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计算机文化基础(第十版)实验教程习题答案

计算机文化基础(第十版)实验教程习题答案

计算机文化基础(第十版)实验教程习题答案
计算机文化基础(第十版)实验教程习题答案

习题答案

第1章

一、单项选择题

1.A 2.A 3.A 4.A 5.C 6.D 7.C 8.B 9.C 10.B 11.B 12.D 13.A 14.C 15.C 16.C 17.A 18.A 19.A 20.C 21.D 22.B 23.A 24.B 25.D 26.C 27.A 28.B 29.B 30.A 31.A 32.C 33.D 34.D 35.B 36.A 37.C 38.A 39.B 40.B 41.B 42.B 43.C 44.A 45.C 46.A 47.A 48.C

二、多项选择题

1.BC 2.BCD 3.ABD 4.ABC 5.AD 6.ABC 7.ABD 8.AB 9.ABD 10.AC

三、判断题

1.T 2.F 3.F 4.T 5.T 6.F

7.T 8.F 9.F 10.T 11.T 12.T

13.F 14.T 15.T 16.T 17.F 18.F

19.T 20.F 21.T 22.F 23.F

四、填空题

1.地址码2.1024 3.总线4.显示卡

5.点阵码矢量码6.自动控制7.算术运算逻辑运算8.地址9.存储程序工作10.字11.应用软件12.二进制13.外部14.CD-ROM 15.非击打式

16.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

17.寄存器18.数据处理(信息管理) 19.CPU 20.3

第2章

一、单项选择题

1. D

2. D

3. D

4. D

5. C

6. B

7. C

8. C

9. B

10. A 11. C 12. D 13. D 14. B 15. A 16. B 17. D 18. B

19. D 20. A 21. A 22. A 23. C 24. B 25. C 26. D 27. C

28. D 29. B 30. A 31. C 32. D 33. C 34. D 35. C 36. B

37. D 38. C 39. C 40. D

二、多项选择题

1. ABCD

2. BCD

3. ABD

4. ABD

5. BCD

6. ACD

7. BC 8. ABC 9. ACD 10. ACD 11. BD 12. ABD

三、判断题

1. T

2. T

3. F

4. F

5. T

6. T

7. F

8. F

9. F

10. T 11. F 12. F 13. F 14. T 15. T 16. T 17. F 18. F

19. F 20. T

四、填空题

1. 操作系统

2. setup.exe

3. 任务栏

4. 还原

5. Alt+Print Screen

6. 安全

7. Alt+F4

8. Ctrl+Shift+Esc

9. 分时10. 实时11. NTFS 12. 文档

第3章

一、单项选择题

1. D

2. D

3. C

4. A

5. B

6. B

7. A

8. C

9. B

10. A 11. C 12. A 13. C 14. C 15. B 16. A 17. C 18. D

19. C 20. B 21. B 22. D 23. C 24. C 25. A 26. A 27. D

28. B 29. A 30. C 31. B 32. C 33. A 34. D 35. B 36. B

37. A 38. A 39. D 40. B 41. C 42. C 43. C 44. C 45. A

二、多项选择题

1. AB

2. AB

3. BD

4. AB

5. ABCD

6. ABC

7. ABC

8. ABCD 9. AD 10. AC 11.AC 12. ABC 13. AD 14. ABCD

15. ABD 16. ABCD 17. BD 18. BC 19. AB 20. ABCD

三、判断题:

1.F 2.T 3.T 4.F 5.T 6.T 7.T 8.T 9.T

10.T 11.F 12.F 13.F 14.F 15.F 16. F 17. F 18. T

19. F 20. F 21. F 22. F 23. T 24. F 25. T 26. T 27. F

28. F 29. F 30. T 31. T 32. T 33. F 34. T 35. F 36. T

37. T 38. T 39. F

填空题:

1. 两

2. 撤销

3. 格式刷

4. .docx

5. 草稿

6. 回车或Enter

7. 功能区

8. Backstage

9. Ctrl+F110. Web版式

11. 草稿视图12. Insert13. 段落14. 数据重复标题行

15. 页面视图草稿视图Web版式视图16. 查找和替换17. 字符大小

18. 下划线19. 拼写和语法20. 第一行21. 两端对齐22. 对象

23. 打印预览24. 宋体25. DOCX26. 新建

27. Delete Backspace28. 插入29. 插入30. Ctrl+End

31. 分页32. 红色或绿色波浪线33. 屏幕截图34. 形状

35. Left Right Above Below 36. 32767 6337. 双击

38. 审阅字数统计39. 批注40. 10

第4章

一、单项选择题

1. C

2. D

3. D

4. C

5. C

6. D

7. C

8. A

9. D

10. B 11. A 12. D 13. B 14. B 15. B 16. B 17. D 18. A

19. C 20. B 21. A 22. A 23. C 24. C 25. A 26. D 27. C

28. C 29. C 30. A 31. A 32. A 33. B 34. B 35. A 36. D

37. C 38. D 39. B 40. D

二、多项选择题

1.ACDE2.AB3.CD4.ABC5.AD6.ABCDE 7.ADE 8.BDE 9.ABCDE 10.ABDE 11.ACDE 12.ACDE 13.ABC 14.ACD 15.ABCD 16.AD 17.AB 18.ABC 19.ABC 20.BC 21.BCD 22.BCD 23.ACD 24.ABCD 25.AB

三、判断题

1.T

2. F

3. F

4. F

5. T

6. T

7. T

8. F

9. T

10. T 11. T 12. T 13. F 14. T 15. F16. T 17. T 18. F

19. F 20. T

四、填空题

1. 排序

2. 自动填充

3. 相对引用绝对引用混合引用

4. 自动筛选高级筛选

5. =SUM(E5:E20)

6. .xlsx

7. 1月5日8. 批注9. 64 10. 6

11. 边界线填充柄12. 格式刷13. 视图

14. 选项

第5章

一、单项选择题

1. C

2. A

3. D

4. D

5. B

6. C

7. B

8. D

9. C

10. A11. B 12. A13. D 14. B 15. D16. A17. B18. C

19. C20. B21. D 22. D 23. A24. B25. A26. D27. C

28. B29. B30. C31. A32. D33. B34. A35. A36. B

37. D38. D39. C40. A

二. 多项选择题

1. ABCDE

2. ABCD

3. ABC

4. ABCDE

5. ABCD

6. ABC

7. ACDE8. BC 9. BCD 10. ABCD11. CE12. BD

13. BCDE14. ABCDE15. ADE16. ACDE 17. BC 18. ABC

19. ACE20. BCD

三. 判断题

1. T

2. F

3. T

4. T

5. F

6. T

7. T

8. F

9. T

10. T 11. T 12. F 13. T 14. F15. T16. F17. T18. F

19. T 20. F

四.填空题

1. .potx

2. 占位符

3. 幻灯片浏览视图

4. 母版

5. 打包

6. 幻灯片母版

7. .pptx .ppsx

8. 强调动作路径

9.超链接或动作10. 计时

第6章

一、单项选择题

1.A 2.A 3.C 4.B 5.C 6.C 7.C 8. A 9. B 10.C 11.C 12.B 13.D 14.D 15. D 16.A 17.A 18.C 19.B 20.A 21.D 22.D 23.C 24.A 25.D 26.C 27.D 28.D 29.B 30.B 31.A 32.A 33.D 34.D 35.C 36.C 37.B 38.A

二、多项选择题

1.AB 2.BD 3.ABD 4.BD 5.BCD 6.BD

7.ACD 8.ABCD 9.ABC 10.ABCD 11.ABC 12.ABCD 13.ABC 14.AD 15.ABCD 16.ACD 17.ABCD

三、判断题

1.T 2.F 3.T 4.T 5.F 6.T 7.T 8.T 9.T 10.F 11.F 12.F 13.F 14.T 15.T 16. T 17. F 18. T

19. T 20. T 21. F 22. F 23. F 24. F 25. T 26. F 27. F

28. T 29. T 30. F

四、填空题

1. Office 2010 2.表3.关系4.名称类型

5.窗体6.更新7.页面页眉主体(细节)页面页脚8.一对多9.属性10.数据来源11.设计视图

12.表或查询13.属性表14.字段15.主键的取值

16.顺序

第7章

一、单项选择题

1. C

2. B

3. C

4. D

5. B

6. C

7. B

8. D

9. C

10. B11. D12. C13. B14. A15. A16. C17. B18. A

19. D20. A21. A22. A23. A24. A25. C26. B27. D

28. C29. C30. B31. A32. D

二、多项选择题

1. ABD

2. ABCD

3. ACD

4. BCD

5. ABCD

6. ACD

7. BCD 8. AD 9. ABCD 10. ABCD11. ABC 12. ABCD

三、判断题

1. T

2. F

3. T

4. F

5. T

6. F

7. F

8. T

9. T

10. T11. F 12. F 13. T 14. F 15. T 16. T 17. T 18. T

19. T

四、填空题

1. 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局域网

2. 有线无线

3. 文件传输协议文件传输

4. CERNet

5. 资源子网通信子网

6. 硬件软件数据

7. 拓扑结构

8. 域名解析DNS

9. HTTP

第8章

一、单项选择题

1. B

2. B

3. D

4. D

5. A

6. C

7. D

8. D

9. A

10. C11. D 12. C 13. B 14. B 15. B 16. A 17. A 18. D

19. B 20. C

二、多项选择题

1. ABD

2. AB

3. ABCD

4. ABC

5. ABCD

6. AC

7. ABCD8. ABC

三、判断题

1. F

2. T

3. T

4. T

5. T

6. F

7. F

8. T

9. F 10. F

11. F 12. T 13. T 14. T 15. F 16. F 17. T 18. T 19. T

20. T 21. F

第9章

一、单项选择题

1. C

2. B

3. B

4. B

5. B

6. D

7. C

8. B

9. C

10. D 11. D 12. A 13. B 14. B 15. B 16. D 17. D 18. D

19. C 20. D 21. B 22. D 23. C 24. A 25. B 26. B

二、多项选择题

1. ABC

2. ABCD

3. ABD

4. ABD

5. ABCD

6. BCD

7. BC

8. BC

9. ABCD 10. ABCD

三、判断题

1. F

2. F

3. T

4. F

5. F

6. T

7. T

8. T

9. F

10. T 11. T 12. F

四、填空题

1. 结构隐患

2. 黑客

3. 完整性可靠性

4. 加密

5. 密码

6. E-mail 软件下载

7. 硬件保护软件预防

8. 衍生性

9. 内部网外部网10. Administrator Guest

11. 网络层12. 电子商务13. 数字签名14. 电子政务

15. 认证中心16. 瑞典17. 安全立法18. 可靠性19. 保密性

20. 主动攻击被动攻击21. 计算机犯罪22. 计算机病毒

23. Office 24. DES RSA 25. 网络层防火墙应用层防火墙链路层防火墙

26.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安全保护条例》27. VPN技术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总结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总结 信工系:孙彦明 为了更好地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现对该课作一个全面的总结。 一、《计算机文化基础》课计划为 48课时,其中理论部分 24 课时,上机部分 24 课时。本课主要的教学内容是,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系统、操作系统及其应用、 Office 办公应用软件—— Word 和 Excel 、 PowerPoint 的使用,计算机网络基础、因特网技术与应用,以及计算机安全。 二、为了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作了以下工作: 1 、本课采用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由于本课的课时少,内容多,因此,采用多媒体教学;另外 Windows 、 Word 、 Excel 、PowerPoint 等软件,必须通过直接演示的方式,学生才能直观的看到演示效果,因此在这些软件教学中以演示教学为主,电子课件为辅的教学方法,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2 、本课的特点是,它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即 Windows 、 Word 、Excel 、 PowerPoint 等,必须学会实际操作,因此,该课必须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认真抓好学生的上机工作,对上机与上课一样严格管理、认真辅导,同时上机时针对难点在机房进行讲解,收到了良好效果。 3 、教学中注意选择好重点、难点,突出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的讲授。

4 、认真抓好课后辅导的环节。一方面每上一次课后,安排两节课的辅导答疑,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同时对一些课堂不易讲清的问题,采用课后辅导的方式。比如对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学生看不着、摸不到不易理解,采用课后辅导的形式,把学生带到实验室打开机箱结合具体的硬件及其连接方式等实地讲解,受到学生的欢迎。 5 、注意留好作业,认真批改作业,每次上课都要对上机作业认真筛选,从上机指导书中选择合适的作业,布置,并每次对学生的上机作业进行批阅。下次上课时,总结前一次的作业。 6 、为督促学生课后复习,每次上新课前要提问学生或复习前次课讲的重点内容。 7 、讲课时注意与学生交流和采用启发式教学。虽然采用电子教案,但不是只在演示台上教学,而是经常到讲台、屏幕前讲授,使教学生动活泼。 本学期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 .如何使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学风问题应是我们学校的一急待解决的问题。 2 .实践环节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特别是部分学生课后自觉上机练习的自觉性还不够,从而导致操作不够熟练。今后一方面加强指导,另一方面加大检查的力度,督促学生加强练习。

计算机文化基础 实验16

课 时第19周 第 3-4 课时 2007年 月 日 课题:PowerPoint 2000 演示文稿制作软件实 验(四) 一、教学目的: 1、掌握幻灯片内的动画效果设置; 2、掌握幻灯片间的切换; 3、掌握演示文稿中的超级链接 二、教学重点: 1、幻灯片内的动画效果设置; 2、幻灯片间的切换 3、演示文稿中的超级链接 三、教学难点: 1、幻灯片内的动画效果设置; 2、幻灯片间的切换 3、演示文稿中的超级链接 四、教学方法: 演示、练习相结合 五、教学用具: 电脑室 六、教学过程: 上机实际进行操作练习,通过练习达到熟练掌握WORD操作的目的。 操作题目:(来自练习文件夹中) (一)、对ppths1.ppt文件进行如下操作 (说明:操作文件ppths1.ppt来自练习,完成后以原文件名保存)1、设置第1张幻灯片为"标题幻灯片",并输入标题内容:海南师范学院简介,设置48号黑体字、红色。

2、对幻灯片内所有对象设置动画效果,并设置在前一事件2秒钟后自动启动。 3、设置幻灯片间切换的动画效果,不选择任何换页方式。 4、根据第1与第2、3、4张幻灯片内容上的相关,创建超级链接:第1到第2、3、4张幻灯片应用"超级链接"命令;第2、3、4到第1张幻灯片应用"动作按钮"。 5、以你的班级名称和姓名为内容设计页脚(如"设计者:2000数学1班李明"),并设置显示幻灯片编号。 (说明:操作文件ppths2.ppt来自练习,完成后以原文件名保存) 1、给第1张幻灯片添加"标题"对象,内容为"海南师范学院简介",设置演示文稿的所有"标题"对象格式为:44号、加粗、红色、黑体字。 2、对演示文稿中所有"标题"对象和"文本"对象设置动画效果,并取消其它对象的动画设置。 3、对所有幻灯片设置统一的幻灯片切换动画效果,慢速、设置切换声音,不选择任何换页方式的设置。 4、第1与第2、3、4张幻灯片之间已创建了超级链接,但不合理。请根据它们内容之间的关系重新编辑超级链接,并完成"动作按钮"的链接。 5、选择一个模板应用于演示文稿;在每张幻灯片的页脚位置显示考生姓名和考试时间,格式如:"李明 2001年6月30日"。 (二)、对pptcai4.ppt文件进行如下操作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类型:B类课(一)课程目标 《计算机文化基础》是高等职业教育各专业的一门必修公共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具备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的获取、处理、传递及应用的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计算机文化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遵循课程服务于专业的原则,按照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的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具备以下的知识、能力和素养: 1、知识目标 (1)具有计算机应用的初步知识,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原理以及安全使用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2)具有一定的操作系统的相关知识,掌握Windows XP操作系统的基本使用方法及应用; (3)理解办公自动化的内涵和意义,掌握office办公软件的使用方法; (4)具有一定的多媒体、网络和国际互联网Internet的基本操作。 2、能力目标 (1)具有使用适当的中、英输入技法,以获得较高的文字录入速度的能力; (2)具备Windows文件(文件夹)相关操作及功能设置、Windows运行环境设置和应用软件安装与卸载的能力; (3)具有微机系统的基本维护能力; (4)能安装office软件,具备使用Word进行文档处理、使用Excel进行电子表格处理、使用PowerPoint2003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等基本能力; (5)具用使用计算机网络及Internet的基本知识,实现用浏览器搜索相关信息和发送电子邮件的基本能力; (6)具备使用网络相关的常用软件完成信息下载、压缩的基本能力; (7)具有使用所安装的杀毒软件对电脑进行日常的维护和管理能力。 3、素质目标 (1)具备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 (2)具有较强的团队精神、组织协调能力和服从能力; (3)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 (4)具有认识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以及确立自身继续发展目标的能力。

计算机文化基础实验情况总结

2009年《计算机文化基础》实验教学情况总结《计算机文化基础》是高职非计算机专业同学必修的一门计算机课程,通过这一课程的学习来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提高计算机基本应用的水平,培养适应新世纪信息化社会要求的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并将对学生以后进行有效的学习、生活、科研等产生很大影响。计算机文化基础的实验教学是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中重要的环节,通过实验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今年(2009年)下半年开始,我们计算机系对《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实验内容进行了改革,学院非计算机专业的新生开始使用我们计算机系老师自主编写的《计算机文化基础》教材。经过半年实践,老师、学生均反映在实验中所作、课堂上所学、实际中所用的内容联系密切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教学效果明显。现总结如下: 一、教学、实验改革的具体方法 (一)学情分析 一直以来,《计算机文化基础》是让学生从不懂计算机到初步应用计算机的一门课程,均采用传统的按部就班、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近几年这门课程出现了一种较为尴尬的局面:一是课时不变但课程内容却在不断加深和增加;二是随着个人电脑的普及,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城市或家庭里的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就已经接触到了一些计算机基础知识,当他们进入学院后,虽然学的知识更深入,但是表面看来学的内容是一样的,所以这部分学生就觉得枯燥、没有意义,学习积极性不高;与此相反,还有一部分学生是来自经济条件一般或比较差的地区,他们可能从未接触过计算

机,对所学的内容掌握不透,综合应用能力较差。在学生水平如此参差不齐的情况下,科学合理教学方法、实验过程及内容是保证完成教学目标的关键。 (二)转变教学思想 传统教学模式的主体是教师,教学中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学生积极性较低,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效果较差。新的教学模式中应该建立“以学生为本”,建立以应用、培养兴趣以及可持续性发展的教育教学思想。将原来的“以教师为主导”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三)对课程定位进行了全方位调研 传统的计算机基础课教学重理论、轻实践,学生学过后通常出现理论知识不通,实践技能又不到位的现象。通过对市场的调查分析、学生座谈会及非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反馈表明:目前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计算机能力要求为能熟练使用Office等办公常用软件,了解网络技术应用等。因此,本课程应该从专业入手,从就业需求入手,根据自身的特点,为各专业搭建计算机应用的公共平台,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及现代办公技术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构建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体系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课本为中心,按知识点对学生进行讲解,学生学习没有明确的目标,实践中缺乏应用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及教学规律。为此我们重组课程内容体系,创新教学模式。课程以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学习情境,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培养 2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改革总结报告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改 革总结报告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自改革启动以来,经过课改小组全体人员的不懈努力,在教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考核模式等方面都全面实施了改革,至今已取得较好的效果和阶段性成果。下面分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改革的基本过程 1、课程调研 为落实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改革“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信息能力、信息生存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深入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服务的方针,满足用人单位工作岗位的实际技能需要,本课改小组通过大量走访用人单位对该课程的需求情况进行了调研。 为收集学生对“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资源、学习方法、学习支持服务等各方面的意见,以便为“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的深入改革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课改小组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展了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的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开始高职学习前的计算机技能水平、对现有教学模式的意见反馈、学生对后续计算机公共课程的建议,以及计算机技能对大学学习生活的影响等。 因此问卷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学生的起始计算机技能基本情况了解学生在高职学习前对 Windows、Office等软件的操作技能、已有信息素质程度,以及高职学习前对自主学习模式的认识。 (2) 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 了解学生用于本课程的时间、预习的次数、完成的学习任务数等。 (3) 学生对课程资源的认同度了解学生对教材、试题库、案例库的使用意见,了解学生对本门课程学习的总体评价。 (4) 学生对后续课程学习的意见 了解学生对后续开设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类型及学习方式的意见,了解学生对该课程在其专业应用过程中的建议。

计算机文化基础操作实验报告

实验五Word文档的基本操作 实验时间: 实验地点: 一、操作步骤: 1、主标题设定: (1)选择主标题。 (2)选择“格式”菜单“字体”命令。 (3)选择“格式”菜单中“边框和底纹”命令。 (4)分别选择格式工具栏上的“居中”、“加粗”和“字体颜色”按钮,使主标题居中、变粗和成为红色。 2、正文设定: (1)选择正文。 (2)分别在格式工具栏上的“字体”、“字号”文本框中按要求设置正文的字体和字号。 (3)选择“格式”菜单“段落”段落命令进行缩进设置。 3、小标题设定: (1)选择格式工具栏上的“加粗”按钮,给各个小标题加粗。 (2)选择第三段(“3自动控制……”),采用拖动和剪切粘贴的方式使其与第四文字(“2数据处理:……”)进行换位,按小标题的顺序,完成文本段落排列好。 4、页面设置 选择“文件”菜单中的“页面设置”命令中的“页边距”和选项卡,按要求对页边距进行设置;选择“纸型”选项卡对纸张大小进行设置。 5、文件保存 选择“文件”菜单中的“保存”命令,在弹出窗口中的“保存位置”栏中选择“D:”(假定要保存在“D”盘),在“文件名”栏中输入文件名sy1,最后单击“保存”按钮完成文件存盘。 6、过程

(1)主标题(“计算机应用”)文字设定为华文新魏、小二号、红色、加粗、居中并添 加下划线和浅黄色的底纹。 (2)正文设定为小四号,其中的中文文字设定为“楷体_GB2312”,英文文字设为“Times New Roman”。

段前间距6磅。 编号的顺序,将文本中的段落重新排列好。

(5)页面设置,纸张大小为16开,页边距上、下为1.8cm、2.4cm,左、右各为2.0cm、2.0cm。应用于整篇文档。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标准讲课教案

《计算机文化基础》 课程标准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计算机文化基础 【开课时间】第 1 学期 【学时】56学时 【课程类型】公共课 【授课对象】大一年级所有专业 二、课程定位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是我校所有专业开设的第一门计算机类公共基础课,也是一门普遍性、应用性和技能性较突出的公共基础课。其主要作用是使非专业学生具备必须的信息意识和素养,了解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常识,具备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基本应用技能,具有文字处理、数据处理能力,信息获取、整合、加工能力等较全面的信息处理能力,以计算机和网络应用技术做工具为其专业学习服务,提高专业续航能力,同时为其今后的职业工作、生活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信息技术应用基础。 本课程无须前修课程做基础,通常是大学阶段为学生开设的第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其后继课程是服务于不同专业学习或应用于不同专业和职业的计算机应用型课程和计算机技术型课程。如《计算机网络基础》、《网络安全》、《图形图像处理与动画设计》等课程。 三、课程培养目标 本课程的目标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通过课程的实施,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的知识、情感、技能得到全面发展,既为今后的专业核心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知识与技能基础,又培养良好的态度,为其将来从事专业活动和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基础。 1、专业能力 (1)掌握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 (2)掌握操作系统相关知识, (3)理解Word、Excel和PowerPoint、计算机网络基础等应用软件的相关知识。

2、方法能力 (1)学会思考问题,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2)通过反复实践和练习,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社会能力 (1)能够利用计算机以文档、演示文稿或网页等多种形式表达信息。 (2)能利用计算机建立处理报表、并进行统计、分析。 (3)能利用网络和Internet资源,通过浏览器搜索、整理并获取所需要的专业及其它信息。 (4)能利用网络和Internet,进行信息沟通与交流。 四、课程设计思路 基于对这门课的培养目标的分析,确定本门课程的设计理念有这样三点: 一是以应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所谓以应用为出发点,就是要紧紧盯在应用上,把对学生有用的东西做选择的标准,所以要调研企业、毕业生和在校生,但是还要把这些东西很好的应用到工作和生活中去,这就是所谓的落脚点。从这一点来体现它的职业性; 二是要以学习能力的培养为核心。这门课程是工具,但它不是为工具而工具,它有很好的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因为计算机知识以及技术更新速度非常之快,恰好用它来培养学生的能力。所以通过对专业负责人和职业岗位人的调研,来充分考虑它对能力的培养,以体现它的开放性。 三是以方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为着眼点。这门课程在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老师和学生,对老师和学生进行认真调研,怎样方便学生学、老师教,就采取怎样的方式,并且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间特别重视操作,以体现它的实践性。 五、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免费下载】计算机文化基础实验教程石油大学第九版第一章习题

第一章综合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 1.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1946年在美国研制成功的,其英文缩写是________ A. ENIAC B EDVAC C.EDSAC D MARK 2.计算机硬件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________ A.控制器 B.显示器C.磁盘驱动器 D.鼠标器 3.bit的意思是________ A.二进制位B字长C.字节D字 4.用计算机进行资料检索工作属于计算机应用中的_______ A.信息管理B.科学计算 C.实时控制D人工智能 5计算机能直接识别的语言是______ A.高级程序语言B.汇编语言C.机器语言D.C语言 6.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编写的程序要转换成等价的可执行程序,必须经过______ A.汇编B.编辑C解释D.编译和连接 7.用户用计算机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通常称为__________ A.汇编程序B目标程序 C源程序D.二进制代码程序 8.一条计算机指令中,规定其执行功能的部分称为_________ A源地址码B操作码C目标地址码D.数据码 9.电子计算机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四代,其划分依据是________ A计算机体积B.计算机速度 C.构成计算机的电子元件D.内存容量 10冯·诺依曼为现代计算机的结构奠定了基础,他的主要设计思想是_____ A采用电子元件B存储程序C虚拟存储D.数据存储 11在计算机内,一切信息存取、传输都是以______形式进行的。 A.ASCII码B.二进制码C十六进制D.BCD码 12计算机采用二进制数的最主要理由是________ A符合人们的习惯B.数据输入输出方便 C存储信息量大D易于用电子元件表示 13.在计算机领域中通常用MIPS来描述计算机的_____________ A运算速度B.可靠性C.句运行性D.可扩充性 14任何进位计数制都有的两要素是___ A整数和小数B.定点数和浮点数 C.数码的个数和进位基数D阶码和尾码 15计算机存储器中一个字节包含的二进制位是__________ A 4位 B 6位C8位D16位 16二进制数11100011转换成十进制数为____ A. 157 B. 159 C. 227 D. 228 17下列四个不同数制表示的数中,数值最大的是_________ A. ( 11011101 )2 B. ( 334 )8 C. ( 219 )10 D. ( DA )16 18十六进制数58.C的二进制数表示是_______ A. 1011000.11 B. 1000101.01 C. 111000.1 D. 1101000.11 19光盘驱动器是一种________ A外设 B 内存C外存D主机的一部分

西南交大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报告

大学计算机基础 实 验 报 告 教学班级: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课程教师:______________ 实验辅导教师:_____________ 西南交通大学 2011年9月

实验一微机基本操作与上网冲浪 教学班级: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_______ 实验地点:_________(机房) 指导教师签名:__________ 实验成绩:__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启动与关闭; 2.掌握常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存储设备的用法。 3.掌握搜索引擎的使用; 4.掌握下载与解压缩的方法; 5.掌握软件安装的方法。 二、实验任务 1.启动与关闭计算机。 2.利用“键盘盲打练习”软件进行键盘的指法练习。 3.硬盘信息查询。 4.利用搜索引擎搜索成都商报,阅读当日报纸新闻。 5.利用下载工具FlashGet在网上下载“NetAnts”软件压缩包,利用压缩工具winRar解压缩该包,并安装该软件。 三、实验检查内容 [ ] 1.能否热启动计算机 [ ] 2.能否下载打字软件(辅导老师可协助将软件下载到教师机上,学生通过网上邻居获取) [ ] 3.能否安装打字软件 [ ] 4.打字速度/分钟 [ ] 5.查看C区总容量 [ ] 6.查看磁盘整理程序对C区的分析报告,看是否需要整理[ ] 7.写出当日成都商报的头版头条标题 [ ] 8.是否将NetAnts软件安装在D区

实验二文件资源的管理与操作 教学班级: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_______ 实验地点:_________(机房) 指导教师签名:__________ 实验成绩:__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文件的复制、移动、删除; 2.掌握文件的重命名、属性的设置; 3.掌握文件的查找; 4.掌握文件夹选项操作。 二、实验任务 1.查找文件“notepad.exe”,在D盘上以自己的学号为名建立一个新的文件夹,在此文件夹内建一名为“记事本”的文件夹,将文件“notepad.exe”复制到“记事本”文件夹下面,属性修改为“只读”,然后在桌面上创建“notepad.exe”文件的快捷方式。 2.显示“我的文档”文件夹下所有文件的扩展名。 三、实验检查内容 [ ] 1.是否在D区建立以自己学号为名的文件夹 [ ] 2.是否在学号文件夹中创建名为“记事本”的文件夹 [ ] 3.是否将“notepad.exe”文件复制到“记事本”文件夹中[ ] 4.“notepad.exe”文件的属性是否修改为“只读” [ ] 5.是否在桌面上创建“notepad.exe”文件的快捷方式 [ ] 6.是否显示文件的扩展名

计算机文化基础实验情况总结

计算机文化基础实验情况总结

2009年《计算机文化基础》实验教学情况总结《计算机文化基础》是高职非计算机专业同学必修的一门计算机课程,通过这一课程的学习来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提高计算机基本应用的水平,培养适应新世纪信息化社会要求的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并将对学生以后进行有效的学习、生活、科研等产生很大影响。计算机文化基础的实验教学是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中重要的环节,通过实验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今年(2009年)下半年开始,我们计算机系对《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实验内容进行了改革,学院非计算机专业的新生开始使用我们计算机系老师自主编写的《计算机文化基础》教材。经过半年实践,老师、学生均反映在实验中所作、课堂上所学、实际中所用的内容联系密切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教学效果明显。现总结如下: 一、教学、实验改革的具体方法 (一)学情分析 一直以来,《计算机文化基础》是让学生从不懂计算机到初步应用计算机的一门课程,均采用传统的按部就班、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近几年这门课程出现了一种较为尴尬的局面:一是课时不变但课程内容却在不断加深和增加;二是随着个人电脑的普及,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城市或家庭里的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就已经接触到了一些计算机基础知识,当他们进入学院后,虽然学的知识更深入,但是表面看来学的内容是一样的,所以这部分学生就觉得枯燥、没有意义,学习积极性不高;与此相

学模式。课程以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学习情境,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培养目标,基于工作过程实施了任务驱动、多媒体授课和网络教学相结合、“教、学、做”为一体的动态教学模式,与工作岗位紧密对接,切实体现了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特色。 (五)使用自编《计算机文化基础》教材 我们自行编写了《计算机文化基础》教材并在2009级新生中开始使用。自编的教材中将应用性知识系统化与能力培养相结合,以职业环境中的应用能力培养为出发点,采用“任务导向、案例教学”的方法组织教学。教材的特点如下: (1)面向工作需要精选案例; (2)以工作任务为载体,按任务的完成步骤编排教学内容; (3)融“教、学、做”为一体,突出了教材的实践性和实用性; (4)提供了丰富的实训素材,方便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 教材的编写和使用为课程教学、实验模式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实验内容与教学内容完全统一,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巩固加深了所学知识并了和实际应用。 二、实验教学模式改革后效果初步评估 在提出了以任务驱动、多媒体授课和网络教学相结合及“教、学、做”一体化的全新教学模式,并采用来组织教学、实验后,由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全面渗透了这种教学思想,教学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学生平时上课时对所学内容不再感到惧怕、不再感到枯燥无味,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提高,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也提高了,从而学生学习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计算机文化基础 【开课时间】第1 学期 【学时】56学时 【课程类型】公共课 【授课对象】大一年级所有专业 二、课程定位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是我校所有专业开设的第一门计算机类公共基础课,也是一门普遍性、应用性和技能性较突出的公共基础课。其主要作用是使非专业学生具备必须的信息意识和素养,了解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常识,具备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基本应用技能,具有文字处理、数据处理能力,信息获取、整合、加工能力等较全面的信息处理能力,以计算机和网络应用技术做工具为其专业学习服务,提高专业续航能力,同时为其今后的职业工作、生活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信息技术应用基础。 本课程无须前修课程做基础,通常是大学阶段为学生开设的第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其后继课程是服务于不同专业学习或应用于不同专业和职业的计算机应用型课程和计算机技术型课程。如《计算机网络基础》、《网络安全》、《图形图像处理与动画设计》等课程。 三、课程培养目标 本课程的目标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通过课程的实施,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的知识、情感、技能得到全面发展,既为今后的专业核心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知识与技能基础,又培养良好的态度,为其将来从事专业活动和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基础。 1、专业能力 (1)掌握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 (2)掌握操作系统相关知识,

(3)理解Word、Excel和PowerPoint、计算机网络基础等应用软件的相关知识。 2、方法能力 (1)学会思考问题,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2)通过反复实践和练习,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社会能力 (1)能够利用计算机以文档、演示文稿或网页等多种形式表达信息。 (2)能利用计算机建立处理报表、并进行统计、分析。 (3)能利用网络和Internet资源,通过浏览器搜索、整理并获取所需要的专业及其它信息。 (4)能利用网络和Internet,进行信息沟通与交流。 四、课程设计思路 基于对这门课的培养目标的分析,确定本门课程的设计理念有这样三点: 一是以应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所谓以应用为出发点,就是要紧紧盯在应用上,把对学生有用的东西做选择的标准,所以要调研企业、毕业生和在校生,但是还要把这些东西很好的应用到工作和生活中去,这就是所谓的落脚点。从这一点来体现它的职业性; 二是要以学习能力的培养为核心。这门课程是工具,但它不是为工具而工具,它有很好的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因为计算机知识以及技术更新速度非常之快,恰好用它来培养学生的能力。所以通过对专业负责人和职业岗位人的调研,来充分考虑它对能力的培养,以体现它的开放性。 三是以方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为着眼点。这门课程在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老师和学生,对老师和学生进行认真调研,怎样方便学生学、老师教,就采取怎样的方式,并且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间特别重视操作,以体现它的实践性。 五、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第八版计算机文化基础实验教程习题答案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1.A 2.A 3.A 4.A 5.C 6.D 7.C 8.B 9.C 10.B 11.B 12.D 13.A 14.C 15.C 16.C 17.A 18.A 19.A 20 C 21.D 22.B 23.A 24.B 25.D 26.C 27.A 28.B 29.B 30.A 31.A 32.C 33.D 34.D 35.B 36.A 37.C 38.A 39.B 40.B 41.B 42.B 43.C 44.A 45.C 46.A 47.A 48.C 49.A 二、多项选择题 1.BC 2.BCD 3.ABD 4.ABC 5.AD 6.ABC 7.ABD 8.AB 9.ABD 10.AC 三、填空题 1.地址码2.1024 3.总线(Bus)4.显卡 5.点阵码矢量码6.过程控制7.算术运算逻辑运算8.地址 9.冯·诺依曼的存储程序工作10.字11.应用软件12.二进制13.输入/输出或者(I/O)14.CD-ROM 15.非击打式 16.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美国标准信息交换代码)17.寄存器18.信息处理19.中央处理器20.3 四、判断题 1.T 2.F 3.F 4.T 5.T 6.F 7.T 8.F 9.F 10.T 11.T 12.T 13.F 14.T 15.T 16.T 17.F 18.F 19.T 20.F 21.T 22.F 23.F 第二章 一、单项选择题 1. A 2. D 3. C 4. D 5. B 6. B 7. C 8. B 9. D 10. D 11. A 12. B 13. C 14. B 15. C 16. D 17. C 18. D 19. D 20. A 21. D 22. C 23. C 24. D 25. B 26. D 27. B 28. B 29. D 30. A 31. D 32. D 33. B 34. D 35. B 36. B 37. C 38. D 39. B 40. A 41. A 42. A 43. C 44. A 45. B 46. D 47. C 48. C 49. D 50. B 二、多项选择题 1. ACD 2. ABCD 3. ABD 4. ABC 5. AB 6. BCD 7. ABC 8. AD 9. ABCD 10. ABD 11. ABC 12. ABCD 13. AC 14. ABCD 15. ABCD 16. ABCD 17. ABCD 18. ABC 19. AB 20. ABD 三、判断题 1. F 2. F 3. F 4. F 5. T 6. T 7. T 8. T 9. F 10. F 11. F 12. F 13. F 14. T 15. F 16. F 17. F 18. F 19. T 20. F 四、填空题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指导(全套)

实验一 Windows XP的基本设置(2学时)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应用程序的安装与删除,启动与退出和快捷方式的创建与删除; 2、掌握Windows xp系统设置中显示器的设置,系统日期与时间的设置,中文输入法的设置,打印机的设置,区域的设置;了解键盘和鼠标的设置,用户和密码的设置; 3、了解Windows xp附件的使用:画图,计算器,记事本,写字板,系统工具等。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 1、完成快捷方式的创建与删除。 ①在桌面上建立计算器程序"Calc.exe"的快捷方式; ②将此快捷方式重命名为"计算器"; ③将此快捷方式添加到"开始"菜单的"程序"项中; ④删除桌面上"计算器"的快捷图标。 2、完成以下系统设置。 ①设置屏幕保护程序为"滚动字幕",文字内容为"计算机考试",文字格式:字体"黑体",字号"一号",等待时间为"5分钟"。 ②设置Windows的墙纸为"Clouds",居中。 ③设置Windows的货币符号为"$",货币符号位置为"$1。1",负数格式为"-$1。1"。 ④设置系统数字样式:小数位数为"2",数字分组符号为",",组中数字的个数为"3"。 ⑥设置Windows的短日期样式为"yy-MM-dd" 。 ⑦设置Windows的时间显示样式为"HH:mm:ss",上午符号为"AM",下午符号为"PM"。 ⑧设置任务栏有关属性为"自动隐藏"和"不显示时钟"。 3、利用"画图"程序完成以下任务,递交任务结果。 ①在"画图"程序中,绘制一幅有树和房屋的风景图。 ②在图片中插入文字解释,如"这是我的家"。 ③以"我的家"+"班级和学号"进行存盘,观察文件扩展名。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简介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简介 一、《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概述 课程名称计算机文化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课 开课学时40(理论教学20,实践教学20) 开课单位安徽三联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 开课对象全校各二级学院(除计算机工程学院)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3版),人民邮电出版社,王洪海、蔡文芬主编 选用教材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教程》(第3版),人民邮电出版社,王洪海、张健主编预修课程无

教材特色1、教材定位明确--应用型本科高校适用教材 本套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坚持分类指导、适于应用型本科院校选用的原则,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采用案例教学法,教材内容注重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讲解,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2、教材内容重点突出、详略得当,体现了易教、易学的特色 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组织教材的体系结构,将全书分成基础篇、应用篇和提高篇三个模块。章节内容的安排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对于后面案例中用到的知识点,在前面章节的介绍中都有相应地铺垫,使读者从最简单的知识入手,一步步走入很有“艺术性”的各种“深奥”的计算机操作中。对重点、难点,一些初学者比较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尽量用简洁、形象而又浅显易懂的语言来表达。 3、强调实践,注重实用 大学计算机基础本身是一个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因此整套教材给出了大量的实际案例。通过对实际案例的一步步操作、讲解,使学生可以非常深刻地掌握时下常用办公软件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技巧,为自己上机实际操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4、配套资源丰富,注重立体化建设 为方便教与学,除了本套教材外,作者还建设了PPT电子教案、试题库、习题解答、案例素材等配套资源,供广大师生学习、使用。 5、本教材建设作为安徽三联学院校级质量工程已立项。 主要内容 本书是基于windows 7和office2010,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 7操作系统,字符处理软件word 2010,电子表格软件excel 2010,演示文稿软件powerpoint 2010,计算机网络基础,多媒体技术、计算机信息与安全和数据库基础等。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文化基础》 课程标准 开课单位:计算机基础教研室 课程组负责人: 一、课程基本情况 二、课程性质 《计算机文化基础》是我院所有各专业必须的公共基础课,直接关系到各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要求,即要求毕业生能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能,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本保障,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也为学生利用计算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计算机文化基础》在各专业所开设的课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各专业学生的必修公共基础课。 三、课程教学目标 1、专业知识 (1)具有计算机应用初步知识,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原则以及安全使用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2)具有一定的操作系统的相关知识,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使用方法及应用; (3)理解办公自动化的内涵和意义,认识Office办公软件折基本特点和使用方法; (4)具有一定的系统安全基本知识。

2、专业技能 (1)具有使用适当的汉字输入方法,以获得较高的文字录入速度的能力; (2)具有Windows文件相关操作及功能设置、Windows运行环境设置和应用软件安装与卸载的能力; (3)能安装Office软件,具备使用Word进行文档处理、使用Excel进行电子表格处理、使用PowerPoint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等基本能力; (4)具有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维护能力; 3、职业素质 (1)具备良好的工作态度、责任心; (2)具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3)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吃苦耐劳精神; (4)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和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 (5)具有认识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以及确立自身继续发展目标的能力。 四、课程设计思路 1.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课程以“立足基础、适当延伸,重在应用、强化能力,服务专业、适应社会”的思想,重组课程内容体系,创新课程教学模式。 2.课程调整的依据 《计算机文化基础》是面向全院各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随着学院课程改革与建设的深入,为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计算机科技文化素养,在基于工作过程和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的引导下,一是要充分体现课程的基础性地位和工具性作用;二是要以工作情景和任务为导向,针对学习和训练内容,提炼典型学习型工作情景和任务,重新序化和组织教学内容;三是要以行动导向创设学习情境,有效提升课程教学;四是结合微软信息化应用能力培训体系,强化学生动手能力。 五、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如何教好《计算机文化基础教程》-精选文档

如何教好《计算机文化基础教程》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程》是目前高校非计算机专业普遍开 设 的一门必修课程, 学生因各种因素对此课程的学习缺乏动力和自觉性,厌学情绪严重。如何引起学生对其的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的 积极性和自觉性, 搞好该课程教学, 是摆在任课教师面前急待解决的课题。本文就如何教好这门课程谈一点体会。 、加强沟通, 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学生来自全国各地,为了让学生安心学习, 共同完成你所任教的这门课程,作为教师必须要把学生当成朋友, 要与学生平等相处,诚恳对待,使学生觉得你可亲、可敬、可信赖。为了做到这 一点,在给学生上第一节课时就阐明自己的观点, 并在日后的相处中与学生多交流, 一起参加文艺体育活动,从而缩短了师生间 的距离。学生就会把你当朋友, 并把他们成长过程中的苦恼、生活中的挫折、成功后的喜悦随时和你进行交流。这样, 学生就在首先接受你这个教师的前提下,接受你所讲授的课, 并把它学好。 二、注重方式, 做好爱国主义教育 计算机基础文化教程》是一门集技术、技能和应用性很强 的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 除了注重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教育和培养外,还结合我国计算机发展的过程,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例如:在讲计算机发展史时, 重点介绍我国计算机的发展过程,

让 学生了解我国在研制高性能计算机水平能力已达到国际发达国

家水平 , 继美国、日本之后世界排名第三位。与此同时把计算机 在汽车领域 , 特别是在技术发展水平也居世界第三的我国航天这 一高科技领域的应用以及航天技术发展的状况加以介绍 , 使学生 懂得学习计算机的重要性 , 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感、自豪感和爱 国精神 , 激发学生为国家的强大、民族的兴旺学好计算机的积极 性和自觉性。 三、大胆实践 , 创新教学模式 1.认真备课。 认真备课是搞好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备 课就是要备内容、备方法、备学生。备内容、备方法就是“教什 么, 怎么教”。根据教材中的内容 , 该在教室内讲课的就在教室内 讲; 该在机房上的 ,一定要不断地结合新的发展和学生提出的问 题认真地备好课。与此同时 , 还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 力、学习态度和兴趣爱好、思维方式和困惑疑点。只有做到教材 熟悉、领会深刻 ,课件精致、美观大方 ,因人施教 ,使学生处于 教 , 学生才会逐渐意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 , 才能积极 主动地和教师沟通 , 搞好学习。 视听效果 ,使学生积极愉快地学习。 例如: 在讲解计算机发展过程 和计算机系统组成时 ,把这一部分的内容制作成课件 , 学生可以 通过屏幕看到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的图片 , 看到我国第一台银河 巨型计算机的图片 , 以及机器各部分的图片 , 比单纯抽象讲授理 论知识要形象直观得多 , 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感染力和观察力 , 调 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 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师的关爱之中 2.配置自主性学习的多种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主要指教材以 外的各种参考书、 教学光盘和网络资源等。 在计算机教学中充分 利用辅助教学软件、三维动画等多媒体技术 , 可以增强感染力和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报告书答案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报告书答案 习题及实验(一) 第一部分习题 一、简答题 1计算机的发展阶段: 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发展阶段:1946-1956年电子管计算机的时代。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美国宾西法尼亚大 学,它由冯〃诺依曼设计的。占地170平方,150KW。运算速度慢还没有人快。是计算机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ator andcalculator)全称叫“电子数值积分和计算机”。 第二个发展阶段:1956-1964年晶体管的计算机时代:操作系统。 第三个发展阶段:1964-1970年集成电路与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计算机时代 (1964-1965)(1965-1970) 第四个发展阶段:1970-现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计算机时代。 第一代计算机1946 1957电子管运算速度较低,耗电量大存储容量小。 第二代计算机1958 1964晶体管体积小,耗电量较少,运算速度高,价格下降。 第三代计算机1965 1971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体积功能进一步减少,可靠性及速度进一步提高。第四代计算机1972年至今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性能到规模提高,价格大幅度降低,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走进办公室和家庭 2.主要应用:计算机的应用极其广泛,早期的计算机主要体现在科学计算机,数据处理,计算机控制等几个方面.随着微型计算机的发慌和迅速普及,计算机的应用已渗透到国民经济各个总门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现代计算机除了传统的应用外,还应用于以下几个大方面. 1.办化自动化 2.计算机辅助系统 3.虚拟现实 4.人工智能 5.电子商务 3. 1.管理系统中的各种资源,包括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 1)监视资源 2)决定分配资源策略 3)分配资源 4)回收资源 2.为用户提供友好的界面。 1)命令行界面 2)图形化界面 4.操作系统大致可分为6种类型。 简单操作系统。分时系统。实时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分布操作系统。智能操作系。目前微机上常见的操作系统有DOS、OS/2、UNIX、XENIX、LINUX、Windows、Netware等。5.系统软件,应用软件。 系统软件:用以实现计算机系统的管理、控制、运行、维护,并完成应用程序的装入、编译等任务的程序。系统软件是开发和运行应用软件的平台,系统软件的核心是操作系统。 应用软件是为了某一个专用目的而开发的软件。

计算机文化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 实验报告参考答案 实验一思考题 问题1:如果TMPDIR3尚未建立,能否建立SUB3? 如果在操作系统提示符下键入MD SUB3回车后,SUB3是建立在哪一个目录下面? 参考答案: 1. 能,但是不能把SUB3文件夹建立在TMPDIR3文件夹内; 2. SUB3是建立在当前路径下了。 实验六思考题 问题1:通过该公式的编排,你对公式编辑器的使用掌握了吗,谈谈心得。 掌握感想 问题2:制作个人简历还有其他方式吗?试用Word中提供的模板制作个人简历。试比较此种方法与其他方法的优缺点。 有感受 实验七思考题 问题1:幻灯片的修饰方法有哪些?如何把用户修饰结果以自定义模板的形式保存起来? 背景颜色设计模版幻灯片样式等 文件另存为模版格式 实验八思考题 实验二思考题 问题1:当你打开若干个窗口时,请问这些窗口都有什么共同特点?是否都有“文件”菜单、“编辑”菜单和“帮助”菜单?“文件”菜单中是否都有“关闭”或“退出”命令? 窗口是否都有“标题栏”和一些按钮,你能想出这些按钮的功能吗? 参考答案: 窗口都有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状态栏,最大/最 1. 小/还原按钮; 2. 有“文件”菜单、“编辑”菜单和“帮助”菜单; 3. “文件”菜单中都有“关闭”或“退出”命令; 4. 窗口都有“标题栏”和一些按钮。 问题2:当最小化窗口时,该窗口以什么方式显示在什么位置?当不能改变窗口大小时,请问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怎样才能重新改变窗口的大小? 参考答案: 1. 当最小化窗口时,该窗口位于任务栏上; 2. 不能改变窗口大小,主要是窗口已经最大化了; 3. 要想重新改变窗口的大小,要单击还原按钮。 问题3:怎样用键盘操作菜单吗? 参考答案: 1. 按Alt + 菜单栏中下划线字母,打开下拉菜单; 2. 按下拉菜单命令旁的字母,执行菜单命令。 问题4:还有哪些方法可以进入Windows2000资源管理器? 参考答案: 1. 第一种:开始—〉程序—〉附件 2. 第二种:点击我的电脑右键 1. 第三种:点击开始右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