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伦理学习题资料

伦理学习题资料

伦理学习题资料
伦理学习题资料

第一讲考题范式

一、概念解释(每题3-6分)

1道德——道德即非强制地调节社会性关系的规范。道德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它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它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依靠内心信念,社会舆论,传统习俗为

手段来维系和调节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利害关系的规范体系,是人们利益关系调节的意识和实

践的总和。

2、伦理学——伦理学是研究伦理道德现象的学问,是对伦理道德现象的理论概括和哲学考察,是揭示关于伦理道德的本质、特点、结构功能,即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3、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是一门以伦理和道德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它以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特别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研究伦理道德现象,研究伦理道德的产生、发展与规律,研究伦理道德

的结构、功能、特征,把握伦理道德的本质;同时,在社会生活中提炼和概括现实生活中的规范体

系,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规范指导人们的道德行为、道德实践,帮助提高社会道德水平。

4、内心信念——人们内心肯定、赞成、确信的态度。内心信念支持人们以确信某一规范是正确无疑的并以之作为要求去自觉行动(笃行)。

5、社会舆论——社会成员对社会现象、事件、人物、行为的意见、看法、评价。社会舆论以是非褒贬的方式,通过公众评论的方式,对行为者发生作用,使之行为符合公众的道德要求。

6、传统习俗(风俗习惯)——一般指历史相传承而形成的风尚、习惯、礼节。

二、填空题(每空0.5分) 重点

1、以科学认识世界的方法是求(真)。用道德价值看待世界的方法是求(善)。就艺术把握世界的方法是求(美)。以信仰体验世界的方法是立(信)。

2、伦理学的基本分类(元伦理)、(规范伦理)、(美德伦理)、(描述伦理)。

3、伦理学是研究伦理道德现象的学问,是对伦理道德现象的(理论概括)和(哲学考察),是揭示关于伦理道德的本质、特点、(结构功能),即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4、“伦理”一词,原指人与人之间微妙复杂而又和谐有序的(辈分关系),后来进一步发展演化,泛指人与人之间以(道德手段)调节的种种关系,以及处理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应当遵循的(道理和规范)。可将伦理定义为:伦理是对人的社会关系的(应然性)认识。

三、判断题(每题0.5分)重点

1、从阶级产生,道德就来到这个世界。(错)

2、道德是对主体的规范。(对)

3、道德是对象世界特有的现象。(错)

4、维系、调节和实现社会道德观念和行为的手段是仅仅依靠传统习俗。(错)

5、内心信念支持人们以确信某一规范是正确无疑的并以之作为要求去自觉行动。(对)

6、“俗”指自然地理条件不同而形成的风尚。(错)

7、“风”指社会条件不同而形成的礼俗、礼节、礼仪。(错)

8、动物界也有遗传的道德现象。(错)

9、道德调节的是现实世界的社会关系。(对)

10、非正式组织舆论是集体和组织的评价态度。(错)

11、道德哲学、伦理学、道德概论都是一门相同的学科。(对)

12、哲学是伦理学的有机构成部分。(错)

四、正误题(每题1-3分)

下列判断、命题如果错了,请将其改正,如果正确的错改,则倒扣相应的分数。

1、主语更改题

(1)法律、纪律即用非强制地调节社会性关系的规范。

改:道德即用非强制地调节社会性关系的规范。

(2)作为日常用法,“道德”更具客观、外在、社会性意味。“伦理”更多地或更有可能用于个人,更含主观、内在、个体性意味

改:作为日常用法,“伦理”更具客观、外在、社会性意味。“道德”更多地或更有可能用于个人,更含主观、内在、个体性意味。

(3)作为规范,道德具有普遍性,伦理具有独特性。

改:作为规范,伦理具有普遍性,道德具有独特性。

2、宾语更改题

(1)道德是物质世界特有的现象。

改:道德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2)道德是主观精神决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道德。

改:道德是经济基础决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道德。

(3)非正式组织舆论是集体和组织的评价态度。

改:非正式组织舆论是公众自发的是非评价。

五、举例说明下面的判断命题(每题3-5分)重点

1、请举例说明科学的方法是怎样认识世界的?

答:科学以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求“真”的认识方法,用物理学、生物学、伦理学、人类学……等从不同方面认识世界。

例如,物理是研究物质客观性能的学问,比方某类物质的结构,体积,比重,它的光、电性能,抗压强度,耐温效果等。

2、请举例说明艺术的方法是怎样认识世界的?

答:艺术——文学、美术、音乐等是以形象的方法认识世界。

例如,文学是以文学典型形象展示和认识世界;美术是以视觉形象展示和认识世界;音乐是以听觉形象展示和认识世界。

3、请举例说明信仰的方法是怎样认识世界的?

答:信仰的方法是以信念确信的方式认识世界的。

例如,宗教信仰是以对神明、教规、教主、祭日等的感觉、思考、实践、认可,确信肯定信仰对象的。

4、请举例说明道德的方法是怎样认识世界的?

答:道德的方法是以道德价值,以善恶,用应该与不应该等价值判断和认识世界、社会和人事关系的。

例如,生命是有价值的,保护生命是善,残害生命是恶,应该善待生命,不应该轻生。

七、辨析题(每题3-5分)

1、用伦理学的理论,简单辨析说明下面一段文字事例的伦理道德是非曲直。

“爱父母—爱家人、爱兄弟姊妹—爱邻居和家乡父老乡亲—爱班级、学校、师生同学—爱故乡与爱生我养我的山山水水—热爱祖祖辈辈生长的地方—爱祖国,爱人民—爱国主义实践”

辨析:

(1)说明道德发展成熟有一过程……

(2)道德感情由低向高升华……

(3)道德教育循序渐进……

(4)道德结构、道德规范是有不同层次的……

2、用伦理学的理论,简单辨析说明下面一段文字事例的伦理道德是非曲直。

在古代,不少游牧民族时期的部落道德“重健壮,轻老弱”,同时期的汉民族则尊老爱幼;今天

尊老爱幼则是个民族的普遍的要求。现实道德文化表明,欧美民族重视个体生命,战场上失败可以

投降,而汉民族中不少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为朋友两肋插刀”“士为知己者死”。

辨析:(1)民族不同道德规范不同。

(2)时代不同道德发生变化。

(3)道德是不断进步的。

(4)根本的原因是不同时期,不同民族的道德文化价值观不同

3、用伦理学的理论,简单辨析说明下面一段文字事例的伦理道德是非曲直。

“衣食足知荣辱,倉廪实知礼节”。

辨析:(1)物质生活好坏与道德水平相关。

(2)提高物质生活水平促进道德进步。

(3)要两个文明一起抓。

4、用伦理学的理论,简单辨析说明下面一段文字事例的伦理道德是非曲直。

我国农村包办婚姻逐步为婚姻自由取代。

辨析:(1)婚姻自由是人的基本权利,包办婚姻是对个人权利的剥夺。婚姻自由势在必行,已经受法

律保护。(2)包办婚姻是我国封建陋俗,由于部分地区历史文化的原因和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包办

婚姻的状况或多或少地存在,正在逐步消亡。(3)落后风俗习惯的改变和消亡,新的风俗习惯的替

代,都有一个过程。

八、简答题(每题5-10分)重点

1、简述道德与伦理及其区别(第一讲)。

答:(1)作为日常用法,“伦理”更具客观、外在、社会性意味更强;“道德”更多地或更有可能用于个人,更含主观、内在、个体性意味。

(2)作为价值本身,伦理的核心是正当(适当、合适、合宜等),道德的核心是善(或美德、德性、好等)。

(3)作为规范,伦理具有普遍性,道德具有独特性。

(4)作为评价尺度,伦理的尺度是对与错,道德的尺度是好与坏、善与恶。

九、问答题(每题10-15分)

1、如何理解伦理学的基本问题是道德和利益的关系?(第一讲)

答:有学者认为善与恶的矛盾问题是伦理学的基本问题。有学者认为道德与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问题是伦理学的基本问题。有学者认为应有与实有的关系问题是伦理学的基本问题。

目前占主导地位的观点: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就是道德和利益的关系问题。原因如下:

第一,道德和利益的关系问题体现了伦理学研究对象的矛盾特殊性。道德概念表明,道德即非强制地调节社会性关系的规范。这个社会性关系只能是利益关系,人们的利益关系的非强制性调节用道德,伦理学必须研究这些特殊关系。科学研究的本质是对关系探究,每一门科学都是对某一类特殊关系的研究,伦理学研究对象的矛盾特殊性只能是道德和利益的关系这对矛盾。

第二,道德和利益的关系问题是研究和解决其他一切伦理问题的前提和基础。解决调节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利害关系的问题是伦理道德的基本问题。有无利益问题,利益是否调整,是道德与否存在的前提。利益调整怎么样,道德就表现怎么样。

第三,道德和利益的关系问题贯穿于伦理思想发展的始终。道德产生、存在、发展的过程中,利益问题贯穿始终;不同社会、不同阶级的利益决定不同的道德体系;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条件,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利益,道德调节内容和形式不同……伦理思想研究和发展也不同。

第二讲考题范式

一、概念解释(每题3-8分)

1、以德配天:有两层含义,一是道德是与天意相一致的,要求老百姓以适合社会要求的道德风尚去顺从匹配天意;二是老天爷,大自然也道德化了,“德化自然”,“自然”是生生不息,讲究规律和道德的。

2、仁和礼:它是孔子建立的(以仁和礼为核心)的人道理论;仁和礼也是儒家伦理思想最高的道德准则和道德境界。“仁”基本上有二重含义:一是爱人,二是忠恕。仁是处理人与人关系和做人的根本原则,礼是人行为的根本原则,仁是内心的德性,礼是外在的规范。

3、敬德保民:来自《尚书》它是我国民本主义思想的渊源。其意义崇敬、崇尚道德,保护人民安居乐业,这是君王之道,为官之德。

4人道主义:人道主义是西方世界以人类利益和价值为中心的一种学说。它反对超自然主义,把

人看作是自然对象,肯定人的基本尊严和价值,以及人运用理性和科学方法获得自我完善的能力。

二、填空题(每空0.5分) 重点

1、社会伦理思想发展的历史脉络:(奴隶)社会的伦理思想——(封建)时代的伦理思想——(近代资本主义)时期的伦理思想——(现当代的)伦理思想。

2、“仁”基本上有二重含义:一是(爱人),二是(忠恕)。仁是处理人与人关系和做人的根本原则,礼是人行为的根本原则,仁是(内心的德性),礼是(外在的规范)。

3、墨家的伦理思想以墨子[约公元前468一前376年]为代表,提倡(“兼爱”)的伦理原则。在道德评价上,墨子提出(“志功”)统一的主张。在义利关系上,墨家主张把义利(统一起来),墨家认为义就是利,“重利”就是(“贵义”)。

4、法家伦理思想的主要代表是(韩非子)[约公元前280一前233年]。法家伦理思想强调法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认为法起(根本性)的作用,甚至夸大为可以(代替道德)。

三、判断题(每题0.5分)重点

下列命题如果正确则在括号里面写“对”,错误则在在括号里面写“错”。

1、伦理学的形成是适应统治阶级的“道德教化”的需要而兴起的。[对]

2、以道德作为研究对象使伦理学区别于其他科学。[对]

3、第一部伦理学著作是出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由他的儿子整理成书,题目是《里可马克伦理学》。[对]

4、《尚书》“敬敷五教”,孟子解读“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错]

5、《尚书》“五典”,《左传》指出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错]

四、正误题(每题1-3分)

1、主语更改题

(1)欧洲的伦理思想代表人物有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伊壁鸠鲁等。改:古希腊罗马时期的伦理思想代表人物有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伊壁鸠鲁等。

(2)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伦理思想的代表人物有霍布斯、爱尔维修、边沁、康德、黑格尔等。改:西方近代资产阶级伦理思想的代表人物有霍布斯、爱尔维修、边沁、康德、黑格尔等。

2、宾语更改题

(3)西方中世纪的伦理思想代表人物有毕达哥拉斯和马利旦等。

改:西方中世纪的伦理思想代表人物有托马斯·阿奎那和奥古斯丁等。

(4)各种社会关系的性质决定道德的形式。

改:各种社会关系的性质决定道德的内容

六、选择填空(每空0.2分)

1、多项选择

(1)道德、伦理、伦理学是有区别的,道德是[a、b、g、h]——伦理是[e、f、i、j]——伦理学是[c、d]

a.实在的、

b.现实的、

c.理论的、

d.系统的、

e.一般的、

f.观念的、

g.特殊的、

h.具体的、

i.普遍的、

j.抽象的

(2)庄子思想具有九个方面的现代价值:其一,[b];其二、平等意识;其三、[d];其四、和谐精神;其五、[f];其六、生态智慧;其七、[h];其八、宽容精神;其九、[i]。

A博爱精神;b自由精神;c天人合一;d张扬个性;e君权神授;f不为物役;g民本主义;h返朴归真;i批判精神;j格物致知

(3)孟子对孔子的伦理思想中的“仁”作了进一步的发挥和完善,提出了[a]。他认为人生来就具有善心,具体表现为“恻隐之心”、[f]、[i]、“是非之心”等四种善端。

a性善论、b性恶论、c无善恶论、d心性论;e“好恶之心”、f“羞恶之心”、g“善良之心”、h “怜悯之心”i“恭敬之心”、j“君子之心”

(4)墨家的伦理思想以[c]为代表,提倡的[g]伦理原则。

A朱子、b荀子、c墨子、d管子、e韩非子、f庄子、

G“兼爱”、h“志功”、i“贵义”、j“重利”

(5)法家伦理思想的主要代表是[d]。

A荀子、c管子、d韩非子、e庄子、f墨子、

(6)西方伦理思想的主要特征: 第一[j];第二[ b ] ;第三[d ];第四[I ]。

a理性主义、b形式主义、c绝对主义、d道德相对主义、e社会本位主义、f人道主义、g达尔文主义、h科学主义、i个人本位主义、j非理性主义

八、问答题(每题5-10分)

1、如何正确认识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基本特点?

答: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思想的主要特点

(1)、在道德价值的最终目标上,追求“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交融的境界。

(2)、在道德价值的应用上,重视道德思想与政治思想的融合。

(3)、在道德价值的导向上,为维护血缘关系、宗法制度和君主专制,强调个体服从整体。

(4)、在道德价值的分寸把握上,具有中庸居间的性质。

(5)、在道德价值的取向上,具有“重义轻利”、“贵义贱利”的倾向。

2、如何正确评价宋明时期的伦理思想?

答:宋至明中叶,统治者为维护封建的伦理纲常,稳定社会秩序,以“天理”为宇宙本体和道德

本源,把正统的儒家伦理思想发展到最高阶段。分为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大学派,以朱熹和王守仁最为突出。

一方面表现为落后性——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维护封建统治地位,封建伦常关系,扼杀人性。

另一方面反动没落是主流,但在道德修养方面的研究如“格物致知”“居敬穷理”“正心诚意”“内省自讼”,去掉封建内容,是应该肯定的。

九、问答题(每题10-15分)重点

1、西方伦理思想有哪些基本精神?

答:西方伦理思想的基本精神有

(1)、个人主义

个人主义高度重视个人自由,广泛强调自我选择、自我控制的个人或自我。个人或自我是独立的,是和他人相分离的有独立精神的个体。只有个人得到充分发展,才能有社会的发展。

(2)、人道主义

人道主义是以人类利益和价值为中心的一种学说。它反对超自然主义,把人看作是自然对象,肯定人的基本尊严和价值,以及人运用理性和科学方法获得自我完善的能力。

(3)、敬畏上帝

敬畏上帝的观念处处体现在西方人的价值观念和日常生活方式之中,构成了西方人的精神支撑。敬畏上帝的观念也是西方自然科学发展的巨大精神动力。科学并不能解释和解决人类理性之外的全部问题,也不能圆满回答一切有关人生困境的苦恼。人的理性是有局限的,而上帝是超越人的理性之外的。敬畏上帝,就使人类在精神上跨越理想与现实之间的鸿沟。上帝在西方人心目中的地位是

至高无上的,敬畏上帝是西方人通向精神信仰和终极关怀之门。

2、简述西方伦理思想的主要特征。

答:西方伦理思想的主要特征有4点

(1)非理性主义是现代西方伦理思想的普遍特征

非理性主义各流派视为基础和出发点的人不是一般的人类,而是具体的人类个体。他们都强调人的个体性,追求一种与人的社会性相对立的个体自我(如尼采的意志自我、柏格森的生命自我、弗洛伊德的本能自我、胡塞尔的先验自我、萨特的自由自我),追求个人的自发、自主、自由和解放,关注个人的命运和处境,注重个体的内在体验。在他们看来,个体性是以个人为本位的生存个体,是个人在一切对象性关系中作为主体所具有的独特的自我内在感受。他们认为每个人的内在感受远比客观真理更为重要,主体之所以是主体,正是在于主体独特的自我内在感受。他们指责以往的哲学忽视个体的独特性。在他们看来,作为一般性、普通性的人只是一个抽象的碎片,是不完整的,只有个体的人才是真实的、具体的,只有认识活生生的具体个人,才能揭示人生的意义,提高人的尊严。他们把个体性看作是支配社会存在、决定历史发展的东西,以此解释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和变动性。

(2)形式主义是现代西方伦理思想的另一特征

忽视道德的主体性内容,忽视道德的现实作用,注重道德的研究方法,注重道德的结构性研究,注重道德的研究的表述形式。

(3)道德相对主义是现代西方伦理思想的重要特征

后现代社会中,人们思想中“责任的消解、去中心化”为道德相对主义提供了市场,弱化了传统道德规范的约束力。后现代主义重要的价值取向是去中心化。认为随着社会在整体上被解构,社会再一次分裂成一个个私人,中心也随之终结。消解责任和去中心化,为道德相对主义提供了市场,也弱化了传统道德规范的约束力。各种权威陷塌,道德传统崩溃,社会行为失范,中心价值沦丧等。

责任的消解指个体在后现代社会中是无赖的,强大的政权,分门别类的高科技,极端的个人主义,个体的隔膜与孤独无助,家庭解体……重重危机,个人只是浩瀚宇宙中的一叶扁舟。个体是软弱无能的,无法承担责任。放弃责任的表现到处都是——放弃家庭责任(父母亲与弃儿,夫妇离异,同居不结婚,不孝子孙等),推卸民族责任,无视公共责任,羞辱见义勇为、助人为乐!

(4)个人本位主义是现代西方伦理思想的又一突出特征

3、如何正确认识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的命题?

答:苏格拉底(公元前468年至公元前400年)的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是“美德即知识”。他认为人有了知识就有道德,就会选择善行。一个人要做出有道德的行为,必须知道什么是德性。他认为,一个人的德性如果不在知识的指导下,反而会成为祸害。在人生问题上,他认为,未经考察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一个有理想的人应该思考合理的生活和行为,以理性作为道德标准,为此,他进一步提出了“认识你自己”的要求,要人们知道自己在什么是善和至善的问题是无知的。他认为,只有承认自己的无知,才能放弃原有的经验性的、感性的东西,去发现理性的知识,发现事物的概念,从而认识真理,克服无知。同时,他还强调人要做控制自己欲望的主人,不能成为欲望的奴隶,人只有摆脱情欲的控制,才能获得自由和幸福。

十、论述题(每题15-25分)重点

2-9-10、如何评价我国封建统治阶级的道德内容?

答:一、封建统治阶级对社会成员的道德要求

(一)中国封建社会道德的主要内容

(1)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父为妻纲。是封建礼教的概括和基本原则。核心是忠君孝亲。

五常:仁义礼智信封建士大夫阶层提倡的道德规范,被称之为“为人之纲常,处世之概要”,核心是仁爱信义。

(2)三从:在家从父,适人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工。

核心是妇女对男权的绝对服从。

(3)温良恭俭让:传统的公共道德,作为大众化的道德要求,核心是个人道德修养要醇厚,将

中庸恕道放在首位。

(二)道德修养的目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三)方法:格物至知,居敬穷理;正心诚意,内省自讼。

二、评价

落后反动性——维护封建宗法等级制,压抑人性,反人道,抹煞个性,

有值得肯定和继承的东西——重视道德修养和道德情操,传统美德中有人类共同的道德要求,

如孝,爱国主义,温良恭俭让和格物至知,居敬穷理;正心诚意,内省自讼都有合理内核。

2、简述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伦理思想流派。

(1)、儒家伦理思想以孔子(约公元前551一前479)为代表。他建立了以仁和礼为核心的人道理论,也是最高的道德准则和道德境界。

“仁”基本上有二重含义:一是爱人,二是忠恕。仁是处理人与人关系和做人的根本原则,礼是人行为的根本原则,仁是内心的德性,礼是外在的规范。

孟子对孔子的伦理思想中的“仁”作了进一步的发挥和完善,提出了性善论。他认为人生来就具有善心,具体表现为“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等四种善端。扩充“善端”,便发展为仁、义、礼、智四种道德。

(2)、道家的伦理思想以老子和庄子(约公元前369一前286)为代表。

老子的人生哲学主张清静寡欲、与世无争。

庄子认为,儒家的伦理道德是十分虚伪的,仁义道德都是窃国大盗的工具,应抛弃仁义。在道德修养上,庄子认为人之所以不自由,都是为物所累,而要实现自由,必须超脱一切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消融一切矛盾和差别,通过“心斋”、“坐忘”以求精神上的超脱。庄子思想具有九个方面的现代价值:自由精神,平等意识,张扬个性,和谐精神,不为物役,生态智慧,返朴归真,宽容精神,批判精神。

(3)、墨家的伦理思想以墨子(约公元前468一前376)为代表,提倡“兼爱”的伦理原则。在道德评价上,墨子提出“志功”统一的主张。在义利关系上,墨家主张把义利统一起来,墨家认为义就是利,“重利”就是“贵义”。

(4)、法家伦理思想的主要代表是韩非子(约公元前280一前233)。法家伦理思想强调法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认为法起根本性的作用,甚至夸大为可以代替道德。

第三讲考题范式

一、概念解释(每题3-8分)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是一门以伦理和道德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它以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特别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研究伦理道德现象,研究伦理道德的产生、发展与规律,研究伦理道德的结构、功能、特征,把握伦理道德的本质;同时,在社会生活中提炼和概括现实生活中的规范体系,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规范指导人们的道德行为、道德实践,帮助提高社会道德水平

二、填空题(每空0.5分)

1、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产生、发展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由旧伦理学向新伦理学的过渡[(1830—1850)年]。

第二阶段:伦理学的革命变革的实现[(1850—1900)年]。

第三阶段:马恩伦理思想的(深化和发展)[1900—2000年]。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特征(科学性)、(批判性)、(实践性)。

三、判断题(每题0.5分)重点

1、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正确地指出了道德的阶级性和历史性。[对]

2、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从人类生活的思想精神关系出发代替了从自然人性出发。[错]

3、第一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著作是出自恩格斯之手,题目是《社会主义伦理学》。[错]

4、道德中阶级性和全人类性的对立不是绝对的。[对]

八、简答题(每题5-10分)

1、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有哪些主要内容?

(1)道德的社会经济基础(2)道德的相对独立性

(3)道德的阶级性和全人类性(4)集体与个人的辩证关系

(5)恶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6)未来的共产主义道德

2、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在道德学说史上实现了那些变革变革?

(1)、从人类生活的社会关系出发代替了从自然人性出发。

(2)、实现了道德学说在研究方法上的变革。

(3)、揭示了道德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之间的因果关系。

(4)、正确地指出了道德的阶级性和历史性。

九、问答题(每题10-15分)

1、马克思主义伦理学、道德准则主义和道德实证主义的伦理学有哪些研究任务?

道德准则主义的伦理学任务——确立道德准则,描写道德训言,进行道德说教。

道德实证主义的伦理学任务———完成道德现象解说,阐明道德事实,论证道德功能,解构道德体系,描绘道德状态。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任务———建立科学的规范伦理学,它的任务不只是要从理论上分析道德现象,论证道德事实,阐释道德产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而且从实践中归纳道德现象,总结道德经验,概括和提升道德原则、规范和价值标准,从而帮助人们强化道德意志,提高道德觉悟,完成道德选择,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人生观。

十、论述题(每题15-25分)

1、保证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实现旧伦理学向新伦理学的过渡有哪些条件条件?

第一,物资基础和阶级根源。大机器工业的发展和工人阶级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格和优良品

德,特别是在阶级斗争中表现的优秀品质,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产生的物资基础和阶级根源。

第二,科学的方法论和理论基础。历史唯物主义的发现和运用,保证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成为真正的科学;科学的方法论保证了马克思的伦理思想实现了真正的转变。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即其相关的伦理思想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产生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科学的内容。

第三,直接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直接来源;同时,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也是对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伦理思想批判、改造的结果。

第四,传承和发展优秀伦理思想。传统的伦理思想,古希腊罗马时代的,封建社会的、资本主义的道德,只要是人类社会的思想精华,都广泛吸收,作为马克思伦理理论的基础材料和内容。传承和发展优秀伦理思想,是马克思伦理学产生的保证。

第五,与错误伦理思想观念斗争的产物。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也是马克思主义者同当时各种各样的错误伦理思想观念斗争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与同时代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内部产生的错误思想进行了不懈的斗争,批判了布鲁诺. 鲍威尔,施密特,魏特林,杜林等的超阶级永恒道德论。

第四讲考题范式

一、概念解释(每题3-8分)重点

1、道德结构——是道德体系内部的各个道德要素之间相互的关系及其表现。道德

要素分析的层面不同,道德要素是不同的。不同的要素划分,道德结构也是有差别的。

2、道德关系——个人与他人,个人与自身,个人与集体,人与自然以及集体与集

体之间的利害(利益)关系。

3、道德思想意识体系——指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对于一定的社会、一定的阶级的

道德原则和规范认识的程度,是通过社会教育与个人修养所达到的一定的道德境界,它

包括道德观念以及据此而形成的道德价值取向、道德动机、良心和义务感。

4、道德活动——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依据一定的道德观念、道德原则和道德规

范所进行的各种道德行为。

二、填空题(每空0.5分) 重点

1、道德现象即人们可以观察到的道德的(外在)表现。

2、道德主体即实施(道德行为)的人。

3、道德(客体)即道德行为承受者。

4、道德规范体系即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言行举止)

5、道德结构——是(道德体系)内部的各个(道德要素)之间相互的关系及其表

现。(道德要素)分析的层面不同,(道德要素)是不同的。不同的要素划分,道德结构也是有差别的。

6、道德关系——个人与(他人),个人与(自身),个人与(集体),人与(自然)以及集体与集体之间的利害(利益)关系。

7、道德思想意识体系——指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对于一定的社会、一定的阶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认识的程度,是通过(社会教育)与(个人修养)所达到的一定的(道德境界),它包括道德观念以及据此而形成的道德价值取向、道德动机、良心和义务感。

8、道德活动——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依据一定的(道德观念)、(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所进行的各种(道德行为)。

三、判断题(每题0.5分)重点

下列命题如果正确则在括号里面写“对”,错误则在在括号里面写“错”。

1、社会经济结构的性质直接决定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对]

2、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直接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对]

3、经济关系的变化立即引起道德的变化。[错]

4、道德规范是一种制度化的规范。[错]

5、道德规范没有也不使用强制性手段为自己开辟道路。[错]

6、道德规范是一种外化的规范。[错]

7、道德是有目的的活动。[对]

四、正误题(每题1-3分)

1、经济关系的变化立即引起道德的变化。[错]

改: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2、道德规范是一种制度化的规范。[错]

改:道德规范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

3、道德规范没有也不使用强制性手段为自己开辟道路。[错]

改:现代社会的道德规范没有也不必使用强制性手段为自己开辟道路。

6、道德规范是一种外化的规范。[错]

改:道德规范是一种外化的规范。

五、举例说明下面的判断命题(每题3-5分)重点

1、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举例:封建经济关系变为资本主义经济关系,道德也从封建道德向资本主义道德变化。

2、社会经济结构的性质(经济基础的现状和性质)直接决定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

举例: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结构的性质决定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体系的性质。

3、举例说明道德的调节功能。

举例:尊师爱生的道德规范调节师生关系和行为。

童叟无欺的道德规范调节买卖双方的关系和行为。

4、区分道德危害的程度不同,是否应用强制手段的关键。

举例:说人坏话是道德问题,但诽谤人到严重的地步必须强行制止。

5、区分犯罪为害的程度不同,是能否应用强制手段的关键。

举例:打人没有造成伤害和造成伤害以及严重的程度,是强制处罚的关键。

六、选择填空(每空0.2分)

1、道德的( d ):主要是通过道德意识和道德判断来实现的,其目标是提高道德生活的自觉性。

2.道德的(c ):是道德最重要的社会功能。它通过评价、命令、教育、指导、示范、激励、沟通等方式,得以实现。

3.道德的( a ):道德通过舆论、习惯,特别是良心教育人们,培养人们良好的个人道德意识,品质和行为,从而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水平。

a教育功能、b辩护功能、c调节功能、d认识功能

八、简述题(每题5-10分)

1、简单论述道德结构要素之间的关系

(1)、道德意识是道德规范体系的思想基础,道德规范体系又是道德意识的集中表现。

(2)、道德意识是道德活动形式的思想基础。

(3)、道德规范体系是道德活动形式的基础。

(4)、道德活动与道德意识、道德规范的关系是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九、问答题(每题10-15分)重点

1、从道德的本质上正确理解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调节规范体系和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一)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调节规范体系。

道德规范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用风俗习惯、社会舆论、内心信念调节道德行为。

现代社会的道德规范没有也不必使用强制性手段为自己开辟道路。靠自觉,靠教育,靠提高道德境界。

道德规范是一种内化的规范。自我意识解决道德行为调控。

二)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道德需要促使人类结成相互满足的价值关系,调节人与人的交往、协作,完善人的人格,形成人类特有的实践精神:价值目标(观念的)——价值追求(实践的)——价

值实现(精神满足的)。

道德是有目的的活动。目的性是人类活动的最基本特征,也是人类精神能够进入实践的主要依据。目的实现要行动,因而是实践的,又是精神的。

十、论述题(每题15-25分)

1、叙述评价道德的功能。

说明“道德决定论”和“道德无用论”观点是错误的。

(一)叙述道德的功能

道德的功能即是道德对人自身的生存发展和完善的功效及其意义。

认识功能:主要是通过道德意识和道德判断来实现的,其目标是提高道德生活的自觉性。

调节功能:是道德最重要的社会功能。它通过评价、命令、教育、指导、示范、激励、沟通等方式,得以实现。

教育功能:道德通过舆论、习惯,特别是良心教育人们,培养人们良好的个人道德意识,品质和行为,从而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水平。

辩护功能:又可称为道德的论证功能,即对某些事物和现象特别是制度和秩序的合理性进行道德的辩护和论证。

道德的功能对社会发展有积极的能动作用,但决定的作用是经济基础。

(二)评价道德的功能及社会作用

发展经济的前提下,“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要结合起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一起抓,共同促进社会进步。

道德的社会作用是对社会发展的促进和滞后作用。在经济基础的作用下,道德必然或先或后发生改变,去适应经济基础,适应社会存在。道德的社会作用是以精神文明作用的方式、传统文化的方式影响人的精神面貌和行为,是作为意识形态和思想的上层建筑对社会发生影响的。不能夸大和贬低道德的社会作用。

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

(三)“道德决定论”和“道德无用论”是错误的。

(1)什么是道德决定论和道德无用论

“道德决定论”:夸大道德的能动作用,认为道德决定一切,只要人们的道德水平提高了,一切社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道德无用论”:根本否定道德的能动作用,它是非道德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

(2)发展经济的前提下,“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要结合起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一起抓,促进社会进步。

依法治国,加强政治文明建设。以德治国,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A.加强经济建设,发展是硬道理,在发展中解决各种困难。

b.加强德治是从中国国情出发的必然选择。

c.超越传统文化,确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治国

方略。

d.当代中国的“德治”要重点解决道德教育和官德问题。

第三讲考题范式

一、概念解释(每题3-8分)

3-1-1、原始社会的道德原则--维护氏族部落的共同利益的原则,是原始社会的道德原则,即集群主义原则(原始集体主义)。

3-1-2奴隶主阶级的道德原则:维护奴隶对奴隶主的绝对服从和人身占有关系。

3-1-3六逆和六顺--《春秋左传. 隐公三年》记载有六逆:“贱妨贵,少陵(凌)长,远间亲,小加大,淫破义”

六顺:“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

3-1-4血缘宗法(等级)制--由血缘宗法关系决定的,以血缘为纽带的,维护“家天下”,实施封建专制统治的社会制度。这个社会制度的典型特征是封建等级制,人分尊卑贵贱,官分若干等级,皇权至高无上;嫡长子继承皇权,一统天下,庶出诸子分封王公诸侯,分别掌管地方大权。

3-1-5地主阶级的道德体系:从本质上维护农民对地主阶级和土地的依附服从关系,从形式上维护封建宗法血缘等级关系,是封建社会地主阶级道德体系的原则。忠君孝亲是其道德原则的核心表现。

鄙视劳动,歧视妇女,男尊女卑是地主阶级道德的重要规范。

二、填空题(每空0.5分) 重点

1、维护氏族部落的(共同利益)的原则,是原始社会的道德原则,即集群主义原则(原始集体主义)。

2、奴隶主阶级的道德原则——维护(奴隶对奴隶主的绝对服从)和(奴隶主对奴隶的人身占有)关系。

奴隶主阶级的道德规范——鄙视(劳动和劳动人民);忠君孝亲,忠实于(奴隶制国家);歧视压迫(妇女)。

3、血缘宗法制--由血缘宗法关系(决定)的,以血缘为(纽带)的,(维护)“家天下”,(实施)封建专制统治的社会制度。这个社会制度的典型特征是封建(等级制),人分(尊卑贵贱),官分若干等级,(皇权)至高无上;(嫡长子)继承皇权,一统天下,(庶出诸子)分封王公诸侯,分别掌管(地方大权)。

三、判断题(每题0.5分)重点

下列命题如果正确则在括号里面写“对”,错误则在在括号里面写“错”。

1、基本的社会关系是人自身生产的关系和简单劳动的关系。[对]

2、道德产生萌发在奴隶的生产和生活中。[错]

3、奴隶社会的经济关系是地主阶级占有所有生产资料,包括奴隶自身。[错]

4、封建社会政治关系主要表现为血缘宗法制、家天下。[对]

5、善恶对立带来广泛的道德进步和社会动荡。[错]

6、阶级斗争和政治斗争是阶级社会道德发展进步的杠杆。[对]

7、道德发展是沿着曲线呈螺旋式的上升和发展的。[对]

8、剥削阶级道德中没有道德真理可言。[错]

9、上升时期的剥削阶级道德是积极进步的。[对]

四、正误题(每题1-3分)

下列判断、命题如果错了,请将其改正,如果正确的错改,则倒扣相应的分数。

1、主语更改题

(1)中国的道德政治化、道德宗教化不断加强。

改:中国封建社会的道德政治化、道德宗教化不断加强。

2、宾语更改题

(1)上升时期的剥削阶级道德是腐朽没落的。

改:上升时期的剥削阶级道德是积极进步的。

五、举例说明下面的判断命题(每题3-5分)重点

1、劳动实践是道德产生的动因

举例说明:a劳动关系中蕴含道德关系

b劳动创造活动中产生自我意识和主体性

2、“忠君孝亲”是“愚忠愚孝”封建统治阶级。

举例说明:岳飞愚忠,焦仲卿愚孝。

3、道德与经济社会关系发展的趋势是基本一致的

举例说明:原始社会的经济关系与原始社会的道德是基本一致的……(关键要说明原始社会的经济关系是什么,它怎样决定和要求原始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

奴隶社会的经济关系与奴隶社会的道德是基本一致的……(关键要说明奴隶社会的经济关系是什么,它怎样决定和要求奴隶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

4、道德发展是沿着曲线呈螺旋式的上升和发展的

举例说明:封建社会的道德仁义礼智信的“信”在今天发展了,增加了生产、交换领域,国际交往领域,学术领域等的诚信。又如,科技发展带来新的道德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道德又有新发展。

5、阶级斗争和政治斗争是阶级社会道德发展进步的杠杆。

举例说明: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产生了无产阶级道德、社会主义道德,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的斗争产生资本主义道德,社会道德发展进步了。

中国共产党党内正确路线与左倾路线的政治斗争,文革结束,我国的社会道德大大向前发展了一步。

6、善恶矛盾冲突是推动道德发展进步的动力。

举例说明:民主力量与法西斯的善恶斗争,国际反恐怖力量与恐怖主义的善恶斗争,反种族歧视力量和种族歧视的善恶斗争,促进了道德的进步。

六、选择填空(每空0.2分)

(A神启论)把道德起源归结于神秘的天启和神的意志。

(D理念论)伦理学认为道德起源于至高的理念和精神。

(E先天论)认为,道德根源于人生而有之的东西。

(C本能论)认为道德根源于人的本能和本性。

(B需要论)认为,道德是人根据自己的生存发展需要,自己为自己立法的产物。

A神启论B需要论C本能论D理念论E先天论

七、辨析题(每题3-5分)

简单辨析说明下面一段文字、实例的伦理道德是非曲直。

1、自私狭隘、自由散漫、愚昧无知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道德的典型特征。

辨析:

自私狭隘——指望自己升官发财,自私自利,或目光短浅,仅希望“三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

自由散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由安排生产,自给自足。

愚昧无知——手生产,凭经验;科技落后文化落后。

2、阶级社会的产生,促进了原始社会统一道德的分裂,社会善恶对立消长的斗争,在文明社会中长期演绎,充当社会进步发展的晴雨表。

辨析:

八、简述题(每题5-10分)

1、资本主义社会道德有什么特征?

(1)、落后性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虚伪性;二是金钱至上;三是享乐主义;四是极端的个人主义。这四个方面在社会上表现突出。

(2)、积极性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善恶斗争激烈,不断促进道德进步;二是科学技术发展,大大地扩展了道德的领域;三是伦理认识不断深化。道德理论发展势头迅猛。四是全人类共同道德意识不断增加。

九、问答题(每题10-15分)重点

1、反驳社会发展与道德进步“二律悖反”观点

卢梭(欧洲近代著名思想家)、海德格尔(德国当代哲学家)、马尔库塞(当代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都认为科学的发展必然带来灾难,技术进步和财富增长带来人的堕落,带来环境污染,带来资源争夺和战争。

错误——一是将精神文明发展与物质文明发展对立起来,不是看到相互促进的关系,而是夸大二者的对立。

二是缩小道德的层面,看不到善恶对立带来广泛的道德进步,有环境污染就有环境保护,有战争就有更大的和平力量反对邪恶势力,有竞争就有竞争带来的残酷与进步。

三是将剥削阶级的道德和落后道德的堕落要么扩大化,要么看成强大无比永远不变,将某一时期的落后现象永恒化。

2、简述道德进步的标准

(1)、主体标准说

道德进步的标准是人的道德主体性状况,是人的道德意识的觉醒程度。可以这样说,人的道德越自觉、越清醒、越深刻,道德认识越正确,确立自己是道德的主体,肯定自己的道德责任、义务、使命,积极有为,自由自觉地道德活动,道德就不断地进步。

(2)、价值标准说

道德进步的标志是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实现的程度,以价值尺度衡量在多大的范围、多远的距离实现价值追求。

(3)、主客体标准说

一方面道德是否进步要看人的个体和群体的道德主体性状况,另一方面还要看道德促进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进步的情况。

(4)、生产力发展标准说

道德进步预否,看这个道德设否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十、论述题(每题15-25分)(要点和举例各占一半的分数)。

1、论述道德的起源

(一)经济关系决定道德的产生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道德根源于经济关系,是从归根结底的意义上讲的。一是说决定道德产生的要素都是在经济关系的不同作用下产生的;二是从归根结底的意义上来理解经济是道德的根源,可以避免对经济决定道德产生简单的、机械的理解。道德的产生最终只能从经济关系中找到根源,经济关系是道德产生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二)劳动实践是道德产生的动因。首先,劳动实践是人的创造性的体现。其次,经济关系对道德的决定作用,是通过劳动实践起作用的,劳动实践是道德产生的根本动力。另外,劳动实践的创造推动了道德的产生。

(三)伦理关系是道德发生的前提。道德是对利益的调节,而利益关系和矛盾是存在于广泛的社会关系中的。没有社会关系,就不会有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冲突,也就不会有道德的发生。只有在伦理关系中,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才存在调节和规范的问题。作为社会关系中的社会分工,是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发生的关键。

(四)人的生存与发展需要是道德发生的诱因。首先,人类生存的需要是道德发生的直接原因。为了调节人们的利益需要,最初便形成了一些最简单的行为规范和准则,以缓和利益的冲突和矛盾。其次,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的生存需要不再是社会利益的主要矛盾时,由人们的发展的需要所引发的矛盾冲突就会成为道德所要调节的主要内容。

(五)意识水平是道德发生的主观条件。人类的意识是在实践中产生的,但一经产生就具有相对独立性。这种独立性一是表现在它使社会实践中存在的经济关系、社会关系服从于人的需要;二是表现在意识由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所形成的能动作用。

2、举例说明道德进步、发展的规律(要点和举例各占一半的分数)。

(1)、道德与经济社会关系发展的趋势是基本一致的

举例:一是有什么社会经济关系就有什么道德,经济关系发展了,道德也要相应地发展变化;二是用原始社会经济关系落后的状态,说明发展相同的原始社会道德;三是用市场经济关系,说明我国今天为啥实行市场经济的道德。

(2)、道德发展是沿着曲线呈螺旋式的上升和发展的

举例:一是说明道德必然进步,因为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进步了。二是说明道德进步是曲折的,有时还会倒退,如文革,如今天市场经济的坑蒙拐骗;有时不一致,或超前或落后;超前的先进道德理想……;落后的腐败道德观念行为……。三是道德沿着曲线呈螺旋式的发展表明道德对社会发展有促进和阻碍作用;促进作用的表现……;阻碍作用的表现……。

(3)、阶级斗争和政治斗争推动了阶级社会道德的发展进步

举例:一是阶级斗争推动了阶级社会道德的发展进步,每一次农民起义打击了封建王朝的专制统治,新的王朝减轻税负,减轻压榨,放宽一点自由环境等;又如国共两党的阶级斗争,推动了海峡两岸的道德文明发展。二是政治斗争推动了阶级社会道德的发展进步,例如中共内部极左、极右派与正确路线的斗争,推动了我国道德文明的进步;又如历朝历代的保守派和革新派的政治斗争推动了社会道德进步。三是在阶级社会,道德观念、道德文化总是和社会的阶级利益和政治集团的斗争关联的,比方种族歧视就是统治集团坚持的道德观,比方社会保障的范围大小的道德争论,就是为谁的利益争夺的斗争。

3、举例说明道德进步的表现(要点和举例各占一半的分数)。

(1)、道德是在社会日趋进步合理与个人日趋独立完善方面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和作用。

举例说明:如对婚恋道德要求就日趋合理,从不允许妇女婚姻自由到男女婚姻自由,包括试婚的社会宽容。

个人日趋独立完善方面,如个人隐私,包括父母对子女的隐私不能侵犯;如尊重个人学习发展,尊重个人职业选择,尊重个人兴趣爱好等,道德的作用越来越大。

(2)、道德的作用的范围日益扩大,道德调节的方法也越来越多。

举例说明:道德的作用的范围日益扩大,例如科技领域扩大,扩大了网络道德领域、环境道德领域……;从无阶级的原始道德发展到尔后多阶级、多职业的道德领域等,道德的作用的范围日益扩大。

道德调节的方法也越来越多,从原始社会的禁忌、习惯、图腾崇拜,发展到舆论、信念、风俗习惯的手段;还有道德教育,道德修养,道德评价等手段;今天的网络、电视、媒体也有道德宣传和调节作用。

(3)、道德知识的内容越来越多,伦理学作为认识自我的价值科学日趋兴旺。

举例说明:道德知识的内容越来越多,伦理流派增多,各民族的道德规范发展要求增多,职业道德增多,全世界道德文明相互学习增多,所以道德知识的内容越来越多。

伦理学作为认识自我的价值科学日趋兴旺,在我国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统一,更关心每个人的道德文明发展;整个伦理学的非理性主义对个人道德感受的重视,人本主义伦理学对个人自我的价值的尊重,以及我国人们个人自由、民主意识的加强,伦理学作为认识自我的价值科学日趋兴旺,得到更多人的肯定。

(4)、个体道德意识的内容、结构和功能也在不断的丰富和完善。

举例说明:个体道德意识的内容丰富,对个体生命的尊重,对个性发展的肯定,对个人感受研究,对个人成长发展的关注,都表明个体道德意识的内容不断丰富。

个体道德意识的结构也在不断的丰富和完善,个人道德情感、意志、态度、立场、观点都和社会复杂的现实一块发展,并丰富和完善,例如对个人的道德心理结构的研究表明,伴随人的成长发展,个体道德意识的结构也在不断的丰富和完善。

个体道德意识的功能也在不断的丰富和完善,原始社会的道德有简单的盲目服从、社会强制、调节行为,发展到现代道德,个人的道德意识功能自觉性加强,个人的道德认识、评价,自我调控,自我教育,自我反省,这些功能都得到发展。

第五

一、概念解释(每题3-8分)重点

善与恶——作为道德领域中的基本范畴,实际上是对人类社会中各种行为、事件

的利害、吉凶、好坏的概括反映。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从不同的立场出发,凡是

符合一定社会和阶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行为称之为善,反之,既是恶。

良心——就是人们在履行对他人和社会的义务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自我评价能力,

是一定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信念和道德意志在个人意识中的统一。良心是人

们一种内在的有关正邪、善恶的理性判断和评价能力,是正当与善的知觉,义务与好

恶的情感,控制与抉择的意志、持久的习惯和信念在个人意识中的综合统一。

公正——是公民的政治合约。首先,公正是政治性的,是社会成员为了构筑一个

稳定的社会所认可的最基本的准则。其次,社会分配公正是公正概念中重要内容,它

既包括社会分配的结果,也包括社会分配的过程。第三,既然公正是世俗的政治标准,

它就必然是民主讨论和妥协的结果。

二、填空题(每空0.5分) 重点

1、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善恶评价的标准和社会价值导向在内容上是一致的,这就是

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原则。

2、从对善恶、正邪的认识,到好恶情感的(升华),再到意志抉择和(养成习惯),这是

一个人良心形成必经的过程。

3、良心——就是人们在履行对他人和社会的义务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自我评价)能力,是一定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信念和(道德意志)在个人意识中的统一。良心是人们一种内在的有关正邪、善恶的理性判断和评价能力,是正当与善的(知觉),义务与好恶的情感,(控制)与抉择的意志、持久的习惯和信念在(个人意识)中的综合统一。

三、判断题(每题0.5分)重点

下列命题如果正确则在括号里面写“对”,错误则在在括号里面写“错”。

1、马克思主义把人的善恶观看作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和社会生活的的反映。[对]

2、道德价值作为“应当”,难以体现在道德原则和规范中。[错]

3、善恶价值的主观基础是一定的经济关系,也就是一定的利益关系。[错]

4、在社会主义社会,善恶价值的客观根据归根到底是邓小平所提出的“三个有利于”。[对]

5、一定的生产方式、经济关系规定着人们的利益关系,同时也规定着善恶评价的客观标

准。[对]

四、正误题(每题1-3分)

下列判断、命题如果错了,请将其改正,如果正确的错改,则倒扣相应的分数。

(1)道德价值作为“应当”,难以体现在道德原则和规范中[错]

改:道德价值作为“应当”,集中体现在道德原则和规范中。

(2)善恶价值的主观基础是一定的经济关系,也就是一定的利益关系。[错]

改:善恶价值的客观基础是一定的经济关系,也就是一定的利益关系。

五、举例说明下面的判断命题(每题3-5分)

1、由于人们所处的经济地位不同,形成不同的或根本对立的利益观,因此必然要形成不同甚至根本对立的善恶观念。

举例:农民与地主的经济地位不同,地主阶级要维护……;农民阶级要维护……;他们在土地改革的观点截然不同……。

六、选择填空(每空0.2分)

1、道德价值导向是指社会对人们的(f)和(b)的方向性指导及其所要达到的(f)目标。

a道德心理、b实践活动、c道德理想、d道德情感、f道德认识

2、在道德行为前,良心对主体行为的动机起(e)作用。在道德行为进行中,良

心对主体的行为起(c)作用。在道德行为后,良心对行为的后果和影响有(a)作用。

a评价、b调整、c监督、d执行e制约

3、道德恶的类型及其表现

( d )的恶,就是为满足强烈的物质欲望,以各种不正当手段占取公私财富的行为

恶。

( a )的道德恶,就是醉心权力,不择手段,或者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当成谋取私利

的工具,把个人权力置于社会意志之上的恶。

( b )的道德恶,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情欲而不择手段所导致的道德恶。

( c )的道德恶,是为了名誉而不择手段、伸手抢名、欺世盗名的道德恶。

A权欲型、b情欲型、c名欲型、d物欲型

八、简答题(每题7-12分)重点

1、简述良心及其对主体道德生活的调节作用。

1)在道德行为前,良心对主体行为的动机起制约作用。

2)在道德行为进行中,良心对主体的行为起监督作用。

3)在道德行为后,良心对行为的后果和影响有评价作用。

2、简述道德恶的根源。[每个要点2.5分]

(1)、从恶的社会根源来看,造成人的自私和损人利己恶性的社会条件,归根到

底在于私有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