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武术与哲学文化

武术与哲学文化

本文是盛清元老先生的文章,感觉不错,特转载于此,与君分享。

武术是哲学运用的典范,止戈为武、点木术行是哲学在武术文化中的体现。武术运动不仅强身健体、防身自卫,还能增智开慧,体现道德与艺术,促进才艺的发挥。
武术运动以阴阳学说为理论,阴阳变化是武术运动的特点,武术运动瞬息万变,速度之快超越了一切事物的变化。阴阳学说认为:“宇宙间一切事物的形 成、变化、发展全在于阴阳两气运动”。它总结了自然界阴阳变化的规律,是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阴阳学说,不仅应用到各个科学领域,而且成为中国自然科学的 唯物主意世界的理论基础。阴阳两气是指事物外部以及事物内部两个互相对立的方面,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鱼形图简称“阴阳鱼”,就是古人对阴阳学说表 述的杰作。《系辞》有:“日往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成岁焉。”这种日与月、寒与暑的变化,反映了事物发 展的变化规律。阴阳两种对立的矛盾,是一切事物的根本矛盾。然而阴阳虽然是两种对立的矛盾,但又是互相统一的。《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在内,阳守 之,阳在外,阴之使也”。阴阳这种互相依存,互相为用,体现了阴阳的相对与统一。也只有这种相对与统一,然后才能产生变化,生成万物。对立与统一。是一切 事物的始终,它体现了阴阳合德的传统哲学思想。
中国这一传统的古典哲学思想的形成,出现在人类还没有文字之前,它充分体现出古人“天人合一”的自然态势,显现了古人的惊世才华和卓越智慧。阴阳 两气学说和阴阳五行学说,是古人对大自然万象万物长期观察的总结。这种总结古人以阴阳学说的“鱼形图”和阴阳五行学说的“河图、洛书”来表述。“河图、洛 书”是一部无字天书、元数、数源。八卦学说起源于它,中国文字的形成亦起源于它,文字的产生,经历了点、数、形、字的逐步发展过程。故而中国文字独树一 帜,凌驾于世,具有浓厚的哲学气息。
中华民族是一个重形的民族,形是一种象征,是以具体的事物体现某种特殊意义。形似,是事物间的一种形状和外表的相似,它与神似相对,神似是精神上 的相似。六书(造字的六种方法)之首就是象形,之中还有形声。形在艺术上,不管是文艺还是武艺,艺术家也往往借生活中及事物中的形态来构建它的艺术平台, 在这个艺术平台上的导演,就是艺术家本人。形在武术运动上尤为重要,有不少拳种就是以形称名,如:蛇拳、猴拳、螳螂拳、黑虎拳、飞虎拳……等等。但也有拳 是把

形隐藏起来的,不直接表明,太极拳、八极拳就属这一类。谚语说:“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太极论圆,八极论方。太极拳与八极拳是相应相对 的拳术,太极拳内刚而外柔,八极拳内柔而外刚,这两者都不太可能是动物的形态,动物的形态只是动物的一种天性。太极拳、八极拳的形,是具有一定象征意义的 一种科学形态。我在“拳决”诗:“太极拳”首句:『我称太极先天拳』。实质是表明敝人对太极拳形的看法。我认为太极拳理中的“不顶不丢,用意不用力”是对 太极拳之形态的一种暗示。不过极大部分太极爱好者,确将它看作为太极拳的理论。追究其因,太极拳称内家拳,而不顶不丢,用意不用力,非常合情于太极拳的内 家两字。但是理论上来不得半点虚假。不顶不丢是静止状态,或是一种追逐中的状态,用意不用力在理论上也站不住脚。意是人脑的思想活动,用意必有力,意力称 脑力,脑力于体力相对,用意不用力,这里的意指的是质点,不顶不丢是指质点释放出来的一圈圈的波纹,显示出波纹赶波纹的追逐状态。这种状态可以通过实践表 现,我们用一粒石子丢入湖水中,水面很快就会显示出这种状态。它如声波、磁波、电波的形相似。这就是我要讲的太极拳的形。一个太极拳爱好者,如果不知道太 极拳的形,那么它打出来的拳也就失味了。
太极拳的形,是自然的科学形态。八极拳的形是科学的事物形态。这是我多年来对武术文化、哲学文化研究所获得的基本认识。一种先进的科学事物,一般 来说,它的形包含多种形态,甚至体现某种发展过程,予人启发,产生一种透心的形似,这种形似一但进入到人体艺术的象征中去,就能超越符号化的具体象征语 汇。达到形似于神似的统一,知形意而明形义。人体武术运动的魅力往往产生于它。当然,对于武术运动来说,首要条件是人体自身必须具备良好的武术功底……。

八极拳全称【吴氏开门八极拳】。六大开:『顶、抱、掸、提、胯、缠』是八极拳的精华,这是八极门人众所周知的事。六大开格言:『抱里夹顶,顶含掸』。这是 八极拳祖师对八极拳形态事物运动的真实言语,但遗憾的是,抱里夹顶,顶含掸,丢失了形态的真实感,这是否后人落笔错误,还是祖师有意造作,隐匿了八极拳的 精华之形态,已无法查实。在历史上确实出现不少艺精者,他们心领神会,自有所得而不流传于后,这些人的功夫之深奥,令人神往。格言:『抱里夹顶,顶含 掸』,虽然对八极拳发挥了一些作用,但是因为八极拳的精华之形被隐匿,所以八极拳的精髓得不到真正的体

现。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这一字之换,一直没有被八 极门人识破。八极拳大师吴秀峰为了开导八极门人的智慧,特创八极十二抱拳来启发广大八极拳爱好者的领悟,可惜依旧无人领会。不幸,吴秀峰大师因故逝世,便 失去了他为八极门人直接点破的机会。
受武术文化、哲学文化的启迪,我在『吴秀峰大师百年诞辰纪念大会暨八极拳国际培训中心揭碑活动』论文研讨会上。作了武术与哲学的简述,讲了两气运 动问题,谈了六大开要开,要大开的观点,并以顶例举,谈了『顶、钉、鼎』三字。重点谈了钉的含意,钉的形态,要以钉的形态在钻钉中含挤。并且用胳膊臂作出 演示,意在要参会者举一反三,“大开”六字。那么,六大开之形也就不解自露了。六大开是刨形,刨是中国古老的木工工具,刨有多种,有一字刨,长刨,短刨, 花式刨等。我们以刨换抱,再念刨里夹顶,顶含掸,其形态直透人心肺。刨还有封的含义。故我称八极拳为封打拳术,加上木工其它工具之形,如斧有劈锤之功,锯 有封刺拉推之形……等等。人体运动借形发挥了胳膊臂身的作用,大大丰富了武术运动的内含,这才是八极拳六大开要义的真谛。武术是一门残忍之术,也许是祖师 为防不法之徒,欺师灭祖、无所不为、无恶不作之辈,故而以抱换刨,将六大开的形态隐匿。但祖师又为德艺兼备的人留下了事物形态的格言:『抱里夹顶,顶含 掸』,为其开启六大开之门做出了暗示。故我续曰:『掸里夹抱,抱含缠。起刨为提,落刨为跨』。八极拳六大开:『顶、刨、掸、提、跨、缠』,六字全有刨的运 用中来。所以八极拳六大开师刨形无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