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三政治复习资料

高三政治复习资料

高三政治复习资料
高三政治复习资料

高三政治复习资料(政治常识部分)

第一、二课:我国的国家制度

一、国家

1、国家的含义: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构。

2、国家的属性:国家的根本属性是阶级性,还有主权性,社会性。

3、国家的产生:国家是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不可调和的产物,它随阶级的产生而产生,随阶级消亡而消亡。

4、国家制度:包括国体和政体

(1)国体:即国家性质,是指社地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国家性质。(2)政体:即政权的组织形式,指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形式来组织自己的政权机关。

(3)国体与政体的关系:它们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政体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由于受历史条件、阶级力量对比,传统习惯、国际环境等因素影响)(4)当代国家政体的类型

A、君主立宪制:是资本主义国家以世袭的君主为国家无首,君主权力按宪法规定受到一定限制的政权组织形式。它包括议会君主制和二元君主制。

B、民主共和制:的指国家的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政权组织形式。它包括议会共和制和总统共和制。

议会共和制与总统共和制的异同:

比较项目议会共和制总统共和制

不同点权力中心议会总统

政府产生办法同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由总统任命产生,对总统负责

政党上台关键取得议会中多数席位取得总统竞选胜利

元首、议会、政府关系政府对议会负责,而不对元首负责,当议会通过对政府不信任案时,政府就得辞职或呈请国家元首解散议会,重新选举。政府对总统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总统无权解散议会。

元首地位虚位,没有实权有实权,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总揽行政大权相同点(1)议会和元首都是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2)都是资本主义国家的管理形式,都维护资产阶级和利益(3)都实行三权分立原则(4)都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并为其服务

1、国家类型:按国家性质分,可分为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四种类型。

判断国家性质的标志: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中,实行为哪个阶级服务的政策。

2、国家职能

(1)国家职能的含义:国家在阶级统治与社会管理中的职责与功能。

(2)国家职能与国家性质的关系: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反映国家性质。

(3)国家职能的分类及内容

国家的对内职能主要有政治统治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对外职能有保卫职能和交往职能。剥削阶级国家还有向外侵略扩张的职能,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有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职能。

3、国家的结构形式

(1)含义:指国家的整体和部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相互关系。

(2)类型:根据国家权力集中程度的不同,可分单一制和复合制

(3)单一制与复合制的区别

4、国家机构

(1)国家机构含义:统治阶级为行使国家权力而建立起来的一整套国家权关的总和。从纵向看它包括:中央国家机关、地方国家机关。从横向看它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暴力机关

(2)国家机构的划分

A国家元首B立法机关C国家行政机关。D司法机关E暴力机关。

(3)国家机构与国家性质及国家职能的关系(理解)

(1)国家性质决定国家机构的性质。(2)国家机构的设置主要是由国家职能决定的。国家职能是国家机构设置的主要依据,国家机构是国家职能实施的物质载体。

二、民主与专政

1、民主的含义:指一种国家制度。是指一定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有事物的国家制度。

2、民主的属性: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民主总是属于统治阶级的,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的。

3、专政的含义:即依*暴力实行的统治。

4、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民主与专政,是辩证统一关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民主与专政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民主只适用于统治阶级内部,专政则适用于被统治阶级;另一方面,民主与专政相辅相成,互为前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5、民主、专政、专制的关系

(1)民主与专制都是一种国家制度,专制是指权力高度集中,实行个人专断,可见民主是对专制的否定。

(2)民主与专政是辨证统一的关系,不是对专政的否定。

(3)任何国家都有专政的职能,不论是民主制国家还是专制制国家,都有专政。

6、民主性质与民主程度的关系

区别:A、二者是两个不同的根念。民主性质是关于民主质的规定性,具有阶级性;民主程度是关于民主的量的规定性,一般不具有阶级性。

B、同一性质的民主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历史阶段,其发展程度存在差异。

C 、民主的阶级性的转变和民主的实现程度的发展并不是同步的。

联系:A、民主的阶级性质是制约民主程度的重大因素。民主程度的发展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的阶级性质、社会的政治文化、人们的素质、民族的历史传统等因素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阶级性质。

B、民主程度的发展对于维护民主的阶级性质具重大作用。

总之,要把民主的性质与民主程度区分开来,不能等同。

三、我国的国家制度

(一)我国的国体

1、我国国体的含义:

我国的国体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工人阶级的领导是我国国家性质的首要标志。工农联盟是我国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

1、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和优点

(1)人民民主专政是一种新型的民主与新型的专政,它担负着对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的双重任务。

(2)人民民主专政在概念表述上直接体现了民主与专政的辩证统一,在实践上有

利于人们正确理解我国政权的性质和职能。

3、为什么说人民民主专政是一种新型的民主和新型的专政?

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是新型民主,是指绝大多数人享有的民主,它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人民民主专政具有广泛性。1)民主主体的广泛性。2)人民享有的民主权利的广泛性。第二,民主具有真实性。在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上的保障。

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是一种新型的专政,是因为以往剥削阶级的专政都是少数人对多数人的专政,而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是大多数人对极少数人的专政。

2、在我国为什么还要坚持专政的国家职能?

(1)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长期存在是坚持国家专政职能的重要依据。

(2)防御国际敌对势力的侵略,颠覆活动,保卫社会主义祖国。

3、怎样理解“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存在”的“一定范围”?

“一定范围”不是指阶级斗争有的领域有、有的领域无;也不是指有时候有、有时候无;而是指阶段斗争已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阶段斗争已不是完整的阶级对阶级的斗争,而是广大人民同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的斗争。

4、为什么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2)(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也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3)(3)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4)(4)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民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需要。

5、怎样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2)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同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不能照搬西方的政治模式。

(3)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

7、如何看待我国现阶段的民主政治?

(1)一方面,从本质上看,我国的民主政治已经是社会主义,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的优点,另一方面,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主政治还不成熟、不完善。

(2)不能以我国民主制度还不够完善,就否定我国民主是新型民主,否定它的越性;也不能认为代表先进阶级的民主其发展程度就一定高,而落后阶级的民主,其发展程度就一定底。

(3)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一个长期的、逐步发展的过程。

8、现阶段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性。

(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已被载入我国宪法之中。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3)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时代新内容。突出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国家职能;创造良好的国内条件和国际环境;

(二)我国的政体

1、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是指按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领导国家事务的政治制度。

(2)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权力机关,它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处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重要日常工作。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它的部分职权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

(4)人民代表在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基本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2、我国人民代表产生的方式及其权利

(1)产生: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代会代表由下一级人代会选出(间接选举);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的人代会代表由选民直接选出(直接选举)。

(2)人民代表的权力:发言、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等。

(3)人民代表的义务: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机密;密切联系群众,经常听取的反映人民的意见和要求;接受选民或原单位的监督等。

3、如何理解我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

一方面,我国的人民代表由人民民主选举产生,即人民代表来自人民。另一方面,人民代表要接受人民监督,为人民服务,向人民负责。

注意:在我国,人民是国家主人,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是通过选出其代表行使,因此人民不是直接行使国家权力,而间接行使国家权力。

4、为什么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直接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建立其他有关国家管理制度的基础。

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1)有利于保证国家权力体现人民的意志。

(2)有利于保证中央与地方国家权力的统一。

(3)有利于我国各民族的平等和团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6、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有利于巩固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2)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

(3)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权力的充分实现,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动力和政治和保证。

1、怎样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进一步完善人在代表的选举制度。

(2)进一步加强人大的立法职能和监督职能。

(3)进一步密切人大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使人大代表更好地代表人民的意志与利益,并接受人民的监督。

(4)要反对和照搬西方的议会制和三权分立制。

2、注意“人民代表”“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区别

人民代表是指人,人民代表大会是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政权的组织形式,是我国的政体。

3、我国人民代表大会与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制的本质区别

(1)二者的经济基础不同。前者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之上,后者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之上。

(2)二者行使权力的主体不同。前者主体是人民,后者主体是资产阶级。

(3)二者的组织和活动原则不同。前者实行民主集中制;后者是三权分立制。

三:我国的国家职能

1、我国的对内职能

(1)政治职能

A、含义:即国家维护政治统治和政治稳定的职能。

B、表现:国家依法打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的破坏活动;保护公民合法权力,维护社会稳定;致力民主政治建设,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等。

(2)经济取能

A、国家组织经济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职能。

B、表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3)文化职能

A、为什么要加强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可以保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正确发展方向,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B、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

一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二要坚持党的领导,三要加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科学理论教育,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素质。

(4)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A、含义:国家为社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职能。

B、表现: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公共设施的完善等。

2、对外职能

(1)防御外部敌人入侵和颠覆,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2)发展国际交往和合作,创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国际环境

(3)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积极发挥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

我国的对内对外职能体现了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反映国家性质。实践证明,正确行使这些国家职能,有利于解决社会的主要矛盾,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体现了我国的国家性质。

四:我国的国家结构:

1、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

我国是单一制国家。

2、遵循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原则(理解)

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1)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的关键是:发挥两个积极性。(2)中央和地方之间要适度分权。既要加强中央的统一领导,维护中央权威;又要在中央集中领导下赋予地方必要的自主权力。

3、一国两制的主要内容(理解)

(1)“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第一,“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行使国家主权,在国际上代表中国;港、澳、台将分别设立特别行政区,直接受中央人民政府管辖。第二,两种制度并存,但两种制度在国家中的地位是不同的,国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两种制度长期存在,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大陆实行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国家的主体。第三,“一国两制”下设立的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一国两制”下的特别行政区与其他行政区相比,享有高度自治权。

(2)“一国两制”的意义:A、有利于实现祖国的统一。B、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建设。C、有利于香港、澳门、台湾的稳定、繁荣和发展。总之,“一国两制”的提出,为用和平手段统一祖国提供了一个合适的办法,它顺应了历史的潮流,代表了全体中国人的愿望,也为世界上解决国际争端树立了一个榜样。

4、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

(1)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2)“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努力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五:我国的国家机构

1、我国国家机构的设置(理解)

1)我国国家机构是适应我国国家职能而设置的。

2)我国国家机构的分类:从横向看:国家机关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家主席、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检察院、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从纵向上看:即从国家机关层级来看:国家机关分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国家机关两大类。

在我国,军事权控制在中央,即中央军委掌握国家军事大权。这有助于保证国家政权的稳定。

在我国,地方国家机关分四级:省、直辖市国家机关—地级市、区(设县的区)国家机关—县级国家机关——乡(镇)级国家机关。)

2、中央国家机构的职权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具有最高的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2)国家主席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决定行使职权,具有颁布法律权、发布命令权、任免权、荣誉授予权、外事权等。

(3)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4)最高人民法院是国家最高审判机关。

(5)最高人民检察院是最高国家检察机关,人民检察院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

(6)中央军事委员会是我国最高的军事领导机关。领导全国武装力量。

3、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运用)

(1)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A、含义:就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B、体现:第一,在国家权力机关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方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由选民民主选举产生组成,人民代表要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第二,在国家权力机关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方面,其他国家机关都是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第三,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上,遵循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C、正确理解民主与集中的关系

二者密不可分。一方面,民主是集中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民主就不可能形成正确的集中;另一方面,集中是民主实现的必要条件和保障,民主如果离开了集中的指导会失去正确的方向。

D、为什么要实行民主集中制?(必要性)

一方面有利于充分发扬民主,保证人民的民主权利,制定符合实际并反映人民利益的法律法规。另一方面实行正确的集中,保证民主的正确方向,形成统一的意志和行动。

(1)对人民负责原则。

A、为什么要实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原因)

我国国家机构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一切国家家机关都是为人民办事的,一切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都是人民的公朴,是为人民利益而工作的。努力为人民服务,是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和工作宗旨。

B、要求:

第一,坚持对人民负责,就必须密切联系群众。第二,坚持对人民负责,克己奉公、廉洁自律,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第三,坚持对人民负责,就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人方法。

(3)依法治国的原则。

①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②依法治国的基本内涵。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③本质:依法治国,其本质和核心是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即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来治理国家。

④我国实现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⑤为什么要实行依法治国?(必要性和重要性)

A、依法治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发展生产的客观要求。

B、依法治国是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C、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文化健康发展的法律保证。

D、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⑥怎样做到依法治国?(条件和途径)

A)立法机关要严格按照立法程序制定法律,确保国家各项事业有法可依。

B)行政机关要严格执法。做到有法必依。

C)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严格执法。做到执法必严。

D)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形成人人学法、懂法、守法、护法的良好风尚。

E)进一步完善法法律监督体系,加强执法监督工作。

F)必须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

⑦法治与法制、人治与法治的区别

法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立法、执法、守法等诸多环节;法制一般指静态意义上的法律和制度。

法治与人治是根本对立的,法治的本质是崇尚法律的权威,认为法律权威高于个人意志,任何个和组织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都要依法办事。人治是个人的权威大于法律权威,是权大于法。

⑧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关系。

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强调的是法律制度的建设,它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基本条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强调法律的实施,突出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法制与法治一字之差,表明我国由立法为主的建设转到立法与执法并重的建设阶段。

六、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

(一)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1、为什么说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是和谐统一的新型关系?

(1)根本原因在于我国是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国家与公民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

(2)国家权力机关由公民选举产生,公民对国家权力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监督权,公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参与国家的管理。

2、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的内容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具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资格:A、中国公民B、年满18周岁C、不是精神病患者D、没有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注意:依法被判刑,但没有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有选举权而没有被选举权。

注:为什么说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

因为选举权关系到将国家权力委托给哪些人行使的问题,它是人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事务的基础,是公民的最基本政治权利。

(2)政治自由

包括言论、出版、结社、集会、游行、示威的自由

* 注意:没有法律的地方就没有自由,这句话对吗?自由与法律是对立统一的,自由是法律的基础,自由是法律的保障。我国宪法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自由权利,但公民在享受政治自由权利的同时,也要受到法律的约束,即公民必须在法律的范围内行使政治自由权利,不法律约束的绝对自由是没有的。题是的说法是对的。

(3)监督权

指对国家权利机关组成人员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监督。宪法赋予公民监督权,有助于克服官僚主义,改进国家机关工作作风,克服不正之风,增强公仆意识,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有重大现实意义。

3、国家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表现:A、制定法律、法规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B|制裁和惩罚侵犯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的行为。

4、注意几对概念的区分:

(1)公民和人民

公民是法律概念,人民是政治概念;公民的范围比人民大,公民包括全体社会成员;被剥夺了政治权利的人和其他敌对分子不属于人民,但仍属于公民。

(2)权力与权利的区别:

权力一般是指政治上的强制力量或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它总是和服从联系在一起。权利是一个法律概念,一般是指法律赋予的权力和利益。权利和义务相对应。

(二)公民应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1)公民为什么要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A、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我们顺利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证,也是实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的基本保证。

B、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它关系到国家兴衰、民族的兴亡,所以每个公民都要把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视为自

己的神圣职责和义务。

(2)公民应怎样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第一,捍卫国家主权不受侵犯。

第二,捍卫国家领土完整。

第三,捍卫国家政权及其统一。

第四,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反对民族歧视和民族分裂。

2、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1)公民维护国家的安全,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严守国家机密。第二,配合国家安全机关的工作。第三,发现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应及时向国有安全部门或公安机关举报。

(2)公民维护国家的荣誉,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增强民族自豪感。第二,增强民族的自尊心。第三,增强民族的自信心。

(3)公民维护国家利益,要做到:第一,努力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政治局面。第二,必须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现象进行斗争

(三)正确对待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1)涵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司法平等和守法平等,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含义:第一,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和平等地承担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第二,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法律保护。第三,任何公民的违法行为都要受到法律制裁坚持公民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

(2)正确理解公民在不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应注意的问题

A、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法律实施上的平等(即司法和守法的平等),而不是指立法上的平等。因为在我国,法律只能反映广大人民的意志,不能反映敌对分子的意志。

B、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不是指绝对平均主义。如我国并不是每个公民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A、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就要反对一切特权。法律面前没有特殊公民。

B、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宪法和法律范围内的平等,不等于现实的平等。现实中还有不平等现象。

2、坚持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原则。

(1)为什么说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

A、权利和义务不可分离。二者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也是义务的主体,权利的实现要求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要求权利的实现,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

B、权利和义务是相辅相承的。权利的享有使公民更加自觉履行义务,义务的履行有助于公民更好地享受权利。

(2)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权利,同时也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公民要认真行使权利,公民要自觉地履行义务。

(3)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A、有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如劳动权、受教育权。

B、权利是可以放弃的,义务是不可放弃的

C、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并非指每个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一样的。

D、享受权利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而履行义务就不是当家作主的体现,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人民的主人翁地位是通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和义务来体现和保证的。

C、认为财富越多、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公民,享受的权利就越多的观点是错误的。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因此财富的多少,受教育的高低并不影响公民享受权利的多少,但是会影响公民实现享有权利的范围和程度。

1、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相结合的原则

(1)为什么要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由我国的性质决定的,我国是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国家代表了人民的长远利益、整体利益,损害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最终也会损害个人利益。

(2)怎样做到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

A、公民应在社会主义法制轨道上行使公民的权利。公民在行使国家权利的同时,要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的义务。

B、公民在行使国家权利与履行国家义务时,必须把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结合起来,以国家利益为重,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

高三政治知识点总结全

高三政治知识点总结全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三政治知识点总结全》的内容,具体内容:掌握政治知识点,是发现政治学习规律的重要途径。现在请欣赏我带来的高三政治知识点总结。高三政治知识点总结: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一、经济生活1、推动文化产... 掌握政治知识点,是发现政治学习规律的重要途径。现在请欣赏我带来的高三政治知识点总结。 高三政治知识点总结: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经济生活 1、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支柱产业的经济意义。 ①我国现阶段主要矛盾决定,有利于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②有利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培养新的消费热点,带动产业发展。 ③扩大就业,有利于社会稳定。 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⑤增强国际竞争力、软实力、综合国力。 2、怎样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①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②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进行宏调,保证财政收入力度。 ③发挥财政促进文化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④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

⑤消费的反作用,提高文化产业消费水平,推动文化产业发展。⑥扩大对外开放,推动文化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合作,引进外资人才,学习优秀文化成果。 3、怎样建设诚信的市场经济? ①市场经济有法制性特征,要求国家制定法律法规,完善市场法律体系。 ②政府应加强宏调,注重自身信用建设。 ③产品经营者提供职业道德,遵守交易规则,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 ④消费者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4、经济生活分析我国文化企业发展如何适应新形式? ①文化企业要将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开拓国际市场。 ②文化企业制定正确经营战略,迎合市场需要。 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形成竞争优势。 ④诚信经营,生产高质量产品。 二、政治生活 1、加快文化事业发展,繁荣社义文化的政治意义? ①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有利于社会稳定。 ②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③当前国际竞争实质是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较量,发展社义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综合国力。 三、文化生活 1、加强文化建设对中国现代化进程有何意义?

2019年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政治生活》重点知识.doc

2019年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政治生活》 重点知识 公民、政府、党、人大、民族宗教、国际政治【一般主要考查“原因”、“措施”】1、公民的政治生活——公民如何参与政治生活?①要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履行……政治义务(掌握2个权利,3个义务)②要坚持……基本原则(掌握2个原则)③要依法有序参与政治生活,正确处理政治权利与义务关系④公民参与政治的途径与方式(掌握“民主决策的方式与意义”、“民主监督渠道和意义”)【联系:公民求助或投诉的途径与方式】⊙公民政治权利与自由: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监督权、6项政治自由⊙公民政治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与利益⊙公民参与政治的基本原则: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原则、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统一原则、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方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意义:有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 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 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政治的热情,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公民参与民主监督渠道: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

网上评议政府公民参与民主监督意义: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有利于激发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公民正确行使民主监督权:要负责地行使监督权,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同邪恶势力作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监督权;要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34 2019-07-30 公民、政府、党、人大、民族宗教、国际政治【一般主要考查“原因”、“措施”】1、公民的政治生活——公民如何参与政治生活?①要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履行……政治义务(掌握2个权利,3个义务)②要坚持……基本原则(掌握2个原则)③要依法有序参与政治生活,正确处理政治权利与义务关系④公民参与政治的途径与方式(掌握“民主决策的方式与意义”、“民主监督渠道和意义”)【联系:公民求助或投诉的途径与方式】⊙公民政治权利与自由: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监督权、6项政治自由⊙公民政治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与利益⊙公民参与政治的基本原则: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原则、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统一原则、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方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意义:有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政治2016一轮复习总结备考:一、生活与消费(教师用卷)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政治卷(一) 生活与消费 (90分钟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上述漫画中的“钱” ①使商品买卖的过程融为一体②充当了商品交换的媒介③是商品使用价值的货币表现 ④代替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上述商品交换属于商品流通,买卖过程是分开的,故①不选;漫画中的“钱”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故③不选。 答案:C 2.历史上,贝壳、牲畜、布匹等都曾充当过商品交换的媒介,但伴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贵金属金银”长期占据了货币的宝座。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贵金属金银”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唯一商品②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③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④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在历史上,充当过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很多,①错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④表述不科学,排除。 答案:B 3.比特币是一种网络虚拟货币。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委发布的《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规定,现阶段,各金融机构和支付机构不得以比特币为产品或服务定价,不得承保与比特币相 关的保险业务或将比特币纳入保险责任范围。这些规定主要是基于 ①比特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会引起纸币的贬值②开展与比特币相关的业务不利于维护金融稳定③用比特币衡量商品价值没有货币准确④比特币不具有与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比特币是一种网络虚拟货币,不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不能在市场上流通使用,与纸币的贬值无直接关系,①错误;比特币不能用来衡量商品价值,③不选。 答案:D 4.预付款消费目前在很多行业广泛存在。预付款消费是经营者以先从消费者处收取预付费的方式从事经营活动,通过约定期限分期分次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在这种消费方式中,货币主要执行 A.价值尺度的职能 B.流通手段的职能 C.支付手段的职能 D.贮藏手段的职能 解析:由材料信息“约定期限”可知C符合题意。 答案:C 5.2014年我国进一步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简化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手续和审核流程。人民币跨境使用有利于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专项专练5 措施、启示类题目

专项专练(五)措施、启示类题目 措施、启示类试题的设问一般以“措施”“启示”“要求……做”“如何”等为关键词,以“如何解决(加强、改善)……”“采取什么措施(对策、途径、方法)……”“怎么实现……”“这给了我们哪些启示”或“这件事对你有什么启发”等形式出现,要求学生为解决有关问题提出措施。该类试题的设问一般都指定了特定的行为主体,如党、国家、政府、某职能部门、公民、企业、消费者、劳动者等,有的没有指定行为主体,需要学生根据试题内容确定。这类试题大多属于开放性试题,要求学生开阔思路,提出可行的、具有针对性的办法或措施。 一、选择题 1.伴随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到来,人民币升值压力、劳动力成本增加等因素使贸易摩擦增多,使我国的实体经济环境进一步恶化。中国出口产品面临的挑战将逐年增加,为此企业必须( ) ①加强宏观调控,促进科技创新,优化对外产品结构②继续坚持“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 ③加强国际合作,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④降低制造成本,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 A.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①③ 答案 A 2.为了实现“扩内需、保增长”的目标,我国政府已将增加就业,降低失业率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下列有利于降低失业率的措施有( ) ①实行企业破产制度②促进中小企业加快发展 ③完善社会保障制度④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D 3.网络的开放性、平等性为公民获取信息、发表言论提供了宽松的环境,但其即时性、隐蔽性也成为谣言滋生和传播的“温床”。因此,公民通过网络参与政治生活应该( ) ①避免盲目从众,坚持理性判断②提高政治素养,自由行使权利③加强网络监管,谨防谣言扩散④增强法律意识,合法有序参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4.法国作家雨果在其名著《笑面人》中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的地位向上升,我们的责任心就逐步加重。升得愈高,责任愈重。”这启示我们( ) ①要先巩固地位,再强化责任②保持权利与义务的同步发展③必须把地位和责任统一起来④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D 5.北京大气污染,居民消费有很大“贡献”。一项调查显示,相对环保的商品和服务购买成本较高、环保意识薄弱是北京市民不愿开展环保行为的两大主要原因。这启示我们,加强环境保护,治理大气污染( ) ①政府应强化市场监管以限制环保产品销售价格

高中政治全套知识点整理

高考政治全套知识点总结 必修1经济生活 1、商品的含义?商品的基本属性?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货币的含义?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 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货币本身有价值,是商品,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形式是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和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形式是只能用现实上的货币,而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3、货币流通规律?公式? 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量*价格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 货币流通速度货币流通速度 4、我国为什么要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 (1)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2)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3)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4)有利于世界金融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5)有利于实现扩大就业,缓解我国的就业货币流通次数货币流通次数 5、汇率的含义?什么叫外汇汇率升高和外汇汇率跌落? 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压力; (6)有利于实现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等宏观经济目标。 6、供求对价格的影响? 供不应求,价格升高---------卖方市场供过于求,价格降低---------买方市场 7、价格和价值的关系?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8、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称正比,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9、价值规律的内容和形式?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10、价格变动会产生哪些影响? (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 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 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③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会受到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互为替代品的价格变动对双方的影 响是同向的,互补商品的价格变动对双方的影响是反向的。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①调节生产②提高劳动生产率③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11、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哪些? 消费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水平。还有商品的性能、质量、外观、包装、广告等,还有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因素和社会变化规律等。

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复习建议

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复习建议 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复习建议 高考政治复习是一门学问 ,方法很多 ,但万变不离其宗,考生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学科基础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以不变应万变。在这里给考生推荐的是三轮复习法。三轮复习法把高三的复习时间大致分为三段,每段时间里的复习目的各有侧重 ,时间长短也各不相同。第一轮复习主要目的是基础能力过关;第二轮复习主要目的是综合能力突破;第三轮复习主要目的是提高应用能力。最后要留有部分时间再次核对高考大纲,回归教材。 如此安排复习 ,可以有效帮助考生搞好懂、记、练 ,懂是理解和运用的前提 ,记是表达和展示的基本条件 ,练是为更好表达和展示自己能力的演习,三者应统筹实现 ,不可偏废。 目前,高三学生正进行首轮复习。现就高三政治的首轮复习给考生提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方向:先参照去年高考大纲 高三首轮复习开始的时候,本年度的高考大纲还没有出来,那么考生可以参考去年的考纲,一般情况下,考纲的变化不会太大。 细节:收集至少三年的高考试题 高考试题的了解包括结构、题型、分值、覆盖度等,特

别是高考试题与考纲的内在联系,从中悟出高考的常热点及冷热点,感受并体会高考的方向。这就需要考生至少收集三年的高考试题,从中比对及必要的分析。 今年辽宁是新课标考查的第二年,那么2009年的高考试题绝对起着一个方向性的作用。考生一定要了解。 2009年的高考政治试题中知识点考查得较细致,选择题设置得较难,这是与近几年的政治试题明显不同的地方,主观题考查得比较基本。 动态:关注必要的时事 高考试题无论如何变化,政治学科的考查一定是以当年度的时事材料为背景的,时间为2009年4月至2019年3月,目前考生要开始关注了,同时尝试着与学过的相关知识相联系。 首轮复习四步走 这个是首轮复习最为关键的部分。考生首先注意的是首轮复习的主要目的是详细掌握并记忆相关的知识点,一定要细化知识点。主要分为四步走: 第一步:要核对高考大纲,从教材入手,细分知识点。 我们首轮复习的参考资料必须有相关的与高考大纲相 对应的填空的知识点。考生必须仔细认真填写,最好背写! 第二步:认真听课。 考生在做完第一步准备工作后,对相关的知识有大致的

高中政治重点知识清单

高中政治重点知识清单 吴舜 第一部分经济常识 1.商品和商品经济 (1)商品: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价值量 (2)货币:货币的产生和本质货币的职能纸币的产生和发展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3)价值规律: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价值规律的作用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手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3.企业和经营者 (1)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企业及其作用公司是企业的一种重要形式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兼并与破产 (2)企业的经营者: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地位企业经营者的素质 4.产业和劳动者 (1)三大产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2)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扩大就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劳动合同制度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5.财政税收和纳税人 (1)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国民收入的分配财政收入和支出财政的巨大作用 (2)税收与纳税人:税收及其基本特征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6.银行和储蓄者 (1)我国的银行:银行的产生银行的分类及其职能银行的业务和作用建立健全

社会信用体系 (2)公民的储蓄:存款储蓄及其作用债券与商业保险 7.商品服务市场和消费者 (1)商品服务市场:商品服务市场的内容和特点市场交易原则 (2)家庭消费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家庭消费的内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8.当代世界市场和我国的对外贸易 (1)当代世界市场: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世界性贸易与金融组织经济全球化外汇与汇率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 (2)对外贸易:对外贸易的基本含义和主要内容关税我国对外贸易的方式与作用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原则 第二部分哲学常识 1.唯物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物质自然界、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是客观的人们改造自然、变革社会的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社会的客观性为前提 (2)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着不同的反作用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3)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了解国情,立足国情 (4)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有效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从实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辩证法 (1)联系的普遍性: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把握因果联系的重要性事物之间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2)运动和发展: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和发展的普遍性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 要以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有创新精神,与时俱进,学会创造性思维 (3)规律:规律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认识和利用规律坚持实事求是,按客

高中政治学科高考知识点总结(强烈推荐)

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总结 1.货币的内涵 (1)商品的含义和属性: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价值(凝聚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和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两个基本属性。 (2)货币的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所以,货币是商品经济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特殊的商品。 (3)货币的职能: 基本职能:①价值尺度: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只需观念上的货币; ②流通手段: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需要现实的货币 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4)纸币:由国家(或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能任意发行纸币。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这个限度,会引起物价上涨,出现通货膨胀;反之则出现通货紧缩。流通中所需要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 货币流通速度 2.信用工具和外汇 (1)结算方式和工具:现金结算和转账结算,信用卡、支票等是经济结算中经常用的信用工具。 ①信用卡: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能减少现金的使用,使消费更加简单、方便、高效、安全 ②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在我国主要分为现金支票和转账支票两种。 (2)外汇: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包括:①外币、银行存款等外币支付手段;②股票、债券等外币有价证券;③其他外汇资产。 (3)汇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通常用100单位外币能兑换多少本币表示。 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对内为物价稳定,对外为汇率稳定),能让人民生活安定,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价格及其影响因素、价值规律 (1)价格的含义:价值的大小叫价值量,价值量用货币表示叫价格。 (2)影响因素:①供求关系(直接因素):供求影响价格。当供过于求时,价格下跌,出现“货多不值钱”现象,处于买方市场;当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出现“物以稀为贵”现象,处于卖方市场。 ②价值(决定因素):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③间接因素:气候、时间、政策、宗教、习俗等,是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影响商品价格的。 ④其它因素:货币的发行量(过多,价格上涨,引发通货膨胀;过少,价格下降,导致通货紧缩)、 国家经济政策(利率、税收、价格政策等)。 (3)价值规律:①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②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4.价格变动的影响 (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①普通商品(耐用品):价格上涨,需求量下降,生活水平降低;

2018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计划

2018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计划 一、以骨干常识为依托,凸显根底性 剖析XX年高考试题咱们能够发现,XX年高考试题重视对考生的根底常识、根本技术、根本办法的查核,杰出对学科骨干常识的查核。在对根底查核中浸透着各种才能查核要求,完成了根底常识与才能查核的有机一致。 因而,一轮温习的方针:体系温习高中政治全部内容,夯实根底常识,构建常识网络,熟稔高考考点。要求:榜首轮温习应遵从按章节或单元从常识关键、重难点、例题解说、操练稳固、单元检测、讲评的程序进行夯实根本常识。以高考考纲考点为骨干常识,关键把握最首要的概念和最根本的原理及彼此联络与差异。温习中要学会捉住“点、线、面”,建构起考生自己的常识体系,使学习的常识体系化、清楚化、精确化。要求考生吃透概念原理,要做到在脑子里有一张“常识结构图”、一棵“常识树”,做到“点、线、面”相结合。 二、以才能培育为主导,杰出本质教育要求 才能培育是本质教育的起点和归宿,新课程要求选用恰当办法培育考生的归纳才能,协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XX年的思想政治高考试题坚持才能立意,在考察考生对根底常识、根本技术把握程度的根底上,重视考察了考生运用学科常识和办法剖析、解决问题的才能。 因而,要练习考生科学的解题思想,培育考生根本的解

题才能。杰出的思想习惯的养成,首要是教导考生解题时能遵从以下思路:阅览标题;剖析题意,断定答题方向和规模;依据已有的常识判别问题资料情形有无契合的常识原理;依据标题所给信息,断定应选用什么样的语言和根本常识原理来表达。 高考中考生失分的原因包含对考点所触及的常识点整理的不行完好清楚,对教材的常识体系把握不行精确,专业术语表述的不行标准,也短少对题型的强化练习。要加强审题和答题才能的培育,经过典型习题的练习和常见过错的分类剖析,进步考生对试题的剖析才能和答题关键的构建才能。 三、重视社会热门,反映年代主题 面临实际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态度、观念和办法,做出正确的价值判别和价值挑选,既是高考的一个才能要求,也是新课程变革要到达的一个重要方针。 高考试卷以问题为载体,以人类所面临和关怀的实际或严重热门问题为资料,以开展为魂灵,杰出科学开展、调和开展、人文开展理念,经过试题引导考生重视社会、重视人与天然、重视国家经济的昌盛和人民日子水平的进步。 一轮温习中要拓宽考生的政治视野,重视“热门问题”。热门问题是理论联络实际的重要内容,是考试标题设置新情形的原资料。在温习课中,咱们把教材中的理论常识与反映国内外局势开展中的热门、焦点问题联络起来,规划问题,

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讲义

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讲义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一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 知识点分析 地位: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原因: 内容含义 国有经济地位 作用 对国有经济的布局作战略调整 集体经济含义 地位和作用 农村集体经济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实现形式形式 形式多样化的意义 公有制和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关系 公有制内容 主体地位的体现 形式 地位 政策态度

实践证明 第二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点分析: 现代商品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是市场 市场含义 体系 市场经济含义 一般特征 竞争性 法制性 优点 缺点自发性 盲目性 滞后性 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关系 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 必要性 含义 主要任务 手段经济手段 法律手段 行政手段 宏观调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 宏观调控和市场的关系 宏观调控和传统计划的关系

第三单元企业和经营者 第一讲企业是市场的主体 市场主体含义 分类 企业含义 企业作用 企业建立条件、程序、手续 企业法人含义 企业法人和自然人和法人 企业分类 企业和市场的关系 企业和企业法人的关系 企业和公司的关系 公司性质 公司地位 公司法定形式股份有限公司 有限责任公司 ----股份制含义 突出特点 典型形式 性质 作用 根据数据图表认知当前国有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及其主要原因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必要性 意义 措施 方向 国企改革和价值规律的关系 国企改革和所有制结构关系 国企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系 国企改革和调整经济结构关系 国企改革和经济效益关系

2021年高考政治知识点总结归纳

2021年高考政治知识点总结归纳 1、什么是文化的多样性? 相对于世界文化的总体,我们所说的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2、世界文化多姿多彩多样性: 1民族节日: 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 化的长期积淀。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2文化遗产: 地位和意义: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 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要保护文化遗产。 3、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 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 间存在着的差异,即文化的民族性。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即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 和特征。 世界文化是由各民族、各国家文化共同构成的。又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即文化的 世界性。所以,文化又是世界的。 4、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 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5、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1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 自己的精粹,每个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 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这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 神根基。 2尊重文化化多样,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也属于整个世界。总之,尊重和保存不 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6、坚持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坚持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永恒主题。 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这就要求我们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共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 的繁荣。反对盲目自大、贬低、排斥异文化,或者妄自菲薄、盲目崇拜异文化的错误倾向。 7、应该怎样对待文化的多样性????尊重文化多样性。4、5、6组合 8、文化传播的含义: 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9、文化传播的途径 1商业活动。商人进行贸易活动时,不仅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涵的丰富文化加以 交流,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 2人口迁徙。每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都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都会对当时当 地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极大的影响。 3教育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人们通过学习各种文化课程,能够获得不同的文化 知识。文化传播是教育的重要功能。 10、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这类传媒被称为大众传媒。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 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高三政治知识点总结

高三政治知识点总结 1、文化的社会作用? ①(文化的力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由经济、政治所决定,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③(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方向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2、文化对人的影响? (1)来源:来源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表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4)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 ①地位: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②意义: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③文化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为什么:世界各民族间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的社会实践决定了文化是世界的;民族间经济、政治、历史和地理等因素的不同决定了文化是民族的。因此,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二者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4、怎样尊重文化多样性? (1)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2)原则: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5、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 (1)途径:①商业贸易②人口迁徙③教育④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政治经济文化活动。 (2)主要手段——大众传媒:作用和特点——能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显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6、文化交流的意义? ①从“走出去”的角度: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进各国对中华文化的了解,提升我国的文化影响力、增强我国文化的软实力和综合国力,有利于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繁荣。②从“引进来”的角度:有利于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的游戏文化成果,促进我国文化的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方法总结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方法总结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方法 一、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有的同学感觉政治课比较枯燥,所以,对政治课缺乏学习的兴趣。其实,理论都是对具体问题的总结和升华,都存在着抽象、枯燥的问题。高中政治课有些内容比较生动有趣,有些内容的确比较枯燥。对政治课缺乏兴趣,其中重要原因是同学们的学习方法有问题、学习中受实用主义的影响以及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政治学科的误解等。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一旦尝到了学习政治科的甜头,就能改变部分同学中存在的感觉政治课枯燥的问题。 首先,要充分认识政治学科特有的价值。政治学科一个很重要的价值体现在,它是人们认识世界、认识生活的思维方法,是思维的工具。这是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 其次,要克服学习中实用主义的倾向。需要是同学们学习的直接和重要的动力。现实状况是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有的同学不自觉地将学科分为三六九等,凡高考中必须要考的、分值高的科目就会下大力气去抓,哪怕不喜欢也要强迫自己去学,反之对高考中不考、或者分值比较低的学科,不管有用没用,就不愿意付出更多的精力去学习,而越学不进去就越感到枯燥无味,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最后,要消除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政治课的误解。现实生

活中,对政治学科的误解大量存在。这种误解主要是由于对政治课的不了解造成的。就高中的政治课而言,他本身包括经济常识、哲学常识和政治常识三大板块。一些人不了解政治课的学科体系和价值,本能地把政治课和行政工作或时事政治划等号,和思想政治工作划等号,认为政治课就是说教,只是凭自己的感觉想当然的评价政治课。把政治课教学看成是传统灌输,使政治课处在一个不利的社会氛围中,从而影响了同学们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二、科学掌握高中思想政治课的一般学习方法 学习就是一边是学,一边是习。学主要是指课前预习,专心上课,及时复习。习主要是自我检测和运用(练习,考试,和联系实际分析说明实际问题,提高自己的能力)。前者重在知识的理解、记忆。后者重在知识的运用和能力的培养。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目的。 1.预习: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获得信息绝大部分是通过视觉输入的,而且通过视觉输入的信念比通过听觉输入的信息保持记忆的时间要长得多。阅读能力是最基础的学习能力。预习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一环。预习是无师自通的桥梁,是思维习惯形成的助推器。从近期效应看可以增加上课的目的性,提高时效性;从远期效应看可以培养自学能力,形成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能力。就形式而言,预习可以分为课前预习和阶段性预习、粗预习和精预习等。

高三政治备考经验交流

高三政治备考经验交流及高中三年教学得失 王转华 紧张忙碌的高三结束了,为了今后更好的完成政治教学任务,提高政治教学实效,现对高三政治备考及三年教学进行总结反思。 一、做好教学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高三复习一定要提前做好教学计划,提前规划好一轮、二轮、三轮复习的时间、复习的内容、复习的策略。再具体规划到每月、每周、每节课要复习的内容,这样才能提高复习的效果,避免上课时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提高课堂效率。如2016年的5月中旬——2017年1月中旬进行了细致踏实的一轮复习。复习的顺序是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社会与哲学、文化生活。复习的重点是夯实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网络,培养答题技能和技巧。2017年2月——2017年4月进行了专题复习,进一步夯实基础,构建知识网络,突出重点知识,联系时事热点培养学生运用政治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拓展学生的政治学科思维,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017年5——高考进行三轮复习,回归课本和历年高考真题,让学生自给归纳总结知识和做题得失,注重学生答题灵活性和规范性。总体来看时间分配还是合理的。 二、狠抓学生落实,提高教学实效 在复习备考中一定要狠抓学生的落实,课堂上老师不要包办,不要一节课从头讲到尾,要留给学生自己看课本、大声读课本、自己归纳总结问题甚至是背诵的时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课后布置的作业要及时检查,并且及时反馈给学生,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要及时抽查学生背诵,以督促学生更好的掌握基础知识,提高教学实效。 三、狠抓基础,构建知识网络 高考万变不离其宗,结合考纲和历年真题,政治高考内容基本都是对政治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的考察,所以我们的教学中要狠抓基础知识。而狠抓基础知识首先要培养学生阅读政治课本的能力,学会阅读和理解政治课本知识的策略和方法,对课本知识的结构要了如指掌,构建知识网络。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所以一定要留出时间让学生读课本,可以在每节课一打铃就让同学没齐声朗读课本,养成反复读课本的习惯。即通过课堂学习,让学生把薄书读厚,再通过构建知识网络,让学生把厚书读薄。只要对书本上的基础知识理解背诵的熟,才会运用政治知识得心应手,提高答题的能力。

高中政治知识点(全)

高中政治4本必修教材背诵提纲 经济生活背诵提纲 1.影响价格的因素: ⑴价值决定价格。劳动生产率、原材料、流通f成本f价值量f价格 ⑵供求关系影响价格。天气、政策、市场炒作、消费心理等一供求关系一价格 供过于求,价格下降;供不应求,价格上涨 2.价格变动的影响: ⑴影响生活(消费者、需求量):| ①影响商品的需求量:价格上升,减少购买;价格下降,增加购买。 需求有弹性: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小,需求量受价格变动影响小;高档耐 用品,需求弹性大,需求量受价格变动影响大 ②影响相关商品的需求量:商品价格上升,其互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替代品的需求量增加; 商品价格下降,其互补商品需求量增加,替代品的需求量减少。 ⑵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①调节产量。商品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会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 商品价格上涨,生产者获利增加,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 ②调节生产要素分配。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某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生产者就会增加其使 用量;价格提高,减少其使用量。

3?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一一居民收入: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消费水平与当 前收入正相关。②未来收入预期。未来收入预期乐观,可能预支将来收入,加大当前消费;预期未来收入减少,会节制当前消费。③收入差距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收入差 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收入差距缩小,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预期,缩小居民收入差距,保持物价稳定。 消费心理、消费观念影响消费行为。居民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性的消费者。 4.消费结构的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提高,人们会越来越追求身心愉悦和全面发展,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消费将逐渐增加,生存消费比重下降,恩格尔系数降低。 5.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性的消费者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6.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直接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与纽带;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7.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⑴生产决定消费: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⑵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③一个新的消费 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够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

高考政治知识点总结(超级详细)

高中政治 高中政治知识点必修一第 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一、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 1、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但商品一定是劳动产品。 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不同商品使用价值不同,所以才需要交换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不同商品都有价值,所以才能够按照一定比例相互交换。 2、货币的含义、本质和基本职能 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当贵金属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时,货币就出现了。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它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则需要现实的货币。 3、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计算公式P5。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的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商品的价格总额=待售商品量x 价格水平)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例,而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例。 4.纸币的产生和发展P6: (1)纸币是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在铸币的基础上产生的。 (2)纸币的含义:它必须由国家(或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它只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一是由国家发行的。如果不是本国国家发行的,就不是法定货币,而是伪币假币,在市场上不能流通。制造假币的行为在各个国家都是犯罪行为。二是国家现在正在强制使用的。国家以前强制使用的而现在不再强制使用的,则不能在市场上流通。这两方面是缺一不可的。 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含义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上涨。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下跌。 表现需求旺盛,物价上涨,纸币贬值,经济过热。需求不足,物价下跌,纸币升值,经济衰退。 本质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流通中的纸币量过多。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流通中的纸币量过少。 成因①纸币发行过多;②社会需求旺盛;③成本上升等。①纸币发行过少;②社会需求不足等。 影响适度的通货膨胀可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但通货膨胀直接使纸币贬值,而居民收入水平没有提高,就会导致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社会经济秩序混乱,影响经济发展。适度的通货紧缩可以挤去经济泡沫,抑制投资过热;通货紧缩在一定程度上对居民生活有好处,但从长远看会严重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和居民的消费心理,导致恶性的价格竞争,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的长远利益不利。 对策可采取紧缩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可采取扩张的财政政策和扩张的货币政策。 备注①通货膨胀导致物价上涨。物价上涨有多种情况、多种原因,所以物价上涨不一定是通货膨胀。 ②通货膨胀是宏观上的卖方市场;但卖方市场有宏观、微观之分,所以卖方市场不一定就是通货膨胀。①通货紧缩导致物价下跌。物价上涨有多种情况、多种原因,所以物价下跌不一定是通货紧缩。 ②通货紧缩是宏观上的买方市场;但买方市场有宏观、微观之分,所以买方市场不一定就是通货紧缩。

高三政治如何进行一轮复习

高三政治如何进行一轮复习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三政治如何进行一轮复习》的内容,具体内容:高考政治学科有这样的特点:题目在书外,观点在书内。也就是说,高考政治想通过背书来应付,不大可能,因为考试中的题目的背景材料是随处可取的,千变万化。不过,高三文科生也千万别失落,因为虽然考... 高考政治学科有这样的特点:题目在书外,观点在书内。也就是说,高考政治想通过背书来应付,不大可能,因为考试中的题目的背景材料是随处可取的,千变万化。不过,高三文科生也千万别失落,因为虽然考试材料千变万化,但考查的观点在书内,也就是说,材料再怎么变,考的依然是书上的知识点,也就是说万变不离其宗,因此,高三生在要平时认真听课,把课本上的知识熟练把握、理解透彻,在这个基础上,再经过一定的训练,就能突破知识熟,题不会做的瓶颈。高中政治也与初中很不一样。初中政治,基本上知识点熟悉了,考试就能应付。而高中政治,虽然也有背的成分,但是灵活运用的成分变多。大部分题都是要求运用课本上的原理去分析时事。 -狠抓基础知识 同学们在进行政治第一轮复习时,应狠抓教材基础知识,同时突出主干知识。从目前文综政治试题的发展趋向来看,高考考查的重点仍然是基础知识,尤其是主干知识,许多试题甚至原封不动地出自教材,比如一些客

观题。至于主观题,无论是学科内的还是跨学科综合的材料式问答题也都需要运用已知的知识解决未知问题,我们很难清楚划分基础知识所占的比重有多少,能力分数有多少,但可以肯定的是不掌握相关的政治基础知识,再有能力也只能是望题兴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是人所皆知的至理名言。因此,同学们在复习时,应全面复习书本上的基础知识,边复习边进行归纳总结,抓住主干知识,同时要让知识形成体系。 复习基础知识时,同学们应对照课本,整理笔记,以加深理解。整理笔记时可以补充细节、举出例子、做出推论、进行联想,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为以后根据笔记回忆知识点提供了线索。另外,每周要进行一次循环复习:先用较短的时间、较快的速度复习本周以前所学的内容,然后再集中精力复习本周所学内容。这样一来,周而复始,对知识的掌握会越来越牢固。 -注重知识整合 "在第一轮复习时,同学们应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内在联系,形成相对完整的知识网络。"复习中要把各知识点按一定的内在联系串联起来,弄清各知识点的前因后果及知识点之间的逻辑结构,达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否则,即使知识点背得再熟,在解答具体问题的时候,由于信息库的知识点仍处于零乱状态,没有连成线,还是容易因某些疏漏而造成遗憾。例如,对于哲学常识部分的复习,必须根据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加以梳理,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从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价值观四个方面来把握。 对于每个知识点,同学们必须弄清楚"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