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桥梁施工组织要求

桥梁施工组织要求

一、设计标准及技术规范:

⒈ 设计标准:

(1) 设计荷载:公路—Ⅰ级

(2) 设计洪水频率:大桥1/100,涵洞1/100;

(3) 桥面宽度:

①泉南主线桥:左(右)幅0.5米(防撞栏杆)+11米(行车道)+ 0.5米(防撞栏杆);

②长深主线桥:左(右)线0.5米(防撞栏杆)+11.25米(行车道)+ 0.5米(防撞栏杆);

③匝道桥:0.5米(防撞栏杆)+9.5米(行车道)+ 0.5米(防撞栏杆);

(4) 地震基本烈度:Ⅵ度;按Ⅶ度设防。

⒉ 技术规范: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颁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颁行业标准《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颁行业标准《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4)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颁行业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体系编号JTG F50);

(5)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颁行业标准《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体系编号JTG D61);

(6)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颁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体系编号JTG B02);

(7)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颁行业标准《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体系编号JTG D63);

(8)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颁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JTG C30-2002

(9)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JTG/T D60-01—2004;

(10)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桥位勘测设计规范》JTJ D62—91;

二、吉山枢纽互通工程地质:

1.地形地貌及地质概况

吉山枢纽互通位于永安市吉山村,地貌上属丘陵区侵蚀地貌,植被发育,山坡坡度10~20°,最低标高170.0m;互通区桥址主要位于山间沟谷地带。

吉山互通主要地层:山间沟谷地段分布第四系冲洪积成因的亚粘土、圆砾等,两侧山坡地段分布坡残积成因的粘性土,下伏基岩为侏罗系坂头组沉积地层,岩性以泥岩为主,局部间夹砂岩,未见大面积软土等不良岩土分布及大型滑坡崩塌地质灾害,适宜构筑物建设。

HYK3与HYK4及HCK2与HCK4在吉通板业厂房中无法施工,建议施工时补充施工钻。

2.水文地质特征

吉山互通桥址区地下水主要有赋存于沟谷处第四系冲洪积成因的圆砾层中的孔隙潜水和赋存于风化基岩中的基岩裂隙水,主要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向低洼处排泄。冲沟沟谷地段的孔隙潜水与冲沟地表水有密切的水力联系,富水性较差~中等,水位埋深0-2.0m,水位变化幅度较大;两岸山坡地带的基岩裂隙水富水性弱,水位埋深较大,水位变化幅度在1.0m以内。场地为II类环境,本场地含水层以弱透水层为主

,根据水质简分析结果表明:桥址区地表水对混凝土无腐性(PH值7.37、侵蚀性CO2 7.67mg/L、HCO3-1.05 mmol /L、总矿化度119.75),依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附录D,地下水对混凝土不具腐蚀性。

3.工程地震安全性


第 2页 共 4 页


第 2 页 共 3页


据福建省地震工程勘察院《永安至武平高速公路线路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估报告》,场区属地震基本烈度6度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标准场地特征周期为0.35s。近期未发生过较大地震,经调绘,互通桥址区没有断层及活动性断裂破碎带通过。构造稳定,为一单斜构造,分布地层稳定,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较好,适宜该桥的建设。

三、桥梁设计概况:

本互通有17座桥梁,共长3778.5米。分别为:

1.泉南主线

泉南主线1号桥为整体式桥梁。左幅起点桩号为MK210+044, 终点桩号为MK210+421,桥长377米;右幅起点桩号为MK210+044,终点桩号为MK210+421,桥长377米。桥型布置左幅桥为(4×25)+ (32.5+2×40+32.5)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现浇)+5×25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T梁(预制);右幅桥为(4×25)+ (27.5+37.5+27.5)+(30+22.5)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现浇)+5×25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T梁(预制)。标准桥面宽度为12米,其横向布置为0.5米(防撞栏杆)+11米(行车道)+ 0.5米(防撞栏杆)。桥梁各分跨线均沿道路设计线的法线方向布置,桥墩采用柱式墩,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桥台采用肋板台,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左幅桥在两桥台处各设置一道D80型伸缩缝,在4号及8号连接墩处各设置一道D160型伸缩缝;右幅桥在7号、9号及两桥台处均设置一道D80型伸缩缝,在4号连接墩处设置一道D160型伸缩缝。

泉南主线2号桥为整体式桥梁。左幅起点桩号为MK210+631,终点桩号为MK211+068.5,桥长437.5米;右幅起点桩号为MK210+631,终点桩号为MK211+068.5,桥长437.5米。桥型布置左幅桥为4×25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现浇)+(3×35)+(4×30)+(3×35)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T梁(预制);右幅桥为4×25 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现浇)+(3×35)+(4×30)+(3×35)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T梁(预制)。标准桥面宽度为12米,其横向布置为0.5米(防撞栏杆)+11米(行车道)+ 0.5米(防撞栏杆)。桥梁各分跨线均沿道路设计线的法线方向布置,桥墩采用柱式墩,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0号桥台采用柱式台,14号桥台采用肋板台,基础均采用钻孔灌注桩。两桥台处各设置一道D80型伸缩缝,在4号、7号及11号连接墩处各设置一道D160型伸缩缝。

2.长深主线

长深左线1号桥为分离式桥梁。起点桩号为ZK209+671.434,终点桩号为ZK209+919.434,桥长249.5米。桥型布置为4×25+4×35m预应力混凝

土连续T梁(预制)。标准桥面宽度为12.25米,其横向布置为0.5米(防撞栏杆)+11.25米(行车道)+ 0.5米(防撞栏杆)。桥梁各分跨线均沿道路设计线的法线方向布置,桥墩采用柱式墩,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0号桥台采用U型台,扩大基础,8号桥台采用肋板台,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两桥台处各设置一道D80型伸缩缝,在4号连接墩处设置一道D160型伸缩缝。

长深左线2号桥为分离式桥梁。起点桩号为ZK210+126.5,终点桩号为ZK210+288,桥长161.5米。桥型布置为5×30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T梁(预制)。标准桥面宽度为12.25米,其横向布置为0.5米(防撞栏杆)+11.25米(行车道)+ 0.5米(防撞栏杆)。桥梁各分跨线均沿道路设计线的法线方向布置,桥墩采用柱式墩,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0号桥台采用柱式台,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5号桥台采用U型台,扩大基础。两桥台处各设置一道D80型伸缩缝。

长深右线1号桥为分离式桥梁。起点桩号为YK209+643.5,终点桩号为YK209+931,桥长287.5米。桥型布置为7×25+3×35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T梁(预制)。标准桥面宽度为12.25米,其横向布置为0.5米(防撞栏杆)+11.25米(行车道)+ 0.5米(防撞栏杆)。桥梁各分跨线均沿道路设计线的法线方向布置,桥墩采用柱式墩,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0号桥台采用板凳台,10号桥台采用肋板台,基础均采用钻孔灌注桩。两桥台处各设置一道D80型伸缩缝,在7号连接墩处设置一道D160型伸缩缝。

长深右线2号桥为分离式桥梁。起点桩号为YK210+160,终点桩号为YK210+391.5,桥长231.5米。桥型布置为3×20+3×25+3×30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现浇)。标准桥面宽度为12.25米,其横向布置为0.5米(防撞栏杆)+11.25米(行车道)+ 0.5米(防撞栏杆)。桥梁各分跨线均沿道路设计线的法线方向布置,桥墩采用柱式墩,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0号桥台采用板凳台,9号桥台采用肋板台,基础均采用钻孔灌注桩。在3号墩及两桥台处均设置一道D80型伸缩缝,在5号连接墩处设置一道D160型伸缩缝。

长深右线3号桥为整体式桥梁。起点桩号为YK210+613.5,终点桩号为YK210+751.5,桥长138米。桥型布置为40+50+40m预应力混凝土变高连续箱梁(现浇)。标准桥面宽度为12.25米,其横向布置为0.5米(防撞栏杆)+11.25米(行车道)+ 0.5米(防撞栏杆)。桥梁各分跨线均沿道路设计线的法线方向布置,桥墩采用柱式墩,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桥台采用板凳台,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两桥台处各设置一道D80型伸缩缝。

3.C匝道

C匝道1号桥起点桩号为CK0+143.659,终点桩号为CK0+381.159,桥长237.5米。桥型布置为5×25+3×35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现浇)。标准桥面宽度为10.5米,其横向布置为0.5米(防撞栏杆)+9.5米(行车

道)+ 0.5米(防撞栏杆)。桥梁各分跨线均沿道路设计线的法线方向布置,桥墩采用柱式墩,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0号桥台采用板凳台,8号桥台采用肋板台,基础均采用钻孔灌注桩。两桥台处各设置一道D80型伸缩缝,在5号连接墩处设置一道D160型伸缩缝。

C匝道2号桥起点桩号为CK0+987.26,终点桩号为CK1+185.76,桥长198.5米。桥型布置为4×30+3×25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现浇)。标准桥面宽度为10.5米,其横向布置为0.5米(防撞栏杆)+9.5米(行车道)+ 0.5米(防撞栏杆)。桥梁7号墩垂直于B匝道桥轴线布置,其余各分跨线均沿道路设计线的法线方向布置,桥墩采用柱式墩,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0号桥台采用肋板台,基础均采用钻孔灌注桩。0号桥台处设置一道D80型伸缩缝,在4号、7号连接墩处各设置一道D160型伸缩缝。

4.D匝道

D匝道1号桥起点桩号为DK0+120.446,终点桩号为DK0+259.446,桥长139米。桥型布置为(20+30+20)+3×20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现浇)。标准桥面宽度为10.5米,其横向布置为0.5米(防撞栏杆)+9.5米(行车道)+ 0.5米(防撞栏杆)。桥梁各分跨线均沿道路设计线的法线方向布置,桥墩采用柱式墩,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6号桥台采用U型台,扩大基础。在0号、3号墩和6号桥台处均设置一道D-80伸缩缝。

D匝道2号桥起点桩号为DK0+850,终点桩号为DK0+976,桥长126米。桥型布置为3×20+3×20预应力混凝土连续T梁(预制)。标准桥面宽度为10.5米,其横向布置为0.5米(防撞栏杆)+9.5米(行车道)+ 0.5米(防撞栏杆)。桥梁各分跨线均沿道路设计线的法线方向布置,桥墩采用柱式墩,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桥台采用肋板台,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两桥台处各设置一道D80型伸缩缝。

D匝道3号桥起点桩号为DK1+092,终点桩号为DK1+158,桥长66米。桥型布置为3×20预应力混凝土连续T梁(预制)。标准桥面宽度为10.5米,其横向布置为0.5米(防撞栏杆)+9.5米(行车道)+ 0.5米(防撞栏杆)。桥梁各分跨线均沿道路设计线的法线方向布置,桥墩采用柱式墩,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桥台采用肋板台,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两桥台处各设置一道D80型伸缩缝。

5.F匝道

F匝道1号桥起点桩号为FK0+378.5,终点桩号为FK0+504.5,桥长126米。桥型布置为3×20+3×20预应力混凝土连续T梁(预制)。标准桥面宽度为10.5米,其横向布置为0.5米(防撞栏杆)+9.5米(行车道)+ 0.5米(防撞栏杆)。桥梁各分跨线均沿道路设计线的法线方向布置,桥墩采用柱式墩,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0号桥台采用肋板台,6号桥台采用柱式台,基础均采用钻孔灌注桩。两桥台处各设置一道D80型伸缩缝。

F匝道2号桥起点桩号为FK0+824.36,终点桩号为FK0+887.36,

桥长63米。桥型布置为3×20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现浇)。标准桥面宽度为10.5米,其横向布置为0.5米(防撞栏杆)+9.5米(行车道)+ 0.5米(防撞栏杆)。桥梁各分跨线均沿道路设计线的法线方向布置,桥墩采用柱式墩,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0号桥台采用板凳台,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0号桥台和3号墩处各设置一道D80型伸缩缝。

5.G匝道

G匝道1号桥起点桩号为GK0+474,终点桩号为GK0+600,桥长126米。桥型布置为3×20+3×20预应力混凝土连续T梁(预制)。标准桥面宽度为10.5米,其横向布置为0.5米(防撞栏杆)+9.5米(行车道)+ 0.5米(防撞栏杆)。桥梁各分跨线均沿道路设计线的法线方向布置,桥墩采用柱式墩,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0号桥台采用板凳台,6号桥台采用肋板台,基础均采用钻孔灌注桩。两桥台处各设置一道D80型伸缩缝。

四、桥梁设计要点

(一)现浇连续箱梁

1.本设计图中现浇连续箱梁,设计荷载期为100年,设计等级除泉南1#桥左幅第二联、长深右线3#桥为一级外,其余均为二级,适用环境类别为Ⅰ(对应环境条件为温暖或寒冷地区的大气环境、与无侵蚀性的水或土接触的环境)。

2.结构设计

⑴.C匝道1#桥第一、二联;C匝道2#桥第一联、第二联;长深右线2#桥第二、三联;泉南线1#桥(左、右幅)第一、二联;泉南线2#桥(左、右幅)第一联采用分施工段施工。D匝道1#桥第一、二联;F匝道2#桥第一联;长深右线2#桥第一联;长深右线3#桥第一联;泉南线1#桥(右幅)第三联采用满堂支架一次落架施工。

⑵.主梁断面详见设计图。

⑶.桥面铺装:

铺装总厚度为15厘米,其中防水混凝土厚度6厘米,沥青混凝土厚度9厘米,两者之间设防水层。防水层技术指标见路面工程。

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W4。

⑷.桥梁支座:连续箱梁采用盆式橡胶支座,规格详见设计图。

⑸.桥梁伸缩缝:采用模数式伸缩缝,梁端预留槽口尺寸及预埋钢筋参考SSFB和 GQF-MZL型号设计。

⑹.预应力体系:连续箱梁预应力钢束采用Φs15.2钢绞线,镀锌双波纹管成孔,卷管所用钢带厚度不小于0.35mm,锚具参考OVM15锚固体系。

⑺.防撞栏(安全带):设计参考闽华防撞栏,单侧防撞栏线荷载为7.5KN/m。

2.预制连续T梁

1.本设计图预应力混凝土连续T梁的设计基准期为100年,设计安全等级为二级,适用环境类别为Ⅰ类(对应环境条件为温暖或寒冷地区的大气环境、与无侵蚀性的水或土接触的环境)。

2.结构设计

本设计图中,主梁各部分构造尺寸所对应构件温度为20℃。

⑴ 本设计为连续T梁,采用先简支后连续方法架设。预制T梁在连续墩上先简支于临时

支座上,结构连续施工完成后,解除连续墩上临时支座转换为支承于位于墩中心线的永久支座上。

⑵ 梁长与支点:(单位:m)







曲线桥各墩位横桥向中心线按径向布置,梁肋按直线预制,每片梁预制长度随曲率半径变化。梁长在两端梁肋等厚度段调整。平面曲线线型由边梁翼板悬臂长度变化或防撞栏位置变化调整。

⑶ 主梁断面:

a.跨径20米:主梁高度1.50m,梁间距2.20m,外梁与内梁的预制宽度均为1.7m,翼缘板中间湿接缝宽度0.5m。主梁跨中肋厚0.2m,马蹄宽为梁两端部均匀加厚段0.6m、中部均匀段0.44m。当桥跨处于直线段内或全超高段内时,主梁行车道板顶面横坡度设计与桥面横坡度相同;当桥跨处于超高缓和地段时,主梁行车道板顶面横坡度应严格按照《T梁预制横坡表》进行预制。

b.跨径25米:主梁高度1.75m,梁间距2.45m(2.5125m),其中内梁预制宽度1.80m、边梁预制宽度2.0m,翼缘板中间湿接缝宽度0.65m(0.7125m)。主梁跨中肋厚0.2m,马蹄宽为梁两端部均匀加厚段0.6m、中部均匀段0.46m。当桥跨处于直线段内或全超高段内时,主梁行车道板顶面横坡度设计与桥面横坡度相同;当桥跨处于超高缓和地段时,主梁行车道板顶面横坡度应严格按照《T梁预制横坡表》进行预制。

c.跨径30米:主梁高度2.00m,梁间距2.45m(2.5125m),其中内梁预制宽度1.80m、边梁预制宽度2.0m,翼缘板中间湿接缝宽度0.65m(0.7125m)。主梁跨中肋厚0.2m,马蹄宽为梁两端部均匀加厚段0.6m、中部均匀段0.46m。当桥跨处于直线段内或全超高段内时,主梁行车道板顶面横坡度设计与桥面横坡度相同;当桥跨处于超高缓和地段时,主梁行车道板顶面横坡度应严格按照《T梁预制横坡表》进行预制。

d.跨径35米:主梁高度2.25m,梁间距2.45m(2.5125m),其中内梁预制宽度1.80m、边梁预制宽度2.0m,翼缘板中间湿接缝宽度0.65m(0.7125m)。主梁跨中肋厚0.2m,马蹄宽为梁两端部均匀加厚段0.7m、中部均匀段0.50m。当桥跨处于直线段内或全超高段内时,主梁行车道板顶面横坡度设计与桥面横坡度相同;当桥跨处于超高缓和地段时,主梁行车道板顶面横坡度应严格按照《T梁预制横坡表》进行预制。

⑷ 主梁横隔板:主梁横隔板理论间距5.0m,联端设有伸缩缝预留槽,对应端横隔板根据伸缩缝预留槽宽度而适当内移。横隔板在横桥向上设有与桥面板横坡相对应的横坡度值,横隔板(包括梁端现浇连续段)下缘横坡为折线式,梁端现浇连续段涉及支座预埋钢板范围横坡设为平坡。湿接缝范围的横隔板采用现浇

砼连接。端横隔板位置根据梁长调整,曲线桥端横隔板沿曲线径向布置。

⑸ 桥面铺装:设计总厚度17cm,其中水泥混凝土厚度8cm,沥青混凝土厚度9cm,两者之间加设防水层。防水层技术指标见路面工程。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W4。

⑹ 预应力体系:

a. 跨径20米:预制主梁预应力钢束采用Φs15.2-6及Φs15.2-8钢绞线,镀锌双波纹管成孔,卷管所用钢带厚度不小于0.35mm,锚具参考OVM15锚固体系。

b. 跨径25米:预制主梁预应力钢束采用Φs15.2-7及Φs15.2-8钢绞线,镀锌双波纹管成孔,锚具参考OVM15锚固体系。现浇连续段采用Φs15.2-5钢绞线,BM15扁形锚具,管道用镀锌双波纹管成孔,卷管所用钢带厚度不小于0.35mm。

c. 跨径30米:预制主梁预应力钢束采用Φs15.2-7、Φs15.2-8及及Φs15.2-9钢绞线,镀锌双波纹管成孔,锚具参考OVM15锚固体系。现浇连续段采用Φs15.2-5钢绞线,BM15扁形锚具,管道用镀锌双波纹管成孔,卷管所用钢带厚度不小于0.35mm。

d. 跨径35米:预制主梁预应力钢束采用Φs15.2-7及Φs15.2-8钢绞线,镀锌双波纹管成孔,锚具参考OVM15锚固体系。现浇连续段采用Φs15.2-4及Φs15.2-5钢绞线,BM15扁形锚具,管道用镀锌双波纹管成孔,卷管所用钢带厚度不小于0.35mm。

⑺ 桥梁支座:设计采用普通板式橡胶支座GJZ或GYZ及四氟板式橡胶支座GJZF4或GYZF4,规格详见设计图。

⑻ 桥梁伸缩缝:采用模数式伸缩缝梁端预留槽口尺寸及预埋钢筋参考SSFB和GQF-MZL型号设计。

⑼ 防撞栏(安全带):设计参考闽华防撞栏,单侧防撞栏线荷载为7.5KN/m。

五、桥梁设计计算

(一)连续箱梁上部

1. 本设计图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的设计基准期为100年,设计安全等级除泉南1#桥左幅第二联、长深右线3#桥为一级外均为二级,适用环境类别为Ⅰ(对应环境条件为温暖或寒冷地区的大气环境、与无侵蚀性的水或土接触的环境)。

2. 结构分析

结构设计计算符合《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要求。桥梁上部结构采用平面杆系及平面网格桥梁综合程序进行结构内力计算,除泉南1#桥左幅第二联、长深右线3#桥按全预应力构件计算外其余均按部分预应力A类构件计算。

3. 设计参数

⑴ 相对湿度为80%;

⑵ 墩、台不均匀沉降考虑5mm;

⑶连续箱梁竖向温度梯度模式:

升温模式
距箱梁上缘(cm)
0
10
40
h

温度(℃)
15.2
5.74
0
0

降温模式
距箱梁上缘(cm)
0
10
40
h

温度(℃)
-7.6
-2.87
0
0


⑷ 体系整体均匀升温25℃,均匀降温为23℃,合拢温度15~20℃;

⑸ 预应力管道采用钢波纹管成孔,管道摩擦系数u=0.25;

⑹ 管

道偏差系数K=0.0015;

⑺ 锚具变形和钢束回缩量为6mm(单端);

⑻ 预应力砼结构容重按26kN/m3计。

(二)预制连续T梁

1.本设计图预应力混凝土公路连续T梁的设计基准期为100年,设计安全等级为二级,适用环境类别为Ⅰ(对应环境条件为温暖或寒冷地区的大气环境、与无侵蚀性的水或土接触的环境)。

2.结构分析

结构设计计算符合《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要求。结构纵桥向受力分析采用同济大学“桥梁博士”平面杆系有限元程序(V3.0版)。主梁横向分布系数按刚接梁法计算。桥面板按单向板和悬臂板计算。

本设计主梁的正弯矩预应力钢束按全预应力构件设计,现浇连续区段负弯矩预应力钢束按部分预应力A类构件设计。

3.设计参数

⑴ 相对湿度为80%;

⑵ 墩、台不均匀沉降考虑5mm;

⑶ 竖向温度梯度模式(h为梁高度)

升温模式
距箱梁上缘(cm)
0
6
36
h

温度(℃)
11.4
5.74
0
0

降温模式
距箱梁上缘(cm)
0
6
36
h

温度(℃)
-5.7
-2.87
0
0


⑷ 体系整体均匀升温25℃,均匀降温为23℃;

⑸ 预应力管道采用钢波纹管成形,管道摩擦系数u=0.25;

⑹ 管道偏差系数K=0.0015;

⑺ 锚具变形和钢束回缩量为6mm(单端);

⑻ 预应力砼结构容重按26kN/m3计。

(三)桥墩按柔性排架墩计算,按集成刚度法进行水平力分配;桩身内力按“m”法计算。

六、桥梁主要材料

⒈ 混凝土

主梁、翼缘板、横隔板、湿接缝、现浇连续段均采用C50砼;

桥面铺装采用C40防水砼,抗渗等级为W4。

盖梁、台帽: C30砼

墩柱 C40或C30砼

系梁、承台: C30或C25砼

桩基: C25砼

防撞栏、桥头搭板: C30砼

2.钢材

⑴ 预应力钢束:采用高强度低松驰7丝捻制的预应力钢绞线,公称直径为15.2mm,公称面积139mm2,标准强度fpk=1860Mpa,弹性模量Ep=1.95×105MPa,1000h后应力松驰率不大于2.5%,其技术性能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5224-2003)《预应力筋用钢绞线》的规定。

⑵ 普通钢筋: 钢筋直径≤10mm者采用R235光圆钢筋,直径>10mm者采用HRB335带肋钢筋,其技术性能应分别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热轧光圆钢筋》(GB 13013-1991)、《钢筋混凝土热轧带肋钢筋》GB 1499-1998的规定。

⑶ 预应力锚具:必须采用成品锚具及其配套设备,并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4370-2000)《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行业标准(JT 329.2-97)《公路桥梁预应力钢绞线用锚具、连

接器试验方法及检验规格》等技术要求。

⑷ 预应力体系:应符合国际预应力砼协会(FIP)《后张预应力体系的验收建议》的要求。金属波纹管应满足《预应力混凝土用金属螺旋管》JG/T3013-94的要求。

⑸ 其它钢材:除特殊规定外,其余均采用Q235钢(原称A3钢),其技术性能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 GB700-79的规定。

3.桥梁支座:采用常温型氯丁橡胶支座,其技术性能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JT/T4-2004《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标准。支座预埋钢板及上、下钢板均采用热浸镀锌钢板。

4.桥梁伸缩缝:采用模数式伸缩装置,其橡胶类别为氯丁橡胶,其技术性能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JT/T 327-2004《公路桥梁伸缩装置》标准。

5. 机械连接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GJ107-2003)《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中Ⅰ级接头要求。

6.桥面防水层:技术指标见路面工程。

7.材料及工程质量应符合《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的要求。

8. 钢钎维混凝土:钢纤维应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的规定;钢纤维砼抗弯拉强度应比同级砼抗弯拉强度提高40%以上,并不小于7Mpa。

七、桥梁施工注意事项

(一)现浇连续箱梁

1. 施工前应有完善的施工组织计划和详细的施工方案步骤,合理安排预制、架设各环节工期,达到施工连续不间断。

2. 各主要材料的订购采购必须符合有关规范要求,使用前应根据有关质量标准严格检测并遵照有关规范施工,预应力钢绞线张拉、锚固、灌浆等机具使用前必须严格校对、检测。

3. C50砼施工前必须进行配合比试验,综合考虑施工程序、工期安排、环境影响等各种因素,通过实验保证砼强度,减少砼收缩徐变影响,并应注意砼强度试件的取样及养生条件需与主梁梁体砼相吻合。C40以上砼宜采用不低于525号硅酸盐水泥浇筑,同时为保证桥梁外观颜色,同一座桥的混凝土宜采用同一厂家同品种水泥浇筑。砼用石料强度不低于砼强度的2倍。

4. 主梁梁体砼耐久性要求:最大水灰比0.55,最小水泥用量350kg/m3,最大氯离子含量0.06%,最大碱含量1.8kg/m3。

5. 箱梁采用满堂支架现场浇注施工,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除为抵消支架弹性变形而设置的预拱外,支架不另设预拱。浇混凝土前对支架进行120%超载预压,以消除支架的非弹性变形。支架基础必须进行加固以减小施工过程中的沉降量。箱梁外模板采用大块钢模板或大块塑料模板。钢模板初次使

用时应将与混凝土接触面上的锈迹清除干净。不得采用对混凝土表面有污染、对混凝土有腐蚀的废机油、肥皂水、洗衣粉等材料代替脱模剂。应严格控制各梁段断面尺寸。

6. C匝道1#桥第一、二联;C匝道2#桥第一联、第二联;长深右线2#桥第二、三联;泉南线1#桥(左、右幅)第一、二联;泉南线2#桥(左、右幅)第一联采用分施工段施工。D匝道1#桥第一、二联;F匝道2#桥第一联;长深右线2#桥第一联;长深右线3#桥第一联;泉南线1#桥(右幅)第三联采用满堂支架一次落架施工。

7. 施工时如在箱梁顶板设置人孔时,其位置宜选在L/8~L/4范围内,其尺寸顺桥向不应大于1米,横桥向不应大于0.8米,四角应设0.2×0.2米倒角,并布置直径12毫米倒角钢筋。箱梁施工完成后应及时复原结构钢筋并立模浇筑封孔混凝土。

8. 混凝土初凝前应对箱梁顶板顶面进行横向拉毛。

9. 为防止混凝土裂缝和边棱破损,并满足局部强度要求,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时方可拆除侧模,混凝土强度达到30Mpa时方可拆除顶模板。支架应在预应力张拉后方可拆除。卸架时应先卸悬臂部分,再从跨中向两边卸架。

10. 应注意结构的整体施工观念,部分相关图纸需同时使用,有关预埋件不得遗漏。

11. 其它施工未尽事宜应严格执行《公路桥梁施工技术规范》。

12. 预应力管道质量

(1)所有预应力管道必须采用镀锌双波波纹管,且钢带厚度不得小于0.35毫米。

(2)所有管道与管道间的连接及管道与喇叭管的连接应确保其密封性。

(3)所有管道应设一“U”字形定位钢筋并点焊在主筋上,不容许用铁丝定位,确保管道在浇筑混凝土时不上浮、不变位。管道位置的容许偏差平面不得大于±1厘米,竖向不得大于0.5厘米。

(4)管道轴线必须与垫板垂直。

(5)应截取2至3米长的波纹管进行漏水检查。

(6)波纹管在安装前应将其整形并去掉毛刺。

(7)焊接管道定位钢筋时应采取防护措施,避免管道被电焊渣烧伤,浇筑混凝土前应派专人对管道进行仔细检查,尤其应注意检查管道是否被电焊烧伤,出现小孔。

(8)排气管至少在管道曲线的最高点处设置。

13. 预应力钢绞线

(1)应按有关规定对每批钢绞线抽检强度、弹性模量、截面积、延伸量和硬度,对不合格产品严禁使用,同时应就实测的弹性模量和截面积对计算引伸量作修正。

引伸量的修正公式为:
式中:E'、A'为实测钢绞线弹性模量及面积

E、A为计算采用的钢绞线弹性模量及面积

E=1.95×105MPa

A=1.39cm2

Δ为计算得到的引伸量值

Δ'为修正后的引伸量值


(2)钢绞线运抵工地后应放置在室内并防止锈蚀。

(3)钢绞线的下料不得使用电焊或氧弧切割,只允许采用圆盘锯切割,且应使钢绞线的切割面为一平面,以便在张拉时检查断丝。

14. 锚具和垫板

(1)应抽样检查夹片硬度。

(2)应逐个检查垫板喇叭管内有无毛刺,对有毛刺者应予退货,不准使用。

(3)所有锚具均应采用整体式锚头,不允许采用分离式锚头。

15. 预应力质量的控制

(1)混凝土强度大于或等于90%的设计强度时才允许进行预应力张拉。

(2)预应力的张拉班组必须固定,且应在有经验的预应力张拉工长的指导下进行,不允许临时工承担此项工作。

(3)箱梁纵向预应力钢束张拉顺序为依次张拉底板、腹板纵向预应力钢束。预应力钢束应对称张拉。每次张拉应有完整的原始张拉记录,且应在监理在场的情况下进行。

(4)预应力采用张拉力与引伸量双控,引伸量误差应在±6%范围,每一截面的断丝率不得大于该截面总钢丝数的1%,且不允许整根钢绞线拉断。断丝是指锚具与锚具间或锚具与死锚端部之间,钢丝在张拉时或锚固时破断。图中所给引伸量未计钢束工作长度部分引伸量,施工时应特别注意。

(5)应根据每批钢绞线的实际直径随时调整千斤顶限位板的限位尺寸,最标准的限位板尺寸应使钢绞线只有夹片的牙痕而无刮伤,如钢绞线出现严重刮伤则限位板限位尺寸过小,如出现滑丝或无明显夹片牙痕则有可能是限位板限位尺寸大。

(6)千斤顶在下列情况下应重新标定:

a.已使用三个月;

b.严重漏油;

c.主要部件损伤;

d.延伸量出现系统性的偏大或偏小;

e.张拉次数超过施工规范规定的次数;

(7)千斤顶和油泵必须配套标定和配套使用;

(8)张拉前应检查千斤顶内摩阻是否符合有关规定要求,否则应停止使用。

(9)严禁钢铰线作电焊机导线用,且钢铰线的放置应远离电焊地区。

(10)预应力钢筋管道应在张拉24小时内压浆,压浆用水泥浆,按70mm×70mm×70mm立方体试件,标准养护28d测得的抗压强度不应低于40Mpa。其水灰比宜为0.4~045。为减少收缩,可通过实验掺入适量膨胀剂。压浆质量应作抽检。

(11)压浆前应用压缩空气或高压水清除管道内杂质,然后压浆。压浆排气管出口在压浆过程及浆体初凝前应高于管道不小于50厘米。

(12)预应力钢束引伸量的量测方法:

a.量测引伸量的要求

开始张拉前应将所有钢绞线尾端切割成一个平面或采用与钢绞线颜色反差较大的颜料标出一个平面,在任何步骤下量测引伸量均应量测该平面距锚垫板之间的距离,而不可

量测千斤顶油缸的变位量,以免使滑丝现象被忽略。

b.预应力张拉的操作



c.检查千斤顶有无滑丝

查看δ3-δ2是否大于8毫米,如大于8毫米,则表明出现滑丝,应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解决后方可继续张拉。再检查钢绞线尾端标记是否仍为一个平面,如平面出现了变化,说明有个别钢绞线出现了滑丝现象,必须采取措施进行及时处理。

d.计算实测引伸量的方法

实测引伸量
e.进行实测引伸量与计算引伸量的比较

应使 ,方可满足设计要求,否则应查明原因,并予以解决。

式中:Δ'为修正后的引伸量值

16. 桥面系施工

(1)在桥梁跨中、支点位置,混凝土防撞护栏必须设置1cm左右宽竖向断缝。沿混凝土防撞护栏周边,每5米设置一条假缝,缝宽5mm,深10mm。

(2)桥面铺装施工前,应清除箱梁顶面浮浆、油污,用清水冲洗干净。

(3)桥梁的施工及使用过程应严格管理,在桥面铺装未达到设计强度前的整个施工过程,禁止车辆通行;使用过程中必须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二)预制连续T梁

1.施工前应有完善的施工组织计划和详细的施工方案步骤,合理安排预制、架设各环节工期,达到施工连续不间断。

2.主梁预制过程包括模板制作、台座放样等均应注意因桥梁纵横坡引起的主梁预制各部分的坡度设置及对称性,同时应注意伸缩缝预留槽、负弯矩束张拉槽、预应力管道(梁端负弯矩束扁管应外伸以对接)、各类预埋件等的设置位置、尺寸、方法。

3.各主要材料的订购采购必须符合有关规范要求,使用前应根据有关质量标准严格检测并遵照有关规范施工,预应力钢绞线张拉、锚固、灌浆等机具使用前必须严格校对、检测。

4.C50砼施工前必须进行配合比试验,综合考虑施工程序、工期安排、环境影响等各种因素,通过实验保证砼强度,减少砼收缩徐变影响,并应注意砼强度试件的取样及养生条件需与主梁梁体砼相吻合。C40以上砼宜采用不低于525号硅酸盐水泥浇筑,同时为保证桥梁外观颜色,同一座桥的混凝土宜采用同一厂家同品种水泥浇筑。砼用石料强度不低于砼强度的2倍。

5.主梁梁体砼耐久性要求:最大水灰比0.55,最小水泥用量350kg/m3,最大氯离子含量0.06%,最大碱含量1.8kg/m3。

6.预制主梁砼浇注施工时,预制梁长应注意考虑环境温度变化的影响,梁长增减值平均分摊在梁肋端头等厚段内,束长增减值设于跨中截面均匀段内。

7.主梁预制后,应加强养生,当养生时间大于等于14天且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100%时,方可施加预应力并及时压浆。施加预应力后,梁体必须处于简支状态,并

适当遮盖不得曝晒曝寒。

8.预制主梁预应力筋张拉后90天之内完成本联内现浇连续段浇注,现浇连续段浇注温度控制在15~20℃,宜在一天低温时段浇注,一联内各现浇连续段的浇注温度应基本相同。一联现浇连续段浇注完毕且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所穿过的张拉槽封槽砼强度达设计强度80%及时张拉负弯矩预应力束并及时压浆。现浇连续段浇注后负弯矩预应力束张拉前,桥跨内应严格清除施工荷载,对必须的张拉机具应尽量靠近墩支点放置。

9.预制主梁上设置的负弯矩钢束张拉槽内所穿过的行车道板及梁肋等钢筋应注意预留足够长度,保证张拉槽封槽砼浇注前穿过张拉槽内的钢筋等强度连接。

10.属于平曲线范围的桥梁,负弯矩钢束在墩顶存在偏角,负弯矩钢束平弯应在墩顶现浇段内完成,且平弯半径不小于5米。

11.预应力钢束采用两端张拉,其张拉顺序按预应力钢束构造图中的钢束编号顺序对称均匀进行,其预应力钢绞线锚下控制张拉力见下表:







表中钢束控制应力和张拉力为一次张拉的锚下控制数据,均未包括锚具摩阻损失。施工中应增加锚具摩阻损失的张拉力。例如:采用OVM锚具应增加2.5%的张拉力。

预应力钢束张拉采用一次张拉工艺,张拉过程应在厂家指导下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严格进行。预应力钢束张拉采用双控指标,即锚下张拉力和钢束延伸量,以张拉力为主,延伸量校核。

12.预应力钢筋管道压浆用水泥浆,按70cm×70cm×70cm立方体试件,标准养护28d测得的抗压强度不应低于40MPa,水泥浆强度达到30 MPa时,预制梁方可吊装。其水灰比宜为0.40~0.45,不得掺加氯盐、铝粉。

13.主梁预制应设置向下拱度,其值大小以水泥混凝土铺装前梁的上拱度(向上)不大于2cm,同时满足成桥后预拱度(向上)要求控制。下表为反拱度参考值和预制梁预应力张拉后的梁上拱控制值。







上表中的反拱度值仅为参考值,具体反拱值应在施工时先行按照参考的反拱度预制一片并进行张拉后确定,并可根据实桥多片梁预制情况予合理调整。确定反拱度时还必须考虑在存梁时间内的预拱度继续发展的可能。

14.施工中应注意预制梁连续端行车道板的内缩设置,严禁截断内缩部分的行车道板钢筋及预埋钢筋等。

15.主梁翼板湿接缝处及连续端头的砼表面必须凿毛、冲洗,应保证新老砼结合形成整体。

16.预制主梁简支安装时的临时支座,设计采用硫磺砂浆制成,内埋发热电阻丝,采用电热法解除临时支座,施工前应进行试块试验,支座转换时要求同一连续墩上各硫磺砂浆临时支座应同步通电卸载

。施工应采取措施避免电热解除临时支座时损伤永久支座。

17.永久性支座应水平设置,并注意安装方向。连续墩纵桥向上对应各片主梁的临时支座与永久支座上连体钢板设置应注意保证密贴性,确保纵桥向单侧预制主梁架设时连体钢板不出现翘边现象。支座上下钢板规格应严格按设计要求采用。为防锈蚀,支座预埋钢板均采用热浸镀锌钢板。要求钢板平整,不允许焊接变形。滑动支座外面必须设置防尘罩。

18.主梁施工必须按照下述顺序进行:

⑴ 主梁安装后,焊接横隔板钢筋及连接纵向湿接缝钢筋,浇注纵向湿接缝和湿接缝范围的横隔板砼;

⑵ 焊接或安装现浇连续段接头钢筋,布设负弯矩钢束,浇注现浇连续段砼;

⑶ 待现浇连续段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方可张拉第一批负弯矩钢束,后批负弯矩钢束应待前批负弯矩钢束张拉槽封槽砼强度达设计强度80%后方可张拉。张拉槽内钢筋须等强度连接后封槽。连续墩负弯矩钢束横桥向各片主梁应对称张拉。

⑷ 待一联负弯矩钢束张拉槽封槽砼强度均达设计强度80%后,采用电热法解除硫磺砂浆临时支座,实现支座转换。

⑸ 焊接或安装防撞栏钢筋和桥面铺装钢筋、浇筑防撞栏砼、浇筑桥面铺装砼,涂防水层,最后铺筑沥青砼及安装伸缩缝等。

有关施工的详细步骤请详见《连续T梁施工步骤示意图》。

19.凡需焊接的钢筋,均应满足受力构件焊接要求,并且要求在不同强度级的异种钢材相电焊时(如16锰和A3号钢相焊),其焊缝强度应保证高于较低强度级的钢材之强度。

20.伸缩缝安装温度对应的型钢间隙与梁端间隙参考值见下表:


安装温度一般控制在15~20℃,如特殊原因,可参考上述或伸缩缝厂家提供的资料预留缩缝处的梁端间隙及型钢间隙进行安装。桥台处梁端间隙为梁端线至台背线间距。预制T梁架设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检查梁端间隙,确保满足设计要求。为控制梁体伸缩量,伸缩缝应在预制T梁90天以后安装。

21.主梁预制时不设吊环,采用兜托梁底起吊,其吊点位置离支座中心线不大于0.8m,吊装孔开在翼缘板根部,预留孔大小可根据施工要求自行确定,但不大于10cm,预制主梁架设就位后应尽快封孔。

22.主梁在起吊、运输、安装过程中,应始终保持梁体处于简支状态,梁体平移时,两端应同时进行,注意梁体水平及平稳,防止梁体受扭、倾斜甚至倾覆。安装时应注意保证一片裸梁的稳定性。

23.主梁的吊装设备可选用双导梁或跨墩龙门架等,具体施工方法由施工单位确定。施工吊装方案应注意施工阶段桥梁下部结构的承载力及墩顶变位控制,保证体

系转换前的墩顶变位接近零,确保桥梁结构安全。

24.现浇连续端砼时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支座不受损伤。

25.边主梁外翼缘下缘(含现浇连续段)应注意距翼边缘10cm处设直径3cm半圆形滴水槽。

26.桥面排水以竖向直排为主,当与连续梁负弯矩区预应力筋干扰时,该区间由护栏水平排出。位于纵坡下方的伸缩缝前应另加一道排水孔。

27.图中参考的有关产品型号(如锚具、伸缩缝等),若在施工中改变其产品型号,应对设计图中相应部位尺寸及有关预埋件同时进行修改,相关技术标准及计算参数应与本设计吻合。

28.桥梁的施工及使用过程应实行严格管理,在桥面铺装未达到设计强度前的整个施工过程,禁止车辆通行;使用过程必须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29.应注意结构的整体施工观念,部分相关图纸需同时使用,有关预埋件不得遗漏。

30.其它施工未尽事宜应严格执行《公路桥梁施工技术规范》。

3.下部结构

(1)施工单位应采用可靠精确的方法对桥基础中线及各桩位坐标准确放样。放样前应对提供的坐标及基底标高进行复核,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下部施工。

(2)桥墩桩基施工时,左右幅一排桩应先行施工外侧桩基至基岩面,并确定纵横向岩面后才能判别各桩终孔标高。

(3)终孔原则详见各墩台构造图,桩长及进入持力层深度应满足相关设计图纸要求。

(4)桥址处钻孔数有限,施工中如发现地质与设计不符,应及时反馈以进行变更。基础施工时应加强地质监控,及时反馈岩性的变化,进行动态变更设计。

(5)钻孔桩成孔后,必须测量孔深、垂直度、孔径和沉淀层厚度等,确认满足设计要求后,才能灌注砼,灌注砼过程中注意控制成桩钢筋笼中心位置。应加强检测,防止坍孔、缩径、砼离析和桩偏位。

(6)钻孔桩的护壁泥浆性能指标应符合《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第6.2.2条要求,尤其应注意控制失水率,保证泥皮厚度控制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以确保桩基承载能力的发挥。

(7)清孔要求:详见相关墩台一般构造图。。

(8)桥墩台桩径等要求放样精确,确保精度。

(9)垫石应保证水平并与盖梁、台帽同时浇注。

(10)钢筋需接长时应有可靠连接方法,同一断面钢筋接头数量应满足部颁《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有关要求。所有钢筋间焊接均应采用双面焊接。对于直径大于等于25毫米的所有钢筋接头要求采用机械连接。机械连接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GJ107-2003)《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中Ⅰ级接头要求。

(11)下部钢筋砼耐久性要求:最大水灰比0.55,最小水泥用量27

5kg/m3,最大氯离子含量0.3%,最大碱含量1.8kg/m3

(12)如桥下存在填土的,或位于路基侧边的桩基,需等填土或路基处理稳定达到要求后,方可施工桩基础。

(13)对处于纵坡和曲线上的桥梁,在较高一端(曲线内侧)的桥台后路槽底应采取临时排水措施,以排施工期间的积水;对有条件的U台前墙在地面线(设计水位)以上20cm增设一排泄水孔,泄水孔间距2米,采用直径7.5cm的PVC管,以排台腔内渗水。

(14)为了结构受力安全,架设上部梁板的施工过程中,应采取必要措施控制墩顶位移不大于 厘米,其中L为单孔梁板跨径(单位为米)。

(15)对于陡边坡的墩台应进行边坡防护处理,详见各桥的锥坡防护示意图。

4.其他

1、 对提供的设计图纸上的所有数据(特别是坐标和标高),施工前应逐一核对,把可能存在的问题发现在实施之前。

2、 施工单位应尽可能采用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确保施工质量。

3、 台后、锥坡及挡墙墙背填料采用透水性材料分层夯填,压实度要求达96%以上。

4 、应注意结构的整体施工观念,部分相关图纸需同时使用,有关预埋件不得遗漏。其它施工未尽事宜应严格执行《公路桥梁施工技术规范》。

5 、交通工程预埋件详见第七册:《交通工程设计图》。

6 、高程系统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统。

八、强制性条文执行情况

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 GD60-2004)

(1)桥涵结构设计的设计基准期符合第1.0.6条规定,结构的设计安全等级符合第1.0.9条规定;

(2)结构设计取用的代表值符合第4.1.2条规定,效应组合符合第4.1.6条规定,计算时取用的汽车荷载的计算图式、荷载等级及其标准值、加载方法和纵横向折减、汽车荷载冲击力等符合第4.3.1条条规定;

(3) 桥梁汽车荷载冲击力符合第4.3.2条规定;

2.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

(1)砌体计算时取用的砂浆强度指标符合第3.3.3条规定;

(2)构件采用分项安全系数的极限状态设计,荷载组合系数值按《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中表4.1.6取值。材料或砌体γ0按第4.0.3、第4.0.4条取值。

3.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

(1)构件计算时采用的材料(预应力钢绞线、普通钢筋、砼)取用的强度指标符合第3.1.3条、第3.1.4条、第3.2.2条和第3.2.3条规定;

(2)正截面和斜截面抗裂验算符合第6.3.1条规定;

(3)普通钢筋及预应力钢束的砼保护层厚度符合第9.1.1条规定;

(4)钢筋混凝土构件(桩、柱)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符合第9.1.12条;

(5)竖向预应力

钢筋的纵向间距、箍筋与定位钢筋的直径均符合第9.4.1条。

4.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

(1)桩基计算采用我院自行开发的“桩基计算程序”,其计算结果符合第1.0.3条规定;

(2)桩基砼标号为C25,符合第4.2.2条规定;

(3)钻(挖)孔桩的间距符合第4.2.3条规定。

5.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本工程所处地区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小于或等于0.05g,场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可不进行抗震设计,各桥按Ⅶ度构造设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