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1第一章:人生青春之问

1第一章:人生青春之问

1第一章:人生青春之问
1第一章:人生青春之问

第一章 人生青春之问 1、(A )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文献之一,它开宗明义的道出了大学的理念。即: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A 《大学》

B 《中庸》

C 《论语》

D 《孟子》

2、四书五经中( A )开宗明义的道出了大学的理念。即: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A 《大学》 B 《 论语》 C 《诗经》 D 《尚

书》 3、“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是(

A ) 的理念。 A 儒家

B 道家

C 法家

D 佛家 4、“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是( B ) 的思想 A 道家 B 儒家 C 法家 D 墨家

5、(D )的大学是把学术与企业联系起来的先锋 A 英国 B 德国 C 日本 D 美国

6、现阶段,(A )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A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 建设小康社会

C 建设和谐社会

D 建设现代化强国 7、(D )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A 毛泽东思想

B 邓小平理论

C 科学发展观

D 马克思主义

8、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B )

A 集体主义

B 爱国主义

C 爱好和平

D 勤劳勇敢

9、时代精神的核心是( D )

A 实事求是

B 与时俱进

C 无私奉献

D 改革创新

10、思想道德素质和( D )是人的基本素质

A 理论素质

B 政治素质

C 心理素质

D 法律素质

11、(C )是大学生应具备的各种素质中最基本的素质

A 政治素质

B 法律素质

C 道德素质

D 思想素质

12、(B )中国最早的现代大学

A 清华大学

B 北京大学

C 复旦大学

D 浙江大学

1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 C )优良学风的体现

A 勤奋

B 严谨

C 求实

D 创新

14、人才的本质特征是( D )

A 社会性

B 进步性

C 相对性

D 创造性

题型:单选

题 章节:第一章

15、人才的本质特征是(C)

A 时代性

B 阶级性

C 创造性

D 奉献性

16、人才的本质特征是(B)

A 社会性

B 创造性

C 进步性

D 阶级性

17、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基本观点是(A)

A 荣辱观

B 人生观

C 价值观

D 道德观

18、人的本质在于(B)

A 人有智慧有文化

B 它是社会关系的总和C它能自觉的改造社会历史 D 它在任何社会都具有阶级性

19、人的本质属性是(C)

A 本能

B 自然属性

C 社会属性

D 思维属性

20、“人之初,性本善”是(B)的观点

A 孔子

B 孟子

C 荀子

D 墨子

21、人性本恶是(B)的思想

A孟子B 荀子 C 老子D 韩非子

22、“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是(B)提出的A 孟子 B 孔子C 荀子 D 庄子

23、人的本质是(D)

A 自然属性

B 社会属性

C 思维属性

D 社会关系的总和

24、“人对人是狼”是(A)提出的

A 霍布斯

B 笛卡尔

C 康德

D 黑格尔

25、(B)认为人都是“自保自爱,趋乐避苦”的

A 霍布斯

B 艾尔维修

C 笛卡尔

D 康德

26、“人和机器的区别在于人有理性的灵魂”是(C)说的

A 霍布斯

B 艾尔维修

C 笛卡尔

D 康德

27、马克思赞扬(B)是辩证法的大师A 费尔巴哈 B 黑格尔C 弗洛伊德D 康德

28、人生态度主要回答:(C)

A 人为什么活着

B 世界的本源是什么

C人应该怎样对待生活 D 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29、人生目的主要回答:(A)

A 人为什么活着

B 世界的本源是什么C人应该怎样对待生活D 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30、人生价值主要回答:(D)

A 人为什么活着

B 世界的本源是什么

C人应该怎样对待生活 D 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31、把追求金钱作为人生的至高目的,认为金钱可以主宰一切的错误人生观是(C)

A 享乐主义人生观

B 禁欲主义人生观

C拜金主义人生观D 极端个人主义人生观

32、“人生在世,吃喝二字”这是(A)人生观

A 享乐主义人生观

B 实用主义人生观

C拜金主义人生观D 极端个人主义人生观

33、人生的根本价值在于(D)

A 个人的自我实现

B 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C个人的实践对于自身的意义 D 个人的实践对于社会和他人的意义

34、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C)

A 世界观

B 自然观

C 人生观

D 价值观

35、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建立在(B )

A 机械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

B 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

C客观唯心主义基础之上的 D 主观唯心主义基础之上的

36、人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具体环境,称为(C)

A 顺境

B 修养

C 境遇

D 逆境

37、衡量人生的社会价值的重要标准是(B)

A 树立什么样的人生目的

B 个人对社会和他人所做的贡献

B 以什么样的人生态度指引人生道路 D 个人从社会和他人那里得到的尊重和满足

38、人生观是(C)的反映

A 自我认识

B 政治关系

C 社会存在

D 自然条件

39、人生价值的本质是(B)

A 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B 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C个人的自我完善D 个人实践对自身发展的积极意义

40、人生观的核心是(B)

A 人生价值

B 人生目的

C 人生态度

D 人生信仰

41、人生目的是指人(B)的观点和主张,是人生的根本愿望和目标

A 为什么发展

B 为什么活着

C 为什么工作

D 为什么努力

42、社会主义社会占统治地位的价值观念是(A)

A 公有观念

B 私有观念

C 民有观念

D 共有观念

43、个人与社会关系中的个人是指(B)

A 在历史上起过重大作用的人物

B 生活在社会中的人类的个体C脱离时代抽象出

来的人类共性 D 非具体的人,抽象的人

44、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关系是(B)

A 人生观决定世界观

B 世界观决定人生观C具有唯心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一定是不正确的D具有唯心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一定是正确的

45、人生价值包括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其中衡量一个人社会价值的标准是(B)

A 个人拥有财富的多少

B 个人对社会奉献的多少C个人所从事的职业是否重要 D 个人的行为动机是否高

46、人生价值观是(D)

A产生于主体的需要和客观满足主体需要的关系中

B 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C 对人为什么活着的基本观点D对人生目的和实践活动进行认识和评价时所持的基本观点

47、科学的人生观是(A)

A 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B 构建自己“精神家园”的人生观

C“自我设计”、“个人奋斗”的人生观 D 为个人和全家求温饱,谋幸福的人生观

48、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是(D)

A 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B 自觉提高自我的主体意识C选择正确的人生价值目标 D 进行积极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

49、内在价值转化为外在价值的中介环节是(D)

A 知识

B 能力

C 智力

D 实践

50、视金钱为圣物,以追逐和获取金钱为人生的目的和生命的全部意义的是(B)人生观

A 享乐主义

B 拜金主义

C 实用主义

D 个人主义

51、主张人生的唯一目的和全部内容就是满足感官的需求和快乐的是(A)人生

A 享乐主义

B 拜金主义

C 实用主义

D 个人主义

52、主张个人本身就是目的,具有最高价值,社会和他人只是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的是(D)人生观

A 享乐主义

B 拜金主义

C 实用主义

D 个人主义

53、突出强调以个人为中心,否认社会和他人的价值的是(A)

A 极端个人主义

B 极端利己主义

C 狭隘功利主义

54、影响人生态度的核心因素是(B)

A 认知

B 情感

C 意向

D 行为

55、主张入世人生态度的是(A)

A 儒家

B 佛家

C 道家

D 法家

56、主张出世人生态度的是(B)

A 儒家

B 佛家

C 道家

D 法家

57、主张避世人生态度的是(C)

A 儒家

B 佛家

C 道家

D 法家

58、把“好生”视为天命的是(B)

A 佛家

B 儒家

C 道家

D 法家

59、认为人应尽可能全生而避死,力争善生善死的是(C)

A 佛家

B 儒家

C 道家

D 法家

60、死亡并不是人生的终结,只是暂别人生,因为人的生死是轮回的。这是(A)的观点

A 佛家

B 儒家

C 道家

D 法家

61、人与人之间通过一定的方式接触,在心理或行为上产生相互影响的过程是(D) A 人际关系 B 平等互助 C 公共生活 D 人际交往

62、人与人之间在相互认识、相互亲疏、相互好恶的基础上产生的心理上的距离是(B)

A 人际交往

B 人际关系

C 人际交流

D 公共生活

63、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则就是讲(D)

A 实惠

B 索取

C 奉献

D 互利

64、人际交往最优秀的准则是(B)

A 互利

B 平等

C 奉献

D 索取

65、“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人际交往中(D)原则的体现

A 平等

B 忠诚

C 友爱

D 互助

66、“道不同,不相谋”是影响人际交往的(B)因素 A 主观因素 B 客观因素

C 社会因素

D 经济因素

67、“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是影响人际交往的(B)因素

A 主观因素

B 客观因素

C 社会因素

D 经济因素

6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了(B)原则

A 真诚

B 尊重

C 平等

D 友善

69、“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淳,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这是(B)的观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