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三明市2011届高三三校联考试题---历史

三明市2011届高三三校联考试题---历史

2011年三明市区高三毕业班三校联考试卷

历史试题

考试用时:120分钟试卷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学史过程中,经常碰到“河西”“河东”“河南”“河北”“江东”“江南”“关东”“关中”“关西”“东洋”“西洋”“南洋”和“北洋”等一些历史地理概念。下列选项中属于同一历史地理概念的是()

①《群英会蒋干中计》:“即传令悉召江左英杰与子翼相见。”②李清照诗云:“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③《赤壁之战》:“江表英豪,咸归附之。”④《史记·项羽本纪》:“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农村常可见到这样的现象,一些年届七旬的老翁,要向三岁稚童称“叔”或“伯”。永定俗谓:“白头哥,坐地叔”(即对平辈的白头老翁仅呼“哥”,而尚在襁褓中的叔辈,即使上年纪老者也要唤其为叔)这一现象反映了宗法制()

A、强调血缘纽带

B、重视尊卑贵贱

C、以嫡长子继承制为特点

D、有利于凝聚宗族

3、2010年春晚歌曲《龙文》描绘了一种传统艺术:一弹戏牡丹,一挥万重山;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画蝶成双,一撇鹊桥上;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这种艺术形式是()

A、绘画艺术

B、戏剧表演

C、篆刻艺术

D、书法艺术

4、近代学者借用朱熹的“格物致知”一词,把西方自然科学称为“格致之学”,朱熹所说的格致的含义是()

A、通过接触世间万物体会各种知识

B、通过实践探索客观规律和真理

C、强调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通过研究自然科学认识人类社会

5、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在)引发人们经商致富的动机中,实际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以下能够为这一论断提供依据的是()

A、商人经商积累的财富主要用来买田置地

B、政府实行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

C、农民极端贫困,无力从市场上购买商品

D、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6、宋人邢昺上疏称:“臣少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不一二, 盖传写不给.今

(雕)板大备,士庶之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这说明()

A、藏书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

B、儒者地位迅速提高

C、技术进步推动了文化发展

D、儒学得到了广泛传播

7、与“人是万物的尺度”相比,苏格拉底的“我知道自己的无知”这一观点在哲学上的意义是()

A、人类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B、对“自我”的发现

C、对绝对权威的否认

D、对人类自身的关切

8、1851年与1911年都是辛亥年,在中国都发生了大规模的革命运动。对这两场革命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

A、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

B、都大大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

C、都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D、都因帝国主义武装干涉而失败

9、梁启超曾自述道:“梨洲有一部怪书,名曰《明夷待访录》……这部书是他的政治理想。从今日青年眼光看去,虽像平平无奇,但在三百年前——卢梭《民约论》出世钱数十年有这等议论,不能不算人类文化之一高贵产品。”《明夷待访录》和《民约论》有何相同之处()

A、都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都主张实行法治,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C、都具有反对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

D、都主张以民为本,实行君主立宪

10、《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是一部专论清末明初中国经济史的学术专著,该书在论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同时,也阐述了“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这种中国特色的产业革命精神主要在于追求()

A、实业救国

B、发展资本主义

C、民族富强

D、实现民主政治

11、“直到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但在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成为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这一变化()

①源于新航路的开辟②推动世界市场雏形的形成③以轮船的发明为前提

④对于美洲和非洲原住民意味着灾难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2、卢梭在《民约论》中说:“立法权是国家的心脏,行政权是国家的大脑,大脑使各个部分运动起来。大脑可能陷于麻痹,而人依然活着。一个人可以麻木不仁地活动;但是一旦心脏停止了它的机能,则任何动物马上就会死掉。”这一观点突出强调的是()

A、立法权是国家的心脏

B、议会至上,以法治国

C、行政权是国家的大脑

D、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13、被誉为现代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在出版于1759年的《道德情操论》中指

出:“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作者的这一提醒主要是为了防止()

A、工人运动的兴起

B、城乡差别的扩大

C、经济危机的发生

D、垄断现象的出现

14、英国工业革命被誉为“被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一幅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这主要说明英国工业革命()

A、比古代神话还神奇

B、沉重打击了宗教势力

C、带来了严重环境污染

D、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15、《共产党宣言》被称为能够解决世界麻烦的重要武器,主要依据是它()

A、提出了解决资本主义危机的方法

B、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C、开创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模式

D、指导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

16、1859年以后,信仰再次产生严重的危机。宗教真理之金同那个盛装它的古老破旧的钱袋一起丢弃了,而且再也找不回来了。这主要是由于()

A、马丁·路德提出信仰得救,与“上帝直接对话”

B、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否定生物“神创说”

C、牛顿创立经典力学理论,摆脱神学对科学的束缚

D、赫胥黎创立人猿同祖论,否定“上帝造人说”

17、从文明史角度看,鸦片战争是西方先进工业文明对中国落后农业文明的一次冲击。下列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1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地位,逐渐沦为殖民地社会○2中国封建经济日益解体,新的经济因素产生并发展○3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是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主要特征○4西学传入,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逐步深入,旧制度、旧观念受冲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8、爱因斯坦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诞生的某物理学理论评价说:“这一发现成为20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材料中的“这一发现”()

A、说明了物体空间和时间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

B、说明了空间和时间的性质取决于物质的运动和本身的分布状态

C、与物理学界长期信奉的“自然界无跳跃”的原则是一致的

D、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并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19、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中说:“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国人最先引进的是西方政治思想

B、国人觉醒的主要障碍是传统伦理

C、国人引进西方政治制度是成功

D、国人最后觉悟要引进马克思主义

20、任何经济政策(体制)的出现,都有一定的时代性。同一经济政策(体制)在不同时期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能够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1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2苏俄的新经济政策○3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4美国的自由放任政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1、中国1978年底以后的经济改革获得了成功,而苏联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最终都没有成功,其主要原因是()

A、缺乏正确的改革理论和政策指导

B、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方面

C、没有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D、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农业方面

22、国际舆论曾高度评价当代中国的开放举措,“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了半个中国”,它是35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是指()A、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B、创办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C、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

D、开放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23、2009年2月7日美国副总统乔·拜登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为美国外交新规定调。“新政”否定了前总统布什所谓“不支持我们就是反对我们”的外交政策。拜登说:“我们将交往,我们将倾听,我们将磋商。美国需要世界,正如我相信世界需要美国。”从拜登的话中我们可知美国()

A、放弃了霸权主义政策

B、承认世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

C、放弃了领导世界的愿望

D、承认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24、2010年1月10日,日本《读卖新闻》发表社论: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要想应对经济危机、气候变化、恐怖主义以及核扩散等全球课题。离不开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协调。它表明()

A、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离不开发展中国家的参与

B、日本欲以此树立大国形象,充当全球化的领导者

C、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

D、发展中国家力量增强,是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52分。)

25、古代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是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处于不断深化改革开放过程中的中国,正迈步走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道路上,这是时代和全球化大潮赋予中国的使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雅典)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所有公职人员从30岁以上的公民中选举产生,各机构内部实行集体负责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材料二唐朝中央机构图(下图)

材料三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古者不传子而传贤,其视天子之位,去留犹夫宰相也。其后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材料四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族残之,外帮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材料五美国中央政府机构图(下图)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东西方政治制度的各自特点。试从经济、政治方面分析其成因。(6分)

(2)根据材料三概况指出黄宗羲提出了怎样的政治设计?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观点产生的主要原因。(4分)

(3)概括材料四的主要观点,并根据上述材料,说明孙中山与黄宗羲思想主张的不同。(6分)

(4)材料二、五中,中央政府的权力结构和决策方式有何相似之处?其本质目的有何不同?(4分)

26、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0上海世博会“城市足迹馆”有一幅《清明上河图》展示了宋代都城的街市。

在19世纪上半期的伦敦,人满为患,迁移到城市里的穷人,大多只能靠乞讨为生。许多工人只能住在没有照明和排水设施的地下室,使得传染病很容易扩散。与此相反,英国富人享有市内住宅和乡间宅第,拥有艺术收藏品,能参加被广泛宣扬的娱乐活动和去外国旅行,他们的生活方式几乎是社会底层的群众所不能理解的。

——《世界近现代史》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图片和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城市发展的特点。城市的发展对宋代的文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2)据材料二指出近代英国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英国在城市化过程中又出现了怎样的社会问题?(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以来不同阶段中国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历史背景。简要评价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对经济发展的贡献(5分)

(4)面对城市化的高速发展,有人积极赞同,也有人表示反对,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2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7-18世纪,中国古代的主要经典和儒家学说,通过传教士的介绍、研究,在欧洲知识界和上层社会得到了流传和宣扬,成为伏尔泰等启蒙运动者汲取精神力量的源泉。……中国历史上传统的仁君统治和大一统的思想,更是主张开明君主专制的启蒙思想家反对欧洲王权所追求的社会楷模。……(启蒙思想家)霍尔巴赫说:“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将政治和伦理道德相结合的国家。”

——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材料三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热情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转移。新的着重点对以后几年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起着重大影响。

——摘编自费正清、刘广京《剑桥中国晚清史》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图示发明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人类文明交流的发展趋向。这些趋向对20世纪后期世界经济发展有何重大影响?(5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方启蒙思想家在汲取中国文化时的侧重点。这对他们的什么政治主张产生了影响?(4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在学习西方文化的过程中,中国知识界关注的重点有何变化.这一变化为五四运动前中国的哪些重大历史事件提供了思想准备?请任选一事件概述其主导思想。(6分)

2011年三明市区高三毕业班三校联考试卷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52分。)

25、(1)特点:东方: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西方:奴隶制民主制度。(2分)

成因:经济:(东方)农耕文明发达(或自然经济的分散性),需要集权政治保证;

(西方)海外贸易和工商业发达,要求民主和自由。(2分)

政治:(东方)统一的大帝国,地广人多,不便于臣民直接参政;

(西方)众多城邦,小国寡民,便于公民直接参政。(2分)

(2)政治设计:黄宗羲提出皇权需要宰相制度来补救,应以学校为议政和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以限制君权、弥补君主专制的弊端。(2分)

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或封建制度的衰落);明末清初思想界的活跃。(2分)

(3)观点:以三民主义为武器,推翻君主专制政体,争取民族独立,发展资本主义。(2分)不同:孙中山致力于通过革命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黄宗羲在原有制度内寻求限制君权。(4分)

(4)相似之处:权力分立,相互制衡。(2分)

不同:中国:加强君主专制制度。(或维护封建地主阶级利益)。

美国:防止独裁专制,维护民主制度。(或维护资产阶级利益)。(2分)

26、(1)特点:打破坊市的界限和商业活动的时间限制;交易不再受到官府的直接监管,城市商业出现繁荣的局面。(2分)

影响:市民阶层队伍壮大,市民文化发展,词成为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2分)(2)趋势: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1分)

主要因素:圈地运动,英国工业革命。(2分)

社会问题:贫困现象严重;贫富悬殊;公共设施不完善;下层民众生活条件差等。(3分)(3)背景:1950~1957;“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1958~1960: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运动。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工业化发展。(3分)贡献:加速城市化进程;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是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一支重要力量。(2分)

(4)赞同:城市化能加速经济发展,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模式转型,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反对:城市化过快加剧能源危机,占有大量农田,破坏生态环境等。(2分)

27、(1)趋向:交流时间缩短;交流范围扩大;交流信息量更大;交流方式更便捷。(3分)影响:使世界各国经济交往与合作更加紧密;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物质条件。(2分)(2)侧重点:儒家思想、伦理道德。影响:批判专制王权,主张开明政治。(4分)

(3)变化:从重视西方科学技术,到重视政治制度、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2分)事件: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2分)思想:戊戌变法主张通过改良的方式,摆脱封建思想束缚,实行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主张用革命的方式,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新文化运动主张民主与科学,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2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