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全台网规划与设计

全台网规划与设计

全台网规划与设计
全台网规划与设计

第一部分 1 绪论

第一卷.1.1 引言

随着计算机、网络、存储、安全、多媒体处理、EAI(企业应用集成)、SOA(面向服务架构)、ESB(企业服务总线)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在行业内的成功应用,[1]国内外厂商在台内网建设领域的技术进步与革新,台内网络化发展的关键技术不断成熟,技术成本不断下降,技术瓶颈逐渐消除。特别是SOA和ESB技术的引入,有效解决了电视台网络化的应用整合和互联互通问题,为台内网络化特别是全台网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因此在媒体技术发展越来越快的情况下,电视台需要建立一个具备良好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全台网络系统,要保障传媒信息安全,首先就要研究传媒信息安全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安全保障分类分级方法和广播电视安全保障评价指标体系,在体系的指导下,对传媒信息安全进行分析,对信息安全的风险进行评估,并据此规划传媒信息安全的策略。[2]形成以内容产业为主体的数字化网络平台,实现素材采集、节目制作、资料存储、播出分发等各环节最优化的生产方式、最有效的资源整合、最精细的流程管理;通过互联互通、信息共享、资源共享,实现海量的节目生产能力,实现节目低成本制作,实现可控的节目内容市场化运作;通过数字内容管理平台的构建,实现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为各种新媒体业务提供内容支持,开辟新的赢利模式,拓展新的产业空间。全台网系统建成后,节目从策划到素材采集、编辑、归档、演播、播出、存储、统计和结算都实现了数据化、网络化和流程化。所有的工作环节都是由系统根据预先制定好的策略来自动驱动,环环相扣,有效减少了因人为拖延和失误带来的流程迟缓、中断,集中体现为网络化节目生产、网络化数据交换和网络化信息沟通。

第二部分 1.2 课题背景和课题来源

1.2.1 课题背景

由于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之路,近一两年我国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推进顺利,同时加快了光纤化、双向化改造和新业务、新服务的开发。随着视频点播等业务的开展,各地网络运营商迫切需要大量的节目内容资源,而电视台正好具有内容资源优势。但是如果没有进行数字化网络化建设,这些内容资源的开发利用非常困难,因此电视台迫切需要建设包括数字内容管理平台在内的台内网络化系统。近几年来,国内广电媒体高速发展,经过了从无序竞争到专业化、系统化竞争,再到差异化竞争的过程。在激烈的竞争形势下,专业化是立身之本,但真正要成为行业领跑者,必须靠多元化,因此通过兼并收购和行业整合走向集团化、多元化混业运作是大势所趋。在集团化运作环境下,就产生了台际之间网络、资源、业务互联的需求。同时,市场和竞争情况也发生了变化,商业生

态系统的竞争比企业之间的竞争显得更为重要,在这种新的价值关系下,电视台之间的广泛合作也成为发展趋势,特别是在新闻、体育、内容产业等领域。2008年奥运期间,国内不少电视台特别是地方电视台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将进行联合赛事转播、报道,也迫切需要前、后方的一体化的制播流程,以及台际之间数字化的节目素材交换。台内数字化网络化的建设,将为台际间互联需求的实现带来便利。

在全球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推动下,传统的广播电视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扩大了服务领域,获得了新的发展动力,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科学技术的进步也使新兴媒体不断涌现,社会信息产品多样化,信息传播渠道多元化,信息服务个性化,使传统的广播电视行业面临着新的竞争和挑战。全球广播电视媒体跨平台化、产业多样化以及不断产生新的媒体形式和产业形式。通过收购、兼并等各种手段,国外很多大型媒体集团都已形成了包括广播、电视、有线电视、互联网、电影、报纸、期刊、图书出版等在内的集媒体生产、发行、运营于一体的跨媒体平台。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人们价值取向的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希望个性化的传播满足自己个性化生活的要求越来越迫切。这种观念的转变体现在电视传播向“小众化”方向发展,频道专业化、频道品牌化呼声日渐高涨。这在给传媒行业带来较多发展机会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1.2.2 课题来源

杭州广电中心新大楼位于钱塘江畔钱江新城5号区块,是一座全新的功能齐全、技术先进、现代化的广播电视中心工程,一期大楼建筑面积87000平方米,分裙楼、主楼2个区域,连成一体。其中主楼地上23层,地下2层,裙楼地上4层,地下2层。广播电视中心因其所担负的杭州市“两大传播媒介”任务,决定了它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工艺流程。广播电视中心的具体任务是完成各套广播电视节目的录制、节目后期制作及节目播出传送。新建的杭州广播电视中心,自办并播出4套广播节目、7套电视节目,中心内可收录、转播中央及各省市广播电视节目;能对本市的重要社会活动进行实况转播或实况录像;可以举办新闻发布会;

完成各类节目源的接收、调度、调制、播出;进行图文电视信息管理并播出;在中心内录制各种电视文艺和专题节目并对各种节目素材进行节目后期制作;可对外交换录制好的素材和成品节目(光盘、磁带或信号传送);录制各种广播文艺节目、语言节目,对录制的文艺节目和语言节目素材可进行编辑、复制、加工;与其它广播电台交换节目;可以向中央和省级媒体及其它媒体交换自制的节目。

而杭州电视台现拥有一套基于IP-SAN架构和CPU+GPU+IO的大洋新闻网,为综合频道、明珠频道、生活频道提供新闻制作生产和演播室播出服务,每个频道采用独立的数据库和存储,共计有40多台站点左右;采用演播室直播和信号送播为主,辅助磁带送播方式;制作中心为各频道生产非新闻类节目,采用多个一拖二形式的制作岛群的方式,主要是Canopus的单机组合,还有少量的其他国内外厂商设备,采用磁带送播模式;目前台内现有系统是各个孤立岛的组合,没有采用文件化互联方式,主要采用磁带送播模式,对于紧急节目播出采用信号送播方式;台内现有资料管理,由总编室进行磁带库房管理,出入通过磁带

借还处理方式。现有播出系统由NDT公司建设,采用Seachange服务器;目前台内的主要管理方式是频道制,总编室起到管理和辅助作用,节目生产、播出串联单的详细编排、素材收集、节目备播准备等工作,由频道人员管理。

所以广电中心工艺建设的目标是要实现“节目制作数字化,节目传输网络化”,势必要加快杭州电视台全台网系统的建设。

第三部分 1.3 论文研究目标及主要工作

1.3.1 研究目标

整合杭州台现有网络资源,包括目前的大洋新闻网和制作中心的单机制作岛群;在此基础上根据全台节目生产需求完善其他系统建设,包括建设独立的综合频道新闻网、建设全新的媒资系统实现数字化的归档和方便检索再利用、建设外购电视剧节目的数字化处理,便于快速备播的需求、建设独立的收录中心,实现大批量的外来信号节目源的自动化收录,为新闻和制作生产提供文件化节目源;整合现有演播室,采用共享演播室的建设方式,对演播室信号回采,便于后续再制作和紧急播出的需求;在一定时间内,重建现有播出网络,采用播出缓存实现文件化的备播,提高播出节目质量,减少重复上下载工作量。

在上述子系统的基础上,通过建设主干互联平台,打通各系统的文件化互联互通,着重解决全台文件化备播流程、收录交换流程、节目制作至播出流程及归档和检索再利用流程。

1.3.2 主要工作

通过对杭州电视台现行业务流程的分析、优化和完善,合理引进先进技术,形成高效率、现代化和标准化的面向流程的全新数据信息架构。以数字化为基础,网络化为核心,在“采、编、播、存、管”的整个电视工艺流程中,实现“前期数字化、编辑制作网络化、播出硬盘化、存储数据化、管理科学化”五大目标。通过建立数字化、网络化的制播体系,实现节目制作、播出和存储管理的流水线式生产作业。

1.4 全文结构

全文组织结构如下:

第一章是绪论,说明了课题背景、研究现状和课题研究的内容;

第二章以杭州电视台实际需求论述杭州台全台网建设整体业务框架、总体设计思路和关键点;

第三章是基础平台和主干平台规划与设计,介绍了平台中各数据流向的不同处理、接口等公共服务;

第四章介绍了演播室共享制作子系统的具体解决方案,其中包括软件架构分析和对外交互的实现。

最后一章是项目结论和改进想法。

1.5 本章小节

杭州电视台新闻、节目制作和播出设备陈旧,加上业务扩展,急需更新。同时,计划2009年搬迁新楼。本章阐述了系统现状、研究目标及主要工作等。提出了加快建设杭州电视台全台网的重要性和可实施性。在下一章中,本文将概述全台网规划与设计的总体思路。

2 杭州电视台全台网络概述

2.1 总体业务架构

2.1.1 整体业务架构

杭州电视台全台网各系统组成逻辑结构关系示意图如图2-1所示:

图2-1 杭州电视台全台网整体业务框架

2.1.2 系统组成与说明

由上图所示,以中间的互联主干平台为中枢和分界:

(1)中间的主干平台和各系统进行对接,通过ESB+EMB双总线方式将各相关系统进行松散连接,以实现全程文件化的制播业务流程;

(2)左边是主要的节目生产系统,包括各频道新闻子系统、收录子系统、制作中心各制作岛、演播室共享子系统;

(3)大媒资系统,包括媒资存储子系统、电视剧制作子系统。媒资子系统负责自办节目和外购节目的数字化归档和检索再利用;电视剧制作子系统,负责电视剧等节目的简单编辑和处理,直接为备播服务;

(4)播出子系统和播出备播系统,与总编室系统通过主干互联平台进,在总编室节目单编排调度下,指导数据备播准备迁移服务;

(5)最上层的办公及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以及最下层的各种渠道的发布系统,在本次杭州台一期建设时,先不建设,但作为预留和扩展,将来采用统一接口方式接入全台主干平台。办公及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包括生产管理、综合管理等部分;新媒体发布包括各种渠道的发布(如IPTV,数字电视,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移动电视等)。

2.2 总体设计思路

以《中国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白皮书》的理论基础为指导,并在全台网总体架构、网络安全保障、技术质量控制、异构系统整合、新媒体业务支撑等方面有所创新。在全台网系统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系统的实用性、安全性、先进性、扩展性和开放性等要求。在可行的前提下整合原有制播资源,最大程度的保护杭州电视台已有投资。

2.3 总体业务流程规划

在杭州电视台全台网整体规划下,则需要整合全台的集中收录采集业务、统一的播出分发业务和建立集团内统一的媒体资产管理系统。依据杭州电视台全台网统一规划,在进行生产业务平台建设时,还需实现与生产管理平台的数据交互,但是生产业务平台与生产管理平台相对独立,可以通过网络安全措施隔离后进行接入。[3]

所以总流程的设计可以划分为收录流程、媒资出入库流程节目制作及演播室播出流程、备播流程和应急播出流程。全台网总体业务流程如图2-2所示:

图2-2 全台网总体业务流程图

2.4 总体数据规划

数据流程的规划分析和应用系统的架构往往是密不可分的。他们都是系统总体规划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工作内容,也是系统总体架构中的组成部分。在视音频网络系统中,媒体数据对象由于其占用网络带宽大,存储容量大,因此媒体数据的架构和流程规划将对系统结构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传输模型上选择子系统提供访问端口,而数据迁移则通过集中部署在主干平台的迁移器进行转发,即每个系统提供接口及传输服务器,但端口都只针对主干平台开放,通过主干进行数据迁移,实现每个系统间完全隔离。并且这种结构构架简单,在扩展的同时,也只需要实现与主干建立数据交互链路即可,便于复杂系统的构建。但是这种模式,由于涉及主干平台的建立,在建设成本上可能会略有增加。

在数据格式规划中,系统内部尽量采用高效、成熟的MPEG2 I/IBP压缩格式,对于全台网络系统与外部系统数据交换可通过MXF进行封装。因为MXF只是一种档交换的国际标准,各个厂商具体实现上可能不同,要统一成一种实现方案才能交换,所以MXF更适合于全台网系统与外部系统之间的交换。[4]

选择媒体压缩格式的原则是简单、高效,利于互联互通。本方案选择制作域和媒资域以MPEG2 I帧、DV25、DV50为主的压缩格式是为了尽量避免不同压缩格式之间的转码问题。在播出域选择主流视频服务器均支持的MPEG2 IBP格式。为了降低系统数据交换和管理的复杂性,并参考国内电视台的应用经验,本系统主要分为新闻、制作、播出和浏览四大类格式,分别为DV50、MPEG-2 I、MPEG-2 IBP、MPEG-4。[5]

2.5 总体网络规划

全台整个网络平台长期规划采用“万兆主干,捆绑互联,千兆接入”,即:核心主干采用10Gb接入技术,为汇聚层提供10Gb(万兆)交换带宽。考虑节省成本和近期网络交换规模不大,可以主用万兆,备用千兆接入方式;汇聚层交换机与接入层交换机之间,在应用集中且带宽要求性能较高的子系统,采用千兆捆绑互联;接入层交换机采用级联技术并提供到桌面终端的千兆连接;为了提高以太网的可靠性,以太网核心和汇聚交换机全部采用双机热备的方式。同时考虑到不同网络不同的设备需求,建议FC网只部署在各子系统,不实现互连,实现系统的松散耦合。

2.6 总体存储架构规划

2.6.1 媒体存储规划选型依据

全台网数据主要包括视音频数据及元数据两大类。视音频数据主要有:编辑播出用高码率数据码率在12M-50M,编辑、浏览用低码率数据码率在500K-800K;元数据主要包括文稿数据、控制信息数据、工程文件数据信息等。针对视音频数据目前采用的存储结构通常分成集中存储与分部式存储两种结构。集中存储指的是全台网或多个子网络共享一个或一套存储体,分布式存储指的是全台网各子系统使用独立的存储体。

2.6.2 元数据存储规划选型依据

元数据主要指全台网的节目元数据、管理数据、用户数据、运行日志等,元数据管理由数据库来完成。数据库平台按照通常的方式有全台集中或多个系统统一的大型数据库平台和各个系统分别建设小型的数据库平台两种方式,他们也各有优缺点。

2.6.3 选型依据总结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到,无论是集成型存储还是分布型存储,都有各自的优缺点:集中型存储的优点是利用多个中低端存储的合计成本,可以购买高端存储,同时便于系统的统一维护和管理,缺点是多系统的对该集中存储的依赖风险较大;而分布式存储可以保障单个/套存储的故障不波及其他系统,缺点是在一样的成本下只能选择多个中低端存储,维护工作量大。[6]

根据上述选型依据,结合杭州台在各个系统之间不同的特性和要求,杭州台全台网存储规划设计如表2-1所示:

表2-1各子系统总体存储架构规划

2.7 本章小节

本章主要从六个方面对杭州电视台全台网进行总体规划,阐明了规划中业务、数据、网络和存储等几个方面的总体设计思路。

3 主干平台规划与设计

3.1 主干支撑平台总体架构

主干平台是实现全台网应用集成的核心,也是全台网开放性架构的基础,是板块之间数据交互的调度中心,流程控制的管理中心,是应用通信、集成与交互的中间平台,是全台网互联互通的技术支撑平台。主干平台由基础支撑平台和业务支撑平台组成。[7]杭州电视台全台网主干支撑平台总体架构示意图3-1所示:

图3-1 主干支撑平台总体架构示意图

3.2 主干平台基础支撑平台设计要点

基础支撑平台是构成主干平台的重要基础,由基础网络平台和系统软件平台组成,主要是实现信息通信和数据传输的功能,满足不同业务板块的联通需求。基础网络平台包括网络架构、存储架构、网络安全、网络管理的实现,为各业务板块的互联互通提供数据传输链路、路由、访问控制等功能;系统软件平台包括数据库结构、公共应用服务的实现,为台内网提供数据库、中间件、操作系统等公共软件运行环境。基础支撑平台的设计建设重点是:“效率、安全、质量、开放、监管、扩展”。

3.3 主干平台业务支撑平台设计要点

业务支撑平台是全台网集成架构的核心,采用面向服务的、ESB+EMB双总线的互联互通应用集成架构,提供统一用户认证、服务注册、消息路由、协议转换、数据迁移、流程控制、智能监控等服务或功能,实现业务板块在主干平台上的集成,数据的交换和路由,流程的管理和控制,实现全台业务系统的统一管理和互联互通。

3.3.1 企业服务总线ESB

企业服务总线包括服务注册与管理、服务查找与调用、协议转换、消息路由、适配器、流程定义、流程控制和监管等功能,以满足主干平台的总体需求。[8]

(1)消息处理服务

ESB产品支持各种协议的消息,包括web service、JMS等等。在具体的业务场景,ESB 可以动态的调用各个板块的消息服务,将这些板块的服务串联起来实现特定的业务流程;

ESB还可以为这些注册的各个板块的消息提供代理和路由的功能,这样,当各个板块的有互相调用服务的需求时,都可以通过ESB平台代理来实现,而不需要板块间互相调用。同时ESB平台还可以将某个和业务场景对应的流程以服务的方式暴露出来,各个板块只要调用一个服务就可以启动业务流程。这里需要说明的有如下几点:

a)ESB对各个板块提供的服务的接口参数没有限制。也就是说ESB如果要调用各个板块的接口,并不需要该接口满足一个ESB特别规定的接口,只需要该板提供接口的说明即可,如果是web service就提供wsdl,如果是JMS就需要提供消息内容的schema格式,这样更符合BPEL规范;

b)ESB为各个板块的服务提供代理功能的时候,对各个板块的服务也接口也没有要求。也就是对于板块已经存在的服务,ESB并不要求该服务做任何修改,就可以实现对该服务的代理功能,而且如果某个服务代理之前有调用方,调用方也不需要做修改,只改变调用的地址就可以;

c)对于各个板块启动某个业务流程的时候,是通过各个板块调用ESB提供的服务来完成的。通过使用BPEL规范中的将一个流程动态部署为服务的技术,启动流程服务的接口格式并不是固定的,而是可以灵活配置的,这样最大程度的让各个系统不需要修改现有的接口就可以使用ESB。

ESB可以调用各种协议和各种接口参数的服务,自身不需要做程序的修改,也不要求各板块的服务做修改,这是通过WSIF技术实现的,这个技术支持动态的调用各种协议和参数格式的服务。

(2)服务管理设计

ESB提供了完备的服务管理功能,它可以将各个板块的服务统一注册到ESB平台。包括服务的提供者,服务的位置,服务的接口参数;服务可以是web service、JMS等各种协议。

ESB本身提供的服务,比如启动流程对应的服务,通知ESB处理结果的服务,还有ESB 的代理服务,也统一在ESB平台注册,ESB还提供了服务查询接口,各个板块可以查询到和自己板块相关的服务,从而可以知道自身板块有哪些流程可以启动;也可以查询到ESB 板块代理了哪些其他板块的服务,在需要调用其他板块服务的时候可以通过ESB代理完成。

(3)业务流程管理设计

ESB业务流程管理系统分为流程设计、流程引擎、流程监控三个模块,各个模块的功能是:

a)流程设计:实现方便易用的可视化、图形化流程模板定制,模板文件采用BPEL格式。流程模板动态生成的流程图可以供流程监控使用。同时系统提供流程分类设置与管理、流程模板设置与关系管理、流程权限等的设置和管理;

b)流程引擎:流程引擎的主要功能是实现流程的流转功能,处理各种活动、消息和事件,从而实现业务场景。每一个定义的流程模板都对应一个服务,可以是Web Service,也

可以是JMS消息等,流程中的结点可以自动的调用各板块提供的服务。流程引擎使用了BPEL引擎技术。流程引擎也有一套对外的接口,供ESB调用,各个板块一般不需要直接和流程引擎打交道;

c)流程监控:流程监控器的主要功能是对流程引擎运行过程中的各种信息进行监控和管理。包括服务执行状态监控、异常流程的跳转、中止、流程处理过程跟踪等等。可以查看到图形化的流程整体运行情况,和单个流程实例的运行情况。流程监控使用了web2.0技术,有很好的交互性。

3.3.2 企业媒体总线EMB

由于在系统设计中,迁移服务等各服务都会由多台硬件设备组成,而ESB调用EMB时,其实是将任务信息给EMB的资源调度中心,由EMB的资源调度中心,判断所需服务目前空闲的设备情况,并将任务均衡分配给服务器;并且各种类服务将服务状态、信息等参数也都反馈给资源调度中心,并由资源调度中心统一与ESB建立接口。这种方式利于ESB和EMB 功能的正确定位与分离,将数据迁移等任务调度都由EMB的调度中心进行处理,而不是由ESB来负责EMB的任务调度,明确双总线各总线的任务分工,利于系统设计。

在系统数据迁移分为两种情况进行设计,一种情况为只需EMB提供的数据迁移任务,这种情况下,EMB只负责数据迁移。从系统的实际运行效率和实际使用考虑,由于MD5

会在源系统产生,且经由EMB后传输至目标系统,且在目标系统进行MD5校验,所以经由EMB的中间过程,建议不采用MD5校验,这种方式不会对系统的数据传输安全有很大影响,但是对系统效率会有很大提升;并且另外一种原因是,如果数据不在EMB暂存的情况下,对传输过程中的文件也没有必要MD5校验,而只对目标完成文件进行校验即可。

系统数据迁移的另外一种情况是,数据需要由EMB进行转码,这种情况下,数据需要经由EMB暂存,且转码完成后由于文件变化,所以需要针对转码完成的节目与源节目自动进行对比质量检测,且需要对检测完成的文件重新生成MD5,用于传输使用。在这种情况下,转码、自动检测、MD5三个可选服务就成为相对应的必要功能,且EMB数据传输流程变更为:数据迁移-MD5校验-转码-自动检测-MD5生成-数据迁移,当然这个流程是设计中的完整流程,而在实际中可以考虑根据实际流程不同,ESB配置不同的EMB调用服务,如从媒资到播出可以采用上述完成流程实现,而如果从媒资到新闻从实际效率考虑,可以只配置:数据迁移-转码-数据迁移的流程。流程节点的配置完全由ESB的配置实现。ESB每调用一个EMB服务,都会通过WS接口,将任务信息通知给EMB资源调度中心,然后由EMB资源调度中心将服务分配给相对空闲的设备。资源调度中心,统一对迁移服务、MD5服务、转码服务、自动检测服务进行调度管理。

企业媒体总线是媒体数据的交换中心,所有板块间的媒体数据交换都通过EMB进行,并由ESB来统一调度,从而向各业务板块提供统一的资源访问服务。这些交换过程是可管理、可监控的,能够对它们进行全局的任务分配和调度。

企业媒体总线作为生产业务板块的媒体资源交换中心,实现各业务系统的媒体数据交换,支持多种交换形式、支持多种网络接入方式和文件传输协议、完成对媒体数据内容的处理、实现对所有交换处理资源的集中管理、集中调度、集中监控和开放的体系架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资源注册过程

通过手工配置和自动化工具完成在媒体总线上对各板块存储体资源元数据的登记注册过程,注册信息包含了总线访问该资源的所需要的所有设备、网络连接、媒体资源元数据等方面的元数据。如资源命名空间协议(全台网中可能有多个资源命名协议同时存在,通过协议标识该资源使用的命名空间协议名称)、资源存储设备访问信息(即存储该资源的存储设备物理和逻辑名称、设备访问路径、使用的文件系统、网络传输协议等)、媒体资源元数据信息(例如媒体文件名称、文件长度、媒体格式等)。系统资源经过注册以后,数据交换双方的访问方式,由传统的对媒体文件存储的物理位置直接访问,变成了通过统一命名空间协议下的资源服务名称,由媒体总线作为服务中介的方式进行。

(2)数据迁移服务

要求能够解析迁移任务的源与目的,完成跨板块的媒体数据迁移任务。要求提供必要的迁移配置管理和迁移任务监控管理功能。获取数据传输迁移任务,同时进行任务优化分配;迁移节点接收指定的任务,获取相应的档资源;执行迁移任务,并提供错误处理机制及回馈机制;迁移任务完成,提供迁移完成回馈机制;主要功能为以Ftp、文件流、P2P等方式从业务板块中获取相应的节目素材、成片等节目内容。

(3)转码服务

完成跨板块之间不同媒体格式的转码功能,支持主流的MPEG2 I、MPEG2 IBP、DVCPRO、MPEG4、MPEG1、MPEG2 HD等等,并支持新媒体业务的格式转换,如H.264、MPEG4等。转码软件支持各种主流视音频格式间的转换,可以达到实时、超实时的转码效率;转码中心采用分布式服务器集群工作方式,可以通过在线增加转码服务器来提高转码性能和系统可靠性;要求连接统一的转码管理软件模块,以达到对所有任务优化分配的目的。能够对转码任务进度进行监控,并生成日志记录下来。通过任务管理服务器,可以对迁移、转码进行控制,根据不同的业务类型采用不同的迁移时段,制定不同的迁移策略,对迁移/转码任务进行调度,达到任务优化、迁移/转码资源合理分配。此外还可实现手工对迁移/转码任务进行干涉。

(4)MD5校验

保证了节目质量和传输质量,系统只需通过ESB提供的配置工具,重新配置系统流程,就可以实现流程的调整,可以实现节目质量和传输质量的检测,这个过程不需对业务系统进行任何调整。根据杭州台实际情况,此次全台网不考虑自动技审功能,但留有相应接口,以便未来扩展。

3.3.3 ESB与EMB的协同配合

在互连平台中,我们为了实现媒体文件在系统中传输迁移,以及一系列对媒体操作有关的处理,特别定义了针对媒体文件传输的服务。主要包括媒体文件迁移服务、转码服务、MD5校验服务、打包服务、整理服务,以及针对服务执行进度的查询服务。

在互连流程中,EMB平台的服务可以支持被ESB调用,用于流程中的,以此完成系统交互中媒体文件传输处理工作,所以在系统中,EMB平台的服务是一个在文件传输处理的服务的抽象,供系统交互的复用。

在这种模式中EMB是作为一个后台服务包供交互流程使用,本身并不暴露给业务系统。

3.3.4 主干平台公共服务概述

(1)统一时钟

a)Windows平台

统一时钟软件采用播出系统校时软件进行校对时,主要针对服务器进行,工作站暂时不考虑自动校时功能,统一使用域控制器进行校时操作。校时软件的服务器端,显示了连接到的客户端IP地址,连接时间以及延迟时间等,能够自动发送服务器端时间信息到已经连接到的客户端,同时实现双机热备功能。校时软件客户端,能够自动识别主备服务器,自动同步时间等功能。

b)Linux和Solaris平台

在Windows时钟服务器上部署NTP服务程序。配置完成后使用本机时间作为全网服务器时间。本机时间从播出系统时钟发生器中获取。

在Linux系统中编辑crontab文件

#vi date.cron

在date.cron文件中加入*/10 * * * * /usr/sbin/ntpdate 时钟服务器IP

# crontab date.cron

完成时间同步。每隔10分钟与Windows时钟服务器同步一次。[9]

(2)统一认证平台

全台统一认证平台旨在提供全台统一认证服务,无论在全台哪个系统中,都能够通过全台统一认证来识别用户身份,全台统一认证系统设计原则是用户统一认证,但由各子系统实现分散授权。

主干平台中对用户的管理方式分为组织结构管理和服务对象管理两种方式,组织结构管理主要针对电视台的组织结构将用户进行组织,在组织结构中,分为频道、部门、组等级别,一个用户只能属于一个级别中的一个部门或组。而服务对象管理主要针对电视台的业务模式将用户进行组织,在服务对象中,分为频道、栏目、用户三级管理,一个用户能够属于多个不同频道的不同栏目。

3.3.5 主干管理监控

主干平台应具备管理监控功能,包括基础网络管理和业务运行管理两部分。基础网络管理用于对主干平台网络设备和服务器的管理,业务运行管理用于对主干平台服务的管理及跨板块业务流程的监控。管理监控功能是保障台内网系统安全、自动预警的重要手段。

3.3.6 主干平台接口服务概述

(1)接口定义的原则

a)统一定义:各个系统统一定义,接口风格统一,粒度统一,命名统一;

b)粒度适合:服务接口的粒度合适,既可以保证重用性,又不至于过于琐碎复杂;

c)松散耦合:接口不依赖于调用方,也不依赖于互联业务流程;

d)可重用性:接口在ESB互联时可以提供服务,但即使在点到点互联时也可以用。

(2)接口定义总体说明

a)提取接口颗粒度的原则

必要性:以满足系统间交互需要为前提,提炼必须的接口;

共性:通过对比、归纳、抽取共同点的方式,提炼接口;

兼顾基本集和扩展集:制定接口规范的基本集,并提供某些特色接口扩展集。

b)对于各个系统都具有的共性服务,采用统一的接口定义方式:

一致的接口定义包括:服务名称、方法名称、输入输出参数格式、相关命名空间等定义。这样不同系统中的相同服务,只是调用地址不同,其他定义完全相同,调用方使用相同的代码就可以调用不同系统的服务。如新闻和制作系统提供的入库服务等,他们都需要提交到中心媒资。

c)关于异步服务的回调接口定义

系统互联中存在同步服务,如对媒资的素材检索查询和节目信息查询等,这些都是同步服务。同步服务的典型特点是调用后,马上进行即时回馈。

除了同步服务之外,同样需要异步服务的支持,如对媒资素材的下载申请等,它需要在媒资内部进行近线迁移下载到在线,然后根据目标需要内部转码等环节,因此不可能对外部服务调用马上进行回馈,只能等处理完成后再进行异步回调,反馈通知给外部调用系统。调用这些异步服务后时,先同步返回提交结果,等服务执行完成后,服务提供方会调用原始调用方的异步回调接口,通知服务最终执行结果。由于不同服务异步返回的数据结构是不同的,针对不同返回结构需要定义不同的异步回调接口。

异步服务回调接口在异步服务提供方定义,在服务调用方实现。很多异步服务是在ESB 中调用的,ESB会通过配置方式自动实现这些异步回调接口。

调用异步服务的各个业务系统,都需要有异步回调服务,实现的相应的异步回调接口,大部分异步回调接口定义是一致的。

(3)服务命名规范

如果各个系统的服务功能定义一样,名称也需要一样,以便保持唯一性。比如各个系统都有“导入允许”和“入库服务”,这些服务的名称在各系统之间都是一样的。[10] (4)接口参数定义方式

参数主要由输入参数、输出参数构成,参数包含的内容主要来源于媒体对象规范,同时也包含在系统间交互时的管理及相关控制信息,如源系统和目标板卡的系统ID等。

参数的大小写敏感;该定义采用XML Schema的通用数据类型,与具体的编程语言无关,可以通过工具映射到具体的编程语言数据类型。

(5)接口参数封装方式

根据业务系统实际情况对业务规范建模后,满足了业务的科学性和适应性。从大的技术体系上来讲,业务规范应该能在J2EE 技术体系与.NET 技术体系下使用。更细节的说,业务规范至少能满足在这两个技术体系下的消息、网络服务、组件调用等技术表现模式。服务命名规范的映射将解决业务规范在不同技术体系下的表现形式。[11]

a)参数映射-WebService

基于SOAP和HTTP的WebService,是最广泛使用的系统互联方式。

必须提供标准的WSDL定义,将接口参数和方法映射为SOAP 消息和动作。目前有各个平台和编程语言下的开发工具,能够根据WSDL定义自动生成服务实现方和服务调用方的代码,这大大提高了WebService开发效率。

接口参数的具体Schema定义一定要在WSDL里面体现出来,这样才能自动生成符合Schema定义的代码。

WSDL定义要符合Webservice互操作规范(WS-I),这样便于在各个开发环境下实现互操作。

b)参数映射-组件实现

接口参数可以映射为对应开发语言的类或者映射为XML 字串,组件方式的应用没有Webservice广泛。参数传递采用XML字符串方式在实现上更简单一些。

c)参数映射-消息队列(包括JMS 消息队列、IBMMQ 消息队列、MSMQ 消息队列)对于各种不同的消息队列,参数对应的消息都是符合Schema规范的XML字符串方式,只是具体的消息发送API不同,接口定义是一致的。

由于消息队列为异步方式,输入输出参数中必须填写规范中RequestID字段,实现异步响应和原始请求的关联。

(6)服务接口定义示例

以对媒资的检索服务为例,其服务接口实例如下所示。该媒资检索服务接口(http://SearchService)定义了媒资检索服务有哪些函数(tns:SearchRequest和tns:SearchResponse),每个函数的具体参数结构是什么(分别是sys:SearchRequest和sys:SearchRequest)。服务、函数、参数结构的定义,既要能满足系统互联需求,又要好理解、简洁、便于扩展。

a)服务头信息,基本相同

xmlns:soap="https://www.sodocs.net/doc/094943985.html,/wsdl/soap/"

xmlns:http="https://www.sodocs.net/doc/094943985.html,/wsdl/http/"

xmlns:xs="https://www.sodocs.net/doc/094943985.html,/2001/XMLSchema"

xmlns:soapenc="https://www.sodocs.net/doc/094943985.html,/soap/encoding/"

xmlns:mime="https://www.sodocs.net/doc/094943985.html,/wsdl/mime/" xmlns:tns="http://SearchService" xmlns:sys="TVStationXMLDefine" xmlns:ns="SystemCommon"

targetNamespace="http://SearchService">

b)需要参数结构需要引用参考的文档

schemaLocation="SystemXsdDefine.xsd"/>

c)服务交换的参数结构描述,包含:SearchRequest和SearchResponse两个

d)服务调用函数和方法

e)服务调用方式和服务命名空间

f)服务调用URL位置

具体调用时参数组织是调用方按照WSDL里面的输入参数格式定义传入请求参数,服务方按照输出参数格式定义返回响应信息。[12] [13]

g)统一认证接口服务

统一认证接口服务对于生产业务平台内部各个子系统、节目生产管理平台、其他外部系统都通过统一的认证引擎提供的BS接口和CS接口实现认证。全台统一认证服务注册在ESB 平台中,各个子系统通过与主干平台的接口进行认证服务。

各个系统在登陆时,需要调用统一认证平台接口,对登陆用户信息进行校验,所有用户均注册在统一认证平台之上。各个系统只实现对相应用户的权限分配。

杭州电视台新闻非编系统、电视剧系统由于已经使用了大洋现有的服务对象,因此在配置的时候,需要将非编系统内部的频道、栏目的配置信息与主干平台服务对象中的配置相对应,才能保证正常的使用。

3.4 本章小结

主干平台是实现全台网应用集成的核心,也是全台网开放性架构的基础,是板块之间数据交互的调度中心,流程控制的管理中心,是应用通信、集成与交互的中间平台,是全台网互联互通的技术支撑平台。

4 演播室共享子系统规划与设计

4.1 功能简述

4.1.1演播室系统现状

目前杭州台演播室主要有综合频道演播室采用大洋VIPS服务器,主要是直播形式,并且实现了从大洋新闻制作网到VIPS的文件化送播,综合频道目前有三档新闻在演播室中播出。明珠频道演播室主要采用大洋的5000非编进行准直播,在演播室中串好成品带后送播出。生活频道则完全采用录播形式,在演播室中采用P2或录像机录好口播然后送回制作网进行再制作,在制作网下带以后送播出。

4.1.2 设计目标

系统以节目制作系统为依托,以节目制作流程为支撑,可以提供新闻节目播出、体育赛事播出、访谈类节目播出,更可以提供紧急事件快速垫播播出以及延时播出等服务。新闻、节目制作流程对视音频素材进行加工后产生的视音频节目文件、文稿数据和串联单数据构成播出的主要数据来源。所以在杭州文广集团网络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框架下,演播共享系统要满足杭州台所有演播室的网络化播出要求,能够灵活应对直播、准直播、录播的应用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在安全性方面要在四个直播演播室中采用主备视频服务器实现直播安全;

(2)能够人工管理灵活分配演播室设备,以满足频道交叉和紧急情况下的应用要求,提高演播室设备利用率;

(3)能够通过主干与周边各子系统实现文件化联通,尤其实现与大洋新闻网直接、高效传输,满足新闻直播的时效性要求;

(4)可将成品素材采集以后与查询到的对应串联单进行绑定一起入库到媒资,串联单作为成品素材的编目信息;

(5)演播室中回采的成品素材可通过文件方式返回制作网。

4.2 系统解决方案

杭州台全台网演播室子系统规划为13个演播室(包括4个新闻直播演播室)和15台演播室回录工作站。主要进行非新闻节目的演播室录播和直播工作,因此演播室子系统主要与制作系统进行数据交互,从而组成了演播室共享存储区,用于存储演播室系统和制作系统的节目资源。

在四个新闻直播演播室中,为了满足直播情况下对安全性及效率的要求,配置双机备份的视频服务器。四个直播演播室均配置回采工作站和非编工作站,满足回采及简单编辑的要

求。其中三个演播室与频道绑定,综合和生活演播室可能有交叉使用情况,剩余一个演播室可以灵活被调配。

在九个录播演播室中主要是应对综合制作岛及其他频道栏目类节目准直播或录播应用。每个演播室配置了回采工作站和非编,回采工作站用于播出,非编主要用于回采。这九个演播室能够被灵活分配,而不会与某个栏目绑定。在每个演播室中栏目人员均可调用属于自己栏目的素材,其他栏目的素材不可见。

所有演播室均有可能被新闻或栏目使用,因此成品素材能够在九个演播室之间被灵活调用。对于三个相对固定的新闻直播演播室提前配置好从制作网来成品素材迁移策略,如果临时要更改到其他演播室播出,则通过后台配置,简单方便。除此之外的演播室,则从制作网来的成品素材先入资源管理库,并通知主干将素材迁移到演播室共享存储NS40,在确认使用哪个演播室以后,操作人员在演播室中打开资源管理并迁移到本地的视频服务器或回采工作站视频服务器。其中产品组成由表4-1所示:

表4-1 演播室产品组成表

续表4-1

4.3 软件架构分析

4.3.1 系统关键模块分析

(1)采集模块

可采集两路SDI信号,主要是采集演播室中的口播或半成品节目,然后通过网络文件化传回制作网再制作。替代以前要先下载成磁带,然后再到制作网上载制作的流程,提高效率。其流程是:手动回采信号,自动入库到资源管理器,然后主干自动迁移并入库到对应的制作网。这时在制作网非编上打开资源管理器时就可以拖拉到时间线上。但是对于综合制作

岛的非编单机来说,则由主干迁移到综合制作岛的共享存储上,然后由非编单机下载到本地硬盘,再进行编辑。

(2)素材管理模块

本地素材管理服务可实现按条件查询节目,查看节目信息,手动删除节目的本地素材文件,对节目重新迁移到本地,对节目实施删除保护等,只有被赋予权限的用户才能进入此素材管理。对于手动删除节目,实际上是产生一个删除本地素材文件的任务,实际的删除是通过调度发给迁移服务器的。手动不能删除数据库节目信息。手动删除了节目还可以播网络节目(如果网络节目存在的话)。

(3)输出模块

可控制输出1路SDI信号,一般作为录播使用,由于没有主备不建议做直播使用。打通资源管理器库到播出服务器流程,保证从制作岛的节目可以到播出服务器播出;资源管理器到回采工作站流程通过回采工作站网络库(和资源管理器通)可以迁移到回采工作站本地库。

(4)录制入媒资系统

演播室中的录制进入媒资主要是对成品节目进行归档,供以后再利用。进入媒资的成品素材一般是按照串联单为单位进行归档的,同时需要读取文稿中的串联单,进行绑定关联,一起归档到媒资。这里读取串联单时,要对应不同厂家的文稿,对于已有的新闻网由相应厂家提供SQL查询接口,但是需要提供完整视图和SQL查询语句,对于其他两个老文稿,则由先将老文稿SQL数据库中的相关表整合为统一的对外视图以后,再用SQL语句查询得到串联单。[14]

录制工作站也是手动控制,将播出成品素材采集入库到资源管理器,然后在资源管理器中点击右键“归档到媒资”中,这是会自动查询对应的文稿数据库读取串联单信息,然后由主干自动迁移并入库到媒资中。录制工作站可录制带字幕版或不带字幕版,这主要取决于什么信号接入录制工作站。

(5)生成低码率唱词

利用演播室中部署的E7非编采集成品节目,同时生成高码率和对应的低码率素材,低码率建议采用800Kbps MPEG4,可满足唱词应用。低码率素材路劲指向NAS存储,然后通过网络盘共享给主干平台的FTP服务器,统一为办公网提供低码率下载服务,这样可保障演播室安全。

4.3.2 权限及初始化配置

(1)资源管理器权限配置

在演播室共享的情况下,一个栏目可能某一个演播室中播出,素材该迁移到哪里,可以采用资源管理器来打开迁移的。因此,在确定演播室以后,用户可登录到资源管理器并打开对应自己所属栏目的素材,而不能打开其他演播室的素材。这就是在演播室初始化时需要将演播室用户权限与所属栏目绑定,一个人只能属于一个栏目,如果存在一个人属于多个栏目的情况,则新建对应的用户名。

居住区规划设计重点

第二章 1.居住区规模分级构成(用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表述,人口规模为主要指标) 居住区分级控制规模 一般情况下。我国所在地区纬度越低的南方城市,或选用住宅层数越高,在同等的人口规模下,其用地规模越小。 2.居住区用地分类构成 ①住宅用地 1.居住区用地②公建用地 ③道路用地 居住区规划总用地④公共绿地 2.其他用地非本区配套设施用地 保留用地 不可建用地 3.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熟悉内容) ①符合城市总体规则要求;综合考虑城市的性质、社会经济、气候、民族、习俗、风貌等地方特点和区位环境条件,充分利用基地的自然资源、现状道路、建筑物、构筑物等。 ②符合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

则。 ③适应居民的居住生活行为规律,综合考虑日照、采光、通风、防灾、配建设施和管理要求,创造安全、卫生、方便、舒适和优美的居住生活环境。 ④为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人群的生活和社会活动提供条件。 ⑤为工业化生产、机械化施工和建筑群体、空间环境多样化创造条件;为商品化经营、社会化管理及分期实施创造条件。 ⑥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三者统一的综合效益与持续发展。 4.居住区规划设计的目标与要求 安全、卫生、方便、舒适、优美 5.基础资料依据:(P32页) ①政策法规资料项目(城市规划法规、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道路交通、住宅建筑、公共建筑、绿化以及工程管线等有关规范;城市总体规划、区域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对本居住区的规划要求等) ②人文地理资料项目(基地环境特点:建筑形式、环境景观、近邻关系;人文环境:文物古迹、历史传闻、地方习俗、民族文化;居民、政府、开发、建设等各方要求,各类建筑工程造价、群众经济承受能力等) ③自然地理资料项目(地形图、气象、工程地质、水源) ④工程技术资料项目(城市给水管网供水、排水、防洪、道路交通、供电等) 6.现状、区位分析(P34页)

社区游园的规划设计

社区游园的规划设计 现代城市人民快节奏的生活,造成人们心理上的紧张和压力,人们需要通过各种形式的休闲娱乐活动来缓解。社区内的游园建设就是为了给居民提供一个好的休闲娱乐活现代城市人民快节奏的生活,造成人们心理上的紧张和压力,人们需要通过各种形式的休闲娱乐活动来缓解。社区内的游园建设就是为了给居民提供一个好的休闲娱乐活动场所,使人们下班回家以后,可以在游园内游玩、休憩,缓和由紧张工作带来的压力,解除疲惫。因此,游园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 游园规划设计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立地条件所谓合理利用立地条件,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少动土方。这样不仅可以减少资金投入,降低维护成本,而且显得朴实自然。起伏多变的地形比平整的地形更令人感到轻松与温馨,更富有诗情画意。 科学选择园林植物在园林植物的选择上倡导以乡土植物为主,还可适当选用一些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的外地植物,改善住宅小区的植物种植结构。设计施工中应根据自然生态条件进行布置,讲求乔木、灌木、花草的科学搭配,创造“春花、夏荫、秋实、冬青”的四季景观。 坚持以人为本人们进入游园是为了休闲、运动和交流,

因此,游园所创造的环境氛围要布满生活气息,做到景为人用,以满足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文化层次居民的不同需求。在小区入口,甚至是住宅入口,都要进行布景、绿化,使人们尽量接触到更多的绿色,观赏到更丰富的园林景观,可以随时随地享受到新鲜空气、阳光雨露、鸟语花香。 注重创新游园的规划设计与其他规划设计一样,要不断创新,在不同的环境中作出不同的设计。游园的规划设计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公园,它应以自然为主线,开拓人与自然充分亲近的生活领域,使身居闹市的人们能获得重返自然的美好享受。创新是一项艰苦的创造性劳动,设计者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而且要灵活运用,能够将时代气息和游园设计巧妙地融为一体。 游园的规划布局位置选择游园应建设在方便四周居民的位置。一般说来,在规模较小的社区中,游园应设在社区一侧,沿街布置。这种布置形式是将绿化空间从社区引向“外向”空间,与城市街道绿化相连。其优点是:既能为小区居民服务,也可向小区外市民开放,利用率较高;由于其位置沿街,不仅为居民游憩所用,还能丰富街道的景观;沿街布置绿地,亦可分隔居住建筑与城市道路,阻滞尘埃,降低噪音,防风,调节温度、湿度等,有利于社区小气候的改善。而另一种设计形式则是将游园布置在社区中心,使其成为“内向”绿化空间。其优点是游园至社区各个方向的服务距

重要!居住区规划要点

居住区规划设计--要点 一、容积率 建筑面积毛密度也称容积率,是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拥有的各类建筑的建筑面积(万m2/hm2)或以居住区总建筑面积(万m2)与居住区用地(万m2)的比值表示。 万科深圳研发中心总结的各类建筑分别对应的容积率数值。可以据此做初步的项目判断。容积率低于0.3,高档的独栋别墅项目。 容积率0.3-0.5,一般独栋别墅项目,密度偏大。穿插部分双拼别墅、联排别墅,可适当降低密度提高品质。 容积率0.5-0.8,一般的双拼、联排别墅。 容积率0.8-1.2,全多层项目较多。如与低层或联排别墅组合,密度较高。 容积率1.2-1.5,正常的多层项目环境一般。如果是多层与小高层的组合,环境品质较好。容积率1.5-2.0,正常的多层+小高层项目。 容积率2.0-2.5,正常的小高层项目。 容积率2.5-3.0,小高层+二类高层项目(18层以内)。此时如果做全小高层,环境会很差。容积率3.0-6.0,高层项目(楼高100米以内)。 容积率6.0以上,摩天大楼项目 二、居住区入口 (一)、住宅区出入口的选址要求: 1.保证安全通畅(主要指机动车对外出入口): 交通分区单元的机动车对外出入口所承担的交通流量在高峰时间控制在250辆/小时以内。说明:按照交通分区原则设计的交通分区基本能满足此项要求,实际操作中如未满足交通分区要求或者交通分区单位的机动车出入口个数不是建议值(2个),那么应该参考上页计算方法对出入口交通流量进行核算。尽量避免在大流量城市干道上开口。

2.便利居民出行: 人车混行主要出入口和人行主要对外出入口跟附近公交站点的步行距离要求不超过150米。住区各类出入口尤其是人行出入口在尽可能前提下靠近周边大型服务设施。 3.满足出入口之间距离的要求: 机动车对外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150M。 机动车对外出入口与人行主要对外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50M。 人行出口间距一般不超过80M。 (二)、出入口的数量: 交通分区单位的适宜的车行出入口个数为2个; 小于4公顷的项目可以考虑设置1个车行出入口; 个别项目交通分区单位可设置3个车行出入口,但一般情况不建议采用; 交通分区的车行出入口不得超过3个。 (三)、消防要求: 居住区的主要道路至少应该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 当沿街的建筑物长度超过160M时,应该增设洞口尺寸不小于4×4M的消防车通道。 人行出口间距一般不超过80M,超过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道通道口。 机动车道对外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150M。 (四)、出入口的设计要求: 1.机动车出入口的车道设计: 出入口与城市道路相连时,其交角不宜小于75度。 住区内道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相连。 2.交叉口采用的形式: 住区道路与城市主干道:不建议设置交叉口;

社区环境规划

社区环境规划——农大家属院一区 摘要:本文在结合河南农业大学家属院一区的环境规划设计,提出住宅区环境景观设计与人文结合的新思路,新理念。 关键词:绿化人性化住宅公园化 一、概况 地块的位置和现状:该社区位于郑州市金水区文化路农业路交叉口,河南农业大学东门对面。小区总用地面积约63666平方米。(图一,用地分析) 二、规划构思 由于该社区位于郑州市市区,是河南农业大学家属院第一生活区。社区内以老教师为主,而且现在由于我们河南农业大学已经在龙

子湖设有新校区,部分教职工(多数年轻的教职工),都搬去新校区。小区内新旧房子格局、样式都不一样,但是每个单元之间都种有绿色植物,形成了主要绿化带(图一中可以看出,每个单元都会有密密麻麻的绿色植物) 由于小区建设时间较长,将小区划分不同的组团,赋予各组团不同的景观主题,突出“住宅公园化”思想;营造休闲式的生活空间。创造适应居民的活动规律,方便、安全、优美的居住环境,设计具有时代特色的精品生活小区。大致可分为,居民楼区,公共娱乐设施区以及幼儿园文教区。 小区设有幼儿园,给居民提供方便,节约时间,同时,也保证了孩子们上学放学路上的安全,小区内交通相对安全,人流量、车流量相对较少。紧挨着社区,有农大附小,农大附中,也是非常便利的条件。 三、公共娱乐设施 下面以三个主要设施为例,对社区公共设施进行讲解、分析。 考虑到该社区以退休教职工居多,而且现已有新校区,老校区这边也有桃李园大酒店,所以前段时间把社区入口农大招待所拆除,改成一个供社区人们休闲娱乐的小型公园。(图二,小型公园)

该公园中心是一圆形广场,为现在流行的广场舞服务;还有供人们休息的长廊、靠椅;一些老少皆宜的锻炼身体的设施;设计合理的停车位;以及环绕公园一周的绿色植物,有绿草,大叶黄杨、紫薇、丁香等。 公园的尽头是一个门球场,这个可以说是给老年人提供的一个很不错的设施。调查期间,问一位老奶奶,她说他们每天都会过来玩,很多人。那天下着小雨,虽然没那么多人,但他们淋着雨依然玩得很开心。 门球场后面是一个离职教职工活动中心。又一个为社区教职工提供的主要设施。下雨天,楼下成了主要娱乐场地。(图三,活动中心 一角)

浅谈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及其发展趋势

浅谈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及其发展趋势 居住区是一个城市中住房集中,并设有一定数量及相应规模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公用设施的地区,是一个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为居民提供居住、休憩和日常生活服务的社区。它包括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住宅街坊和住宅群落等,它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相对独立的生活居住地段,同时还是一个社会学意义上的社区,它包含了居民相互间的邻里关系、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等维系个人发展和社会稳定与繁荣的内容。 居住区的规划结构,是根据居住区的功能要求综合地解决住宅与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公共绿地等相互关系而采取的组织方式。规划结构有各种组织形式,有居住区—小区—组团、居住区—组团、小区—组团、独立式组团等多种类型。基本的形式有: 1.以居住小区为规划基本单位来组织居住区 2.以居住组团为基本单位组织居住区 3.以住宅组团和居住小区为基本单位来组织居住区 居住区的组成要素也是居住区的规划因素,主要有住宅、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绿地。居住区规划布局的目的是要求将规划构思及规划因素,通过不同的规划手法和处理方式,全面、系统地组织、安排、落实到规划范围内的恰当位置,使居住区成为有机整体,为居民创造良好的居住生活环境。 (一)居住区住宅的规划布置 住宅及其用地的规划布置是居住区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住宅及其用地不仅量多面广,而且在体现城市面貌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住宅应布置在居住区内环境条件优越的地段。面街布置的住宅,其出入口应避免直接开向城市道路和居住区(级)道路。在不同的气候区,住宅布置应考虑不同的环境因素对于住宅的影响,如日照、通风、保温、除湿、防风沙等。住宅间距应以满足日照要求为基础,综合考虑采光、通风、消防、防灾、视觉卫生等要求确定。居住区按住宅层数可分为低层居住区、多层居住区、高层居住区或各种层数混合的居住区。应根据城市规划要求和综合经济效益,确定经济的住宅层数与合理的层数结构。 (二)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置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是为满足居民物质和文化生活方面的需要而配套建设的。所配套建设的项目多少、面积大小及空间布局等,决定着居住生活的便利程度和质量。公共服务设施应合理设置,避免烟、气味、尘及噪声对居民的干扰。 (三)居住区道路的规划布置 居住区道路是城市道路的延续,是居住空间和环境的一部分,它既是交通空

社区网络规划设计方案

前言 当今社会已步入信息时代,信息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因素,信息化已成为当今世界潮流。以计算机网络迅猛发展而形成的网络化是推动信息化、数字化和全球化的综合信息系统,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各种网络应用系统通过在网络中对数字信息的综合采集、存储、传输、处理和利用而在全球范围把人类社会更紧密地联系起来,并以不可抗拒之势影响和冲击着人类社会政治、经济、和日常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计算机网络将注定成为21世纪全球信息社会最重要的基础设施。 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网络要求也越来越多,越来越高!社区宽带网络是接到小区用户的高速网络,网络速率应该足以支持视频,通常至少是2Mbps.社区宽带网是连接普通用户终端设备和信息高速公路之间的桥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市民的消费水平的提高,享受意识也随之改变!市民越来越觉得去网吧上网————网速快,却周围环境差!在家里上网冲浪,越来越受广大市民的钟爱! 由于社区网络提供多种实用实惠的网络服务:社区服务、电子商务、娱乐项目和网络教育项目等等四个大项目。因此,越来越受市民的垂青! 社区宽带网强调娱乐,要易于使用、系统提供娱乐节目到社区必须比原有的商务系统有更优良的性能。 社区网建设的目标是为广大市民提供高速网络带宽,丰富社区活动,网络教育的项目 第一章背景分析

1.1用户信息及应用需求 1)、用户概况 XX 小区整体有6栋楼,每栋5单元,都为居住,每单元4户住户。总共120户。 图形如下: 2)、应用的需求: 通过社区网建设满足居民稳定高速的访问Internet ,丰富的社区活动, 通过计算机网络增进社区居民与居民之间沟通互助、友谊!具体的如下: (1)社区服务和电子商务 宽带网络社区中的电子商务之所以被广泛看好,是因为物业管理与服务 完全可以在网上完成。社区信息为社区服务(医疗、物业管理的一系列项目)和电子商务提供了很好的应用平台,它不仅为电子商务提供了真实的用户群体和很好的安全性能,而且在配送方面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就安全性而言,在局域网内提供的金融服务会有更好的安全性,它只需要验证一下固定的IP 地址即可。社区拥有一支较好的物业管理队伍,那么它完全可以拥有很好的物流配送体系。从这个角度来说,社区的电子商务也会有更好的前景。 (2)娱乐项目

居住区规划原理与设计方法

居住区规划原理与设计方法 1、邻里单位 1邻里单位周围为城市道路所包围,城市道路不穿过邻里单位内部。 2邻里单位内部道路系统应限制外部车辆穿越,一般应采用尽端式持内部的安静、安全和交通量少的居住气氛。 3以小学的合理规模为基础控制邻里单位的人口规模,使小学生上学不必穿过城市道路,一般邻里单位的规模约5000人左右,规模小的邻里单位约3000~4000人。 4、邻里单位的中心建筑使小学校,它与其他的邻里服务设施一起布置在中心公共广场或绿地上。 5、邻里单位占地约160英亩,每英亩10户,保证儿童上学距离不超过半英里0.8KM 6、邻里单位内的小学附近设有商店、教堂、图书馆和公共活动中心。 2、居住综合体 :将居住建筑与为居民生活服务的公共服务设施组成一体的综合大楼或建筑组合体。 居住综合区: 居住和工作环境布置在一起的一种居住组织形式。它有居住与无害工业结合的综合区,有居住与文化、商业服务、行政办公等结合的综合区。 3、居住区用地构成: 4、居住区: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道所或自然分界线围合,并与相应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8 居住小区: 指被城市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一定的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公共服务设施的居民生活聚居地。 居住组团: 指小区级或居住区级道路分隔,并与一定的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有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5、结构等级: ⑴二级结构:居住区—居住小区

⑵三级结构: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 ⑶独立组团结构 6、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布局形态: ⑴“中心式”布局形态:将居住空间围绕占主导地位的特定空间要素组合排列,表现了强烈的向心性,并以自然顺畅的环状路网造就了向心的空间布局。 ⑵“围合式”布局形态:住宅沿基地外围周边布置,形成一定数量的次要空间, 并共同围绕一个主导空间,构成后的空间无方向性, ⑶“轴线式”布局形态:轴线设计手法作为控制城市空间的重要方法,空间轴线 常为线性的道路、绿地、水体等,具有强烈的的聚集性和导向性。 ⑷“隐喻式”布局形态:将某种事物作为原型,经过概括、提炼、抽象或建筑与环境的语言,使人产生视觉和心里上的某种联想与领悟,从而增强环境的感染力,构成“意在像外”的升华境界。 ⑸“片块式”布局形态:住宅建筑以日照间距为主要依据,遵循一定规律排列组合,形成紧密联系的群体。 ⑹“集约式”布局形态:集约式布局将住宅和公共配套设施集中紧凑布置,并依靠科技进步,尽力开发地下空间,使地上、地下空间垂直贯通,室内、室外空间渗透延伸,形成居住生活功能完善、空间流通的集约式整体布局空间。 7、套型的功能空间设计: 套型功能:满足不同户型住户的生活居住需要,功能空间可归纳划分为居住、厨卫、交通及其他三大部分。 套型构成:睡眠、起居、工作、学习、进餐、炊事、便溺、洗浴储藏及户外活动等功能空间 8、 幼儿园: ⑴远离各种污染源,避免交通干扰,日照充足,场地干燥,功能分区合理,创造符合幼儿生理、心理转折的环境空间。 ⑵托儿所、幼儿园的服务半径以500m左右为宜 ⑶应该有集中绿化园地,并禁止种植有毒、带刺植物 ⑷分区明确,避免相互干扰,杂物应与幼儿活动场地隔开,并设专用入口 ⑸活动室容纳人数为30人左右,面积为50~60平方米,净高2.8~3.1地面材料宜用保暖,弹性地面,墙面所有转角做成圆角,门窗坚固耐用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 IfTTR Vfm-GCCK UlMrVTFPSJ TY OF 5CIFNCE ? TT 亡K屮址>网+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 姓名:韩忠强 班级:城乡规划2015级

学号:1563166104 指导老师:赵勇强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 互利共生居住区规划设计 地理位置:基地位于内蒙古包头市东河区北一街以西,南至规划外环路,西至西河槽,该块基地近似梯形,用地面积为266315.95 平方米,基地三面邻路,西面为干涸的河槽,北面挨着一个工业厂区和110 国道,基地离乔家金街较近,缺乏其他商业设施。交通较发达。 设计依据 (1)、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2)、住宅设计规范 (3)、《包头市总体规划》 (4)、基地地形图总体想法 本规划设计旨在面向未来、面向大众、创造一个布局合理、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的新型居住小区,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充分结合起来。(1)、充分利用基地的 自然条件,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创造园林式、环保型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型小区。通过设计丰富的住宅类型及富有现代气息的建筑立面造型,更好地契合了当今时代人们得需求,创造了现代化风格的居住小区。设计了流畅而经济实用的贯通式小区主道路系统,在汽车驶入小区后,能就近地停靠,使小区内部靠近中心的道路做到了“人车分流”,保证了小区内部中心区的人流的安全与便捷。小区路及宅间小尽量做到流畅且方便使用,以满足人们对于小区内部的步行的要求。 主题互利共生从字面理解是两个小区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谁也离不开谁,虽然分成了两个小区来设计,但是两个小区之间还是互相联系,并且共用一套公共建筑,例如幼儿园、商场、物业。并且从景观和广场方面来相互呼应。 设计构思 一条南北的直线形城市道路将小区分隔成两个次级小区,道路为车行道,上下班高峰期更方便。沿街商业,中心公建,住宅居中。建筑布置北高南低,有利于冬季保温,夏季通风,节能环保,造型上丰富天际线。建筑色彩提取周围建筑,和谐暖调。 交通系统“道路开放,人车分流,步行优先” 首先在每个小区单位都设置了一个外环车行道,使汽车进入不到小区内部,小区内全部为人行道,关键时刻可以使消防车进入,平时坚决不让进车,保证小区内不进车。 曲线形道路宽度为9m,且从一个小区一直延续到另一个小区,每个小区被这条道路划分为两部分,定义为次级小区,两4 个次级小区地上部分只能通过步行通达,无法行车。次级小区内部均设环形的车行道,为小区级道路,道路宽度为9m。组团级道路和宅间路只能 人行,道路宽度分别为6m和3m但组团级道路在特殊时候可作消防车道,满足消防需求。同时在两个次级小区车行入口处均设置地下停车场入口,降低地面行车数量,最大限度实现人车分流,居民可以从各个入口进入小区,营造和谐小区。

居住小区规划与设计调研报告范本

? 居住小区规划与设计调研报告}

-----------------------作者:-----------------------日期:

宁波居住小区规划与设计调研报告 居住小区设计是一个重要的设计范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居住的物质与精神层面上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如今我国各城市都建设了大量的居住小区,但我们也注意到,国内的居住小区的设计还都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本文就宁波地区的10个居住小区的规划与设计进行论述、分析、对比,归纳出一些有参考意义的经验教训,一方面收集可用的成果资料,一方面为后面的课程设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本文通过实例分析、实例对比等方式展开研究,从对比某方面(如容积率)类似的若干个案例,分析它们的不同点与不同点之间的关联入手,通过对各小区特点的归纳与整理,从而提炼出一些有意义的设计经验。 关键词:居住小区设计;对比;体验感;小区空间

一、调研背景 调研对象和目的 调研意义 二、宁波地区的十个居住小区规划与设计案例介绍 印象外滩 雍华府 中央公园 城市之光 兰园 欢乐海岸 翡翠华庭 金域传奇 公园里 三、十个居住小区规划与设计案例的分类对比及小结 四、结论

一、调研背景 调研对象和目的 本文的调研对象为宁波地区的十个居住小区,侧重点在对这十个小区进行“控制变量”式的对比。这十个小区建于不同的时间段,为不同公司开发,自然有各自不同的特点、理念,致使他们有不同的特点以及优缺点。 本文的调研目的是对这十个小区进行可观描述,在对它们的相关资料搜集筛选之后,进行主观的分析评价,对比某方面类似的若干个案例,分析它们的不同点及造成这些不同点的原因,对它们的规划与设计进行对比与讨论。 调研的意义 居住小区的规划与设计的优劣与否直接关系到住户的体验,多数人在买房时关注的多在于户型、日照、地段等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因素,小区内公共空间的品质则不大关注,而公共空间的品质决定了小区的活力。现代社会是陌生人的社会,人口流动性差,邻里关系本身就不容易建立,所以设计人员有必要将好的生活理念用设计表达出来,来指引人们走进更健康、更亲密、更有活力的生活。一个好的居住小区规划的意义总结为以下方面: 第一,有利于促进邻里关系的建立,增强社区内活力。 小区内优质的公共空间能够有效地激起住户的逗留欲望,为良好的邻里关系的建立提供基础。不同户型可面向不同收入不同层次的人们,让小区内的文化更加多元,增强小区内部活力。 第二,与周边环境建立良好的关系,有利于利用周边资源。 小区良好的布置可以让小区与周边有更好的互动,与周边形成一个整体,可更好地利用周边资源。 第三,为住户提供优质的居住环境

居住区规划与设计讲义

居住区规划与设计讲义 绪论 1新城市主义10大原则: 1)适宜步行性2)连接性3)混合实用性和多样性4)混合居住5)有品质的建筑设计、城市设计 6)传统的邻里结构7)增加密度8)精明交通9)可持续性10)生活质量 居住区的规划编制 1居住区规划编制程序分为五个阶段:1)项目准备2)现场踏勘与资料搜集 3)方案阶段4)成果编制5)上报审批 2居住区规划编制内容: 1)建设条件分析和综合技术经济论证 2)作出建筑道路和绿地等的空间布局和景观规划设计,布置总平面图 3)道路交通规划设计4)绿地系统规划设计 5)工程管线规划设计6)竖向规划设计 7)估算工程量,拆迁量和总造价,分析投资效益 3居住区规划编制的基本要求: (1)项目准备: 1)熟悉规划任务书或标书,了解项目背景情况(项目定性) 2)生态、康居、文化、定位以及规划目的等 3)验收和了解项目所具备条件(一是确定基础资料是否完备和适用,二是看是否有超出常规要求) 4)根据项目类型、项目规模、难易等因素编制出项目工作计划和技术工作方案(包括规划步骤、策略、进度安排以及阶段目标等内容) 5)确定团队构成,强调与委托方沟通协作 (2)现场踏勘与资料搜集: 1)实地考察规划用地的地形地貌、现状及其周边环境状况,调查用地内地质、防洪防灾、防震以及交通等状况,尤其是重点搜集整理规划区域内文保单位、古树名木以及特殊用地的状况 2)对规划项目以上层次的规划等相关内容需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以获得一个较为全面的背景性认识(区位、文脉、风俗、生活习惯、传统空间形态、城市历史、人口以及建筑物现状等) 3)在可能的条件下采取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搜集和了解规划用地相关资料以及使用者的意愿 4)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掌握资料要核实,不足的信息要弥补,进而提出解决对策和合理的规划目标 方案设计:居住区规划方案设计阶段一般经过构思、协调、修改、反馈的过程。主要内容包括:确定建筑造型,总体的平面布置以及技术经济指标,通常需要两次及以上的反复调整,这个阶段的关键包括以下四个阶段: ●方案初设:合理、科学、按规范 ●方案研讨: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团队成员、建设单位和规划管理部门对各个初步方案进行集体讨论或专家 评议,总结各方案利弊,缩小选择范围与可能性,并就一些规范原则问题作深入探讨和交流沟通 ●方案修改及完善 ●意见反馈 (3)成果编制: 1)原则上已经其建设为重点,突出规划的可操作性,成果编制内容和深度一般按照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的要求 2)规划成果一般包括两部分:规划文件和规划图纸。就居住区规划而言,其成果就是规划说明书和图纸(主要图纸:区位图、现状图、规划总平面图、竖向规划图、绿地规划图、工程管线网规划图以及效果图若干) 3)对规划有重要影响的问题要有委托方提供的文字资料作为依据附在成果文件中,分清责任 4居住区规划编制的技术关键: 1)明确正确的规划指导思想 有明确的规划目标尊重地方的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 遵守国家和行业技术标准和规范注重规划的可操作性

居住区规划原理与设计方法(复习资料)

第一章 1、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居住的物质舒适性和精神的享受性。 2、舒适性包括卫生、安全、方便、舒适。这是居住区舒适性的基本物质性内容。 卫生:空气环境,日照条件,水环境 安全包含交通安全、治安安全,防火安全、防灾减灾和抗灾。 方便主要指居民日常生活的便利程度,具体可表现在:居住区用地布局的合理、道路顺捷、车行人行互不干扰、充足方便的停车设施;公共配套设施完善、布点合理、使用方便;为居民人际交往、户外活动提供场所;同时考虑为残疾人、老任和儿童等特殊人群提供生活和社会活动的方便条件。规划需充分考虑居民生活行为模式与特征、地方习俗以及新的生活方式的需求。 舒适舒适指健康的环境与居民生理、心理要求的适应与和谐 3、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建筑师西萨·佩里以控制居住区内部的车辆交通、保障居民的安全和环境的安宁为出发点,首先提出了“邻里单位”的理论,试图以邻里单位作为组织居住区的基本形式和构成城市的“细胞”,从而改变城市中原有居住区组织形式的缺陷。 六项基本原则 ①邻里单位走位为城市道路所包围,城市道路不穿过邻里单位内部; ②邻里单位内部道路系统应限制外部车辆穿越,一般应采用尽端式,以保持内部的安静、安全和交通量少的居住气氛; ③以小学的合理规模为基础控制邻里单位的人口规模,使小学生上学不必穿越城市道路,一般邻里单位的规模约5000人左右,规模小的邻里单位约3000—4000人; ④邻里单位的中心建筑是小学校,它与其他的邻里服务设施一起布置在中心广场或绿地上; ⑤邻里单位占地约160英亩(合64.75hm2),每英亩10户,保证儿童上学距离不超过半英里(0.8Km); ⑥邻里单位内的小学附近设有商店、教堂、图书馆和公共活动中心。 4、居住小区的基本特征: ①以城市道路或自然界限(如河流)划分,不为城市交通干道所穿越的完整地段; ②小区内应设有一整套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公共服务设施; ③小区规模一般以设置小学的最小规模为其人口下限的依据,以小区公共服务设施最大的服务半径为控制用地规模上限的依据。 5、居住组团的基本特征为:由若干栋住宅组合而成,地块不为小区道路穿越,内设为居民服务的最基本的管理服务设施和绿地。它是构成居住小区的基本单位 规模:1000-3000人,户数300-700户,用地4-6hm2。 6、将四五个或更多小区组织起来,居住小区仍保持其独立性,另外增设更加完善的公共中心,这种住宅区被称为居住区 规模:人口30000-50000人,户数10000-150户,用地50-100 hm2。 7、扩大小区,就是在干道间的用地内(一般约100-150 hm2)不明确划分居住小区的一种组织形式。 8、居住综合体:是指将居住建筑与为居民生活的公共服务的公共服务设施组成一体的综合大楼或建筑组合体。 9、居住综合区,是指居住和工作环境布置在一起的一种居住组织形式, 10、社区与住区:一定地域内人们相互间具有一种密切的社会关系(即人际关系)形成社区的四个条件: ①有一定的社会关系②在一定地域内相对独立; ③有比较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④有相近的文化、价值认同感。 11、居住区与社区 城市居住区:一般简称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被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居住小区:定义为“一般称为小区,是指被居住区级道路或自然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7000-15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第二章不同类型的居住区 第一节不同区位的居住区(农村型城市型郊区型) 居住区具有社会性和物质性 一、农村型居住区

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居住区是整个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根据城市总体规划要求,从全方面出发考虑居住区具体的规划设计。 二、居住区规划设计应坚持《城市规划法》提出的“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 三、居住区规划设计是在一定的规划用地范围内进行,对其各种规划要素的考虑和确定,如日照标准、房屋间距、密度、建筑布局、道路、绿化和空间环境设计及其组成有机整体等,均与所在城市的特点、所处建筑气候分区、规划用地范围内的现状条件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在规划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利用和强化已有特点和条件,为整体提高居住区规划设计水平创造条件。

四、城市居民的一生中,约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是在居住区内度过,因而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必须研究居民的行为轨迹与活动要求,综合考虑居民对物质与文化、生理和心理的需求及确保居民安全的防灾、避灾措施等,以便为居民创造良好的居住生活环境。 五、为残疾人就近提供工作条件,为老年人和残疾人提供活动的场所,为他们提供相应的服务设施和方便、安全的居住生活条件,使老人,残疾人能一样享受国家、社会给予的生活保障,应是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尤为重要重要问题。 六、住宅建筑标准化,是建筑工业化、施工机械化和促进住宅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加快居住区建设的重要措施之一。但也易因此而造成住宅形体整齐划一、平淡单调。因而,在规划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建筑标准化与施工机械化的要求,同时也要结合规划用地特点,对建筑单体的选型、体量、色调等提出要求,并通过不同的布局手法、群体空间设计等,为建筑群体多样化创造条件。 七、社会、经济、环境三个方面综合效益的高低,应是衡量和评价居住区规划设计优劣的综

居住区规划方法

居住区规划方法 1.关注社区周边环境资源的利用和再开发 社区周边环境包括地理交通环境、历史人文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都市规模的扩大和私人小汽车的发展,在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种种困扰:交通拥挤堵塞、空气污染严重…人们将寻求居住空间的目光转向城市周边和郊区。社区外部良好的交通联系浓郁的文化氛围、自然的生态环境成为人们择地置业的消费时尚。在社区周边或内部兴建高级学校、大型休闲设施、绿色通廊等成为新的开发理念。 2.追求高品位的社区环境 现代规划师大都为自然人提供居住环境,而没有为社会人提供居住环境,使社会性失去往日的本质。所以居住区群体空间不仅是居住环境的操作对象,也是根本的目标。这样,居住区群体空间自然成为指导性的依据和指标,它反映居住环境对社会性的考虑与满足。我们追求居住区群体空间不仅是为使居住环境美好、有趣,也是为给人提供完整、健康、娱乐的居住环境,抵抗现代工业对人性的挑战。建筑是居住环境的主体元素,实现理想居住区的群体空间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居住建筑设计。 2.1理想居住区的公共交流空间模式 构成理想居住区的三个因素:区域性、向心性和有序性。这三项要素作为超越性概念表达的是实体与空间的模式。 区域性: 居住区的基本构架,标志着主体共同生活的最大范围,区域性使居住区初步奠定自身的意义。要形成居住区,首先要有一个空间范围,这里侧重于强调它的闭合性。构成区域性的因素非常复杂模糊,往往是精神与物质的混合体。它的存在机制在于居住区主体的共同认同。区域性包容的范围无疑为主体提供了归属感,在此感情的共同体验下,居住区的主体彼此萌发同属感,这是走向共同生活的心理基础。 向心性: 向心性可以是空间的,场所性的,也可以是实体的,标志性的。向心性是居住区的秩序焦点,是主体共同生活的动力意向根源,使居住区开始发生向心性,没有向心性,居住区内部就是混沌的。向心性是主体对环境的动力意向根源。人的空间以主体为核心。这种观念不仅作为一般组织化手段,还作为环境的参考符号而外射。在居住环境中,这种心理演变为居住区主体的自我意识,成为共同生活的动力意向,决定了居住区生活的根本模式。居住区环境内向心性的存在是这种心灵结构的外化,具有公共化的特性。故与居住区的公共生活有强大的满合力。 有序性: 居住区的动态结构,主体共同生活的有机化。克服了主体的个人构成与共同生活的矛盾,是指居住区环境中各种序列的连续性,环境的断裂必然导致主体行为中的隔阂,这隔阂将削弱居住区群体交流活动。在有序性的环境中,主体的行为也是有序性的,而这种有序性就形成运动中的秩序,这样居住区不仅是空间构成的静态有机整体,也是生活构成的动态有机整体。这时,主体的共同生活才具有超越性的意义。这才是居住区共同生活的特性。因此,有序性的实质在于居住区的动态结构,主体行为的有机化。在各种有序性中,空间序列的有序性最重要。主要表现在私密性空间到公共性空间的有序性,目前许多新居住区还不能满足这个条件,不利于居住区群体交流行为的形成。如有些居住区虽然规划了广场、花园、休闲空间,但缺乏亲和性,人气不足,人们往往喜欢蹲在不起眼的角落聊天,或干脆带着小孩到处游逛,也不愿意在一片硬地上数砖头。 这三者实质上是互相依存的,没有区域性,自然谈不到向心性;没有向心性,区域性也无法维持;失去了动力意向的有序性,动态结构自然消失。三者有机结合才能保证居住区的有机存在,然

社区游园的规划设计(一)

社区游园的规划设计(一) 现代城市人民快节奏的生活,造成人们心理上的紧张和压力,人们需要通过各种形式的休闲娱乐活动来缓解。社区内的游园建设就是为了给居民提供一个好的休闲娱乐活现代城市人民快节奏的生活,造成人们心理上的紧张和压力,人们需要通过各种形式的休闲娱乐活动来缓解。社区内的游园建设就是为了给居民提供一个好的休闲娱乐活动场所,使人们下班回家以后,可以在游园内游玩、休憩,缓和由紧张工作带来的压力,解除疲惫。因此,游园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 游园规划设计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立地条件所谓合理利用立地条件,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少动土方。这样不仅可以减少资金投入,降低维护成本,而且显得朴实自然。起伏多变的地形比平整的地形更令人感到轻松与温馨,更富有诗情画意。 科学选择园林植物在园林植物的选择上倡导以乡土植物为主,还可适当选用一些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的外地植物,改善住宅小区的植物种植结构。设计施工中应根据自然生态条件进行布置,讲求乔木、灌木、花草的科学搭配,创造“春花、夏荫、秋实、冬青”的四季景观。坚持以人为本人们进入游园是为了休闲、运动和交流,因此,游园所创造的环境氛围要布满生活气息,做到景为人用,以满足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文化层次居民的不同需求。在小区入口,甚至是住宅入口,都要进行布景、绿化,使人们尽量接触到更多的绿色,观赏到更丰富的园林景观,可以随时随地享受到新鲜空气、阳光雨露、鸟语花香。 注重创新游园的规划设计与其他规划设计一样,要不断创新,在不同的环境中作出不同的设计。游园的规划设计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公园,它应以自然为主线,开拓人与自然充分亲近的生活领域,使身居闹市的人们能获得重返自然的美好享受。创新是一项艰苦的创造性劳动,设计者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而且要灵活运用,能够将时代气息和游园设计巧妙地融为一体。游园的规划布局位置选择游园应建设在方便四周居民的位置。一般说来,在规模较小的社区中,游园应设在社区一侧,沿街布置。这种布置形式是将绿化空间从社区引向“外向”空间,与城市街道绿化相连。其优点是:既能为小区居民服务,也可向小区外市民开放,利用率较高;由于其位置沿街,不仅为居民游憩所用,还能丰富街道的景观;沿街布置绿地,亦可分隔居住建筑与城市道路,阻滞尘埃,降低噪音,防风,调节温度、湿度等,有利于社区小气候的改善。而另一种设计形式则是将游园布置在社区中心,使其成为“内向”绿化空间。其优点是游园至社区各个方向的服务距离均匀,便于居民使用;小游园居于社区中心,在建筑群环抱之中,形成的空间环境比较安静,较少受到外界人流、交通的影响,能增强居民的领域感和安全感;游园绿化空间与四面的建筑群产生明显的-“虚”与“实”,“软”与“硬”的对比,使社区空间有疏有密,层次丰富而富有变化。 平面布置规则式规则式即几何图式,园路、广场、水体等依照一定的几何图案进行布置,有明显的主轴线,给人以整洁、明快的感觉。 自由式自由式布局灵活,能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山丘、坡地、池塘等,迂回曲折的道路穿插其间,给人以自由活泼,富于自然气息之感。自由式布局能充分运用我国传统造园艺术手法于社区绿地中,获得良好的效果。 混合式混合式为规则式及自由式相结合的布置,既有自由式的灵活布局,又有规则式的整洁,与四周建筑、广场协调一致。 面积规划游园的大小应适宜适度,如面积太小,则与宅旁绿地相差无几,不便于设置活动场地;反之,如集中太大面积,不分设小块绿地,则会使绿地分布不均,给居民带来不便。因此应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我国居住小区规模一般以一万人左右为宜,小区公共绿地面积平均每个居民12平方米,则游园面积约为0.5-lha左右为宜,即游园面积为社区公共绿地总面积一半左右,另一半可以分散安排为住宅组团绿地。另外,在游园的利用率上,其服务半径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服务半径一般以200-300米为宜,最多不超过500米,使居民步行5-8分

社区设计方案说明文本

规划设计总说明 一.规划背景 1.区位 ---------拟建社区服务中心基地位于----- 2.用地条件 规划建设用地为0.211公顷,(合3.17亩),东西向约50米,南北向约42米,全部为新建用地,四周城市主干道及市政周边相邻关系简单,设施及管网已基本形成。 交通、配套等优势明显,是建设社区社区服务中心的理想场所。建设环境优越,具有美好的发展空间,处于城市部发展建设的热点区域,前景发展潜力巨大。 3.发展机遇 近二十年来,随着城市建设和经济的高速持续发展。加之城--区的建设,更加速了周边发展的势头。为了能适应城市的经济发展,更好地为建设服务,拟对本地块进行规划开发。 二.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 2. 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5.12.31) 3. GB50137-2011《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4.GB50180-9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年版) 5.建设用地现状图及规划控制红线图 6. 项目外部设计条件及相关要求 7. 相关建筑设计规范 三.规划范围 -------拟建社区服务中心基地位于----------- 四.小区建设定位 本工程建设规划力求做到建设样板工程,营造时尚生活,塑造生态环境,培育人文氛围,实现创新节约。 1.样板工程 以提高居民活动环境质量、建设生态园林空间,满足居民的活动、舒适、安全、耐久、经济的要求,并将新观念,新技术,新材料与传统居民活动相结合。 2.营造时尚 在规划布局空间结构上对外开放,营造居民活动氛围,引入高品质的生活概念,以规划布局带动居民的互相交流、休闲活动、空间互动,形成开放空间的交流,造就居民活动的自豪感、归属感。 3.塑造环境 规划结合自然,遵循因地特性,塑造生态环境,规划将天然条件与绿化,水库,硬质景观等要素相结合,使居民活动与自然环境最大程度的接近相融,营造完整、自然、舒适、怡人的氛围,提高社区服务的环境,文化质量和精神品位。 4.人文氛围 强化本工程规划的认同感和社会归属感,使居民不同层次之间能越过社区空间相互交流、促进提高。在规划上将传统与现代、过去与未来的不同社会文化和背景的居民在此、共有与共生,营造不同区域的人文背景社区文化。

居住区设计说明书

第一章规划、建筑设计 一、工程概况 XX市北大花园住宅小区位于XX市新区,北临东风东路,西临纵贯七路,总用地面积约3.62公顷。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环境优美。 二、规划依据 1、XX省北大花园住宅小区总体设计招标文件; 2、XX省北大花园住宅小区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50180-93; 4、《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JGJ50-2001; 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16-87(2001年版); 6、《住宅设计规范》 GB50096-1999(2003年版); 7、《商店建筑设计规范》 JGJ48-88; 8、《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50325-2005; 9、《XX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寒冷地区)DBJ41/062—2005; 10、其它有关规范、规程。三、规划设计指导思想 1、建立“城市—社区—小区—院落—住栋—家庭”的尺度序列,把最小的生活单元—“家庭”融入城市范畴。站在城市的高度看待社区建设,创造与城市完美和谐的居住环境,使社区成为城市的组成部分,并为城市所接纳。 2、在小区这一尺度级上始终贯彻“道路—绿化—公建”作为社区建设三大要素的观点,为住宅建设先行开道,细致入微地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建设生机盎然的社区环境,最大限度地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3.突出环境设计的宗旨,以“绿化中的建筑”和“建筑中的绿化”两种手法营造小区中心,形成集中景区与庭院绿地,有效利用土地,突出小区的整体特色。 4. 居住区的主要功能就是满足人们日常的生活居住需求,因此在环境设计上要强调“以人为本”,以人的尺度,人的需求及人的活动为根本出发点,充分提供生活、居住、娱乐、等功能和服务设施,从而体现对人的细致关怀。 5、规划与单体设计相结合,创造一个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生活方便、利于管理、环境优美,具有时代精神的住宅小区。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 姓名:韩忠强 班级:城乡规划2015级 学号:1563166104 指导老师:赵勇强

互利共生居住区规划设计 地理位置: 基地位于内蒙古包头市东河区北一街以西,南至规划外环路,西至西河槽,该块基地近似梯形,用地面积为266315.95平方米,基地三面邻路,西面为干涸的河槽,北面挨着一个工业厂区和110国道,基地离乔家金街较近,缺乏其他商业设施。交通较发达。 设计依据 (1)、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2)、住宅设计规范 (3)、《包头市总体规划》 (4)、基地地形图 总体想法 本规划设计旨在面向未来、面向大众、创造一个布局合理、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的新型居住小区,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充分结合起来。(1)、充分利用基地的自然条件,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创造园林式、环保型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型小区。通过设计丰富的住宅类型及富有现代气息的建筑立面造型,更好地契合了当今时代人们得需求,创造了现代化风格的居住小区。设计了流畅而经济实用的贯通式小区主道路系统,在汽车驶入小区后,能就近地停靠,使小区内部靠近中心的道路做到了“人车分流”,保证了小区内部中心区的人流的安全与便捷。小区路及宅间小尽量做到流畅且方便使用,以满足人们对于小区内部的步行的要求。 主题 互利共生从字面理解是两个小区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谁也离不开谁,虽然分成了两个小区来设计,但是两个小区之间还是互相联系,并且共用一套公共建筑,例如幼儿园、商场、物业。并且从景观和广场方面来相互呼应。 设计构思 一条南北的直线形城市道路将小区分隔成两个次级小区,道路为车行道,上下班高峰期更方便。沿街商业,中心公建,住宅居中。建筑布置北高南低,有利于冬季保温,夏季通风,节能环保,造型上丰富天际线。建筑色彩提取周围建筑,和谐暖调。 交通系统 “道路开放,人车分流,步行优先” 首先在每个小区单位都设置了一个外环车行道,使汽车进入不到小区内部,小区内全部为人行道,关键时刻可以使消防车进入,平时坚决不让进车,保证小区内不进车。 曲线形道路宽度为9m,且从一个小区一直延续到另一个小区,每个小区被这条道路划分为两部分,定义为次级小区,两4个次级小区地上部分只能通过步行通达,无法行车。次级小区内部均设环形的车行道,为小区级道路,道路宽度为9m。组团级道路和宅间路只能人行,道路宽度分别为6m和3m,但组团级道路在特殊时候可作消防车道,满足消防需求。同时在两个次级小区车行入口处均设置地下停车场入口,降低地面行车数量,最大限度实现人车分流,居民可以从各个入口进入小区,营造和谐小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