? 师生互动交流。 指导归纳: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任何民族的文化,都不可能抛弃民族的传统而重新开始。没有一个人会“全盘”接受先前的文化遗产,我们总是有选择、有舍弃,在批判地继承中不断发展的。北京奥运开幕式也是这样,我们不能完全抛弃传统民族音乐,独自开辟一片天地;也不能只是一味继承,固步自封,而是既要有继承又有发展。我们不能把它们分开看。 (进行新课) 教师:北京奥运开幕式的演出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发展的过程中又不忘继承,继承和发展是同时存在的。任何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继承,只有随着时代的前进,不断地扬弃、改造,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才能在发展过程中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在这样的继承中必然要求对传统文化的发展。我们只有将继承和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传承我们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它们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一)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1、文化继承的内涵:(是什么) 文化继承不是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而是要不断有所淘汰、有所发扬,从而使文化得到发展。 继承: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改造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简述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对当今教育有着很强的借鉴意义。 1.自强不息的执着精神。中国人民从来就不肯轻易认输,总是不屈不饶地抗争。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支撑着中华民族的发展,激励着中华儿女在困境中崛起,在逆境中奋进,永不屈从于外来的压迫。自强不息还体现为一种自立和自尊的人格特征,形成中国人讲名分、重气节的民族精神。正如孟子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三谓大丈夫"。这使得人们追求一种独立完善的人格,这种美德流传下来,成为人们为国家、为民族奋争的精神力量,并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2.爱国忧民的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中华民族打上了这种忧患意识的烙印。从岳飞"笑谈渴饮匈奴血"到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精神,都体现了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怀。 3.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就是厚德载物。如战国时代,就开创了在学宫里自由讲学、自由辩论,开创了我国文化史上百家争鸣的先河,为中华文化的继往开来做出了巨大贡献。从汉武帝开始,我国便形成了儒家文化占主导地位的文化局面,但实际上我国文化发展史主要是以儒道互补为基本线索的,而这一线索本身就体现了文化的兼容性。 4.以德化人的高尚风范。春秋时期的大政治家管仲曾把道德与国家

的存亡联系起来,把礼义廉耻提高到国家兴亡的高度。大思想家孔子则更是以礼释仁,认为"仁"与"礼"是相互制约、相互统一的,而"仁""礼"的统一就是德。孔子所强调的"德",一是指统治阶级的统帅之德,要求以此德来统治百姓,拥有百姓。二是指感化之德即伦理之德,以此德来感化百姓,保持和谐。这种崇德思想不断发展和泛化,并在家庭伦理中得到完全的体现。 5 和谐持中的思想境界。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境界就是和谐,即认为每一个事物都应按照其自身的规律自然地发展。这其中包括人与人的和谐、个人自我身心的和谐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就会促使社会稳定,家庭和睦;个人身、心间的和谐就能使人做到遇事宠辱不惊,进退有据;人与自然的和谐就能互得其利,持续发展。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的祖先用劳动和智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延续不绝,一直影响到今天的生活。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凝聚中华民族力量的客观要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实需要。因此,全面系统的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华夏子孙应尽的义务,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搞好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启迪和引领,只有传承并发扬,才能使中国传统文化延续不绝,发扬光大。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有着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责任。传统文化作为民族内涵的一部分,是中华民族长期以来赖以生存的基石。中国传统文化(traditional culture of China)

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新时代的钟声已经敲响,我们步入了2020年,一个崭新的时代。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物质水平逐渐提升,人类的认知也不断迈上新的台阶。可是,伴随着不断丰富的物质生活而来的,是人们精神世界的日益空虚。在新技术,新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们的认知水平被不断更新,但真正留在我们脑海里的,似乎还是那绵延不绝,历久弥新的传统文化。那些富有生命力的节日,民俗活动,鲜活地刻画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由此可见,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十分必要的,而传统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发展情况与前景也是当下我们每个人需要考虑的问题。 我国的一代伟人毛泽东,就十分认同传统文化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性。毛主席一生与书本为伴,饱览群书,仔细研读我国的传统文化,并呼吁当时的人民群众继承优秀的文化,领略其中的奥义。毛主席曾经领导人民群众,一定要分清封建性和非封建性文化,坚决将“三纲五常”这样的封建文化剔除。时代发展到今天,以习总书记为代表的新一代中央领导团体不忘历史,牢记传统文化的发展精髓,并注重结合当下发展实际,大力推进传统文化的发展道路。 传统文化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发展积极的传统文化,对于教化人民,发展文化艺术,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追求具有重要意义。一个进步的社会,在整体稳定的情况下,更需要每个人根据自己的优势与爱好为传承传统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哀吾生

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是古人对于短暂生命的喟叹,而在历史长河中历久弥新的,还是经久不衰的伟大的传统文化。习总书记曾对我们青年说:“实现中或梦就必须弘扬中国精神,继承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弘扬传统文化,契合时代发展,让中华文明在人类文明中发出最耀眼的光芒!

第四课传统文化的继承

第四课传统文化的继承导学案 【课前延伸学案】 【学习目标】 1、文化的继承性的表现; 2、传统文化的特点、作用; 3、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注意:A层题全体学生都应做;B层题中等生和优秀生应做;C层题优秀生做。 【知识梳理】 一、传统文化的继承 (一)传统文化面面观 1、传统文化的含义: 2、文化的继承性的表现: (1) (2) (3) (4) (二)传统文化在今天 1、传统文化的特点: (1) (2) 2、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 (1)积极作用: (2)消极作用: (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 (1)国家和民族角度: (2)个人角度: 2、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二、典型例题: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又与中国“和合”文化传统有着历史渊源。从“和为贵”的处世哲学,到“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从“天人合一”的自然意识,到“协和万邦”的国家观念,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理念深深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成长。有人认为,建设和谐文化,就是要回归中华传统文化。对此应如何认识? 【课内探究学案】 【合作探究】在一次讨论课上,某班对传统文化在今天的作用展开了讨论: 甲方:传统文化是财富。它架起了我们前进的阶梯,维护着我们的社会秩序,增强了我们民族的认同感,为我们的精神提供了栖息之所。如果没有传统文化,我们的生活将失去精神家园。 乙方:传统文化是包袱。它是一种惰性的力量、保守的因素。它牵制着我们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控制着我们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制约着我们的价值取向。 请综合所学知识,对以上两种观点进行简要分析。 【课堂有效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A1.和谐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之一。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经常运用“和”的观念阐发哲学思想和文化理念。今天,我们所说的“和以处众”、“政通人和”、“和谐社会”、“内和外顺”等都是这一思想的延伸。这说明() A.传统文化是一成不变的B.传统文化体现了浓厚的历史色彩 C.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继承性D.文化只能从传统文化中吸取合理内核 B2.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每逢中秋佳节,海峡两岸都会庆祝这一传统节日。这体现了() A.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B.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C. 传统文化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D.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A3.不管是中国内地、港澳台地区,还是在其他国家的华人,每到清明都会祭祖扫墓,端午吃粽子、赛龙舟,重阳登高,除夕吃年夜饭。这说明() 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B.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C.传统习俗对社会生活产生深刻影响 D.传统习俗要继承与发展 B4.3月29日至4月3日,福建迎来台胞返乡祭祖潮。彰显了两岸同胞“青山一道共云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教案 (1)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阐明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识记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理解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2. 能力目标:学会联系具体事例,分析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从而提高归纳与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自身体会,谈谈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利用教材提供的情景和问题结合“抛锚式”教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初步探究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本课内容,使学生正确把握文化传承中继承和发展的辩证关系,从而做出正确的文化选择,做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文化对一个国家、民族的重要性,增强主人翁意识和文化使命感。 【重点与难点】 重点:文化发展过程中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难点: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教学设想】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本课以学生所熟悉的韩庚的《世界看中国》音乐视频进入新课的学习,从总体上感悟到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两个方面。接着以服饰文化具体以旗袍的发展这条线索,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出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并进一步深化如何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将旗袍文化深入

挖掘、设计相关问题,根据学生的探究上升到宏观层面,总结归纳出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特别强调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这样设计既突破了教材的重点、难点,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学生的知识得到丰富、认识得到更新、能力得到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提高,提高他们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对待传统文化要批判地继承,正是因为文化在一代代传承中不断得到发展,才使中国有了今天的骄傲和自豪,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推开文化的大门,看一看文化如何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又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讲授新课】 一、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板书) 【精准设“锚”——创设情境】 观看韩庚的《世界看中国》音乐视频(多媒体展示) 【精心抛“锚”——确定问题】 1、从视频中你能找出哪些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你有什么感受? 2、我们今天所讲的文化,是不是对传统文化的原汁原味的照搬呢? 【精细释“锚”——自主探究】 学生活动:分组比赛,看哪一组找的最多(文化接龙,轮到哪一组说不出即为输),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高考政治总复习:第14讲《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易错题集锦(含答案)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1.(原创)CCTV少儿频道的公益广告有个传统节日民谣歌曲“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贴窗花点鞭炮,回家过年齐欢笑……”这首儿歌描述的年俗活动早已成为烙在华夏儿女身上的 中国印、系在炎黄子孙心头的中国结。以上材料说明( ) A.对待中国传统文化要一分为二地看待 B.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相对稳定性 C.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D.传统文化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作用 【答案】 B 【分析提示】 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特征。A、C两项与题意无关;传统文化的作用具有双重性,优秀的传统文化才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D项说法片面;通过题干中年俗活动对中华儿女的影响可以看出B 项符合题意。 2.最近,河北农业大学一群毕业生默默帮助病逝同学李宝元父母的事迹被广为传颂。15年前毕业之际,有人提议“宝元的父母咱们得管”,一个算不上约定的“约定”,让两位老人15年收到了15张汇款单和56封信。同学们用实际行动使扶危济困、重情信诺的传统美德在当代得到完美绽放。这一事迹表明( ) A.传统道德准则完全适应现代生活 B.中华文化的具体内涵是亘古不变的 C.传统道德对今天人们的价值选择有深刻影响 D.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答案】 C 【分析提示】 传统与现代毕竟还有一定的距离和差距,A项说法绝对化;文化的具体内涵能够与时俱进,不是亘古不变的,B项说法错误;D项说法不符合题意。故选C项。 3.“床前的月光,窗外的雪,高飞的白鹭,浮水的鹅,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唐诗像清泉,流进 我心窝……”,身着古色古香服装的中小学生,用明快的曲调和优美的旋律,吟唱着一首首古诗词。这样做( ) A.有利于全面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 B.有利于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C.有利于保护和弘扬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 D.有利于抵制流行文化 【答案】 C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提要: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如何才能在经济全球化导致的文化全球化的今天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只有历史辩证地正视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传统 文化的理论研究、保护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重构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才能 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注重自强不息,不断革故鼎新的理念。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继承与发展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现状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国外文化开始入侵中国,随着国外文化的不断入侵,我国传统文化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受到了重大的打击。一项调查表明,超过半数的大学生对京剧或其他各种地方剧种“不感兴趣”,只有25%的小学生知道文房四宝是什么。福建师大社会历史学院学生不久前在福州某小学和大学城中作了一份关于传统文化的抽样调查发现,大学生中,传统文化观念淡薄,小学生中文化品味比较西洋化。据悉,师大学生在某所小学发出题为“还有多少中国味”的调查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小学生中文化品味比较西洋化,只有不到二成的小学生吃大餐会选择中餐,只有25%的小学生知道文房四宝是什么。在关于节日的调查中,除了儿童节,孩子们最喜欢过的是圣诞节,只有33%的孩子喜欢过春节,14%的孩子喜欢过中秋,12%的孩子喜欢过国节。这一些调查让我们看到了传承了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脆弱性,而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我们不能摒弃这些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二、要正确看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我们繁荣昌盛的根基,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科技,可能会亡国;一个民族如果丧失了自己的文化,就要亡种,而亡种比亡国更可怕。对中华民族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身份证和象征,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唯一标志。对于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学案教案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 展学案教案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预习导读 (二)文化传播 1.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有三个,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注意:文化传播还有其他途径;不要把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文化传播的媒介相混淆。) 2.文化传播的媒介:①传媒真正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_______________的推 广为标志的。 ②当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化交流是双向的。我们既要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吸收各 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主动地推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了解实例) 二、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一)继承传统文化 1.继承传统文化的哪些方面?(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 ①__________________,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②传统建筑,中国古代建筑是展现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标志; ③传统文艺。____________是民族精神的火炬; ④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有深刻影响。 2.传统文化在今天(传统文化的三个特点) (1)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______________;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_________。 (2)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民族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格及民族气派;是维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纽带。(3)作用有两重性:①若_______________则推动社会与人的发展;一成不变则阻碍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②传统文化中的_______________起积极作用;糟粕部分起阻碍作用。 3.如何继承传统文化? (1)正确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字)(2)分辨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糟粕。对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内容,应该保持和发扬;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自我测评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传统文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传统文化就是古代文化 B. 传统文化是对文化的时代划分 C. 我们应该学习西方文化,拒绝传统文化 D. 传统文化是对文化的传承而言的 2、下列关于文化传统的说法正确的有()

【教学设计】《文化在继承中发展》(人教)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蚌埠二中丁小艳 本框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第二框题《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如何使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既是一个社会热点, 具有很强的思想理论性,也具有很强的探索实践性。课程标准要求列举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评估它们各自的特点;理解传媒技术的进步,以及教育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对文化传承具有深刻的影响。 本课首先要弄清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其次要了解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教材还特别强调了教育在对选择、传递和创新文化中的特定作用。通过学习我们会看到,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在与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中,经过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经过相互借鉴和融合,我们的文化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知识与能力目标】

识记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理解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联系具体事例,说明应如何正确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结合自身体会,谈谈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结合分析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提高归纳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利用教材提供的情景和问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初步探究学习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教师通过启发、设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实时加以引导,关注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和思想观念的形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内容,使学生认识文化发展的历史过程,正确把握文化传承中继承和发展的辩证关系,从而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做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教学重点】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教学难点】 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作用 (1) 对自学课本知识,预习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2) 收集影响文化发展的案例,并感悟他们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视频《北京奥运开幕式》 问:(1)《北京奥运开幕式》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是如何展现在世界面前的? (2)视频中对传统文化引用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如何正确继承传统文化? 师生互动交流。 指导归纳: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任何民族的文化,都不可能抛弃民族的传统而重新开始。没有一个人会“全盘”接受先前的文化遗产,我们总是有选择、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学案教案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预习导读 (二)文化传播 1.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有三个,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注意:文化传播还有其他途径;不要把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文化传播的媒介相混淆。) 2.文化传播的媒介:①传媒真正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_______________的推广为标志的。 ②当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化交流是双向的。我们既要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 果,又要主动地推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了解实例) 二、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一)继承传统文化 1.继承传统文化的哪些方面?(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 ①__________________,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②传统建筑,中国古代建筑是展现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标志; ③传统文艺。____________是民族精神的火炬; ④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有深刻影响。 2.传统文化在今天(传统文化的三个特点) (1)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______________;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_________。(2)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民族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格及民族气派; 是维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纽带。 (3)作用有两重性:①若_______________则推动社会与人的发展;一成不变则阻碍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②传统文化中的_______________起积极作用;糟粕部分起阻碍作用。 3.如何继承传统文化? (1)正确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字) (2)分辨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糟粕。对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内容,应该保持和发扬;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自我测评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传统文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传统文化就是古代文化 B. 传统文化是对文化的时代划分 C. 我们应该学习西方文化,拒绝传统文化 D. 传统文化是对文化的传承而言的 2、下列关于文化传统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文化传统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延续性②文化传统是在传承中积淀下来的 ③文化传统带有各时代的普通特性④文化传统是一成不变的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3、我们在传统文化继承方面,主要指() ①传统习俗②传统建筑③传统思想④传统文艺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课后练习 (1)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1.近几年的清明节,献花、植树、朗诵、折纸船、网上祭奠等文明祭奠形式开始取代放鞭炮、烧纸钱等旧习俗,成为很多人们寄托哀思的方式。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文化的发展必须否定传统 B.文化的继承不是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 C.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前提 D.传统文化要被现代文明取代 2.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我们目睹了太多的城市记忆被抹杀,历史文脉被割裂,地域特色被淡化。而扬州通过古城复兴改善人居,实现传统文化载体与现代城市交相辉映的可持续发展思路,打造出一个充满人文精神的扬州城。这启示我们() A.文化继承是发展的前提 B.传统文化能提升城市品位 C.传统文化影响城市发展 D.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3.某制鞋公司成立初期收集300多件上至先秦下迄民国不同时期不同民族的代表性鞋子,认真研究“张良跪履”“谢公屐”等典故所代表的文化经典,然后把鞋与民俗、鞋与小说、鞋与民间美术、鞋与文学等结合起来,

制作出独具特色的文化鞋。从“鞋文化”到“文化鞋”说明() A.对待传统文化,首先是继承,其次是发展 B.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C.每个人都应该根据自己的需要对传统文化采取不同的态度 D.新的文化形态取代旧的文化形态,就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4.在谈到中国戏曲的发展目前面临困境时,戏剧家郭汉城指出,时代与环境变了,而戏曲的变化却没有跟上时代,因而生存受到很大影响。但他断言,戏曲不会消失。为了不让戏曲消失,我们必须() ①实现中国戏曲的西化发展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③“推陈出新,革故鼎新”④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A.①②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 5.下列关于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B.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C.继承与发展是相互独立的两个过程 D.文化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6.岳麓书院是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是历史上著名的高等学府及学术文化中心,创立于北宋开宝九年(97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