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科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复习(填空)

科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复习(填空)

科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复习(填空)
科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复习(填空)

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填空)

1、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______

2、月球距离地球______千米

3、月球围绕地球______运行

4、月球的直径是地球的______,引力是地球的______,质量是地球的______,体积是地球的______

5、月球的表面有数量众多的______

6、1969年7月20日美国“______”宇宙飞船在月球表面着陆

7、______成为人类登月第一人

8、月球自转及公转周期相等,大约是______天

9、月球上没有______、没有______,所以也没有______存在

10、月球没有______存在,处于一种高度______状态,______无法传播

11、月球昼夜温差很______:白天最高温度达127℃,夜晚最低温度达-183℃

12、月球在______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______。

13、月球是一个不______,不______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______的光

14、______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

15、模拟月相变化实验时,站在圆圈中的人代表______,被涂亮一半的皮球代表______,沿圆圈

转动一圈,表示______。注意在做实验时,皮球被涂亮的一面要______

16、农历初一的月相叫______,也叫______,这一天在天空中______月亮,农历初二至初六的月

相叫______,农历初七、初八的月相叫______,农历初九至十四的月相叫______,农历十五、十

六的月相叫______,也叫______,农历十七至二十一的月相叫______,农历二十二、二十三的月

相叫______,农历二十四至月底的月相叫______。

17、请画出初一,初七、十五、二十二、二十九的月相图。

18、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______过程中形成的

19、月相变化上半月______,下半月再______

20、月相变化是有一定______的,亮面______朝着太阳

21、观察月相上半月______观察,下半月______时观察

22、由于地球______自转,因此在同一天的不同时刻观察月相我们会发现月相在逐渐______。

24、______是月球地形的主要特征,环形山的特点是:1______2______3______

25、对环形山的形成人们有许多猜测,目前公认的观点是“______”,对环形山形成的推测还有

“______”、“ ______”等

26、“______”认为如此众多的环形山是长期以来流星、陨石撞击月球后留下的痕迹。因为月球

上没有______,就相当于少了一层______,使得撞击更为猛烈和频繁,因此留下这许多环形山。

27、月球上的环形山数量众多,直径超1千米的就有______多个

28、日食分为______种,即______;月食有______种,即______。

29、请画出日食和月食时日地月三者位置示意图,并简单解释日食和月食形成的原因。

30、日食往往发生在农历______的白天,月食往往发生在农历______的深夜

31、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______、______和______组成了太阳系。小天体包括______、______、

______等

32、太阳系有______大行星,按它们距离太阳由近到远的顺序,依次是______

33、八大行星中最大的是______,最小的______,公转周期最长的是______,公转周期最短的是

______,自转周期最长的是______,自转周期最短的是______。

34、______是太阳系里唯一发光的恒星,______是距地球最近的星球,而______是距地球最近的行星

35天空中看起来相互之间距离保持不变的星星被人们分成许多区域,叫______。

36______连成的图案在地球上看就像是一把勺子,是______的明星标志。在北部天空的小熊星座上有著名的______。它在天空中的位置是不变的,永远都在______方向。

37、星座是一些距离______、彼此______的恒星在天穹上的排列图像,天空中看起来大小差不多的星星其实离我们______。

38、在北斗七星勺口两颗星间距离延勺口方向直线延长______处的那颗星就是北极星。

39、在其他星球上看“北斗七星”,七颗星构成的图形是勺子状吗?(是或不是)

40、整个星空被人们分成的______个区域。

41、______是观察星座的好季节。夏季星空有许多亮星,其中______、______、______被人们称为“夏季大三角”。天津四属于______;织女星属于______;牛郎星属于______。在南部天空有一颗红巨星,属于______,叫______。

42、天空中有一条闪亮的光带,是由许多______组成的恒星集团,叫______。银河系是由______-______颗恒星组成的,直径有______光年。

43、光的传播速度是______千米。光年就是光在一年中所走的距离,它是用来计量______的单位。

44、银河系外类似银河系的庞大的恒星集团,称为______。目前人类已经发现超过______个河外星系。如______、______。

45、、宇宙正处于______之中,人们用天文望远镜没有看到宇宙的边缘,只看到了距我们______光年的宇宙空间深处。

46、宇宙中每时每刻都有许多恒星______,同时也有许多恒星______。恒星都在不停地高速______。有些恒星自身还在有节奏地______和______,有些恒星还在不断地______物质。

47、1609年意大利科学家______发明了望远镜。太空技术的发展,______、______、太空探测器、载人宇宙飞船等相继出现,实现了人类飞天的梦想。天文望远镜可以分为______和______两种。

48、______是世界上公认的火箭的发源地。早在距今年1700多年前的______ 时代的古籍上就出现了“火箭”的名称。

49、中国的航天技术在世界上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神舟十号”于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发射成功。

50、从1969年人类登月成功后的38年中,共有______名男女宇航员遨游过太空,他们在太空连续生活和工作最长时为______天。先后有______名男女宇航员为航刁事业献出了生命。

51、世界上最大的单孔径射电望远镜是______的______望远镜。

52、航天飞机是可以______使用的飞行器。

53、我们观察到的天空中的星星______都是和太阳一样发光发热的______。

54、请简单写出恒星的一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总复习 各单元知识点

科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总复习资料(各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大小)没有关系,与镜面的(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球形透明体)放大倍数是最大的。 2、放大镜的构造:镜片、镜架(包括镜框和镜柄)。

3、(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并被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4、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薄)。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5、透过放大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 5、放大镜正确使用方法有(移

动放大镜)和(移动被观察的物体)。6、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7、人的实力最高可以看清楚1/5毫米大小的微小物体。8、苍蝇落在坚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脚的构造)

有关。 9、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苍蝇的(复眼)是由许多小眼睛组成的、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10、昆虫的“嗅觉”很灵敏,据说是因为它们的(触角),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触角具有嗅觉、听觉和触觉的功能。在放大镜下观察可以发现不同昆虫的触角的形状(不同)。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配套练习答案

1-1、放大镜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 1、放大镜是一种常用的观察工具,也叫凸透镜。 2、用放大镜可以看到很多肉眼看不到的细节。 3、哪些工作要经常用到放大镜用放大镜做什么工作(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正确的使用方法: ⑴眼、物不动而镜动。⑵眼、镜不动而物动。 2、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⑴书上的图像是由彩色点组成的。 ] ⑵电视机和显示器上的图像是由红、绿、蓝的色点组成。 ⑶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 三、放大镜的特点。 1、特点:透明;中间厚,周围薄。 2、名词:直径、凸度、焦点、焦距、放大倍数、视野 4、什么样的放大镜放大倍数大(中间越厚,周围越薄;透明球体的放大倍数最大。) ⑴放大倍数=明视距离/焦距 ⑵怎样测量:a测焦距b比较放大前后的字数 c 比较放大的格数d比凸度 ⑶还有哪些物体有类似的作用 1-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一、放大镜下昆虫奇特的身体构造。 1、昆虫的耳朵:蟋蟀的“耳朵”在足内侧,蝉的在腹部,雄蚊、蚂蚁的在触角上、蟑螂的在

尾须上。 2、昆虫的眼睛:分为单眼和复眼,复眼是由一个个小眼组成,不同昆虫小眼的个数不同。每个小眼都只能看到物体的一部分,有复眼的昆虫看到的是一个物体的拼图。昆虫的视力有限,但对移动的物体反应十分敏感。 ! 3、昆虫的触角:蝴蝶的棒状,蟋蟀的丝状,蚕蛾的羽状,天牛的鞭状。不同昆虫触角的形状不同(会画蝴蝶、蚕蛾、蝗虫、天牛的触角);昆虫触角的形状和着生点不同是鉴别昆虫种类的重要特征;昆虫依靠触角分辨气味,嗅觉比人的鼻子还要敏锐。 昆虫触角的作用:感触物体,分辨气味,平衡身体。 4、昆虫的翅膀:布满彩色的小鳞片,小鳞片由许多扁平的细毛组成。 5、昆虫的口器:咀嚼式,蜻蜓、蝗虫;刺吸式,蚊子、牛虻;舐吸式,苍蝇;虹吸式,蝶和蛾;嚼吸式,蜜蜂。 6、昆虫的足:步行足,蟑螂;跳跃足,蝗虫;游泳足,龙虱;挖掘足,蝼蛄;携粉足,蜜蜂。 二、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 1、会画蚜虫和草蛉。 2、观察蚜虫要在10倍的放大镜下才可以看清。 3、蚜虫的繁殖:春夏季进行孤雌繁殖;冬季雌雄交配后产卵繁殖。 ; 1-3、放大镜下的晶体 一、观察美丽的晶体。 1、用肉眼直接观察这四种物质是什么样的(形状、颗粒大小等) 2、用放大镜观察这四种物质是什么样的 食盐:白色的立方体。白糖:白色的立方体。 味精:白色的柱状体。碱面:白色的细小颗粒。 同种物质的颗粒、形状都大致一样。 3、晶体的特征:有比较规则的几何形状。 ·

六年级下册科学测试题及答案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形成性测试题 一.我会填: 1.子女和父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动物、植物的子代和亲代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特征,叫做()。 2.人类有遗传不仅遗传现象,()和()也有遗传现象。 3.变异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指()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变异,称为()的变异;另一种是指在()下产生的变异,其()没有发生变化,称为()的变异。 4.金鱼品种繁多,这些品种的培育就是利用了金鱼繁殖时的()现象。 5.()和()是生命最基本的两种特征。 6.()被人们成为现代遗传学之父,我国的()被国际上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7.除了生物自身产生的变异,用()也可以使遗传物质发生变异。 8.有些变异对生物是()的,有些变异对生物是()的,还有一些变异()。 9.()使物种延续,()使物种后代出现差别。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父母双方都是高个的,因为遗传的缘故,所生子女一定是高个的。() 2、太空椒是因为它的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异,所以才长得果大色艳,籽少肉厚的。() 3、生物的每一个特征都是能遗传的。() 4、遗传和变异是生命最基本的两种特征。() 5、变异都是遗传物质发生变化而引起的。() 6、同遗传一样,变异现象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 7、形态各异的金鱼是人们有意识地利用野生鲫鱼的后代与亲代存在的遗传培育而成的。() 8、孟德尔被人们称为遗传学之父。() 9、变异对生物体都是有益的。() 10、袁隆平是中国研究杂交水稻的创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 三、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用人工的方法也可以使遗传物质发生变异。科研人员利用人工()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 ①遗传; ②变异; ③繁殖。 2、俗话说:“一猪生九崽,连母个个样”就是对()现象的生动描述。 ①遗传; ②变异; ③繁殖。 3、子女和父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 ①繁殖; ②变异; ③遗传。 4、“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句话说的是()现象。 ①遗传; ②变异; ③遗传和变异。 5、10万株的三叶草中,才有一株会长出四片叶子,这是生物的()现象。 ①遗传; ②变异; ③自然选择。 6、人的智力与遗传的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 ①智力是先天遗传的; ②人的智力与遗传无关; ③后代的智力与遗传有关,但不是完全靠遗传决定的。 7、大自然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这是因为生物()的缘故。 ①变异; ②遗传; ③自然选择。 8、科学家对生物的变异现象做了一些有趣的利用。如无籽西瓜、新型草莓、太空椒、瘦肉型猪等都是利用了()现象。 ①遗传; ②变异; ③自然选择。 9、物质在不同条件下产生的变异,其遗传没有发生变化,称为()。 ①变异; ②可遗传的变异; ③不可遗传的变异. 10、下列项目中,()不能被遗传。 ①相貌;②身高;③知识。 四、智慧问答: 1、写出关于遗传与变异的谚语。(各写三个) 2、什么叫可遗传变异?什么叫不可遗传变异? 五、分析与讨论: 生物变异现象有哪些利弊?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资料

科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期末总复习资料(各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并被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P3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薄)。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4、放大镜正确使用方法有(移动放大镜)和(移动被观察的物体)。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大小)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度越大,放大倍数也越大)。 5.放大镜不仅能放大物体的图像,而且图像是由(色彩点)组成的,计算机和电视屏幕图像在放大镜下是由(红色)(绿色)(蓝色)三色组成的。 6、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7、苍蝇落在坚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 8、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通过

(放大镜)能观察到苍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9、昆虫的“嗅觉”很灵敏,据说是因为它们的(触角),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这个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的多。 10.蚜虫在植物的嫩枝上吸食(汁液),每个蚜虫只有(针眼)般大小,我们用肉眼只能看见它们(密密麻麻)的一片。蚜虫的天敌是(草蛉)11、在(17)世纪,人们发现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 12、青苔看起来好像绿茸茸的地毯,在显微镜下观察简直就像是一片(丛林) 13、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松香)、(玻璃)、(珍珠)不属于晶体。 14、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如花岗岩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的晶体组成。 15、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晶体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16、(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电子显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题及答案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 复习题及答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检测题班级:姓名: 一、填空题(每个空格2分,共20分): 1、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已经发明了(),而()的发明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2、我们把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称为(),比如身边的物质中有食盐、白糖、()等。 3、我们利用观察到的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如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 4、放大镜把通过透镜所能观察到的范围称为()。 5、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我们能看到的范围就()。 6、如果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上分别标着×、40×,那么物体图像将被放大()。 7、科学研究发现昆虫头上的(),就是它们的“鼻子”。 8、用显微镜观察蚕豆叶表皮细胞上有许多(),那是植物进行蒸腾和光合作用的重要器官。 二、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小题2分,共20分): 1、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会 ( )。A、反射 B、折射 C、不变 2、凸透镜是( )、透明的镜片。 A、中间厚边缘薄 B、中间薄边缘厚 C、一样厚 3、()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A、细胞学说 B、动力学 C、仿生学4、蟋蟀的耳朵在 ( )。 A、头部 B、足内侧 C、腹部5、电子显微镜已经可以把物体放大到 ( ) 倍。 A、200 B、2000 C、200万6、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玻片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 ( ) 。 A、相同 B、相反 C、无关 7、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对足。 A、2 B、3 C、4 8、凸透镜的凸度越小,它的 ( ) 越小。 A、放大倍数 B、焦距 C、视野 9、使用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观察物体,可以获得 ( ) 的信息。 A、更少 B、同样多 C、更多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小题2分,共20分):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总复习资料

2、有的晶体是立方体,如:白糖、食盐、黄铜矿;有的是柱状的,如:味精、水晶;有的像一簇簇针,如:维生素C;雪花、石英、长石、云母、钻石等都是晶体, 3、制造晶体的方法有减少水分和降低温度两种。如:将海水风干能够等到食盐晶体,将水蒸气骤然降温能够得到雪花。 四.怎样放得更大? 1、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最早的能够放大300倍的金属结构显微镜。 2、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放大镜能够组合起来,能够将物体的图象放得更大,是因为第二个放大镜将第一个放大镜放大的图象进一步放大了,其放大镜倍数是两个放大镜倍数的乘积。 3、显微镜是由镜座、镜臂、镜筒、载物台、卡夹、反光镜、通光孔、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目镜、物镜、载玻片、盖玻片等组成。 4、光学显微镜是最大放大效果为1500倍,电子显微镜可放大200万倍,扫描隧道显微镜分辨率为0.1纳米×0.01纳米。 五.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1、使用显微镜的步骤:安放调光装片调焦观察。 2、洋葱内表皮是由细胞组成的,一个完整的细胞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等五个部分。动物的卵(比如鸡蛋)也是一个细胞。 3、罗伯特·胡克第一个发现细胞。 六.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1、细胞学说: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所有细胞都来自于其他细胞(施莱登和施旺发表)。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2、不同的生物细胞的形状、结构是不一样的,同一种生物不同的器官上的细胞其形状、结构也是不同的。比如:血液中的红细胞没有细胞壁和细胞核,叶表皮的细胞形状是不规则的。叶肉细胞中有大量的叶绿体) 3;生物的呼吸、消化、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运动等生命活动都是由细胞来共同完成的。 七.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微小世界(三) 1、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及一些原生动物。 2、微生物是生物,因为微生物有生物的生命特征:A、需要一定的生活环境;B、能吃食物或利用光合作用制造食物;C、能呼吸;D、对外界刺激有反应;E、有生殖现象。

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总复习资料

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总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第1课放大镜 填空题 1、人的眼睛可以收集到丰富的信息,但人的最高视力只能看清楚1/5 毫米的微小物体。 2、放大镜又叫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它具有放大物体、会聚光线、成像的作用。 3、放大镜不仅能将物体图像放大,而且能让我们观察到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使我们获得 更多的信息。(这就是放大镜的作用) 4、圆柱形和球形的透明器皿装上水也有放大的功能。 5、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会产生折射而弯曲,而人以为从物体反射的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通过凸透镜看物体会感觉放大。 6、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 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7、公安人员、农业科技人员、考古工作者、仪器修理工等都会用到放大镜。 判断题 1、我们可以利用烧瓶、烧杯、广口瓶装上水自制放大镜。(√ ) 2、用放大镜观察电视机或电脑的屏幕时,看到的点状物是由红绿蓝 3 色组成的。(√) 3、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光线不会发生改变。(× ) 4、用眼睛直接观察树叶和用放大镜观察没有什么区别。(× ) 5、早在 1000 多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 ) 6、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是用透明水晶打磨成的。(√ ) 第 2 课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1、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 1 对触角,胸部有 3 对足。 2、用放大镜观察发现,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的小鳞片,其实这是扁平的细毛。 3、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 4、蚜虫的天敌是草蛉。 5、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 6、蝴蝶的触角是棒状,蝗虫的触角是丝状,天牛的触角是鞭状,蚕蛾的触角是羽毛状。第 3 课放大镜下的晶体 1、名词解释 晶体:食盐、白糖、味精、碱面的颗粒都是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这样的固体物质叫晶体。 2、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晶体有食盐、白糖、味精、碱面等。 3、制作晶体的方法有结晶和蒸发。 4、晶体的形状有立方体、金字塔、针状等。 判断题 1、晶体的形状很有规则,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 ) 2、晶体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 3、所有透明的固体都是晶 体。(× ) 4、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有规则。(√ ) 第 4、5、6、7 课显微镜下的微小世界 1、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 2、显微镜中的两个透镜的焦距不相同,对着物体的透镜焦距较微观世界。 大,叫做物镜;对着眼睛 的透镜焦距较小,叫做目镜。 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目镜倍数×物镜倍数,如果一台显微镜的目镜上标 12×,物镜上标 40×,那么,这台显微镜能把物体放大 480 倍。 4、显微镜由五部分组成:目镜、调节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集)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 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 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课前准备:放大镜、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 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课时安排:1课时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 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 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 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 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 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 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2、学生尝试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发现圆柱形及球形的装满水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放大的作用) 3、师: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四、小结 1、师:对于熟悉的放大镜,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吗,(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运用放大镜细心地观察物体,还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 2、课外你可以尝试着用一些简易的材料自己制作一面放大镜,或者用你的放大镜去仔细观察身边的物品,看看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板书设计: 放大镜 构造:镜架、镜片(凸透——“凸透”镜) 作用:“放大”物体的图像、放大细节 用途: 教学反思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教学目标:

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科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学期 期末测试卷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我会填(每空1分,共28分) 1. 认为生物的种是不变的,认为生物的种是可以改变的,达尔文提出的得到了全世界的赞同。 2.生物的进化规律是:由到,由到,由到。 3.太阳系是由太阳、、、和等构成的天体系统。 4.科学家发现300万年前的的化石,能直立行走;距今115万–65万年前的,能;距今70万-23万年前的,会。 5.水污染可根据污染杂质的不同而主要分为、和三大类。 6. 是植树节,是世界环境日,是世界水日。 7.1609年,意大利天文学家制作出了第一架天文望远镜。 8.北斗七星属于座,北极星属于座,发生流星雨特别有名的是座。 二、我会选(每小题3分,共36分) 1.科学家在()年前的生物化石中,发现只有海洋生物。 A.3.60亿 B.4.08亿 C.5亿 D.1.44亿 2.太阳系中有着巨大光环的行星是() A.金星 B.火星 C.水星 D.土星 3.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是() A.金星 B.土星 C.木星 D.火星 4.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就没有() A.水 B.岩石 C.气体 D.生命 5.流星发光的原因是() A.太阳的反射光 B.闯入地球时与地球上的空气摩擦燃烧产生光 C.星光的照射 D.自己发出的光 6.银河系以外还有许许多多像银河系一样的()集团。 A.星系 B.恒星 C.行星 D.卫星 7.生物进化演变以及人类的起源最可靠的证据是()。 A.古生物的化石 B.科学家的理论 C.解剖 D.外貌特征 8.下列不属于现代类人猿的是()。 A.大猩猩 B.黑猩猩 C.猴子 D.长臂猿 9.太阳系里有()。 A.银河系 B.火星 C.河外星系 D.仙女大星系 10.秋季,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 A.东方 B.南方 C.西方 D.北方 11.天空中的星星,除北极星之外,其他的都会向() A.东移 B.南移 C.西移 D.北移 12.下列不能证明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最新科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简答题总复习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简答题总复习 简答题: 1.请你写一写放大镜下的昆虫有哪些秘密?(5年1考) 答:(1)昆虫的翅膀上布满小鳞片;(2)昆虫的眼睛分单眼和复眼,复眼由许多小眼组成;(3)昆虫的耳有各种各样的外形,在身体上的位置也不固定;(4)昆虫的头部有一对触角,不同种类的昆虫,触角的形状和生的位置也各不相同。 2.细胞对于生命体有什么意义?(5年1考) 答:①除病毒外的所有生物,都由细胞构成。②细胞是生物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③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④细胞是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⑤细胞是有机体生长与发育的基础。⑥细胞是遗传的基本结构单位。 微生物对人类有利吗?举三个例子说明。 答:微生物对人类有利。例如:(1)微生物为人类提供食用菌等食品,(2)人类利用微生物蒸馒头、酿酒,(3)人类利用微生物提取出各种抗生素和药品,保护人类健康。 3.写一写如何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和步骤? 答:一、取镜和安放: 1.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2.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显微镜放在距实验台边缘7厘米左右处)。安装好目镜和物镜。二、对光: 3.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4.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同时画图)。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 4.如何正确的使用放大镜? 答:方法一: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到图像大而清楚。方法二:把放大镜防止眼睛前,移动物体,直到图像大而清楚。 5.怎样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 答:找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凸透镜,上下移动调整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直到找到物体最清楚的图像,用纸筒和胶带把两个透镜固定下来,一个简易的显微镜就做好了。

(完整版)六年级下册_大象版科学总复习

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人类祖先的足迹 1、科学探究活动是从问题开始的。科学探究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2、猜想只是一种可能的答案,它和事实并不总是一样。要想知道猜想是否正确,必须设法验证。 3、把搜集到的各种资料和数据进行分类与整理,这也是获得事实与证据的重要步骤。亲历探究,是我们学习科学的最佳途径;深入调查,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式。科学家的研究结论不一定总是正确,但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4我国有女娲造人的古老传说。 5、科学家发现,人类与现代类人猿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 6、在距今大约30万——5万年以前,人类祖先已经从天然火过度到人工取火…. 7、贾兰坡发现的“北京人”,为从猿到人的进化理论提供了极有力的证据。 8、达尔文在他的科学巨著《物种起源》中提出的进化论学说认为,现代生物有共同的祖先。而我国古生物学家1984年7月所发现的云南澄江生物化石群,证明了寒武纪时生物物种出现了爆炸性增长。“进化论”的核心观点:自然选择、适者生存。 9、生物进化论学说认为,一切生物包括人在内都是从单细胞生物长期发展来的。 10、美州大陆最早的古人类文化遗物为距今大约1万年的尖状器。 11、人类皮肤颜色的多样性,是由于环境变化时自然选择所造成的,如非洲光照强烈,主要生活着黑种人,欧洲光照较弱,主要生活着白种人,亚洲东部主要生活着黄种人 第二单元绿色社区调查 1、2004年6月5日,国家环保总局在北京举办了全国绿色社区创建活动,并首次颁布了全国统一的绿色社区标志, 2、绿色社区是指具备了符合环保要求的设施、建立了较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和公众参与机制的文明社区。 3、绿色社区建设,除了包括绿色建筑、社区绿化、垃圾处理、污水处理、节水设施、节能设施、新能源设施以外,还包括完善的管理体制和居民良好生活习惯等因素。 4、调查活动有:访谈、问卷调查、实地考察、查阅资料等。 5、调查研究的步骤大致为:确定调查课题、选择调查对象、拟定调查项目、调查人员分工、制定调查计划、搜集和整理事实资料、写出调查报告。 6、完整的调查研究报告大致包括:班级、姓名、调查人员、调查内容、调查对象、调查目的、调查时间、调查地点、调查方法、调查过程、调查结果和建议。 7、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煤占的比重达70%左右,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我国排放废气中,85%的二氧化碳、90%的二氧化硫和73%的烟尘都是由燃煤引起的。解决能源匮乏的有效途径是风能和太阳能。 8、绿色食品标志由太阳、叶片和蓓蕾组成,标志着绿色食品是出自纯净、良好生态环境的安全无污染食品。 9、绿色社区居民环保公约可包含节水、节电、节约纸张、防噪声、少用一次性用 品、垃圾分类、回收废旧物品、植绿护绿、不吃野生动物等内容。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33343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 放大镜 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3 放大镜下的晶体 4 怎样放得更大 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6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7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8 微小世界和我们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 我们身边的物质 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5 铁生锈了 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7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8 物质变化与我们 第三单元宇宙 1 地球的卫星——月球 2 月相变化 3 我们来造“环形山” 4 日食和月食 5 太阳系 6 在星空中(一) 7 在星空中(二) 8 探索宇宙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1 一天的垃圾 2 垃圾的处理 3 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 4 分类和回收利用 5 一天的生活用水 6 污水和污水处理 7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8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测试题

1.通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________。 2.生物体都是由________组成的。 3.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发明,为人类打开了微小世界的大门。 4._______是指用另一种方法来使用已用过的东西,它是减少垃圾数量的重要方法。 5.植物的“杀手”有________、________等。 二、选择题 二、选择题 1.世界上最早的显微镜是_______发明的。①牛顿②达尔文③列文虎克2.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细胞”这个名称的人是________。 ①罗伯特.胡克②列文虎克③达尔文 3.下面的做法,你认为正确的是________。 ①购买过度包装的商品②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③把废纸送到回收站 三、判断题 1.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会产生折射而弯曲。() 2.晶体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3.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 4.今天的电子显微镜可以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 5.一个细菌又称一个菌落。() 6.细胞学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7.微生物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8.填埋场在填满垃圾后,可以在上面种植庄稼。() 9.回收玻璃比直接用天然原料制取玻璃便宜。() 10.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一、填空题 1.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会发生________而_________,而人认为从物体反射的物体反射的光是__________传播的,所以通过凸透镜看物体会感觉放大了。2.通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_________。 3.目前,对待垃圾最积极,最科学的手段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4.请按距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写出它的八大行星:________、________、地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得到可靠的观察结果,我们可以像科学家那样采取__________的方法。 二、判断题 1.晶体的形状很有规则,有的是立方体,有的象金字塔。() 2.今天的显微镜可以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 3.菌落是很多细菌聚集到一起形成的。()

六年级下册科学总复习资料

六年级下册科学总复习资料 六年级下册科学总复习资料 一、微小世界 1.放大镜:又叫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它的凸度有关。与放大镜的大小无关。 (球形透明体放大的倍数最大。)放大的倍数越大,看到的视野越小。 培根发明了能提高视力的眼镜。放大镜可以显现人类肉眼看不到的细微之处。 放大镜下可以看到昆虫的身体构造和晶体。 (彩色小鲮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蟋蟀的耳朵长在足的内侧、苍蝇的眼睛是复眼、昆虫的触角是他的“鼻子” ,能分辨各种气味、草蛉是蚜虫天敌) 2.晶体: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我们称之为晶体。 自然界中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 (水晶、维C、黄铜矿) 食盐、白糖、味精、雪花等是晶体。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 玻璃、橡胶、蜡烛、樟脑等不是晶体。 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的。 (花岗岩:长石、云母、石英)

3.微生物: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发现的。 (自制的300倍的金属显微镜) 微生物是生物,具有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 常见微生物:草履虫、变形虫、鼓藻、船形硅藻等。 4.细胞: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细胞是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发现和命名的。 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细胞的作用: 生命体细胞排泄繁殖呼吸生长发育消化遗传运动 5.显微镜: 17世纪,两个凸透镜组合成显微镜。放大倍数:10×40=400倍放大的倍数越大,看到的视野越小。 显微镜结构(P13)有目镜、物镜、反光镜、载物台、调节旋钮。 使用显微镜步骤:1、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P13) 载玻片移动的方向跟从目镜里看到的物体图像方向相反。 制作洋葱标本:切开洋葱—剥下内表皮—切“井”字形—用镊子取下标本—盖上盖玻片—滴碘酒染色—吸走多余的水分制作微生物标本:在载玻片上滴池塘水—盖上盖玻片—吸去多余水分可以用干草培养微生物(绿藻能使鱼缸里的水变绿)。

六年级科学下册练习题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1-3课练习题 一、填空题 1.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 2.被覆盖的植物在地下与空气隔绝,经过漫长的变化,形成了(化石) 3.科学家根据化石标本,借助现代技术可以复原出古代生物的(外形),使我们更清楚地了解到古生物的(原貌) 4.我们居住的地球上生活着(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的生物 5.最早的马出现在距今约(5000)万年前,称为(始祖马) 6.约(300)万年前,出现了完全现代类型的现代马 7.(达尔文)是英国的生物学家,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一书,全面提出)了(生物进化学说) 8.生物的繁衍是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发生的,同一物种内哪些个体(更能适应环境),它们就比其他个体更容易(生存和繁衍)下来 9.恐龙是陆地上生活的大型(爬行动物),生活在距今(1.3)亿年前,是当时地球上(称霸一时)的动物 二、判断题(在你认为对的题后画√,错的画×) 1.化石的形成是它们自己死后变成的(×) 2.古代的猛马象的牙齿比现代象的牙齿要长而弯(√) 3.古代的马与现代的马没有什么差别(×) 4.喙大而强壮的地雀更适宜吃外壳坚硬的种子(√) 5.为了吃到更高出的树上的嫩叶,长颈鹿的颈长得特别长(√) 6.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的核心就是自然选择学说(√) 三、问答题 1.人们通过什么可以了解远古时期的生物? (通过研究古代的地层和古生物的化石) 2.地球上的生物自古以来就是今天这个样子吗? (不是,古代生物经过千百万年的发展进化才形成今天这个样子) 3.古代的气候环境与现代有什么不同? (古代的气候环境比今天的气候环境更温暖.更湿润,更适宜较低等的动.植物生长) 4.昆虫的的化石一般是以什么形式存在的? (一般是以琥珀的形式存在的)5.中华龙鸟与现代鸟有什么不同? (中华龙鸟身上大羽毛较少,大多是绒羽,翅膀上还有一队前翅) 四、实践技能题 1.这是一块鱼化石(见课本P3下图),推想这条鱼是怎样变成化石的。 (鱼死后〈或者鱼被活埋〉)被覆盖在地下与空气隔绝,经过漫长的变化,形成了化石)2.观察比较两种恐龙化石中的牙齿(课本P4上图),推测这两种恐龙分别吃什么。 (前一种恐龙吃动物属肉食动物,后一种恐龙吃植物属草食动物) 3.观察课本P7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古到今马的前肢有什么变化? (2).现代马比它们的祖先更适应温带草原生活吗?这表现在哪些方面? (〈1〉.马的前肢变化有:前肢骨越来越长,脚趾由四趾逐渐变成一趾,第二.四趾只留痕迹;〈2〉更能适应,原因见课本P8上小资料) 4.观察课本P9图,讨论为什么有的地雀能生存下来,有的地雀不能生存下来?(见课本P9小资料)

六年级下册科学总复习资料各单元知识点

六年级下册科学总复习资料 (各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是(),凸透镜具有()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没有关系,与镜面的()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放大倍数是最大的。 2、放大镜的构造:镜片、镜架()。 3、()能把物体的图像(),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并被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4、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和()。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等,就具有同样的()功能。 5、透过放大镜看到的()叫做透镜的()。 6、放大镜正确使用方法有()和()。 6、早在()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就是用()琢磨而成。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 7、人的实力最高可以看清楚1/5毫米大小的微小物体。 8、苍蝇落在坚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

有关。 9、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观察不到的()。如通过()能观察到苍蝇的()是由许多小眼睛组成的、蟋蟀的“耳朵”在()、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是()。 10、昆虫的“嗅觉”很灵敏,据说是因为它们的(),触角就是它们的()。触角具有嗅觉、听觉和触觉的功能。在放大镜下观察可以发现不同昆虫的触角的形状()。 11、蚜虫喜欢吸食嫩枝上的(),蚜虫的大小如(),蚜虫的天敌是(),草蛉吸食蚜虫的体液。 12、17世纪人们发现把两个()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这是因为一个凸透镜把另一个凸透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了。 13、()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 14、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的(),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 15、许多岩石是由()集合而成。如花岗岩由()()()等矿物的晶体组成。 16、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或由()组成。晶体形状(),但都很有规则。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17、荷兰生物学家()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教科版修订版六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 放大镜 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3 放大镜下的晶体 4 怎样放得更大 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6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7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8 微小世界和我们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 我们身边的物质 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5 铁生锈了 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7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8 物质变化与我们 第三单元宇宙 1 地球的卫星——月球 2 月相变化 3 我们来造“环形山” 4 日食和月食 5 太阳系 6 在星空中(一) 7 在星空中(二) 8 探索宇宙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1 一天的垃圾 2 垃圾的处理 3 减少丢弃及重KCG高温齿轮泵新使用 4 分类和回收利用 5 一天的生活用水 6 污水和污水处理 7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8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ZYB系列渣油泵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六年级下册科学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同学们,我们即将毕业,这是小学的最后一次科学检测,请认真仔细得完成这份检测,记得书写端正,有书写成绩的哦! 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卷 六年级科学试卷(时间40分钟) 题号我会填 (20) 我会选 (20) 我会判 (20) 我会答 (20) 我会用 (10) 得分等级 卷面 书写 得分 一、我会填。 (每空1分,共15分。) 1.地球的天然卫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恒星是。 2. 潜水艇在水中是通过改变______________来控制沉浮的。 3. 是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最早制成的。 4.1969年7月,美国的“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第一个登上的航天员是美国的。 5. 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会随着时间的变化,和都会慢慢地发生变化。古代有一种计量时间的仪器叫__________,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作的。 6.水在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_________ 。 7.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在杠杆上克服阻力的位置叫。 8.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物体都是由组成的。 9. 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指南针”叫______,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总是指向______方向。 二、我会选。(在括号内填入正确的选项,每题2分,共26分。) 1.物体燃烧需要空气中的( )帮助才能进行。 A 氮气 B 氢气 C 氧气 D 二氧化碳气 2.用下列杯子装热水,最不容易变凉的是() A.铁杯 B.铝杯 C.塑料杯 3.把纸揉皱后,塞入玻璃杯的底部,把玻璃杯倒过来,直立着按入水里,纸不会湿的原因是( )。 A 空气要占据一定的空间 B 空气没有一定的形状 C 空气能流动 4.人体,大地,不纯净的水都是( )。 A 导体 B 绝缘体 C 半导体 D 物体 5.自行车的车把,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一个( )机械。 A 杠杆 B 斜面 C 轮轴 D 滑轮 6.地球上的四季变化是由于( )形成的。 A 地球绕地轴自转 B 地球绕太阳公转 C 月球绕地球公转 D 地球自转的同时又围绕太阳公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