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广东概况之广东名人

广东概况之广东名人

广东概况之广东名人
广东概况之广东名人

广东概况之广东名人

陈邦彦(1603-1647)

陈邦彦(1603-1647),字念彬,号岩野。广东顺德人。明末清初“岭南三忠”之一。

其父亲是博学宿儒。陈邦彦自小在父亲的指导下攻读诗书,尤精《毛诗》、《周易》。18岁时考取秀才,其后屡次参加乡试均落榜,遂移志在家乡设馆授徒。由于他学识渊博才识超卓,受教于门下的学生有数千人之多。时人尊称为岩野先生。明崇祯十七年(1644)清军攻入北京后,他日夜兼程到南京向已即位的弘光帝献策抗击清兵,但未被接纳。清顺治二年(1645),南京政权被清军攻灭,明南唐王在福州建立南明隆武朝,并于翌年委任陈为兵部职方司,统领广西狼兵万余人前往江西南安协同大学士苏观生抗击清兵。他受命后曾多次提出进击清军的良策,但因均被苏拒绝而坐失战机。而在隆武帝被清军俘获后,陈被迫率部随同苏观生撤回广东。陈邦彦在时局危急之际,一再呼吁南明的两个分立的政权(设在广州的绍武政权与设在肇庆的永历政权)化干戈为玉帛携手对抗清兵。但因遭苏观生等的干扰,南明分设的两个朝廷互为争斗以致相残愈烈,因而被清兵乘隙攻击,绍武政权与永历政权相继覆灭。陈邦彦遂于顺治四年(1647)化名潜入高明县山区重组反清武装,并会同义军余龙部进击广州、顺德两地。余龙部战败后,陈又到江门一带招募义军进攻高明,一度扭转了战局。其时,清兵潜入陈的家乡掠走他的两个儿子与妾侍,以此要胁其归顺。陈在清将的劝降书上批答“妾可辱也子可杀也,身为忠臣义不顾妻子”,仍率部力战,两个儿子及妾侍卒被清军杀害。是年七月间,他会同陈子壮、张家玉等部围攻广州,因各部配合不周,他率部独攻广州5日而未克,只好撤军入清远踞县城固守。清军主力围攻清远城十余日后攻入,陈力战受伤后被俘押至广州。清军主将一再劝降,他绝食以抗。同年九月二十八日被处死。后人慕其忠烈,将他与陈子壮、张家玉尊称为“岭南三忠”并以他为首。遗著有《雪声堂集》。

湛若水(1466-1560)

湛若水(1466-1560),字元明,又号甘泉。广东增城人。明代著名学者。明弘治五年(1492),他参加乡试考取举人。后赴新会县拜名儒陈白沙为师,由于得到严师的耳提面命,学识大为长进深得陈的赏识,因而成为白沙学说的衣钵传人。弘治十八年(1505)参加会试,中进士第二名,先后被授为翰林院编修、侍读。嘉靖三年(1524),升为南京国子监祭酒,后又历任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湛若水考取进士后,除长期担任朝廷的官职外,致力于在南京、扬州、番禺、增城、南海等地开设书院讲授理学,尤其是不遗余力地传播白沙学说。他在讲学中以“随处体认天理为宗”,提出“格物为体认天理”与“为学先须认仁,仁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理念,并在弘扬白沙学说时有所创新,终至自成理学的一大门派,被誉为“甘泉之学”。时人将他创立的理学“广派”与理学的另一大儒王阳明创建的“浙学”并称为“王湛之学”,分执明代中叶理学的牛耳。他的影响几及全国各地,其门徒达4千余人。由于向他求学的人太多,以致在授学时往往要用弟子间代为传授的方式进行。

湛若水关注家乡的教育事业,在广东境内广设书院扶持后学,造就了不少英才,有力地推动了岭南文化的进程。嘉靖十九年(1540)五月,他获准退休返回家乡,自此往返广东境内

各地讲学。嘉靖三十九年(1560)四月二十日在广州病逝。遗著有《心性图说》与《圣学格物通》。

余靖(1000--1064)

余靖(1000--1064),字安道,号武溪。广东韶州人(今广东韶关),宋朝名臣。出身于仕宦之家。宋天圣二年(1024)考取进士,曾任新建县知事,后迁秘书丞。景祐三年(1036),他因向皇帝上疏为被贬的礼部员外郎范仲淹辩护而遭降职为监筠州酒税。庆历三年(1043),复起任为谏院右正言,专司向皇帝进谏奏事,余正直敢谏,曾多次为建言“轻徭薄赋”整顿户政,去除贪残之吏,抚疲困之民事而向皇帝抗声力争,以致唾液飞溅至皇帝的“龙颜”上仍意犹未尽。他的建议大多为仁宗所接受,并因而与欧阳修等同被誉为朝廷敢于进谏的“四谏”之一。庆历四年(1044),受命为出使契丹的使者。他巧妙地运用外交手段折服了雄据一方的辽主,从而适时的在复杂的宋辽夏三角关系中维护了宋朝的利益。

何梦瑶(1693—1764)

何梦瑶(1693—1764),字报之,号西池,广东南海人,清代广东名医。早年曾参加科举考试,中式进士,并出任过知县和知州。清乾隆十五年(1750),何梦瑶因故辞官返回广东,先后在广州粤秀书院、越华书院主持院务。他原对中医学颇有研究,返回家乡后得以有暇余倾注于中医学的深造。何梦瑶对中医的五脏生克学说与阴阳、水火、虚实、气血等基本理论均有匠心独运的见解,而在医治岭南各种温热病状的医理研辩中更取得了重大突破。他提出基于岭南的地理气候具有亚热带特征,诊治各类温热类病的用药应与北方地区的常规用药有所不同的观点,认为当依据当地人的身体体质与气候环境改以施用清温热类的药剂而戒用温补类的药剂。何梦瑶为使其创立的医理造福于民,遂设帐广招习医的学生传授心得,且亲自向病者赠方施药。他的岭南中医新理论与其疗效为社会所公认,“南带之人民效出其方无不百发百中,服其剂无不奏效如神。”

何梦瑶撰写的《医碥》、《伤寒论近言》、《幼科良方》、《妇科良方》、《医方全书》等著作,均属依据岭南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下人体病变的特征,运用经络学说作精确的医理论证,揭示了相关临床治疗的秘笈。

乾隆二十九年(1764),何梦瑶病逝。

黎遂球(1602-1646)

黎遂球(1602-1646),字美周。广东番禺人。明末广东名诗人。

早年攻读经书,擅长填词作诗。明天启七年(1627)参加广东乡试,获中式举人。此后数次赴京会试,与沿途的文人骚客时相唱和,诗名渐而鹊起。崇祯十二年(1639),因赴京会试再次落榜,遂漫游吴越之地。翌年春到达扬州,适逢四方名士云集于“影园”,相约以牡丹为题悬金垒征诗,黎即席咏诗十首力压群英而独夺魁首,被众才子共推为“牡丹状元”,并连续三天在扬州的街道上披红戴花骑马巡游,接受士民的欢呼庆贺。当他返回广州时,家乡的士民千余人到郊外迎接,并出动数十艘楼船画舫沿江载歌载舞地欢迎,其盛况成为士林传颂历久而不衰的佳话。其后,黎遂球在家乡致力于重振南国诗风,与陈子壮等发起重建了

文学团体南园诗社。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明朝倾覆,其后福王在南京建立弘光朝。黎闻讯后即出资制作了铁铳500门送往南京,援助军队,并组织乡勇准备抗击清军。至清顺治二年(1645),清军攻克了南京,明南唐王于五月间在福建称隆武帝,黎遂球被任为兵部职方司主事,提督两广水陆义师支援赣州的南明军队。后因所统率的水师已被清军战败,黎只能率陆地的义勇抵达赣州,与各路援军固守御敌。翌年五月,清军攻入城区,他率数百义兵与之巷战,身中三箭而死。遗著有《莲须阁集》26卷、《易史》、《周易爻物当名》若干卷。

关天培(1781—1841)

天培(1781—1841),字仲因,号滋圃。江苏淮安人。晚清爱国名将。

他以行伍出身。清道光十四年(1834),从江南苏松镇总兵任内调为广东水师提督。关自抵粤接任后,即致力于加强广东沿海的防务。道光十九年(1839),林则徐抵广州查禁鸦片。在林的影响下,他对“禁烟政略”有所理解,并调动水师配合林则徐收缴了英美等国不法商人的鸦片237万斤,从而取得了“禁烟斗争”的初捷。其后,他倾力于虎门要塞威远、靖远炮台的改建,设法加添了火力强大的“洋炮”200多门以抗击外国侵略势力的挑衅。而当英国军舰在珠江口穿鼻洋开炮攻击中国水师时,关天培亲临火线指挥,带伤督饬水师反击,迫使英舰受重创后遁去。道光二十年(1840)九月,林则徐被撤职查办。广东地方官吏大多改持与侵华英军“和谈”的态度,而关天培却不为所动,仍然坚决主战。为此,他特意在大战前夕,派专人将自己的旧衣与遗齿送回故乡与家人作诀念明示死志。是年十二月初十,虎门要塞的沙角、大角炮台均被英军攻陷,守将陈连升等战死。关天培坐镇虎门,仅剩数百名将士随其坚守要塞。他历次向两广总督请援,但均无法取得有力的援助。关天培知道难以挽回战局,遂决心以战死报国。道光二十一年(1841)二月初六,英军对虎门要塞发动总攻,关亲临镇远炮台指挥,负伤十余处尚亲自开炮还击敌军。至傍晚时英军攻入炮台,关天培持刀奋战被砍伤左臂,后被枪弹击中而战死。他的英烈事迹被广为传颂,誉之为深具民族气节的一代名将。

陈子壮(1596-1647)

陈子壮(1596-1647),字集先,号秋涛。广东南海县沙贝村人(今属广州市白云区)。明末清初“岭南三忠”之一。

早年参加科举考试,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考取进士,中一甲第三名(探花),被授为翰林院编修。天启四年(1624)主持浙江乡试时,因所出的试题有影射攻击宦官魏忠贤之嫌而遭人举报,且又一再坚拒魏忠贤之拉拢,而被魏怀恨报复,矫旨撤去其官职遣返回乡。其间他在广州重振诗社,对促成岭南诗坛的复苏有突出贡献,因而被时人誉为“南园十二子”之一。魏忠贤获罪失势之后,他返回京城复职,官至礼部右侍郎。至崇祯八年(1635),又因对朝政直言进谏而获罪,再次被罢官并于翌年返回家乡。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清军攻入北京,明福王于五月间在南京称弘光帝,慕陈的声望而任其为礼部尚书。但因其政见与权臣马士英等不合,他在弘光朝中屡受排斥。弘光朝覆灭之后,他又潜至福州被南明隆武帝任为东阁大学士、兵部尚书。清顺治三年(1646),陈子壮奉隆武帝之命,返回广州协办军务。隆武帝被清军俘获并处死后,陈子壮又参与拥立明桂王在肇庆即位永历帝,被委为大

学士兼兵部尚书,提点广东、福建、江西、湖广四省军务。清兵攻陷广州后,他撤至南海县招募义兵抗击,并联同陈邦彦、张家玉两部作战,共谋会攻广州。因战况不利,陈邦彦、张家玉两部相继溃败,他率部转移至高明踞守力战。后因兵寡不敌众,高明被清兵攻陷,他被俘获并押解到广州。他坚不投降,被押至刑场"陪斩"仍笑骂自如,旋被清军主将以残忍的手段--“锯刑”处死。著有《昭代经济言》14卷。

王大宝(1094-1170)

王大宝(1094-1170),字元龟。广东潮州人。宋朝名臣。早年被选入太学读书。南宋建炎二年(1128)中进士,廷试第二,成为宋代岭南唯一的榜眼。历任南雄州教授,枢密院计议,差监登闻鼓院(接受士民向皇帝申诉奏禀的衙门)等职。其间,曾将其著的《诗书易解》六卷献给皇帝,被任为国子司业兼崇政殿说书。后又曾任直敷文阁学士、温州知州、提点福建刑狱,提点广东刑狱等职。隆兴元年(1163),宋孝宗命王为礼部侍郎、右谏议大夫。他接连上疏,力劝孝宗早定抗金大计,并一再弹劾投降派汪澈等人的所为。王大宝积极支持抗金名将张浚的军事行动,一再明确地指出对金宜战不宜和,从而成为朝廷中抗金派的代表性人物。在他积极建言的影响下 ,孝宗一度决心对金作战并付诸行动,从而亦曾稳定了局势,王也转任兵部侍郎。但其后孝宗又偏信了丞相汤思退的议和主张,将张浚的江淮都督府及其他边防要地军事设施尽行撤除。王大宝三次上奏,力斥汤思退的投降派行径,但未被孝宗所接受,他因而愤然辞去右谏议大夫、兵部侍郎的官职。由于王大宝等人的抗金主张未被皇帝采纳,以致金兵得以大举南侵,迫使南宋于隆兴二年(1164)与金国签订了屈辱的“和约”,承认金宋两国的关系是“叔、侄之国”。乾道元年(1165),朝野中要求重新起用王大宝等人以抗金的呼声日益强烈,他遂被任命为礼部尚书。但是王的抗金方略仍然未被皇帝认可,并一再受到投降派的攻击,以致他身心交瘁,于乾道六年(1170)在家乡病逝。临死前,他长叹着说:“收复失地的事竟是遥遥无期的了!”王大宝坚定的政治立场为士民所敬仰,后人因而将他与崔与之、李昴英等同尊为“岭南六先生”,并被推为“潮州八贤”之首。著有《周易证义》、《书解》、《诗解》多卷,今均已亡佚。

陈恭尹(1631-1700)

陈恭尹(1631-1700),字元孝,晚号独漉。广东顺德人。清初广东名诗人。

其父陈邦彦是明末清初广东抗清斗争的发起人之一,也是一位享有声誉的宿儒。他自小受父亲的思想影响颇深,并在父亲的指教下攻读诗书,擅长写诗作赋。清顺治四年(1647),他的父亲于战败后被清军俘获并处死,全家除陈恭尹侥幸逃走外均同时遇难。其后,他为报家仇而参加反清斗争,并往返于福建、浙江、江苏等地联系抗清的各地义军。顺治十五年(1658),他赴云贵一带欲投奔南明永历帝,未遇,遂返回增城定居。至康熙元年(1662),南明永历帝被清廷俘获处死,陈恭尹中止了联络反清志士的活动,潜居家乡专致读书达十几年之久。其间,与名诗人屈大均结交甚深,并一度与平南王尚可喜有诗词唱酬的交往。康熙十七年(1678),因与尚可喜有旧交而被指涉嫌参与“三藩之乱”遭官府逮捕下狱。被关押半年后始出狱,定居在广州城南。自此后他的意志较消沉,移志于诗词歌赋的创作,与友人结成诗社相互唱和,被时人称为“岭南七子”。陈恭尹的诗尤擅七律诗,为诗坛所推崇。他

提出诗歌贵在创新,求新于性情而不必求新于字句,求妙于立言而不必专斯于解脱的见解,反对盲目崇古与拟古。他的诗大多以感怀身世,矢志抗清、反映民疾及描述岭南风物为主题。晚年虽多与清廷权贵唱酬,但始终不肯出任新朝的官职。他为其居所取名“独漉堂”,以暗喻家仇未报,匡复之志未灭之意。他的隶书书法为清初独步广东的第一人。康熙三十九年(1700),病逝于广州。遗著有《独漉堂集》。

邹伯奇(1819—1869)

邹伯奇(1819—1869),字一鹗,广东南海人。晚清科学家、发明家。他自少受在乡村私塾教学的父亲影响,对传统文化有较多的认知,尤其是对算术有浓厚的兴趣。邹伯奇的悟性甚高,当西方的科学知识传入广东后,他就通过自学将中西方的文化精粹加以融合,并独自对光学、数学、天文学、测绘学、力学、化学及地理学进行研究。邹在25岁时就已参照西方的地图测绘术自创了“方格地图绘制法”以此绘制中国地图全册——《皇舆全图》,并于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完成(总图1幅,分图66幅)。该图的制成标显出传统的地图绘制技术有了突破性的提高,被誉之为近代中国科学技术的重大成果之一。他又参照古人所著的《梦溪笔谈》中论述的透镜成像原理,自制出中国第一部摄影器,并率先将其运用到地图绘测拍摄。其后,邹在研制摄影器的基础上,结合外国的有关感光、显影、定影、冲洗等工艺,进而研制出中国第一架照相机,并运用较先进的玻板摄影术拍摄出国内最早的人物肖像。而由于受到西方科学家哥白尼的日心学说的影响,邹伯奇于1847年研制出中国第一架演示太阳系各行星运行状况的仪器——“七政仪”,力证太阳系以太阳为运行中心的真谛。咸丰四年(1854),又研制出表现天体运动的“天体仪”,显示出其进步的天文学说思想。他尚设计和制造了一批精确度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日晷”,为地体测算提供了准确的数据。

邹伯奇的论著主要有《乘方捷术》、《磬求重心说》、《格术补》等,分述了其对力学、光学、数学的理论见解。

同治八年(1869),邹伯奇病逝。后人称誉他是民间科学家中的一代奇才

赵佗(?--前137)

赵佗(?--前137),河北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南越国创始人。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派遣数十万军队进取岭南,由于受到当地越族土人的顽强反抗,秦军屡遭败绩,将领战死。秦始皇遂又令其将领赵佗辅佐主将任嚣率数万水师南下增援秦军平定越地。公元前214年,秦王朝在番禺(今广州)设南海郡治,以任嚣为郡尉统管一郡的政治、军事、监察,下辖番禺、龙川、博罗、四会4个县。赵佗任龙川县令。赵在龙川筑城辟地以为治所。赵佗既致力防范越人反抗,又采取“和辑汉越”方针,极力安抚越族。他劝导士兵在当地养儿育女,促进汉越同化;又上书皇帝要求遣送中原居民迁居南越以传播中原文化。

公元前209年-207年,中原各地人民对秦王朝暴政群起反抗。时值任嚣病危,他命赵佗代理其职务,并嘱咐“秦政无道,中原扰乱,番禺背山面海,东西数千里,可以立国。”秦朝灭亡后,赵佗以军队攻占了岭南的桂林、象郡,统一了岭南的政权。他在当地汉越两族士民的拥戴下,建立了以番禺为王都,占地千里的南越国,自称为“南越武王”,从而为存

在95年的南越国奠下基石。他又对任嚣所建的番禺城作扩建,城周达十里,被称为“佗城”,成为后代广州的中心地区。他努力协调各民族之间的关系,积极吸取中原文化,从而促使广东地区文化经济在秦末汉初年间稳步发展。公元前196年,汉高祖派陆贾前往处于割据状态的南越国游说,劝赵佗接受汉王朝的封王归化中央政权。赵接受了汉高祖赐予的“南越王”称号,并向朝廷称臣奉贡。始此,中原地区的铁器等生产资源及技术源源不断引入南越国,启动了社会经济的进步。汉高祖死后,赵佗与吕后当政的汉朝中央政权关系一度紧张,他自称南武帝,向朝廷举兵发难。至汉文帝即位后,在朝廷的怀柔政策感召下,他主动撤销自设的帝号,其与中央政权的关系又修好始昔,维护了岭南的社会稳定。公元前137年,赵佗病逝,享年逾百岁。

张九龄(678-740)

张九龄(678-740),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唐朝名相。他出生于官宦世家。早年参加科举考试获中进士,历任秘书省校书郎、右拾遗、左拾遗等职。后因与主政者不合,一度辞官返回家乡。期间,主持修筑梅关古道上的大庾岭驿道,保障了南北交通要道的畅通。唐开元六年(718)返回京城,被丞相张悦任为中书舍人等职。其后又因受权力斗争风波的牵连而被调往外地任官。开元十九年(731),被唐玄宗召回任秘书少监、集贤院副知院事。由于他才学超群,风度亦甚佳,因而颇受玄宗的赞赏。开元二十一年(733),张被任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丞相),主理朝政。其时,唐朝处在全盛时期 ,但却又隐伏着种种社会危机。张九龄针对社会弊端,提出以“王道”替代“霸道”的从政之道,强调保民育人,反对穷兵黩武;主张省刑罚,薄征徭,扶持农桑;坚持革新吏治,选贤择能,以德才兼备之士任为地方官吏。他的施政方针,缓解了社会矛盾,对巩固中央集权,维护开元“盛世”起了重要的作用,因而被后世誉为“开元之世清贞任宰相”的三杰之一。张在主理朝政时敢于直言向皇帝进谏,多次规劝玄宗居安思危,整顿朝纲。当玄宗受武惠妃之惑,欲废太子李瑛时,张九龄及时据理力争,从而平息了宫廷内乱稳定了政局。而对安禄山、李林甫等奸佞所为,张九龄更痛斥其非,并竭力挫败其阴谋。但是由于唐玄宗被李林甫等人的谗言所惑,开元二十四年(736),张九龄卒被罢相,旋贬为荆州长史。开元二十八年(740),张因病在韶州曲江逝世。在他死后,曾被其预断为“必反”的安禄山卒掀起了“安史之乱”,从而导致唐朝迅速从“全盛”走向没落。唐玄宗因追思张九龄的卓见而痛悔不已。

张九龄诗歌成就颇高,独具“雅正冲淡”的神韵,写出了不少留存后世的名诗,并对岭南诗派的开创起了启迪作用。

崔与之(1158--1239)

崔与之(1158--1239),字正子,号菊坡。广东增城人。南宋名臣。他出生于清贫之家,后得友人的资助才得以进入最高学府太学就读,并于南宋绍熙四年(1193)考中进士。其后历任地方的司法官员、知县、户部员外郎。由于任内政声甚佳,他于嘉定七年(1214)被朝廷破格提升为直宝谟阁,代理扬州军政,以全权筹划抗击金国军队南侵的地方防务。他依据当地人爱马、善骑射的特长,以军事训练的方式组建“万马社”广招民众加入,从而形成颇具声势的“民间骑兵”;并与各乡抗金的民兵加强联系以与军队联手抗金。在他的主持下,

军民一心共同对敌,令致金兵不敢入侵扬州。期间,浙东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无数饥民流入淮东一带而被阻于各城门外,崔却下令打开扬州城门迎入难民安置,从而救活流民万余人。嘉定十三年(1220),金兵入侵四川,崔与之被调任成都府本路安抚使组织抗金,后又升任为四川制置使。他广用蜀中的贤能采纳良策,并重用归降的金国将领鼓励其反一击。他在四川五年间,成功地保卫了一方的平安,不仅赢得军民的赞誉,而且也颇受金国的将士所敬畏。他曾因病离任,而继任者一改其施行的方略乱以他法,导致金兵乘虚侵入川境,崔扶病复职视事,金兵闻讯慑于其声望而自行撤军。端平二年(1235),被任为广东经略安抚使。其时,广东发生兵变,叛军围困广州攻城,崔与之上城墙安抚乱兵,由于他德齿具尊,哗变的军士服其恩威而纷纷下跪弃械,兵变其后即告平定。嘉熙元年(1237)二月,被任为右丞相,但因其一再坚辞而未到任。翌年五月退休。他从政数十年,官至显贵而不养妓,不增置秋产,不受各方馈赠,以“无以财货杀子孙,无以政事杀民,无以学术杀天下后世”的名句自警,从而成为宋朝的一代名臣。他的词章造诣颇高,被认为是“开岭南宋词之始”,所治儒学的“菊坡学派”亦被认定是岭南历史上的第一个学术流派。嘉熙三年(1239)十一月十一日因病逝世。

张家玉(1615-1647)

张家玉(1615-1647),字元子,号芷园。广东东莞人。明末清初“岭南三忠”之一。他在青少年时期喜习武艺。后参加科举考试,于明崇祯十六年(1643)考取进士,授为翰林院庶吉士。翌年三月,农民起义军李自成部攻入北京,张家玉主动投书给李自成,表示愿为起义军效力。旋因李自成部被清军战败,张又改投在南京即位的南明弘光帝,但因被指为曾变节投降李自成而被逮捕入狱。清顺治二年(1645),清兵攻入南京,张家玉又逃至福州,被南明隆武帝委为监军督部援救被围在江西抚州的南明军队。翌年,清军攻陷抚州,张受伤战败后率部退回福州,随即被任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广信。其后,因隆武帝被清兵擒杀,张家玉遂返回家乡招募义勇徐图再举。顺治四年(1647)正月,张集结义军攻入东莞城,旋因清军主力集结反扑,他率军撤退,其家人大多死于乱军中。是年四月,张再次攻克东莞及新安,被在肇庆即位的南明永历帝任为兵部尚书,提点岭东军务。其后,又率部与清军在新安决战,因势孤力单而战败,其留居在家乡的族人也被全部屠杀。张因而发愤再次聚集兵力连续攻克龙门、博罗、连平、新丰等地,几番力战后于是年十月被清兵围困在龙门的深山中。后因粮绝兵尽突围无望,他投水自尽。遗著有《张文烈遗集》。

罗芳伯(1738—1795)

罗芳伯(1738—1795),广东嘉应州人(今梅州市)。华侨领袖。早年在家乡的经历已甚少见诸于史料所记,相传其人性格豪放,曾参加过民间秘密组织“天地会”的活动。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罗出国谋生,抵达华侨聚集较多之地坤甸(今印尼加里曼丹岛),在采矿公司工作。其时当地的鳄鱼活动猖獗,不时登岸吞噬人畜,民心极为惊恐不安。罗芳伯遂设计一方面暗中带人在鳄鱼聚集点上投毒与埋伏弓箭,另一方面又效韩愈在潮州祭祀鳄鱼的办法,摆设祭桌,宣读祭文,勒令鳄鱼即时离境。据说当地的“鳄患”未久即消除。当地的土人与华侨对罗芳伯的治鳄手段极为敬佩,视他为有神奇本领之异人。其后,当地的几间矿业

公司合并为兰芬公司,罗由于深孚人望而被推举为握有公司最高权力的“首领”。据后人的考证,兰芬公司的极盛时期拥有万余劳工,成为当地经济支柱。为了防御盘踞爪哇一带的荷兰殖民主义的侵犯,他以公司的赢利购置了大批武器弹药组建了军事作战队伍,并多次打退了来犯的侵略者。1777年,罗占据了以曼多为中心,南北数十里的产金之地,并自任这一区域管理机构——曼多总厅的最高负责人,以此建制成一个在内部实行自治的华侨社区。他在治区内施行独立的法规,自行征收税金,寓兵于民,并大力扶持采矿、农业、交通、文教各业的发展。由于罗芳伯治理下的曼多地区实行高度自治体制,以致后世的一些史学家曾误认为罗芳伯在曼多建立了独立的共和体政区。1795年,罗芳伯病逝,由他创建的曼多地方政区共延续了107年,在海外的华人社区中曾引起较大的反响

招子庸(1793—1846)

招子庸(1793—1846),原名功,字铭山,号明山居士。广东南海横山乡(今广州石井镇)人。清代文学家。

他出生于书香之家,其诗文造诣颇深,亦善画工笔画,且精通韵律。曾参加科举考试中式举人,而在屡次应考进士均落第之后,遂与文友在广州结集诗社相互唱和。其间,招子庸搜集了不少青楼歌伶咏唱的民间唱词俚句,以粤语韵律加以变调整理,写成《粤讴》一卷。全书共99题121首歌谣。由于《粤讴》保留了粤乐中的木鱼、南音之能说能唱、音乐性强的特色,其用词遣句有地方语言特征,形式自由,因而成为雅俗共赏的说唱文字在坊间广为传诵。《粤讴》的咏唱内容多是诉说男女爱情以及沦落青楼的女子之怨叹词语,文笔凄婉感人,具有浓烈的地域文化色彩,因而在中国民间俗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与影响,后被外国人翻译成英文推介至欧洲。招子庸撰写了《粤讴》之后,曾以获“举人大挑”的资格,分发到山东历任知县、知府之职。道光二十一年(1841)因受友人的案件所牵连而被罢官。道光二十六年(1846)在家乡病逝。

梁廷枬(1796—1861)

梁廷枬(1796—1861),字章,号藤花亭主人,广东顺德人。清代学者、史学家。出生于书香世家。由于受父亲的影响,自少就对书画金石之道甚嗜好。其后由于屡次参加科举考试均落第,遂转而致力于训诂考据,撰写了《金石称例》等十多部著述,涉及文学、历史、词章、戏剧、音律等领域,其中不乏振聋发聩之见,颇为时人所推崇。清道光十五年(1835),受聘任《广东海防汇览》总纂和《粤海关志》总纂,得以浏览了有关中西方经贸与文化交往的大量资料,由此开始了解到世界各国的发展状况,加深了对民族危机的警觉,进而孜孜不倦地学习从西方传播来的新知识,寻求御侮救国之路。道光十八年(1838),林则徐任钦差大臣到广东查禁鸦片。梁向他献呈关于禁烟、海防、外交的计策,深受林的重视,并引用为主要幕僚参与军政决策。

自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梁廷枬并未因中方战事失利而消沉,而是痛定思痛,倾注于对西方列强的史地、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系统研究,撰写了中国第一部介绍美国国情的专著《合众国说》三卷以及《耶稣教难入中国说》、《粤道贡国说》、《兰苍(英国)偶说》等著作,向国人介绍了西方各国历史与文化的真貌,从而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最早倡导“开眼看

世界”思潮的先驱之一。他在推介西方文化之时,充分肯定了其进步的政治制度,流露出对西方先进国家的法治制度与民主制度的朦胧向往情结。

道光二十八年(1848),梁参与了广州士民反对英国外交官擅入广州城的斗争。咸丰四年(1854),他写了《夷氛闻记》一书,真实地记叙了两次鸦片战争期间广东军民反击列强入侵的全程,是研究鸦片战争的重要史料。

梁廷枬的主要著述尚有《南汉书》、《东坡事类》、《论语古解》、《藤花亭曲话》等共38种。

咸丰十一年(1861),梁廷枬病逝。

孙中山(1866-1925)

孙中山(1866-1925),名文,幼名帝象,字德明,号逸仙,日新。清光绪二十七年(1897)在日本组织兴中会时化名为中山樵,其后遂据此以中山为名,而在公文函中多自署以孙文为姓氏。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享村人。父亲孙达成,母亲杨氏,长期居乡务农。

由于家乡位于广州与澳门之间,他在少年时期既受到传统的中国文化的熏陶,又受到殖民地传播的欧洲文化的启蒙。光绪十四年(1878),随母亲赴在檀香山垦荒经商的兄长孙眉处,并在当地教会兴办的中学就读,进一步领悟到欧美的科学文化知识与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光绪十九年(1883),离开檀香山返回家乡自修中西学,并开始抨击清廷的政治腐败与社会的不良风俗。期间,为了破除封建神权思想的影响,他与友人陆皓东捣毁了村庙中的神像以示警世,固而为当地的土豪劣绅所不容,被迫于是年11月间离开家乡,先后在香港、广州两地就读。后又转入香港西医书院,与改良主义的首倡者之一的何启父及英国学者康德黎结交,聚谈时局,加深了对皇权专制弊端的认识。光绪十八年(1892),以西医书院会考第一的总成绩,获取毕业执照。旋先后在澳门、广州行医,并与陈少白、尤列、杨鹤龄朝夕抨击时政,因而被时人戏称为"四大冠")。光绪二十年(1894)六月,与友人陆皓东北上天津,上书北洋大臣李鸿章,提出变法主张,但未获答复。孙中山由此感到必须放弃以和平手段促进维新的初衷,转而矢志于以革命手段推翻清廷的腐败统治。是年秋赴檀香山向华侨宣传中国革命,并在该地区创立了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明确地提出了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为宗旨的纲领。翌年2月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部,并亲赴广州策划起义,因事机不密而失败。光绪二十二年(1896)赴英国联络华侨,在伦敦被清廷驻英使馆诱捕拘禁,得英人康黎德的营救才脱险。其后,他又到日本广泛发动华侨加入兴中会,并努力争取日本朝野人士支持中国革命。光绪二十六年(1900),在台北建立起义指挥中心策划粤事,派郑士良等以会党为主力在惠州三州田起义,一度屡败清军,后因弹药难继而失败。此后的几年间,孙中山在日本、安南、欧美等地继续向华侨鼓吹革命,创建兴中会的分机构,并组织力量与康有为等改良派就“革命”或是“保皇”的两种立场展开持久的大论战,有力的弘扬了正气,打击了邪说,为革命进入高潮准备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光绪三十一年(1905)7月,在日本联合黄兴、宋教仁等人组成了近代中国第一个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并被推举为总理。他主持通过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的政治纲领。从而将民族革命升华至民主革命。孙中山又在《民报》的发刊词中首次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的三大主义,并由此形成了“三民主义”的核心理论。而在此后

的四年间,孙中山连续组织了8次武装起义:潮州黄岗起义(1907年5月),惠州七女湖起义(1907年6月),钦州廉州、防城起义(1907年7月),镇南关起义(1907年12月),钦州马笃山起义(1908年3月),云南河口起义(1908年4月),广州新军起义(1910年2月),广州三?二九起义(1911年4月)。这一系列起义虽均未获成功,但仍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沉重打击了清廷的统治。孙中山也由此赢得了革命党人的极大尊敬,被公认为革命的最高领袖。在他的影响下,宣统三年(1911年)八月十九日,武昌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发动武装起义,并取得胜利。各省也相继光复。孙中山其时正在美国筹募革命经费,闻讯后即向美、英、法三国政府游说劝其给予革命政权外交支持。是年十月回国,旋被独立各省代表会议选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民国元年(1912)1月1日,他在南京就职,宣告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从而产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为了促使清帝退位、国内统一和实行共和制度,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主动与把持清廷政权的袁世凯谈判,并在南北和平统一实行共和制度的原则基础上以推荐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为承诺,换取袁世凯“赞成共和”并签署了“南北和议”。同年2月13日,在清帝宣布退位后,孙中山也辞去临时大总统,并推举袁以代自。其后,他表示将致力于社会实业活动以振兴中华,并接受袁世凯授以“筹画全国铁路全权,”就任全国铁路督办。同年8月,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孙当选为理事长,他仍密切关注时局。民国二年(1913)3月间,北京政府在派人暗杀了国民党代理事宋教仁后,又欲进一步铲除国民党的势力。孙遂于是年7月发动了讨袁的“二次革命”的军事斗争,因力量对比悬殊,武装起义于9月初即扑灭。翌年7月,孙在日本组建进步力量反对袁世凯的窃国称帝,终于迫使袁世凯于民国5年(1916)2月宣布撤消帝制并于其后暴死。

孙中山为实现和平统一中国而三次在广东建立革命政权。民国6年(1917),皖系军阀段祺瑞在北京把持政权,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自行组阁僭任国务总理。孙在上海发起"护法运动",于7月间率海军舰队南下广州,联合桂、滇军阀,建立中华民国军政府,恢复国会,他被举为军政府海陆军大元帅。因桂滇军阀以借"护法"之名而行割据称霸之实,孙中山发动的“护法”屡次遭挫折,他被迫于翌年5月辞去改制后的军政府海陆大元帅之职,离穗赴上海。居沪期间,除继续关注“护法运动”外,还从事著述《建国方略》。民国八年(1919)主持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自任总理并公布了“实行三民主义为宗旨”的规约。翌年二月,援闽、粤军陈炯明部在其指令下回师广东逐走桂系,孙遂返回广州重组军政府,为四总裁之一。民国十年(1921)国会非常会议在广州召开,选举孙中山为非常大总统,组建民国正式政府,再次揭起"护法"旗帜。是年7月,他派粤军进入广西,并建立大本营准备军事北阀,但因广东政局恶化,孙中山遂于翌年4月回师广东弹压,改设大本营于韶光。6月间,孙返回广州,其与陈炯明部的关系日益恶化。6月16日,陈部将领叶举等人发动兵变,炮轰总统府。孙中山脱险后,登永丰舰平乱,后被迫于8月9日离穗赴沪。而孙中山两次在广东组建革命政府的失败,促使他醒悟到必须建设一个有战斗力的革命政党才能履行革命主张,实现和平统一、振兴中华。其时,西方列强与日本等国的对华政策使孙中山深感失望,而苏俄十月革命成功经验使他颇受鼓舞,认为即可援引苏俄建党的经验使他改组国民党,又可以苏俄的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为参照裨益民生主义,从而借助苏俄的援助取得三民主义革命的最终成功。在第三国际代表马林的斡旋下,孙同意允许中共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以强化国民党的改组工作,并邀请李大钊等中共党员以个人身份进入国民党改组工作的指导机构。后又指派共产党员任国民党中央本部的参议部长。民国十二年(1923)1月,与苏俄代表越飞联合发表了《孙文越飞宣言》,明确了以苏俄为革命后援的意向。其时,陈炯明部以被讨陈联军击败退离广州。孙中山遂第三次返回广东建立革命政权,重建大元帅府,旋即聘苏俄代表鲍罗廷为国民党的特别顾问。又指派胡汉明、廖仲恺等人组成的国民党中央临时执行委员会,办理改组事宜,并发表《中国国民党改组宣言》。再击退了陈炯明部的反扑,政局稳定之后,他于翌年1月20日在广州主持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认了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通过了国民党党纲、党章和改组国民党,使之革命化的各项措施,选举有共产党人参加的中央委员会;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宣言》中确立“联俄、容共,扶助农工”的政策,从而将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孙又聘请苏俄顾问为指导,在广州黄埔长州岛创办陆军军官学校,依照苏俄的建军原则和军事制度,训练、培养军事人才,从而为北阀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民国十三年(1924)9月,孙中山督师北阀,讨伐直系军伐,设大本营于韶关。是年10月,广州商团发动武装骚乱,孙令北伐军回师广州平息了事态。旋接受了在北京发动兵变的国民军将领冯玉祥的邀请,抱病北上商讨国是。临行前发表声明,明确提出召开国民会议,结束军伐统治;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政治主张。是年12月31日抵达北京,其时段祺瑞已擅自成立临时执政府,并计划召开“善后会议”以与各地军伐作政治、军事的交易,又表示要尊重与各国既有的不平等条约以"外崇国信"。孙中山对此极为愤慨,抱病与其进行坚决的斗争,以至肝病加重而卧床不起。祢留之际仍不忘革命,留下“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等遗嘱。民国十四年(1925)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遗著后被编为《中山全书》、《总理全集》、《孙中山全集》、《孙中山选集》等孙中山为实现和平统一中国而三次在广东建立革命政权。民国6年(1917),皖系军阀段祺瑞在北京把持政权,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自行组阁僭任国务总理。孙在上海发起"护法运动",于7月间率海军舰队南下广州,联合桂、滇军阀,建立中华民国军政府,恢复国会,他被举为军政府海陆军大元帅。因桂滇军阀以借"护法"之名而行割据称霸之实,孙中山发动的“护法”屡次遭挫折,他被迫于翌年5月辞去改制后的军政府海陆大元帅之职,离穗赴上海。居沪期间,除继续关注“护法运动”外,还从事著述《建国方略》。民国八年(1919)主持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自任总理并公布了“实行三民主义为宗旨”的规约。翌年二月,援闽、粤军陈炯明部在其指令下回师广东逐走桂系,孙遂返回广州重组军政府,为四总裁之一。民国十年(1921)国会非常会议在广州召开,选举孙中山为非常大总统,组建民国正式政府,再次揭起"护法"旗帜。是年7月,他派粤军进入广西,并建立大本营准备军事北阀,但因广东政局恶化,孙中山遂于翌年4月回师广东弹压,改设大本营于韶光。6月间,孙返回广州,其与陈炯明部的关系日益恶化。6月16日,陈部将领叶举等人发动兵变,炮轰总统府。孙中山脱险后,登永丰舰平乱,后被迫于8月9日离穗赴沪。而孙中山两次在广东组建革命政府的失败,促使他醒悟到必须建设一个有战斗力的革命政党才能履行革命主张,实现和平统一、振兴中华。其时,西方列强与日本等国的对华政策使孙中山深感失望,而苏俄十月革命成功经验使他颇受鼓舞,认为即可援引苏俄建党的经验使他改组国民党,又可以苏俄的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为参照裨益民生主义,从而借助

苏俄的援助取得三民主义革命的最终成功。在第三国际代表马林的斡旋下,孙同意允许中共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强化国民党的改组工作,并邀请李大钊等中共党员以个人身份进入国民党改组工作的指导机构。后又指派共产党员任国民党中央本部的参议部长。民国十二年(1923)1月,与苏俄代表越飞联合发表了《孙文越飞宣言》,明确了以苏俄为革命后援的意向。其时,陈炯明部以被讨陈联军击败退离广州。孙中山遂第三次返回广东建立革命政权,重建大元帅府,旋即聘苏俄代表鲍罗廷为国民党的特别顾问。又指派胡汉明、廖仲恺等人组成的国民党中央临时执行委员会,办理改组事宜,并发表《中国国民党改组宣言》。再击退了陈炯明部的反扑,政局稳定之后,他于翌年1月20日在广州主持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认了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通过了国民党党纲、党章和改组国民党,使之革命化的各项措施,选举有共产党人参加的中央委员会;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宣言》中确立“联俄、容共,扶助农工”的政策,从而将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孙又聘请苏俄顾问为指导,在广州黄埔长州岛创办陆军军官学校,依照苏俄的建军原则和军事制度,训练、培养军事人才,从而为北阀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民国十三年(1924)9月,孙中山督师北阀,讨伐直系军伐,设大本营于韶关。是年10月,广州商团发动武装骚乱,孙令北伐军回师广州平息了事态。旋接受了在北京发动兵变的国民军将领冯玉祥的邀请,抱病北上商讨国是。临行前发表声明,明确提出召开国民会议,结束军伐统治;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政治主张。是年12月31日抵达北京,其时段祺瑞已擅自成立临时执政府,并计划召开“善后会议”以与各地军伐作政治、军事的交易,又表示要尊重与各国既有的不平等条约以"外崇国信"。孙中山对此极为愤慨,抱病与其进行坚决的斗争,以至肝病加重而卧床不起。祢留之际仍不忘革命,留下“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等遗嘱。民国十四年(1925)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遗著后被编为《中山全书》、《总理全集》、《孙中山全集》、《孙中山选集》等。

苏仁山(1814—1850)

苏仁山(1814—1850),字静甫,号长春,又自署岭南道人等。广东顺德人。清代画家。

他自少受喜爱书画与书法的父亲的影响,醉心于书画绘作。虽然从未师从名家学艺,但其绘画天赋甚高,仅从观摩的画稿画谱中即自行悟解了画道而渐有所成。及至成年后因与家人不和而被逐出家族,他遂流寓于广州、佛山等地,以卖画与讲课授徒为生。他创作的画尤以人物画见长,笔下的人物线条简练,人物造型与体态动作处处随意点画勾勒,无一处不与社会生活中的众生相相吻合。其栩栩如生的人物肖像,多是历史的爱国名人、归隐者以及仙家道人。代表作《五羊仙迹图轴》与《坐观十八寿相罗汉像》等名作至今仍深受后人称誉。他独创一格的清新画风,对时尚摹古崇古的清代画坛带来了较强的冲击力,从而为岭南画风的嬗变倡导了先声。

苏仁山于35岁时返回家乡定居。未久,由于他在诗画中屡有愤世嫉俗、不满封建王朝专制的情绪流现,引起其亲属与族人的恐慌,被其父以“不孝”为名扭送入县狱关押以免受诛连。约道光三十年(1850),苏仁山在狱中病逝。

洪秀全(1814—1864)

洪秀全(1814—1864),原名火秀,族名仁坤,广东花县人。太平天国的创始人。他出生于农民家庭。早年因家贫而休学,但仍刻苦自学攻读史书,且数次参加科举考试,均无功而返。清道光十六年(1836),他在广州读到华人基督教牧师梁发编写的《劝世良言》一文,详读之后被宣扬上帝的基督教义所感动,萌发了信奉上帝、追求人人平等的观念。洪秀全遂说动了好友冯云山同毁了孔子的牌位,改奉基督教,并向乡亲传播教义。其后,他又编写了《原道救世歌》等布道诗文,抨击社会上的种种邪恶现象,呼吁按照基督教的教义建立起“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新世界。洪秀全利用基督教的教义进行改造社会的活动,并在冯云山的协助下,于道光二十七年间(1847)在广西桂平建立了“拜上帝会”,吸收了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等2000人为会员。翌年,他又写成了《原道觉世训》等书,提出要灭除“阎罗妖”(暗指清廷),自称为上帝之子,耶稣之弟。其后,又托梦自称是天父特许下凡的真命天子,受命要建立太平天国。道光三十年(1850)十月,洪秀全下令将云集在桂平金田村的万余会徒按军事编制集中候命。同年十二月,洪聚集会徒宣布揭竿起义,建立太平天国,并以会徒组编建成太平军与清廷兵马开战。翌年二月,他宣告即位太平天国天王,随后又分封东西南北各王,并以杨秀清为东王总制各路兵马与朝政。此后几年历经大小数百战役,洪秀全于咸丰三年正月初二,率水陆两路数十万军队攻破南京城门,并以此为太平天国的京城,改名天京。他所创建的太平天国在建都南京之后屡次大败清朝军队的反扑,形成了以天京为中心,以长江中下游大部分地区为腹地的广阔占领区,从而成为与北京清廷相抗衡的中央新政权。其间,洪秀全主持制定了《天朝田亩制度》,提出“有田同耕、有饭同食”的平分土地的施政方案,显现出改革社会制度的进步思想。与此同时,他尚致力确立天朝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体制,力图建立起一个符合其阐释改造了的基督教神学精神的新型社会。而在太平天国政局粗安之后,洪却日益追求享乐,沉湎酒色。除一再大兴土木兴建天王府与大选秀女入宫外,仅倾力于埋头撰写自我神化的宗教著作,军国大计一概推诿东王杨秀清全权处置。由此引发了杨秀清居功自傲,极欲取而代之的野心。咸丰六年五月,清军围困南京的江北、江南两大营先后被太平军攻破后,已权倾天京朝野的杨秀清更加权欲膨胀,假托自己是天父下凡,当着文武百官之面下令杖责洪秀全,又强要洪封其为“万岁”称号以作“逼宫”之举。洪秀全遂决心谫除杨秀清,密诏北王韦昌辉率兵捕杀杨及其部属2万余人。未久,洪又以韦昌辉滥杀无辜为由,下令诛杀了他。而洪秀全在平息了“杨韦之乱”之后并未励精图治,只以朝政尽委于其兄弟把持,任其肆意横行,令百僚人心惶恐。翼王石达开亦因而避祸远走安庆。其带走的部属均为拱卫天京的精兵猛将,导致天京的防卫力量大为减弱。由是清兵乘机反攻,并得以重建江北、江南两大营再围南京。洪秀全虽新委任陈玉成、李秀成为各军主帅以灵活的战术多次攻破清军防线,并一度攻克苏州、常州等地,但由于太平军二次西征失利未能占领战略重镇武昌,战局又再次转危。其间,洪秀全曾封洪仁玕为干王以重振朝纲力挽危局,但未能取得如期效果。而洪秀全又滥封王爵,亲信小人,排斥、猜忌洪仁玕、李秀成等忠臣,以致朝政日坏上下皆无斗志。

同治元年(1862)四月,陈玉成战死,曾国荃率湘军又进逼雨花台围困南京城。洪急调李秀成部回援激战月余终未能解围。其后太平天国的苏、浙基地均被湘军和淮军攻克,南京城外营垒亦尽陷敌手。洪秀全其时已患重病,他拒绝了李秀成的弃城出走建议,期望上帝降奇迹赐福于太平天国从而战胜清军。但随着天京的防务日渐危急,洪秀全的幻想终告破灭。

同治三年四月二十七日(1864年6月3日)病逝,遗命其子洪天贵继位。六月十六日(7月19日),南京陷敌,太平天国灭亡。

梁发(1789—1855)

梁发(1789—1855),又称梁亚发,原名公发,字济南,号澄江,广东高明人。基督教第一位华人牧师。出生于农民家庭。早年在广州印刷店当雕版工人。清嘉庆二十年(1815)随英国基督教传教士米伶前往马六甲,参与海外对华传教中心的工作。翌年,由米伶主持受洗礼入基督教。嘉庆二十三年(1818),梁发返回故乡传教,被当地官府视为邪教而加以逮捕。经营救出狱后,他又再赴马六甲辅佐米伶的教会工作。道光二年(1822),米伶病逝,梁发遂返回广东,并于翌年经英国传教士马礼逊的委任成为中国第一位华人基督教牧师。道光八年(1828)他又返回故乡传教,再次遭官府追捕,遂逃回澳门。道光十年(1830),又往高州传教,并撰写了《灵魂篇》、《真道寻源》等教义向信徒散发。道光十二年(1832)他在广州传教布道,撰写了《劝世良言》等喻世讲义广为散发,在社会上引起相当深远的影响。以致两年后洪秀全在广州读到《劝世良言》时顿有如获至宝之感,以此引为创立拜上帝会,建立太平天国的重要理论基础。道光十八年(1838),梁发因擅入在广州举行的乡试试场散发传教的讲义,又被清兵追捕而避往澳门、新加坡。翌年,又潜回广州,撰写了《救世之神谕》一书。

咸丰五年(1855)病逝。梁发在近代中国社会里积极倡导西方文化的“自由、平等、博爱”的观念,所作的独特贡献是同时期的任何一位外来传教士难以比拟的

李明彻(1751—1832)

李明彻(1751—1832),字大纲,又字飞云,号青来。清代天文学家。祖籍江苏,出生于广州。少年时曾入道观当道士,其间,除受教于道教学说外尚攻读了先秦诸子百家学说。成年后,又对已传入国内的西方科学知识产生兴趣,曾赴澳门向外国传教士学习观察天象推算地理测绘法和三角几何学。自此,他与天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由于李明彻兼学了西洋油画的画技而被视为通晓西方艺术之才。他曾受地方官府之命,携带西洋油画进京城向朝廷进贡,因而有暇到主管天文历数的钦天监观摩,从而开阔了对传统的天文学认识。回到广州后,他依据自己历年对天文现象的观察成果,并结合中西方天文学的资料,陆续写成了《寰天图说》三卷、续编两卷。全书论述了对太阳系星球位置及对日蚀、月蚀成因、地球昼夜节气变化的测定之法,并对自然现象作了探讨。这是一部广东地区最早撰成的关于天文学的著作,揉合了中西方天文学的精粹。由于其资料翔实、论述精确,该书被公认为中国近代天文学的一部有较大影响的著作。李明彻写完《寰天图说》后,又受两广总督阮元的邀请,主持编写了记叙全省地理形态的《广东通志?舆地略》。至道光九年(1829),他主持筹建的广州纯阳道观(位于今广州河南漱珠岗)峻工后,他以此地作为天文观测台,继续从事研究星际与修道养息。

道光十二年(1832),李明彻在广州病逝。

冼夫人(522--601)

冼夫人(522--601),原名冼珍。其籍贯地史学界颇有争议,只大致认为是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高凉郡(今广东省阳江、电白、高州一带)人。岭南巾帼女杰。

冼出生于统治部落有10余万户的越族首领世家,她喜习武事,足智多谋。早年辅佐家族首领处理事务时就力主民族和睦,因而颇受各少数民族部落的爱戴。公元535年,她与高凉太守冯宝成婚。婚后,她襄助冯宝处置政务,倡导百越各民族的融合。550年,高要郡太守陈霸先率兵平定梁朝的内乱,冼夫人说服冯宝全力支持陈霸先,并亲自率千余将士奇袭阻击陈部的高州刺史李迁化而获胜。557年,冯宝病死,冼夫人承继夫业,她安抚各族,纠集百越,使岭南各州得以安宁。558年,她遣儿子冯仆率领各族族首入京晋谒已建立陈朝的皇帝陈霸先,请求新朝恢复对岭南的管辖权。冯仆被任命为阳春太守。569年十月,陈朝的广州刺使欧阳紇谋反,并扣押冯仆以要挟冼夫人。她坚定地表示:我不能仅为了救儿子而做出危害国家统一的事情。冼以武力对抗叛军,并率军北上接应南下平叛的陈朝大军,从而平定了叛乱维护了社会稳定的局面。589年,陈朝被隋灭亡。其时,岭南诸州郡推冼夫人为领袖,号为圣母,保境安民。两年后,隋文帝叫人告知她已建立新王朝,嘱她率岭南各州归附朝廷。冼夫人为了岭南的和平安定,遂派孙儿冯魏率军迎接隋朝官吏南下就任。冼夫人因而被隋文帝册封为宋康郡夫人。590年,当地少数民族首领王仲宣起兵反隋,岭南局面混乱,冼夫人除派孙子冯蛊率军力战会同隋军主力攻灭王仲宣部外,尚亲披胄甲,率骑兵护卫朝廷使者巡抚各州,使岭南地区又恢复了安定。隋文帝又册封她为谯国夫人,授权调度六州兵马,遇事可先行处置。并赐予高级的荣誉。冼夫人身历梁陈隋三朝均受礼遇,她自己以此教育子孙说,我之所以受到优遇,是因为我只知道以忠孝来报效国家,希望后代都要走这一条路。其后,冼夫人又派人朝见皇帝,控告广州总管的贪虐暴行,旋奉派持诏书赴各州宣达皇帝旨意安抚黎民。她在宣抚途中因劳累过度而病逝。

苏六朋(1791—1862)

苏六朋(1791—1862),字秋琴,广东顺德人。清代画家,世人称其与苏仁山为“岭南画坛二苏”。

他在少年时即喜爱绘画,曾专程到罗浮山拜名僧为师学画。当画技渐有长进之后,他定居在广州以卖画为生。苏六朋的绘画以人物画最有功力,尤以画都市生活中的市井小民见长。其笔下的贩货的小贩、卖艺的盲人等人物形象均神态逼真,一嗔一喜一忧,或动或静或憨或诈的各种人物,神情与心态均丝丝入扣,笔笔传神,真实描绘出社会日常生活的各种层面。人物体态与衣褶的线描,清净脱俗灵动飘逸,甚具大手笔之神韵。他又善于“指画”,作大幅人物画时常以“指笔兼用”。一指一笔相互配合,能“工”能“意”,线条转合流畅,颇具得心应手之妙。苏六朋所作的山水画与花卉设色画亦以落笔浓淡相宜,变化雅致而为士林赏识。他的画艺在晚年时已达炉火纯青之境,受到文人墨客的好评。其所作的《清平调图》、《东山报捷图》、《太白醉酒图》等被后人视为岭南画界之珍品。

清同治元年(1862),苏六朋在广州病逝。

屈大均(1630-1696)

屈大均(1630-1696),字翁山,号菜圃。清初名诗人、学者。早年受业于陈邦彦门下,

深受其思想的熏陶。曾参与陈邦彦等人发动的抗清斗争,并在陈等人遇害后冒着风险收敛他们的遗骸。其后,为避免清廷的迫害,他入寺庙削发为僧,并将居所命名为“死庵”以示誓死不臣服清廷之意。其间,他以化缘为名奔走各地积极参与反清活动,并曾遣人送情报给抗清名将郑成功,欲引导郑的舟师沿海路进攻南京。后因事泄而被清廷追捕,他逃回家乡隐居并蓄发还俗。清康熙十二年(1673),平西王吴三桂以蓄发复衣冠为号揭竿反清,屈大均赴桂参与其事,被委为广西按察司副司监督孙延龄军。未久,他因洞悉吴三桂借反清之名而行争霸割据之实的用心,遂托病辞职返回广东。而自康熙十三年(1674),台湾还归清廷之后,屈已停止反清活动,移志于对广东文献、方物、掌故的收集编纂,编成《广东文集》、《广东文选》。而为时人敬佩的是,他不顾清廷的禁令,撰写了《皇明四朝成仁录》,为明末清初的抗清志士歌功颂德,在明末的遗民中引起较大的反响。他并著述《广东新语》,记述广东的天文、地理、矿藏、草木、动物、文化、民族、习俗等方面的资料,被认为是一部史料价值甚高的广东地情书。屈大均的诗歌创作风格明快,是岭南诗界“三大家”之一,对近代的岭南诗风有着较大的影响。晚年的诗作大多流现出反清斗争的情愫。康熙三十五年(1696),他在家乡病逝。死后,因其所著《皇明四朝成仁录》被人举报有反清情绪,雍正、乾隆两帝分别下令彻查并焚毁该书。

李昴英(1200--1257)

李昴英(1200--1257),字俊明,号文溪。广东番禺人。南宋名臣。早年受业崔与之门下,主修《春秋》。南宋宝庆二年(1226),上京会试,原已被取定为状元,唯因其治学的《春秋》观点未为皇帝欣赏,故尔改取为第三名,因此而成为广东科举考试的第一位探花。后任福建汀州推官,任内曾因劝阻太守的残民暴行未果而愤然离开汀州,被当地士民沿途拦阻挽留,他又返回州治久时地平息了因太守劣行而引起的兵变维护了地方的安宁。端平三年(1236)后,曾任太学博士,直秘阁知赣州等职。期间随崔与之平定广州军队哗变,并在城墙上用绳索缒下到围城的军营中与乱兵谈判从而平息了兵变。淳祐元年(1241)被丞相杜范荐任为吏部郎官。后杜范等3名朝臣突然死去而权臣史嵩有指使谋杀之嫌,李遂三次上奏皇帝请求严惩史嵩卒迫使史告老退出朝廷。期间,又上疏弹劾京兆尹的贪残,宋理宗置之不理拂袖而走,李仍拉扯着皇帝的衣袍继续陈述,因而被认为在皇帝面前“失仪”而被解职调往外地。但理宗也认为:“李昴英,南人无党”(指其正直,不结党营私),因而在淳祐二年(1242)又授李为太宗正卿兼国史馆编修,后又升任为龙图阁待制,吏部侍郎,封以番禺开国男爵位。李昴英复职后仍刚直不阿,一再严励抨击丞相贾似道等人的胡作非为。当御史范天锡弹劾佞臣而遭解职时,李扶扬正气,除上奏本声援范天锡外,更自请辞退以示与奸佞决裂。虽然朝廷其后又拟召他任端明殿大学士,佥枢密院事,但他并未就任。宝佑五年(1257),在广州病逝。

著有《文溪集》、《文溪词》等多卷。

杨孚(?--?)

杨孚(?--?),字孝元。东汉时南海郡番禺(今广州市海珠区)人。汉议郎学者。

杨早年致力攻读经史,钻研颇深。公元77年,他以参加朝廷主办的“贤良对策”入选

而获授为议郎,成为参与议政的皇帝近臣。杨以直言敢谏而著称,屡屡向皇帝提出自己对政事的意见。他极力主张以孝治天下,认为朝廷尊崇礼教应首先制定士民遇父母之丧均要守三年服丧的定制。汉和帝采纳了杨孚的进言,下诏恢复旧礼制,命令“臣民均行三年通丧”,从而导致以“孝治”为主要标识的封建礼教在君权的袒护下延续影响了千余年。杨在参预政事之余,勤奋治学,写出了南海郡人第一部学术著作--《南裔异物志》。该书是我国第一部地区性的物产专著,记叙了岭南陆产水产的种类与岭南植物学、动物学和矿物学的第一手材料。它的学术价值在岭南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史家公论杨孚是广东最早著书立说的学者。杨的品学颇为时人所推崇。晚年从京城河南退休返乡定居,其从洛阳移种宅前的松树遇天寒时竟然降有积雪,因而士民均尊称他为“南雪先生”,并将他的居地昵称为“河南”,至今仍沿作为广州市区南部的代称。杨孚开创岭南文化的影响为历代后人所仰崇。

惠能(638-713)

惠能(638-713),俗姓卢。祖籍河北范阳(今属北京)。佛教禅宗的“南宗”创立人。

其父原是小官吏,后因过失而被谪居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惠能出生时,父亲已病逝,他靠卖柴养母为生活。后因自感与佛教有缘,遂于唐咸亨三年(672)离开广东北上,到湖北梅县东山寺拜禅宗五祖弘忍为师。后在弘忍命门徒作偈呈验以选拔传法继承人时,他因作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受到弘忍首肯而授与衣钵成为传法继承人,世称禅宗六祖。后为逃避争夺继位权的对立派追杀,惠能离寺南归,长期辗转流徙于岭南四会、怀集等地,过着隐居生活。仪凤元年(676),他到广州法性寺(今光孝寺)观光法会,因一论风幡的禅语:“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而折服该寺主持,请他升座说法,奉其为师,并自此在该寺从事传教活动。翌年,他前往韶州住持宝林寺(今南华寺),并在大梵寺设坛讲经说法,为其后开辟:“南宗”奠定了基础。惠能在宝林寺30余年,悉心传道,弘法不辍。他以“见性成佛”为宗旨,提倡不立文字,弘扬“顿悟”,以传统文化的精髓结合禅宗教义的秘笈,形成中国佛教禅宗的“南宗”与“北宗”相比较而迥然不同的独特风格。由于惠能的弘法,“南宗”禅学的影响逐渐遍及全国,并取代了“北宗”在禅宗中的主导地位,而各地投奔在惠能门下治学的门徒数以千计。其后,他的弟子集录其讲经的要义,编纂成《坛经》一册。该书反映出惠能对传统佛教教义作重大改革的思路,是禅宗进一步“中国化”的重要标志,从而对中国哲学与佛教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惠能于延和元年(712)返归新兴定居,翌年圆寂于国恩寺。今南华寺内所供六祖像,相传为惠能的真身。

何维柏(1511-1587)

何维柏(1511-1587),字乔仲,号古林。广东南海人。明代名臣。

早年专志研读儒学,受陈白沙的理学影响甚大。明嘉靖十年(1531)参加乡试考中举人。嘉靖十四年(1535),再次赴京会试考取进士,并授为翰林院庶吉士。后被升为监察御史。其间上书皇帝建议停止征讨安南(今越南)的战事,皇帝一度接受了他的进谏,但未久又再次发动了长达3年之久的征讨安南的战事。何维柏对朝廷的决策深感失望,遂称病辞官返回家乡潜心读书。嘉靖二十三年(1544),被朝廷召复委为以御史的名义巡按福建。何治理闽政颇有政绩,受到民众的拥戴。他在任内率先上疏弹劾大学士严嵩“邪媚邀宠”,因而触怒

了嘉靖帝,派专使逮捕他到京城治罪。何在福州士民夹道哭跪中被押解离闽抵达京城,下在锦衣卫狱中受到严刑拷打,但他始终不肯屈服。后被皇帝从轻处置仅罢除官职发配回原籍。而他刚直敢谏,不畏权相的言行赢得了时人的尊敬。何返回家乡后致力于创办书院宣讲白沙学说,各地来谒见的仰慕者络绎不绝于道。他定居家乡20多年后,于隆庆元年(1567)又被穆宗下诏重新起用,先后任职为大理寺少卿,左副都御史、礼部侍郎等职。何维柏返回京城后仍然一本直言善谏的风格,向皇帝提出了不少关于整顿朝政的进谏,大多被皇帝所接纳。至万历五年(1577),他因不肯顺从大学士张居正之意而被张候机报复,先是将他调任南京礼部尚书(一虚设官职),后又借故奏请皇帝罢了其官职。何遂返回家乡,主持天山草堂的讲学,以白沙学说为宗,倡导以纲常社稷为立学主体。万历十五年(1587)病逝。著作有《易学义》、《太极图解》、《天山草堂存稿》等。

梁佩兰(1629-1705)

梁佩兰(1629-1705),字芝五,号药亭、郁洲。广东南海捕属(今广州市荔湾区)人。清初广东名诗人。

他自少攻读经史百家之学。清顺治十四年(1657)参加广东乡试,获中第一名(解元)。此后6次参加会试均落第。至康熙二十七年(1688),他已年近花甲,但仍第七次赴京参加会试,终于考取进士。旋被授为翰林院庶吉士。其间,他与中原的名诗人交往唱和甚多,诗作颇受好评,被公认为诗坛宗匠,名士王公多与其交往。他考取进士后因年事渐高而无意仕途,未久因故离开翰林院,南归隐居广州以诗酒自酬,并与友人结成诗社以再振岭南诗风为己任,致力培养诗坛新秀。他的诗歌创作为诗坛各方瞩目,所作意境开阔,功力雄健俊逸,为各大诗派一致推崇,被时人尊为“岭南三大家”与“岭南七子”之一。梁佩兰亦善作词、书法、绘画。词作被誉为清初粤词大家。书法合李邕、苏轼、米芾三家为一体而自成风格。康熙四十四年(1705),梁佩兰在广州病逝。平生著述较多,有《六莹堂集》诗集传世。

莫宣卿(834-?)

莫宣卿(834-?),字仲节,号片玉。广东封开人。广东的第一个状元。幼年时他的生父病逝,遂与母亲随继父生活。由于继父的家境较富裕,他得以入学堂读书。相传莫七岁时已学会吟诗写对联,12岁时即参加科举考试并中秀才,被乡人称誉为“神童”。唐大中五年(851),17岁的莫宣卿赴京城参加廷试获中制科状元,从而成为广东历史上科举考试的第一个状元,并是始隋唐以科举取士以来年龄最小的状元。

莫宣卿考取状元后,被任为翰林书院修撰。其后他还乡省亲,因母亲不愿随其北上定居,莫遂上书朝廷请求改委他在南方任职以奉养母亲。唐文宗允准,改委他浙江台州别驾(刺史的副职)。他即奉母携眷往台州上任,但未到台州却病逝于途中。

莫宣卿的生平业迹不显,存世的诗作也仅三首半,但由于是广东历史上的第一个状元,他的传奇式事迹及影响仍在岭南文化史上占有不容忽略的地位,为后人所尊崇。

宋湘(1756—1826)

宋湘(1756—1826),字焕襄,号芷湾。广东嘉应州白渡象湖村(今属梅州市)人。清

代诗人、书法家。自少酷爱诗词书法。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参加广东乡试中式解元(第一名)。嘉庆四年(1799)考取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国史馆总纂、云南的知县及知府、湖南督粮道等职。

宋湘的成就主要是在于诗歌与书法创作上。他的诗作颇得杜甫诗品的真味,既有沉郁顿拙之韵,又显挥洒自如的大气,从而在乾嘉时代的诗坛中独树一帜。宋湘力拒其时诗界盛行之“性灵”、“神韵”的经院派诗风,倡导了“唐翻晋案颜家帖,几道唐诗守六经”的创新诗风。并致力于推动岭南诗界的创新,其影响被认为“粤诗自黎简,冯敏昌之后推湘为巨擘”。他所著的诗作被纂编为《红杏山房集》,共存诗两千首,是岭南诗家的代表作之一。宋湘的书法行草兼备,尤其是书法的用笔不拘一格,凡毛巾、草刷、扫帚、蔗渣、竹叶诸物均可信手掂来代笔,皆矫若游龙,笔笔传神。其墨迹遍及大江南北,尤以竹叶所书的湖北汉阳《伯牙琴台题壁》最为人所知。

由于宋湘的诗作与书法双绝,嘉庆帝曾亲笔为之题辞:“广东第一才子”。

道光六年(1826),宋湘在湖北督粮道任内病逝

洪秀全、张九龄(网页上面暂缺内容)

广东概况之地理概况

广东概况之地理概况广东省行政区划简表

主要作物 多样性和丰富性是广东农业的基本特征。 广东有粮食、糖料、纤维、油料、烟茶、水果、药材、花卉、热作等类作物几百种。具有代表性的作物,主要有水稻、番薯、甘蔗、花生、蚕桑、香蕉、荔枝、菠萝、龙眼、茶叶、蔬菜等。 水稻 水稻是广东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它的播种面种和产量都占全省粮食作物的八成以上。水稻在广东分布很广泛,全省各地都有,但集中在三角洲和河谷冲积平原上。 番薯 番薯是粗粮,一般当作辅助粮食或用作饲料。它是广东第二大宗粮食作物,一年四季都有种植,分布也很普遍。 甘蔗 甘蔗不仅是最重要的糖料作物,而且是食品、医药、纤维等多种工业原料、生物能源(酒精等)以及畜牧、渔业的重要饲料。广东种蔗的范围很广,但以雷州半岛、珠江三角洲、潮汕平原最集中。 花生 花生全身都是宝,是油肥兼用作物。花生在广东分布很广,每个县市都种植。鉴江中下游平原、潮汕平原、雷州半岛、海陆惠台地是著名的花生产区。 蚕桑 桑叶养蚕,蚕吐丝作纺织原料。在历史上,广东桑蚕业在全国曾占极重要的地位,珠江三角洲是全国三大桑蚕基地之一,创造出奇特的“桑基鱼塘”优良人工农业生态系统。现在,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已变化,广东桑蚕生产已由珠江三角洲向西江、北江、鉴江流域扩展和

转移。 柑桔 广东是全国柑桔主产区之一。广东除南岭山地外都可种植柑桔。目前,肇庆、揭阳、广州、惠州是柑桔的主要商品生产基地。 香大蕉 香大蕉即香蕉、大蕉的总称,是热带果品。香大蕉分布较广,最重要的产地是高州、东莞、中山、顺德、番禺、广州郊区。 荔枝 荔枝是我国特产水果,广东是荔枝原产地之一,有两千多年的种植历史。唐代诗人苏东坡曾用“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诗句盛赞荔枝。茂名、广州、东莞、中山、新会、潮州、揭阳、惠州等地是主要产区。 菠萝 菠萝别名风梨,是罐头食品的好原料。广东是我国菠萝的主产区,徐闻、雷州、普宁、揭东、潮安等是集中产区。 龙眼 龙眼既可鲜吃,又可制成圆肉。圆肉在北方被誉为“南方的人参”。主要产区是茂名和珠江三角洲。 茶叶 茶叶是热带、亚热带多年生常绿灌木,茶叶是重要饮料。饮料有益健康,广东人喜欢饮茶,居家、酒楼、常饭、宴席、都有茶饮。广东种茶也很普遍,茶叶产量最大是清远、肇庆、梅州三市,种植10万亩以上的有英德、鹤山、饶平、潮州、高州、信宜等10多个县市。 蔬菜 蔬菜是副食品作物的总称。广东蔬菜种类多,一年四季都可种植,蔬菜产量居全国第一位,除了满足本身需要外,还有大量蔬菜销往港澳和北方各大城市。湛江、茂名是主要的“南菜北运”基地。 经济区划 根据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差异和特征,广东省可以划分为以下七个经济区。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

50个成语,每个背后都有一位历史名人

50个成语,每个背后都有一位历史名人! 1、鞠躬尽瘁(诸葛亮) 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释义: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 2、一字千金(吕不韦) 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释义:增损一字,赏予千金。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3、一字之师(郑谷) 出自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释义:改正一个字的老师。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4、东山再起(谢安) 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5、一饭千金(韩信)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释义: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6、图穷匕见(荆轲) 出自《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释义: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7、纸上谈兵(赵括)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释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8、接竿而起(陈胜) 出自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钱王家训 述评 龚剑锋分析

钱王家训述评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硕导龚剑锋 吴越钱家,是一个延绵千年未曾中断且代有人杰的世家典范。钱王世家,千年传承,人才辈出,从未断绝。究其原因,却要归功于一人及其所遗留的家训。钱镠为吴越钱家开创之祖,他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从一介布衣,跃居成为两浙之王。称王之后,钱镠采取保境安民的政策,一方面派遣使节同中原王朝保持良好关系,另一方面与民休养生息,兴修水利,修筑钱塘江沿岸捍海石塘,即保护了农田不再受海潮侵扰之苦,也便于农田灌溉;重视文化,兴办教育,注意人才的培养。在这样的政策下,吴越国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成为五代十国时期为数不多的一方乐土。更难能可贵的是布衣出身的钱镠非常注意家族的传承,依靠其过人的智慧,给钱氏家族留着了受用不尽的家训。钱镠的家训不是一朝一夕所形成的,而是其经过长时间的考量才得以最终完成。在其六十岁时,钱镠立家训八条,在临终前又给子孙留下遗训十条。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促成了钱氏家族的人才井喷,给华夏文明贡献了众多一流的人物,其精彩绝伦几乎无第二姓可比。到了民国十三年钱氏后人钱文选根据钱镠的八训和遗训,采辑中国历代名人家训和格言中的精华,凝练整理出新的钱氏家训,分为个人、家庭、社会、国家等内容,并被广大钱氏后人所认可尊崇。 依靠着家训的力量,钱王世家自宋代以降,人才辈出,载入史册的钱姓知名人士高达千人以上。宋初即出现了钱氏文人群,钱惟演、钱易的文才倾动中原文坛,为苏东坡、冯梦龙等文学大家所称道。明代则有万历年间殿试第一名,后官至礼部尚书的钱士开,又有文学大家钱谦益。清代则有著名学者钱大昕,长于校勘考订,精于音韵训诂,著有《廿二史考异》。至近代,满天星斗来形容恰为不过,最负盛名的是“三钱”: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还有钱穆、钱钟书、钱昌照、钱其琛等等,钱氏人才犹如百花齐放,竞相争艳,以至被编成了绕口令“一诺奖、二外交家、三科学家、四国学大师、五全国政协副主席、十八两院院士”。钱氏家训作为钱氏家族的精神之源,滋滋不断地哺育着钱氏后人,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曾说“我们钱氏家族代代克勤克俭,对子孙要求极严,或许是受祖先家训

广东省及主要城市概况

广东省,简称粤,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南端沿海的一个省份。广东位于南岭以南,南海之滨。与香港、澳门、广西、湖南、江西和福建接壤;与海南隔海相望。省会广州。广东在语言风俗、历史文化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一面,与中国北方地区有很大的不同。近年来广东亦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 深圳市位于广东省中南沿海地区,珠江入海口之东偏北。深圳市地处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中南沿海,陆域位置东经113°46′至114°37′,北纬22°27′至22°52′。东西长81.4公里,南北宽(最短处)为10.8公里,东临大鹏湾,西连珠江口,南邻香港,与九龙半岛接壤,与香港新界一河之隔,被称为“香港的后花园”。圳这座新兴的城市整洁美丽,四季草木葱笼,当地政府因地制宜地开发了不少旅游景点,将自然风光与人工建筑巧妙结合。深圳历史悠久,文化发达,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保存在地上、地下的文物古迹十分丰富。80年代深圳博物馆考古人员进行了文物普查,发现了一大批颇有价值的古建筑、古遗址、古墓葬、古寺庙、古城址和风景名胜等。深圳市人民政府于1983年先后公布了两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对名胜古迹作了修复,再现了原有的风貌,以供游人观赏。深圳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夏无酷暑,时间长达6个月。春秋冬三季气候温暖,无寒冷之忧。年平均气温为22.3℃。景观:锦绣中华、世界之窗、明思克航母世界、欢乐谷 广州是广东省的省会,是中国南方最大的海滨城市,广州位于东经113。17`,北纬23。8`,地处中国大陆南部,广东省南部,珠江三角洲北缘。广州临南海,邻近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国通往世界的南大门,广州属丘陵地带。中国的第三大河----珠江从广州市中心穿流而过。广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相传在远古时候,曾有五位仙人,身穿五色彩服、骑着嘴衔稻穗的五色仙羊降临此地,把稻穗赠给百姓,祝愿这里永无饥荒。从此,广州便有“羊城”、“穗城”的美称,“五羊”也成为广州的象征。广州既是中国也是世界名城,又是一座古城,因历史上有五羊仙子降临献稻穗的故事,广州又称为“羊城”和“穗城”,简称“穗”;广州一年四季如春、繁花似锦,除夕迎春花市闻名海内外,故又有“花城”的美誉。广州地处低纬, 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表接受太阳辐射量较多,同时受季风的影响,夏季海洋暖气流形成高温、高湿、多雨的气候;冬季北方大陆冷风形成低温、干燥、少雨的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1.4-21.9度,年降雨量平均为1 623.6-1 899.8mm,北部多于南部。 1982年,广州被国务院选定为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我国重点旅游城市。1999年1月,广州被评为优秀旅游城市。景观:白云山、莲花山、南海神庙、佛山祖庙、广州动物园等。 东莞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东北部,北距广州50公里,南离深圳90公里,水路至香港47海里,至澳门48海里,处于穗港经济走廊中间,是广州与香港之间水陆交通的必经之地。东莞历史源远流长。据历史记载:新石器时代,其境内东江沿岸已有原始人群聚居。公元前20世纪的夏代,东莞属南交址。春秋战国时,东莞属"百粤地"。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东莞属南海郡番禺县地。东汉顺帝时,分番禺立增城,东莞属增城。公元222-228年中,分增城立东官郡。进入晋代,废东官郡,东莞分属番禺、增城。莞市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名胜古迹甚多,旅游资源丰富。东莞博物馆珍藏有村头遗址等新石器时代以来的出土文物。东莞是英雄的土地,鸦片战争揭开中国近代史第一页,有中外闻名的林则徐销烟池、水质角炮台、威远炮台等抗英古战场遗址,有鸦片战争博物馆、海战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东江众人民的根据地,大岭山抗日史实陈列馆和榴花抗日纪念亭,吸引不少游客瞻仰。东莞濒临南海,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这里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23.3摄氏度,年均降水量2042.6毫米。景观:有中外闻名的林则徐销烟池、沙角炮台、威远炮台等抗英古战场遗址,有鸦片战争博物馆、海战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东江人民的根据地,大岭山抗日史实陈列馆和榴花抗日纪念亭,吸引不少游客瞻仰。 惠阳位于珠江三角洲东南部,南抱大亚湾,与香港隔海相望;西连深圳;中部与惠州市相连。惠阳区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资源丰富,是著名历史人物邓承修、邓仲元、叶挺的故乡,是广东著名的侨乡。惠阳隋名为归善县,属循州治,明、清属惠州治,1912年改称为惠阳县。惠阳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资源丰富、物产繁多,有“鱼米之乡”的美称。从公元366年设立县建制至1994年撤县设市,有1628年历史;是邓承修、廖仲恺、廖仲元、叶挺的故乡。惠阳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山、水、海、岛、泉、寺、文、史、迹等特征,宜于开发各种休闲、娱乐、度假、旅游等项目。境内海岸线长51.8公里,其中有30多公里宜

成语中的历史名人

1、鞠躬尽瘁(诸葛亮) 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释义: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 2、一字千金(吕不韦) 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释义:增损一字,赏予千金。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3、一字之师(郑谷) 出自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释义:改正一个字的老师。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4、东山再起(谢安) 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5、一饭千金(韩信)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释义: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6、图穷匕见(荆轲) 出自《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释义: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7、纸上谈兵(赵括)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释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8、接竿而起(陈胜) 出自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释义:砍了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进行反抗。指人民起义。 9、卧薪尝胆(勾践) 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释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10、负荆请罪(廉颇)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走进历史人物——李清照_初中作文

走进历史人物——李清照 似水柔情的女人花似水柔情的女人花,一瓣摇曳在动荡的北宋,一瓣在南宋的哀怨中飘零。 历史注定她不是一个平凡的人,否则怎会让一个女子的柔情劲经南北宋朝,又怎会让一个女子的才情遮掩文坛墨客。 一介草民,惟求安。 风雨过后,不变是动荡。历尽了颠沛流离,何尝不愿安宁?却是世事难料,却是兵败马乱,即便如此,安逸的生活可以不要了罢,珍世的古董可以舍弃了罢,可家呢?不论家,国已逝,家何存!留下的,唯有一刬的哀怨与心酸,如何是好?如何是好! 一名青衿,惟求清。 清淡的生活是多少迁客骚人的追求啊,却终于被现实大海重重拍下。面对残阳秋水,晚秋落叶,诗人的苦闷,身处异乡的孤寂,也散落在水面,晕开思念的涟漪。女人花映在水中,水滋润了花,水却因

她的思绪而惆怅,为她的柔情而妩媚。 一缕轻衫,惟求静。 才情缀满了一缕轻衫,但她终究还是一名女子,有血有肉,柔情似水。她与赵明诚明明相爱,却是天人相隔,是源于当时无情的乱世啊,才会让他们的爱情这般悲凉!这又是一个何等坚韧的女子,悲怆使她柔肠万断,她却化作细语追忆自己的爱情,然而,这柔丝般的细语又怎能载起她千钧的伤痛? 面对残香断酒,面对物是人非,面对绿肥红瘦,柔弱的女子要如何抵撑?只能以泪筛愁,那愁情深深深几许?恐怕连蚱蜢舟也载不下罢,既然载不下,那就忖度着旧梦,让泪滴下,滴在对国仇家恨的悲愤中,滴在对赵明诚的思念中。 女人花飘落了,镶在水面上,流水洗去了岁月的光华和铅华,变的是岸上风雨,垂柳芭蕉,不变的仍是东流水。 春花秋月,年年月月依旧,还有惆怅也依旧。纵使没有了风横雨狂,不再乱红纷飞,然惟有一丛芳草,蜂蝶纷舞里,年年月月爱与恨

中国历代名人家训汇编

中国历代名人家训汇编 一、养子须教子 1、须知孺子可教,勿谓童子何知。(《增广贤文》) 2、养不教,父之过。(《三字经》) 3、养子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增广贤文》) 4、富若不教子,钱谷必消亡;贵若不教子,衣冠受不长。(《增广贤文》) 5、居家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增广贤文》) 6、能师孟母三迁教,定卜燕山五桂芳。(《增广贤文》) 7、训子须从胎教始,端蒙必自小学初。(《增广贤文》) 8、人品须从小作起,权宜苟且诡随之意多,则一生人品坏矣。(家诫要言) 9、立身作家读书,俱要有绳墨规矩,循之则终生无悔无尤。(家诫要言) 10、儿小任情骄惯,大来负了亲心。(《小儿语》) 11、凡好何须父业,儿若不肖空积。(续小儿语)

12、要求子顺,先孝爷娘。(续小儿语) 13、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与儿孙。(《增广贤文》)14、国清才子贵,家富小儿娇。(《增广贤文》) 15、事亲须当养志,爱子勿令偷安。(《增广贤文》) 16、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作牛马。(《增广贤文》) 17、凡人皆有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曾国藩家书》) 18、京师子弟之坏,无有不由于骄奢二字者。尔与诸弟其戒之,至嘱至嘱。(《曾国藩家书》) 19、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习气,则难望有成。(《曾国藩家中》) 二、仁爱 1、百善孝为先。(《赠广贤文》) 2、孝当竭力,非徒养生。鸦有反哺之孝,羊知跪乳之恩。(《增广贤文》) 3、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治文贤文) 4、毋令长者疑,毋使父母怒。(家诫要言)

安徽历史名人

安徽历史名人全集 先秦两代 管仲庄子甘罗陈胜范增英布张良文翁桓谭桓荣范滂华陀左慈刘馥 三国魏晋 曹操周瑜小乔桓范曹洪曹仁鲁肃吕蒙曹真曹丕曹植嵇康王蕃刘伶 恒温桓伊戴逵 南北朝 何尚之何敬容 隋唐 耿询汪华汪伦张籍李绅杜荀鹤陈抟曹霸 五代十国 朱温朱友贞杨行密 宋 陈翥包拯高太后李公麟方腊吕本中宗杲张孝祥罗愿吕祖谦吴潜胡仔 胡舜陟毕昇梅尧臣鲁宗道 元明 朱升李善长汤和朱元璋常遇春徐达胡惟庸蓝玉沐英朱棣朱权程繁政 汪机傅友德邓愈何震胡宗宪朱有汪道昆许国程大位戚继光注迁讷 左光斗胡正言阮大铖吴应箕 清 萧云从汤鹏杨光先弘仁方以智钱澄之查士标汪昂施闰章梅清梅文鼎 张英戴名世方苞方观承张廷玉汪士慎程兰如刘大戴震鲍廷博姚鼐 罗聘邓石如曹振镛王贞仪高朗亭包世臣郑复光姚莹王茂荫张乐行 张守禹程长庚胡光墉年羹尧李鸿章张树声刘瑞芬孙家鼐丁汝昌刘铭传 汪莱 近代 杨文会周馥吴汝纶杨月楼孙多森程家柽吴樾范传甲施从云吴谷 宋玉琳张汇滔倪映典韩伯棠詹天佑 李经方段祺瑞周学熙倪嗣冲徐谦许世英叶春善柏文蔚杨小楼王揖唐 张敬尧陈独秀冯玉祥孙多钰方振武朱蕴山刘文典梅光迪 当代 黄宾虹柏文蔚汪孟邹方振武王亚樵张治中陶行知胡适张恨水 朱光潜陈延年王步文林散之李克农阿英田间蒋光慈乔年刘开渠 戴安澜王稼祥赵朴初吴作人张曙黄镇侯学煜姚依林杨振宁邓稼先 严凤英 胡锦涛吴邦国李克强 先秦: 老子 (前580-前500),姓李,名耳,字聃,今安徽亳州市涡阳县人,道家学说的创始人。曾出任周朝守藏室的史官(图书馆馆长),后弃官归隐。传说老子归隐时骑青牛路经函谷关,函谷关守令请求老子著书,于是有《老子》五千多言留于后世。《老子》即《道德经》,分“道”与“德”两部分,基本反映了老子的思想。道是“无”,但这个“无”并非不存在,道是“虚”,因其有巨大的包涵性。“德”就是得到道。小国寡民是老子道在社会的再现。老子的道家思想开启了中国几千年来崇尚自然,努力与自然合一的精神内涵。 庄子 (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今安徽蒙城)人,著名哲学家,道家代表人物。他继承和发展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认为“道”是无限的,人生的终极意义和至高境界就是与道合一。强调事物的自生自化,否认有神的主宰。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辨证法因素。著作有《庄子》,亦称《南华经》,是道家经典之一。《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养生主》篇中的‘庖丁解牛’尤为后世传诵。 管仲春秋时齐国名相,颍上人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和思想家。他经鲍叔牙推荐被齐桓公任为卿,被尊称“仲父”。他辅佐齐恒公对内对外政策进行全面改革,分国都为十五士乡和六工商乡,设各级官吏管理,并以士乡的乡里组织为军事编制;主张按土地好坏分等征税,适当征发力役,禁止掠夺家畜;用官府力量发展盐铁业,筹造和管理货币,调剂物价;特许在庶民中选士,予以破格提升。帮助齐桓公以“尊王攘夷”相号召,使齐国日益昌盛,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管仲是先秦法家思想的奠基人之一。现存《管子》76篇,多为后人假托。 孙孙敖霍邱人(生卒年不详)春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公元前601年,出任楚国令尹(楚相),辅佐楚庄王施教导民,宽刑缓政,发展经济,政绩赫然。主持兴修了芍陂(今安丰塘),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增强了国力。司马迁《史记·循吏列传》列其为第一人。 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 陈胜(?~前208) 字涉。阳城(今属固镇县人,一说河南登封东南)人。雇农出身。秦二世元年(前209)被征屯戍渔阳(今北京密去西南),因洪水误期,按秦律当斩。遂与吴广在蕲县大泽乡(今宿县东南刘村集)发动同行戍卒九百人起义。各地纷纷响应,队伍发展至数万人,并在陈县(今河南淮阳)建立张楚政

中山基本概况-中山网

中山基本概况 【自然地理】中山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中部偏南的西、北江下游出海处,北接广州市番禺区和佛山市顺德区,西邻江门市区、新会区和珠海市斗门区,东南连珠海市,东隔珠江口伶仃洋与深圳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相望。全境位于北纬22°11′~22°47′,东经113°09′~113°46′之间。行政管辖面积1891.95平方公里。市中心陆路北距广州市区86公里,东南至澳门65公里,由中山港水路到香港52海里。市政府设于东区松苑路1号。 中山市地质发展历史悠久,地壳变动频繁,地质构造体系属于华南褶皱束的粤中坳陷,中山位于北段。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中部高亢,四周平坦,平原地区自西北向东南倾斜。五桂山、竹嵩岭等山脉突屹于市中南部,五桂山主峰海拔531米,为全市最高峰。地貌由大陆架隆起的低山、丘陵、台地和珠江口的冲积平原、海滩组成。其中低山、丘陵、台地占全境面积的24%,一般海拔为10~200米,土壤类型为赤红壤。平原和滩涂占全境面积的68%,一般海拔为-0.5~1米,其中平原土壤类型为水稻土和基水地,滩涂广泛分布有滨海盐渍沼泽土及滨海沙土。河流面积占全境的8%,西江下游的西海水道、磨刀门水道自北向南流经市西部边界,由磨刀门出南海;北江下游的洪奇沥水道自西北向东南经过市东北边界由洪奇门出珠江口。其间汊道纵横交错,其中小榄水道、鸡鸦水道横贯市北半部,汇入横门水道由横门出珠江口。水系划分为平原河网和低山丘陵河网两个部分,平原地区河网深受南海海洋潮汐的影响,具典型河口区特色。 中山市地处低纬度区,全境均在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充足,雨量充沛,境内太阳高度角大,太阳每年有两次从天顶经过。夏至日,石岐的太阳高度角最大可达89°;冬至日,太阳高度角也有44°。全年太阳辐射量大,年平均太阳辐射量为445155.4焦尔/平方厘米,7月最多,达51141.3焦尔/平方厘米;2月最少,仅23285.7焦尔/平方厘米(此项观测业务已停止)。历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843.4小时,占年可照时数的42%;最多日照时数为2392.6小时(1955年),占年可照时数的54%;年最少日照时数为1448.2小时(1994年),占年可照时数的33%。终年气温较高,年平均气温为22.0℃。月平均气温以1月最低,为13.6℃;7月最高,达28.5℃。极端最高气温38.3℃(2004年7月1日),极端最低气温-1.3℃(1955年1月12日)。濒

历史名人故事【四篇】

历史名人故事【四篇】 历史名人故事篇一:人生的真谛 几个学生向苏格拉底请教人生的真谛。 苏格拉底把他们带到果林边,这时正是果实成熟的季节,树枝上沉甸甸地挂满了果子。“你们各顺着一行果树,从林子这头走到那头,每人摘一枚自己认为是的果子。不许走回头路,不许作第二次选择。”苏格拉底吩咐说。 学生们出发了。在穿过果林的整个过程中,他们都十分认真地进行着选择。等他们到达果林的另一端时,老师已在那里等候着他们。 “你们是否都选择到自己满意的果子了?”苏格拉底问。 学生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都不肯回答。 “怎么啦?孩子们,你们对自己的选择满意吗?”苏格拉底再次问。 “老师,让我再选择一次吧!”一个学生请求说,“我走进果林时,就发现了一个很大很好的果子,但是,我还想找一个更大更好的,当我走到林子的尽头后,才发现第一次看见的那枚果子就是的。” 另一个学生紧接着说:“我和师兄恰巧相反,我走进果林不久就摘下了一枚我认为是的果子,可是以后我发现,果林里比我摘下的这枚更大更好的果子多的是。老师,请让我也再选择一次吧!”

“老师,让我们都再选择一次吧!”其他学生一起请求。 苏格拉底坚定地摇了摇头:“孩子们,没有第二次选择,人生就是如此。” 历史名人故事篇二:小比尔盖茨的“电脑梦” 比尔。盖茨从小就是个“电脑迷”。他1955年10月28日生于美国西北部华盛顿州的西雅图,小时候就开朗活泼,是一个精力充沛的孩子。不论什么时候,他都在摇篮里来回晃动。等长大些又花许多时间骑弹簧木马。后来,他把这种摇摆习惯带入成年时期,也带入了微软公司,摇动了整个世界。 比尔。盖茨在中学时酷爱数学和计算机。保罗。艾伦是他的校友,两人经常在湖滨中学的电脑上玩三连棋的游戏。那时候的电脑就是一台pdp8型的小型机,学生们可以在一些相连的终端上,通过纸带打字机玩游戏,也能编一些诸如排座位之类的小软件,小比尔。盖茨玩起来得心应手。 1972年的一个夏天,年龄比他大3岁的保罗拿来一本《电子学》的杂志,指着一篇只有10个自然段的文章,对比尔说,有一家新成立的叫英特尔的公司推出一种叫8008的微处理器芯片。两人不久就弄到芯片,摆弄出一台机器,可以分析城市交通监视器上的信息,他们就想成立一家命名为“交通数据公司”的公司。1973年,比尔上了哈佛大学,保罗则在波士顿一家叫“甜井”的电脑公司找到一份编程的工作。两个伙伴经常会面,探讨电脑的事情。 如苹果砸出牛顿的灵感一样,个人电脑突入比尔的脑海也有一个外在的启蒙者。这就是1975年1月份的《大众电子学》杂志,

当代家庭德育教育应借鉴古代教育思想的精华

作者简介:庞军朋(1978—),女,河南淮阳人,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06级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研究生论文专刊第34卷 2007年6月 当代家庭德育教育应借鉴古代教育思想的精华 庞军朋 摘 要:家庭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随着社会的进步,那些封闭传统的观念与方法在如今已显得不合时宜,但是,古代家庭教育中的科学方法和先进的思想精髓,对当代家庭教育,尤其德育建设仍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值得我们吸收和发扬。“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本文旨在通过对古代家庭教育的分析,阐述现代家庭德育借鉴古代家庭教育思想的意义,使人们加深家庭道德教育的认识和理解,并从中获取某些有益启示,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服务。 关键词:现代家庭德育;古代教育;教育思想精华;德育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的“奠基人”。早在战国时期,古人便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训示,可见古人对道德修养的重视以及家庭教育在人们心目中的重要地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孩子成长、家庭教育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应当如何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对广大孩子的家长来说,长期以来存在着很大的个人差异。 一、当代家庭德育教育状况分析 面对当今开放的社会和价值多元化的现实,在家庭教育中,孩子往往被当成了工具———是家长实现自己未实现抱负的工具。尤其在我国,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目前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在这样的情况下,父母的所有的爱和期望完全集中在一个孩子身上。孩子们找不到自我,很难身心健康地自然成长。 11明显的功利主义倾向———“重智力开发,轻 道德培养”。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家庭教育中出现了家长们的教育目的便是孩子能考出高分、考上名校、拿到更多的证书,于是我们总能看到整天带着孩子奔波于各种特长班、补习班的父母。然而他们却忽视了对孩子的品德教育和人格培养,只要学习好,其他都无关紧要。因此,孩子家庭德育的时间不断地被挤压。 21教育观念上的偏差。一些父母认为自己只 要提供丰裕的物质条件就可以了,他们对孩子在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心,至于道德教育则该由学校负 责;一些父母则不注重自己的言行,对孩子产生了消极影响;有的父母有时甚至出于对孩子的保护做出一些不恰当的甚至是错误的教育,如教唆孩子如何在公共汽车上抢座位等。 31教育方式的极端化。目前,家庭普遍存在以 几中不科学的教育方法:或过于溺爱———对孩子的爱缺乏理智和分寸,想方设法满足孩子一切的要求;或过于专制———始终以居高临下的方式对待孩子,在教育过程中严厉有余,慈爱不足;或过于放任———父母缺乏对孩子正常的关心和爱护,没有明确的要求,放任自流。 种种教育弊端让人担忧,虽然这些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应试教育有关,但是家庭教育中不仅需要科学知识也需要人文精神。殊不知,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而道德教育是教育的核心,家庭教育应该先教会孩子先学会做人,使他们先做个“人”,再学习知识。家庭德育的缺失对儿童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甚至隐藏着“危机”。虽然,德育理论、德育方法与途径等研究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地更新。然而,反观古代家庭教育,先辈为我们留下的有益的家庭教育思想,可谓是一份极其丰厚而又珍贵的文化遗产,值得我们继承、吸收和发展。 二、当代家庭德育教育借鉴古代家庭教育精华的意义 古代家庭教育极其重视道德教育。古人以孝悌之道为伦理道德的起点,强调家庭教育要及早施教,越早越好,甚至从胎教开始。他们把品行的确立作 — 161—

中国历代名人雅号

中国历代名人雅号 1、庞统的号叫凤雏,这个号是谁最先给他取得,并广而告之?庞德公 2、杜甫的号少陵野老与一位女人有关,因为他居住的少陵这个地方是哪个女人的陵墓所在地?许平君 3、白居易的号香山居士,请问香山这个地名在以下哪个地方?乎 之、北京 乎、洛阳 者、九江 也、扬州 4、以下哪一个雅号是人的雅号?中 古、金衣公子 今、雪衣娘 中、长爪郎 外、九皋处士 5、如来佛的眼睛像哪一种花的花瓣,有一位诗人的号就是源自这种花,请问这位诗人的号是?青莲居士 6、小李杜两个人的号都跟一个地方有关,请问是哪两个号?樊南生樊川居士 7、欧阳修有个号叫六一居士,六一包括集古录一千卷,藏书一万卷,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还有一个…一?是什么?欧阳修一老翁 8、东坡一词并非苏轼首用,有一位唐朝诗人就曾在城东山坡上种花,谓之东坡,请问哪位唐朝诗人?白居易 9、迂叟是司马光的别号,唐朝有位文人也有同样的号,请问是谁?白居易 10、李清照的号…易安居士?得名于谁的文学作品?陶渊明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11、跟李清照同一时期有一位诗人的号,也是来自陶渊明的作品,李清照而且还深受他的影响,请问这位诗人的号叫什么?归来子晁补之 12、辛弃疾是在哪个地方隐居的时候取得…稼轩?这个号?带湖 13、有一位画家号叫笑笑先生,从他的号请猜猜他画什么最擅长?竹子 14、倚天屠龙记里面有个铁冠道人,其实历史上有位文学家的号也叫铁冠道人,请问是谁?苏轼 15、陆游自号…放翁?是流寓在什么地方的时候?蜀中 16、陆游除了一个放翁,为人所知以外,晚年还有一个号,诗中多有涉及,请问是什么?龟堂老人 17、郑思肖有一个号叫所南,请问…所南?这个号的含义是什么?坐卧向南背北 18、南昌的象湖,因为有一位名人曾在此讲学,象湖这名字就是源于这位名人的号,这位名人是谁?陆九渊 19、杨万里的号叫诚斋,得名于一位名将曾以“正心诚意”勉励过他,所以他取书斋为诚斋,这位名将是谁?张浚 20、南宋有两位著名文人的号都叫梅溪,一位状元,一位词人,请问分别是谁?史达祖王十朋 21、明朝诗人高启,因为诗句得到一个别称(如赵倚楼),请找出如下正确的一项?衣衣、梅花

广东省概况

广东省概况 广东省,简称“粤”,是中国大陆南端沿海的一个省份,位于南岭以南,南海之滨,与香港、澳门、广西、湖南、江西和福建接壤,与海南隔海相望。地处北纬20°19′~25°31′,东经109°45′~117°20′。北自乐昌坪石,南至徐闻海安,相距约800公里,东自饶平大埕,西至廉江高桥,约1000 公里。大陆岸线长3368.1 公里。沿海共有面积500 平方米以上的大小岛屿759 个,岛屿岸线长1649.5 公里(不包括香港、澳门和东沙群岛地区)。另有明礁和干出礁1631个。陆地面积17.8万平方公里,其中海岛面积1600平方公里。水深200米以内的大陆架东起台湾线滩南部,西至北部湾东部,南至琼州海峡中部,有17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省会广州,辖21个省辖市,其中副省级城市2个(广州、深圳),地级市19个。 广东在语言风俗、历史文化等方面都有着独特一面,内部有三大民系,思想和文化与中国北方地区有很大的不同。广东人口超过一亿多人,其中外国人士已达上百万,经济实力占全国的八分之一,并超越新加坡、台湾和香港。广东已成为我国人口最多,外国人士最多,经济实力最强,文化最开放的省份。 自然条件地质为多轮回造山区。地貌结构上山地占31.68%,丘陵占28.5%, 台地占16.1%,平原占23.7%。东北—西南走向山脉,有南岭山、罗平山、莲花山,海拔600米~1 100米。西北一东南走向山脉,海拔800米~1 200米,最高峰石坑崆海拔1 902米。丘陵分布于山地四周。台地平原分布在东南沿海和各江中下游谷地。平原以珠江三角洲和潮汕平原较大。除粤北山区属中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外,大部地区为南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类型。年均温19℃~23℃,由东北向西南沿海递增,1月均温9℃~15℃,7月均温28℃~29℃。大部地区无霜雪。年均降水量1500~2 000毫米,年蒸发量1 000~1 200毫米,属湿润地区。降水量的季节变化明显,汛期(4~9月)占全年80%。沿海夏秋两季受热带风暴袭击,年均10个,登陆的有4~5 个,占全国登陆热带风暴的50%左右。河流有珠江水系、珠江三角洲水系和粤东、粤西沿海独流水系。年平均河川径流量为1 800亿立方米。水资源时空分配不均,夏秋易生洪涝,沿海台地区有缺水现象。土壤主要分布为:粤西雷州半岛是砖红壤、赤红壤,粤东和粤中地区是红壤、黄壤、紫色土、山地草甸土,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潮土、滨海盐土、砂土、水稻土。北部南岭地区为典型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中部为亚热带常绿季雨林,南部为热带常绿季雨林。维束管植物有6 000多种,其中属热带的植物4 000种,特有种1 000种,古老树种30种。水松、苏铁、树蕨等被称为“活化石”。主要林木有松、杉、梓、桉等。水果有200 多种,其中荔枝、菠萝、龙眼、香蕉和柑橘被誉为岭南佳果。历史沿革广东是中国文化发祥较早的地区之一,早在二三十万年前,就有“马坝人”(旧石器时代中期、晚期的古人)在韶关、油江一带繁衍生息。春秋以前属扬州徼外地。春秋战国时属百粤(越)地。秦置南海等3 郡,辖番禺、龙川等4 县。两汉设交州(交趾部)等3 州,辖南海、苍梧等郡,20 余县。三国吴分置广州,辖南海、苍梧等郡共29 县。隋设南海、义安等9 郡,辖59 县。唐置岭南道,辖广州等20州,71 县。宋设广南东、西路,辖广州等17 州(府),49 县。元置广东、海北、海南道等3道。辖广州等19路(州),49县(录事司)。明设布政司,辖广州、韶州等10府及罗定直隶州,77县、8散州。清设广东省,辖南韶连等6道,广州等9府,南雄等4 直隶州和佛冈等2 直隶厅,86 县(散州、散厅)。民国初年,辖粤海等6 道、94县,后废道,辖98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辖99县。1987

古今中外历史名人事迹

一、中国古代作家: 李白 1、游侠李白飒沓而来,他的双脚和诗笔生动了大唐山水.他行走在漂泊的长路上,饮他的酒,洒他的泪,唱他的歌.他闯进了宫廷,令权贵齿冷,令谦谦君子瞠目结舌.他醉着,大笔横扫,给大唐诗坛注入西域骑士的剽悍和纯粹,令所有骚人墨客为之一惊. 2、一叶舟,一个人,一壶酒.一句"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一问之"道出酒入豪肠的酣畅,一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展现无穷豪情壮志,一朵清逸飘洒的青莲绽放水中,一位自信狂放的诗仙璀璨于盛唐! 3、诗中仙起,千万书生尽低头.他乐观,“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至情,“桃话滩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他豪放,“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看尽长江景色,方见“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 ” 杜甫 1、漫漫长路,谁在弹奏忧国忧民的千古绝唱?破旧草堂,谁在用诗诠释背井离乡的悲甚愁肠。他的赤子之心,照耀在唐代盛衰上,化为一腔怒火,燃尽腐败和丑恶。他的诗篇铭记在人们心中,化作一股热泪,洒遍祖国河山。“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他忧愁的身影定格在历史长廊,化为一颗明珠,照耀在诗坛之上。 2、一代诗圣:杜甫:是他,用沉重的笔调写出战乱带给老百姓的灾难,写出了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他的诗歌超越了唐诗的内涵,化成一把把利剑,划开封建制度的屏风,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他也因此成了现实主义诗派的代表人物. 3、一片丹心,诗写历史——杜甫:他的一生,他的“诗史”是盛唐转为晚唐的写照。他吟唱历史,吟唱了唐朝的挽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他的寸寸丹心;“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他的雄心壮志。诗圣写诗史,诗史留万世。 4、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杜甫:谁,能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魄?谁,能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忧国情怀?又有谁,能在“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的窘境之下还怀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的心愿.你博大的胸襟能容海纳川,惟有你,才顶得起“诗圣”的光环. 李煜 古词坛“南面王”:李煜:上帝的方向盘打错了方向,于是,他在一个极浪漫的日子——七夕,降临到了才子的陵墓——帝王之家。他是一个业余的政治家,却

历代名人家训十则

历代名人家训十则 (一)孔丘“训子鲤”: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二)司马谈“命子迁”: 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 (三)诸葛亮“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欲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研精,险 躁则不能理性。 (四)韩愈“符读书城南”: 木之就规矩,在梓匠轮舆。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欲知学之力,贤愚同一初。由其不能学,所入遂异闾。 (五)司马光“训俭示康”: 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御孙(春秋时鲁国大夫)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夫

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丧身,败家。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 (六)朱熹“与长子受之”: 早晚受业请益,随众例不得怠慢。日间思索,有疑用册子随手扎记,候见质问,不得放过。所闻诲语,归安下处,思省切要之言,逐日扎记,归日要看。见好文字,录取归来。…不得擅自出入。…不得饮酒荒思废业。…交游之间,尤当审择。…见人嘉言善行, 则敬慕而记录之 (七)纪昀“训大儿”: 尔初入世途,择交宜慎,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误交真小人,其害犹浅;误交伪君子,其祸为烈矣。 (八)蒋士铨《再示知让》 莫贫于无学,莫孤于无友,莫苦于无识,莫贱于无守。 无学如病瘵,枯竭岂能久;无友如堕井,陷溺孰援手?

历史名人介绍

1:穆罕默德伊斯兰教创始人,政治领袖 2:牛顿发现日光十七色混合的人;发明反射式望远镜的人;微积分,二项式创始人;四大运动定论创始人;《原理》作者;恒星起源学创始人 3:耶稣基督基督教创始人;《圣经》作者 4:释迦牟尼佛教创始人 5:孔丘儒教创始人 6:保罗基督教最伟大的使徒;《新约》作者 7:蔡伦纸的发明人 8:古登堡活字印刷及活字印刷法的创始人,推广人 9:哥伦布美洲大陆发现者 10: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相对论,相对论学创始人,核能发现者 11:巴斯德生源说创始人,细菌学创始人,疫苗创始人 12:伽利略“无阻力时不同重量物体下落速度一样”定理创始人,惯性定律创始人,太阳黑子,卫星论创始人;日心说创始人之一 13:亚里士多德古代史中最伟大的科学家,哲学家;天文学,动物学,胚胎学,地理地质学,物理学,解刨学,生理学,形而上学创始人14:欧几里的《几何原本》作者 15:摩西犹太教创始人,率领希伯来人走出埃及的人 16:达尔文进化论奠基人 17:秦始皇统一中国者 18:奥古斯都古罗马第一任皇帝 19:哥白尼日心说创始人 20:拉瓦锡基本化学理论创始人,元素说创始人,“呼吸等于燃烧”重要理论创始人

21:君士坦丁大帝第一位信奉基督教的罗马帝国皇帝 22:瓦特蒸汽机发明人 23:迈克尔法拉第发电机创始人 24:迈克斯韦创立了一组有四个方程式的表达电磁间基本定律的方程组25:路得欧洲宗教改革的发起者 26:华盛顿美利坚合众国开国总统,美国解放者 27:卡尔马克思社会主义学说创始人 28:莱特兄弟飞机发明人 29:成吉思汗古元国开国皇帝 30:亚当斯密经济理论学奠基人 31:爱德华德维尔(莎士比亚)世界上最伟大的作家 32:约翰道尔顿将原子假说引入主流科学的人 33:亚历山大大帝世界上最著名的征服者 34:拿破仑伯纳巴著名的征服者,法国皇帝 35:托马斯爱迪生发明大王 36:安东尼凡列文虎克微生物发现者,高倍率显微镜发明人 37:威廉默顿将麻醉引入手术的人 38:马可尼无线电发明人 39:希特勒著名独裁者,征服者,前德国元首 40:柏拉图西方主流哲学创始人 41:克伦威尔英国议会民主制奠基人

高中语文文学百家满分作文历史名人篇:走进李白素材

走进李白 岁月悠悠,弹指一挥,触摸那盛唐的尘土,在诗的世界里走进李白,走进那月色缠绕的低头思故乡;走进那影像叠重的对影成三人;走进那放浪江面的直挂云帆寄沧海的李白的心灵深处.叩响他的灵魂之门,感受他的心中丘壑! 在浮华与金钱交织的霓虹灯的世界里,尔虞我诈之风吹得我们迷茫在生命不名一钱的彷徨世界.然而,凝望盛唐之雨,掷地之音让我发现了生命的价值,生命的重量,生命的长存.他扬帆出海,他凝望烟云庐山,他荡舟湍流之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瀑布之壮美把他的心凝接于瀑布自由迸裂的一刹那,镶嵌在心的最深处.流水不羁,任意东西,心的包袱得以解脱,发黑的葡萄才露出一点光泽,霜白的头发才摇曳黑的光辉.李白把生命的真正的意义定格在自由自在的秀丽山水画卷里,不让污浊的泥淖玷污高洁的灵魂.也许他在物质上很穷,然而精神之上他却超越了众人,寻得一方净土安放自己的心灵.在山与水的交映下,谛听两岸猿声啼不住,想象朝辞白帝彩云间,放歌轻舟已过万重山.水的灵动,带走了心的疲劳;山的厚重,增加了生命的重量! 李白,你那洒脱的心灵让欣羡;你那不羁的仗剑天涯的豪情让人留念;你那大自然的放旷心胸让人追求! 漫漫人生路,昂首是春,低头是秋,时间的车轮悠悠.人生的仕途,为民为国,人的使命应崛起潜在于心的宝藏.他向往仕途,但又蔑视权贵,想追求自己心中的太平天地,然而命运总和他开玩笑.在那浑浊的官场,李白这支高洁之莲欲出淤泥而不染,又怎能办到呢?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脊梁不能弯,处江湖之远也要昂扬阔步.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贬谪在李白的沉浮之船上显得那么分外招摇.失意之时,你高唱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心灵平静的李白,行动浮躁的李白,举杯浇愁愁更愁徒以金樽之酒赶走失意之客,可乎哉?你成也金樽,败也金樽,金樽定格了你的心声! 李白,你那莲之高洁的品行留给我们思考;你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留给我们守你那金樽对月的豪情留给我们深思! 一代文豪,蓬莱文章建安骨! 千古豪情,青莲居士谪仙人! 穿越千年古道,诗语的李白,生命的价值在泛渣的空气里得到重生生命的意义在疲惫的床上得以休憩生命的力量在失意的凉风下显得那么活力四射.李白似风,春风归来遍地绿,生命之禾不得不绿.李白似风,秋风君临千叶黄,失意梧桐不得不黄.在这回黄转绿的四季里,永远不老的是这风,是你,李白.沉浸在你的诗里,走进你的心灵世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