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李清照词两首的学案

李清照词两首的学案

李清照词两首的学案
李清照词两首的学案

李清照词两首的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与创作。

2.鉴赏李清照作品的婉约派风格。

3、了解作品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

4、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作品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

2、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

醉花阴

教学过程

一、关于作家作品

李清照,号居士,代女词人。早期生活优裕,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遂流寓南方,丈夫病死后,境遇孤苦。前期词多写悠闲生活,词风清丽婉转,后期词多叹悲惨身世,沉哀凄苦,有时也流露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蹊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格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后人辑有。

二、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李清照前期的怀人之作。李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负笈远游”,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这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

三、听课文的朗读录音,感受词人的情感。

四、赏析

1、《醉花阴》的上片和下片分别写的是什么?

2、赏析“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3、《醉花阴》的主旨是什么?

声声慢

教学过程

一、创作背景

《声声慢》是她晚年的名作,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写下了《声声慢》这首词。

二、听课文的朗读录音,感受愁情

三、赏析

1、开头十四个叠字的运用,从哪几个方面抒写作者的凄惨心情?在文章结构上有何作用?

2、这首词通过哪些景物描写来渲染愁情?

3、“过雁”引发了词人哪两件伤心事?

4、“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这几句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这首词表现了作者哪几方面的情感内容?

6、比较《醉花阴》、《声声慢》的情感和意境学案参考答案:

1、上片写秋凉情景,由白天写到夜晚,愁苦孤独之情充满其中。下片倒叙黄昏时独自饮酒的凄苦。

2、“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此时此地怎么能不令人伤感呢?瑟瑟西风掀起门帘,人感到一阵寒意,联想到把酒相对的菊花,顿感人生不如菊花之意。这三句情景交融,既写人又写景,一边是萧瑟的秋风摇动着羸弱的瘦菊,卷起门帘,一边是思妇布满愁云的憔悴面容,创设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境界,离别之恨相思之苦尽在其中;比喻新奇传神,用黄花比喻人的憔悴,以瘦暗示相思之深,形象地描绘出了一个愁苦细瘦的女词人形象,抒发了相思的愁苦之情。

(先描述诗句内容,然后分层指出手法特点――炼字、修辞、表现手法等――进行赏析)据分数确定要点。

3、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抒发的是重阳佳节思念丈夫的心情。它通过悲秋伤别来抒写词人的寂寞与相思情怀。

《声声慢》

1、从动作与神态、环境的悲凉和内心世界的巨大悲痛等方面抒写作者凄惨心情。起到奠定全词哀婉凄凉感情基调的作用,在结构上统领全词,构成全词的骨架。

2、这首词通过急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等景物来渲染愁情。

3、国破家亡和丈夫病逝。

4.寄寓作者昔盛今衰的个人身世之感。

5、表达了三方面情感:一是写国破家亡以后孤苦无依的凄惨心情;二是流露出故国之思;三是抒发昔盛今衰之感。

6、同样是写愁,但在早年表达的只是离别相思之愁,而晚年所抒发的则是国破、家亡、夫死后那种浓重的悲痛与哀愁。两首词在意境方面也是不同的。《醉花阴》中呈现的是一种轻烟袅袅、天气初凉和菊花吐蕊时的凄清、寂寥的意境。而《声声慢》营造的则是一种晚风送寒、秋雨连绵、黄花零落、北雁南飞的凄惨悲凉的意境。

高二语文:《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

新修订高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Teaching Design of "Two Songs by Li Qingzhao"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创作背景理解诗词丰富深刻的意蕴,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欣赏古代诗词的能力 (2)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词的思想内容,感受诗词的意境,赏析诗词的艺术特色 (3)了解李清照前后期的不同风格 (4)了解婉约派的特点 教学重点: (1)结合创作背景理解诗词丰富深刻的意蕴,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欣赏古代诗词的能力 (2)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词的思想内容,感受诗词的意境,赏析诗词的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 渲染气氛,激趣导入:(播放二泉映月)

同学们,老师现在给大家提供一组评语,请大家个个根据评语判断我们评价的对象是中国古代哪位文化名人资料链接 -----她有忧时伤世的赤子精魂 她是登峰造极的沧海愁人 她是旷古绝今的词坛奇女 知道她是谁吗? 没错!她正是“千古才女李易安,万古愁心李清照” 她是沧海愁人,她有万古愁心,然而要解读她的一腔愁绪,却又是“怎一个愁字了得” ,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学习李清照的两首代表词作《醉花阴》和〈〈声声慢〉〉,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用心去感受她的万古愁心。 走近作者,了解身世 资源共享:学生就自己搜集的关于李清照的资料进行交流,注意关注李清照的生平遭遇 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引导: 李清照的一生是充满悲剧色彩的一生,她以词代声,向世人诉说她的悲剧愁情,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聆听她的倾诉 诵读要求:连续两遍,第一遍要读通读顺,注意读出感情,第二遍要结合课下注释边读边理解词的意思,并将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读后大家共同解决

《李清照词两首》学案

《李清照词两首》学案 【课前导学】 1填空:李清照,号居士,代女词人。早期生活优裕,致力于 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遂流寓南方,丈夫病死后,境遇孤苦。前期词多写生活,词风,后期词多,沉哀凄苦,有时也流露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手法,自辟蹊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崇尚,提出“ ”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后人辑有《》。(易安宋金石书画悠闲清丽婉转叹悲惨身世白描格律典雅情致“词别是一家” 《漱玉词》。) 问答:课文所选的两首词写作时代是否相同? 解答:醉花阴写于前期,是写给丈夫赵名诚的,声声慢是后期的作品。 2醉花阴的上片和下片分别写的是什么,他的主旨是什么?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 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抒发的是重阳佳节思念丈夫的心情。上片寥寥数句,把一个闺中少妇心事重重的愁态描摹出来。下片写重阳节这天赏菊饮酒的情景。,它通过悲秋伤别来抒写词人的寂寞与相思情怀。作者使用了比喻、烘托、设问等手法。 3读《声声慢》,整体把握全词的内容和写法。 全词透过残秋景象层层的描述,以表现作者悼亡之悲、怀旧之哀、家国之痛。通篇纯用白描,层层铺写,满纸呜咽。 【易错辨析·强化能力】 1有人说:李清照的愁是因人瘦而愁,你同意这说法吗? 分析:单从字面上可能同意这个看法,但联系全词,看作者的深层的思想却不是这样。 解答:因为“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这两句写出了词人在重阳节傍晚于东篱下菊圃前把酒独酌的情景,衬托出词人无语独酌的离愁别绪。重阳佳节,把酒赏菊,本来极富情趣,然而丈夫远游,词人孤寂冷清,离愁别恨涌上心头,即便“借酒销愁”,亦是“愁更愁”了。结尾“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直抒胸臆,写出了抒情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全词开篇点“愁”,结句言“瘦”。“愁”是“瘦”的原因,“瘦”是“愁”的结果。贯穿全词的愁绪因“瘦”而得到了最集中最形象的体现。可以说,全篇画龙,结句点睛,创设出了“情深深,愁浓浓” 的情境。瘦因愁而生,愁因丈夫流落在外而生,可见全词抒写的是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2.《声声慢》下片“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写的“憔悴”指菊花憔悴还是人憔悴,或者是两者兼而有之? 解答:下片这几句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园中开满了菊花,秋意正浓。这里“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学案李清照词两首

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

有那么一位女子,在溪亭日暮时唱出了“沉醉不知归路”;有那么一位女子,虽然“人比黄花瘦”,却吟着“应是绿肥红瘦”;她于月满西楼之时,叹着“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她唱出了千年绝句,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理论,正因为有了她,南宋词坛才大放异彩,中国的词坛才不那么寂寞。她,就是巾帼词人——李清照!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其词自成一家,被称为“易安体”。早期生活优裕,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侵中原时,流寓南方,丈夫病死后,境遇孤苦。所作词以南渡为界。南渡前多写其悠闲生活,描写闺怨离愁,词风清丽柔媚,代表作有《一剪梅》《醉花阴》《如梦令》;南渡后多怀旧悼亡、悲叹身世,情调感伤,词风趋于凄婉哀怨,含蓄深沉,代表作有《声声慢》《永遇乐》《念奴娇》。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独辟蹊径,语言清丽。论词强

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她的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1卷)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1.《醉花阴》 这首词是李清照前期的怀人之作。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负笈远游”。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这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李清照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通过悲秋伤别来抒写寂寞与相思情怀。 2.《声声慢》 《声声慢》是李清照的晚期作品,词情凄清。李清照写这首词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写下了“声声慢”这首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李清照词两首》说课稿

《李清照词两首》说课稿 导读: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酒意诗情谁与共”。《李清照词两首》在必修四第二单元。《醉花阴》《声声慢》虽同为言愁,但情调有别,前者属“闲愁”,后者属“家国之愁”。 学生在必修一第一单元已系统了解诗歌鉴赏的相关知识,并初步形成了诗歌鉴赏的能力。 因而结合《课程标准》中阅读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的要求,确定本课三维教学目标如下: 1.以诵读为纲,以分析为线,知人论世,解读李清照之“愁”。2.揭开神秘之纱,探究相关意象的丰富内涵。 3.两词对比鉴赏,了解李清照南渡前后创作风格的变化。 其中,两词对比阅读,感受二者“愁”之不同为重点;挖掘词中意象丰富的内涵为难点。 有一位女子,用自己的灵性穿越古今,用自己的艺术在水星的环形山上留下美丽的名字。在她的笔下,青春少女是如此娇羞俏皮:“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在她的笔下,夫妻间的相思是如此浓烈、难以开解:“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让我们回到1000多年前,和这位被誉为“一代词宗”的女子握一下手,谈一下心。借此导入新课。

让学生初读感知,把握情感基调,体悟出“愁”绪。 在此基础上再次自由诵读,寻词中之愁(寻愁)。 《醉花阴》开篇言愁:“薄雾浓云愁永昼”,直抒胸臆,景中有愁,愁中有景。继而又有铺叙白描之景,比喻灵动之词,句句含愁,愁思不绝。 《声声慢》“怎一个愁字了得”直抒胸臆,以看似平静之语道出心中不堪承受之愁,在词尾喷薄而出。其他词句亦句句愁思缭绕,令词人深困其间,不可开解。 在“愁”之基调上再次诵读词作,以“怎样表现愁?”为中心,互相质疑解疑,紧扣文本、感知意象,达到“析愁”的目标。 意象是情感的寄托,引导学生从意象看端倪。本文所选意象均被愁思笼罩,而且符合传统审美标准,可引导学生激发记忆库,回顾总结含有“东篱”“酒”“黄花”“雁”“梧桐”等意象的相关诗句并探究拓展其丰富内涵。 如意象“梧桐”:“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显示梧桐“孤然傲立,品行高洁”;“梧桐相待老,鸳鸯合双死”更显梧桐“伉俪情深”;“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则代指“愁闷苦思”。诗歌虽然含蓄,但并不神秘,因为情感在诗歌意象上留下了鲜明的印记。(由此完成本课教学难点) 叠词运用是《声声慢》的一大特色,也是愁思的集中体现处。可引导学生分析其艺术效果。(就此完成“析愁”目标) 在“析愁”基础上联系背景探究“为何而愁?”并进一步比较两词“愁”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

<< 李清照词两首>> 教学设计 冯丽君 教学目标: (1)结合创作背景理解诗词丰富深刻的意蕴,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欣赏古代诗词的能力 (2)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词的思想内容,感受诗词的意境,赏析诗词的 艺术特色 (3)了解李清照前后期的不同风格 (4)了解婉约派的特点 教学重点: (1)结合创作背景理解诗词丰富深刻的意蕴,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 感,培养学生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欣赏古代诗词的能力 (2)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词的思想内容,感受诗词的意境,赏析诗词的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 渲染气氛,激趣导入: (播放二泉映月) 同学们,老师现在给大家提供一组评语,请大家个个根据评语判 断我们评价的对象是中国古代哪位文化名人 资料链接 -- 她有忧时伤世的赤子精魂 她是登峰造极的沧海愁人 她是旷古绝今的词坛奇女

知道她是谁吗?没错!她正是“千古才女李易安,万古愁心李清照” 她是沧海愁人,她有万古愁心,然而要解读她的一腔愁绪,却又是“怎一个愁字了得” ,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学习李清照的两首代表词作《醉花阴》和〈〈声声慢〉〉,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用心去感受她的万古愁心。 走近作者,了解身世 资源共享:学生就自己搜集的关于李清照的资料进行交流,注意关注李清照的生平遭遇 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引导: 李清照的一生是充满悲剧色彩的一生,她以词代声,向世人诉说她的悲剧愁情,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聆听她的倾诉诵读要求:连续两遍,第一遍要读通读顺,注意读出感情,第二遍要结合课下注释边读边理解词的意思,并将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读后大家共同解决 感悟词意,把握感情,自主探究 引导: 联系作者生平遭遇 思考---两首词中“愁”的含义是否相同?你能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作者的这种愁绪?两首词中“愁”的程度有何不同呢?提示: 学生可选两首词中的任何一首谈谈自己的感悟,既可以从整体谈,也可选自己喜欢的某一个句子谈,教师给予适当的评价和引导 教师小结并板书:《醉花阴》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主要抒发自己对丈夫的思念之愁,但那只是生离之愁、暂时之愁、个人之愁,而从〈〈声声慢〉〉中我们看到的李清照的“愁” ,不再是从前词人所常写

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答案版)

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 (答案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与创作。(2)鉴赏李清照作品的婉约派风格。 2.过程与方法:(1)了解作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2)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 3.情感与价值观:(1)理解《醉花阴》词中“愁”字的由来,在词的艺术境界中陶冶美好的情操。 (2)【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了解作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 二.学法指导 1.阅读策略:诵读法 2.思考策略:背景解读法 三、知识链接 1.作者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人,宋代女词人,著名学者李格非之女,幼有才藻,十八岁嫁给金石家赵明诚,夫妻感情甚笃。南渡后,赵明诚病故,她颠沛流离于江浙皖赣一带,在孤寂中度过晚年。她工诗,能文,更擅长词。李清照是宋代婉约派大家。她的词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有逸思,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柔美,故名噪一时,号为“易安体”。 作品有《漱玉词》。前期多为闺情词,反映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清新明丽,意境优美。有《如梦令》二首、《凤凰台上忆吹箫》《一剪梅》《醉花阴》等。词后期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抒发悼亡之悲和怀旧之思,以寄寓家国之痛和故土之思。如《菩萨蛮》《永遇乐》《武陵春》《声声慢》《清平乐》等。 2.李清照和“闺怨词” 唐宋词的创作有一个传统的题材,就是写闺怨,“闺怨词”是专门用来表现妇女的生活和情感的。但其作者基本上都是男性,他们写的词被称为“代言体”,也就是代替妇女说话。男性代替妇女来表情达意,总归是隔着一层。李清照是词史上一位重要的女作家,她的“闺怨词”是写自己的真实生活和内心世界,是说自己要说的话。所以,她的出现使词坛放射出了一道新奇的光芒。读李清照词的着眼点首先应放在这一点上。 3.写作背景 李清照的创作生活始于北宋末,终于南宋初。她既享受过安逸、宁静的生活,也遭遇了国破、家亡、夫死、形单影孤的灾难与不幸。这里所选的两首词分别为李清照前后两个时期的作品,它们反映着李清照不同时期的生活与心态,呈现出不同的韵味、格调。 4.《醉花阴》写于词人生活的前期。当时赵明诚在山东莱州做官,李清照留在老家青州居住。李清照形单影只,居室寂静,再不闻评诗论文、查书赌茶、鉴赏碑刻的欢声笑语。李清照写了这首词给明诚,以寄相思。 四.自测题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D ) A. 薄雾(báo)永昼(zhòu)重阳(chóng)纱厨(shā chú) B. 东篱(lí)盈袖(yín)销魂(hún)瑞脑(ruì nǎo) C. 凄惨(qī)还寒(hái)将息(jiāng)杯盏(bēi zhǎn) D. 憔悴(cuì)堪摘(kān)了得(liǎo)梧桐(wú tóng) 2. 解释下列词语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doc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 一、内容及解析 1.内容: 《醉花阴》和《声声慢》分别是作者早期和南渡后晚年的作品。《醉花阴》含蓄地述说闺中的寂寞哀愁和对爱情的向往;《声声慢》则表现了词人长期流亡生活的感受,展现了深入灵魂的孤寂与凄戚。 2.解析: 鉴赏词主要通过抓意象,掌握意境,体味作者情感。教授这两首词时,可抓住其同为抒写愁思的特点, 注重朗读和鉴赏两者的结合,以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品读当中提高学 生的诗词鉴赏水平。 二、目标及解析 1.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会抓住诗歌的意象,通过意象分析了解诗歌所营造的意境,进而体味作者的情感。让学生掌握一般分析诗歌的方法,学会知人论世。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比较两首词中的意象,寻找相同的意象和情感,通过比较分析来探讨两首词在情感抒发上的不同之处。主要以设置问题的方式构建课堂,师生互动,创建灵动课堂。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到诗歌的魅力,培养他们对诗歌的学习兴趣。 2.解析: (1)解决意境和情感的分析,让学生学会知人论世。启发学生对诗歌鉴赏的积极性。 (2)课堂中要做到以学生讨论交流为主,以教师引导启发为辅,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通过朗读,想象,让学生感受诗歌魅力。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1.学情分析 学生对诗歌不敏感,兴趣不高,缺乏一定的鉴赏诗歌的方法,不知道如何用文字表达。但是初中学 过《醉花阴》,学生对作品及作者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教学重点放在《声声慢》上,用对比阅读的方式 学习两首词。 2.教学重难点设置 ( 1)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抓主要意象,体味作者情感,掌握一定的答题方法。 ( 2)教学重点:学会诗词的对比阅读的技巧。 3.教学设计思想 新课程要求学习鉴赏诗歌的有关知识和基本方法,培养鉴赏诗歌的兴趣, 拓宽文学欣赏的眼界,丰 富自己的内心感情世界,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本次课的设计思想以生为本,用对 比阅读的形式进行探求学习,让学生在对比阅读中探究两首词的异同。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多媒体辅助教学 幻灯片的设计是教师课堂思路与教学环节的直观展示,起穿针引线的作用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设计过程

《李清照词两首》学案(教师版)

《李清照词两首》 【学习目标】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经历和其前后期词风的变化。 2.反复诵读两首词,比较鉴赏两首词中意象、意境、情感的异同。 3.比较鉴赏两首词中运用的表现手法的异同。 【学习重点难点】1.比较鉴赏两首词中意象、意境、情感的异同。 2.比较鉴赏两首词中运用的表现手法的异同。 【学习课时】1课时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1155),宋代女词人,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她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擅长书画,通晓金石,尤精诗词。她的词被誉为“词家一大宗”。她的词分前期和后期。前期多写悠闲生活,多描写爱情生活和自然景物,韵调优美。后期多慨叹身世,怀乡忆旧,情调悲伤。 前期的李清照: 李清照出身于书香门第,从小接受良好的文化教养,工书,能文,精通音律。18岁嫁给门当户对的太学生赵明诚为妻,婚后的生活相当美满,二人志趣相投,常在一起读书,品诗论文,收集和鉴赏古籍、器物和金石刻等。赵明诚有一段时间出外游学、出仕为官,李清照便常常以诗词排遣寂寞,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后期的李清照: 1125年金入侵宋朝,两年后北宋灭亡,从此,李清照的个人命运也随着国家命运的改变而改变。他们一家被迫南迁避难,两年后即1129年赵明诚在赴官途中染病身亡,留下李清照孤苦伶仃一个人。这期间她不但承受着政治上的压力,而且大量书画、研墨被盗,孤独一身,各地漂泊,境况极其凄惨,尝尽了丧夫之痛、亡国之恨、孀居之苦、流离之悲。 2.了解背景 (1)《醉花阴》:这首词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当时赵明诚在山东莱州做官,李清照留在老家青州居住。爱情深笃的夫妻暂时分别,编写考订的书斋生活暂时中断。李清照形单影只,居室寂静,于是写了这首词给丈夫。 (2)《声声慢》: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的名作。当时,她不仅连续经历了国家败亡、远离故乡、丧失丈夫的苦难,并且在南方到处辗转逃亡避难中,丢失了珍爱的文物、古籍,还遭到了政治上的诬陷。她晚年的处境极其凄惨。她用这一曲抒情长调,艺术地表现了自己晚年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薄.雾( bó)把.酒( bǎ)戚戚.( qi )憔悴 ..( qiáo )( cuì)

2020届高中语文 2.7《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2 新人教版必修4

《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二) 【学习目标】 1、诵读全词,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品读赏析,学习本词寓情于景,层层渲染的写作手法。 【学习重点】理解这首词的含义,并品位它的语言风格。 【学习难点】体会李清照这首词所表现出来的艺术风格以及它的思想情感。 【学法指导】诵读品悟展示点拨探讨 【知识链接】 (一)时间李清照大事记: 1103-1126年:与赵明诚结婚,婚后融洽欢娱,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研究,度过了这生中最安宁、幸福的日子。 1126年:北宋末日,腐败透顶,金兵入侵,围困京师。 1127年:金灭北宋,二人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 1129年: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终年49岁,李清照时年46岁。 1130年:李清照为赵明诚解不白之冤,在越州、台州、黄岩、温州之间漂泊。 1131年:卜居浙江会稽,又逢盗贼,重病缠身,几欲丧命。 1132年夏: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诉讼,与张汝舟离婚。被判刑两年。 1134年:整理完成赵明诚遗著《金石录》。 1151-1155年:李清照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无人知道死于何时,葬于何处。由亡国到丧失亲人,由再嫁到离异,由入狱到悲死,人生的苦难恣意吞噬着李清照的人生。我们可以想象,这个孤孓柔弱的女子晚年是何等凄凉。了解了这些史实后,李清照的愁应该可以理解了。 (二)本词写作背景:

《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靖康之难以后,词人的丈夫已故,他们精心收集的金石书画,都已散失。词人飘泊江南,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国破家亡,引起的国恨家愁,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在这位女词人的心里点燃了爱国思想的火花。这是女词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里的生活感受,一行行写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一行行反映的都是孤独凄凉的境况。全词所写,不外一个“愁”字,但与她南渡以前所写的“愁”相比,有了全新的内容,感情更深沉也更博大。 【学习过程】 一、整体感知:朗读全词,把握全词的感情基调。思考:那些景物触动了词人的愁思? A 级 明确:(投影)淡酒、风、雁、黄花、梧桐、细雨 孤寂落寞悲凉愁苦 (范读,齐读,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创作时的心情。) 二、赏析全词 (一)赏析上阕 1.齐读上阙。 2.首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为全词奠定了怎样的感情基调?反复品读,体会本句的表达效果。 B级(点拨:结合写作背景、作者当时的处境进行理解) 明确:(投影)凄惨愁苦 寻寻觅觅动作若有所失 冷冷清清环境寂寞冷清 凄凄惨惨戚戚感受哀婉凄凉 词人在寻觅什么呢?往日欢笑的岁月,流亡前的太平生活,丈夫在世时的温馨爱情,但却不知道该到哪里去找,寻觅未果,更生一种凄凉、惨淡、悲戚。首句十四个字,无一愁字,却字字含愁,声声是愁,节奏由疏转密,具有如泣如诉的音韵效果。 (分组诵读首句,体会叠词使用带来的音韵美) 3.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传达出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C级(点拨:

7李清照词两首(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7李清照词两首(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 计 7 李清照词两首 课文研习 一、要点解析 1.《醉花阴》三处意境赏析 其一:“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以“薄 雾”“浓云”两意象开头,勾画出了暗淡阴沉的天气,烘托出沉郁的气氛,在这样的气氛里,独守空闺,备觉无聊,度日如年,所以说“永昼”,这“愁”的情绪就自然带出。愁绪难以排解,只好点燃香炉中的瑞脑,来消磨难熬的时光。至此,虽然没有言明,作者思念夫君的感情,借助环境已经表现出来。 其二:“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选用“玉枕”“纱厨”两意象,表明深秋长夜难耐,孤枕难眠。“半夜”直接点明就寝时间和辗转反侧的的情状。着一“凉”,不但写出了秋气的萧瑟,更写出了诗人心境的凄冷。 其三:“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 。”“销魂”二字是直言夫妻伤别之愁,是主旨流露处。接着,转而作含蓄形象的描写。西风卷动珠帘,帘内闪现

一位愁思缠绵的少妇,她玉肌消减,身段柔弱,比起帘外秋风里振颤的菊花,更为弱不禁风了。作者以菊自比,一方面显示自己的芳华和清雅,另一方面,暗示在别离后的憔悴和期待。可谓和婉清雅,新颖别致。 2.《声声慢》两处叠音词赏析 其一:“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起首三句七组十四个叠字,犹如信手拈来,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深创巨痛后的愁苦之情。“寻寻觅觅”,反映了作者心中有所失落的精神状态。环境孤寂,心情空虚,无可派遣,无所依托,就好像有什么东西丢掉了一般。“冷冷清清”,这既是作者所处的环境使然,也是作者的心境使然,常言说“人悲物亦悲”,在一个悲伤凄凉人的眼中,所有的事物都是暗淡天光的。“凄凄惨惨戚戚”,属于心理活动的描写。“寻觅”句重点写行为,“冷清”句重点写环境,“凄惨”句重点写心境,三个层次的内容依次递进,内心的伤痛之情逐一揭示,这就为全词定下了一个感情基调,使全词笼罩在一种凄惨愁苦的氛围中。 其二:“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点点滴滴”主要写声音,以声衬情,极富“顿挫凄绝”感。当作者正在为落花惋惜、为自己忧苦之时,偏偏又下起了雨;雨点打在梧桐叶上,啪啪作响,一直到黄昏都没停止。可以想像雨点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 高一8班马雯雯 学习目标: 1.分析情感,体味词人的愁情的深浅; 2.寻找意象,品味词中所营造的意境特点; 3.品味李清照词中的豪放气,欣赏她的人格魅力。 学习重点:2 学习难点:3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仇者联盟——赋愁者联盟 南唐后主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李清照:《醉花阴》《声声慢》? 二、分析情感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声声慢》: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两种愁情是否相同呢? 愁永昼+销魂 VS凄凄惨惨戚戚+正伤心独自怎生得黑+怎一个愁字了得 两相比较,《声声慢》的愁情更深重一些。 三、分析意象 找出《醉花阴》和《声声慢》都写了哪些意象? 《醉花阴》薄雾浓云、瑞脑、金兽、玉枕纱橱、酒、黄昏、黄花(暗香)、西风 《声声慢》淡酒、风、雁、黄花、梧桐、细雨、黄昏 相同的意象有:黄花、黄昏、酒、风。 1、黄花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声声慢》 比较:前者是修长纤细的一瓣黄菊,秋菊初绽,鲜艳明媚,馨香浓郁,花颜正好如清瘦袅娜的美人,只为衬托人消瘦;后者描写的是西风飒飒秋雨急,一瓣瓣黄花在秋风秋雨中纷飞凋落,昔日花样美人已憔悴不堪。 2、黄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醉花阴》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声声慢》 比较:前者在黄昏时分走出家门,把酒赏菊,虽有愁情但也风雅;后者则是黄昏时下起淅淅沥沥的小雨,更寒凉更阴沉。 3、酒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醉花阴》

高二语文暑期备课 2.7《李清照词两首》4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课文研习 一、要点解析 1.《醉花阴》三处意境赏析 其一:“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以“薄雾”“浓云”两意象开头,勾画出了暗淡阴沉的天气,烘托出沉郁的气氛,在这样的气氛里,独守空闺,备觉无聊,度日如年,所以说“永昼”,这“愁”的情绪就自然带出。愁绪难以排解,只好点燃香炉中的瑞脑,来消磨难熬的时光。至此,虽然没有言明,作者思念夫君的感情,借助环境已经表现出来。 其二:“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选用“玉枕”“纱厨”两意象,表明深秋长夜难耐,孤枕难眠。“半夜”直接点明就寝时间和辗转反侧的的情状。着一“凉”,不但写出了秋气的萧瑟,更写出了诗人心境的凄冷。 其三:“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销魂”二字是直言夫妻伤别之愁,是主旨流露处。接着,转而作含蓄形象的描写。西风卷动珠帘,帘内闪现一位愁思缠绵的少妇,她玉肌消减,身段柔弱,比起帘外秋风里振颤的菊花,更为弱不禁风了。作者以菊自比,一方面显示自己的芳华和清雅,另一方面,暗示在别离后的憔悴和期待。可谓和婉清雅,新颖别致。2.《声声慢》两处叠音词赏析 其一:“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起首三句七组十四个叠字,犹如信手拈来,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深创巨痛后的愁苦之情。“寻寻觅觅”,反映了作者心中有所失落的精神状态。环境孤寂,心情空虚,无可派遣,无所依托,就好像有什么东西丢掉了一般。“冷冷清清”,这既是作者所处的环境使然,也是作者的心境使然,常言说“人悲物亦悲”,在一个悲伤凄凉人的眼中,所有的事物都是暗淡天光的。“凄凄惨惨戚戚”,属于心理活动的描写。“寻觅”句重点写行为,“冷清”句重点写环境,“凄惨”句重点写心境,三个层次的内容依次递进,内心的伤痛之情逐一揭示,这就为全词定下了一个感情基调,使全词笼罩在一种凄惨愁苦的氛围中。 其二:“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点点滴滴”主要写声音,以声衬情,极富“顿挫凄绝”感。当作者正在为落花惋惜、为自己忧苦之时,偏偏又下起了雨;雨点打在梧桐叶上,啪啪作响,一直到黄昏都没停止。可以想像雨点虽然是打在梧桐叶上,确又像打在作者心上,一滴滴,一声声,是那么强烈地敲击着、震颤着作者的心扉。 二、学法指导 (一)鉴赏诗词中的意象 诗词中的形象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民族心理特点等各方面发生联系,如:“望月怀远” “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等。通常出现的一些意象: 1.月亮:思乡。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2.菊花:隐逸、高洁、坚强。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元稹《菊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3.莲:表达爱情。也表纯洁高尚的情操。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意。 6.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温庭筠《更漏子》:“一叶叶,一声声,空阶到天明。”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7.寒蝉:悲凉。骆宾王《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8.鸿雁: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也代指书信。李清照“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杜甫《月夜怀李白》:“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新)高中语文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第2课时声声慢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4

《李清照词两首》(第二课时:《声声慢》) 【导学目标】 1.品味词中蕴含的感情及重要意象的含义。 2.理解李清照词“斟酌字句,出于天然而表意出神”的特点。 【自主学习】 1.解释加点的词。 瑞脑 ..: ..销金兽 这次第 ..: 满地黄花 ..堆积: 最难将息 ..: 2.成语速记 沉鱼落雁鱼见之沉入水底,雁见之降落沙洲。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断雁孤鸿鸿:鸿雁。离了群的孤独大雁。比喻孤身独处,多指未成婚的男子。 雁过拔毛比喻人爱占便宜,见有好处就要乘机捞一把。 雁影分飞比喻两相分离。 雁塔题名旧时考中进士的代称。出自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三:“进士题名,自神龙之后,过关宴 后,率皆期集于慈恩塔下题名。” 3.文学常识 南渡——李清照人生的分水岭 (前期)李清照出身名门世家,父亲李格非师从苏轼,著名经史学家;母亲王氏也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能诗能文;李清照从小耳濡目染,也聪明伶俐,善于音律,能诗作词。18岁嫁给门当户对的太学士赵明诚为妻。两人情趣相投,你吟诗来我作对。赵还热衷于金石的研究,李还与其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夫妻感情笃厚,家庭美满幸福。 (后期)1125年金入侵宋朝,两年后(1127年)北宋灭亡。从此,李的个人命运也随着国家命运的改变而改变。李一家被迫南迁避难,两年后(1129),其夫赵在去赴官的途中不幸染病身亡,流下李孤苦伶仃一个人,此后生活一直不如意,经历了珍藏多年的金石书画丢失事件、再婚离婚等不幸的遭遇。中晚年的李尝尽了颠沛流离之苦、亡夫之痛和亡国之恨。

李清照的词前期多写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闺怨离愁;后期的词一改其前期清新明快的词风而充满了哀婉凄凉,多写其悼亡之悲、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 【合作探究】 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起首这句是如何比较形象、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深创巨痛后的愁苦之情的? 2.“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也是千古名句,美在哪里? 3.全词选取了哪些典型意象来写?分别表达了什么意义? 4.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中有:“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晓)来风急?”句。目前流行的文学史版本及古代文学作品选皆采“晚来风急”。然学者俞平伯、唐圭璋、吴小如等则认为此处应为“晓来风急”,你认为此词应是“晚来风急”还是“晓来风急”?为什么?

李清照词两首说课稿

《李清照词两首》说课稿 李斌各位评委老师好: 我今天要说课的题目是《李清照词两首》。 一、说教材 《李清照词两首》编排在必修四第二单元,这是一个宋词单元。编者选取了柳永、苏轼、辛弃疾、李清照四位词人的作品。他们是宋词发展史上的代表人物。四位词人的作品,题材、风格不同,带给后世读者的审美感受也各不相同。柳永词走婉约套路,苏、辛则是豪放词风的代表,李清照词细腻、含蓄。四者基本完整地体现了宋词的艺术价值,也大体反映了宋词的发展脉络。这两首词属于略读课文,计划一课时完成。 两首词创作于李人生不同阶段,其思想也大不相同,取来比较阅读,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二、说学生 通过初中及之前的语文学习中,学生对宋词的发展及流派已经有了大致的认识,而李清照的词在初中阶段也出现过,比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但是,学生对于李清照的人生经历与其创作风格的转变普遍不了解,大部分学生在把握两首词中深层的感情内涵方面,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课内补充李清照的人物遭遇非常必要。 高二阶段的学生,对于古代诗歌赏析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对于

意象的理解和意境的感受能力还需提升。 以课程标准的相关表述和学情特点为依据,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通过反复朗读,直至能诵。 2、感知内容,解读意象,了解李清照南渡前后人生遭遇与创作风格的变化的关系(重点) 3、比较两首词的意境与词人的心境(难点)。 三、说教法 本课将通过情境法、诵读法、引导提问法来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将词人所处背景与词中情感相联系,共同探讨产生的原因及不同的意境表现,从而掌握诗词比较阅读的方法 四、说过程 (一)预习指导 通过课前预习任务,使学生在课前对两首词的生子生词,词的内容进行初步的了解。扫清阅读障碍,理解词义。 (二)情景导入 展示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一词,引出古人之“愁”,比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游子之愁,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思亲之愁,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的感时伤春之愁,创设愁苦情景,过渡到李清照之愁。 (三)寻愁

语文新课标人教版必修4 2-7《李清照词两首》

李清照词两首学案 课文研习 一、要点解读 1.《醉花阴》三处意境赏析 其一:“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以“薄雾”“浓云”两意象开头,勾画出了暗淡阴沉的天气,烘托出沉郁的气氛,在这样的气氛里,独守空闺,备觉无聊,度日如年,所以说“永昼”,这“愁”的情绪就自然带出。愁绪难以排解,只好点燃香炉中的瑞脑,来消磨难熬的时光。至此,虽然没有言明,作者思念夫君的感情,借助环境已经表现出来。 b5E2RGbCAP 其二:“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选用“玉枕”“纱厨”两意象,表明深秋长夜难耐,孤枕难眠。“半夜”直接点明就寝时间和辗转反侧的的情状。着一“凉”,不但写出了秋气的萧瑟,更写出了诗人心境的凄冷。 p1EanqFDPw 其三:“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销魂”二字是直言夫妻伤别之愁,是主旨流露处。接着,转而作含蓄形象的描写。西风卷动珠帘,帘内闪现一位愁思缠绵的少妇,她玉肌消减,身段柔弱,比起帘外秋风里振颤的菊花,更为弱不禁风了。作者以菊自比,一方面显示自己的芳华和清雅,另一方面,暗示在别离后的憔悴和期待。可谓和婉清雅,新颖别致。 DXDiTa9E3d 2.《声声慢》两处叠音词赏析

其一:“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起首三句七组十四个叠字,犹如信手拈来,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深创巨痛后的愁苦之情。“寻寻觅觅”,反映了作者心中有所失落的精神状态。环境孤寂,心情空虚,无可派遣,无所依托,就好像有什么东西丢掉了一般。“冷冷清清”,这既是作者所处的环境使然,也是作者的心境使然,常言说“人悲物亦悲”,在一个悲伤凄凉人的眼中,所有的事物都是暗淡天光的。“凄凄惨惨戚戚”,属于心理活动的描写。“寻觅”句重点写行为,“冷清”句重点写环境,“凄惨”句重点写心境,三个层次的内容依次递进,内心的伤痛之情逐一揭示,这就为全词定下了一个感情基调,使全词笼罩在一种凄惨愁苦的氛围中。 RTCrpUDGiT 其二:“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点点滴滴”主要写声音,以声衬情,极富“顿挫凄绝”感。当作者正在为落花惋惜、为自己忧苦之时,偏偏又下起了雨;雨点打在梧桐叶上,啪啪作响,一直到黄昏都没停止。可以想像雨点虽然是打在梧桐叶上,确又像打在作者心上,一滴滴,一声声,是那么强烈地敲击着、震颤着作者的心扉。 5PCzVD7HxA 二、学法指导 <一)鉴赏诗词中的意象 诗词中的形象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民族心理特点等各方面发生联系,如:“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

新人教版必修4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第二课时导学案

高中语文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第二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学习目标】 1.了解词人的人生际遇,体会其在《醉花阴》中的“愁”情。 2.解读《醉花阴》的意象,感受词的意境美,把握景与情的关系。 3.品味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诗词语言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解读《醉花阴》的意象,把握词的意境。 2.理解《醉花阴》中“愁”的内涵。 【教学难点】 1、鉴赏《醉花阴》的意境美,词中蕴含的细腻情感,培养自己的情感体验; 2、品味语言美、音乐美,掌握艺术手法。 【学习内容】 一.写作背景:宋徽宗大观二年重阳节,赵明诚至仰天山罗汉洞观月,流连忘返;李清照独居青州归来堂,重阳赏菊,无人相伴,故作此词,以抒发寂寞无聊之感。 二.赏析词文: 研读课文,对译课文并将加点字词解释出来。 薄雾浓云愁永昼 ..., 瑞脑 ..。 ..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 .., 玉枕纱厨 ....,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 ...袖。 莫道不销.魂., 帘卷西风 ...., 人比黄花瘦。 三、文段分析思考 1.“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词人是如何渲染愁苦之情的? 2.“半夜凉初透”,词人是怎么知道“半夜”凉意透过纱厨的?这说明作者思念丈夫,孤寂难眠。 3.作者的凉意从何而来? 4.重阳节对这种“凉”意,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5.下片写赏菊饮酒,并抒发感受,中间作者本人的形象在内,说说词中作者是怎样的形象。6.古人常常爱用花比喻人之美貌,如“芙蓉如面柳如眉”,“人面桃花相映红”等,而李

清照却说“人比黄花瘦”,这样的比喻有什么丰富的内涵?赵明诚的朋友也认为“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绝佳。请分析一下这个比喻的妙处。 点拨:分析词人与“黄花”的相似之处,明确词人的情感。 7.赏析“人比黄花瘦”的“瘦”字 8、这首词哪几句为全词最精彩之笔?请作简要分析。 9.《醉花阴》反映的是早年丈夫赵明诚游宦在外,作者一个人留在家中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感受。对于这样的“闺怨”题材,应当怎样评价呢? 10.有人说:李清照的愁是因人瘦而愁,你同意这说法吗? 11.你从哪些信息知道作者在《醉花阴》中写的是思念丈夫? 13、探讨:上阕中哪些词语最富有表现力? 14、探讨:有人说,下片无一菊字,却处处写菊,思考下列词语与菊有什么联系。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

尼勒克县第一中学活页教案(表一) 课题:李清照词两首授课时间: 课型:课时: 三维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李清照婉约词的特点;让学生掌握品读诗词的方法,即通过抓关键词“愁”和意象来深入品味诗词的意境和意蕴;掌握古诗词常见意象的象征意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初步感知诗词的感情基调、词风;进而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抓住六大意象,鉴赏诗词的意境和意蕴;最终深味诗词的灵魂,即词的情感;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中,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加深对中国古典文学文化的认同;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有情感地朗诵诗词; 2.引导学生分析鉴赏诗词中的意象,进而把握诗词的内在情感;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菊花台》歌曲、《醉花阴》《声声慢》朗诵、《秋窗风雨夕》背景音乐 教学方法:诵读法、小组讨论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环节教师及学生活动一、导入: (课前播放菊花幻片灯,配以周杰伦的《菊花台》歌曲,意 在激发学生兴趣,营造气氛,让生更易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 之中。) 师:歌中唱到“菊花残,满地伤?菊花就是黄花,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是一位善用“黄花”表达情思的人,《菊花台》中的菊花意象就是对古诗词中黄花意象的继承。 李清照在一个秋雨点点滴滴的黄昏,看着满地堆积残损的黄花正伤怀,听着急风细雨吹打梧桐的哀乐,又想起那声声凄厉的雁鸣,不觉悲从中来,百感交集,写出了饱含苦涩愁情的词作《声声慢》,而在《醉花阴》中她写黄花则是一句肝肠寸断的“人比黄花瘦”,同样的黄花词人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情感体验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李清照词两首》,从黄花入手,感悟一般黄花别样情。 二、一读--- 初品诗情 生自由读——范读——个别读请两位学生分别朗诵两词(点拨字音句读情感)设置情景,引入课题 采用多种朗读方式,生初感诗人情感。

高中语文必修四《李清照词两首》教案2

高中语文必修四《李清照词两首》教案2 教学博苑 02-13 1609 高中语文必修四《李清照词两首》教案2 高中语文必修四《醉花阴》教案 【学习目标】 1. 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与创作。 2.理解词中抒发的思想感情。 3.了解作品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 4.分析词中的意象。 一导入新课 古人喜欢用花来形容女子的美貌,如“芙蓉如面柳如眉”“人面桃花相映红”等,但宋代有位女词人却以憔悴的“黄花”自指,同学们知道她是谁吗?(李清照) 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词人。她学识渊博,才华横溢,工于诗词,长于文赋,精通音律善作诗画。她那无可比拟的才气和无比辉煌的诗词创作令无数须眉汗颜。以前我们曾经学过她的不少作品,大家能不能背出一两首来?或者说出一两句?(《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看起来同学们对李清照的词都相当熟悉。她的词婉丽清畅、精美绝伦,是词中之精品,很值得一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她早期的词作《醉花阴》。(板书课题) 二简介(见补充资料) 三写作背景(见补充资料) 三推进新课 (一)释题 醉花阴,词牌名。初见于毛滂《东堂词》,词中有“人在翠阴中,欲觅残春,春在屏风曲。劝君对客杯须覆”,词牌取义于此。双调五十二字,上下阕各五句,三仄韵。 (二)朗读体味 同学们结合注解,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词。注意停顿。 请同学有感情的朗读。 (三)整体把握 《醉花阴》是一首小令。李清照的词有个鲜明的艺术特色,就是情与景的交互相融。而且,她非常善于摘取个人生活当中极富情味的画面来写作,很有生活气息,情真意切。这首词也同样如此。请大家先仔细地阅读全词,思考一下,上片和下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谁能用四字短语把它概括出来? 上片重阳思亲(板书“重阳思亲”) 下片饮酒赏菊(板书“饮酒赏菊”) (五)鉴赏评价 1 有没有同学能结合课文的注释,具体说说词上片的内容呢?注意,学习诗词要借助联想和想象,不要像古文一样原文翻译,可以自由地发挥、补充。 明确薄雾淡淡,阴云浓浓,这漫长的白昼啊,好像永远没有尽头似的,真令人发愁啊。为了消磨这难熬的时光,只好在兽型的香炉当中点起了香料。恰好又碰上了佳节重阳节,每逢佳节倍思亲,这让“我”更加想念在外的丈夫。秋夜就寝,玉制的枕头,轻纱作的帐幔,凉气透骨,真叫人彻夜难眠啊! 2 词人在上片中交代的大致的情形我们已经了解了,大家能不能用一个字来概括的感受呢?(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