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大型城市公共体育场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大型城市公共体育场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大型城市公共体育场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大型城市公共体育场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大型城市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解决方案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自由编辑】

目录

第一章总则 (3)

第二章选址和建设条件 (4)

第三章建设规模 (5)

第四章主要项目构成与建筑面积指标 (6)

第五章建筑标准 (10)

第六章主要经济指标 (9)

用词和用词说明 (10)

条文说明 (11)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加强和规范体育场的建设,贯彻执行《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提高体育场建设项目决策与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制定本建设标准。

第二条本建设标准是编制、评估和审批体育场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的依据,也是有关部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监督、检查的尺度。

第三条本建设标准适用于政府投资建设的新建体育场项目。政府投资建设的改建、扩建工程和非政府投资项目可参照执行。

第四条体育场的建设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服务于竞赛体育及群众体育的需要,做到规模合理、功能适用、经济高效。

第五条体育场的新建项目,应符合国家及所在地区城乡建设规划、体育事业发展规划的要求,按实际情况考虑未来发展需要,避免重复建设;改建、扩建项目应充分利用原有设施,厉行节约,避免浪费。

第六条除执行本建设标准外,体育场的建设,尚应符合《体育场建设用地指标》的规定,同时也应符合体育竞赛规则及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及定额的规定。

第二章选址和建设条件

第七条体育场的选址应征得当地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许可,在城乡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选址,并考虑远期发展的需要。

第八条体育场的选址应考虑市、区各级体育设施的布局,应当符合人口集中、交通便利的原则,在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地段选址,合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用地至少应有一面或两面临接城市道路,以满足交通、疏散等要求。

第九条体育场的建设应符合城乡规划条件要求。

第十条体育场应满足朝向、日照、风向、安全、卫生、消防、环保等建设条件的要求,并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在满足体育竞赛要求的前提下,采取节能、节水措施,科学利用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合理确定建设方案。

第三章 建设规模

第十一条 体育场的建设规模应按人口规模和竞赛要求确定。体育场按照人口规模可分为五级,即200万以上人口、100-200万人口、50-100万人口、20-50万人口、20万以下人口。 第十二条 体育场根据使用要求确定的建筑面积指标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体育场根据人口规模分级对应的建设规模表

注:1、建设40000座席以上体育场应根据承办的赛事等级另行审批。

2、5000座以下体育场按4000㎡为上限。

3、本表的使用方法详见条文说明。

第十三条 5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可设置次一级(所在地的行政级别)的体育场,其规模应按10000-5000座确定。

第十四条 体育场的竞赛要求应符合表2规定。

表2 体育赛事等级表

座席数

单座面积指标

(m 2

/座) 人口规模

40000-30000

30000-20000

20000-10000

10000-5000

200万以上 1.20-1.25

1.20-1.25 1.10-1.25 1.10-0.80 100-200万 1.20-1.25

1.10-1.25 1.10-0.80 50-100万 1.10-1.25 1.10-0.80 20-50万 1.10-1.25

1.10-0.80 20万以下

1.10-0.80

等级 主要使用要求

特级 举办奥运会、世界田径锦标赛、足球世界杯。

甲级 举办全国性和其他国际比赛 乙级 举办地区性和全国单项比赛 丙级

举办地方性、群众性运动会

第四章主要项目构成与建筑面积指标

第十五条体育场由运动场地、看台、辅助用房和设施等部分组成。应根据相应赛事等级确定各部分建筑面积指标。

第十六条运动场地包括:比赛场地和热身场地,其规格和设施标准应符合足球和田径运动项目规则和赛事的相关规定。

第十七条看台包括:观众席(含无障碍坐席)、运动员席、媒体席、主席台和包厢等,应根据体育场等级和赛事要求进行设置。

第十八条无障碍坐席位至少应按看台总坐席数的2‰设置,位置应方便入席及疏散。

第十九条主席台的规模宜符合表3的规定。

表3 主席台坐席指标(席)

观众总规模10000席以下10000席以上

主席台规模1%—2% 0.5%—1%

第二十条辅助用房包括:观众用房、运动员用房、竞赛管理用房、媒体用房、场馆运营用房、技术设备用房和安保用房等,其功能布局应满足比赛要求,具有通用性和灵活性,便于使用和管理,并解决好平时与赛时各类用房的利用问题。

第二十一条观众用房包括:观众区、贵宾区和其他(赞助商区)。观众用房应与其看台区接近,建筑面积应与其使用要求及使用人数相一致,并配置相应的服务设施。

第二十二条运动员用房应符合下列要求:

运动员用房应包括:运动员及随队官员休息室、兴奋剂检查室、医务急救室、检录处和赛后控制室等。

运动员用房最低标准应符合表4规定。

表4 运动员休息室、兴奋剂检查室、医务急救室、检录处和赛后控制室建筑面积指标(m2)

等级运动员休息室兴奋剂检查室医务急救检录处赛后控制室

特级800 m2(4套)65 m2 35m2 1200 40

甲级400 m2(2套)60 m2 30m2 1000 40

乙级300 m2(2套)50 m2 25m2 800 20

丙级200 m2(2套)无25m2 室外无注:1、体育场检录处指第二检录处,体育场第一检录处设置在热身场地处。

2、赛后控制室面积为男女合计面积。

第二十三条竞赛管理用房应包括:组委会办公和接待用房、赛事技术用房、其他工作人员办公区、储藏用房等。最低标准应符合表5的规定。

表 5 组委会办公和接待用房、赛事技术用房、其他工作人员办公区和储藏用房建筑面积指标(m 2

第二十四条 媒体用房应包括:媒体工作区和媒体技术支持区。媒体工作区包括:新闻发布厅、记者工作区、记者休息区、评论员控制室(CCR )、转播信息办公室(BIO )和新闻官员办公室等。媒体用房最低标准应符合表6的规定。

表6 媒体用房建筑面积指标 (m 2

等级 新闻发布厅

记者工作区 记者休息区 评论员控制室(CCR ) 转播信息办公室(BIO ) 新闻官员办公室 特级 225m 2

(150人) 300m 2

75m 2

25m 2

25m 2

25m 2

甲级 150m 2

(100人) 200m 2 50m 2 20m 2 20m 2 25m 2 乙级 120m 2(80人) 160m 2 40m 2 15m 2 15m 2 15m 2 丙级

75m 2(50人)

100m 2

25m 2

15m 2

第二十五条 技术设备用房包括:计时记分用房和扩声、场地照明机房。计时记分用房应包括:计时控制,计时与终点摄影转换,屏幕控制室,数据处理室等。技术设备用房最低标准应符合表7的规定。

表7 体育场技术设备用房建筑面积指标 (m 2

第二十六条 场馆运营用房包括:办公区、会议区和库房。

第二十七条 其他设备用房应包括:消防控制室,电气系统用房、设备机房和设备库房等。 第二十八条 安保用房包括:安保观察室、安保指挥室。

等级 组委会办公和接

待用房

赛事技术用房 其他工作人员办

公区

储藏用房

特级 550 250 100 600 甲级 300 200 80 400 乙级 200 150 60 300 丙级

150

30

40

200

等级 终点摄像机房(m 2

显示屏控制室(m 2

数据处理室(m 2

灯光控制室(m 2

扩声控制室(m 2

特级 12

40

100

20

30

甲级 80 乙级 50 15 20 丙级

临时设置

20

30

10

10

《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

《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 (1)《公共体育场建设标准》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加强和规范体育场的建设,贯彻执行《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提高体育场建设项目决策与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制定本建设标准。第一条本建设标准是编制、评估和审批体育场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的依据,也是有关部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监督、检查的尺度。 第二条本建设标准适用于政府投资建设的新建体育场项目。政府投资建设的改建、扩建工程和非政府投资项目可参照执行。 第三条体育场的建设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服务于竞赛体育及群众体育的需要,做到规模合理、功能适用、经济高效。 第四条体育场的新建项目,应符合国家及所在地区城乡建设规划、体育事业发展规划的要求,按实际情况考虑未来发展需要,避免重复建设;改建、扩建项目应充分利用原有设施,厉行节约,避免浪费。 第五条除执行本建设标准外,体育场的建设,尚应符合《体育场建设用地指标》的规定,同时也应符合体育竞赛规则及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及定额的规定。 第二章选址和建设条件 第六条体育场的选址应征得当地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许可,在城乡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选址,并考虑远期发展的需要。 第七条体育场的选址应考虑市、区各级体育设施的布局,应当符合人口集中、交通便利的原则,在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地段选址,合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用地至少应有一面或两面临接城市道路,以满足交通、疏散等要求。 第八条体育场的建设应符合城乡规划条件要求。 第九条体育场应满足朝向、日照、风向、安全、卫生、消防、环保等建设条件的要求,并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在满足体育竞赛要求的前提下,采取节能、节水措施,科学利用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合理确定建设方案。 第三章建设规模 第十条体育场的建设规模应按人口规模和竞赛要求确定。体育场按照人口规模可分为五级,即200万以上人口、100-200万人口、50-100万人口、20-50万人口、20万以下人口。

体育场馆可行性研究报告

体育场馆可行性研究报告 篇一:体育馆可行性研究报告 1 总论 1.1项目名称及建设地点 项目名称:##体育馆 建设地点:西安市长安区韦常路南段2号##长安校区 1.2建设单位 建设单位:**建筑工程公司办公地址:**市@@路##号 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工程0602班学号: 1.4研究依据及范围 (1)《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XX~2020)》; (2)国家发改委、建设部颁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3)《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4)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规程、规范、标准和定额; (5)**建筑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编制的《##体育馆建筑设计方案》;(6)##提供的有关基础建设资料。 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依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法规、政策和规范,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条件以及场馆工程的总图规划、主要工程技术方案、环保及节能、配套设施、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风险分析等进行分析研究,供##和项目审

批部门决策参考。 1.5项目概况 (1)建设内容 项目建设按乙级体育馆标准建设。其主要内容为:可容纳3000席观众的主体育馆及与场馆比赛配套使用的管理中心、动力中心等。 (2)建设规模 项目总建筑面积3800㎡。 项目选址于财院长安校区。按照学院总体规划要求实施建设。建设用地符合城市规划要求并已取得西安市规划部门的认可,项目建设用地有保证。 拟建场址位置见附图一,距频临干道,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已敷设到了距建设用地场址边沿约200m处,公用配套设施条件较好。 项目建设资金来源:全部由##财政安排。 项目建设期15个月。XX年4月初动工兴建,XX年7月底以前竣工。 表1-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城市公共体育场馆用地控制指标 国土资规2017

附件 城市公共体育场馆用地控制指标 2017年12月8日发布 2018年1月1日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发布

目次 1. 基本规定 (1) 2. 城市公共体育场用地控制指标 (3) 3. 城市公共体育馆用地控制指标 (4) 4. 城市公共游泳馆用地控制指标 (5) 附加说明编制单位和主要起草人员名单 (7) 附件城市公共体育场馆用地控制指标条文说明 (8)

城市公共体育场馆用地控制指标 为落实建设项目用地标准控制制度,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推进公共体育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定》(国土资源部令第61号)等法律、法规、技术规范,编制本指标。 1基本规定 1.1本指标适用于城市中独立占地的新建公共体育场馆(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项目。城市公共体育场馆(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的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可参照执行。 1.2城市公共体育场馆(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工程项目建设,应遵循节约优先的原则,在综合考虑所在城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人口结构、环境条件的基础上,结合城市公共体育场馆(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的现状布局,科学利用地上地下空间,合理确定建设用地规模。 1.3城市公共体育场馆(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建设宜优先利用存量建设用地,与已有的公共体育场馆、学校体育场馆等统筹布局,并可作为城市应急避险场所使用。 1.4城市公共体育场馆(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工程

项目在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时,应当对照体现本指标所确定的用地规模进行规模核定,并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对规模核定情况专篇进行情况说明。 1.5城市公共体育场馆(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工程项目土地供应阶段,在核发划拨决定书或签订出让合同中,应依据本指标明确规定的建设项目用地总面积的控制要求。 1.6城市公共体育场馆(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工程项目建设用地应当执行国家有关建设、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严格执行本用地指标规模。但因安全生产、地形地貌、工艺技术等有特殊要求,确需突破本指标的,应当按照建设项目节地评价的相关政策要求,规范开展建设项目节地评价论证。 1.7城市公共体育场馆(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的总平面布局应满足以下节约和合理使用土地的要求: (一)公共体育场馆(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建设用地内的建筑物、场地设施和道路,应充分利用地形地势。 (二)公共体育场馆(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建设用地内的建筑物及其布局,应考虑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相应体育运动项目场地的朝向要求,确定合理的建筑形体。 (三)多个公共体育场馆集中建设时,应综合利用配套场地及设施用地、绿化用地与交通用地等,提供绿色共享空间。 (四)公共体育场馆(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建设应在满足服务功能、公共安全和交通组织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建设停车设施。 (五)分期建设多个公共体育场馆(体育场、体育馆、游泳

大型体育场馆基本公共服务规范

大型体育场馆基本公共服务规范

注:本规范所涉及的基础设施和基本管理指标,如有相关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全部遵照执行。

编制说明 一、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由各级人民政府举办或者社会力量举办的,向公众开放、达到《体育建筑设计规范》(—)有关规模规定的体育场(观众座位数座及以上),体育馆(观众座位数座及以上),游泳馆、跳水馆(观众座位数座及以上)等,及由这些体育场馆组成的综合性场馆单位。 二、相关依据 本规范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全民健身条例》、《体育总局等八部门关于加强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改革创新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意见》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为依据。 三、基本原则 约束性原则。编制本规范的意义在于督促体育场馆发挥其体育基本公共服务的主体功能。所有指标均属于约束性指标,若有任何一项不达标,均为基本公共服务不达标。 全面性原则。本规范的指标包括基础设施、基本管理、主体服务、综合保障、群众满意度等多方面内容,涵盖功能、硬件、软件、运营、群众感受等多个方面,涉及政府、场馆管理者、场馆消费者等多个主体,力求全方位、多角度、多主体地

审视体育场馆的基本公共服务能力。 关联性原则。本规范内容设计上保持与《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综合评价体系》等相关政策的一致性,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对照使用。对达不到本规范要求的体育场馆,原则上不参与运营管理综合评价考核。 可操作性原则。本规范中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的结合,既便于体育场馆经营管理者理解接受,又便于行政主管部门采集相关数据,进行主观评价,并获得综合性结论,提高了综合评价的可信度。

大型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模式(最新版)要点

大型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模式 一、大型体育场馆的经营模式 1、承包管理的经营模式 这种管理方式的前提条件还是体育场馆的建设投资主体为政府部门,政府部门对体育场馆具有所有权,政府部门通过招投标后,将体育场馆的管理权和经营权在一段时间内交由某一公司或者个人全权管理,体育场馆运作完全实行自负盈亏模式,政府不给于任何的补贴。对于承包后的体育场馆,要求不能改变其为普通群众提供大众健身服务的性质,必须保证为全民健身和运动训练提供场地服务,必要时也要承担体育竞赛的任务,但对所提供的各种服务都要收费,其收费标准一般由体育场馆的主管部门会同物价管理部门共同制订,并在合同书中约定,承包人必须严格遵照执行。这种经营模式,既减轻了政府部门的财政负担,也提高了体育场馆的对外开放利用率,国内目前采用此种管理方式的大型体育场馆还为数不多,我们称之为“托管”。这种经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出租体育场馆的经营权与管理权,以吸引大量的社会资金和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实行此种经营模式的最终目的是希望利用社会资金和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来维持和改善体育场馆的运转,以获得相应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国内首都体育馆就是采用此种经营模式,要求每年完成350万利润,利润按2:3二5的比例分配,即20%作为场馆本身发展基金,30%上交管理部门,50%由承包方自主分配。

2、资本多元化的合作经营模式 这种经营模式的一种形式是政府作为大股东,以其对体育场馆的投资作为股份,再吸纳其它社会资金进行融资扩股,作为体育场馆前期建设和后期经营开发的补充资金,成立拥有体育场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现代企业,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实体。这种经营模式的另一种形式是政府以体育场馆的土地,房屋或其他设施作为投资,其他投资者以现金,设备,管理等作为投资,携手合作经营管理体育场馆。无论哪种形式,这种经营模式的特点都在于通过投资各方的合作来解决体育场馆在前期的建设过程中或者后期的经营过程中资金缺乏,管理经验缺乏等难题。合作经营的各方以有限责任公司的组织形式来明确各方的投资风险与收益。收益按各自投资资本的比例分成,合作投资经营的模式营造了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有利于体育馆地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更有利于我国的体育场馆事业发展。政府部门作为体育场馆内部企业的大股东,对该企业的重大事务具有决策权,保证了国家对大型体育场馆的政策性导向,有利于把握体育场馆的发展方向。这是一种较新的按市场机制运作的经营管理模式,国内的南京市全民健身中心是十运会配套场馆建设的重点项目,占地面积约1.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为7万平方米,总投资近2.6亿元。其中南京市财政局在三年内提供6000万元的资金,体育彩票公益金再提供6000万元的资金,剩余的资金全部采用市场机制来运作,将全民健身中心十五年的经营权转让给香港雅高公司,不仅获得建设资金7000多万元有效缓解了建设资金不足的困难,而且还带来了先进的经营理念和专业的管理团队,使之走上了现代化企业管理之路,为尽快收回建设成本和实现场馆的良好运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体育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体育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你可任意修改编辑)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背景 (一)项目名称: XX县民族体育馆建设项目 (二)项目建设单位及概况: 项目建设单位:XXXX苗族自治县文体广播电视局; 1996年,原XX自治县文化局与XX自治县广播电视局合并为“ XX自治县文化广播电视局” ;XX自治县文体广播电视局(新闻出版(版权)局)内设机构:局办公室、台(电视台)办公室、广播电视股、文化体育股、宣传法规股、稽查队、总编室、采通部、技术部、播出部;现有干部职工44人,其中:局机关21人,电视台23人,平均年龄为36岁。行政编制11人(局长1人,体育中心主任1人,副局长2 人,副主任科员3人,科员3人,工勤1人),其余均为事业编制(其中电视台副台长1人)。具有职称的16人,占43 %。 (三)项目法人代表及简历: 项目法人代表:XX

XX,男,1965年8月出生,1987年毕业于XX省广播电视学校,党校本科文化,1994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 年7月分配到县广播电视局工作,先后任技术员、局办公室主任、县有线广播电视台台长、台党支部书记;1996年11月至1998年11月挂任砚山镇党委副书记,分管文教卫生、计划生育、蚕桑生产,挂包毛田管理区;1998年11月至2001 年12月任泥高乡党委副书记,分管党建、办公室、畜牧业发展、挂包青坪管理区等;2001年12月至2004年3月任县委组织部副部长,2004年3月至2006年10月,任县委正科级组织员、组织部副部长,分管基层组织建设、远程教育、干部教育培训等工作。2006年10月以来,任县文体广播电视局党组书记、局长,主持全面工作。 (四)项目申请报告编制单位: 遵义市建筑设计院 二、申请报告编制依据 1、XX省2004版工程定额; 2、县文广局项目可行性研究及有关工作的委托书 3、项目规划布臵总平面图 4、项目建设选址意见书

8《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

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 (1)《公共体育场建设标准》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加强和规范体育场的建设,贯彻执行《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提高体育场建设项目决策与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制定本建设标准。第一条本建设标准是编制、评估和审批体育场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的依据,也是有关部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监督、检查的尺度。 第二条本建设标准适用于政府投资建设的新建体育场项目。政府投资建设的改建、扩建工程和非政府投资项目可参照执行。 第三条体育场的建设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服务于竞赛体育及群众体育的需要,做到规模合理、功能适用、经济高效。 第四条体育场的新建项目,应符合国家及所在地区城乡建设规划、体育事业发展规划的要求,按实际情况考虑未来发展需要,避免重复建设;改建、扩建项目应充分利用原有设施,厉行节约,避免浪费。 第五条除执行本建设标准外,体育场的建设,尚应符合《体育场建设用地指标》的规定,同时也应符合体育竞赛规则及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及定额的规定。 第二章选址和建设条件 第六条体育场的选址应征得当地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许可,在城乡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选址,并考虑远期发展的需要。 第七条体育场的选址应考虑市、区各级体育设施的布局,应当符合人口集中、交通便利的原则,在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地段选址,合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用地至少应有一面或两面临接城市道路,以满足交通、疏散等要求。 第八条体育场的建设应符合城乡规划条件要求。 第九条体育场应满足朝向、日照、风向、安全、卫生、消防、环保等建设条件的要求,并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在满足体育竞赛要求的前提下,采取节能、节水措施,科学利用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合理确定建设方案。 第三章建设规模 第十条体育场的建设规模应按人口规模和竞赛要求确定。体育场按照人口规模可分为五级,即200 万以上人口、100-200 万人口、50-100 万人口、20-50 万人口、20 万以下人口。

大型体育场馆服务规范

大型体育场馆服务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大型体育场馆提供公共服务的术语和定义、服务原则、服务要求和内容、顾客满意度测评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重庆市范围内各大型体育场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6-2008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 9668-1996 体育馆卫生标准 GB/T 10001.1-2012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1部分:通用符号 GB/T 10001.4-2009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4部分:运动健身符号 GB 13495.1—2015 消防安全标志第1部分:标志 GB/T 15566.1-2013 公共信息导向系统导向要素的设计原则与要求第1部分:总则 GB/T 15566.7-2007 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设置原则与要求第7部分: 运动场所 GB/T19038-2009 顾客满意测评模型和方法指南 GB/T 19039-2009 顾客满意度测评通则 GB 19079(所有部分)体育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 GB 19085-2003 商业、服务业经营场所传染性疾病预防措施 GB 22185-2008 体育场馆公共安全通用要求 GB/T 22517(所有部分)体育场地使用要求及检验方法 3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大型体育场馆large sports venue 由各级人民政府和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向公众开放、达到《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 31-2003)有关规模规定的体育场(观众座位数20000座及以上),体育馆(观众座位数3000座及以上),游泳馆、跳水馆(观众座位数1500座及以上)等体育建筑。

体育场馆运营与管理

体育场馆运营与管理 1.体育场馆设施:是指为保障体育运动而建设的各种体育场、管、池、训练基地和体育场馆的总称。 2.体育场馆运营:是指对大中型体育场馆在建设、投入使用、提供服务过程中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过程的总称。 3.体育场馆经营: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利用价格机制配置体育场馆各类资源,在等价交换的原则下向市场提供运动场地、体育运动设施以及服务等有形无形产品,以弥补体育场馆持续运作资金的不足。 4.体育场馆管理体制:即在体育场馆中出资人、管理者和工作人员之间的隶属关系,权利分配关系以及体育场馆机构设置等构成的体系、制度、方法和形式的总称。 5.俱乐部:是由企业经营者出面组织,会员在自愿、互助、互惠的基础上自主参加,并有相应的权利和义务的自由协会或团体。 6.体育场馆:是体育场和体育馆的总称,是能够提供人类进行各种体育活动的空间和附属设施所构成的环境总称。 7.体育场馆的分类依据:使用性质、用地、占地面积 8.体育场馆的身份:运动场所、体育公园、运动超市、体育园区 9.体育场馆活动分为:日常办公信息、体育赛事和大型活动信息、对外开放经营信息、财务信息 10.节事活动对城市的影响:注意力效应、口碑效应、名片效应、改善效应 11.节事活动举办应遵循的原则:大众化原则,确定性与规范性、市场化、产业化 12.节事活动遵循的规律:影响范围规律,实践效果,内容吸引力,经济效益 13.培训业务开设的主要内容:全民健身培训、文化艺术培训、体育行业特有技能培训、体育后备人才培训、高水平运动队培训 14.培训业务的组织形式:培训班、俱乐部、少年儿童体育总校、私教 15.俱乐部的功能:社交功能、娱乐功能、心理功能、力量功能 16.体育俱乐部的类型:业余、职业、商业体育俱乐部 17.科技创新体现在:建筑标致化、标准国际化、设备现代化、功能多元化四个方向 18.体育中心经营原则:创新性、可操作性、系统性与求同存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兼顾 1、我国体育场馆管理体制变迁大致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1979)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管理体制、国家对体育场馆实行统收、统支、统管的供给服务型财政经济政策,公共体育场馆是国家财政全额拨款单位。 第二阶段(1979-1991)广开门路,开展各种经营,对公共体育场馆实行差额管理。 第三阶段(1992年以来)突破单纯创收增资的运行模式,开始走向“本体推进,全面发展”的综合性的体育产业开发阶段。 2、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其商业化运营,我国体育场馆存在哪些问题? (1)、体育场馆的商业化运营层次较低。 (2)、经营收入大雨经营日常开销,很少用于投资回收或今后的可持续发展。 (3)、体育场馆的属性及功能定位上不明确,无法去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平衡。 (4)、经营意识淡薄,没有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业化运营机制。 (5)、经营项目开发不全,无法资产开发力度不够。 3、武汉体育中心服务外包的主要内容? (1)、日常保安,秩序维护,保洁等日常服务性工作(2)、绿化和草坪的保养工作(3)、场地器材设施设备的管理、维护(4)、门禁、IC卡检录、计时计分、音响、大屏幕控制等弱电的操作 (5)、空调、排风冷热源、给排水、变配电、照明等弱电设备的操作、运行与维护工作。 (6)、前厅接待和接待服务工作(7)、大型活动的接待和保障服务对外业务 4、武汉体育中心服务外包的积极意义? (1)、缓解开赛矛盾、减少雇员,降低运营成本(2)、服务外包实现了服务、管理和文化三方面

体育馆运营

市体育馆运营管理 大型体育场馆是开展公共体育服务、发展体育事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对于完善城市功能、推动全民健身、服务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作用。市体育馆的建设,将改善我市体育设施场地不足,设施落后的状况;为发展我市的体育事业,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全面提高我市的竞技体育水平;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运动;提升市民群众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起到重要作用。但从全国范围来看,普通存在着大型体育场馆在赛后运营方面,仍面临着体制机制不适应、运营效能不佳、服务能力不强、利用水平不高、配套政策不健全、持续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现就我市体育馆运营提出以下几点想法: 一、体育馆运营总体思路 坚持“以体为本,产业运营”的方针,在充分使用财政预算资金,发挥体育馆公益性的前提下,利用自身的人力和场馆资源开展体育服务、设施租赁等项目,同时大力挖掘体育馆的无形资产,增加体育产业收入,促进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协调发展、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统一,减轻财负担,扩大社会就业服务,提升我市城市政治、经济、体育服务功能。 二、体育馆运营基本目标 1、合理布局,完善配套设施,促进体育馆服务功能多样化,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体育运动需求,充分发挥体育馆服务社会、服务大众的社会效益。

2、提高保障能力,完善工作流程,更好地为运动训练、竞赛组织服务,促进我市竞技体育水平及比赛质量的提高。 3、创新运营管理理念,树立市场观念,扩大宣传力度,采用多元化、现代化的营销手段来提高体育馆经营效益。 4、促进城市功能完善,提升我知名度及综合服务能力。 三、体育馆运营管理模式 目前我国在大型体育场馆建设、运营、管理方面采取以下三种方式: 1、事业单位产业化运作模式 2、“BOT”模式即建设—运营—转让 3、“PPP”模式即公私合伙制“鸟巢”国家体育场为我国首例以PPP经营模式建设运营的体育场馆。 事业单位产业化运作模式是指体育馆作为事业单位,体育馆的运营管理人员直接进行场馆的日常管理活动。我市体育馆运营管理应采取事业单位产业化运作模式。其优点是:第一、可以对体育馆的各种设施、资源进行有机整合,直接服务于体育竞赛、体育健身及体育产业开发,因此能够实现社会效益最优化与体育产业效益的最大化。 第二、相对于承包管理、委托管理,直接管理能避免因体育馆开放、封闭训练、场地租赁产生的各种矛盾。 第三、目前,我国公共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人员大多从事过体育工作,体育馆的直按经营可以培养现有体育人才的经营

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

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 (1)《公共体育场建设标准》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加强和规范体育场的建设,贯彻执行《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提高体育场建设项目决策与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制定本建设标准。第一条本建设标准是编制、评估和审批体育场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的依据,也是有关部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监督、检查的尺度。 第二条本建设标准适用于政府投资建设的新建体育场项目。政府投资建设的改建、扩建工程和非政府投资项目可参照执行。 第三条体育场的建设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服务于竞赛体育及群众体育的需要,做到规模合理、功能适用、经济高效。 第四条体育场的新建项目,应符合国家及所在地区城乡建设规划、体育事业发展规划的要求,按实际情况考虑未来发展需要,避免重复建设;改建、扩建项目应充分利用原有设施,厉行节约,避免浪费。 第五条除执行本建设标准外,体育场的建设,尚应符合《体育场建设用地指标》的规定,同时也应符合体育竞赛规则及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及定额的规定。 第二章选址和建设条件 第六条体育场的选址应征得当地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许可,在城乡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选址,并考虑远期发展的需要。 第七条体育场的选址应考虑市、区各级体育设施的布局,应当符合人口集中、交通便利的原则,在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地段选址,合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用地至少应有一面或两面临接城市道路,以满足交通、疏散等要求。 第八条体育场的建设应符合城乡规划条件要求。 第九条体育场应满足朝向、日照、风向、安全、卫生、消防、环保等建设条件的要求,并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在满足体育竞赛要求的前提下,采取节能、节水措施,科学利用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合理确定建设方案。 第三章建设规模 第十条体育场的建设规模应按人口规模和竞赛要求确定。体育场按照人口规模可分为五级,即200万以上人口、100-200万人口、50-100万人口、20-50万人口、20万以下人口。

体育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聊城市体育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背景 1.1.1项目名称 聊城市体育馆建设项目 1.1.2承办单位概况 承办单位:聊城市体育公园管理中心 法人代表: 1.1.3可行性报告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 (2)《聊城市城市总体规划》 (3)《聊城市建设事业“十一五”计划、》 (4)《城市公共体育运动设施用地定额指标暂行规定》 (5)聊城市发改委《关于下达聊城市体育馆建设计划的通告》 (6)《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7)《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聊城市体育馆工程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8)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及数据 1.1.4项目提出的理由 由于历史的原因,多年来,聊城市体育场馆的建设步伐缓慢,基本上没有大的场馆建设。近年来,体育局原有田径训练场及其他训练设施由于城市建设的发展已不复存在。 聊城市目前体育设施的现状远远落后于城币的发展规模速度的需要,也不能满足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和全民健身的需求。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体育设施落后的矛盾将会显得越来越突出,这不仅影响聊城市竞技运动水平的提高和体育人才的培养,还造成群众体育活动无场地设施,影响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同时也影响城_巾品位和档次的提高。为此,特提出建设该项目。 1.2项目概况 1.2.1拟建地点 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聊城市体育中心用地内,北邻新修城市防洪大堤东邻规划二桥引桥,南侧为规划城市道路,西侧为广场西路延伸线,用地

南侧、西侧均为规划中的新开发商贸、住宅区。 1.2.2建设规模与目标 (1)建设规模 聊城市体育馆是规划总用地1164公顷的聊城市体育中心主体工程,位于体育中心用地东侧,根据国家、省等部门的有关标准及要求并结合松原币的具体崎况,拟建5500座位的体百馆及附属设施,总建筑面积24500平万米。 (2)建设目标 将聊城市体育馆建设成为聊城市资源配置合理、设施先进、管理一流的体育设施,使其成为松原城市建设新发展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最大程度地满足社会需求、满足群众的需要。 聊城市体育馆的建设还将使聊城市具备了作为冰雪项目训练、比赛基地和承办地区性和全国单项比赛的能力。 1.2.3主要建设条件 项目拟建地点位于聊城市松花江南岸,南堤北扩形成的新城区东部,总建设用地面积约11.64公顷,用地北邻新修城市防洪大堤,东,南、西三面邻规划城市道路,交通极为方便、环境条件良好、城市公用基础实施配套完善、施工条件具备,能够满足项目建设需要。 1.2.4项目总投资及效益 该项目总投资约1.96亿元,项目建成后,将列进一步发展松原币的体育事业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对松原币的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和各项竞技体育运动成绩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并将为拉大城市框架、提升聊城市的城市品位、扩大对外开放等万面起到积极作用有着显著的往会效益。 1.2.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体育馆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下表

公共体育场地建设参考指南

附件1 公共体育场地建设参考指南 一、足球场地 足球场地根据场地规格可分为标准足球场和非标准足球场。 (一)标准足球场 标准足球场即11人制足球场,比赛场地长90-120m,宽45-90 m,宜按105 m ×68 m设置。可设置在田径场地内,也可独立设置。应提供较比赛场地更大的草坪延展区,周围区域范围应满足安全缓冲和竞赛工作的需要。 为了便于开展群众性和青少年足球运动,可以将标准足球场划分为两个非标准足球场使用。 (二)非标准足球场 非标准足球场可分为7人制足球场、5人制足球场,宜成组成片布置。 1、7人制足球场 7人制足球场比赛场地长65-68 m,宽45-48 m,可将标准足球场划分为2个7人制足球场,也可独立设置。在比赛场地外应设置缓冲区。 2、5人制足球场 5人制足球场比赛场地长25-42 m,宽15-25 m。在比赛场地外应设置缓冲区。

二、县级公共体育场田径跑道和足球场 (一)标准田径跑道周长为400m,弯道半径为36.5 m,两圆心距(直段)为84.39 m;环形跑道8条,直跑道8-10条,每条跑道宽1.22 m。 (二)标准足球场地为105 m ×68 m ,为了便于开展群众性和青少年足球运动,可以将标准足球场划分为两个小足球场使用。 三、全民健身中心 (一)全民健身中心是向公众提供健身服务,能够开展球类、武术、体操、冰上、游泳等单项或多项体育健身活动的中小型综合健身馆(不设固定座席)。 (二)基本建设内容包括综合运动场地、体能训练场地、附属用房和设施。 (三)应结合使用对象、运动项目等合理确定运动场地及周围缓冲区尺寸、场地净高、地面材料和场地照度。 (四)综合运动场地面积为1000㎡-2000㎡,场地净高不小于7m;体能训练场地面积为200㎡-400㎡,场地净高不小于3.5 m。 (五)附属用房和设施包括服务台、更衣淋浴室、体质监测室、医务室、管理室、卫生间、库房等。 (六)如果用地条件允许,可以将若干个室内外综合运动场地组合,共用体能训练场地、附属用房和设施。

2019年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情况调研报告

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情况调研报告 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情况调研报告 为深化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探索新时期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的规律,破解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的难题,使体育场馆为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和发展体育产业发挥更大作用。现对XX州开展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大型体育场馆的基本情况 XX体育场位于蒙自市天马路,建于XX年,占地面积73503平方米,建筑面积18737平方米,能容纳观众3万人,有标准足球场和田径场各1块,配有160m2旋转彩屏和电子显示装置,以及灯光音响设备,体育场四周有商铺约3000平方米。XX年全年接待健身人数8万余人,全年接待室外广场健身人数达12万人,对外开放场地面积12000平方米,全年365天对外开放,每周对外开放时间90小时,全年经营收入154.5万元,支出合计132.2万元,上缴税金合计4.1万元。 XX体育馆位于蒙自市朝阳路,建于XX年,占地面积6332平方米,建筑面积12453.8平方米,有固定座位5197个,活动座位624个,有贵宾室、运动员裁判员休息室、新闻发布室等配套服务用房及设施,馆内设音响视频系统、演出灯光等,可举行篮球、排球、体操等多项体育赛事,同时也可承接各类文艺演出、商业会展等。XX年体育馆全年接待健身人数达10万余人,全年接待室外健身人数达12万人,对外开放场地面积6000 平方米,全年365天对外开放,每周对外开

放时间90小时,全年收入合计76万元,支出合计73.5万元,上缴税金合计2.3万元。 XX州民族体育馆位于个旧市金湖东路,建于XX年。为便于管理,XX 州人民政府于XX年9月批准成立XX州民族体育馆,为正科级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核定人员编制10人。目前XX州民族体育馆主要运营管理的场馆有四馆一场,即体育馆、网球馆、体操馆、游泳馆、体育场。体育馆有固定座位3338个,其中活动座位270个,有配套比赛和大型活动的会议室、办公室、运动员和裁判员休息室,馆内设音视频系统装置,配有文艺演出的基本灯光。馆外四周有面向大众开放的健身房、体育用品经营部、休闲娱乐茶庄、汽车美容等多种经营场所。网球馆建于XX年,由6块标准的塑胶场地和一幢三层楼的配套服务功能房组成。配套用房一楼设有休闲厅、淋浴室。二楼、三楼设有对外营业的豪华标准间18间。四楼有面向社会开放的乒乓球室。网球馆既作为XX州网球项目的训练场地,同时大量的时间对社会有偿开放。 体操馆建于XX年,在建盖时就着眼于面向市场。总层高为三层,一二层已面向社会出租,经营面积1940.74平方米,目前经营项目有餐饮和KTV娱乐会所。三层作为XX州体操项目的训练场地,同时,训练之余对外举办健美操、幼儿体操等项目的培训。 游泳馆建于XX年,产权属个旧市,由州民族体育馆承包经营管理。该馆建筑面积6900平方米,有标准游泳跳水综合池和25米小池各1个。设有10米、7米、5米、3米跳台,1米跳板,配有电梯、电子

公共体育场馆设施向社会开放实施办法

公共体育场馆设施向社会开放实施办法第一条为充分发挥全区公共体育场馆设施功能,进一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全民健身条例》、《内蒙古自治区体育设施管理条例》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内政发〔2015〕116号)及《国家体育总局财政部关于推进大型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的通知》(体经字〔2014〕34号)等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公共体育场馆设施,包括由政府投资兴建的体育场、体育馆及附属设施,机关、事业单位兴建的体育场、体育馆及附属设施,各级公立学校所属的体育场、体育馆及附属设施(以下统称公共体育场馆设施)。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低收费,是指经营者本着公益性原则在提供体育场馆及附属设施时收取不高于市场价格的补偿费用,并对学生、老年人、残疾人等实行价格优惠。 第四条由政府投资兴建的公共体育场馆设施应当免费、低收费向社会开放。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35小时,全年开放时间不少于330天。公休日、法定节假日、学校寒暑假期间等,每天开放时间不少于8小时。体育场馆所属户外公共区域及户外健身器材应全年免费开放,每天开放时间不少于12小时。在全民健身日全部免费向社会开放。 第五条鼓励机关、事业单位兴建的公共体育场馆设施免费、低收费向社会开放。 第六条学校体育场馆课余时间应当向学生开放,公休日、法定节假日和学校寒暑假期间应当向社会开放。 政府投资兴建交由学校管理的公共体育场馆设施,在保证教学需要和教学秩序的前提下,原则上参照前述第四条向社会开放。

第七条各级财政应设立公共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补助资金,支持和鼓励本地区各类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低收费开放。补助资金标准参照《大型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财教〔2014〕54号)有关规定执行。盟市、旗县(市、区)根据体育场馆规模可自行适当调整补助范围和标准。中央和自治区对免费、低收费开放后体育场馆公共服务能力、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有大幅提升的场馆予以奖励。 盟市、旗县(市、区)不得因中央和自治区予以补助,而减少其自身投入,或不承担应承担的补助比例。 第八条补助资金用于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展基本公共体育服务项目所需支出,包括体育场馆日常维护、能源费用、公益性体育活动举办、设施设备更新、运营环境改善等。 补助资金不得用于支付各种罚款、捐款、赞助、投资等支出,不得用于编制内在职人员和离退休人员工资及津补贴、基本建设、大型维修改造等支出,不得用于偿还债务。 第九条旗县级人民政府应当为所属免费开放体育设施的学校办理有关责任保险。 第十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将公共体育场馆设施向社会开放工作纳入地方发展计划,加强组织领导。 (一)体育行政部门具体组织实施公共体育场馆设施向社会开放工作;公布当地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名录和开放时间;制定《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基本公共服务规范》和《公共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综合评价体系》;对开放情况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和不定期巡查;配合财政部门审核汇总补助申报材料,对申请单位进行体育场馆基本公共服务绩效考核和运营综合评价,逐级上报。

XX地区文化体育馆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XX土也区文化体育馆工程建设项目可行 性研究报告

1 总论 1.1项目名称及建设土也点 项目名称:******文化体育馆 建设土也点:******东山开发区,霞阳路东侧 1.2建设单位 建设单位:******文体局 办公土也址:******井冈中路XX号 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湖南盛龙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1.4研究依据及范围 1.4.1研究依据 (1)关于编制******文化体育馆工程项目白勺の咨询服务协议书;(2)《******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 (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4)《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5)《******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 (6)《湖南省******城市防洪规划报告》;

(7)株洲市人民政府关于房屋拆迁补偿安置白勺の决定; (8)国家发改委、建设部颁布白勺の《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9)XX建筑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编制白勺の《文化体育馆建筑设计方案》; (10)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白勺の规程、规范、标准和定额; (11)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白勺の有关基础资料.· 1.4.2研究范围 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依据国家有关部门白勺の法规、政策和规范,对项目建设白勺の必要性、建设条件以及场馆工程白勺の总图规划、主要工程技术方案、环保及节能、配套设施、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风险分析等进行分析研究,供建设单位和项目审批部门决策参考.· 1.5项目概况 1.5.1建设规模与内容 (1)建设内容 项目建设按乙级体育馆标准建设.·其主要内容为:可容纳3000席观众白勺の主体育馆、四泳道室内游泳训练馆、900座室外八泳道游泳池及与场馆比赛配套使用白勺の管理中心、动力中心、新闻中心等.· (2)建设规模 项目总建筑面积13339.5㎡,其中:土也上建筑面积11581.5㎡,土也下建筑面积

我国大型公共体育场馆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研究

我国大型公共体育场馆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研究大型公共体育场馆是我国政府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共体育服务的重要载体,是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发展的物质保障。目前,我国大型公共体育场馆主要采用事业单位管理体制,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此管理体制的弊端与问题不断显露。问题的产生源自多方面原因,但最根本的是管理体制问题,只有通过分类改革才能解决大型公共体育场馆的发展困境,提升公共体育服务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体育需求。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考察法、案例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对我国大型公共体育场馆事业单位的分类指标和改革路径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主要结论如下:1、我国东部、西部和中部的大型公共体育场馆的数量比例分别为46.3%、28.2%和25.5%;86%的场馆隶属于事业单位范畴;场馆经费主要由财政划拨,其中,全额拨款场馆占比46%,差额拨款占39.6%,自收自支占14.4%;场馆主要采用传统事业单位管理、事业单位企业化运作、承包经营、租赁经营和委托经营等经营模式。2、不同地区、不同财政来源的场馆呈现出不同的经营效果,东部地区自收自支场馆经营效率最高,西部地区全额拨款场馆经营效率最高,中部地区差额拨款场馆经营效率最高。3、依据国家政策性文件、各省市自治区事业单位分类标准、科教文卫事业单位的分类标准以及大型公共体育场馆的功能定位,建立了我国大型公共体育场馆的分类指标,将大我国大型公共体育场馆分为公益服务类场馆和生产经营类场馆,其中,公益服务类场馆又可细分为公益一类场馆和公益二类场馆。4、公益一类场馆的改革方向是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主要职责是提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经费由政府保障;公益二类馆也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在提供公共体育服务的同时,可进行市场开发,可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经费;生产经营类场馆注销事业单位,实行转企改制。 5、公益服务类大型公共体育场馆要深化内部制度改革,包括探索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以及加强监管等;生产经营类场馆在转企改制时,要注重国有资产的处置及事业编制人员身份的转变,此外,为保证转企的有效衔接,需要采取过渡期措施。

体育场馆运营与管理

体育场馆运营与管理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体育场馆运营与管理 1.体育场馆设施:是指为保障体育运动而建设的各种体育场、管、池、训练基地和体育场馆的总称。 2.体育场馆运营:是指对大中型体育场馆在建设、投入使用、提供服务过程中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过程的总称。 3.体育场馆经营: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利用价格机制配置体育场馆各类资源,在等价交换的原则下向市场提供运动场地、体育运动设施以及服务等有形无形产品,以弥补体育场馆持续运作资金的不足。 4.体育场馆管理体制:即在体育场馆中出资人、管理者和工作人员之间的隶属关系,权利分配关系以及体育场馆机构设置等构成的体系、制度、方法和形式的总称。 5.俱乐部:是由企业经营者出面组织,会员在自愿、互助、互惠的基础上自主参加,并有相应的权利和义务的自由协会或团体。 6.体育场馆:是体育场和体育馆的总称,是能够提供人类进行各种体育活动的空间和附属设施所构成的环境总称。 7.体育场馆的分类依据:使用性质、用地、占地面积 8.体育场馆的身份:运动场所、体育公园、运动超市、体育园区 9.体育场馆活动分为:日常办公信息、体育赛事和大型活动信息、对外开放经营信息、财务信息 10.节事活动对城市的影响:注意力效应、口碑效应、名片效应、改善效应 11.节事活动举办应遵循的原则:大众化原则,确定性与规范性、市场化、产业化 12.节事活动遵循的规律:影响范围规律,实践效果,内容吸引力,经济效益 13.培训业务开设的主要内容:全民健身培训、文化艺术培训、体育行业特有技能培训、体育后备人才培训、高水平运动队培训 14.培训业务的组织形式:培训班、俱乐部、少年儿童体育总校、私教 15.俱乐部的功能:社交功能、娱乐功能、心理功能、力量功能 16.体育俱乐部的类型:业余、职业、商业体育俱乐部 17.科技创新体现在:建筑标致化、标准国际化、设备现代化、功能多元化四个方向 18.体育中心经营原则:创新性、可操作性、系统性与求同存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兼顾 1、我国体育场馆管理体制变迁大致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1979)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管理体制、国家对体育场馆实行统收、统支、统管的供给服务型财政经济政策,公共体育场馆是国家财政全额拨款单位。 第二阶段(1979-1991)广开门路,开展各种经营,对公共体育场馆实行差额管理。 第三阶段(1992年以来)突破单纯创收增资的运行模式,开始走向“本体推进,全面发展”的综合性的体育产业开发阶段。 2、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其商业化运营,我国体育场馆存在哪些问题? (1)、体育场馆的商业化运营层次较低。 (2)、经营收入大雨经营日常开销,很少用于投资回收或今后的可持续发展。 (3)、体育场馆的属性及功能定位上不明确,无法去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平衡。 (4)、经营意识淡薄,没有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业化运营机制。 (5)、经营项目开发不全,无法资产开发力度不够。 3、武汉体育中心服务外包的主要内容? (1)、日常保安,秩序维护,保洁等日常服务性工作(2)、绿化和草坪的保养工作(3)、场地器材设施设备的管理、维护(4)、门禁、IC卡检录、计时计分、音响、大屏幕控制等弱电的操作 (5)、空调、排风冷热源、给排水、变配电、照明等弱电设备的操作、运行与维护工作。

相关主题