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国古代音乐史试题(A)

中国古代音乐史试题(A)

中国古代音乐史试题(A)
中国古代音乐史试题(A)

2003-2004学年第一学期

20XX级《中国古代音乐史》试题(A)

一、判断题:每题0.5分共25分

1、原始时期的乐器一般多用石骨等材料制造()

2、我国迄今出土最早的鼓是殷时期的()

3、《云门》这一乐舞,是黄帝时期的()

4、据史料记载历史上第一个用乐舞形式与民同乐的帝王是舜。()

5、《大濩》是歌颂商汤的乐舞()

6、商代创作淫乐的乐师叫师延()

7、周代音乐等级制度非常严格,诸候使用的乐队是三面摆设的。()

8、根据周代的法律,天子欣赏乐舞,其表演人员应是65人()

9、六代之舞和四夷之舞是周时期创制在乐舞()

10、周代的音乐教育学制为七年()

11、根据考古证实金属乐器最早出现商代()

12周代还没有出现弹拨乐器()

13、“礼崩乐坏”的局面是从东周时期开始的()

14、远古民歌曲调篇幅短小,结构较规整,多用感叹字,歌词少,对吗?()

15、《诗经》共有歌曲作品305首()

16、“夸爬鼓瑟而渊渔出听,师旷鼓琴而六马仰秣”对吗?()

17、《乐记》是中国音乐史中的一部美学专著,它主要反映了古代道家的思想()

18、儒家认为:音乐艺术应该大力提倡,不应该仅限于宫廷中()

19、《楚辞》中的“倡”“乱”“少歌”说的是音乐曲式结构()

20、《成相篇》是孟子根据一种民间音乐发展而成的文学作品形式,被现今的学者们认为是我国说唱音乐的鼻祖()

21、汉乐府中的音乐领导人是司马相如()

22、汉乐府这一音乐机构含有音乐教育功能()

23、相和大曲是一种歌有舞的音乐形式,也叫但歌()

24、鼓吹乐是一种少数民族的乐器合奏形式()

25、现在洞箫的前身是笛子()

26、大乐律学家京房是西汉时期的人()

27、《踏谣娘》这种表演形式最早出现在南北朝()

28、古“高昌乐”中的“高昌”说的是现在的新疆吐鲁番地区()

29、清商乐是在北方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音乐形式()

30、西曲与吴歌都不把歌曲连缀起来演唱()

31、《广陵散》这一古琴曲是“竹林七贤”之一阮籍演奏的代表作品()

32、筚篥是一外来吹奏乐器也叫唢呐()

33、钹这一乐器大约在公元五世纪传入我国()

34、我国杰出的乐律学家何承天是南北朝时期的人()

35、变文对后来的说唱音乐诸宫调、鼓子词等有很大的影响()

36、白居易的诗歌所描写的《霓裳羽衣曲》就是当时的著名法曲()

37、《羯鼓录》是唐南卓撰写的一部著作()

38、万宝常是盛唐时期的大音乐家()

39、据料记载“叫卖调”这一音乐形式最早出现在唐宋时期()

40、据资料记载鼓子词这一说唱艺术形式,最早出现在元代()

41、宋代陶真这种说唱艺术形式常在农村演出()

42、嵇琴是宋代少数民族的一种乐器()

43、南北朝时期在南方流行的箫鼓就是北方流行的北歌()

44、大乐律学家荀勖是东汉人()

45、宋代杂剧是流行在南方的一种戏剧艺术()

46、法曲是在民间音乐的基础上没有经过加工而发展起来的音乐形式()

47、诸宫调是继承了涯词这一说唱艺术形式而形成的()

48、最早提出七声十二律旋相为宫的八十四调体系的是何妥()

49、勾栏、瓦舍是宋时期民间音乐艺术的演出场所()

50、现存宋代姜夔的《白石道人歌曲》共有十六首()

二、填空题:每题0.5分共25分

1、在《尚书.尧典》一书中载有“○1拊石”一词,说的是乐器磬。

2、我国青海省大通县上孙家寨马家窑一古墓出土了一件内壁绘有乐舞蹈图案的陶盆,是我国新石器时时期后期的作品,其陶盆中绘有一幅乐舞图,共有○2人歌舞,每○2组,○2人,共○2组。

3、尧帝的一位大音乐家叫质,这一记载见于《○3》书中。

4、据史料记载夏启大量使用○4,在他的宫中每天早晨为其歌舞的女乐多至三万人。

5、写出甲骨文中的一乐器象形文字○5。

6、六代之乐舞有哪两种乐舞形式○6。

7、在周代繁琐的礼仪中,乐队的使用是非常严格的,“王宫县”是指○7面用的乐队。

8、十二律律名是○8、大吕、太簇、夹钟、姑冼、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9、周天子用乐舞人数○9,诸候用乐舞人数○9,卿大夫用乐人数

○9,士用乐人数○9。

10、周代乐器分类法的产生标志着我国乐器在当时已进入到一个○10阶段。

11、“敔”形壮如伏虎,背有27片锯齿,演奏时用尺刮之,表示乐曲○11。

12、周代的乐舞主要是夸耀○12用的。

13、春官大司乐是所见资料世界上最早的有音乐学校,它建立于我国古代○13

时代。

14、《大武》是歌颂领袖○14的乐舞。

15、史料记载中○15代是最早出现到民间采集民歌的官员,这种官员叫太师。

16、据史料记载孔子掌握多方面的音乐技艺,他会○16鼓琴、弹瑟、歌唱、作曲。

17、孔子闻《韶》曰:“○17,闻《大武》曰:尽美矣,未尽善也”。

18、《诗经》中记载了29种乐器,而敲击乐器占了○18种。

19、“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发狂”以及“大音稀声”。这是○19的音乐思想观点。

20、春秋时期形容韩娥歌声“○20,三日不绝”。

21、孔子早在春秋时期就提出了对音乐(文艺)作品评价的概念,其内容是○21、

○21、○21。

22、齐诋王使人吹竽好一人,○22王使人吹竽好三百人。

23、下里巴人,阳阿薤露,阳春白雪,引商刻羽杂以流徵是出自《战国策》中《○23》一文章中。

24、湖北随县曾候乙墓共出土一套编钟64枚,总音域有○24个八度以上。

25、《乐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音乐美学著作,它集中的代表了○25的音乐思想。

26、《成相篇》是战国时期荀子的作品,它是一种独特的○26音乐形式。

27、汉武帝时乐府最高长官叫○27。

28、相和歌是在原始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28形式。

29、鼓吹乐有黄门鼓吹、骑吹、横吹、○29。

30、七盘舞与○30舞有相似之处。

31、《蔡氏五弄》是游春、渌水、幽居、坐愁○31。

32、高昌乐的古产地是现在的○32。

33、北歌是在我国北方民族中产生的民间歌曲叫○33。

34、阮这种乐器是以竹林七贤之一○34名字命名的。

35、李隆基创立的专门音乐组织和排练歌舞的地方是○35,所以对后人对音乐、剧团的演员称之为○35。

36、参军戏是一种以○36、滑稽为主的戏剧形式。

37、唐代歌舞大曲结构包括:散乐、○37、破三部分。

38、音乐家李龟年是唐朝皇帝○38时代的人。

39、宋代流动演出的音乐艺人称○39。

40、观众看戏“须先付钱”,这种音乐艺术商品化是从北宋开始,这种现象最早载于《○40》一书中。

41、胡琴(二胡类)最初是○41少数民族的乐器。

42、宋朱长文撰写了我国第一部《○42》专著。

43、曲子词的艺术特点:歌词是○43相结合,创作方法是依词填词。

44、宋代音乐艺术演出场所叫○44。

45、诸宫调是○45出现的一种说唱艺术。

46、南戏最初是一种○46戏性质。

47、宋代专为各种戏曲、曲艺编写唱本的称○47。

48、四弦曲项琵琶和五弦琵琶在公元四世纪传入我国,当时用的是○48弦。

49、宋代艺人的专业组织称○49。

50、观众看戏“须先付钱”,这种音乐艺术商品化是从○50时候开始的。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周代的音乐教育学制有年。

A五 B六 C七

2、孔子闻《韶》处,这一遗址在现在山东的。

A曲阜 B临淄 C秦安

3、春秋时期的师涓是国宫廷乐师。

A晋 B卫 C鲁

4、《成相篇》这一说唱音乐形式是战国时期作品。

A孟子 B荀子 C庄子

5、据史料记载秦始皇从六国掠夺来的所有音乐歌舞人员达人。

A数千 B万 C数万

6、汉代乐府被撒消是在时期。

A汉景帝 B汉元帝 C汉哀帝

7、吴歌这一歌曲形式的主要伴奏乐器是。

A弦乐器 B管乐器 C打击乐器

8、蔡邕有一张古琴叫。

A焦尾琴 B绿绮琴 C号钟

9、箫鼓是鼓吹乐中的一种,它用于场合。

A天子宴乐 B游船 C军中

10、《广陵散》这一乐曲是演奏的代表作。

A嵇康 B阮咸 C阮籍

11、吴歌最初的演唱形式是。

A徒歌 B一人唱三合 C有伴奏

12、立部伎一般用人演奏。

A 64-120

B 190-200

C 200-250

13、法曲这一音乐形式最早出现在时代。

A梁武帝 B隋文帝 C唐太宗

14、《白石道人歌曲》一书中共有首。

A十六 B十七 C十八

15、瓦肆是一艺术演出场所,它出现于。

A唐 B五代 C宋

16、骑吹是鼓乐的一种,它用于场合。

A天子宴乐 B道路车驾 C郊庙祭祀

17、《广陵散》是用演奏的乐曲。

A古琴 B琵琶 C筝

18、公元四世纪传入的五弦琵琶是用弹奏法。

A指弹 B拔弹

19、大乐律学家荀勖是时代的人。

A三国 B东汉 C晋

20、鼓子词这一说唱艺术形式最早出现在时期。

A五代 B宋代 C元代

四、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八音分类法

2、相和歌

3、开皇乐议

4、《潇湘水云》

5、宋代歌舞大曲

五、论述题:每题5分共15分

1、简述西周时期的乐器

2、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对音乐的影响

3、简述《梦溪笔谈》和《乐书》

2003-2004学年第一学期

20XX 级《中国古代音乐史》试题答案(A )

一、判断题:每题0.5分 共25分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

二、填空题:每题0.5分 共25分

1击石○215、5、3○3《吕氏春秋》 ○4侈乐○5铃○6文舞、武舞○7四○8黄钟○964、36、16、4 ○

10相当成熟○11结束)○12文德武功○13周○14周武王○15周○16击磬○17尽善尽美○1820 ○19老子○

20余音绕梁○21真、善、淫○22齐宣○23宋玉答楚王问○24五个○25儒家○26说唱○27协律都尉○28演唱○29短箫铙歌○30踏鼓○31秋思○32新疆吐鲁番○33代北○34阮咸○35梨园、梨

园弟子○

36讽剌○37中序○38李隆基○39路岐人○40东京梦华录○41宋辽奚○42琴史○43长短句○44勾栏或瓦舍、瓦子○45宋金○46民间小 ○47书会○48皮○49社会 ○

50北宋 三、选择题:每题1分 共20分

1 C

2 B

3 B

4 B

5 C

6 C

7 A

8 A

9 B 10 A 11 A 12 A 13 A 14 B 15 C 16

B 17 A 18 A 19

C 20 B

四、名词解释:每题3分 共15分

1、八音分类法

在周代的音乐资料中,乐器曾被分成八类;金石土木革丝匏竹,史称八音。(1分)在八音中,属于敲击乐器的有金石革木四种,占八音的一半,吹奏乐器有土匏竹,丝属于弦乐类。(1分)八音一词是指乐器材料而言。但八音分类法,仅限于我国先秦劳动人民所创造的传统乐器。八音包含的乐器也为后世雅乐所专用。(1分)

2、相和歌

相和歌是汉代民歌经乐府整理,加上管弦乐器伴奏的歌曲形式。(1分)相和歌的原始表演形式是清唱式的“徒歌”,它进一步发展成为清唱加帮腔的“但歌”,(1分)再进一步发展为由管弦乐器伴奏的相和歌及相和大曲。相和大曲也叫但曲。(1分)

3、开皇乐议

隋文帝统一中国,建立隋朝改国号为开皇,结束了中国几百年来的分裂局面。(1分)建国后,开皇二年责郑译、牛弘、何妥等大臣,建国这么长时间还用前朝

的音乐。(1分)几个世纪以来音乐文化在中国传统传播已很混乱,没有统一的音乐律制,礼乐制度杂乱无章,为恢复华夏音乐,故下令围绕着这些问题展开了一场大辨论。(1分)

4、《潇湘水云》

《潇湘水云》是宋代杰出的琴家、浙江派代表郭沔的作品。(1分)其作品是郭沔定居衡山潇湘水畔因眷恋祖国故土而作的。由于当时北方元人南侵,江山将破,作者倾注了关心祖国和内心忧郁激愤之情。(1分)音乐利用散音按应合吟荡手法,表现了云水淹映,烟波浩渺的艺术境界,这首乐曲是我国古代音乐中的杰作。(1分)

5、宋代歌舞大曲

宋代歌舞大曲在内容特别注意演述一定的故事情节,(1分)在音乐上采用曲牌连缀的形成,并以代言体的形式念白穿插其间,(1分)由此可知,宋代歌舞大曲,有着十分明显向戏剧发展的倾向。(1分)

五、论述题:每题5分共15分

1、简述西周时期的乐器

乐器发展到西周仅文献记载有七十多种,可见乐器的制造技术、器乐曲的创作和演奏技巧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1分)

在中外音乐发展史上敲击乐器首先得已发展,这是历史的必然。敲击乐器萌芽于新旧石器时代,成型于西周至春秋战国,这一时期是敲击乐器的极盛时期。(1分)从周代的音乐资料中可以得知,乐器曾被分成八类:金、石、土、革、木、丝、匏、竹。史称八音。(1分)在八音中属于敲击乐器的金、石、革、木四种,占八音的一半。《诗经》中提到的乐器有二十九,而敲乐器就占去了二十余种。(1分)由于科学的发展,我国的乐器逐渐得已完善,于是出现了乐器的具体分类。分类的依据是根据制作材料的不同而进行的。乐器分类法的产生标志着我国乐器在当时已进入了一个相当成熟的阶段。(1分)

2、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对音乐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对音乐也有很大的影响,主要是:①促进了音韵在这一时期的形成,汉语注音的反切方法,平上去入四声用于诗律均与此有关,音韵学对以后的中国歌唱技术和作曲法均有很大的影响。(1分)

①形成了有中国特点的佛教音乐体系。(1分)

②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变文、宝卷、诸宫调、评话、说唱艺术的形成与发展。

(1分)

③对西域音乐的传播起到过一定的作用。(1分)

④当时的寺庙实际上是重要的艺术活动场所,对当时的音乐活动有一定的促

进作用。(0.5分)

⑤保存、集中了一部分民间音乐,并有传授、提高的作用。(0.5分)

3、简述《梦溪笔谈》和《乐书》

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中对当时音乐上所存在的问题发表了意见,其中有不少至今还有一定的意义。(1分)如他认为歌唱的声调要与歌词紧密结合才能感动人。他批评有些乐器演奏者只重形式,仅靠乐器发音、靠演奏技术是不能感人的。他还认为古代钟是扁的,是因为扁才能声短,今人不懂这个道理把钟做成了圆的,这是不对的,这样会使声音延长,快速演奏时就清浊不分。(1分)《乐书》是陈暘的一部音乐理论专著,全书共二百卷,是我国第一部音乐百

科全书,(1分)其书的前95卷是摘录古代经典书籍、音乐文字,并有注释。后105卷论述了律吕、五声、历代乐章、杂剧、百戏等,并记述了前代和当时的民间音乐,及少数民族的音乐和外国音乐。(1分)其中还绘有不少乐器图及介绍,是研究宋代之前音乐的重要文献,(1分)但也有不少复古的落后的东西。

附评分标准:

1、判断题、选择题,错一处扣1分。

2、填空题,有的题两、三个空,全错不给分,错一处或两处扣0.5分。

3、名词解释和论述题,依评分点给分。与答案一致,给分;基本一致,

酌情给分;完全不一致,按分值扣分。

《中国古代音乐史》复习资料之一

《中国古代音乐史》复习资料之一 第一讲 授课内容:上编中国古代音乐(远古——公元1840年) 第一章中国上古音乐(远古、夏、商、周、春秋、战国,远古——公元前255年)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音乐的起源和先秦乐律学 教学目的: 学习本节应了解我国音乐的起源,音乐起源的几种说法;掌握先秦乐律学的成就;对中国古代十二律应熟悉。 重点、难点:三份损益法、十二律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作品欣赏 教学过程: 1 音乐的起源 首先是劳动的进行、语言的出现和人类大脑的发达,奠定了音乐产生的基础和条件,同时也赋予了音乐的表现内容。 劳动中有节奏的呼声,这是原始音乐发端的最初萌芽。 音乐与舞蹈还可以说是人类语言的一种延伸; 某些劳动工具的发现和部分生活用具对乐器的出现也给我们的祖先以某些启发,甚至可以说某些劳动工具本身就是乐器的前身。 原始艺术的特点:音乐、舞蹈、诗歌三者交织在一起,密不可分,中国古代文献称之为“乐舞”; 2 音乐起源的几种说法: ①异性求爱说 ②语言扬抑说 ③摹仿自然说 ④信号说 ⑤巫术起源说 3 先秦乐律学 关于音阶和十二音这样一套完整的音乐理论体系,后世文献一般认为“商以前但有五音”,至周代始有“七音”。若根据传说,大概到了周代末年,我国就已经有了七声音阶和十二律了。《国语?周语》中记载了公元前六世纪时,周景王(公元前544年——公元前522年在位)向伶洲鸠问乐的故事,可以向我们揭示中国音阶发展的历史线索。 4 三分损益法 是齐桓公时的相——管仲在其着作《管子·地员篇》中提出的乐律学理论,这是中国最早的律学理论。“三分损益”的意思是把一个音律管分成三份,“损”是“减”(即从三份中减少一份),而“益”则是“增”(即再加三分之一),就是说以一根一定长度的发音管为准,把它减掉三分之一长,就形成了下一个律管,再把这个新律管加上其自身的三分之一长,便又产生出一个新的律管来。这样延续的一损一益,便产生出十二律。“三分损益法”每制出新的律管与原律管的音高都是上方五度,再下方四度,又上方五度,再下方四度……的关系,但需要再按音高次序调整排列,才能得出十二律,所以它又叫“五度相生律”,亦有称之为“五度相生法”。《管子·地圆篇》中的相生方法是先“益”后“损”。 三分损益法的意义 “三分损益法”理论是世界上最早制定的“十二律”的理论,比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毕达哥拉斯的“律制”要早一个世纪左右。

中国古代音乐史试题(A)

2003-2004学年第一学期 20XX级《中国古代音乐史》试题(A) 一、判断题:每题0.5分共25分 1、原始时期的乐器一般多用石骨等材料制造() 2、我国迄今出土最早的鼓是殷时期的() 3、《云门》这一乐舞,是黄帝时期的() 4、据史料记载历史上第一个用乐舞形式与民同乐的帝王是舜。() 5、《大濩》是歌颂商汤的乐舞() 6、商代创作淫乐的乐师叫师延() 7、周代音乐等级制度非常严格,诸候使用的乐队是三面摆设的。() 8、根据周代的法律,天子欣赏乐舞,其表演人员应是65人() 9、六代之舞和四夷之舞是周时期创制在乐舞() 10、周代的音乐教育学制为七年() 11、根据考古证实金属乐器最早出现商代() 12周代还没有出现弹拨乐器() 13、“礼崩乐坏”的局面是从东周时期开始的() 14、远古民歌曲调篇幅短小,结构较规整,多用感叹字,歌词少,对吗?() 15、《诗经》共有歌曲作品305首() 16、“夸爬鼓瑟而渊渔出听,师旷鼓琴而六马仰秣”对吗?() 17、《乐记》是中国音乐史中的一部美学专著,它主要反映了古代道家的思想() 18、儒家认为:音乐艺术应该大力提倡,不应该仅限于宫廷中() 19、《楚辞》中的“倡”“乱”“少歌”说的是音乐曲式结构() 20、《成相篇》是孟子根据一种民间音乐发展而成的文学作品形式,被现今的学者们认为是我国说唱音乐的鼻祖() 21、汉乐府中的音乐领导人是司马相如() 22、汉乐府这一音乐机构含有音乐教育功能() 23、相和大曲是一种歌有舞的音乐形式,也叫但歌() 24、鼓吹乐是一种少数民族的乐器合奏形式() 25、现在洞箫的前身是笛子() 26、大乐律学家京房是西汉时期的人() 27、《踏谣娘》这种表演形式最早出现在南北朝() 28、古“高昌乐”中的“高昌”说的是现在的新疆吐鲁番地区() 29、清商乐是在北方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音乐形式() 30、西曲与吴歌都不把歌曲连缀起来演唱() 31、《广陵散》这一古琴曲是“竹林七贤”之一阮籍演奏的代表作品() 32、筚篥是一外来吹奏乐器也叫唢呐() 33、钹这一乐器大约在公元五世纪传入我国() 34、我国杰出的乐律学家何承天是南北朝时期的人() 35、变文对后来的说唱音乐诸宫调、鼓子词等有很大的影响()

音乐考研中外音乐史论考试大纲

七艺考研简介:七艺考研是专业从事艺术生文化课和专业课的辅导机构,为贴近艺术学生的实际需求,教学内容更基础,教学管理更灵活,“讲”“练”“考”“评”四位一体,为艺术学生制定高效的辅导方案。 课程种类:艺术生集训营,文化课保过班,文化课周末小班面授,专业课暑假小班面授 特色课程:艺术生文化课保过班经过5年的实践积累,开发出一套专门针对艺术生的辅导方案,抓基础,保底分,国家线通过率99.8% 音乐考研中外音乐史论考试大纲 中外音乐史考研复习内容有哪些?中外音乐史考研复习纲要有哪些?音乐考研中外音乐史论考试题型有哪些?七艺考研精心整理了中外音乐史考研复习纲要,希望能给广大考试带来一些帮助,并预祝大家考研取得好成绩。 《中外音乐史论》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中外音乐史论》是音乐院校大学本科音乐学专业的重要基础理论课的总称。它包括了中国古代音乐史、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西方音乐史、民族音乐概论、影视音乐、音乐电视、音乐社会学、音乐美学等。本考试科目要求考生能熟练掌握以上课程的基本概念、历史音乐事件、历史音乐人物及其重要代表性作品、音乐风格流派特征、音乐社会现象焦点、音乐的跨界融合现象等,并应用以上基本知识点,体现出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 ■中国古代音乐史 一、远古及夏、商、周三代 二、春秋战国时期 1.春秋时期的音乐 2.战国时期的音乐 三、秦汉时期 1.乐府 2.鼓吹乐 3.相和歌 4.百戏 5.器乐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 1.民间音乐 2.文人音乐

3.各民族乐舞的相互传播交流 4.乐律理论与音乐思想 五、隋、唐、五代时期 1.宫廷雅乐 2.宫廷燕乐 3.梨园与教坊 4.民间音乐舞蹈 5.中外音乐文化交流 六、宋、元时期 1.城市音乐 2.歌曲 3.说唱音乐与戏曲音乐 4.器乐 七、明、清时期 1.戏曲音乐的繁荣 2.说唱音乐的繁荣 3.器乐 4.乐律理论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一、传统音乐的发展 1.民歌 2.说唱音乐 3.戏曲音乐 4.民族器乐 二、学堂乐歌 1.沈心工 2.李叔同 三、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音乐 1.学校音乐教育 2.音乐社团 3.工农革命运动中的音乐

《中国古代音乐史》复习资料之四

《中国古代音乐史》复习资料之四 第十四讲 授课内容:第五节戏曲音乐(上) 教学目的:了解中国古代戏曲音乐发展的基本历史沿革,并能辨别不同历史时期的戏曲形式重点、难点:南戏、元杂剧、传奇与“四大声腔”、“梆子腔”、“皮簧腔”与“京剧”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作品欣赏 教学过程: 1 我国戏曲音乐源起简述 北宋时期,在我国的北方出现了一种综合性的戏曲形式——“杂剧”。 关于我国戏曲音乐的形式,可以追塑到我国的秦汉时代和隋唐时代的“角抵”和“参军”戏。关于“角抵”,宋代陈在其所著《乐书》中是这样记载的: “……蚩尤氏头有角,与黄帝斗,以角抵人。今冀州有乐名蚩尤戏其民两两戴牛角而相抵,汉造此戏其象也……。” 东海黄公戏——《西京杂记》的记载 三国时,出现了“优人”嘲弄“犯官”的“参军戏”。到了唐代,这种参军戏形式已经比较固定,并且有了“参军”、“苍鹘”两个角色; 从《资治通鉴·唐纪二十八》玄宗开元八年记载中可以看出到唐代已有了“魃”和“参军”等固定的角色。到了唐代,“俳”、“优”和歌舞演员的分工比较明确。 2 宋杂剧 我国戏曲艺术形式的确立,有两种说法,一般认为是南宋时的“南戏”;也有认为北宋的“杂剧”确立了我国戏曲艺术。我们认为杂剧先于南戏而出现于我国的北方,并且杂剧是以典型的戏曲形式出现的,故可以认为:宋杂剧是我国最早的戏曲形式,是后来戏曲艺术的“雏型”。北宋时期,杂剧既是各种伎艺(如滑稽戏、傀儡、皮影、说唱、歌舞、杂剧、武术等)的泛称,与散乐、百戏意义相同;又作为一种戏剧表现形式各种伎艺中进行演出,也可以作为单独的表演形式进行演出。到南宋时,杂剧在各种伎艺中已处于主要的地位。《都成纪胜》载:“散乐、传学教访十三部,唯以杂剧为正色。” 在这一时期,它在北方又被称作“金院本”。 宋杂剧的演出包括三部分: 第一,先演“艳段”,做的是“寻常熟事”; 第二,演“正杂剧”,这部可能是歌、舞、戏三者结合的戏曲形式搬演。 第三,演滑稽戏性质的“散段”(或叫“杂扮”)。 3 南戏 我国戏曲艺术的正式形成,一般都认为是南宋时的“南戏”。 南戏源于北宋“宣和”年间(公元1119——1125年)浙东永嘉一带的民歌、曲子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一种民间戏曲,也叫“永嘉杂剧”、“戏文”。后来又进一步吸收了唱赚、诸宫调和杂剧中的“歌舞”、“念白”、“插科”、“打浑”等成份而形成的一种戏曲形式。 南戏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能充分表达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其剧目,不论是民间传说或时事秩闻,一般都具有强烈的战斗性。例如宋末曾风靡杭州的《风流王焕贺怜怜》就是一出歌颂坚贞的爱情与抨击封建官僚贪暴的南戏。 南戏的音乐构成与后来兴起的元杂剧也有着很大的区别,其音乐由五声音阶构成,风格流利婉转,这与用七声音阶风格比较刚劲的杂剧(北曲)大异其趣。 南戏的剧本也比杂剧灵活,其剧本可长可短,所用的只曲与套曲也可多可少,不受一折一宫

音乐学系统考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基本信息

音乐学系统考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基本信息 一、考试科目及时间安排 注:外语考试说明:报考统考学术学位者考英语一,报考统考专业学位者考英语二,其他语种限日、俄、德语。

二、初试考试要求

三、复试前须提交的材料 通过初试的考生请于复试考试前将以下材料提交或寄送至音乐学系(具体提交时间待定): ◆报考中国古代音乐史、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含当代音乐)、中国传统音乐、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西方音乐史、音乐美学、中国音乐美学史、世界民族音乐、专业音乐教育学、琴学研究方向的考生须提交本人撰写的、所报考专业研究方向的论文一篇(大学毕业论文或相当于大学毕业论文,须一式三份)。同等学力报考者所交的必须是公开发表的论文。应届普通本科毕业生可以习作(学期论文)替代学位论文。 ◆报考音乐文献翻译(英语)方向的考生须提交本人翻译的译文一篇(附原文)。 ◆报考音乐编辑与出版方向的考生须提交由本人撰写的图书选题或报刊栏目策划方案一份;大学毕业论文一份,应届普通本科毕业生可以习作(学期论文)替代学位论文。 ◆报考音乐治疗学方向的考试须提交一篇与音乐治疗专业相关主题的论文。 ◆报考音乐艺术管理方向的考生须提交本人撰写的艺术管理学专业论文(实习报告)一篇,内容为大学毕业或相当于大学毕业论文(实习报告);同等学力或非艺术管理专业报考者所提交的必须是经公开实施后的策划方案(需提交与之配套的实践光盘);应届普通本科毕业生可以习作(学期论文或策划方案)替代学位论文。

四、复试考试要求 注:本年度《和声》、《作品分析》共同课考试大纲适合于音乐学系各专业方向,但试题难度有所区分。其中,音乐治疗学、音乐艺术管理试题难度同管弦系、民乐系等,音乐学系其它专业方向试题难度略高于音乐治疗学、音乐艺术管理。

中国音乐史新

中国音乐史 一中国古代音乐史 第一部分 第一章中国上古音乐(远古、夏、商、周、春秋、战国,远古——公元前255年)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音乐的起源和先乐律学 音乐起源的几种说法: ①异性求爱说 ②语言扬抑说 ③摹仿自然说 ④信号说 ⑤巫术起源说 主要内容: 1音乐的起源 第二部分 第一节远古和先秦乐舞 第二节西周的礼乐制度 第三节 《诗》和《楚声》 重点、难点:六代乐舞、西周的礼乐制度 远古和先秦乐舞 1葛天氏、伊耆氏之乐 2“六代乐舞” 云门—————黄帝————祭天神 咸池—————尧—————祭地神 箫韶—————舜—————祭四望

大夏—————禹—————祭山川 大濩—————商—————祭先妣 大武—————周武王———祭先祖 西周的礼乐制度: 概述 礼乐制度是周代建国初期由周公制定的。其目的之一是为巩固等级制社会,其次也是吸取商代灭亡的教训,反对“淫乐”,“采取’节乐”措施。 礼乐制的实施巩固了奴隶主阶级的社会地位。促进了音乐的发展。但它也使乐成了礼的附庸,使音乐成为以礼为中心的模式音乐,并逐渐趋于僵化. 《诗》与《楚声》 乐器与器乐:1“八音分类法”: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1978年在湖北随县擂鼓敦的“曾侯乙墓”出土由65枚钟组成的巨大编钟,分三层悬挂在矩型钟架上,显示了我国奴隶社会音乐的发达和乐器制造技术方面的成就。 曾侯乙,是楚国下属的曾国一个名叫“乙”的侯。生年不详,约死于楚惠王55年(公元前433年)。从曾侯乙墓中出土的乐器有编钟共65枚,分三层悬挂在钟架上。 10琴、瑟、筝和伯牙的琴曲创作与演奏 第三部分 中国先秦音乐论著及音乐美学思想的典范——《乐记》 重点、难点:《乐记》的内容和意义 3《乐记》

教师招聘音乐备考资料――中国古代音乐史问答题(四) (2)

1.什么是“清商乐”、“吴歌”和“西曲” 清商乐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汉魏相和诸曲与南方的民间音乐相结合而成的俗乐之总称。《魏书·乐志》载:“江左所传中原旧曲、……及江南吴歌,荆、楚西声,总称清商。”它的形式大致与相和诸曲相同,它所使用的宫调系统亦与相和歌相同,被称为“清商三调”。它所用的乐器有节鼓、琴、瑟、筝、筑、琵琶、箜篌、笙、笛、篪、箫、埙、钟、磬等。 吴歌是东晋、南朝时流传于建康一带的民歌。如《子夜歌》、《上声歌》等。 西曲大约是在南朝时流传在今江陵一带的民歌,其表演形式有舞曲和倚歌。如《莫愁乐》、《那呵滩》等,有一部分为文人所作。 2.《声无哀乐论》的主要音乐思想是怎么样的 《声无哀乐论》是由魏晋名士、“竹林七贤”之一嵇康所着,文中通过“秦客”与“东野主人”的八次论难,阐述了“声无哀乐”的观点。 关于音乐的本质,嵇康认为音乐是客观的存在,哀乐之情是主观的存在,两者并无因果关系,与儒家的音乐观点——表情说相对立。即:“心之与声,明为二物。”“声音自当以善恶为主,则无关于哀乐;哀乐自当以感情而后发,则无系于声音。”“音声有自然之和,而无系于人情。”音乐的本体是“大小、单复、高埤(pi增加)、善恶”的总和,它只能引发人们的“躁静”(兴奋或恬静)、“专散”(精神集中或分散)。 人们的哀乐之情来自外界客观事物的影响,音乐只是诱导其表现出来。即“哀乐自以事会,先遘(gou相遇)于心,但固和声以自显发。”并且“人情不同,各施所解,则发其所怀。” 嵇康肯定了音乐的娱乐作用和美感作用。大胆地否定了儒家所一贯提倡的音乐教化作用、道德作用。反对无视音乐的艺术性,把音乐简单的与政治等同的观点。 《声无哀乐论》是我国古代具有代表性的音乐美学论着,其中涉及音乐本质、音乐的功能、音乐的审美感受等思想与儒家所提倡的音乐思想不同,构成了封建社会中音乐思想两大潮流的源头。 3.何承天和荀勖在乐律学方面做出了哪些贡献 魏晋南北朝时期,律学研究开始探索和解决在实践中的旋宫转调问题。对此作出突出贡献的有何承天和荀勖(xu)。 南朝杰出律学家何承天(370一447)创立了十分接近十二平均律的“新律”,意在消除由三分损益算出的十二律“黄钟不能还原”、不能旋宫转调的缺憾。其计算方法是:用黄钟本律之数(9寸)与仲吕所生黄钟之数(按三分损益法计算到11次所得寸)相减,其差数为寸,

中国古代音乐史 总结

PS:个别字不知道怎么打出来所以就是凑起来的,注意了哈:革及(这是一个字)、春(下面的日要开叉 第一章远古及夏商的音乐 1.、远古时期音乐形式以及特点:远古音乐与狩猎、捕鱼等物质生产生活紧密相连,实用性强。宗教及巫术色彩浓厚。原始时期歌舞乐三位一体的综合表演形式,这是我国音乐早期表现形式。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艺术表演形式简单,因而歌、舞、乐三者之间相互依赖依存。原始月舞分两类:一是劳动结合。二是与黄帝等统治者有关,歌功颂德。原始音乐的音调是极为简单的,最初可能没有一定的音律,只是运用一些高低不等的音而且很不肯定的音连接起来。后来经过长期的实践,才逐渐有了简单的音律观念,开始运用他们认为比较谐和的几个音来构成曲调。 2、夏商代表性乐器:1)击乐器:鼓、磬、钟。2)管乐器:骨笛、龠、埙。 (骨笛:河南舞阳县贾湖新石器时代遗址的一座墓葬,出土了共25支鹤骨制成的笛,其年代约8000(正负150)年,七音音阶。 第二章周秦的音乐 1、六代之乐即六代乐舞。包括黄帝时的《云门大卷》,尧时的《咸池》、舜时的《大韶》、禹时的《大夏》、商汤时的《大濩》,以及周初的《大武》。这六部规模宏大的典礼音乐用于祭祀天地、山川、祖宗,歌功颂德。特点是规模宏大,有个尤物,而声调平淡,节奏缓慢。 2、雅乐:周代宫廷音乐的一种。在大典的时候用于表演的乐歌。大雅的内容与送相似,所用场合亦大体相同。如两君相见礼。小雅比较接近于民歌,有些是根据民歌加工整理或改编而成的。小雅用于诸侯大射、燕礼以及士大夫乡饮酒礼等仪式中,有唱的,也有只奏不唱的。 3、郑卫之音:当时黄河流域一带以郑、卫、宋、齐等地的民歌最具有特色,在群众中有广泛的影响,所以士大夫们常以“郑卫之音”来作为北方民歌的代称。 4、成相:是一种劳动歌曲的名称。古时人们在进行春米等劳动时,常常伴随杵声而歌唱,称之为“相”。春米所用的杵,后来转化为乐器,是用一根几尺长的竹筒顿地发声,成为春犊。成相是说唱音乐的远祖。 5、八音: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以制作材料为准的分类法,将所有乐器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 6、春秋战国时代的音乐理论:儒家——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在政治上崇尚“先王之道”,主张“为政以德”,提倡所谓“礼治”。因此他特别重视礼、乐的政治作用,强调音乐从道德上感化人的能力。孔子承认音乐有思想性和艺术性,他评价音乐的标准是“善”和“美”,而又特别强调善的重要。他特别推崇以歌颂舜的文德为内容的《韶》是尽善尽美的艺术。而对武王伐纣的《大武》则评之为“尽美矣,未尽善也。”荀子在哲学上主张“性恶论”,认为人的生性是恶的必须经过教育才能善变,因而更加强调礼乐教育的重要性。主张按照“以古持今”、“以时顺修”的原则,改造旧的礼乐,创造新的作品,以适应新时期社会教育的需要。但他仍然把人分为两等,认为上等人可以接受礼乐教育,“众庶百姓则必然以法数制之。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后来在《乐记》中有比较系统的阐述。《乐记》除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上面曾提到的那些儒家音乐观点外,特别在音乐的本源和音乐反映民情、政情方面有突出的见解。墨家——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是当时儒家处于完全对立地位的学派。墨子是一个从小生产者阶层中涌现出来的伟大思想家、博学的学者和政治活动家。他站在小生产者的立场,力主一国之治必须达到”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的最低生活要求。反对统治阶级的奢侈享乐,主张“节用”、“非乐”。墨子认为,音乐既不能“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而且还“将必厚敛乎万民”,徒然增加劳动者的负担;音乐不但不可能治理天下,而

中国古代音乐史教案

中国古代音乐史教案 授课内容\教学目的\知识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音响图像资料\思考题\参考文献 第一周 授课内容:中国古代音乐史学概述 一、音乐史和音乐史学 二、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的研究范围、研究对象及目的 三、中国音乐史学的学科特点 四、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的研究方法 五、谈谈如何学习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史 教学目的: 使同学们在开始学习具体的中国音乐史内容之前,对该学科的学科性质、学习方法、研究方法、发展状况有所了解。为今后的中国音乐史的学习和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本章知识点:(略) 教学过程: 一、乐史和音乐史学 1、什么是音乐史 (1)音乐史是人类从事音乐活动的历史,从理论上说他包括人类创造音乐的一切物化形态的历史。 (2)如何看待音乐是研究音乐史的基本出发点,不同的音乐历史观将产生不同的音乐史学理论。 2、音乐史和音乐史学 人类从事音乐活动的历史是一部客观的音乐史,而音乐家写

的音乐史著作则是一部主观的音乐史。前者是音乐史,后者是音乐史学,后者是前者在音乐史家头脑中的反映。 3、音乐史学的研究目的 一是把历史上的优秀作品搜集整理起来,介绍给每一代人。 二是通过对作品的分析研究,总结音乐艺术的规律,给今天的创作以资借鉴。 三是把历史上优秀音乐文化的各个方面(音乐的表观手法、音乐的体裁、乐器的形制、音乐创作思想、社会的音乐制度、音乐教育体制及其思想等,介绍给今天的人,使之发扬光大。 4、音乐史学的学科性质 所以说,音乐史学是一门包括音乐艺术和音乐文化同时又涉及音乐历史方面的学术研究,它是一门人文科学性质很强的艺术史学学科。 二、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的研究范围、研究对象及目的 研究范围: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研究的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音乐,其时间上限要追溯到中国音乐的起源,下限时至中国古代史的结束,即清王朝的灭亡。 研究对象:具体地说,这门学科主要的研究对象有这样几方面:乐器及其音乐的产生和演变乐;律学的形成及其发展;作品及其演变的分析与研究;乐谱的解读与研究;器乐、戏曲,说唱、歌舞音乐的产生和发展;少数民族的音乐及其研究;音乐美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音乐史的发展规律的分析与探时。 目的:一般地讲,是为了继承丰富的历史遗产。继承的目的是为了发展今天的音乐事业。文化是通过历史积累下来的,没有继承就不可能有发展。

中国古代音乐史复习题

2013年11月27日 一、简述宋代的各类说唱音乐的艺术特点,内容及演唱方式。 宋代说唱音乐的形式极其多样,如说话,银字儿,讲史,说经,弹唱因缘,说浑话,诸宫调,唱赚,嘌唱,鼓子词,陶真,涯词,道情,渔鼓,叫果子等的,基本上都属于说唱音乐的范畴。现将其中主要的几种艺术形式做简要介绍: 鼓子词这是一种说白和歌唱相结合、以唱为主的艺术形式产生于北宋时期。中国宋代说唱艺术,和变文相类似,由韵文和散文相杂构成,篇幅较为短小,因此大多文简而事略,每篇大约只有十章左右的歌唱,因歌唱时有鼓伴奏而得名。 表现形式:鼓子词歌唱时有鼓伴奏而得名。早期的鼓子词是一种用同一词调反复歌唱,的艺术歌曲形式。 歌唱特点:鼓子词的特点是歌唱时主要用鼓伴奏,还有三弦,扬琴、板胡、二胡、古筝、琵琶、箫、笛、梆子、碰铃、八角鼓、瓷碟子等为辅。一个节目不论有几段唱词,均以一个词调反复应用。表演形式分为只唱不说和有说有唱两种。只唱不说的,短者只用1首词,唱赚这是在一种用鼓、坂和笛作为伴奏乐器,以缠令和缠达两种曲式交替进行为特征的说唱艺术。唱赚所用用的脚本叫赚词,中间的曲调形式称作赚,后来唱赚发展成多套的长篇形式则称作复赚。 中国宋代民间流行的歌唱伎艺。是最早用同一宫调中的若干支曲子组成一个套数来歌唱的艺术形式。其早期形式为缠令、缠达,即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一书中所称的传踏(或作转踏),流传于北宋末年,为歌舞相兼之曲。逐渐发展,吸取多种民间音乐,形成唱赚,盛行于南宋。 唱赚是一种集诸家腔谱之大成的曲艺,它的曲牌既包括慢曲” 曲破”大曲”等艺术歌曲,也博彩当代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流行歌曲,女口嘌唱”耍令”番曲”叫声”等。 诸宫调宋代的一种大型说唱形式,由不同宫调的许多曲牌连接起来演唱。它的音乐特点在于宫调的多样性,适合于表现更为复杂的社会生活内容。 诸宫调是中国宋代一种说唱伎艺,因集若干套不同宫调的曲子轮递歌唱,故名。诸宫调又称话本” 诸宫调是宋金元时流行的说唱体文学形式之一,它取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短套,首尾一韵,再用不同宫调的许多短套联成长篇,以说唱长篇故事,因此称为诸宫调”或诸般宫调”又因为它用琵琶等乐器伴奏,故又称弹词”或弦索。诸宫调由韵文和散文两部分组成, 演唱时采取歌唱和说白相间的方式,基本上属叙事体,其中唱词有接近代言体的部分。 套曲的形式有两种:一为同宫调的一个曲调重复二次或三次后接尾声,一为同宫调的若干个不同曲调接尾声成为缠令的形式,所以这种诸宫调已是一种由不同宫调的单曲与套曲 联成的大型套曲了 演唱方式:诸宫调与传统的说唱艺术一脉相承。它的曲辞仍属唐宋词系统。它的说白受 到说话的影响。它还吸收了鼓子词、大曲、宋杂剧、缠令、唱赚等伎艺的长处,以丰富自己的艺术体制。诸宫调具有自己独特的音乐体制。从宫调和曲牌看,它上承宋词而下启南北 曲。它的音乐单位的组合形式有种:一曲独用、一曲带尾和多曲带尾 总之,宋代这种这种长篇说唱音乐形式的出现是我国说唱艺术进入成熟时期的标志,它是宋代诸多说唱音乐中的佼佼者,有较高的艺术性,尤其为士大夫文人所喜爱。

2015年中国艺术研究院 音乐与舞蹈学 中国古代音乐史 李宏峰考研参考书 考研真题 笔记资料经验 考研辅导

1/11 【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官方网站 :https://www.sodocs.net/doc/0a1636023.html, 1【育明教育提示】中国艺术研究院考研招生目录、招生人数、导师信息 【育明教育提示】2014年复试情况、复试方案、流程及复试内容 根据教育部《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我院结合2014年招生计划,确定了进入复试考生的基本分数(详见下表)。国家下达我院的硕士生招生计划人数:学术型硕士84人,专业型硕士35人。参加我院复试的人数为155人,复试比例1︰1.30。【育明教育提示】2014年中国艺术研究院复试成绩基本要求(学术类) 报考专业总分外国语 思想政治理论 专业一、专业二单科成绩文艺学(050101)35055 83艺术学理论(130100)32534 51音乐与舞蹈学(130200)32534 51戏剧与影视学(130300)32534 51美术学(130400)32534 51美术设计(1304Z1)325 3451

2/11 【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官方网站:https://www.sodocs.net/doc/0a1636023.html, 2【育明教育提示】2014年中国艺术研究院复试成绩基本要求(专业类) 报考专业总分外国语 思想政治理论 专业一、专业二单科成绩美术(135107)325 3451【育明教育提示】中国艺术研究院611艺术概论主要参考书 《艺术学概论》彭吉象《艺术概论》王宏建 【育明教育提示】中国艺术研究院611艺术概论分值情况总分150 一、名词解释:一共8道,每道5分,共40分; 二、简答题:一共给出3道,只需选择其中2个即可,每个15分,共30分; 三、论述题:一共给出3道,同样选择其中2个即可,每个40分,共80分。

唐代乐工歌妓与诗人交往考

唐代乐工歌妓与诗人交往考 摘要 唐代是诗歌繁荣鼎盛的时代,诗歌的发展与传播离不开乐工歌妓们的精心演唱与辛勤的创作。本文试图通过对歌妓与诗人交往的概况的述论,知道歌妓为什么会与诗人之间有往来,他们之间往来链接的桥梁纽带是什么,最终会产生哪些影响?诗人私募家伎的意图是什么,私家歌妓依靠怎样的方式来对诗歌进行传唱?诗人为别家声伎写诗的缘由及影响等等,本文以元稹和白居易为诗人代表,通过与乐工歌妓等交往活动为视角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层次述论,以更好的把握唐代的诗歌总体概况,这可以更好的为研究整个唐朝历史提供更好的参考价值。 本文共分为三章进行述论。第一章是引言部分,主要是对前人研究的概述和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进行简要的述论;第二章是本文的核心内容所在,主要是对唐代歌妓与诗人的交往事迹进行分析,分别从杜牧与歌妓的交往,市井歌妓与诗人元稹交往;营妓与白居易交往等为素材;以及诗人为别家声伎写诗的四个角度进行述论,通过对其的分析述论可以发现唐代乐工歌妓的生活点点滴滴,从而更好地把握唐代社会的诗歌集社会真实面貌。第三章主要论述唐代歌妓对唐诗发展的影响,主要是歌与诗结合这一音乐形式来渲染诗的内容,丰富了诗的音乐性,也赋予音乐的内容性。作为一种音乐和文学相结合的艺术形式,歌诗在唐代有了很大发展,音乐与诗歌之间的联系通过歌妓的中介作用,得以相互渗透补充;同时乐工歌妓的传唱也极大地促进了边塞诗的盛行。 第四章是对全文的总结。通过对唐诗于歌妓们的生存状况与价值实现过程的考证,进一步揭示出诗歌借助于音乐进行传播的运行机制及其对唐诗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从而印证了唐朝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为更好地研究唐朝提供有益的参

中央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参考书目

新祥旭中央音乐学院权威考研辅导班强烈推荐: 中央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参考书目 专业方向 参考书目名称出版社与出版时间 中国音乐史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上、下)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第三次修订版)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 中国现代音乐史纲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0)中国近代音乐史简述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 中国当代音乐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西方音乐史西方音乐通史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西方音乐简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西方文明中的音乐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西方音乐史人民音乐出版社(2010) 西方现代音乐 西方现代音乐概述人民音乐出版社(1991) 二十世纪音乐概论人民音乐出版社(1986) 中国传统音乐中国传统音乐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民族器乐(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汉族民歌概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 民族器乐的体裁与形式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 中国民歌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 民族音乐学译文集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西方民族音乐学的理论与方法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中国戏曲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 中国民间音乐概论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史京华出版社(2007)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2003重印)

音乐民族志方法导论:以中国传统 音乐为实例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中国民间歌舞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增订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1)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上、下)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1) 世界民族音乐音乐学概论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 东方音乐文化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 世界民族音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世界民族音乐地图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 拉丁美洲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拉丁美洲音乐文化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 西方民族音乐学理论与方法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 音乐美学音乐史论问题研究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 音乐美学史学论稿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西方现代音乐哲学导论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 音乐美学基础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 音乐美学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音乐美学新论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3)美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论音乐的美人民音乐出版社(1980) 论音乐的特殊性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 音乐美学人民音乐出版社(1991) 西方音乐美学史湖南文艺出版社(2005) 中国音乐美学史 中国音乐美学史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中国音乐美学史资料注释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音乐心理学普通心理学(修订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与“众”不同的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浅析中国古典音乐

学号: 20135014245 《音乐鉴赏》论文 学院政法学院 专业法学 年级2013级 姓名陈华悦 论文题目浅析中国古典音乐 指导教师邵良柱职称讲师 2014年12 月28 日 浅析中国古典音乐 学生姓名:陈华悦学号20135014245 政法学院法学专业 指导老师:邵良柱职称:讲师 摘要:中国的音乐有着很长的文化历史,但是中国真正欣赏中国古典音乐的人却不多。本文首先就中国古典音乐的大体情况展开分析,了解中国古代文化与古典音乐的关系,重点探讨中国古典音乐的主要特点及其蕴含的意境和感情,由此向世人展示中国古典音乐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音乐赏析中国古典音乐特点影响 Abstract: China music has a long cultural history, but Chinese appreciate classical music Chinese person but not much. Firstly, the general situation China classical music to analyze,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Chinese ancient culture and classical music, focusing on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classical music and its artistic conception and the feelings contained, thus to show the world the charm of art and appreciation of classical music China method. Keywords: music appreciation Chinese classical music Characteristic Influence 中国古典音乐有悠久的历史传统,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无比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中国古典音乐犹如一棵古老而常青的参天大树,以其源远流长和多彩多姿屹立于世界音乐艺术之林。它反映了中华民族以音乐修身养性的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意志、道德、文化和追求。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少人反映中国古典音乐难以欣赏,不如流行音乐和西方音乐那么直感。当然,热衷于中国古典音乐者也大有人在,其关键在于是否懂得欣赏。

中国传媒大学音乐学考博历年复试分数线

中国传媒大学音乐学考博历年复试分数线 一、中国传媒大学音乐学考博历年复试分数线 详情关注公众号:考研考博早知道 1.中国传媒大学的音乐学考博往年平均报录比约在8:1左右,竞争非常激烈,准备报考的考生一定早作准备,科学备考。 2.从往年数据来看,初试当中,外语拉开的分差较小,两门专业课拉开的分差较大。想要进入复试就必须在两门专业课考试中取得较高的分数,而导师更看重的,也是你的专业能力。而在专业课的复习备考当中,了解招生院校的考博“信息”和“方向”要远比单纯的时间和精力上的投入更重要。 现场报到程序 1.查验考生有效居民身份证原件 2.资格审查

已获硕士学位考生:硕士学位证书原件 注:获得国(境)外硕士学位的考生还须提交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学位认证报告原件。应届硕士毕业生:研究生证原件(需要完成本学期注册手续) 同等学力考生: 学士学位证书原件; 相关专业八门以上的硕士学位课程成绩单(须有培养单位研究生院公章); 三篇在国内外大型刊物上公开发表、4000字以上的相关专业学术论文或公开出版的10万字以上的学术专著。 3.提交相关材料复印件(装订顺序如下) 《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通过报名系统打印,须本人签字); 有效居民身份证复印件(正反两面复印在一页纸上); 资格审查材料复印件(对应“2.资格审查”要求的原件)。 4.图像采集并打印准考证 外国语初试免试说明: 考生若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经考生本人申请,学校审核通过后,可免外国语初试,其外国语初试成绩均视为所报专业外语初试分数线。外国语语种仅限英语,具体申请条件如下: 托福(TOEFL、满分120分):2018年9月1日后参加考试,且成绩80分及以上;

中国古代音乐史复习重点

我国古代音乐形态大致可分为:1、远古先秦时期乐舞。2、汉唐时期歌舞大曲。3、宋元清明时期戏曲音乐。 (一)原始乐舞的作品主要分为四类:1、同劳动生产相关有:《弹歌》(载于东汉赵烨《吴越春秋》“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肉)”)、《葛天氏之乐》(《吕氏春秋·古乐》)、《伊耆氏之乐》;2、同自然灾害斗争的《朱襄氏之乐》(旱灾)、《阴康氏之乐》(水灾);3、同原始宗教相联系的《云门》(黄帝时乐舞)是祭天,《咸池》(唐尧时乐舞)是祭地,《大韶》(虞舜时乐舞);4、同战争有关的《大章》(表现禹征服苗人的干羽舞)等。 (二)原始乐舞的特点:1、是氏族全体成员的集体创作,乐舞的成果也属于氏族全体成员而不被某部分人单独占有。2、先民们表演乐舞的主要目的是自娱自乐,宣泄情感,他们同时扮演着表演者和观摩者的双重角色。3、尽管原始乐舞具有一定的审美意识,但更多是带有朴素的功利主义色彩。 (三)先秦时期即夏商周三代,为奴隶社会时期,主要在宫廷中供奴隶制度的统治阶级所享用,故称为宫廷乐舞。 1、乐县是我国周代礼乐制度下关于钟、磬等乐器数量和设置放方位的一种等级制度。《周礼·春官·大司乐》:“正乐县之位:王宫县,诸侯轩县,卿大夫判县,士特县。” 2、八佾之乐,“佾”是周代对乐舞行列的规定。用来表示列数。 3、六代乐舞相传是黄帝、唐、虞、夏、商、周六代的祭祀乐舞,总称“六代乐舞”。 六代乐舞的表演形式有文舞和武舞之分:1、文舞有《云门》《咸池》、《大韶》、《大夏》4部作品,象征以文德定天下。2、武舞有《大濩》、《大武》持干戚而舞,象征以武功取天下。(四)宫廷乐舞的特点:1、周代宫廷乐舞改变了原始乐舞由全体氏族成员参加的方式,其表演者和观摩者、欣赏着开始分离。2、尽管周代宫廷乐舞继承了原始乐舞的表演形式,但其中的巫术活动已渐趋消失。3、统治阶级强调乐舞受政治、伦理的制约,并从理论上大量论证了乐舞的本质、功能和审美情趣,最终形成了几套周王室审定的祭祀乐舞,从而使宫廷乐舞得以规范并逐渐程式化。 1、相和歌是在汉代民歌的基础上,继承了周代《国风》和战国楚声的传统而形成的艺术歌曲。相和歌最初有平、清、瑟三调世称“相和三调”,是周代房中曲之遗声。后又增加的楚调和侧调,是楚声的两种调式。 2,相和歌的特点:歌者自己击“节”而歌,管弦乐器为之伴奏应和。“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 3,相和歌的伴奏乐队基本上由节、笙、笛、琴、瑟、琵琶、筝等7种乐器组成。 相和大曲是相和歌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与舞蹈表演、器乐演奏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大型歌舞曲。它具有诗、歌、舞三者并用,曲式结构为多段体但又运用灵活的特点。在相和大曲中曲是作品的主体,每个唱段间以“解”;解是器乐演奏与舞蹈表演的段落;艳是作品的引子、前奏,也可能是作品中艳丽的抒情唱段;趋是含有尾声的高潮段落,纯器乐演奏的趋较少。曲式结构特点是艳—曲—解—趋。 1,清商乐是南北朝时期在西曲、吴歌基础上,继承汉魏时期相和歌传统而形成的艺术歌曲。清商乐又称清商曲。 2,江南吴歌、荆楚西声,总称“清商”,清商乐曲由中原旧曲、江南吴歌(声)、荆楚西声(曲)3部分组成。 3,吴歌,又称“吴声”,江浙一带的民歌。所用乐器有:篪、箜篌、琵琶,今有笙、筝。4,西曲,又称“西声”,长江中游一带的民歌。宋代郭茂青《乐府诗集》:“西曲歌出于荆、郢、樊、邓之间”。西曲多表现水边离情。《西曲》中还有一种名为“倚歌”的形式,用铃鼓和管乐器伴奏。吴歌、西曲的歌词多为五言四句体。 1,清商大曲又称“清乐大曲”。它是在南北朝时期清商乐得基础上,继承了汉魏相和大曲的

2015年湖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音乐备考资料四

2015年湖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音乐备考资料四 2015湖南特岗招考音乐备考:中国古代音乐史复习要点(四) 1.清商乐:是东晋南北朝间,承袭汉、魏相和诸曲,吸收当时民间音乐发展而成的俗乐之总称。清商乐的形式结构略同于相和诸曲,其宫调系统亦与相和诸曲相同,并称“三调”,即“平调、清调、瑟调” 2.吴歌在东晋、南朝时颇盛,流传于以建康(南京)为中心的地区。如《子夜歌》、《上声歌》等。 3.西曲的产生较吴歌略晚,时在南朝宋、齐、梁时期,流传地区大体以念江陵为中心。其表演形式有舞曲和倚歌。 4.歌舞戏:是指南北朝末年兴起的一种有故事情节、有角色化妆表演、载歌载舞,或同时兼有伴唱和管弦伴奏的戏曲雏型。歌舞戏产生的直接渊源可追溯到汉代百戏情节性歌舞和角觚。歌舞戏重要的节目有《大面》、《钵头》、《踏谣娘》。 5.曲项琵琶:此乐器是我国现在通用琵琶的前身。它的形制为:曲颈、梨形音箱。溯其源渊,为东晋十六国时,经印度传入我国,到南朝梁代时传到江南。 6.何承天的新律:南朝律学家何承天(370—447)宋人。他创立了十分接近十二平均律的“新律”,旨在解决由三分损益律算出的十二律“黄钟不能还原”,不能旋宫转调的律学研究方面的缺憾。何承天所创的“新律”,已十分接近十二平均律,在世界律学研究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7.乐府是汉代兴盛起来,以采集改编民间音乐为主的音乐机构。它的设置,可以上溯到秦代。 8.鼓吹乐:西汉初年出现的一种以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并兼有歌唱的器乐合奏形式。 9.相和歌是汉代的一种民间歌曲。它的另一种含义是一种歌曲的演唱形式。最初产生于民间没有伴奏的歌谣。称为“徒歌”。以后徒歌又发展成为“一人唱,三人和”的唱和形式,叫做“但歌”。“但歌”发展为“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的较为复杂形式,就成为相和歌。 10.相和歌所用的调式主要有平调、清调、瑟调三种,称为“相和三调”。后来,相和歌演变为清商乐,相和三调也随之改称为“清商三调”。 笔试指导招聘信息|报名入口|成绩查询|公益讲座|面试指导|考试试题|报 考指南|笔试指导

2015年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与舞蹈学硕士考研参考书整理@才思

全心全意因才思教2015年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与舞蹈学硕士考研参考书整理@才思 各位考研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才思的一名学员,现在已经顺利的考上中国艺术研究院,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这个专业的参考书,方便大家准备考研,希望给大家一定的帮助。 参考书: 中外舞蹈史《中国近现当代舞蹈发展史》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年版王克芬、隆荫培 《中国舞蹈发展史》(修订本)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王克芬 《中国舞蹈史》(五卷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2年版王克芬、孙景琛等《世界芭蕾史纲》中国戏剧出版社1994年版朱立人 《新中国舞蹈史》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年版冯双白 《西方现代舞蹈史纲》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版刘青弋 《现代舞》上海文艺出版社欧建平 舞蹈理论及作品分析《新舞蹈艺术概论》中国戏剧出版社1982年版吴晓邦 《舞蹈艺术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1984年版隆荫培徐而冲 舞蹈生态学导论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年版资华筠等 《舞蹈艺术》丛刊文化艺术出版社1980-1994年中国舞蹈研究所

全心全意因才思教《舞蹈》杂志中国舞协 中外音乐史《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上下)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年版杨荫浏 《先秦音乐史》人民音乐出版社1994年版李纯一 《传统是一条河流》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年黄翔鹏 《溯流探源》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年版黄翔鹏 《中国古代音乐史学概论》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8年版郑祖襄 《中国音乐通史简明教程》吉林音像出版社 2001年版秦序《律学》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年版缪天瑞 《中国艺术教育大系——西方音乐通史》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年版于润洋 民族音乐学《民族音乐概论》人民音乐出版社1964年版中国音乐研究所《民族音乐学概论》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年版伍国栋 中外音乐作品分析《曲式与和声》人民音乐出版社吴祖强 《和声学》人民音乐出版社(前苏联) 斯波索宾 https://www.sodocs.net/doc/0a1636023.html,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