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E_ coli Filter Paper Blots for Shipping Strains

E_ coli Filter Paper Blots for Shipping Strains

E_ coli Filter Paper Blots for Shipping Strains
E_ coli Filter Paper Blots for Shipping Strains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

Lecture notes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 【摘要】各种物质的跨膜转运的主要方式包括: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出胞与入胞。单纯扩散是指脂溶性物质通过细胞膜由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扩散的过程。水溶性小分子或离子在特殊膜蛋白的帮助下,由细胞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的过程,称为易化扩散,易化扩散分两种:经载体易化扩散和经通道易化扩散。主动转运指细胞通过本身的耗能过程,将物质分子或离子由膜的低浓度一侧移向高浓度一侧的过程,主动转运分两种:原发性主动转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出胞是指细胞内大分子物质以分泌囊泡的形式排出细胞的过程,入胞是指细胞外大分子物质或物质团块借助于与细胞膜形成吞噬泡或吞饮泡的方式进入细胞的过程。上皮转运是指分子或离子从上皮细胞一侧转运另一侧的过程。 常见的跨膜物质转运形式如下: (一)单纯扩散 单纯扩散(simple diffusion)是指脂溶性物质通过细胞膜由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扩散的过程。人体体液中的脂溶性物质(如氧气、二氧化碳、一氧化氮和甾体类激素等)可以单纯依靠浓度差进行跨细胞膜转运。 跨膜转运物质的多少以通量表示,其大小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 1、细胞膜两侧该物质的浓度差; 2、该物质通过细胞膜的难易程度,即通透性(permeability)的大小。 水分子虽然是极性分子,但它的分子极小,又不带电荷,故膜对它是高度通透的。另外,水分子还可通过水通道跨膜转运。 (二)膜蛋白介导的跨膜转运 带电离子和分子量稍大的水溶性分子,其跨膜转运需要由膜蛋白的介导才能完成。根据转运方式不同,介导物质转运的膜蛋白可分为载体、通道、离子泵和转运体等。由它们介导的跨膜转运根据是否消耗能量又可分为被动转运(passive transport)和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两大类。 1.易化扩散水溶性小分子或离子(Na+、K+、Ca2+等)在特殊膜蛋白的帮助下,由细胞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的过程,称为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1)经载体易化扩散载体是一些贯穿脂质双层的整合蛋白,它与溶质的结合位点随构象的改变而交替暴露于膜的两侧。当它在溶质浓度高的一侧与溶质结合后,即引起膜蛋白质的构象变化,把物质转运到浓度低的另一侧,然后与物质分离。在转运中载体蛋白质并不消耗,可以反复使用。 许多重要的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等都是以经载体易化扩散方式进行转运的。经载体易化扩散具有以下特性: ①结构特异性。 ②饱和现象。 ③竞争性抑制。 (2)经通道易化扩散溶液中的Na+、K+、Ca2+、Cl-等带电离子,借助于镶嵌于膜上的通道蛋白质的介导,顺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的跨膜扩散,称为经通道易化扩散。中介这一过程的膜蛋白称为离子通道(ion channel)。

神经母细胞瘤

中文名:神经母细胞瘤 英文名:neuroblastoma 别名:成神经细胞瘤 目录 1概述 2流行病学 3病因 4实验室检查 5其它辅助检查 6临床表现 展开 目录 1概述 2流行病学 3病因 4实验室检查 5其它辅助检查 6临床表现 7并发症 8诊断 9治疗 10预后 概述 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从原始神经嵴细胞演化而来,交感神经链、肾上腺髓质是最常见的原发部位不同年龄、肿瘤发生部位及不同的组织分化程度使其生物特性及临床表现有很大差异部分可自然消退或转化 成良性肿瘤,但另一部分病人却又十分难治,预后不良鶒。在过去的30 年中,婴儿型或早期NB预后有了明显的改善,但大年龄晚期病人预后仍 然十分恶劣在NB中有许多因素可影响预后,年龄和分期仍然是最重要的 因素健康搜索。 流行病学 NB是儿童最常见的颅外实体瘤,占所有儿童肿瘤的8%~10%,一些高发 地区如法国、以色列瑞士、新西兰等的年发病率达11/100万(0~15岁),美国为25/100万,中国和印度的报道低于5/100万。

病因 属胚胎性肿瘤,多位于大脑半球。 发病机制: NB来自起源于神经嵴的原始多能交感神经细胞,形态为蓝色小圆细胞。从神经嵴移行后细胞的分化程度、类型及移行部位形成不同的交感神经系统正常组织,包括脊髓交感神经节、肾上腺嗜铬细胞健康搜索。 NB组织学亚型与交感神经系统的正常分化模型相一致。经典的病理分类 将NB分成3型即神经母细胞瘤神经节母细胞瘤、神经节细胞瘤,这3个 类型反应了NB的分化、成熟过程。典型的NB由一致的小细胞组成,约 15%~50%的病例,母细胞周围有嗜酸性神经纤维网。 另一种完全分化的、良性NB为神经节细胞瘤,由成熟的节细胞神经纤维 网及Schwann细胞组成神经节母细胞瘤介于前两者之间含有神经母细胞 和节细胞混杂成分。 Shimada分类结合年龄将病理分成4个亚型,临床分成2组。4个亚型即 包括NB(Schwannin少基质型);GNB混合型(基质丰富型);GN成熟型和(3NB 结节型(包括少基质型和基质丰富型)。前3型代表了NB的成熟过程,而 最后一型则为多克隆性。对NB而言,细胞分化分为3级,包括未分化、 分化不良分化型;细胞的有丝分裂指数(MKI)也分为低、中、高3级。 Shimada分类综合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有丝分裂指数和年龄将NB分为 临床预后良好组(FH)和预后不良组(UFH): 1.FH包括以下各类 1)NB,MKI为低中度,年龄<1.5岁 (2)分化型NB,MKI为低度,年龄1.5~5岁。 (3)GNB混合型。 (4)GN。 2.UFH包括 (1)NBMKI高级。 (2)NBMKI为中级年龄1.5~5岁 (3)未分化或分化健康搜索不良型NB,年龄1.5~5岁。 (4)所有>5岁的NB。 (5)GNB结节型。在病理上除HE染色外,可进一步做免疫组化电镜检查来 与其他小圆细胞肿瘤相鉴别,NB时神经特异性酯酶(NSE)阳性电镜下可见

生物细胞的物质转运方式

细胞膜对物质转运形式 (一)单纯扩散 单纯扩散是指某些脂溶性小分子物质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扩散过程。扩散量的多少,既取决于膜两侧该物质的浓度梯度(浓度差),也取决于膜对该物质通过的阻力或难易程度,即膜对该物质的通透性。浓度梯度大、通透性大,则扩散量就多;反之就少。由于细胞膜是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因而仅有脂溶性强的物质(如O2 和CO2)才真正依靠单纯扩散通过细胞膜。 (二)易化扩散 非脂溶性或脂溶性很小的物质,借助于细胞膜上的运载蛋白或通道蛋白的帮助,顺浓度梯度和(或)顺电位梯度(电位差)通过细胞膜的转运过程,称为易化扩散。根据细胞膜蛋白质特性不同,易化扩散一般可分为两种类型: 1.载体转运这是以载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载体是指膜上运载蛋白,它在细胞膜的高浓度一侧能与被转运的物质相结合,然后可能通过其本身构型的变化而将该物质运至膜的另一侧。某些小分子亲水性物质 如葡萄糖、氨基酸就是靠载体转运进出细胞的。载体转运的特点是:①特异性。即一种载体只转运某一种物质,如葡萄糖载体只转运葡萄糖而不能转运氨基酸。②饱和性。即载体转运物质的能力有一定的限度,当转运某一物质的载体已被充分利用时,转运量不再随转运物质的浓度增高而增加。③竞争性抑制。即当一种载体同时转运两种结构类似的物质时,一种物质浓度的增加,将会减弱对另一种物质的转运。 2.通道转运这是以通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通道是指通道蛋白,它像贯通细胞膜的一条管道,开放时,被转运的物质顺浓度梯度通过管道进行扩散;关闭时,该物质不能通过细胞膜。当膜电位改变或膜受到某些化学物质的作用时,通道蛋白的构型可发生改变,于是出现通道的开放或关闭。由膜电位改变引起开或关的通道称为电压依从性通道;由化学物质引起开或关的通道称为化学依从性通道。通道对被转运的物质也具有一定的特异性,K+、Na+、Ca2+等都借助于专用通道即钾通道、钠通道、钙通道等进行顺浓度梯度转运。易化扩散和单纯扩散一样,物质转运过程所需能量主要来自浓度梯度所包含的势能转运的当时不需细胞另外供给能量,属于被动转运。 (三)主动转运 小分子物质在膜上泵蛋白的作用下,从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耗能性跨膜转运的过程,称为主动转运或泵转运。泵有多种,如钠-钾泵(简称钠泵)、钙泵、负离子泵、氢泵和碘泵等,其中最重要的和研究得最充分的是钠泵。钠泵是细胞膜上的一种Na+-K+依赖式ATP酶,当细胞内Na+或细胞外K+增加时,钠泵就被激活,于是分解ATP,释放能量,并利用此能量逆浓度梯度将细胞内的Na+移出膜外,同时将细胞外的K+移入膜内从而形成和维持了细胞内外Na+、K+的不均匀分布和一定的浓度差。如静息状态时的神经和骨胳肌,其细胞内K+浓度约为细胞外的30 倍,细胞外Na+浓度约为细胞内的12 倍。此浓度差即是一种势能贮备,它对于保持细胞的正常兴奋能力和葡萄糖、氨基酸的吸收等都是非常必的。主动转运是人体最重要的物质转运形式。 (四)出胞与入胞 出胞与入胞是细胞膜对某些大分子物质或团块的耗能性转运过程。 1.出胞又称胞吐,是指物质由细胞排出的过程。如各种细胞的分泌活动,其分泌物大都在内质网形成,经高尔基复合体加工,形成分泌颗粒或分泌囊泡,渐渐向胞膜移动,贴靠以后膜融合并出现裂孔,于是将内容物一次性全部排空。 2.入胞又称内吞,是指物质进入细胞的过程。如进入的物质是固体,称为吞噬;进入的是液体,则称吞饮。入胞进行时,首先是细胞膜伸出伪足,将物质包围,然后发生膜的融合和断裂,异物进入细胞内。

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

神经母细胞瘤 2005-12-11 23:10:52 作者:superneo 点击数:2241 神经母细胞瘤与神经节细胞瘤(neuroblastoma and ganglioneuroma)同属于交感神经系统肿瘤。神经母细胞瘤(成神经母细胞瘤)系由未分化的交感神经细胞所组成,具有高度恶性,虽然近年来已研究了“多种肿瘤生物化学诊断方法,对影响预后因素的认识亦有很大的提高,20余年来在治疗上虽有进展,但死亡率仍较高,主要原因是诊断过晚。神经节细胞瘤是由成熟细胞组成的良性肿瘤。 一、发病率 神经母细胞瘤据Gersos等报道10000出生活婴中有1例。神经母细胞瘤根据美国小儿死亡率统计,在出生到4岁间为1/10万,在5到9岁问为0.4/10万。年龄分布可见本肿瘤多见于婴儿,年龄最小者43日,50%在3岁前,其余50%亦多在5岁前,10岁后根罕见。男性多于女性。神经节细胞瘤多发生在儿童期或青年期。 曾有报道兄弟问及连续两代同患神经母细胞瘤者,但染色体核型研究并末证明有遗传性。神经母细胞瘤也观察到在某些疾病患者中多见,如神经纤维瘤(neurofibromatosis)及Becwith—Wiedemann综合征。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基因研究曾证实几乎80%病例有异常,最常见的异常是染色体短臂缺失或再排列,这种情况并非是神经母细胞瘤所特有的。其次,最多见的改变部位是染色质。 病源 在胚胎早期,原始神经嵴产生交感神经元细胞(sympathogonia),后者移行到各部位而形成神经母细胞和肾上腺髓质的嗜铬母细胞,以后成熟为正常的交感神经节和肾上腺髓质。根据细胞的分化情况可形成正常组织或肿瘤。 凡是有交感神经元细胞的部位都可发生神经母细胞瘤,如颅内、眼眶内和颈后侧部,但均较少见,常见部位为胸脊柱旁,尤其是在腹膜后,偶尔亦发生于盆腔。病理 (一)神经母细胞瘤 1.大体检查神经母细胞瘤肉眼观之,在早期尚规则,随后发展为多节结,质地较硬,色泽灰紫,带有许多出血坏死区,甚至呈假囊肿状,组织脆弱,极易破裂。

光镜下细胞大小的测量与计数

光镜下细胞大小的测量与计数 一、实验目的 1.学会观察某些细胞形态,掌握显微镜使用方法。 2.掌握测量和计算细胞大小的方法。 3.掌握台尺,目尺的使用方法,知道细胞度量单位。 4.掌握血球计数板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一)显微测微尺 显微测微尺分物镜测微尺和目镜测微尺,目镜测微尺为一块可以放入目镜内的圆形玻片,玻片中央有一长5-10mm的刻度尺,分成50-100格。每格的实际长度随不同的物镜放大倍数而变化。物镜测微尺为一载玻片中封固一圆形测微尺组成,测微尺的长度为1-2mm,分成100或200格,每格实际长度0.01mm。当测量细胞大小时,须在显微镜下用物镜测微尺核实目镜测微尺的每一格长度,然后再用目镜测微尺去测定标本。 换算公式:目尺每格长度(mm)= 物尺的格数/目尺的格数×10? (二)血球记数板 现在使用的记数板为改良Neubauer记数板,由一优质厚玻璃制成,每块记数板分为两个记数室。在记数室两侧各有一条支柱,与记数室高度差是0.1mm,当一块平整的记数用盖玻片放到两条支柱上时,盖玻片底面与记数室间形成0.1m的缝隙。每个记数室的边长各为3 mm,并被精密地划分为9个大方格,每个大方格长宽各为1.0mm,面积为1mm2,加盖玻片后的容积为1mm2?0.1mm=0.1mm3(相当于0.1?),所以一个大方格的细胞数×104 =细胞数/ml。记数细胞时,记数四个大方格中的细胞数,按下公式计算:

细胞悬液的细胞数/ml=(四个大方格中的细胞总数/4) ×104 三、实验器材、药品 普通光学显微镜,微分尺(目尺和台尺),血球计数板,洋葱内表皮细胞,小鼠脾细胞等。 四、实验步骤 (一)在光学显微镜下测量细胞大小: 1.卸下目镜的上透镜,将目镜测微尺有刻度一面向下装在目镜镜面上,再旋上目镜的上透镜。 2.将镜台测微尺有刻度一面朝上放在载物台上夹好,用低倍镜观察,调焦至看清镜台测微尺的刻度。 3.小心移动镜台测微尺,同时转动目镜(如目镜测微尺刻度模糊,可转动目镜上透镜进行调焦),使目镜测微尺与镜台测微尺平行靠近,两尺左边的\"0\"点一直线重合,然后由左向右找出两尺另一次重复的直线。 4.记录两条重合线间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的格数。按公式计算目镜测微尺每格的长度等于多少mm。 5.拿开台尺,放上细胞标本片,开始测量,按上述公式计算。 (二)细胞计数 (1)准备计数板:用去离子水浸泡并冲洗计数板及专用盖玻片,然后用绸布轻轻拭干或晾干。 (2)制备细胞悬液:用消化液分散单层培养细胞或直接收集悬浮培养细胞,制成单个细胞悬液。本法要求细胞密度不低于104细胞/ml,若细胞数很少,应将悬液离心(1000rpm,2 min),重悬浮于少量培养液中。

人体细胞

人体细胞 人体细胞是人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共约有40 万亿-60万亿个,细胞的平均直径在10-20微米之间。除成熟的红血球和血小板外,所有细胞都有至少一个细胞核,是调节细胞生命活动、控制分裂、分化的遗传控制中心。人体细胞中最大的是成熟的卵细胞,直径在200微米左右;最小的是血小板,直径只有约2微米。 1、细胞是紧密相连,但又独立存在,组成我们人的身体器官和系统。 2、年轻人的细胞新陈代谢周期快,中年及中年以上人细胞代谢的周期慢,根据每个人的健康状况来决定。 3、细胞是由细胞壁和细胞核构成,细胞壁每天定时开合,细胞壁张开将营养成份输送给细胞核,产生蛋白质、蛋白酶、玻尿酸、胰岛素等人体生存所必要的营养物质。细胞核吸收营养,生成氨基酸,氨基酸脱水、缩合、生化成链状的肽细胞也是人体的清洁工和搬运工,它将营养成份输送、运载给人体,也将人体排出毒素和产生的垃圾运出体外。细胞不健康,它的运载能力就会下降,出现罢工现象,不再生成和供给人体营养,细胞就慢慢坏死、变白,形成白癫疯等疾病。 细胞也有分工和名称:

如有:非白细胞、白细胞、红细胞 白细胞,又含有20来种细胞,很复杂 红细胞,也含有20多种细胞 各有分工,各司其职 细胞正常,各细胞工作到位,人体就正常、健康。 什么是肽 肽是以氨基酸为底物。由氨基酸的氨基缩合、生化成肽。多个肽进行多级、折叠就组成一个蛋白质分子,蛋白质也被称为“多肽”。 肽的种类: 分为肽、多肽、活性肽与大肽

低聚肽也称为小分子活性多肽,生物学家将小分子活性多肽称为“生物活性肽”。 肽的应用:从功能角度来分,可以分为降压肽、抗氧化肽、降胆固醇肽、活性肽与营养、荷尔蒙、酵素抑制、调节免疫、抗菌、抗病毒、抗氧化有非常紧密的关系。 多肽大体分为:多肽类药物和多肽类保健品 2011年对多肽类药物的开展已经发展到疾病防治的各个领域特别是在抗肿瘤多肽、抗病毒多肽、细胞因子模拟肽抗菌活性肽、多肽疫苗、诊断用多肽等领域。肽对于我们人体小到每个细胞,大到每个系统都是有保护和修复作用的。《肽的功能和功效》 1、肽,能逆转青春,服用后人年轻,漂亮,减肥。 2、对消化系统的作用:能迅速被胃肠壁细胞直接吸收,激活胃肠功能,促进消化酶的分泌,增进食欲,调理慢性胃肠病患。 3、对循环系统的作用:降低血粘稠度,清除低密度脂蛋白,防止动脉硬化,增强心肌和血管的弹性,有效调理心脑血管疾病。 4、对呼吸系统的作用:激活肺部细胞,修正气血屏障,清除肺部毒素,预防和调理肺气肿、肺供氧不足等呼吸系统疾病。 5、对骨骼系统的作用:促进生成大量的成骨细胞,抑

共培养体系-①直接共培养体系,即将2种或2种以上的细胞同时或分别接种于同一孔中

共培养体系-①直接共培养体系,即将2种或2种以上的细胞同时或分别接种于同一孔中,不同种类的细胞之间直接接触 共培养体系-①直接共培养体系,即将2种或2种以上的细胞同时或分别接种于同一孔中,不同种类的细胞之间直接接触。②间接共培养体系,即将2种或2种以上的细胞分别接种于不同的载体上,然后将这两种载体置于同一培养环境之中,使不同种类的细胞共用同一种培养体系而不直接接触。 学术术语来源—— 不同培养条件下脂肪干细胞与成骨细胞的共培养 文章亮点: 1 共培养体系主要用于诱导细胞向另一种细胞分化,诱导细胞自身分化,维持细胞功能和活力,对细胞增殖进行调控,促进早期胚胎的发育和提高代谢产物的产量。 2 实验的创新性在于将第3代脂肪干细胞和第2代成骨细胞在不同胎牛血清条件下共培养,证实两种方法均能使脂肪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 关键词: 干细胞;脂肪干细胞;成骨分化;共培养;细胞培养;胎牛血清 主题词: 脂细胞;成骨细胞;细胞分化;细胞培养技术 摘要 背景:成骨细胞与骨髓干细胞共培养后可以诱导骨髓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成骨细胞与脂肪干细胞共培养是否也能诱导向成骨细胞分化呢? 目的:观察脂肪干细胞与成骨细胞共培养后能否向成骨细胞分化。 方法:分离新西兰大白兔脂肪干细胞和成骨细胞,待脂肪干细胞生长至3代,成骨细胞生长至2代时,进行共培养。根据培养时血清浓度不同分为10%胎牛血清共培养组和5%胎牛血清共培养组,共培养14 d。

结果与结论:共培养7 d后,2组脂肪干细胞均出现部分变圆。14 d后,脂肪干细胞高度分化与成熟成骨细胞相似,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茜素红染色阳性,其Ⅰ型胶原和骨钙素mRNA表达均增高,以10%胎牛血清培养组更为明显。提示脂肪干细胞与成骨细胞经过共培养后可以向成骨细胞分化,高浓度血清培养可以促进诱导作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全文链接:

试验1细胞大小测定

《细胞生物学》实验 (养殖:1——3;生技、海科:1——6) 实验一细胞器的分离、提取与测量 【目的】 掌握叶绿体分离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学习用测微尺测量细胞与细胞器大小的测定方法,并了解应用荧光显微镜方法观察叶绿体荧光现象。 【原理】 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中较大的一种细胞器,能发生特有的能量转换。利用低速离心机可以分离叶绿体,其分离在等渗溶液(0.35 mol/L氯化钠或0.4mol/L蔗糖溶液)中进行,目的是为了防止渗透压的改变引起叶绿体的损伤。将匀浆液在1000r/min离心,去除其中的组织残渣和一些未被破碎的完整细胞,然后,3000 r/min离心,可获得沉淀的叶绿体(混有部分细胞核)。在室温下进行分离要迅速。 用显微测微尺可以直接测量细胞大小,精确度较高。显微测微尺分为物镜测微尺和目镜测微尺2种。目镜测微尺是1块小玻璃圆片(可放人目镜内,其大小正好卡人目镜筒内),在圆片正中央刻有1cm长的直线,直线上均匀分为100小格或5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随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而变动。物镜测微尺是一块特制的玻璃载片,载片中央刻有一条1mm长的直线,均匀地刻分为100个小格,每小格为1/100mm (为10μm),用一小圆形玻璃盖片封盖着,物镜测微尺较目镜测微尺小格的间距精确,通过目镜测微尺测量细胞与细胞器的大小(小格数),然后换以物镜测微尺校测小格数的精确数值,即为测量的细胞与细胞器大小结果。 某些物质在一定短波长的光(如紫外光)的照射下吸收光能进入激发态,从激发态回到基态时,就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放射出比照射光波长更长的光(如可见光),这种光就称为荧光。若停止供能荧光现象立即停止。有些生物体内的物质受激发光照射后,可直接发出荧光(称为自发荧光),如叶绿素的火红色荧光。有的生物材料本身不发荧光,但它吸收荧光染料后同样也能发出荧光(称为间接荧光),如叶绿体吸附吖啶橙后可发橘红色荧光。 【材料】 菠菜叶片。 【实验用品】 1.试剂:蒸馏水,0.35 mol/L氯化钠溶液,0.01% 吖啶橙。 2.器材:普通离心机,组织捣碎机,天平,荧光显微镜,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接种针,滤纸,试管,试管架,移液管,滴管,烧杯,无荧光载片,盖玻片,离心管,目镜测微尺,物镜测微尺,培养皿。 【实验步骤】 1.选取新鲜的菠菜嫩叶,洗擦干后去除叶梗及粗脉,称3g于0.35 mol/L氯化钠溶液45mL中,置人组织捣碎机或研钵中。 2.利用组织捣碎机低速(5000r/min)匀浆3-5min,或研磨成匀浆。 3.用6层纱布过滤,滤液盛于烧杯中。 4.取滤液4 mL在1000 r/min下离心2min,弃去沉淀。 5.将上清液在3000 r/min下离心5 min,弃去上清液,沉淀即为叶绿体(混有部分细胞核)。 6.沉淀用0.35mol/L氯化钠溶液悬浮。 7.取叶绿体悬液1滴置于载玻片上,加盖玻片后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绘图。 8.将物镜测微尺放在载物台上,校准目镜测微长度:在低倍显微镜下,移动镜台测微尺和转动目镜测微尺,使两者刻度平行,并使两者间某段的起、止线完全重复。数出两条重合线之间的格数,即可求出目镜测微尺每格的相应长度。目镜测微尺与物镜测微尺两者重合点的距离越长,所测得的数字越准确。用

人体细胞之最

人体细胞之最 1. 人体最大的细胞是成熟的卵细胞(直径0.1毫米) 2. 人体最小的细胞是淋巴细胞(直径6微米)。 3. 人体寿命最长的细胞是神经细胞。 4. 人体寿命最短的细胞是白细胞。 5. 人体中分布最广的组织是结缔组织。 6. 人体中最长、最粗大的神经是坐骨神经(约1米长,直径1厘米)。 7. 人体中最大的器官是皮肤。 8. 人体皮肤最厚的部位是手掌和足底(约4毫米)。 9. 人体皮肤最薄的部位是眼皮(约0.5毫米)。 10. 人体最长的骨是股骨。 11. 血浆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 12. 人体血液中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是红细胞。 13. 人体血液中数量最少的血细胞是白细胞。 14. 人体中管壁最厚、血流速度最快的血管是动脉。 15. 人体中管壁最薄、血流速度最慢的血管是毛细血管。 16. 血压最高的血管是主动脉。 17. 血压最低的血管是上、下腔静脉。

18. 含氧气最多的血液是肺静脉中的血液。 19. 含二氧化碳最多的血液是肺动脉中的血液。 20. 心脏四个腔壁最厚的是左心室壁。 21. 人体中最大的淋巴器官是脾。 22. 人体中最大的消化腺是肝脏(1.5千克)。 23. 人体中最长和最大的消化器官是小肠。 24. 人体中含养料最丰富的血液是肝门静脉中的血液。 25. 人体中含有毒物质最少的血液是肝静脉中的血液。 26. 人体中含尿素最多的血液是入球小动脉中的血液。 27. 人体中含尿素最少的血液是出球小动脉中的血液。 28. 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是甲状腺(30克)。 29. 人体最小的内分泌腺是垂体(约0.5克)。 30. 人体的皮肤拉得最长的是颈部前面的皮肤。

细胞(讲解试题)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学习要求 掌握:细胞膜的结构组成、细胞膜物质转运的方式和原理, 熟悉:细胞兴奋性的概念和静息电位、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及意义 了解:细胞膜跨膜信号传递的方式和机制 内容精要 第一节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一、膜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 细胞都被一层薄膜所包被,该膜称为细胞膜或质膜,电镜下观察发现细胞膜可分为三层,两侧各有一层厚约2.5nm的电子致密带,中间夹有一条厚2.5nm的透明带,总厚度约7.0~7.5nm 左右。各种膜性结构的化学分析表明,生物膜主要由脂质、蛋白质和糖类等物质组成,一般是以蛋白质和脂质为主,糖类只占极少量。1972年提出膜的分子结构的假说,即液态镶嵌模型,其基本内容是:膜是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分子结构和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后者主要以α-螺旋或球形蛋白质的形式存在。膜蛋白质与膜脂质主要以两种形式相结合,附在膜表面的称为表面蛋白质,贯穿整个脂质双分子层,两端露出膜两侧的称为结合蛋白质。 二、细胞膜的功能 ㈠跨膜物质转运功能: 在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方面,除了极少数脂溶性物质能够直接通过脂质层迸出细胞外,大多数物质(从离子和小分子物质到蛋白质等大分子,以及团块性固形物或液滴)都与镶嵌在膜上的某些特殊的蛋白质分子有关。几种常见的跨膜物质转运形式如下: 1.单纯扩散 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中的各种溶质分子,只要是脂溶性的物质,就可顺着浓度差按扩散原理作跨膜运动或转运,这种现象称为单纯扩散。靠单纯扩散方式进出细胞膜的物质主要是氧和二氧化碳等气体分子。 2.易化扩散 易化扩散是指非脂溶性物质在膜结构中一些特殊蛋白质分子的"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膜的低浓度一侧跨膜转运的过程。易化扩散的特点是:①物质分子或离子移动的动力仍来自物质自身的热运动,因而只能由高浓度侧移向低浓度侧;②对物质分子或离子移动起易化作用的蛋白质分子本身有结构特异性,因而一种蛋白质分子只能帮助一种(或少数几种)物质分子或离子通过,即具有选择性;③这些蛋白质分子镶嵌在膜脂质中,它们的结构和功能受到膜两侧环境因素改变的调控。 与某些离子的易化扩散有关的一类膜蛋白质分子,称为离子通道,简称通道。现有Na+通道、K+通道、Ca2+通道和Cl-通道等。有些通道只有在它所在膜两侧(主要是外侧)出现某种化学信号时才开放,称为化学门控通道;有些通道则由所在膜两侧电位差的改变决定其开闭,称为电压门控通道。通道的选择性决定何种离子可以通过,离子的移动方向和通量则决定于该离子在膜两侧的浓度差和所受的电场力。

细胞大小

《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教学设计 焦作市高新区焦作一中徐进凤 一、创设情境,导课 展示图片:(大象和小鼠)请同学们在观察图片之后回答有关问题。 问题:大家都知道高等动植物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大象和小鼠,它们的形体差距如何?很大。大象的心脏和小鼠的心脏差别大吗?学生回答,展示图片:象的心脏和鼠的心脏。 那么组成它们心脏的基本单位——细胞,其大小也相差很悬殊吗? 思考、讨论。展示细胞图片 不太悬殊,肉眼很难分辨 现在我问大家大象与小鼠形体上相差悬殊的原因是细胞体积的不同还是细胞数量的不同? 主要是细胞数量的不同。 事实上,生物体的长大既靠细胞体积的增大,还要靠细胞数量的增多。 从上面的学习中我们发现组成生物体的细胞相差不大,且都十分微小。 现在我有一个疑问: 二、为什么细胞不能无限长大?

思考、讨论3M 有的同学说不能,原因是细胞体积越大,需要的营养物质就越多,需要排除的代谢废物也越多,物质的输入和输出会遇到困难。 可也有同学提出质疑: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的通道是细胞膜,细胞越大,膜的表面积也在增大,从这一点上看,细胞越大越有利于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 另一位同学提出:与东北虎相比,华南虎的体型小,相对表面积大,有利于散热。同理,细胞越大,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即相对表面积越小,物质运输越慢,所以细胞不能太大。还有同学补充:我认为他说的很有道理,但我还认为限制细胞长大的因素不仅是相对表面积,还有细胞核。细胞核是新陈代谢的控制中心,一般来说,细胞核中的DNA是不会随着细胞体积的增大而增加的,这样如果细胞太大,细胞核的负担就会很重。所以细胞不能无限制长大。 教师总结:这样看来,我们讨论的核心——细胞的代谢和物质运输,只有解决这个问题才能解释清楚细胞不能无限制长大的原因。 三、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 实验目的:今天我们仅就细胞大小,既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与物质运输效率之间的关系,来探究一下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CHO细胞表达体系及其特

CHO细胞表达体系及其特点 诞生于70年代末的基因工程药物因其具有其他药物无法比拟的优点,已迅速成为制药工业中一个引人瞩目的领域。1995年美国基因工程药物销售额约为48亿美元,1997年超过60亿美元,年增长率达20%以上。各国政府将其视为新的经济增长热点而给予了大力支持。基因工程药物研究与开发的主要环节包括:①基因的克隆和基因工程菌的构造;②重组细胞的培养;③目的产物的分离纯化等。 针对这些主要环节,研究人员正致力于高效表达、培养工艺及下游分离纯化等方面的研究。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已有多种表达系统可用于生产具有医疗价值的人或动物来源的蛋白质(表1)。大肠杆菌(E.coli)是使用最早的表达系统,其显著优点是易于操作,产量高,成本低,但由于用E.coli生产的蛋白质药物因缺乏糖基化而在人体内易被降解,因此它的药放大大降低。此外,它还存在易产生内毒素和包涵体的问题。真核细胞中CHO 细胞是目前重组糖基蛋白生产的首选体系;因为与其他表达系统相比,它具有许多优点:①具有准确的转录后修饰功能,表达的糖基化药物蛋白在分子结构、理化特性和生物学功能方面最接近于天然蛋白分子; ②具有产物胞外分越功能,便于下游产物分离纯化; ③具有重组基因的高效扩增和表达能力; ④具有贴壁生长特性,且有较高的耐受剪切力和渗透压能力,可以进行悬浮培养,表达水平较高; ⑤CHO细胞属于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很少分泌自身的内源蛋白,利于外源蛋白的启分离。但CHO细胞培养成本高,条件难掌握,易污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它的广泛应用。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药用蛋白在CHO细胞中获得了高效表达(表2),其中部分药物已投放市场,倒如EPO、GCSF等。 CHO 细胞属于成纤维细胞,既可以贴壁生长。也可以悬浮生长。目前常用的CHO细胞包括原始CHO和二氢叶酸还原酶双倍体基因缺失型(DHFR-)突变株CHO。近年来,为降低生产成本和减少血制品带来的潜在危害性,动物细胞生产开始使用无血清培养基(SFM),但SFM往往导致细胞活力差,贴壁性差,分泌外源蛋白的能力差等缺点。另有研究者尝试将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GF基因和转铁蛋白基因转入CHO细胞获得能自身分泌必需蛋白的“超级CHO”,无需在培养基中转铁蛋白和胰岛素,细胞可在SFM 中生长良好。与其他表达系统相比,CHO表达系统具有以下的优点: (1)具有准确的转录后修饰功能,表达的蛋白在分子结构、理化特性和生物学功能方面最接近于天然蛋白分子; (2)既可贴壁生长,又可以悬浮培养,且有较高的耐受剪切力和渗透压能力; (3)具有重组基因的高效扩增和表达能力,外源蛋白的整合稳定; (4)具有产物胞外分泌功能,并且很少分泌自身的内源蛋白,便于下游产物分离纯化; (5)能以悬浮培养方式或在无血清培养基中达到高密度培养。且培养体积能达到1000L以上,可以大规模生产。

病毒的直径.docx

病毒是颗粒很小、以纳米为测量单位、结构简单、寄生性严格,以复制进行繁殖的一类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是比细菌还小、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在细胞中增殖的微生物。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多数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原指一种动物来源的毒素。“virus”一词源于拉丁文。病毒能增殖、遗传和演化,因而具有生命最基本的特征,至今对它还没有公认的定义。其主要特点是: ①形体极其微小,一般都能通过细菌滤器,因此病毒原叫“滤过性病毒”,必须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 ②没有细胞构造,其主要成分仅为核酸和蛋白质两种,故又称“分子生物”; ③每一种病毒只含一种核酸,不是DNA就是RNA。 ④既无产能酶系,也无蛋白质和核酸合成酶系,只能利用宿主活细胞内现成代谢系统合成自身的核酸和蛋白质成分。 ⑤以核酸和蛋白质等“元件”的装配实现其大量繁殖。 ⑥在离体条件下,能以无生命的生物大分子状态存在,并长期保持其侵染活力。 ⑦对一般抗生素不敏感,但对干扰素敏感。 ⑧有些病毒的核酸还能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并诱发潜伏性感染。 病毒,是一类不具细胞结构,具有遗传、复制等生命特征的微生物。 病毒同所有的生物一样,具有遗传、变异、进化的能力,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结构极其简单的生命形式,病毒有高度的寄生性,完全依赖宿主细胞的能量和代谢系统,获取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能量,离开宿主细胞,它只是一个大化学分子,停止活动,可制成蛋白质结晶,为一个非生命体,遇到宿主细胞它会通过吸附、进入、复制、装配、释放子代病毒而显示典型的生命体特征,所以病毒是介于生物与非生物的一种原始的生命体。 从遗传物质分类:DNA病毒、RNA病毒、蛋白质病毒(如:朊病毒) 从病毒结构分类:真病毒(Euvirus,简称病毒)和亚病毒(Subvirus,包括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 从寄主类型分类:噬菌体(细菌病毒)、植物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动物病毒(如禽流感病毒、天花病毒、HⅣ等) 从性质来分:温和病毒(HIV)、烈性病毒(狂犬病毒)。

CHO细胞表达体系特点及CHO细胞表达疫苗

CHO细胞表达体系特点及CHO细胞表达疫苗 来源:易生物实验浏览次数:533 网友评论0 条 CHO细胞表达体系特点及CHO细胞表达疫苗 关键词:细胞疫苗CHO细胞表达体系CHO细胞表达 分子生物学、分子免疫学等学科的发展使基因工程疫苗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基因工程疫苗研究的动物细胞表达系统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inese Hamster Ovary,CHO)。它是用来表达外源蛋白最多也最成功的一类细胞。本文就CHO细胞表达系统在疫苗研制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1、CHO细胞表达体系及其特点 CHO细胞属于成纤维细胞,既可以贴壁生长。也可以悬浮生长。目前常用的CHO细胞包括原始CHO和二氢叶酸还原酶双倍体基因缺失型(DHFR-) 突变株CHO。近年来,为降低生产成本和减少血制品带来的潜在危害性,动物细胞生产开始使用无血清培养基(SFM),但SFM往往导致细胞活力差,贴壁性差,分泌外源蛋白的能力差等缺点。另有研究者尝试将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GF基因和转铁蛋白基因转入CHO细胞获得能自身分泌必需蛋白的“超级CHO”,无需在培养基中转铁蛋白和胰岛素,细胞可在sFM 中生长良好。 与其他表达系统相比,CHO表达系统具有以下的优点: (1)具有准确的转录后修饰功能,表达的蛋白在分子结构、理化特性和生物学功能方面最接近于天然蛋白分子; (2)既可贴壁生长,又可以悬浮培养,且有较高的耐受剪切力和渗透压能力; (3)具有重组基因的高效扩增和表达能力,外源蛋白的整合稳定; (4)具有产物胞外分泌功能,并且很少分泌自身的内源蛋白,便于下游产物分离纯化; (5)能以悬浮培养方式或在无血清培养基中达到高密度培养。且培养体积能达到1000L以上,可以大规模生产。 2、CHO细胞表达疫苗 (1)乙肝疫苗 CHO细胞表达疫苗的种类不多,多数处于研究阶段。目前只有CHO表达乙肝疫苗已投入生产,这是除酵母表达乙肝疫苗以外,唯一已用于人类使用的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使用酵母表达乙肝疫苗虽然获得了很大成功,但是酵母系统还存在着许多缺陷,最重要的一点,酵母不能模拟蛋白在人体肝细胞中的翻译后修饰、蛋白折叠、大分子组装以及糖基化。这些特点正是抗原在动物细胞中引起免疫反应所必须的。而CHO细胞表达的蛋白更接近人体来源的乙肝表面抗原。1991年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联合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等单位研制成功了由CHO细胞表达的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并于1992年批量上市。该疫苗是以S 蛋白为靶抗原的乙肝疫苗,与酵母表达的乙肝表面抗原同属于第2代乙肝疫苗。

生物大分子的细胞核质转运

生物大分子的细胞核质转运 李载权唐朝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研究所,北京100034)周爱儒(北京大学医学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北京 100083) 摘要生物大分子通过细胞核孔复合体的转运是真核细胞基因复制、转录和翻译的必要环节,也是联系细胞核内外信号转递与参与细胞内核反应(即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等核反应)调控的重要环节。本文主要介绍细胞核孔复合体结构、出入细胞核的转运过程及核转运蛋白与亲核素方面的研究进展,细胞核转运过程的深入研究在医药学基础和临床实践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核孔复合体;细胞核质转运;核孔素;核转运蛋白;亲核素 学科分类号Q257 真核细胞质和细胞核是功能不同的两个亚细胞部位,细胞核膜是二者分隔的重要屏障,核膜上分布的核孔复合体(nuclear pore complex, NPC)是沟通细胞核内外物质交流和信息交流的主要通道。生物大分子经NPC跨核膜转运(nucleocytoplasmic transport )是真核细胞基因复制、转录和翻译的必要环节,也是联系细胞内信号转递、参与细胞核反应(即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等核反应)调控的重要环节。一般而言,分子量低于60kD的生物分子可自由通过NPC出入细胞核, 而60kD以上的生物大分子通过NPC情形较为复杂,其核质转运是一种耗能的需蛋白介导的主动转运过程,无论是入核(import)转运还是出核(export)转运均需耗能。该过程由核膜Ran蛋白水解GTP为转运提供能量,因此核质侧核膜高RanGTP和胞质侧核膜高RanGDP浓度的不对称性是核质转运的重要基础[1]。需入核转运的生物大分子通常有参与基因复制、转录的蛋白因子和各种酶系,如复制酶、转录酶、U snRNP、hnRNP蛋白颗粒和细胞核内转录调节因子如Stat3等,以及其他需入核才发挥作用的外源性大分子如基因治疗的外源重组DNA、病毒基因等;相反,需出核转运的生物大分子包括细胞核内各类RNA(rRNA、mRNA、tRNA)、U snRNP 蛋白颗粒、NES蛋白等。生物大分子正常的出入核转运是真核细胞生长、增殖、分化和发育等生命活动的基本保证。 一、核孔复合体模型及其结构蛋白 根据高倍电子显微镜对青蛙卵细胞、昆虫细胞、脊椎动物细胞和酵母细胞等的研究人们提出了核孔复合体的圆柱状模型[2],该模型认为细胞核膜由内、外两层核膜组成,两核膜之间为核间腔(nuclear lumen);

肌母细胞治疗

肌纤维母细胞肉瘤(附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作者:李海峰,阮狄克,王鹏建,何勍,王德利作者单位:海军总医院骨科,北京 100037 来 源:医学期刊 / 外科学 摘要】[目的]总结肌纤维母细胞肉瘤的临床及组织病理特点,探讨其诊疗方法及预后情况。[方法]分析2例罕见的肌纤维母细胞肉瘤的临床特征、组织病理学特点、诊断治疗方法,并对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随访。同时复习近年来的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患者1在活检诊断后,行大腿中段截肢术,术后在当地医院行化疗(具体方案不详)。术后1年,患者因肺转移,死亡。患者2行肿瘤切除术,术后3个月肿瘤复发,再次行手术切除并行化疗,术后11个月发生肺转移,3个月后死亡。两例最终病理诊断均为肌纤维母细胞肉瘤。复习近30年的文献,共有54例同样的病例报道。患者中以成年男性多见,肿瘤好发于头颈部、躯干以及四肢。逐渐增大的无痛性包块是其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依照特殊的形态学特征及肌源性标记物,即可以作出诊断。[结论]肌纤维母细胞肉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梭形细胞肉瘤,具体发病率不详。诊断时应与滑膜肉瘤、平滑肌肉瘤和纤维肉瘤等鉴别。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化疗效果不肯定。该肿瘤为低度恶性,具有侵袭性,术后局部复发率高,可以发生远处转移。预后尚不肯定。 【关键词】梭形细胞肿瘤;肌纤维母细胞肉瘤;病理;治疗;预后 肌纤维母细胞肉瘤(sarcoma of myofibroblasts,myofibrosarcoma)是一种较为罕见的恶性梭形细胞肿瘤,起源于间叶组织,主要由分化程度不同的肌纤维母细胞组成,可以发生于儿童或者成人,主要见于头颈部〔1〕。因为该肿瘤少见且诊断困难,所以既往文献多囿于此类肿瘤组织病理学方面的讨论,较少注重于其临床特征以及预后情况。本文结合本院近年收治的2例肌纤维母细胞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近年来的国内外相关文献,以期总结该肿瘤的临床特性。 1 临床资料 患者1,女,55岁,以发现右膝部复发性包块5年,疼痛并破溃20 d入院。患者于5 年前无意中发现右膝前方有一直径约2 cm大小的肿块,当时无疼痛,即在当地医院行肿块切除,术后未做病理检查,也未行其他治疗。1年前在原手术部位又发现一肿块,并逐渐增大至直径5 cm左右,再次于当地医院行手术切除,病理诊断为“滑膜瘤”。术后5个月,原部位再次发现肿块,体积不断增大。近20 d,患者自觉右膝疼痛明显,关节活动受限,包块破溃,局部有出血,表面出现脓液。患病以来,患者精神尚可,无腹痛、腹胀,无咳嗽、咯血,体重无明显减轻。入院查体:右膝关节处于伸直位,髌前可见多个隆起皮肤的结节,大小不一,呈菜花状,表面破溃,并有较多脓性分泌物,恶臭,质韧,压痛明显(图1)。

CHO细胞表达体系及其特点

CHO细胞表达体系及其特点 来源:易生物实验浏览次数:250 网友评论0 条 CHO细胞表达体系 关键词:细胞特点体系CHO细胞表达 子生物学、分子免疫学等学科的发展使基因工程疫苗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基因工程疫苗研究的动物细胞表达系统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inese Hamster Ovary,CHO)。它是用来表达外源蛋白最多也最成功的一类细胞。本文就CHO细胞表达系统在疫苗研制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CHO细胞表达体系及其特点 诞生于70年代末的基因工程药物因其具有其他药物无法比拟的优点,已迅速成为制药工业中一个引人瞩目的领域。1995年美国基因工程药物销售额约为48亿美元,1997年超过60亿美元,年增长率达20%以上。各国政府将其视为新的经济增长热点而给予了大力支持。 基因工程药物研究与开发的主要环节包括:①基因的克隆和基因工程菌的构造;②重组细胞的培养;③目的产物的分离纯化等。 针对这些主要环节,研究人员正致力于高效表达、培养工艺及下游分离纯化等方面的研究。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已有多种表达系统可用于生产具有医疗价值的人或动物来源的蛋白质(表1)。大肠杆菌(E.coli)是使用最早的表达系统,其显著优点是易于操作,产量高,成本低,但由于用E.coli生产的蛋白质药物因缺乏糖基化而在人体内易被降解,因此它的药放大大降低。此外,它还存在易产生内毒素和包涵体的问题。真核细胞中CHO细胞是目前重组糖基蛋白生产的首选体系;因为与其他表达系统相比,它具有许多优点: ①具有准确的转录后修饰功能,表达的糖基化药物蛋白在分子结构、理化特性和生物学功能方面最接近于天然蛋白分子; ②具有产物胞外分越功能,便于下游产物分离纯化; ③具有重组基因的高效扩增和表达能力; ④具有贴壁生长特性,且有较高的耐受剪切力和渗透压能力,可以进行悬浮培养,表达水平较高; ⑤CHO细胞属于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很少分泌自身的内源蛋白,利于外源蛋白的启分离。 但CHO细胞培养成本高,条件难掌握,易污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它的广泛应用。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药用蛋白在CHO细胞中获得了高效表达(表2),其中部分药物已投放市场,倒如EPO、GCSF等。 CHO细胞属于成纤维细胞,既可以贴壁生长。也可以悬浮生长。目前常用的CHO细胞包括原始CHO和二氢叶酸还原酶双倍体基因缺失型(DHFR-) 突变株CHO。近年来,为降低生产成本和减少血制品带来的潜在危害性,动物细胞生产开始使用无血清培养基(SFM),但SFM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